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平面设计理论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平面广告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支流之一,其受众者为广大民众,目的是为了扩大品牌(或企业)影响力。因此,一件优秀的作品首先要夺人眼球,同时又要雅俗共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当部分的广告设计学生在社会初展端倪时,却出现了一些“灾难性”问题:他们有的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匮乏,眼高手低,因而设计能力无法得以显现;有的则只是学会了设计软件的操作手法,,一味“加工厂式生产”,毫无设计意念。故而,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国际理论及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市场脉搏,激发学生设计能力,才是培养高素质平面广告设计人才的唯一途径。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应用美籍伟大的艺术理论家、心理学家詹姆斯•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的有效途径。
1 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概述
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阿恩海姆以停留在一块空白正方形画面中非中心处的一个黑色圆形图案,将物理学上的“力”引入艺术世界中。静观画面中的黑圆面,其似乎有一种随时向某一方向“出走”,离开其所处位置的倾向。对此,阿恩海姆给出了这番总结:“黑色圆面这种运动的趋势,存在于任何一个观者的经验里。它有自己的作用点、方向和强度,合平物理学家们对‘力’所下的定义。因此,心理学家们才给它冠名为‘力’”。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1974年新编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代替了1954年版中的“张力”,贯穿全书。在他看来,就物体自身而言,其或许并不存在某种动力,但这种动力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任何一种视知觉形式都是一个动力机制在与“视觉刺激物”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自主创造。之后,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意义、表现等各种动力式样。因而,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一切构成形式的基本属性不属于物理属性,而是人们通过视知觉的创造和积极重构的新型式样。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视知觉形式动力有两大功能:一、作为一种“动力机制”,形成“视觉形式”;二、作为“力的式样”,让艺术作品达成某种视觉形式。
2 视知觉形式动力式样在教学中的应用
倾斜、变形及频闪是阿恩海姆先生总结出的三大基本视觉形式动力物理式样。平面广告设计,其主要表现形式无外乎就是依托阿恩海姆先生总结出的创造视知觉动力的基本式样,在画面上形成某种视觉感知次序的“图形并貌”的二维展示。而将视觉形式动力理论体系应用于平面广告表现方法上,就是教给学生通过应用视知觉动力的基本物理式样,设计出让受众者产生“视觉形式”的优秀作品。
2.1 倾斜式样
倾斜式样的呈现形式为“楔形”。简单的讲,倾斜式样就是偏离自然知觉的“正常位置”。比如:流向远方的潺潺溪流、走向天际的铁轨、埃菲尔铁塔等等都是此种式样的典型。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其视觉形式动力往往是由宽端向窄端逐渐增强,反之,则变弱的一种形式。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都会利用此式样表现一种立体的图像效果。如:在某广告作品中出现的一条伸向远方的道路,一颗颗整齐罗列的树木在路两旁依次排开的“林荫大道”。此种式样不仅应用于画面的某一个部位或图形中,在以等角透视的广告画面中,倾斜的边界线以平行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从而会为主体营造强烈的“动力感应”。
2.2 变形式样
倾斜式样作为最有效、最根本的获得动力经验的方式,它只是在形状位置上进行了偏离,而变形式样则是在形状上发生了“本该其所是”的偏离。如正方形在“视觉动力驱使”下形成的菱形,长方形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在《艺术与视知觉》书中,阿恩海姆提出:“一切图形都是具有动力的。”而圆形由于视觉力是向每一个角度都均匀发射,因此会呈现出了一种相对静态的视觉形,而椭圆和四边形的动力是沿着中轴线发射,故而会形成显著的视觉动力效应。
2.3 频闪式样
在部分创意摄影作品中,将多张同样的照片或物体,按照一定的位置、次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了图形路径、间隔变化一致,而画面中物体在运动的一种动感极强的艺术效果。此种式样元素外形的相似性、变化性及渐进性等特征,实现了画面内容的连贯性和动感,因此得名为频闪式样。
频闪式样,就是视觉对象的外貌及功能特征是大致相同的,在特定的情况下,通过迥然有别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等这些知觉特征,集合于一体产生出的动态效果。由于其能够全面、具体的激发视觉动力的形式,所以很多艺术大师都会用它表现各种连续活动的艺术过程和形式。
以上三种视知觉形式动力的基本物理式样是艺术作品表现手法的基本式样。然而,让学生单独掌握式样的概念,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只有教会学生将三种基础物理式样有机、和谐、互补的组合、应用于一个作品中,才能够实现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平面广告中的教学目的。
3 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对广告构图教学的启示
二、案例教学法
1.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平面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讨论等,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讲解扩展学生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手段。案例教学法贴近实际设计,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当代社会平面设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该教学形式遵循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基本教材,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重点培养其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汲取前人的经验,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
2.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
若要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学中,教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按各种设计作品思路的复杂程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综合的设计能力。
(1)案例的准备和选取
进行案例教学前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十分必要,这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设置的设计案例与学生所学的设计理论不一致,或者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知识范围,则会加大信息的传递,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学过就忘。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设计理论,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在分析和理解案例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所以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现有理论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然后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选取和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逐渐积累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从而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
(2)课堂引导与讲解
探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62-02
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距离,这就给平面设计教学带来一些思考和挑战。由于对平面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够,导致平面设计教学安排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上的不合理。基于此,本文拟对平面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以期带来新的教学面貌。
一、平面设计教学的意义
不同的专业设置都是在对社会发展结构以及需求的深刻洞察上形成的,对于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的长期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面设计教学是高校诸多专业中的一个内容,也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情景以及教学意义。
(一)丰富高校专业设置。平面设计进驻到高校的专业设置中,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高校专业设置。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为社会大发展储备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市场环境的了解,将教育深入到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够使得高校的教育更加具有实用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强化高校的专业分类,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格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多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对个人的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专业设置的合理以及多样性,是个人以及社会发展两方面的要求。
(二)细化人才素质结构。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细小,不断进行人才素质结构的调整,才能带来更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从而形成强大的人才知识网络。平面设计是在进行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衍生物,在相关的产品以及服务中注入相关的平面设计内涵,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以及人文价值。平面设计教学能够将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传递到学生那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平面设计过程中的诸多内容,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精通平面设计的现代化人才。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将社会需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关于平面设计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找到自身感兴趣的方向并进行扩展,也能够通过设计过程的实现来发挥创造能力。平面设计的教学具有相关设计理论以及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团队合作以及师生交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平面设计教学虽具有其自身的多重意义,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平面设计教学现状中,由于教学观念上的不创新,对最新平面设计理论的渗入性不强,加之教学设施上的落后,导致平面设计教学现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平面设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其理论会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不断发生改变和创新,对平面设计的教学,也应该时刻注意到这种改革和创新的步伐。现阶段,平面设计理论教学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一些美术理论以及设计方法还是沿用旧教材上的内容,这会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的意义,导致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停留在传统保守阶段。这种传统理论阶段的停留是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也体现了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以及消极教学的现状。我国的平面设计发展以及教学本来起步就比较晚,本应通过不断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带来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平面设计在国外的发展速度比较迅猛,各种理论不断在新的实践中被打破,这种打破精神本来就是平面设计中需要注入的,而理论的学习也应该是带着这种精神的。平面设计理论教学停留在传统保守的教学思维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缺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新型人才观念的要求,也是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该是起到引导和推动教学环节实现的作用。而在现阶段的平面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被动的获取知识、参与教学内容,这不能带来学生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其平面设计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绘画能力,没有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些点线面的基础教学中,整个教学内容显得比较僵硬,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找到相应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低下。在进行相关的平面设计教学任务的安排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任务量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设计草图,给予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空间不大,这培养了学生的模仿和复制能力,忽略了学生的灵感发挥,从而使得学生掌握的平面设计知识不能对其设计风格以及方法产生较大影响,很难带来耳目一新的作品,不能在社会实践中占领优势。
(三)新型教学理念引入不足。随着素质化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及方式上也不断改变。在进行各类教学中,需要不断理解新型教学理念,更好地贯彻教学意义,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容,最终带来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在现阶段的平面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教学理念的更新作用,不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学始终停留在固定水平,导致教学理念改革创新能力的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应该是对教学各个环节产生指导作用的最高思想,教学理念的优劣能够带来最终教学效果达成程度的好坏。新型教学理念中会及时地根据时代精神来进行改革和实践,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测评,及时地改进教学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模式。平面设计教学所需要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与最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该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人才观,对培养平面设计人才的模式进行改进,通过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的人才。
三、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现代化人才培养观念,也能够不断总结平面设计教学经验,将最新的平面设计理念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最终提升学生平面设计的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一)注重人本观念。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主抛离,带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创新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本身的潜能,将教学行为中的强迫性改为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而教学环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能够及时地提出教学内容上的建议,使得平面设计教学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平面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死板灌输阶段,而应更多地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学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也才能从教学参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学生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现代化教学的意义,深化教学改革,从而带来平面设计教学的新面貌。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等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使人才的素质以及创造性能力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摆脱传统教学中的落后和保守,从最新的平面设计实践中获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设计灵感来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将学生的平面设计建立在具有时效性以及实践意义的现实内容基础上,不再仅是一种单调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完成过程,而有了对社会现状更多的洞察,将平面设计的实用性以及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也最终需要利用实践来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平面设计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成才具有各自的作用,理论能够提供给学生坚实的发展基础,而实践能够带领学生进入真正动手操作的步骤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实践丰富环节,为步入社会生产做好准备。
(三)注重多层次多样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是对平面设计教学方法和环节的多维实践运用,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不仅是通过课堂教学,也与课后的观察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同时也应从学生的实践成长中不断获取教学的新措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化和整体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还可以更多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交流不应仅是教学内容上的交流,还应具有相应的情感以及人文关怀上的交流,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感染,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观念,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更好发挥。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教学是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教学理念上的不断更新。平面设计教学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发挥不充分,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育观念认识不足。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可以带来平面教学发展的新面貌,也能够为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兴华.浅议平面设计的教学与改革[J].成功(教育),2011(10)
[2]张军.现代图形创意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方法与作用[J].美术大观,2011(8)
自学平面设计要先学习美术基础,平面设计中的美术基础是很通俗易懂的。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多读书多思考
包括需要学习平面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还要专研一下透视原理、光影关系、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学。以上这些是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的,没基础可以慢慢培养。同时还需要掌握版式形成原理、版式布局、网格设计理论、页面的基本元素类型等等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二、主题单元设计的理论
所谓主题,是指整合不同知识领域、跨学科的又具有关联性的学习内容。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创导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并早在1931年就得到迅速推广,并发展成了各种不同的单元教学法,如“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主题可以分解成许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主题的应用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是一个内容体系(即主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可以是一节课(即课时);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定位在单元层面上的应用,则称为主题单元。主题单元(The-maticUnit),指与具体主题相关的一个教学单元,单元中的所有内容相互联系,例如:包装设计、图像处理和印刷知识。从设计层次上来说,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中观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进行中观的主题单元教学有如下理由:增进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精简课程;展现学习的交叉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兴趣和精力投入;扩展评估策略;采用合作、协作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掌握学习目标;使学生信息素养融合于创造性活动。主题单元的设计可分为单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多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跨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本文着重介绍单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即主题直接来自平面设计学科科目。以单学科为主,将数码媒体软件应用技术、印刷知识等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其主要特点是:①每个单元通过围绕各个主题而设计教学,把不同知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运用。②根据主题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首先老师教授知识点,然后学生通过整合不同的知识点加以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到案例实施。③单元式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题单元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一种教学生态的模式,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思维,使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主题单元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实施
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学校各学院的非设计专业学生,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遵循平面设计行业里的设计业务模块,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一个学期设定8个主题,包括文字设计、LOGO设计、卡片设计、招贴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网页界面设计等。一个主题单元课程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理论、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和行业制作技术与材料运用等三部分。教师将不同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最后让学生设计出主题单元的作品。通过上图对比,采用主题单元设计的《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与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相比,有以下不同:知识的交叉性:软件技术知识与艺术设计知识的交叉运用;知识的实用性:主题单元的内容几乎涵盖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的领域;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学生根据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主题作品。下面以海报设计主题单元为例分析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海报是平面设计行业里进行视觉传达一个有代表性的媒介,也是学生们常用来宣传校园各类活动的手段,同学们都相对熟悉这个主题。一张海报的产生包括创意、编排、制作等步骤,所以在知识点的传授上突出海报设计的要素,在软件操作技术方面重点学习图像处理知识与编排知识,在制作上注意相关印刷知识的应用,同时与课程的前期内容如文字设计和LOGO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知识点相衔接。教学实施分为五个阶段:1.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提前通知学生每人找一款喜欢的海报并写出理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言并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出“海报设计”主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海报设计的优缺点。学生们很乐意参与评析自己生活周围的作品,并提高了学习热情。2.设计理论和行业知识讲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海报分析讨论,从而发现学生对海报设计的认知误区,并据此引出海报设计的知识点———海报设计的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对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后与学生重点欣赏讨论大师经典的招贴作品,总结出招贴的设计元素与版式设计规则,海报制作材料与形式。有以图形为主的海报,也有以文字为主体的海报,画面效果应注意各元素的布局有层次感,有视觉中心,以及色彩的协调与习惯性问题处理等。3.软件技术学习。平面设计理论讲授和讨论控制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用作课堂练习和设计。数码平面设计的特点就是运用软件技术实现创意的表现,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通过前述的理论讲授和案例作品分析,学生已经有感官的认识,教师简要介绍如何通过软件来实现,以及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一些实用知识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练习。4.海报设计实践练习。每个主题单元的实践练习又分成两部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例如:海报设计的课堂练习为汽车展招贴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计类似主题招贴,如何寻找相关图像符号,选用何种字体,排版设计采用何种构图,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完成案例效果,也可以修改案例设计,自行设计一个汽车展招贴。课后练习设计则是限定“主题”,不限制平台。设计“主题”一般来自学校近期活动或赛事通知来确定,软件平台则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及对软件熟悉程度自行决定。课外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完成后提交到课程论坛,通过教师点评和朋辈评价等方式获得作品反馈,并进一步加以改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学习,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海报设计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