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学技术常识

科学技术常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学技术常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学技术常识

篇1

一、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中数字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有效的应用。中职学校《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的授课,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多媒体手段,就目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数字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大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主要分为两大类来具体探讨目前的问题:

(一)数字多媒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存在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数字多媒体这样一种辅助手段,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逐渐淡化,师生之间缺少十分必要的互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弱化了。有师生共同参与的一堂课,其中就不单单只有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潜在的有着更为重要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常识》课,运用多媒体数字教学的手段,可以使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多媒体演示中化难为易,使枯燥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更便于理解。但在实际的数字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因为害怕漏掉课件上列出的要点,变成了照着课件宣读,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整个课堂的气氛,从而导致授课形式十分呆板,学生很难与教师心灵互动,这无疑削弱了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德育课程既定的教学目的。

同时,因为多数德育课教师年龄偏大,数字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纯熟,很多老教师甚至是边学边用,由此导致在《经济与政治常识》课教学实践中,如课件制作,影视、音像素材的处理等环节,不少老教师还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另有一些教师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只能大量堆砌和照搬教材内容,把多媒体等同于传统的教案和板书。当然也有教师,制作课件时脱离了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形式上的美化,导致课件设计忽略了教学最根本的东西,实际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此外,实际教学中也有因为信息太丰富,也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多媒体课程的生动直观优势,使得一节课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量。但教学实践中因为为了赶时间,教师操作课件画面时切换太快,学生根本分不清重点和难点。对理解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中职生来说,更不容易接纳和理解教学内容,长此以往,会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的效果也值得我们深思。

(二)数字多媒体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趋向应用多媒体但难题较多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仍不足。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开展德育课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现实中,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设备投入存在不足,多功能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的办公设施若不能及时投入,将会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且对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许多教师很难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所以加强教师培训十分必要,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水平,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将其加工、整理、创新,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和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适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的课程特色及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经济与政治常识》部分,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是学生融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知识基础和重要桥梁。不论是讲理财窍门和消费观念,了解货币、银行和投资,还是讲市场经济、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和企业,又或者是讲公民权利和义务,讲选举、建议和申诉,都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其课程内容本身的实用性强,既可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事业服务,也利于促进青年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但也因为课程贴近生活,学生对许多内容的熟悉程度高,反而导致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促使《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在突出教学内容实用和贴近生活的特色中,革新教学形式,促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通过改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课程本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用结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也随之出现新手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数字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多媒体教学本身所拥有的一些特点,比如丰富的内容信息、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便捷化的传播途径、互动的交流沟通、无限制的时空传播等特点,使得其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数字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科教学创造了渗透德育思想的条件。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字多媒体教学中声、光、图、录像和动画的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对《经济与政治常识》的授课内容更感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注意力,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形象、生动而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有效增强《经济与政治常识》课内容的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经济与政治常识》课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数字多媒体教学,在解决学时矛盾方面体现出很大的优势。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快速投放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既节约了老师的板书时间,也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扩充德育理论前沿信息,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增加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实时性,增大了老师临场发挥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与热情。

因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高度灵活性,借助这一特性,可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老师通过了解到的学生学习进度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式教学,制定巩固知识的教案。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也有效地延伸、拓宽了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元素来制作教学信息的载体,传播教学信息,能够有效解除时间和空间对教学产生的限制,这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十分有效。教师则可以空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人生观等方面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数字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中的开发实践

(一)数字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我们发现,把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那些内容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部分,更多使用多媒体;而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适当进行板书,并辅之以提问讨论、举实例等各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相比于数字多媒体教学,还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对于管理课堂纪律、组织教学过程较为有利。另外,如果能巧妙利用板书,便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多媒体课件图文转换过快造成的学生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二)注意选择好数字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多媒体优势很多,但也要善于利用,才会起到最佳效果。比如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用具体的国有企业中国石化的广告视频导入,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德育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学,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课件制作到课堂演示、操作,再到日常的作业练习,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不应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注重积累和开发个性化教学素材

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课件的优劣,优秀的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对症下药、全方位的实现教学目的,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数字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必须立足教学实际,带有目的性地积累课件中常用的各种视觉和听觉材料,积累用以表达教学思想的各种元素,积累用于说明的图形和图像,积累用于喧染气氛的音响和特效等教学素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图文进行再利用,将现有教辅影音光盘中的知识点素材重新分类、组合、归纳、整理,从各类公共的音像节目和影视资料中选取并重新编辑,从网上下载可以用于教学过程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素材,加以开发制作出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政治常识》课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也为教师减轻一定程度的备课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展的需求,则显得极为重要。必须不断探索数字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艺术,使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材: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4

[2]周双娥:多媒体教学在德育课中的现实意义,零陵学院学报,2004.6

[3]熊剑峰:德育课中的多媒体教学,史地政论坛,2011.12

[4]高敏捷:德育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职业技术教材教法,2008.4

[5]黄华芬: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职专德育教学中的优越性,考试周刊,2013.5

[6]赵国敏: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辩证关系,教育与职业,2009.4

[7]孔敏: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009

[8]申伟:浅谈多媒体形式下的专业课教学,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9]陈雄伟: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中国科教博览,2004.8

篇2

对大多数文科学生来说数学是其薄弱甚至是跛腿学科,一是因为文科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而逻辑思维较差,二是因为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被迫选择文科,因此对文科学生来说“赢得了数学,便是赢得了高考”。对文科数学老师来说,尽管不必为解答学生大量的难题而“绞尽脑汁”,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也应“运筹帷幄”。

一、创新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给出目标―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辅导)―自学检测―反馈评价(教师讲解)―自主探究―分层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与能力大大提高。第一步,展示目标。即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比较新颖、直观、概括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从总体上把握这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较好地引发学生对本堂课基本知识和技能渴求掌握的欲望。第二步,自主学习。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一定形式的自学指导路径,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自学指导路径,认真阅读教材、圈点教材,并自主地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并且能够自主地归纳知识和整理知识。第三步,问题探究。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或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教师预先设计的一些思考性、探究性问题等进行思考和探究。在问题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既可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又可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和合作探究。第四步,反馈评价。在较为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情况后,再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或在备课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释疑和进一步探究。第五步,分层训练。针对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和疑点等设计一些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侧重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而选做题(一般要求两道以上)和思考题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广度,能较好地反映本堂课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

二、编拟口诀辅助教学

数学理论和公式对多数文科生来说“枯燥无味”,我将很多数学知识点编成口诀,以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如集合的内容编成如下口诀:集合开篇有点高,元素集合易混淆,属于包含莫乱用,一箭双雕须推敲(何时两种关系都适用),点集数集两大类,首先看准元代表(元:元素),交集并集要分清,看“且”写法知其妙,数轴“维因”两图形,补集处理显技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将相关内容自编口诀,如:刘玉仙、温嘉文同学:学弧度请莫糊涂,单位切要记清楚;解三角形有技巧,正余定理先知晓,线性规划真奇妙,不等式组出高招;学生在编拟口诀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吃得”很透,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强。

三、计算能力专题训练

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现在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文科学生尤其如此。我在高二下学期结束新课后没有急于进入总复习,而是协同同组的其他老师将有关计算的相关内容编成五个专题让学生训练,前后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时与理科的进度基本统一。这五个专题分别是:函数(包括三角函数)与方程、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通过专题的训练,学生对计算问题不再像过去那样怕了,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晚修小测强化记忆

文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往往不如语文、英语等,我认为这跟思维习惯有关。我校每周安排有3节数学晚修,每周我用一或两个晚修布置5道填空题,学生用专用“小测本”做完立即上交我当堂批改并公布满分同学名单,为活跃气氛还开展男女同学对抗赛,满分多的一方获胜。这5道题主要是已讲过的重要知识点,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师生才了解到许多应知应会的知识学生不一定掌握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记忆出了差错。

五、课后辅导形式多样

篇3

大家知道,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与普通中学相比,相差实质太大. 据了解,很多学生进校之前,文化基础课知识学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数学. 因此学生进校后,如何教好数学,确是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要全力解决的课题.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总是片面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尤其职业学校,因学生原基础不好,更注重形式化的结果及“套用”,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关注较少,大量时间花在讲题和练题上,甚至有些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像背语文、英语一样去背数学. 学生对数学,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怕. 数学在学生眼里,永远是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和习题的堆积. 笔者认为:倘若把实验带进数学课堂,或许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把实验带进数学课堂,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一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或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化枯燥为生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实验不是专业课的专利,数学实验与专业课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考量大应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下面介绍五种常见数学实验课堂教学与同行商洽.

普通常规实验课堂教学

实验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实验目的:探究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实验用品:一张三角形的纸片.

实验步骤:

(1)在纸片ABC中,过点A作ADBC于D;

(2)沿AD把纸片ABC翻折成一个二面角;

(3)把翻折后的纸片中的BD,CD放在桌面α上,如图1所示.

教师向学生提问:

①翻折后的纸片ABC中,AD与BD,AD与CD有何关系?

②AD与桌面α有何关系?

③要保证AD与桌面α垂直,需要AD具有什么条件?

④若AD垂直于平面α内的两条平行直线,则AD垂直于平面α吗?

⑤你能找到一种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吗?

这种数学常规实验,可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和反思中,较快地对数学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比单纯地通过枯燥的理论证明来得出定理,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也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 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探讨、多积累,并巧妙地设计数学常规实验,用它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则传统的教学定能焕发新的光彩!

游戏猜迷实验课堂教学

实验课题:《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实验目的:理解二分法原理.

游戏规则:学生甲猜学生乙的生日是在1~31号中的哪一天,甲随便猜一个号,乙只回答是大了还是小了,直到甲猜中为止.

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有没有办法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猜,使猜测次数最少?

应让学生归纳总结“二分法”.

这种游戏实验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较深奥的数学原理,相信学生们一定很喜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定相当高.

思考探究实验课堂教学

实验课题:互斥事件.

实验目的:发现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实验步骤:

(1)让学生回答互斥事件及事件“A+B”的含义;

(2)抛一颗均匀的骰子

①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2”,事件B=“向上的点数大于2”;

②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2”,事件B=“向上的点数是2”;

③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2”,事件B=“向上的点数小于3”.

教师向学生提问:

Ⅰ以上三组,每组中事件A与事件B有何关系?A与B互斥吗?A+B的含义是什么?

Ⅱ填写下表

让学生归纳:

(ⅰ)在一个随机试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B是互斥的,那么P(A+B)与P(A),P(B)有何关系?

(ⅱ)若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P(A1+A2+…+An)=______.

数学离不开思考,思考让人进步. 以上思考实验教学方法,一改过去那种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演变成现在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归纳、表达等活动,不仅能形成对数学新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高.

实际应用测量实验课堂教学

实验课题:测算升旗杆AB的高度.

实验目的: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实验步骤:

方案1

(1)出示测量图形;

(2)测量EB长度(米)、CD长度(米)、∠ADC的度数、∠ACE的度数;

(3)计算∠DAC=∠ACE-∠ADC,AC=,AE=ACsin∠ACE,AB=AE+EB;

方案2

(1)出示测量图形;

(2)测量∠ADB的度数、∠ACB的度数、∠DBC的度数、CD长度(米)

(3)在RtABD中,BD=ABcot∠ADB,在RtABC中,BC=ABcot∠ACB,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D2+BC2-2BD·BC·cos∠DBC. 将测量的数据代入上式,求出升旗杆AB的长度.

通过测量、计算,一方面巩固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脑辅助演示实验课堂教学

例如:

实验课题:求三角形内接矩形面积.

实验目的:利用《几何画板》,研究三角形内接矩形面积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出示图形:在ABC中,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PDEF,使矩形的一边DE在BC上;

(2)使点P在AB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

(3)设PB=x,矩形面积为y,建立x,y间关系,使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

(4)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M(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3问中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

(5)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

再如:

实验课题:正弦型三角函数y=Asin(ωx+φ)(A>0,ω>0)图象特征.

实验目的:利用《几何画板》,快速、准确、清晰地了解正弦型三角函数y=Asin(ωx+φ)图象的由来.

实验步骤:

⑴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先后用不同颜色画出①y=sinx,②y=3sinx,③y=3sin2x,④y=3sin2x+,⑤y=3sin2x-的图象;

(2)研究y=sinx与y=3sinx图象间关系;

(3)研究y=3sinx与y=3sin2x图象间关系;

(4)研究y=3sin2x与y=3sin2x+(即y=3sin2x+)图象间关系;

(5)研究y=3sin2x与y=3sin2x-(即y=3sin2x-)图象间关系;

(6)研究如何由y=sinx图象,得到y=3sin2x+图象;

(7)研究如何由y=sinx图象,得到y=3sin2x-图象;

再如:

实验课题:同一坐标系中,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图象特征.

实验目的:利用《几何画板》,准确了解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图象相交情况.

实验步骤:

(1)用《几何画板》制作一线段AB,并度量其长度为a;

(2)在同一坐标系中,先后用不同颜色画出函数①y=ax,②y=logax的图象;

(3)让a动态变化,观察并思考函数①y=ax,②y=logax图象间关系,特别是相交时,交点个数.

附:Ⅰa>1时,没有交点、一个交点、两个交点;

Ⅱ0

篇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1)知识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将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的训练融合于其中。如教学《直角坐标系》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什么是数轴?

2)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关系是什么?

4)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互相讨论后回答)

5)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例子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篇5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拟任命我为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不辜负人大常委会的重托,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并作如下履职承诺: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执政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国务院进一步提出了要把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上来,这就需要我不断自觉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用以指导工作实践。科技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更需要加强学习和调研,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二是要更加勤奋务实地工作。教育科技工作需要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作要求高,工作任务重,要在近几年教育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就需要以端正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勉的敬业精神投入工作。因此,我将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以身作则、带头示范。

三是要做到廉洁从政,作风民主。教育科技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培养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政,作风民主显得尤为重要。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依法行政的有关要求,遵循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廉洁从政、依法行政、作风民主,努力团结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把教育科技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为我市教育科技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篇6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沟通生活中的数学和课本中的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如在学习“抛物线及标准方程”这节课时,正值元旦过后,新年许多学生都放了烟花或刚观看过烟花,它们的运动轨迹就是抛物线,创设学生熟悉的以烟花的轨迹为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了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每位同学小时候都玩过纸飞机,它的飞行轨迹也是抛物线。

情境的设置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在同学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同学们还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二、调动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去, 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获得经验。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猜测―验证―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获取成功的喜悦。

如探究抛物线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轨迹,当0

教师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简单实验,让每个学生用事先准备好一根直尺、三角板、绳子、铅笔,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画图板内直线l的位置上,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的边缘;把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于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上的点A,截取绳子的长等于A到直线l的距离AC,并且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图板上的一点F;用一支铅笔扣着绳子,紧靠着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把绳子绷紧,然后使三角板紧靠着直尺左右滑动,这样铅笔就描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反复演示后,请同学们来归纳抛物线的定义,教师总结。这样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升华了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与收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堂上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

三、提供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 活动、参与是思维的起点,若分割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则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是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理解、掌握、应用数学知识。

如关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p为已知数且大于0),怎样选择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所得的方程取较简单的形式呢?

让学生议论一下,教师巡视,启发辅导,最后简单小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案:

方案1:(由第一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以l为y轴,过点F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0).设定点F(p,0),动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MDy轴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p={M||MF|=|MD|}.

化简后得:y2=2px-p2(p>0).

方案2:(由第二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以定点F为原点,平行l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1).设动点M的坐标为(x,y),且设直线l的方程为x=-p,定点F(0,0),过M作MDl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

p={M||MF|=|MD|}.

化简得:y2=2px+p2(p>0).

方案3:(由第三、四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取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l交于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2).

抛物线上的点M(x,y)到l的距离为d,抛物线是集合p={M||MF|=d}.

化简后得:y2=2px(p>0).

篇7

随着硬笔书法活动在社会上兴起,一些大学也相继开设了钢笔书法、钢笔书法过关考试课程。尤其是师范院校及学前教育、艺术设计、公共管理等专业,对此的重视也达到了一个高度。这种“书法热”不能不令人感到欣慰。我根据平时的书法教学,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抽样调查,觉得有一些问题,不仅是大学,而且是中学和小学,以及全社会都需要注意的。

首先,在心理上,大学生对钢笔书法的学习远不如学习毛笔书法那样郑重和认真。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毛笔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渊源,高深莫测。而现今,支撑书法艺术的创作工具和载体遭到了灭顶之灾。上世纪初,硬笔的引进致使毛笔退出社会生活,而到世纪末电脑键盘又替代了手工书写,再加以文言文的“隐退”,汉字简化、拼音化,直接导致书法所依靠的硬件体系近于崩溃,因而,人们觉得练字成了可有可无的活动。课堂上,毛笔书法较之钢笔书法容易指点,原因是很多学生掌握不好笔墨变化,毛笔的圆锥形特性也使其难以运转自如。这原本是坏事,在此时却转化为好事,正因其知之甚少,可以从头着色落笔。而钢笔书法的学习由于一开头得不到正确指导,犹如一张涂满杂乱线条的画面,不把这些杂乱线条抹去,就很难在上头着色,而这个抹去的功夫,不是轻松的。

其次,学生在择帖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钢笔书法不似毛笔书法,有权威性的字帖。这些年钢笔字帖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令人应接不暇,但鱼龙混杂,好坏的差别很大。即使是优秀范本,人们在心理上还不习惯,不善于去评定哪几种可以供初学者使用。于是,一个班级里出现几十种花样的钢笔字帖就不足为奇了。倘若有颜柳欧苏的那样权威的字帖和一套切实可行的钢笔基础理论,那就会纠正许多学生的偏颇。因此,对字帖的选择,也有特别的讲究。

从抽查的学生笔记来看,钢笔行草书居多,即使是十分慎重的场合(如小测、考试)也是如此。这种线条的流动能跟得上意识的流动,使学生在行笔时感到非常的惬意,尤其是省去了毛笔书法的转笔、顿笔等动作,令大多数学生喜爱不已。这两点,往往与我们要求先学楷书的顺序相矛盾,因而带来的弱点是不言而喻的。在以“龙飞凤舞”为美的认识前提下,许多线条的流动是杂乱而无序、造作而非自然的,审美价值极为缺乏。学生往往连起码的线条承启分辨不清,而仅以连贯、缠绕为快事。学生们认为,“楷书是不美的,太慢、太板;草书才是美的,写得快,线条回环往复,无拘无束”。这样没有规律地写草书,其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字反而练不好了,成了“天书”。通过这些调查,我想说明一个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加强欣赏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而钢笔书法水平能进步多少,这是第二位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和大家共同深入探讨。

一、结合汉字造型,探索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内在联系

书法这一东方艺术,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底蕴,以人格道德修养为根基的艺术。因此,在课堂上,不是单纯的技能与书理的传授,而应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素质、精神品格、人格道德及爱国教育相结合。古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变化规律;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的素养、品行。我国古代的教育,把书法列为六经之一,是学生必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鲁迅还认为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是说汉字意义丰富,能引起人许多美妙的联想。“音美”是说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若干个汉字组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使人赏心悦耳。“形美”是说汉字的形体是由若干笔画组成的一个空间,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汉字本是汉民族用来记载事情、传达和交流思想的符号。汉字能发展成为艺术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汉字是从形而成的“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是概略示意性的,不像古埃及文字那样精细准确,汉字是由有力的简化线条构成的理想主义图画,不是照相式的现实主义图画。

写字在古代被称为“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摇?摇)”字,为何会有“书写”之意?原来,从该字的篆书形式看,恰似人用手抓住一根树枝,并用其尖端记录整理人们说的话,整个过程就有了“书写”之意。再看“女(?摇?摇)”、“母(?摇?摇)”二字的差异,仅仅在于两点。恰恰是这两点,凸显出年青女子与母亲的差别。原来,母亲通过哺乳来养育子女,中间包含了血浓与水的亲情,更强调了身为母亲的责任。

通过书法对汉字的创造性的演绎,增添了汉字的情感性,使人们觉得文字变活了,有了精神和生命,有了流动的气息。

二、引入学术前沿信息,开阔学生思路

“平时关注过书法吗,你了解的书法是什么样的?”“什么是现代书法?”“国外有书法吗,发展的程度怎样?”

虽然是大学生,但面对一连串的提问,能完整回答者基本没有。课堂上,我通过展示大量书法图片,逐渐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慢慢的,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原本以为自己知道得很多,谁知道问题却答不上来,需要再学习。解决了传统书法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现代书法?书法的世界非常奇妙。早在1980年前后,中国大陆就出现了一批积极创新的年轻人,学习日本的经验,结合中国绘画的颜色、构图,加上汉字的内涵及西方的审美理念,创立了中国现代书法。当然,大部分学生看不太懂,也不能完全接受现代书法作品,但还是体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书法已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顽固不化,在新时代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三、解读书法与其他艺术的相通之处,更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涵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容,希望能使学生对钢笔书法课有个全新的认识,进而更对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产生深切的渴望。

“书法是造型艺术,那么哪些门类也属于造型艺术?艺术是怎么分类的?”

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是千变万化的线条的组合。线条有横、竖、撇、捺、提、点、钩、折八个品种,有长短、粗细、浓淡、欹正、枯湿等的变幻。因而在教学中,始终要把观察和分析线条、组合和书写线条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

古人见公主与担夫在独木桥争道,便领悟到笔画线条间穿插揖让的组合关系;唐代草书宗匠张旭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则体会到书法中贯穿着的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字的节奏、动态及虚灵的空间。整齐而相对统一的线条组合带给我们的是心静如水的平静之感,跳跃变化的线条组合则给我们更多激动更多想象的空间……

中国绘画中蕴涵的巧妙构图及墨色变化等,在书法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观察和分析,学生领会到汉字结构安排中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平正、变化。书法艺术是有规则的自由,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变之变、变之不变,是规则的不规则、不规则的规则,可见,中国书法是以哲学为基础的。

四、注意演示教育,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仔细讲解,而且要通过直观演示,清楚明确地把书写的方法与过程展现给学生。同时,就顺序来讲,循序渐进,能促进练习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其变化过程如图:

演示练习以点带面相互切磋

手把手教个别突破向全面过渡

全面发展向自由发现进展高级阶段达到知识的升华

教师通过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的教学实践,在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与想象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篇8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因此与学生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尊重、理解、关注学生,学生会体会到一种“解放感”“轻松感”,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性得到发展的幸福感。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不仅课本让学生阅读,定义让学生概括,解题思路也启发学生独立探求、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总之,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亲自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把握和分层推进,让学生充分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通过组织多层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几年来,我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复习、提高、精讲、精练、讲评、强化的教学模式,并把启发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以下三个环节精耕细作:

1.预习: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提纲进行预习,同时了解本节课讲了的知识,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旧的知识,你对旧知识是否熟悉,新概念是否理解,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以便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能力。

篇9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入门阶段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精心组织教材,诱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的入门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由于学生大都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应该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可以多采用辅助教学软件和益智教学游戏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这一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知识,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画画教学时,我就采用教材上的金山画王辅助教学,而不采用windowns自带的画图软件,因为画图板这一块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详细讲到,而用金山画王软件中自带的图库拼合成一张图画,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软件中还有语音提示、背景音乐,再加上图库中的图片都是一些卡通形象,所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语言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学生能力都离不开语言。在计算机的入门教学中,生动的语言可以给学习带来情趣,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把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可以使学生好学、乐学。比如:第1节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电脑,都很好奇,都想知道电脑为什么这么神奇?如果教师拿出那些专业术语来教学生,这叫主机,这叫显示器,还有硬盘、内存……那么不管你讲的多么透彻,学生也不可能掌握和理解。我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浅显易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我告诉学生我们都有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嘴,平时做作业通过眼睛、耳朵把听到的、看到的题目告诉给大脑,大脑经过思考后再利用嘴或手把答案说出来或写下来。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电脑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嘴。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提起了。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马上就有学生说原来这就是电脑的耳朵和眼睛啊。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口和手。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面对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不仅不要批评他们,还要多用些鼓励性语句,如:你真行,真了不起等等。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可见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多么的重要。

三、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篇10

一、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数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把数学知识植入于生活的情境中,在生活背景中还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将数学教学活动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突出活动化,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体现这一理念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注重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积极促进师生、生生及生生与文本的多项互动,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三、将数学教学问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二度”创造,使数学知识问题化。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也就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既熟悉又富有挑战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例如教学“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一课时,出示教学课件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有3排教室,每排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20张课桌)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 一共有多少间教室?2. 每排教室放了多少张课桌?3. 一共有多少张课桌……然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将数学教学实用化

篇11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1.屏幕上首先出现河、山、大桥背景的画面,然后出示一道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300米,以900米,分钟的速度通过大桥,桥长2400米,问火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2.接下来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桥头时或车尾刚刚走过桥的另一端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大桥。3.闪烁的线段图,然后分析火车通过大桥的距离和桥长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地数量关系并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东坑中学这一段路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创建二期工程前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像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篇12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它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正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资源,顺应信息时展对本学科提出的需要。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性开发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在一个班级中我们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因此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兼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从设计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两方面都做好了多层次的准备。

二、结合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不仅要正确地引导,更要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游戏和活动,了解他们所感兴趣的游戏名称、游戏人物等。

三、经过整理的网络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来源之一

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网络有着传统信息载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形式多样、传播快、范围广且具有交互性。但我们要极其重视内容的正确性,因为网络资源鱼龙混杂,需要我们仔细审查收集各种资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汇编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我们教师大多都注意到了他们的成功,而忽视了那些失败的实例。在开始我也有这样的“近视眼”,但经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了“失败实例”的巨大用途。这些实例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资料或是辨析示例,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多走弯路。将学生在技能操作中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或制作成课件。

五、参与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将主题活动转化为课程资源

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应用的考验,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课堂之外,或是社区中进行的有一定主题的研究性活动。实践活动必须结合本学科知识开展,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应用。

六、教育科研成果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我们的教学活动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反思的,每次完成一次教学我都会写下一段短小的教学反思,相信所有的教师都会这样做。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制定自己在短期中所要研究的教学科研主题。结合课题研究的教学,就有了研究的动力,就有了可挖掘的素材。

以上是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有关理论知识摸索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此只是对所做工作的一些总结。希望能通过此文与广大的专家老师进行交流,使我校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取得更大成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数学 机械制图 几何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1(b)-0000-00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企业培训以及相关职业院校中机械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人员所必需掌握的一门技能,在机械制图中会涉及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复杂几何体的视图的识别与绘制,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进行机械制图学习时应掌握初等几何相关的知识。可见,几何体课程学习应该作为机械专业类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同样,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中基本几何体的视图画法中,也离不开数学中空间几何体相关知识作为基础。

如今,很多职业院校以及企业所设立的职教中心在进行机械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过程中,往往将数学课程作为开设机械制图专业课程中的必备内容,但是却未得到学生们的重视,造成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差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感到吃力。可见,对于在数学课中结合《机械制图》基本几何体的教学尝试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难点并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1 结合几何体定义分类的空间几何体的数学教学

1.1 数学教学中几何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在数学课程中,对于几何体具有明显的区分,如基本几何体与空间几何体的区分,同时两者的研究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基本几何体的数学教学中主要研究一些常见几何形体结构的认识,而空间几何体的数学教学主要研究的是多面体以及旋转体。在进行数学教学课程时,往往会对几何体的概念定义、结构、性质进行分析,但是对于机械制图课程中却不会对相关的几何体进行如此详细的研究,其重点在于研究几何体的形状、摆放视角等等,并不会对几何体本身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1.2 空间几何体的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教学侧重点不同来分析,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仅对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与大小进行研究,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出一定的引导,特别是空间几何体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空间几何体与机械制图中基本几何体的概念相一致,进而能够让学生用数学教学中相关空间几何的知识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生中能够将二者进行优化结合。

2 多面体数学教学与机械制图课程中平面立体教学的结合

2.1 多面体教学与平面立体教学的联系

数学教学中的多面体与机械制图中研究的平面立体概念上的等同性,数学教学中将多面体的定义为“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封闭的空间几何体“,在数学教学中也对多面体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阐述了多面体的分类标准,教学范围包括冷住、棱锥、棱台等三种多面体的概念性质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在机械制图中将平面立体概括为有平面组成的几何形体,并未详细的分析每个平面的形状,其教学重点在于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并未对平面几何形体的性质与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数学教学与机械教学中对于多面体与平面立体的定义比较分析可知,平面立体与多面体的概念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点,如平面立体中要求每个面须为平面与多面体定义中每个面都是多边形,实际上意义是等同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种等同关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讲述多面体的概念时,应进一步强调多面体中每个面均为平面。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机械制图中平面立体学习中就会回忆起数学教学中多面体概念,从而能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多面体教学与平面立体教学中都将棱柱与棱锥划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故在涉及棱柱与棱锥教学时,应该将机械制图中的平面立体理解为数学教学中多面体,强调知识的融汇贯通,学好数学中棱柱与棱锥方面的知识,将会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2 结合机械制图棱柱的数学教学

在机械制图中棱柱是作为第一基本几何体的形式出现,简单阐述六棱柱的性质、顶面和地面是相互平行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都是相同的长方形并与底面垂直,虽然在机械制图中的教学重点在于棱柱的三视图的绘制与识别,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棱柱的学生而言,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对于没有学过棱柱的同学而言,对于正六棱柱、正五棱柱等棱柱几何体的分类与概念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在作图过程中也会难以把握视图的识别与绘制。

在数学中关于棱柱教学时,首先强调棱柱的定义一个多面体,如果有两个面互相平行而其余每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互相平行;其次分析关于棱柱的底面侧棱高侧面底面截面等概念及性质。关于棱柱的分类,按棱柱的底面多边形,关于直棱柱,特别是关于正棱柱的定义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等概念,教学的重点是对经常用到的正三棱柱正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正六棱柱的定义与性质都进行详细讲解;再者,重视棱柱直观图的作图教学,在数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棱柱的性质还要求学生会画棱柱的直观图,逐步培养学生的看图 作图等能力,能在涉及棱柱时就能联想起棱柱的直观图,为棱柱在机械制图中的学习奠定扎实。

3 旋转体数学教学与机械制图课程中曲面立体教学的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旋转体的教学重点在于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这些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性质、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等,结合机械制图的教学重点应该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旋转体的形成方面,重点介绍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形成过程,通过是什么图形旋转形成的,演示旋转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进而在进行机械制图学习时,就能够根据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的探究旋转体的视图护法,并且数学教学中应该涉及到关于这些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掌握视图的识别与绘制。

4 总结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知,结合机械制图中的基本几何体与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关系密切,特别是共同共同涉及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等几何体时,运用数学中关于这些几何体的定义、结构特征、图形性质等空间几何体的知识对机械制图中的基本几何体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专业教学应该作为职业院校以及企业设立的职教学校的重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