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初中地理课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前言
就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来说,一方面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丰富的幻想力,对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有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常都是比较脆弱和短暂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非常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且正确的引导,那么便会造成教学的失败。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转变传统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有意识、有目的来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加以保持,以便于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成效,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2.1重视课程导入的设计
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切实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地理教材中所具备的趣味因素加以深入挖掘,借助于富有情趣和趣味十足的课程导言,使地理教学课堂在最初阶段便能够形成愉快、活跃的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迸发出掌握新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渴望,最终实现激发学习情趣的主要目的。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地理教材的具体内容大体上可以将导入方法划分为四类,即利用著名景观导入新课的方法,利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利用读图提问导入新课的方法,利用“地理之最”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应当按照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当的对导入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及合理的选取。
2.2增强授课的趣味性
在初中地理知识的授课当中,为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应当重视趣味和授课的有机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合理的采用经典文学作品当中描绘地理事物的美文妙句或者诗词歌赋,进而把抽象的地理现象、遥远的地理事物转变为美丽而又具体的画面,使地理知识鲜活的留存于学生脑海中;在讲解气温垂直分布方面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气温随地势的不断升高而不断下降的特点及所造成的地理现象,引用古代白居易的佳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并且对学生解释这一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掌握地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结合诗词歌赋来讲授地理知识时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注意力。
2.3开展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了能够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趣味性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之时参观天文馆、自然博物馆、世界地质公园、矿产博物馆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周围的环境情况,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状况以及工业建设成就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多彩以及形式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集体责任感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最重要的则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这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
初中学生往往对新奇事物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语言灌输式和语言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便会逐渐的失去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当应用一些“新奇”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新奇”的教学手段也就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比如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师的课程讲授,是当今较为先进且流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地理方面的有趣图片或教学小短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梳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而且还能对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的地理技能及地理知识更加的熟练化、综合化以及有序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强化以及教学效果的增强。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比较繁杂和琐碎,学生极易失去学习兴趣,这便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下降,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彻底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全面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大力的推行趣味法教学,进而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营造愉悦和谐、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学习情趣和学习热情的激发,从而熟练的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子兴.初中地理的趣味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8)
一、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程有着知识点复杂,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时间,对该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材也变得愈加丰富。人教版地理课本的设计在根本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思想。新课标的颁布也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本着以遵从学生个性的原则为出发点进行实际教学。另外,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效性教学方法简介
1.有效性教学介绍
有效教学,重点就在相同课时内,取得更大的教学收益。初中地理教师在有效教学之后,学生的进步情况与其发展的开阔性,都是判定有效性教学实施的效果。如果在更少的时间内,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那么就可以判定该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这一点,初中地理教师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引方向。在具体教学之前,地理教师一定要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实现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已经设计出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做详细介绍,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布设相关课堂情境的方式进行有效性教学。
三、有效性地理教学方式初探
1.将课堂导入过程加以充分的重视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加以提升,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前提作为基础。虽说初中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仅占用很少的时间,但导入环节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教版初中地理关于亚洲板块的相关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爱在西元前》,学生在欣赏完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周杰伦是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男歌手,想必大家也非常喜欢这首《爱在西元前》,那么老师就想问问大家,歌词中的‘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的平原在哪里呢?”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此时地理教师再引入亚洲板块的相关知识,就会令该堂课程变得更加有
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多媒体设备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了主体地位。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场景,并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信息输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气氛,利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加以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雨的形成》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做一个Flas,将雨的形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出来,令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好理解,更加形象化。
3.深入生活,将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之中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将知识点拘泥于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也要为生活所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与改革,相关教育专家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了课程重点。在新课标环境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更要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做打算。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加以提高,把初中地理课堂打造成为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给当代初中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面对这种冲击,身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内传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教学。将与学生交流看作教学重点在进行,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积极探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根本上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人们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我们不仅要结合教育学,还要结合心理学才能有所建树,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首先,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明确什么是好课的标准,并且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特点来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上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脑力活跃与想象思维灵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和教师语言描述来进行逻辑推演和思维想象。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理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掌握学生心理特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研读中学地理教材,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其中,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而他们的知识将更多的体现出多方位的现代知识结构,其中很大一部分知识来自于网络,这也给我们老师敲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一、地理课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地理课相对于其他课来说,我认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它不仅涉及到地形地貌,范围,气候,还涉及到经济政治人文等问题,要上好地理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综合知识,要具备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本领才能真正上好地理课。
第二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地理课要涉及到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因此运用挂图、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是地理教师应该常用的教学方法。地理课一定要图文并用,凭手画地图等活动是很落后的教学手段了,实不可取。
第三、地理教学课我认为利用地图,地理位置要解决好这个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在大洲的位置,在地区的位置等几个问题,有些老师一来就给出某地区的详细图,让学生看不清这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及在大洲的位置,这不好,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个地区。
第四、地理课要解决的无非是这样几个问题:地理位置,地开地貌,气候特征,地区的人文景观,地区的经济状况,历史背景与政治渊源,发展前景等,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地理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要求了。
第五 地理课有丰富的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政治演变、景观美谈等内容可供教师去挖掘与开发,教师在备课中多思考,多在课堂上讲些故事,会大大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8-01
1.前言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少地理教材都改变了原来的黑白版本,采用彩色课本进行教学。很多情况下,地理都不被学校重视,这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并不以听课为主,反而在地理课上学习其他学科,因此地理课处于若有若无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将分析初中地理课上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且针对这些困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2.1教材改版带来不适应
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初中地理教材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课改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因此导致初中地理课本不断改版。由原来的黑白地理课本变成了彩色版本,教材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也不断增加,教材内容变换太快导致老师对教材不熟悉。改版后的教材重点难点区分不太清楚,这使得老师模棱两可,无法掌握授课的尺度。对教材的不熟悉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下降。另外一些老师对地理教学中一些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误导学生。
2.2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初中地理中的教材内容通常都比较浅易,但是对于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不能很好地理解地图的含义。地球仪和地图通常是初中地理课程中所必须的。对于一些偏远地方的学校来说,这些东西的缺乏使得原来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加难懂。有些初中学校配备有投影仪,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设备落后导致学生无法利用直观的教学模具来充实自身的理解,只能从书本上或者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来对书本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过于枯燥的知识,加上没有直观性的模具,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忽视态度也不断加强,最后只是为了应付地理考试而只看教材而已。
2.3学校忽视地理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要科目,这是国家政策规定的。由于初中地理的成绩并不能计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因此导致很多学校多没有很好地重视地理这门课程。学校的不重视导致老师上课时处于应付状态,不会认真进行备课和讲授,很多重点难点知识都知识稍微提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地理成绩也不断下降。另外,在一些学校中,地理课通常是用来当做自习课,学校没有安排好地理老师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课成为语文数学之类课程的附属课,或者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不十分愿意主动完成,这使得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
2.4考试中出现更多难题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而不断推进,地理考试的题目更加综合化。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初中地理原本只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升学考试地理题目更加专业化。对于一些地理难点考试时更加深入,比如时区的计算和世界气候的形成原因,这些考题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无法利用自身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疑难解答,影响了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3.对策和措施
3.1改变教学方式
比起讲解,初中地理需要更加直观的演示。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地图化”教学,选用一些直观图片,结合地球仪和挂图,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老师也能够通过教具来补充本身所缺乏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老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以及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2学校提高对地理的重视
学校应该提高对地理的重视程度,确保老师能够利用每一堂地理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对地理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另外,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推动课堂气氛的形成,确保老师能够和学生更加直接地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并且针对老师地理教学和学生地理学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3.3改进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可以作为升学考试中的一门课程,计入考试总成绩。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堆地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地理的学习,改变原有的忽视态度。改变评价机制,提高初中地理的地位,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推动老师对初中地理改变原来的态度。初中地理一旦作为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多,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尽力为学生解决问题。
3.4创设地理情境,进行情感教学
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收集好地理资料,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创设地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并加以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进行情感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地理。创设地理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为升学考试打下基础。
4.小结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教学中,老师必须能够利用原有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可以增加资金投入,为地理教学提供便利;利用直观性教具对学生进行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创设地理情境,帮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并且从中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高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12-13
[2]郑继辉.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J].考试周刊,2012,(22):21-23
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所以不重要,这是学生不喜欢学地理、地理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初中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感悟,谈一下上好地理课的一些方法。
一、上好地理绪论课,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只有主观上喜欢了,才会自觉地学习。如果能处理好关键的第一堂地理课,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采取“推销地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如以前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幸运52”,现在的“一站到底”“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小姐或先生评选赛”等出现的地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或者分小组PK,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的趣味性及重要性。也可以从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方面入手举例。如在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在服饰上牧民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这样第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就会觉得地理课挺有趣、很轻松,会盼望着第二堂地理课的到来。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导入
学生听课也是一种惯性,刚开始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间就更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要引起学生的好奇。比如讲“地球运动”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二子辩日”的故事,为什么中午看到的太阳小但是很热,而早上看到太阳很大却冷呢?讲“中国的地理差异性”时,播放音乐“猪都笑了”的MV(含歌词),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中国疆域的辽阔,不同地区地理差异很大。导入新课同时应紧跟时事热点问题,比如讲日本时以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导入,讲东南亚时以2014年MH370
失踪事件导入,或者以2016年3月中国开闸放水解救东南亚的干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要求教师要多读书看报,多关心时事,多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将教学内容情节化,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使教学内容情节化,就会使地理知识“活”起来,教学内容“动”起来。学生对情节化的学习内容印象更深刻,理解得也将会更透彻。
案例1:教学《欧洲西部》一节,情境创设――欧洲西部之旅。
(1)旅游行前准备――欧洲西部概况了解,如地理位置、范围、海岸线特点及区域经济特征的介绍。
(2)人在旅途(旅途中的“吃”“游”“购”活动)――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旅游业及工业等情况介绍。
案例2: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节,设计了游览世界气候博览园的一个主题活动,设置学生参观不同的气候类型展馆,热带展馆、温带展馆、寒带展馆等,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及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四、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其能动性,让他们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
案例:讲述“亚洲的地形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并自行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对照亚洲地形图一大组同学沿着北纬30°自西向东进行一次亚洲的长途旅行,另一大组同学沿着东经100°自北向南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分别观察在这次旅行中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思考讨论完毕后,分别请每个大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挂图上用粉笔描出所经过的地形区。通过读图、看图、析图,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饶有兴趣地随教师一起活动,注意力集中,效果较好。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起来
地理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景观图片和地图特别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许多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及变化规律都能通过地图及图表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应充分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册以及多媒体等生动直观地将素材呈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给学生播放由当下最流行的音乐视频《小苹果》改编的《大中国》,朗朗上口的音乐节奏配以中国行政区划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无比快乐的同时又轻松地收获了知识。教师也可以以自带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如讲授“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时,可以准备安塞腰鼓、羊肚子头巾等;讲授“中国南北气温差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气温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苹果、梨、柑橘、荔枝等水果,这些道具的呈现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而且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个软件学习地球的海陆面貌、地图及地形图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更能激起W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也应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几组对比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黄土土质、降水强度、地表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再比如,在讲授“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资料进行一次班级辩论赛。
六、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如在讲“天气”这一节时,可以带学生去气象观测站观察,了解气温、风向、雨量的测量过程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讲“地形图”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山顶、山谷、山脊和鞍部等等,或者编排地理板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地理视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也就学活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兴趣大增。
总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和热情的心态投入教学中,就一定能打造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航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浅谈[J].新课程,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