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监理的地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方主要从明确建筑工程监理的地位和作用谈起,指出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做好监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对于当前高质量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监理的地位和作用
1.1建筑工程监理的任务。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监理公司),接受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的委托,承担其部分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控制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活动。因此,工程监理企业(监理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造价控制。
1.2建筑工程监理的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为《建筑法》)第三十二条明确将建筑工程监理定位为: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
1.3建筑工程监理的权利。建筑工程监理必须在取得建设单位委托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必须与建设单位签订书面委托监理合同,在明确了监理的内容、范围、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前提下,工程监理企业才能在判定的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在委托监理的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可以进行管理工作,这是建设单位授权的结果。
2、建筑工程监理的原则
2.1符合性原则。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来审查承包单位的实力和管理水平,审查的标准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文件等实际情况。
2.2全面性原则。监理工程的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某个子系统。必须重视所有环节链,否则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2.2.1实现全过程的管理。根据监理合同的约定实施施工阶段的监理。包括:工程招标与采购,工程施工与安装,竣工验收、设备系统调试,试验与运行(试车),工程保修等全过程的展开监理工作。
2.2.2实现全方位管理。对项目功能目标、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风险目标等进行总体控制、实施预案指导、跟踪控制、验收评审,保持项目总体目标受控及协调优化。
2.2.3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信息中心,收集整理全过程管理中的信息,各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情况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准确及时的在项目网络上传递,使建设单位等相关单位都能随时上网查阅,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2.3依法监理原则。监理合同和总承包合同是实施监理的重要依据,必须按照合同条款来安排具体工作计划,并且要对各项约定的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弄清招标文件内容和招标人对监理服务深层次的要求,全面理解招标人的意图。
2.4适时调整的原则。项目的计划是建立在预定的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往工程的经验、环境状况以及对将来合理的预测基础上的。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受到许多方面的干扰,需要及时把实际进度实事求是的进行调整。
3、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工程监理对建设单位行为缺少强制性要求。建设单位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单位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与管理,建设单位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建设单位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由于对建设单位缺少规范,往往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
3.2.工程监理偏离了质量监理这个中心任务。监理企业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三控、二管、一协调”。但是在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机制不配套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拆解,该做的没做够,该给的没给到,不该的却担着。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职能多被大大弱化,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工程师也就是质量检验员。面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指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内容服务却基本不涉及。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时候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
4、加强监理工作采取的措施
4.1加强建筑工程监理队伍建设。建筑工程监理要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监管,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功夫。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
4.2加强监理工作规范性建设。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项目监理工作的需要以及项目监理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监理工作包括: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安全控制、合同和信息管理、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符合性及操作性。监理部必须高度重视和审核承包单位的施工部署(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它们应结合工程特点,工程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施工方案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保证质量,保证进度。所有的施工方案除了符合设计文件、法规的要求外,应有很强的操作性。
4.3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总承包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包括分包单位在内的质量管理、工期和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保证措施。其中,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很关键,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各种措施的落实是目标实现的保证,监理单位必须不断地监督,加强协调。
4.4要加强科学化管理,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监理部要对现场的鉴定做到程序化,使施工是各种规定的程序进行,如原材料进场报验程序,施工质量的控制程序,工程洽商的签认程序,施工进度的编制审批程序,工程进度款的审批程序等。材料和设备质量满足要求是工程安装质量和设备系统运行质量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保证材料、设备达到设计文件、国家有关标准、工程量清单约定的质量、材料、样品的质量,并且要严格执行报验程序。
结束语:当前,建筑工程监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我们要高度重视监理工作,加强监理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监理工作,确保工程监理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年 第B10期
根据《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明确提出铁路建设工程实行总监负责制。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于1990年开始试行,1995年全面推行。十几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实践证明:铁路工程建设的规范化越来越离不开监理单位的规范化管理,而总监工程师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的地位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是指由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人员担任总监,代表监理单位全面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对履行委托监理合同负有全面责任。总监理工程师是驻地项目监理机构的最高指挥官,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监理单位,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坚持以监理合同为依据,以事实为凭证,独立、自主、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既要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也不能损害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作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要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做到有利于监理目标控制,承包合同管理;有利于监理决策和信息沟通;有利于监理职能发挥和人员分工协作。监理机构的组成应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同时要符合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主持编制监理规划、审批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的监理实施细则,并全面组织实施。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检查和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协调处理各专业监理业务,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调配监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适时进行现场巡视和组织质量抽查和突击检查。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核签署职责内的报告、报表;处理合同内的索赔及争议;审核、签发工程暂停指令和复工指令;主持分部工程和重要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在建设单位授权范围内审批重大的变更设计和工程洽商文件,主持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组织监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组织整理项目监理资料等。
三、总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
1.组织能力
工程建设监理是一种集约型、高智能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想搞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具备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工作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团结、带领项目监理机构全体人员完成监理合同中各项职责和任务的核心人物。作为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团结项目监理机构全体成员,调动每个监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2.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就是做事果断而不急躁,克服拖延的能力,也就是应变能力。 执行能力包括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员工的工作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会影响事情执行的结果,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机构管理的核心,他的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监理项目运行效果的好坏。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监理规划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监理规划的执行,能否将既定的监理规划执行到位是监理工程监理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执行是总监理工程师最重要的工作,总监理工程师应该身体力行地去做,确保应该进行的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3.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总监理工程师领导才能的重要标志和综合体现。总监理工程师要承担协调处理好参与建设各方的关系,它贯穿于监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要力争实现项目的各阶段、各项控制目标。这是总监理工程师多年工作水平真实的反映。
4.业务技术能力
业务技术能力是总监理工程师立足之本。不仅要求总监要“一专”,而且要“多能”。既要有一门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掌握与所监理的项目相关的其他知识,比如说,法律、经济、政策方面的知识。假如总监理工程师没有“一专”,没有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在技术上就没有充分的发言权,则难以服众,难以形成项目监理的核心。作为总监理工程师,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但是要想在所监理的项目中运筹帷幄,就需要对项目监理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均有所了解,争取达到“一专多能”。这就要求总监理工程师不仅要注重业务技术能力的理论学习和提高,还要注重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累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
5.创新能力
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做到在项目监理机构内部中要集思广益,发扬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辨才力,而这些能力均来自于总监理工程师日常的专业训练、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必备的法律法规意识。
我国自1988年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取得的成果日益显著,监理人员在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凸显,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监理工作得不到认可,使得监理人员在建设单位、设计方、施工方等相关合同主体中处于弱势群体。毕竟监理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待于更为广泛的人员接受和认可。如何做好项目的监理工作,提升监理的地位,是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
1 监理工作得不到广泛认可的主要可能原因
1.1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对工程监理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建设单位认为监理是自己花钱请来的,就应该听自己的,按自己的意图随意指挥监理人员,完全忽视了监理单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法人主体,监理企业做为第三方是本着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原则从事工程监理工作的;而多数的施工单位则认为监理是建设单位的代言人,是完全替建设单位说话的,是建设单位找来专门找施工单位毛病的,有很强的排斥、抵触情绪。
1.2 部分监理行业人员素质低下
国内监理行业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是监理行业内部执业情况并不容乐观,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及省级注册监理工程师通过率较低,而近些年的工程项目开工较大,首先从根源上导致了执业资格证书不够用的情况出现,致使大量的人员无证上岗,各种执业人员混进监理队伍,并带入很多不正之风,吃、拿、卡、要等现象频发,严重败坏了监理的行业形象。使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行业相关单位等监理产生本能的歧视、排斥心理。
1.3 监理实际取费较低
国家制定的监理服务收费标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为规避责任,大量监理项目采取签订阴阳合同的方式,监理服务费的中标价看上去很高,而监理企业实际上能拿到手的费用却很低,这也是导致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监理企业由于监理费太少,无利可图,只好在中标后减少人员,只能派一些低技术水平、低素质的人员充当现场监理,监理人员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监理信誉和监理事业的发展,使建设单位认为监理是可有可无的,要不要监理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国家规定要实施监理,不然不好办理监督手续,不能备案,没有办法才请你们。
2 提升监理地位的措施和途径
2.1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贯力度,使参建各方充分认识监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参加各方了解监理的岗位职责,消除认识误区
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起步较晚,我国监理制度从一建立就有其本身的特点,至今仍存在着以下误区:
2.1.1 对建设单位的行为没有规范
多数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过多的干预,甚至不通过监理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其实,监理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建设单位委托了监理,就应由监理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来实施,而建设单位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但由于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是个普遍现象,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熟悉监理委托合同,审时度势,协调好与业主的关系,取得业主的信任,确保监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2.1.2 把监理工程师当作质检员
监理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这个问题涉及到职责问题,还涉及到验收程序。各项验收,必须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请监理进行验收。承包商有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监理负责检验工程产品,承包商不能把监理当作自己的质检员,监理自己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承包商的质检员,监理的检查要全面。
2.1.3 工程质量是监理出来的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工程中存在问题就找监理,监理首当其冲,这种认识未免偏颇。监理是按照业主的授权,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监理的质量责任可以理解为,由于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不论监理是否检测到和发现承包商的不合格产品,监理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不能因此而免除承包商的责任。
2.2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促使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大监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监理公司人员动向档案,每个工程按规定办理监理人员上岗手续,每一个监理公司必须将从业的人员到主管部门进行登记造册,主管部门查看是否与所监理的项目相适合,例如监理企业的注册监理人员总数是多少,每一个项目的监理人员分布情况,总监工程师是不是符合要求,这样就能知道监理人员是否能到位,监理人员是否串岗就会一目了然了。
2.3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理合同管理力度,尤其是取费方面
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2007]670号文件中关于监理收费管理规定,试想监理单位要生存,必须要有一定和利润,如果监理取费较低,就不能高薪聘请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监理人员,如果没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监理人员为业主服务,必然导致监理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更使得业主觉得花钱请监理不值得,导致建设单位拼命与监理公司砍价,监理公司承接业务后觉得监理费太少,只能派一些低技术水平、低素质的人员充当现场监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圈。建议主管部门可以对那些以低得离谱的监理费兑标的合同作相应的处罚,这样可净化监理市场,变无序的监理竞争为有序的良性循环。
2.4 监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监理人员
1)监理服务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是监理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信息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检测手段,为业主提供的管理服务。就决定了监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经验,才能提供基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监督、管理、技术、咨询、协调服务。
2)监理应熟悉有关工程建设和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合同和职责。
3)同事监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公正科学地开展工作。
4)监理工作应具有前瞻性,以预防为主,重在事前、事中控制。
5)监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进行技术、管理、知识的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实现项目目标。
6)监理人员要讲究交流沟通的技巧,必须会与业主、承包商、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监理部内部进行交流沟通。应本着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原则;要以理服人;说话要注意策略,斟酌言辞,掌握分寸;要根据场合、对象的不同,调整方式和方法,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沟通;由于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将工程项目做好,因而,只要在交流沟通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是能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7)要有组织协调的能力。
协调各参建方关系,促使各方协同一致,使参建各方的能力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8)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监理工作是监理项目全体人员协同完成的,每位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成果都与其他监理的工作有密切联系,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会给整个监理项目带来严重后果,因而每位监理人员都必须确保自身监理工作质量,并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才能确保整个监理项目的成果。
3 结束语
监理地位的提升需要依托政府主管部门的制度保证、各参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及监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才能逐步实现。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不远的将来监理必将得到更加广泛人员的赞誉和支持,从而提升自身的地位。
参考文献:
引言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方式,当前在我国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地铁建设提升了城市品味,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也带动了地铁车站周边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加速发展。在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供货商等参建各方扮演不同的缺一不可的角色,都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在目前地铁建设管理模式下,监理单位过多依赖业主,缺乏主动监管意识和责任,普遍存在监督不力,管控不到位的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下面就加强监理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监管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地铁工程的特点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与铁路工程和地面城市轨道工程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投资大,投资主体多为地方政府。一条十几公里的地铁投资在几十亿至上百亿,远非一般的房建项目可比。由于投资高,收益见效慢,因此目前地铁的投资主体一般都是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多以地方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
2、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5年以上,然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迫切性又要求工程尽可能早的竣工以投入使用,工期紧迫。
3、涉及专业面广、专业性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多,技术难度大。地铁工程包括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站场工程、通信与信号工程、给排水工程、空调通风工程、供电工程、电力牵引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许多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新”的应用较多,对监理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4、施工工点多,线长。在地铁工程管理中,一般将工程分为多个施工标段和监理标段,而一个监理标段常含几个施工标段,监理机构设置较复杂。另外,沿线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情况变化大。
5、易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除地铁进出口外地铁工程的所有施工作业面都位于城市地下十几米深,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塌方、地下水是常见的安全隐患。由于城市中地下市政管网错综复杂、地上建筑物众多,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工程本身产生影响,如果隧道顶部塌陷还会对既有建筑、构筑物产生严重影响。
6、社会影响大,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度极高。因为投资大、事关市民的出行大事,地铁工程在每个城市都是政府的重点工程,从政府官员到媒体甚至是百姓都很关注工程的进展情况。
二、 国内地铁建设中监理管理缺位的主要体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地铁工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地铁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地铁工程中,一些监理单位却没有充分履行自身的行为职责,对施工现场过程管控不到位,更有甚者与施工单位一起尽力掩藏一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事故隐患、苗头,进而影响建设单位的管控力度和偏差。目前,国内地铁建设中监理管理缺位的主要体现形式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监理水平不能适应地铁工程监理的需要。
一方面由于监理开展业务前期,由于门槛较高,监理首先是在国家大型工程中显现出重要作用,当时监理人员素质、监理的酬金相对较高。但是现阶段,随着监理业务的迅速扩充,众多监理公司不惜在监理市场中恶性竞争,为抢占市场随意压低监理取费费率,致使中标单位监理费极低。我国监理行业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少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流入监理行业,非凡是年青的技术人才大都不看好监理行业。因此,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四新技术”应用广泛的地铁工程监理来说,监理人才匮乏的现象更为突出。另外受管理水平限制,监理工作无法做到全面系统,管理上的漏洞极易造成工程项目的损失。另一方面,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成为制约了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从事监理工作的第一代人,多数具有丰富的勘察、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甚至高层决策等方面的资历和经验,他们为监理制度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奠基并且创造了辉煌,堪称精英,但这一代人现在或退居二线,或升职,或调离。目前,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上担任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多属第二代,这一代人从业的资历和经验比不上第一代,但是繁重的现实责任主要靠他们来承担。最堪忧虑的是35 岁以下的第三代,踏出大学校门直接进入监理公司就业,不懂科研、不懂勘察、不懂设计,只要经过简单监理培训就可以上岗,干几年之后考个“红本”、“绿本”
2、检查、视察、考察、会议、参观多,监理人员疲于应付。
因为是重点工程,建设单位的组成比较复杂,有很多政府部门都直接参与管理协调工程,从建设单位的各个部门到政府有关部门,对工程的检查多是地铁工程一个突出特点,同时视察、考察、会议、参观也多到令监理人员疲于应付。多数着重解决问题的会议如专家们对某个方案的专题研讨会等对工程确实有好处,经常性的检查对督促工作的开展也见效显著,但过多形式上的内容将对工作和工程本身产生不利影响。如何辨别出有益的检查、会议、视察等加以利用,巧妙回避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内容并协调好各方关系对监理工程师是不小的工作协调能力考验。
3、监理工作成本高,企业收益少。
在地铁工程中,建设单位的管理通常很规范、严格,其程度远远超过普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通常在监理招标文件和监理合同中都有明确的条款,规定监理工作范围和多达几十项详细的工作内容,对监理设备的配备、监理人员的配置到位等都提出详细要求和违约罚则。比如在北京地铁五号线的监理合同中,明确要求监理单位配几台公务车,数台计算机、复印机等各种办公设备等。监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很高,但也未必全能监理到位。对企业来说,虽然监理费用绝对值较高,但投入也很高,最终其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而且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也很大。
四、加强监理单位在地铁建设中的管控职能的主要手段
1、高度重视总监人选,督促监理单位建立过硬的项目监理组织机构。
监理企业不仅应按招标文件和合同的约定组织人员、建立机构,更应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首先是总监理工程师的人选,在北京的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中,很多监理单位委派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担任项目总监,其中不乏名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由年富力强的总监来领导强有力的监理班子,这是必然的选择。监理人员的配备应专业配套,数量满足要求。对监理单位来说,能够建立完全满足要求的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并非易事,于是一些单位便在投标时自发组成由两家监理单位组合成的投标联合体,强强联合可以使监理单位相对容易地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2、多种途径,要求监理单位快速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稳定监理队伍。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最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引进合适的人才,但此方法在地铁监理工作中却不总是有效,原因如前文所述。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下工夫着手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地铁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经常通过聘请专家传授、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直接面向参建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也有对监理单位的履约检查、履约考核、履约评价、履约奖罚等日常工作,我们也可认为是间接的培训。除了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针对性强的培训,监理单位更应自己组织各种培训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监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监理规范,掌握地铁工程中各自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更合理的要求是监理人员要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建设单位可以协助监理单位邀请岩土工程专家、城市轨道工程专家做地铁工程技术讲座,或者请工程管理专家、监理资深专家做管理科学讲座等。想走捷径,靠直接引进人才来提高地铁监理人员的素质在现实工作中很难行通。监理单位应走出误区,在人才培训的基础工作上增加投入,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3、通过建设模式的变革,调整监理管控的纵深结构。
目前深圳地铁及国内一些地铁建设可能采用BT建设模式等,那么可把监理的部分职能与BT建设单位管控职能相结合,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流程。如深圳地铁5号线的安全管理体系采用BT建设模式管理,包括监督系统、监管系统、工作系统和服务系统等4大子系统。工作系统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其它3个子系统,以服务系统的监控监测系统信息平台为载体来保证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见图1。
4、建立健全监理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通过建立监理管理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机制,取代一证永逸的体系(取得监理工程师证即可上岗,而多数无现场管理实践经验),促进监理管理人员自觉提升自身水平。
5、坚持“立、帮、管”的原则,全面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控。
针对目前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应采取“立、帮、管”三种方式予以应对。“立”是业主要树立监理的权威性,就是明确监理的权限,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公正第三方的作用。“帮”是业主要及时的为监理提供信息服务,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工程各方信息,把握全局。“管”是业主要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监管。
五、建设单位加强对监理单位管控的新型模式探讨
1、本着“目标管理、风险共担、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建设工程总监理工程师安全质量风险抵押管理办法。
建设单位每年对在任地铁工程施工管理的总监进行全面考核,并兑现安全质量管理风险抵押金,对考核不合格的总监立即清退处理,由所属单位另派合格人员接任。通过采用经济手段且与个人利益切实相关的途径,真正解决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2、实行监理单位和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准入制。
建设单位对新拟进入地铁工程施工的总监进行准入考核,包括其从业资格、相关工程业绩及业主评价、近期管理项目安全质量状况、项目管理答辩情况等,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或履职严重不到位造成后果的监理行为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并作为其考核依据。
3、建设单位对参建单位的所有总监及监理单位建立档案库。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rise of wan jiang economic belt, wuhu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wuhu period of coast then become the golden area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servoirs and caused the Yangtze river diverted water swamp, etc, become the regional typical weak foundation,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bring certain difficulty. This paper wuhu high-tech zone service outsourcing park to be built area of a call center, software center, data center project soft ground treatment of the specific case,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soil constitutive layer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strata detailed characteristic valu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 design scheme and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of and weak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waters, weak found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位于芜湖市峨山路以南,经三路以西,占地面积14.08公顷。根据规划,产业园分为三大片区,北区以会议会展中心、教育培训、软件中心、园区服务中心等为核心功能;中片区以汽车后勤服务外包、总部大楼、研发中心、软件外包、数据及呼叫中心为核心功能;南片区以生活配套为主,SOHO公寓、白领公寓、孵化中心等。三大片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集团型高端商务园区。该园区分三期建设,其中待建区一期呼叫中心、软件中心、数据中心工程由四幢地下一层,地上20层框架高层组成,工程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土建工程造价约15835万元。
工程建设场地及地质条件
该工程拟建场地原始地貌绝大部分为水域面积(属长江中游芜湖段冲积局部沉积而引成的浅湖水塘和沼泽地),据勘察,拟建场地由水深及塘泥、耕土、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全风化安山质凝灰岩、强风化安山质凝灰岩、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组成,地基土详细构层如下:
第①--1层:水深及塘泥,厚度1.20~4.20 m,平均2.76 m;层底标高1.94~4.94 m,平均3.38 m;层底埋深:1.20~4.20 m,平均2.76 m;分布于现有水塘段(拟建20F数据及呼叫中心、20F软件中心主要场地分布区)。
第①层填土、耕土:灰色、灰褐色,稍湿―湿,松散―稍密,软塑,含少量植物根系,局部为素填土,底部为塘泥,水塘地段缺失。厚度0.40~3.90 m,平均1.20 m;层底标高2.90~6.47 m,平均5.42 m;层底埋深0.40~3.90 m,平均1.20 m。
第②层粉质粘土:灰褐-棕褐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3.10 m,平均1.47 m;层底标高2.92~5.47 m,平均4.39 m;层底埋深1.30~3.70 m,平均2.34 m。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软-流塑,含腐殖质,有异臭味,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分布,厚度:1.20~15.80m,平均4.64m;层底标高:-11.76~4.65m,平均-0.61m;层底埋深:2.10~17.90m,平均6.98m。
第④-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7~2.20m,平均1.55m;层底标高:3.22~5.63m,平均4.50m;层底埋深:1.20~2.80m,平均2.15m。
第④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硬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00~5.30m,平均3.63m;层底标高:-0.16~2.14m,平均1.14m;层底埋深:4.00~6.30m,平均5.34m。
第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灰黄色、黄褐色,湿,可塑为主,局部夹硬塑团块和粉细砂,含少量铁锰质及高岭土,切面光滑,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00~5.40m,平均3.12m;层底标高:-4.06~-0.92m,平均-2.60m;层底埋深:7.50~10.40m,平均8.97m。
第⑥-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绿色,软-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70~4.40m,平均1.66m;层底标高:-8.10~-3.03m,平均-5.76m;层底埋深:10.20~14.60m,平均12.46m。
第⑥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为主,局部可塑,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70~10.60m,平均6.79m;层底标高:-12.96~-5.48m,平均-9.66m;层底埋深:12.10~19.10m,平均16.07m。
第⑦层粉质粘土夹粉土:黄褐色、灰褐色,湿,可-软塑,含少量铁锰质及高岭土,局部夹硬塑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切面光滑,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50~11.30m,平均7.88m;层底标高:-20.16~-13.45m,平均-17.58m;层底埋深:21.0~26.50m,平均23.99m。
第⑧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可-硬塑,局部夹有粉土、粉细砂,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00~12.40m,平均7.26m;层底标高:-28.68~-22.21m,平均-24.84m;层底埋深:28.50~34.80m,平均31.25m。
第⑨-1层全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灰白色、灰褐色、褐紫色,岩石完全风化成硬塑土状和砂状,含少量强风化碎块,易开裂,遇水软化。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6.30m,平均3.31m;层底标高:-30.25~-24.63m,平均-28.15m;层底埋深:31.30~37.00m,平均34.56m。
第⑨-2层强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灰黄色、黄褐色,芯样呈碎块状、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裂缝发育,沿裂缝发育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蚀变,蚀变成软-可塑泥状,层内差异风化明显,钻进时出现时硬时软现象,夹有中风化岩块。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6.60m,平均2.59m;层底标高:-33.12~-28.63m,平均-30.74m;层底埋深:35.30~39.90m,平均37.15m。
第⑨-3层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灰黄色、灰白色、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沿裂隙发育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蚀变,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5-10m,锤击声脆,局部夹有强风化岩块,岩芯钻方可钻进,岩石软硬不均,以极软岩-软岩-较软岩为主,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未穿透。
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地层承载力:根据土工试验、标贯、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统计结果,结合现场判定和地区经验,该场区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综合建议值详见表1。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综合建议值表表1
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
根据芜湖区域地质资料及附近工程地质资料,拟建场地除夹有薄层软土外,无全新活动断裂构造、地裂缝、土洞和塌陷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拟建物兴建。
3、地基均匀性分析
场地受暗沟、回填影响,土层有缺失现象,土质不均匀,局部岩、土层层面坡度大于10%,为不均匀地基。
四、地基基础方案及桩基设计
1、地基基础方案
因场地拟建物为20F数据及呼叫中心、20F软件中心荷载较大,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物特点,结合芜湖地区桩基工程施工经验,勘察建议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压沉桩,以第⑨-3层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2、桩基参数:根据静力触探标贯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按照行业规范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桩基参数,桩基参数见表2.
桩 基 参 数 表2
3、桩型:本工程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选自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单桩承载力见表3:
单桩承载力表 表3
五、桩基施工遇到的问题
按原先设计要求,工程桩基施工前对水塘积水抽除,利用夏季高温气候对水塘表层原土进行自然晾晒,然后清除表面塘泥、填土、耕土,挖除淤泥并回填黄土进行分层碾压,以满足预应力管桩施工对土质的要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地形比原先勘察的情况要复杂,地基存在深浅不同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局部部位淤泥深度突变较大,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待建工程东北侧和西侧场地局部场基淤泥深度达14米,开挖难度非常大。对深度淤泥不清除直接用黄土回填会带来两方面的隐患:一是桩基施工单位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选择的桩机型号要求场地承载力不小于110KN/m2才能满足压桩需求,而现处理方案无法保证满足桩机自身的负荷而导致无法施工。二、即使桩基施工时现场表层能承受桩机荷载自重,如果对现有地基没有进行可靠处理,预应力管桩下压过程中,由于淤泥的塑动性,易使工程桩因挤压造成桩身倾斜甚至断裂而报废。我公司监理的工程有过类似的教训:2009年由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温州市临江二期垃圾发电厂工程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因不够重视和缺乏经验,地基未加以处理直接进行管桩施工,导致静压管桩大面积倾斜、断裂,几乎全部报废,最后不得不再改用其他桩基。工程延期暂且不说,给后续处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给参建各方造成了不少损失和不良影响。
六、地基加固设计及处理
综合上述情况,参建各方经实际察看,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并结合芜湖地区工程地基处理实例并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两种处理方案:
浅层处理:对淤泥层较浅的多数部位(原则上5米以内)按原设计采用换土处理法,挖除全部淤泥回填黄土分层碾压;
深层处理:淤泥层超过5米以上的部位,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具体设计情况如下:
1、本工程地基加固的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50和500mm两种;
2、水泥搅拌桩采用32.5级矿渣水泥,水泥掺量为14%,650mm桩径水泥掺量为93kg/m左右,500mm桩径水泥掺量55kg/m左右;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10kPa;
加固桩桩底应穿过软弱层,对照勘察报告,加固桩桩底穿过淤泥层进入⑤层土,因此水泥搅拌桩主要桩长为6~10米,局部12~14米,搅拌桩桩身长度根据勘察报告当中淤泥层厚度确定;
水泥搅拌桩完成后,桩基场地铺设300mm厚碎石层垫层;
加固场地与南侧已有房屋之间设置沟宽800mm、沟深为1500mm防震沟,局部防震沟内如果影响施工或交通,宜采用黄沙填充;
建筑物框架核心筒中间的加固桩桩径适当减小至500mm,加固桩桩位由设计结合工程桩重新设计加固桩施工图,避开工程管桩位置以避免影响压桩施工。
施工单位根据上述加固方案和桩基设计施工图编制了预算,该方案造价为220~280万元之间,符合业主经济、合理、可靠的要求,然后由桩基施工单位付诸实施。按上述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后,既解决了原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桩机无法施工的问题,又避免了淤泥中的桩身因挤压可能出现的桩身倾斜和断裂问题,后续工程桩桩基施工过程的事实证明,该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比较成功。桩基施工结束后经检测,总共529根工程桩当中无一起断桩现象,只有3根桩垂直度偏差超过0.5%,2根桩桩身轻度偏位,设计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均对以上个例进行了善后处理。
关于深层处理,芜湖市有类似的工程案例。滨江南路某工程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前,先对软弱地基进行了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90多根工程桩经检测全部合格,但是未经加固处理的工程桩120根当中有80多根桩倾斜和断裂。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15-01
一、引言
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1-8]。
二、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3.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三、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就笔者多年的研究,特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探讨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技巧。
1.公共绿地
(1)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人工水系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3)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 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4)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2.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由于居住区地域有限,且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常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一幢长42m、宽12m,总占地面积为1527.5m2 的楼房,其建筑占地504m2,它的建筑散水为88.96m2,水电气检查井为9.04m2,化粪池18m2,后三项地面附属建筑合计占地7.52%。合理绿化这7.52%的面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解决这7.52%的面积绿化问题既可解决国家园林城市30%绿地标准中的25%。由此可见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挖潜力,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区的环境治理也极有意义。
(1)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
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中常采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如果通过在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置石或架空成微地形处理手法,则可使其与周围景致更加协调。
(2)园路
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3)楼梯下部
楼梯下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阴暗潮湿,常常形成卫生死角,常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经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则可使这个角落形成一定的视觉景观。可采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景观,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颇具写意韵味。也可使楼梯下的地形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
(4)中庭、天井
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引水入户,使人更加贴近自然。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充满野趣。
(5)楼宇之间
楼宇之间空间有限,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形成小土包,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也可形成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自然而然地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把自然搬进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6)绿地边沿
一般做法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不仅利于排水,而且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也可随意以自然石嵌边或采用短木埋桩,不仅能形成野趣景观而使整块绿地清新而不落俗套,使道路与绿地融为一体,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障。
四、结束语
对微地形进行有效而合适的处理,可以是园林景观更加的丰富,层次更加分明,是园林风景更加赏心悦目,本文仅提供些许参考,希望在园林施工中给大家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版.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引言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只有将高技术含量的施工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发挥其真正作用。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工程项目只具备技术及资金条件,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项目工程的实施将不能获得良好的质量保证,而且不能够为人类提供服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应该在实施的过程中,协调技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潜在的作用,推动工程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水利水电是可再生的新型能源,而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水利水电资源的利用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只有良好的技术作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工程建筑实现顺利竣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是企业的基础构成,而且其对企业的生产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水利水电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必须把技术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技术在管理下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挖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潜在的作用及效益。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生效的平台。一般包括由挡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等。
2.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若仅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而没有管理的软件,则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目的没有纪律没有指挥的工程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走肉,并不会发展成为任何的大项目并运用于人类,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把管理运用好,管理好了各种设施及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那么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才会是建筑工程的每块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质的另一个提升。
所以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技术和管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只有把管理和技术同时运用好,才能使工程发挥作用。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
3.1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是闸坝工程施工有的工程措施,施工导流的优劣对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施工导流是一种常见且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措施。修筑围堰是解决施工导流问题的主要办法,围堰是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及质量,而在地上建立的临时性的挡水物。在修建围堰时,由于围堰会占用部分河床面积,一定要仔细全面考虑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固性,从而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速加快、水流量加大,给围堰带来大的冲击。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导流是进行河床控制的有效措施,施工导流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施的快慢,因此,施工导流方案设计要求较为严格。施工导流要以现实为依据,它与施工联系紧密,在施工整个过程中,要把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平衡切实做好。施工导流会对供水、发电、搬运、防洪等多个部门的利益产生影响。水利水电施工通常会受到当地的地质地形、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加快水利水电工程进度,降低工程的造价,施工导流要依据当地施工环境来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水利水电的施工进度要求。
3.2大面积混凝土碾压技术
目前,混凝土碾压技术是一种通过大面积碾压干硬混凝土混合物,而进行浇注的方法。混凝土的碾压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它是一种最近几年刚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的筑坝技术。其优点是不影响混凝土强度,能够很好的改善层面,高效性与利润性好,该法经济效益高、施工速度快、投资少、见效快,它主要适合于大体积与大面积的施工。与常规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该方法与土石坝的填充方法较接近;碾压表面坚实;坍落度是零;干硬的混合物;采取薄层铺料。与普通混凝土材料一致,砂石骨料、胶凝材料、水及部分空隙气泡是碾压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可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但不同之处在于,材料组合比例具有较大差异,碾压混凝土要通过碾压压实,主要是因为其混合物较为粘稠。在配合上,碾压混凝土材料和普通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区别:含砂率;骨料的直径不能过大;掺有较多的粉煤灰;水泥量较少;碾压混凝土粘稠度范围较窄等。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碾压混凝土主要有砂卵石与水泥掺和混凝土、贫碾压混凝土、高粉煤灰掺和混凝土等三类。根据碾压、推铺以及运输的具体情况,通常施工对碾压混凝土会有不同的要求。碾压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方式是采用薄层来碾压施工。所以,最薄弱的地方是碾压层之间,它与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息相关。
3.3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解决土坝的变形和渗透问题,可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和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使坝体内形成连续完整的防渗体系,从而降低坝体浸润线,消除坝后坡的渗漏隐患,增强坝体稳定,最终达到除险加固之目的。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可根据土坝实际情况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1.5m 处;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 3 ~ 5m,灌浆孔要尽可能穿透坝体底部的残坡积层深入到坝基,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竖直防渗体。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时也是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1.5m 处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3 ~ 4m,灌浆孔要穿透弱风化带,进入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采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纯压式灌浆,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帷幕灌浆注浆材料可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纯水泥浆后在设计压力下灌注。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意义重大,它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与否。因此,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及控制。
参考文献:
软弱土地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大。其处理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更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
1.1 软土地基的特征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1.1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1.2 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
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固结程度很低,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这些不良的特性导致软弱地基自身的承载功能比较差,强度也比较低。在其上面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基的强度不高,而出现圆弧滑动。当其上面具有很大的负荷的时候,它会出现沉降。向一旦这一沉降的程度超过了建筑物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能力不足还对临近的建筑物有很大的影响,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2、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依据以上的详细分析,想要建筑工程实施得以安全,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是软地基处理设计考虑的必要因素。
2.1 基础设计
建筑设计包括基础与上部设计两部分。如果在设计基础时,设计得坚固些,相应的安全性也就得到保证。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它是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建筑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另一个途径是采用架空地面来代替填土,一般此部分约占地基容许承载力地10%至40%,因此这部分若应用得当会有很好效果,此时基础形式可做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沉井等,有时也可做成地下室,在大量减轻自重的同时,还会增加一定的使用价值。
2.2 上部结构设计
加强对上部结构的设计,这样即使地基产生一些沉降,结构物也可以与其适应,这样做还能节省地基改良费用。首先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其更好的适应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建筑物常因功能的需要,使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刚度比较大的有两种,一种为绝对刚性,如钢筋混凝土筒仓,烟囱等;另一种为相对刚性,如多层砖石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可是它的强度较低,不能与它的刚度协调一致,其抗拉能力尤弱,因此碰到软土地基时应适当增加其关键部位的抗拉强度,这有利于建筑物利用其自身的刚度,来应对一些不规律的沉降。例如:在建筑物的相应部位可设置沉降缝以减少不均匀沉降。沉降缝设置的部位应在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工程的交界处、建筑物长高比过大的适当部位、平面形状复杂建筑物的转折部位、拟设置伸缩缝处、地基压缩性有明显不同处、建筑物高度和荷载差异处。其次,在不改动建筑物运用请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设计要尽量简单,关于复杂的建筑物,应依据建筑物的实践状况,能够把建筑物进行恰当的划分,从而构成各个较好的单元,关于建筑物的差别大的状况,能够把建筑物的间隔分开一定的间隔。也可在预先估计沉降量大的部分减轻自重,用以直接调整不均匀沉降。由于一般砖石结构民用建筑墙身重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若能用轻质材料和改变结构体系来减轻这部分的重量,对控制沉降会有明显效果。
2.3 地基处理
首先,仔细勘察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认真研究、多方论证,确定最佳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而言,要掌握地基下方的地质情况。对地层的地质构造、种类、分布深度以及厚度和水文情况进行分析。拟建场地勘察评价很重要,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就会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如淤泥质土、暗塘等没有被发现,会使新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因此,必须要了解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类型,地层成因类型、岩土性质、产状与分布概况,不良地质现象概况,地下水类型和分布概况,区域稳定性和历史地震背景和震情。其次,对需要处理的地基进行现场试验并测试,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的效果,作为施工质量检验的依据。这种方式的检测直观,能够更好地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并且有很高的精度。但是其检测较麻烦,耗费的资源比较大,故一般仅用在地质较复杂或特殊、重要的基础检测中。对于已经处理的软地基,在需要进行修正时,要充分的确定基础面积及埋层的深度,对软弱层地下方准确的验算出其地基承载力。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度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在施工期进行沉降观测,作为其维护的主要依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是建设项目工程施下的基础,决定了整个项目下程的质量,软弱地基的处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恰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等。如果不对其进行谨慎处理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加剧。在对各种软弱地基处理的同时,通过对建筑物的设计进行有效的处理,来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即能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玉凤,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科技资讯,2011(09)。
一、目前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2.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农业生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5.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
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
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关键词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 中职学校 传承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历史沿革,体现了中国民众代代流传的审美思想和生活习惯。随着经济发展及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一、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温岭市草编帽工艺企业等一些民间工艺企业已发展到585家,规模企业46家,全市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技术人员的短缺更为严重。近年来,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对口的专业毕业生来缓解其人才紧缺的现状。这都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而中职学生就是地方企业发展建设的未来主力军,所以有必要促进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满足人才需求和温岭的经济发展,以此来保障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2.拓宽传承渠道,发扬民间工艺美术
温岭有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如:蓝印花布、海洋剪纸、纸扎、龙灯、木雕、贝壳画、草编等)都是民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温岭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温岭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于是各种工艺美术正面临着消失、遗忘的困境。同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愿传承民间工艺美术,而老一辈的传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离开人世。在这些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只有海洋剪纸等少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其他很多项目都因无人传承而濒临消失。温岭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状况堪忧,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所以,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引入中职学校,向学生展现温岭本土艺术,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温岭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创作中不断创新,让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状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传承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三、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
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
“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在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通过民俗节等活动,在学校里营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能够强烈激发中职学生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之情。例如:端午节的荷包制作比赛,小人节(温岭石塘镇的本土儿童节,家长常以面泥纸扎等为材料,制作彩亭彩轿,为儿童祈祷。)面塑纸扎展示,或蓝印花布服饰展等等。所以在校内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不失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新黔.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刘畅.刍议职业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J].职教通讯. 2013(17).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标准的函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市建委:
你委“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的函”〔京建质率(1998)39号〕收悉。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的规定,同意市、区县及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仍按市政府原1991年第31号令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是:
一、房屋建筑、设备安装等工程为建安工作量的千分之二点五;
二、市政公用工程为施工产值的千分二;
三、混凝土构件企业为产品销售额的千分之一点五;
【Abstract】 now deep foundation pit enclosure structure generally adopting the ground even wall, because of improper construction process often appear juncture ooze water problem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wall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engineering,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thod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to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to even the wall; Supervision; Control methods;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下连续墙施工因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常出现墙缝处渗漏等质量安全隐患,同时每个施工工序和环节的控制都关乎成墙质量和效果,为了确保墙体质量和工程安全,监理针对地连墙施工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法,起到了良好效果。
1. 工程概况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标段工程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结构型式为地下二层(局部三层)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主体结构基坑深度:单层结构基坑深度约为10.5m,双层地下结构基坑深度约为20.5m,三层地下结构基坑深度约为28.5m。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厚0.8m、1.0m和m1.2m,墙底标高分别为-59.6m、-58.6m和-21.9m。单元标准幅宽为5m。混凝土采用C40 P10防水混凝土,钢筋采用HRB335热轧钢筋。
2.水文地质情况
导墙下卧层④6淤泥质土层,工程性质较差,对导墙承载力带来较大影响,③5、③6、④5、④6层均为淤泥质土,具有灵敏度高、强度低等特点,极易发生蠕动和扰动,工程性质差,这使成槽过程中槽壁很容易塌方、缩颈。
⑥2粉土、⑥4粉砂、⑦2粉土、⑦4粉砂、⑦5细砂、⑧2粉土、⑧4粉砂、⑧5细砂、⑨2粉土、⑨4粉砂存在多层砂层,在地面以下24m-55m左右为粉砂层,其中粉砂和细砂层标贯指数较高(最大值72)。地连墙所穿透的微承压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容易使地连墙接头处形成流水路径。
3.监理控制方法
3.1监理事前控制方法
3.1.1优化设计。根据围护结构不规则及转角处的工程实际和成槽机技术参数情况,对地连墙的幅宽进行适当调整,在保证槽壁稳定和混凝土灌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幅宽,减少接头数量,避免产生施工冷缝。
3.1.2组织交底。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监理根据地连墙监理实施细则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使其更好地掌握监理控制要点,审查施工单位向分包商的技术交底落实情况。
3.1.3审查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编写地连墙专项施工方案,监理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内部审核,再由天津市建科委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监理审批时重点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专家论证意见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3.1.4审查分包单位资质。重点审查分包商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外地企业进津备案通知书,分包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专职管理人员的授权委托书、履历表和资格证件,企业施工相同工程的分包合同等业绩证明材料。
3.1.5督促检查施工准备工作
3.1.5.1监督施工单位对地面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对其复测成果进行复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测量方案,对施工单位二次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核;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程放线及控制点位的保护等工作。
3.1.5.2检查施工单位场地规划利用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地下连续墙钢筋加工和各类机械平面及空间作业的需要;检查道路硬化、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施工场地围挡等工作进展是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3.1.5.3检查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机械及设备的型号、数量和性能是否与承包合同相符,尤其是成槽机械的型号及性能是否适合本工程的要求,起吊设备的性能能否满足本工程的需要,设备的安全检验是否合格;机械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3.1.5.4督促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报验,检查进场材料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其它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1.5.5因本工程地质情况比较特殊,为保证成槽质量,采取槽外侧土体加固,检查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深度(至淤泥质地层下0.5m)、桩径、水泥掺量、比重、注浆压力等技术参数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试成槽过程中,验证成槽机的性能、泥浆性能指标和成槽质量。
3.2监理事中控制方法
3.2.1导墙施工:导墙是控制地下连续墙垂直度、厚度的基准,用于挡土、阻断经流和支承重物,并作为泥浆的贮存槽。监理主要检查和验收导墙的平面位置(含外放量)、宽度、内墙面垂直度及平整度、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等主要内容。导墙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导墙断面图
3.2.2泥浆制备和使用:泥浆的好坏关系到成槽是否的成败,施工单位选用了粘度大,失水量小,形成护壁泥皮薄而韧性强的复合钠基膨润土(优钻100),监理组织了泥浆重要性的专项交底,并设专人负责,根据工程地质实际情况每班不少于2次重点检查泥浆的容量,新鲜和循环泥浆的比重(不小于1.17)、粘度(槽内不少于25s)、含砂率、PH值等泥浆指标和废弃泥浆经分离净化处理后能否得到使用标准。
3.2.3成槽精度、垂直度:督促施工单位在中部首开幅施工,然后左右分别施工顺序幅,最后在转角处施工闭合幅;检查成槽机的抓斗入槽、出槽是否慢速、稳当,吊机具的钢索必须要呈垂直张紧状态,时刻关注侧斜仪器的动向,及时纠正垂直偏差;观测槽壁变形、垂直度、泥浆液面高度和地质变化分层情况,特殊地层进行旁站监督;每挖掘15m左右,就用超声波检测槽壁的垂直度情况,发现偏差立即纠正;采取加强清孔和扫孔力度等减少沉渣厚度的措施,检查Dg100空气升液器反循环法吸除沉积在槽底部的土碴淤泥情况;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约定旁站监督每幅地连墙超声波检测成槽的槽位、槽深、槽宽、垂直度和混凝土绕流情况。督促落实在导墙上明显标定槽段分界线,为后续墙缝高压旋喷止水帷幕中心奠定基础。
3.2.4刷壁:主要采用自制强制式刷壁机,如果是少量较硬附着物,可以由螺栓固定于液压抓斗上、外形结构可以作用于止水钢板各个面的刮刀,依靠液压抓斗的重力和液压抓力予以清除。在刷壁过程中监理进行旁站监督刷壁次数,根据超声波检测结果验证刷壁效果。
图2 强制式刷壁机示意图 图3刮(铲)刀示意图
3.2.5钢筋笼制安:重点检查钢筋笼加工平台的平整度;受力钢筋的规格、数量,剪刀撑、桁架筋的位置,各种预埋件位置、规格尺寸、数量与钢筋连接牢固,并做好保护措施和钢筋笼的制作精度,工字钢止水钢板、防绕流铁皮(袖阀管)的焊接质量及固定措施,注浆管、声测管等监测器件设置槽段、安装长度、连接及保护措施。
3.2.6钢筋笼吊装入槽:检查笼内电焊条、废弃钢筋等杂物是否清理干净,吊点焊接质量、每种型号的钢筋笼试吊情况以验证钢筋笼整体刚度能否满足安全需要;在起吊前仔细检查吊具、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对于吊具的检点是对滑轮及钢丝绳质量的检查,如发现钢丝绳有小股钢丝断裂或滑轮有裂纹现象,一律不得使用;检查起重设备的司机、指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和行车路线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安全要求。
3.2.7混凝土灌注:监理在导管使用前对水密性试验和过球试验进行验收;根据槽深对导管顺序逐节编号和标定累计长度进行检查验收;对入槽导管长度、位置、数量和二次清孔、沉渣厚度进行旁站监督和验收;督促钢筋笼沉放就位后至混凝土灌注的时间不得超过3h ,旁站监督进场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厂家、配合比和坍落度、入模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旁站监督导管料斗内混凝土储备量达到埋管3m要求,混凝土灌注的均匀性、连续性、上升速度不低于3m/h和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2~6m、相邻导管的高差不大于0.5m等主要控制要点;旁站监督混凝土抗压、抗渗试块的制作质量和数量;尤其对异型幅混凝土灌注时,采用三套导管同时灌注,使得三处的混凝土落差只有10cm左右,不但保证了墙体的质量,而且也缩短了砼灌注的时间。
3.3监理事后控制方法
监理根据记录,督促承包商对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逐一排查,尤其是相邻标段地连墙接缝和异性幅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形成地连墙施工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对承包商的评估报告进行审核,为预防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在有质量缺陷的地连墙接缝处增加高压旋喷桩等处理措施,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桩体取芯效果、强度和抗渗性能是重点检测指标。
4.0 监理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52-03
良好的实践平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所在[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极强的专业之一,其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食品产业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因此,对该专业的大学生应有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作为库区唯一的本科院校,重庆三峡学院肩负为三峡库区食品行业培养食品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促进三峡库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现状及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现状 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在加上本身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有创新的成果。目前,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不能自主、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对指导教师过于依赖;此外,学生的创新知识比较薄弱,不能充分了解食品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更新较慢,又不善于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不能将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因此,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难于创新;缺乏创新的思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和全面。“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善于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才能有所创新[2]。这正是地方院校大学生所欠缺的;实践技能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学校各专业办学定位不同,资源分配存在不均现象,再加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较多,实训基地相对较少的现实情况,减少了本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2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2.1 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需求相脱节 社会需要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结果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而实践教学的安排也是围绕课本进行设置,未能结合实际生产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而综合进行,与实践生产相脱节。
1.2.2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依托中地共建项目和生物与食品市级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新和购置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但是,部分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并不高,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课程实验质量不高,学生实践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以校内实验为主,校外实习、实训较少。由于经费的限制,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薄弱,有些实习基地流于形式。此外,实习基地的运作和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实习效果一般。实践教学只为理论课程服务,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2.3 实践环节传统单一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仅靠任何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目前,该专业学生主要根据理论课程来设计实验课的项目和内容,实践环节相对比较单一,例如,课程见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尽管这种实践方式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实践技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经过该实践方式锻炼后,没有及时应用这些技能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通过考核之后则很快便将其遗忘。
1.2.4 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校内的实践资源显得相对不足[3]。学校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工作要求设置校内实践教学,配备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2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指导思想及功能
2.1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的指导思想 构建多维实践平台,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当中,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兴趣,张扬个性;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处理好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贯穿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地方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的培育基地的重要作用[3]。
2.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维实践平台的构成及功能“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课程见习、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3个层次,形成由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以及校企产学研平台共同组成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以建立校企研发中心为桥梁,探索各个平台相互衔接和融合机制,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时间能力。
2.2.1 构建校内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重要途径。学校依托市级教学示范中心―生物与食品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体化、三层次”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见下图1)。
“一体化”是指服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实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宗旨,追求知识结构完整,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5]。
“三层次”是指根据实验内容类型不同分3个层次: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综合实验(学科间交叉)、专业设计型实验(专业应用与创新);在每个层次中也体现“三层次”。精炼基础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技能与应用。注重综合实验,在第六学期(大三下学期)增加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即强化实践技能,又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专业设计实验,在前面训练基础上,在第七学期(大四上学期)强化专业方向设计性实验,比如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挑战杯等项目为载体,以设计为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科研作风。
2.2.2 构建校外实践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技能实训为重点”,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订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建设的经费投入,新增和巩固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管理,制定《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实习设备管理及维护规章制度》等,从而保证和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目前,校外实践平台已初具规模,已与三峡库区1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了董事单位,并与飞亚集团、鱼泉榨菜有限公司、诗仙太白酒业集团、蓝希络食品公司、万州乳峰乳业有限公司、瑞宝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大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永建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金万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
2.2.3 构建产学研平台 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学校教育与实际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为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学校通过与整个社会及产业界的广泛合作,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准确有效地选择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与社会实践接轨。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跟随教师去企业做课题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对自身的要求,服务意识、工作能力,学生质量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已与企业合作成立了1个研究所(重庆市万州区食品工业研究所)和1研究中心(乳制品研究中心)。
2.2.4 多维实践平台实践效果 本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始终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中心,主要从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平台3个方面开展工作,同时注重各个实践平台的有效协作,着重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旨在通过“多维实践平台”锻炼,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1)教学效果见表1。
(2)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利用该平台,本专业学生先后承担了国家和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新计划、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7项,院(系)创新实验项目12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均每学期有30%以上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践,学生发表或参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这些数据反映了通过“多维实践平台”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应用型教学团队初步形成。基于该平台,初步建立一支包含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在内的应用型教学团队,能对学生在不同的实践锻炼时给予精心的指导。素质良好的教学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学团队近2a来成功立项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和重庆市自然基金等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获授权专利1项,校企合作项目3项,为进一步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非学历培训硕果累累。为了实现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依托“多维实践平台”,我院2012年5月份成立了职业技能鉴站,开始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到目前为止,已培训食品检验工300余名,公共营养师40余名,为渝东北地区输送了多名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
(5)特色鲜明的实践效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2014年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重庆三峡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是渝东北地区唯一获得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的高校。该专业2015年被重庆市教委纳入到市级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这标志着重庆三峡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 结语
本文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课程见习、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3个层次,形成由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以及校企产学研平台共同组成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个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将建立起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各创新要素协调相长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学生、教师积极性,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77-279.
[2]邓风,肖雪峰.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49-250.
[3]赵姝颖,潘峰.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