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基础

健康教育的基础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教育的基础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基础

篇1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是“育人”,“育人”的基础在于“心育”,而心育的领航者是校长。

1 政策引领,加大投入,支持“心育”

我校是内蒙古一所重点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的亮点工作之一。为搞好学校的“心育"32作,我率先自费参加了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与培训,于2006年取得了劳动社会保障部注册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还获得了心理督导师证。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并已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校投入几十万元打造了最好的心育中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我校还有两名专职心理辅导员,她们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和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让他们走出心灵困境。目前,我们的心育中心已帮助无数学生、家长和教师获得了心灵的释放,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2 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践行“心育”

在制度上坚持心灵组合。我校实行了“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统筹兼顾”制,即校领导全部放权,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这使教师们自动形成了良好、积极、自由的心灵组合,教师们自愿主动积极地抢着当班主任,超量代课;各年级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和谐的、奋发向上的团队意识与精神;那些曾经产生不良情绪的教师,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到了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一致好评和拥护。

在管理上坚持心灵关怀。我特别注重学校各个环节的“心育”细节,小到面对一个人、一件事,大到引领整个学校的工作,我都注重在“心育”的基础上,在爱心流动的前提下去完成。如毕业典礼时,我要亲自为1000名毕业生发放毕业证并与其拥抱;对每一位教师遇到的疾病、痛苦,我都会亲自率领班子成员去看望;对每一位年轻教师结婚、生子,我都会亲自致贺词并送上学校的厚礼……这使教师们感受到了校长的关爱,同时也体会到了做我校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并把这份幸福和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上坚持心灵触动。我认为,学校“心育”的出路是“全员参与”。因为学校教育工作压力的直接承受者首先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使他们失去了常态下的教育理智,抑制了他们的教育智慧,并使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这又给学生造成了新的心理矛盾,使得原本有问题的学生感到更加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因此,我认为,要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要让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能够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理念、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许多心理上的伤痛,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疏导,甚至救治。为此,我校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全体家长的家长学校培训和全体学生的“校园心语”讲座式培训。培训一般是从学校常见的案例人手,坚持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把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进行对比,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们给老师培训的专题有《了解逆反效应——强迫不如引导》《采用登门槛效应,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等;给家长学校进行的讲座有《用好贴标签效应——小心评价孩子》《克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等;给学生进行的培训有《一个心中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现在的人》《用好自我暴露效应——交心才能赢得朋友》等。

二、“心育中心”是学校心育工作的主阵地

一是打造专家级一线心理辅导员。一直以来,学校特别重视心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学习的提升,因为一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与辅导员的个人心理素养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心理辅导员成长迅速,已成为能够在本地区代表学校引领和帮助兄弟学校心理发展工作的一线专家级辅导员。如边晓瑞老师,在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经验,喜欢研究探索心灵奥秘,热衷于心理辅导与咨询治疗工作,她利用每天中午12:00-13:00的休息时间在学校为学生和家长做个案辅导,得到了各兄弟学校以及社会的好评。

篇2

当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重点工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已有多年,但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就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和”文化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基础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由西方引进的实践性教育,此教育要想在中国发展就一定要依靠中国的文化基础。而我们国家最本质的文化就是“和”文化,同样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起始点,与中国的历史有着紧密的关联。

“和”的理解包括以下内容:①“和”而不同是文化核心内容,是以有差别的多元化事物为前提的;②“和”是有区别的、多元化事物的高度统一;③达到“和”即可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通过分析中国的传统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人虽然没有心理健康的概念,但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这一内容。因此,在初中心理健康的教学中,要多告诉学生相关的历史内涵,强调“以和为贵”的理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和”基础上才能有坚实的民族文化根本。这也意味着要形成以“和谐”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具体有以下几个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实现初中生身、心和谐

人身、心和谐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个人生理的和谐,即为身体健康;第二,个人心理和谐,指人在心理过程中,作为与意识相一致,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也指个性心理与行为动机高度统一,有效确保人心理的和谐;第三,生理、心理的和谐,意识是身心平衡,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轻易暴躁发怒。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中所体现的“仁爱”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常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告知学生,从以前的君臣关系至父子、兄弟、朋友等关系中,都包含了人际关系的内涵。我们所提倡的是礼让、自律、友好、宽容等,以“和”为根本,学会为人处世。由此可见,构建起和谐的人际环境与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存在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要求所有人与自己一样,在多元化的价值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并包容别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心理健康教育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关系到每个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与精神的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通过教学组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2)学校可以开展心理服务诊所,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因为消极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社会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体与心理的成长和发育时期,在这一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给他们灌输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以中国的传统美德激发起学生对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学习。

篇3

【关键词】糖尿病病友团体;健康教育;学习;效果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和关键,它对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1]。病友团体是促进健康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慢性病病友,促进健康的自我管理[2]。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建立以病友团体为基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9月,以方便取样法选择某三甲医院糖尿病科出院的糖尿病病友团体7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确诊为Ⅱ型糖尿病6个月以上;意识清楚,无听视觉及语言障碍;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及精神疾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符合条件共有76例,因个人因素不愿加入者4例,实际纳入者72例。分成6组,每组12人。其纳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1.2方法

1.2.1 教育方法

1.2.1.1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20名,包括医疗团队8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及护师3名)以及糖尿病病友骨干12名。研究者为医疗团队成员之一,担任团队的辅导员,负责项目的设计、执行及病友干部的培训;病友骨干负责在计划执行中带队小组活动、动员病友参加、经验分享与示范、主动关心病友、组织讨论及寻求资源等。教育时间为6个月。

1.2.1.2举办病友骨干培训班:挑选饮食行为做的较好、有能力及热忱帮助其他病员者担任骨干老师,培训骨干老师,使其成为组员的表率,并担任日后激励及辅导病友的角色。时间为4周,每周四下午进行,内容包括:理论讲授、饮食指导(现场活用食物代换)、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指导及胰岛素注射。最后一次有1小时的讨论会。

1.2.1.3举办二次糖尿病病友大会:第一次是将纳入研究对象的72名患者全部参加,由辅导员主持。大会内容包括①介绍活动的目的、计划及执行程序。② 分组 依成员居住的区域分组,如东区1组、北区1组等。共分为6小组,每组12人,每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为骨干成员),负责激励和促进病友间相互帮助,以达到正确执行计划的目的。③进行教育前的问卷调查及代谢指标的测定。第二次是各组组长和副组长举办,主要内容是由组长自我介绍及介绍本组的其他成员,增加彼此的认识度,增进病友对团队的认同感;了解本组成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目前的病情状况,相互交流。

1.2.1.4 集体授课和分组讨论:每月1-10日之间组织所有糖尿病病友集体授课,共4次,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20-30日之间由组长及副组长组织本组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糖尿病病友共识营活动,共4次。同时组长及副组长针对每一病友的具体情况,运用家访或电话给予关心帮助,纠正病友错误的观念及不规范的治疗行为和生活方式。

1.2.2评价方法

1.2.2.1 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自我监测、并发症相关知识等。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越高。分别在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调查。

1.2.2.2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量表:王景璇等[3]翻译了Hurley等研制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处理的自我效能量表(Insulin Management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 IMDSES)测得Cronbach’s a 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85.该量表由6个维度、26个条目组成:饮食控制6个条目、规律运动4个条目、遵医嘱用药3个条目、血糖监测4个条目、足部护理5个条目、预防及处理异常血糖4个条目。该量表已在国内多次使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4]。.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1分为完全没有把握;2分为有二三成把握;3分为有五成把握;4分为有七八成把握;5分为完全有把握。分值越高自我效能就越好。分别在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调查。

1.2.2.3 代谢指标的测定:血糖(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腰围(WC)。 分别在教育前及教育后进行测定。

1.2.3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经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指标结果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72人中以男性46人(63.8%)为多;年龄在31-86岁之间,平均为64.2±12.6岁;教育程度以小学及初中居多(47.2%);糖尿病病史在0.6-26年之间,平均为12.3±6.5年;治疗方式以口服降血糖药者居多(75.0%);其具体资料见表1

2.2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x±s):患者教育前糖尿病知识的总分为(71.34±17.65)分,教育后糖尿病知识的总分为(85.78.34±12.39)分,即教育后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教育前后代谢指标的比较:患者教育后的代谢指标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的比较:患者教育后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总分及各分项分均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研究报导[2]病友团体应具备的功能为①给予支持;②传达信息;③归属感;④健康行为重塑;⑤相关权益的争取。本研究通过以糖尿病病友团体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代谢指标保持稳定,自我效能得到改善。即教育后明显优于教育前(P

参 考 文 献

[1] Cochran J, Conn VS. Meta-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follow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training[J]. Diabetes Educ, 2008,34:815-823.

[2] Lee Y C. The application of support groups in the promotion of diabetes health self management[J].Counseling and Guidance. 2008,266:51-61.

[3] 王景璇,王瑞霞,林秋菊.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J].护理杂志,1998,45(2):60-73.

[4] 王君俏,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30-32.

[5] Brown S A, Garcia A A, Kouzekanani K, et al. Culturally competent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Mexican Americans[J]. diabetes Care,2002,25(2):259-268.

篇4

D432.5

对于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以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冯庄镇共有公立小学13所,无私立小学,均设立在农村。在校生4477人,教师240人,其中师范类教师156人,心理学专业教师0人,心理咨询师0人,最近几年由获嘉县教体局举办了心理咨询培训,每年举办1次,目前共有39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每次参加心理培训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4.8%。

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学校现在几乎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级分化严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上级领导部门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内容,但由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内容浅显,还不足以担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适应不良、厌学、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同学有考试和早恋问题。但由于现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去当地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学校均无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他。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不准,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制定应对措施[2]。上级主管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但是培训的范围较小,且培训时间短,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总是优先完善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或者是与升学或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完善,总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调查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场所、设备和工具。极少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多以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而且设施简陋,谈不上购置心理健康教育仪器设备和营造环境气氛,测量工具严重匮乏且不配套,有的学校以人体模型、挂图、血压计、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书刊上的游戏性测验题或缺乏检验的自编测验题作为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心理教育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教师没有持证上岗,一些兼职人员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最简单的专业名词都不懂,以这样既不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识比较超前的学习曾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派遣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很多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发正式编制指标,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调动和交换,而没有新成员加入,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都很欠缺,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的课程,更不会考虑心理咨询教师这样的非升学考试课程教师。致使当前心理咨询教师一直处于严重短缺但又无进人计划的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有心理测验、面谈、沙盘游戏等多种手段,但是作为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3]。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等。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问题,思想观念在各级领导、学校及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学校软硬件设施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没有编制和相应待遇,招不到专业教师。

1.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学校晋升而来,长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视,导致工作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看待。即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属学校教师及家长就更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他们把心理问题当成普通的调皮捣蛋,认为司空见惯,没有认真对待。

2.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篇5

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46例,男712例,女534例,5岁以下1150例,5岁以上96例。临床诊断标准:根据2009版、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为依据,普通病例1035例,重型209例,危重型2例。

健康教育与整体基础护理:⑴健康教育指导:①患儿入院及门诊就诊后,立即召集家长培训,使其家长提高对该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方式、诊疗原则知晓率,同时要求家长掌握防治措施,居家隔离治疗注意要点和重症早期识别能力;②经培训后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要点;手足口病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的;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家长是防治手足口病第一关;③出院、居家隔离治疗,大小便、分泌物及污染物处理措施给予指导意见和温馨提示告知书。⑵整体基础护理:①皮疹及口腔疱疹护理,体表皮疹用中药液清洗,保持干洁,避免破损和二重感染,口腔黏膜、咽峡部疱疹用金喉健喷雾剂雾吸保持洁净;②呼吸道护理,清除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神经精神护理,对抽搐、惊厥、烦躁、神差、无力,肢体抖动者,予以吸氧,脱水降压,镇静止惊,保持安静,预防呼吸抑制窒息;④生命体征护理,按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⑤大小便及分泌物处理,保持大小便通畅,患儿大小便及分泌物及污染物使用0.2%次氯酸消毒处理,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和再次污染。

结 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