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音乐教学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

篇1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转

贴于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高中音乐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是培育学生多方面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音乐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是培育学生多方面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篇2

1.教师不熟悉班班通技能

根据笔者的观察,许多高中音乐教师不懂得正确使用班班通,只是把班班通当作一般的投影设备来使用。教师使用网上随意下载的课件进行讲解,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有的教师只是把电子白板当作一般的显示屏来使用,没有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还有的教师,不仅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在班班通的使用方面也一知半解,在操作中碰到了种种问题,也就无法发挥班班通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限

在配备班班通设备之后,如何结合相关的设备进行课程设计成为重点难题。有些教师不了解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懂如何利用班班通的硬件优势进行教学。许多情况下,他们只是为了使用班班通才加入了相关内容,没有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去使用相关设施。一些教师需要参考实际的教学案例才能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但是相关的教学案例并不多,资源比较有限,也就限制了实际教学效果。

二、基于班班通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1.利用班班通,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中有着各种类别的语言信息,其中包括乐器的选择、歌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鼓点节奏的转变、旋律的变化融合而成。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让学生获得美轮美奂的体验,并且得到身心上的愉悦。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班班通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美妙元素,并且从中体会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感内容。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并且发挥其互动功能,通过人机互动来刺激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让学生用感情表达、用心去感悟旋律、用手去真实的表演、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仔细倾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欣赏,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内容,提升他们音乐的体会。比如,在讲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个人物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播放梅兰芳的表演,让学生接受听觉和视觉方面的刺激,让他们在脑海中出现动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姿交汇的场景,并且不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中。在梅兰芳的舞蹈、歌唱、念白以及表情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梅兰芳的丰富感情,并且惊叹于流利醇厚的唱腔,并且产生了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2.利用班班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

自主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利用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首先给出具体的任务,而后学生根据相应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独立探索相关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等环节,并且最终通过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来展现自己的成果。比如,在讲解关于竖笛这个乐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这个乐器,并且练习入门的曲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为大家演奏乐曲,并且通过展示台为学生演示相应的指法以及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在高中阶段,音乐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自学来学习音乐内容。

篇3

一、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感言,阐述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篇4

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新的发展、新的教材、新的体系、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等给高中音乐课程带来了新的春天。但高考指挥棒及高考课程结构的特点都束缚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与语数等学科必修选修相结合的丰富全面的课程结构相比,高中音乐课程单一的问题也就成了自我发展的一个瓶颈了。为了有效摆这一困境,众多一线高中音乐教师努力拓展教学视野,立足校情,立足地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会多方搜集教学资源。

我们在放眼周边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身边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所谓学生资源既指学生自身的素养学识,也指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备课来拓展课堂。学生个体的知识和经验及其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都属于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资源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服务对象,且其本身就是教学资源之一,更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而作为教学主导者,起到导演与指挥作用的的教师,当面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时,若能利用好学生这一教学资源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

一、课前三分钟“音乐讲坛”――夯筑音乐的基础

高中学生被升学应试的各科学业重力所压,对音乐这种不参加学业水品测试及高考的小学科是不在乎的,文化成绩好的同学上音乐课写其它学科作业或看书,文化成绩一般的同学大多会把音乐课当作是来休息、休闲的。故而要上好高中音乐课就必须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学生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

每节课开始给学生三到五分钟的自由发挥时间。可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特点分别自愿或安排一个学生讲一个音乐故事,介绍一位音乐家,介绍一首歌曲,讲解一个音乐知识,介绍一件乐器,表演一个节目等等。这些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选择自由发挥还是指定。这样每次轮到的同学会在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其准备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当学生作为小老师或表演者站在讲台前势必会吸引学生的兴趣,瞬间便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资源给一节课开了个好头。

二、课堂个人“才艺展示”――培养音乐的兴趣

现在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生中不乏吹、拉、弹、唱、舞等的擅长者。教师可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需求利用学生的特长进行课堂教学。当有同学参与教学时,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会自然的提高。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舞剧的灵魂》一课,教学时我让擅长舞蹈的学生给大家展示舞姿,并让同学们出题让不会舞蹈的同学用语言或肢体描述和擅长舞蹈的同学用肢体语言描述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之间从欣赏到羡慕再到亲身感受、学习,这样的过程不是教师靠嘴巴说就能达到的效果。无疑是学生资源产生的良好反应。

三、融入“流行元素”――提升音乐课的时代感

作为音乐教材,尽管也关注了流行,但总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而音乐欣赏课,缺了时代的元素,就不够完满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中《动感地带》这一单元讲的是中外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尤其是学生当代的流行音乐,学生要比我们这些老教师要接触得多喜爱得多。教师可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大胆的放手给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一试。指导学生自己做PPT,自己上课。这样利用学生资源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胆识与自信,还增添了课堂的新鲜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高涨,知识的学习自然会快且牢。

四、编排“音乐剧“――丰富音乐课的文化内涵

篇5

自主性学习是与被动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策略,具体来讲,就是学习者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并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等基础因素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知识、技能、能力的自主提升。这种学习策略与目前的高中音乐教育理念和要求非常贴合。

一、自主性学习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但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时展需求相背离。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非常薄弱。自主性学习则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它主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学习行为进行自主掌控,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自制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1.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想要实现自主性学习。首先,应找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使音乐知识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一种,而艺术教育的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想象力等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与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这就需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从传统教育中脱离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在此之后,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改进,不要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强制干涉,尽量让学生掌握自主判断的能力,为学习方式的优化提供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认知的源泉与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自制能力比较差,如果盲目地进行性自主学习,学生很容易敷衍了事,不仅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还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在采用自主性学习策略之前,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律、主动的状态下自主学习音乐。首先,可以借助音乐教学自身的优势来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播放音乐剧、歌曲演唱比赛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来。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想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对自主性学习进行有效运用,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也必达到一定的水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力的要求不高,教师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缺乏主动性,致使教师不仅缺乏良好的音乐素养,教学理念落后,给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很大的阻碍。而对于自主性学习来说,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首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深厚的音乐教学专业基础,这是对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结合包括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规划,对已有的教学案例持借鉴学习态度,而不可照搬照抄,将自主性学习真正落实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优势。

4.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需要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室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开发出来,PPT、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常用的教学工具,想要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就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但与普通学科教学不同的是,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对现代化技术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能够与高中音乐教学实现有效结合。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78

现阶段高中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学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划,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模块的添加与完善体现出了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化选择。在总的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教学魅力、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是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改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其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与压制,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愿望。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动力,高中生对音乐不同种类与形式的好奇心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思考领域。另外,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思维体系,也喜欢表达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见解。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借力点。

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措施

1.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

针对音乐教学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找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如教师可选择陈奕迅、谭晶合唱的《龙文》,陶础⒄乓埠铣的《小镇姑娘・万事如意》等经典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糅合的曲目,周杰伦、方文山合作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以及改编自世界经典钢琴曲的流行歌曲等作为教学案例。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在比较分析中既可以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全新的认知,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入流行音乐,弘扬民族音乐,二者并行不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用联系的辩证观点看问题,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丰富性多样化的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又将经典民族音乐传承了下来,还有助于高中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2.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音乐课程优化的受益者,而教师是末端环节的落实者。首先,在音乐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源头上,即自身音乐素养上做深入的学习与调整,使自己具备多样化的理论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音乐课堂和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其次,音乐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也深深地影响着高中音乐课程的优化。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教学观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逐步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兴趣与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最后,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建立以人文情感为本的互相学习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

篇7

现阶段,素质教育工作已经被社会各界认同和接受,作为高中素质教育重点的音乐教学,更是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优美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艺术修养,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想要学好,绝对不能一蹴而就,音乐教师必须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如此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聆听经典作品

花城版教材《音乐鉴赏》的第三节包括下面几个经典曲目:《打字机》《时钟》《盖邮戳》以及《打蚊子》。我在开课之前,先简单介绍了这些曲目作者的国籍与创作背景,这一阶段并未涉及作品的深层意义,目的只是给学生留下一个初步印象。然后打开电脑,按一定顺序播放这几个曲目。这时我并没有说出这几个曲目的名字,因为这几个曲目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音乐里面就包括了名字的一些信息。比如,《时钟》这部作品里面就有闹钟的铃声,而《打字机》中则有打字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我不说曲目名字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与我一起互动,猜一下曲目的名字。

二、积极互动,初步认识作品

听完第一遍之后,我会与学生一起来探讨这几部作品的风格。很显然,这几部作品的节奏都很明快、活泼。我适时询问:“同学们,你听出哪部作品是《打字机》了吗?”学生便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我会将全部作品再放一遍。曲目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关键点,比如,打字机的声音、时钟的滴答声、盖邮戳与打蚊子的声音出现时,我会立即停止音乐的播放,让同学猜出曲目的名字。这时同学们会感叹道:“原来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声音都可以融入伟大的音乐作品之中!艺术真的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接着我再完整地播放一次这部作品,让学生想象一下作品所描述的场景,并找几位同学谈一下自己在听这些作品时,想到了什么,脑子里浮现出了什么。想象越丰富越好。因为每个人对一部作品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想象的空间里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教师在这里必须让学生们放开思想,大胆想象,这样才能够让这些作品深入人心。

三、深入讲解作品内涵

再次欣赏完作品之后,我便会对这几部作品做一个深层次的解读,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同时讲一些关于作者的逸事,让同学们了解并记住这些伟大的音乐家。比如,在介绍《时钟》时,我讲解道:“《时钟》原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是意大利的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其小提琴演奏技巧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有一次,法国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在听完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被其娴熟的演奏技巧惊得目瞪口呆,甚至在他自己的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看帕格尼尼的表演,犹如见到了恶魔的幻影。’从此以后,人们又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为‘恶魔的演奏’。所以当大音乐家李斯特在听完这个曲子,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之后,很多人都认为这首钢琴曲是‘不可弹奏’的。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帕格尼尼演奏小提琴的水平是多么的高超。让我们再回到《时钟》这部作品上来,这部作品只有短短的4分钟,但不断会出现‘轮奏’‘快速双8度’,其中最难的部分要数单手快速跳跃4个8度的弹奏以模仿钟声……”通过讲述,同学们会对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我再一边播放这些音乐,一边深入讲解,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作品本身的伟大,从而达到鉴赏的教学目的。

四、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建议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音乐课堂已经普遍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为高中音乐课堂增色不少。笔者上面所描述的课堂完全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计算机可以随时播放,随时停止,也可以选择某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播放,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中间再播放一些图片或是视频资料,就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这就决定了在音乐课堂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想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比如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我在播放音乐时,并没有说出这几个曲目的名字,而是留给学生来猜,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学生互动,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之中,融入音乐的世界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适时地对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从而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学内容的深度要适中,让学生在学到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音乐素养。

3.积极构建音乐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课程是比较紧的,这就更需要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音乐教师可以提议举办一些音乐课外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在音乐层面上进行交流。对于那些有音乐天赋的同学来说,有了一个地方展现其音乐方面的才华,同时使其他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以外,在开展这些课外活动的同时,音乐教师必须及时跟进,做好活动的策划、宣传与动员工作,并且做好参赛学生的辅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音乐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更符合现代高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迫切需求。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以传播音乐基础理论为目的的课程。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教师在传播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如此才能让学生欣赏音乐、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篇8

所谓的音乐欣赏就是指通过认识以及理解音乐作品,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让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享受。音乐欣赏课是现代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初中音乐的欣赏课上存在如下的问题:①初中学生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发挥出课堂的主体性,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过时,喜欢学生上课遵守纪律,不乱讲话,因而缺乏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教育,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十分不利。②有些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形式比较传统,也不懂得创新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反复欣赏音乐作品,只是对作曲家进行简单的介绍,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了。③除了音乐艺术生在中考、高考时需要考音乐,其他普通学生的升学和音乐没有关系,所以许多初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不注重对音乐的教学。学校安排的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充分的利用,有些音乐教师甚至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不安排音乐教学,反而鼓励学生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越来越少。

二、完善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1.运用启发式、情境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也没有了兴趣。采用启发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上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接受教育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课堂上欣赏《辽阔的草原》中,教师先提问学生我国都有哪些草原?草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草原上有什么?发出这样的提问,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激起学生对《辽阔的草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准备好的草原景色的片段,在合适的时间配上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想象的情境。教师要在音乐中概括出草原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听觉盛宴。

2.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音乐欣赏能够让欣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从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和心灵上的洗涤,让自己能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作品所呈现给世人的情境之中,学生经过仔细聆听以及对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的体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中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让学生分几个小组,随着音乐一起表演自己所想象到的当收到喜讯时人们的表现,通过学生进行表演来体会音乐中欢快的、喜气洋洋的情境,增加学生对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的欣赏能力,最后学生相互讨论并进行总结给乐曲取名字。通过将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创造性。

3.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音乐鉴赏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现代许多学生普遍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却是非常喜欢现代的流行音乐,这是由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强所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声音、图片以及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童年的回忆》这首钢琴曲时,教师可以在播放这首乐曲时,在多媒体上播放与童年相关的图片,能够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把握钢琴曲表达的含义。

三、结束语

音乐欣赏课是我国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完善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牛焘.运用情感想象,理解音乐之美――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黄河之声.2012.08(02):78-79

[2]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中央音乐学院2011,06(08):39-40

篇9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篇10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尤其是中国的戏曲,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不仅在我国享有极高的艺术地位,也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笔者从高中音乐课融入京剧教学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再从现实出发,分析京剧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措施和相关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京剧等中国传统音乐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从高中音乐课堂的点滴转变做起,最终激发孩子们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并主动将传统音乐传承发扬下去。

一、高中音乐课融入京剧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的需要

纵观历史长河,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形成,要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开始说起。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徽戏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合流,还借鉴了一些地方民间俗曲,经过不断的交融、创新,最终形成京剧。1917年后,随着时间的沉淀,京剧这一“国之瑰宝”由成熟期走向鼎盛期。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经由读者投票,选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四大名旦”,该事件也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京剧这门艺术的、保护更加迫在眉睫。虽然党和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切实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京剧本身的新剧目创作还不够活跃和多样,缺乏能反映这个时代且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次,京剧创作人才严重匮乏,观众也比较少;此外,很多地方的京剧演出团体缺乏固定的演出场所,市场营销能力差。而在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不紧跟时展潮流,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等待京剧的,恐怕就是成为曲高和寡的空中楼阁。

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音乐需要从孩子抓起。如今,“京剧进校园”已在不少地方实现了,教育界也做着诸多努力,将民族音乐的精髓点滴渗透在教材中,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继而为传统音乐、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

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F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为重点,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能让学生在走进“国粹”殿堂,在感受京剧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更加热爱民族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

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服饰、脸谱等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表演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拥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音乐素养。此外,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音乐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释放他们的压力,而聆听、学习京剧也能使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心灵得到浸润,心情得到放松。

二、京剧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

尽管“京剧进校园”已在不少地方推开,但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们热爱音乐但并不怎么热爱音乐课,尤其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在他们看来,京剧是尘封在旧时光里的老一代人的记忆,过于复杂多变的表现方法、晦涩难懂的曲调和台词等让他们望而却步。而且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00后”,受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大环境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跟老一辈人截然不同,他们对京剧这门雍容华美的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因此在实际的京剧教学中,许多学生心不在焉,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只有极少数能认真听讲。

(二)高中生整体音乐素养不够

许多高中生对京剧知之甚少,当前高中生整体音乐素养不够,艺术欣赏视野狭窄的问题凸显。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受应试教育等现实因素影响,音乐课长期以来难以得到真正的普及与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师资更为缺乏,教学水平较低,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造成学生音乐素养不够。其次,音乐课课时较少,高中生课业负担重。目前,高中音乐课为每周一节,但实际教学中仍无法保证开足课时,甚至存在高考科目抢占音乐课的现象。音乐教学被忽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此外,学校还存在和音乐相关的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因音乐课不受重视,有些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多媒体、乐器、音响等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更加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京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深厚的传统音乐素养,能旁征博引,将学生带入京剧艺术的海洋,还要求能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京剧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要在几节课中把它的方方面面全部呈现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一味照本宣科,过多普及枯燥的知识点,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但如今的高中音乐教育环境相对封闭,教师提升自我的动力比较缺乏,这也导致京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京剧的兴趣。

三、高中音乐课堂中京剧教学的创新措施

为改变现状,通过多年教学反思和总结,笔者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运用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将流行音乐、新兴媒介等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重视学生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流行音乐为桥梁

虽然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但是音乐课本上的知识和流行音乐其实是一脉相传、并行不悖且息息相关的。流行音乐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旋律生动明快,歌词琅琅上口,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因此,可以尝试以流行音乐为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京剧产生兴趣。

场景一:

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课本上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未表现出很大兴趣。但笔者一点开李玉刚的流行音乐京剧《新贵妃醉酒》表演视频,同学们的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李玉刚的唱腔高亢嘹亮、甜美悠扬,特别是配上华美的反串扮相,大气的场景,古典的舞蹈,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让他们不知不觉对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好奇,也渐渐领略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因此,借助流行音乐开展京剧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氛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

(二)重视学生音乐实践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师应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教学,构建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课堂和课外实践主体作用,笔者决定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开始抓起,引导学生从倾听者变为讲解者。

场景二:

同样是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位调皮的男孩子一直无精打采。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笔者没有直奔主题进行讲解,而是提问:“谁能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下自己对京剧和梅兰芳的认识?”在听完几位同学角度不同但各具新意的发言后,笔者请这位男孩子作答。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课本照本宣科,笔者笑着说:“我们想听听你个人的观点,没关系,言之有理即可。”这位男同学一脸不屑地说:“在我的印象里,只有我爷爷奶奶喜欢看中央11台戏曲频道,跟着咿咿呀呀。我们都管京剧叫‘老戏’,觉得它很老土,除此以外没有什么了解。”笔者对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了肯定,并对同学们说:“对一样事物有更多了解才有更多的发言权,同学们课后有空时多去搜集一些京剧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希望听到更精彩的发言,可以吗?”在后来的课上,这位男同学主动举手和我们分享他的最新收获。他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梅兰芳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为自己之前由于对京剧了解不足而对京剧持否定态度感到羞愧,他说:“我回去也听了一些京剧的著名唱段,我觉得还是挺有味道的。”听着他们真切的话语,笔者发现同学们参与实践后,观念已经开始改变,从最初的不想了解到现在的颇感兴趣,他们的心灵离中国传统音乐近了许多。

由此可见,高中音乐课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亩真正遨游在音乐海洋,师生均能获益良多。

(三)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京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同学们加深了对戏曲的了解,在此前提下,笔者决定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京剧,让他们参与到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中来。

场景三:

在京剧教学的收尾阶段,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个五人小组,将他们带到室外,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要求组员分工合作,最终创作出一个与戏曲相关、时长为四五分钟的表演。笔者为他们录下演出小视频。在该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新能力让人惊喜,有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排出了新编京剧小品,例如将京剧“四郎探母”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叙述,台词让人忍俊不禁,但其中蕴含的骨肉亲情、国仇家恨等情感依旧得到了很好地表达。有的虽然曲调不够标准,但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值得肯定。

此外,可将流行音乐、新兴媒介等引入高中课堂进行京剧教学,本质上并不是脱离教材,而是借助外物,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利用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创新的观念不仅应该是教师所要坚持的,更应该灌输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因此要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里的创新实践,并通过实践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

(四)收获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京剧越来越着迷,不但在课堂上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而且在课外也时不时会哼唱几句京剧,甚至主动要求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经典的传统京剧剧目。而且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新贵妃醉酒》这首流行音乐京剧的歌词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出自《长恨歌》中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而这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实现学科间的共通。

通过上述措施,学生从不了解京剧,不愿了解京剧,到对京剧产生兴趣,再到努力学习京剧,一点一滴地进步,效果越来越显著。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他们热衷于交流音乐知识,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同时开阔自身视野,也观看了自己的京剧演出小视频,发出阵阵欢笑。在参与创新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多了解,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还有效释放了内心压力。

《乐记》里面说:“乐者,德之华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传统音乐定能重新绽放光彩,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上、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篇11

是兼容和发展的关系

《思考》一文列举了新课改所涉及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哲学三种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认为:“当音乐教育哲学领域变得多元且相互矛盾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音乐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迷茫和无措。” “然而这种多元音乐教育理念在相互争论和相互批判的同时又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无法给教师一个十分稳定且信任无疑的实践准则。即使是直接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的课程标准也似乎有点‘包罗万象’,教学理念在几个教育哲学思想之间来回游离,信息传递不够具体、不够明确。” “从课程基本理念来看,既突出了音乐学科的‘审美属性’,又强调了‘音乐实践’的主要地位,还十分全面地增加了‘多元文化音乐’的理念和内容。这些观点表面上似乎显示出课程设置的面面俱到,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一个课程标准背后存在多个哲学思想理念的矛盾。”作者的这些观点是把审美、实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都对立起来了。而我认为,这些哲学思想并不矛盾,审美教育也需要实践,多元文化也包括审美和实践,课程理念多元也并不对立,是兼容和发展的关系,不要人为地把它对立起来。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任何一种教育哲学都在发展,将来还要发展。当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1970至2003年间出版了三个版本《音乐教育的哲学》,他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是美国音乐教育哲学的主流,影响了美国乃至北美的音乐教育实践,在当代音乐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戴维・埃里奥特博士,1995年初在牛津大学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书中以富于哲理的思辨、创造性的反思和详尽的事例,系统阐述了实践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引起了全世界音乐教育界的重视。加拿大韦恩・鲍曼博士是活跃在当今国际音乐界及音乐教育领域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哲学家,后现代时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及音乐人类学的积极倡导者。著作主要有《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和《音乐的哲学视野》,在阐述其音乐教育的哲学时提出:“音乐教育必须认真严肃地应对后现代时期以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为特征的社会、社会公众和社会生活对音乐教育提出的全面挑战。”他们都没有就此否定前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这三种音乐教育哲学,在教学中也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师生通过对作曲家所处时代特征及独特个性的分析,理解多元文化背景,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哲学),学生深入音乐本体,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通过反复聆听作品,发展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品质的感知能力(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感与责任感,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通过唱(奏)音乐主题等持续不断的音乐实践活动理解音乐、获得自信,进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教学也贯穿了音乐课程理念,它们相融相生、共同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

二、教学内容多维并非“当下”,

是经典与现代的融合

《思考》一文认为:“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笔者承认,教材上的内容都是一些经典作品,或者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很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是这些作品是学生喜欢的吗?……那么拿怎样的音乐来激发、培养兴趣呢?是陌生而不感兴趣的‘经典音乐作品’?还是熟悉而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第一,经典音乐作品并不都是学生陌生而不感兴趣的,其中也有学生熟悉而喜闻乐见的。第二,对于任何音乐作品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只要有价值就应该学习,不学习就永远陌生。语数外课程的新授内容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并不因为其陌生而不学习。第三,学习内容如果都局限在熟悉的范围内,学生的认知范围如何扩展?不能永远坐井观天。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文化的传承,包括音乐,都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文化的记载,人不能脱离历史,也不能脱离文化,而且历史和文化必然产生一批大浪淘沙以后留存下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经典,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应拒绝优秀的文化遗存。学校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经典音乐作品的学习是必需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当然,我们也不能总唱那些几十年前的歌,听那些几百年前的音乐,我们需要经典作品,也需要优秀的、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当下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也有可能将来成为经典。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实验教材跟踪调查和质量评估的工作力度,争取每隔几年在教材内容上作一些改变。修订教材前要先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音乐需求,将教师和学生反映的那些特别偏和难、不典型且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内容换掉,使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音乐新作品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要调整“拓展与探究”、“互动地带”部分教学效果差的活动设计,使教材的内容及活动形式更能适应教学的需求。总而言之,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辨的方式处理好。对于经典与现代的关系,高中课标里有准确的阐述,教材的编写也有恰当的处理。人音版等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按照课标的要求,有代表性地选择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体裁的经典音乐作品,也尽可能地选了一些当代的作品,爵士乐、通俗歌曲都有。但教材内容不可能都是当下的音乐,流行的东西更新很快,那样教材难以稳定,除非不要统一的教材,教师随时自编。譬如我国在80年代就没有高中音乐教材,本人经历过这样的时期,但依靠教师自行编撰教材显然不是好办法。

在如何处理经典和当下的关系上,还有个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不是说非得把教材抓在手里全盘照教,教师本身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且教材的编写也给教师留下了灵活掌握及选择曲目的弹性空间,此外还有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教师也可以另有补充。山东省是全国高中课改的第一批实验区之一。我曾数次为山东省高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讲课,2013年8月,经江苏省教育厅选派担任“山东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评审专家,这使我与山东的老师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对音乐课改的全身心投入,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他们在音乐教改中所取得的成就令我钦佩欣喜。山东省大多也是用人音版教材,有几个市用的是广东花城版教材。教材中的粤剧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广东的地方音乐山东人学起来就有难度,山东的老师就把这部分去掉,替换为山东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吕剧,教学效果就很好。江苏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音乐资源丰富深厚。我们使用的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在“飘逸的南国风”的教学时,我补充了《茉莉花》、《杨柳青》、《无锡景》等江苏民歌的鉴赏和学唱;在“丝竹相和”一节的教学中,我增加江阴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及其代表作《光明行》、《良宵》的学习鉴赏,观看纪念刘天华诞辰120周年的《天华音乐会》录像;在“文人情致”单元中,我将江阴藉民族音乐家郑觐文等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引入课堂重点鉴赏。教学中还注意选择当下的优秀作品进课堂,在“流行风”一课中,我缩减了教材歌曲,增加了央视春晚的通俗歌曲,如王菲演唱的《传奇》、那英演唱的《春暖花开》、孙俪和李健演唱的《风吹麦浪》、“中国好声音”学员平安演唱的《我爱你中国》等,学生兴趣盎然,师生乐赏乐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对教材是有整合的空间和能力的,也有这个义务和责任。

三、教学方式多样而非模式,

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思考》一文批评当前音乐教学的“教学模式只改‘面子’不改‘里子’,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还是处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惯性之中难以改变。表面上虽说‘以学生为本’,课堂比以前活跃了,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我教你学的模式”,批评教师备课只备教材、只备程序、只备答案,而不备学生,重“预设”不注重“生成”,教学过程僵化不会变通。我认为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的长期影响,也正是新课程希望努力改变的状况。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近十年来我国音乐教学课堂状况的“里子”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广大音乐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和接受状况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调整,特别是对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这种“生成”的状态使得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切身感受、体验到课改给整个音乐课程、音乐教学带来的这种很大的变化。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精心的“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有价值的生成也应该在预设之中。教师在备课预设时,就必须预先考虑到种种生成的可能性和教学应对的方案。当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来自学生的、来自课堂环境的新的问题和新的资源,教师就能敏锐地捕捉、恰当地解决,这就叫有效生成。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造。那么为什么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上也时有发生如《思考》一文的作者所批评的预设过多、生成不足的现象呢?我认为原因在于有的老师对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理解尚不深入透彻,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况且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存在已久,仍然有强大的惯性,短短的几年中很难彻底扭转。这种状况不是新课改所导致,而正是新课改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只有继续大力推进新课改才能逐步取得理想的进步。《思考》一文的作者看到了新课改过程中残存的老毛病,并为之担忧和思考,这与我的看法很一致,我们可以共同努力。

但是对于文章中“高中的音乐课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探索改革,但仍没有避免被学生评价为‘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学生普遍对音乐课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感兴趣”的结论,我不能苟同,十年高中音乐课改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首先表现为课程结构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为高中音乐课程带来了活力,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也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转变了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是教学参考书上对音乐的诠释的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歌唱”、“音乐与舞蹈”等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音乐实践和音乐表演的机会。一线的优秀教师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取得可喜成果,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中,大量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案例可借鉴学习。随着高中课改深入,音乐课逐渐为学生所喜爱,我们对历届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喜欢”率占 85%以上。分析原因有四:一是音乐课程自身具有的愉悦性和独特美感吸引学生;二是学生在高考和繁重的文化课的压力下,期盼每周相对轻松的音乐课调节放松身心;三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基本上能够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学”;四是音乐课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各自音乐学习的成功点,增强了对音乐的爱好。所以,高中音乐课改前所持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说法是过去式了,学生喜欢音乐课,尤其喜欢上有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课!

四、课改问题客观存在,教师找准发展坐标

辩证地看,高中音乐课改中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的问题在全国可能也具有普遍性。我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必修模块相对比较成熟,高中课改的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修模块缩水,选修模块开课率低。

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每个学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 3 学分。“音乐鉴赏”36学时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8学时1学分。但很多地区和学校为追求高考本科率,加大高考科目课时量,缩减艺术学科课时。有的在高一开设音乐,高二开设美术,或者高一、高二年级音乐与美术同时都开设,但是间周上课,实际还是一年的课时量;有的必修和选修模块各开设半年,致使必修模块缩水一半;有的只开设必修模块,不开选修模块,学生没有选择音乐学习的空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规范办学行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齐课程和开足课时,这是高中音乐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第二,不缺教师缺专业,教师难以胜任选修模块教学。

高中专职音乐教师大部分有本科文凭,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最集中的是声乐,其次是钢琴和舞蹈,比较欠缺的是作曲理论专业,专门学过戏剧表演专业和吉他的几乎没有,难以胜任各个选修模块的教学。而与基础音乐教育密切关联的高等院校的配套改革还没有深入展开,还不能为高中音乐课程提供符合课改要求的师资,这是影响和制约高中音乐课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尽快推进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

第三,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自身敬业精神欠缺。

要使高中音乐新课程顺利实施并结出丰硕成果,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需要大大鼓励和倡导。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往往以责任感来诠释教师职业和职责的全部。由于音乐学科属非考试科目,在高考的指挥棒和目前课程体系下,难以体现其课程价值,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经济收入不如其他文化课教师,影响了一些音乐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导致自身敬业精神的缺乏。

篇1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激发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初中阶段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因

对分校学生英语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提升

如何把教变为不需要教

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习中的记忆力

也说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堂,新文化——论英语课堂的文化渗透

怎样提高历史课的趣味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程序设计第一课案例启示与分析

浅议探究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离骚》教案的几种实用性课堂结束语模式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浅谈

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中课堂教学和师生研究——《初识操作系统》教学案例

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怎样产生科学课的探究问题

论自学能力培养在中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刍议信息技术与中职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学的新法宝——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

游戏进课堂 教学添生机——小学数学扑克游戏进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初探

张扬个性,创建绿色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

动感网络 随我“心”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正确定位、用之有度——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教学网站 服务课堂教学

高效语文课堂的助推器——信息化技术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例谈《作文编辑》学生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谨防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进行校本化研究之我见

我眼中的《弟子规》

素质教育中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关注细节 育人无痕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矫正偏差,追求科学——当前家庭教育之所见

让美育渗入英语课堂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探讨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成长:专业成长过程中如何进行同伴互助——浙江省苍南新教育实验区的优秀教师赖联群成长启示

我因网络而深邃

缘结网络,快乐成长

徜徉在网络的阳光里

牵手网络 幸福一生

一个老教师初走网络的故事

博客引领我前行

激励使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法制观念培养

初中科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高中音乐的歌唱教学

发散思维与写作

搞好预习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课改,浅谈对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模式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CAI应注意防止的几个误区

浅论苏轼的文学散文艺术美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浅析农村美术课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趣浓情深 提高复习课效率——导学法给我的启示

让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情境中飞扬——教学《童话故事配画》有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瓣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试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试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的研究

数学课堂如何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小学思想品德课片段设计的尝试

小议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写好读后感之我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问题

学习策略与生物学习

语文教学应做好“三多”

再谈新课改下的英语素质教育

怎样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篇13

一、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和审美知识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也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分析研究这些特点对于确定音乐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中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类,他们所接受的学校音乐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该年龄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他们特有的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的强烈变化时期。因而他们的情绪、心态都会过度动荡。在许多方面都相对矛盾。面对小学时代的自己他们成长了也成熟了;然而面对成人,他们在生理跟心理上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好。

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更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情感目标是指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情感境界,是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

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以鉴赏为主,基础知识以简单的曲式分析和相关的音乐常识为主,在培养鉴赏能力的同时,注入乐理和音乐常识,做到能力与知识目标相结合,即以聆听为主要渠道。学习相关乐理和曲式分析,了解相关历史背景,聆听艺术并感知、想象,达到陶冶心灵的艺术境界,这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与能力。因此,对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提高策略要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包含了你对音乐各要素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而且需要学生有意识的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音乐修养和审美趣味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高中生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心理表现出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实际上是由于音乐语言的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经验的短缺,以致无法形成新一轮学习的动力源所造成的,也是致使兴趣减弱、无法将兴趣上升为志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日益减弱。课堂反应积极程度降低。由于不如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相呼应。

高中时期学生已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这种观念影响着他们对音乐鉴赏课的要求。他们倾向于他们所喜爱崇拜的“音乐”。原本清纯亮丽的自然之美,在审美的偏差中,产生了“另类”感觉。尽管流行音乐作为直接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音乐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理解,但也使求知欲很强的高中生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产生了疑惑,他们觉得流行音乐使他们得到满足、喜爱,而学校的音乐教育太程式化,离他们心目中所期待的音乐教育有着太大的差距。

二、中学音乐教学对策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针对高二学生所开设的音乐模块式教学,是一种相对成功的实验成果。在为期十周的实习教学中,高二学生对于模块教学的参与度高,评价好。在模块教学中老师运用的教学手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投其所好,在学生喜爱的音乐中,讲授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

(一)不同风格

因为风格,会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曲目形式,发生的技巧。并可以运用到流行音乐的唱法中。同时讲授的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不同情感

由于当代的流行音乐,以爱情为主。但在不同的情感带动会有不同的旋律。然而音符的上行,下行。也会产生不同情绪。从而讲授了关于简单的音符走向,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不同形式

歌唱的形式有多重、独唱、重唱、合唱等。然而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曲目写法。从这个方面可以向学生讲授作曲人在创作时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形式,同学自己可以尝试。

从中学生喜欢的歌手,喜欢的形式,方式入手再进行展开。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从学生们喜欢的音乐、曲风、歌手、乐队入手,从中抽取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让同学在学习中多去尝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案例及解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发声器官的认识,进行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对发生器官,以及正确的发声方法有所了解,使发声、气息、共鸣达成一致。从而能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知识与演唱能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有由教研室的老师们商量决定,更多的是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跟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以及教学要求相结合,来制定教学内容。将相关的声乐知识,在课堂里渗透给学生。这是声乐模块教学的第一堂课,这节课里老师将向学生开启声乐的大门,向学生们开始介绍声乐的发声以及呼吸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1、声乐发声原理:发声器官,呼吸器官

2、声乐发声练习

3、最终将发声、气息、共鸣常识达成一致

(三)教学方法

以集体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结合老师的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在这样的高中的音乐课堂上,采用的都是集体授课的方式,一个班级大概40到50人。高中的学生们,并非是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但他们却都是喜欢唱歌的学生。他们对于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原理等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对于他们而言更好的了解声乐,了解如何歌唱,如何将所学的声乐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自娱自乐”中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声乐,更好的了解各种声乐的唱法,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而针对教学的这一需求,这就给声乐大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针对高中生的声乐教学,更主要的是如何唱歌。他们不会像专业的学生那样进行专业且严格的训练,他们更多的是了解如何唱歌,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运用。所以声乐大课上老师应该注重基础,循序渐进。声乐模块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最多就是每周一节,共进行两个学期。基础性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普及,基础声乐知识技术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