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低风险理财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状
1.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高速上涨,空置率过高
中国内地房地产从整体上看虽然仍然处于较为正常的发展状态,但是,区域性过热现象的例证也表现泡沫在局部地区实际存在。房地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效益并存的行业,近几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过快,空置率上升及房地产价格迅猛上涨等问题一直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08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高达21.8%,2009年投资增幅持续上涨,达到31.4%。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08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显示,截止到2008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增长2.2%。房屋的空置虽然是暂时的,但过高的空置自然会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占压,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收益和进一步发展,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2.房地产开发企业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业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
房价严重偏离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一方面使得房屋大量空置,另一方面房地产供求严重脱节,从长远的眼光看,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弊无利。房地产是一种投入大、价值高的资产,无论其投资与消费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来源分析,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多年负债率高的情况下,开发商的自筹资金主要是依靠预售房款和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远未实现规范化,不少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部分个人储蓄金外,相当一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活跃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资金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多是从银行出去的。换言之,房地产投资与消费都与银行信贷支持密不可分。
3.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巨大
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表现出四方面的问题: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银行风险大;房价增长过快,价格和市场风险偏高;城市开发过快,土地成本升高;粗放式经营,耗能过大。深万科、金融街、深振业等30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表明,房地产行业近年来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发展迅速,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逐年下降,经营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营业务利润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存货周转率也放缓,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经营风险也正逐步显现。
5年来,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由540亿发展到841亿,增长了55.69%。其中,存货净额由264亿增长到了442亿,增长了67.78%。主营业务收入由141亿增长到274亿,增长了94.07%。资产负债率2001年最低为49.08%,2002年最高为54.55%,并呈上升趋势。由上可知,地产作为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与变现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大陆房地产金融业不发达,主要靠商业银行贷款支撑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需求。融资方式除银行贷款外,目前采用的还有信托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并上市、股权投资、基金等。但我国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体系,缺乏相互一致性与协调性,操作困难,直接影响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正常开展。其它融资方式一直以来受到较多限制,发展缓慢,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和风险分担体系远未形成。由于融资渠道过度集中于银行,导致房地产业对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十分敏感,信贷政策的每一次紧缩,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都遭受着巨大的冲击,难以从其他途径筹措到足够资金来满足连续再生产的需要,面临相当大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2.资金分配随意性大,利润分配程序不规范
众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纷纷加入到房地产开发中,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企业成立时间短,人才匾乏,成立后往往忙于项目开发,没有时间来系统规划企业的未来走向。另外,如何分配利润往往由投资人决定,利润分配采取何种形式,分配多少以及何时进行分配往往基于投资人对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而不是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结构及企业内、外部关系人的要求来确定分配的。投资人认为市场前景光明,会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获取的利润投资到新开发中去;投资人认为市场前景暗淡,就会通过利润分配方式会抽走资金,转向投资其他行业。
为了减轻税负,企业不是按照公司法及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利润分配,而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部分利润转嫁到各种成本费用中去,通过其他渠道提前将未来的利润转移出去。这样,企业的账面往往反映为亏损或微利。
3.财务管理机制薄弱
大陆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大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由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往往带有效率较低、管理水平欠缺、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企业之间、各部门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往往无法得到保证;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内部财权集中在关键人手中,过于注重控制而疏于管理;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账目只是走形式。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停滞在较低水平,在核算方法上还停留在简单的收付记账法,财务人员的财会专业知识缺乏,应用水平不高。财务人员制作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决策者根据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就会导致财务决策失误。
三、抵御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发展多元化直接融资,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
适度放宽股票融资政策限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才能真正分散融资风险。中国内地《公司法》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发行条件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果严格按照目前《公司法》规定,那么长期债券融资的大门可以说对中国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是关闭的。因此,国家应适度放宽限制条件,增加发行长期债券的额度,可以为房地产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还应以短期融资为契机,改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结构。
现今各大银行在个人按揭贷款方面创新不断,但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上缺乏创新。建议银行业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贷服务,如建立一种将中外银行、担保机构有效结合,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融资方式,具体可采取的模式,如: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中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企业、中资银行+担保企业甲+担保企业乙等等,为企业提供各种担保
和抵押贷款。
2.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加强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这是房地产及其他任何投资建设项目前期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饱和,增加了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通过可行性研究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风险的评估,分析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开发队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研,充分掌握影响项目投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资料,并且对此加以分析和综合,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通过科学预测,对项目准确定位,选择适宜的投资项目类型、投资区位和开发时机,减少房地产投资开发的盲目性。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利润分配策略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经营战略、投资及融资策略的需要制订长期的利润分配规划,杜绝分配的随意性。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分配具有不规范、随意性的特征,导致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极高,严重影响企业到外部进行融资。同时,没有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成本低的优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及融资策略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的内源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分配以转增实收资本为主,减少分配现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制订利润分配战略应充分发挥内源融资功能,尽量减少分配现金,以转增实收资本为主。
3.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的财务风险防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如果政策效力过猛,调控力度过大,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政策力度选择应适当。同时,应当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市场功能。规范各种融资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产生新的隐患,引发新的融资风险。比如,我国至今尚未推出产业投资基金法,无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房地产基金的发起、设立、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重要原则加以规定,房地产基金无法可依,证券投资基金不能直接投资于房地产项目。另外,债券融资的法律法规都还不完善,应对房地产证券化给予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快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税法的修订,住房保险市场的完善等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亟需解决的。
另一方面是机制的完善,应在企业集团各公司及各有关部门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和相互制约措施,并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避免决策失误和舞弊事件的发生。尤其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销售结算、提供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从而规避因管理松懈或内部控制不严给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企业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可控财务风险的管理,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科学地进行事前控制,减少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集成化速度。这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恩禄
前言
我国房地产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其自身的整体实力逐步加强,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今情况下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有些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很高,这样一来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承担着重要的财务风险。这个问题成为了房地产企业不能不解决的重要问题。他直接制约着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其形成的原因是指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策略中不稳定性的因素产生的[2]。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进行资金筹措的等融资活动,这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起点,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对财务的管理不当,会使房地产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产生房地产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的产生是有众多原因的,其中包括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资本市场供求的 变化等等原因,这就加剧了融资风险的不可测性。当然如果进行管理项目的投资不当时,也会出现投资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一部分。同时在房地产企业日常的经验活动中,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也会出现日常性财务风险,这个是由日常财务管理引起的。当然还有流动性财务风险等等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存在。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生成的机理
(一)越来越恶劣的房地产融资环境
从2009年开始到现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各大、中、小型银行开始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贷款限制,这样导致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小,房地产企业也不断的面临着发展的困难[3]。有可靠数字统计,在2011年的时候,全国房地产企业一共贷款了7000多亿元,同比仅仅只增长大约为7%。比较前五年的增长率大为下跌了20%。但是当年房地产投资增加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状态,同比增加有大约30%,投资额已经达到了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贷款的3倍以上。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房地产投资不断上升,但是房地产企业向银行的贷款确大幅度减少,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想到,房地产企业面临了多大的资金困难。从2011年开始,银监会开始不断的出台一些政策要求严抓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风险,严格限制房地产企业从违法途径吸收资金,贷款的防范政策不断加强等等,这些都致使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恶劣[4]。从国家政策来看,房地产企业主要从国家贷款的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了,房地产企业只有不断的扩展自己的融资渠道,才能改变融资困境。
(二)房地产企业道德风险的加大
对房地产企业道德风险的理解,主要是讲在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可能由于手中有权力和资源,所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一些能对自己产生好处,但是不利于别人或者团体的行为。房地产企业中存在着委托,这是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个源头,如果房地产企业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那么就会错误的进行策略规划,进行错误的投资,这样一来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房地产企业有必要加强道德风险的控制。
(三)筹措资金的风险性加大
房地产企业在面临发展时,会大力的利用各种途径筹集资金,进行大胆的借贷。房地产企业一般会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资金流通规划,但是如果这个杠杆利用不当,资本结构调节不合理,那么房地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金流动不畅,甚至不能筹备借贷资金的利息,这样筹资风险就出现了。这个风险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杠杆来增加负债,调整资本结构。这样会增加普通股盈余变异性越大,在面临普通股盈余变异性越大的情况下,财务风险就越来越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一)房地产企业该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
房地产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始趋向成熟,而且房地产企业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地方城市发展的主要经济动力。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些房地产企业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房地产企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更不可能出现崩盘的情况。而且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也是主要从银行和民间进行融资,这样一来,致使房地产企业更没有财务风险意思。但是在中国国情下,房地产不能过快的发展,这样对中国经济也不利,中国政府不会置之不理,因此房地产企业老板,应该看到这一点,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
(二)平衡引导资金
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中,资金链接风险是重要的内容。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可能都是因为资金链接上出了问题,因为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缺乏资金的支持,房地产企业就没有了基础和发展的动力[5]。但是非理智的快速扩张在一些房地产企业中还是大量存在的,可是如果一旦失去控制,资金链接供应不上来,那么就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使房地产企业短期内崩溃。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更加注意资金风险链接的控制力度。
四、结语
中国还处在改革的时期,发展房地产行业依旧是大势所趋,但是要让房地产行业健康的发展,就要正确的引导房地产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只要这样房地产企业才会正常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 周婧,杨小青.我国现行反向购买会计准则的缺陷及合理性分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 李建文.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其防范研究[D]. 云南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P2P理财的实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对等联网融资业务提供融资贷款。即由P2P平台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互通资金余缺。P2P 理财,泛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简单讲,就是有闲钱进行投资理财的自然人通过网络将资金借给需要借钱的自然人。和众多传统理财产品不同的是,P2P 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但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更有着门槛低、收益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传统P2P得到延伸和升级,许多个人和企业开始涉足P2P业务,采取P2P融资模式,通过P2P公司第三方平台将钱借给其他个人或小微企业,实现资金融通。
P2P理财交易平台具备合规运营,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的条件下,相较其他理财渠道,存在很多竞争优势。传统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成本高、效率低、目标不精准、无法批量获得客户,严重影响其从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小微企业融资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布局。另一方面,我国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少、资产证券化水平低,受最低投资额限制等,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与富裕阶层也需要P2P网贷平台来实现收益更高的理财需求。而现在投资者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和闲置的资金在P2P平台获得收益。资金大小没有限制,可根据投资人个人经济情况来进行投资。而借款人也不需要经过类似银行的繁琐手续就能得到资金周转。P2P借贷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对接供方与需方,能够做到信息的快速对接,使得投资和融资需求的快速匹配。
P2P理财具有收益较高、操作简单、资金对接快速的特点。P2P平台主要提供1-30万元的小额贷款,同时为投资者提供10%左右年化收益率。P2P理财给借款人提供了安全快捷的融资渠道,也使贷款人的闲置资金有了更多的升值空间。对于投资者来说,因为P2P投资门槛低,学习成本较少,但收益却远远高于普通理财产品。这方便了很多理财者小额投资的需要,而且分散了投资的风险。
二、P2P理财投资的风险
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发生违约等因素在到期日无法履行或不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实质资金借贷双方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相对于银行来说,P2P投资理财平台缺乏健全的征信系统。网络投资平台对借款人的信息掌握不可能全面、真实,借贷双方的信息存在不透明情况,由此加大债权人的风险。P2P投资理财平台对借款人的审核的真实性相对薄弱,导致诈骗行为的出现。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就是违约风险的产生。
二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借款方或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出现筹资困难等风险。在P2P平台中,很多平台借款项目出现资金无法提现,引起投资者集体向P2P平台集中兑付,而巨大的资金需求使平台无法应对,造成平台资金流动性不足。事实上,P2P借贷的资产流动性较大,同时负债流动性也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风险也成为P2P理财中较为突出的风险。
三是市场风险。这也是一种信息安全风险。P2P理财以“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着投资者,但在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仍然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客户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筹资等资金安全问题频发。长期而言,信息安全的不安全性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
三、风险防范与对策
1.信用风险防范。P2P理财产品的违约是信用风险的防范关键。P2P理财要求投资人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吸收损失能力。P2P理财产品吸引消费者的地方,即便明知有风险,但在高收益的承诺下,许多投资者无法抵挡诱惑。P2P理财可以通过平台控制、防范违约风险的发生。从理财角度看,所选择P2P理财产品信息是否透明,取决于P2P平台本身。如果平台提供的理财项目没有明确的借款人,而是仅按照期限吸收资金给与收益,则有很大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理财产品每个月定期邮寄账单和债权列表等进行判断。
2.流动性风险防范,强调了P2P平台安全保障模式。P2P平台的广受欢迎,基于平台的准入资金门槛低。由此造成各平台资质不一。对于一个平台的风险能力,并没有一个量化指标可以衡量。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基于平台的风险保证金的保障。虽然投资者个人难以判断资金划转进入平台后的流向,但是通过风险保证金的监控,能够从公司治理层面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此外,对于平台的判断,投资者可以从平台是否具备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控技术,是否有抵押,是否有一套严格的审查流程,是否有一个成熟的风险控制团队等方面做进一步判断。
3.市场风险防范,基于信息安全来实现。P2P平台网络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得以实现,然而开放性的网络系统仍存在漏洞。这导致 信息安全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大。互联网络上,各种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甚至假冒网站的出现,导致P2P理财交易信息无法正常传输,甚至引发系统崩溃,这一切都会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正确做法是投资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客户项目的选择,将资金分散到各个平台,唯一的目的和作用是降低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候诗军.中国P2P网络借货平台发展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
[2]张国文.论P2P网络借货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N].武汉金融,2014.
[3]梁笑雨,魏鹏.P2P网络借贷风险[J].新产经,201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同质化、理财人才匮乏、市场营销滞后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自从2005年11月1日施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至今,各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理财产品,大部分都实现了预期收益。根据《2008-2009 年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合计销售总额达8190 亿元人民币。2008 年,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头三个季度理财产品新增规模就突破了2 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一个新的“速度神话”。如今,凭借着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力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了国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制度不完善及监管滞后
随着人民币理财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展, 银行业监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制度对理财业务加以规范。但从执行效果看不甚理想, 机构违规操作频繁, 究其原因:
1、监管力度不够, 各金融机构对制度的执行不力。
2、制度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例如: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46 条规定, 商业银行开展保证收益类以及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产品设计时要向监管机构报批, 也就意味着非保本收益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展无须报批, 但恰恰是非保本收益类产品具有更大的投资风险。
3、相关制度规定不够完善。例如对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式至今没有明确, 只是要求金融机构自行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 它为违规操作留下政策空间。另外, 随着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的理财产品已涉及证券、基金、信托等多个行业, 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 此类交叉性业务如何监管没有明确的标准, 可能出现同样的业务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 业务面临的风险大小也不同。
( 二) 没有树立正确经营理念, 存在一定程度的违规和投资误导行为
1、将理财作为变相揽储的手段。虽然理财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吸引优质客户, 并保证客户不会流失, 但理论探讨一些金融机构将揽储作为理财产品的唯一目的, 甚至不惜以理财亏损为代价。一些机构将一般结构性储蓄存款产品混同理财产品销售, 绕过利率管理政策变相揽储。
2、夸大产品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宣称的预期收益率往往较高, 而且在一个较大浮动区间, 但事实上,实际收益率一般很难达到预期收益率的效果。一是因为预期收益率往往是历史数据的模拟测试的结果, 只具有统计概率意义, 缺乏对未来市场的指导性; 二是最高收益率并不带有承诺性质, 银行为了提高理财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效果, 往往有所夸大。
3、弱化产品风险提示, 模糊产品之间的风险差异。在实际销售过程中, 金融机构为增加销售额, 弱化风险提示。表现在: 一是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理财产品优点和收益的倾向, 对于产品的潜在风险特征以及违约金等方面介绍不够甚至避而不谈; 二是使用易发生歧义的模糊性词语或者投资者难以理解的专业性词语, 设置合同陷阱。
( 三) 创新不足, 低技术含量同质产品导致无序价格竞争
低技术含量同质产品的普遍存在导致以下后果: 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后, 立刻在市场获得复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将导致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 二是为了争取客户而疏于对客户的资金来源和风险承受能力深入细分和跟踪评估, 无法细分市场并形成特色竞争优势; 三是理财产品的设计只能被动地跟随投资市场的走势, 对产品市场规模的追求甚于对产品风险的控制。
(四)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导致业务运作透明度低
虽然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及时披露理财产品的经营、收益情况, 但在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银行仅在其营业网点不定期简单通报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动情况和张贴到期兑付的通知, 基本不涉及运作情况。而且就理财产品的运作来看, 多数为各商业银行总行设计出理财产品后, 分配相应的募集指标给各分支行, 由其负责宣传和销售。各分支行一般要求投资者开立独立的活期账户, 存入资金后与其签订资金委托协议, 待产品募集期满或完成销售任务后由将所有委托资金上划总行, 由总行根据协议统一运作。因此, 各分支行也不完全清楚产品的具体经营运作情况, 更谈不上向客户解释说明。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一) 加快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管理
1、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标准, 增加理财业务的透明性, 使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保持更清醒的认识;
2、在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须加强协调和沟通, 择机出台理财业务管理规范, 明确对理财业务中涉及跨行业、跨市场的行为的监督管理标准, 建立理财业务的"防火墙"机制,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场、跨行业传递, 提高监管效率, 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3、有关部门与会计和税务管理部门协调沟通, 明确统一跨行业和市场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办法。
(二) 完善内控机制, 强化风控能力
商业银行须尽快完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将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在开发环节, 强调对客户的细分和准确定位和跟踪评估, 设计相应的理财产品。在营销环节, 加强对客户资金来源的审核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在投资操作环节, 指定或建立明确的部门, 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体制和操作标准, 严格按照客户的指示或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活动, 防范挪用客户资金或任意变更资金用途的行为; 构建理财产品的风险计量, 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严格的理财资金运用授权机制; 及时按照规定程序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与运用、投资组合与风险收益的变化以及其他重大影响事件等信息。在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或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分配时, 应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投资及收益报表。
(三) 加强市场创新, 积极应对竞争
一是不断丰富理财产品品种, 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投资服务; 二是对客户进行细分, 了解和把握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 结合机构的自身优势, 推出针对目标客户群的特色产品; 三是建立高素质的理财专业队伍,奠定客户服务的坚实基础。
(四)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
(五)创新金融理财产品。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六)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投资及后续服务等环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要求理财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向投资者完整、准确、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对那些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进行充分、明确的风险提示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处罚。
(七)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培养理财人才。各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建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要重视和培养理财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银行要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提高员工的从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许多人退休后,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是考虑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为自己养老所用。
因为退休之后,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来源,老年人的风险抵抗能力也变差了,因此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为谨慎。现实生活中,老人投资被骗,或者买了高风险产品亏本的情况屡屡发生,一些老年人存单变保单的事也经常能从报道中看到。
许多老年人很信赖银行,总觉得通过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担风险的,又能获取较高收益。必须看清的是,高收益往往对应着高风险,老年人理财时,应该摆正心态,理财目标应是保值为主。
因此,“80后”帮父母理财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确立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的理财目标,不盲目追求收益,从而避免陷入理财误区。
理财技巧一:选择合同明确收益的理财方式
理财经理吹嘘时,经常说某一款产品过去收益多么多么好,对背后的风险或者其他因素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实,老人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股票、股票型基金、高风险理财产品及保险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收益浮动、风险较高。保险产品虽然风险看似不高,但是往往时间期限很长,遇到急用钱时取出来,还可能损失本金,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在理财方式上,“80后”可以尽量帮父母选择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风险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都比较简单,老年人都能看明白,比如定期存款、国债、收益明确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另外,也可以买一些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因为它们也很安全。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之间,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抵也是这样的水平。
对于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的老人,则可以帮他们买点债券基金,预期年收益在5%-10%之间。它们的收益略高一些,不过遇到不好的年份,也可能亏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更好,也可以尝试买点混合型基金。
此外,专家建议老年人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应问明该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一般来说,银行发行的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老年理财群体。再者,应问明产品的收益是否确定,尽量选择收益确定的理财产品。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8%-12%收益率让人眼馋的信托,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理财产品。虽然目前出问题的信托都由信托公司“兜底”赔偿了,但是保不准哪天信托公司就不赔了。原来从没出现过的债券违约,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信托不会一直安全下去,出事只是时间和运气问题。因此,老人如果只是用部分资金去买信托,问题不大,毕竟出事概率很小;如果是拿所有资金和身家性命去买信托,切记这是一场赌博,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种类不宜太多,期限以长短搭配为宜,操作要方便省心。在理财的同时,别忘保留一笔足够的备用金,确保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以防不时之需。
理财技巧二:“懒人”最好选择单一理财方式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高手经常提及的理财经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套并不适用。
理财专家建议,老年人理财可尽量选择单一的理财方式。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多种理财方式容易分散精力,反而会因疏于管理而受到损失;第二个原因,老年人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而同为低风险理财方式,各类理财方法的收益差异并不大,也不存在分散风险的必要。
因此,对于一些懒得理财的父母,“80后”子女可以在定期存款之后,帮他们选择单一投资的方式,或者只买货币基金,或者只买期限比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更加省心。
理财技巧三:激进老人“80法则”建合理投资组合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并且很有兴趣理财,喜欢在退休之后炒炒股票,或者买买基金。作为子女的“80后”,又该如何帮他们理财呢?
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及引入PE企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在没有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项目前要进行理财。如何在进行理财交易行为时,来确保企业资金安全、控制理财风险、维护企业股东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及为重要。所以,如何将企业的闲置资金充分利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这是当今国内各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企业利用闲置资金理财以及其内部风险管理等作出了分析。
一、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及途径
(一)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
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企业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短期保本理财产品投资,增加公司收益。
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主要控制目标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合法性。
(二)企业闲置资金理财途径
企业闲置资金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能力来选择低、中、高不同风险投资产品,低风险产品包括保本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中风险产品包括债券型基金,高风险产品包括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等。以下介绍几种企业常用的理财途径:
1、 通知存款
当企业有大量资金闲置时,要坚持人休息而资金不休息的理念。碰到节假日时,企业可以办理通知存款业务。这种存款业务利率水平高于活期存款,在不妨碍单位客户使用资金的情况下,可获得稳定且较高的利息收益。这种方式作用下,可以让资金时刻处在流动和增值的过程,并且不会耽误企业的资金运转和流动,节假日前存进,节假日之后就可以取出,投进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 定期委托
在企业的闲置资金存在时间较长时,可以选择专业的理财机构代为理财,这种理财方式可以将企业的资金上风集中发挥出来,而且操纵职员都是专业人士,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进行操纵,企业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轻松获得回报。
3、 委托贷款(只针对集团下属企业)
将企业闲置的资金委托专业的理财机构,按照与市场利率持平或略低的利率贷款给集团旗下的企业,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内部更稳定的控制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的企业闲置资金处于流动和升值过程中,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收益。
4、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性)
银行接受公司客户委托,通过银行间的货币市场进行资金运作,投资对象主要为短期质押式逆回购(买进返售证券)或者是其他的基金等。交易对象为金融机构,并以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作为质押,流动性较强,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较高。
二、企业闲置资金理财中应考虑的主要风险影响因素
(一)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能力
要取得资金的收益肯定也是有风险的,理财的条件之一就是企业自身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意味着低收益。所以,一定要客观公正的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假如企业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就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投资种类,比如银行储蓄、购买保险、基金、国债等投资方式。假如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将资金投进股票等金融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或者购买收益更高的信托和开放式基金等。
(二)公司自身的理财能力
企业应该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客观公正的判定自身理财的水平。假如自身不具备理财的实力,最好是选择专业的理财机构或者银行,在专业理财机构的指导下购买引进投资产品,或者直接将资金交给委托机构,自己不用花费太多的经理就可以轻松获得收益。假如自身具备理财的投资实力,可以自主理财,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放在投资理财上,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或者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负责理财和投资,将自己企业的闲置资金进行专业有效的理财。这样既可以省下理财费用和中介费用,也可以促使投资公司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效避免理财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使被委托人受损的情况出现,从而更大的挖掘企业价值,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
(三)闲置资金可用于理财的时间
企业的资金闲置时间要事先确定清楚,不能够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或者公司整体的运营。在进行理财之前最重要的是先确定企业的资金闲置是多长时间。假如企业的资金闲置时间比较短,只是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就要选择资金回收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比如前面提到的企业通知存款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回收资本本金和尽可能大的收益,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假如闲置时间较长,可以选择投资周期较长的投资品种。比如购买国债、开放式基金、长期储蓄、购买保险等,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增值,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证资金的回收利用。
(四)理财产品结构的分布
对于闲置资金的理财投资,我们要建立在掌握公司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制定产品结构优化改革计划,这样才能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
三、评估闲置资金理财的风险、整体层面及业务层面应对措施
(一)闲置资金理财的风险评估
1、年度资金整体预算层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闲置资金理财年度资金整体预算层面,未根据企业投资目标和规划进行合理安排资金投放计划,可能导致资金缺口,影响企业正常资金支付;错误选择理财产品导致机会成本大于理财收益,未知风险大于理财收益。
2、具体理财产品层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闲置资金理财具体理财产品层面,对具体理财产品的风险点缺少识别,判断和管理,会导致投资损失。
(二)整体层面应对措施
1、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将资金用作某项投资而不是存入银行,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或利润即价值增值。假如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力,相当于失去收益的机会,即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一定时期内的这种代价,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当前企业应该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不能任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泛滥等情况的出现,要最大限度的根据时间价值概念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创造价值,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
2、股东会和董事会权限审批要严格监管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所以,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凡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在对重大事项做出决定前可组织有关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评审。例如,公司发生的购买或出售资产(不含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出售产品、商品等与日常经营相关的资产)、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必须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严格审批通过才能实施。
3、确保资金的流动性
资金流动性的直接含义是指企业资产变现速度或变现能力,所谓资金流动性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或营运资金数额及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延伸含义,则是指企业同期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短期偿付能力,流动比率愈高,营运资金愈充足,短期偿债能力也就愈强。因此,企业拥有充足的变现力很强的营运资金,是其能够顺利履行到期偿付义务的安全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闲置资金的理财分析要紧密结合资金流动性考虑。
4、集团母子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便于理财)
为确保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运行及进行资金理财,集团公司必须从财务组织机构、财务机制、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证措施。
5、其他方面的控制
(1)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理财制度,主要是规范资金理财的范围、审批流程与权限,防范资金理财的风险,提高资金理财的效益,为资金理财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
(2)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对于资金理财来说要有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权限。一般决策机构为企业股东会、董事会,依据企业《章程》和资金理财权限进行审批;执行机构为财务部,负责资金理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监督机构为审计部,负责资金理财的风险评估与监控。
(3)企业要对资金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价,明确风险点提示、风险等级,并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对于企业自身风险评价能力有限的,可以选择专业评估机构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4)企业要对资金理财进行定期分析,做好风险防范。具体分为关注全面风险的事前风险管理、关注资金理财项目的决策风险的事中风险管理,以及关注政策风险和违约风险的事后风险管理。
(5)企业要对资金理财进行监督。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及事后评价,对企业资金理财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决策层,以便及时调整资金理财策略。
(三)业务层面应对措施
企业进行闲置资金理财主要需关注资金的安全和流动,并保证收益及效率。针对其业务的特性,企业要关注以下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如表1所示。
四、闲置资金理财风险的保障机制
(一)提高企业负责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的统帅,如果他本身都不重视,根本就谈不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企业负责人应多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班、企业高层论坛或企业与专家论坛、国外国内参观考察等,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
(二)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管理层和制度执行相关人员对风险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使企业各方面、各环节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积极作用,从而使强化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切身需要。
(三)制定资金理财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办法
有制度,没有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就会流于形式。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本企业特点制定资金理财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办法,以达到制度贯彻落实的目的。
总之,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宏观掌握和控制资金筹措、运用及综合平衡,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西循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王元元.贸易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题目及对策[J].西部金融,2008,(01).
[2]李世聪:企业理财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2).
一、树立良好的个人理财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首先要对个人理财有一定的认识。个人理财是用于评估客户对于财务需求的整体过程,它是专业的理财人员依据客户的理财需要和理财目标,辅以分析客户的生活及财务现状。进而综合的帮助客户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的银行综合业务。同时也是全方位、有针对性、多层次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针对这一要求,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确立好自己的理财目的。参考理财人员提供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的需求及目标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以便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
二、对理财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储蓄是我国最普及的投资渠道,也是我国国民的财富存储的主要方式。储蓄包括活期及定期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现金,而定期存款则是达到规定期限后才可提取现金。两者中前者较后者利率低。但总的来说储蓄是收益最低的理财工具。
个人信贷在我国主要是各种消费贷款,包括住房贷款、汽车消费、信用贷款等。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向消费者提供抵款,消费者到期还本付息。而所获取的贷款通过其他理财方式实现增值,抵消债务获取盈利而成为一种理财方式。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其利率较储蓄高,且国债信用度极高,收入免税,作为投资优于储蓄。
股票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了股票投资。股票这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价格差或红利。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分工公司是个别现象,不分红是普遍现象。个人的投资获利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
除了以上几种理财工具,还存在有保险、个人外汇业务、期货、基金及收藏品等个人投资方式。
三、合理认识并尽量规避风险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正在不断蓬勃的发展起来。而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的新形势下,外资银行也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国内的商业银行面临着非常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二、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创新
1.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内部审计力度,加强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 ,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银行业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变革及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投向理财业务。经过几年的短暂发展,理财业务已逐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大利润增长点。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例如,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银行违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承诺保底收益;销售人员不向客户提示风险违规销售等。
为有效防范风险,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应加大对银行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内部审计力度,加强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监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理财业务纳入专项的审计检查范围,采取更加完备的对理财业务的审计检查手段,有效地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审计监督。
2.提升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持续低迷的股市,很多“受了伤”的股民和基民都把目光投向了“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但是并非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也有高风险,收益可能为负的产品。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按规定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销售人员如果误导客户,产品一旦出现损失,银行就不能免责。理财业务不只在销售环节存在风险,需要合规控制,从产品创新研发的源头就存在着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有涉及票据、债券市场的,有与利率、外汇挂钩的,有自主研发的、也有从海外投行处购买的,在这些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风险收益评估的合理性、市场、信用、财务等风险判断的准确性,都会影响产品研发及后续环节的成败。
银行理财业务面对的风险很多,要有效监督、评估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所需知识及技能,还要具备较高层次的理财知识,能够判断理财规划等是否适合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了解经济金融投资、保险税收等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把握当前金融投资形势;同时掌握回归分析法、统计抽样法等专业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量化的方法对效益进行监测评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审计力量薄弱的现象,各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培养出既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又掌握相关理财知识,具备综合调查、研究、判断、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内部审计需要。
3.开发和利用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
为进一步做好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开发和利用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加准确地审查银行理财业务的财务报表并做出科学的监管。具体来说,对于理财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持有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匹配、产品收益率计算是否准确等,都可以借助于先进的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来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问题进行综合的评估,并且进行风险预警,提出科学可行的风险控制建议,从而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良性发展。
此外,为实现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弥补理财人员业务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各行相继开发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理财服务支持系统,实现了收集和管理优质客户资产信息、对优质客户理财需求和交易行为进行分析以及理财产品销售等功能;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内部审计系统与此类系统对接起来,借助业务系统中的详尽数据信息对理财业务的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分析、评估,实现高质高效的无纸化审计与自动化审计。
三、结束语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深入探索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渠道、新思路,切实有效地防范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推动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永平:简议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4).
三是国际利益分配。国际理财组织属超大规模的经济实体,系一个多元利益主体或群体并存、多维关系集合成或交织统一体。从根本上说,它们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但其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如何正确地开展财务分析,恰当地实行业绩考评.并且公平的进行收益分配,合理地处理分配关系,是国际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此外,缘于国际税收的规避而使国际理财组织与其所在国之间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如何予以缓解或消除,自然是国际利益分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也成为国际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四,外汇风险管理。意指国际汇率风险管理,即因汇率变动而引起国际理财组织受损或受益变动的可能性,或其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它可分为三类,即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及经济风险。对此,国际理财组织必须准确地预测外汇汇率变动趋势,并根据其业务性质、外界环境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控制程序和方法趋利避害,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第五,国际转让定价。亦称国际转移定价,指国际理财组织为谋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其内部交易和资源转移所确定的一种结算价格。它是企业经营分权化和内部一体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理财组织为实施全球战略,有效开展国际竞争而运用的一种重要策略。这就要来国际理财组织在制定国际转让价格时,既合理分析诸如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又深入研究包括税负、竞争、通货膨胀、外汇及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国际转让价格既可以市价为基础,也可以成本为基准来确定,还可以议定或双重定价。从现实情况看,大都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并辅之以其他的方法进行定价;否则,很难满足国际理财组织日益复杂多样化的经营与管理的需要。
第六,国际并购理财。并购是“兼并与购买”的简称,属重组行为,既可能是资产重组,也可能是产权重组,甚至可能是企业重组。其中,兼并包括吸收兼并与新设兼并,而收购分为资产收购与股份收购。国际并购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取得相乘效果,也有利于实现低成本扩张,扩大相对规模,提高成长效率。但是,国际并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各种风险多、交易费用高、操作难度大等。因此,国际理财组织在进行国际并购时,应当慎重选择并购对象或“目标企业”,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并确定适宜的并购价格,运用“自由现金流量”和“综合资本成本”折算目标企业未来价值。在此基础上,将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与折算价值比较以资做出并购决策,并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并购方式。
嗯,好问题。
用一些足以区别的标准,将大伙儿的个性及行为分类,的确是最佳了解自我及他人的好方法。
谈及理财,大部分的人都比较熟悉“风险承受”高低的分类。也就是说,风险承受力高的人,在理财行为上会愿意冒比较大的风险;而风险承受力低的人,则小心翼翼,谨慎出手。
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区分方式。例如:学者Ryan Wood和Judith Lynne Zaichkowsky在2004年所进行的研究,就要求股票投资者依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自我评分,也邀请你一起来,为自己的理财性格把把脉吧:
第一,长/短期投资取向:投资者购买股票的计划是长期持有,还是“快进快出”的短期投资;
第二,风险偏好: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投资获利承担较大风险:
第三,损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of loss):投资者是否将投资损失归结于自己的原因(这次赔了,都是我不好……);
第四,投资自信:投资者相信自己的股票投资经验,认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够获利(对于投资,只要我出手,肯定没问题……);
第五,投资控制力(control):投资者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密切关注股票动态,对投资绩效有控制感(对于投资理财,我总是紧跟市场信息,能做出最好的反应……)。
结果如何呢?相信你对自己在理财方面的状况,应该有更清楚的了解了。
接着,这两位学者用投资者在以上各个维度的得分,把个人股票投资者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类,低风险承受者(risk-intolerant traders)。
这类投资者风险承受力极低,对投资自信心和控制力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发现,在低风险承受者中,80%的投资者交易次数很少,每年股票交易不足5次;因为对投资缺乏自信和控制感,他们会密切关注股票的动向(有40%的低风险承受者每天都会查看股价行情)。
第二类,自信投资者(confident traders)。
这一群体的投资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上,投资金额明显高于其他人,投资经验也最丰富。他们拥有较高的投资自信心与控制力,股票交易非常积极活跃,持有的股票种类最多,且基本为短期投资。也就是说,37%的自信投资者,每年股票交易次数在10次以上,36%的投资者每日查看股市行情。
第三类,规避损失的年轻投资者(loss-averse young traders)。
这一类型的投资者大多年轻且缺乏经验,在股票投资中,他们并不介意冒险(四分之一的人每年交易次数在15次以上);但在遭受损失时,心情却会非常低落,并且常常将损失归结为自己的原因。与“自信投资者”相比,他们的投资自信心与控制力都明显偏低。
公式解读: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先花钱后省钱,而后者是先省钱再消费,转换它们其实就是转换消费观念。
大学毕业的晓俪去年11月就与一家会计事务所签订了就业协议,一直颇有理财意识的她,从第一份薪水开始就为自己订下了每月储蓄的目标:月初领取薪水,待日常生活消费后,月末将剩余的钱存入银行。然而她很快就发现,无计划的花费令自己每月的积蓄少得可怜。于是,她果断地将“储蓄=收入-支出”的理财方式转变为“支出=收入-储蓄”,在每月初将收入的30%作为强制性储蓄,剩下的钱作为当月可动用资金。如今,她的“小金库”正逐月庞大。
“懒人理财=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公式解读:一半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品用来保本,一半资金投资股票及基金获取风险收益。
孙娅在外企工作一年多,有一些积蓄。她把一半资金放在人民币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理财产品上。剩下的一半资金,将其分作“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前者,孙娅选了一些波动幅度较小、收益较稳健的理财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盘蓝筹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10%不等;另外的25%则是投资理财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她将这部分资金投入成长型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中,在承担大风险的同时,以期获取更高的收益率。
“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
公式解读:进行积极性投资时,以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
在某银行工作近4年的魏茜对理财颇有研究。她不同于多数女性在理财上的保守,属于较激进型,但对风险的把握又恰到好处,“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是她遵循的首要原则。魏茜目前26岁,依公式计算,她可承担的风险比重是74,她就将闲置资金中74%的资金投入风险较高的积极性投资,主要是股票;剩余的26%作为保守性的投资操作,以定存和债券为主。通过这种投资资产比例的配置,理财组合比较多样化,近两年来收益率一直维持在15%以上。
“基金投资足球队阵型,4一3一2一1”
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25-02
引言
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对风险的偏好,结合目标运用如储蓄、证券、保险、住房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以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每个人风险可以接受范围内来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一个过程。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当前CPI指数的不断攀升,相比之下银行的存款利率显得偏低,把资产存放在银行甚至会导致人民币的相对贬值。无论收入高低,理财都是有必要的,合理的理财投资能够增强资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提高生活水平。
相比城镇地区,大城市的发展比较快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种类多、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为城市居民理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个人财富相对比较高,受身边人影响和教育的影响有更敏锐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计划。大城市的理财比较成熟。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对比较弱,投资于高于储蓄存款风险的理财途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现在城镇的发展相当快速,就南京市的城镇来说,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速度快,也有很多的金融机构逐渐进驻城镇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城镇居民大多是工薪阶级,对财富的增值更加关心,对理财的需求相对更强烈一些。所以,我们把理财的定位放在城镇居民上更有意义,并且金融机构的增加和理财方式的丰富到底有没有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和投资理财方式的改变,由此来探讨、浅析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城镇居民理财现状
(一)样本选择
笔者在2013年1月15日―2月16日对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的居民进行了理财状况的调研。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公务员、事业企业职工、退休职工、个体以及无工作人员等,年龄分布广,样本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此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城镇居民理财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学历、月收入、净资产;(2)理财意识:理财了解程度、理财满意程度、收益―风险方式、银行利率满意程度、寻求理财渠道;(3)财产运用情况(只包括个人资产有参与的):消费状况、房贷情况、个人有参与的投资方式。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的问卷108份,有效率为72%。借用了EXCEL软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基础的分析。
(二)理财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信息的统计,城镇居民投资方式主要以存款为主占75.93%,第二位的是银行理财产品20.37%。银行理财购买主要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等,人民币理财产品利息主要在4%―5%左右,期限短,1个月至1年,信托利息9%―10%左右,利息高,投资期限2年左右。第三位的是保险,调查中购买保险的人仅占12.96%。保险产品具有其他投资理财工具不可代替的保障功能,可以将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但是有的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城镇居民对保险的认识和保险意识较弱。第四位的是房产。房地产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弱、变现周期长,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所调查的对象中,投资房产的一般都是2―3套房产,基于现在房价的稳定和缓慢上升,投资房产对他们来说是低风险的。第五位的是股票。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基金介于股票与储蓄之间的一种投资工具,具有中低风险、中高收益、流动性一般的特征。第六位的是基金。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的产品,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投资国债和民间借贷的为0%,多数人反映国债比较难购买。
所调查的对象中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参与多种多样的投资方式中,股票、基金、房产等都有涉及。理财投资方式多样:只有一项投资方式的占62.96%;有两项投资方式的占22.22%,“存款+保险”以及“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组合使用率比较高;有三项投资方式的占12.96%;有四项投资方式的占1.85%。从上可以看出居民理财投资方式逐渐丰富。但是仅仅只有一项存款投资方式的比重仍然很高,占42.59%。把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存款,能够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但是如果仅仅只投资于存款,就会降低资金的增值能力,降低资金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自己主动合理管理资金,使资金钱生钱,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途径。从理财的资产配置角度来说,首先,要有生活资产拨备。投资前,要预留一部分用于生活保障,建立生活的储备金,为理财投资建立一道防火墙。一般选择定活期存款或者购买货币基金等一些流动性、安全性好的产品,万一出现亏损或者被套,就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其次,是风险规划与保障资产拨备。建立生活保障拨备后,要建立保险保障,为投资建立第二道防火墙,如购买齐全的社会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等商业性保险,以及车险、方向等财产保险。最后,才建立长期的投资储备。建立短期的现金储备以及中长期的保险保障之后,可将剩余资金购买其他理财产品。
二、影响城镇居民理财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经济计量软件进行分析。本文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从事金融业、学历、月收入、家庭净资产、是否了解理财、是否满意自己的理财现状、风险收益偏好、是否满意银行利率、是否寻求理财渠道、月平均消费、是否有房贷为自变量,以理财方式的丰富程度为因变量,对城镇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城镇居民的基本情况中,性别、婚姻状况、从事的行业、学历、月收入、净资产对城镇居民的理财影响并不显著。年龄对理财的丰富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年龄与理财的丰富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年龄越小,承受风险的能力更高,理财的丰富程度越高,投资的范围更广。年纪轻的人的思想相对更开放,对事物的认识会不断更新,自身也更具创新精神,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2.在城镇居民的理财意识中,是否满意自己的理财现状、风险收益偏好、是否满意银行利率、是否寻求理财渠道对城镇居民的理财影响并不显著。理财的了解程度对理财的丰富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对理财的了解与理财的丰富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对理财有很好的了解,有很好的理财计划的人有更丰富的理财投资方式。对理财了解,对理财的收益风险就会有很好的认识,而不会盲目冒着风险投资或者一味地畏惧风险,能够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属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3.在城镇居民的财产运用情况中,个人月平均消费、是否有房贷对城镇居民的理财影响并不显著,影响较小。
三、建议
本文主要从居民自身条件、理财意识和资产运用3个角度来分析讨论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和影响因素。总体上来说,城镇居民在理财投资上还是有进步的,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广,也开始逐渐有理财的意识。居民在选择理财方式上受到一些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限制。自身条件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家庭净资产、风险偏好、理财积极性等,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对理财的了解程度;外部条件方面主要是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的宣传不够。金融机构需要严格履行风险揭示的义务,让人们能够对理财产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为此,提出下面几个建议。
1.确定理财目标,正确认识风险。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不能仅仅看到收益率的高低,还要看到风险程度的大小,但也不能畏惧风险,高风险才有高回报,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
2.扩充理财知识和提高理财意识。要想做好理财就要有
很好的理财意识。当然,理财意识不是油然而生的,也不是一时冲动想起来的,这需要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很多人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对有些理财产品没有正确的认识。
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要综合考虑即期收入、将来收入、可以预期的开支以及工作和退休时间等各个因素决定当前的储蓄和消费。
4.拟定理财规划,合理消费。有些人的收入很少,所以积累的资金很少,但有的人收入较高,积累的资金也很少,关键在于他们在消费时没有理性的思考,要分清楚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不必要支出,每月的支出是多少,要有一个限制。要做好资金的合理安排和规划,慢慢积累一些财产,再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使资产增值,才能进一步实现财富自由的目标。所以,需要拟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控制消费,使消费水平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亚娟,陈希敏.大中型城市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经验研究[J].济南金融,2007,(4):8-11.
[2] 王小丽.成都市居民理财行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21-122.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62-03
一、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经过10几年的的发展已经初具了规模。
1.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更新速度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根据《2008-2009年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各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合计销售总额达8190亿元人民币。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头三个季度理财产品新增规模就突破了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银行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基金、债券和保险产品,银行开始涉足个人外汇实盘交易、黄金买卖等业务。
2.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完善的多层服务网络正在建立
国内各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网点建设,大部分银行的对外机构都将传统的高柜改造成高低柜分离,网点功能上注重理财服务,对客户实施分层管理,相继建立了理财中心、理财室和理财窗口,满足对不同客户的服务要求。
在人力资源上,经过几年的严格挑选和培训,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建立起一支比较优秀的客户经理队伍,对个人理财的认识上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从单纯推销产品向为客户综合服务发展。
在技术支持上,各种软件的不断开发,对产品的创新、客户信息的整合起到了较大的支持作用。
3.品牌意识不断加强
品牌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重视,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理财品牌如建行的乐当家理财、交行的沃德财富、招行的金葵花理财等等。
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认识到中间业务对银行发展的重要,将工作重心朝这个方向发展,而中间业务中个人理财业务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相比于外资银行,国内商业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原来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
1.全方位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以产品营销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还没有改变
个人理财,又称理财规划、理财策划、个人财务规划等,根据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国际理财协会对个人理财的定义是“理财策划是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顾客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在专家的协助下,为顾客进行储蓄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税收策划、财产事业继承策划、经营策略等生活设计方案,并为顾客进行具体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建议。”我国银监会在2005年颁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理财业务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专业服务,但目前银行还是以产品营销为中心的模式,大部分的理财客户经理日常的工作却是单纯的销售银行产品,每天搜索行内的有存款客户,通过电话或其他手段向他们推荐银行的理财产品、基金、保险、债券,而不考虑客户是否实际需要,金融危机以来,股市基金市场疲软、大量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客户投资出现亏损,严重影响了银行理财的形象和信誉。
2.客户细分粗放型导致服务方式的单一性
国内商业银行已建立初步客户细分机制,对高中低端客户采取了差异化服务,但粗放型的细分方法,往往只单纯根据客户的银行资产进行划分。单一属性的客户划分导致采取的服务方式单一性、非针对性。
3.高端人才缺乏、从业客户经理素质有待提高
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较优秀的理财客户经理,但这些客户经理或者是从原来的柜员转型、或者是从新分配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虽然经过严格的培训,依然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问题。而国内高财富净值客户日益增多,他们对那些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理财知识,能处理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同时精通税收、法律等相关知识的高端理财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但国内银行对这方面的人才极其欠缺。“我希望能有值得信任的、专业的私人银行家为我提供理财服务,帮我进行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最好还可以帮助我照料一些私人事务,这样我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我的时间。但是很遗憾,目前在国内我还没有看到哪家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某高财富净值客户在接受采访时做出的表示。他的这番话也代表了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的共同心声。
4.产品创新滞后市场需求,同质化严重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理财产品,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要发行新的理财产品流程复杂,除了行内自下而上的多道流程外还需要经过相关监管部分的审核。繁杂的工作流程使产品刚面试就跟市场发生了脱节。
同时商业银行因缺乏高水平的产品创新人才,以及国内政策、资本环境的影响,产品创新表面化,无法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过分借鉴国外的成熟产品,甚至照搬照抄,导致产品水土不服,不适合国内客户的需求。
因为产品创新能力不够,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各银行间产品同质化。
5.个人理财缺乏风险意识,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产品营销和理财服务中缺乏风险意识。主要表现在:
(1)产品设计上,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控能力、无法及时识别计量市场风险、产品定价能力差,导致产品设计不合理。2009年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或零收益与产品设计上没有足够重视风险管理有很大关系。
(2)在产品营销及产品对外宣传上过分强调收益性,而忽视风险提示。产品出现亏损时银行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3)部分商业银行未建立服务监控体制,缺少相应的系统支持,导致客户评估、后续跟踪服务等各方面的理财服务不规范,错误销售和不当营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够完善缺少应急处理能力和各种情景分析能力。
三、个人理财发展对策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多层次服务网络
(1)改革银行组织机构、完善理财客户经理体制。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服务,应该调整银行组织机构,对理财客户经理进行细分。现有的客户经理制度是将理财客户经理分为理财顾问、客户经理和高级客户经理,这是从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服务客户类型来划分。要改变以产品销售为中心的模式,应该将个人理财师分离出来,变成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提供理财规划、咨询。高级理财师向高财务净值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而其他客户经理的工作重心则偏向于行内产品销售。
(2)调整客户经理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关系到每个客户经理的切身利益,只有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的考核制度,理财客户经理的绩效与一大堆的指标挂钩:基金的销售额、保险的销售额、理财产品的销售额……,这导致每个客户经理都在忙于推销各种产品。
合理的考核制度要根据岗位来定各种指标,不同岗位、级别的指标设置要合理,指标的内容及币种要恰当,指标与绩效的挂钩程度要适当。
(3)加强科技开发,整合客户信息。各商业银行近几年加重了信息系统的投入,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大部分银行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客户信息数据没有及时保存,断裂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需要银行投入精力进行客户信息的整合,同时还需要开发相关软件,为理财业务提供支持。
2.创新理财业务经营机制,合理规避政策限制
(1)分业经营制约了个人理财发展。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商业银行禁止开展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理财业务筹集的资金也只能投资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而像保险、基金、证券等业务,只能推荐或。分业经营对理财的影响表现在:第一设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下载,收益空间相对较小;第二与欧美等许多大银行相比,我们的理财是一种单一的、不完善的理财业务,由于欧美国家实行混业经营,他们可以从事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业务,理财资金可以在多个市场流动,个人理财在服务上通过利用多种手段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更好的做到了综合性理财服务。
(2)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规避政策限制。要使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必须要破除分业经营,但在目前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应该调整经营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规避政策限制。
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继续通过开发信息技术,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管理、业务的服务。
其次要做到信息共享,整合客户资源,使优质客户双方共同维护,从而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而深层次的合作就是共同开发新的理财产品,如将银行贷款证券化、利用银行利息设计新的基金产品等等。
3.提高创新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
(1)加强产品创新,使理财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创新是发展理财业务的核心,银行应该加大金融产品研究的投入,多做市场调查,开发出适合本地客户需求的产品,不应该盲目照搬照抄欧美大银行的现有产品。如可以开发流动性强的产品,实现T+0清算。
(2)加强理财模式的创新,银行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发新的理财模式, 如网上个人理财、手机理财。目前一些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如招行的网上银行,已经实现了自助买卖基金、个人炒汇、个人黄金买卖。
(3)制度创新,理财产品的开发,服务的完善还需要制度创新,尤其是简化产品创新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内部流程要设计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正确定位,细分客户,提供更针对性的服务
理财服务的完善需要更好的细分客户,真正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客户细分包括两个方面,纵向细分:对中高低端客户的划分还要更加细致,不能单纯从银行资产来判断;横向细分:如高端客户,需要通过其他属性再次分类,如根据年龄、爱好、职业等等维度,只能这样的细分才能在服务客户时做到有的放矢。
要更好的细分客户首要任务是要梳理客户信息,建立一个丰富的客户信息库,只有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才能多维度的细分客户。其次要通过数理知识,建立更科学分析方法。
5.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高素质的理财团队
(1)产品研发人才。理财产品的开发需要一支精通资金业务、投资知识的专业人才。银行应该适当引进国外的精英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带动其他人员的培训。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金融人才失业,国内很多银行适时引进了不少人才。这也表明国内银行对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
(2)理财服务人才。商业银行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多层次的理财客户经理队伍。个人客户经理制度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掌握产品的优缺点,相比于其他理财产品的特点等,,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税法、会计等行业的相关知识,只有对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提供综合性的里财务。银行要建立合适的培训机制,鼓励理财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考试,如CFP考试。
同时银行要建立适合的薪酬制度,客户经理晋升制度,制定理财人员服务规范,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客户经理制度。
6.加强风险管理,防范理财风险
目前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部分中小型银行甚至还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而大部分城商行的风险管理部主要是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对复杂理财产品的风险防控能力很差。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理财业务主要要防范以下几种风险:(1)理财缺乏整体规划,忽视战略决策的决策风险;(2)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产生操作风险;(3)理财产品包含复杂的资金业务,但银行没有资金业务风险防范能力,无法规避市场风险;(4)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完整,给银行带来信誉风险;(5)个人理财师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带来道德风险;(6)人行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完善,银行的客户信息资料缺失,导致无法正确把握个人信用,引发信用风险。
要防范理财风险,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调整银行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架构,使风险管理能做到独立监管。(2)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使银行可以正确识别复杂业务的风险。(3)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系统,减少国内银行的摸索阶段,但借鉴的国外经验需要进行本土化改良。(4)防范理财道德风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银行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理财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认定前的培训,严格认定流程,以及认定后的后续培训和考核。职业道德应该直接与理财师的薪酬制度相联系,加大理财师违规的成本。(5)银行监管部门应该建立理财业务信息披露监管体制,保证客户对产品的知情权,在客户购买产品时,要向客户充分说明产品的风险性以及一些隐含条件。(6)人行需要加快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各银行要及时向人行上传客户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尽快完善个人客户信息,各银行间要做到客户资料有条件共享。
参考文献:
[1]邹睿蓉,邹睿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