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篇1

一、关于计算机软件的会计核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购入、自创的计算机软件越来越多,对它的管理、核算也越显重要。但在《企业会计制度》及《无形资产准则》中对计算机软件的确认、核算无明确规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会计核算:①视同固定资产;②认定为专利技术;③认定为著作权;④作为办公费在管理费用中一次性列支。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著作权的形式对计算机软件加以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也明确规定将其作为一类与文字作品并列的特殊作品给予保护。因此,笔者认为,将计算机软件归入“无形资产-著作权”进行会计核算较为合适。但对于单位价值相对较小的计算机软件如杀毒软件,为简化核算,可在“管理费用-办公费”中一次性列支。至于什么是“单位价值较小”,可参照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以2 000元为界。

根据《无形资产准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自取得当月起进行摊销。由于计算机软件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技术更新快、使用期短,购入时一般无使用年限规定的特点,因此宜在较短时间内摊销。根据国务院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规定,企事业单位购置的软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经批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最短可缩至2年。因此,企业可充分利用此条款,将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2 ~ 5年内进行摊销。当然,若要免除所得税纳税调整,其摊销年限需报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二、关于土地使用权的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根据财政部《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的规定,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该项房屋、建筑物的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的因素,并作为净残值预留,待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的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时,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以上规定,其实质是按无形资产对土地使用权进行单独管理和摊销,只不过形式上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将土地使用权摊销改为计提折旧而已,增加了核算的复杂性和难度。

此外,企业为了长远规划一次性购入大批土地,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逐年进行生产装置的改扩建而分次使用土地的,按制度规定该土地使用权一次转入在建工程,这样会造成建成的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大相径庭,使人们对资产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如按土地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分次计入相关在建工程,则引起一部分土地使用权作无形资产核算,而另一部分构成房屋、建筑物价值,不符合会计核算原则。而且构成资产价值的土地使用权预计使用年限一般均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按上述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很复杂,不利于实务操作和控制。

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概述;改进意见

一、无形资产核算的含义

我国采用的无形资产采用会计理论和会计计算方法根基于杨汝梅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在我国的译本是由国内著名的会计学家施仁夫翻译的,并在1926年发表于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立信会计丛书》,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并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是强化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企业重视核算无形资产,能够实现国际会计管理趋同。无形资产是企业生产销售成品过程中,所租赁使用的人力、物力以及科技资源,实现生产、管理、销售,这类型的资产是看不到具体物态形状,属于非货币长期无形资产。从直观区分角度出发,可以将无形资产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辨认无形资产,另一种是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在可辨认无形资产中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使用权、著作权。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则包括商界经营信誉,主要是指企业从产生发展以来,在行业内取得的口碑、信任度等综合得出的。当前,企业能控制计算无形资产。第一,依靠无形资产投入成本能够被精确计算;第二,无形资产整个生产销售环节产生的收益,有可能流入企业。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掌握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例如,与其他企业合作时,通过签订合同,保障企业拥有和使用无形资产的权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全方位登记,无形资产使用具体时间和维修保养次数,企业生产成本有着明确的记录。此外,企业有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收益入流倾向,有专业部门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研究,在使用期限内对无形资产产生的生产成本已经收益进行准确的预算。一些企业往往忽视无形资产提供的效益。例如:机械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生产效率,直接增加了产品数量,企业拥有较大的变价空间。这就是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无形资产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无形资产核算的必要性

机械设备样式和性能不断丰富,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生产向着先进化、自动化发展,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利用大量的科技进行管理,采用大量的机械代替人力生产,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如果,沿用以往传统会计核算方式,无法计算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所利用的无形资产产生的成本,更无法统计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需要“踏出”传统生产经营,“迈向”新型生产经营方式,注重对无形资产进行精细核算,只有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精细核算,才能全方位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得出最真实的财务报表。由此可见,企业可算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无形资产核算的可能性

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企业有专业部门管理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管理,选取性能质量优良合格的设备,从设备投入生产时间开始,工作人员详细登记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维修、保养所花费用,在一个生产销售周期结束后,根据员工所做的记录表,在年度总结核算过程中,减去机械设备所花掉的费用。此外,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采用科技设备进行控制管理生产,例如:计算机控制设备,企业工作人员将工作程序用C语言编程,指挥机械设备工作程序,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企业需要向外界进行购买新型操作技术,各种技术是无形的,被重新记录在计算机中,但是该种技术具有使用权,企业在引进这种技术,往往向版权方购买使用权,获得允许后才具备使用技术的权利,在此过程中,企业花费高额资金购买技术,以及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系统,这些费用都属于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此外,要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收益。首先,需要将机械生产效率与传统人力生产方式的工作效率进行对比,得出机械生产高于人力生产那部分效率。其次,根据比例计算出,多生产出商品的数量。最后,商品预售价格减去商品成本,乘以多出的数量,所得的积就是机械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在计算销售成本和收益时,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由此可见,企业设定专业负责小组,对企业中的无形资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能够有效统计无形资产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花费数额。对新型经营方式而言,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具有可能性。

三、我国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

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

由于,无形资产具备“无形”的特点,企业会计部门在计算核对无形资产时的范围较为狭隘。例如:企业会计部门在记账过程中,会根据机械部门的机械记录表,核算在生产过程中,购买机械以及保养维修机械所花费用,在总收益中减去这一部分的费用。往往忽视,机械设备代替人力生产后,提高生产效率,在同样生产时间里,能生产加工更多商品,商品价值量降低,有着更大的降价空间,获得更广阔的销售市场,这就意味着,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会计部门往往忽视机械设备带来的效益。计算机科技手段也面临这种窘境,程序语言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物体,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编程,设计出适合生产的工作语言,指挥机械进行自动化生产,机械生产编程语言的不断更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就是企业往往忽视的收益部分。由此可见,企业会记录有根据的成本输出,往往忽视无形资产潜移默化增加的经济利润,会计部门规定的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十分狭隘。

2.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全面

无形资产都是通过研发研制得来的,不是具体可见的实物,但对整个生产销售环节起着促进作用。当前,企业缺乏对自创无形资产的认识和意识,且对评定无形资产条例和机构陌生。这种现状,一是对企业成员研发能力的不重视,二是忽视无形资产对整个生产销售的重要性,其次无法准确计算分析企业销售业绩以及经营收益,最后企业负责人忽视研发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企业职工墨守成规,不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这样整个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最终不适合市场需求,被市场淘汰。

3.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合理

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有明确规定,但是当前一些企业无章无序生产,计量工作不合法,既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也违反我国税务条例。一些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没有做详细记录,也没有保留详细账单,作为记账根据。我国明确规定,无形资产需要用真实货币支付,如果企业不采用真实货币购买无形资产,需要根据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规定的程序,记录无形资产的价值,往往一些企业生产者忽视该项工作,忽视省略无形资产价值。此外,一些投资者甚至爱心捐赠人士会像企业捐赠一定的无形资产,一些企业面对价值加大的无形资产,往往不会对其进行审核,采取直接收取利,而一些无形资产无法提供具体真实的凭据和税收收据,无法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一些企业负责人在生产过程中和生产团队,共同研发创造的无形资产,例如,自己特色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部分企业负责人对自己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并不重视,不申请专利,既不能获取研发使用的费用,也不能合理估价无形资产价值。

4.无形资产披露的不足

一些企业负责人忽视无形资产披露工作,部门职工缺乏了解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使用过的无形资产的信息,也没有具体企业自身具备的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企业不公开无形资产情况,不利于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严重妨碍了企业发展。此外,对无形资产不进行披露工作,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职工忽视无形资产的心理,偷改账目,从中牟取暴利,企业账务出现亏空,属于违法犯罪现象,危机企业的生存发展。

四、对现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1.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

首先,企业负责人向职工普及无形资产重要性以及评定标准,这样职工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研发并发现无形资产。此外,职工了解评定无形资产相关程序,了解资产需要经过国家认定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公证环节,并依据资产评估方法严格核对,预算无形资产价值。其次,改变以外对待无形资产的看法,不仅仅局限于机械设备,计算机编程语言,现在先进的人才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专业领域的设计人才,能创造出新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生产提供新动力,新的设计理念,最终促使企业成为行业内翘楚。最后,企业加强对职员的培训,让职员了解最新生产资讯和技术,潜移默化加强职员对无形资产的重视。此外,企业鼓励职员进行研发,挖掘新的生产动力,研发新的无形资产,并对其进行嘉奖,这样能调动职员研发无形资产的积极性,促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上下级团结一致,为企业利益共同努力。

2.将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

将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也就是说:企业鼓励职工将拥有的无形资产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职工也成为企业股东,这样能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无形资产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技术或者管理科研人才,无形资产成分丰富,只要从根本上有助于企业生产销售的生产要素,通过公示部门认证,具备证书,都属于研发费用的有条件资本化。此外,企业要对这类为无形资产设定一定的“门槛”,首先,该类产品通过专业部门审核认证,是其所拥有的合法资产,有着明确的使用权利和使用年限。其次,充分考究该类无形资产是否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生产力提高。最后,经过企业董事会投票和商议,决定是否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计量的关键问题是计量基础的选择

企业评估无形资产价值需要有一定的计量基础,无形资产通过于准去的计量进行比较,能够准确得出无形资产准确的市场价值,获得准确的销售经营情况。首先,企业如何选定准确的计量标准,这是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要核对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明确所有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并且详细了解无形资产使用的时间和市场情况。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信息分析无形资产的价值。其次,企业了解无形资产使用的时间和市场情况,可以根据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估量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无形资产使用时间里的市场情况,例如,每个时间段的收取税收情况不同,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会计部门分阶段计算无形资产上交的税款。最后,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了解竞争企业采用何种评定计量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如果企业生产力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可选用评定计量低于市场要求。反之,当企业生产力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可将评定计量高于市场规定计量。一切要根据本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合适计量基础。

4.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披露

企业负责人带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披露工作,例如,统计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无形资产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购入花费资金以及上交的税款的具体账面,做成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定期向职工公示;在每个生产周期都进行核对无形资产减值情况,确定账务准确无误;企业租用土地,必须具备合法契约,在契约中明确标有土地使用权限、使用年限以及租赁价格。此外,企业向其他合作企业出售无形资产,之间的签收合同以及相关账务,需要做成简明易了的账务报告。此外,企业要定期审核,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当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要及时向职工传达这一信息。让职员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本公司的无形资产使用现状。通过披露工作,企业职工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生产动向。一些职工向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股东,通过企业的披露工作,能够发现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身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出发,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销售业绩的方案,促使整个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不断努力。五、结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生产销售的重要动力,也是整个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无形资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同一工作时间段,降低了商品的价值量,提高了商品的数量,有足够的降价空间,占据优越的市场优势。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企业会计部门充分掌握市场销售以及税收信息,准确核对无形资产信息,做出准确的账务,有助于研究整个企业生产周期的销售状况。

参考文献:

[1]徐炉清.不动产统一登记要做好顶层设计[J].房地产业,2013(10).

[2]余恕莲.无形资产评估[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蔡吉祥.无形资产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4]王维平.企业无形资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一、关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过去会计准则规定,只有依法申请取得而发生的费用(例如:注册费、律师费等)才能资本化,研发过程中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企业自行研发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基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只有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才按照实际购入成本入账。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追逐短期利益,就可能不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会计核算方法就可能束缚企业的创新能力。

但是,新准则中允许部分研发费用资本化。具体规定为: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进“管理费用“科目);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如符合下述条件:(1)完成该无形资产具有技术可行性;(2)企业有使用或出售意图;(3)有未来经济利益;(4)有足够的技术资源支持完成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等条件的;(5)相关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应该予以资本化,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进“管理费用“科目)。新准则还要求,企业须披露当期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并说明其中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以及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定义上,强化资产负债表观理念,适度淡化损溢表观的理念,对资产、负债相关科目,更坚持真实性原则,新准则中无形资产价值确认的核算方法,对于研发支出较大的行业,如IT行业、医药行业、精密仪器行业等,这项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公司最近一个年度若没有无形资产的相应摊销,在2007年1月1日使用新准则之后,当年的研发支出符合条件的予以资本化,当年年度的净利润必将大幅提升,后续年度的影响才可能渐次降低,直至基本消除。

二、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

原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的摊销方法是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这对高科技企业是欠妥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应根据相关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速摊销。新准则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强制平均摊销,而是在持有期间的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的减值准备,据悉强生控股、G沪大众等公司的出租车牌照,便属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两家公司相关资产的年度摊销将分别减少1100万元、2300万元,由此看来,新准则的实行对于无形资产占资产份额较大的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将会很大,

另外,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后的无形资产,是按原始价值还是按账面价值在剩余年限内摊销其剩余价值,在准则和会计制度中都未作明确规定。本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后无形资产的摊销应与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法类似(在下面举例中一并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关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摊销的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摊销无形资产价值时,借记“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也就是说,所有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均在管理费用中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专门服务于生产装置的专利权或非专利技术和相关固定资产一起构成了该装置的固定费用,其与企业的管理费用无直接联系,并且往往价值较大。将该部分无形资产的摊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既无法准确反映该装置所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不能合理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费用水平,不利于同类企业间相关指标的横向对比。因此,本人认为,对于与某生产装置相关的专利权或非专利技术的摊销,应在“制造费用”科目中核算,以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三、关于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

企业在出售无形资产时,主要是进行“注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取得转让收入”以及“反映各种与转让无形资产有关的费用支出”等方面的账务处理。新旧《制度》和《准则》规定的看起来很规范,其实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很难执行,因为无形资产出售业务的各项工作往往不可能全部在同一天完成,前后可能会相差一段时间。于是,在进行此项业务会计核算时就会产生如下一些问题:

1.与“出售无形资产”有关的某些事项(比如企业的收款业务和付款业务等)在发生的当时(不可能等到计算出最终的出售净额时再进行会计核算)就必须按照其发生额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届时企业就无法编制出合理的会计分录

2.在“出售无形资产”整个过程没有结束之前,谁也不能武断地认为此项出售结果一定形成“出售净收益”或者产生“出售净损失”,也就是说,企业实际上没有办法按照“无形资产出售净额”来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

3.当与出售某项无形资产有关的各项业务发生在不同月份时,即使企业已经将出售收入和出售支出分别计入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因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都是损益类科目,每个月末都要将其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不保留余额的,由于跨越不同会计期间的缘故,企业依然无法实现对 “出售无形资产”采用净额加以核算和反映的目的。

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在核算“出售无形资产”会计业务时可以设置一个类似于“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科目如“无形资产处置”或“无形资产清理”类似的会计科目。

例如:红星公司3年前支付750000元的买价和30000元的相关费用购入一项专利技术,该项专利技术法定使用年限还剩10年,红星公司为此专利权计提过减值准备30000元,后来红星公司以680000元的价格将其转让给大宇公司,并支付了相关费用22000元,营业税率5%,甲公司应该根据该项业务发生时间分别编制如下一些会计分录:年摊销额780000÷13=60000元

(1)注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借:无形资产处置57000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000贷:无形资产600000(2)取得转让收入

借:银行存款680000贷:无形资产处置680000(3)缴纳相关税费借:无形资产处置56000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34000银行存款22000(4)确认转让收益借:无形资产处置54000贷: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54000如果上例中红星公司只能以550000元的价格转让给大宇公司的话,仍旧发生22000元相关费用,那就将会产生出售净损失,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注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借:无形资产处置57000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000贷:无形资产600000

(2)取得转让收入借:银行存款550000贷:无形资产处置550000(3)缴纳相关税费借:无形资产处置49500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27500银行存款22000(4)确认转让损失借: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69500贷:无形资产处置69500

四、关于无形资产计价方法适应税法的几点建议

对于外购和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现行《企业会计淮则》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基本相同,但税法还规定,企业当年实际支付的技术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超过10%(含10%)时,其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不仅可以全部据实列支,而且在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校批准后,还可在其当年应税所得额中(但不得超过应税所得额)再直接抵扣50%。这项扣除规定与《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永久性差异的四种类型中的第四种情况(“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相符。因此,企业为了计税的需要,必须在“管理费用”账户下设置类似“研究开发费”明细账户,以方便税务机关审核是否可以扣减及扣减多少。

如果改变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将不能扣减的开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价值,这样就不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使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口径一致,减少繁琐的纳税调整。如果在购入无形资产的同时,也购进有形资产即固定资产,其相关费用的分摊是具有弹性的,纳税人应事先测算、正确判断,寻求税收利益。如《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购买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的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在购买计算机硬件时,其所附带的软件是单独计价还是合并计价,这要从作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作为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孰长、孰短考虑,还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要预计残值,而无形资产价值摊销一般则是摊完为止,企业应该事先测算,然后再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决策,做到合理避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2001.1.18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2.15

篇4

一、绪言

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概念如出一辙,是一种新兴的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主要的阶段。作为知识经济来讲,其发展的动力是创新,而教育和文化以及学术开发研究则是知识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教育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是知识经济时代两个最为主要的部门,知识、科技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事实上,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知识经济这一说法的兴起与当代新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当时的世界经济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和扩散以及应用过程,他们把经济的增长看成一个内在的较为独立的因素,认为只是可以提高相关的投资效益,知识积累甚至是现代经济高速增增长的源泉。这种理论将知识积累以及科技进步的重点投射到人力资本之上。他们同时也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特殊的、专业性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原因。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于企业的投资模式、经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以及教育的作用与职能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济不仅获得了更为长远的发展,还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同时都伴随有学习,而教育也巧妙地融入了经济活动所有具体的环节,它的发展也促成了社会上绝大多数有识之士以终生学习为铭,并将这种学习精神转化为动力,能够推动经济继续发展的动力。

二、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无形资产具体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不具备实物特性的但是却可以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来讲,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即将收回的账款、金融资产以及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它们一般不具有物质实体,而更多的表现为某种法律规定的权利或者技术,但是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我们常常将无形资产做一种狭义的理解,即专利权、商标权等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应该将会计核算的概念引入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在当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留意到对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起步较晚,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相关的管理者要认识到问题所在,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规避问题,实现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核算过程的稳定和有效。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认和计量过程中的问题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转让以及减值准备各种核算过程都做了有效且具体的规定,关于确认和计量过程,制度规定,通过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而获得的无形资产,它的入账价值应该依据当时的注册费和律师费等相关费用共同来确定。作为企业获得无形资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来源,自行开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创新能力,遗憾的是,依据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却得不到普遍性的承认。很多企业也都拥有成百上千的专利和商标,但是却不能体现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这使得大量的无形资产不能资本化,只能按照少量的申请费进行确认,完全不能反映出企业对无形资产开发研制的资金的投入,也与资产确认计量的相关原则相违背,更无法准确具体的进行投入产出的核算,更为主要的是,开发无形资产的费用会抵减一部分的企业利润,很大一部分企业主,积极的追求短期的利润,就会忽略对知识经济的开发和布局。

(二)研发、计价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淮则 》与《扣除方法》对于企业的外购和自行研究过程中开发的无形资产都做了规定,规定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但是税法却规定,当企业在某一年中实际所支付的开发费用和去年相比高于一定数额时,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不仅仅可以据实列支,还可以在年终在所得税中抵扣一半的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设置“研究开发费”等账户,便于税务机关的审核。如果对现行的会计处理原则作出改革,要将不能加扣的开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之中,这样也就不再需要调整所应该缴纳的税款所得额,使会计审核与税法的执行上取得同步和一致,减少繁琐的纳税调整。但是如果在购入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同时购入了有形的资产,相关费用的分配必须保持一定的弹性,在这个过程中,纳税人就需要按照事先的预算,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为自己谋取合法的税收利益。

(三)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在当下,三种主流的无形资产投资计价方式都是有利有弊,具体的分析如下: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交易价,虽然能够充分的依据市场原则,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公平和公正性,从而保障各方的合法利益,但是它的进行却需要一个相当缓慢的评估过程,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开支;评估值计价法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具体的评估也能充分的体现出无形资产的含量,也能够保证科技人员的利益,但是他却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对无形资产的高估现象,有可能出现无形资产的虚增,从而扩大企业的成本;相对于账面价值法来讲,它的评估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虚增的现象,对于一些高新科技产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优势,但是它却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违背,不能够提现无形资产的真实完整性,同样也不利于科技人员的权利保证。

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观,人才是一个企业甚至是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人力资源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企业的人才具体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管理才能的高层领导,是指具有新产品开发的能力、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人员,而人才开发战略不仅包括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还包括对人才的管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企业就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争取做到人能尽其才,最大限度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其次,要强化企业内部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的作用,通过关注各种无形资产的会计审核处理过程。

(二)加强审计,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同样,随着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无形资产被开发出来,也增加了审计的难度,从另外一角度来讲,很多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相当的淡薄,使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该加强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审计,扩宽审计领域,提高审计工作从业者的审计综合性素质,明确审计重点。作为政府来讲,也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审计过程的规范、合理,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运营管理

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之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都与企业在日后的发展竞争中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运营管理,认真分析影响无形资产运营的具体环节,并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运营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采用合理的开发、扩张和分配策略,从而提高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相关的负责人还应该关注无形资产的运营问题,必须处理好知识的增值问题,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配置,分析无形资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加强对其的保护力度。

(四)规范交易和评估过程

对于无形资产的交易和评估,相关的负责人要严格的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从而提高无形资产评估过程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加强审查,积极的提交交易清单和相关的文件,做到交易过程的有序化和合法化,还应该积极的借鉴国外的经验,使我国无形资产的交易和评估过程在稳定有效顺利的状态下进行,保证无形资产交易的公平性,从而保护好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一、我国无形资产在会计中存在的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占有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强,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80%。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至68915亿美元,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都与其拥有的占绝对优势的无形资产密切相关。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远远超过有形资产,理应成为会计核算、监督的重心。但传统会计模式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相适应,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核算,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进一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而导致其提供信息的质量大打折扣。具体表现:

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根据2001年的会计准则,我国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商誉也只承认产权变动的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核算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而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里,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已达29项。由此不难看出,企业账面上的无形资产并不是企业全部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未能得到全面体现。这种对无形资产熟视无睹的会计确认模式有悖于知识经济的要求,甚至导致会计对企业价值及竞争能力反映的严重失实。

2.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全面。对于许多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由于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因此按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依法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并且不应在以后期间确认为资产。从制度条款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资本化所持有的谨慎态度。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衡量人群和国家贫富的标准将由传统的有形资产逐步过渡到以科技为中心的无形资产上。如果依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行业价值将被大大低估,而传统的社会财富评价指标将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投资人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3.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计量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绿色产品标志,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新无形资产的出现,使会计计量对象进一步扩展,同时冲击了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会计计量重心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

4.无形资产披露的不足。在现行会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披露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披露信息不充分。未披露全部无形资产,并且明确披露的有所确指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只是其实际成本的一部分,并非全部价值。(2)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项目之后披露,而且很多对报表信息使用者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因考虑谨慎性原则没有披露。报表使用者基于这些不充分信息做出的决策,可能偏离实际情况。(3)导致国有无形资产易于流失。如前所述,有很多无形资产没有在企业账上得到反映,反映在账上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也仅仅是摊余的历史成本。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改造及合资经营时容易忽略某些无形资产或者难以取得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二、对现行会计相应改进的建议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知识经济日新月异,会计也应做出适时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素应主要包括:(1)市场资产: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的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与客户的关系,如销售网、分销渠道、长期客户;品牌的信誉,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合同,如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济性合同等。(2)知识产权资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和技术诀窍,而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3)组织管理资产:指企业管理层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资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核心和主要收益来源。

2.将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在研究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在随后的会计期间也不确认为资产。开发费用如果能符合一些特定条件,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否则作为当期费用。开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是:(1)有目的地从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它。(2)具有技术可行性及商业可行性。(3)产品或工序可以清楚地确定,费用可以单独认定并可靠计量。(4)经合理预期的该项目未来所带来的收入必须超过所有递延开发费,加上进一步开发费用和有关的产品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5)有足够的资源,或者合理地预期能够得到这种资源来完成此项目。3.无形资产计量的关键问题是计量基础的选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其计量应以产出价值为基础产出价值观——现值计量基础,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据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如果无形资产有确定的产出交换价格,并在特定未来期限可以按此价格收到,那么可视为应收账款。如果未来交换价格不确定,则可用现时的产出交换价格来代替。按照知识经济的定义,除反映知识资本的生产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分配使用方面的经济信息,以投入价值为基础反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如有些无形资产尽管具有明确的投入价值,但由于经营过程中的维护和发展,其所代表的未来能够创造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当初投入价值。又如有些无形资产可以确指,其未来所创造的经济利益也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但未必有实际的投入价值。投入价值侧重于资产过去的投入,相反产出价值更注重资产的未来产出。一个企业对一项资产产出价值的关注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未来效用期内产出最大化。

4.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披露。(1)凡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都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全面反映。对符合会计准则确认范围的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与计量,在财务报表正文中披露。对不符合准则确认范围的,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2)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可以试着改变一下顺序,以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价值取向排序,即按资产内含价值的高低排列。对于内含价值高的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不仅要优先报告,而且内容要尽可能详细。(3)对于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可参考阎达五先生提出的“三维会计”新思维,其报表体系是:三维财务状务平衡表、行为增值表、资产增值表、权益变动表,以及有关的附表。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一项制度的都应与它所的时期所属的环境相匹配,而我国加入WTO,国外的会计行业将对我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会计行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尽快与国际接轨,以促进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对此2001年1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我国目前的需要,规范了无形资产的核算。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准则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项目的重要性。它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整体上增强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正如前所说,制度与它所属的经济环境要相一致。反过来,我国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所以,除加强制度的完善,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也应得到明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独立获取评估所依据的信息,并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要求评估师使用的假设应当合理,不得使用没有依据的假设。注册会计师应本着公正严明的原则来审计企业的无形资产账户的正确性等等。做到了经济环境的治理,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就有了环境的保障。这样它对会计行业乃至企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占耕.无形资产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篇6

[例1]某高校(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2007年3月购入一项专利技术价值24万元,用期20年。合同签署,汇款付讫。

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同时作摊销处理,

借:事业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24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上述处理在无形资产购入时就核销了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不再有余额,资产负债表中也不能反映出无形资产的存在,在以后长达20年的时间中该项无形资产都处于账外资产的状态,这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非常不利。此外,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规定,在单位向外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时,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例1处理后,在无形资产转让时已经没有成本可以结转。

为了避免在无形资产摊销中产生账外资产,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建议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设置“无形基金”账户,用来反映占用在事业用无形资产上的资金。该账户属净资产类账户,与“无形资产”账户同增同减,余额相等,互为对应账户。设置“无形基金”账户之后,例1中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贷:无形基金

240000

同时做摊销处理,

借:事业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如果该事业单位在拥有该无形资产两年后将其转让,结转无形资产成本时,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基金

24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增加了“无形基金”科目,无形资产在摊销列作支出后,仍然以原始价值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既能及时反映事业单位用于无形资产的支出,保证事业单位消耗的资金及时获得补偿,又避免了账外资产的出现,为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严格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解决了会计制度前后矛盾的问题。

(二)用于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没有规定摊销方法由于制度中将“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视为事业活动,对该类事业单位中用于经营活动无形资产的摊销没有做出规定。营利的目的决定了经营活动必然要进行成本核算,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中用于经营活动无形资产的摊销,分期计人“经营支出”。承例1:

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每月摊销时,

借:经营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1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1000

二、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重视不足

(一)无形资产较少的事业单位分期记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由于事业单位行业众多,不同行业经济业务差别很大,尤其是无形资产在单位资产中的比重和作用不尽相同,而制度中并没有考虑这种差别。一些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较少,可按制度规定的方法处理。用于经营活动的,其核算方法与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中用于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相同;用于事业活动的在摊销时分期记入“事业支出”。仍承例1:

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每月摊销时,

借:事业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1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1000

(二)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的事业单位设置“累计摊销”账户一些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市场化越来越高,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自己组织的收入,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更要注重收支的平衡及成本的计算。同时,这些单位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应比照企业会计的处理方法,设置“累计摊销”账户,以准确完整地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及余额情况。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按无形资产的用途设“经营用无形资产”和“事业用无形资产”两个明细科目。事业单位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仍承例1: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每月进行摊销时,

借:经营支出(或事业支出)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篇7

随着知识的来临,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步伐越来越快,无形资产在企业整个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在此背景下,以我国已有的无形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规定的会计规范为基础,在借鉴并吸收相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规范作了较大的调整。除了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新的的定义外,新准则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在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上所作出的有关新规范。

一、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的会计处理,这是新准则的一项重要变动。这种变动,既解决了我国以前对其正确处理所存在的争论,又弥补了原准则在这方面所作规定的缺陷。

首先,新准则将原准则所称的研究开发费用改称为研究开发支出,这更符合会计逻辑和认识。从会计上讲,有了支出才会有费用,但支出并不都会形成费用,因支出既可费用化也可资本化;而对费用而言,则无费用化与资本化之说。

其次,原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规定过于狭隘,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于谨慎,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原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严重忽略了研究开发支出还存在可以资本化的情况,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

在借鉴相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按新准则的规定分别进行处理: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若同时满足第9条所规定的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即将其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仍按原准则的规定进行费用化处理;而对于其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合新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则应进行资本化处理,否则仍进行费用化处理。新准则的这一规定无疑比原准则科学得多。因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探索性,已进行的研究项目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会否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该阶段的支出不能资本化是合理的。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已经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于某项计划或设计。它的最大特点则是,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企业很可能因此而获得一项无形资产。最终能否将该阶段的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那就取决于前面提到的新准则规定的条件能否得到同时满足。

最后,新准则要求企业在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与开发阶段的支出时,应当根据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确定。对此,新准则的应用指南通过例举的方式,列示了两个阶段的相关活动,以供企业实际区分时。若两个阶段的支出无法区分的,应当按照新准则第6条的规定,将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这是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中的一个主要。从新准则对此所作的新规定来看,是要求企业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完全等同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以此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首先,新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判断其使用寿命”,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同时,在第17条与第19条中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地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而只计提减值。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无法预见其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无形资产。

其次,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新准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核心是:(1)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的数量,并规定其价值摊销“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它没有强调原准则中按照规定年限摊销的做法,显得更符合实际工作中具体情况。至于如何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年限,新准则的指南作了详细的说明,笔者在此不赘述。(2)根据无形资产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其价值摊销的。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方法既可以是直线法,也可以是加速摊销法,但无法可靠确定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它改变了原准则一律“分期平均摊销”的做法,使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更为,以体现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3)确定应摊销的金额。新准则第18条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经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并具体规定了预计残值如何确定。它提出了“预计残值”这一新标准,使新准则比原准则更为周密、细致。(4)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以适时对其进行调整,以合理确定损益。同时还规定,“应当在每个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处理”,以正确进行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

最后,从新准则的应用指南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累计摊销”这个一级科目来看,进行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账务处理应为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以体现价值摊销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前作成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是冲销而不是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科目反映的是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这样处理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处理

篇8

一、我国无形资产在会计中存在的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占有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强,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80%。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至68915亿美元,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都与其拥有的占绝对优势的无形资产密切相关。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远远超过有形资产,理应成为会计核算、监督的重心。但传统会计模式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点相适应,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核算,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进一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而导致其提供信息的质量大打折扣。具体表现:

1.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根据2001年的会计准则,我国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商誉也只承认产权变动的商誉,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核算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而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里,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已达29项。由此不难看出,企业账面上的无形资产并不是企业全部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未能得到全面体现。这种对无形资产熟视无睹的会计确认模式有悖于知识经济的要求,甚至导致会计对企业价值及竞争能力反映的严重失实。

2.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全面。对于许多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由于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因此按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依法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并且不应在以后期间确认为资产。从制度条款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资本化所持有的谨慎态度。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衡量人群和国家贫富的标准将由传统的有形资产逐步过渡到以科技为中心的无形资产上。如果依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行业价值将被大大低估,而传统的社会财富评价指标将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投资人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3.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计量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绿色产品标志,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新无形资产的出现,使会计计量对象进一步扩展,同时冲击了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会计计量重心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

4.无形资产披露的不足。在现行会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披露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披露信息不充分。未披露全部无形资产,并且明确披露的有所确指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只是其实际成本的一部分,并非全部价值。(2)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项目之后披露,而且很多对报表信息使用者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因考虑谨慎性原则没有披露。报表使用者基于这些不充分信息做出的决策,可能偏离实际情况。(3)导致国有无形资产易于流失。如前所述,有很多无形资产没有在企业账上得到反映,反映在账上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也仅仅是摊余的历史成本。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改造及合资经营时容易忽略某些无形资产或者难以取得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二、对现行会计相应改进的建议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知识经济日新月异,会计也应做出适时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素应主要包括:(1)市场资产: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的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与客户的关系,如销售网、分销渠道、长期客户;品牌的信誉,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合同,如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济性合同等。(2)知识产权资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和技术诀窍,而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3)组织管理资产:指企业管理层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资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核心和主要收益来源。

2.将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在研究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在随后的会计期间也不确认为资产。开发费用如果能符合一些特定条件,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否则作为当期费用。开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是:(1)有目的地从事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它。(2)具有技术可行性及商业可行性。(3)产品或工序可以清楚地确定,费用可以单独认定并可靠计量。(4)经合理预期的该项目未来所带来的收入必须超过所有递延开发费,加上进一步开发费用和有关的产品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5)有足够的资源,或者合理地预期能够得到这种资源来完成此项目。

3.无形资产计量的关键问题是计量基础的选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其计量应以产出价值为基础产出价值观――现值计量基础,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据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如果无形资产有确定的产出交换价格,并在特定未来期限可以按此价格收到,那么可视为应收账款。如果未来交换价格不确定,则可用现时的产出交换价格来代替。按照知识经济的定义,除反映知识资本的生产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分配使用方面的经济信息,以投入价值为基础反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如有些无形资产尽管具有明确的投入价值,但由于经营过程中的维护和发展,其所代表的未来能够创造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当初投入价值。又如有些无形资产可以确指,其未来所创造的经济利益也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但未必有实际的投入价值。投入价值侧重于资产过去的投入,相反产出价值更注重资产的未来产出。一个企业对一项资产产出价值的关注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未来效用期内产出最大化。

4.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披露。(1)凡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都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全面反映。对符合会计准则确认范围的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与计量,在财务报表正文中披露。对不符合准则确认范围的,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2)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可以试着改变一下顺序,以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价值取向排序,即按资产内含价值的高低排列。对于内含价值高的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不仅要优先报告,而且内容要尽可能详细。(3)对于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可参考阎达五先生提出的“三维会计”新思维,其报表体系是:三维财务状务平衡表、行为增值表、资产增值表、权益变动表,以及有关的附表。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一项制度的都应与它所的时期所属的环境相匹配,而我国加入WTO,国外的会计行业将对我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会计行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尽快与国际接轨,以促进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对此2001年1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我国目前的需要,规范了无形资产的核算。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准则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项目的重要性。它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整体上增强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正如前所说,制度与它所属的经济环境要相一致。反过来,我国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所以,除加强制度的完善,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也应得到明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独立获取评估所依据的信息,并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要求评估师使用的假设应当合理,不得使用没有依据的假设。注册会计师应本着公正严明的原则来审计企业的无形资产账户的正确性等等。做到了经济环境的治理,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就有了环境的保障。这样它对会计行业乃至企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占耕.无形资产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余恕莲.无形资产评估[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4.

篇9

(一)确认范围的差并《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个规定取消了以前准则对单位固定资产的金额限定,从而使固定资产涵盖的范围更广。

关于无形资产的认定,《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必须具备如下特征:(1)不具有实物形态;(2)具有可辨认性;(3)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从这个规定来看,要认定是无形资产必须具备可辨认性,大大限制了无形资产的认定范围。事实上,企业除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以外,还有许多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不可单独辨认的无形资产,如管理者卓越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自创的商誉、报刊刊头、市场份额等等。它们单独来看,很难准确认定自身的价值,但它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也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经济资源。因此,把这些不可单独辨认的无形资产排除在外,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实际状况。当然,不可单独辨认的无形资产就目前而言,存在计量难的问题,但并不能因为未找到合适的计量方法就否认它们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事实,而将其排斥在无形资产之外。

(二)初始计量的差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在具体运用时,无论是外购、自行建造还是投资投入的固定资产,基本上都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投资价值。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虽然准则提到“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但是,在具体到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是否资本化时,准则给予了严格的限制。首先是在研究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记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只有满足五个条件才能将其支出资本化,否则仍是费用化计人当期损益。这些条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实务操作中难于客观地加于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准则的这一规定,研发费用能够资本化的金额是很少的。众所周知,研究阶段是无形资产形成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投入相当巨大,而准则不考虑项目存在成功的可能性,统一将其费用化,这会使企业当期的损益受到较大影响。一旦项目研发成功,则导致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明显低估,这不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现行无形资产准则关于研发费用的规定会造成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越多,利润越低,账面资产越少的局面,这无疑会挫伤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跟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政策不相符。另外,准则还为某些企业利用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可以将支出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合理”地放置,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三)后续计量的差异固定资产的特征是随着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使其价值不断下降,最后只剩下净残值,越是用得久,其产生的效益就越少,因此通过计提折旧来反映其价值的递减。目前准则规定可采用的折1日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总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无形资产的特征跟固定资产不完全相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可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后者不必进行摊销。只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而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选用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相匹配的摊销方法,无法确定的,采用直线法。这个规定比较科学,因为有些无形资产尽管法律或合同规定有使用年限,但其价值恰恰会因为使用的企业规模扩张、市场影响力的加大、使用时间的悠久而使其价值的减少是递减的,如百年老字号、祖传秘方、经典品牌,这些无形资产价值的减值是递减的,有些甚至不会减少。如果像固定资产那样,在财务报表上不断均衡或加速递减它的账面价值,是不切实际的,只会虚减无形资产。因此,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无形资产做不同的会计处理。

此外,关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更新改造,符合资本化的部分,可以重新认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的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而对于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后续支出,是予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准则没有明确提及,一般理解为全部费用化,这不利于会计人员在实务中进行规范操作。

(四)披露的差异固定资产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折旧方法等在内的六大方面。总的来说,固定资产信息的披露较充分,基本上能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信息的需求。

无形资产是按类别在附注中披露有关其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减值累计金额、使用寿命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摊销方法;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计人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金额等5项信息。显然,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要求比较简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资料不够详实,只要求披露已入账的无形资产价值,没有披露前瞻性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以及风险信息,而这恰恰是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内容,因为无形资产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因此,现有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容易误导决策者。

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

(一)扩大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目前,我国准则纳入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项目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6项。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包括商标名称、报刊刊头、计算机软件、许可证和特许权、版权、专利和其他专业性的财产权、服务和经营权等14项。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也有20多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我国仅确认6项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将无形资产分为(1)市场资产,包括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如长期客户、销售网、分销渠道)、合同(如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等。(2)知识产权资产,包括专利权、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上的域名、版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3)组织管理资产,包括管理者的能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融资关系等。这些无形资产都应在准则中列示出来,可以把它们分为在我国较成熟的无形资产(符合准则规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和不成熟的无形资产(目前还不能对其成本进行可靠计量)。不成熟

的无形资产应该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以使信息使用者能较全面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自创商誉应加以计量和反映。

(二)扩大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范围为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力,同时如实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状况,应扩大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范围,可以按研发项目是否成功为标准来决定是否资本化。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发生的研发支出记入“研发支出”,若研发成功,把之前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若不成功,则费用化。

要准确进行研发支出的核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无论是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的支出都必须按研发项目进行归属,尤其是一些共同支出,要找到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人各自的项目中。二是关于跨期研发项目,最终是将其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取决于是否研发成功。在研究阶段之所以将其费用化处理,考虑到的是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遵循稳健性原则,但当其最终成功时,却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将其资本化。这势必会引起企业各期损益的变动,甚至可能会被一些企业作为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但从“决策有用观”角度出发,应给予信息使用者一个准确的信息,所以可以通过附注披露当期损益变动的事实是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如果说这种做法会被企业盈余管理的话,现在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规定同样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准则中找到类似情况的规定。在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力因素的前提下,给无形资产一个真实公平的价值,往往比可能会导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来得有意义。

此外,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也可像固定资产一样,视具体情况予以费用化或资本化。

篇10

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一)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的改进

1.新准则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外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时期长短的限制,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必须是长期性资产,而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却没有使用“长期”这个限定语:二是新准则以“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描述性规定代替了旧准则中“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的列举性规定,这种描述性规定使得新的无形资产准则更具有覆盖性、前瞻性,且能避免列举法挂一漏万的局限。

2.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与国际趋同。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仍按旧准则的规定进行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若同时满足第9条所规定的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的这一规定无疑比旧准则科学得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注册费、律师费只是占无形资产价值少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更多体现为开发阶段的支出,将研究开发支出部分资本化符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原则。

(二)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改进

1. 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旧准则规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该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新准则中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 无形资产摊销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新准则规定企业在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当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时,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可见,新准则在这一方面的规定更切实、更具体,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二、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缺陷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种种变化,说明新准则总体上在各项规定的全面性、完善性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会计学界对无形资产领域研究的局限性的制约,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方面的规定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无形资产概念内涵过于狭窄

现行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财政部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界定的概念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过窄使得大量实际存在而且价值颇高的无形资产游离于会计核算的范围之外,使会计资料反映的内容严重失实。

(二)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不合理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规定有所完善,采用了历史成本法、现值法、公允价值法等多种计量属性,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能更好地反映经济事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但在计量单位上,仍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三、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建议

由于新准则尚存在如上缺陷,笔者认为,应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体系进行完善。

(一)无形资产内涵的拓展

在对国内外无形资产文献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试着提出对无形资产概念的全新理解:无形资产是指能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它预期能给企业带来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益。

过于狭窄的无形资产确认范围显然与目前的知识经济不相协调,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进行重新界定。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应包括:

1.市场资产。体现市场竞争力的资产,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顾客、长期客户、业务伙伴、长期信誉、供货渠道、销售渠道、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营陛合同,以及近两年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诸如环境标志(或称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国际标准标志、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等的认证标志使用权。

2.知识产权资产。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配方、专有技术等。

3.企业结构资产。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包括体现企业内在发展的资产,如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作系统——网址、注册的域名等。

当然,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无形资产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其范围也应不断地随之发生变化。

(二)表外确认与计量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大部分员工技能、企业文化、顾客及供应商的关系、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并不能完全货币化,试图将这部分无形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显然十分不现实至少在目前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工具还不行。但恰恰是这些不能被准确货币化的无形资产,才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因此,应该对这部分无形资产进行表外评估和补充报告。

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与摊销方法,是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使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既与国际准则接轨又不脱离我国的实际国情。

篇11

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一)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的改进

1.新准则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外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时期长短的限制,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必须是长期性资产,而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却没有使用“长期”这个限定语:二是新准则以“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描述性规定代替了旧准则中“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的列举性规定,这种描述性规定使得新的无形资产准则更具有覆盖性、前瞻性,且能避免列举法挂一漏万的局限。

2.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与国际趋同。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仍按旧准则的规定进行费用化处理;开发阶段的支出,若同时满足第9条所规定的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的这一规定无疑比旧准则科学得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注册费、律师费只是占无形资产价值少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更多体现为开发阶段的支出,将研究开发支出部分资本化符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原则。

(二)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改进

1. 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旧准则规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该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新准则中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 无形资产摊销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新准则规定企业在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当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时,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可见,新准则在这一方面的规定更切实、更具体,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二、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缺陷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种种变化,说明新准则总体上在各项规定的全面性、完善性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会计学界对无形资产领域研究的局限性的制约,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方面的规定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无形资产概念内涵过于狭窄

现行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财政部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界定的概念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过窄使得大量实际存在而且价值颇高的无形资产游离于会计核算的范围之外,使会计资料反映的内容严重失实。

(二)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不合理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规定有所完善,采用了历史成本法、现值法、公允价值法等多种计量属性,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能更好地反映经济事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但在计量单位上,仍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三、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建议

由于新准则尚存在如上缺陷,笔者认为,应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体系进行完善。

(一)无形资产内涵的拓展

在对国内外无形资产文献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试着提出对无形资产概念的全新理解:无形资产是指能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它预期能给企业带来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益。

过于狭窄的无形资产确认范围显然与目前的知识经济不相协调,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进行重新界定。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应包括:

1.市场资产。体现市场竞争力的资产,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顾客、长期客户、业务伙伴、长期信誉、供货渠道、销售渠道、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营陛合同,以及近两年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诸如环境标志(或称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国际标准标志、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等的认证标志使用权。

2.知识产权资产。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配方、专有技术等。

3.企业结构资产。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包括体现企业内在发展的资产,如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作系统——网址、注册的域名等。

当然,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无形资产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其范围也应不断地随之发生变化。

(二)表外确认与计量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大部分员工技能、企业文化、顾客及供应商的关系、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并不能完全货币化,试图将这部分无形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显然十分不现实至少在目前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工具还不行。但恰恰是这些不能被准确货币化的无形资产,才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因此,应该对这部分无形资产进行表外评估和补充报告。

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与摊销方法,是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使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既与国际准则接轨又不脱离我国的实际国情。

篇12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能够多年连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后续支出(维护性支出)较少,创造价值不以牺牲自身形态为代价等等。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所以账务处理与固定资产相似,如界定停止资本化时点、计提折旧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由于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资产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潜能,所以两者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价值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和下降趋势。

(2)产能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产能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递减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零产能、增长、稳定、下降趋势。

(3)后续支出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现递增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反,呈下降趋势。

由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即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反复创造价值,所以,可参考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内,其自身价值量、产能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完全参考固定资产政策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事实不符,必须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性研制适合的会计政策。

二、现行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成熟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不严格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严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据此,把生产性生物资产分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所谓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简单将其划分为成熟与未成熟,是固定资产准则的体现,没有考虑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植物,其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固定资产所没有的,所以,参照固定资产准则界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与未成熟时点不够严格,脱离了生物资产生命周期的实际情况。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与收益不匹配《生物资产准则》规定,成本模式计量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计提折旧,目的是实现生物资产成本的补偿,实现产能与成本的匹配,正确计算其净收益。事实上,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从成长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成熟期趋于稳定,衰退期开始下降,其成长期即有产能,但《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不计提折旧,且相关支出予以资本化,没有折旧等成本。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折旧仅与成熟后的产能匹配,不考虑成熟前成长期的产能,致使成熟后的折旧等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与事实不相符,违背配比原则。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该定义与现行《生物资产准则》定义的区别在于不再强调“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原因是果树开始挂果、奶牛开始产奶、役畜开始服役已达到生产经营的目的。至于生物资产“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是生物资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最佳阶段),不能说生物资产投有达到最佳产能阶段就不能生产或服役,就没有到达生产经营目的。所以,笔者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开始收获或服役阶段,即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即达到生产经营目的。如此界定会计操作简单,易于理解把握,减少了职业判断,增强了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

(二)实现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三项”明细核算目前;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两明细账进行核算,这与现行成熟、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匹配,但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不符,与生物资产生长实际不符。因此,在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的基础上,建议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生物资产”三明细账进行核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期与衰退期的特征与固定资产类似,故把成熟期与衰退期合并,统一在“生产性生物资产一成熟期生物资产”核算,这样实现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明细核算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匹配。

(三)改进成本模式核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第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从成长期开始计提折旧。这样改进保证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产能与折旧成本的匹配。而且,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征的变化(比如,果树开始挂果等),成长期时点界定容易,开始计提折旧时点确定简便,易于操作。  第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处于生长期的生物资产为满足自身生长投入较大,这部分投入一是满足生物资产自身生长、价值增值的要求,二是满足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在这两中需求中,前者大于后者。而且这期间价值升值较快,所以,这期间的投入,能够分清上述两类投入的,分别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成本或期间费用等。不能分清两类投入的,依据重要性原则,全部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不仅能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自身价值,而且能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满足资产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予以资本化,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  第三,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后支出停止资本化。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其自身价值趋于稳定,其后的支出主要是维持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属维护性支出。该支出由于不再增加生物资产自身价值,所以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即不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而应费用化处理,记入期间费用或作为当期产能的成本。为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界定不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年限,以防范企业通过任意缩短或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人为调节利润。  第四,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的计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支出资本化,其账面价值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成长期生产

性生物资产折旧计算增加了困难。鉴于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和产能的增加,建议其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产能(量)法或其它更适合的方法,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且不论使用哪种方法,其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总产能(量)均自成长期开始。由于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所以,成长期折旧按选定的方法,分年度计算折旧额。以年限平均法为例:

这样既考虑到处于成长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又考虑到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且会计操作也比较简单。

第五,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折旧的计算。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包括成熟期、衰退期,以下简称成熟期后。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成熟期后,由于其后续支出费用化处理,其账面价值趋于稳定,且其产能多年连续稳定,这与固定资产类似,其折旧参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处理即可。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举例

资料:(1)甲企业2007年初自行营造100亩苹果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机械作业费20000元,当年肥料9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80000元,管护费50000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430000

贷:原材料――种苗 180000

――化肥 90000

――农药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80000

累计折旧 20000

银行存款 50000

(2)苹果树3年后挂果。从2008年起,年抚育发生化肥费用7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5000元,管护费20000元。

2008年及2009年账务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长期生物资产115000

贷:原材料――化肥 70000

――农药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银行存款 20000

(3)该苹果树成长期2年。即开始挂果至稳产成熟期需要两年时间。成长期年抚育发生化肥费47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0000元,管护费10000元。该苹果树从挂果时起,预期经济收费经济寿命12年。(假定该苹果树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苹果树期满无残值)  2010年账务处理:   2010年该苹果树开始挂果,即达到预期经营目的,其成本为660000元(430000+115000+115000)。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660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 660000  2010年年折旧额=660000/12=55000元  借:农业生产成本 55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55000  2010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 77000

贷:原材料――化肥 47000

――农药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银行存款 10000  2011年账务处理:  年初成长期生物资产成本=660000+77000--737000元  2011年年折旧额=(737000-55000)/(12-1)=62000元  借:农业生产成本 62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62000

2011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会计分录同2010年。

(4)成熟期后,年化肥2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3000元,其它管护费2000元。  该苹果树2012年进入成熟期。其账面成本为814000(660000+77000+77000)元。

2012年――2021年(共10年)账务处理:

各年折旧额=(814000-55000-62000)/10=69700元

借:农业生产成本 697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69700

成熟期后各年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费用化处理:

借:农业生产成本 35000

篇13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小企业(农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中植物折旧的会计核算

小企业(农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如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

例1:资料:某果园林场2007年初自行营造100亩苹果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机械作业费20000元,当年肥料9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80000元,管护费50000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430000

贷:原材料——种苗180000

——化肥9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80000

累计折旧20000

银行存款50000

苹果树3年后挂果。从2008年起,年抚育发生化肥费用7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5000元,管护费20000元。

2008年及2009年账务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115000

贷:原材料——化肥7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15000

银行存款20000

例2:接例1,该苹果树成长期2年,即开始挂果至稳产成熟期需要两年时间。成长期年抚育发生化肥费47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0000元,管护费10000元。该苹果树从挂果时起,预期经济收费经济寿命12年。(假定该苹果树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苹果树期满无残值)。

2010年账务处理:

2010年该苹果树开始挂果,即达到预期经营目的,其成本为660000元(430000+115000+115000)。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660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660000

2010年年折旧额=660000/12=55000元

借:生产成本——果树55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55000

2010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77000

贷:原材料——化肥47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10000

银行存款10000

2011年账务处理:

年初成长期生物资产成本=660000+77000-737000(元)

2011年年折旧额=(737000-55000)/(12-1)=62000(元)

借:生产成本——果树62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62000

2011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会计分录同2010年。

例3:成熟期后,年化肥2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3000元,其他管护费2000元。该苹果树2012年进入成熟期。其账面成本为814000(660000+77000+77000)元。

2012-2021年(共10年)账务处理:

各年折旧额=(814000-55000-62000)/10=69700(元)

借:生产成本——果树697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69700

成熟期后各年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费用化处理:

借:生产成本——果树35000

贷:原材料——化肥2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3000

银行存款2000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中动物折旧的会计核算

如果小企业核算成母牛的累计折旧,应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按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不计提折旧。对于畜产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3年。

例4:某小企业牧场共饲养奶牛95头,其中成年奶牛41头。2007年1月牛奶总产量为170300千克,繁殖小牛犊19头(市场价300元)。未成熟牛本月发生饲料费32123.91(其中玉米费16092.09元,精饲料14751.03元,青贮饲料1280.79元),牛奶13003.2元,人工费8571.99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医疗防疫费等费用55692.21元。成母牛(已进入产奶期)发生的饲养费用如下:饲料145203.59元,人工费16735.84元,以银行存款支付防疫费8069元,奶牛的折旧费为17823.60元。牛舍、机器设备的折旧费4073.37元,修理费3414.18元,燃料费2983元,劳保费169.10元。依据牛育龄时间判断,期末有31头育成牛转为青年牛(成本171472.14元),1头青年牛转为成母牛(成本8249.04元)。

第一,未成熟牛发生养牛费用时

借:生产成本——产畜

109391.31

贷:原材料——饲料32123.91

库存商品——鲜奶

13003.2

应付职工薪酬8571.99

银行存款55692.21

成母牛属于成熟性生物资产,为饲养成母牛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防疫费等费用应停止资本化,不再计入成母牛的成本中,应计入所产鲜奶的成本中。

第二,成母牛发生养牛费用时

借:生产成本——鲜奶

187832.03

贷:原材料145203.59

应付职工薪酬16735.84

银行存款8069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17823.60

第三,发生育牛间接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10639.65

贷:累计折旧4073.37

原材料——机物料

3583.28

——燃料2983

第四,将发生的间接费用在产畜与鲜奶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按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进行分配)

间接费用分配率=10639.65÷(32123.91+145203.59)=0.06

应计入产畜的间接费用=32123.91×0.06=1927.44(元)

应计入鲜奶的间接费用=10639.65-1927.44=8712.21(元)

借:生产成本——产畜1927.44

——鲜奶8712.21

贷:制造费用10639.65

第五,发生的养牛费用按标准(如重量)在犊牛、育成牛、青年牛之间分配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

(犊牛)36731.26

——未成熟

(育成牛)52353.12

——未成熟

(青年牛)24380.3

贷:生产成本——产畜

113464.68

第六,按牛育龄时间转群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

(青年牛)171472.14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育成牛)171472.14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

(成母牛)8249.04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青年牛)8249.04

第七,自身繁殖小牛犊时,按市场价格确认生产成本,假定全为公牛犊并准备出售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牛犊 5700

贷:生产成本——鲜奶5700

第八,鲜奶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鲜奶190844.24

贷:生产成本——鲜奶190844.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