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计量经济学

初级计量经济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级计量经济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级计量经济学

篇1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综合,它是大学经济类专业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其主要特点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论模型的设计、样本数据的收集、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控制[1]。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已在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开展了十几年,在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该学科发展要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实验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更好地推动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至关重要。

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一种重讲授,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师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花费在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上,而仅用极少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这与计量经济学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量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能力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实验课的安排通常是在理论课讲解完之后进行,这样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不能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实验课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验证式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步骤,验证教材中的计算结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难以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2]。

(二)教学手段落后

在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采用一种EVIEWS软件,其版本甚至是较为落后的,而其他功能较为强大的软件如STATA、SAS则被忽视。在软件讲解时也只是粗略地介绍其基本操作步骤,学生对软件知识的掌握极为有限。教师在实验课中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和数据非常重要,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模拟平台,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数据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其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选择案例和数据,所采用的案例数据也往往缺乏新意和变化,甚至一套案例和数据常年使用,这使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层次不清

无论是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计量经济学都是必开的一门课程,只是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本科生要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的同时,初步能够进行简单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而研究生通常有了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因而对其提出了能够熟练运用计量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经济问题的更高要求。而要实现这些要求,则必须开展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但现实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通常都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模式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这难以满足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更高要求的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四)课堂纪律涣散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在机房内开展,教学的地点由教室转移到实验室,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中规中矩认真听讲,而一进入实验室便放松了自我约束和控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一些学生进入机房便沉溺于网络和视频,根本无心听讲。有的学生在实验课上特立独行、自己操作,不听从教师对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还有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自由进出,大声喧哗,使实验室处于无序状态。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对实验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五)考核手段单一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而实验课考核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成绩评价中至关重要。在当前教学中,计量经济学更偏重理论考核,实验考核所占比重偏低,甚至会出现不考核的情况,这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都是相背离的。即便教师进行实验课考核其依据也通常仅是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的内容是学生模仿老师操作步骤所得到的结果,而且通常老师布置的实验题目都是统一的,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抄袭现象,因而仅凭一份实验报告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环节的改进对策

针对上述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开阔专业视野,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实验环节在整个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实验课时的比重。实验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验教学和教学计划的制订都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每章(或每节)理论教学之后即安排一次实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经济问题出发构建出反映变量关系的计量模型,用以解释经济现象,并对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测[3]。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有关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课题,由学生独立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应用模型及软件进行测算分析,最后写出研究报告[4]。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量软件是开展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当前可供学生选择使用的应用软件很多,但可以选择两到三种最新版本的功能较为强大统计计量软件进行讲解,其它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软件的实际操作通常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软件操作指南,简洁地介绍软件的操作流程,并安排专门学习软件操作的实验课时,为上好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打下软件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案例的积累和案例库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多准备一些与当前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案例,同时将相应的实验数据整理出来,以便在实验教学中使用。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层次性,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水平和层次各有差异,应通过实验有侧重地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国,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内容互有差异,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使学生在掌握相应课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操作软件完成实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有鉴于此,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各专业、各层次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各有侧重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并设计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本规范。如针对本科生应加强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验训练,而对于研究生应适当加大难度,侧重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实验内容。

(四)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学生在实验课上存在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问题,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并完善具体的实验教学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纪律的课前教育和常规教育,必要时可以将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与其实验课成绩挂钩。其次,在课前要让学生明确每次实验课的学习目标和当堂课必须完成的实验任务,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再次,可以利用学校机房内局域网络的优势,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使每位学生的页面与教师保持同步,这样可以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训练,避免了其操作的随意性。

(五)完善实验考核机制,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计量经济学考试的内容除了要体现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推理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实验考核来体现的。因而,实验考核应在计量经济学总体考核中至少占有50%的比重。而实验考核成绩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模仿性实验报告成绩、上机实验考试成绩和自主性实验报告成绩。模仿性实验报告是学生在老师给定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模仿老师例题的操作步骤所得出的实验报告,这种报告相对容易完成,其在全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不应超过20%。上机实验考试是在所有实验内容结束后对实验操作的总体考核,该部分成绩不应超过30%。自主性实验报告是最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所负责环节的实验工作量和实验报告质量来给出相应成绩,这部分成绩在全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重要不低于50%。通过上述考核方法便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实验教学环节至关重要。作为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思维和模式,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巩固基础理论,开拓研究视野,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这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经济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20.

[2]兰草,徐晓辉.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83-184.

[3]张柠.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1: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7-02

一、计量经济学背景介绍

1.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一词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R.Frisch)于1926年在《论纯经济问题》一文中,按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一词的结构仿造出来的。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1930年12月弗里希和丁伯根(J.Tinbergen)等经济学家发起在美国克里富兰成立国际计量经济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被正式确立。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P.Samuelson)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有了新突破,使得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中国高等学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起初只是在部分学校的少数专业开设,1998年经教育部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把计量经济学纳入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全国各高校不仅在经济学类各专业已普遍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而且一些管理类专业也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不再仅限于理论层面,计量经济分析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一定运用,仅从经济学类期刊文章看,学者在探索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更希望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来提升文章实用价值,它也成为文章含金量的一个重要尺标。据统计,在1984―2007年《经济研究》刊物上发表的近3300余篇论文中,以计量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到了53%[1]。

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从学科综合性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自身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计量方法和技术,大多来自数学和统计学,但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需有相关的经济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需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经济问题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才能使计量研究成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方法论角度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作为方法论学科,计量经济学信奉“经验主义”,作为经济问题分析的工具,计量经济学需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从定量角度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通过自身的优势,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并结合相应软件,将经济问题转化为可度量且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分析结果,并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计量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发展现状

财经院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更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课程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并不是其教学主要目的。虽然理论推导及证明不是其学生的强项,但学生具有较强的经济学基础。虽然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且该课程在教学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计量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课程开设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财经院校为本科生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时较为有限,而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等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内容较多。其次,计量经济学现有教学特点致使学生课程压力进一步加大。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必须具有宏微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先行课程的良好基础。但对财经院校而言,选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生其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开设的时间正好为学生专业课最多的时间段。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部分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学方法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教学的“深入深出”。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充斥着各种数学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注重于数学理论推导,而忽视了财经院校学生知识结构背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得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缩减。

四、实现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的“深入浅出”途径

如果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忽视定量分析,经济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对经济“政策效应的验证也是一句空话”,但如果不改变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我们将会看到从公式到公式的数字游戏[2],这将最终形成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深入深出”,教学效果难于达到最大化。从财经院校本科教学视角出发,实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深入浅出”教学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选择经典计量经济学部分作为本科教学重点。在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3]。其中,经典计量经济学应用最为普遍,也是学习更高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基础,符合财经院校绝大多数本科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可以选择经典计量经济学部分作为本科教学重点,更多的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以放入更高层次学生的教学或学生根据自己个人兴趣爱好拓展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知识。

2.减少数学的理论推导,重视其分析思想及实际应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并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不能过于数学化。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了解方法的基本思想即可。以学生扎实的经济知识基础为支撑,加强其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3.加强实验教学及启发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适当引入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通过案例演示及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选择经济热点主题,同时案例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形象,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4]。计量经济学的实验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运用。在实验课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各个步骤需要结合经济问题及计量经济软件讲解,增加讲解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增加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前沿发展动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虽然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仅20多年,但其运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仅从目前权威的经济学类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可知,越来越多的文献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计量经济学方法作为辅助。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仍不成熟,并且其学术前沿问题也在不断更新,仅凭专业教师单一力量还略显单薄,因此,专业教师需增加专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探讨专业领域相关困惑。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专业教师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为学生讲解专业相关的学术前沿发展现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探索与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4):12-13.

[2]陈岱孙.陈岱孙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庄.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研讨[J].统计与咨询,2010,(06):46-47.

[4]徐盈之.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2):228-231.

[5]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17-01

1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生源问题,高职生招生来源主要是来自高考录取第三批的生源和三校生,另外,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全国招生,由诸多因素形成的复杂的生源差异带来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第二是各高职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的授课课时都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压缩,这就要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第三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对高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适应。第四是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用不当,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提升教学质量途径探讨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是有关教与学的所有环节的改革。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要系统、全面的改革,才能达到改革的成效。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大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分析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途径。

2.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中处在最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的确定影响着其他教学环节。高职教育对公共基础课的定位是“为专业服务”,包含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和为学生就业服务两个方面。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确定其知识模块后,各模块的内容要结合专业,甚至要结合就业岗位。其好处有二,一是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和岗位适应能力,二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2.2 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加强师资建设是一项重要改革工作,一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现代教学法已经从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转变,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学科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导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二是要加强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相融合;三是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研讨会等来提高实践的能力;四是要创造良好的学术条件参与科研及撰写学术和教改论文,提升教师的职称水平。

2.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大多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网络应用、Word 2010应用、Excel 2010应用、PowerPoint 2010应用等六个模块,各个模块有着不同的特点,只有对不同的模块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才能避免因教学方法单一或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教学效率差的问题发生。

2.4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加上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要占课堂时间的50%以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采用“电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学生在课堂可以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5 教学辅助

教学辅助是指常规教学以外,对教学有促进作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自主学习平台是一种适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最为优秀的教学辅助,首先,自主学习平台可以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学到更高级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其次,自主学习平台的资源内容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建立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的平台学习模式,使学习有较好的学习体验;再次,自主学习平台要与课堂教学要相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习平台要做为课后作业的一个主要形式,学生可以实现课后作业网络互评让学生有再次巩固知识的途径。

2.6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一种良好的课程考核评价应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模式可以是平时的过程评价加上证书考核的模式,这里的平时成绩评价包括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和学生在学习平成作业及学习的情况,证书考核是指将学生参加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替代原来期末考试的方式,做到考教结合。

3 结语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是单纯的某一个教学环节或教学要素的改革,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各环节间要有机地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参考文献:

[1]孙晓茹.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

[2]赵威.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1).

[3]李冬冬.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8).

[4]沈亮亮.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剖析与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9).

篇4

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之一,已经在不少中小学开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类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等。本文针对这样的现状,重点探讨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期为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实施提供一些借鉴,为计算机类课程改革提供现实参考。

一、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剖析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师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实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描述:

1.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偏差

初中计算机类课程的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系统操作、文字编排、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页浏览与搜索等。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其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作用,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一现象也体现在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之间衔接不紧密,如,实验内容设计不科学,与理论教学存在明显偏差等。正是这些理念的盛行,才导致了一部分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停滞不前。

2.师资力量分散

当前,有些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跨度较大、思想不统一、力量较为分散。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师资水平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思想,保证教学效果

在中学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计算机教学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思维去解决其他课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选择重点、难点进行讲授,启发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自实践,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融会贯通,保障教学高效顺畅地运行,这样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有所提升。

2.加强课程资源共享,完善课程内容

计算机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应该不断深化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适应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发展的需要。各个中学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建设课程资源,注重共享性与开放性,可通过学校之间、中学与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共建与协调发展的方法,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课程优势,共享优质课程的资源。

另外,计算机方面的课程知识更新快,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汲取每个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意见,不断完善本课程内容。同时,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增加案例、项目实训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拓展考核内容

一方面,要想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系统培训等,同时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优秀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领新教师更好、更快地融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从而确保教学队伍的知识水平能够与时俱进。也可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承担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注重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年龄等各个方面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拓展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内容,如设置实践考核、项目考核,注意适当减少冗余的考试内容,也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考核中体验计算机实际工作的过程。同时,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凭一次考试并不能完全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可考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各个地区的中学也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课程考核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上好计算机课程的每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去适应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5

Fund project:Item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No:30660219) 为了能进一步深入研究朱丹溪与张景岳学术思想差异,本文从方剂计量学的角度对朱丹溪与张景岳的临证处方药物功效、归经、四性、五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认识评价朱丹溪与张景岳临证用药的异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朱丹溪《丹溪心法》和《金匮钩玄》的医论方药146首,张景岳《景岳全书》医论方药100首。纳入标准:代表著作中内科的所有方药随机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排除标准:不属于内科治疗范畴中的方药,如外科、儿科、妇科等。

1.2 研究方法

方剂计量学研究:采用既定方剂计量指标[1]。本文主要适用方剂用药范围计量指标,如方剂用药功能频数、方剂用药归经频数、方剂用药四性频数、方剂用药五味频数。统计出各个医家药物功效、归经、性味的使用频数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功能频数、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归经频数、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四性频数、每方平均方剂用药五味频数,找出各医家用药特点及相互间有无异同点。全部资料统一过录于excel表中并进行汇总统计。常规统计使用方剂用药功能频数、方剂用药归经频数、方剂用药四性频数、方剂用药五味频数。资料分析与统计过程均由excel表和SPSS13.0统计软件执行。

2 结果

2.1 临证处方用药功效频数结果

将张景岳医论处方用药的功效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功能频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以之与朱丹溪的相关数据对比,见表1。表1 功效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功能频数比较(略)。所用药物功效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功能频数各不相同。朱丹溪在临证处方中理气、化痰、清热的用药明显高于张景岳,这表明朱丹溪更擅长治疗痰证、郁证、湿热等相关疾病;张景岳用补气、补血、温里、利湿药居多,温里药明显高于朱丹溪。

2.2 临证处方用药归经频数结果

将张景岳医论处方的归经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归经频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以之与朱丹溪的相关数据对比,见表2。表2 归经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归经频数比较(略)。所用药物归经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归经频数各不相同。朱丹溪使用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的药物较多;张景岳使用心经、脾经、肾经的药明显高于朱丹溪。

2.3 临证处方用药四性频数结果

将张景岳医论处方的四性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四性频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以之与朱丹溪的相关数据对比,见表3。表3 四性五味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四性五味频数比较(略)。如表,所用药物四性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四性频数各不相同。朱丹溪用寒性较多;张景岳用热性、平性药明显高于朱丹溪;温性药的使用相差不明显。

2.4 临证处方用药五味频数结果

将张景岳医论处方的五味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五味频数进行分类统计,并以之与朱丹溪的相关数据对比,见表3。如表,所用药物五味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五味频数各不相同。朱丹溪用辛味、苦味、咸味药较多;张景岳甘味药用得最多;酸味药的使用相差不明显。

3 讨论

比较朱丹溪、张景岳医论处方用药的功效及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功能频数,发现朱丹溪使用理气、化痰、清热药明显高于张景岳,这表明朱丹溪更擅长治疗痰证、郁证、湿热等相关疾病,这与他提出的“湿热为病甚多”的观点相一致;张景岳用补气、补血、温里、利湿药居多,温里药明显高于朱丹溪,这与他注重一身之阳气的观点一致。比较归经及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归经频数可见朱丹溪使用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的药物较多,说明他注重祛邪之法,因为腑病多实证;张景岳使用心经、脾经、肾经的药明显高于朱丹溪,说明他注重扶正治疗,因为脏病多虚证。对比四性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四性频数可见朱丹溪用寒性药较多;张景岳用热性、平性药明显高于朱丹溪,这符合他们各自的学术观点,朱丹溪提出相火论,张景岳提出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两位医家使用温性药的比例都很高说明他们用药不偏执,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对比五味和每方平均方剂用药五味频数可见朱丹溪用辛味、苦味、咸味药较多,这与朱丹溪所处时代相火病多相关;张景岳甘味药用得最多,这与他注重阴阳互根、精气互生是分不开的。

篇6

  近年来,各地出租车业的司机集体罢运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2008年11月3日,重庆出租车司机全城罢工,“份钱”过高、起步价低以及黑车猖獗等问题引发出租车停运事件;2011年8月1日,杭州发生大规模出租车停运事件,抗议补贴力度不足、高油价、交通拥堵、“份子钱”被盘剥过重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专车的兴起,出租车行业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罢运风波也愈演愈烈,2015年1月4日沈阳千余出租车罢工,抗议相关部门对黑出租、套牌出租整治力度不够,以及对“滴滴”“快的”等专车蚕食行业“蛋糕”表达不满’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武汉、济南等诸多城市。

 

以上各类事件的背后存在一个争议,即“数量管制”——严厉的出租车牌照管制导致车标成为稀缺资源,出租车司机几乎没有议价能力,一边是出租车行业取得了高额垄断利润,另一边则是底层司机艰难处境,从而导致出租车司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发生罢运等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出租车行业的管制政策。

 

学术界对出租车业数量管制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对数量管制依据、方式和效应分析,一部分学者认为数量管制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因而是合理的,其他人则认为数量管制阻止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缺乏效率,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1数量管制的经济学依据

 

寻求数量管制的经济学依据之前首先要对出租车行业性质进行分析。按照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对物品进行分类,出租车提供的服务产品更接近一种私人物品,然而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出租车占用城市公共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拥挤,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此外出租车还会排放尾气会污染空气,由燃油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

 

显而易见,自由市场无法对具有外部性的物品资源进行有效率的配置,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不考虑外部成本从而使市场上生产的量大于最有效率的量,下图说明了出租车业这一情形。由于自由市场在消除负外部性上的无效率,因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2数量管制的收益——成本分析

 

以上说明了出租车业政府干预以控制出租车数量的必要性,然而政府干预可以有很多政策,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呢?如果要实行数量管制,那么,对其进行收益——成本权衡则成为必要,因为只有当其收益——成本权衡还不错时,数量管制才是可取的。

 

2.1收益分析

 

(1)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及减小出租车空驶率。对于交通拥挤外部性的考虑,从来都是对出租车行业数量管制的一个重要理由,交通拥挤的大城市更是如此。由于出租车占城市交通流量的比例较高,对出租车业进行数量管制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不容忽视。

 

(2)防止过度竞争,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引导消费。出租车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的行业,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也不需要多大的资金投人。如果允许经营者自由进人这一行业,很容易造成过度供给,促使司机之间打价格战,影响出租车服务质量,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如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数量管制,而大力发展公交、轨道等公共交通,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而且还有利于减少污染和环保。

 

2.2成本分析

 

(1)数量管制对自由竞争的限制必然导致出租车行业的高额利润。处于弱势地位的司机在支付了高昂的风险抵押金和“份子钱”之后,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透支自己的生命。相反,没有任何经营贡献的公司却凭着特许经营权瓜分了行业大部分收入。基于数量管制的特许经营权的存在,无论是在公司化的模式下,还是在个体化的模式下,都造成了掌握经营权的公司或车主不劳而获的局面,而千辛万苦经营出租车的司机却收入甚微,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和效率原则。

 

(2)数量管制可能导致寻租行为。管制会产生各种租金,从而引发人们对租金的竞争,寻租通过各种非法途径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在出租车业,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出租车经营权的垄断,用管制手段发放给出租车公司,有可能导致公司寻租,产生很多社舍问题,社会福利达不到帕雷托最优。而要防止非法的寻租行为发生,就必然要发生监督成本。

 

(3)数量管制必然导致出租车业经营和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行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取决于竞争,数量管制保护了出租车行业的高利润,出租车公司没有动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也不可能提高。因为缺乏竞争,出租车公司没有动力去改善管理,以节约成本。

 

3数量管制的可行性分析

 

数量管制的可行性集中表现在管制的数量能不能低成本地确定,使供给量最大限度地接近最适需求量。因此,如何确定数量成为决定供需均衡的关键,也是判断管制政策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志之一。目前“黑车”泛滥,说明政府没有投人最合适的出租车数量造成市场供给短缺,表明管制政策没有达到有效目标。

 

实际上,政府往往通过经验观察得出近似的出租车需求量,具体方法有每千人拥有出租车数量的比例、等车时间、有效载客率和呼叫回应时间等。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出租车管制数量,供给过少或过多,也是导致目前数量管制政策引起诸多矛盾与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市场研究,通过引进一些科学合理的数量评估机制,得出合理的出租车数量需求,才能达到既定的管制目标,有效缓解出租车行业矛盾。

 

4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出租车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既有私人物品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外部效应。对私人物品特性的强调,主张取消现行的管制政策,引人市场竞争,根据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打破行业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体现社会公平。而对负外部性的强调,则支持数量管制政策。收益——成本权衡观点认为现行数量管制政策的代价较高,但结合数量管制政策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分析,这一政策确有可待改进之处,而且改良后的数量管制政策有助于改善当前出租车行业困境。相关建议有:

 

(1)加快转变出租车业的服务方式,促进从巡游揽客为主的服务方式向以电话叫客、网络约客为主的服务方式转变,这可以有效降低空驶率,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2)构建科学合理的数量评估机制,结合使用几种经验观察方法,反复调研,制定合理的管制数量,平衡供给与需求,有效解决供给不足而导致的“黑车”泛滥的情况,同时也缓解行业其他矛盾与问题,降低数量管制政策的代价,增加收益。

 

(3)改革数量管制的实现方式,改以发放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为资格考试的方式,强化行业服务质量管理。

 

(4)规范引导专车市场发展。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整合闲置运营资源,把社会车辆通过交管备案、考核等审核机制,引入到约租车体系服务中,成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提供安全、优质、受欢迎的出行服务,满足民众多样化、差异性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42-02

1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

国际上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多指标,而经济学中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工具是基尼系数。所谓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判断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国际上对基尼系数的划分标准是: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贫富差距一般;0.4-0.5,贫富差大;0.5以上,贫富差距较大,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会引起众多社会问题

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2.1 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不断攀升,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下面是我国近年来的基尼系数:

表1 我国近年来的基尼系数

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19970.370620030.4386

19980.378420040.4387

19990.389220050.4700

20000.408920060.4960

20010.403120070.5左右(无官方数字)

20020.43262008约0.5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9

如表1所示,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97年的0.3706上升到2008年的0.51,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我国早已越过了警戒线,这足以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4761元,两者之比达到3.31:1。居高不下的数据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分布非常不均等。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补贴和福利,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大,大体为5倍左右,高于世界上经济水平类似我国的国家城乡差距。下表为我国1978-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情况:

表2 城乡收入差距之比

年份19781985199420022005200620082009

城乡收入差距2.6:11.9:12.9:13.1:13.22:13.28:13.31:13.3: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3 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迅猛,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的趋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

2.3.1 东、中、西部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

2005年,东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超出幅度为4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超出幅度为27%,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要严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3.2 东部与中、西部人均收入对比

如表2-3所示,仅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考察,近5年来,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东部与中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由2002年的l.46拉大到了2006年的1.56,东部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由2002年的l.39攀升到了2006年的1.48。考察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差距会更悬殊。

表3 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

项目

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中部东部:西部

2002年9355.76424.367l0.81.461.39

2003年10211.57101.77180.71.431.42

2004年11522.97886.77920.61.461.45

2005年12884.0869l.09633.01.481.34

2006年15443.39911.310405.11.561.48

2007年16378.010519.611124.71.551.47

2008年18994.212101.412816.01.561.4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信息网有关统计公报数据计算编制

2.4 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金融、保险、外贸、电信、电力、烟草等行业的收入明显偏高,而文化、教育、科研、采掘、勘探、纺织等行业收入明显偏低,从工资统计看,它们的差距在2~3倍。考虑垄断行业职工享受的奖金、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工资收入和住房等货币收入,那么不同行业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之间。

3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成因

3.1 劳动者自身条件差异导致了收入差距

由于每个居民的劳动能力有大小,而劳动者拥有劳动能力的不同必然导致收入水平的不同,产生收入差距。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居民个人在占有的生产要素和财富存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差异,经营能力有强弱,文化程度有高低等,因而每个居民获得的劳动收入或非劳动收入就不均衡。在所有因素当中影响最深远也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受教育情况。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将来的收入,我国各地教育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对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的投入大,使其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人均受教育的程度也较高。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对教育投入不多,人均受教育的程度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3.2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2.1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格局。国家长期实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挖农补工”的发展政策,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渠道,为工业和城市提供资金积累,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较低,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国外有人描述,“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城乡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3.2.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因素。西部地区地域虽然广阔,但是其中的沙漠、戈壁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了60%,其余40%地域又被众多的沙漠、戈壁和高山峡谷所分割,交通十分不便。西部地区人口过于稀少,人口共3.67亿,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8%左右,造成市场狭小,经济发展缺乏集聚效应。

(2)改革开放序列的先后。从我国改革开放推进的序列可见,我国的开放战略是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陆,由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模式。先行发展的地区享受了国家众多的优惠条件、政策的倾斜,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在外资准入,税收减免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给予优惠,先行发展的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西部则处在了劣势。

3.3 收入再分配体系的不完善

收入分配调控政策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3.3.1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据世界银行调查,中国20%的城镇人口享受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超过2/3,农村人口只享受了不到1/3。城乡之间的人均卫生总费用差距在3-4倍。近几年,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由于缺乏医疗保障体系,农民的医疗费用已明显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出现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十分突出。

3.3.2 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

从我国税制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45%,英国40%,丹麦53%的水平。房地产税等财产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仅为1.26%,低于美国12%的比重。这样的税制结构,对收入分配所起到的反向调节作用,极易扩大收入差距。

3.4 经济体制转轨方面的原因

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制度不完善加剧了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制度不完善、机会不均等以及权力对市场的渗透等方面的原因,拉大了阶层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3.4.1 新旧体制摩擦和矛盾引起的高收入

在我国新旧体制的转型过程中,新旧体制的摩擦和矛盾不可避免地导致收入分配中的无序和混乱。有一部分人是靠转型过程中的钻“空子”富起来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双轨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房地产热和金融无序、近些年来的企业转制,都为一些人暴富起来提供了条件。

3.4.2 腐败和违法现象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

、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有的党政部门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握有的人、财、物、权,采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与非法生产经营者内外勾结等非法手段,将国有资产装进自己腰包,使国有资产巨额流失。

3.4.3 以非法手段获取收入

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非法交易的现象存在,成为各种黑色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中国的法治和行政系统运转不畅,加之腐败就导致了社会特权阶层的形成,这必然拉大人们的收入差距,使公众极为不满,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4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解决对策

4.1 积极扩大就业途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岗位才会有收入来源。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费,消费量的扩大会促进企业生产和销售,进而又增加一些就业岗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分配关系的重要前提。因此,政府一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4.2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治贫的最主要手段是教育”。因此,一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义务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投入,由政府投资基础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的义务教育完全免费,从而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二要适当控制高等教育的收费,目前高等教育的收费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相比已经高得离谱,导致了大量贫困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之类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三要完善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在职训练,特别是对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受教育的权力逐渐平等。

4.3 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一方面统筹兼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加快西部开发与中部崛起,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4.4 完善收入再分配体系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同时通过完善税收体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重构财产税制,深化消费税制改革。在总体上提高消费税在税收中的比重。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提高执法力度,减少税收漏洞。

4.5 完善体制,杜绝不合法的收入

依靠法制治理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攫取财富的行为。非法收入的产生和发展,既削弱了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又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我们要加大执法力度从重处罚和惩处非法暴富,使其违法行为的成本远大于其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的收益,提高违法犯罪行为的受罚概率,以法律的震慑力遏止非法收入,维护经济秩序,为公平分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8

一、《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大部分,其中《机械原理》在第三学期开设,课程结束后安排两周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中,并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机构综合、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概念和方法有较完整的理解,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机械设计》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结束后安排三周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机器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选择传动机构的类型,制订设计方案,在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的基础上培养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它的材料、形状、尺寸与结构,并具备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促使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标准、规范、手册、图册,会查阅所有相关技术资料,具备设计机器的基本技能。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该实践教学环节中所采取的流程一般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人数日益增多,机械专业学生人数随着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年增加,实践环节中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随之增加,师生比高达1∶38,加上学期末教师监考场次亦逐年增加,指导强度比先前有了大的下降,这“两增加”导致了“一下降”的现象,使得《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许多教师从教育学角度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该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仍堪忧。

显然,不断探索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从心理学入手,关注心理因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思路并探讨其实施方式。

当前,《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对象基本都是“80末”和“90初”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选择性极强,趋同意识很淡,更习惯于通过亲身实践认识过程接受前人的结论,喜欢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面比较积极,想取得高分,但意志力差,不能持之以恒,倘若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就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1]。对于这样的授课主体,我们需要根据心理学知识帮助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强化实践教学的训练效果。

二、提高《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心理学策略探讨

1.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制定有效教学策略。

《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高层次性和争议性的特点,在该环节的推进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而提高其参与性的前提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一般特点,主要是: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校外学习相结合。根据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制定有效教学策略。

(1)布置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学生在自学中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价值一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会激发更强的学习兴趣。此外,“80末”“90初”的学生在心理上比较依恋网络,在求解过程中能学会通过网络解决专业上遇到的问题。

(2)提供多个方案,让学生对其进行合理化比较和优选,从而使学生在批判中学习、在否定中进步,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挖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内在潜能。

(3)给定设计数据的唯一性。数据唯一性使得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得以充分体现,这种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完成任务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照搬照抄的现象会随之减弱甚至消失。抄袭现象倘若被杜绝,就是该环节中的一大进步。

2.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学习动机培养。

在《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有效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部分[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密不可分。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指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动态。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好奇心、成功的满足感等;而外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如表扬、批评、奖励等。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奥苏泊尔(D.P.Ausuble)在《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驱动力、自我实现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指导老师创设课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如,间歇运动的实现、各机构间的协调配合、大传动比的实现等,以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的推动力量,而新知识的获取及问题的成功解决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自我满意度,进而产生学习动机。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自我满意度提高5%,连带提高11.9%的客户满意度,效益提升2.5%。指导老师可因势利导训练积极归因,促进动机迁移,完成设计中的各项任务。此外,还可通过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注重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设计进度表为学生制定明确、适当的设计目标,当学生按时或超前完成进度表上的任务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进行下一项任务。对于完成工作的质量好坏,可适当运用正确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以避免学生只追求速度而疏于严谨求学的状况出现,同时应及时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适度评价,增强责任感。此外,要营造适度的竞争气氛(如组与组之间),推动课程设计向着“既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耶基斯―多得森定律指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心理中动机过强或缺乏均不利于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动机培养时应该加以注意。

3.总结学习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除了动机问题外,学习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学习策略和方法不对(方法)、学习焦虑水平过高(情绪)、学习行为不良(行为)、学习疲劳(生理)等。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适应过程较慢,在进度与其他同学产生落差后,极易滋生焦虑情绪,在焦灼的状态下,往往求助“不当”手段,如篡改他人设计成果、对着图册依葫芦画瓢、网络下载相关资料以假乱真;有些学生对这种时间较长的实践活动缺乏恒心,中途产生疲劳心理,对设计失去兴趣和信心……这类心理均会导致实践训练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使该环节流于形式。针对这类问题,需根据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1)学习方法、习惯辅导。以设计进度表为主线,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戒骄戒躁,营造良好的设计氛围。以“传帮带”的形式组合小组成员,拉近各组间的进度差距,表扬进度快的,激励进度慢的,明确指出快好在哪儿慢好在哪儿,不针对快慢本身,对事不对人,避免激起学生的焦虑,影响设计效果。

(2)学习行为、障碍辅导。针对常见的“糊弄”手段,采取相应的对策,抓住学生在学习方面比较积极的优点和想取得高分的心理,端正其态度,规范其行为,让学生明确自己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主体,从领会题目、查阅资料、确定实现方法到设计、计算乃至实验直至完成,都要亲历亲为,消除学生们的依赖心理,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4]。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是实现机制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关注心理因素,进行适当心理辅导,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程设计体系,是完成当前实践教学改革任务的一项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田广和.“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20.

篇9

问题导入就是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 它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想说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时,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更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二、直观形象导入

平时我们教学中的图片、插图,大部分离学生比较遥远或者比较陌生. 如果用到学生们身边的材料,学生们会有亲切感,学习积极性会大增. 因而我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先出示我们学校的大花坛图,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感到特别好奇,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我们学校的大花坛中间是一个圆形,它的半径是3米,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看看我们班谁最能干,能用算式表示这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 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凭自己的经验列出算式. 这时我紧接着提问:那么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呢?应怎样计算呢?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都被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中.

三、创设悬疑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 对问题的不知和对问题的好奇是牵制学生思维的主线,青少年都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例如,我在讲“圆周角”的时候,首先准备一张没有圆心的纸,问学生:你能找到圆心吗?聪明的学生会想到用对折的方式来找. 然后我再出示一个圆形木板,学生就找不到好的办法了,这时向学生点出:学了本节知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学生们的注意力被拉了过来,他们对后面的教学充满了期望,都想尽快解开谜底. 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们的兴趣被挑起,能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四、采用衔接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我们在新课导入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们感到新知识不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加法”时,我是这样设置导入的,先让学生计算:(1) 4 + 2 = (2)(+4) + (+2) = ,再给出计算:(3)(+4) + (-2) = (4)(-4) + (+2) = (5)(-4) + (-2) = ,并提问:(2),(3),(4),(5)与(1)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回答:五道题都是加法运算,(2),(3),(4),(5)题的加数含有符号;(1),(2)两题实际上是一样的. 然后引出,像(2),(3),(4),(5)这样的加法就是今天要学的有理数的加法,它和小学时的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样从新旧知识间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分析、发现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五、采用类比导入

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是将以前学过与即将学习的有联系的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圆的对称性”时,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之前我们用折叠的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圆的对称性. 这样的导入,学生们能从所学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的知识,并且掌握了探究圆的对称性的方法. 当然,此法中与学过知识的引入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所学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的诱发.学过的知识是基础,新知识是拓展与新的构建,它不是教师机械地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水到渠成.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途径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语文课了。如何上好语文课,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我们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通过读进入文本的内层进行感悟、体验,既要感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反过来,这些“对话”又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提高学生的语感。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促使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学生是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教师要和蔼可亲,不要成天板着面孔,不盛气凌人、不居高临下、不压制、压服学生,善于诱导,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核心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而且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最终导致厌学,弃学。因此,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途径之二是?教师应具有“引”学生进入课文教学情境的应变能力

所谓“引”就是方法引导。教师不仅要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快乐中学语文。文学或者艺术,它们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所有的劳苦大众。世上没有绝对的纯艺术、纯文学。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自古以来的许多文人都巧妙地利用艺术的联想来扩大作品的意境。我们为何不善用联想把自然界的韵味捕捉到呢?诗人以极为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这浓郁之情源于何物?那栖息枝头的秋风,便是他思之源、悲之基。不然哪有文人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叹?

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引”的同时,还应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点拨”。有一次,我抓住学生的心理,说:“人这一生,难免会经历挫折,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送你们几句话以自勉: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别让想象停泊在失去的岁月。别让青春在叹息中度过。”经这一指点,学生受益匪浅,又重新树立起了自信。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表达自己创造的革新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寓教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不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单一化的人塑造成具有自我创造性的人,更有利于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在统一中发展。”

三、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途径之三是?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其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积累语言材料,这就需要:(1)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2)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3)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37-02

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实践中,国内外诸多院校都做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尝试,以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各专业的控制工程教学中,由于学生都有明确的专业学习对象,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课程与专业研究对象现有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之间的接合,发挥该课程在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1-3]。

一、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多、内容广泛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系统动力学领域尤其是车辆工程系统建模、分析与设计的能力,理解并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将课程所学结合车辆工程实际,建立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从系统固有特性本身以及输入、输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该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的是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一定的初始状态出发,所经历的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并研究这一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这门课程主要研究两类问题:第一类是系统定、输入定,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准确性、快速性、稳定性,即系统分析问题;第二类是输入已知,确定系统,且所确定的系统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最优设计问题。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判据,涉及时间域、频率域和复数域,课程内容较枯燥,是数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一道桥梁。课程本身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广,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要及时复习电工电子、汽车振动力学、液压系统等相关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课程难度。

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紧的矛盾,仅靠课堂教学和实验室中做少量的实验,对所学内容不易消化吸收和巩固,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若要掌握好就更不容易。因此,对该课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2012年初对2009级车辆工程本科生进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问卷调查,列出问题11个、回收有效问卷59份,在“学生听讲、学生笔记、师生交流、教学方式、作业批阅、学习难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获得课程教学方面的第一手反馈资料。从问卷结果看,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课程在专业学习与将来就业中的作用不清;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应用实例不典型;作业太多而讲解不足;引导自学与提炼总结不够;频域一章难点群集。由图1可以看出各章较难知识点的认同投票数,Nyquist稳定性判断等三个知识点投票率超过了30%,是教师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准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专业

在问卷调查中,相当多的学生非常关注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这也表明学生想通过课程学习夯实自己专业基础的愿望。最近三十年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汽车底盘、发动机以及车身上有大量控制系统应用的实例,如电控汽油喷射、EGR废气循环、自动变速器、电控制动防抱死装置、巡航控制系统、四轮转向系统等[4-6]。由于控制工程基础课在大三时开设,鉴于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学时,可以从汽车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性等几个方面各选一个合适的控制系统,穿插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从一个已有的复杂控制系统到适合课程教学实例的转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以电控制动防抱死装置、发动机最佳空燃比控制、发动机怠速控制和电控悬架系统作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简略讲解其结构和原理,在建模、误差分析、稳定性判断、系统性能改进等方面将上述实例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汽车控制系统应用的认识,为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改进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课下课堂对接

由于控制工程基础课有较多公式、定理、判据,仅凭课堂教学时间只能使较少部分学生达到当堂掌握,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需要课下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要课下复习,在每堂课的开始阶段统一对学生复习,这样造成学生依赖性很强,不去主动思考课程中的问题。为减少每次课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的导入时间,使学生课下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对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首先对课本知识点进行综合、提炼,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在系统稳定性一节提出能否根据阶跃输入下二阶振荡系统的响应结果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加深学生对系统稳定性定义的理解;其次可以将后面的实例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使学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提前准备,如可将频域分析一章中无源电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的响应输出作为第二章的作业,在讲解作业时就提醒学生注意正弦信号频率、幅值和相位三要素;最后还应注意课后作业布置的每一道题都要体现至少一个重要知识点,力求做到少而精、精而全,对作业及时批改并讲解,以巩固教学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一直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让学生分组分批进行控制工程实验箱实验,二是引导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实际实验的开设要控制好时机,即该部分理论内容完成后尽快开展课程实验,利用控制工程实验箱为学生开设“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等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课本所讲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ultisim和MATLAB来仿真教材中的实际系统并进行特性分析。如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时域特性分析、系统频域特性分析等章节中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能够很容易地使学生熟悉了解系统的构造过程和相关特性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关的教学演示,使学生能够很快地从复杂的结构框图中理清头绪,并了解系统有关结构参数与系统特性的相互关系。如在讲授系统校正PID控制器效果时,利用MATLAB中PID设计框图,更改各系数值能够直观清楚地反映调节系数不同对系统特性的控制,并熟悉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方法[7]。通过课堂建模并进行仿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参数修改调节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软件与工程结合的方法在控制器设计中的优越性,促进学生更自觉地学习控制工程和工程设计软件。

(四)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目前通用的教学方式分为黑板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两大类,黑板板书具有过程清晰、容易理解但信息量小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但过程转换过快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性强的课程如高等数学一般以黑板板书为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控制工程基础课也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问卷调查中71%的学生认为板书结合多媒体是该类课程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信息量大、板书推导过程清晰的优点,让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中注意师生间多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看法,案例式教学中引入实际的车辆控制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小型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改革现在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带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为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密切联系专业”、“课下课堂对接”、“理论实验结合”、“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2010级两个专业的学生课程中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后续教学实践中还可以进一步从教学组织、教学考核及课程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在车辆工程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明军,刘希太,王海花.“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

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6).

[2]卜波.基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

实践[J].科教导刊,2009,(21).

[3]王蕊.Matlab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4).

[4]冯崇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1:1.

[5]付百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0:1.

[6]舒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12

一、投资组合问题

Lane & Milesti - Ferretti (2007)显示,就涉外资产/负债组合头寸和结构而言,新兴国家在股权和FDI上渐成借方,在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上则为贷方;发达国则相反.亟需解答的问题是,一国涉外资产头寸和最优风险分享型组合的决定因素,汇率和资产价格对涉外财富价值、冲击的国际传递和经济周期的影响等.Devereux、Sutherland和Saito(2006)以“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方法作了初探.

设有发达和新兴两国,前者具某先进技术,预期瞬间报酬和方差为和;后者持“传统”和“现代”技术而有 和。以发达国技术为例,报酬为,

(1.1)

为标准Weiner过程增量;设、和间协方差均为零,即三种技术相互独立;因市场不完备,新兴国行为人无法购买发达国股份,发达国行为人只能购买新兴国现代部门股份(FDI);两国名义债券各以货币标示且含通胀风险,

(1.2)

即,平均通胀率为,标准差为,为标准Weiner过程增量;和的协方差为,即名义债券报酬与发达国技术报酬关联度,表实际债券报酬呈同周期变动;和独立于;以所标债券瞬时名义报酬为,实际报酬为,

(1.3)

为调整性名义利率。发达国预算约束为,

(1.4)

是财富,为无风险利率,、和 为技术、名义债券和FDI的组合份额,故是实际无风险债券份额。类似地可写出新兴国预算约束。

发达国行为人的偏好是,

(1.5)

为时间偏好率。

自上两式可得最优消费法则,

及下列最优投资组合法则,

发达国,

(1.6)

新兴国,

(1.7)

定义,可得,

(1.8)

(1.9)

发达国均衡的FDI份额为,

(1.10)

,为的增函数和的减函数,且受制于;若, 的增加将导致其FDI增加。

再者,在新兴国组合中,官方储备和无风险债券份额为,

(1.11)

(1.12)

可见,若和官方储备总为正,无风险债券量持有则可正可负。

二、宏观经济理论的前景展望

在开放经济框架内,经济学和金融学愈显合流。常规国际经济模型多忽略股资市场、组合管理和潜在涉外股权收益 (所谓“估价效应”)。新兴的国际宏观金融学力图构筑新型模型,以股权收益调整经常账户定义,以便探研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因此,力图把国际资产定价、国际贸易与开放型宏观理论予以统一,由Pavlova & Rigobon (2006, 2010) 模型或为值得关注的构模版式。

设世界由两国构成,各专产某特定产品,产出的不确定是唯一风险源;状态是截至期的历史,发生概率为。两国状态依存性“产出-价格”对是和.贸易条件()为.计价品篮子中,两国产品权重为和.在Arrow-Debreu市场上,存在两国的价格为和的两国单期无风险债券和价格为和的股票.行为人的预期效用函数为,

(2.1)

.因设市场完备, 可将约束表述为Arrow-Debreu形式,

(2.2)

为状态的Arrow-Debreu式价格除以其发生概率 ;为的期初财富.国际竞争性均衡由状态依存的配置 和构成,可使两国行为人均达到效用最大和产品、资产市场出清.全球最优资产配置问题是求取效用权数组 和竞争性均衡价格,

(2.3)

s.t. 乘数为 (2.4)

乘数为 (2.5)

可将外国权重规范为1.为本国单位产品在时状态下的价格.以状态发生概率加权,单位计价物在下的价格为,

(2.6)

也可看作状态价格缩减因子,即行为人在最优化时对价格指数的边际效用估价.是两国产品间的边际替代率,即资源约束乘数之比率,

(2.7)

据上可得权数,进而可为资产定价.根据“无套利条件”,股票和债券价格各为以贴现的状态依存报酬,

(2.8)

(2.9)

是以时可得信息为条件的预期.至此,勾勒了Pavlova 和 Rigobon的“构模版式”.

可将它用于国际经济理论中常见效用函数,普通对数线性偏好函数和具备冲击项的对数线性偏好函数.现仅概述围绕后者所得一些结论,其形式为,

(2.10)

表对一国需求的状态依存冲击程度,设它服从“鞅稳定”,即.据前述,将体现冲击效应,

(2.11)

股价为,

篇13

[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172-02

为了观察内镜急诊止血联合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OME)与单用大剂量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急性出血中的止血疗效,2006年7月~2010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将60例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单用OME大剂量静脉注射治疗,乙组采用急诊内镜止血联合静脉注射常规剂量OME 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2岁。呕血者21 例,呕血伴黑便者35例,仅黑便者4例。甲组所有患者皆在入院时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制酸、输血、补液等内科综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48~96 h行内镜检查。乙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给予24~48 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1],根据镜下出血情况必要时给予镜下急诊止血[2-3],急诊止血术后给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制酸。排除门脉高压症导致上消化道曲张静脉出血患者。

1.2 材料与方法

仪器:胃镜采用PANTAX2904 型电子胃镜,OlympusNM21K黏膜注射针,Olympus HX25LR21 型内镜金属夹推进器,Olympus MD850 型金属夹。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病例数、年龄、性别、病变、出血表现及既往病史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单用大剂量奥美拉唑静脉注射,首先奥美拉唑40 mg 静推,再用8 mg/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48~96 h行内镜检查。乙组采用内镜急诊止血联合应用静脉注射OME 40 mg 2次/d,内镜止血视出血灶病变、出血部位及有无血管等分别采取如下止血措施[4]:出血灶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出血灶及其周围黏膜下多点注射0.01%肾上腺素溶液;血管夹钳夹血管;直接喷洒凝血酶2 000~10 000 U(用0.9%氯化钠20 ml 稀释) 止血,或由活检孔插入Olympus 高频电发生器止血电极电凝止血(电凝指数2.5~3.5,凝固时间每次3~5 s)。治疗期间观察48 h 止血时间、1 周内再出血、出血诊断、急诊手术病例数等情况,将两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内镜检查前皆根据病情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保证生命体征稳定。乙组治疗时可用冰盐水洗胃,再吸尽积血、积液,充分暴露出血灶后即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术后禁食24 h 再改为流质饮食。

2 结果

甲组30例患者经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96 h内皆症状好转、脉搏及血压稳定、尿量足,提示出血停止,治疗后行内镜检查发现胃癌1例,上消化道溃疡18例,贲门撕裂症2例,吻合口出血2例,7例未发现可能出血的病变。4例上消化道溃疡内镜下出血分级forrest(Ⅰa~Ⅱb)给与上述镜下治疗,即时止血率为100%。所有患者在内镜检查后皆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胃癌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余29例患者在5~9 d内病情稳定出院,平均住院天数7.2 d。乙组30例急诊内镜发现上消化道溃疡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5例,贲门撕裂症1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18例患者内镜下出血分级forrest(Ⅰa~Ⅱb)给予急诊镜下止血,即时止血率为100%。所有患者在内镜检查后皆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除2例胃癌转外科手术治疗外,余28例患者皆病情稳定为3~8 d内出院,平均住院天数5 d。甲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乙组经内镜治疗后有4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持续5~10 min 后缓解,无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对上消化道大出血,近年国内外在常规内科治疗时,大多介入急诊内镜止血,内镜止血成功率达80%,内镜直视下止血的治疗能及时明确出血病因及时处理,降低了手术率及死亡率。本科在治疗过程中两组镜下止血率为100%,且所有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除3例胃癌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外,所有患者皆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出院,比文献报告止血率高,可能与病例数太少,不能真实地反映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有关。另外限于本院的内镜设施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为了安全起见,可能导致在内镜急诊止血的病例的选择上存在偏移。甲组由于活动性出血的时候没有行急诊内镜检查,导致有7例(23.3%)患者没法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血的原因,而乙组全都内镜下明确诊断,有报道急诊内镜诊断正确率为80%~94%[4],本文乙组全都发现出血病灶,考虑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另外发现乙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较甲组缩短与减少。所以内镜急诊止血治疗不失为一个上消化道的首先治疗方式。但在医患日益紧张的今天,内镜急诊治疗的选择上应该慎重,严格把握内镜检查与治疗的禁忌证与适应证。

[参考文献]

[1]李兆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

[2]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94-7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