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学工作方向

经济学工作方向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学工作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学工作方向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TU1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4015105

住建部制定的“十二五” 规划中已高度重视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产业开发与综合应用,经过5年的发展,建筑行业已高度分工细化和信息产业化,因此越来越需要能够熟练应用BIM技术的设计及施工管理人才。然而BIM技术在中国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的产业链条中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高校教育和工程管理方对此重视不够,国内大部分高校均没有系统的BIM课程,而少数开设BIM课程的高校仅限于简单的内容介绍,并没有深入探讨BIM的运用[1],另一方面BIM技术与理论均不成熟,

掌握BIM技术的人才极其缺乏。正是由于教育界和工程界能够参与BIM课程的人才相对缺乏,

在此背景下,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成为培养BIM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是在“平台+模块”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和参加大型设计竞赛或工程项目,实现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化。课题通常来源于比赛与工程项目,主要针对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向工作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课题,进而由工作坊以课题为中心,在教师与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定向

方案设计。这样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学生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被迫直面市场需求,如此操作的结果能较好地应对建筑教学与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行业用人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2]。

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制度能够较好地兼顾综合设计实验的研究性和探索性问题,使之在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工作坊的应用能打破传统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学院内与专业内封闭的固有教学模式,利用外部项目、科研项目形成比赛体制,引入师生互动、校内外互动的多向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项目实践,让学生真正利用这一环境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达标性”评价体系,引入“选拔性”评价体系,师生共同参与国内外设计竞赛、科研项目竞赛,用锦标荣誉及相应物质奖励作为激励因素,较好地改变了学生以及格、拿学分为主要目标,设计作业质量平庸的现状。

一、BIM教学工作坊的总体机制

(一) BIM教学工作坊的内容与方法

以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为平台的工作坊建设,主要以高校学生、教师、BIM专业人才以及专业设计工作坊的专家为合作人员,在指定的地方通过活动、讨论、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选定的设计方案,所有参与者一起参加实际的工作过程[3]。

第一阶段:借助学院教师、校外专家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BIM技术,并深入了解BIM在施工图(或称为施工模型)设计中的综合效能,这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BIM的实操技能(图1)。

第二阶段: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作为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将BIM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图2、3、4、5、6),并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将学生分组,对BIM模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和分析,查缺补漏,扩展该技术的应用潜力。

图2 任务分配

图3 进度实时跟踪与反馈

图4 现场巡查

图5 TC应用

图6 使用信息反馈

第三阶段:以竞赛为目标,将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教师教授专业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协助学生参加竞赛。

第四阶段:竞赛完毕,总结科研、实践项目,反馈意见,将学生比赛及日常设计的成果作为教学成果和学生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二)BIM教学工作坊的创建目的

BIM教学工作坊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这些过程不是抽象或零散片段的呈现,而是真实、全方位的系统智能模拟[4]。其中包含了来自辅助设计过程的建筑、地理、社会和经济背景下的各种数据参数。它们相当于建设过程中各种真实元素的智能仿真,能促进沟通和协作,设计师从中能更加清晰地浏览整个复杂的建筑综合系统,使建筑设计走向新的方向。BIM教学工作坊的学习和设计过程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领会和挖掘潜在的社会和计算机智能[5],但目前国内高校对于BIM的教育过于侧重理论课程的组织,使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及实践脱节,此外,学生过于依耐教师的指导,缺乏项目实践的机会,进而影响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6]。

(1)解决学生设计技能与设计成效的统一性问题。通过竞赛机制、教师的针对性辅导,强化学生的分析、创新和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全力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设计过程,实现设计技能和设计成效的一致,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改善相对封闭的教学体系,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思维”交互机制,利用企业项目、比赛项目,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改变低活力、低创新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激励”交互机制,利用竞赛项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BIM教学工作坊与设计竞赛的融合

教学工作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技术能力,促进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共同提升。师生工作坊作为一个新型人际关系平台,辅以校外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引入科技工程项目、或参加设计竞赛,以此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设计的信息化交互过程。科技项目的引入增加了学生接触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机会,而设计竞赛活动与项目实践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独立分析、积极创新,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融合的直接机会。

因此,在普通的教学工作坊建设基础上,引入设计竞赛机制辅助“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实际科研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动手,利用有限时间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实验室教学常态化与竞赛机制的融合。此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奇思妙想也有利于高校科研的创新性发展。

二、BIM工作坊建设评价与产业融合的建设思路

(一)建立新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现实验室教学常态化与竞赛机制的融合

通过竞赛机制与项目实践的工作坊设计,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课程,将日常作业、教学内容以竞赛机制方式进行。通过项目设计的对比、学生之间的竞争,增强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即与工作坊合作的校外专家、学者以及教师指导的评价,改变了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与教师双方的不断提升。

(二)拓展创新性设计成果参赛渠道,实现成果产业化应用

借助教师科研项目,学校内部设立相应的竞赛项目,引导学生相互竞赛;借助企业合作项目,设立以教师为指导,多个学生为主要成员的设计竞赛团队,优胜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推广与应用。改变以往单一的参赛渠道,活化专业项目资源,主动借助竞赛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进行设计成果与教学成果的理论化、系统化和常态化模式建设

设计竞赛是一种激励机制,它与建筑与城市设计教学工作坊相结合,将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室教学”升级为“开放式实验教学”。这种新的机制通过竞赛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引入,将教学成果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实验成果。这种机制既可以将理论知识加以实际运用,同时也建立起了一种可行、具体的心理刺激和人际联系模式。

(四)建立以实践教学辅助的竞赛机制教学工作坊

为实现学校

与企业、校外专家的深入合作,应进一步丰富工作坊师资力量与实验室资源,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指导流程,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突出“两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相结合。因此,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工作坊既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创新,也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运用平台。

三、BIM工作坊案例应用分析

(一)BIM模型在合肥万象城项目中的应用

合肥万象城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 419 O,总建筑面积为554 243.82 O,是一个集娱乐、超市、高档百货、办公、高档酒店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该项目使用功能复杂、建筑体量大、人员密度高。在设计中,建筑师不仅要合理减少资金投入,确保建筑合理的利用率,而且还要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多种因素的综合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采用普通方式又难以解决。为验证设计状态下的建筑消防安全水平,该项目通过BIM系统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对象进行火灾场景模拟。

以步行街首层中庭火灾场景模拟为例,火灾场景模拟的目的是考察亚安全区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区内的蔓延情况。该场景中起火点设置在首层北侧中庭,重点考虑中庭在灭火系统失效时的火灾蔓延趋势。由于起火点设置在中庭正下方,所以在火灾前期烟气纵向蔓延的趋势比较明显,当火灾进行到200 s 时,烟气就已经蔓延到该侧中庭的最高位置五层空间内,而水平方向上则主要分布于起火层及其以上两层左右50 m范围内,如图 7。在火灾200 s烟气上升到五层后,垂直方向上火灾初始阶段产生的烟气大多集中在第五层步行街内,并沿水平方向在第五层空间内大面积蔓延,至火灾进行到400 s左右时,烟气已蔓延至五层步行街各区域,并通过连通五层、六层的中庭蔓延至六层步行街。在火灾持续过程中一部分烟气因温度降低,通过贯通首层至六层的中庭沉降到下面楼层,到 1 000 s左右时滞留烟气开始出现在远离起火点的三层南侧步行街区域,但烟气浓度极小,基本不会对生命安全和人员疏散产生影响,如图 8。

烟气温度、CO2和 CO 最大浓度、能见度的最大值分别为 40℃、150 ppm、0.2%和 13m,均不足以威胁疏散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对步行街火灾场景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考虑排烟系统失效或者灭火系统失效等不利情况,虽有不同程度的烟气滞留于步行街各层,但滞留烟气的浓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认为,在满足对步行街设计的要求后,步行街作为亚安全区的设计方案可行,在发生火灾时不但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疏散环境,还可以为消防人员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二)BIM模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作用分析

如何在设计阶段获得实时可靠的技术评估及行之有效的用以权衡利弊的信息支持,是设计师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而BIM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与传统的设计工具相比,BIM在建筑决策支持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转变为直观可视的三维建筑模型,其释放出的感知建筑空间形态的多种实施手段有利于设计师转变设计思维,提出突破性创新与表达。如:针对任一一处设计改动,BIM模型均可实现整体自动变更加快设计的整体进程。

(2)建筑活动中不同系统的参与人员通过BIM技术统一于一个协同合作的模型之中,从而避免了因信息传递阻碍或专业沟通不及时造成的设计错误与延迟,极大地提升了整体设计决策的质量与效率。

(3)BIM技术可以在设计的任意阶段任意时刻对设计方案快速进行相关设计分析,并及时有效地反馈模拟评估结果,且BIM分析软件通常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为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快速比较分析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此,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基于BIM技术作为建筑设计辅助工具的性能已远优于传统辅助工具,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准确、实时的相关信息,快速实现对设计分析与模拟反馈,以便提前解决建筑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结语

针对当前各高校建筑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图纸设计教学占比过重的情况,文章力图改变学生缺少实践、开放实验课程的现状,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作业与竞赛相结合、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能够培养学生设计技能与设计成效的统一;改善相对封闭式的教学体系,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思维”交互机制;改变低活力、低创新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激励”交互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习与实践的共同提升。参考文献:

[1]钟炜,张馨文,姜腾腾.BIM仿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6):7-11.

[2]张东旭,吕义,卫绍元.构建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2-64.

[3]詹笑冬.建筑教育中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1-85.

篇2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战争如此,教学工作也如此。只有对教学对象的情况有及时、全面、深人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分制的不断推广,高校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新要求。从湖南商学院近几年招生情况看,生源已从本省向外省区扩展。例如,在我校2006级学生中,外省学生比重即已超过了本省学生。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差别较大,使得学生素质也有较明显差异。同时,由于我校从2006级新生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许多课程的学生班级都以临时组合的临班形式出现,与过去的固定班级上课情形已大有不同。这种背景下,教学对象的流动性、差异性、陌生性、临时组合性十分明显,即使是各二级学院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往往在开学初期一段时间内也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任课教师就更加如此,而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从2007-2008-1学期开始,在本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发放教学对象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力图及时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以2007-2008-1学期为例,该学期笔者执教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对象分别是本院临班0512, 0513两个班,均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0512班学生为38人,0513班为42人,合计8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0份,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67份,分别占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的83.8%, 95.7%。

一、主要反馈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9大问题,其中有7个封闭式问句,2个开放式问句。从67份有效问卷反馈的主要信息统计如下:

二、对统计结果的简要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关决策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调查收集的信息尽管涉及面比较广泛,对教学工作的帮助作用也有区别,但应该说都是有价值的。同时,这些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日常的学生管理也具有积极作用。

(一)“学生个人特征信息”分析

1.从班级分布看,两个班的有效问卷数都占了全班总人数的80%以上,说明此次调查是一次全面调查,基本上反映了本课程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其调查反馈信息,对于搞好教学工作具有直接而重要的积极作用。

2.从性别分布看,两个班合计的男女生之比为343% : 65.7%,女生人数几乎高出男生一倍,高达近2/3。一方面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中长期存在的女生大大高于男生的现象;另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般而言,女生比男生纪律性更强、学习更认真、更细心,性格安静,比较保守,但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交流讨论的踊跃性方面,逊色于男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注重活跃气氛,在现场教学和讨论过程中,必须更重视调动女生的积极性。

3.从高考科类分布看,两个班67名有效卷学生中,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之比为55.2%: 44.8%,分别为37人和30人,文科考生多于理科考生,但相差并不大,基本是均匀分布。这种格局对于教学工作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主要是:文理科考生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各有其弱点,双方能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利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文理科考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二者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备课和课堂教学组织上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4.从地区分布看,67名有效卷学生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湖南本省学生与外省学生之比为44.8%:55.2%,本省学生不到一半,大部分是外省学生。在37名外省学生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别为13人、8人和16人,分别占外省学生总数的35.1%, 21.6%和43.3%。这些信息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首先,学生来自东、中、西部十四个省区,分布面广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特点(例如:举例时应结合这些省区的情况,分组讨论、实地考察时,要把不同地区的同学混合编组,以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等等)。其次,一般而言,东、中、西部的教育水平是有差别的,整体上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因而学生整体素质也会存在同样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这一差别,并细心观察总结这种差别的表现及其程度。既要照顾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相对差一些的西部学生,又不能让中、东部学生“吃不饱”。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交流互动中从不同地区的学生那里得到许多有益的资讯和帮助,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5.从民族分布看,所统计的67名学生来自5个不同民族,其中,汉族学生,62人,占92.5%;其他还有壮族、土家族、蒙古族和满族,但人数较少,比重很低。这方面的信息虽对教学工作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认真研究他们与汉族学生的差别有哪些,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

(二)“学生追求的学习目标”分析

在“您对这门课程设定的学习目标”一问中,有33名学生选择“争取拿高分”,占统计学生数的49.3%,加上选择“认真学习为考研作准备”和“必须拿高分争取奖学金”的学生,合计有67.3%的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很有意义的积极因素,教师应该从中增强搞好教学的信心,这也是教师采取正面引导为主的教学策略的客观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选择“不作硬性规定”的学生有巧人,占统计学生人数的22.4%,比重仅次于选择“争取拿高分”的学生。这一信息说明,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人数不少,这部分人有较大弹性,要么可能往低要求看齐,成为消极因素,要么可能向高标准努力,成为积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尽可能把这部分学生往积极向上的方向拉,千万不能听之任之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他们推向消极的方向。

选择“认真学习为考研作准备”的学生7人,占统计学生总数的10.5%,这就意味着1/10的学生已经有了考研的打算,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争取使他们学得更扎实、更深人、更全面。因此,必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已经学过的经济与管理类主要课程”分析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看,学生已经学过的经济与管理类主要课程分别是:西方经济学(有97%的学生学过)、旅游学概论(有82.1%的学生学过)。这些信息使教师知道旅游经济学的先行课程实际上主要开设了哪些,从而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和讲授教学内容,使之与先行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尽量避免重复讲授已经学过的知识,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四)“学生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期望”分析

这是反映学生对未来旅游经济学学习过程及结果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的一种心理预期。从问卷反馈的信息看,按填写人数多少排列,学生最期望的是“能学以致用,充实自身实力”(26.9%),以下依次为“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学”(14.9%),“能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13.4%)“能增加旅游实际知识”(10.5%)、“能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9.0%)、“能提高经济分析能力”(7.5%)等。

上述信息至少可说明两点:

第一,追求学以致用,重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旅管专业学生最关注的学习目标。这是一种积极、正常的心理,符合社会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这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对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双师型”(即懂理论又懂实际应用)教师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许多学生把旅游经济学的学习与专业课学习和增强就业能力密切联系起来了,这也基本上是一种积极、合理的心理。因为旅游经济学不仅是旅管专业课的经济理论基础,而且包含了或涉及到不少旅游专业知识。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学生由于对旅游经济学缺乏了解,往往容易把这门课与专业课混淆起来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抽象程度比较高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并不是一门实用专业课,它主要反映旅游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与分析能力;它不能代替专业课。

(五)“学生对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分析

综合这些信息统计结果,至少说明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反映最多的是要求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为主。其次是要求多开展实践教学、多讲课外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这些都与前面反映的学生强调学以致用、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信息高度一致,因而也是积极合理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能否满足学生的上述要求,将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二,上述信息中也透露出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和矛盾心理。比如,要求“考试范围小,难度低,平时作业少”;又如,有一半以上学生主张采用课堂开卷考试形式,主张课堂闭卷形式的仅有20.9%,不到前者的一半;而愿意采用“个人写课程论文”和“小组写研究报告”的学生合计也只有43.3%。在笔者看来,既想平时少做作业、期末考试能轻松过关,又希望能学以致用,增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心理,明显是矛盾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靠平时艰辛努力才能培养出来,而不是期末临时“突击”出来的。而且,个人写课程论文和小组写研究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但这一点并未成为多数学生的共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减少乃至消除上述消极和矛盾心理,这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

三、结论与启示

从上述调查反馈信息及其统计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一)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来源全国化以及高校内部改革深人化的新形势下,过去习惯的一些教学管理方式与方法已经过时,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教学管理创新。针对某一课程教学对象进行专题问卷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创新。

篇3

【关键词】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工作;方法

1 经济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当代的教育经济管理理论。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任何人都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但是在选择中有多个可供选取的方案,“理性人”总是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那个方案,这就是理性人的基本含义。也是由于这一点,经济学在其他学科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很多西方国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把这一门学科当做公共选课。除此之外,经济学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它并不是僵化的理论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结合,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为日后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经济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理论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规范和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提高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重点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来加以改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材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课时比较少,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经济学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同学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初步”,并把此作为教学目标,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和当代的教育管理学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教育经济专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教育研究管理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教材。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简化非重点,例如在宏观经济学授课中,理论部分应该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信息经济学这些都是经济管理中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针对这些知识教师要多讲,让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从教材选择来看,目前经济学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可用性,不利于培养经济研究型人才,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参考教材,可以选取多种不同的教材,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发展自身。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实例授课法

经济学理论知识比较多,并且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经济学教学改革,把一些周边的例子穿插到课堂里,这些例子越接近同学,其效果性越强。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概念,针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教师要利用实际例子来领悟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举几个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3 加强学生经济分析思维的培养,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区别,经济学中多假设性的问题,经济学不是以人的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人放入到限制的条件中去观察人的行为,这些限制的条件有可能是人的技能、专业知识,或者是制度规范等等。经济分析通常也都是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来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寻找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学生在研究同一项目的时候不能更改假设前提,直到研究结束。因此,学生要让同学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并把这些方法和分析方式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才能保障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只有拥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沿着思维轨道继续进行问题的研究,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4 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

经济学课时较少,学习内容较多,这就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备好课程,明确讲课目标,规划好授课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详略得当。其次,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用以往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讲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图像、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沟通问题,采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和学习中困惑的地方[3]。最后,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配套的练习题,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

3 结语

为了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广大师生必须要认识到经济学在此专业的重要性,端正教学态度和学习态度,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经济学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使讲课内容浅显易懂,容易让学生接受;另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研讨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07:16-18.

[2]曹淑江.谈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经济学》的教学[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6.

篇4

(一)成立经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xx、杨xx

成员:李xx、曲xx、李xx、王xx、周锐、李xx、娄xx

(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成效显著

1、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导向,学生科适时将学校和学院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相关安排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动态传达到全院学生,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中心,教学科对校、院两级各种教学文件进行归档、整理、补充和完善,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鼓励全院教职员积极投身到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及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中。

3、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基础材料为重点,在对学院前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和评建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了教学系(专业)、课程组的教学特色和亮点。

二、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科的主体作用,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院在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期间,遵循“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评建工作思路,全体教师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对学院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与校教务处和评估办共同举办评建工作情况沟通会、派出两位教师参加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评估”研讨会,启动教学科与教学系主任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教学文件的归档整理和网络办公系统,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管理工作的老教授担任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督导员,举办北大博士面对面、考研动员报告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文件及作业展评,召开院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会议、“教学评建”情况学生通报会、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教学名师示范教学讲座、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院领导接待日和院系领导听课等活动,动员全院师生广泛参与,真正实现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新突破。

(一)准备阶段(9月26日——10月9日)

1、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实施意见》。

2、向全院师生做好山东理工大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各种规章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3、建立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督导员制度,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制定《经济学院关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10月10日——11月11日)

1、加强制度建设,院长办公会议就影响经济学院教学评建活动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了共识,在思想上、组织上形成了全院支持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2、以教学系(专业)为单位,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

3、组织经济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竞赛,做好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参赛人员的推荐工作。一名教师获得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4、院、系领导、教学科长、两级督导员按照分工对全院教师进行了逐个听课,听课率达到100%。同时完成了对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考查工作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5、按照评估要求,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检查工作。

6、制定经济学院教师辅导答疑要求和检查办法,对相关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

7、举办经济学院教师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作业和优秀课件展示活动,为课堂教学文件质量的进一步规范、提高奠定了基础。

8、建立健全院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学生导师制的意见和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疏导,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教风、学风。

9、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召开由院领导、教学科、学生科工作人员及各班班委参加的院级“教学信息员”暨“教学评建”情况学生通报会。向同学们传达了学校有关评建工作的文件精神,通报了经济学院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评建工作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1、努力提高经济学院的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水平,召开了学院教师代表与教务处、评估办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评建工作情况沟通会。对经济学院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形成迎评期间经济学院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宏观设计和具体工作安排。

12、切实加强我院的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派出两位教师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评估”研讨会。

13、召开了教师代表参加的课堂教学质量交流座谈会。院领导针对评建工作的开展,评估基础材料的集中修改等问题作了相关的说明。与会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教研课题、教研论文的奖励与资助等问题也分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14、启动教学科与各教学系系主任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首次联席会议。进一步规范了学院教学工作程序,使学院各教学部门的分工更加明确,为本学期和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举办了全院教师参加的教学名师示范教学和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讲座。聘请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的法学院张述环教授为全院教师上了生动、精彩的示范课,张述环教授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之后,学校教学督导员许绍鹏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教学过程的实质、备课、上课和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经验传授,使全院教师受益菲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6、举办考研报告会、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七名北大博士参加的“我与北大博士面对面”、第二届“挑战前沿”科技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17、为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同学,加深院领导与广大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展了院领导接待日活动。确定每周四下午为院领导接待日,院主要领导将在接待日期间轮流值班,负责解答广大同学提出的有关教学、学习、生活以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更好地推进活动的进行,学院还公布了各位领导的联系电话。便于同学们及时反映相关的问题。

18、将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与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相结合,按照评估要求加班整理xx—xx学年的试卷、毕业论文及各类教学文件等需要归档、上报的材料。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院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19、为努力作好课堂教学工作,满足广大同学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统一安排各教学系分别召开了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学生代表提出的各项建议和要求,并进行了认真总结,有效促进了学院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0、为促进校企联合,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更好的将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带到学校广大师生中来,聘任山东铝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尹雪春先生,淄博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亮方先生为客座教授。

21、为完善教师队伍结构,解决师生比例失调问题,与校教务处、人事处共同进行xx—xx年度人才引进面试考核工作。

(三)检查总结阶段(11月14日——11月18日)

1、学院组织召开院、校两级教学督导员、系主任以上干部会议,形成经济学院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情况的书面总结报告。

2、为在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评建工作任务,结合“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总结工作,利用学院网站举办经济学院xx年度教育、教学工作网络图片回顾展。

3、推选经济学院在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中表现突出的职能部门和个人,给予相应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文件不规范,需进行认真整改。

3、个别课程选用的教材不合理,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改进措施

篇5

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水平与国外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很欠缺,临床药学工作经验不足,临床药学人才缺乏等问题都是阻碍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绊脚石。“医改”方案明确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政府投入力度需要加大,完善和加强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有效解决现行存在的医药和临床医药题,政府将采取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的措施,杜绝临床药学中产生的不合理的大处方行为,为临床药师的培养和使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为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事管理译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以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各医疗机构应根据上述规定完善医院药事法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药学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药剂人员不得擅自调配处方等条例。国家和各地区卫生机构加大医院药事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避免出现漏洞和医疗事故。

2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临床药师人才的缺乏问题不容忽视

临床药学重点是“临床”部分,药学监护是指“病人利益第一”。现今的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技术等相关服务,这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药学教育的目标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制、生产和流通的人员为主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选择医药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工作,能从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多。近年来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已有了初步的成效,各大医疗院校均设置临床药学专业或相关医药方向的培养专业。我国应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药学教育模式,培养药学技术人员的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和过硬的实践能力,使其培养的临床药学人才满足现今临床医疗的需要。

2.1构建完善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新“医改”背景下利于加快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临床药师在医院中起到重要角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要求各地区医院,建立临床药师培训机制和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发展临床药学教育,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减少药害、保障用药者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当今形势的发展要求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履行药学服务的义务和职责。新医改背景下做好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注重临床药师的人才培养,为临床药师的发展提供条件。

2.2充分发挥临床药学自身优势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为营造和谐的医疗团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临床药师应该抓住机会,不遗余力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病患病例资料判断患者的药物相关联性,合理有效的向医师提供病患用药建议,防止药物治疗造成的医患事故,确保基本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过程并与医生,护士,患者,建立彼此之间互相信赖的合作关系,协助临业做出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做出贡献。与医生一同合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

2.3创新临床药学激励机制随着新“医改”方案的落实,要求我国临床药学在发展中,临床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与模式,构建服务制度,提出有利于优化临床药学的激励制度,比如可以设立药事服务费制度,要求保证制度的公开透明度,由政府定价,强化药品库管理职能和处方调配功能,并且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用药方案的制订,使得临床药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向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药品。

篇6

1 当前医院药学现状分析

1.1 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观念束缚及转型期的思想混沌状况,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影响了对医院药学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对医院药学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照处方发药,制剂,保障药物供给的层面上。

1.2 习惯性的工作模式和内容,没有给医院药学服务注入新的内容,拉大了与国际医院药学发展的差距,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1.3 药师队伍素质的缺欠限制了新型药学服务的开展,整个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监护与医生沟通,协调,提供可靠性治疗意见存在障碍。

1.4 不科学的分工限制了不同层次技术人员才能的发挥。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药师主要精力用于从事简单劳动而忽视其专业技术的发挥。

1.5 医院领导的不重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领导普遍只重视医,护,而看轻药师,认为只要认识几个字有一定的文化就可胜任药学工作,这个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我国药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1.6 药学人才在医院继续教育方面缺乏更新,在传统医药院校培育出的药学人才,缺乏临床相关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知识,在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化方面存在极大的障碍,延缓了被动型服务模式向主动型服务模式的转化,从而影响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2 医院药师下临床的重要性的思考

2.1 积极转变观念,应该清醒意识到医院服务的传统模式正在受到冲击。随着药品在医院收入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医院药学主要靠药品收入体现价值将成为历史,而开展新型的医院药学服务,凸显医院药学的专业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成为必然。即管理上成立药学部,开展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学服务(PC),药物咨询等。这样,全院的药事工作得以统筹兼顾,各司其职,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改变医院药学工作的现状,使药学服务的实施有了体制保障。才能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药一体的立体服务模式。

2.2加强药师队伍的素质教育,全面完善药师的知识结构。既要有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又要有药师的主动意识和行动,才能使药师终身接受教育,紧随医院药学发展。即人才上,培养与引进并重,一方面医院应在现有的药学人员中挑出一部分送去进修临床知识和临床药学知识。因为这些药师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进修时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医院药师要把药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落为实处。药物咨询要有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服务目的。只有通过药师的努力工作,使医生,护士,患者得到帮助,才会被认可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2.3 医院药师下临床的重要性是临床药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它涵盖了药物应用的整个过程,药物选择方面,用法用量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医院药师参与用药治疗方案,有利于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篇7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好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经济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理工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实施意见》,将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现将我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宣传、认真组织,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按计划、分阶段的扎实、有序实施

(一)成立经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平、杨晓春

成员:李建民、曲建忠、李明、王黎明、周锐、李文森、娄春婷

(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成效显著

1、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导向,学生科适时将学校和学院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相关安排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动态传达到全院学生,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中心,教学科对校、院两级各种教学文件进行归档、整理、补充和完善,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鼓励全院教职员积极投身到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及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中。

3、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基础材料为重点,在对学院前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和评建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了教学系(专业)、课程组的教学特色和亮点。

二、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科的主体作用,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院在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期间,遵循“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评建工作思路,全体教师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对学院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与校教务处和评估办共同举办评建工作情况沟通会、派出两位教师参加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评估”研讨会,启动教学科与教学系主任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教学文件的归档整理和网络办公系统,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管理工作的老教授担任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督导员,举办北大博士面对面、考研动员报告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文件及作业展评,召开院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会议、“教学评建”情况学生通报会、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教学名师示范教学讲座、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院领导接待日和院系领导听课等活动,动员全院师生广泛参与,真正实现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新突破。

(一)准备阶段(9月26日——10月9日)

1、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实施意见》。

2、向全院师生做好山东理工大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各种规章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3、建立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督导员制度,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制定《经济学院关于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10月10日——11月11日)

1、加强制度建设,院长办公会议就影响经济学院教学评建活动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了共识,在思想上、组织上形成了全院支持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2、以教学系(专业)为单位,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

3、组织经济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竞赛,做好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参赛人员的推荐工作。一名教师获得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4、院、系领导、教学科长、两级督导员按照分工对全院教师进行了逐个听课,听课率达到100%。同时完成了对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考查工作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5、按照评估要求,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检查工作。

6、制定经济学院教师辅导答疑要求和检查办法,对相关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 

7、举办经济学院教师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作业和优秀课件展示活动,为课堂教学文件质量的进一步规范、提高奠定了基础。

8、建立健全院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学生导师制的意见和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疏导,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教风、学风。

9、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召开由院领导、教学科、学生科工作人员及各班班委参加的院级“教学信息员”暨“教学评建”情况学生通报会。向同学们传达了学校有关评建工作的文件精神,通报了经济学院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评建工作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0、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研究,成效显著。在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发起组织,包括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外贸学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扬州大学等90所院校120多人参加的“全国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我院曲建忠和余万林老师的论文被评为一等奖

    11、努力提高经济学院的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水平,召开了学院教师代表与教务处、评估办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评建工作情况沟通会。对经济学院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形成迎评期间经济学院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宏观设计和具体工作安排。共2页,当前第1页1

12、切实加强我院的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派出两位教师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评估”研讨会。

13、召开了教师代表参加的课堂教学质量交流座谈会。院领导针对评建工作的开展,评估基础材料的集中修改等问题作了相关的说明。与会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论文、教研课题、教研论文的奖励与资助等问题也分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14、启动教学科与各教学系系主任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首次联席会议。进一步规范了学院教学工作程序,使学院各教学部门的分工更加明确,为本学期和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举办了全院教师参加的教学名师示范教学和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讲座。聘请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的法学院张述环教授为全院教师上了生动、精彩的示范课,张述环教授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之后,学校教学督导员许绍鹏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教学过程的实质、备课、上课和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经验传授,使全院教师受益菲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6、举办考研报告会、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七名北大博士参加的“我与北大博士面对面”、第二届“挑战前沿”科技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17、为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同学,加深院领导与广大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展了院领导接待日活动。确定每周四下午为院领导接待日,院主要领导将在接待日期间轮流值班,负责解答广大同学提出的有关教学、学习、生活以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更好地推进活动的进行,学院还公布了各位领导的联系电话。便于同学们及时反映相关的问题。

18、将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与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相结合,按照评估要求加班整理XX—XX学年的试卷、毕业论文及各类教学文件等需要归档、上报的材料。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院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19、为努力作好课堂教学工作,满足广大同学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统一安排各教学系分别召开了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学生代表提出的各项建议和要求,并进行了认真总结,有效促进了学院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0、为促进校企联合,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更好的将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带到学校广大师生中来,聘任山东铝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尹雪春先生,淄博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亮方先生为客座教授。

21、为完善教师队伍结构,解决师生比例失调问题,与校教务处、人事处共同进行XX—XX年度人才引进面试考核工作。

(三)检查总结阶段(11月14日——11月18日)

1、学院组织召开院、校两级教学督导员、系主任以上干部会议,形成经济学院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情况的书面总结报告。

2、为在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评建工作任务,结合“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总结工作,利用学院网站举办经济学院XX年度教育、教学工作网络图片回顾展。

3、推选经济学院在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中表现突出的职能部门和个人,给予相应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文件不规范,需进行认真整改。

3、个别课程选用的教材不合理,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改进措施

篇8

二、加大基础知识学习

由于宏观经济学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限,缺乏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性认识,对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专业水平极低,为方便以后经济教学,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力度,提高学生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由于经济组块表述方式多样、理论模式复杂、与社会联系紧密、社会实践性较强,在经济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把相同概念的不同解释搞混,使得教学质量不高,为提高红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理论的特点,对宏观经济学相应的概念进行全面的讲解,并举出恰当的例子予以补充,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充分吸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扩宽学生解决问题途径

宏观经济学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解决资源配置和使用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由于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多而杂,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扩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正确指导学生对待问题

在宏观经济教学工程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确指导学生科学对待经济问题。在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求学生能从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针对事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进行失业经济学讲授过程中,教师提前让学生针对学校食堂的运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了阐述,学生们积极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述说:食堂有的饭菜销售情况不佳、有时食堂营业状况不好,就餐人员过少、部分同学不吃食堂的饭菜等等。之后,教师让同学们针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在经过一轮分析探讨过后,大家总结出食堂运营状况主要与食堂饭菜质量有关,不合口的饭菜使得学生不愿意去食堂就餐,同时,食堂运营受天气影响较大,雨天、阴天等就餐人员也过少。之后,大家对如何提高食堂营业质量进行了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正确引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

一、引言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演绎与推导的课堂讲授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这种以理论课堂讲授教学为中心的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的时代要求。相反,采用经济学实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经济环境中并要求其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做出决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和更好的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和推广必将成为今后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运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式来进行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存在异议,但在经济学实验课的具体开设方式的选择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选择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另一种是选择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教学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在现有环境和背景下,我们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需求。

二、课堂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发展

实验经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百年之前,但实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开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自1956年以来,Vernon Smith和其同事一直在进行多方面内容丰富的课堂实验。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Vernon Smith和Daniel Kahneman以来,实验经济学逐渐为经济学家所关注,事实上,实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这为经济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条件。相对于传统教学上利用经济数据建模方法或纯粹的理论演绎推导模式,经济学实验能够弥补学生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不足,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更好的把握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在课堂上开展经济学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模式,使学生参与到经济理论的分析与课堂谈论中,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经济实验室大多实现了计算机化,特别是大量实验软件的商业化,简化了实验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实验的边际成本,使经济学实验更加便捷和普及,而且,计算机化也使得对许多复杂的经济现象的研究成为可能。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Vernon Smith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第一个电脑化的双向拍卖实验以来,越来越多的对经济学实验开始依赖计算机进行数据输入、传递信息和保持记录。近年来,多个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也通过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操作、沙盘模拟一跃跨入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网络化管理的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环境。先进的技术使实验课程的内容、深度、广度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学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了编写运行于因特网上程序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课堂实验在因特网上实现,这又突破了许多在教室里使用扑克牌实施传统纸笔课堂实验的瓶颈。与此同时,实验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也得益于计算技术的进步(Judd,2005),计算机工具成为是继数学工具之后,经济学家的另一个标准工具,这也正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现代经济学的教学在我国是个渐进的过程。随着高校教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教程的日渐熟悉,教学过程日渐流畅,教学手段也日渐多样化。除了教科书,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具令课堂更加生动,使用数学工具令推理更加严谨,使用计算机编程令复杂的逻辑更加明晰,使用新闻案例令理论更加贴近生活,使用随堂小考和课后习题令课本知识及时得到运用巩固,这些教学手段也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述手段虽然多样,但本质上都还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我国的实验经济学起步并不早,而关于经济学课堂实验方面的文献就更少了。教师已经有自发进行课堂实验的实践,但是缺乏系统的可供参考的文献,而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方面,我国的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践就更少了。

三、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实验,采用计算机及实验经济学软件和程序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的需要

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改变了经济学教学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用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能够带来直观、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大多数的课程都通过课堂讲授的背景下,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计算机比较熟悉,通过开设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方式进行经济学教学的方式,能激励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发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提高其参与竞争的能力。

(二)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改善传统课堂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教学课堂和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的情形下,通过传统的课堂实验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势必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影响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教学,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与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使被试者真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需要

与传统课堂实验需要大量表格和文本材料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可节约实验使用的纸制文本表格等耗材,真正实现无纸化实验,同时,还可节省填表及实验进行中的公共信息公布等时间,使实验过程能在可控的时间内完成,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此外,相对于传统课堂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够记录更多的实验信息和资料,清晰的展现受试者决策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受试者描写实验总结,有利于相同的实验结果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班级间的对照分析。

(四)增强实验可信度的需要

在传统课堂实验的过程中,主持实验的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给予被试者暗示,使被试者产生误解,严重影响被试者的决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使实验达不到预期目的;同时,由于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学科专业等为单位进行,同学之间相互熟悉,会使经济实验假设条件出现偏误从而干扰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够将实验信息尽量做到无偏化,保持实验初始条件的一致性,降低干扰变量造成的模糊性,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度。

四、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确有利于经济学实验教学与科研,但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能否由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成功转化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呢?依据以下几点理由,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化经济学实验迅速普及,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陆续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和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辅助教学工作,为深化实验经济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继组建了更有实验经济学特色的专门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南开大学泽尔滕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Smith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等,数量众多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立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平台,有效的促进了实验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其次,实验经济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软件基础。与传统的课堂实验方式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需要专用的实验经济学软件和程序作为支撑,由于软件开发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庞大的费用,所以软件的可得性成为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能否实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所幸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专用的实验经济学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如阿灵顿・威廉的PLATO双向拍卖软件、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心的Z-TREE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增强,有力的支持了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实施。

再次,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源。由于实验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开始投身于实验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这些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的理解还是在计算机应用及实验经济学软件程序的编写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人才的引入,为实施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它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信息获得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验者和被实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方式就毫无可取之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学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星.发展中的实验经济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葛新权,王国成.实验经济学引论:原理・方法・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段鹏飞.论经济学的课堂实验教学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74~77

[4]张元鹏.经济学的实验研究及其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经济科学.2004(2):116~126

[5]刘伟.浅议经济学实验在在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职工大学学报.2008(4):104~105

篇10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通常在高考招生时在第三批次本科录取。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近些年来,独立学院不断涌现,学院规模与在校学生数均得到迅猛发展,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独立学院很少涉及到广大农村经济,本文以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招生情况为例,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在招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2所独立学院共设置理工类本科专业总数641个,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213个,占33%;文史类类本科专业总数360个,经济管理类专业206个,占57%。显而易见,三本院校为国家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对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独立学院却忽视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表1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理工类)资料来源:湖北招生考试高考资料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004X国内统一刊号:CN42-1431/G4注释:

(1)本表序号1-32代表32所独立学院1.武汉东湖学院2.武汉大学珞珈学院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4.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5.汉口学院6.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8.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9.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10.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1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12.武昌理工学院1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14.武汉长江工商学院15.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16.长江大学文理学院17.三峡大学科技学院18.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19.江汉大学文理学院20.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1.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2.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23.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24.襄樊学院理工学院25.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26.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7.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28.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9.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30.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31.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3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本表中“2”、“3”、“4”表示同一专业若干方向或不同招生对象等;序号14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旅游管理为“3”,表示旅游管理(涉外、中加合作办学)、旅游管理(民族班)、旅游管理。

(3)文史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体相同。仅没有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此处略。从上表可见,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在招生中理工类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财政学、金融学、保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投资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构成。文史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体相同,仅没有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由此可见,独立学院虽然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研究,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但很少涉及广大农村,针对性不强。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32个第三批本科院校、文史类32个第三批本科院校中,均未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相关人才培养。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在独立学院中占有重要地位,专业的设置也很全面,但是唯独忽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省只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13个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类10个第一批本科院校中,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理工类23个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类24个第二批本科院校中,仅有长江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独立学院尚未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

1.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基层农村建设者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在各类农业及涉农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立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的农业经济学科点,依托该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为以农林经济管理为核心,具有较宽厚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相融通的学科背景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从该院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来看,其目的是在各类农业及涉农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侧重理论研究。

2.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

主干学科有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主要课程有经济学通论、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农业概论、农业项目评估、农业投资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村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法学通论等。可以看出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侧重宏观管理而无法解决农村实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3.缺乏具有大量农村管理经验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师资队伍

篇11

1金融数学课的历史沿革

金融数学是金融学自身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是数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产物,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并成为研究的热点。金融数学也称为数学金融学,数理金融学,分析金融学,它是将数学工具应用于金融学中的理论和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中,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的一门学科。金融数学的出现是金融学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由理论阐述向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并重、金融模糊决策向精确化决策发展的结果。

在金融数学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里程碑式的理论。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工作,对金融数学的研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金融数学的主流研究方向就是建立在这些获奖成果基础上的。金融数学的出现和发展曾经引发了两次“华尔街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对股权基金管理的诀窍引进数量方法,它开始出现于Harry Markowitz在1952年发表的博士论文《证券组合选择》中,在论文中Harry Markowitz第一次明确地给出了用数学工具求得在一定风险水平下按不同比例投资多种证券所获收益可能最大的投资方法。Harry Markowitz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二次金融革命开始于1973年Fis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 (请教了Robert Merton)发表的对期权定价问题的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提出了Black-Scholes公式。Black-Scholes公式给金融行业带来了现代鞅和随机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使投资银行能够对无穷无尽的“衍生证券”进行生产、定价和套期保值。也因此,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es,以奖励他们和Fisher Black在确定衍生证券价值方法方面的贡献。Black--Scholes公式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大量的后继研究。在数学中,由于他们在公式推导中用到了随机分析、偏微分方程等现代数学工具,这促使许多数学家投身到衍生证券的研究中来,并且逐渐形成一个新学科———金融数学。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微观个体行为乃至宏观经济的趋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效率也更高了。在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授予了使用数学为工具分析金融问题的美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格兰杰,从而表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这种方法的引入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我国,金融数学的起步比较晚,1997年正式实施的国家“九五”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直接推动了我国金融数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

2金融数学课的重要意义

金融数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金融数学,数学家能够深入经济金融领域,加深对经济运行和国家的经济进步的关心,另一方面使得经济学家可以掌握数学这一工具,更好地对金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从而指导国家的经济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它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在国际金融界和应用数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金融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数学家和经济金融学家可以结合起来,共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和方法,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大量掌握高科技、具有高能力的金融人才。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也对金融工作者的数学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大力发展金融数学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大批掌握定量分析技术的金融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提高金融人才的数学水平,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金融数学课程。学好这门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研究能力,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金融数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数学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和扩散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在知识时代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并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使自己能适应社会。金融数学中应用了大量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从而解决金融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实际应用问题和一些金融创新的定价问题等。由于金融问题的复杂性,所用到的数学知识,除基础数学知识外,金融数学大量的运用了许多现代数学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随机分析、随机控制、鞅理论、数学规划、微分对策、非线性分析、泛函分析、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分形几何、非线性分析等现代数学工具。这些知识已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范畴,因此,在学生学习金融数学这门课程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习的需求自我组织和学习一些新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样的过程,锻炼了学生自我组织知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自学能力恰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科研中永远需要的。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中获得大量信息,绝大多数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百度等获取,每时每刻网络上都有各种信息。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基本都是90后,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信息极为灵通,在教学中仍然沿用满堂灌的教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需要。金融数学的教学可以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在课堂上展开课题讨论,学生相互启发,可以调动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的研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工作环境,从某方面来说团队合作精神往往决定着工作是否成功。个人事业的成功除了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往往还取决于个人人际关系能力和沟通能力。案例教学中学生通常要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沟通,大家在一起讨论,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要正确看待别人的观点,也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表现。尊重他人,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心平气和地与人交流,合作完成案例方案。这样,在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最终为学生在将来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奠定了基础,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科学的发展和变革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这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夯实的基础知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高校课程设置中缺少类似科研讨论类和科研基本方法指导类的课程,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客观上拉大了大学生与科研活动之间的距离。金融数学课程是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与金融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学别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在金融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这一举措可以为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创建了一个积极的情境。金融数学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金融数学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在金融数学课程设计中,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广泛查阅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模型估计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问题的提出,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均有实现,完全地参与了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对科研问题的建立与实现整体有了了解并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

篇12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应用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有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例如曼昆和保罗·克鲁格曼,往往是在大学和政府机构交叉任职,这表明了宏观经济学确实是一门来源于国民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实践性学科。由于宏观经济学涉及到复杂多样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发展完善中,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外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经济问题不同于国外,例如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等,往往具有特殊的发生背景和形成特点,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而我国高等院校多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宏观经济学基础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薄弱,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又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真正培养学生们经济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研究性教学,可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式教学尚无明确定义,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认为研究式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式教学指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研究性地教,研究性地学,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它的特点是适用的普遍性。狭义的研究式教学则是指就某一重大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增强学员素质,提高学员能力为目标,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很难将两种方式截然分开的,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实施过程

高等院校教学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而体现高校教学工作的直接标准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性直接表现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在校期间扎实的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培养。下面,结合我在宏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式教学谈谈个人体会。

1.课题选择。这里的课题选择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要充分结合教师学期内承担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目标都要与你所要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有关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承担的宏观经济学课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教学本人承担的研究课题,例如教师承担或参与的学校立项课题、部级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承担的委托课题等;二是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当前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房价问题、人民币汇率、债务危机等。对于前者,由于教师本人自己承担的课题,熟悉本领域发展前沿和存在的问题,能够较好把握课题范围和发展方向,因此,一般也是由教师本人确定课题方向,让学生们在已有范围内自己选择;对于后者,这些课题都是学生们自己自由选择下来的,学生之间的水平和经验差异较大,影响到所选课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必须参与到最终课题的选择确定上来。我往往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开题报告,让学生利用短短几分钟时间汇报一下自己选题的原因和想法,教师在这方面必须控制好课题难度,课题是否与课程相关、是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就可以大致确定本学期展开研究式教学所需的课题了。

2.课题调研。研究式课题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成员不超过5名。调研需要提前布置,因为在学期初已经就学生负责组织的课题了,在确定教学日历、教学进度安排、考核文件时就应该将课题研究工作结合进来。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研究基础,经验缺乏,教师应就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研究工作过程、关键环节,特别是前期的文献资料搜集、资料归纳、问题提炼是必须重要讲解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组织进行课题调研的途径包括:一个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部分资料绝大多数是与数据等实证资料;另一个是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图书文献,同时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也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积累初步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一定基础。此外,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我们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调研,例如组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

3.课题讨论。课题分析讨论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讨论的具体形式、时间安排、点评均由教师主导。在实际组织过程中,首先由教师介绍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前沿课题发展,重点放在目前研究现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可能的创新方向上,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组长汇报本小组研究过程、研究内容、提出问题和介绍观点,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意见,其他同学就此课题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教师在此阶段发言要少,把更多机会让给学生。但教师在此阶段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有:调控学生发言,控制课堂时间,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思想,并让发言集中在学术层面;引导学生发言,启发那些在发言和表达思想上有一定困难的研究生,同时就有关背景知识可做进一步补充;发现问题。研究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技术途径一般而言都不可能是成熟的,教师应及时发现研究生所提技术途径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做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局限于课堂上,学生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交锋都可以通过网络学堂“研究式教学”专栏出来。个人的研究文章也在这个期间完成,字数可规定1000字以上。小组集体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成果均通过网络学堂“研究式教学”专栏出来。

4.课题总结。经过上面充分讨论交锋,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课题显然有了充分的知识积累和信心,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课题研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因此,我们要在最后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首先要肯定目前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进步,特别是要表扬那些能够运用教学课程中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还有能够不囿于已有理论观点大胆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学生。在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时,必须要始终将学生的思考出发点拉回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我们讨论灾害影响有益还是有害时,可以归结于人们对GDP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从中发现GDP局限性。通过由实践到原理的循环反复,让学生恍然大悟,或由于英雄所见略同而带来极大成就感,所以这些方式适合于学生感性、好奇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对课程中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极其丰富,而其所联系的社会经济问题更是复杂多变,包罗万象,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式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独依靠一两个教师承担起来,是不可行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在团队中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科研基础,有的可能擅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析,有的可能更喜欢研究汇率问题,有的擅长于计量模型分析。实践证明,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经历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效果会更好。

2.加强教师科研工作。宏观经济学课题研究式教学难度要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它要求教师要承担起比平时更多的教学备课任务,不但要熟知教材上的内容,还要熟悉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问题,了解最新的研究文献,并对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能够从实践中发现经济学原理的根源,对学生的研究内容、分析方法、观点建议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既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研究空间,又不能任由学生发挥,要时刻体现教学要求。显然,这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或很少承担、参与课题研究,就不可能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深化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就不能有创新,就会大大降低研究式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消极参与。

3.加强研究方法指导。在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实证分析法,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三方面:第一,在课堂讲授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定义。第二,注意假设条件。我们都知道假设是一种理论所适用的条件,任何理论离开了假设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习惯于现成的答案,满足于对结果的记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假设的重要性。第三,关注不同理论的表述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理论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或函数关系来表述。在既往的学习中,数学与经济等理论是分离的,也许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很好,但在经济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义,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横坐标的变化比纵坐标的变化速率要慢,即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的变化不够敏感,或者说是缺乏弹性的。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从而创造性地用几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经济问题。

4.注意激励与疏导。大学生承担课题研究,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体现在求知欲强烈,有热情,缺点是经验缺乏,方法不得当,有时由于遇到困难和挫折,情绪低落,缺乏耐心。还有就是个别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发言不积极,不愿意接触社会实践,只对理论学习很感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根据参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对以前研究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同时,要对课题研究的外在环境利弊进行分析,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既要辅导学生有关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指导与被调查者接近和交谈的方式等。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征询与课题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专家的意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为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和便利条件,建立更多针对学生研究课题的调查渠道。

三、结论

课题式研究教学是一种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会以及基于目标达成的问题解决。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课题式研究教学选择教学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将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过程,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郭金林. 论教师在高校文科研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02)

[2]喻国华. 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 教学与管理. 2006(06)

篇13

1制度经济学前提

1.1制度经济学简介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Economics)是以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制度经济学在一定基础上为审计理论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从契约经济学作为入口,用于探讨契约经济学在审计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1.2契约经济学是建立审计原则的重要基础

契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已成为当今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契约经济学通过契约理论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剖析,为我们充分认识审计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也为推进审计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契约理论在审计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委托理论来看委托理论开创了一个新的审计视角,它将委托的关系视作一个全新的整体。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我们将每个主体作为一种“理性人”,即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自己谋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基于审计理论的委托中,审计的需求者———企业作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不一样的利益目标,审计的需求者追求审计质量的可靠性,而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则追求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两者在行为上有巨大的偏差。因为人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这就使得委托人必须要对人进行一定的激励以及承担用以约束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使人朝着有利于委托人的方向发展。外部监督作为一种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委托人所承担的成本。②从审计制度建设来看审计制度的设立需要经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审计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审计制度用于约束委托方和受托方两者行为的同时,也是一种特定的契约关系,是对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行为和规范等的一种协议。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审计只有保持其本身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才能被委托方所接受,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和保障契约的执行,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其次,从契约费用以及成本方面来分析契约制度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及增加适当的激励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双方的利益,减少彼此的利益冲突。应当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审计收费、审计规范、审计质量检查结果的公示,都能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综上而言,现代的契约理论促进了审计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加科学认识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全面的考虑我国当前审计所存在的问题。

2产权经济学前提

2.1产权经济学简介

产权经济学(EconomicsofPropertyRights)是流行于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学派,它起源于60年代以后。它是从产权结构或产权制度的角度研究资源配置率的,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产权安排,创造或维持一个交易费用较低而效率高的产权制度。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上个世纪30年代。

2.2审计理论中产权经济学的体现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审计就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它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的制定而出现的。现代产权经济学在审计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①从审计的基础上看,审计是随着经济责任各方存在产权利益纠纷而发展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经济责任各方的产权所有关系,所以,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基于深厚的产权关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断定审计就是产权关系的延伸与拓展。②从审计的本质上来看,审计就是为了协调经济责任体制各方的产权所有关系,它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外在的契约保障机制。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经济体制各方的权益,产权经济学要求产权的平等分配关系,而基于利益主体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审计理论的发展。③从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产权制度,而产权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利益分配关系,经济运行体制与产权结构关系拥有严格的逻辑对应关系。审计在对经济进行评价的同时,它所反映的就是该时期的产权制度。经济体制的变动影响审计的发展,进而决定审计工作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伴随着产权经济结构的发展,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多样化、层次化等,促使审计朝着更深层次的地方发展。因此,产权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审计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从而开阔了我们的审计视野。

3技术经济学前提

3.1技术经济学简介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相互交叉的科学,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而成,是一门经济应用科学。技术经济学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学开阔了审计理论的视野,为审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2技术经济学的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体现

审计方法中的技术分析方法充分体现了应用经济学内容中的技术经济学原理。一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但不管如何我们要确保决策的实现能够保证最适宜的消耗。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这种方法原理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的原理,为审计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的基础。在方法论方面,技术经济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当今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面对大量的审计资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构建经济模型,利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审计的风险和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风险,并且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保证审计的工作质量。

4信息经济学前提

4.1信息经济学简介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的经济作用、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产业结果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信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对称信息反映了审计关系双方所掌握信息量的不同,而基于这一前提,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衡量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2不对称信息在审计工作中的影响

在审计工作流程中,涉及经济体制双方的各自利益。一方面,委托方作为审计成本的承担者,希望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更高质量以及渴望经济主体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审计判断;另一方面,受托方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基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职业道德,要坚持合理并且严格的行为规范。委托方希望更多的表露经济体制的优势所在,受托方则需全面考虑经济体制的各项经济因素进而作出合理的符合其职业道德的审计判断。因为,基于这一前提,委、受托各方对经济体制的信息掌握量则会存在很大不同。在受托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要充分掌握经济体制的经济信息,这就要求受托方要进行全面的信息猎取以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审计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经济体制各方履行其职责而共同促进其产生的。委托方需全面披露企业各项真实的经济因素,受托方要利用其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两者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审计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前进的。

5结论及后续研究进程

经济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理论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审计的发展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本文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的理论,并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把经济学的思路运用在审计之中,为审计工作者提高其工作质量,完善审计信息,改善其工作效率指明新的方向。对于本文只是自身归纳,在具体理论方面还有些许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加深研究。如计量经济学在审计之中的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审计工作质量以及技术经济学在审计中的应用都会推动其发展。因此,审计理论与经济学原理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斌元.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学的形成机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2008.

[2]罗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9(3):82-83.

[3]朱文明.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学假设分析[J].财会通讯,2004(4):58-59.

[4]王小红.审计理论的经济学基础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2):46-48.

[5]朱亚兵,陈力生.审计风险成因———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05,19(6):57-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