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工业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工业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工业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地理工业教学反思

篇1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时间匆匆而过,回顾____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优良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思维,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教室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优良的教室气氛,教室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教室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教室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式,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教室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篇2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1)班学生总人数为xx人,学生基础不扎实。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八(1)个班成绩较理想,八(2)、(3)班成绩很糟糕。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争取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和。

  本学期使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节显著》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于发展》。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2、认真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

  3、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空间想象能力。

  4、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提高有胜率和及格率。

  方法与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考试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

  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篇3

1.2010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情况。2010年全国1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满分100分,其中自然地理占80分,人文地理占20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达到48分。全卷共有6个图形,有92分是图文结合的试题。这样的试题构成基本与08、09年一致,体现了以下特点;

①自然地理比重大,小题赋分大。36(1)12分,36(3)16分,39(3)16分。

②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很强。

⑧考察地图的内容比重大。

④渗透新课标的内容和思想。特别表现在第3、4、5、9、10、11题。

⑤注重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卷涉及的主干知识有:农业生产和区位、商业活动和区位、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气候类型和特征、河流航运条件。

⑥注重考察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小题获取题干中的“沿海滩涂”的信息即可选c、D;第3、4小题可以由题干和图形信息进行选择和推理:第6小题根据获取图形中的最大值21"c和最小值7℃即可选C;第8小题如果明白热岛效应最强是温差达到最大,可以根据图形中等温线数值进行选择;36(1)(3)甲、乙地形可以从图形中判断出位于河谷(甲地为上游、乙地为下游),甲、乙气候可以由图形上的“地中海和经纬网”判断出是地中海气候;39(2)由图形和图例直接获得两条河流的名字;39(3)由图形上的等高线可以判断出东西两段的地形分别为平坦和崎岖,从而得出水流平稳和湍急,也从等高线可以判断出西段地势高过东段,河水是由西流向东,就可以得出甲段水量大等。

⑦学生审题偏差、答题思路不清和答题语言不规范,成为失分的最主要原因。36(1)题目已经明确“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可是非常多的学生还是答了“土壤、交通”等方面。39(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很多学生却没有分东西两段进行分析,或不分有利和不利影响,审题偏差比较严重。很多学生不会答或答从扬州运粮到长安的积极影响等,也说明答题思路不清和审题偏差。把“地势崎岖”答成“地面不平坦”,语言不规范。

2.研究高考,把握高考导向功能,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2.1 研究高考大纲,完善教学课程内容。

2.1.1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每一位高三老师,应研究考纲,熟悉考纲。本人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经历两届高考,深悟大纲的重要性。2008年利用寒假的时间,根据考试大纲内容和顺序,自己编写了《地理考纲考点》,把每一个考点的基本知识点、出现在哪一本课本、哪一页,写下来编成册,并在研究2005、2006、2007年高考试题基础上,完善了部分内容,共61页(A4纸)。之后《地理考纲考点》成为了2008、2009、2010年备考的重要依据,经常翻阅考纲--考点成为备考的+重要习惯。在每一年备考中又不断地完善当中的部分内容。

2.1.2 根据高考大纲,完善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①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试题难度的加大,决定高三教学必须紧扣考纲进行能力强化训练。要提高备考效率,需加强训练,而研究考纲,完善教学内容,训练就可以收到成效。

②“综合”考试,决定了高考地理考点覆盖率不可能很大。只有根据考纲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2.2 研究高考考纲和高考真题,把握复习主导方向。

2.2.1 2008、2009、2010年高考试题中自然地理比重大,将引导高三教学以自然地理为主攻方向。

高三地理复习注重自然地理教学,取决两方面:一是高考的导向作用――自然地理比重大;二是人类活动离不开所处自然条件,学好自然地理也是学生学好人文地理的重要基础。

讲述自然地理原理、规律时,一要讲明因果关系,搭建因果关系链。这一点符合自然地理特征,在2010年高考试题36(2)、39(3)参考答案中,其因、果均赋分、强调逻辑思维的特点正好也说明了这一点。二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选择题3、4、9、11小题最为典型,提供的是课本外的新情境和新图形,需要考生获取信息、综合应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平时的教学重心就要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量转变到能力立意上,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2.2.2 高考以区域为载体,考察与区域相关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识,体现地理学两个突出特性,即区域性和综合性。这就启示高三教学要抓住区域地理,有联系的落实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实现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从2008年全国1卷36题中得到启发,在2009、2010年复习区域地理时,以世界13个区域、11个国家和中国4个地区为复习块,努力落实区域或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交通、生态问题。

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把位置和地形放在最前面。一个区域的气候又决定着该区域的植被;地形、气候、植被又共同影响着河流状况。农业生产以区域地形、气候和河流为基础,又与工业紧密相连,两者影响着城市、人口、交通等分布和发展。发展中人地关系之间是否协调,最终通过生态得以体现。按照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区域、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课本地图是区域知识的重要载体,在这些地图上可以做好高中系统地理的区域化,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下面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进行说明:

2.2.3 高考为人才选拔考试,决定了各高中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备考主攻方向。各个学校学生基础不同,每位教师所教班级学生也不同,各学校高三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即明确自己的学生在哪些考点可以拿分,就在这些考点上下大功夫;而对于那些即使老师讲了很多,但是学生仍然没有办法拿到分的考点,就不要讲得太多,否则浪费时间。

总之,要达到真正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势必要非常熟悉高考考点和高考试题。

2.3 研究大纲和高考真题,明确教学目标。

2.3.1 高三教学强调主干知识,突出能力立意,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读图(表)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高考中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因为图衷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能力。所以是否会读图。(表)已成为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学生的读图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和提高的,再加上这几年高考题中的一些地图越来越新颖,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各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和技巧,所以读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高三地理教学中。

本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使用课本上的地图,包括初中课本地图,把知识落实到相关地图上,加强知识与地图的联系;二是在每一次答题训练中,反复总结和强调,引导学生思考答案与地图、材料的关系,养成获取信息答题的习惯:三是指导学生在平时尽量用地图进行学习。

2.3.2 高三地理复习课要根据内容,尽量将表示不同要素的地图叠加在一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及综合能力。高考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求能用多个考点的知识解决问题:有些高考图形也是多个要素叠加在一幅图上进行表现。所以我本人在讲中国地理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和顺序:第一步画6经4纬加四端,掌握中国大致的经纬度位置;第二步在经纬网图上标出主要山脉,形成骨架;第三步在骨架图上标出3个丘陵、4个高原、5个盆地、6个平原,掌握中国地形;第四步在地形图上掌握中国气候分布,理解地形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第五步在经纬、地形图上熟记34个行政区,理解很多行政区是以地形,特别是山脉为划分依据;第六步在行政图区上画出主要的铁路干线,明白主要铁路干线与省会的关系。最终实现把中国的经纬度、地形、气候、行政区、铁路综合在一幅图上,使学生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

2.3.3 高三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根本、是核心,加强训练是主要途径。每次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读图能力、获取信息答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个能力培养目标,每一次训练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步:第一步精心选题、编题;第二步考完后及时批改,精心做好质量分析;第三步精心讲评;第四步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作考试质量分析时,着重分析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试卷中的哪些试题类似高考题或不类似。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解析命题意图。统计好每一个考生每一小题得多少分,该题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得分率又各是多少。进行错题归类:错因归类、题号、错因分析、讲评策略。这样不仅能很好指导接下来的教学,而且能够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精心讲评,一是先简述对试卷的评价(难度、知识覆盖面和考查的重点等)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考试成绩、答题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错误原因),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和鼓励。二是结合考纲有重点地进行讲解(侧重重难点、地理能力、解题技巧及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讲“审题”:找“和”、“并”、”及”等关键词(并用笔圈出来)确认问题数;从后面倒回去进行审题,先确认是“什么问题”,再逐一找“问题”的修饰语(并用笔圈出来),特别要注意“的”字前面的定语、修饰语是答题的方向;明白“括号里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讲“思路”和“方法”;讲“误区”;讲“拓展',深化考点的知识内容(注意点明:出现在哪一本课本的哪一页、在哪个知识框架的哪一页,以便学生查漏补缺),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丰富体验;讲“规范”;讲注意事项。

2.3.4 注重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10年全国1卷第6题,如果温差的概念弄清楚了,依据图上的最大值2132和最小值732就可以选择c答案。第8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概念,如果明白热力环流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也容易得出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市郊温差达到最大,最后推出正确答案。从这两道题目看,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更多体现在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而概念的理解、掌握则会影响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因为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构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的记忆。有关专家从这几年高考分析得出,概念成为很多失分的源头。所以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科学准确的把握地理概念,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一个关键。

2.3.5 地理知识点教学要夯实基础。2010年39题(2)4分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可是却成为所有综合题当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只有25%,即平均分为1分。因此,复习要以解读考试大纲为平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方法、地理过程,夯实基础。

2.3.6 在复习后阶段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线索,培养学生理清、突破答题思路和答题线索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学地理教材编写系统性略差一些,案例呈现多,三维空间跨度大,再加上所带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我每带一届高三,都会将原来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归纳,精心整理使之成为简化的公式化“模式”,使庞大的知识简单化、思维结构化,为学生熟练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夯实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建立知识框架和知识线索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框架和线索去进行冲刺复习。方法有:通过测试后对试卷的分析、讲评进行引导,学生理解深刻,最容易接受,所以最有效;还可以通过检查、监督进行引导。

结束语:从2006年至今,本人连续带了五届高三,所在学校是以艺术体育为主,学生的基础整体比较差。五年来,我每年所带的班级既有基础相对较好的班和基础很差的普通班,又有艺术体育特长班。正是这样的情况,促使我不断地去思索和总结,以提高复习效率。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特别是2010年高三教学中的所恩、所做。

参考文献

1 张建珍、夏志芳,《2009年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及启示》,地理教育,2010,第1期

2 李依铭,《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地理教育,2010,第5期

篇4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1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2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工作总结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320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4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5回顾20__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四中任教以来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15)班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努力注重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开展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科任老师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篇5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1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2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工作总结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320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4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5回顾20__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四中任教以来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篇6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苏州古城区与现代繁荣的苏州工业园区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星港学校独特的人文内涵。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已培养了特级教师2名,大市学科带头人7名,中学高级和小中高教师29名,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教师132名。星港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如此迅速发展,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以德立校,让每个星港人健康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的办学方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的这段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星港学校在创办之初就选择其中内涵深远、人人耳熟能详的“厚德”作为校训,在继承与创新中迎来学校发展的春天。经过几年的摸索,星港学校将“厚德”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演绎出三道明丽的风景线:包容,引领,致远。

包容――成就管理的大气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德鲁克说:“用人成事。”即找到符合人本性的那些做法,便称之为管理。

面向国际的园区发展环境,使得园区的教育也拥有了非凡的气度和视野。近年来,星港学校在上级政策的引领下,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有的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有的是小有名气的名师。这些教师或拥有丰富的学识,或拥有成熟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共性特点是都拥有自己的思想。为了让这些闪耀智慧的思想与苏州园区的教育特色相融合,也为了有效地培养这些人才,星港学校本着、谋求共赢的气度,在管理上果断地选择了在低调与高调间进退。

星港学校有一支令人欣赏与敬佩的中层队伍,每一个加盟星港的新人,都会发现这支队伍有着鲜明的特点:在业务上他们是一批精兵强将,在荣誉上他们却是一群幕后英雄。学校里的各项活动,走在台前的,永远是那些有能力、又迫切需要赢得尊重的新人。

星港学校无论是特级教师、名校长,还是各级的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影响着新老师,“服务意识”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星港学校的一种管理文化。面对教师的发展,学校坚持做到“三高”。

――高调在关怀上。每一年学校都会有新教师加盟,为使这批新教师能迅速融入星港团队和星港的工作节奏,学校总会在教师节的聚会以及定期举行的新教师沙龙会上,或给新教师们“抛头露面”的机会,或让他们畅叙心中的得失情结。每一次的沙龙会上,校领导们的姿态就是倾听与整合,梳理着学校工作可改进的地方,也疏导着老师们的心结。同时,沙龙会上新教师们还会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办公室同事和孩子们最真挚的寄语。往往这一份平凡却很意外的礼物,总能让新教师们感动许久,以更饱满的情绪顺利地渡过个人的转型期。

――高调在协作上。和谐的人事关系是团队实现优秀的有力的保障。新手的班主任管理、教学工作,每一方面都有学校安排的专人进行全程辅导,事无巨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组组有安排,层层有落实。有了困难,相互帮助;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各项工作的考评把个人利益捆绑在团队利益上,因此,在星港工作的新教师们团队意识很强,总能在很短时间内适应好各项工作,为个人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例如,对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老师,学校就进行了合理调配。专业技能上,6位老师中,中学高级职称2人,中学一级职称3人,中学二级职称1人;教龄结构上,有两位老师教龄达20年,三位老师教龄达15年,一位年轻老师教龄也在5年以上。他们都有初一至初三的完整教学经验。如此诸多因素,使得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6位老师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力量:教龄最长的胡敏副校长和缪建芬老师,在平时的备课组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她们的经验优势,起到了很好的领航作用;多次经历初中三年循环教学的潘丽娟、马洁、薛永翔三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干劲十足;年轻干练的张琼老师拥有专业八级的英语水平的优势,在工作中总是充满活力和激情。

这样的组合,达到了1+1>2的教学效果,从而使他们始终能够出色地完成七年级英语教学任务。短短一年时间内,他们组硕果累累,有多篇教师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年轻的张琼老师还喜获园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苏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高调在评价上。不吝啬对青年教师的肯定赞扬,也不吝啬对老教师的鼓励表彰,更不吝啬对优秀教师的磨砺打造,星港学校有这样的自信与实力给予教师们充分的信任,给予教师们更大的成长空间。在评价上,学校着重抓好两个会:其一,每学期的教师培训会上,学校总会安排那些平时教学管理工作极具亮点,教育思想富有个性的教师登台畅所欲言,那些成功的经验和睿智个性的话语总能激起老师们思想的共鸣;其二,每年的教研总结大会上,学校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奖项变得更丰富些,让获得表彰的人更多一些,让老师们的成就感更多一些。

这样的“三高”服务文化,带来的是星港教师的务实与低调,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成绩的背后站的是一个团队。同时,对于那些有能力却始终默默无闻的教师,校领导总是想方设法地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倒逼”这些教师勇敢地走到人生前台书写自己的风采。

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包容,不是消极地容忍,而是辩证地吐故与纳新。对于星港学校而言,包容,就是让每一位身在其中的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短短几年,星港学校培养了一批出色的管理人才,向其他学校输送了近十位优秀的校级领导;一大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迅速成长。学校总是想方设法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人尽其能”的发展空间,因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加盟的青年教师,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受到的都是尊重和归属感,学校也因此成功打造了“和谐星港”这一亮丽的名片。

引领――筑就精神的高地

教师的专业成长阵地主要是在课堂和教研,星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成长上,探索出一条别致的发展之道,引领每一个星港人去追求自己的高地。

制度,在规范中引领

星港学校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要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必须要依靠严格、规范、科学的制度建设。什么样的制度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星港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在管理精细处求无为,在个人愿景上找定位”。

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度都是大同小异:七认真教学制、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月度考核检查制、教科研考评制、班主任工作考评制,等等。星港亦是如此。在实际管理中,星港学校的管理者们发现,当这些制度都以严格的“数字化”标准来衡量教师时,久而久之,带给教师的不是一种融入血液的职业文化,而是一种职业倦怠。

爱因斯坦说:负担导致肤浅。教师需要自由呼吸。星港学校敏锐地把握了这一点,改进严格的制度,找准问题,调整奖惩机制,突出重点,适当给教师“减负”,换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拿每月一度的教学工作考核来说,以往每一次的教学工作检查,“备、教、改、练、听”面面俱到,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每次检查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一长,教师疲于应付,且每次检查反馈因面面俱到反而突不出重点。学校做了调整后,每月实行“自查、组内、部门”三结合打分,重点督导专项工作,查出问题,立即整改到位,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有的放矢,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中学组,学校还实行了全日的跟踪式教学观察,每一次的观察都是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对备课、教学、作业、问卷进行全程关注调研,有效地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意识。这看似无为的制度改进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自律意识,同时还解放了教师的空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教学研究上。它给星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教师教学反思、写作的热情空前高涨。

青年教师有奔头,成熟教师有干劲。这是每个学校追求的理想境界。而这一点仅仅靠制度来实现,是远远不够的。星港学校设计了更多的机制来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名师发展共同体”引领教师成长。学校搭建平台,邀请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副校长徐斌、本校小学数学老师吴梅香等一批特级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并隆重举行拜师仪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名师高徒”与学校自身的“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师徒链乃至师徒网。同时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三校区师资均衡化和谐发展。不仅实现教师校区间流动,更通过教育科研活动,逐步促进校区间师资的均衡发展。

――“师徒教研团队”助推教师成长。学校以“师徒教研团队”建设作为培养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营造教研氛围的主要途径,努力探索有计划、有实践、有反思、有考核、有效果的师徒教学研究特色之路。“师徒教研团队”正呈现出朝气蓬勃、你追我赶的态势。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已经捧起了市、区比赛一等奖的奖杯。

――“骨干调研团队”敦促教师成长。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成立“骨干教师调研团队”,对新加盟、新分配的教师进行调研听课,对新手的教学工作进行问诊把脉。学校还依据教师的教龄和教学水平,每学年制定好各个级别的展示课计划: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爬坡课、课题研究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不同类型的课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课题研究”定位教师成长。星港学校为打造一个研究型的专家级教师团队,也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详细制定了学校教科研考核工作条例,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目前,学校省市级规划课题和微型课题已经立项的达21个。课题研究使得教师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团队。教师在专业成长上不再短视,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文化,在细节处深入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所学校优秀教师团队的塑造,不是来自于对制度的膜拜,而是来自文化魅力的深远影响,因为文化能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深入。星港学校就非常注重文化的引领。

小学部的数学特级教师吴梅香是老师们心中的楷模,为人低调的她主持着小学部数学教研组。在办公室最常见的镜头便是几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围坐在吴老师周围,或探讨着教案,或钻研着难题。这不是什么安排好的集体备课,这是他们自发的教学探讨。吴老师的毫无保留与热心提携,影响着整个数学教研团队。每逢有哪位教师参赛或承担教学展示任务,大家都能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双休日是家常便饭。如此勤勉付出,很快使这支年轻的队伍由“依赖型”“经验型”向“反思型”“学习型”悄然转变。组里的瞿庆亚老师获省评优课一等奖,颜爱华、陈丽萍等6人获园区评优课一等奖,吴老师亲自率队参加苏州市“十佳网络团队”竞赛获一等奖,她工作不到三年的徒弟金妤茜获苏州市评课一等奖。

像这样的名师文化引领,也出现在小学语文组。身为语文教研组组长的沈松明老师被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为“移动的书柜”,一学年有上百篇的文章见报发表,是全校有名的“高产大户”。每天早上他都早早地坐在办公桌前研读教育教学专著,正是他的身体力行以及老练独到的语文教学眼光,使得语文组的老师们都热衷于阅读。沈老师的朴实低调,赢得了语文组同仁的尊重,也造就了一支和谐、业务能力精湛的队伍。在沈老师的指导下,邱燕老师执教《黄河的主人》一课获得省级赛课第一名的好成绩;陈飞老师在2013年省“教海探航”活动上执教示范课,赢得省内外同行的一片赞誉。在沈老师的引领下,语文组无论是初为人师的研究生,还是小有名气的成熟型教师,都谦逊地沉浸在专业阅读中,用勤勉与朴实耕耘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苏州工业园区的教育文化是多元的。为了让教师能拥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数年来,星港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新加坡、芬兰、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的校长、师生代表团,学校先后出访英国、埃及、新加坡等国,与多所国外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每年都要派多名优秀教师赴国外名校交流学习,国外名校的文化特色总能让教师受益匪浅。如小学组卫玉老师在修学笔记中这样写道:

“这次新加坡之行,我不仅亲身体验到该校亲切自然而又和谐圆融的教育氛围,还就该校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家校沟通的桥梁、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与学校的老师开展了有效的交流。我任教的是六年级c班的华文教学,新加坡的华文就像一株经历严寒的乔木,叶子掉了一地,但是它的根很深,散布得也很广,它不会就此枯萎甚至死亡,它将继续在新加坡发挥细水长流的作用。”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潜移默化的润泽,能让教师观照现实,务实地实现个人愿景,努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星港学校就是这样为教师筑就精神的高地,引领出一批魅力星港人。

致远――写就别样的人生

身为教师,就像苏格兰诗人斯蒂文森在《点灯的人》中写的那样,不停地点亮别人心灵的灯,也点亮着自己心中的明灯。

学生的发展是无限大的,同样教师的发展也是无限大的。教师的专业追求,不仅仅是一个个职称、一份份荣誉,更是为了自己的教育的信仰,从“专业”的小圈子中跳出,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去坚持、去奉献。星港学校关注教师的这一自我实现的终极需求,特意成立了“教师读书联盟”,团结了一批优秀的阅读型教师,让他们首先成为星港学校的“点灯人”。

专家引领,点亮教师阅读人生

2007年,星港学校“教师读书联盟”成立;2012年,星港学校“麦田书坊”正式挂牌。六年来,联盟在盟主曹忠华老师的经营下,以专家引领为主要方式,点亮星港教师的阅读人生。

“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著名教育专家高万祥走进了星港学校,他以《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为主题,为星港教师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苏州大学博士吴铁钧、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特级教师孙春福等名家,也先后与联盟成员对话,在他们的推动下,星港教师打开了《论语》《史怀哲传》《给教师的建议》……他们,在阅读之中开始仰望教育的星空。

联盟还充分挖掘校内名师资源,聘请他们做“阅读导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刘彩凤就是11位导师之一,由她主持的东港“静香小筑”是许多教师向往的地方。在午后,她常常引领校区教师以绘本为载体,或讲述,或表演……他们在微笑中思辨童心,在对话中探讨教育。思想,在午后生长。董劲、刘桂玲、冯玉芳、沈松明等老师的阅读团队也各有特色,同样令老师们沉迷忘返。

主题活动,构建教师精神家园

星港学校“教师读书联盟”的理念是:“在跳跃的文字中,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在思想的交汇中,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在“对话苏霍姆林斯基”的主题阅读活动中,成员们围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等章节,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畅谈自己的心得。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在畅谈之中渐渐明晰起来。

在“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读书报告会中,8名青年才俊登台亮相,一竞风采。邱燕老师说:“让我们在等待中树人,在等待中正己,在等待中倾听花开的声音!”徐钰老师说:“如今那个曾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我,也已经得到了家长的赞许、同行的认可。是读书学习让我快速适应了这份工作,缩短了自我转换的磨合期。这也成了我以后读书学习的最大的鞭策。”茅雯雯老师说:“‘让阅读成为我们的行走方式’,是的,在读书联盟这个大家庭的带动下,我的书架上一定还会不断添加新的书籍,我的眼界也会越来越开阔!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过有主题的阅读生活”,已成了星港人行走的方式。

网络共享,拓展教师成长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荣格有个著名的公式:I+We=fully I。这个公式中的I代表我,We代表我们,相加之后就等于“完整的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充分地认识自我,这属于个体行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群体行为,就是还要融入“我们”的世界。星港学校一校三区,沙龙式的主题活动虽好,但不宜过于频繁。于是,我们利用网络媒介,建立了读书联盟网络平台,使“教师读书联盟”的建设从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走向无边界的扁平化管理,也为教师个体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每学期初,读书联盟网络平台都会在第一时间盟主及各位阅读导师给成员精心调配的“导读单”。《坡传》《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在每一本书后,导师还会附上一段荐读理由,以激起成员的阅读期待。每天,全校教师几乎都会“挤”出时间,在平台碰撞交流。他们或推荐自己新发现的一本好书,或交流最近的阅读心得,或点评其他教师的发言……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教语文的还是教数学的,都会在这里找到共同的话题,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许多教师都感言,读书联盟成了自己教育教学智慧的源泉。

篇7

对话嘉宾:

魏宁: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北京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研究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市级论文、课题、活动赛项评审专家。主持北京市级课题1项。《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特约撰稿人。先后为20多家报纸、杂志、公众号撰写文章,总计200多篇,40多万字。

魏宁:王老师,提起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我记得您在本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了,虽然那个时候大数据的概念还不火爆,但您从一开始就坚信,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是一个能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连接起来的纽带,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您还曾多次用“巴斯德象限”这一范式来说明这个道理。

王陆:是的,作为我国第一个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靠谱COP(The Teacher’s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简称靠谱COP)联盟的首席专家,我一直认为靠谱COP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研究价值观和研究取向。

巴斯德象限(Pasteur Quadran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主席顾问及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的主席Donald E.Stokes(唐纳德・E.司托克斯)在他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一书中提出来的,司托克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两两关联放置在一个四象限中(如图1),用来考察科学研究的范式。

如图1所示,左上角的第一象限叫“玻尔象限”,表示纯粹的基础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尼耳斯・玻尔(Nie1s Bohr)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就属于纯粹的基础研究,丝毫不考虑应用。但是,他发现了构成这个世界的基础结构。

右下角的第二象限叫“爱迪生象限”,意味着以应用为目的的研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卓越的发明家之一,他多年如一日从事着具有商业价值的电照明研究,而从不去探寻发明背后更深层的科学意义,不寻求对某一科学领域现象的全面认识。

左下角的第四象限至今没有正式命名,但也有人把它称作“皮特森象限”。起因于北美的鸟类观察家们对昆虫标记和发病率的高度系统化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后来被载入《皮特森北美鸟类指南》。这类研究的特点是研究本身是由科学家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驱使的,这点与玻尔的初衷颇为相似,但结果却造就了应用研究的成果。

右上角的第三象限就是我们所说的“巴斯德象限”,它代表了那些以应用为目的而引起的基础研究。这一命名来自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他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如解决发酵食物和饮料的变质问题、解决因细菌侵害蚕卵而导致丝绸工业濒临破产的难题以及把传染病的微菌培养成为防病的疫苗等问题。但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巴斯德在解决这些应用问题的同时,没有像爱迪生那样仅仅满足于应用问题的解决,他同时还追求了@些应用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科学意义。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发展出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象限”说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看似不同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融合的。而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就是连接二者的一座桥梁。

我清晰地记得我的导师南国农先生2007年1月28日在纪念中国电化教育7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三个应该加强的研究中,就有“什么是能够真正把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好办法”的研究问题。当年,这个问题曾经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顿感责任重大。我认为,靠谱COP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研究,是以巴斯德象限为范式的科学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服务于基础教育,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科研价值观和科研取向。

魏宁:王老师,大数据这个词语现在可谓无人不知,但要很严谨地定义它,又不是那么容易,您能给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下一个定义吗?

王陆:目前,大数据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概念同样如此。我所理解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是指在课堂情境中,伴随教与学过程而产生的大规模、多样性、蕴含了丰富的教与学涵义的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的特殊数据集合。目前,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具有模式数据、关系数据、结构数据和行为数据四种典型的类型。

而所谓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课堂教学是一切问题的衍生物,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问题,所以,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也是聚焦问题类型、问题水平、问题结构、问题理答等方面的行为分析。

魏宁:王老师,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应该说,我们一直在“研究”,从教师日常的听评课活动,到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在大数据介入之前,这些传统的方法存在什么问题吗?

王陆:是的,对于课堂教学行为,我们一直在研究它。但以往的研究明显存在着几个问题:在方法上,由于以描述性案例为主,缺少学理分析,特别缺少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框架理论研究,致使这类研究较多停留在行为关注的层面;在研究结果上,虽然多数研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但由于缺少对数据资料科学的系统分析,所以无法给出恰当的策略建议。以往的教学行为研究无法把个案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导致许多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成果无法影响到真正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也就无法对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魏宁:对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我记得您还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就是中医和西医,您能解释一下吗?

王陆:传统的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或者就是教师日常的听评课,基本是以经验为主。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就好比老中医,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对待课堂教学行为,依据其个人的教育信念、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经验做出他们的评判与诊断。而我们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行为展开研究,要经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并要可视化地表达经过信息处理后所得出的数据影像,这就好比西医的X光片、B超扫描,甚至是CT和核磁共振等。当然,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是需要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是需要被观察和被诊断教师个人以及观察者和诊断者个人的教育经验的。其实,若想全面、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行为加以诊断,最好的办法就是中西医结合。

魏宁:王老师,我知道您从2000年起就带领您的科研团队致力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7年。其间,先后出版了《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等学术专著。但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在一线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17年来的数据岂止是“车载斗量”,我想,这才是您和您的团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是真正的中国本土的原创研究。您能否大致介绍一下,17年来您都做了哪些方面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研究?

王:我的靠谱COP团队坚持17年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研究,从最初只有4个人的团队,发展到今天一个近60人的科研团队。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我们从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的原理、方法及技术等维度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数据向信息的转化、信息向知识的转化、知识向智慧的转化等数据流及数据生命周期等做了大量的实证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形成了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教学反思方法与技术、知识建构方法与技术,以及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等系列成果。在应用研究中,我们对基于大数据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发出面向具体经验获取、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等不同维度的共计12类4096种支持服务,开创了我国第一个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实现了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魏宁:其实,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大数据只是一种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能搜集到与课堂教学行为有关的海量数据。但面对这些数据,我们又该如何“下手”呢?换而言之,不是说我们有了海量的数据,就会自然而然产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我们必须有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来剖析这些数据。我也曾经见到不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号称用教育大数据采集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大数据的分析,并用大数据指导课堂教学改进等。但实际情况是,数据的来源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手段依然是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这样的教育大数据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个时髦的说法而已,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您觉得,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面前,哪些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我们所用?

王陆:第一,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采集方法。课堂教学行为数据已经从结构型数据扩展到多维度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中没有无用的数据,只有未被利用的数据,关键是如何获取数据。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搜集,已经从以前有针对性地获得结构化数据(如课堂观察量表数据),转变为有选择地删除某些数据。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中的收集数据就是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中,识别、整理、提炼、汲取(删除)、分配、存储,并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的过程。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小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精确性有严格的要求。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不精确性是允许的,人们需要接受纷繁芜杂的各类数据,而不应一味追求数据的精确性。

第二,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与决策方法。“量化行为获得结构化数据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智慧”是对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与决策方法的简述。其中,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中的编码体系和记号体系可以将教学行为大数据转化为信息;教学反思方法与技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抽象概括的方法与技术及积极实践可以支持教师从实践性知识中涌现出教学智慧。大数据正在颠覆传统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精英决策模型,逐步形成非线性的、面向不确定性的、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

第三,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方法。校长与教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化资源,直接对课程与教学各要素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与处理,提升洞察力,优化教学决策,强化决策力和对教学产生影响作用的领导能力,具体如下页图2所示。

魏宁:通过您介绍的这些主要研究方法,您和您的团队在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呢?

王陆: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在用上面这些研究方法重新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时,发现了很多以往没能发现的问题。我举几个例子。

1.关于课堂提问倾向的分析。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这里面其实大有文章。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分为八种类型:“是何问题”“为何问题”“如何问题”“若何问题”“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教师提问倾向。其中,“是何问题”与“记忆性问题”反映的是教师提问的开放性教学倾向,这两类问题发生的频次越高,表示教师提问的开放性教学倾向越低;“如何问题”“为何问题”及“推理性问题”反映的是教师提问的问题解决教学倾向,它们发生的频次越高,表示教师提问的问题解决倾向越强;“若何问题”“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反映的是教师提问的批判性及创造性教学倾向,它们发生的频次越高,表示教师提问的批判性及创造性教学倾向越突出。

我以提问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倾向的研究结果为例,在提问的批判性与创造性倾向维度中,我们采集了教育发达地区、教育中等发达地区和教育发展中地区的教师大数据,结果是三类地区的教师整体水平都非常低,但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其他两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开放性最高、问题解决倾向最明显、批判性问题与创造性问题倾向最突出的教学特点。

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有两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是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十分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发现有学生在搞小动作没有听讲,或在课堂中有些学生表现出昏沉的状态,便随即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警告性提醒,其后果是课堂提问数量非常多,而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简单记忆或机械判断性问题;二是教师判断教学活动是否需要结束是以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被全班大部分学生正确回答为依据,其结果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良构性问题且问题缺乏解决倾向与创造性和批判性倾向。上述两种现象在教育发展中地区尤为突出。

这些现象的背后,能折射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重视课堂提问的局部价值,忽视了课堂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的整体价值;注重课堂提问的工具价值,轻视了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价值;重视课堂提问的浅层价值,忽视了课堂提问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的深层价值。当前,有关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应该引起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引导教师重新认识提问这个最古老的教学行为的教育价值和目的,并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再对现实的课堂教育活动作出更具体的评析,提出新的提教学原则、方案乃至方式和方法。

2.不同性别教师的差异性教学现象与共性教学现象。

我们曾对不同性别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教师的差异性教学现象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师生行为转换率Ch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教师的共性教学现象在于,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的课堂,在批判性问题、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后汇报,以及学生创造评价性回答等教学现象上均无显著差异,且这类教学现象明显少于其他教学现象。通过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师生行为转换率Ch、管理性问题、对话深度二和对话深度三等教学行为大数据均值及标准差的分析,可以发现:女教师的师生行为转换率Ch值、管理性问题数量、对话深度二和对话深度三都显著高于男性教师。这一数据分析结果所反映的教学现象是:女教师比男教师在课堂中更频繁地更换课堂对话的话语权,女教师会跟学生发生更多的言语互动,同时女教师也更注重对课堂的统一纪律要求和管理,更重视在师生对话中开展适当的追问干预。

3.不同科目教师的差异性教学现象与共性教学现象。

我们分析了文科和理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所带来的课堂教学现象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科目教师的差异性教学现象是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文科和理科教师在课堂提问类型中的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提问方式中,在提问前先点名、让学生齐答、叫举手者回答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学生回答类型中的个别回答维度上呈显著差异;在学生回答类型中的认知记忆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和创造评价性回答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在问题结构的是何、如何、若何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对话深度一和对话深度四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这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在批判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运用基于小组的讨论法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现象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且这类教学现象明显少于其他教学现象。经过对教学行为大数据均值及标准差的分析,可以发现:文科教师的记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个别回答、记忆性回答、创造评价性回答、是何问题、对话深度一,以及学生的个别回答、认知记忆性回答、创造评价性回答都显著高于理科教师;而理科教师的推理性问题、推理性回答、如何问题、若何问题、对话深度四以及学生的推理性回答都显著高于文科教师。这一数据分析结果所表明的教学现象是:文科教师比理科教师更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获取,文科课堂也比理科课堂拥有更多的开放性问题,但对话深度明显低于理科课堂,说明文科课堂中的问题难度普遍较低,教师也较少进行追问式的教学干预;理科教师比文科教师更重视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迁移性知识的获得,理科课堂中的问题难度普遍比文科更高,且理科教师比较多地采用了追问式教学干预。

4.关于发散思维和评价思维的培养问题。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发散思维和评价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教与学的最薄弱环节。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是问题的衍生物,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关注课堂中的问题类型可以让我们获得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认知目标达成水平的判断依据。通过对2000―2015年连续16年全国24个省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小学文科和初中文科无论是对话型、混合型还是练习型的教学模式,课堂问题类型都是以记忆型问题为主,整体问题类型处于最低层级,即处于低层次集中型问题水平,学生的认知目标为认知-记忆水平。而小学理科、初中理科和高中理科及高中文科则多以推理性问题为主,问题层级处于高层次集中型问题水平,学生的认知目标为聚合思维水平。无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理科与文科课程,整体都缺乏以批判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为核心的分析型问题,发散思维和评价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教与学的薄弱环节和课堂教学中的短板。

魏宁: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大数据分析,能透过纷繁的教学现象,得出关于师生教学的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但若要改变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就必须通过教师行为的改变。这就涉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了,所以我认为,大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助力教师成长。根据您的课堂教学大数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何改进建议呢?

王陆:首先,透过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既存在共性问题,又存在突出的个性问题。在我看来,课堂教学行为的共性问题折射出的是教师应该“怎么学”的关键性问题,而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性问题折射出的是教师应该“学什么”的关键性问题。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教师的教学还是以模仿模式为主的,也渗透了一定的变化模式;要想从教学的模仿模式彻底转变为教学的变化模式,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师的专业学习方式。正如戴维斯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如何学习会反映在他如何教学上(Davis,2003)。教师的专业学习方式需要从技术性实践(Technical Practice)模式转变为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模式,即教师要从真实的教学实践出发,经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再重构新的教学经验的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非正式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具有差异性,造成教师教学行为具有差异性的原因是教师个体具有差异性的实践性知识。差异性的实践性知识给不同的教师个体带来了知识势差,而知识势差是造成知识流动、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的根本原因,也是教师能够获取实践性知识这种隐性知识的基本条件。为此,以“差异即资源”的理念搭建起来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靠谱COP),为不同的教师个体搭建了实践性知识流动、传播与转移的基础环境,形成了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一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学习型组织,有效支持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促进了教师通过知识转化而最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教师专业发展成效。靠谱COP为不同的教师个体搭建了实践性知识流动、传播与转移的基础环境,形成了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组成的一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学习型组织,有效地支持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促进了教师通过知识转移最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教师专业发展成效。

此外,长期以来,中小学都采用师徒制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指派一名具有较长教学经历和较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即成熟教师,作为新手教师的师傅,并希望这种模式能够促进新手教师在成熟教师的指导下,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能够较快地获取、继承、传递、存储和应用成熟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名新手教师成长为胜任教师至少要经历知识生产和知识进化两个关键阶段。既要经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知识的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新手教师自入职开始的1~3年期间;也要经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主动改变知识内涵与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知识进化过程,这一般在新手教师入职3年以后。知识生产阶段是新手教师快速积累教学经验的阶段,而知识进化阶段是新手教师发展、修正、完善、建构其实践性知识的阶段。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显然,在这个公式中经验是一种“慢变量”,是新手教师要随着时间和实践机会的增加而慢慢积累起来的;而反思是可以干预的一个“快变量”。在抽取了来自4个省8所靠谱COP项目学校共120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手教师40名,胜任教师40名,成熟教师40名,收集了这120位教师从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一年期间在靠谱COP平台的论坛中所发表的帖子、所撰写的课后反思文本以及制作的教学反思DST(Digital StoryTelling)视频材料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采用了内容分析法、视频案例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分析后发现,在高层教学反思中,胜任教师与成熟教师的反思特征相似聚为一类,而新手教师则单独为一类。继而进行了回归分析后,显示出新手教师的高层教学反思水平仅受胜任教师的高层教学反思水平的正向影响,与成熟教师无关。

同时我们发现:教师知识的进化过程是一种教师的知识集合处于不断的流通与变化的过程;成熟教师与新手教师在知识进化过程中的试探性理论或解决方案上表现出了比较大的差异,即成熟教师更倾向于从局部要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新手教师则更倾向于从整体要素的改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知识进化的过程中,成熟教师对新手教师的影响十分明显;新手教师在知识进化排除错误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直接吸取成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倾向。这一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是:在知识生产阶段,让胜任教师担任新手教师的师傅会显著影响新手教师的高层反思水平,从而使新手教师获得更快的进步与成长。在知识进化阶段,由成熟教师担任新手教师的师傅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与改进。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优化后的师徒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一个“双师制”模式,即在知识生产阶段,学校为新手教师安排一名胜任教师做其师傅,帮助新手教师迅速获取具体经验,而在新手教师步入知识进化阶段后,可以再增派一名成熟教师同时担任其师傅,从而构造一种新的“双师制”的师徒制知识管理方式,使得新手教师、胜任教师和成熟教师都能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中发展与成长。

魏宁:通过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研究,您对教育大数据一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您怎么看待当前火热的教育大数据呢?

王陆:应该说,到现在为止,国内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课堂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广大研究者深入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中,把课堂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去阐释课堂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现象,从多学科的角度去说明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找教学现象背后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本质。

当前,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及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任何教学改革的成功都取决于教师作为系统的实施者对改革需求的理解与应用,教师是学校改革的真正推动力。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深入分析与挖掘,大数据能够把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

我们要感谢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新工具,让我们实现了用数据化手段测度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并由此改变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方法。大数据通过对事物的数据化,实现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综合集成,使人文社会科学等曾经难以数据化的领域像自然科学一样走向了定量研究,实现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统一与融合。

应该看到,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所表征的数量关系,仅仅是一种认识和研究教学现象的手段,是一种以搜集微观研究材料进而开展宏观理论构建的研究途径,其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数量关系探寻课堂教学的科学规律与教学现象的意义。无论是教学实践者还是教学研究者,都需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现象并理解教学的本质。只有教学实践者透彻地理解教学本质,才有可能真正促进教学现象的有效改进;只有教学研究者走近或者走进教学现象,才有可能真正揭示教学的本质,也只有从教学现象中揭示出教学的本质,才有可能使其回归到教学现象之中,并对教学现象形成真实的影响力和指导力。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在优化课堂教与学时往往不能仅凭个人经验或简单使用某种具有普适化意义的教与学的理论,为此,以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为研究手段的教学现象研究,不仅是我们发现教学本质的切入点,还是我们创新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助推器。

魏宁:通过您的介绍,我对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17年弹指一挥间,您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在这里,我祝愿您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用大数据服务于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最终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王陆:谢谢您,我们会继续努力的,靠谱COP一直与您同行。

对话印象

从学生时代算起,和王老师已经有二十多年的交往了。在我的眼里,王老师不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谆谆善诱的长辈,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位倾心相交的朋友,这是因为无论是在治学上还是做人上她都能时刻给我以启迪。

在教育技术界众多的专家学者中,王老师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王老师的“跨学科”上。对教育技术来说,“跨学科”三个字本不稀奇,因为教育与技术本就分属文理,教育技术学自然就成了一个文理交叉的领域。但细究起来,大多数专家学者还是有着明确的学科背景的,要么以技术为背景,要么以教育为背景。真正意义上横跨教育、技术两个领域的学者可谓少之又少,而王老师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王老师早年的研究方向是智能学习支持环境,她对人工智能有颇深的研究,她的教授职Q便是来自计算机工程学院,她是不折不扣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专家。而此后,王老师毅然转入教育领域,又在教育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

篇8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generate lifelike 3 d virtual experimental scene, and that the user can and scene for real-time interactive, percep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virtual object,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al experiment environmen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to make innovation of exploration, mak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Key word: virtual experiment; The physics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作者简介:王刚,男,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09级本科生;李葆华,男,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伴随着中学课程的改革,虚拟实验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革新和完善。中学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基础教育投入不够,致使很多中学的实验器材严重缺乏。而实物实验受环境、条件及准备不足等原因影响,实验效果也不理想。另外受场地、时间等诸多限制,学生做实物实验的机会很少。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其不利。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使得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

二、研究背景

(一) 问题提出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是因为物理实验对促进学生理解、激发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与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程理念的渗透,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鼓励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提倡用身边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1]。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物理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没有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这是德国物理教育界普遍流传的一种说法,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的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都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课也普遍重视物理实验。每一节物理课教师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教师自己设计,所用器材也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实验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操作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堂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我过传统物理实验课程面临严峻挑战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国内实验教学软硬件建设和装备条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些变化都为学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传统实验教学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不管何种类型的实验,实验教学都必须在指定的实验室中进行,否则根本无法进行。

2、有效的实验仪器数量严重不足。早期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加之仪器设备量少、陈旧并且维修周期长,给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影响学习者动手能力的提高。

3、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传统实验大都采取课堂教学的灌输方式,学生的依赖行为比较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亦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逐步被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实验系统中,虚拟实验是指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实验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以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有利降低实验成本;仿真实验的引入,不会因为误操作而造成人员或仪器设备的损伤,不会发生实验室里常见的故障;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使学生能够观察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微粒,以及需要几十年、几千年才能完成的变化过程[2]。

(二) 研究的意义

物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实践性,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高度定量化的科学。它离不开实验和观察。物理实验是开展物理学研究的万能钥匙,凭借它人类渐次打开了物理世界各个领域的大门,探索了自然界的奥秘。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物理学科研成果通向生产实践的桥梁。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全过程中对学生有效掌握物理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素质与促进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除了能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及科学态度和作风外,还具有“对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功能,对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非语言传播功能,测量与评价功能。”[3]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于在中学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的阐述[4],总结起来有以下的五个方面:

1、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实验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观察和实验本身就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熟悉和领悟这一基本科学方法。另外,实验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这个仿真的研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一些其他的方法。

3、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物理学知识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组成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大量的概念和规律的获得都需要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直观生动的实验教学能够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像和认识物理过程。同时,物理学知识又是与社会、生活实际息息相通的,实验教学恰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将物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在实验教学中,中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5、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自己的以身作则和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以使学生逐步懂得并做到在实验中:爱惜实验仪器,进行规范合理的操作;尊重事实,不篡改实验数据:推理过程避免主观臆断:不怕困难和失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顽强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总之,实验教学是使学生获得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实验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物理的理解和认识,更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精神的形成,对他们一生展都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物理课程强调物理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同时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物理的难度较大。物理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并与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实验仪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从直观中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物理规律。因此,无论基于理论探索还是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本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借助于虚拟实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强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第三,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实践依据和借鉴。

(三) 研究的现状

国外虚拟实验主要以教学培训为目标,参与单位众多,覆盖学科面广。学校参与的项目多数能得到国家级资金资助,发展十分迅速,列举如下:

1、麻省理工大学的微电子在线实验室[5]

麻省理工大学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是较早开始虚拟实验教学应用的院系。该学院的JesusA.delAlamo教授早在1998年就创立了微电子在线实验室(Microelectronics WebLab)。此微电子在线实验室自1998年秋投入教学应用测试至今,其使用版本已从最初的WebLab1.0经过2.0、3.0、3.1发展到现在的WebLab4.0”。

2、LAAPhysics(Learn Anytime Anywhere Physics)物理实验室[6]

该项目获得美国教育部资金资助,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Greensboro分校研制。项目的目标是在网上建立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物理课程实验室,并提出了“随时随地学习物理”的口号。系统通过JavaApplet模拟各种实验设备(测量设备与被测对象);能与虚拟教师和虚拟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指导、问答、评判,学习伙伴讨论);具有聊天室和BBS(与授课教师、同班同学交流)以及评分系统(通过数据库对学生操作的记录进行评判)。系统可运行在Windows XP/2000或Macintosh OSX平台。

3、Futurelab虚拟实验室[7]

该产品是美国Simulation Plus公司在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Foundation)的资助下于1998年推出的。产品功能面向中学教育,包括物理、地理、自然、化学、生物等虚拟实验室,涵盖范围从初中到高中各个年级。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概况国内很重视虚拟实验。虚拟实验的教学应用主要集中在各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但针对于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应用的中学校目前还较少。

三、虚拟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一) 虚拟现实技术

1.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觉、听觉及运动等行为的人机接口技术。它利用3D数字化系统、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的科学可视化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借助于特定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交互。所谓自然的方式,是指用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虚拟环境,使用户产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幻觉。同时,用户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去干预虚拟环境。所以,虚拟现实的人机接口设备,完全不同于现有计算机的人机接口设备。

2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多感知性、实时交互性和自主性四个重要特。

1)沉浸性

沉浸性指参与者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沉浸虚拟环境应该达到使参与者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多感知性

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人的一切感知功能。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能提供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等。

3)实时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指参与者与虚拟环境中所遇到的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例如,参与者可以用手去抓虚拟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被抓的物体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4)自主性

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程度。例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运动。

(二) 虚拟实验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乔纳森(Jonassen,1992)认为它是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独立的另一发展方向[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宗旨是: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学习者在意义建构中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同化和顺应进行建构意义,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在意义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境脉中的建构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是围绕真实的问题展开的;建构的过程是社会性的,学习既是内部的,也是社会的协商,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运用技术支撑高级的心智活动,建构主义环境可支持学习者的思维和行动,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与自我调节[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点表现在:

1、知识依赖于个体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并不是外界赋予的。一方面,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对外在的信息作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各异,因此建构活动的方式也就不同,对意义的理解也不同。

2、学习者的建构和他们以往的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3、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4、建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发生的,当外部信息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匹配时,就被纳入、同化;当外部的信息与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匹配时,就通过顺应来学习。

5、学习是社会性的,分享他人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协商、会话,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深入。

6、学习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累积的过程,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验证假设,以此进行意义的建构。

7、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反思和认知冲突的解决、以及对早期低水平理解的否定而得到的[15]。

2.交互理论

在虚拟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环境以及自身新旧概念的交互来达到实验的目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关于交互的理论。虚拟实验中的教学交互是分层次的,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再到概念交互,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高级的教学交互以低级的教学交互为条件和基础。操作交互是信息交互的基础,信息交互是概念交互的基础,概念交互是最高水平的交互。媒体是所有教学交互的平台和载体,媒体的交互特性是所有教学交互的基础。

(三) 虚拟实验技术基础

1.OpenGL简介

OpenGL是个专业的3D程序接口,是一个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3D图形库。OpenGL的前身是SGI公司为其图形工作站开发的IRIS GL。IRIS GL是一个工业标准的3D图形软件接口,功能虽然强大但是移植性不好,于是SGI公司便在IRIS GL的基础上开发了OpenGL。OpenGL的英文全称是“Open GraphicsLibrary”,顾名思义,OpenGL便是“开放的图形程序接口”。虽然DirectX在家用市场全面领先,但在专业高端绘图领域,OpenGL是不能被取代的主角。

OpenGL是个与硬件无关的软件接口,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如Windows 95、Windows NT、Unix、Linux、MacOS、OS/2之间进行移植。因此,支持OpenGL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OpenGL作为一个性能优越的图形应用程序设计界面(API),适用于广泛的计算机环境。OpenGL已成为目前的三维图形开发标准,是从事三维图形开发工

作的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开发工具。

2.OpenGL体系结构

一个完整的窗口系统的OpenGL图形处理系统的结构为:最底层为图形硬件,第二层为操作系统,第三层为窗口系统,第四层为OpenGL,第五层为应用软件。见图一所示。

图一 OpenGL图形处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OpenGL是网络透明的,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中,允许本地或远程调用OpenGL。所以在网络系统中,OpenGL在X窗口、Windows或其它窗口系统下都可以以一个独立的图形窗口出现。由于OpenGL是一个与平台无关的三维图形接口,操作系统必须提供像素格式管理和渲染环境管理。下面以Windows NT操作系统为例具体介绍OpenGL运行的体系结构。OpenGL在Windows NT上的实现是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应用程序发出OpenGL命令,由动态链接库OpenGL32.DLL接收和打包后,发送到服务器端的WINSRV.DLL,然后由它通过DDI层发往视频显示驱动程序。如果系统安装了硬件加速器,则由硬件相关的DDI来处理。OpenGL/NT的体系结构图(如图二)所示。

图二OpenGL/NT体系结构

3.滑动变阻器的功能设计

实验室用滑动变阻器是直流电路中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之一。系统应提供多种交互手段,用户和系统的交互主要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键盘主要应用在辅助鼠标进行多个物体的选择,其他的交互都是用鼠标来完成。系统设计中的滑动变阻器能够根据所连接在电路中的接线柱和滑块的位置来及时准确地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同时系统也必须提供将滑动变阻器连接到电路中的接口。其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⑴缩放和移动。主要实现滑动变阻器在上下左右和对角线方向的缩放功能,可以通过鼠标的拖动来完成(如图三)。

图三 鼠标缩放图像

⑵滑块移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滑动滑块来实现的。在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滑块移动能够改变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有效电阻,从而实现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分压作用等。本文中的滑块移动功能是通过在滑块上绑定一个点,这个点和滑块彼此关联来实现的,通过鼠标拖动点来实现滑块移动,效果(如图四)所示。

图四 使用鼠标拖动滑块

⑶接线柱。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起到保护电路、限制电路电流和分担电压等作用,是通过使用接线柱将滑动变阻器连接到电路中来实现的,所以接线柱的连接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如图五)。

图五接线柱功能

其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纹理贴图技术

纹理贴图技术又称为纹理映射技术,它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选用纹理贴图技术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使用OpenGL 建模所创建的几何造型不能够描述物体的微观细节,而利用纹理图像可以达到模拟物体表面丰富的细节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图形的真实性;第二,采用纹理映射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简化建模过程。本文中的滑动变阻器造型,如果使用OpenGL 直接建模时有许多的细节需要表现,想要创建出真实感非常强的滑动变阻器,需要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若采用纹理映射,只要创建简单的模型。在这里使用OpenGL 绘制两个简单的正方形模型,分别使用经过处理的三维立体效果很好的不含滑动变阻器滑块的图片和单独的滑块图片贴到模型表面即可。相比较而言,使用纹理贴图的工作量要小很多。纹理映射(Texture Map)是将指定的图像数据应用到一个几何图元上,使用纹理绘制的一般步骤为:导入纹理,将纹理贴图到几何图形上。

(2)模板缓冲区的使用

在现实世界中,模板就是一块平的纸板或其它材料,模板缓存的用途之一,就是将绘图范围限制在屏幕的特定区域。模板缓存用来进行复杂的掩模(masking)操作。一个复杂的形状可以存储在模板缓存里,然后绘制子序列操作可以使用模板缓存里的内容来决定是否更新象素。

四、虚拟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发虚拟实验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让该系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真实实验前和实验后都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在真实实验前利用本系统进行预习,有助于学生对实验从整体到局部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克服在真实实验中出现的盲目操作和实验“走过场”现象,缩短了真实实验的时间。对于一些难度大的、操作步骤多的实验,在做完真实实验后再做虚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每一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消化实验内容。

(一) 虚拟实验辅助教师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1.虚拟实验辅助教师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概述

由于虚拟实验加入了实验教学的环节,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流程,因此需要建立与虚拟实验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真实实验,然后留出一些课时做虚拟实验。该方式主要起到复习实验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消化实验内容、巩固实验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先安排学生做虚拟实验,此方式主要让虚拟实验起到预习实验的作用。老师要求学生先通过虚拟实验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和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虚拟实验,得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并回答思考题。

2.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从教学方法论的视角看,虚拟实验教学这种崭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为物理学科的实验更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它有力地冲击长期以来所造成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静坐观摩以及学生枯燥地完成验证性实验而机械地重视已有结论的被动局面,为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实验、“做”实验创造条件。其次,将实验化难为易,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的真实情境。由此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经典的、常规的物理实验统治物理课堂的局面,引导学生感受高新科技时代的气息,增进他们探究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动力。最后,通过典型实验,特别是跨学科知识与探究技能的整合,有利于落实“过程技能”的培养。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学习策略进行高层次的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二)虚拟实验辅助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虚拟实验平滑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必须和教学内容、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相结合,如何将这些要素系统地加以考虑,要靠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实现。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将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教与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其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学前期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评价工具设计。

1.教学前期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描述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而忽略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10]。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教学进行,由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实践性环节组成,贯穿在整个物理课教学中。

2、教学对象分析

为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能力与学习风格,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能力、潜能、背景和要求等,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11]。深入地了解学习者,对学习者的各类特征进行认真分析和预估,分析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教学设计。在进行学习者分析时,要对学习者的一般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等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学习者的初始能力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3、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又称教学内容分析,是解决教师向学习者“教什么”、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加以选择、确立知识范围,适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着重分析学习者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培养什么能力和态度、使学习者的身心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

2.教学情境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接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12]。情境认知的作用如下:

1、知识迁移。大量的研究表明,知识是可以迁移的,并且知识迁移数量的多少、有无,取决于实验情境与最初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实践表明,认知情境中形成的象征性的认知表征,对于知识的迁移有重要的作用。

2、促进反思。通常情境中的问题都是隐含在事实背后,学习者在完成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认真思考、不断反思,整理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者高层思维能力的发展。

虚拟实验系统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在该“情境”中,学习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过程往往隐含于问题情境当中;教师也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的原型,并指导学生探索。

3.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设计者首先应对资源的状况有所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学习可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包括信息化资源(如计算机和因特网等媒介和数字化内容)、教师、学生、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计者必须保证学习资源的有效性,也就是要保证这种学习资源能够达成教学所需要的教育功效[13]。因此,教师要深入思考信息的组织方式,学习资源的特点,思考它们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认真设计学习资源,保证学习资源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利于他们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4.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

学习评价是指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情况:(1)评价的目的是引起反思,指引学习;(2)评价指标不设权重,评价结果不需量化;(3)评价过程要与学习过程交融,评价即学习[14]。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应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能进行过程评价,并给出分析和指导的信息,应对参与学习的学习者学习状况给予全程跟踪。它有利于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五、总结与展望

针对开发的虚拟实验系统,论文研究了它在辅助教师实验教学和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的应用,还尝试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并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进行物理探索方面,论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虚拟实验与传统的真实实验有机整合,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探索、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提供更积极有效的条件和支持。另外,论文对虚拟实验系统在辅助远程学习的功能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还未做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并继续加强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首先,加强虚拟实验平台建设方面的工作,除进一步完善初中物理虚拟实验系统外,还要开发出较高质量的高中物理虚拟实验系统;

然后,根据虚拟实验应用于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虚拟实验在辅助远程学习和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培训、提供逼真感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探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虚拟实验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最后,在进行物理科学探索方面,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虚拟实验与传统的真实实验有机整合,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探索提供更积极有效的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51-52页

[2] 马王俊美,邓文生,梁昭峰.DVR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6期

[3] 张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演示教具设计[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13页

[4]王瑞旦,宋善炎.物理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6] 王玉琼.虚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7]朱庆松.基于Internet的EDA虚拟实验室[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黎加厚,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7

[9]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44

[10]豆宏健.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77

[1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12]赵阳.从学习迁移理论分析建筑系一年级的课程教学[J].南方建筑,2003(2):48

[13]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14]郭锂,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E-Protfolio学习评价的设计[J].中国电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