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行业现状及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73-02

近年来,越城区农业紧紧围绕现代城市农业的发展目标,因势利导,积极探索,着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吸纳社员915人,带动农户1 763多户,2014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销售、服务收入5 37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有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5家。有5家合作社中1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4个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在历届省农博会上,越城区合作社的农产品共获得3个金奖。合作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其主体是农民,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城区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农业产业,逐渐形成了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格局。

1 越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特点

1.1 围绕特色农产品,组建合作社

越城区拥有茶叶等具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规模小,缺乏合力与品牌效应。因此,越城区积极引导农户,围绕这些特色农产品,按照市场化要求、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组织起来,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由大云茶庄发起,于2002年8月吸纳11名社员组建了绍兴市大云绿芯茶合作社,联接农户3 170户,利用“越州龙井”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优势建立专业茶园338.9 hm2,经中国茶科院认证有机茶园30.7 hm2,其中名优茶200.0 hm2。

1.2 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

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既可以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的优势,又可以为产品原材料提供保障,实现双方共赢。省级种子种苗企业――越州家禽有限公司组织周边78户养鸡大户组建绍兴古越禽业合作社。该社对社员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行“种苗、技术、收购、销售、品牌”五统一,通过合作社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为社员和面上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1.3 产供销产业链,串起合作社

由于广大农户处于小生产的地位,既受经销商的支配,又受生产资料供应商的制约,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围绕产、供、销一条龙,创建合作社可以增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绍兴市盈丰粮油专业合作社由276户水稻种植专业农户组成。以区、镇2级的务农网络为纽带,以水稻种植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无公害稻米。在2014年,该社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整村制试点,开展统一供种、浸种、拌种,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助力“五水共治”。

2 越城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越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越城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1]。

2.1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农产品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在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社将农业产加销诸环节有机衔接起来,通过产加销紧密型合作,农民就可以享受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增值的好处,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提高了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2.2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打响了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在生产环节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为农业投入品的控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和推广提供了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分散生产集中起来,统一农产品投入、统一生产过程、统一病虫害防治,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同时,合作社也注册产品商标牌,打造优质品牌,推行绿色农产品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大云绿芯茶合作社的宝寿牌大云绿芯两获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市绿色农产品。

2.3 有利于推动农业的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体制创新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从农业科技进步来看,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按乡镇行政区划设置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由于其只管技术推广、不管产品销售,对农民越来越缺乏号召力和吸引力。而当前逐渐兴起和完善的农民合作社,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更加准确,提供的服务更多元化、专业化,能够满足更多农户的需求[2],对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作用更大。从农业生产经营来看,“公司+农户”的形式曾在带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带动面也越来越大,企业要直接带动农户,难度越来越大。而农业合作社能够在公司和农户中间发挥中介的作用,可以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3 越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尽管越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一是带动面不大。全区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和带动农户所占比例很小。二是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组织与成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服务功能不够强。三是运作机制有待完善。以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低;以龙头企业组建的合作社,往往利益分配机制难以协调,社员的平等地位和合法利益缺乏有效保护。四是与规范化要求尚有差距。对照《条例》,许多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民主管理等方面还需做大量工作。五是一些扶持政策难以执行到位。如信贷、用地等方面,未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4 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措施

4.1 加强引导和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动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政府和有关农业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条例》、宣传成效、宣传典型,要给予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正确把握3项原则:一是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愿民主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这一点对于越城区尤为重要;三是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以及落实各项政策来推进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越城区也要积极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其发展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4.2 大力培育,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一批。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二是积极改造一批。对已有的农民专业协会进行改造,改变以往松散型的连接方式,逐渐将其转变为紧密型的合作社。三是迅速规范一批。实实在在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运作。四是着力提升一批。围绕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体化经营,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需要,开展统一服务。鼓励其按企业化要求,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产品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硬件设施,不断增强和提高为社员的服务水平[3]。

4.3 强化服务,努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搞好政策服务,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帮助合作社申报有关项目;二是搞好信息服务,要主动为合作社搜集和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越城区数字农业网站与农民信箱,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上门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搞好培训教育服务,通过培训,普及《条例》基本知识以及有关专业知识,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具市场竞争实力。逐步将合作社建设培育成为农业标准化、农民培训、农技推广、农产品营销有机结合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新型主体,不断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大发展、大提高。

4.4 统筹协调,将国家各部门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有关各级国家部门出台了很多扶持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运作中,好多合作社并没有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了解政策,二是部分工作人员故意刁难,三是有的是合作社自己不了解优惠政策,没有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合作社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4]。

4.5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农业部、农业厅每年都有扶持合作社的项目资金,但对申报单位都有严格的要求。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引导,并把各级申报条件告诉每一个合作社,积极申报项目,促进各个合作社做大做强。

5 参考文献

[1] 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4.

篇2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上中游,清水河上游的六盘山东北部,属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灌区植被稀疏,林带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春季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

一、农田水利现状

原州区境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有水库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扬水灌区、高效节水补灌区五种类型的灌区,现状灌溉面积为19.05万亩。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3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3.2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0.99亿m3。水库水源工程截止2008年,已有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同时完成了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贺家湾、西梁小(一)型水库2座。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6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贺家湾、青石峡、郭庙、陈家沟、毛家沟、海子峡、上店子、大马庄、潘家庄、杨达沟、黑洞沟、二营、清溪沟、吴庄、蒋河等15座小(一)型水库和蒋口、曹河、马庄、陕庄、杨庄、饮马河、上饮河、杨郎南门等8座小(二)型水库。至2008年已完成二营、杨达沟、黑洞沟等3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葫芦河流域有水库4座,包括张易、雨洛沟等小(一)型水库2座,宋洼、驼隆沟等小(二)型水库2座。截止2008年张易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

茹河流域有水库3座,包括康沟、崾岘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即小湾水库。

1.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主要包括有自流灌溉条件的沈家河、冬至河、二营、张易、康沟、上店子、郭庙、大马庄、陈家沟、毛家沟、青石峡、潘家庄、曹河、雨洛沟和陀隆沟等15座水库。这15座水库总的集水面积为948.1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水库灌区可灌面积9.44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45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km,已砌护106km,完好率26.1%;支渠151km,已砌护93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km,已砌护199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较差,缺少必要的测水量水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维修资金缺乏,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由于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kg,处于较低水平。各水库的基本情况及灌区的基本情况见表3-1。

2.扬黄灌区

包括固海扬黄十二干渠的七~二十五支渠的19条支渠,和固扩十二干渠的一~六支渠、十八~二十四支渠11条支渠,共计30条支渠,支渠全长41.385Km,斗渠长60.54Km,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截止2008年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3.小型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有清河镇、中河乡、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井灌区。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清河镇14眼、中河乡26眼,彭堡镇137眼,头营镇189眼,三营镇152眼,开城镇4眼,张易镇13眼(其中分布在沈家河灌区及固海扩灌区做为补充水源的机井127眼),大口井121眼(其中清河镇10眼,开城镇3眼,张易104眼,河川4眼)。机井主要分布在原州区境内清水河流域的中河乡、彭堡镇、清河镇、头营镇和三营镇,井深在100~18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为30~50m3/h,大口井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流域和南部山区的张易镇、开城镇,单井出水量为30m3/h。项目区可灌面积7.52万亩,实灌面积5.73万亩。灌区现有渠道77.47km,已砌护57.4km,配套低压管道27.16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4.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12万亩。骨干坝62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仅0.15万亩。

5.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寨科、炭山、官厅、河川等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37万亩,

二、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才能具备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现有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老化失修严重,不能正常运行,减少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项目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目前,项目区的工程完好30%左右,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缺乏末级农渠,在此之前,全部为土渠;斗渠全部以土渠输水,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

2.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

目前,在库灌区中,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40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400m3,水分生产率仅为0.25kg/m3。在井灌区中,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怜,大多数都是土渠,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农业种植成本大,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3.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使水源不能更好的利用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上,多年来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乡村承担,存在着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近年来,灌区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经营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末级渠道管理,在管理运行中尚存在着体制不顺,中间环节多,协调衔接不够。

篇3

[11] 中国肉类协会. 中国肉类年鉴2012[M].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2.

[12] 王向宏. 我国屠宰加工设备的发展趋势[J]. 肉类工业, 2012(1): 9-11.

[13] 张立中. 我国羊肉生产及贸易如何应对挑战[J]. 肉品卫生, 2005(7): 40-42.

[14] 张瑛, 汤天彬, 王庆普. 我国肉羊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J]. 吉林畜牧兽医. 2005, 25(3): 46-47.

[15] 何晓红, 马月辉. 21世纪的中国及世界养羊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1): 1-4.

[16] 昆明市委.昆明市牛羊定点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10―2015)[EB/OL]. (2010-11-20)[2014-01-26].

[17] 叶金鹏, 薛庆林, 刘大为. 牛羊屠宰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3): 6-9.

[18] 史崇颖, 何跃军, 王涛. 优质牛肉屠宰加工技术进展[J]. 肉类研究, 2011, 25(10): 52-55.

[19] 王兆丹, 魏益民. 肉羊屠宰加工阶段溯源指标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10): 334-337.

[20] 李爱华, 曹明璐, 姜燕飞. 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06(9): 53-54.

[21] 李胜利. 浅谈我国肉类制品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肉类工业, 1997(11): 16-19.

[22] 张柏林. 真空软包装方便羊杂加工技术[J]. 肉类研究, 2006, 20(11): 18-20.

[23] 王卫, 彭其德. 现代肉制品加工实用技术手册[J].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24] 王百姓. 我国羊肉生产与加工利用综述[[J]. 肉类研究, 2011, 25(9): 39-44.

[25] 毛建文, 徐恢仲, 赵永聚. 高档羊肉发展现状及生产技术要点[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5): 64-65.

[26] 马友记, 李发弟. 中国养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4): 16-20.

[27] 唐万明, 格格日乐. 我国肉羊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2): 89-91.

[28] 乌达巴拉, 邵凯. 国内外肉羊生产发展现状[J]. 养殖与饲料, 2008(2): 84-86.

[29] 武建晔. 羊肉加工利用现状[J]. 肉类工业, 1996(9): 21-23.

篇4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伍海燕.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6-20.

[5]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zwgk/zwtz/280773.shtml.

[6]马娜.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张屹,黄欣,周平红,范福兰,蔡园园.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8]赵岩.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师,2015(S1):38.

[9]郭小娇.高等学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7.

[10]唐松林,廖锐.搭建城乡交往平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5(2):32-37.

[11]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9-12.

篇5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66-01

一、前言

我县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倾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创建兰坪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在这个关键时期,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情况成为决定兰坪农业生产的关键点。

二、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我县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总量长年持续增长,机械化发展达到了全新的阶段。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应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近年来,经济作物的加速生产,促进了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攀升,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再走单一的道路,而是迈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玉米是我县主要农作物,其生产过程中的农机投入虽然发展较早,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不适应农户的需求。目前,兰坪县把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列在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首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许多农机大户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宣传和县有关部门的扶持,纷纷增加农机购买投入,率先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该县玉米机收情况好过预期,农业机械市场空呈现火爆发展趋势,购销两旺的局面喜人。新推广农田作业机械有800多台,全县农机保有量近3500台。而这一令人欣慰的局面,离兰坪县全县农机水平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目标相差甚远。伴随全县农业规模化发展,这一差距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必将影响全县的农业生产和收益。

三、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问题

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的前景仍旧不容乐观,在农机化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如下问题:

1.广大农民现实购买农机的能力以及生产需求两要素影响

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其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而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农机购买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故而这两要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就存在了忽视生产需要这个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供不应求和有需求没有购买量的问题。

2.实现跨区域机收作业的制约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全面发展农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播种、收获都逐步走向现代化。可是农机必定是固定投入,农户对一次投入的效益回馈十分看重,利用作物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及购机者效益是农业机械水平提高的真正目的。而这种跨区域的联合收割,单靠农户自己联系找寻是十分困难的,县政府投入的人力和提供的相关信息十分关键,培养这样的跨区作业的技术队伍也存在技术参差不齐,施工能力不稳定等问题。

3、扶持政策与投资环境的问题

伴随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势必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发展。而全社会农业机械投资环境在逐年改善,造成了投资环境的好转,可是投资环境的扩大和复杂化也加重了农机发展的风险。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购买低成本农业机械,从事高产出农业作业存在极大的隐患。而伴随近年来政府的补贴和优惠的贷款政策,农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期望值逐年提高,对政策的有利索求越来越多。我国入世后,由于补贴政策的取消,机收玉米将会增加成本,价格因素将有可能对农机部门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农业机械发展缺乏核心产品

核心技术缺乏,高端农机产品空白,无法适应市场多功能、自动化的需求,不能适用各种复杂农业生产需要,这些问题十分突出。而且农机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联合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5.恶性市场竞争的影响

农机市场的潜在利益,引发了全县各个乡镇农业机械发展的强劲势头,在这大好局面下,存在严重的行业恶性竞争,不利于农业机械的长远发展。

四、解决农业机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业机械产业作为公益性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投入。基于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具有普遍的公益性,可以在每个乡镇设立农业机械公益性技术研究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农机作业技术创新。

2.技术原理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结构原始创新研究。促进农业机械行业共性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由县政府牵头,围绕农用动力、收获机械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一批相对独立性和面向全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创新平台,设立平台专项运行经费,支撑行业重大科研问题和项目的持续创新。

3.坚持引进来的方针,大力支持新型农机科技的引进和对外合作。在节约型农机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型技术、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引进再创新、对外合作研发、技术买断。

4.进一步加大和完善农机创新的支持政策。建立税收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装备企业加大对科研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机新技术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补贴力度,鼓励创新发展。

5.加大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受先进制造能力制约,我国农机产品普遍可靠性不高,但是受低价格、低利润水平的影响,行业企业又无力投入先进制造能力改造,建议设立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专项,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6.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准入制度,整体提升农机行业运营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农业机械发展需要县政府和农户共同努力,才能起到最好的推动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现代化。只有把握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全县农业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桂梅,于维霞,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寿光市典型调查为例,调查研究,2012年7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