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58―04
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背景
为了贯彻经国务院批准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育部在2005年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行试点。[1]为进一步扩大培训的规模, 同年,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两套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网络课程。2006年5-9月期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完成了网络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开发。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组织教师对广东深圳、辽宁沈阳和平区和新疆乌鲁木齐三地的近200名教师开展了网络培训试点教学,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7年2月,该网络课程(初级)通过了教育部师范司和项目办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向全国推广。截止到2008年底,仅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两个单位,就为12万多中小学教师开展了这门课程的培训。2009年,报名参加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培训的人数已经接近9万人。[2]
二 实施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从以上描述可见网络培训的规模确实可观,但是网络培训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培训:是继续推广?还是加以改进后再推广?还是立即废除停止?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待于我们对网络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而目前,我国教师培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评估模式来指导,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3]现实中教育行政部门衡量教师培训效果的标准通常为是否完成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习课时,优秀率是多少等,致使教师培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未被发掘,最终导致很多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教育界对于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倒是有一些研究,但是这些评估大都是针对传统的面授培训的,而且评估也只停留在一些浅层次上,关于网络培训效果的评估尚未出现。由此可见,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对我国教师网络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评价中,评价的准则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为指标系统,其二为概括性问题[4]。指标作为一种评价的准则,能用外在的行为来反映内在的思想,用具体的项目来反映抽象的内容,具有便于测量、测量误差较小、信度较高等优点。因此文章尝试运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指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
因为文章构建的是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所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哪些,经过初级培训应该达到哪些目标。其次涉及到的问题是网络培训课程的质量,因为我们这里研究的培训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整个培训的内容是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的,网络培训课程的质量应该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应作为网络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再次涉及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评估理论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综上分析,本文拟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初级培训大纲”)、网络课程评估理论、培训评估理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包含哪些,经过初级培训应该达到哪些目标,笔者结合了“能力标准”和“初级培训大纲”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初级培训后中小学教师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课程的评估笔者参照了2002年6月7日,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规范中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这四个维度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评估理论作为评估教师网络培训效果的支撑理论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此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影响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的评估不能是一个静态的评估,而应是动态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分层次的评估。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教授提出的评估四层次模式,也称柯式四层次训练成效评估模式[5]恰好采用了分层评估的思想,从反映、学习、行为、结果这四个层次来评价培训的效果。这无疑对我国的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实,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开始将这一评估模型应用到教师培训评估中。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采用了柯克帕特里克分层次评估培训效果的思想,将教师培训效果分为教师对培训的反应、教师的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结果五个层次分别进行评估。[6]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师网络培训的效果的评估分为:教师对培训的反应、教师的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应用和培训成果五个层次。其中的培训成果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成果、学校的综合实力三个方面。
2 评估指标体系雏形的构建
根据上述综合分析,构建出来的评估指标体系的雏形如表1所示。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2个和相应的评判标准。
四 结束语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仅仅是教师网络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一个开始。将评估指标体系很好地应用到评估实践中,及时发现网络培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培训的效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对教师网络培训效果开展全面、深入地评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教师网络培训是在网络环境下,依托网络课程开展的,那么网络课程的质量对培训的效果会有直接的影响。而对于网络课程的评估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其次,教师将培训中收获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一个比较漫长过程,那么效果评估在应用层面上必然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最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校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很难进行如实地评估的,因此效果评估在衡量培训成果时又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高的技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EB/OL].
[2] 郭.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24.
[3] 戴锡莹,王以宁.柯试成效评估模式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5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突飞猛进发展助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应当有所改革和完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模式。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讲,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刻含义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的教育不能在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之上,而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根本。初中阶段作为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和个性发展为基础,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科学化和人性化,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更重视多样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不断提升。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保障。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富民强国的必然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才是根本,教育才是提高国民素质及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流模式,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收效甚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1.学科体制有待完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是确保学科发展有序进行的保障。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对于教学改革来讲,改革制度是基础,而真正实施教育改革的对象则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来讲,教育资源的层出不穷是阻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优势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于城市及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这样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2.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使得有些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学科了解不够透彻,从而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对一些重要的知识没有进行详细重点的讲解或者拓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
3.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于一些资历深的教师而言,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教学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数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三、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初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
1.通过再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常言道: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最好的福利。在教育领域,通过在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夯实我国的师资队伍,而且可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校主管部门应当深刻意识到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培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新思想、新方法,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体制的改革来讲又是一大保障。
2.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教学改革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个好等,为教师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形成。这样,学生处于被尊重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极大发挥,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断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师资力量整体薄弱四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较低,在农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思想,这与新课改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使得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受落后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制约,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初中数据课堂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陷入困境。因此,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当前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瓶颈。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村初中教师的知识面窄,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设置时系统性要求过高、课程缺乏弹性、占用课时偏多的现象较为普遍,设置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尽合理,使得多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准确理解题意存在困难。
4.师资力量整体薄弱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也使得初中数学教学陷入教学困境。就目前而言,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学历达标率低,教师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多数教师解题能力不强,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端正办学思想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条件。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告诉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是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通过多媒体互动,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另外,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采取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整理、认真练习、及时复习和总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合理设置数学课程
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对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教学至关重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数学课程。
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本地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出一些符合教学要求,具有乡土气息的数学题目,使学生明白数学存在于周围生活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开展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使农村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靳利鑫,靳万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
[2]徐碧珊.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
1.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从数学知识内容出发形成对应的教学结构,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目标的不断调整,单纯知识性教学已经与学生发展相悖,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提升为目的,调整课程体系内容及课程体系结构,形成全面、持续、和谐的课程体系。上述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心理规律和学习规律相协调,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时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全面调整,将教学知识系统化、规范化,教学结构更明确。这种单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把握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2)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将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强调能力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学习效益。新课程数学教学将培养能力和传播知识结合,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对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可以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系的构建及反思
2.1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对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环境,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新时期数学课程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笔者就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让学生自由交流,对自己认知中的图形进行描述。笔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对自身了解的图形内容进行充分阐述,学生充分发挥出来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2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深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发展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学校要加强初中数学教师培训,要让教师形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认识,形成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笔者所在学校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师培训非常重视,每周均进行1-2次教学活动,让教师相互交流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对应教学措施。这种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数学求知欲望。
构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系时,教师要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设置,要依照数学教学要求形成对应自主教学结构,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扩大学生的学习效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数学小游戏或设置情景教学丰富课程改革内容,为学生提供开放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基本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中就找一些线段、角等让学生进行自主知识问答,对线段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笔者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游戏,学生均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
2.4拓展课程教学途径,挖掘新型教学手段。
构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系时,教师要对教学途径进行转变,将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等充分融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拓宽教学路径。教师要不断挖掘辅教学内容,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在《勾股定理》教学就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对直角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进行演示。与此同时,笔者还设置探究式教学环节,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中不同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对勾股定理的延伸内容进行探究。
2.5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改善课程教学效益。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制约条件
1.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作用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其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校、家长、教师仍然受到传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因素的影响,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分数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第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下,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源于学习资源的管理与节约考虑,中学数学教学一般固守国家正式规定的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场所,没有创新和发展。
2.传统的教学组织的影响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具有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发挥学生集体作用等优点,但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知识与学习活动,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阻碍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城市地区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尽管相对完善,但真正能运用到数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已经大打折扣.这种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单一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优化传统理念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组织申请新型的教学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学校管理层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改善学生家长的一些陈旧理念,以获得家长对于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支持.同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带给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拓展数学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升华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多个类型。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班级授课制带来的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在新课程标准的彰显下也逐渐明显起来,其缺点表现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不能很好地注意个体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引进复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保持班级授课制带来的效果,还可以将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导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3.利用与改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受到教学资源硬件条件与教学环境的软件限制。要想冲破该限制因素,教师在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时应注意: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将简单的游戏或小组讨论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数学课堂。第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运用“榜样力量”激励法展开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在一个全体参与的环境下,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快乐学习、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
4.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学科素养
要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1)积极参加培训。尽可能参加地方性的或全国性的教师培训,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技巧与理念。
1.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作用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其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校、家长、教师仍然受到传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因素的影响,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分数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第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下,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源于学习资源的管理与节约考虑,中学数学教学一般固守国家正式规定的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场所,没有创新和发展.
2.传统的教学组织的影响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具有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发挥学生集体作用等优点,但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知识与学习活动,不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阻碍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城市地区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尽管相对完善,但真正能运用到数学教学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已经大打折扣.这种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单一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优化传统理念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组织申请新型的教学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学校管理层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改善学生家长的一些陈旧理念,以获得家长对于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支持.同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带给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拓展数学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升华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多个类型.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班级授课制带来的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在新课程标准的彰显下也逐渐明显起来,其缺点表现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不能很好地注意个体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引进复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保持班级授课制带来的效果,还可以将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导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3.利用与改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受到教学资源硬件条件与教学环境的软件限制.要想冲破该限制因素,教师在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时应注意: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将简单的游戏或小组讨论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数学课堂.第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运用“榜样力量”激励法展开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在一个全体参与的环境下,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快乐学习、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
4.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学科素养
要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1)积极参加培训.尽可能参加地方性的或全国性的教师培训,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技巧与理念.
一、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数学领域中的阐述
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现实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工具,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快捷的作用过程和高效的功能将信息反馈给信息需求者.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有效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完美结合.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教学的方式得到深一层的改进,并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全面性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和解答.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清思路,确保信息技术教学引领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向.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促进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
传统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相比较,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已经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限贷信息技术现已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知识架构的脉络,系统的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路,清晰、完善的为学生授课,在备课、教学大纲、教学流程设计、课堂学习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新的改变.促使教师不再使用传统古板的书面课本,而是将课程中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使用静态图像、动态画面等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丰富的知识内容,全面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更为系统、完善的掌握所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导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更为深入、透彻的掌握知识内容,创新和拓宽知识层面.培养较高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捷径.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但学生整体间具有差异性,学习层面的不同容易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效果,因此要对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提问和指导,同时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发挥水平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积极.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人的固定思维模式,而使得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产生一种新的感染力,同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媒介载体,能使得信息资源立即得到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其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还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例如,课堂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加强宏观管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得以让整个数学教育领域发生飞跃式的进步,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心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来做多媒体教材,以便让课堂变的生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跟上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工作平台.新兴的网络教育更为广泛的提供教育资源和交流学习.在所有初中教育中,由于地域差异,教师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所传播给学生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资源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较为完善的师资培训系统,促进整体教育水平.
(三)提升教学水平,培养信息综合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是主导军,学生是主力军”,同时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层次深厚,在教学理念上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培养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信息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引领者,要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教师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是整体信息应用技术的综合能力体现.
五、结语
信息技术进入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对于整个教学模式而言,其给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带来的变化并未在教学内容上有任何体现,更多的是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升级上提供了较大帮助.因此,用信息技术进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环境设计,还是要设计成以学生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的大环境.
2.初中数学教育内容唯教师权威独霸.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初中数学课程设置阶段和教育活动开展阶段往往只重视教育过程的流线式发展,数学课程模块嵌套设计教育活动步骤,并严格按照教学活动大纲完成教学,为教师的个人“上帝视角”教学嗜好而牺牲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发散空间,漠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自我提升过程,并伤害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探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观念的革新.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不应是单一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的培训,学生更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吸收个体.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数学教育活动中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方法上的表现,争取数学教育教学行为在照顾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情感的前提下,面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有利于升华数学教学目的.初中数学教育课程为青少年学生构筑系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逻辑体系打下基础,数学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因此在数学教学创新探究中,学生在教学活动获取到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能够以心灵所感知的数学逻辑发展来衡量,将数学教育活动从细节上改变成为数学知识研究、讨论的过程.
3.有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创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学相长”在基调中进行,学生和教师结教育和学习的隐形契约,形成共同学习交流、研究引导的教育新局面.同时,鼓励学生内部之间以团队合作模式讨论数学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知协作能力.
4.有利于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初中数学课程创新与深化探究,以学生自我学习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新目标,学生对数学难题进行主动研究,结合个体独立研究与团队合作探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在创新理念下正确开展初中数学教育
第一,注重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搭建,坚持创新教学理念的深入贯穿.教师应将自主、平衡的教学理念与气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自我角色的平等地位,并能够以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授课教师一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最大化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成果.在进行数学逻辑思考与讨论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讨论结果不可避免会超出教育者的预设范围,教育者应具备豁达的数学理念接受能力,让学生自由地在数学教学中打开数学逻辑思维的桎梏.数学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跟随自我的发散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新的探索与假设,让学生围绕数学发现开展观点重审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二,坚持巩固数学知识,灵活设计应用题型.数学习题是让中学生不断巩固数学知识与逻辑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即利用新式的数学教学思维模式以及创新的数学问题处理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实质,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逐渐了解吃透.因而教师的数学习题设置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元的习题得到数学思维逻辑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Middle School Maths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AO Zhihuan
(Foshan Nanhai Shishan Xiaotang Middle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222)
Abstract Junior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T is taking junior school mathematics as a carrier,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enhanc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the IT, content and aim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T integration, and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junio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1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的定义为: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人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对信息技术做出通俗的理解:(1)与计算机相关;(2)能对批量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基于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形象展示事物的本质、高效高质的处理信息的特点,可以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应用到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重点难点转变为容易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2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与目标
2.1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的学习软件来检测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编辑软件,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更容易理解,例如三维立体的知识不借助多媒体是很难展示的。另外,还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对教学问题设置虚拟的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将信息技术用来搜集、筛选学习资源是其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有用的学习资源,将其整理好,然后下发给学生学习。或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搜集学习资源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搜集有用的知识信息,既可以对数学知识有多层面的了解,又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将信息技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内容是,利用信息技术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评估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方法,这一技术可以让试卷评估更加客观、公正,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然后针对测验结果有目的的学习。
2.2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要有一定的目标为指导,这主要包括: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指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要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持久理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指的是:让数学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如同游戏一般,这种兴趣不光是表现在为了提高成绩等原因,而是体现在被数学公式的推导演算等地艺术性所着迷,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数学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的是:没有老师讲解的前提下,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如在课堂上的多媒体展示环节,老师先不进行讲解,只是利用多媒体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从繁冗的信息中去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判断哪些是重要信息,能够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
3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3.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
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老师,即使学校提供了相应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设备,如果老师没有去严格实践,等于整合只是个表面现象,老师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合实施的最后效果。因此,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原来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去,努力打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做好整合还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整合技术,老师对所要教授的东西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后,才能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老师熟练掌握了整合技术后,才能将形象生动的思想转变为看得见的内容。因此,学校要定期进行数学课程的培训,为老师做好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
做好数学课程和与整合技术相关课程的培训,还需开展听课、评优等活动,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听课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和不足,学校可以展开相应的培训课程。在培训中严格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同时课后结合教学实际写感受或研究性的小论文,定期检查、反馈培训的效果。例如,教师分析自身情况,找出自身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的制定详细的计划;教学管理机构定期检查教师研究性小论文工作,并展开评优活动。
3.2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整合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参考是初中数学课本,甚至是教学的唯一内容源泉。然而,教科书中的内容明显偏旧,内容局限在公式计算,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枯燥乏味。这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时积极性不高,甚至厌恶学习数学。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就应将现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与理论公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书本的界限,利用网上诸多有趣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的拓宽学习视野,培养学习的兴趣。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采用的普遍形式即班组授予课制,这是一种集体授课方式,是一种没有考虑学生个性的授课方式,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演示工具,将难点形象的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用作教师个性教学的辅导工具。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测验软件在市面上很是常见,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授课也比较普遍,学生可以有针对的聆听名师的讲课,这样就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是辅助学生走向更好的一所高中的重要科目。想要在初中阶段收获到更高效的数学教学成果,使学生不再排斥数学,并且发现一些数学的解题技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突破创新,调整教学思路,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实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的如下:
1教学思想守旧,创新不足
俗话说“教无定法”,讲的是教学不能教条主义、循规蹈矩,要突破教学的常规思维,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思维仍然在起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基本的互动环节,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课堂教学方式落后
从教学过程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现实矛盾仍然存在。新课改倡导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但应对考试压力仍是教学的实际问题。这就导致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定理分析、习题讲解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尽管多媒体教学使课堂面貌得到改观,但大量的习题分析也难免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压力。比如初中解析几何中对于抛物线的讲解,教师往往是反复分析习题,使学生掌握不同方向抛物线的求解,至于抛物线的实践应用则涉及不多;几何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部分也都是以习题分析为主。所以很多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很有限。
3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数学教学能力低下,没有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合理的拓展。一些教师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教材上具有局限性的数学知识,没有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这种只讲不练的数学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拓展和应用,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已走过多年的发展历程,教师应总结以往教学中的成果与不足,进而为新一阶段的教学改革工作积蓄力量。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教师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切实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规划教学工作。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认为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学生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可以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和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摒弃师道为大的旧俗, 和学生建立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走到学生的身旁,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选择、提问,积极参与他们的自由交流;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抗拒教师。 如果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就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内进行与完成。 要想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性的关系, 教师不仅要在备课的时候, 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状况, 还要考虑怎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相关的技能。 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4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遵循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原则。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同时还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特别集中,在一节课中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倦怠,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命题与证明》这一章时,教师应该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新知识又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实现传道授业的基本功能实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定期定量组织数学教师的培训学习,通过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可以让教师从根本源头上认清当今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培训学习同时是一种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可以实现新教学方法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有利于数学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应用
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提出,要将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国的教学领域内,素质教育的培养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乏味、无力的状态,从而使得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停滞不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以课堂小组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对于教材过分依赖的现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发思维,积极探索,有效提升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虽然不少教师已然认识到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也积极引入和开展了合作教学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一些问题,导致无法真正实现合作教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大部分的教师只是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个形式上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让学生三两人一组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更多的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放松和聊天的方式,没有真正投入到对相关初中数学问题的讨论。另外,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跟踪指导,只是走了一个过场,随后还是按照传统的板书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在对于初中数学中函数问题的研究中,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将这个实践用来聊天,而教师也没有就讨论的结果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缺乏重视性。
(二)缺乏明确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明白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和定义,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制定一个确定的而目标,学生也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多的放在心上,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不明白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形式化。
(三)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的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过程中学生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只有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积极探索,和小组的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才能够真正推进初中数学学习的进展。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学生对于某些问题懒于进行思考,最终都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忽略了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有效的体会到初中数学知识的魅力。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只能够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下,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独立能力的思考,就算是在小组合作的就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思考能力,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人特长,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将学生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和组合,才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优势,整合有效资源,既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既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可以优差生互补、前后桌合组等形式,但是不论是何种分组方式,都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充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小组合作的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前后桌的形式,进行小组分组,这样学生可以随时就学习问题进行讨论,而且有一定的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提升小组质量。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要建立在一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不是所有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都可以适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精选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能够在相互鼓励基础上,直观性学习到初中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关于一次函数问题的课程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就一个例题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方式的探讨,从而可以得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案,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的练习,提升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三)引导目标达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之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整体提升班级的教学成绩,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完全抛开自己的教学引导的角色,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并且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困境要引导性的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解答和指导,让学生的合作讨论内容可以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升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开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引导目标达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初中数学知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期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17):131.
[2]陈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156.
“问题导学法”近年来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被普遍地应用及推广,且问题导学法对初中数学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响. 另外,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引入,会丰富数学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问题导学的重要性
1. 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弊端
长期以来,初中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学生在课下往往被动接受. 在课堂中,学生无论是听懂还是未听懂,教师都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课堂教学互动性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在课堂中实施问题导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从问题到知识,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 这样一来,可充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相比,相对较灵活,往往学生在初中时期都能获得轻松的学习,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及成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强. 因此,我国应摒弃传统教学观点,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使教师充分发挥讨论作用及集体智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客观地学习.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真正地学好数学.
问题导学的实施途径
1.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
恰当的问题设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恰恰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解决知识难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但是,问题的设置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以下三点:(1)保证问题的设置不超过教材范围,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在问题设置中充分体现. (2)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在问题设置上,保障学生有能力理解并解决. (3)问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问题的设置要最大限度地反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三点的充分运用及严格遵守,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可设置问题:“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怎样安排条件?”对于这一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可设计两个问题:“根据已知条件画出满足题意的三角形,可发现什么?”“如果要画出唯一的三角形,则需改变题中三个条件中几个量的值?”第一个问题面向全班学生,对于成绩较好、愿意挑战的学生,则可让其探究第二个问题,结合学情,使问题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好地发挥问题作用.
2. 问题的设置要前后呼应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把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出彼此之间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将问题转化成生活中自己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比较轻松地解决数学难题了. 但是,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前后呼应,因为前后呼应能使教学内容连贯,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培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果不能起到承前启后、前后呼应的作用,就丧失了问题导学法的实质内涵,且没有前后呼应的问题设置,也谈不上是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3. 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的实质: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的教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设置问题、解决问题. 导学过程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者、指引者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全面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及时指引,但问题的解决还是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 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可以看出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问题导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索. 通过此类问题的设计,能加强教师在数学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即导学为中心的教育特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