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数字化

公共管理数字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管理数字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管理数字化

篇1

二、当下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存在的不足

1.公共机构职能重叠,办事效率特别低。就我国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而言,它们所具有的职能重叠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公共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其二,机构改革不彻底;其三,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其四,基础机构认识不正确;其五,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等。

2.发展不均衡,资金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事实上,我国城市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基层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却特别低,同时各机构间还存在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抑或仅有特别有限的可利用专项资金。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人都知道:信息化建设除了开展项目时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外,还应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的更新等,这些均需要资金,所以政府的投入及支持对于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此外,我国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一现状也给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阻碍。

3.数字资源未进行统一的规划,未实施相应的整合。城市数字化属于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其信息量特别大,同时其信息也来自许多部门,因此其信息整合的任务便特别繁重,当然所牵涉的范围也特别广,比方说软件、人才及服务等等。现实生活中,与城市公共管理有关的机构在实际管理时均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信息化建设的现象,尤其是市政、交通及公安等机构,创建了诸多面向行业主管机构的纵向信息项目,此类信息化项目均由机构自主决策,各机构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最终便导致了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缺少应有的共享机构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局面出现。

4.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众所周知,公众需求系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进行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低下的情况,就算是基础的数字化对外服务组织,其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也亟待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政府机构受强化管理、弱化服务意识影响特别深的原因造成的。

三、促进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1.科学规划,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所牵涉的内容特别多,它不但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各政府机构,同时还涉及了人员及职能的整合。完备的体系是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得以正常进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有序开展,政府理应统一牵头,创建完备的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体系,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鉴于搞好数字规划系数字化城市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其也属于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城市公共管理者理应展开统一规划,解决管理及标准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推动中国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城市公共机构职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了促进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的发展,城市各公共机构不但应改掉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及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足,同时还应优化机构自身职能的划分,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相关部门理应以数字化城市政府机构为着眼点,优化城市政府机构的性质及职能,促进机构管理层次扁平化,优化对外服务窗口,促进机构人员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3.强化城市公共机构服务管理意识,促进其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群众满意系数字化公共机构服务管理理念的重心,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均应围绕群众满意度展开。鉴于群众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出的审美、服务及产品等诸多需求,所以,数字化城市公共机构理应于强化服务管理意识及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群众服务管理,明确关键服务管理策略,并借助各方面的创新提高群众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进自身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团队信息素质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数字城市并非仅牵涉技术及工程,它属于一个兼容性特别强的概念,主要涉及如下领域:其一,技术;其二,管理;其三,人文;其四,经济。数字城市建设并非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备的简单堆砌,它更重视体制的改革及机制的改革,以对现行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及行政流程展开重组及再造,让它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进行更好地运转,所以管理团队的信息素质建设所具有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公共管理,城市公共管理者还应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以现行信息化要求为依据组织及协调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给予业务工作应有的重视,并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数字城市化管理。

篇2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城镇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内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促使城镇管理方法和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发展。但在目前我国数字化城镇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数字化城镇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数字化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提出加强数字化城镇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促使数字化城镇管理向前发展,为城镇化进程加速前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共管理;数字化;城镇管理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不断尽快,城镇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保障城镇化政策结果的实效性以及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城镇管理方式,发展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数字化城镇管理的意义,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城镇管理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城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公共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手段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城镇问题进行处理,变革城镇管理水平和体制,充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因此数字化城镇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整合城镇资源,建设特色城镇。另外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实行数字化城镇管理则有利于解决传统的城镇管理问题,同时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管理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减少巡查及处置人员,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数字化城镇管理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由于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对城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处于探索和实践期,并且在公共管理中对城镇管理的职能和观念有待转变和提升,所以在数字化城镇管理进程中,出现了以下不足:

(1)公共机构职能出现重叠,管理效率较低。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即是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存在不明确、公共管理机构改革不彻底以及上级机构管理不科学等造成的。

(2)城镇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存在资金、人才短缺的现象。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城镇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实际上来看,基层城镇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而且由于管理专项资金以及公共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基层管理机构与上级机构信息化发展存在差距,导致数字化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3)数字资源缺乏整合、统一规划。数字化城镇管理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且与多个管理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实际管理中,城镇公共管理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实行统一规划,就导致了数字信息相对独立,影响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

三、基于公共管理角度提高数字化城镇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优化城镇公共管理机构职能

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实现数字化城镇管理即是要优化城镇公共管理機构的职能,针对当前城镇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冗杂以及机构繁多等现状,要进行职能整合和重新划归,同时要在数字化城镇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各个职能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将城镇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人员,保障管理机构层次扁平化,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比如针对城镇民众普遍关心的交通、商业发展以及农业用地规划等,进行信息公示,接收民众意见反馈,通过信息技术合理布设城镇格局等,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二)加强城镇公共管理队伍建设,培养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城镇管理是一项集合了技术、管理、人文以及经济的系统性工程,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需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组织机构以及其运行方式、行政流程等有效重组和再造。这一过程则需要管理队伍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管理能力。因此政府要精简公共管理机构,节省资金,大力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培训、教育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信息素质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协调业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公共管理机构要加强人才招聘和培养,从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两方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数字化城镇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建立科学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

数字化城镇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相对较广,比如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政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职能整合等。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可靠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建设完备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任务,还要针对当前城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服务优化,如开展远程办公,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根据城镇建设特点科学划分管理范围,做到全方位的城镇公共管理,及时处理城镇管理问题和缺陷,管理人员要基于数字化信息的反馈功能,深入基层协调公共管理矛盾,强化管理职能。另外可以通过研发建立城镇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快速收集、信息共享等,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城镇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和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城镇管理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政府机构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公共管理机构在公共部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职能转变、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构建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得到了发展,我国有关部门越发重视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能够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使民生得到了保障。而在对于新农村进行经济建设时,公共事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本篇文章分析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进行解决,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水平,构建美好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使农村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居住质量、经济水平、文化思想等,使农村焕发新面貌。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顺利实现,为此必须要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一、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基层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关注。为此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科学合理的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并没有认识到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导致于基层政府无法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农村基层政府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经济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公共事业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居民贫穷的现状,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变得赋予,带有一定的扶贫属性。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来进行分析,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城市依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此我国农村的公共管理依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经济水平只达到了不用为生存犯愁的水平。而我国却已经降低了在农业发展中投入的资金,这导致农村的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降低,仅仅只能满足农村公共管理开展的需要,比如说铺设电网、修路等,只能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为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能够有所提升,我国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障公共事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公共管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有关的政策包含的内容也并不全面,这并不利于农村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第二,农村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依靠法律来进行解决,并且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较低,对于法律的了解比较少,遇见事情不善于借助法律。第三,农村的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就爱你督管理,大部分企业并不认为在农村内投入资金可以获得收入,再加上在农村投资相关的法律比较少,农村能够获得企业投资的概率比较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始终较慢。

(四)专业人才数量较少

由于农村的环境、薪资待遇等和城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部分人才在进行就业时会选择城市而非农村,农村中的人才数量比较少,这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公共管理时没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于基层政府进行了扶持,但是这也仅仅只是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人才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二、提高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政府要认识到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为此,基层政府必须要对公共事业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全面系统的了解开展公共管理需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应该采取的工作方法。如果政府没有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随意的规划建设新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为此基础干部必须要真真正正的了解农村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由人民进行监督,确保基础政府能够为人们提供公共质量的服务,使农村得到发展。

(二)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和资源不多,农村的观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公共事业的重要性,进行公共事业发展时流于形式。为了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这需要我国政府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有足够的资金为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公共基础设施能够真正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除此之外,也要重视农村教育、文化、科学水平的提升,使农村更加全面的发展;国家要对于基层政府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基层设施不足,为此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难点,只有加大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才能够使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改善每一个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我国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为了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就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设,使农村的公共物品水平得到提升。这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转移支付制度作出一定的整合。并增加对于农业发展的投入,使我国农村事业发展有种子的资金作为支持,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完善相关的制度

农村的公共管理事业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农村的公共管理事业得到落实,真正的发挥出作用。完善的制度和颁布的法律法规能够为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引入更多的资金,从源头上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五)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篇3

1.1管理观念滞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馆档案的管理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这是由于一方面图书馆受到资金及信息等客观条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往往从眼前利益着想,忽略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是这种管理观念的滞后,才导致公共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一直未能开展。

1.2工作制度缺乏。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一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以至于出现了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者、管理责任不明、分工不清、管理人员混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时常出现档案文件分散、档案无法准确查询甚至丢失的现象。

1.3档案利用率低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大众的需求,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存在一定滞后性和不完备性,因此难以及时地充分地被广大用户所利用。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档案资料所涉及的信息太过丰富与广泛,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快速准确地被用户所检索,使得档案信息利用率极其低下,其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鉴于上述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应运而生,它将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取代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将成为图书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施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阻碍

2.1资金问题。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条件相对较差,而新型档案管理模式的运用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而这对于本身经费不足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成了制约当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没有资金的支撑,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2.2技术问题。实施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操作、传输、存储、检索、利用等,它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实现图书馆用户的高效办公,但是,构建这样的数字平台受到了相关的技术条件的制约,许多公共图书馆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导致数字化工作迟迟未能开展。

2.2.1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的规范性问题。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需要扫描、处理、存储等工序,此项工作需要有规范化且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才能保证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化产品的质量。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工作人员在做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等工作时,可以参照标准完成,确保纸质文件的正确转化。

2.2.2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技术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数字化档案的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问题。计算机硬件有可能会因为生产厂商、使用年限、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而出现硬盘、磁盘、光盘、服务器设备破损等故障,这就会对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字化档案数据造成一定的破坏或缺失,从而致使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完整存储受到严重威胁。(2)档案数字化计算机管理软件出现故障问题。公共图书馆的档案资源经数字化转化之后,必须有一个生命力很强大、稳定性很好、可操作性与灵活性较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作为支撑。然而,目前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先进、接口灵活、保存数据类型一致、信息能共享的标准化软件系统,因此,在数字化档案数据的管理操作过程中,通常出现软件系统崩溃等故障问题,致使数字关于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化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或缺失。(3)档案数字化管理计算机遭遇网络黑客或病毒的入侵问题。近几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如网络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一旦计算机遭遇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一般都会瘫痪,甚者丢失全部数据,这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这方面专业防护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4)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及系统更换出现故障问题。纸质档案数字化,是从原来的纸质载体转移到了磁盘或光盘等新载体上,当原有数字化档案管理计算机软硬件或系统过时需要更新(更换)时,就很可能会出现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或系统不兼容问题,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死机或蓝屏等故障,进而丢失数字化档案数据。(5)管理人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问题。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在我国还不成熟,很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很专业的管理知识,因此,在对计算机数据安全维护的时候,可能会误删某些文件或误点某些不可逆转的操作程序而致使软件与计算机出现故障,进而导致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缺失。

2.3人才问题。首先,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数字化建设缺乏了解,同时受到身体等原因的限制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接受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高科技的运用能力差,因此,对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的管理能力较差。其次,公共图书馆档案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奇缺,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专业人才稀缺的现象,比如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很多高校也没有开设能满足公共图书馆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课程,这也是我们所要重视的。最后,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很多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一个人精力和专业能力始终有限,不能保证自己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准确地录入相关的档案信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

3实施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集资金。现在,构建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是时展的必然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各地公共图书馆必须设法力争上级领导对本地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只有经费及时到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而且,图书馆如果要获得长效的发展资金,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支持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另外,除了政府部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外,还应该加大对图书馆功能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吸引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进行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3.2合理制定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的技术规范。①纸质档案扫描工作:应该根据幅面的大小、纸张的状况、页面颜色、字迹清晰度、是否带插图、档案重要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扫描方式;②扫描后图像的处理工作:一方面对扫描后图像的处理应该采用统一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另一方面视原纸质档案纸张大小是否一致、纸张间是否有粘连、是否有装订孔等因素来决定图像的处理流程;③扫描图像处理完成后的存储工作:为方便用户使用,需将处理后图像按标准格式存储,一般不同扫描模式扫描处理后的图像存储格式都有区别,各地图书馆需事先统一规定好,以方便存储管理,从而更高效地为用户服务。

3.3多重技术保障数字档案长期安全保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是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必要的加密技术,通过对相关信息设定的变化和编码保障自身数据库的安全;第二,购进先进的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而且应该不断实时更新,确保档案的安全性;第三,注意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载体的使用期限以及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时更新;第四,要注意必须严格挑选可靠存储介质做好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以防计算机瘫痪导致的数据信息缺失。

3.4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公共图书馆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有满足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对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加大对现有员工新观念的养成和新技术的培训,转变传统的工作思想,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其次,图书馆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密切配合,为高校图书馆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期高校根据公共图书馆实际管理的需要制定培养相关人才的计划。

篇4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的基本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工程施工行业,电力工程行业的施工过程不仅仅需要在建筑过程之中应用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还要求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之中加入电力工程管理的施工特点,应用电力工程管理之中的先进技术,完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相比较于一般的建筑工程,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更加的复杂,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具体的来说,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包含有对输电线路的安装、电力设施的安装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特点,与此同时,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强,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具体施工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发展;

其次,相比较于一般的建筑工程,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涉及的学科面更加的广泛,是一门涉及了多重学科的知识交叉型施工领域。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具体过程之中,要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随时做出相应的变化,满足电力工程施工的全面性要求;

最后,相比较于一般的建筑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更加注重对施工细节的掌控。这是因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是将各种不同的电气元件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产生整个电力工程线路上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正常应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之中注意电力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细节,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

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为止,通过我国的多年努力,已经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具体的体现在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上。具体的来说,我国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虽然已经可以结合预先设计好的设计图纸来进行对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并初步建成了一套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体制和规则已经不能适应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要求:

首先,我国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项目数量正在飞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项目在开始施工之前并没有妥善的进行处理,相关的设计图纸也没有详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规划,这就给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也给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带来了很多的风险问题;

其次,我国的大部分电力工程施工公司都只是盲目的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项目招标工作,凭借着自身的品牌优势四处承包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但是,这些公司却忽视了对公司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导致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最终导致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

最后,我国的电力工程材料市场不够完善,很多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存在着紧缺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质量不合格产品涌入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之中来,严重的降低了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阻碍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之中不断引进新技术,革新旧体制,促进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解决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宏观把握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

所谓宏观把握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指的就是在进行电力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之中,宏观的对施工项目进行研究,并参考其他的电力工程施工自动化管理的经验和范例,结合国际上的领先管理技术,制定出符合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新方案,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宏观的把握住电力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项目,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做出可靠的改变,满足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需求,提升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水平。

2、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的施工成本管理技术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采用合理的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手段,完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所谓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技术,指的就是:

首先,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前期进行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全局分析,根据电力工程施工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对电力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制定出相应的预算成本金额,大体的估算出电力工程施工的支出成本;

其次,要逐层逐级的对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研究,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材料进行精密的成本分析,力求做到在保证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可靠性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经济性。

3、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

衡量一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优秀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水平,与此同时,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的质量管理,这一部分要求施工团队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保证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的施工质量;第二是在电厂的建设之前,充分了解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具体施工环境,制定危险规避措施,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制定预案;第三,定期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培训工作,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第四,根据电力工程施工设计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施工规范规则,并严惩可能出现的违规操作,创造安全的电力工程施工环境;第五,要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设备投入,并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是满足电力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技术,是电力行业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复杂性、全面性、细节性的施工管理特点,就要求我国电力工程施工部门在吸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从完善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技术、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的质量控制技术等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发展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提升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我国电力工程事业的顺利发展。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相关工作人员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 颜世伟;探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29-130.

[2] 李兰春,王涛;关于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8~66.

篇5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建筑行业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目前,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流程纷繁复杂,如何搞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利用现代科技,优化监控手段,实现实时的、全过程的、不间断的安全监管也就成了建筑行业安全施工管理亟待考虑的问题。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视频信号经过数字压缩,通过宽带在互联网上传递,可以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已完全打破过去“闭路电视系统”的模拟方式结构,实现了一体化、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和远程视频监控,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工地上的广泛应用使政府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及时有效的掌握了现场施工动态情况,对作业人员而言增加了制约力度,规范了行为,提高了安全意识。总体来说,成效显著。

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1.1 工程概况及监控点布置

本工程建筑面积28.8万㎡,地下3层,地上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业人员数量众多,工序复杂。经过现场考察,根据监控范围和目标设定要求,确定了监控摄像头布置点为12处:1#摄像头安装于工地大门入口处;2#摄像头安装于工人住宿区大门入口处;3#摄像头安装于主干道一侧;4#摄像头安装于管理人员住宿区入口处;5#、6#、7#摄像头安装于基坑环道上;8#摄像头安装于工地侧门入口处;9#摄像头安装于地下室货运通道入口处;10#摄像头安装于现场环道上钢筋加工场处;11#摄像头安装于4#塔机的塔身上、12#摄像头安装于2#塔机的塔身上随着塔机的升高,监控点也同步上升,除对施工操作层进行全面监控外,还可以鸟瞰整个施工工地。

1.2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

一般工地监控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前端视频采集、信号传输、视频处理。

视频采集系统主要由各观测点的摄像机组成,涵盖云台镜头控制系统,主要完成视频图像信号采集及图像的方位控制。信号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电源信号的传输、视频信号的传输和控制信号的传输线路三部分组成。视频处理系统主要完成对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图像信号的显示、图像信号的存储、及图像信号的远程传输。

本工程中采用硬盘录像及远程传输系统实现对所有采集点的显示、录像和回放以及远程浏览。整个监控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室控制所有的前端设备,体现了集中控制的设计思想。

1.3 远程监控的技术原理

(1)视频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基于MPEGX图像压缩标准,通过对图像标准、帧容量、实时性等远程传输参数对比,本工程选择MPEG4压缩技术。它具有容量小画质佳的优点,同时它采用流媒体技术,增强了网络传输功能。

(2)视频数据传输。实现远程监控目的要求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同步性和稳定性。TCP/IP网络通信协议可确保数据可靠传输,在此基础上使用宽带网络能保证数据上传速率达到远程监控最低要求的512k/s。在目前常用的广域网(Inetrnet)接入方式中,通过对数据传输速率稳定性比较,本工程选择ADSL或有线宽带接入。

2 监控系统的组成

系统结构分为三部分:视频数据采集端、中心服务器平台和监控端。其总体网络结构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图

(1)视频数据采集端

前端网络监控系统由摄像头、网络视频服务器(适用传输距离较远摄像头)、三合一防雷器等组成。由于工地环境复杂,并且灰尘较大,因此应该采用防尘防水防雷的摄像头。电源推荐使用UPS电源,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网络视频服务器采用嵌入式RTOS操作系统,具有系统稳定,扩展功能强大等特点。机箱专业防震结构设计,多重保护硬盘;录像资料采用H.264压缩方式存储,具有图像清晰,占用空间小,网络传输带宽占用小等诸多特点。同时通过光纤、ADSL宽带或3G无线等方式将实时监控图像传输至中心视频服务器。

(2)中心服务器平台

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器、解码器和存储服务器等,位于监控中心(公司总部或相关异地部门),流媒体服务器和解码器主要用于处理视频数据采集端传输到监控中心的视频图像数据,并作为视频信号信息输出的中转站。存储服务器主要用于对视频图像进行存储备份,以便工作人员的查阅。

(3)监控端

主要包括手机、电脑以及监控中心的电视墙等,主要用于实时监控视频图像的查看,实现24 小时监控,并可查看存储在视频数据采集端和中心服务器平台的历史视频图像。

电脑监控:只要是在互联网上的电脑,都可以通过打开视频客户端软件,登录掌控平台,或IE浏览器的方式进行监控,特点是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功能强大。

图二互联网访问

手机监控:安装掌控易手机客户端,即可实现实时监控,可以通过联通IPHONE 手机或其它95% 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对各监控点进行监控。主要特点是移动性强,随时随地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监控。

图三手机客户端访问

本地/远程监控:用显示器接网络视频服务器,即可实现本地预览监控;也可以将远端的视频信号,通过解码器进行解码并输出到电视墙进行监控。特点是画面大,可以监控细节,多窗口同时观看,并可使用键盘灵活切换不同的监控点。

图四本地/远程监控截图

3远程视频监控实施成效

(1)视频图像远程监控的实现

理论上,如果终端主机安装了实时监控软件并接入宽带,即可在互联网上任一台电脑上实施远程监控。在本工程中,当远程监控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工地现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开发商办公室均看到了从塔机和门卫处摄像头传输来的视频图象,远在数里外的区质安监站亦同样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工地实景。在远程端,图象经过互联网传递后略有损失,但仍可达到VCD的画质,现场情况一览无遗,同样运用OURCOM软件可以对摄像头进行调控,观看不同视角的画面,但约有10秒左右的延迟。可以说,远程监控目标基本实现。

(2)远程监控效果

1)现场施工动态信息即时掌握,可以观察到门卫管理:如工程设备、设施、材料进场管理、工作人员进出施工现场、安全通道设置、安全“九牌一图”宣传告示等情况。施工操作管理:如作业人员安全装置、脚手架、临边围档及危险作业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根据所戴安全帽颜色区分现场施工、管理、监理人员到位情况等。全天候监控掌握动态即时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适当减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提高掌握现场情况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宏观监控,优化施工场地布局,合理规划,综合调配人力物力。随着无线宽带技术的推广,更使高层管理者们随时了解工地进展情况,提高采取对策的实效性。

3)落实岗位职责,便于调查和明确责任。现场施工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远程监控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敦促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促进规范操作意识。施工过程被录像存储备份,可随时查看监控信息,即使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也便于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明确事故责任。

4)政府监管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监督机构须对施工现场质保体系、安保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进行检查。远程实时监控的出现,对于制定抽巡查计划,明确监督重点极有帮助,提高检查针对性和真实性,对文明、标化工地评定作出客观判断。

(3)存在不足与建议

该远程监控系统试用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塔吊摄像头会产生晃动情况,目前采取的避震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不同网络宽带兼容问题及带宽分配差异。两种宽带之间的传输在初始调试阶段不能很好兼容,影响了图像传递的质量和速率,虽经不断优化,仍需进一步探索。

4数字视频远程监控应用前景

(1)管理辅助工具,获取长远效益

远程视频监控用于施工现场安防的监控,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的提升,极有效地辅佐企业管理,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信息,作出高效决策。

篇6

0 前言

随着宁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细化深入,信息化手段已全面覆盖并支撑宁夏电力公司有关业务的开展,随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运营数据。完成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及信息系统数据字典常态化管理,实现数据资源统一在线管理,有效提升宁夏电力公司数据字典和明细数据资源的合规性,保证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融合效率。

建立宁夏电力公司全业务系统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及信息系统数据字典常态化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统一在线管理,全面提升数据资源管理水平,为公司数据数据共享及分析利用提供基础保障。组建专门针对企业级数据资源进行维护的数据中心综合运维团队,有针对的建设与维护公共数据资源池,实现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

1 宁夏电力公司公共数据资源专业管理的理念及策略

深化治理:加强数据字典管理,梳理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手册,构建企业级数据资源视图,实现资源统一查询及维护,满足数据统一检索、共享、分析等应用[1-2]。同时,针对数据重复接入、模型不规范、数据重复存储等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进行优化改造,提升数据质量,提高数据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

强化管理:通过建立数据专业运维队伍,完善数据运维机制和流程,提升数据中心运维能力,常态支撑数据资源维护、数据质量监控、数据中心优化改造等工作。

2 公共数据资源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化、流程化的管理思路

如图1、2所示,与传统数据中心运维模式不同,在数据共享工作中,业务部门之间在数据共享原则达成一致后,全部的数据接入接出工作均由数据中心完成,全业务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没有核实有无、质量争议以及测试耗时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个高效的团队一致对外,对内各司其职,保证数据运行的畅通[3-5]。

2.2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在2015年下半年宁夏电力公司将数据中心概念进一步扩充,同时将分散在各业务系统运维团队内的优势资源合并为一个团队,打破业务间的界限,形成企业级数据人才库和知识库,使数据中心以逻辑上独立于信息运维的状态存在,专门服务于数据运维,在原运维工作的基础上,业务顾问团队和数据分析团队不仅拓展了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功能,更是直接调整了数据运维突出辅助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并为公司今后大数据大规模应用,打下了人才和团队的基础。大体量的数据库的逻辑架构和实体数据库需要专门的基础运维团队进行专门运维,宁夏电力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将原先分布在各个业务系统组内的DBA级专家进行人员整合,专门进行对数据中心ODS、营销、PMS等大型数据库的监控、调优以及后期整合。

2.3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

数据资源运维体系的人员主要涵盖各业务系统数据运维人员和数据中心运维团队,业务系统数据运维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工作量大,并且把控着源头数据的正确性和合规性,对于整个数据运维体系建设来讲比较重要,而作为关键数据运维人员,要配合数据中心完成数据资源治理等相关工作,一无报酬二无较多时间处理,所以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无法调动[6-7]。目前,宁夏电力公司想推进数据资源治理等工作,都需部门主任临时协调推进,但是这种人员调动无法长期保持,其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在每个业务系统运维团队中设立数据运维岗,挑选对业务系统熟悉的人员,专职负责宁夏电力公司数据资源治理等数据运维方面的工作,并纳入到数据中心数据运维团队考核中。

外委服务考核主要针对应用支持外委厂家人员进行考核,分为项目组考核和服务人员考核。项目组月度考核结果为项目付款依据,服务人员月度打分影响项目组月度考核结果,同时针对连续三个月考核最差的运维人员予以淘汰。系统外委厂家由此项目建设时项目经理管理。

3 今后的改进方向及对策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级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视频贯会的会议的总体思路,结合2016年数据综合治理水平评价工作与公共数据资源池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参照《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接入管理与使用管理工作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数据字典管理工作规范》和《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中心管理办法》的要求,将重新修订《宁夏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管理办法》,将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将数据中心管理的范围从原有的结构化数据,扩展至全公司全业务全部结构/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将尽快正式在宁夏电力公司范围内制定并《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公司企业级数据资源管理实施细则》,并在细则中加入对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的考核制度,达到“制度落地,闭环管理”的目标,将原有的数据管理提升至对企业级数据资源管理的高度。通过闭环的处理流程保障宁夏电力公司上报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 结束语

宁夏电力公司整合各业务运维团队的优势资源,对公司数据资产、数据资源和数据人才真正“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团队”的集约化管理,由于直接从根源打破了长期存在各专业业务部门业务系统建的业务壁垒,宁夏电力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将零散的人员和专业知识有机的捏合,形成了关于数据资产的企业人才库和知识库,并进行常态和动态的管理。

宁夏电力公司借公共数据资源池建设,在建立一支专门从事企业级数据资源管控的数据中心人才队伍的同时,在整个信息运维体系中将传统的系统运行职责和企业级数据管理为界限划分。将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传统单一的系统运行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至大体量的更有价值的数据运维与使用的工作中,尽可能创造出信息专业本应该创造出的有辅助决策等价值。

【参考文献】

[1]莫力科,王沛民.公共信息转变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途径[J].科W研究,2004,22(3):262-266.

[2]燕杰,樊勇兵,金华敏,唐宏.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资源池部署方法概述[J].电信科学,2011,27(10):13-19.

[3]张式勤,任赣,汪大海.数据中心资源池规划原则初探[J].移动通信,2014(13):76-79.

[4]张涛.资源池模式及其扩展策略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7(3):1578-1580.

篇7

一、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特点及现状

(一)施工管理特点

由于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也相对复杂,施工管理工作中多种因素都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自动化的施工质量。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工艺众多,不同领域的技术交叉性很强,施工中的工艺及技术复杂多变,对施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涉及多种、大量结构元件,施工中元件的质量管理及技术应用等细节都直接关系工程建设质量,这就要求工程建设中高质量的细节施工管理工作。

(二)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自动化项目建设成为电力行业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工程建设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不断加重,物资设备供应日趋紧张,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项目复杂的工艺与技术要求及精细化的管理要求,亟需施工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

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关键

(一)宏观把控施工管理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实施前期,应深入研究工程建设施工总体规划、施工规范及建设目标,结合以往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经验、借鉴其他建设单位成功的施工管理技术经验,制定合理的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成本、质量、安全、监理及信息建设管理目标和管理工作考核指标,根据不同施工环节及管理项目制定合理的规范管理条例,并随时根据不同施工环节及管理项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施工成本管理技术关键

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项目尚处于快速发展与探索阶段,项目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重要部分,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技术是控制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成本、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途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成本控制技术关键在于全局把控与分层细化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工程自动化施工流程及所有用到的工艺及材料,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前期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施工所用原材料及相关机械设备,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及流程规划对不同施工环节中原料使用及施工方式监督控制,从细微处节省各环节开支。

(三)施工质量管理技术关键

1、基础施工质量管理

基础性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水平,影响电力系统后续运行安全与效率。基础性施工过程应严格依照施工图纸与施工流程规划开展与校对,并根据不同的施工性质使用相应的材料和设备。

2、杆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杆塔工程是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施工管理主要从耐张型杆塔与直线型杆塔两个方面进行。着重对输电线路杆塔类型进行选择,对于运输和建设相对方便的地区,则重点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钢筋混凝土杆塔进行施工建设,而在跨度较大的施工地区,则考虑采用铁制杆塔。

3、架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架线工程施工前,严格依照既定的施工流程及施工图纸对架线施工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调整与完善规划;根据架线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线路展放方式,并根据线路展放方式配备相应的人员及设备。若对交叉物安全距离、展放效率及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则应首先考虑张力放线,但此种方式存在费用高、设备使用难度大的缺点。

(四)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关键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中工艺多而复杂,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等很多施工环节存在着很高的风险,需要更加系统、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支撑。首先,应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及施工规划设计安排每个施工环节与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到各个环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建议工作中。加强施工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培训,尤其注重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操作规范与应急处理规范。加强对绝缘手套、保护材料及设备等的安全管理。

(五)信息建设技术关键

篇8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力工程自动化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由于电力行业本身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电力工程的管理者一定要抓住工程管理技术的特点,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有效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一、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特点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全面性以及细节性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人员流动性大,对专业要求性较强,涉及面广,并且施工管理容易受到技术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使得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相对复杂;(2)全面性。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自动化施工与别的施工项目具有很大的区别,其涉及的施工工艺较多,并且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工艺交叉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技术全面性;另一方面,由于施工复杂性以及工艺交叉性等特征,使得施工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系统的要求,符合全面性的管理要求。(3)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电力元件的使用或安装,这些元件的安装使用质量与工程整体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关联,这就要求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中,注重细节,确保每一个细节的施工质量。

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项目数量正在飞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项目在开始施工之前并没有妥善的进行处理,相关的设计图纸也没有详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规划,这就给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也给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带来了很多的风险问题;其次,我国的大部分电力工程施工公司都只是盲目的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项目招标工作,凭借着自身的品牌优势四处承包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但是,这些公司却忽视了对公司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导致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电力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最终导致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最后,我国的电力工程材料市场不够完善,很多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存在着紧缺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质量不合格产品涌入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之中来,严重的降低了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三、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自动化项目建设成为电力行业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工程建设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不断加重,物资设备供应日趋紧张。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

1、宏观把控施工管理

要想对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对其进行宏观把控,这是项目管理者管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相关人员在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进行宏观把控的时候,首先要对施工的项目进行研究,并结合以往类似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项目,做出合理的管理规定。由于我国的区域性较强,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规定,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自动化施工现场的施工成本、质量、安全、信息等各方面内容不会偏离计划太多,才能使工程施工的大局掌握在计划之内。

2、施工成本管理技术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资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想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对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施工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有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才能收到经济效益,施工企业才能维持运转。施工成本管理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2.1对工程施工的全局进行成本管理

对工程施工的全局进行成本管理,指整个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项目在招投标之前,就要根据相关的施工设计图纸,对相关的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详细的预算,根据相关预算制定出相应的预算制度。从宏观上把控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施工成本。

2.2分层、分阶段地把控工程施工成本

要想最大化地控制工程施工成本,除了要在大的宏观方面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外,还要分层次、分阶段地细化施工成本控制,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最大化地节约施工成本。

2.3、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质量责任确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项目来说,质量管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规定,并根据施工合同具体要求实施的一项管理,实施质量管理需要保证施工完成后电站机组能够一次点火成功,并在规定时间段内不间断运行,最后投入运营。

进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施工工序,协调好各道施工工序的关系,避免交叉施工不协调导致质量问题出现;其次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管理,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合质量标准就需要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外,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改进自动化施工管理模式,为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2.4、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相对复杂,涉及的施工工艺较多,所以相对一般施工项目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带电作业、高处施工等具有高危性。这就对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施工场地的勘察工作,包括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及时的排除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编制相关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并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安全员作用,使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带电作业、高处施工等需要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危险点设置警示标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视,实施动态化安全管理,发现违规操作及时的纠正;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将安全施工与施工人员的待遇挂钩,这样能够直观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管理的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的要点所在,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它覆盖了整个的施工过程,因此,在施工中要有效促进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管理且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挖掘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确保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进行,让施工管理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我国电力产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涵义

建筑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指的是:通过数据处理对建筑工程的内容进行量化,并对施工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有目的的搜集、处理,然后反馈到相关的部门。在把相关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之后,完成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实现建筑项目施工的预期目标,这样的管理形式称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对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分析和传输。使用计算机进行的工程管理,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当我们把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融合到管理者信息化的平台上,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机制和设备,就实现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极大提升,有助于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

2、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的加工和整理由手工完成。信息产生、加工、检索和利用,都在以缓慢的速度在运动,影响作用的及时发挥。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信息量不断扩大建筑施工复杂程度越来越突出。限制了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能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2 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2.1 建筑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筑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是对施工场地的建筑物、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分析,将其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大作用。就现阶段来看,建筑空间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笔者分析建筑空间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很好的用于工程项目选址分析、工程地址勘探、施工平面规划、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等工作中,并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在本住宅小区项目中,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文字查询、图形查询、过程查询、事件查询等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工作人员获取了与空间坐标相关的各项实体信息,同时还获取了动态的过程信息,为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电工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普遍用于施工场地总布置、导截流施工管理工作中。

2.2 建筑设备数字化监管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建筑工程中的给排水、暖通空调、运输、照明等设备进行集中监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通信基础是计算机局域网,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具有集中管理功能以及分散控制功能,与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相比较,建筑设备数字化监管技术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都更加优异。例如在本住宅小区工程中,充分应用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立了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进行监视、调度、控制、操作以及综合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作用。

2.3 数字化施工监控的应用

数字化施工监控能够实现全过程、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将该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住宅小区工程中采用了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通过此项技术,方便于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输送、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钢筋安装和绑扎、模板安装等环节进行监管,同时通过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还可以实时监视施工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带以及安全帽,监视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按要求设置安全网,监视外脚手架和落地竹脚手架的架设情况、吊篮暗转及使用情况、缆风绳固定及使用情况、吊盘进料口及楼层卸料平台的防护情况、塔吊及卷扬机安装操作情况,监视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坑井口防护、楼板、阳台、屋面等情况。综上所述,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此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施工监控技术来加强施工重点的监控,强化工地临时用房的防盗、防火等工作。

2.4 建筑系统仿真计算的应用

系统仿真技术主要是通过系统工程方法、相似性原理、信息技术等为基础,以计算机等设备为工具,通过系统模型实时动态分析,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将循环网络仿真软件应用于土石方开挖、隧洞施工、管道施工、桥梁施工等领域中,目前建筑系统仿真计算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住宅小区工程中就应用了建筑系统仿真计算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2.5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航天、军事等领域已经应用成功,随着社会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建筑工程领域,例如在本住宅小区工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特性,检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施工方案,为了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确保了施工方案的可靠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事项,例如当工程项目位于偏远的山区地带时,我们应该注意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确保信号良好,同时要保证电源持续供给,一旦供电中断,很多数字化设备将无法工作,并且工作人员要定时对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以及维修,保证监控设备的使用性能。再比如,在应用建筑空间信息技术时,要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建筑系统仿真技术时,要注意实际建筑与仿真建筑的差异,在应用建筑虚拟现实技术时,要确保虚拟现实软件为正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具有深刻的内涵。使建筑施工活动更加科学化,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管理必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数字化管理在逐渐渗入到施工过程中,这对未来施工工程在信息化管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数字管理体系的出现和使用,是以标准化的管理为准则的,不但有利于量化管理理念的施展,同时也让信息化的管理取得了进一步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就是:用数据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进行表示,并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最终达到建设项目施工预定目标。这种管理方法称为建设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这一概念是和所谓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完全不同的,信息化主要是针对管理过程中对各种信息传输,处理,分配等反面的内容。比如,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工程管理,建立工程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工程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准确性等内容,都属于信息化管理。而我们这里谈到的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正是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工程信息进行量化,然后通过数字表示。一切用数字说话,管理就是对数字的收集、传输、分析、处理。而一旦形成了数字化的管理,就为真正的达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最好的基础。信息化是一个平台,信息化的平台上运行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十分重要。好比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信号是最准确的,最清楚的,最容易处理的。一旦把数字化的管理工程纳入信息化的平台上,运用先进的数字处理机制和设备,就将大大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飞跃。因此,要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就需要实现两个步骤:11用数字信息对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进行科学的表达,我们称为建筑工程的数字化表示;21利用各种已经数字化了的工程施工信息开展一些列的施工管理活动,直到实现预定目标,我们称为数字化管理。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在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概念之后,就需要有一套实现这种管理方式的方法。我们通对施工工程的分析和现阶段可采用的管理手段的学习认为:利用现在已经能够成熟运用的几种管理理论,与实际生产工程中正在使用的一些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优化就可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方法。我们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WorkBreakdownStruc2ture);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PlanDoCheckAct);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篇11

毫无疑问,许多……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几个具体的版权问题

版权制度自诞生以来始终追随着新技术的前进步伐,数字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改变版权因新技术的应用而不断扩张的趋势,这使得靠相关法律理念得以延续及其补充修正架构形成的版权制度捉襟见肘,许多传统的法律规范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由干本文篇幅所限,下面仅就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涉及的众多版权问题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一)传统档案作品的数字化权

数字档案馆不再是孤立分散的物理存在。是相互联合、协作、整体化的,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体系,数字技术与网络环境则提供了实现广泛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和可能性。传统的以印刷,胶片等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作品上网传播的起始步骤是对其进行数字化,使其具备二进制数字状态,这就必须明确数字化权的权利归属问题.

依照版权法原理,权利人的财产权与作品利用方式是对应的,作品数字化的实质是增加了作品的利用方式,这甚至是网络环境中利用作品的惟一方式和必要条件,所以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就应将数字化确定为权利人的一项专有权,1999年12月9日,国家版权局了《关于制作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第二条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作品,无论已有作品以任何形式表现与固定,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1款所指的复制行为。《规定》第三条规定:“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他人作品制作数字化制品,应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可以直接向被利用作品的著作权人取得许可,也可以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取得许可。”

无论是我国旧《著作权法》还是新《著作权法》,都没有明确规定权利人享有的数字化权,但是按照《规定》的解释,数字化权被包括在了复制权当中,按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8款的规定,档案馆为了陈列或保存的目的,将以传统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作品数字化无需取得授权,亦无需支付报酬,但除此之外其它目的的对传统档案作品的数字化,都要事先取得权利人的授权。

(二)数字化档案作品的法律地位

需要明确的问题是,档案馆对以传统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作品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化档案作品是否受到版权法保护及其权利归属。一件作品要受到版权法保护,必须同时具备“独创烂”与“有形形式复制”两个基本条件.传统档案作品被数字化,实际上是将该作品以数字化代码形式固定在磁盘或光盘载体上,改变的只是作品的表现和固定形式,作品的独创性与可复制性不会由于其被转换成数字编码形式而丧失掉。所以,对传统档案作品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化档案作品仍然受到版权法保护。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言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第二条第1款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三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复制的其它智力成果,人民法院应予以保护。

由于作品被数字化后的独创性没有发生变化,不产生新的作品,因此档案馆对传统档案作品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化档案作品的版权属于原权利人,而不归档案馆。当然,如果被数字化的传统档案作品的版权原本就归档案馆所有,则数字化后档案作品的版权也自然归档案馆。另外,数字档案馆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及网络上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扮演一个使信息增值的角色。这类增值的档案作品往往是编纂或编研档案作品,按照《著作权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档案馆在整体上对其享有版权,但在行使版权时不得侵犯作品中包含的原作品的版权。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

网络传输与数字化一样都是网络环境中利用作品的新方式,同样受到权利人专有权的控制。档案馆数字化档案作品上网传播必须经过权利人的授权,这在1996年缔结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第八条“向公众传播的权利”由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新《著作权法》第十条第12款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地位的确立,使权利人对作品的传播方式的专有权延伸到网络空间,并且能直接传播作品,行使邻接权。这对档案信息服务构成一种威胁,使档案馆无法充分利用新技术为用户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因为不能从事基于网络环境与网络技术的档案作品传播服务,将使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开发受到全面压抑。

信息网络传播权除了阻止档案馆未经授权上载档案作品外,还会对档案馆开展的数字信息缓存,数字信息浏览等服务起到负面影,同时禁止档案馆未经授权把含有档案作品的数据库和网络相连,使用户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与地点访问并得到这些作品,尽管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馆并没有通过网络直接传播档案作品。网络传播没有传统传播那样的“权利穷竭”问题,档案馆从网上合法下载档案作品仅仅是针对本次下载行为而言的,所形成的复制件仍然受到权利人专有权的控制,未经许可不得将其向用户作新的传播。

有人认为,档案馆取得数字化权后,就可以把数字化后的档案作品上网传播。因为数字化和网络传输都是对作品的数字化利用,权利人既然授权档案馆对其作品进行数字化,就会自然同意将其作品上网传播。其实不然,权利人授予档案馆数字化权,并不意味着同时授予了档案馆信息网络传播权,档案馆若把以传统载体形式存在的档案作品上网传播。必须先后或同时向权利人取得数字化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

(四)合理使用在数字档案馆的适用性

合理使用是对权利人专有权行使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指在法律允许条件下。不经权利人许可,不付报酬地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各国著作权法都针对档案馆制定有合理使用的条款。比如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8款,另外第1款、第2款、第6款也可适用。网络环境中,对传统的合理使用原则能否得到适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WCT则采取了折衷的态度,其第十条议定声明规定:“不言而喻,本条约允许缔约国各方将其依国内法中按《伯尔尼公约》被认为可接受的限制和例外继续适用,并适当地延伸到数字环境。同样,这些规定应被理解为允许缔约方制定对数字网络环境适宜的新的例外与限制,”这样,就把传统的合理使用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并给各缔约方自行立法规范网络环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留下了余地。

为了满足数字时代档案信息服务的需要,许多国家新的立法都对档案馆合理使用原则作了调整。比如:1998年美国颁布了《跨世纪千年版权法》(DMCA),对美国原《版权法》第108条关于档案馆的免责条款作了修订。在DMCA之前,美国《版权法》第108条只允许档案馆为内部使用之目的制作1份仿真复制件(非数字化的)。按照修订的第108条,允许档案馆制作多至3份的、可以是数字化的复制件,条件是不得把这些复制件向档案馆建筑以外的公众传播。如果原格式已被淘汰的话,修订还允许档案馆将作品用新的格式复制。DMCA第1201条(d)款又规定档案馆在法定情形下享有“解密权”:对相同的复制件,不能以其他形式合理地获得的,则对他人作为商品的作品复制件,仅为获得1份复制件,以便决定是否本法允许从事的活动,如果对作品解密,不构成侵犯作品的技术措施权。1999年,澳大利亚颁布的《版权法修正案》规定,档案馆可以将档案作品上载到网站,但只能为用户提供作品的屏幕浏览(不能输送到打印机或软盘)。

新的《版权法》对档案馆合理使用制度的调整仍不理想。一方面,与版权扩张的总体趋势相比,档案馆合理使用的范围显得缩小和确定化;另一方面,新的《版权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调整偏重于复制权,而档案馆对作品的数字化利用需要的版权例外并不仅仅限于复制权。法律若不能就档案馆对数字化作品的利用做出更加宽泛的例外规定,档案馆就可能随时受到侵权指控,或在因用户违法利用档案行为而引发的侵权纠纷中承担连带责任。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版权保护对策

鉴于数字档案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鉴于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数字版权保护成为档案馆应对国际版权保护新形势挑战的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数字档案馆的版权问题。

(一)不断完善版权制度

数字档案馆版权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版权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不仅包括版权基础理论。基本原则的创新,还涉及具体法律规范的重新界定。其重要问题包括:数字档案馆的法律地位、合理使用在数字档案馆的完善、法定许可制度和数字档案馆版权问题的关系、档案馆的信息存取权与解密权、网络版权集体授权机制,档案馆的版权责任等。

(二)解决《档案法》与《著作权法》的冲突问题

档案作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作品,受到权利人“版权”和档案馆“管理权”的双重控制,对其使用不仅要符合《著作权法》,还要符合《档案法》,但是现在《档案法》和《著作权法》在档案的开放、公布(相当于《著作权法》上的“发展”),利用方面的规定中存在着多处冲突。比如:〈著作权法〉规定,发表权属于权利人。但《档案法》第二十二条第1款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那么,档案作品的发表权究竟是属于权利人,还是属于档案馆呢?又比如:《档案法》第二十一条第2款规定:“由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如果利用的是己经发表过的档案作品,上述规定与《著作权法》并不冲突;如果利用的是未发表过的档案,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这种利用应该受到权利人的控制,并非持有合法证明就可以不经权利人授权而利用(注:档案馆对档案作品的“开放”并不意味着权利人同意·发表·该档案作品)。《档案法》和《著作权法》的交叉与矛盾,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对解决数字档案馆版权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成立档案馆知识产权联盟

仅仅依靠法律专家和技术专家来解决数字档案馆的版权问题是不够的,档案界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此应建立档案馆知识产权联盟,其任务包括:开展数字档案馆版权问题的研究,提出规划与对策;运用档案馆集体的力量,向立法机关反映档案馆的要求;代表档案馆和权利人谈判,维护档案馆的合法利益;构筑档案馆之间的知识产权流通机制;推动档案馆保护知识产权的经验交流,开展档案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活动,促进档案馆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等。

(四)提高档案馆保护版权的自律性

行业自律,即通过档案馆采取必要措施来规范自己和用户对档案作品的利用行为,达到保护版权的目的。网络环境中,档案馆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保护版权的自律性,针对档案馆对数字化作品的利用特点制定有效的行为规范。要在档案馆员中开展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版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针对档案作品数字化利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版权制度。要在档案馆与权利人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增强档案馆保护版权的透明度。树立保护版权的良好社会形象。档案馆还要对新的档案作品利用方式和价格模式开展研究,并予以合理接受,以防止侵权。

(五)加强对档案作品的技术保护

技术手段已经被纳入了版权保护的范畴,因此档案馆可以对档案作品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时间戳技术、身份验证、防火墙技术和CA认证等。

【参考文献】

1.张照余:《档案网站建设维护过程中著作权的认定与保护》,《档案学通讯》,2001年第6期。

2.连志英:《档案和著作权保护》,《档案》,2000年第2期。

3.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篇12

[关键词] 建筑施工 管理 数字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过程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方法就叫做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为了安全且及时的达到目标,在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施工项目的数据和预算做出合理的剖析,要对施工的全程制作一个基本的流程图。为了提高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的效率,可以在信息化项目中运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同时结合数字处理机制,并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一、 中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决策和调整滞后

由于中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不能够推陈出新,仍选择运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管理模式,降低了整个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传送信息能力,而且影响整个建筑公司的计划和决议。在规定时间内失去了其效用,由此计划和决议没有得到基本信息和数据的支持。所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决定只能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

2. 成本的控制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大部分对建筑过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没有做详细的规划并进行系统的管理。在许多较小的支出或结算上都不在意,也没有做详细登记。从而致使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不能掌控成本,也不能准确的测算出工程的造,造成企业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3. 信息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工作特别繁琐,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的数据和信息。而在未来的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控制成本造价、拟定工作计划、分配建筑材料等决策时,都要这些数据和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缺失了这些数据信息,那么整个施工的运转将进入崩溃状态。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还在用简单的笔和纸这种古老的方法记录这些管理数据和信息。这将致使施工建筑公司信息储备量匮乏,从而使得建筑施工单位不能进行相关方面的建筑施工检测和计划。

4. 企业管理的问题

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往往需要施工部门到现场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都不会到现场去。如果有必要进行上下级沟通时,通常都会用电话或网络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解决问题的时间可能或造成施工时间的延迟,增加了施工成本,并且不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旦出现理解错误这样的问题,后果将会无法想象。

二、 实现施工过程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1. 现场监理控制的远程监控

通过预先设置在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控的关键点位上安装摄像机和报警探头,把现场施工实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理人员根据需要及时存储。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抓拍、联动报警并粘贴于监理联系单、通知单上,发送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纠正。特别是在工程工序或部位需要监理时,可实现多工作面、多工序的监理同步旁站。监理只需 1 人查看计算机屏幕即可,省去了较多的人力,且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监理人员在巡视、平行检查时,可利用数码相机将重点部位、关键节点等施工情况拍照后,接入计算机进行编码、配文字说明,形成档案资料与验收记录一并永久保存。在今后需要调看时,可以一目了然。

2. 信息资源共享

因为每个建设工程需要涉及监理的信息多,如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文件、施工索赔、工程投资与使用、质量测控验收、工程进度、监理资料、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这些信息量大且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对于不同项目形成的监理档案,可联入监理公司的主服务器,与公司内部其他项目联网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而且公司领导也可通过因特网、宽带数据网,随时查阅公司所监理各工程的基本概况。在建立工程的各种数据、图片,各工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信息库的同时,给予相关指示,从而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减少了人员,简化了手续,节约了工程监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计算机处理文档,实现无纸化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是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反映的,而文字、图表编印又是工程监理日常工作处理的主要内容,都可用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来处理。按照预先建立的各文档标准格式和内容,将其分类归放到相应的文件夹内。还可利用Windows系统可以使用长文件名的特性,清楚明了地分类存放,便于工程管理和查阅使用。而对于监理月报、汇报总结、演示演讲、专题纪要等所用到的提纲、图示、图解,可用 PowerPoint 来制作。与投影仪配合使用,形成图文并茂的监理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传递来的纸质载体文件,则及时用扫描仪录入到计算机内,形成电子监理档案。

三、 数字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多智能体施工

为了实现自身的设计目的或任务内容而单独自主的进行运作的是智能体,可以融合进入自己的周围环境中,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具备学习和判断能力的智能实体。多 Agent 系统是一个有多部分组成的智能计算体系,可以单独进行运作,也可以做到同其他的智能通信。目标是通过无数个小的系统进行协调与沟通,建立一个大型的管理系统,多 Agent 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跨越性标志。多 Agent 技术的特点有分散性、自立性、协调性,还具有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工艺、材料、技术都络绎不绝的出现。项目规模范围逐渐扩展,样式种类也越来越多,施工建设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在不断的添加。所以,对施工项目在统筹、协调、时效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就这样一个数字化的管理体系而言,工程技术的合理运用是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四、 结语

由此可知,数字化管理实际用于施工管理过程的必然性也就毋庸置疑了。随着贯穿于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数字化管理,固然会影响日后施工项目对信息化管理。数字管理系统的产生与应用,将以标准化的管理为基准,更好的施展量化管理理念,同时使信息化的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芬,李逵,宋小虎.分析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意义[J].吉林交通科技,2011(06).

[2]吕丽芳.分析目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国际管理的对比分析[J].山西煤炭,2011.

[3]乔惠利.当代与现代中建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

篇13

2突破传统管理模式,逐步实现资料管理现代化

随着工程累计数量的增加,技术资料种类越繁多、数量越巨大,这给设计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自公司成立到去年前的10年间,公司施工底图、蓝图总就有2000多卷(盒),装柜近20多顶,占用工作面积80多平方米。继而再过数十年,公司的大多工作面积属于资料存放区,这不仅会影响公司各所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工作效益。为了改变这一传统管理模式,从去年开始,我公司工程施工蓝图及工程变更等实行了电子版管理,这样既使查找方便快捷,且大大缩小了管理空间。我们首先将公司成立以来至2012年保管的工程施工图底图、蓝图,分别以工程名称和编号造册储存于计算机内,保持工程名称、编号“柜”“机”一致,方便管理,查找快捷。然后在2013年开始对项目工程施工图电子版,通过公司内网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校审,把和施工蓝图保持一致电子版施工图、审图意见答复、变更等以项目工程归类,储存于公司专用硬盘之中,将个人设计的项目工程内容拷贝成光盘保管。所有电子版资料内容都随着设计软件的变更升级而更新,以保证资料使用、查找的永久性。同时,我们还将国家与专业设计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职责;上级下达的有关晋职、晋级的相关规则、标准要求;技术人员辅导培训、专业注册考试等相关内容置于内网,以督促设计人员遵纪守法,积极上进,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不仅拓展了企业技术资料的开发利用范畴,而且实现了网络整编、检索利用等全方位的技术资料管理体系。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内容丰富、容量巨大、查询方便、利用快捷、使用价值大的综合系统,成为公司工程设计工作者和生产经营人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知识仓库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3注重人的信息管理,体现人文管理意识

恒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从成立以来至今,由于是私营企业,在职工作人员基本在30-40人之间波动,所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人事管理资料案宗比较困难。所以从2012年开始,公司与榆林市人才交流中心协商,将所有在职人员的个人资料案宗全部交接于榆林市人才交流中心集体存档管理,既方便个人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及晋级,又能使在职人员过上组织生活。但是,频繁的人员聘用和辞退,导致人员资料信息的疏漏已成困局。为了避免这一疏漏,公司组建了个人信息资料专柜,每人备有一个存有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的备案盒,并配有内容较为详尽的“恒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使公司对所聘用人员及辞退人员的基本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公司对人才的合理安排、调整及使用,这样既利于人的发展又能促使工作得到深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