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仓库管理风险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仓库管理风险评估

篇1

保证弹药安全,是我军弹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全面认识弹药仓库管理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提升仓库弹药存储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弹药仓库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涉及面和管理内容十分复杂,但其要点不外乎防雷、温度控制、湿度控制、设备管理这几个方面,为了提升弹药仓库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应针对这些要点分别制定规范化的管理策略。

1 雷电防护

雷电发生时,巨大的能量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进而造成强电流和极高的电压,进而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由于弹药本身具有易燃易爆属性,如果雷电影响到弹药仓库,那么极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进而造成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因此做好雷电防护工作,是弹药仓库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

雷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1)对大型弹药仓库,可采用避雷针、避雷线等设施,以对雷电流进行下泄处理,防止雷电直击对库房和其中的弹药造成的损坏;2)在户外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和避雷装置,或者对电子系统进行电缆埋地处理,以规避雷电波,以免其入侵仓库;3)防雷装置被雷击时,会产生雷电流,为了避免其造成剧烈放电事故,应确保接闪器、接地体与周围设备保持充分的距离,此距离至少应大于5m;4)在库房电器设备上假装电涌保护器,以免弹药仓库中的各类电气设备在雷击时被损坏;5)按规定进行接地处理,并通过增湿处理消除弹药仓库中空气中的静电,工作人员进入弹药仓库前应严格进行静电释放操作。

2 温度管理

弹药保管温度越高,火药的热解速度就越快,火药变质就越快。变质后的火药也会使火药速变化,影响弹道性能,加上散热不良等条件,热解和自动催化恶性循环,甚至会酿成自燃事故。而温度过低时火药的分解速度变慢,这对弹药的长期保管是有利的。因此弹药仓库管理中应做好温度控制。

温度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弹药仓库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5℃到25℃之间;2)应尽量减少弹药库房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体可采取浅色墙面、阳面植树、建立遮阳棚等方式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3)提升弹药仓库的密闭性,在仓库门口安装风幕机,进而对仓库内外的温度实现隔离;4)气温较高时应做好降温工作,可通过通风降温、机械降温、制冷剂降温等方式控制温度,也可在仓库外植树种草以改善仓库周围温度。

3 湿度管理

当保管弹药的相对湿度过大时,其发射药将吸湿,火药含水率增加,会出现不易点燃、燃速下降和膛内燃烧不完全,发射时容易造成迟发或近弹。同时,还会促使水解加速,变质加快,大大缩短保管年限。相反的,如果相对湿度过小,火药中的水分会因蒸发而减少,火药的燃速会加快,发射时膛压、初速会上升,影响射击精度,容易产生远弹。因此弹药仓库管理中应重视湿度管理。

湿度管理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一般应将弹药仓库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到70%之间;2)室外条件有利时,应进行通风除湿;3)配备除湿机或稀释剂来调节仓库内的湿度;3)降低垛位高度,定期翻堆倒垛,减小整垛弹药湿度差异;4)在雨雪季节或室外湿度较大的天气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工作人员出入仓库的次数,紧闭门窗,以免潮湿的空气被带入仓库;5)做好仓库屋面防水处理,以免因雨水渗漏造成弹药潮湿;6)垛位垫木等需进行防潮处理,以免其湿度过高而影响弹药性能。

4 设备管理

在弹药仓库中设备故障、损毁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通常较为普遍,如设备不符合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击等方面的要求,保养不及时,使用不规范,设置不合理,运行状态不佳,存在故障等等。而随着弹药仓库管理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因素对弹药仓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日趋显著,因此今后应将其作为弹药仓库管理的要点来抓。

设备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厂家指导方法使用设备,严禁违规操作、不规范操作;2)严格按照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击规定对弹药仓库内的各类机械设备采取合理的设备安全管理措施;3)结合弹药仓库中各类设备的特征和用途,按照设备供货方的说明采取全面、及时的保养、维护、检修策略;4)禁止采用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设备进入弹药仓库;5)按照弹药仓库管理需要及时引进性能优越的新型设备,对于年久失修,运行状态较差的设备,应予做淘汰处理,以免因设备故障造成安全事故。

5 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仓库弹药管理活动的特征,归纳仓库弹药管理的要点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是提升仓库弹药管理成效,有效规避事故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军弹药仓库管理的要点主要在于防雷管理、温度管理、湿度管理、设备管理四个方面,对此,各地弹药仓库应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谢俊磊、石敬涛、殷志军,等.弹药仓库雷电危害及防护措施研究[J].环境技术.2015(12):39-42.

[2] 龚华雄、谢春雨、严署余,等.常规弹药在仓库管理中的可靠性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5(2):149-151.

篇2

(一)宏观环境风险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当宏观经济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情况下,消费旺盛,企业产品畅销,有可靠的现金流支持还款,相应的还款能力就较强。因此,动产抵押融资贷款就比较安全。反之,当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消费能力下降,企业产品销售就会不畅,现金周转受阻,甚至出现存货大量积压,现金流枯竭,资金链断开,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为了应对危机,企业利用大量存货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如果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存货变现周期变长,变现价值下降,使金融机构动产抵押融资业务出现大量坏账。二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当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变化时,通常会影响市场资本供给和资本成本,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和资本成本会对企业资金周转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此外,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净流量的变化,当税负水平上升时企业现金流会减少进而使企业增加负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下降。三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担保法、物权法均对动产质权有所规定,质押担保方式有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形式。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使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从质押的财产权利中优先受偿。虽然担保法和物权法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对动产担保的规定并不统一,使得在法律执行上较为混乱。

(二)融资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是客户信用带来的风险。在我国市场上,有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但为了获得融资,故意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利用与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以虚假的信用来获取金融机构的动产质押贷款。财务数据是评价企业信用情况的重要依据。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缺乏,会计系统简单,致使很多关键财务数据缺乏或者模糊,财务报表制作不规范。而外部审计监督又无法完整反映企业的风险情况。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时,对动产质押贷款质量判断就带来了风险。二是技术落后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弱。这类企业进行动产质押融资时,很容易因为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质量差导致产品缺乏市场,销售不畅,使资金链断裂,出现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发生后很容易给为这类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三)物流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是物流企业的诚信带来的风险。物流企业在整个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中处于中介地位,它是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使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形成委托关系,物流企业比金融机构更了解融资企业的质押品状况。委托关系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倘若物流企业盲目扩大自身的业务量、增加客户为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融资企业申请贷款。由于委托方处于信息劣势,他委托物流企业对质押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监管和跟踪服务,金融机构以物流企业提供的数据为依据作出放贷审批、提货审批等决策,但物流企业出于利己角度将会损害放贷金融机构的利益,致使金融机构面临着风险。二是物流企业资质不足带来的风险。开展动产质押业务的物流企业应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规范的物流配送系统,充足的仓库设备,合理的安全措施,符合行业标准的货物计量手段等条件。而目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要求,信息化水平低、设备不充足、安全管理不完善。因此,物流企业的资质不足对动产抵押融资业务的开展将带来风险。三是仓库管理人员素质低将带来风险。在动态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中,对货物的出入库管理要求高。仓库管理水平低将导致难以对质押物的品种、数量、规格、出入库进行有效的监管;仓管人员素质低,缺乏经验,对不符合规定的质押物换取原本存放在仓库的质押物缺乏判断力,也将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四是质押监管过程的风险。物流监管企业的质押监管过程中,对仓单的审核和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保证质押物的安全等可能给贷款金融机构带来风险;监管过程中当发现质押物库存数量或市场价值跌到警戒线以下时,是否能准时按照协议约定通知出质人增加质押物或保证金以及是否及时通知贷款金融机构等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四)质押物带来的风险 质押物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价格变动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变现风险、缺失风险、选择风险。

(五)金融机构本身带来的风险 贷款金融机构在进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活动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风险:对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的风险、从事动产质押业务的职员素质风险、内部信息传递受阻的风险。

二、动产抵押融资业务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

(一)风险评估各类风险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估可以采用简单的专家评分法来评估。为了评估风险的重要程度,通常选择三类专家即:物流行业专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各方面专家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在风险分析表上打分。表1是15位专家打分后得出的风险评分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高风险是五级,各类风险大部分处于第四、三级。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应重点放在风险等级高的风险因素上。

(二)风险控制策略具体如下:

(1)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策略。金融机构内部应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方法。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国家的经济数据、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政策的趋势,力求掌握与动产抵押融资业务相关方面的信息,采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做出科学判断,以便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和作相关的贷款决策。

(2)应对融资企业风险的策略。金融机构之间应针对相关客户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通过信用管理系统共享客户信用情况,通过及时分析客户信用水平,作出客户信用风险预警。及时获取客户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鉴别,以判断财务数据的准确、真实、全面。同时,还要对客户的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3)应对物流企业风险的策略。动产质押业务的开展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驱动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动产质押业务,但物流企业也可能为了利益而与客户共谋骗取金融机构贷款。因此,金融机构应当与物流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比如,金融机构选择合作的物流企业伙伴时,应当严格审查物流企业的素质,并约定物流企业对客户贷款额度进行信用担保、客户按期归还贷款后予以额外奖励等措施,激励物流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4)应对质押物风险的策略。为了应对质押物的风险,贷款金融机构应对质押物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对质押物的市场供需情况、品牌、质量、竞争企业等影响质押物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质押物,防止质押物价值的贬损。另外,准确确定质押率、质押单仓价值,设立安全预警线。如果客户不能及时按期归还贷款时,金融机构应当委托第三方降低价格尽快销售质押物。

(5)应对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的策略。金融机构进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时,应当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强化岗位责任管理制度,防范由于人员素质和制度的漏洞造成动产质押业务的风险。金融机构之间应当根据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特点,建立完善、合理的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共享企业信用等相关信息。

篇3

今年以来,我科进一步加强了对防汛物资的管理,确保防汛物资安全储备,在防汛期间能及时、高效的进行调运。

在汛期到来之前,为了使防汛物资的保管更加安全,调运更加合理。我们对指导各单位对防汛物资进行了分类登记,专人管理,做到账物相符。并完善了物资进出库的手续,使物资进出库更加规范。同时协助各单位制定了防汛物资仓库管理制度,对仓库值班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库房内张贴了仓库管理制度和明显的防火标志,确保防汛物资的安全和调运。同时我们提出了“防汛物资安全储备、规范管理、及时调运”管理的口号,并制做了横幅悬挂在库房内,更好的激励了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了有力了后勤保障支撑。

防汛物资储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平时的工作量并不大,但却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工作。它是在汛期能否战胜洪水的重要物资保证。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领导到每一个职工时刻都紧绷着这根弦。我们深深的懂得,只有平时将工作做的细致、扎实了,才有可能保证关键时刻万无一失。为此,我们除了指导各单位做好应做的仓库防火、防盗工作以外,还制定了一套防汛期间物资调运的预案,并经常对各单位的防汛物资进行检查,及时对缺损的物资进行添补。同时要求各单位对仓库装卸机械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保证能在使用时不出故障,确保防汛期间物资调运畅通无阻。

二、加强防范,防供应急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1、完成了《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是我科工作重点之一,它的制订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预先制定方案、对策、措施,为抗洪抢险指挥调度、救灾提供依据。减轻洪水灾害,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我科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广泛征求、听取相关科室部门意见,经多次反复修改,牺牲节假日,综合归纳,在汛期来临前形成较完整的始稿。然后上报处委会及市防办,各位领导都对《城市防洪应急预案》高度重视,特别是罗处长,亲审全稿,总体把关,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今年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顺利通过专家审查。

2、制定了《市城市防洪抢险指挥手册》,落实了防汛物资储备。根据历年抢险实践、结合城区物资储备情况,我科特制定《市城市防洪抢险指挥手册》。该册存有城指领导、防汛常用单位、后勤保障部门等电话,规划了城市防汛抢险队伍人数及责任范围,对我处责任堤段进行了划分,确保每段堤我处都有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详细具体列明了抢险物资储备地点、品名、调运联系人、联系电话。在防洪抢险时,领导和相关部门通过手册就能做到指挥有序、忙而不乱,为快速调运抢险物资提供保障。为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我科与各物资储备单位单位签订防汛物资供应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并到各物资储备单位一一检查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3、完成了防洪风险图的绘制工作,将其电子化、信息化。防洪风险图的主要作用是:预策分蓄洪区蓄水分布情况,动态演示分蓄洪区蓄水与退洪过程,对分蓄洪区内灾情预测和统计分析,于社会经济地形数据进行空间叠加综合评价蓄水的影响,同时利用系统对特地水情条件下的暴雨、蓄水、溃堤等风险进行方案的分析和评估。我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聘请专家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编制,经过——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防洪风险图,包括挂图和电子版图的编制工作,防洪风险图的编制完成使我市的洪涝风险评估更准确、更科学,为分蓄洪区的防汛指挥和灾害防范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落实责任,全面推动防汛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市进入主汛期后,降雨明显偏多。为确保今年安全度汛,我科对处属部门下发了防汛责任令,对我处辖区内的堤防、涵闸和穿堤建筑物进行查看,做到隐患记录在案,抢险预案成册。根据出现的水情、雨情,我科先后五次给在建各施工单位下达了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并与在建施工单位签订防汛责任书,明确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使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了防讯减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确保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4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其要素

美国COSO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一一整体框架》中正式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所有参与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共同实施的,其目的在于规范公司在相关法律法规上的合法性,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财务报表和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果。

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美国COSO报告规定的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该规范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此外,该规范明确提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展开。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铁路物资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由于铁路物资管理企业是国有企业,没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的组织结构,因此在权利上相对集中,都是由铁路局领导班子成员决定,内部纪检委同局党委则是辅助,无法发挥真正的监督制约,这是固有的局限性。因此,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深入地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力较差,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2013年10起才开始实行,造成企业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制度只重视形式,执行力度不够,强调文字的编写却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如何判断、如何评价执行情况等工作。

(二)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

铁路局对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大体上是按着内部控制五要素来设计的,即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表现了企业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社会责任三方面内容;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上对采购计划、供应管理、验收与付款、存货处置进行了关键风险点的总结分析;在控制活动上对购计划、供应管理、验收与付款、存货处置进行了总结;在信息与沟通上强调了部门之间的重要性和信息系统使用的重要性;在监控上对监督人员在进行业务流程检查时提出要求。但是从内部控制整体上看,内部控制设计存在很多局限和不合理的地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各部门和各岗位没有系统地结合起来,互相没有连接性,不能全面地掌握物资管理各个流程的职责权限,这导致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内部控制设计通常难以考虑到所有业务或事项,只能针对常规业务或事项进行设计,对特殊事项没有采用特殊的处理原则,缺乏考虑业务实施的复杂性,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往往因情况发生变化,难以及时对内部控制设计进行更新而失效。

(三)内部控制风险识别不全面

在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铁路总公司改制成功后,铁路物资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日益复杂。但有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全面识别风险的重要意义,忽略了某些风险的防范,具体体现在:

1.职责权限界定不清。在部门职责权限上,没有明确地提出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不仅带来了日常活动混乱的管理风险,也导致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弱,管理方法较差。其次职责权限没有明确,影响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规定,使各职能部门起不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对企业经营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

2.审批管理不严。在审批管理上,不严格按照物资采购流程进行逐项审批制度,尤其是对临时应急物资审批和特殊物资或修改计划后审批没有进行严格管控,带来物资采购预算超支的风险,还有可能招致因为虚报计划造成舞弊行为的风险。

3.廉政建设不健全。廉政建设主要突出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控制,比如在物资管理上强调采购流程上重点环节重点管控。廉政建设不健全就会出现一些人为纰漏,如某些职员可能会通过自身职权谋取不当利益,收取基层单位礼品或参加旅游活动等违法乱纪行为导致损坏企业利益的风险;其次,有些职员违反规定不进行审批,通过收取供应商好处使供应商进入采购,造成窜通舞弊,期满上下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企业的诚信问题遭受质疑风险。

(四)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物资需求不准确导致物资采购的随意性。为了保证生产,及时准确的供应材料,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物资的采购实行计划管理。除集采专供的物资外,生产维修用料的计划申请根据路局下达的预算资金额度、年度生产计划和消耗定额核算需用的数量,经材料科长、财务科长签认,总会计师、段长审批盖章后上报,由物资处审批通过后进行购。每年物资管理部门要根据上报的全年计划情况进行考察,并对下一年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上报的需求计划往往满足不了正常的采购。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路局没有对物资需求计划准确性提出明确规定,在填报计划时对规格型号没有特别重视。二是申请计划中没有考虑到特殊物资及应急零星物资的计划受理,物资备用预算不能准确部署,缺乏经验,申请计划的填报内容没有明确要求,应急物资计划模板不规范。三是申请计划在进行调整时,没有跟主管业务处、财务处、物资处等相关部门进行很好的沟通。以上情况的存在促使合理采购成为一个难点,造成物资采购的随意性,从而引起管理上的疏忽,使管理出现脱节,最终导致库存物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缺乏良好的流动性而出现物品堆积,直至堆积时间过长出现老化或更新,造成浪费。

2.仓库管理不善。物资采购后进行入库管理,并根据入库单及发票情况进行报销付款,看似简单的程序都缺乏良好的内控措施。在仓库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验收环节上执行不严,管库员未经检验直接入库也是常有的,产品质量及技术要求未根据签订合同进行对证,库存物资产品种类繁多,验收后直接堆放,没有将物资进行分类保管。在物资发放上同样管理不严格,通常为了方便简化程序,手续不齐全就发放物资或者根据个人关系先发放物资再补交手续,监督部门不能定期进行盘点物资和人员考核。

3.资产报废缺乏相关的监管。对资产进行报废在物资管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对企业意味着净资产的流出,是直接对利润的一个减少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因设备出现故障等原因需要更换,或者整体设施运行困难面临改造,往往事先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事后走流程了事,对确定需要报废的资产在报废前缺少一个专业的鉴定结果,在更新改造方案中也往往缺少对旧设施、设备评价的依据,容易造成资产浪费甚至项目盲目上马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资产报废以后,会出现堆放随意,保管不当的情况,特别是对无对应账面价值的设备等,往往会出现无人监管、资产流失的现象。资产报废后在账上意味着属于待处理报废资产,处置后的现金流入属于公司的一项收入,同样需要重视。

三、铁路物资管理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1.提高人员素质、重视内部控制。针对铁路物资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根据日常业务需要,合理补充物流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物资专业人才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对物流管理的前沿知识较容易接受,可以引入先进物流管理理念;财务人员有管账的能力,对物资账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人才结合,可以充实物资管理部门的实力,强化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优化物资供应流程,提高账台管理和结算效率,为全面实施有效的物资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2.合理设置部门组织权限。物资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控制设计上对职责权限上有具体要求,明确提出各个部门组织的职责和权限,更好地分配权利的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工作流程,做到环节紧扣,物资购规范,从而达到高效管理。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

首先,风险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守企业战略目标合理设置经营目标、合法合规性目标、财产安全目标和物资完整性目标。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合理设置采购计划,确保物资需求的真实性;正确选择优良供应商迸入,为产品质量作保障;确保公开采购的及时性,防止物资不能及时供应,加快资金周转率;高度重视业务流程中廉政行为,严格审查各项利益活动是否符合企业利益标准;确保验收物资和仓库管理的安全可靠,确保相关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其次要对风险进行识别,物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询问一线现场工作人员、检查相关流程提报的文件资料、或根据物资采购管理流程进行跟踪调查等多个实践方式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最后对风险识别进行分析,根据风险识别对企业的影响评估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做出风险度的估算,并将风险分析报告记录后上报给有关部门。

(三)细化内部控制活动建设

为规范物资采购、供应、使用、回收等方面的行为,应做到程序规范、职责明晰,以保证公司材料物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提高材料物资的利用率,促进公司材料物资工作逐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公司应先从制度管理入手,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对物资各方面的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制度的实施,从源头上为企业的物资管理提供了保障,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篇5

一、研究背景

(一)公司概况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5月28日,现已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10年底成立的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圆通向集团化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公司在网络覆盖、营运能力、业务总量、公众满意度、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等均处于行业前沿,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为中国快递行业前三甲。

(二)安全问题简介

近年来,圆通速递频频发生安全事故。2011年8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圆通速递公司邮包发生爆炸事件,造成2人受伤。2013年12月28日,圆通速递湖州物流中转车间发生火灾,烧毁大量快递物品,其中3名员工在抢救物品时被浓烟呛晕。2014年11月15日,圆通速递天津市的一个网点仓库失火,造成100多件快递受损。其中最严重的是“夺命快递”事件:2013年11月28日,潍坊圆通快递工作人员在卸载由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时,发生化学品泄漏,先后导致8人中毒,1人中毒死亡,共154件快件沾上有毒物质氟乙酸甲酯。以上事故造成了人身、财产等的损失,对圆通速递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社会公众对快递安全产生了担忧与不信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加强圆通速递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众信任度。

(2)降低社会的人身财产损失,扭转社会公众对快递公司的印象。

(3)促进政府相关安全管理政策的出台,增强安全意识。

三、研究过程

本文选取五要素中的三要素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控制环境

1、概念

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2、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支柱。圆通速递的核心价值观中有“安全”,企业方针中有“安全快捷”,企业发展战略中有“安全时效战略”。从以上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可以看出,圆通速递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有框架和基础的,但是发生的安全问题显示了其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漏洞。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圆通速递此方面管理的规章制度问题如下:

聘用快递员、监管员等制度中虽写明了不能招聘人员的条件和招聘原则,而录用人员的符合条件除了年龄、性别等规定外并无其他更细致的条件,可见招聘过程具有很大的弹性,难免就会招聘到工作马虎、态度不端正的人员。圆通的培训制度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但是在对员工验视包裹方面的安全培训却不是重点,为后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4、组织架构

圆通速递拥有股东会和董事会,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运行。总经理下设多个副总经理,每个副总经理负责一个方面事务的具体管理。总体看来圆通速递结构合理有效,但是缺少监事会这一机构。监事会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没有监事会机构,可能会使管理系统效率低下,出现披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可能与此有联系。

5、加盟方式

民营快递企业的模式往往采取加盟方式低成本扩张,圆通也不例外,其加盟分部占60%―65%。圆通在有15500余配送网点,业务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市县乡(镇),营业网点超过4.5万个。数据显示圆通网络体系过于庞大繁杂,这将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由于各分部与总部是加盟关系,只要加盟者符合条件,并承诺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快件运作规则即可获得经营权。因此各分部的经营管理不仅可能忽视,还无法进行有力地管控,企业文化很难塑造,服务质量无法控制。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的控制环境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风险评估

1、概念

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2、风险识别

快递的安全管理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宏观环境风险和微观环境风险。其中宏观环境风险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微观环境风险包括违规风险金和操作风险。违规风险是指快递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损害公众利益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五十九条规定,“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或者快件的收寄验视制度。对用户交寄的快件,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收寄时应当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予收寄。”而一些快递企业不重视违规风险,偷运小件危险化学品或不进行验视。操作风险指的是实际快件收寄、分拣、运输等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3、风险评估

圆通实现加强安全管理这一目标,可能的风险影响因素如下:

(1)政治:国家出台相关有关加强快递安全的政策或法律法规。

(2)社会: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增强快递安全意识。

(3)经济:经济形势上升,社会不再一味过分追求销量而是追求安全和质量。

(4)人员:进行更多安全规范培训。

(5)流程:规范货物验视流程。

(6)技术:改进监督系统,升级安全检查仪器。

(7)基础设备:更新或添加基础安全检查设备。

圆通速递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导致未检查出违禁品、让其在运输过程中泄漏并且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三)控制活动

1、概念

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2、选择与执行控制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询,圆通的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选出企业有关安全的控制活动。从7个业务步骤中可以识别出以下控制点:

(1)第一步骤中,客户可能未遵守社会公德、相关法律法规或无意将违禁运输品订单提交给圆通速递。这种不遵守公德的原因可能为没有意识到或不会被发现。

(2)第三步骤中,检查人员可能由于疏漏未检查或未检查出违禁运输品,违禁品发生泄漏。

(3)第四步骤中,仓库入库管理员可能未检查入库货物,违禁品在仓库内泄漏,可能污染其他货物。

(4)第五步骤中,分拣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

(5)第六步骤中,配送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监督系统监控不力。

根据以上控制点,可以采取相关的控制活动:

(1)制定有关快件的收寄标准并告知客户,使客户进行自我约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规范收寄流程。

(2)制定验视制度,严格要求员工执行;改进相关安全扫描仪器,降低检查盲区。

(3)严格进行入库检查工作,制定仓库管理员巡视制度。

(4)提高分拣、配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改进监督系统的监督能力。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在控制活动上不够完善,企业管理层也未及时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

四、提出建议

(一)优化控制环境

1、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使得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作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建立监事会机构,加强对董事会决策和管理层管理的监督。

4、扩大直营模式结构,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管理经营网点,使总部的指令更快更好地在各分支机构、网点落实。

(二)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圆通速递应当根据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风险。适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然后权衡风险与收益,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有效控制风险。例如,操作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小,应该降低;违规风险对企业影响很大,应该规避。

(三)强化控制活动

1、预防性控制。制定收寄验视制度,如发现法律、法规规定禁寄物品应当拒收并向寄件人说明原因。封装时选用适当的材料妥为包装,防止快件变形、破裂、损坏、变质从而污染或损毁其他快件;制定操作规范,分拣中不得野蛮分拣,严禁抛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损毁;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发现性控制。提高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关汇报、处理规范,并允许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紧急自主处理权力。

参考文献:

[1]王炎明.“夺命快递”暴露出了什么[J].中国邮政,2014,03:9

篇6

种子企业是以种子生产、销售为主要对象。而种子虽然属于农业作物,但其具有技术含量高、价值较高等特点,因此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业商品。种子的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涉及经营的方方面面,具有季节性和时效性及地域适应性。种子生产极易受自然因素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从而增加经营决策和市场预测的难度和风险,其风险的发生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中,对种子经营的全过程实行风险发现控制,建立内部控制机制,防范风险隐患,正成为当代企业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和企业走向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对种子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加强种子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种子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要素的首要环节,一般包括了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等方面。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更是内部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种子企业员工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建设的成败。由于种子企业属于农业类企业,对员工学历要求不高相关,人的素质难以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提升。在企业文化方面,由于种子企业属于农业企业,企业员工对文化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员工难以有效执行相关制度性规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管理风险高。在内部机构设置上,由于过度强调授权审批以及权利分配,导致内部控制中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过于繁杂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经济。

(二)控制活动

我国很多种子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往往很少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虽然具有内部控制规范,但缺乏具体的执行操作性规定。例如,种子企业财务制度方面还没有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合同签订中缺乏必要的约束性条款。另外我国种子企业缺乏有效的责任制约追究制度, 对于违规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种子企业的预算往往是自上而下编制,而不是进行自下而上编制,其预算其实就是一种指标的分解,往往导致预算目标和实际运营相互脱节。

(三)企业对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种子企业要适时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时刻注意外界的机会和威胁,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程序等对种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判断风险性质与程度。种子企业要考虑自身的生存机遇,要懂得规避战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化风险等,在种子企业的所有风险中,财务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导致种子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来自种子企业外部的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竞争和行业情况、监管和整治环境、以及技术、供应渠道、顾客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在风险评估时,以往的风险管理大多是以种子企业经营数据作为依据,而会计报表以及业务经营数据作为结果数据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同时这些数据已经经过会计及业务核算体系的归纳、汇总,难以直接揭示产生风险的事件的性质。在风险管理时,必须实行源头追溯评估、全程监控分析,因此,在种子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应该时时进行风险分析,才能将致使内部控制目标达不成的风险降至最低。

二、对加强种子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思考

(一)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和监督

首先,要强化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相互制衡的作用,尽快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要加强监督控制,监控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修正的过程,包括监督检查以及缺陷报告等等。监督可通过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及经济效益经营审计外,还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要进行持续的监督。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对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修正意见,以确保企业及时的改进。

(二)完善控制活动

要针对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特别是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控制。首先,种子企业应建立财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专门委员研究种子的生产管理,用以控制种子的质量风险。评价挑选合格的制种基地、加强制种合同管理、建立实行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挂牌管理及发放种子管理考核卡,建立种子生产档案管理。其次,种子企业销售过程中因销售对象特殊性是农民,现金交易比较普遍,应合理制定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控制制度,防范经营过程中舞弊等行为,制定应收账款等资金回收政策,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第三,要加强授权审批控制,授权控制最关键是对相关业务进行审批,通过严格的审批制度的建立,可以防止企业员工对资产进行盗窃,而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可以防止相关人员超越职责进行业务处理。例如:在种子仓库管理中,当符合规定的程序的时候,仓库管理人员就按照单据进行发货。对一些非常事项或者超越程序的发货,要经过上报主管进行审批后方可发货,在审批中,要注意授权的目的以及相互的权利之间的制约关系,强化监督控制等。第四,强调会计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控制信息的价值量要占到企业全部内部控制信息量的70%以上,会计的反映、监督的职能,特别是控制与参与决策的职能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巨大的变化。是企业风险管理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和基本的组成部分,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具体举措有:一是要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要保证信息系统权限的有效管理,三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密码管理,强调密码保密和定期更新机制。

(三)强化风险文化培育建设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种子企业要建立起严密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必须要提高对风险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精心打造符合自身需要的风险防控文化。一是突出风险防控文化建设重点,使每一个员工在合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提升进行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全员合规操作、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克服被动合规的思想,培育主动合规的作风习惯,努力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二是抓好警示教育。有针对性的解决员工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净化其思想,使其从思想深处不敢违规。树立风险无小事、风险无处不在的思想,要做到事无巨细,风险防范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所有员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员工防范风险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听取员工关于风险防范好的意见和建议,创造充满活力的防范机制。三是是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风险防范离不开人的管理,通过对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使管理层和执行层所有环节,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及风险防范的关键点,使每个环节都不会出现管理及执行的真空。四是在全面进行执行制度无弹性的教育。使全员接受制度执行刚性的教育,真正使各业务岗位的操作人员能够识别、评估和发现潜在的操作风险,把操作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让一切权利服从于制度、一切习惯让位于制度。五是要制定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对所有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操作练习,对种子公司的制度办法、管理规定、业务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不断丰富员工的理论知识,提高员工业务技能,使其真正做到掌握要点,熟悉流程、规范操作。对新招聘的员工,要把岗前技能培训做扎实。新员工不论文化层次多高,对种子公司的具体业务知识掌握并不全面,业务操作也不熟悉。其业务技能的培训要从最基础的抓起,不能因为人员短缺,使其培训时间不够,造成对业务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只能在工作中边干中学,边学中干,使不规范的操作在新员工中继续存在,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工作中隐含着存在。要在培训中让他们熟知种子公司工作的特殊性,真正掌握种子公司相关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熟练业务操作步骤和流程,明确操作风险防范要点,岗前培训不能留有空白区。

参考文献:

[l]翟新生.COSO报告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思考[J].经济经纬,2012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办会[2008]7号.2008

篇7

2008年6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并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范提出,现代企业要构建以内部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环节、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框架。《规范》指导企业建立五要素齐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使生产经营活动规范运行,保护企业资产、资金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制定的一套完善的制度措施。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引导、规范作用。

1.1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合理划分部门分工、明确员工职责权限,促进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等内容,保证企业的按照既定的程序、流程运行,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效益和效率。

1.2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生产、销售的业务流程、凭据传递、实物盘点、出入库管理、记录控制、资金盘点、银行存款函证,经济业务授权批准等手段,实施对企业资金收付、资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诸多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防止浪费与错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1.3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一系列相互协调、制约的机制、流程,将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强调相互监督、稽核机制,对会计信息的采集、记录、归类、汇总等过程实现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从而提供真实可靠的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合理。

2内部控制审计对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企业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晚,大部分企业还是难以扭转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还及其有限。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合理性和执行效果,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做出评价的一种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不仅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监督、推动企业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促进企业主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止舞弊欺诈、规范经营管理。更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因此,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受到监督控制,同时可以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不断修订完善,直至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

3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与步骤

3.1利用常规审计手段,查找内控风险点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围绕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展开。首先通过翻阅、观察、询问、分析、填写调查表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初步了解,确定内部控制的风险点。3.1.1翻阅。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各种文件资料,初步了解单位的内部控制。①查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单位的主要业务情况及业务流程,单位制定的重大资金支付审批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人事任免制度等文件资料。检查各项制度制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单位自身情况,是否与上级单位要求相符,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是否便于操作。从而判定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可行、完善。②查阅企业领导层会议记录,各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记录痕迹,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是否不好操作等,为下面的风险测试提供初步依据。例如:采购过程中各种申请、审批、执行各个环节票据、信息的记录与传递。③查阅各种审计报告,合理借鉴审计结果可以直观的发现单位的内控缺陷,提高审计效率。例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管理建议书是一种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十分有效的内控审计方法。3.1.2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判断企业的内部环境,工作协作、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可以选取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①通过观察企业的内部环境、工作空间,员工的工作状态,管理层的管理风格等,判断企业文化,发展空间等是否能够实施科学的内控管理。如:查看物资仓库时,通过观察物料堆放的整齐与否,仓库管理人员对物料的熟悉程度,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仓储管理水平如何;通过查看作业现场,可以观察到领用料手续是否完备,材料定额是否按规定执行。②观察企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的言行举止。例如:观察管理层的言谈举止、文化素质及管理风格,判断企业实施先进管理的整体环境和推动力,管理层的意志直接决定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观察企业员工在岗位职责中的相互协调与稽核、牵制等环节,是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判断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3.1.3询问。通过询问,可以了解企业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有利于改进控制制度和发现错弊线索。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可以了解单位是否有违纪违法事件及企业人文环境;②询问具体经济事项的其他人员。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接触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如果和业务部门人员询问,容易了解其实际工作情况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执行情况,可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如通过对作业现场人员询问,可以了解作业过程中替换的废旧物资的去向,从而了解是否存在私自处理废旧物资的情况。如对仓库管理人员的询问,可以了解物资采购的流程,是否存在虚增存货的情况,若采购与入库环节存在脱节,需要内审人员给予高度关注,适当扩大审计范围,降低审计风险。3.1.4分析。通过翻阅、观察、询问等方法发现线索,取得相关的证据,再对证据进行分析判断。①分析各项业务有无异常变化,判断内控缺失或执行不力造成的失误。例如:发现采购事项由一个部门经办,要取得各个环节的票据,对采购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是否存在采购价格偏高。采购量远大于最佳库存限额等现象,从而发现未执行采购环节控制容易产生的舞弊行为。②按照常规审计方法分析财务数据,通过各指标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正常,例如:在销售业务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大幅上升,就会揭示成本费用异常,再详细分析其原因是否合理,从而分析某一内控环节存在的问题,扩大审计查证范围,揭示问题。通过上述方法,初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及执行情况。并找出企业的内控关键风险点,审计应将后续拟实施的审计程序与已识别、评估的风险点结合,实施进一步的审计测试,作出合理的内控评价。

3.2抓住内控制度风险点,进行测试,评价内控制度的合理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审计测试是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测试。针对常规审计发现的内部控制弱点和缺陷,审计人员要制定测试方案和范围。首先执行符合性测试,就是对单位内控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例如:对销售业务流程进行符合性测试,可以对企业某一笔销售业务进行跟踪重做,对单位是否执行销售流程控制进行观察取证,对订单处理、合同订立、赊销批准、授权批准、出库管理等环节的执行与票据传递获取证据,评价企业是否执行该项业务控制,如出库单一联必须传递至财务部门,记录销售明细账的岗位与记录应收账款的岗位职责应分离等控制是否有效执行,对该控制中未执行的环节或弱点进行记录并扩大审查范围,以得出内控执行效果的结论。其次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符合性测试,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出初步结论,收集相关证据后,就要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通过上述审计测试,就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进行评价:①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弱点和缺陷。

3.3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内控制度的建议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内控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审计结果,对制度的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对内控执行中存在的错弊行为,提交管理层处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还要接受审计监督和改进建议,才能不断完善和防范风险。

作者:苏肖花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参考文献]

[1]时现.内部审计学[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篇8

近几年来,企业绩效管理一直处于喧闹和争论之中。全球经济正处于经济低迷之后的艰难适应期,现实中的漫长恢复期与人们期望的经济迅速反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安然世通安达信等一批大公司的破产,使企业绩效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企业需要新的绩效管理方式,这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绩效管理的变革需要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信息技术在推动绩效测评指标的革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并促进沟通,从而成功地执行企业战略和提升企业绩效。

一、信息技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必要性分析

1.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历史发展中,信息技术经过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信息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同程序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应用系统没有对数据进行特别的管理。第二步是数据管理技术被用来集成分散在不同程序之中的数据。第三步是信息被认为是组织的重要资源,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数据管理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组织效率并进行支持决策。

2.企业绩效管理的内涵。企业绩效管理是一组集成和闭环的管理和分析流程,这些流程由技术支持,以满足财务和经营活动的需要;通过设定策略目标,然后衡量和管理绩效以达成目标的业务促成因素;它涉及整个企业的战略制定财务管理和风险评估,由平衡记分卡策略分析评估和财务报告等绩效指标测评框架和方法组成,以整体一致的形式表现出来。

3.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发展迅速的产业中,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绩效管理可以洞察客户的未来需求,开发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拓展出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企业通过决策面板可以把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部门的数据转换为商务智能报表。这样的报表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进而帮助企业提高利润,增加生产力和竞争力。

企业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并将其与组织其他的互补性资源相互配合,可以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整个企业的组织绩效。

二、信息技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阶段是企业目标的设定。在设置目标阶段,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的愿景进行环境分析,明确自己业务的特点和左右企业发展的各种竞争势力,决定企业参与竞争的方式,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置企业具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是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KPI是衡量企业绩效的一种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指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经常与企业目标相关的其他行动紧密联系,因此正确的KPI能够直接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企业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借助ERP系统建立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KPI。

第二阶段是建立模型。企业通过建模工具,使用和设计一些既为人们所理解,又具有应用价值的模型,可以对企业产生很大的效益。比如可以使用Hyperion公司的Intelligence产品,用户只需在模型区输入有关的数据项,并指定主题之间的联结字段,就可以构成一个模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对于自己绩效的展现和把握能力。

第三阶段是监控运行。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的绩效监控。借助消息平台预警平台等各种管理监控工具,把从内部和外部各个来源收集的信息转换成一致的易于使用的可视化格式;并且可以对绩效指标进行追踪,将追踪的结果与设定的标准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并对潜在的问题发出预警,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美国伯灵顿北方圣特菲铁路公司为了帮助决策者实时了解业务集团的表现,选择了一个智能仪表盘。这个仪表盘显示了总结性的及时信息以及针对与战略行动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向下挖掘能力。

第四阶段是分析评估。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以下两个任务:数据仓库管理和管理驾驶舱。

如果某些业务环节的关键绩效指标出现问题,我们一定要对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通过对财务制造物流客户等数据的多维度深入分析,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提高分析的有效性,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难题。针对该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Inmon提出了数据仓库的思想,使人们找到了一条解决该问题的道路。

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数据的集合。当作业性数据(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和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数据的统称)进入到数据仓库后,根据既定的原则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和分类等处理,对这些经过整理的数据还必须按照决策的要求,按不同维度和特定的要求存储起来,以便决策者直接调用。决策者通过数据仓库能够实时监控到关键绩效指标,并与设置的偏移量做比较,将差异用红绿灯的形式反映在管理驾驶舱上面,使决策者对各种关键绩效指标的状态一目了然(Efrem G Mallach,2001)。

三、结束语

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企业必须具备快速了解业务并及时调整战略的能力,在动态竞争中进行正确决策。通过在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与速度,预测与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持久满足企业的愿景需求。

篇9

由于市场环境、项目投标和管理水平、资金回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内控制度是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项目评估与合同管理

项目评估与合同管理是是施工企业承接项目的第一道重要关口,应注意:在承揽施工项目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在对业主的信誉、项目设计审查和规划审批等情况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决定承揽或放弃项目;在投标管理及合同管理方面,保管资质证书和印章的人员、保管合同印章的人员均应与投标人员的职责分立,做到投标申请、印章及证书使用之间相互监督,互相牵制;在合同签署前还应经过内部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把关,针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论证,切实保障企业利益。

2、资金和收入管理控制

资金管理和收入管理时应注意:管理层应对相关人员授予相应的资金结算权限,大额或特殊的资金收支应经主管人员专门批示;每一项资金收支业务都必须取得或自制原始凭证并经经办人员签章、业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取得原始凭证后,会计人员应编制收款或付款凭证,经签章后通知有关人员办理资金收支事项;出纳人员在复核原始凭证和收、付款凭证后,按数收付现金,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复核人员在审查收、付款凭证并签章后传递至出纳和会计人员:出纳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管会计登记明细账,总账会计人员登记总分类账;出纳人员应于每日营业结束后盘点现金并与日记账核对,若发现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及上报处理;稽核人员应不定期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确保资金安全。

3、项目管理与物资采购

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时应注意项目策划与计划、项目进度、项目现场财产管理等几方面。对于项目管理尤其是大型项目管理,策划是必不可少的,应提出总体目标及技术方案和措施;项目计划则是对项目策划的进一步细划,包括任务安排、资源配置及时间控制等。施工前须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生产人员需按生产量计划领用材料,并将工程量与材料使用量核对,防止超限额使用材料;定期盘点材料,编制月、季及年度剩余材料盘点表;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剩余材料并上报企业;加强对机具使用的监管,防止私自外借;对工程进度监控,尽可能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修改施工计划。

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包括:采购前,物资采购应由业务人员提出申请,经审批部门批准,形成采购计划;采购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特别是采购重要物资,如三大材、外墙面砖等材料时,应在质量人员、技术人员和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材料验收时应经质检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同时验收合格后才能入库;入库之后,财务部门检查采购计划、入库单和发票等资料后,经主管人员批准才能按合同规定付款;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对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外协队伍及结算控制

施工企业对外协队伍的管理应注意:在分析自身力量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需要将工程分包出去;选择外协队伍时应考察外协队伍的资质、技术能力、设备、资金、信誉等情况,并经主管人员审批后才能确定外协队伍;在包合同中对费用标准、质量要求、工期等进行明确规定,并纳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保证分包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施工企业的结算既包括与业主的结算,也包括与外协队伍、供应商的结算,在结算控制中应注意:结算应由专人负责,并与现场施工人员职责相分离;结算人员应收集包括合同、图纸、价格信息等在内的齐备的资料,并理解相关规定;准确计量工程量,运用适当的价格标准,保证结算金额准确真实;结算完成后应与现场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进行核对,报合同管理部门审批;经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结算,尽早收回资金,最后付出资金,最大化资金效益。

二、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已完工未结算的风险

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均存在已完工但未结算的项目,这些项目作为企业的存货反映,存货数量居高不下成为许多施工企业的普遍问题。由于这些项目的可定义性差、可验证性差、计量可靠性差,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质量,成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障碍,且由于其具有易变性,也将给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2、筹资及垫资施工方面的风险

随着施工企业不断承接大规模的工程项目,企业必然面临筹资方面的压力。向银行借款是施工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施工企业面临着偿还利息和本金的压力;处于经营扩张期的施工企业往往还需利用商业信用,以赊购方式购买原材料,一旦大量供应商同一时期索要账款时,也可能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篇10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重要角色。为规范行政事业内部控制,2012年11月,财政部从2012年开始颁布了若干规范。旨在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内控制度问责机制。因此,完善内控制度成为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越来越需要关注的问题,2010年年末,财政部在其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如何改变我国事业单位相对较弱的内控制度建设也成为财政部乃至国务院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受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单位领导理论学习不够、单位人员编制等问题的限制,没有得到好的建立。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过程

对风险的识别和研判是单位内控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内控制度建设的根本依据。但从目前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往往是上级考核推动,很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时往往是起手就干,而对内控制度建设之前的风险评估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缺乏指导思想,不能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二)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合理

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全责划分不够明确,特别是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中,没有给财会人员足够的话语权。很大数量的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账务处理,忽略了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分析职能。造成财务部门编制有限,甚至出现会计出纳一人兼职的局面。内部控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一人身兼多职可能造成的道德风险,造成无法避免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应将部分岗位执行和授权进行分离,增加复合流程,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降至最低。但很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流程设定并不合理,经常会出现全责不清,一人多岗的情况,如很多单位并没有将经办、记录、执行授权职能分开,甚至出现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的情况。

2、授权审批控制。按照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相关规定,单位应该在内控制度设定时明确事项的审批流程,一般事项应由执行人员经相关授权人员审批授权执行,特殊事项应建立多层审批流程,重大事项须经过单位党委上会决定。然而,部分单位并未建立层层审批的流程,不能根据具体事项的特殊性设置差异化的审批流程。多数事业单位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审批流程,但流程往往流于形式,或者未建立审批者的问责机制,审批人虽然经过了审批但未履行相应的审批义务。

3、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本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及具体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员工薪酬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制,才能有效支撑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督促内控流程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使内控流程有效的发挥作用。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沿袭了机关作风,在薪酬确定时差异化不够,在职级晋升时论资排辈,客观上造成了内控制度的混乱。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内控制度活动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直接表现,事业单位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己确定的风险应对策略而设计和执行的各种控制政策和程序。在内部控制活动具体执行时,应当找到主要矛盾,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

1、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工作岗位,明确权利义务,严格分割不可相容的职位设置,形成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权利模式,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具体来讲,事业单位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业务执行者分离,业务执行和业务留痕人员分离,业务执行与事后检查的分离。

2、建立授权审批控制。事业单位在完善岗位设置后,应明确所有岗位授权审批权限,所有业务都在已完成的岗位及岗位权限下执行,各项经营管理业务活动都应纳入授权批准的范围,并建立授权审批的责任追究机制,绝不让签字流于形式。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进行审计活动评估单位人员廉洁自律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强化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会计人员适应新时期对财会人员的更高要求;约束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建立会计人员的定期轮岗机制,避免出现“一本帐记十年的现象”。

4、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资产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根本资源,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事业单位对单位资产的有效保护事关国有资产保护。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限制经办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在建立了资产登记、保全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出入库制度,严格限制除库管人员外对资产的过多接触。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减、出库入库应该实行严格的制度,并加强实物与会计的账实相符,实行财会人员和库管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形成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的相互制约。

(二)强化和发挥内外部监督作用

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公正、客观、严格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在做好内部审计的同时,可聘请外部单位对事业单位的制度执行、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审计。内部审计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贯穿于单位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角落,能够让单位人员在执行制度时形成有效的警示机制,并能够在外部监督时与外部监督机构密切沟通,使外部监督更加有效。因此,事业单位应建立类似于企业监事会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发挥单位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制,将党对单位的监督发挥出来。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使其得以有效执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充分确保内部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提高内部监督的专业性;加强本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外部监管部门的作用,首先提高主动性,提高认识,做到对外部监督高度配合,其次是建立问责机制,对外部监督提出的问题限时整改,在整改时决不能敷衍了事。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者和实施者,更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对象,所以单位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内控制度的成败。因此,工作人员不但应该建立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还应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党员还要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发挥模范带头最用。特别是财务人员必须要配备政治素养坚定,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任。事业单位首先属于国家,受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能够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作用,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8-0403-03

随着中国医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化系统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制药企业和相关软件厂商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控制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改进生产质量管理成为医药行业计算机化系统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样,如何对计算机化系统进行有效地验证就成为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质量保证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若无法对计算机化系统进行有效地验证,必然阻碍信息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虽然国际上存在业界认可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指南,如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的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GAMP)以及针对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特别法规,如美国FDA的21CRF Part11,但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方面的实际案例较为缺乏,国内制药企业在执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中存在较多的困惑,而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中第一次将计算机化的仓库管理系统和其他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变更纳入变更控制范畴要求。本文通过描述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二厂(简称信谊二厂)对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在线、实时技术平台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过程,探讨中国制药企业遵循GAMP5执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可行性和具体实践方法。

1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项目的背景

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在线、实时技术平台是信谊二厂根据本厂药品生产管理流程的业务需求开发实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用于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系统还采用RFID对物料进行识别和追踪,并利用应用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生产过程控制,以电子记录的形式创建和维护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系统成功实施后,信谊二厂管理层决定对该计算机化系统进行验证,证明系统同时满足信谊二厂的生产业务需求和国家新版GMP的法规要求,并且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通过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将系统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代替原有的人工控制和原始生产记录,使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也为中国制药企业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成功案例。

2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过程

信谊二厂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方法遵循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的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第五版(GAMP5)的V模型和美国FDA的21CRF Part11的要求。该模型是使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合规与符合预定用途的通用方法,其将验证过程分为规范阶段和验证阶段,构成V字,同时根据计算机化系统的分类,在规范阶段和验证阶段分别执行特定的验证活动。 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在线、实时技术平台属于可配置软件产品,根据GAMP指南,在规范阶段需按顺序建立用户需求规范、功能规范和配置(设计)规范,在验证阶段按顺序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分别用于验证对应的规范得到满足。该项目包含的验证活动的V模型见图1。

2.1 风险评估

GAMP5指南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要求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从系统设计至系统引退的整个计算计划系统的生命周期中。验证项目采取了基于风险的验证方法,其风险管理的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在制定验证项目计划前,实施最初的风险评估,用于识别系统受监管的法规并确定验证范围。验证团队通过供应商审计和业务访谈的形式完成了初步风险评估。2)在建立功能规范后,实施功能性风险评估,从法规、业务、技术角度评估各项系统功能的风险水平。由验证团队和业务部门骨干通过风险评估问卷的形式共同完成功能性风险评估。3)在验证阶段,根据各项系统功能的风险水平,采取相应的测试方法,从而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验证过程。

2.2 执行规范阶段的验证活动

在规范阶段,需依次建立用户需求规范、功能需求规范和配置(设计)规范文档。为了识别系统的用户需求,验证团队先对系统支持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编制了详细的业务流程图,并在业务流程图中标注由系统功能执行的步骤。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由业务部门的流程负责人对用户需求进行识别,可保证用户需求的完整性。识别用户需求时,必须同时考虑业务需求和法规需求。书面记录每一个识别出的用户需求形成用户需求规范。对每一个用户需求规范,由系统开发人员继续编写功能需求规范和配置(设计)需求规范,以记录系统功能和软件配置(设计)的规范要求,形成功能需求文档和配置(设计)需求规范文档。规范文档需在进入验证阶段前,依次由验证主管进行复核和审批。规范文档中记录的需求,将作为验证阶段编制验证测试脚本的依据,每一个识别出的需求,都将能够被追溯到特定的测试案例,同时,也是判断测试结果通过与否的衡量标准。表1是一个针对某系统功能的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设计需求规范的完整实例。

2.3 执行验证阶段的验证活动

验证阶段的验证活动分为依次执行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安装确认的目的是证明系统是按照书面的、预先已批准的规范进行安装的。验证内容包括软、硬件的安装和配置。运行确认的目的是证明系统在规定的运行范围内,是按照书面的、预先已批准的规范运行的。性能确认的目的是证明系统在业务流程和运行环境范围内,能够按照书面的、预先已批准的规范正确执行所要求的流程活动。

对于每项确认都包括:1)编写确认协议,在确认协议中定义测试范围,测试流程(包括测试偏差处理的流程),参与测试人员的职责。由验证主管批准确认协议。2)编写测试实例,根据在规范阶段识别的需求及其风险水平编写测试实例和测试脚本。由验证主管批准测试实例和脚本。3)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对于发生的测试偏差进行记录,分析,确定处理解决方案(比如变更系统和重新测试)。由验证主管批准测试结果。4)对测试文档进行归档,编写确认报告。最后由验证主管批准确认报告。

2.4 验证总结

验证阶段的活动完成后,验证团队对所有的验证文档进行整理归档,并编制验证总结报告。验证总结报告需陈述所有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记录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限制,并提供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结论。

3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项目的体会

通过在本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项目中对遵循GAMP5的验证方法进行探索,验证团队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医药企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并在验证项目中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验证文档模板。

通过此验证项目的实施,我们体会到:

1)应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团队。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其验证的对象是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受控的流程在内的计算机化系统的整体,需要验证团队拥有验证理论、业务流程、信息技术、GMP法规甚至软件开发等领域的综合知识技能。目前国内医药企业极少拥有能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专门团队,因此,为验证项目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团队非常重要。跨部门组成的验证团队应包含质量保证、信息技术、各业务部门流程负责人和业务骨干,验证团队成员进行跨部门协作,并由企业执行决策层的高级管理人员领导验证项目,以保障验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2)注重项目管理。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项目涉及的部门和参与人员的角色较多,沟通需求频繁,对验证活动执行的时间和顺序要求高,多数国内医药企业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领域又缺少实践经验,这对验证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谊二厂验证团队在项目全程严格执行了多方人员出席的周例会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使用编制项目滚动计划、问题跟踪表等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保证了各项验证活动按时、按标准完成。

3)借助外部专家的经验。探索遵循GAMP5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方法在中国医药企业的实践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目前国内拥有该领域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较为缺乏。聘请在国内外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验证顾问是现阶段十分必要的,这样做即降低了项目风险,同时也促进了企业验证团队的成长。

篇12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XX股份执行内部控制情况

XX股份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完善的监管系统确保了公司依法经营,保障了各相关方的利益。

(一)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1.采购与付款

(1)公司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立了相应的岗位:采购员、仓库管理员、计划员等岗位;设立供应部以及工程项目部供应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2)公司采购的方式有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评审、比价采购、急需物资的采购。

评审程序:生产分厂根据生产需求提出原料、主要材料的采购要求,供应部根据生产需求结合仓库库存情况确定采购量,再邀评审委员会参加评审,通过评审后原料部方可与各供应商签订合同采购盘条。财务部按评审结果与入库验收、发票、合同等内容办理报账手续。

比价程序:在采购之前首先通过审计部的比质比价环节,确定采购材料的质量、品牌、单价以及供应商等诸多信息。

生产急需物资采购程序:供应部门接生产分厂急件采购任务,分管副总签字即可直接采购,但每年急件采购量很少。财务部将根据分管领导的签字、入库验收、发票办理报账事宜。

2.销售与收款

(1)公司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立了相应的岗位:销售员、发运员、内管员等岗位。

(2)公司销售方式主要有赊销及现款交易。赊销:销售员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报销售部负责人审批确认,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信用评价。根据信用额度每次发货均不能超过(超过额度无法开具发货单),若要多提货客户需交款。

现款交易:对于不满足赊销的客户,一般采取先交款后提货的方式。在签订特殊结构、特殊直径、特殊长度钢绳时收取30%的预付款或定金,以尽量减少客户不提货时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3)销售与发货控制。在销售合同订立之前,按照分管地域指定销售员谈判结果的销售草案上报各有权审批的部门及人员,审批人员对草案严格审查并建立客户档案。对于重大销售合同咨询公司法律顾问。销售合同草案经审批后,授权销售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4)对销售分公司的控制。年初销售部门制定价格手册及最低限价,年度中间涨价或降价以发文方式转到各分公司,分公司销售价格不能低于价格手册或最低限价。特殊情况需低于价格手册或最低限价的,由有审批权限的相关人员签字也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分公司必然发生运费、仓储费等费用,公司对分公司费用与货款实行收支两条线,即分公司收货款必须足额存入货款账户,再汇回总公司;分公司费用开支由总公司核定并拨付分公司费用账户。

3.货币资金

(1)岗位分工。建立货币资金的职责权限;出纳不能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记账工作;会计人员定期轮岗,特别是各驻外销售分公司财务人员,每三年轮岗一次。

(2)授权审批。对公司货币资金支出制定授权审批制度,如对差旅费的报销,财务部副部长签字即可,但对采购资金的支出:1万元以下财务部长签字即可;超1万元不到10万元财务副总,超10万元则总经理或董事长签字。

(3)支付控制。公司业务或个人用款时,向授权审批人提交本部门的请款申请(请款单),注明款项用途、金额、支付方式、收款人全称、开户银行等信息,并要求附上经济合同、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审批人员对请款单进行审核批准;会计人员对经审批后的请款单进行复核,无误后出具会计凭证交财务部长签字转出纳支付款项。

(4)银行存款的控制。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开立银行账户,遵守银行结算纪律;每月由费用报销会计对各银行账户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报科长、部长审核;不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询证;对网上交易的业务,完成支付审批后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两人完成网上支付。

(5)票据的控制。票据的购买由银行出纳申请,经科长、部长审批后购买,票据的保管,每周盘点一次。

(6)印章的管理。根据票据与印鉴相分离的原则,发票专用章由销售财务科科长管理,财务专用章由总账会计管理,法人代表个人名章由财务部长管理。

(二)目前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内部控制,公司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理解不到位,在观念上还有不少人将内部控制活动与内部会计体系划等号。例如,通常所说的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仅仅是内部控制中与会计控制相关的一小部分控制活动,除此之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也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要素。五个要素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提高认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的经济业务主要有供应、生产、销售、储存、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涉及购销、会计、行政等多个管理职能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制度,它是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管理制度。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游离于控制系统之外。

内部控制从三个层次进行控制:一是确定企业内部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二是明确办理每项经济业务的规定程序和手段;三是制定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方式。企业所订购的财产物资到达时必须由与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会计部门相分离的保管部门进行验收保管,所收货物的检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篇13

中药不良反应使人们对中药用药安全心存顾虑,阻碍了中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1-2],中药安全问题得以保障库存管理至关重要。如何针对药品库存进行科学管理,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由于中药的特性,其与一般西药相比,库存管理的问题更多,如处理不当,易引发药物质量问题,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机患者健康。本研究作者总结多年来国内外中药药品库存管理工作经验,阐述目前我国中药库存管理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1 我国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现状

就目前情况而言,医院占据了药品销售的最大份额。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医院药品销售额约达到市场销售总额的80%[3]。因此,医院内药品的库存管理,就成为销售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主要分药品采购、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应3个阶段。其中,药品库存管理由于有大量的药品进库,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进行堆放,还需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药品核查、保存管理工作,消耗较多人力物力,同时管理费用增加,成为管理工作中最为复杂繁琐的问题。研究显示,医院的库存管理费用,占医院过半流动资金,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资金周转[4]。因此,医院营运成本的高低,直接受到药品采购管理与药品成本控制的影响。我国药品流通与其他行业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就当前情况而言,由于供过于求情况较为严重,市场上出现了较多不正规的供应模式以及不正当竞争。如很多医药销售企业,采取非常规营销手段,将自己的药品免费储存在医院,同意医院随时取用,待药品销售完成后再根据药品的实际销售额进行结算。另外,一些医药代表,为达到销售目的,与院内一些医务人员进行交易,并给予其一定额度的药品销售额作为回扣。因此,药品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家卫生部门推行医疗改革。

2 我国医院中药药品库存管理问题

随着国家重视,我国大部分医院目前均制定了相应的药品管理制度,聘用专业会计人员,每月医院进行药剂科与财务处的对帐,定期进行药品盘点。但由于我国疆土辽阔,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以及一些医院领导不重视等原因,目前,我国医院中药药品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药品采购计划不周 有些医院尚无条件进行计算机联网工作,造成药物采购前库房对本院中药的具体使用情况不甚了解。造成中药采购时,凭借相关人员的经验或猜测进行药物订购[5]。造成一些并不短缺的中药出现较严重积压,而一些临床紧缺中药,仍难满足日常诊疗的开展。药品积压后,由于储存成本增大,进一步造成订购成本难以控制,进而影响中药质量。

2.2 药品仓库管理工作人员相对不足 随着医院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医院门诊量与住院量上升,同时带来药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因此,医院需要更大的仓库进行中药储存。由于中药的特殊性,保存条件各不相同,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进行日常保管工作,造成药品库存管理难度的增加[6]。

2.3 存在库存账、物不符等现象 一些医院,在中药的验收过程中,为节约成本与时间,仅需中药销售公司的随货单即可进行验收入库。而药品接收后,又不及时进行清点。易出现发票遗失、账物不符等情况,由此导致财务与药库核账不符[7]。

2.4 药品有效期管理混乱 中药由于其特殊性,保存过程需要严格的条件,与西药相比,其使用有效期并不固定。一旦药物受潮霉变等,该药物即作废弃处理。一般而言,库管人员虽然会定期对所有中药进行查看,并登记其情况。但由于目前医院药品存放量较大,加上库管人员不足,很大程度上会出现登记遗漏等情况,造成药品效期管理混乱。中药存放、使用一般会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进行。但目前医院发生效期管理混乱,造成后一批药品先出的情况亦不少见。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过期、变质等中药仍对外销售的乱象。

以上几个问题,均是目前我国中药药品库存管理中较为多见的几个问题。就此,很多医院也进行了相关的规章制定,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3 我国医院中药药品的库存管理处理办法

3.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库存管理主要法律、法规,在中药进库处理前,需进行严格的验收、记录。对入库药品及药材的数量、品名、规格、到货日期、供货单位、批号、剂型、有效期、生产厂商、质量、批准文号、验收人员及验收结论等均进行详细填写,入库后,及时对药品进行抽样检查。

3.2 完善中药药品库存管理体系 目前,中药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入出库、退货以及退库3个方面[8]。一般而言,所有需要进库的中药,都要求库管人员进行验收,待验收合格后依照药品入库单上的通用名逐个进库。入库后,库管人员还需及时记录中药价格、有效期、批号及库存上下限等,同时对中药的效期、限量进行实时监控。当中药出库时,需要严格核对药品请领单,查看填写是否规范、正确,决定发药与否。若进行发药,则需要按照药品请领单上填写内容,将中药的使用情况记录到医院每个药房的库存单上。由于中药在制作、取药等环节中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药品库存管理方法,完全能够减少目前较为混乱的库存制度,提升中药药品库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医院职工在工作中的差错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3.3 中药药品库管人员素质要求 工作责任心是药品库管人员最为重要的品质,此外,丰富的中药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也是库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中药的保存过程中,需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制定合适的保存条件。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大多潮热,一些药物如当归,木香等,极易发生有效成份挥发等现象,这对药物的疗效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这些药物均需要保存于阴凉、通风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些蛇类药材,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引发虫蛀等现象,因此要注意冷藏保管。这些药品的日常保管与护理,均对库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4 严格把关入库[9] 中药饮片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知识的相关培训,使得管理人员对药物的性能、正名、别名、俗名等均有一定认识和区分,另外中药饮片管理人员还需掌握一定的药物鉴别、识别能力与炮制规范。在药物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在专业中药师陪同进行购买。《中国药典》以及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中药炮制规范均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就需要检测与管理人员熟悉相关药典与规范中的内容,严格根据药典或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饮片的质量检查,保证待销售饮片的质量与安全。

采购管理:尽量不购买安全情况得不到保证的小厂商饮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购买前需要对厂商的中药饮片生产许可证、GMP达标或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达标等情况进行询问及查看。根据质量规定签订合同,以保证饮片质量。

验收管理:当药品到达医院后,相关检测人员需要及时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全面、逐批的检查。本院无法开展的检测项目,应及时送当地药品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此外,在验收饮片过程中,均需进行详细记录,对于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饮片,必须记录批准文号等内容[10]。

3.5 中药分类贮存 药物进行分类贮存,不但利于快速查找,也利于仓库的整齐美观。分类贮存依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主要根据药物性质,避免药物发霉变质、虫蛀等,以保持中药药性。容易发生变质的主要原因如下:①该情况多出现于久放后的药物,以及含水、含糖量较高的药物。此类药物如果保存不当,没有及时通风干燥,极容易出现霉变等现象;②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发生有效成分降低,质量下降的情况,影响疗效;③一些中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霉菌虫害容易滋生;④有些药材长期受日光的照射,使药材的颜色转变,质量下降。所以,若要保管好中药,保证药物的质量与疗效,就必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注意中药的干燥、通风,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有效成分的挥发,同时,也能够减少虫卵在药物上的繁殖、生长。仓库内配备常用的避光设备,对一些容易受光作用而造成药效变化的药材,可以放置于陶、瓷容器或有色玻璃瓶中[11]。

3.6 定期核查中药药品库存 核查中药药品库存,是查看一个医院药品效益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仓库情况如何,医院每个月都应该对所有中药进行一次全部核查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与管理中药效期。对于贵重难以保管、周转速度缓慢的药材应严格控制进货数量,做到不堆积,要积极查找药物堆积的原因及有效的整改方案,减少中药的积压情况。

3.7 库存中药药品的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亦是库管工作的一部分,由于某些原因,一些药物的周转较慢,需要进行长期的库存。在医院的中药药品养护中要依照药品独特的性能,根据不同药品及药材质量变化的客观规律,选择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理来对药品进行科学的养护。每个月都要如实填写仓库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等数据,选择自然或机械通风的形式保持药库的干燥及通风。定期清扫仓库里的垃圾,保持干净整洁,确保没有蟑螂、老鼠等危害库存药品的害虫。

4 讨论

药品库存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药药品由于特殊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保管。目前很多医院已经认识到进行药品库存管理工作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此外,中药是否得到有效的保管,也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目前,中药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受到医学领域重视。其中,医院药品库管工作的好坏,是中药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医院还要强化中药药品库管工作,加大相关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库管法律、法规,提高库管人员的素质等。只有进行综合干预,才能保证中药安全,同时提高医院的库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慧明,曾定元.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优化改进问题研究――基于QCC管理工具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3(4):47.

[2] 余学庆,谢雁鸣,王永炎. 关于中药上市后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62.

[3] K Ganesh,S Ganesh,T T Narendran,et al.Drug inventory management at public healthcare institutions:a case study[J].Int J Logist Econom Globalis,2011,3(2/3):155.

[4] 孙青,罗秦英,罗俊,等.药房合理库存管理之实践[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6):589.

[5] 刘纪红,孙雪.基于ZigBee的药品库存实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6):43.

[6] 周波波,陈亚媚.“零库存”模式下药房二级库的库存管理与思考[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3):229.

[7] 庞文艳.实库存管理在我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18):2851.

[8] 党伟.医疗耗材库存与采购控制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93.

[9] 秦涛,马瑛,董亚琳,等.我院药品采购请领模式的改进与探讨[J].中国药师,2012,15(10):1513.

[10]Deming Zhou, Lawrence C Leung, William P Pierskalla,et al.Inventory management of platelets in hospitals:optimal inventory policy for perishable products with regular and optional expedited replenishments[J].Manuf Ser Oper Manag, 2011, 13(4):420.

[11] 王闰,田野,原源,等.医院药库库存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9):899.

Research on our hospital inventory management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ugs and treatment method

ZHANG Ying-nan, XU We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China)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