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如火如荼。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8.17万亿元。从2011年9月末信托资产规模3.27万亿元至2016年9月末,信托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9%。但是从2013年起,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而行业内营业收入和权益报酬率的增速以及年化信托报酬率也在逐年回落。在经营环境和经营业绩都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下,信托公司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开创新型业务以提升经营业绩。
二、大资管时代信托业的新型信托业务方向
1.不良资产证券化
受到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而尚未见顶的不良率不断加大银行业的运营压力,因此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出表意愿十分迫切。当前,不良资产出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银行自主核销不良贷款,这不仅程序复杂,而且意味着不良资产的彻底损失;第二种是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但这种方法具有周期长,折扣高的特点,既要求银行贱价出售不良资产,放弃可能产生的后续收益,又难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不良资产紧急出表的要求;第三种是银行将不良资产与其他金融机构对接实现出表。这种方式简单的说,就是银行将不良资产名义上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作为不良资产的对价,但实际上银行又作为出资方以名义上投资于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将不良资产收益权回购,资产管理计划的收益即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流,是银行减少的不良资产损失。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通道角色收取通道费用帮助银行粉饰报表。但是,2016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将使不良资产名义转让的操作空间消失殆尽。不良资产的出表将会更多考虑资产证券化模式。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作信托公司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原因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将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以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是一个关键步骤。一般来说,SPV有特殊目的信托、特殊目的公司和有限合伙三种模式。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破产隔离效应,实现减税减负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信托公司是目前最好的SPV。信托公司有望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中,采取"大投行+SPV”的模式获取竞争优势。
2.家族信托
据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1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3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49.7万亿元人民币,可投资金融资产超过600百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家庭约207万户,2013至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1%。当积累的财富已经超过了富裕生活的日常所需时,愈来愈多的高净值人士开始考虑财富的保障和传承。根据贝恩公司《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财富保障和财富传承成为高净值人群首要和次要的财富目标,而对于超高净值人群而言,财富传承更为重要。超过一半的高净值人士尚未对财富传承做出安排,但是不少高净值人士担忧将大量财富过早而又没有规划地交予子女,将助长子女好逸恶劳的纨绔心态。这种现象催生了财富管理的需求,庞大的高净值群体也意味着财富管理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长期以来定位高端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灵活的配资模式,具备抓住初具雏形的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机遇的良好基础,能够开展家族信托业务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相比国内另一针对高净值客户服务的金融部门―私人银行而言,家族信托以独有的风险隔离机制实现了财富保障目标的同时,具有独特的财富传承功能。通过设立家族信托,高净值人士可以有效地紧锁股权以避免委托人及受益人离婚或去世产生的财富分配问题和企业控制权纠纷问题,实现财产的安全隔离以避免企业各种风险导致的家庭财富缩水,合理的避税节税以避开高昂的遗产税,确立受益人的受益条件以传承家族理念和防止财富外流。
家族信托业务不仅能够满足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也给予了信托公司更多的业绩激励。以2013年平安信托推出的国内首?渭易逍磐小捌桨膊聘弧ず璩惺兰蚁盗小蔽?例,采用了"年费+超额管理费”的收费模式,年费率为信托资金的1%,年信托收益率高于4.5%以上的部分收取50%作为浮动管理费。对比当前信托公司的固定比率收费模式(主动管理型业务2%左右,被动管理型业务0.1%左右),家族信托业务给予信托公司更高的业绩激励。此外,家族信托能够为信托公司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解决集合资金信托期限短、成本高的缺陷,能把视角投向长期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方向。
当前,我国家族信托刚刚起步,限制家族信托的主要因素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股权不动产等资产暂时无法过户至信托名下,受托人的道德风险和客户认知能力缺乏,以及金融机构能力欠缺。但是随着财富管理和传承的需求上升,和监管层对信托公司开创新型业务表示积极鼓励的态度,相关法律法规将不断完善,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而遗产税开征等预期将进一步加速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
自2015年以来在经济增长乏力,国内收益率整体下跌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多重因素影响下,资产荒开始蔓延。国内可投资资产的质量不断下降和兑付危机逐步增多,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的现象使投资者意识到分散降低投资风险和海外配资的重要性,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持续高涨。而在国内资产配置陷入僵局的情况下,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资产配置业务,境外投资的价值日益凸显。多家信托公司也开始尝试海外资产配置业务,通过申请QDII和QDIE业务资质、设立海外子公司、与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合作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海外资产配置服务。截至2016年9月末,共有20家信托公司获得开展境外业务的相关资质,14家信托公司获批QDII额度,规模合计77.5亿美元。
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选择,只不过成功者善於把握机遇。林媛媛小姐就属於此类,她独立果敢,有着清晰的奋Y目标。
她毕业於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系,K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後来到与香港只有一水之隔的深圳,从事金融相关工作,2003年起,她就经常往来香港,对这个国际金融中心非常向往。2011年,林媛媛小姐正式在香港定居,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以前就很喜欢香港,定居香港後就会想应该怎样更好地融入到新环境中。”
林媛媛小姐,喜欢香有的金融氛围:“香港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已连续22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日积月累,优势明显。其一,体现在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货币自由等;其二,有着背靠中国内地的优越地理位置,前景广阔;其三,香港有着健全的法制体系,和丰富的金融经验,其税制简单且低税率;其四,受西方思想影响,香港人做事情严谨认真的态度让我非常欣赏……凡此种种,皆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些优势,对於本身就是学经济的她,令她在香港如鱼得水,就像一个表演者找到了理想的大舞台,跃跃欲试,期待着能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初来乍到,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她便下心来积累,在一家企业任秘书从事行政工作。期间,她接触到了以老为中心的精英圈子,从优秀的人身上学到了很多,除了面对市场的智慧,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林媛媛小姐清楚,自己想要的舞台绝不限於此,她向往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於是她转做市场。“这几年的确经历了很多坎坷,挑战无处不在。”但正是这次选择,她遇到了现在的老,也是她事业上的贵人,把她带到了财务策划行业。
和大多数初入行的人一样,为了业绩,林媛媛小姐也会想“一天应该卖几张单出去”,跑了一段时间後,她开始思考,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从事理财工作,我的目标K不是一个普通的保险业务员。”於是她调整战略,将目光锁定在内地“高净值”人群身上,因为她发现:“这个群体主要以企业家为主,他们有意向,但他们对金融K不熟悉,因而在海外资产配置方面比例不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谈到企业家的需求时,她说:“这些企业家善於经营,收入可观,有一定抵R个人或家庭风险的能力,然而对财务保障很难引起兴趣,但他们对资产的保值s非常关心。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更关心如何将辛苦一辈子的所得安全传给下一代。所以企业家要分清家庭资产和企业资产,不但要懂得赚钱,更要懂得资产保护。”
接触群体的层次不同,林媛媛小姐也不断促使自己进步,她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以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去做财富管理,K把帮助到客户、实现客户的梦想,当作是自己的使命,尽心尽责。目前,她已为上百个家庭做过财务规划,管理资产超过几个亿,同时考虑到高端客户的需求,打造了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平台。平台上有律师、会计师、财务策划师、私人银行家等精英成员,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投资移民、家族信、税务规划等全方位服务。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则得乎其下。”你对自己的要求高低,关M到你取得成绩的大小。林媛媛小姐,抱着“更上层楼”的心态,短短几年内,便找到了事业开拓的方向。
思长远,才能行更远
作为一名专业的国际理财规划师,林媛媛小姐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不同层次的人,也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她发现:“中国人做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不高,目前仅为4%-5%左右,即使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也不高。然而世界上1%的顶尖富豪能蛞恢被累、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做多元化的、全球性质的投资。如海外房地产、海外投资信、海外股市和美金保单等等。”
她认为,这也给到投资者一个启示――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丫滞蹲什品。当然这个观点K非空穴来风,她解释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Y,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受时代影响,过去容易找到收益高且风险相对为零的投资出口,如房地产、私募股权、固定收益信等。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和体制改革正在全面进入转型阶段,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未来5至10年Y人民币将继续可控地、缓慢地贬值;另外,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在资源、科技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产出必然会降低。由此推测,未来10年中国私人财富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困境。”
以内地企业家为例,他们如果只会扩大经营,而不懂得财富规划的话,那麽市场经济发生变化时,将会面临很大风险。所以,从专业角度出发,林媛媛小姐建议,短期几年内不着急用的资本,可以分配到海外,以多元化的投资产品来对冲风险,规划国际化的资产。“海外资产配置是一个长远战略,是一个长期性的方向性决策。”
企业家辛苦打拼,苦心经营,如果s因一时的意外或环境的改变而让毕生积累的财富减少和贬值,是非常让人惋惜的,林媛媛小姐希望能通过专业帮助到他们。当时,她遇到了一个事业上的贵人,那是一个因患早期疾病而深刻了解到保险重要性的企业家。这位企业家曾到处J询,但是都被保险公司拒保,後来他找到了她。虽然知道投保的几率很小,但她还是倾尽全力协助对方,设法和公司洽谈,最终取到了投保机会。因此这位企业家非常感激她,後来还给她介绍了不少客户。
林媛媛小姐还曾经为一位相识多年的、在安徽从事矿业的企业家做过理财规划,帮助他对接在香港]册公司和开银行账户,因为这位企业家将来想移民,她还帮他对接专业人士,给到专业性意见。客户在内地的投资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以及扩大厂房,考虑到让公司稳健的生存和发展,她建议说:“当有1000万现金时,则要考虑拿出100万放在保本型理财Y,锁定收益,其他资产再投资在生意上或高风险的投资上。这样才更安心。”经过几番沟通,她帮客户做了家族财富传承计划,包括医疗、养老、财产过户等,既规避了风险,又可把家族企业安全过户给下一代,避免将来产生财产纷。客户对她的服务非常满意,有了资产保障,做起生意特别安心!
“财富自由,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能留下多少钱。我们对於未来的思考更多的也应该是如何规避风险,考虑合理的海外资产配置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个家庭都有做好风险管理的必要,不断买入资产,减少负债,让现金流滚起来。”因为,思长远,才能行更远。
学无止境,化热情为动力
目前,林媛媛小姐的工作便是专职於海外资产配置、家族基金(财产保护、传承)、退休信(终身收入)、规划家庭资产与企业资产的风险及隔离、医疗服务、商业移民及海外升学等几个范畴。
工作的热情,源於内心的真正热爱。保险理财工作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成长的平台,开拓了她的人脉圈子,也让她不断提升自我。林媛媛小姐非常享受当下的工作,K且收获颇丰。
除了专业提升,林媛媛小姐也从这些企业家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学问,以及如何经营企业等。她认为这也有利於增长自己的心智,丰富自己的人生。
中国的跨国公司总体看有以下明显的弱点:
(1)跨国公司数量少。到2001年底,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企业数4000家左右,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数为6513家,而目前全球有65万家的跨国公司共计85万家海外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数的0.6%左右,海外分支机构数则占全球海外分支机构数的0.77%。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2002年中国GDP总值为1.2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6,中国的对外贸易2002年已上升到全球第5位,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4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且中国的世界出口市场份额2000年为6.1%位居第4。这样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而却只有这么少的企业走向世界,去分享世界市场,显见,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是滞后的。
(2)跨国公司规模小。中国的跨国公司规模,无论是公司外国雇员人数还是海外资产数都是微不足道的。根据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最大25家跨国公司的外国雇员人数和海外资产数计算有下表:
表1跨国公司雇员及海外资产的国际比较
外国雇员数(人)
海外资产(百万美元)
总数
平均人数
总额
平均
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最大25家跨国公司
中国最大12家跨国公司
2,355,217a
245,718
20,000
98,134
9,829
1,667
1,410,771b
130,381
30,000
61337.87
5215.24
2500.00
此表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计算整理而得。
a.其中不包括排名第8位的日本ToyotaMotor的海外雇员数;
b.其中不包括排名第16位的德国DaimlerChrysler公司和排名第23位的德国E.On公司海外资产数。
中国目前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平均每家雇员数仅为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平均外国雇员人数的1.70%,即便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最大25家跨国公司而言,也只占其17.96%。跨国公司中外国雇员数的多少,除了说明其规模大小外,还反映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和管理模式及管理水平。就跨国公司海外资产数量来看,也有明显的差距。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平均拥有的海外资产规模为发展中国家的25家最大跨国公司平均拥有海外资产数的47.94%,而仅为全球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平均拥有海外资产数的4.08%。显然,中国的跨国公司就海外雇员人数和海外资产数拥有量看都是小规模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时必然处于弱势地位。
(3)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进行国际直接投资(FDI)水平低,生产销售能力差。中国跨国公司对外进行FDI的水平,无论是相对于我国的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还是相对于全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处于低水平,有如下资料:
表2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每家跨国公司
(家)(亿美元)FDI(亿美元)
全球(2001)
中国(2000)
中国(2001)
65000660001.0154
2620116.30.0447
2800790.0282
该表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等资料计算整理。表中中国跨国公司FDI是指协议中方投资数。
显然,2001年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水平仅为世界水平的2.8%左右,而同年,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达到470亿美元(2000年为410亿美元),引进FDI与对外FDI之比,发达国家为1:1.33,发展中国家为1:0.19,中国为1:0.03。低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跨国公司规模小的主要原因,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能力:
表3跨国公司的销售能力
全球最大的25家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25中国最大的12家
国公司家跨国公司跨国公司
销售总额(百万美元)
平均销售额(百万美元)
1141793157967*33000
45671.726581.962750.00
该表由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资料计算整理。
*其中不包括排名第22位的新加坡的Singtel公司。
中国跨国公司平均销售额水平仅占全球最大25家跨国公司平均数的6.02%,占发展中国家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平均数的41.78%。
从中国跨国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尽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跨国公司的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差是其基本特点,在全球跨国公司大家庭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这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不利于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使自己更有效的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就跨国公司的主流理论,还是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培养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急迫的任务,也具备了其基本客观条件。
1.经济的全球化为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是两个相互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事物,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论动机如何,也是人类智慧的充分体现。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的客观要求,必然使各国走向国际市场,只是经济强国先走一步,多占一份市场份额,但这使得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由此形成,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它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这种趋势。显然,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乘势而上,因为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和发展的条件。作为一般的规律,跨国公司是一国经济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自身经济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对外贸易成果、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吸收外资等方面已经显示中国经济深入地融人世界经济之中。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的公布,2000年中国出口世界市场所占分额已为6.1%,位居世界第四位,而在“1985-2000年根据出口市场的份额的获得成果的20个优胜经济体”中,中国遥遥领先而位居第一,达4.5%;同时在出口结构中,2001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出口中外国子公司所占份额为50%,在制造业中占44%;中国吸收FDI方面,2001年,在全球FDI流入量比上年下降51%的背景下,中国流入FDI达4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2002年,中国实际引入FDI计53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2003年1至7月,我国实际引入FDI共3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客观上已经较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但是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这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也面临极好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各国的开放政策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经营条件。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最关心的是进入的效率和经营的成本。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充分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的规则也要求成员国清除壁垒,加大开放力度。所以,各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政策更加宽松、透明,管制减少,而自由化程度提高。如下表:
表41998—2001年国家管制的改变
项目
1998199920002001
1.在其投资制度引进改变的国家数量
2.管制改变的数量
其中:
更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a
较少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b
60636071
145140150208
136131147194
99314
该表引自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
a包括目的在于加强市场职能以及增加激励措施的放宽的改变;
b包括目的在于增强控制以及减少激励措施的改变。
上表显示,2001年有71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法律进行了208项修改,这其中90%以上(即194项)旨在使投资环境更加有利于流人FDI。此外,2001年还有多达97个国家参与缔结了158项双边投资条约,使得这类条约的数目达到2099项。显然,各国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的宽松透明的趋势,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使跨国公司的进入效率更高,经营成本也相应会更低。所以联合国贸发会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政策自由化是推动国际生产扩大的主要动力之一,这当然也是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3.国际直接投资的机会较好,形式多样,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的条件。
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有多种,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性衰退,特别是北美、日本和欧洲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股市下滑的背景下,给中国的企业对外进行FDI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需要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以振兴经济,也就需要外来的支持,相关的进人成本也就会降低,中国的企业乘机低成本地进行新建工厂、并购企业、合资控股等对外进行FDI,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就近几年非常流行的FDI并购形式来分析,2001年全球跨国并购额已为5940亿美元,但较2000年下降了一半,并购的案例数也从2000年的7800件下降到2001年的6000件。其主要原因是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削弱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对投资的能力和意向。但在这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中国经济风景独好的形势下,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进行联合或并购成本较低的时候,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较好时机。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虽然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但仍然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独放异彩,这必然与引资国及其企业的合作带来机会,这就是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为跨国公司的—个重要条件。
4.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状况,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也不断强大起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无疑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
(1)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上升,是中国跨国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起突破1亿万美元,2002年达到1.23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第6位;200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98亿美元,也位居世界第6,2002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我国的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等的产量是位居世界第一,农产品中的谷物、肉类、花生、水果等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不仅许多总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引人瞩目。从1998年到2002年这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以上,而从1989年到2001年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9.3%,比世界经济增长快6.1个百分点。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
就国家竞争力而言,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IMD)在2002年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的排位,中国国家竞争力位居世界31位(2001年为33位,2000年为30位,2002年后退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加的两个国家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参与排名,这两个国家部分指标好于中国),如下表所示:
表5中、日、韩竞争力及相关指标
中国
日本
韩国
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2000
国际竞争力总排名
经济绩效
政府效率
商业绩效
基础设施
33
7
35
40
39
30
5
32
37
34
26
10
28
30
19
24
17
28
26
15
28
19
31
31
34
28
13
33
27
28
IMD:《2001年世界竞争力年报》。
显然,中国作为一个基础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与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比较,竞争力的差距也在缩小。而从我国工业发展及竞争力状况,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力》的资料有:
表6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相关指标排位
199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技术结构排位和技术含量比量①
199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集中度和出口集中度(括号中数字)排名
排位
中等技术含量产业份额
(%)
低技术和资
源型产业
(%)
所有经济排名
发展中国家排名
位次
占世界的
比重(%)
位次
所占比重
(%)
22
51
49
4
(7)
6.3
(3.9)
1
(1)
29.0
(17.0)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表A2.16和表2.4整理。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表7我国制造业技术结构及R&D投入集中度排位
199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排位①
1995-1998企业R&D投入集中度排位②
技术比例(%)
所有经济捧名
发展中国家排名
排位
高技术
中技术
中高
技术
位次
所占比重
(%)
位次
所占比量
(%)
9
18.2
18.4
36.6
4
6.1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表A2.17和表A2.8整理。
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②中国在所有经济排位中没有进入前10位。
中国已经具有了较强大的综合国力,且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工业的行业竞争力处于中上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为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2)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币值坚挺,为中国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条件。我国的外汇储备截止到200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额多达346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42.7%。具体一点看,从2002年底到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从2800亿美元增长到3450多亿美元,仅半年时间就增加了600多亿美元,而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国的外汇储备还将显著增加。理论上,外汇储备量与人民币汇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相关系数r=0.98),外汇储备量的增长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对外升值,而表现为币值坚挺态势。另一方面,进行国际直接投资,需要支付款项和转移资本,即需要外汇。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利伯的观点,国际直接投资通常会从汇率坚挺的国家流出,他证明了如果跨国投资企业拥有相对坚挺的货币,则在汇率上可获得所谓的通货溢价的额外收益。同时从经济整体看,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会影响国家的外贸出口规模。所以,从政策上,为了释放某些压力,防患一些风险,同时也为了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应该允许企业自己保留更多的外汇,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去投资,进行跨国经营。显然,丰富的外汇储备,坚挺的人民币汇率对海外投资是一个有效的刺激。
(3)中国产业实力的提高,是中国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依据。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按工业竞争力指数(CIP)的标准,中国工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37位。
表8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家工业竞争力排行榜(部分)
国家或地区
排名
1998
1995
新加坡
1
6
瑞士
2
1
爱尔兰
3
15
日本
4
2
德国
5
3
美国
6
5
瑞典
7
4
芬兰
8
7
比利时
9
8
英国
10
12
中国
37
1
表9主要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统计表
出口额(百万美元)
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国家和地区
世界总计
1990
2390.00
1999
4217.30
2000年
4630.00
1990年
70.5
2000年
74.9
美国
290.49
575.33
650.17
73.8
83.2
德国
375.65
465.34
458.72
89.2
83.2
日本
275.13
393.14
449.69
95.7
93.8
法国
161.31
238.54
244.99
74.5
82.2
英国
146.71
224.98
229.56
79.2
80.8
中国
44.31
172.06
219.86
71.4
88.2
意大利
148.08
208.46
209.87
87.0
88.3
中国香港
75.64
164.70
192.50
91.8
95.1
加拿大
73.31
159.03
175.64
57.4
63.5
资料来源:长城战略研究所《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
根据长城战略研究所的《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制造业产品达2.2亿美元。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占CDP比重基本维持在40%左右。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象征就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根据初步统计,我国有上百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产品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我国制造业中的部分企业将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只要以中国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在21世纪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全力以赴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条件,将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过渡到竞争优势,便能迅速成长起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
中国的企业要成长为具有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还面临许多问题,毕竟中国经济的真正快速发展才仅仅20多年,且脱胎于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停止,一直在快速前进。中国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必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广泛深入地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必须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使其高效透明,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的实力。
参考资料:
[1]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R].2002—09—17.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
[3]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
距离基金组织正式评估SDR货币篮子仅剩四个月,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被纳入SDR已势在必得?SDR评估对我国的汇率政策和资本账户管制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如果今年人民币被纳入SDR,对资本流动、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加入SDR的意义和可能性
尽管特别提款权仅是各国央行所持有的一种名义上的储备货币,但加入SDR意味着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获得正式认可,也被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不过,我们认为,决策层主要是想通过SDR获取国内各方面对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的支持,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在央行看来,开放资本账户可以倒逼国内其他改革加速推进,而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我们认为人民币有相当的可能性在今年或不久之后加入SDR。一种货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1)该国在全球贸易中影响力大;2)该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中被广泛使用、且在外汇市场交易活跃,也即“可自由使用”。
中国显然已满足第一个标准,但是否满足第二条仍存在争议。
人民币是否能被纳入SDR最终需要获得IMF其他成员国的支持。扩大SDR货币篮子需要基金成员国70%以上的投票支持,因此美国没有一票否决权。
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支持中国则可能有助于其加强与中国的经合作、争取中国投资,因此它们投赞成票的可能性很大。IMF成员国中有多个国家对人民币兴趣较高,如设有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或被授予了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它们投赞成票的可能性更大。
即便今年人民币未被纳入SDR,估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可能设立一个短暂期限,一旦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等条件成熟,即可加入。 力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并非加入SDR的必要条件,但这无疑有助于达到货币“可自由使用” 这一关键标准。因此,中国计划使跨境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并修改《外汇管理条例》,从而在今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
我们估计未来几个月可能出台的措施包括:扩大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额度;推进QDII2,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和实物资产。
据媒体报道,首批试点管理方法将很快;推进深港通,并在7月1日推出基金互认;放松海外借款、人民币跨境支付,及在上海自贸区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管制;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包括最终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不过,我们认为央行仍将通过额度等措施对资本流动保留一定的控制。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和程度可能将取决于国内流动性、市场信心,以及国际金融环境。 最初资本流出规模可能更大
由于过去的资本账户管制主要是为了防出严于防进,一旦管控放松、国内居民可以更便捷地配置海外资产,初期资本外流规模可能会增加更多。当然,考虑到境内外利差仍然可观,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内机构也可能增加海外借款;海外投资者得以更便捷地购买国内资产,也可能带来一部分资本流入。
此外,人民币纳入SDR还会增加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和财富基金对人民币的需求。从总体看来,短期内资本流入和流出的规模,可能不会相差得太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过去两年中国逐渐放宽资本账户管制,资本双向流动规模已有所扩大、国内流动性的波动也有所加剧。
我们认为自3月份以来,受央行调整中间价的影响,市场汇率预期有所转变、资本外流规模明显缩减。另一方面,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回升、对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溢价收窄,也反映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上流动性有所改善。 浮动区间可能扩大
在10月IMF评估SDR之前,我们预计央行将继续保持汇率稳定、对美元相对坚挺,而不会允许人民币贬值。保持人民币相对坚挺是为了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更有吸引力,也可以避免被主要贸易伙伴指责操纵汇率,并且也能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引发更大规模资本流出和因此带来的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波动。
不过,央行可能会不时根据外贸顺差规模或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央行有可能在SDR评估前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体现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扩大浮动区间的时点可能选在汇率单向波动压力趋缓之际(比如现在),变动幅度也可能较温和,比如扩大至3%。鉴于升贬值压力相对均衡、且央行很可能会积极管理市场预期,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可能不会导致汇率大幅波动。
10月SDR评估结束之后,无论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央行调整汇率的空间都会更大。
如果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随之升值,或中国出口依然乏力、且内需疲弱,那么人民币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小幅贬值。
不过,决策层意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且担忧贬值引发汇率进一步大幅波动,因此贬值幅度也应有限。总体来看,我们预计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30、2016年底为6.40。 对资本市场总体利好
资本账户更加开放意味着海外投资者有更多渠道参与内地股票市场,同时国内投资者也有更多机会投资海外市场。
未来6个-12个月,如果央行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强势,套利资本外流可能消退,从而改善国内流动性条件、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利好A股市场。同时,资本账户开放推动国内投资者资本流出,首站一般就是香港,因此可能会利好H股市场。
长期来看,一旦人民币跻身于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列,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就将成为全球基金资产组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于A股和H股来说均为利好。
此外,随着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加入,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也将改变,整体交易风格将偏向于大盘股,估值体系与国际标准靠拢。
在债券市场上,我们预计国外投资者将加快参与在岸债券市场的步伐。目前我国利率高于海外,而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增加也会丰富债券市场;我国会继续扩大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资机构的开放,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可能推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更快增长,便于外资通过RQFII或央行试点等渠道投资于在岸债券市场。
尽管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国外的发达市场,其形式与内容还不健全与成熟。国外的私人家族理财机构出现于19世纪中期,那是一些专门为在工业大革命时期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家族服务的私人银行和信托公司。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仅为一个家族服务的单一家族理财室、同时为几个家族理财的专业理财公司,以及同时为市场上许多高净值客户理财的商业化财富管理公司。随着国外越来越多的富人和财富管理公司的出现,财富管理公司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行业呈现了整合的趋势。虽然这些国外理财公司的规模和经营方法各不相同,但为应对行业的竞争,这些公司不约而同的开始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以便能更好的帮助或客户进行理财。根据国外的一项统计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开始提供对冲基金的管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母基金(FOF)投资、艺术品收藏和管理等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财富管理公司还可以提供财务数据处理、财富转移、慈善捐助、家庭成员的教育等服务。
相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中国的私人财富管理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现阶段国内本土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券商、基金、还是信托公司,所提供的仍是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的咨询服务,主要是提供资产配置建议,其具体操作还是有客户自己决定。在这一方面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理财部发展尤为迅速,例如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等,同时一些类似国外为多个高净值客户理财的商业化财富管理公司如诺亚财寓、小村财富等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财富管理公司也进入了大家的眼球。尽管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相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还是偏慢,国人长久以来的形成的理财观念与文化传统是导致中国难以真正意义上开展财富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金融领域的日益开放,以及罔内各个行业对资本投资不同程度地放开,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对国内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使得大家对财富的安全性与持续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投资工具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认识到财富保值增值、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新闻上那些由于不了解理财产品而盲目投资最后损失惨重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最近新闻上披露出的一些轻信理财产品销售人员,投资高盛超级复杂的金融产品合成担保债务凭证(cDO)而血本无归的事件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如何投资这些复杂的投资产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就需要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理财团队,这些财富管理团队包括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律师、会计师等,他们会根据客户特有的情况,量身定做一个合适的理财方案,帮助客户达到资产保值和增值,提高生活水平和品质的目的。近年来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暴增、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富裕阶层队伍的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也给专业的财富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财富管理的趋势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无比艰辛的,财富的保值增值也是一门学问。富裕人士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往往非常自信,在财富管理方面王按照过去自己的经验米做,也可能短期内会成功,但从长期来看大部分的人是不能够达到既定目的。财富的管理一定要由专业的人来做。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中理财公司就承担起了对大宗基金如养老基金和慈善基金的管理和经营,保险公司和各个金融机构也都提供理财服务,众多的咨询机构和专家也随时向客户提供现成的帮助。他们不仅帮助客户设计总体的战略规划,还对实现这些规划的具体步骤给予具体指导。
中国未来5到10年的财富管理的趋势主要包括: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管理、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加强、个人定制化的理财服务等。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
市场中的专业人士嗅觉灵敏,当机遇来临时能够察觉到并迅速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增值;专业人士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来达到目的;专业的人士经验丰富,能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投资机制的设立在投资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相应的风险。这些都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从长远来看财富的管理还是要由专业人士来做。
随着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不断发展,市场中一定会出现一些本土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海外资产配置
信息的全球化拉近了各国间的距离,从而全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如:纽约的石油期货价格指导着全球市场的现货价格,伦敦的金属交易价格影响着世界各地金属的现货价格,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问题影响了其他国家股市交易等等。中国虽然实行外汇管制,资金不能自由进出,但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出口贸易的增加已经使得国内的资本有了走出去的冲动和可能,财经媒体频现一些明星企业“走出去”的新闻。
单一的市场已经让国内许多富裕人士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资产的海外配置也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的内容。当然对海外的房产、股票、债券、外汇等投资更需要通过专业机构做一些深入的了解和判断。定制化理财服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家庭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不能简单的用一种理财产品或方式解决所有人的需求。为单一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理财管理也是未来财富管理市场重要内容之一,私人保险、私人基金、私人财税规划等都会涌现。海外的私人银行针对高端人士推出的专享医疗服务、至尊商务管理、品质生活定制、心灵文化之旅等深受客户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