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造价市场需求分析

工程造价市场需求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造价市场需求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造价市场需求分析

篇1

一些投资企业由于缺乏投资经验,片面认为天然气行业为朝阳行业,投资城镇天然气项目前景一定良好,而且为使项目得到批复,都是以可行作为先导,主观得出项目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结论。为达到投资项目报批所要求的经济指标,随意压缩投资费用,夸大市场,弱化投资风险,把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研)工作等同为编制可批性研究成果。

②前期工作不充分

主要表现为对拟建投资项目未做机会研究或流于形式;对城镇可引入的气源及可通气的时间节点主观臆断或未做深入调查;对供应区域未做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不能很好地进行市场预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预估不足,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③编制深度问题

一些可研报告存在技术和建设方案随意、内容不全面、风险因素分析不够等问题,盲目确定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随意安排建设实施进度和投资强度,直接影响投资可研的质量和效率,造成投资质量不高、资金不安全等问题,甚至出现重复投资、无效投资等问题。

④可研人员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科学手段城镇天然气项目投资可研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燃气工艺、公共设施配套、技术经济等各专业人员的全力协作与配合,从各个角度对拟建项目是否可行进行深入地论证。但实际上可

研报告编制过程中,一些编制单位人员专业配置不齐全,燃气工艺人员承担其他专业内容编制的情况时有出现,无专业技术资质和相应技术水平,这样必然导致编制深度不够、结论可靠性差。研究分析过程缺乏必要的科学手段(如计算机技术或数学模型等),对可研程序执行脱节。这些因素导致投资质量不高、错误决策等问题的发生,给企业的投资开发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2城镇天然气项目投资可研的评估要素

为准确评估城镇天然气项目的效益,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投资可研必须依据投资目标重点确定评估要素,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完成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提供前提条件。根据城镇天然气项目的特点,其评估要素包括气源条件、目标市场需求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等几个主要部分。

①气源条件

城镇天然气气源包括管输天然气和非管输天然气(LNG、CNG)。一般城镇引入一种或者多种天然气气源,应对当地城镇燃气规划的气源配置、现状引入条件、可供应量、供应价格,以及当前天然气的供给情况等进行分析,分期确定城镇的主要气源、过渡气源及应急辅助气源。

②目标市场需求分析

城镇天然气项目的目标客户为城镇居民、商业、工业、汽车加气等用户。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用气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兼顾市场发展的可能与趋势,对研究期限内城镇未来天然气需求量分年做出准确度较高的预测。

③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可研的核心内容,进行财务分析是为了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选择合理的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来评价项目的赢利能力,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投资收益,从债权人角度评价项目的财务清偿能力。财务分析必须是建立在项目技术可靠可行基础上,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

④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投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通过调查了解有关投资风险情况,分析影响投资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应对投资风险的建议和措施。影响投资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气源风险、投资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工程技术风险、建设风险、天然气价格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质量安全环保风险和社会风险等。

3投资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项目投资可研报告包含非常多的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虽然项目投资可研报告不应面面俱到,但是有利于项目决策的重要信息是不应该忽略的。城镇天然气项目投资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当地的投资环境、发展趋势、市场格局与前景、投资必要性;确定供气气源,提出供气方案和厂站、管道等技术要求,配置后方设施和劳动定员;制定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进行财务分析并计算相关指标,以财务基准收益率等指标为标准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等[2]。

4编制投资可研报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科学预测城镇天然气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天然气利用的产业政策,提出天然气利用产业的发展顺序。调查各类天然气用户用气的历史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分类总结各类用户的用气量指标、用气不均匀系数等主要用气参数及用气规律,分年度科学预测城镇天然气供气规模。项目投资近期(3~5年)市场预测应尽可能贴近实际,远期可根据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影响用气量的节能减排政策、替代能源竞争力、居民消费水平等各种因素,合理考虑一定的增量。城镇天然气用户一般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及汽车加气用户等。居民用户用气量预测宜采用用气量指标法,即抽样调查统计城镇现有居民的用气情况,测算城镇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调查现有集中化居民小区的体量,向房管局收集未来几年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工和交付计划,合理确定居民用户的发展速度,测算居民用气量。商业用户宜采用现状能源替代法,调查供应区域内现有较大型商业用户的耗能情况(包括液化石油气、柴油、重油等),根据不同热效率折算天然气用气量,新增商业用户根据规划体量参考现有商业用户的用气量指标确定。工业用户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比较具体的用气项目,其用气量预测比较适合采用用气项目统计法。在采用用气项目统计法预测时,近期用气量以现有和潜在(在建和规划项目)用气项目调查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预测,中远期考虑一定的增量。燃气锅炉的用气量指标是根据锅炉的额定蒸发量或额定热功率,按锅炉燃烧效率和天然气的低热值折算。城镇天然气汽车替代的主要对象为公交车、出租车、教练车及重型卡车等,结合车用天然气发展形势,不同车辆取不同替代率,根据平均每行驶100km用气量指标及年平均运行里程进行确定。

②合理制定和优化天然气输配系统方案

天然气输配系统方案决定着工程投资规模,是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依据,为投资可研的主要组成部分,应重点研究分析。天然气输配系统方案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供气气源选择,调峰储气方式、应急措施与输配压力级制、厂站和管道建设规模的确定以及高中压管道的布置等方面。在编制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多方案比较,选择技术先进、供气可靠、经济合理、适应性强的输配系统[3]。对于城镇供气气源选择,在保证供气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供气成本。气源形式、距离和市场规模是决定供气成本的最重要因素,选用不同形式的气源,城镇燃气供应工程造价、生产经营成本必然不同。对于中小城镇,如果靠近国家或省的长输管道,鉴于气源价格优势,应优先选择长输管道供气。在长输管道通气之前,可选择CNG、LNG进行过渡供应;长输管道通气后,CNG、LNG转化为应急补充气源。CNG供应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以供应居民用户为例,用户规模为500~5000户比较适宜,用户规模过小,而建站造价高,不经济;如果用户规模过大,公路输送跟不上,安全可靠性差[4]。LNG供应方式较灵活,应根据市场规模、运送距离、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储罐容积,对于东部沿海城镇,考虑夏季台风对运输的影响,应适当增大储罐容积,延长储存时间以保证稳定供气。天然气调峰分为季节调峰、日调峰和小时调峰。季节调峰的规模大,由上游负责解决。城镇日、小时调峰由上、下游解决的可能性都存在。目前,城镇日、小时调峰常用的储气方式有长输管道末段储气、城市高压外环管网储气、高压管束和高压储气罐储气、LNG站等。城镇天然气调峰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投资费用和效率,在保证供气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城镇周边气源和供气条件,多方案择优。对来气压力较高的城镇宜采用管道储气的方式,如浙江杭州、嘉兴等城市通过建设市域高压环网,解决沿线城镇的小时调峰。在进行燃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方案选择时,既要考虑气源的供气压力,还要考虑城镇规划、供气区域内人口与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以及地下管道和设施的分布情况,在保证管道输气和储气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管径,节省投资费用,经济合理地选择输配压力级制[3]。对于大多数中小城镇的天然气利用项目,市场需求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大,在方案选择时必须近远期相结合,综合比较后选择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城镇中压管网的主要功能为输配气,在整个燃气输配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输配压力和管径直接影响着输配管网的投资规模。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较高设计压力,优先选择中压A级系统。

③认真做好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

投资估算是确定投资规模和进行资金筹措的依据,也是项目财务评价的重要依据,投资估算是否准确显得尤其重要,应进行认真、科学地编制。投资估算一般采用经验投资估算指标、类似工程造价资料。采用这些数据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时效性,要使用最新的数据,同时数据的来源应尽量可靠。对燃气厂站使用的大型、重要设备应尽量向多个生产厂家询价,而不仅仅采用经验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厂家给予的优惠条件,确定出合理的设备价格。计算土地使用费时,应了解建设项目是通过划拨还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按工程所在地政府规定的费用标准并参考类似用地实际发生费用测算。财务评价是投资项目可研的核心内容,通过财务评价考察项目的赢利能力、清偿能力,并以此最后确定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财务评价,首先应在明确项目评价范围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性质和融资方式,选取必要的基础数据进行成本估算、销售(营业)收入和相关税费计算,进行财务现金流量计算。然后编制主要财务报表和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主要包括赢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在对基本方案进行财务分析后,还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后,将财务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完善优化初步确定的建设方案。为准确做好项目的财务评价,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天然气市场购销价格、公司经营成本、国家规定的各种税率等评价参数。

④重视风险分析

在城镇天然气项目决策阶段必须考虑的风险有气源风险、投资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工程技术风险、天然气价格风险、市场风险等。对这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是投资项目可研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可研分析的薄弱环节。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价过程中,必须对可能影响经济指标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风险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避免或者降低风险的对策,最后将项目风险进行归纳,并提出风险分析结论。为提高风险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应选用或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模式化定量处理。一般城镇天然气项目在天然气购销价格、供应市场方面敏感度较高,影响经济指标比较明显。前期调研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天然气价格、市场容量、价格竞争力等方面的调查,尽可能准确预估研究期限内天然气的购销价格和市场规模。对于不同城镇,由于发展天然气的各方面基础条件不同,风险分析的侧重点也应进行区分。以浙江省某沿海县为例,某投资公司拟投资除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域天然气项目,拟供气区域主要包括沿海开发区和周边乡镇,区域之间距离较远,最远两乡镇间距离达30km。经营区域内现状意向用户主要包括乡镇居民用户和分散在乡镇和开发区的工业用户,商业用户较少。气源方面,根据浙江省天然气管网建设计划,三年后长输管道方能通气,近期需考虑采用过渡气源供应。启动期如均采用LNG气化站供气,因经营区域较分散,无论是各区域单独建站还是通过管道连通,建设成本均较高,市场规模又偏小,没有经济效益。本投资项目为防范投资风险,采取了分期投资的方案,一期为管输天然气通气前,根据区域特点,居民用户为主的乡镇建设LNG瓶组站进行临时过渡,工业用户集中的乡镇和开发区采用LNG气化站进行过渡供应;二期为管输天然气通气后,拟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来确定各供气区域通气的时间节点,有序安排管道和厂站建设计划。通过分期投资的方案,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保证项目投资收益。

篇2

随着房地产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加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加强,房地产业正经历着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的磨砺。目前,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项目成本控制水平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房地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得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确立正确的研发阶段的成本观

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包括选材用料)占有70%~80%的份量,工程阶段(包括合约和实施阶段)占30%~20%。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工程问题,其研究确切地说是一项价值研究而不是控制研究。项目运作讲求的是成本、质量与进度的平衡,而非某一个极端,因为其中任何一项都意味着代价,只有三者平衡才能获得最小的代价付出。成本控制对设计人员而言是任务,对成本人员而言应前置而持续,对公司所有员工而言是意识。成本管理活动应把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而不是从简单狭隘的节约和减少成本的观念出发,要从“投入产出比”的分析来看待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建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

2、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本优化即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

2.1设计管理

2.1.1加强对设计公司的管理与协调

设计成本对于一个项目整体而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相对而言,由于设计单位技术水平的高低、出图质量的好坏及设计配合的积极程度而给项目整体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则要大的多。因此设计单位的选择应主要依据其设计水平而非收费的高低。在设计单位的选择过程中,对于项目主要设计人员的选择尤为重要。主要设计人员的水平将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因此对设计单位的选择首先应为对该设计单位中主要设计人员的选择,以确保最终设计成果的质量。在设计合同中,可以增加要求设计公司提供有关合理设计、控制造价、方便施工及管理的各类建议的条款,尽可能从项目初期的设计阶段开始,就对成本有所控制。

2.1.2建立管理程序与制度

包括完善公司设计标准、坚持设计全过程评审制度、建立专家会议评审制度、内部审核制度化。

2.2技术管理

建筑方案的选择:设计前期方案一旦确定,成本大势也基本确定。结构设计方案入手可以对项目总成本进行较大优化。

结构方案的选择: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要合理,合理的结构方案决定主体工程成本造价。

结构计算数据的审核:结构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对技术指标的审核。

(1)输入信息的审核:核对电算的基本信息如抗震分类、抗震的重要性类别、场地类别、设防烈度、基本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基本风压、地面粗糙程度、各类荷载数值、荷载折算、梁端弯矩调幅系数、放大系数等等是否有误,有无刻意放大。

(2)输出信息的审核:检查输出信息中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均衡,尽可能接近规法限值。

(3)细部做法的控制与审查:对细部做法的要求及做法控制对造价的影响也非常大。

新Ⅲ级钢(HRB400)的应用:由于新Ⅲ级钢(HRB400)强度高、延性好可以明显地降低含钢量,因此大量的在一些成本控制较好的项目中广泛采用。

合理归并结构构件:结构平面及构件分类太少含钢量会上升,但分类太多不利于施工控制。细部大样做法构造措施要周密、规范。

2.3其它关注事项

2.3.1成本优化与设计合理周期的确定

结构成本监控过程的分阶段控制要求设计周期尤其是扩初、施工图设计周期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多方案的比较,才能保证设计成果准确、安全、经济。

2.3.2结构含钢量限额

由于建筑产品的非标准型、物业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经济性指标很难同工业标准化产品一样采用绝对指标。含钢量指标不是唯一的经济指标,如果过分单一强调含钢量,存在降低结构质量的风险,并对体型规则要求过高,易影响其内部功能布局及外立面的美观,难以保证产品的较高品质。

(1)其它的(建筑学及总图专业)成本限额指标:开窗率、外墙系数、地下室配比等。建筑形式选择的成本风险,复杂的造型必然带来较高的成本。

(2)模型研究规避修改的成本风险规划、户型模型研究作为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公司各部门和设计师能够进行更直观、清晰、有效的沟通,意义重大。

3、房地产结构设计的成本优化

3.1首先设立内外装修和安装的成本目标

材料与成本密切结合,在不同的设计阶段确定相应的材料成本标准:

预测成本:在设计前期阶段完成,依据是“产品策划方案”

预估成本:在施工图开始之前完成,依据是“产品扩初设计”,在本阶段应完成主材的材料研究、定型及初步定样。

目标成本:施工图完成之后完成,是招投标的基础及依据。

3.2景观方案的成本优化

景观方案的成本最难控制,景观方案需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满足建造成本的要求;满足营销的要求;满足项目部的要求。即材质选择的本地化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满足物业公司的要求,要安全、便于管理,后期使用、养护成本低。

3.3施工图阶段的成本优化

在施工图阶段应减少由图纸和材料的失误和不完善而带来的额外费用的发生,同时减少因设计成果不完善造成的施工管理费用。主体施工图设计周期短(建筑面积20万平米体量的建筑,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周期仅1.5个月)、工作量大,发生变更的几率大、变更的费用额较大,应重点把控,据统计国内地产公司由设计失误所带来各项目设计变更占总建造成本的2-10%,其中重复性错误占相当比例。根据某房产开发集团成本部门对长三角的9个项目的统计,变更签证造价为46.04元/平米。若建安成本按1500元/平米计,则失误率为3.0%。为降低设计变更签证率,可以采取的策略为:建立施工图阶段的长期合作伙伴;给予合理的设计周期;完善标准化构造设计;重视阶段成果标准。

4、结束语

房地产建设项目是否成功取决于成本控制,而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房地产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过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事前控制思想,能够对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较为复杂,涉及很多的环节和专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创造合适的条件,采取相关措施,使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更加系统和科学,从而降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卢英华.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J].时代经贸,2012(24).

篇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项目规划设计既决定项目产品品质,又决定项目产品成本,也会影响项目产品品牌,因而规划设计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充分平衡、协调,才有可能在实现产品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因此有必要从成本管理、设计规划协同的角度去审视规划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建立起此阶段成本控制的正确工作理念和思路,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一、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思路

规划设计阶段决定项目建造的主要成本,建造成本的70%—80%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因而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的成效与项目成本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在设计管理中忽略成本控制要求去追求产品效果,或者因成本控制要求不合理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甚至不能实现产品功能要求。在前期项目成本目标条件下,遵循设计管理的基本规律,优化设计管理,强化设计阶段成果审核,把成本效益观念具体落实在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工作中,用价值研究等主动控制的方法,平衡产品设计和产品成本的协调关系,以期取得高效的“投入产出”。

1 首先应树立设计阶段的科学成本观

项目开发运作经营以产品的最终实现为目标,因而需要树立设计阶段的科学成本观,清楚认识项目成本、质量与进度为核心的运营目标及控制是一个高度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其目标的实现必须在项目实施前及过程中明确规划、统筹兼顾,规划并保持项目设计运营的成本、质量与进度的总体平衡,也只有三者相互平衡协调,才能实现在各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高效。

设计阶段的成本观如图1所示。

2 应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规划设计,执行全程设计以实现成本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明确了项目运营的各项管理指标。通过产品各阶段规划设计的不断深入、初步明细,其约束指导后期规划设计及成本管理等各项目标的逐步落实。从而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都强调规划设计的重要地位,将规划设计控制项目成本的理念全部导入到项目设计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成本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量化到具体细节中。加强规划设计的成本预控及各开发环节的主动控制,全面体现全程设计成本控制的效能和其核心价值,使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建造过程,而是将成本控制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建筑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产品建造完成的后评价、产品的使用维修以及产品处置阶段。

3 规划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加强产品开发建设全过程成本管理能动的意识

成本管理贯穿房地产项目开发全过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具有产品开发建设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意识,使规划设计与企业发展战略、项目开发目标,产品市场营销深度统筹结合。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市场策划的作用功能,使产品市场策划与建筑设计理念共同融合。

在产品成本目标管理要求下,完成从项目策划定位及市场目标到设计任务书再到设计成果以及最终实现的建筑产品,在各阶段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动性地加强成本管控的工作,落实管控责任,事项管控目标。

4 清楚认识规划设计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目标成本管理是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其管控任务的落实依据项目论证阶段完成的目标成本的估算、项目策划阶段目标成本测算及成本项目拆分,作为设计规划的成本基础及约束条件,设计管理部门应在各阶段设计工作中全面贯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部门应在项目论证、项目立项、项目策划、项目设计及工程实施等各阶段中指导、控制、协调配合好项目各项设计工作的成本管理,使项目目标成本的管理随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逐步连续深入、统一平衡整体推进。

二、在项目设计阶段其成本控制的方法途径主要包括:

1 设计单位的选择与设计费控制

设计单位技术水平的高低、设计主创人员的能力、设计工作责任心、图纸完成质量的好坏以及设计配合程度等都将会影响工程造价,因而应依据项目产品品质及定位的要求,选择同类经验丰富、具相关或相似经历,且其能满足设计进度计划的要求、配合度较高的设计单位及团队完成项目设计。如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方案竞赛或招标的形式,选择方案及其优秀设计主创人员,从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保证其设计质量。

对于自身的设计管理,应针对具体项目编制详细的规划设计任务书,对项目设计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明确要求。如工作进度安排、各阶段图纸表达范围内容和深度、各阶段设计成果指标等,以保证设计成果质量。

设计费用成本是控制设计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在目标成中,应按类进行拆分,费用标准与产品档次标准相一致,费用支付与设计进度、成果质量、配合程度相连接,在实际工作中,从一开始就明确设计成本控制的条件,要求设计公司加强其成本控制意识及工作。

2 设计管理流程创新

充分发挥设计工作“纸上谈兵”的优势,采取传统工序前置,以局部设计的成本换时间。加大前期设计工作投入,在充分合理设计周期前提下,完成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尽可能将各专业、各阶段、各分项设计交叉进行,提前进行部品工作,在施工图纸完成前完成主要部品定样、选型工作,减少的部品种类、数量,与设备、材料供应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达到合作双赢,成本降低目的。

设计创新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 价值工程及寿命周期成本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分析

价值工程(即VE,其V = F / C,V—研究对象的价值,F—研究对象的功能,C—研究对象的成本,即寿命周期成本)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中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工程分析,其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考虑,其强调不断改革和创新,开拓新构思和新途径,获得新方案,并在研究过程中将功能定量化,将功能转化为能够与成本直接相比的量化值,以集体的智慧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以提高产品价值的方法,降低成本。价值工程以定量化的方法解决设计中各方案比较优选的问题,尤其是在方案初期阶段,开展价值工程,通过以集体智慧,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解决设计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效果准确、明显。

4 限额设计的应用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各分项工程在保证达到目标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分项工程设计及其变更,以保证成本目标不被突破。在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中,落实各设计阶段的限额控制成本,提高落实设计人员的成本管理要求责任,促使其将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加强工程成本设计环节的分析比较,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限额和用料限额指标,检查设计成果,用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监督限额设计的落实,保证限额设计的实施。

实例大量表明,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应大力推行,并不断深化。

5 设计管理的标准化

设计及其管理人员应重视设计工作的长期性积累,紧密跟踪分析市场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要求,建立不同的市场产品类型的需求标准模板,以保证各类型设计项目内容、专业的配套完整性。根据产品建设及市场反馈意见,建立项目产品各阶段设计成果的标准及设计内容交叉配合的流程标准,使项目按管理计划标准要求,分阶段逐步、按期、全面完善实现,保证设计成果符合项目建造工作要求,避免涉及内容不完整,专业不配套,深度不够而造成的工期延误、质量偏差及成本增加。通过标准化制度建立,使产品设计方法、经验不断积累并完善,专业精度、深度和成本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6 重视模型及图纸审核的功能作用

在项目前期概念规划方案阶段就进行模型推敲工作,是各规划方案的意图能直观体现,有利于项目参与各方及工作人员全方位了解产品规划设计思想,从而进行方案的比选、优化,从而节约时间成本。在项目方案阶段进行进一步的模型推敲,有效指导产品方案的造型、立面、体量、材料、色彩以及部品的深化研究设计,为扩初设计和部品材料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产品扩初及施工图设计的专业配合度,内容完善度加速实现。

在方案设计完成阶段,开展设计成果评审优化,组织产品项目团队进行设计方案初步的评选、复核设计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进行设计内容深度的检查。在扩初阶段,重点评审结构、设备等项目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现的可靠性、经济性,检查各专业相互的配套协调程度,全面解决产品实现的所有技术要求。在施工图阶段,全面检验各专业内容设计的深度和配套性,以及其与工程项目施工的协调性,减少设计变更,避免设计失误,以全面符合建造施工的要求,通过设计的良性协调及成果的高质量标准,从而达到成本目标管理要求。

设计对工程建设项目开发及其建造成本的影响巨大,何更有效实现设计阶段对成本控制,仍是要每一个工程项目参与者继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结合产品开发实际情况及成本控制目标,充分发挥设计工作创造性、能动性,通过有步骤的设计管理计划协调,使产品设计成果符合设计阶段任务要求,为项目开发进展及成本控制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由“十二五”时期的9. 0%下调至5.5%,建筑业增长速度开始进入较快的下行通道,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业规模及总量将继续增大,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建设将实现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到约53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平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约35平方米。此外,山东省是国内经济比较强的建筑业大省,根据山东省建筑业“十三五”规划,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到2020年达到500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300亿元。这也为青岛市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3国外建筑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新型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外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未来几年,从整体规模、发展结构等各个方面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都将呈逐步提高趋势。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了9596亿的营业额,同比增长达8. 2%,新签13084亿元合同额,同比增长达9.5%,同时带动设备材料出口161多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60个国家新签工程项目合同额926.4亿美元。国家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全球建筑产值将增至12.7万亿美元,建筑公司的海外营业额预计将超7800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波兰、美国将成为建筑业增长的主要阵地,推动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建筑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中国建筑企业将主打亚非拉,在国际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2021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将达3352亿美元,预计完成营业额将达2518亿美元。3影响青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青岛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城市建筑业发展和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要求相比,我市建筑业在整体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层次上仍存在着明显差距。3.1建筑业整体规模有待扩大

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而我市201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 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我市建筑业企业总体数量偏少、资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建筑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我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是中型或中型偏大企业较多,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过度集中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直接导致行业内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这就导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是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在过度集中的综合承包市场板块里面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3.2建筑业经济效益增速缓慢

一是市场结构单一。青岛建筑行业由于受传统保守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不愿、不敢、不会”走出青岛发展经营,发展视野仅仅局限于青岛本埠市场,发展空间极小,尚未形成本市、埠外、境外“三分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资质过分集中。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安装、装饰装修等3个专业,地铁、市政、路桥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利润、高附加值专业施工能力比较薄弱,缺少与国字号企业及先进城市同类企业竞争的实力。3.3建筑业发展水平亟需提升

目前我市建筑企业在管理上仍属粗放型,存在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和规模现象,部分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在管理技术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应用现代计算机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总结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人才匮乏,发展理念落后。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教育与提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批一专多能、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型人才,遵循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部分企业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利益;大部分企业处于行业的低端,只有极少数企业涉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的建筑领域。3.4外地企业大量抢占市场份额

据统计,2016年市级直管的新开工项目106个,其中,外地企业承揽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总造价165. 08亿元,其中,外地企业承揽项目总造价82. 68亿元,占50. 08%;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外地企业承揽项目的造价比例远高于个数比例,说明我市大型项目被外地企业承揽的更多。另外,如地铁工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由外地企业“垄断”,胶东机场、华润中心、深蓝中心等具有“标志性”的大型房屋建筑顼目都由外地企业施工完成。4推动青岛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建筑业要通过深化建筑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在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增长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模式的转变。4.1提升发展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一是树立建筑业“品牌化”理念。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创立、维护和发展品牌作为系统工程,贯穿于建筑施工、经营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企业应始终把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积极争创“鲁班奖”、“泰山杯”等奖项,依托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二是树立建筑业“现代化”理念。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化,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核心团队,拥有一流管理、技术及操作人才,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教励企业引进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树立建筑业“国际化”理念。科学引导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能够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企业及工程施工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企业在高铁、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立足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向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依托“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地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建筑工程,或与国内优势企业、国外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建筑市场。4.2调整组织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

一是调整组织结构。构建以高等级企业为主,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建筑业结构体系。鼓励大型骨干总承包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本土等优势,通过合资、联合经营等形式实现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向交通、水利、港航、铁路、城市轨道等领域拓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等高附加值行业延伸,增强综合竞争力。鼓励中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向专业承包企业发展。敢励专业承包企业以技术、专利、差异化管理为特色,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专业优势,逐步打造自身特色及品牌。推动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二是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建筑业企业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以及世园会、高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国内一流开发、施工、设计、咨询企业合作,大力开拓埠外市场,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联合,参与国际承包工程,基本形成建筑业本市市场和埠外市场并重的市场格局。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投资咨询、勘查、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招标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集团化模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4.3强化政策扶持形成健康发展新动能

加强建筑业政策引导,学习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发达地区政府牵头扶持建筑业做大做强的做法,切实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优势产业和形象产业着重培育。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鼓励、扶持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激励性和操作性,从巩固企业本土市场、融资、税收、市场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本地建筑业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达到建筑业大发展与高贡献的双丰收,为我市建筑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要求,城镇化建设调整了经济社会结构,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为80%,我国2016年达到了57. 35%。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逐渐向城市郊区转移,我国部分大城市也出现了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的现象(王放,2004)。

小城镇是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乡之间的纽带和结合点,联结了大城市和乡村,是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乡村城镇化的中间阶段,是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已经具有城市的特征,又保留了农村的部分原貌。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途径,是城镇化的基础,可以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现象。

我国现有3.3万个镇,2. 01万个建制镇,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土地、户籍、就业、社保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指经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就业和公共服务。 研究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丰富了土地制度的相关理论,拓展了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良性发展,防范小城镇建设中可能出觋的风险。2文献综述

对小城镇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有学者对小城镇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小城镇吸纳了24%的城镇人口(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2013),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城镇化的现实选择,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发展小城镇上(孔祥云,2013),中国城镇化的潜力和重点在城乡结合部,即重点小城镇(吴良镛,2003)。

有学者对国内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三种传统模式,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提出发展2 5万人口的小城镇,把小城镇作为人口的蓄水库,减轻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2000)。“在发达城市周边农村采取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并通过深层次制度改革实现转移农民的真正市民化是发达城市郊县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模式选择。”(梅顺达,2015)。

有学者对国内外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刘会晓认为国外小城镇建设的模式有:卫星城市建设模式、综合建设模式、绿色或生态小城镇建设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坚持多样化、走环保与生态之路和发展特色小城镇(刘会晓,2013)。黄妍妍总结了国外小城镇建设的7种模式,有卫星城市、新城、生态宜居小城镇、侬靠特色产业支撑、低密度蔓延的郊区化、行政管理导向的高度集中、缺乏产业支撑的外部经济等建设模式,描述了国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难题和路径选择(黄妍妍,2015)。

有学者对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研究。宅基地是城镇化建设的土地来源(杨一介,2007),农民从土地经营权的转让中获得收益,土地所有权的集体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方辉振,2010),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于“人的城市化”的速度,致使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刘亭,2002)。曹刚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了城市瓦解农村、城市馈补农村和农村转变城市三个阶段,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曹刚,2010)。

有学者对小城镇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小城镇联结了城乡经济(杨林防,2003),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阶段(王士兰,2001),小城镇在发达城市周边农村的城镇化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陈鸿彬,2004),小城镇可以缓解发达城市的各种矛盾(朱东风,2005)。不能够通过农业向工业转变来发展农业经济,应当通过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经济的结构和布局,从而发展农业经济(郭影,2014)。

篇5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2008年第三季度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较强冲击,在国内经济进入周期性下滑和国外经济金融动荡冲击的双重作用下,GDP增速逐季下降。房地产作为一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受到经济危机浪潮的严重冲击。针对这种形势,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房地产行业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加强房地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重视已是刻不容缓。

著名房地产教育学家詹姆斯・格里克普在其经典论文《可行性研究的合理方法》中提出的“当房地产项目分析师认为,一个项目详细的具体计划在特定约束和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具有满足特定目标的合理的可能性,那么这个房地产项目就具有‘可行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开发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运用科学的技术评价方法,得出一系列评价指标值,以最终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的综合研究。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要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主要是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筹措资金的依据、作为初步设计阶段工作的依据、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作为项目后评估的依据。

一、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不扎实。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首先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搜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当前一些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由于受时间、经费、人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不深不透,第一手资料匮乏,过分依赖现有的数据或仅凭主观推测、判断,主观比重过大,严重影响可行性研究的质量。

2、人员素质不高。可行性研究涉及工程技术、经济、房地产开发经营、法规、税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的素质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人才,但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编制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一个深度适宜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体现在:工程实施方案有两个以上方案比选,确定的主要工程数据应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提出的融资方案满足银行等金融部门信贷决策的需要等。而目前可行性研究工作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定性描述较多,定量计算不足;厂(站)址、主要工艺方案、重大设备选型缺少多方案比选;生产(建设)规模论证不充分;重要数据、参数来源不清,依据不足,等等。

4、重可行性论证,而忽视不可行性分析。目前大部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出来之后项目都是可行的。主要是因为其编制人员都是带着求证项目可行这样一种潜意识去分析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这就必然会更多地关注项目可行的一面及正面的影响,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和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看不到可能致使项目不可行的重大风险因素。缺乏利用逆向思维去分析不利因素对项目成功的影响。

5、风险预测不足,参考依据不够。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主要风险一般包括宏观经济与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风险等,但实践中不少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以上风险分析显然不足、不透、不深,在投资估算中,没有相应的工程造价的定额、标准;在经济评价中,随心所欲地采用一些过时的财务比率和参数等。

6、方案优化重视不够。方案设计是不可缺少的程序,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但方案设计现在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和美学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还重视不够。

二、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建议

针对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了编制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针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缺乏编制可行性研究方面人才的现状,应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地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此外,相应单位还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金融、房地产经营管理和税务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

2、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对于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到某一特定的项目,研究的重点也应有所侧重。有关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扎实细致,重要的基础数据应当可靠、准确,有关项目选址、建设(生产)规模、建设方案应做详细论证比选,同时应特别强调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和风险分析。

3、严格审批程序,加大项目管理。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审批可行性研究。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前期质量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类项目都要做好可行性研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简化建设程序和超越权限,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达不到规定内容和深度的,评估单位不予评估,审批单位不予审批。同时,加强开发项目管理,强化质量意识。

4、建立可行性研究数据库。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透明度还不高,可行性研究人员往往难以收集到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在香港,测量师在分析时,可以从香港土地注册处相当于内地国土房管局,查阅最近成交个案和以往物业的有关资料)。信息的缺失或误差,可能给可行性分析带来巨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可行性分析人员更需要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将市场上分散的信息整理为可用的数据,建立可行性研究数据库。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通过分析比较,提取有用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可行性研究的实用性。

5、加快专业化及市场培育工作。加快专业化及市场培育工作,推进行业规模化与专业化,是提高可行性研究水平,确保其精度、深度、控制误差的根本保证。当前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企业重视、加强可行性研究的外在动力。

6、重视风险分析。投资项目的建设要耗费大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宝贵资源,且一旦建成,难于更改,因此必须重视项目的风险分析和控制。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在可行性研究中,就应重视对项目潜在风险因素的挖掘、评估风险发生的频率、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的防范措施等。从经济风险分析来讲,这不等同于经济评价中一般意义的不确定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变化的可能性,并相应分析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状况,且应多着眼于不利的因素及其带来的不利结果。风险因素具有层次性,应深入分析,以识别最基本的风险单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风险分析应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如果投资者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就算借助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也能知晓项目风险,做出科学决策。如果项目评价及其风险分析都以科学的数据说话,建设项目的决策失误就将大大减少。

7、使可行性研究与设计、施工管理有效结合。设计管理应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必须是对可行性研究的补充,在可行性研究编制过程中,可以听取设计施工等方面人员的建议,减少编制过程中的失误,以提高可行性研究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最新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及分析报告书编制实例手册.

[2]张威.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电大理工,2009.

篇6

【关键词】

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有不尽合理之处,大多数高校课程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设置。

1 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论述,如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取决于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第二种观点从就业领域和工作类别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崔莉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评估、企业理财、金融投资、财产保险、建筑工程造价、财务分析方面、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工作;吕立伟、张周等认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第三种观点则从能力角度进行阐述,如朱开悉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高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执业人才。第四种观点从工作性质等角度进行论述,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提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第一种观点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本质要求,但缺乏市场具体形态的描述,不便操作;第二种观点提出了具体工作类别,但提出的国际化等要求过高,难以实现;第三种观点抓住了能力这一要点,但“宽、厚、强、高”很难做到;第四种观点综合了市场要求,素质、知识和能力及工作性质等,较为全面,但提出的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超越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能力,不切实际。

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其实质就是来源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可能的就业及发展岗位有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工作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满足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

2 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确定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2.1能力结构

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杨克泉认为财务管理人才应具有娴熟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业务操作技能, 并且精通企业理财之道, 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7]。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财经写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筹划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专业技能。朱传华认为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谋划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等[8]。李文静则认为财务管理岗位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计算机操作、信息获取及分析、财务处理、金融管理等能力。刘其冰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会计核算、税务筹划以及实践应用等业务技能。以上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但是都是比较宽泛、抽象的概述,没有进行概括和总结,缺乏层次感,不便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

综合以上各个学者的观点以及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信息化等技术按照企业财务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完成财务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财务工作相关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与上下级及税务部门、银行、客户、证券等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能洞察企业内外环境及经营状况,从而合理调整财务资源、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或作出决策的能力。

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具备不同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理财部经理、融资部经理等领导岗位外,其他工作岗位都是毕业生可能的选择,而从事领导工作也必须掌握其他岗位的技术技能。因此技术技能是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成为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非常需要,也是做好每一个岗位具体工作的技能之一。概念技能是财务工作领导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毕业后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也成为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培养,但重点应注重技能的培养。

2.2 知识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要求的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

技术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的知识机构包括账务处理方面的知识、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融资方面的知识、投资方面的知识、全面预算等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成本计算等成本会计方面的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方面的知识、税收筹划等税务方面的知识、财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等。

概念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概念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是在掌握技术技能所需要的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分析、企业管理理论、经济法、财经写作知识、风险管理等知识及其收集与分析方法。

人际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人际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至少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行为科学、激励等方面的知识。

3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很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专业的简单复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目的只是为了招生人数,其开设的课程基本是会计专业的课程,再增加几门会计专业没有的课程。比如是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用双语教学等等。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珠三角地区独立院校的实践课程设置始终在会计学专业框架下;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只有一些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如专业会计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务实验室等,并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投资、融资等建设实验室及实训课程。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理论色彩太浓。现有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虽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但是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如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岗位之一,但是经过网上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15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课程;又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不需要掌握每一个理论的推导过程,而几乎所有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色彩太浓;再如,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传授管理历史、理论和规律,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企业管理内容很少涉猎。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有课程体系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不够,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投资的基本理论、项目投资、证券投资、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杠杆原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与《管理会计》、《证券投资学》、《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学》等课程重复。

课程设置操作性不强。首先没有针对“应用型”设置专门的实训课程,如没有针对基础会计学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其次每一门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侧重于对概念、作用、原理以及决策工具和分析工具等知识的介绍,对于实际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则一笔带过,没有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重点、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介绍,更没有完整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流程,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领,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以后也就很难动手操作。

区域性、行业性没有妥善解决。现有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没有体现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没有针对该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色设置有特色的课程。

3.2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满足工作岗位需要。满足工作需要即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岗位之一,要求学生掌握融资的基本理论、方法、程序等,相应地需要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投资学等课程。

课程内容有效衔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首先要开设基础会计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程序后,然后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日常的财务问题,从而使课程之间有效的衔接。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放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得税会计可以放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课程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开设操作性的课程。对于一些课程而言,在课堂上无法有效的实现实践内容,就可以在该课程结束后,设置实践周,由实训指导老师提供真实的财务等资料按企业实际运行要求进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结束后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实践周,让学生模拟企业做一套简单的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专业课程内容要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在课程内容、结构安排上可以理论作为先导,将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并以实际案例及评析为支撑,以能力拓展训练作为巩固与扩展。

兼顾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一般是为地区或行业经济服务,所以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区或行业经济的特点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在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开设一些旅游会计和酒店会计之类的选修课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历史、人文等课程,供学生根据可能的就业岗位进行选修。

3.3课程体系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除公共课程外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集中实践性教学课四个部分。

专业基础课就是指本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有: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企业管理学和基础会计学。

专业课程是根据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开设的核心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Ⅰ、中级财务会计II、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实务、投资银行学、管理会计、投资理论与实务、融资理论与实务、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网上银行与网上报税、资产评估学、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行业会计、财政学、专业会计综合实训。

专业选修课程是为了扩展专业的知识面,满足服务地区或行业需要,开设的一些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专题、货币金融学、海南经济概览、企业设立与运行管理等。

集中实践性教学。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实训、企业投资和融资实训;在第二学期以及第四学期开设暑假社会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汤炎非、谢达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7期;

[2]Xie da li,Tang yan fei.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vers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Tak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the excellent course in Hainan Province for example,载2013年6月Esu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

[3]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4 期;

[4]崔莉,加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思考.网络财富,2010年第10期;

[5]吕立伟、张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财会通讯,2011年第21期;

[6]朱开悉.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

[7]杨克泉.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 J ] . 财会通讯, 2006( 8) ;

[8]朱传华.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23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