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16-01
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方法的分析,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能力。本文从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与常用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为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与教学内容所制约,为实现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二)常用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8种,分别是: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二、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有三大方面,包括直观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其中,直观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三、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是由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视唱练耳、和声与作曲教授,世界杰出音乐教育家之一达尔克罗兹创立的。
1.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体态律动,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在音乐学习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初步训练和基本动作的学习刚进入体态律动时,学生们随着音乐做拍手、摇摆、蹦跳,跺脚、模仿等简单的基本动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这些简单动作作为基础,在日常的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基本节奏和速度的练习。
(2)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
(3)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作用。这是体态律动训练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也是记忆与抑制有关心理控制的练习。
2.游戏教学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游戏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教学方法
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创立了著名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1.首调唱名法。
2.柯达伊手势。这种训练可以用于课前,每节课课前都可以运用柯达伊手势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3.节奏唱名法。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节奏感觉以及更准确地掌握节奏。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德国人,当代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
1.节奏朗读教学法。奥尔夫教育体系把节奏作为儿童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其教育体系的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学习要从节奏学习作为起点,并将其引入节奏朗诵与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等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当中,并将这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节奏朗读教学法是其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
2.律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动作分为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等方面。主要包括:反应训练、动作训练、动作的协调训练、动作游戏4个训练方面的内容。
3.声势教学法。
4.器乐表演教学法。
5.创作教学法。
四、结论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借鉴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汇入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使每个同学皆能发挥潜能,共同提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2]姚静.小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17-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的进步和改善,本文就近两年来在音乐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方法作以小结。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新课标在音乐欣赏部分表述了四方面内容:音乐表现要素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欣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欣赏音乐表现要素时,我们可以采取发现法和练习法,通过聆听某首乐曲,找到其中的一些简单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然后通过演奏、演唱、音乐创作等方式,练习巩固已发现了解并掌握了的音乐表现要素;
2、在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时,采用情境法和演示法,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借助情境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是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才能完成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在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时,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施教者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讲内容,使受教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满堂灌”,因此还需要结合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在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时,采用问题法和研究法,通过老师或是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赏―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表现教学法
1、演唱教学方法
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中小学校中的基本的音乐活动形式。演唱教学的方法主要应该通过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来体现。提倡鼓励式教学,强调演唱中情感的抒发,选择音域适中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美感价值。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演唱的技巧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唱要完整有感染力。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歌词,继承我国声乐演唱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但因是普通教学不宜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分析。
2、演奏教学方法
演奏教学也叫器乐教学,在普通中小学中主要是竖笛、口琴等小型乐器的教学,它是一种易被学生接受并喜爱的音乐艺术教育形式。器乐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至两件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乐器演奏中体验到乐趣,表达音乐的美感,而不要因为涉及技能技巧训练问题造成机械枯燥大量的重复操练,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范奏,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录像或录音,也可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竞赛或奖励等练习方式,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练习,以保持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持久乐趣。
三、音乐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中提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有些人把音乐创造教学看得很神秘很复杂,以为是从事音乐专业创作人员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编排音乐节目,利用乐器即兴演奏一段旋律和随口哼唱的自编自曲的歌谣都属于音乐创造的范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加以表现,或即兴做舞蹈动作编排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这些都是常用的音乐创造教学法。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钩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如果在器乐教学中忽视这些,一 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甚至以学生演奏器乐的水平高低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必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合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用乐器。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
当教师确定了学生使用的器乐后,应根据其性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器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加以推广使用。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是从“有趣”至“乐趣”最后为“志趣”三个层次。“有趣”是少年儿童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兴趣的“幼芽”,表现在一旦学生看到某种乐器独特外形和奇妙音响时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过过瘾,这种好奇心理是有限度的,不稳定又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乐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形成的中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产生求知欲望。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
(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
(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四、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撰写器乐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分析与了解学生学习器乐的基本状况,并与全学期音乐教学工作的总计划相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留有余地,使器乐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其次,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备课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器乐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出有趣、有吸引力的音乐教学课堂,调动更多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呢?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欠缺,再加上自制力较差,没办法长时间地对一个不感兴趣、没理解力的事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点,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赏析音乐作品。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让小学生在音乐的视频中、小故事中感知音乐的魅力,也可以利用幻灯片、自制MTV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进而形成从兴趣出发―实践活动―审美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增强信心―再提高兴趣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的欣赏过程,是一个多器官参与、感受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中来。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专家詹姆士・莫赛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我们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制作一些简易的“音乐器材”。比如,一把常用的梳子、一根皮筋和一个空的易拉罐、几个常用的碗碟等,在尽情的玩乐过程中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无穷魅力,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音乐、处处有精彩,陶冶他们热爱生活、感受音乐的伟大情操。
一、在学生的喜好中体验
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在游戏中找到方法
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时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教会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朋友”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和我这样做,我像朋友那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学生喜欢念,也方便记忆。
三、在学生的“已知”中寻找
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小雨沙沙》的第一段歌词是:“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小雨点,再画种子,然后画雨点的表情,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种子的头像。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四、在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指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时,就用一个皮球在地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皮球落地的声音――“有力、短促、有弹性”,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唱出来了。
再如我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纪录片”。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五、在不同事物中转变过来
“转变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转变发,能解决许多教学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就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六、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手势唱准了曲谱再上琴吹,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七、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但一刻也不能脱离“课标”,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多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八、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三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一、精选器乐,推进器乐教学
我们在给学生选择乐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巴乌,因为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二、巧用器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曾经被称作“唱歌课”,说明歌唱是音乐课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如声音沙哑、音准不好、音色特别等)不爱唱歌而爱乐器,他们能从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就势引导,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活用器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少讲精讲。作为音乐教师,我曾经很困惑:这音乐属于技能科,老师不教,学生不会,让教师少讲,把课堂交给学生,那课堂岂不乱套?课堂效率岂不更低了?可通过慢慢的音乐教学,我突然明白了,第一节课是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虽然跟着钢琴在唱,可实际情况却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堂效率当然就低了;第二节课是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认真细致地演奏着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这时候,他们的确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1.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2.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3.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呢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这个背景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需要教学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作为教学者,应该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为社会输送音乐人才创造条件。
一、课前游戏激趣
根据教学理论,结合音乐课的特点,我觉得上课第一件事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趣最好办法就是做游戏。比如节奏接龙,节拍模仿,卡农训练,音阶练习,音准记忆,合着音乐做律动,体会不同的音乐要素比如速度、力度、旋律的上下行、旋律的起伏是平稳还是跳跃、声音的大小变化带来的音乐进行中情绪的变化,也可以利用这种不同的感知方法初步了解音乐的简单曲式结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走进音乐,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生接受、体验、运用音乐要素认识音乐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只有在一个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总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布置课堂, 让学生在教室内也能感觉到家的感觉,结合课堂,教师在教授《故乡》一课时,可以把相关音乐家的作品挂在班级的墙壁上,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家乡的照片或者是把自己家乡的景物画出来。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上到《龙咚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节日时的气氛,教师可以自己剪花,自己写对联,粘贴在教室的四周。
三、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上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图画、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进行授课, 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也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教师在教《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以及民俗风情,让学生不断地倾听、欣赏,在倾听、欣赏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以及侗族风俗别具风情的地方特色, 然后全身心地学唱歌曲、背唱歌曲。
四、用影视欣赏的方法促进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科学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惠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以往缺乏正确的使用方式,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突显出来。多媒体教学受到教学者、学生的推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不仅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提升了其娱乐性,视听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者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依循学生建议、意见寻找出学生所需资料,来帮助教学者教学。
五、运用道具乐器,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旺盛,我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应用钢琴、手风琴、竖笛等简单常用的乐器协助教学,还组织学生细心发现生活中小乐器来增强自身节奏感。如我引导学生运用吃饭用的碗碟、玻璃水杯等生活日用工具作为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还主动用树叶做哨子吹奏歌曲旋律,一些学生还在易拉罐里撞上小石子当作摇鼓乐器……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具有无限创造性潜能,想象力丰富,我就趁机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共同演奏同一首歌曲,有效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六、音乐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七、课后反思与重建
音乐课堂不仅需要老师反思与重建,而且也需要学生进行反思与重建。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反思与重建是依赖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来完成的。根据学生课后对课堂所学歌曲的演唱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从中发现我们教学中的不足。前者可以作为我们选取教学音乐素材的参考,后者可以作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学。没有反思,我们的教学也就没有进步;没有课堂的重建,我们的反思就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反思与重建同等重要。
总之,每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快乐的音乐课,让学生走进音乐课堂而欢欣雀跃,只有每朵花都开了,才能有姹紫嫣红的春天,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向快乐出发,陶醉于音乐之中,感受快乐,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成功的喜悦会伴随着孩子们的学习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让我们的教育充满快乐吧!
参考文献:
[1]韩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只有在一个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布置课堂,让学生在教室内也能感觉到家的感觉。在教《故乡》一课时,可以把相关音乐家的作品挂在班级的墙壁上,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家乡的照片或者家乡的景物画。
二、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上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图画、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以及民俗风情,让学生不断地倾听、欣赏,在倾听、欣赏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以及侗族风俗别具风情的地方特色,然后全身心地学唱歌曲、背唱歌曲。
三、适时地穿插故事
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听故事,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既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故事方式呈现,依托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四、开展竞赛活动
目前高师音乐系的师资配备(如声乐、钢琴)如果按1∶15师生比例配备教师,钢琴技能课教师各占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必修的钢琴技能课为两年,那么,一个教师将要教30名学生(不包括三、四年级的主修生)。显然,一个教师一周不可能上一对一的30节技能小课(按一天6课时计算,一周共30课时)。据笔者所知,很多高师音乐系的师生比例大于1∶15,那么,技能课教师的工作量将更大。在此情况下,钢琴技能课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就成为了必然。一、二年级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两种上课方式,每周各二节,三、四年级为主修生的个别课,每周二节。但据笔者对国内技能集体课、小组课上课方式和效果的调查,发现某些集体课(如声乐)像普通中小学的唱歌课,而小组课则像在课时上缩减了的一对一的个别课。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师对该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各学年或学期各教学阶段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拟订出各阶段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每节课只是针对某一具体作品的技术难点有些练习要求。对教学对象缺乏详细的了解,不能就有共性的具体问题,拟订教学方案。
忽略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其教学必须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但目前的技能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有如蜻蜓点水,较少系统的解决技能、技巧上的问题。学生在技能、技巧的掌握上漏洞较多,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
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据笔者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技能课教师不能列举6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而在一贯的技能课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也只有练习法、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等其中的某几种教学方法。而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如讨论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较少或不会运用。另外,也明显地感觉到缺乏对技能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
以上列举的是几个较突出的问题。还有如教师的教学观念等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认为,技能课教学国外几百年、中国近百年都是这样教的,教学改革还要不要尊重传统等等。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钢琴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应该说是较低的,为使技能课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该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各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每个教学阶段(一个学期可分为若干个教学阶段,一个阶段上若干次课,具体解决某一技术问题)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均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声乐课为例,前两年为必修的钢琴课,以集体课和小组课为其教学形式,了解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并能准确地分析。只有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减少技能课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系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训练。在技能课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呢?这就是要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如两年)把该门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讲解和指导学生练习。以钢琴教学为例,钢琴演奏技能训练的知识点可谓不胜枚举,如何在两年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同时,又避免单纯的技术练习,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地设计他的教学。欧洲有成套的钢琴练习曲,虽然能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但那是他们训练自己的演奏家的训练方法,过多地弹奏那些练习曲,既让学生觉得单调,又不能完全解决中国音乐师范生本民族的钢琴音乐演奏上的问题。但中国人自己开始创作钢琴音乐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才80多年时间,我们积累的钢琴文献还比较有限,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技能训练体系,我们还没有建立,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又不得不在教学内容上精心选择,在训练方法上独具匠心地设计。因此,高师钢琴技能课教师是任重而道远,他们必须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原样地模仿欧洲传统的钢琴演奏技能教学和训练方式。
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目前,技能集体课,小组课教学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较少研究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适合技能集体课、小组课教学的方法如:
作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地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个性。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创新性地运用教材和各种教学方法。
二、积极营造课堂气氛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创新型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营造这种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积极、自由地思维。要营造富有创新性的班集体、温暖宽容和理解的气氛、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处于富有创新性的班集体,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性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充满温暖宽容的气氛,思维上虽是紧张的,情绪上是放松的;创新性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三、激发创作兴趣
有了创新型的教师固然是关键,但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尝试,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1.加强节奏训练与创作
奥尔夫提出在音乐课堂中“节奏第一”的口号,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节奏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让他们将自己比较熟悉的歌曲进行简单的节奏变化。例如歌曲《闪烁的小星》:
2/41155665 -4433221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满 天 都 是小 星星。
经过同学们的创作改编后,就变成了以下的节奏:
3/4 1-15-56-65--4- 43-32-21--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满 天 都 是小 星 星。
2.加强音乐情感的体验和培养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引导,诱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正确的感知和理解,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时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让学生多听、多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旋律创作兴趣,当学生认识了音阶以后,就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例如《击鼓》、《接龙》等,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对创作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提高他们对旋律创作的兴趣。
4.加强和提高唱歌表演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情境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机械,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呢?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它不仅是实施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更是推进情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在《文协雕龙》中就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看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留下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陶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成为情境教学的依据。
课文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中呢?情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将无动于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教师要善于以情燃情
小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深情厚谊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呢?有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抱一种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间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会准确深入。
2.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而是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中。如我成绩提高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做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生气地说:“做什么吃什么。”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也使抽象的术语更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大大扩大课堂辐射面。
3.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渲染氛围
要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还应考虑音乐表达的情感及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震动、切身体验,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情境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状况,然后通过教学对比,很快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且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境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参与游戏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自身喜好和能力编排游戏活动规则,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带动大脑的运作,协调身体不同部位共同工作。
三、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题赏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情境教育。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久经锤炼的佳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生动内容,要求熟读,注重背诵,仔细体味作者的匠心功力,使学生在吸收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启发他们把吸收、消化的养料(语言、写法、知识等)通过习作练习表现出来。当然,这种“表现”绝不是机械的套仿,而是能动的借鉴、灵活的运用。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幼稚、好奇心强。他们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更讨厌老套陈旧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老化,学生就会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情不发,故辞不发,自然很难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起了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境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等特点,通过建立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情境教学法符合现代学生的发展要求,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理想、态度、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在人的成长中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兴趣,具备了对美的欣赏能力,才能保证他们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很强调教学中对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这一方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了所学习的事物的价值之后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在中小学教学中,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理想等都会发生影响,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欣赏法也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如对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如对政治、历史、语文等教材中有关某个人物或某件事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或社会品德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和情操;三是理智的欣赏,如对科学研究中追求真理、严密论证、发明创造、探索精神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缤密的思考能力。由于各学科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欣赏活动的途径也不同,通常有观察、聆听、模仿、联想、比较等。教师可利用多种机会,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般来说,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与其他方法配合的辅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则能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形成有益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在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教学中,欣赏的方法应作为一种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运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铁事等,学生有了这些必需的知识准备,就能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心向。
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或通过声调高低缓急、面部表情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给学生以暗示,激发他们惊讶、赞叹、钦佩、景仰等一系列情感反应。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展学生想像能力。想像力越强,情感反应越容易产生。
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教师素质低下。师资队伍紧缺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3.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5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1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2.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科学规范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我们老师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新课改下,我们的农村艺术教育才会有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