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C语言”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应用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C语言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语法结构简洁精妙,便于描述算法,写出的程序效率高,运用C语言可以编写系统底层的内核程序。C++、Java、C#、J#、perl等高级语言也是衍生自C语言,所以掌握了C语言,可以很容易掌握这些新型的语言去开发程序。因此在高等院校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及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立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及较强的动手编写及调试程序的能力,逐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及其他高级语言课程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存在畏难情绪,更不知如何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给后续学习造成障碍。笔者在教学中调整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将模块化案例教学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中,进行了教材整合和强化实践教学,并围绕模块化案例展开C语言教学,以案例引出C语言的知识点。全部授课都以程序设计为目的,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课程进行整合,建立模块化案例教学

2.1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主线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按照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流程控制、函数、指针、结构、文件等顺序进行教学,实训课多以验证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知识点都是独立听记,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因此,学生是边学边忘,学习后续内容没有前期知识支撑,学到5~6周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对该门课的学习,到期末考试突击复习,不及格率比较高。

2.2课程整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

课程整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贯穿语言各知识点,就是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分解为四个模块,即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模块、函数模块、指针模块、文件模块,每一模块都以案例展开C语言的知识点教学,讲解C语言的理论知识为目的,上机实训以授课中的案例贯穿始终,即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便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编写C程序的能力,紧紧围绕这四个模块的案例举一反三展开程序设计的实训。

2.2.1基本程序设计模块

利用“统计一名学生的三门课程平均成绩”的程序,引导出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等C语言基本知识。这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是学习C语言入门阶段。如图1所示。

2.2.2函数模块

C程序是由若干函数构成的,函数是C语言的核心知识。因此,在讲函数知识及设计函数程序时,将前面讲述的计算学生多门课程成绩组合成较完整的C程序案例。如图2所示。

通过这个案例讲清C语言中变量的存储类型的区别和功能,函数调用、参数传递的方式及要求,按值和按地址传递区别。在讲函数调用时启发学生逐步完成图2各个程序模块的组合。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扩展图2中的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提出预处理和文件包含知识概念及运用。

2.2.3指针模块

指针是C语言的重要功能,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指针,可以动态分配内存和对物理地址直接进行操作,方便地使用字符串和数组,有效地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函数调用时能获得1个以上的函数值。指针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复杂,这部分是C语言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按常规模式教学,学生对指针知识理解难、运用更难,部分学生到此几乎放弃学习。采用模块案例教学,学生首先了解指针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然后逐步从指针案例中启发引出知识点,边学边用,通过实例反复练习,学生能较灵活运用指针知识编写程序。指针模块如图3所示。

首先利用演示链表案例引导出动态分配内存。然后演示用指针修改数组处理学生成绩排序的程序案例,或者设计较简单的对硬件操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指针知识运用之后,再由学生模仿将函数模块中用数组存储数据修改为用指针进行数据处理。在知识引申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字符串指针、指针数组及指针数组做main()函数的参数的运用。

2.2.4文件模块

主要讲述输入输出函数,将内存中存储的数据输出到外存上,仍然利用案例分析文件的概念及文件的运用。

3围绕案例展开教学

在基本程序设计模块中,以计算1名学生三科成绩的平均成绩这个程序开始引导C语言基本知识。程序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scor1,scor2,scor3;

float grade, total;

total = 0.0;

printf(“Enter grades: \n");

scanf("scor1=%d ,scor2=%d ,scor3=%d", &scor1, &scor2, &scor3);

total= scor1 + scor2 + scor3;

grade=total/3;

printf(“Grade average is %.2f\n", grade);

getch();

}

3.1案例启发教学,使学生轻松听课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记模块中程序。例如:第一次课熟记“统计1名学生三科成绩”这个程序。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一起分析程序中语句的含义,在分析语句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出新问题,引出C程序中新知识,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再举一反三写出对应不同问题的C语言程序。例如:提出判断并输出学生三科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引出分支结构。提出若是8门课,进行总成绩统计的简便方法,由此引导出循环结构。根据对成绩升序或降序排序引导出一维数组,再计算多个学生中每个学生多科成绩引导出二维数组等,根据引导的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知识的运用。

保证学生动脑、用心听课。教师在讲解每个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对常用的编程知识细讲熟练,不常用的知识略讲或用表格统解,有些基础知识是随着编程逐步引出或者以后应用时在自学,保证学生听课不疲劳。听得懂、跟得上、兴趣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动力会产生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判断最高分、成绩排序等程序,以便于后续课由用户建立的若干个自定义函数构成较完整的程序。在分析函数案例过程中,讲清数据存储类型的区别及参数的使用等知识。授课过程如图4所示,每节课结束前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便于课后复习。

3.2培养阅读程序的能力

读程序是学习C语言入门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讲述程序中各语句含义的时候,首先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在阅读程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C程序的结构。例如:编写程序首先根据表达式确定变量及变量的数据类型,然后给变量赋值(直接赋值或通过键盘接受值),再进行运算,最后输出计算后的结果等。要求学生不放过每一章中提到的所有例题,仔细研读程序,直到每一行都理解了。看懂别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掌握程序结构。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编程思想和基本结构,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C程序作业,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阅读程序、修改程序、给程序补充语句以及写出程序运行结果,强化训练。

3.3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算法

3.3.1模仿编写程序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光学不练是学不好C语言的。在阅读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模仿编写程序,如果没有深刻地理解C语言的语句及掌握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模仿编写程序也是一句空话。在模拟编写程序时,如果写不出来,回过头来再继续研究例题,想想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然后再去写这段程序,反反复复,直到熟练为止,在模仿编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3.3.2分析算法

利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不仅仅是C语言语句,还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算法。例如,如果你不知道计算π的公式,即使C语言学得再好也无法编写计算π的近似值的程序。如果不知道判断闰年的条件,就无法计算某年是否为闰年。所以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算法,这是设计程序的重要条件。

3.4强化编程能力的训练,树立编程信心

教师在全部的授课过程中,时时鼓励学生能学好C语言。因此教师在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题目时,注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训练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编写程序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和激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阅读一本C语言方面参考书,经常上一些好的C语言论坛进行学习、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对实训题目采取自测、在线判题等活动。这些多种交流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思考,取长补短获取编程的技巧。成绩考核以笔试、实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每一环节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围绕模块案例开展实训教学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训教学中,通过上机调试模块中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深化理解,不仅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际技能方面的培养。

4.1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4.1.1调试基本程序设计模块

初学者首先掌握C语言编程软件的使用及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修改程序中出现的语句、语法、程序流程等错误,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探索、发现出错的原因,并且能独立加以解决。再通过修改已经运行程序的某些语句,查看程序发生的变化及分析结果变化的原因,加深对新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输入”程序加深知识的记忆,“修改”程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理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编程能力的提高。

4.1.2培养综合实训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调试程序方法之后,对函数模块、指针模块、文件模块案例进行调试,提高学生调试综合程序的能力,修改程序中出现的逻辑结构、流程错误。综合实训可以根据函数模块案例建立学习小组,每个自定义函数分配给小组中不同学生独立编写程序、调试、运行,逐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然后将小组中每个人编写的程序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调试、运行。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加程序的功能,利用开放的实训环境进行自主调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

4.1.3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训的总结和知识的巩固,总结实训中调试程序的经验、收获、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于后续实训课的操作。实验报告也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手段,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想法、效果等,可以调整授课进度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2注重学生人际技能培养

篇2

1.设计目标

盲人按摩作为中医按摩中的特殊类型,具有其局限性,是由盲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学内容和方式也与正常的医学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根据盲人按摩岗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按摩专业课程设计目标为:

(1)符合盲人按摩教学、学习规律,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按摩的特点。

(2)体现盲人按摩岗位实际需求,为盲人按摩发展服务。

(3)努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在教学设计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

2.设计原则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明确“盲人按摩学什么”的问题。模块化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盲人按摩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核心,课程内容整合按照“保证‘三基’、减少重复、避免遗漏、补充新知”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化、整合、更新,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体优化。制定模块化知识体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岗位应用原则。做到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需要什么能力就锻炼什么能力,突出知识模块的针对性。

二是综合化原则。以盲人按摩最终临床实践应用为导向倒推,总结归纳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实现各个学科知识的充分交叉、融合,形成垂直综合化的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知识点。

三是纳新原则。模块化知识体系要及时吸纳中西医学在盲人按摩和康复治疗体系内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使得知识体系处于不断更新,保持盲人按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这样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模块以支持盲人按摩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进行了优化,避免重复,这是传统课程难以比拟的。通过课程模块化教学,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二、按摩课程和教学设计

1.优化整合各课程间的内容,确定五大专业课程模块

(1)中医理论知识模块,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药学》《中医养生保健》《医学心理学》等中医理论性强的整合成一个模块,精简选编,确保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

(2)针灸推拿保健技能模块,包含了《按摩学基础》《中医保健按摩》《足疗》《精油推拿》,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完全掌握中医保健的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保健领域的就业能站稳立足。

(3)划经点穴技能模块,包含《经络学》《腧穴学》,通过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经络腧穴知识,为临床的治疗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4)针灸推拿治疗技能模块,包含《刺法灸法》《按摩针灸伤科学》《按摩针灸内科学》《按摩针灸妇科学》《儿科按摩学》《刮痧》《康复技术》,这一模块是盲人按摩专业的核心技能模块,通过整合,避免了疾病理论知识的重复讲授。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必须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确保在保健的基础上能在基层的医疗机构就业,为盲人按摩的发展奠定最基本的专业能力。

(5)西医知识模块,包含《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触诊》《西医诊断学》《局部解剖学》《西医综合》,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确保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科学、准确,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打下基础。这5个专业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循序渐进。

2.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四结合”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所以,课堂教学过程改革的第一步,是我们教师下决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足够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教师演示与学生模拟相结合。采取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手把手教学,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

(2)信息化教学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音频、视频、图片、语音光电感应多媒体针灸人体穴位发光模型、仿真多媒体按摩点穴人体模型和微波治疗仪、康复器等多媒体资料和现代化教具,开展课堂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强调使用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

(4)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中,要求制作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音频视频、习题库,利用永德读屏软件、盲人按摩网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

评价: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学校教务管理者、专业教师、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了考核,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2.改善了管理运行机制,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3.改善了教学条件。

4.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

通过对盲人按摩专业课程与教学设计研究及实践,教学内容得以精简实用,知识衔接顺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积累素质的过程中,促进了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俊龙,田岳凤,王军.以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培育中医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医教育,2012,(01):12-14.

篇3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它功能丰富,表达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运行效率高,兼有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许多机型、操作系统都支持C语言开发[1]。C语言的实用性使之成为编程的首选语言,但概念多、规则繁杂、使用灵活、书写方式多变、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闲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而学生抱怨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编写代码时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编程和调试的能力[2]。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优秀的教学方法,并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金字塔原理”的知识构建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训练学生思维,由上至下构建目标问题框架(分解问题),由下至上逐步解决问题,纵向运用模块方案,横向保持内在联系。该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效果明显,是其它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二、目前主要教学方法及其特点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该方法强调任务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激发,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取有典型性意义的、覆盖教学目标知识范围的任务,分解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探究式学习,对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方面效果较好。

(二)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取决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须和够用”,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行和完整性有所区别[3]。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例激趣―― 以例说理―― 以例导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要预先选择典型案例,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然后通过案例的步步进阶,使得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点[4]。

(四)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教学中引入软件工程的概念,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的开发。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在沟通中成长,在协作中进步,在自由中学习。实践中,首先给出实践参考项目,提出实践的基本要求,再者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团队,实施项目。最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交流沟通[5]。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使用。

三、基于“金字塔原理”的教学方法

(一)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避免文章或语言表达上的“思维混乱”而提出的一种组织结构,即: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描述。表达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便于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6]。C语言程序设计无论是从语法结构还是从代码编写上来看,都具有表达和描述的特征,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金字塔原理组织教学,建立课程的知识构架

在教学设计中,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开始时,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的积极性、学习兴趣较高,笔者直接给出“寻找最佳存款方案”的源程序,首先讲解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头文件#include、主函数main{ }、自定义函数、{函数体}、数据),初步建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框架;其次对于浅显易懂的部分如定义变量、基本语句等采取精要讲解完成教学,最后简要讲解该程序的其它内容。此时并不要求学生都掌握该实例的全部内容,而是对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个宏观上的理解,同时掌握一些初步内容。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上上升一个高度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消除陌生感,避免一开始就进入细节学习的混沌状态。

建立初步的知识架构后,就像登山之前从地图或高空对登山路径、环境和景区分布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登山时,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这种前瞻地把握事物整体的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产生迷蒙感和挫败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

(三)采用模块化与案例教学法进行各项内容的教学

(1)模块化建立知识结构

一个完整的C语言程序由头文件、函数、函数体、数据4个基本部分组成,我们就把这四个部分划分为四个大的知识模块,有的模块包含较多的内容,需要再次细分二级模块,如数据模块中,就分为数组、常量、变量、指针,还涉及到函数值返回等内容。模块划分强化知识集合的相对集中,而不是割断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本中指针、函数返回值和链表的内容靠后一些,难度相对增加,在模块教学的顺序中,适当延后或提前,分散难度,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难点呈均匀分布,而不是先易后难。在教学中巧妙把握模块的独立性与内在联系,在学生知识构建中模块化内容自然形成,同时也包含模块间的关联。

(2)模块化与案例分析教学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一个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甚至是课程的大部分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是该案例程序的完整内容,讲解时重点放在目标知识点上,非目标知识点仅作简要讲解或功能描述,形成既有侧重点又有覆盖面的教学,而不是单一知识点的“攻坚”,多个案例分析教学后就构成了一个知识面的“重复结构”,这种“重复”有利于加深记忆。例如,课程开始时,就用一个包含基本语句、变量、循环结构这些相对简单内容的案例,侧重点放在基本语句和语法上,对于变量、循环这些内容仅做功能描述或简要讲解,对于少数学生来说,已经能掌握案例的全部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则应掌握目标知识点(基本语句和语法),在后续的变量部分的教学中,又涉及到语法的内容,采取同样的方式处理,形成知识的循环结构,让学生的学习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快点、其它的跟着“走”。

以住的教学模式习惯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各知识点的教学,然后结合实例巩固,由下至上堆积知识来构建知识结构,在进行知识点教学时,常常过度讲解,割裂了与其它模块的联系,知识重复概率降低,听懂的学生已经走神,没接受的学生仍然不懂。在改进的教学中,我们采取既突出重点,又注重知识板块之间的连贯性和覆盖面的策略,在涉及到另一模块的内容时仍然简要讲解,对于旧的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印象,起到良好的复习作用,个别没有掌握的学生得到再次的学习机会,甚至产生顿悟;对于新的非目标知识点,经过简要讲解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已经掌握,其它学生即便没掌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每个案例始终保持程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便学生笔记和复习时阅读。

(3)实践环节

在上机实践环节中,直接把授课案例的源码给学生调试通过,引导学生简要分析程序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间接复习了整个程序的全部知识,然后给出与之相似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分析,画出由知识结构组成的程序流程图,敲出代码,并调试,再次形成一个知识的“重复结构”。布置任务时,障碍设置不宜过大,避免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增加,产生挫败感,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按总学时72个课时算,当教学进行到45个学时的时候,已经完成大部分内容的教学,经过案例实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了,实践课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难度加大,按模块化任务的形式进行软件开发模拟,把一个复杂任务分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即为一个模块,模块化是组织程序的基础,多人或多组协同工作来完成软件的不同模块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这是软件工程对模块化的要求。另一方面,C语言又称之为函数语言,函数是实现程序功能的最小单位,一个函数完成一个功能是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个模块通常用C语言的函数来实现,因此函数是实现模块化思想的有力工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函数作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首先,训练学生以函数为单位组织程序。教材中的例程为了节省篇幅,往往在一个程序当中实现全部算法或功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安排学生按模块化思想用函数重新组织程序,培养学生的模块化思想。

其次,加强团队协作训练。在上机或作业过程中,在一个题目中给出多项任务,将学生分组,不同小组分别用函数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促进学习[7]。

(四)思维训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8]”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树立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金字塔形式的自上而下构建知识结构,自下而上学习巩固,纵向模块化案例训练实践,横向重复巩固。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分解问题,建立架构,逐步细化,画出知识结构图,完成代码编写。经过这种思维训练,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若干知识模块的集合在大脑里运转、优化组合和实现的流程,最终完成任务。

(五)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无论知识模块的大小,尽可能的把整个框架呈现给学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上升一个高度来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了整体构架后,再逐步细化,深入学习各个知识点,在学习各知识点时清晰的知道它在模块中的地位与用途。

(2)层次性原则

在某一个特定知识目标教学时,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出学习效果的层次性。如布卢姆、加涅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都是有层次性的,他们累积性的层次分类,表现为每一层次的行为或操作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行为和操作。应用这种层次累积的思想,对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层次分析。

(3)动态性原则

即所构建的金字塔式知识结构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能够进行不断调节的动态结构,这种动态性也体现在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逐步增加,知识结构的纵向加深和横向的丰富和完善。

四、结束语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金字塔原理”的知识构建模式,结合其它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模块化搭建知识结构,目标任务的分解实现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基于知识构建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课程和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件]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创伟,汤克明,蔡长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0(10).

[3][4]蔡茜.浅谈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C/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3).

[5]黄婷.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6][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M].汪洱,高愉,译.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8:10.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62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LIU Bo[1], LI Yan[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Xinjiang 832000;

[2]School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is defined firstly. Taking the office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example, the contents of course module is designed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ub-modular teaching mode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modular teaching.

Key words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modular teaching; case study;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针对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实践应用能力,初步让学生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理论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模块化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专题教育,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能力一体,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实践一致,是以课程模块为单位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它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①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案。

1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案例

1.1 设计课程模块内容

以办公软件与信息检索内容为例,将该章节分成4个子模块,每个模块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②

1.2 具体实施过程―以子模块一任务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1.2.1 教学内容分析

制作电子刊物是word综合知识应用的实践案例,该内容涉及到艺术排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艺术字的制作,艺术字与图片的组合,图文混排,文本框和页边框的设置等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可以独立设计(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32页)完成一份主题形式新颖,色彩搭配和谐,内容丰富的电子刊物。

1.2.2 学习者分析

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使用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缺乏综合技能的应用。本次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在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教学环境

计算机公共机房(教师机、服务器、学生用机70台,投影仪各一台,并组成局域网)

1.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组合;掌握图文混排;掌握文本框的输入;掌握页面边框的设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收集的能力和 word 软件使用的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在学习过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1.2.5 任务设计

(1)收集素材,确定主题;(2)制作艺术字、插入图片、设置文本框;(3)图文混排。

1.2.6 教学策略及过程

本次教学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品展示评价。

1.2.7 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标准

2 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模块化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③(1)学生的不适应性。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因为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案例任务,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任务量较多,便会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因此如何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同步双赢的效果,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关键。(2)教师的不适应性。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过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个模块需要教师设计大量的案例任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师的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些的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使其能够灵活的展开教学。(3)实践教学耗费时间精力过大。模块化教学在实践应用中,首先需要做大量的教学分析,来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名称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归总为学生的总成绩,学生考试不达标还要继续考试,直到达标为止,整个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年之久,固模块化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4)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在模块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只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测评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结语

本文举例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对模块化教学模式背后的理念挖掘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模块化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好的经验。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G-2013-21

注释

篇5

Engineering"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SUI Xiuwu, NIU Xuejuan, DU Yuhong, SANG Hongqiang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basic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 course big difference in disciplines, research areas scattered, weak technological base of electronic problem, this paper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s and excellent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will be re-planning to mechatronics design as the main l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of sensing technology,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servo drive technology,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were the basis for the requirements module, high demand module , demanding three-level design module. Teaching practice over the years shows that the modular design and implement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and needs of a targeted selection of research to learn the conten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need, individualized, and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raduate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modular teaching

1 机械电子工程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

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大多数来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一般具有较扎实的机械专业的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却比较薄弱,许多研究生连常识性的电子知识都不具备,甚至对“测量”、“控制”领域一无所知。因此需对其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培养。

由机械电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可见,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一般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电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将以机械电子工程的原理与系统设计为主线,在上述各关键技术为主要模块深入展开,而在每一关键技术中,又分别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基础要求模块、较高要求模块、高要求模块,形成“一纵三横”的模块化结构。模块化教学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科研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

2 “一纵三横”的模块化教学

“一纵”是指按机械电子工程原理与系统设计为主线的纵向结构,具体包括:传感检测技术模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伺服传动技术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模块。“三横”是指在每个技术模块中又细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基础要求模块、较高要求模块、高要求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传感检测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包括传感与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的基本构成、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及其静态特性指标、传感器的选用),机电系统最常用的位移检测(光栅传感器、绝对码编码器、增量码编码器),力学量检测(应变式多维测力弹性体、扭矩传感器等),视觉检测(线阵CCD和面阵CCD的基本原理)。较高要求模块包括双目视觉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标定,触觉传感器(指端应变式触觉传感器、多功能触觉传感器)。高要求模块包括机电测试新技术,现场总线系统,虚拟仪器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常用控制器(工控机、 PLC、单片机),软件方面要求测量数据的预处理,数字滤波,线性化处理,标度变换。较高要求模块包括PLC、单片机的应用高级技巧。高要求模块包括PMAC原理及应用,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及DSP运动控制卡。

自动控制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包括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标准PID算法的改进,数字PID参数的选择。较高要求模块包括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的定义及特点,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模糊控制算法解决实际问题。高要求模块包括其它先进控制方法,如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神经控制等。

伺服传动技术模块:主要讲解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步进电机及其控制。基础要求模块讲解三种电机的基本原理、机械特性及最常用的控制方法。较高要求模块讲解更深一层次的原理,如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和定转子的电路分析,变频控制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步进电机的磁阻最小原理等。高要求模块讲解三种电机的先进控制技术,如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交流电机的矢量控制等。

系统集成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主讲机电系统各模块之间的级联设计,重点讲解模块之间的电气性能的相互匹配、信号耦合、时序配合、电平转换接口。较高要求模块主讲机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重点讲解接地技术、屏蔽技术、共模干扰的抑制、差模干扰的抑制、供电系统抗干扰、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等。高要求模块重点讲解软件抗干扰技术,如软件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看门狗”技术等。

3 以案例为载体,推进模块化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了课程网站,开发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个教学案例。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将“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引车”、“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制作了教学案例,并对一些复杂系统进行了分解设计。采用单片机进行直流电机控制、采用PLC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仿真等案例模块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案例,是将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篇6

【课堂案例】《引领时代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拟定分析

本课课标的要求: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描述,教师以常州市新北区推行的板块三串式要求梳理出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主张。

2.通过材料概括分析启蒙思想基本内容,了解启蒙思想的基本内涵。

3.通过学习启蒙运动的影响,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流程的展示与分析

【感悟心得】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的感悟:

1.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中心主旨就是用这一模块化设计有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为核心进行问题教学设计。同时,“学生活动串”有了明确清晰的设计要求,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进行。第三个板块“反馈串设计”进一步要求体现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行为。新课程强调课堂的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反馈串设计”这一模块正是体现这一理念。这样“板块三串式”完成了教学环节的第一次循环互动。

2.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在历史课堂上不仅是横向的三串为一个整体,纵向来看,“问题串设计”也是一个逻辑整体,板块与板块之间也是一个整体。既然是“串”,本身就是完整的体系构建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具体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学设计时以学生的已有的思维发展为基础,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问题或者活动逐步深入,以此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生成过程。本课实例中,在第二板块启蒙运动的探究教学中,六个主题活动分别按照一般逻辑思维层层推进:背景、概况、影响与比较。这符合学生一般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同时,板块与板块之间应体现内在的关系。在本课案例中,各板块之间基本是平行的。应该说,历史的时序性、事物发展的因果性必然要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体现其基本规律。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unching and Wall Plugging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

CHEN Qiang, DING Haiyi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Engineering, 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Punching and Wall plugging"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forms for course desig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to meet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learners. Student's job skill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of new curriculum will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punching; wall plugging;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0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作为钻探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传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手段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需对该课程以钻探施工中冲洗液配制、性能测试和调整为核心技能,基于钻探施工工作过程进行模块化重组课程。通过课程重组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双中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学练并重。

1 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现状分析

1.1 学生状况分析

目前,钻探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普遍存在有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缺少兴趣;缺少先进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差,对于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未能充分理解吸收,学习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1.2 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的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教学,教师往往以直接行为的教学模式进行。采用一节课完全由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普遍落后,无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无法做到有效结合,直接导致学生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无法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配置冲洗液和调整冲洗液性能。

2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开发与设计

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科学合理的开发,应以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为课程设置首选因素。结合目前学生的现有技能能力和有待通过课程开发达到的提升能力,将本课程学生学习能力和评价指标设计如图1所示。根据课程不同模块化的开发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呈直线上升趋势,由传统的功能性能力演变为过程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的转化。强化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1 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学生能力与评价指标

2.1 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场配置、测定冲洗液相关性能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条件作出正确判断并调整冲洗液配方,掌握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特点设计冲洗液典型使用配方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改变传统的章节编排模式,以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实施模块化编排。在各模块化中应分别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各促成目标,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技能和扩展技能应明确编排,以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2.2 制定课程大纲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重组教学内容。特别要根据本课程特色,寻求“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以钻探施工真实案例作为课程设计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整个课程的顺序和内容。

2.3 创新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由各独立模块组成,在每个模块中分别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存在有必然联系的单元环节。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通过模块式开发教学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行动学习能力和互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势能,使学生充分得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模块1中单元1处理剂认识为例,教学设计见表1。

2.4 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改变传统以最终学习结果为主、单一的教师评价、只考核学生学习个体的考核方式。重点形成过程性考核,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重,兼顾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及团队协作意识锻炼的综合性考核机制。其中考核点及所占权重如下:专业知识考核占0.3,专业技能考核占0.3,方法能力考核占0.15,职业素质考核占0.15,团队精神考核占0.1。

3 总结

冲孔与护壁堵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钻探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专业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课改项目。但本课程建设仍存在有如下问题尚待解决:(1)通过不断实践该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可进一步进行优化,使其体系更科学合理。(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关注专业学生间的明显差别和相互存在的必然联系,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势能,在培养学生共性化的基本能力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能力。(3)教学设计中工学结合的案例应切实做到与钻探生产紧密结合,掌握企业单位的主流技术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47-02

一、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专业教学以培养信息技术应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该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技能为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基础宽泛,覆盖知识点多。比较适应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块化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关键,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已成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将一门课程模块化,可以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同时构建一门专业课程完整的应用能力训练流程,这些“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但从整体上看又是互相耦合,彼此联系的。这样的课程体系真正体现了教、学、练的统一,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理念。

因此,计算机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将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契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块化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内涵特点,模块化教学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模块化教学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模块化教学应首先成立计算机专业职业分析调查小组,分析实际工作情况。如通过大量走访信息产业相关企业、考查兄弟院校等广泛调研,确定专业对口岗位群,分析各个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对照卓越标准,融合专业新技术形成本专业的能力标准和课程目标。然后再既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解,形成可以量化的模块,并结合课程设置规律和教学实际对课程模块进行分类,据此选择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条件。为了使模块化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实现其教学目标,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模块化教学突出应用技能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学校必须有足够的教学设备支持模块化教学的开展,比如多媒体实验室、图书馆、模拟实训场地等资源,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模块化教学必须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形成自身的教学特长。

3.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建立合理的模块化教学评价机制是模块化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结合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和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模块化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评价。形成学生评价为主,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为辅的多元化体系。根据模块化教学的知能结构制定适合模块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和规范模块化教学评价制度。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本研究在我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研究循着“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分析对应的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能力标准对照能力标准分解知识要素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实施模块化教学评价模块化教学方法成效”的思路展开。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确定岗位群,分析职业能力要素。遵循模块化课程以行业需求为基础的理念,对计算机的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研,确定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分层次确定岗位。计算机行业的岗位可分为管理岗位群,如项目经理;中高级岗位群,如系统分析员、系统架构员、软件设计师等;初级岗位群,如测试员、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还可以将初级岗位群按技术不同进行领域细分,如将程序员细分为Web程序员、移动程序员、嵌入式程序员等。分析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如测试员需要具备制定测试计划、开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能力。

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岗位专业能力形成本专业的能力标准,确定本专业的能力模块,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可分为科学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三大能力方面。以专业能力为例,又可细分为软件分析设计能力、软件实现能力、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能力、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等。以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能力为例进行能力要素分解,可将其分解为白盒测试能力、黑盒测试能力、自动化测试能力等等,白盒测试可分为逻辑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等知识点,黑盒测试可分为等价分类法、边界值分析法等知识点,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知识点组成软件测试课程模块。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以项目为导向展开模块化教学。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模块化教学的主要方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逐一覆盖模块化课程的各个子模块知识点,最后形成完整的项目,达到模块化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

4.进行模块化教学评价。模块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对模块化教学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0.2+项目过程成绩*0.4+项目报告及答辩成绩*0.4。其中,平时成绩的评价依据为出勤及课堂表现,项目过程成绩的评价依据为项目各个子模块的实现情况,项目报告及答辩成绩的评价依据为最终项目整体的完成、项目报告的完整性。

四、总结

模块化教学体现了我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偏重技能实践的专业特点,促使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1)教学内容按模块组织;(2)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3)促进了教材建设:模块化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通常以项目案例为支撑,需要不同课程知识的交叉融合,传统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目前模块化课程还没有广泛推广的前提下,很难有现成的教材直接用于模块化教学,因此为了满足模块化教学的需要,必须研发适用于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4)避免了知识的重复讲授;(5)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研究是顺应我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对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晨.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2]周志明,黄伟九,王兴国等.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9):116-118.

[3]张慧坤.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职业,2012,(6):25-27.

[4]胡洋,苏琳.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42-143.

篇9

智能车作为创意机器人设计的参考原型,是高校进行跨学科创新的典型工程案例,也是实现课赛结合的理想主题,在各类赛事和学科创新活动中获得了较多成果。CDIO理念下的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将智能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完成教学适配,[7]以智能车主题贯通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加了课外自学内容,结合虚拟仿真开发技术,使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具备安全用电、电子制作、电子设计与应用创新的各项能力,实现了系统性的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方案见表1,下面从安全用电、电子制作、电子设计、进阶引导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1.安全用电学生具备安全用电常识和解决日常用电问题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要求。安全用电是工程实践的基础,须克服心理障碍,熟悉用电常识与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主要内容有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单相电路、三相电路。需要注意强弱电、交直流的结合对照,做好与后续实习内容的关联,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单相电路侧重培养安全用电技能和看图接线能力,主要内容是照明用电和室内配电实训,了解交流市电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入智能车直流电源课外自学内容。电源作为电子产品系统的供配电部分,是系统调试和故障多发的重点区域,也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检修的关键环节,智能车电源模块使用了7.2V电池,对外供电采用双电源,7.2V直接为显示模块、循迹模块和驱动模块供电,变换为5V电压后为MCU模块供电,初学者容易接错电源,造成元器件烧坏或者人体烧伤,须提示安全用电。三相电路侧重培养看图接线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有动力用电和PLC自动化两个实训项目,主要内容是电机的继电控制和PLC电气自动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车的驱动模块了解直流继电器及直流电机的控制,了解H桥驱动原理,智能车的驱动模块用于运动控制,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分别对开关管和继电器进行控制,以实现电机的速度、转向等动作。达林顿管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速度、晶体管驱动继电器进而控制行进方向。因为该部分属选作内容,内容较多,比较实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2.电子制作学生具备课外科技制作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培养目标。电子制作包含仪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读检测、焊接工艺、电路调试和整机装配五个部分。其中仪器的使用和元器件的识读要结合焊接具体电路来教学,尊重学生在实训中的主体地位,边讲边操作,考虑学生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和效率,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焊接工艺是电子制作的基本功,主要内容有立方体的焊接、万用板的焊接、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和拆焊练习,其中立方体的焊接是焊接基础,采用“准备-加热-加锡-去锡-去烙铁”五步训练法教学,要求学生握持烙铁要稳,养成焊前对烙铁头和引脚进行预处理的习惯,避免虚焊;万用板的焊接推荐引脚直连法或者用单支线,训练实例为智能车电源模块,要求学生养成“先检测,再焊接,焊前预布局”的习惯;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训练实例为智能车循迹模块,学生通过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对PCB结构和标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设计PCB奠定基础。通电调试前,使用万用表对照原理图检测电路,发现元件焊反或焊错的,须进入拆焊环节,拆焊可用热风机或加锡拆焊法,均匀预热避免长时间加热某个焊点,以免焊盘脱落;调试时沿电流方向依次检测,查找虚焊或问题元件,掌握离线检测电路的方法。通过智能车循迹模块掌握运放的典型应用和运放电路在线调试的方法,初步具备依据电路原理进行调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制作教学环节,学生多为初学者,要求指导老师“多演示、多巡视、多指导、严验收”,拆焊练习属于选作内容,方便学有余力的同学自我提升。

3.电子设计电子设计是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电工电子实习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质量,主要内容包含电路仿真、原理图绘制、电路板设计、电路板制作和整车调试。电路仿真是进行电子设计与验证的便捷途径,学生通过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仿真智能车车灯模块或显示模块,分析电路原理,了解集成运放电路典型应用与调试技巧,掌握电路设计的可行性仿真分析和虚拟仪器在电路验证中的应用,为后续电路板设计奠定基础。使用Altium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或进行原理图修改,是进行电路板设计的前提,应注意易读性和效率,学生在绘制智能车车灯模块原理图的过程中,要提前发放元器件,自然而然地了解软件界面、元件与封装。AltiumDesigner进行PCB电路板设计之前,利用前面焊接的循迹模块PCB成品,使学生对PCB电路板有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刚绘制的车灯模块原理图快速上手,初步掌握PCB设计流程和使用技巧,布置一些课外内容,例如布局原则、布线技巧、批量修改和机电匹配、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软件[8],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热转印工艺,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每个环节建议设置简短提醒,完成车灯模块PCB的制作,在读懂电路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焊接与调试。最后是整车调试环节。利用已制作并调试成功的五个模块,配上智能车底座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成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整车调试,通过检测跑道(或地图)的黑线来自动调整小车前进的方向,使小车不脱离黑线跑完全程,从而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提高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电子设计因果的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

4.进阶引导进阶指导是实习课程的课外拓展,是课外创新的新起点。实习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总结,便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利于后续的课外创新实践。围绕智能车工程案例,总结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知识的典型应用;科普单片机编程和控制算法,引导学生以智能车为原型,进行创意智能车/机器人的扩展设计与创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赛事,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二、成效

电工电子实习是校级公共实践平台,教研组根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分批次多层次多模块”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满足了各个专业的需要。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智能车,实现了已学电子技术与后续单片机课程的对接;以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典型应用,打通了实习教学各模块和环节,从传统的技能培养成功过渡到系统性的能力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制作的“电工电子实习课件(CDIO版)_跟我学做智能车”系列课件,在2014校多媒体教育课件大赛中获奖,根据5个专业的教学测试,以及教学问卷反馈,完善了教学设计,取得了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课赛结合教学模式(图2)。智能车项目的模块化设计,考虑了与后续赛事的对接与关联,预留了MCU编程、创意设计和硬件扩展等内容,把智能车成功打造为学生未来工程实践的创新起点和参考范例,打通了实习与课外创新环节,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了课外创新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智能车、机器人和飞行器等赛事,以竞赛带动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篇10

【课题名称】多元需求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模块化教学设置与就业能力的关联性研究,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02-0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的创新模式,能够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是一门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最新的行业知识、提高职场的人文素质和从业能力。在课程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转变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效,教学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教学理念的改变才能更好的学习、借鉴吸收新东西,从本质上实现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过分重视知识讲解、灌输,未重视训练环节。所以,改革实训课程的教学,必须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去。

模块化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以技能的培训为核心、以现场教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根据岗位任务来确定模块,以某职业实际岗位工作完成的程序作为主线,也可叫作“任务模块”。模块化实训课程教学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1.形式多种多样。

2.设计灵活。

3.针对性强。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

针对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改革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革实施:①把模块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按训练的任务来确定模块,将模块之间灵活合理分配、组合,把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给学生提供训练实践机会;②完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在授课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作业设计、课堂管理、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并在课程大纲中设置教学模块,有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完整的、切实可操作的实施方案;③积累课程教学资源。筛选和梳理以前的教学材料,按不同模块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同时分析归档以前的教学案例。并充分发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与相关软件,建立课程教学资料数据库,丰富综合技能训练的内容,使其形式更加新颖;④建设教学团队。积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采取集体上课的方式,按教师的特长、模块设置,不同教师分配负责不同教学模块,充分发挥出教师个人特长和掌握的资源。同时,邀请职业人参与到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准确了解最新的行业知识与信息;⑤创新教学手段。不仅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还要充分利用配备的微格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试讲和展演,并给学生评课、教师评课等相关环节提供仿真模拟的平台,提高实训真实性与实效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及注意的问题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为了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回访,结果显示应用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的效果比较理想,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可接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能够很好的适应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形式、内容、手段和相关教学设计。

同时,学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反馈和建议。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多样。贴近行业的实际,加深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和职业技能的了解把握。增加说课与讲课模块,能够深入训练课堂微技能的应用;减少一些教学方法与理解论介绍。②教学形式:应用多媒体和微格实验室实践效果比较好,能够提高学生实践经验。③教学方法:尽量实现讲、练和评相结合,突出训练部分,减少相关讲解,在训练中准确理理论与技巧应用。④师资方面:校外专业职业人员积极参与教学,带来了行业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风格各异,工作责任心高,认真负责,但是更换过于频繁,不利于学生适应课堂教学,而且课后的任务量过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⑤其他方面:实训课程对于英语教师职业非常的有必要,但是课时过少,深度不够,训练进行不充分,有必要到实践基地去进行培训与锻炼,增加学生职业实践的经验。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这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非常的理想,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协调好有限教学课时和丰富的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操练之间的时间分配;科学有效的加强课后任务的设置;实现自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必须要积极进行改革,大力实施模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煜,苗振清,俞存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高教论坛,2009,7:125-127.

[2]郭京红.模块化实训课程设计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139-1141.

篇11

关键词:

运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问题,它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何通过《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教师不断总结和探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进而提高《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紧密地追踪行业前沿动态,不断地吸收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过程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形成了该课程的十大核心模块。[1]模块一: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主要介绍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特点和航空公司战略制定。模块二: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介绍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特点、流程及方法。模块三: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介绍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模块四: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要素、过程以及航班延误和解决办法。模块五: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以价格管理、航班座位控制管理、座位超售等为视角介绍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块六: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主要分析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特点以及控制成本的措施。模块七:航空公司主要财务决策,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资本运作中融资、财务战略制定、资本结构、飞机融资和资本运作等问题。模块八: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分析航空服务产品要素、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特性以及航空公司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块九:航空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介绍我国民航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块十: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介绍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再现一些客观场景,把学生带入到案例场景当中,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案例教学当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既可以找出成功的经验,又可以得出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或与别人的交流探讨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案例教学方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进行细致的材料准备,针对不同的问题选定特定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展开反复地讨论或者辩论,形成思想观点、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授课当中,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加大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案例库的建设,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了以下典型案例。案例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取胜之道;[3]案例二: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南航借力天合联盟;案例三:新加坡航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解析;案例四:国航航班延误事件纪实:航班延误的原因与治理;案例五:资本运作大师:海航集团的资本超优势运作;案例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管理模式分析;案例七:春秋航空公司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解析。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对该课程进行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设计和安排《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航空公司的主要运营业务和相关岗位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对课程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双向选择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选择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公司为主要的实习对象,以该单位的运营过程为主线,对实习单位的性质、任务,运营目标的建立及运营长期、短期计划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该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掌握该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内容;熟悉该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岗位工作;了解该航空公司涉及到的主要财务决策;熟悉该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习,基本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内容撰写综合实习报告。

四、结束语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要充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在民航系统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知识上,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能力上,通过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就航空公司运营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素质上,通过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满足航空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者:张文华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137―03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一个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技能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学生仅仅通过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HRM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很困难的。高校在HRM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教学设计需要按照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按模块组织教学。根据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将专业素质细分为能力模块,并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构建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在校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一 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界定

模块化教学模式注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设计课程,体现了一种动态的课程设计观。当今模块化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归纳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并以此施教,CBE实施的技术路线为: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能力分析教学分析完善教学条件实施教学;另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研发的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建立工作描述表,通过分解、组合,用代表每个工作任务的模块和获得每个单项知识和技能来建立学习单元,MES实施的技术路线为:岗位职能工作任务模块学习单元。[1]

具体到HRM专业的模块化实验教学,应该从该职业在企业中的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小型化的模块实验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HRM专业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 实验内容能力化

传统HRM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知识为目标,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更注重能力化,所有实验内容的设计都是以HRM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所需要的具体能力(素质)为依据。

2 实验项目模块化

模块化实验教学将HRM专业的所有实验项目模块化。因为每个模块都是完整、独立的实验项目,所以每个实验模块既可独立进行又可灵活组合,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

3 实验方法多样化

模块化实验教学法由于将繁杂的实验项目模块化,便于灵活运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实操设计、对抗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

4 实验过程系统化

HRM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设计,依据企业HRM流程各模块对操作者所需要的能力,细化到各实验子模块。同时,注重各子模块的整合,保证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二 HRM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企业HRM的部门设置,即不同部门开展工作所应用知识、要求能力的不同。HRM专业实验教学可以分为: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管理、绩效考核设计、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HRM信息化九大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又包含若干实验项目。具体实验模块构成和实验项目分布见表1。

三 HRM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的实施

1 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为了保证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改变以前将实验教学放到各个专业课中的做法,修订培养计划,根据各个实验模块的内在逻辑,科学修订专门的实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系统进行实验项目学习。在修订教学计划基础上,完善各个实验子模块的教学大纲,让学生做起实验来有章可循;而且各实验项目的实验大纲要及时更新,紧跟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制定科学的模块化实验成绩考核方法

实验成绩的科学考核,能提高学生参与模块化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2]。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成绩考核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同,具有多维性、多因性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仅靠实验报告评估成绩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模块化实验教学的要求。根据模块化教学的需要,建立学生专业实验记录册,学生可以在课程允许范围内自己选修实验,让模块化教学灵活的特点得以发挥,但是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要求的所有实验项目,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3 建立良好的实验室软、硬件平台

HRM专业的模块化实验教学多数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来进行的[3],性能优良的计算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是开展模块化实验教学的硬件保证。另外,在职业生涯管理、薪酬体系设计、HRM信息系统等实验教学模块中都要用到相关的专业软件,专业、系统、权威的专业软件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室需要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高水平的模拟、测评软件。

4 增加趣味性,引入竞争对抗

在适合的模块内可以引入竞争对抗,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模块化实验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如在薪酬设计模块中,教师可以在给定共同企业背景的前提下,将学生设计的不同薪酬方案进行评比,看哪种方案更科学合理,能吸引并保留住自己需要的人才,并根据评比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

5 开放式教学,政府、企业参与实验教学

为了提高模块化教学的效果,在部分模块我们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让企业、政府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劳动关系管理模块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会邀请当地劳动仲裁机构到学校来开庭审理劳动纠纷案件,同学们通过观摩现场开庭,既加深了劳动法规的理解,又了解了企业劳动纠纷案件的处理程序。又如在招聘与配置模块的实验教学中,通过邀请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招聘主管来课堂现场模拟招聘,既形象展现了招聘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总结

HRM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是结合HRM专业特点和不断变化的企业HRM工作要求,尝试提出的一种新的专业实验模式。此种模式将实验教学的目的直接指向未来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提高了HRM专业实验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实用技能,提高了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实施起来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需要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此,我们将此种教学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希望更多院校能跟我们一起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实验项目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成绩评估等环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HRM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一、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平台概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为主,在备课时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和教的方法,很少考虑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教育是被灌输知识,而不是自主学习知识、多方互动学习知识。当前中职学校遇到最大的教学问题正是学生不愿学,学不懂,那么教师教学的根本点就难以顺利进行。目前国家实践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来解决此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技术的日臻成熟,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同一门课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完全控制互动,课堂引导学习,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Moodle信息化教学指的是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用于制作网络课程或网站的软件包,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之一,由于它是开源软件,其开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老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其功能愈来愈强大,成为国际上首选的适合中小学基础教育选用的学习环境。教学方面将知识点文档、视频动画、教学PPT课件、课程习题、部分课程的实训源程序、教学案例、岗位技能考核、竞赛方案、国标行标和仿真软件等集成于课题资源。具有3大功能系统:网站后台管理系统,课堂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网站后台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对网站前台的信息管理,如文字、图片、影音、和其他日常使用文件的、更新、删除等操作,同时也包括会员信息、访客信息的统计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网站数据库和文件的快速操作,以使得前台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和调整。课堂管理系统的使用主要针对管理者,该系统可以显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在管理者的掌控之中。合理使用可以起到对好学生激励,坏学生鞭策的作用。学习管理系统也就是学生在课上需要一步步完成的各个操作,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视频观看等内容。

二、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的模式特征

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平台的特征主要有:

1、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应做到的目标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2、模块化动态学习转变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撑学习,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信息化教学带动师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往互动。

4、Moodle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讲授,完全控制互动,一对一、一对多交流、讨论,完全自主学习,课堂引导式学习,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5、Moodle学习平台允许点面结合的布置,既可以全市统一,又可以各校分别布置。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举例

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平台的资源整合包括知识点文档、视频动画、教学PPT课件、部分课程的实训源程序、教学案例、国标行标、竞赛方案以及岗位技能考核等内容。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对信息化教学有系统的规划,这个过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既体现信息化教学理念,又将在实践上指导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依照教学目标,在信息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因素进行最优化组合。

比如,在进入Moodle信息化课堂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事先的考量和设计,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在什么时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技术怎样与教学实践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达到教学目标等在系统全面考虑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将做完的积件课程导入到大平台里,Moodle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在搭建好的平台下每位同学可以访问它,建立以迁移后续为特征的运用Moodle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框架(即Moodle课前预习、分析;Moodle课中资源、训练;Moodle课后拓展、互动)

三、使用模块化动态教学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中职学校实践应用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信息化课程的实施可以取代老师80%的工作量,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师生互动少于生生互动。学生跟教师之间有距离感,当学生和老师之间对话时经常语无伦次,紧张得很。应加强师生互动,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用于开口。在课堂上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在课上用于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学生跟随教师“口味”走的现象,师生互补,共同进步。

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学习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给出的要求,能够从学习的海洋中提取自己学到的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个性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学习,每次随堂考试练习成绩会进入系统保存,为以后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提供了依据。整个过程由于学生积极性高,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反复思索和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模块化动态学习在我国各类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境、资源等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Moodle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