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69-01

一、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意义

据调查统计显示,源于企业外部网络入侵和攻击仅占企业网络安全问题的5%左右,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网络,内部网络也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部分。因此,对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极为重要。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多数都是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进行入侵和攻击,这种方式只是将企业内部网络当作一个局域网进行安全防护,认为只要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内部网络的入口,就可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但是,这种网络安全防护方案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网络发生的恶意攻击行为,只有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规范每个用户的行为操作,并对网络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才能够真正解决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安全防护问题。

二、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一)内网安全防护模型设计。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模型,能够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面防护。

由图1可知,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模型从五个方面对企业内部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防护,组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企业内部网络终端数据信息的窃取、攻击等行为进行安全防范,从而保障了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体安全。

(二)系统功能设计。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主机登陆控制,主要负责对登录到系统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确认用户是否拥有合法身份;二是网络访问控制,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所有用户的网络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监管,组织内网核心信息资源泄露;三是磁盘安全认证,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终端接入情况进行合法验证;四是磁盘读写控制,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传输等数据信息流向进行控制;五是系统自防护,负责保障安全防护系统不会随意被用户卸载删除;六是安全审计,负责对企业内部网络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过程进行实时审计。

(三)系统部署设计。本文提出的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基于C/S模式的三层体系架构,由安全防护、安全防护管理控制台、安全防护服务器三部分共同构成,实时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安全防护,保障内部网络信息资源不会泄露。安全防护将企业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状态、动作信息等传递给安全防护服务器,安全防护管理控制台发出指令,由安全防护服务器将指令传送给安全防护完成执行。

三、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一)安全管理控制台设计。安全管理控制台是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员提供服务的平台,能够提供一个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还可以将安全策略管理、安全日志查询等操作转换为执行命令,再传递给安全防护服务器,通过启动安全防护对企业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完成对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登录管理控制台时,系统首先提示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并将合法的USB Key数字认证设备插入主机,经过合法性验证之后,管理员获得对防护主机的控制权。为了对登录系统用户的操作严格控制,本系统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方式,结合USB Key数字认证方式,有效提高了系统安全登录认证强度。用户采取分级授权管理的方式,系统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过程可以自动生成日志记录,由系统审计管理人员进行合法审计。

(二)安全防护服务器设计。安全防护服务器主要负责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信息都交互传递,作为一个信息中转中心,安全防护服务器还承担命令传递、数据处理等功能,其日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因此,安全防护服务器的设计不但要实现基本功能,还应该注重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安全防护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负责将安全管理控制台发出的安全控制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和安全信息查询指令传送给安全防护;将安全防护上传到系统中的审计日志进行实时存储,及时响应安全管理控制台的相关命令;将安全防护下达的报警命令存储转发;实时监测安全管理控制台的状态,对其操作行为进行维护。

(三)安全防护设计。安全防护的主要功能包括:当安全防护建立新的网络连接时,需要与安全防护服务器进行双向安全认证。负责接收安全防护服务器发出的安全控制策略命令,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管理、磁盘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策略的修改等。当系统文件已经超过设定的文件长度,或者超过了设定的时间间隔,则由安全防护向安全防护服务器发送违规操作信息;当其与安全防护服务器无法成功建立连接时,将日志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等待与网络成功重新建立连接时,再将信息传送到安全防护服务器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模型,提出了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从多方面、多层次对企业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进行全面防护,有效解决了企业内部网络日常运行中容易出现的内部信息泄露、内部人员攻击等问题。

篇2

1.2网络硬件

1.2.1网络中服务器与客户机的选择系统结构选择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该技术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与集中式平台、计算机局域网体系结构不同,它以系统成本低、功能强大、用户可以自由实现各种各样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联网组合等显著优点,被广大用户所采用[4].这种结构的优点体现在:服务器能够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于没有取得安全机制授权和鉴别的客户,不允许其对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非法访问,充分保证了系统地安全性能.客户机是具有独立性能的智能化微机,它既可以单独运行存储在其中的应用程序,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网络最重要的作用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对于共享的资源来说,绝大多数都存在于网络服务器中,因此,作为网络服务器的微机应具有大容量、高速度、性能可靠等优点.根据机房现有机器的特点,选择PIV3.0GHz的处理器,1GB的内存,160GB的硬盘作为基本配置的高档微型计算机作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有37台同样档次的微机组成,PIV2.6GHz的处理器,520MB的内存,80GB的硬盘作为基本配置.

1.2.2网络互联设备网络互联(Interconnection)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将相互独立的网络或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达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目的.一般来说,网络互联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通过中继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互联.考虑到机房的具体情况,将采用第一种互联方式.目前常用的中继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本系统将采用TPLink24端口的智能交换机,配以3COM公司及D-LINK10M/100M自适应网卡.具体连接过程是从其中一台交换机的一个下方端口引出一条线接入另一台交换机的上方端口,即可实现将37台客户机全部连接.

1.2.3通信介质传输介质是指连接计算机的通讯线路,一般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是常用的3种有线传输介质.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以及激光通信的信息载体都属于无线传输介质.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由于它具有性能好、成本低、抗干扰作用强的特点,因此在机房组建网络系统中使用了非屏蔽双绞线作为通信介质.如图3所示.它是由两根绞在一起的导线来形成传输电路.两根导线绞在一起主要是为了防止干扰(线对上的差分信号具有共模抑制干扰的作用),利用RJ-45水晶头连接在网络互联设备上.

2网络软件

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共同组成的.要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必须在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同时,配备完善的网络软件.而计算机网络软件,又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2.1网络操作系统[5]网络操作系统(NOS)是向网络计算机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它是负责管理整个网络资源和方便网络用户的软件的集合.由于网络操作系统是运行在服务器之上的,所以有时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型网络中,服务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每个组网者都需要考虑的.目前网络环境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NetWare、Unix、Linux等几类.而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在网络操作系统中是最常见的.一般常用到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NTServer4.0,Windows2000Server等.本系统主要采用Windows2000server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是为服务器开发的多用途操作系统,与以往的网络操作系统相比,Windows2000Server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和网络性能等方面的功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可为部门工作小组或中小型公司用户提供诸如Web服务、文件打印服务以及软件应用服务等.Windows2000Server对系统配置要求较高,具体如下:CPU为Pentium133MHz或更快的中央处理器,每台计算机最多支持4个CPU;内存容量建议最少256MB(最小支持64MB,最大支持4GB);需要的最少硬盘空间大约为1GB.为了发挥Windows2000Server的性能,特别是承担关键应用的服务器在硬件上应该选择更高的.在Windows2000Server中,FAT16、FAT32、NTFS是最常见的3种磁盘文件系统.可以将服务器的主分区设置成NTFS格式,用来安装操作系统.其他分区设置成FAT32格式,用来安装必要的应用软件,方便学生进行作业的收发.在具备了相关的网络硬件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后,要想使具有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就必须有一组共同遵守的通信标准,即网络协议.协议本质上无非是一种网上交流的约定,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因特网(Internet),它所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它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其中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是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协议,是目前被各方面遵从的网际互联工业标准.在开通校园网后,由网络中心分配唯一的IP地址,并配置相应的网关和子网掩码后,机房内所有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校园网服务器连入互联网进行畅游了.

2.2网络应用软件根据学院实验课程的要求,为机房内计算机安装必要的网络应用软件.比如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时,要登录网页,因此需要安装WWW服务;有时候可能需要校内网进行作业的暂存,资源的下载,就需要FTP服务的支持.

篇3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的多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筛选和整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处理。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处理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以前的人工手动处理变成现在的计算机自动处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日益凸显。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降低工作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工作量,提高办公效率;优化办公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较快的决策。

1概述

1.1信息处理技术

获取信息并进行储存,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和表示信息的过程,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技术就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信息。因为计算机运行速度飞快,能够自动处理海量信息,运算能力极强,具有很高的精确度,所以,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不仅达到了自动化,大量工作人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运营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利用价值,可以为管理活动中的预测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

1.2办公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办公自动化的概念,英文全称OfficeAutomation,缩写为OA,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办公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从事办公业务,均属于办公自动化的范畴。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可以改变过去低效、复杂的手工办公方式,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分析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目前最具创造力和富有活力的技术,如果能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大力发展网络课程教学等,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一流的管理手段和后勤服务,那么就能为学校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提供有力保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2.1个人事务

个人办公系统主要是与个人办公及联络有关模块的整合,是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平台,它包括多个小模块。电子邮件:内部邮件给用户提供了较好品质的服务,在收发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保障,而且在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的拒收能力方面也有较高的服务能力。该模块方便地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通知公告:向用户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包括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重要精神、任免干部、决定具体问题等。各部门通知公告后,可以在统计栏目中查看哪些人已读,哪些人未读。用户也可以通过查询,搜索以前的各类通知信息。日程安排:有计划地将自己每天的事务与时间结合起来进行安排,以便做到有计划地进行生活和工作。同时提升效率,以便达到日事日清的目的。该模块的目的在于规范工作,领导对任务能进行实时管控。工作日志:可以记录每天工作的情况以及感悟等等。个人文件柜:便于存储自己长期需要使用的文件和资料。个人设置: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修改密码等内容。

2.2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全校性事务的集中网上处理,通过该模块可以让系统的各个部门所有的用户及时、准确地获取当前系统的开放信息。校务公开:公布学校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学校经费及使用情况,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事项等内容。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全校师生各类行为的标准和规定,它是内部责任制的具体化,对本校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必须遵守。值班反馈:由值班组组长公布当天校园内教学秩序、突发事件等整体情况。一日常规:具体反映各个班级早读、上课、晚自习的纪律、卫生等加分、扣分情况。卫生检查:校园环境卫生情况通报,指明教学楼、班级包干区、宿舍等区域的卫生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方案。计划总结:学校每学期的工作意见和工作总结。政策文件:各级各类的通知、办法、方案、意见等文件。机房安排:公布学校每周的机房安排,便于查阅、调整。监考安排:包括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老师姓名、场次、例会地点等内容。常用资料:教职工经常会使用到的一些文件,包括通讯录、校历、各类文档模板等。

2.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础。为了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系统管理提供了操作员及操作权限的集中管理功能。通过对系统操作分工和权限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与业务无关的人员进入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对系统所包含的各个子功能的操作进行协调,以保证各负其责,流程顺畅。操作权限的集中管理包括定义操作者角色、设定系统用户和设置功能权限。

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使得整个办公过程趋向数字化和电子化,从而达到办公人员共同工作在同—桌面环境下,以达到办公自动化的目的。

3.1促进了内部交流

在办公自动化应用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适当的交流,往往造成办公业务的拖拉,许多办公业务没有及时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建立一个办公室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公司各种规定通知以及业务文件,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办公平台,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能够快速地完成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有序的信息交流场所,为日常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3.2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减轻了人工办公时繁重的任务量,通过对信息的及时处理,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类动态,以便迅速做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是一种科学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将比人工计算的准确度更高,更有参考价值,而数据准确性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办公过程中工作效率的高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数据的分享、工作的处理都极大节约了办公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3有利于成本节约

传统的办公往往存在着许多资源浪费,比如,员工之间经常需要进行各种业务上的交流,一般是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传达,这样无形间就增加了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员工之间的沟通无须跑动,只要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像电子邮件、微信、QQ、论坛等网络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实现及时交流,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做好协调。传统的办公常常需要把各种信息打印成册,浪费大量的纸张,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信息的记录、存储、搜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不需要纸质材料。这些都能节省办公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微型化、系统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办公自动化将具备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未来的办公系统将更是前端人性化、界面场景化、应用专业化,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1在智能化办公上的发展

办公系统的智能化伴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被逐步推动和实现了。由于现在信息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因此办公人员需要处理的业务数据和以前相比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当用户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工作时,办公软件可以有效针对图表、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并做出智能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工作效率,减轻了用户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将对用户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智能化办公强调信息的整合能力,对于学校这类信息资源较多的地方,构建一个可以拓展的管理平台,能打破以前人适应系统的尴尬境地,实现系统适应人的全新理念。

4.2在WIFI技术上的发展

网络的全面覆盖,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通信技术在办公领域迅速兴起,网络办公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办公方式。传统封闭式的办公室已经不再必须,教师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办公,不受环境的束缚,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无线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办公的条件,提高了办公的效率。为了保障办公信息的安全,学校可以根据权限设置不同的应用级别,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避免对使用者造成损失。借助WIFI技术开展的办公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办公环境,整体的工作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4.3在视频技术上的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注重素质的培养、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高相结合、实用性和基础性相结合教学之路,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

一、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加之,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周期之短,技术淘汰之快,而现行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常常出现“学校学一套,社会用一套”相脱节的现状,所以,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不同基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突出其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如学生喜爱浏览网页和下载MP3、歌词、图片、视频等的情况,教材可将IE浏览器的使用教学提前到课程计划的前面,并且把IE基本操作和WINDOWS的基本操作相结合,将学生浏览网页、下载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作为一个个项目教学,将实用性、趣味性融入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技能掌握。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

由于生源差异等各种原因,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因此要实施分层设计,如将一个班级分成五到六人一组,在分组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从而提高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在讲授“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时,将“我的电脑”中的文件属性设置为隐藏属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就让组长检查本组学生完成情况,帮助教师辅导落后学生。分层设计达成因材施教、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互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责任感,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并适时指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和操作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对比,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生间的互动是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其结果,学生一致认为计算机和人基本相似,摄像头是计算机的眼睛,音箱是计算机的嘴巴,麦克风就是计算机的耳朵,大脑就是主机,心脏是CPU,让学生在接任务,找资料,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组成以及各部件的基本功能。

四、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1. 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教育理念的转变、时代的发展,要求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为此,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强调“学”的主体性和重要性,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要求。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以计算机房为载体的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可操作性、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突破“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而应采用以计算机房为载体的模式。如在网络计算机房,运用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在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学内容,及时分享教学成果,适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和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3.以多媒体技术为环境的模式

篇5

1 虚拟机技术基本概述

1.1 虚拟机

虚拟机,指以软件模拟为基础条件,且硬件系统功能具有完整性的,在隔离环境下运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系统,以生成当前操作系统的全新虚拟镜像的基础上,其与Windows系统共同大同小异,在进入到虚拟系统后,通过一个全新的、独立的虚拟系统为界面,完成相关操作。独立安装运行软件是其基本功能,既能对数据进行有效保存,且能够设置具有个性化的独立桌面,同时,对真正的系统不存在明显影响,能达到现有系统与虚拟系统灵活切换的效果。对于虚拟系统与传统虚拟机,两者存在一定差别:针对虚拟系统,其不会影响电脑性能,与Windows系统启动相比较,大大缩短了其启动时间,方便、快捷是虚拟系统运行程序的基本特点,且虚拟系统只能模拟与现有操作系统一致的环境,传统虚拟机,则可模拟出多个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由于虚拟机需对底层硬件指令进行模拟,因此,应用程序运行所需耗费的时间明显多于虚拟系统。其中,VMware、Virtual Box以及Virtual PC是常用的虚拟机软件,其以Windows系统为基础,可模拟出多个计算机。

1.2 虚拟机技术

虚拟机技术,属于虚拟化技术范畴,然而,虚拟化技术,指将事物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操作系统中内存的虚拟化是较常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实际运行过程中,用户所需内存空间明显高大于物理机器的内存,基于内存虚拟化技术作用下,用户可将部分硬盘虚拟化为内存,针对用户,其具有透明性。同时,将虚拟专用网技术(VPN)应用至公共网络中,虚拟化出一条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隧道”,促使用户感觉其与私有网络无差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IBN正式提出虚拟机技术,并将虚拟机技术进行如下定义:虚拟机技术,即用以实现硬件设备软件模拟,达到分时共享目的的大型机的应用模式。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是虚拟机技术的核心与关键,其属于位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间的一层代码,主要作用在于将硬件平台分割为多个虚拟机。基于特权模式前提下,VMM运行可隔离并管理上层运行的虚拟机,实现对底层硬件访问的仲裁效果,同时,为不同的客户操作系统虚拟出一套具有独立性的实际硬件的虚拟硬件环境,其中,内存、处理器以及I/O设备均属于该范畴。

2 虚拟机技术的主要优点

针对虚拟机技术的优点,涉及所方面内容,现将其进行如下归纳:

第一,一机多用,减少浪费。在虚拟机技术指导下,无需进行分区或重新开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操作系统可在同一计算机上完成,达到降低过分依赖多系统的目的,无需借助多分区或多硬盘,实现对多个操作系统的安装,不仅有利于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助于减少维护费用。

第二,兼容性好,移植性强。虚拟机,将操作采用设置为映像文件格式,并存储至宿主机硬盘内,在保证无任何问题的基础上,将其拷贝至其他计算机上去,为多机统一部署和安装提供便利。

第三,高度集成,操作简单。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虚拟机均可同时集成出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且系统间可实现随意切换效果,达到互动操作目标。与此同时,借助联网功能,促使虚拟网络得以重建,将较为复杂的网络实验实现于一台计算机上。

第四,有利于对操作环境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虚拟机软件,在设定系统操作环境的基础上,为修改操作环境提供便利,例如,周边设备、内存以及磁碟空间等。

第五,系统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对于虚拟机,操作系统若出现问题,不会对宿主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明显影响作用,实现对宿主机系统的保护,以达到增强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3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诸多软件已具备虚拟机的功能,例如,常见的VMware Wokrstation、Virtual PC、Virtual Box等。本文笔者将以VMware Wokrstation为依据,分析计算机实训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虚拟机技术应用至实训环境维护中

公共机房是计算机实训教学的主要形式,常常需将大量实训软件安装至每台计算机中去。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软件与软件间安装运行环境冲突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其难以达到正常安装使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安装多操作系统来分别安装软件属于传统解决方法,其效果并不显著,大大增加了实训环境维护负担,基于此,利用虚拟机,促使公共机房软件冲突问题得以解决,达到改善实验环境的目的。

例如,若将用友财务通2005和用友财务通v10同时安装至一个机房内,且两个软件均依赖于一个数据库,即Microsoft SQL 2000数据库,同时,冲突现象频频发生于数据库实例文件中,需安装分操作系统。在此背景下,将虚拟机新建于一台实训计算机中,采用正确的方式,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与Microsoft SQL 2000数据库软件。在VMware Wokrstation软件指导下,执行“克隆”命令,基于较短时间内,克隆出原系统一致的虚拟机系统,并将用友财务通2005和用友财务通v10分别安装至克隆出的系统中,再利用Ghost或同传系统,促使整个机房的软件环境得到更新和维护。基于此,计算机实训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具体需求为指导,合理选择虚拟机系统,达到实训教学目的,促使虚拟机技术无需将多系统安装至实训计算机上,实现灵活切换系统的目标,为计算机实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缓解机房软件环境维护负担,优化机房软件环境。

3.2 虚拟机技术应用至难以实施的实训课程中

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在计算机课程实训中进行,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BIOS参数设置实验。现如今,针对实训计算机,诸多计算机实训机房均采取了还原保护系统,对BIOS和硬盘访问设置了权限,导致相关的实验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该部分计算机实训教学过程中,诸多授课者常利用图片开展教学活动,或纯理论教学,或利用模拟器被动完成较为简单的实验,致使听课者难以准确把握实验流程,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利用虚拟机技术,有效解决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达到提高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针对BIOS参数设置实验,将任意的虚拟机新建配置至实训计算机中,在启动虚拟机时,按下“F2”按键,从而直接进入虚拟机BIOS界面。在此基础上,以虚拟机所模拟的BIOS界面为依据,进行BIOS设置实验。在虚拟机BIOS环境下,计算机硬件设备得以模拟,可利用其进行BIOS常规设置,例如,开机顺序、调整时间以及主从盘等,听课者可对虚拟机运行环境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此同时,宿主机硬件设备不会受到试验结果影响。由VMware Wokrstation提供的PhoenixBIOS的BIOS程序,在笔记本电脑和品牌机中得到广泛应用,且适用于计算机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

3.3 虚拟机技术应用至复杂网络实验环境的构建

计算机技术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显著特征,网络技术实践能力是检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鉴于此,为达到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专业网络技术实训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客观因素等条件的影响,诸多实训室难以提供良好的网络实训平台,导致实训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若以虚拟机技术为指导,在实训教学中合理应用,促使该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以企业网构建实验为重点,是基于路由器、多台计算机以及交换机共同作用下,从而构建企业网,以工作组模式为前提条件,合理配置Windows Sevrer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大量的实训计算机是完成实训内容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对网络实训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若实训计算机不断更改操作系统,致使操作系统受到损害。在完成一个实验的背景下,需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导致实验维护工作量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虚拟机与宿主机、虚拟机与虚拟机是VMware Wokrstation的基本媒介,通过给其提供的网络通信虚拟网络环境,以达到完成Web、FTP以及服务器配置等实验的目的。

篇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开始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很多比较先进的技术已经逐渐运用到各种领域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在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网络计算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信息技术安全措施被运用到安全防护中,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有效地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也方便于信息技术处理,因此,就需要不断研究网络安全协议的逻辑性、完整性。从而保证网络协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技术人员不是十分专业。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学科,为了可以更好的利用网络安全技术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但是依据现阶段的情况可以看出来,计算网络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一样,自身素质也不相同,是现阶段的主要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网络技术存在的问题,十分容易出现问题和安全漏洞,会导致整个系统十分混乱。第二,没有完整的防范体系。在现阶段,飞速发展的时代下,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明显,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主要是利用黑客操作、病毒入侵、恶意攻击等导致的,没有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就会导致造成很大影响。第三,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进行管理方面来说,现阶段,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仅仅考虑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安全协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安全协议的问题,也提高了安全意识,安全协议主要是指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而组建的程序,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协议仅仅只是一个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协议的设计者合理的调节程序,遵守相应的规定,不可以进行更改。第二,制定安全协议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员进行参与,在进行的时候,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步骤,但是不在协议内容范围之内。第三,安全协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并且需要保证在周期内进行,保证预计的效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协议主要就是在计算机进行网络传输的时候,保证信息安全性的程序。在使用的时候,安全协议主要作为保证信息数据有效性和完整性的依据,主要有身份认证和密钥分配。早在1973年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就已经被应用,为保证网络安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协议也在发展和进步,逐渐不断适应社会的改变,不断优化协议内容,提高使用效果,目前主要使用的网络安全协议主要有SET协议和SSL协议,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从而保证安全。

3密码协议的分类

现阶段,还没有严格定论安全协议的类型,因此没有专门的对网络安全协议进行归类,实际上把密码进行严格分类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从不同角度来说,安全协议具有不同的类别。例如,从ISO层级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低层次协议和高层次协议,从功能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密钥建立协议、认证协议以及密钥认证协议,从密钥种类来说,可以分为单钥协议、公钥协议以及混合协议。现阶段,一般都是依据功能的不同来合理划分安全协议,不需要加密技术,主要可以把安全协议分为三大类:第一,建立认证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个实体确认另外与之对应的实体身份的安全协议;第二,建立密钥协议,很多个实体合理利用共享密钥来传输安全信息的协议;第三,建立认证密钥协议,实际上就是利用身份建立一定的共享密钥得到传输安全协议。

4协议的安全性

4.1网络安全协议的攻击检验和安全性

由于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一定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网络安全协议的使用和设计,但是,网络安全协议在刚设计完成进行使用以后,就会出现一定的安全漏洞,令人们感到十分的麻烦,导致网络安全协议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设计安全协议的时候,不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主要目的和需求,也不能透彻的进行分析,从而导致会出现设计出来的安全协议在研究和分析网络安全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进行设计密码加密计算的时候是一样的,证明网络安全协议存在问题比证明其安全要相对简单一些。一般情况下,在分析网络安全的时候,会利用安全协议的攻击手段进行一定的检测和实验,这种测试主要包括对三个部分进行检测:第一,攻击协议本身;第二,协议和攻击算法的加密技术;第三,攻击协议中出现的加密算法。本文主要分析协议本身出现的攻击性与加密技术和加密算法没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加密技术和加密算法是安全的。

4.2设计安全协议的方式

篇7

一、引言

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军事通信网络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军事通信网络逐步趋向一体化、综合化、智能化,系统复杂度日益增加,在带来高效的通信保障能力的同时,也给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积极谋求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亟需开展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工作,为军事通信网络的持续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实现对通信业务服务质量的测评,为通信业务服务质量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实现对网络运行指标的测评,为通信网络运维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基于常态化、自动化的测试与评估,达到确保可靠运维、预知网络故障、感知安全威胁的目的。

二、关键技术

2.1 通信网络计算机仿真技术

应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所依附的网络系统进行分析,选择一个己有的网络仿真工具,设计一个实际的或理论的网络系统仿真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运行这个模型,并分析运行的输出结果。仿真法很灵活,可以依据需要设计的网络模型,以用相对很少的实际花费了解网络在不同条件下的各种特性,获取网络研究的有效数据,从而选出最佳方案,而不必去构造实际的系统。由于军事通信网络是一个异构地、复杂大型网络,为评价军事通信网络的性能,仅通过实验是无法实现的(节点数多导致难以管理与实现);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对于大型网络的建设,利用通信网络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可行性验证,并利用网络仿真结果作为网络性能的参考标准是直观可行的,有利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优化,减少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建设的成功率。

2.2 通信网络测量技术

通过一定的测量设备或一定的测量程序可以直接从通信网络中测得与各项性能指标密切相关的参数,通过对它们进行一些运算处理求出相应的性能指标。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赖于它。在这种方法中测量手段是关键,其优点是准确性高,因为网络的实际性能指标都是从现场得到或根据现场参数计算得到的,其缺点是只能适用于正在运行的系统,无法对将来性能预测分析提供依据,需要人工经验来判断。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是针对特定的测试目标主动实施的一种测试行为。它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利用测量工具通过主动产生测量流量注入网络,并根据测量数据流的传送情况来测量网络的性能参数。主动测量的优点在于可以主动发送测量数据,对测量过程的可控制性比较高,比较灵活机动,并易于对端到端的性能进行直观的统计;其缺点是注入测量流量本身就改变了网络的运行情况,即改变了被测对象本身,使得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注入网络的测量流量还可能会增加网络的负担。

被动测量是指在链路或设备上对网络进行监测,而不需要产生流量的测量方法。被动测量一般仅仅驻留在某个节点被动采集或监听网络信息,因此不对网络产生任何影响。被动测量的优点在于理论上它不产生流量,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其缺点在于被动测量基本上是基于对单个设备的监测,很难对网络端到端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可能实时采集的数据量过大,且存在用户数据泄漏等安全性问题。

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系统将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技术,从服务需求的角度提出适用于军事通信网络的测量技术,深入研究相应的测试方法、测试手段,以建立标准、完备的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机制,为军事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现方案

3.1 系统组成

如图1所示,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系统由军事通信网络仿真模型、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指标体系、军事通信网络测评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军事通信网络仿真模型根据军事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进行构建,用于根据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指标体系提供网络的理论性能指标,并为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机制的形成提供支撑和依据;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指标体系利用系统工程的系统性能评估方法进行构建,并基于军事通信网络仿真模型进行完善,同时为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机制的形成提供支撑;军事通信网络测评系统以军事通信网络仿真模型和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网络测量技术进行构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军事通信网络评价机制与测试方法,实现军事通信网络的综合测试评估能力。

3.2 分层架构

如图2所示,系统按照体系分层的原则,自底向上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质量评估和服务提供四层;数据采集层由网络管理数据采集、安全管理数据采集和主动测量数据采集三个模块构成,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功能;数据分析层由网络实时性能分析、网络历史性能分析、网络故障分析和主动性能分析四个模块组成,按照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方法对网络性能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质量评估层由网络分层评估、业务服务评估、资源评估、管理能力评估、网络综合质量评估、网络平均质量评估、网络平衡性评估、网络稳定性评估和网络安全性评估等模块组成,按照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指标体系对网络质量进行进一步评估;服务提供层由网络性能综合呈现、网络告警综合呈现和网络运维辅助决策三个模块组成,采用图、表等形式向系统维护者提供网络性能和告警信息,并针对网络告警提出相应的网络运维辅助决策。

3.3 系统功能

按照系统功能划分,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系统由通信网络仿真、通信网络性能测评方法和通信网络在线测评三个基本功能构成:

①通信网络仿真功能通过军事通信网络仿真模型实现,提供网络理论指标获取、关键技术验证、网络优化分析和网络故障分析的能力。②通信网络性能测评方法通过所建立的军事通信网络测评指标体系和测评机制实现,提供网络性能评估方法、业务质量评估方法和网络性能测试用例。③通信网络在线测评功能通过所构建的军事通信网络测评硬件系统实现,提供军事通信网络网络性能、业务性能、资源、管理能力的在线评估功能,并具备相应的评估控制功能。

四、总结

军事通信网络测试与评估系统通过构建军事通信网络仿真平台和测评平台,依托综合网管的网络状态采集能力,形成对军事通信网络性能的掌控能力,为运维系统提供网络总体性能的综合分析信息,为军事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建议。通过军事通信网测试与评估系统,可以在军事通信网相关项目的建设之初为项目设计人员提供旧系统的性能数据作为建设依据,为项目论证人员提供验证平台;在网络建成后,为系统验收人员提供参考指标和测评手段;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为网络维护人员提供网络总体性能的分析能力,了解系统的瓶颈,为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优化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篇8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人们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设高度关注。如今,医院向现代化建设方向发展的同时,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的操作等是医院向现代化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医院信息系统则是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能在医务人员工作中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信息,并促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1]。由于医院管理体系的完善健全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对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信息系统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现代化医院建设中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概述

医院信息系统指的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医院管理手段,其中包括对医院以及各个部门的人流、物流和财流进行信息数据化综合管理,对医疗工作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从而推动医院事务整体处理水平的提高,为医院提供全方位自动化管理服务。医院信息系统是当前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手段。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是以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实现医院自动化发展目标,核心是医院构建数据库,目标是实现能够适应当前与未来医院发展战略的技术支撑,对医院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存储和处理服务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在当前我国医疗事业领域乃至整个卫生系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仅是购买电脑以及配件,而是聚集了互动、协调、培训与改进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化工程建设[2]。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更突出其实用性,即把握当前医院的体系与结构、管理模式等,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最终推动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挥,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2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医院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与基本功能

首先,要严格运行医院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的业务管理系统中,工作内容是信息采集,主要包括对医院日常业务的信息记录和药品流动的信息记录,同时还包括医院在运营期间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等,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应的信息进行采集,从而确保医院运转的正常化[3]。当然,除了医院的信息采集之外,在信息系统建过程中,能够实现医院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那就能为医院的业务系统对接建立平台,有利于医院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医院整体的运营中,其业务系统的建设在医院决策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正常运营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医院整体运营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还要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该系统主要针对医院的管理层人员而言的,也是为了确保医院管理层人员能够正常的开展业务管理工作。如今,社会正在转型发展,医院的运营也在向新型的运营模式转变,需要从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等细小的方面管理,而中层的管理人员则需要在医院运营期间做好相应的信息管理工作,然后将医院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让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运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UML模型中面向对象分析系统的建设,主要连接了医院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下表是面向对象方法和结构化方法之间的比较的结果。

2.2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首先,医院各部门之间要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医院各个部门的联系非常紧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主要涉及的是共同采集业务和业务交叉的情况,也能在业务资源共享的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业让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有较多的交流、沟通,从而对医院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打开了新的渠道和新思路[4]。此外,在信息交流传输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文件传输期间的安全性,需要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将加密的文件通过先进的检验技术,再次确保文件被加密后,再进行快速、安全、有效的传输。其次,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的整合进行规划性的建设,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信息管理相匹配的管理方法或制度,还要在医院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对医院的业务进行合理的划分,能更好地为子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第三,要加强医院信息采集人员的专业与非专业的合作。在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能力的工作人员加强合作,非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信息的采集,而专业的人员负责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此外,对采集的信息还要进行分层整理处理,一方面将采集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归类整理,另一方面,对采集信息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分配,争取做到精细化规范。从而促进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建设的速度。

3现代化医院建设中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分析

3.1医院信息系统中硬件管理分析

首先,对机房的管理要求。医院的主要信息系统是医院的计算机机房,为了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因而对计算机机房的环境要求非常高,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房以半封闭式的方式为主,机房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3℃左右,机房中的湿度需要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六十五之间,此外,机房中也不能有灰尘,也不能频繁的有人员流动,以免影响计算机的工作。当然,计算机机房的供电也是重要的方面之一,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机房电压是否保持在220v/50Hz,供电的电路预备两路,防止因断电出现计算机无法工作。其次,计算机服务器的管理分析。服务器是为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设备,而服务器工作需要结合计算机的服务请求才能有一定的处理工作的能力,服务器无法预知计算机的请求,因此,服务器必须要保障其服务的能力。在服务器运行过程中,其服务主要借助的是Microsoft集群功能,在主机系统中实现了双机热备份技术,对计算机服务器主机之间的相互连接,能够实现数据存储的专用区域网络,进而为现代化医院建设信息系统管理构建额相应的区域网络[5]。第三,建立相应的工作站。由于医院的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布局不同,医院的工作主要由不同科室组成,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每一个科室有专门的病区,其治疗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所处的环境相差比较大,因而在每一个科室开设相关的工作站,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由于工作站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因而对工作站的要求是防潮、防尘、防盗,以及工作站的散热情况,同时,在工作站还要防止外来移动设备的随意接入,以免计算机出现中毒情况,最终无法工作。此外,在工作站要避免安装光驱、软驱以及屏蔽USB的安装,对接入工作站的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第四,还要加强医院的网络设备工作。由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操纵与网络的联系非常紧密,信息也需要通过网络来传输,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建设中,最主要的要确保网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工作是定期检查计算机的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光纤收发器等设备,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此外,在计算机机房中,电线的布局也非常的重要,在计算机网络设备建设方面,需要有相应的设备线路布局图,从而为布线施工提供方便,并且设计的网络设备布局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设备后期的维修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3.2医院信息系统中软件系统方面的管理分析

首先,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操纵系统管理。由于在医院信息系统各工作站的网络服务器中安装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在系统工作期间,最主要的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由于信息系统的软件技术与硬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软件系统安装期间,可以使用软件自动控制、安全修补技术,为了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操纵的失误性,需要对安装的软件操作系统安装可以进行客户操作的监控系统,并及时地给软件系统进行杀毒等工作处理,避免信息系统受病毒感染。其次,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管理。由于医院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也是具备一定服务性质的公共机构,因而在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雄厚技术力量且信誉较好的公司产品,产品质量保证,也能促使医院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并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中有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当然,在该技术在工作期间,还要有相应的监测设备,对其工作进行记录,以便发生不良现象时可以快速的查阅。第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还有数据备份。计算机的数据比较重要,它可以作为一种资产,因此需要对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料进行备份,此外,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需要工作人员对影响因素进行正确分析,同时也要对交流的数据进行备份,从而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完整性。

4结束语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它是一个不断运行的系统,在医院正常运行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发展,需要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建设全面的重视起来,并促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韩春阳.医院信息系统在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166-167.

[2]吴欣华.基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再造与实践分析[J].电子测试,2015(02):76-78.

[3]陈荣山,姚婕,吴昊.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04):36-37.

篇9

.概述: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及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光学或者电子光学(称为遥感器或波探测仪器)通过接收地面反射或接收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判读分析与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与资源勘测、环境动态监测与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是过摄影或扫描、信息响应、传输和处理,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与环境的相关关系等宏观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及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70年代开始用于水利。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对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查询、综合分析和输出,并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性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信息计算机系统,是分析与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等地理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实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目前在水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PS是一种可以定时与测距的空间交汇的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息来给出(记录)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载体的运行速度,同时它还可给出准确的时间信息,具有记录地物属性的功能。因其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三维位置、速度及精密的时间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间与航天领域各类军用与民用目标的定位、导航与精密测量,尤其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测、地球动力学等应用更加广泛,90年代后始应用与水利行业。

RS是数据获取与更新基础;坐标定位、局部监测是GPS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可视化是GIS的基本功能;计算机技术是3S技术的根基;网络是3S的翅膀;水利应用科学技术是3S发展的动力。3S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于调查、监测、管理、评估等方面。具体地应用在水资源调查、水环境评估、防洪防汛、水土保持、河口演变、水利工程选址、水库移民等方面的工作。

四.水利应用:

3S技术就像一座多功能水库,对信息起着集中、调节和净化的作用,它兼容并蓄各种来源的信息,按地理空间坐标进行数据管理、查询和检索,通过地学分析、空间分析、相关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手段进行科学加工与决策,提供多层次和多功能的信息服务。因此3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也就是水利现代化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S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一些方面:

1.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1)

数据采集与提取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与灾情等方面应用

(2)

数据与信息的储存、管理与分析方面,即防洪、减少、救灾的信息管理系统。

(3)

防汛决策支持方面如灾情评估、避险迁安、抢险救灾路线、气象卫星降雨定量预测等。

2.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中应用:

“3S”技术在解决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动态监测水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管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重要作用,RS可以提供动态更新数据源,GIS提供空间数据库管理、分析、应用的工具,GPS提供水利实施等空间定位基础。

3.在水土保持中应用:

RS为壤侵蚀调查提供信息源,GIS分析土壤侵蚀因子,进行评价侵蚀

类型、程度及侵蚀量估算

4.在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中应用:

对泥沙淤积、泥沙分布几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

5.在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

对湖泊面积容量变化及泥沙含量等监测。

6.水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

水质监测、水环境信息管理、水环境遥感监测。

7.旱情监测、灌溉面积监测与规:

旱情预报、动态监测几抗旱决策支持,有效灌溉面积与实际灌溉面积监测及灌区规划与动态管理。

8.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

3S是水利水电工程选址、规划、乃至设计、施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例如移民安置地环境容量调查、调水工程选线及环境影响评价、梯级开发的淹没调查、水库高水位运行的淹没调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防洪规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抗震安全、河道管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物科贮运管理、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等等。

9.灾情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灾前评估: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的受灾人口(涉及社会因素);迁安能力(人数、道路、车辆调度);重点保护区(交通大动脉、重要工业基地、军事要地);抢险物资储运。灾中评估:确定灾情及发展趋势;救灾物数量与运输路线;为后继洪水调度方案决策提供依据;迁安人员的安置;灾后重建的准备。灾后评估:上报损失的核实;为防洪规划提供信息;为灾后重建提供方案。 前景展望: 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3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无孔不入”,而且迅速地占领管理和决策层面,并且势必作为基础技术支撑,进入数字流域或数字水利的框架。而且在水利行业开始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1、网络化

WebGIS可用于除了一般数据外的特殊数据类型,尤其是矢量数据的处理,以网络浏览器为应用工作平台,在客户端可以实现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可以在多个客户端实现原来在本机上才能实现的功能,并可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和各类数据、图形、图像。

2、集成化

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通过数据接口将RS、GIS、GPS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大系统,往往还要跟其他的诸如MIS或OA等系统紧密结合,方可满足需求。因此, 3S技术与外部系统无缝集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以数学模型和决策分析为支撑

对于水利工作者来说,仅对图形进行简单的浏览、查询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何要让3S在水利行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要利用3S软件特有的专业分析功能。水利行业要求3S系统平台提供专业的分析算法和专业模型,以便对各种水利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系统具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

4、实时三维和虚拟现实技术

水利上很多问题是时间序列问题、动态监测及过程问题。因此,加上时间维的3S技术应用需求很广。三维尤其是实时的三维3S系统为各种水利信息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在调水线路沿线贯穿飞行、城市及蓄滞区洪水演进、水利工程布置、大坝及堤防等工情信息的表达、地面与地下结合的地质构造描述、水流流动的三维表现、厂房或结构内部的描述、库区的描述、宏观地形地貌表现、通视性分析等等方面使用得特别多或者是特别有前景,而且它也是虚拟或仿真的基础。

5、标准化

标准化就是要做到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可收缩性,通用环境。其内容包括数据,数据交换,数据库转换,图形,软件,硬件等方面及地理,算法,解译与行业等方面的标准内容。

6、组件式GIS(ComGIS)

GIS软件的技术体系经历了GIS模块、集成式GIS和模块式GIS这三个阶段后,已发展到了组建式GIS阶段,即基于组件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实现交互,甚至是跨计算机交互。ComGIS使软件的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更强,使用更灵活,更便于二次开发,特别有利于应用系统集成和拓展。

六.结论:

“3S”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全球定位技术GPS的统称。“3S” 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于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管理、旱情监测、灌溉面积监测与规划、水环境评估、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河口与河道及河势演变动态监测、水利工程选址、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水库移民等方面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3S”水利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功能、网络功能、地理信息建模功能和无线通讯功能的3S集成系统。

总之,要在水利行业更好地应用和发展3S技术,必须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富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数据库,如蓄滞洪区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雨情和水情数据库、水旱灾情数据库等等。此外还要加快提高3S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3S现有的和潜在的功能,并且与网络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以及水利行业本身的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以下是实例应用:

参考书目: 《水利概论》 《水工概论》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地理信息科学 2000

《当代GIS 的若干理论与技术》

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10

校园网是学校内部的专用网络,它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目前,我国的校园网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有自己的校园网并且实现了如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一卡通等较多的应用,利用校园网可以进行学校之间及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技术单位之间等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达到了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校园网建设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已经不能发挥出校园网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需要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以形成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大学人才培养环境,基于协同的业务服务体系,在创构数字校园大学教育环境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的必要性

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以群体形式为获得个人与群体的习得成果而进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协同学习中,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由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相对于个体学习,协同学习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群纤夫在号子声中拉着船逆流而上,这号子就是协力同心的号令。把协同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就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教学和学习的经验,也可以使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达到共享,使个体之间学会交流和合作,为完成各种任务来加强个体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也有利于不同的个体更加易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个体之间的协作需要一定的平台支撑,在学校学习最好的支撑平台就是校园网。

在我国,近年来校园网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院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为我国校园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各个校园网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不仅造成重复建设,无法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使校园网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随着我国各地校园网数量的迅速增加,校园网内部和校园网之间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基于协同的校园网应用打通了学校各部门间及学校之间的信息孤岛、打破部门壁垒和学校之间的壁垒,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

要使校园网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论是校园网内部之间还是校园网与校园网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基于协同学习。具体来说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在相互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利用校园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如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结为学习伙伴,学生通常先选定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其他同学,经双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可相互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直致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就是让不同的学员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需要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发挥各自特长,可通过校园网与校园网群进行交流和协同解决。

3.2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教学和研究

校园网可为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授课、学习、练习、辅导、交流、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提供网络支持平台和环境,在校园网的平台上增加了教师之间对话的机会。教了多年书以后,许多教师习惯了闭门教书,对学生所讲授的知识也就仅限于自己知道的范围,通过校园网平台的协同以后,增加了教师间彼此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老师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彼此的专业,通过不同背景的教师的合作学习和对话交流,教师们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一来,就大大扩大了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不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这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受益的。

例如,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涉及学科教师提供脚本,教育学家提供教学理论模式,计算机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美工对制作的软件进行包装设计,需要管理人才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这些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时间,在网上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以加快工作的进程。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课件的质量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协同教学备课系统如图1所示。

3.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同

利用校园网来辅助和支持协同学习。校园网络技术除了能提供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突破时空限制外,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校园网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受广大师生认同和喜爱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教师可以直接上传课件,也可以将因特网上的任何用于学习的资源组织起来,提供给学生使用。

通过校园网可以为师生之间提供了多种形式交互,可以利用校园网,突破时空,通过E-mail、BBS、QQ、SNS、MSN、BLOG等互联网工具软件进行即时双向一对一的在线消息、异步单向一对多的公告、即时双向多对多的聊天室、异步双向多对多的讨论区以及调查等等,教师还可以在线创建作业及作业提交等形式。这都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时间上的灵活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的及时的反馈。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不同方面的学科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与本学科的教师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提问及其对内容的理解、表达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也更容易把握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师生协同学习示意图,如图2所示,

3.4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校园网提供的基本功能之一。校园网实现了教育资源高度共享,这样能够在网上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能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教学资源库可以学校自己建设,以自己学校的校园网为一个单位建设,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最好是几个相邻的学校或一个地区共同建设使用,建设这种形式的资源库,它投入少,回报大,充分应用了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达到各个学校的资源共享,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中心注意资源的收集与积累。信息资源库以本校校园网为依托,连接其他信息部门或学校的信息资源库,形成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需要。资源库要实现跨平台检索,可以在校园任意终端机上自由的检索和浏览。师生们能够将自己制作或收集的较好资料上传到资源库,并能够和其它师生交流使用。在校园网的应用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或兴趣浏览网上资源。

3.5.校园网群

所谓校园网群是以校园网络或网络计算机系统为基本单元,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实现学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远程维护等功能的网络群体。在同一地区的学校如大学生城就可以建立基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校园网群。

校园网群通过对各学校优秀资源的整合,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化分布和配置,为单个校园网提供强大的后盾支持,使各学校通过校园网群分享其他学校的优秀教育成果,避免自己建设大而全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在校园网群中,校园网需要的资源可以是校园网群资源的子集,自己没有的资源可根据需要到网群中去获取。还可把一些学校的信息中心合并,形成校园网群上的子信息中心。尽可能地将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到校园网群信息中心或子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这样既节约了物力和人力,又使每一个校园网又具有比较完备的功能,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这是使校园网群成为便捷、经济、优化地实现"校校通"工程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合;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甚至自己制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非常方便地相互共享。

结束语

总之,校园网信息化建设是各个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基本性、长期性的工作,它的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基于协同学习的校园网应用在这些方面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需求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贾亚萍.校园网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JIAYP,CampusNetwork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proposals.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conomicdevelopment.2005

篇11

一、城市路灯电气系统的设计原则

城市路灯电气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1)统一协调原则。首先应该以全局观念为设计的指导理念,将灯光的亮度、光影关系以及照明方式进行整合式考量,对于各个部分能够对整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进行城市路灯电器系统设计之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建设规划,确保整个建设工程能够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在对其进行整合式考量的过程中,应该对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解,使其能够具备参照借鉴意义,分清系统设计的主次,对于一些重点环节进行明确。(2)绿色照明原则。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深入,城市路灯设计必须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对于照明产品进行选用的过程必须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确保所选的产品具备使用期限长、电能利用率高。对于照明电器系统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避免光污染的出现,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城市路灯电气系统的设计要点分析

1、合理选择城市路灯参数。(1)布灯间距的选择。间距的选择在符合规范前提下尽量增加安装高度,扩大安装间距;(2)布灯方式的选择。为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布置和中心对称布置,要结合路面的断面形式综合考虑。一般,若选择单侧布置,则道路有效宽度值为实际路宽与一个悬挑长度的差;若为双侧布置,则有效宽度应定为实际路宽与两个悬挑长度的差。若为中心对称布置,则有效宽度与道路实际宽度相等。从而结合灯杆高度等基数可计算出城市路灯的平均照明度,并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

2、合理选择照明灯具。(1)截光型灯具:此种灯具最大光强方向范围为0~65°,90°允许最大允许光强为10cd/1000lm;优点为眩光轻,不刺眼。缺点为照明范围较小,周边灯光昏暗,为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道路照明灯常用类型。(2)半截光型灯具:此种灯具最大光强方向范围为0~75°,90°允许最大允许光强为50cd/1000lm;优点为眩光适中,光线照明范围较大,实用性高。为次干路及支路市政照明灯的首选类型。

3、强化路灯线路与路灯接地设计。线路设计是路灯安装中的重点,设计过程要综合考虑线路损耗以及电压供给问题,确保供压稳定。一般设计为额定电压值上浮5%或以上。根据车流量以及照明效果,对亮灯盏数进行控制。灯光照明要首选满足需求最大的群体,实现资源合理利用。随着技术的发达,微机监控和无线控制成为目前主要监控模式。目前,对于路灯安装接地的主要问题是安装规范不统一。TN-S接地系统由于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应用最为广泛。其原理为:专用保护线PE上电流和对地电压均为零。并在干线上采用漏电保护器,将部分PE线越过漏电保护器重复接地。而对于PE线材料的选择,多为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或者镀锌圆钢。实践证明,在路灯经过的起点、中间适当间隔和终点处打一组地极,同时要求接地电阻4Ω以下,可提高接地效果,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路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1、PLC路灯自动化控制技术。PLC路灯控制技术具有可靠性、功能以及性价比等优势,例如:产品的开发时间较短、系统功能性强、在可靠性和性价比方面较高、系统的硬件齐全、产品在使用方面比较方便、系统体积小、其设计、安装和调试方面工作量相对较少,当然系统的维修也很方便等优点,该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控制装置中使用广泛。

2、城市路灯照明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载波路灯技术。照明控制系统电力载波路灯技术利用时控与光控双向来进行控制,在系统检测到每个路段的亮灯率,从而实现城市道路路灯的自动启闭,有效控制半夜灯或者全夜;利用电压和电流实现测量与监控,状态信息与控制信号是通过电力线载波技g来传输的,对供电变压器线路开路和短路等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即时报警;实现智能管理和监控路灯,从而让路灯达到可靠、稳定和经济、高效的运行。

3、城市路灯照明自动化控制系统无线路灯控制技术。照明控制系统无线路灯控制构成是采用一个中心管理PC与好几个路灯控制终端节点相连,通过TCP/IP协议实现监控中心和管理中心进行通信,采用设定路灯的工作信息,如开关时间或时钟日历等,系统的指令信息是通过路灯节点的路由来把控制信息由监控中心直接传送到路灯终端节点,达到当路灯发生故障时进行报警。路灯照明灯的开关控制是通过无线电通道数据的收发来实现的,这样避开了电力线载波通讯中的不确定性与干扰的繁杂,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确定性与稳定性,这种控制系统性价比低、投资太大,当然具有安装方便、控制组合多、布点灵活、系统安全性高的优点。

四、城市路灯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分析

1、城市路灯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基于GPRS-Internet的城市路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监控中心的主控计算机和道路两旁路灯现场的多台远程监控终端,他们之间通过GPRS-Internet连接。监控中心主控计算机通过与Internet连接,可以采集到路灯的实时运行参数,并且对路灯进行远程监测、控制和管理。远程监控终端,即安装于路灯终端的设备,要求位于移动通信覆盖的区域范围内。远程监控终端接收执行来自监控中心的各个命令,如开关路灯命令、设置路灯开关时间、校对时钟命令等,该系统通过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出终端路灯设备的异常事故,并及时将信息上传给主控中心计算机。

2、城市路灯自动化监控的控制中心。城市路灯自动化监控是通过控制中心实现对路灯终端的控制。控制中心的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使用一台计算机,也可以使用大型网络计算机群组。控制中心一般由主控机、显示设备、通信单元、供电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等组成。

3、城市路灯自动化监控的通信网络。通信网络主要负责信息的上传和下达任务,一方面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送给路灯终端,另一方面将路灯的运行状况传送给控制中心。目前比较常用的通信技术有,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电力载波等,该系统中选取GPRS通信方式,它具有随时随地实现比较高速的数据传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等优点。

4、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路灯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终端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通信、控制和事故预警。通信:与控制中心交换数据,接收并执行控制中心的命令,更改远程监控终端设置,上传光敏传感器采集到的光亮强度信息。控制:响应遥控命令,控制路灯开关。事故判断与报警:对采集到的光亮度进行检查,结合当前开关状态和运行时间段,判断运行状态正常与否。如发生异常或发生事故,远程监控终端立即报警。

结束语

城市路灯是现代市政设施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城市道路照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全、先进、可靠的城市路灯自动化监控系统对提高城市品位以及提高城市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对路灯管理部门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篇12

关键词:ECU 燃油经济性 变速器 汽车局域网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第一次应用是本世纪30年代早期安装在轿车内的真空电子管收音机,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以及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的诞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拉开了序幕。随着像微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这些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制造成本不断降低,用于汽车的电子产品尺寸不断减少,人们深深感受到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上所带来的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在改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自动变速器能自动改变传动比,调节或变换发动机动力输出性能,大大提高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自动变速器能较好地适应外界负载与道路条件的需要。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并且,自动变速器的应用可使发动机经常处于低有害气体排放的区域内运转,从而降低了废气污染,搭载自动变速器的汽车换挡动作准确,及时,工作稳定可靠,乘坐起来极其舒适。自动变速器在汽车的应用起源于193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它被首次应用于轿车上,随着电子技术以及微处理机广泛应用于变速技术,自动变速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常用的电子控制变速器有:

1、电控无级变速器(CVT)。从结构和原理上来讲与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以及自动变速器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速比变化是无极的,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最佳匹配,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最佳工况下,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功能。CVT在汽车变速器的发展史上具有变革意义,近20年来,CVT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得到快速发展。

2、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一种最新型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它不仅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而且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一般的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在换挡时要切断动力,再次启动必然引起传动系统冲击,造成动力损失,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动力性。DSG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DSG的换挡极为迅速,不产生动力间断,也没有顿挫感,明显提高引擎动力,传输效率和降低油耗,排放等优点。

二、底盘电子控制技术

1、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ASR是在汽车防抱死系统AB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功能是防止汽车驱动轮在加速时出现打滑,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冰雹结冰等摩擦力较小的路面上,ASR通过控制制动轮制动力矩或控制发动机与传动系的牵引力,驱动时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获得最大驱动力和良好的转向性能,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经过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能自动控制车辆悬架的刚度,阻尼系数以及车身高度,根据汽车载质量,车速和路面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悬架特性。突破传统被动悬架的局限性,使其与道路状况和行驶状态相适应,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的稳定性,适应了现代汽车对乘坐舒适性,行车安全性更高的要求。

3、电子稳定程序(ESC)。ESC作为ABS/ASR功能上的延伸,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汽车在制动和驱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也出色解决了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汽车转向行驶时,ESC能够提高地面侧向附着能力,从而避免最高80%侧滑事故的发生。

4、巡航控制系统(CCS)。CCS又称为车速控制系统或恒速控制系统,它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使汽车在行驶中根据行驶阻力的变化自动调节节气门的开度,从而对速度进行自动调节。CCS工作时,驾驶员无需操作油门踏板就能保证汽车以设定的车速匀速行驶,既能减轻驾驶操作疲劳程度,又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也能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三、车载电子信息系统

它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元件通信,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了车辆电子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水平。

1、CAN总线在现代轿车的设计中已成为汽车网络的标准装备,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公司都采用了CAN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CAN具有多主节点,开放式结构,错误检测及自恢复能力,实现无线传输等优点。

2、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车辆导航系统。GPS为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使用24颗卫星高度为20200km的导航卫星组成,卫星星座分布在六条近圆轨道上,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实时为用户提供静态或动态目标的精确位置,速度和高度等信息。车辆导航系统用来实时动态地显示车辆在路网中的位置,并优化车辆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降低所需时间,改善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效率,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利于缓解车流量,解决交通堵塞,能源节约等问题。

3、电子收费系统(ETC)。ETC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车辆经过收费站无需停车交费,当车辆通过收费站,由计算机等设备自动完成对车辆通行费的征收工作,从根本上克服由于收费造成的交通延误以及交通堵塞,减少了停车次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机电一体化在汽车上应用的前景

采用电子技术对汽车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测量和通信是不断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快节奏生活的提高以及对汽车各项性能的更高要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汽车将以更高的速度换代更新,未来汽车将以实现无声,无污染,高燃油效率以及全自动驾驶等目标发展,随着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研制进程,可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使它掌握驾驶员的驾车风格,进行全自动驾驶将成为一种现实。一切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将使汽车驾驶的更智能化,更安全化,达到一个个科技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曹红兵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篇13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773-02

On the Use of Internet Domain Name

WANG Li-mei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na,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 The exclusive use of domain name is the right of its use in technical sense by its holder. The means and restrictions in its use directly influence the benefits from using it.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means in using it I am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ain name and its restrictions.

Key words: exclusive use of domain name; domain parking;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domain name

1 域名的专有使用

域名的专有使用是指域名权人自由地将注册的域名解析到任何IP地址,实现通过域名完成其网络计算机定位的基本功能。对域名的专有使用权,就是域名持有人将域名进行技术意义上的使用, 例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用户进入电子商务网站时就涉及对域名的使用,这是域名权的最重要内容,域名的专有使用也是域名权人注册域名的最主要目的。域名的专有使用产生的收益是因网络使用者访问该域名或者这些域名的网址时产生的。如果域名持有人在传统媒体或互联网上将域名仅仅用于广告宣告、或作为服务标记符号来使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域名使用。

域名的基本使用方式,即通常所理解的建立网络站点,该站点以域名作为标识。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域名权人通过建立网络站点而使用域名的主要收益模式是依靠网络站点本身,域名只是作为该站点的一个标识出现,与传统意义上的标识作用相同。

域名的另一种重要而独特的使用方式是基于网络使用者访问该域名产生的流量。网站流量(traffic)是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网页数量等指标,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网页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恰当的利用这些流量产生收益是域名的一种特殊的使用途径,即域名停放。

域名停放(Domain Name Parking),也叫域名停靠,是指一种为域名自动生成网络页面的技术系统。自动生成的网页包含大量广告赞助商的链接,广告赞助商根据网页的流量支付费用,从而使域名权人得到收益。域名停放本质是一种广告联盟,这种广告联盟主要是利用输错域名的流量,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闲置域名,将注册域名的DNS解析到域名停靠服务商的服务器自动产生广告页面。域名权人甚至不需要提供网络空间,只要该域名存在有访问,则可获得流量收益,页面上所链接的广告如果发生了点击,还可以产生广告收益,同时增加域名出售转让的机会。

域名停放是域名特有的一种使用方式,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的闲置域名。目前几乎全世界法律法规对于域名的注册并没有过多的限制,除了管理规定中提到的不能作为域名的字样外,其他均可被注册为域名,这就导致了域名的注册获得批准的可能性极高,同时域名的注册费用和使用费用都相对较低,很多域名注册都采取组的形式,从而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域名,这就给域名停靠提供了物质基础。

2)广告收益。域名停靠的利益来源主要就是广告收益,是一种网络使用者访问以及点击链接广告产生收益的经营模式。巨大的广告收益是域名停靠的推动力。域名停靠领域的成功经营者之一是韩凯文(KEVIN HAM),他曾利用typo域名建立价值3亿美元的域名帝国。韩凯文甚至曾经与喀麦隆等国家签订了合同,取得了CM域名的未注册域名流量控制权。网络使用者在输入COM或者CN域名是一旦错误输入为CM,就会自动启动韩凯文的网站,该网站充斥着大量的雅虎广告。

3)网络访问技术。按照目前的域名注册管理,域名是由有限的符号组成的,相似域名是不可避免的情况。网络使用者访问网络站点的一般方式是直接输入域名,而字母数字等组成的域名极容易发生错误输入,这种错误输入就使得域名停靠的流量发生成为可能。

从域名作为标识的角度来看,域名的排他性专有使用应该是采用一般使用方式,即完成其定位的功能,而域名停放方式在使用时稍有“搭便车”之嫌。但是对于相似域名的管理,各国都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域名的相似应该是被允许的,仅是域名的相似并不会造成所指向的网络站点发生混淆。从域名权人的角度来分析,玉米族申请注册的大量域名一般都通过域名停放的方式被网络使用者知悉,以尽快实现其域名转让的目的。从网络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域名停放网页一般都有详细的分类信息,可以被认为是另类的搜索引擎。

2 域名的防御性行使

域名权人在享有专有使用其注册域名权利的同时,还享有禁止他人使用其注册域名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域名的管理技术使域名在全世界具有惟一性,因此,域名一经注册成功,他人即不可能再通过注册的方式获得该域名,所以侵犯域名权的方式只能是获得域名解析密码从而控制该域名。

域名是一种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所使用的标识,虚拟空间只是一个管理系统,不同种类或者类似的服务都只能在同一空间内存在,而网络世界的主要标识――域名只有一个集合。在商标注册中,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或图形,但是这种排他性仅局限于同种或者类似的商品或服务,而域名权的排他性并不仅限于同种或同类的商品或服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允许一个域名存在。也就是说,不同种类商品或者服务也无法使用相同的域名,即使在现实世界里使用了相同商标,取得域名权只能依据在先注册原则。

3 域名不使用的限制

域名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注册数量和域名活跃度的矛盾。截至2007年,根据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域名的活跃率不足10%。对于CN域名的报道和对其价值的不冷静评估催生了“玉米”这一职业,使域名的注册转让成为了纯粹的投资行为,忽略了域名本身的标识价值。2007年初,CNNIC宣布推出一元注册CN域名的活动,使CN域名的注册数量在短时间内从100多万激增至600多万,虽然注册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其价值被严重的低估,大量域名被迅速注册,但是实际使用者却寥寥无几,从而使域名的正常使用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对域名权行使做出必要的限制迫在眉睫。

根据目前的互联网络域名的管理,对于域名的不使用并没有明确的限制,这也是造成大量不活跃域名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注册人注册域名后,长期搁置等待交易;某些注册人已经发生了变更、消亡,而其注册域名却没有被撤销。域名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基础性资源,大量的闲置首先使其标识作用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仅仅是某种投资行为,而域名本身只是一种标识,并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域名的价值只有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其次,域名的不使用浪费社会资源,域名的注册、管理以及纠纷解决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撑,而大量闲置域名的存在使这些资源被毫无意义的消耗,不利于社会进步;最后,域名的不使用给发挥域名实际价值造成了障碍,不利于域名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域名的大量不使用应当受到限制,可以参照商标不使用的限制性规定:任何人认为某件注册域名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都可以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申请撤销该域名。域名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通知域名注册人在两个月内提交该域名的使用证据或者说明不使用的正当理由。期满未提交有效使用证据或者没有正当理由的,由域名管理机构撤销该域名。

4 域名不良使用的限制

各国对于域名的管理主要是指管理在本国进行注册的域名,而各国对于域名的保护及使用限制则不能仅限于这个范围。各个国家因法律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域名的限制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目前世界上交易价格最高的域名是,而在我国注册则是不允许的。我国CNNIC自2009年12月起对于域名不良使用展开专项治理。

由涉黄风波引起的网络整顿中,给国内域名带来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短期内工信部对CN域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自2009年12月14日起,重提禁止个人注册CN域名的消息致使CN域名进入了冰冻期。虽然一个月后,CNNIC拟修订法规将CN域名正式向个人开放,但是仍难解其市场困境。 CNNIC数次调整关于CN域名的审查制度,始终以严审、严查、严办为主,虽说其市场缺失显著,却在另一层面上得到了较好的反馈。2010年3月8日国家安全软件商赛门铁克(Symantec)的《全球垃圾邮件及钓鱼网站月度统计报告》(State of Spam&Phishing A Monthly Report)显示,2010年以来,CN域名的不良应用率急剧下降。截止1月30日,CN域名的不良应用比例已经由09年12月的15%降至5%以下。与此相反的是,.COM、.org、.ru域名下的不良应用比例同期大幅上升,分别达到68.6%、7.8%、4.9%,同比分别增长9.5%、3%、3.9%。以2010年1月为例,CN域名的不良应用比前一个月下降超过一半,.CN域名日渐成为全球最具安全性的国家顶级域名。

CN域名不良应用率下降的数字,足以证明了自域名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从这方面来讲,是推动网络和谐有序发展的一大进步,同时由于CNNIC对CN域名政策的几经变更,CN域名使用数量下降明显。CNNIC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09年CN域名数量为1345万9133个,比2008年下降11万3193个,降幅为0.83%。而且今年,CN域名的使用率仍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再加上目前CN域名的注册价与续费价并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因此CN域名发展前景值得思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