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阅读的方法

小学阅读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阅读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阅读的方法

篇1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是需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像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学生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阅读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更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品味汉语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浮现语文意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在阅读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充分的朗读能让学生自主感知文章的内涵,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重点。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角色,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朗读,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制造矛盾,鼓励质疑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四、以人为本,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人”决定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和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心理自由”的感觉,也才能积极地思考和赏析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小学语文教学时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新课程教育要求教师,只有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胡同,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加强课外阅读就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天地的最好方法。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1.调整“视野”,期待感悟

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阅读能力也很有限,他们的“期待视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内容上。而阅读教学只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着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而扩大期待视野,让学生发现阅读是块沃土,正等待着他们去开垦。

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初读课文巧用导语引入课文,引出了蔺相如及廉颇两位关键人物,学生产生了“期待”,认真地去读课文,了解了蔺相如与廉颇二人的性格品质。对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敬佩有加,对廉颇的知错就改也大有褒奖。学生往往在这样的初读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阅读期待便大减,如果接下去一味地强求他们再读,效果就不会好,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讨厌上语文课。因此,此时教师就得想法子激起他们第二次“期待”。我就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大家了解了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为什么?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让学生从三个小故事中选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分角色模拟情境演一演,立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表演之前,我先问学生:“要把角色演好,你应该先做些什么呢?”学生立刻说开了:“应该熟读课文”、“应该记住课文的话,读出人物说话时的情感”、“光记住背出来还不够,还应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为了更好地完成角色的扮演,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产生了。他们的“阅读视野”由一开始的期待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变成了期待通过阅读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己用,积累满腹的语言为“演好文中角色”打基础;期待通过阅读获得语言再创造的“灵感”,将课文的语言进行筛选、重组,让语言拥有“自我”的风采。

2.拓展延伸,提升期待品味

篇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下面来具体谈一种。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碰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

重点进行基本功练习。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练习学生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读出表现桂林山风景秀丽的语句,读出作者对其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营造出一派浓浓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三、课内外结合式阅读教学

“语文小世界,生活大世界。”语文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写照。日记、课外生活(包括家庭生活)不但可促进对课文内容、思想的学习把握,相反课文的阅读也可指导日记写作,也可指导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生活)。比如《桂林山水》写山与水的部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内容生动形象,因此可根据此处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并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模仿写作有关日记。

四、阅读材料的利用

篇4

二、课内课外,双剑合璧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

1.课上读什么

(1)提供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并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变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2)提供综合信息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的教学中,主题图的呈现一般是图文并茂的,有时候只是一个相关的条件,而其他的条件则在图中,需要学生的阅读才能获得。学生要从主题图中“读”出数据信息,那么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的不仅仅是数字信息、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以图文形式呈现的综合信息,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又如: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联系生活中的走近路、认识比时联系黄金分割点;数学史上有著名的祖冲之、华罗庚…… 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在阅读、交流、讨论中明白了“阅读材料”里的故事,在故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课外读什么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并促进自身发展。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抽象与形象自然地融合,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融通。

例如,学习“年、月、日”之后,让学生多方搜集资料,动手制作了当年的年历卡;学习了“千米和吨”之后,结合书后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上网查找我国测量工具不断变革的材料,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报。

总之,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细化要求,教给方法

1.激发兴趣,以“疑”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

2.手脑并用, 以“动”带读。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例如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6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边读边画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增加了两条半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3.多样表述,以“思”促读。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问题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动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各种变化,使概念的本质特征更为突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做到“形变质不变”,使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在变化中被激活,同时数学概念也一次比一次清晰。

4.咬文嚼字,以“辨”明读。

篇5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不易突破的难点,这是一个不好掌握,但必须掌握的环节,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但是,探究性学习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美国就因为全面推行“发现学习”,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牢固,系统性不强,说写算技能下降,如今他们正大力开展“恢复基础运动”和“最低能力测验运动”目的就在于扭转这一趋势。这一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与记取。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人们的学习方式除了探究学习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知识和内容都需要以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二、独特体验和价值引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结果学生对课文的“反应”的确出现多元化,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开放和利用课文潜在的认识价值,挖掘和展示教学中各种价值的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因为小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全面,不成熟,容易出现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或以偏概全、以己及人的现象,尽管见解有别他人,显的“独特”,我们也不能照单全收,而应该委婉矫治,巧妙引导,从而使教学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陶冶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以上述“狐狸是聪明的”为例,教师可问学生:狐狸的聪明是在什么样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用在了哪些地方?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其“聪明”是因为骗人有术、骗技高超,它是用故意说好话使人受骗上当的计策去满足自身的欲望,它的“聪明”是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的,违背了做人的“诚信”,其手段是不道德的。如此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2自主选择与统一规划

篇6

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比如阅读水平低下会影响数学中的应用题的解答等。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w 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光靠别人的督促很难在阅读上得到提升。但是如果能把阅读转化为内在的兴趣,那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提高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两点经验:第一,采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选择优秀教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与课本相关的趣味故事,故事内容可以采用略讲、分段讲的方法,但不可讲尽,激发学生听下去的兴趣,然后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学生往往会带着好奇心去学习,阅读水平提高的会很快,学生阅读的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适应性和方向性。第二,突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很多教师仍然遵循着课文阅读示范、学生跟读、熟读成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是说没有可取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流了,应该对其进行改造。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以教师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感受、欣赏、评价能力,这种思想也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运用自己的语言、神态,通过形象化的讲解使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理解的范围,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中促成这种转化,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要通过设置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榜样人物的设置,很容易激起小学生阅读的动力。在树立大榜样的情况下,在学生身边也可以设置小的榜样。例如,在班级举办阅读小明星的评选活动等。总之,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熟读与泛读相结合

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一句一句跟读直至熟读,可增加他们感知固定词语的能力和语句的断句能力,有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但同时,如果阅读仅限于课堂跟读,那么他们的思维会停留在固定词语的组合中,而固化词语的有限组合又会限制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

阅读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声称,不同的语言模式(比如英语与汉语语言模式的不同)对智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熟读会固化思维方式。但是熟读的好处不言而喻的,熟读可以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尤其对于古文。泛读对于弥补熟读的缺点有很好的作用,其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速度、词语组合能力的一个很好方法。因此,熟读和泛读的组合缺一不可。熟读与泛读是课上与课后进行阅读训练的两个主要方法,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应以课堂教材熟读为主,逐渐加大课后泛读材料的比例;到了高年级逐渐以课后的泛读与课上的熟读相结合的方法为主。熟读侧重于对文章深意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泛读侧重于对知识面的拓展,对语言风格的广泛涉猎,对熟读技巧的迁移应用。两者之间不可偏废,应该相互结合,作为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

三、阅读方法的传授

熟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有人以渔,讲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首先是第一位的,可见方法的重要性。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方法,如果一味的蛮干,往往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掌握了方法,就会事半功倍。

(一)快速朗读法

对于检验一个人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有效方法便是让其朗读一段文字,从其朗读的速度和其连贯性中,便可以判断其阅读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从这点着手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可以流利而连贯地完成阅读,而有的学生却不能。作为阅读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来看,这涉及到方法问题,可以理解为阅读视域问题。所谓阅读视域,是指在视力范围内能加工理解文字容量的多少。阅读水平低下的学生阅读视域比较狭窄,而阅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阅读视域相对较宽。阅读视域宽的人可以在没有读出文字的同时理解下一句话甚至更多内容,所谓的一目十行便是这个道理。笔者认为,思维同时加工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打个比喻,这一过程像是多核处理器,可以理解正在读的文字的意思并发出声音,还可以对即将阅读的文字进行“预览”。所以,在阅读训练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快速朗读法的训练,拓宽其阅读视域。

篇7

一、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

在阅读中批划,如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标小节号,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低年级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论衡》有言:“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因此,教师作为学习活动平等中的首席,应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自读、自发、自解”的习惯,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拥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学习走向开放型、创造型学习。

三、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就不会有惊世之作的“薄发”。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的广阔天地。从一年级开始就该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还可以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教师也可让学生准备摘记卡,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及时记录到摘记卡上。摘记内容可以是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好词好句、读后感等。当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此,教师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评,看看谁摘得多,比比谁记得多。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也就为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持久力,当学生拿着一本书不知道从何看起的时候,他就会对阅读产生厌恶之意。在这一点上,首先要会“用”书,应用、活用阅读方法,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把课内所得的方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各有要注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进行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自由时间,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才能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里开展无限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五、总结

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年级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住这个黄金阶段,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各种有效的措施,从基础抓起,循序渐渐,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于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

2.李由美.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华章.2011,(27).

篇8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心从单词和词汇上逐渐转移到语言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知识的完整教授,注重意群阅读。做有心人,为学生搜集和整理并补充合适的延伸阅读材料。如果你使用的是牛津教材,那么你可以借用剑桥或其他教材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或者从课外,借助网络等搜集相关话题小短文或小故事,对话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了解更多知识。比如在教授"月份"话题时,可以补充一些关于每个月份的相关节日及与之有关的民俗活动,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如:"December"中的圣诞节(Christmas)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圣诞节中最受欢迎的任务是圣诞老人,及西方儿童是如何过圣诞节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其实,在英语学习中,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据实践了解,在每次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的失分一向是较高的,而学生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正是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的。因此,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感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除了everyday English之外,还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如果能利用口语课, 播放英语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在班级里能够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等,让他们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如在教了6A Unit2 Ben's birthday之后,让他们为即将生日的学生去自己排一次Party,开一次party, 则兴致会更高,也是对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选取合适阅读材料,培养英语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简单浅易,富有趣味性,如果是书籍应该配以插图,话题也要丰富,讲究"趣、易、薄、多",即材料有趣,语言容易,篇幅要短,量要大。因为年级和年龄的差异,应分层次选择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如在教学5A Halloween 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阅读活动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课外阅读书籍能够让爱读书的孩子有更多的收获,让原来不爱阅读的孩子喜欢上英语阅读,通过读故事、读短剧、读科普文章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四、训练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会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得轻松。小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应是默读,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获得阅读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学生越读越想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学会按照意群来理解文章,因此老师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读完文章应该立刻抓住大意,这也是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做到的,因此教给学生skimming和scanning也是很必要的。如果学生能够接受,还可以教他们快速读、跳读等技巧。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77-02

一、研究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魅力究竟何在?从古到今无数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告诉了我们读书的益处。可见阅读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阅读的魅力之一――积累知识。一个人不会一生下来就能掌握知识,知识的获得,一方面可以向老师请教,但这毕竟有限。古人云:吾生亦有涯,吾知亦无涯。而大量知识的积累,还有赖于我们阅读大量的书籍。

阅读的魅力之二――鉴赏。鉴赏就是鉴定和欣赏。所谓鉴定就是对人后物辨其真伪,定其优劣;所谓欣赏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一个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所以,鉴赏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一个美好的事物进行感受、享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这里我们所说的鉴赏,主要指的是对语言文字作品中的美文的鉴赏。

阅读的魅力之三――沟通。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收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二、阅读的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依据总目标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根据每个学段的特点都是有所区别,但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安排的。

1、朗读、默读、诵读。

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默读要求学会默读,养成习惯,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中的体验、领悟、积累。

2、精读、略读、浏览。这是阅读的方法的要求。

3、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阅读与理解的要求。文学作品,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f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并受到感染和鼓励。

5、对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的利用以及信息的处理,也提出了适当的目标。

三、阅读的材料

当好小学生的“营养师”,引导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为学生的立身安命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作为教者手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的材料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1、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它是学生直接积累和学习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特别重视课文的构成。它的课文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是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因此,形象性、生动性、有感染力、富有时代的气息是它的重要特点。

2、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

苏霍姆利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机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我认为:(1)阅读应该保证有一定的量。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读书总是多多益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445万字,只是课外阅读的最低要求,假如孩子们每天坚持一小时读书、看报,一个月、一年读书的总量就远远大于目标要求。(2)阅读要重视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二十七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中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四、阅读的技能方法

1、朗读

朗读是一种美读,不仅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而且能让^情绪上的引起共鸣。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2、默读

朱自清先生说过,默读就是看书,可见默读能力之重要。与朗读相比较,默读的速度可以快一些,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所以在小学课程标准中年段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到高年段提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诵读

诵读虽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与朗读、默读相比诵读是读书的高要求,不仅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熟练读出来,更重要的是注重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朗读、默读、诵读作为阅读的技能性、过程性要求,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4、精读

认真仔细的研读就是精读,通过精读应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精读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5、略读

略读就是了解大意。大量的课外阅读都是运用略读的方法,或者精读、略读、浏览相结合的方法。略读也需要全神贯注,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善于捕捉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要想略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精读能力的基础。

6、浏览

在小学语文课标高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浏览作为一种阅读的方法也是不容小觑的,它一般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有人说,一个人长期只有精读,而没有略读和浏览,就会影响思维的流畅和敏捷;如果长期只有略读和浏览,而没有精读,就会影响思维的严密和深刻。可见精读、略读、浏览,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事实上,真正的会阅读是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方法,那样阅读效率必将得以提高。

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靠经常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也唯有重视阅读,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能培养语感,才能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升品位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程然,《汉语文化与新课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篇10

在小学英?Z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进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其中,英语词汇是基础性的内容,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有助于英语阅读速度、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需要注重英语词汇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记忆单词,提高词汇学习的兴趣。在记忆词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分类、找规律,如在学习单词pen,pencil,pencil-case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记忆pen,以此为基础再学习记忆pencil,pencil-case。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快地记住这些单词。通过对比、分类、联想记忆词汇,还可以将词汇放在句子中或是将词汇变成歌谣进行记忆,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

二、科学提问,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就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通过以往的认知结构学习新的英语知识,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Last Weekend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为学生播放与生活相关的视频资料,一个是学生积极做家务的视频片段,另外一个是学生不愿意做家务的视频片段。视频内容与本节课密切相关,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do on the weekend? Do you like doing housework? Why?通过问题提问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进入到阅读状态中,积极思考,掌握阅读方法并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在知识的建构中强化阅读能力。

三、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小学英语阅读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保证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如龟兔赛跑、小红帽等故事是学生很熟悉的,通过英文形式展现,学生会感到很熟悉,但是又很新鲜,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比较高。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在每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找一些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小文章供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可以是故事性的、文学性的、趣味性的,通过阅读对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展。教师要重新组织已经学习过的语言材料,在不同的情境下呈现给学生,指导其进行阅读。

四、打造良好的阅读空间

篇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当代的小学生,培养其阅读兴趣显得十分重要。因为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大多受“按期效益”的支配,只要达到训练目标,获得优秀成绩,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取得竞赛的成功,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做他们平时觉得枯燥的事。因此采取下列措施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①阅读训练之前提出难易适度的目标,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感,训练结束有切实的达标感;②善于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如打分、鼓掌、恰如其分的赞扬)对学生训练的结果作出及时、积极的评价;③坚持分层训练,提出不同训练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如我在教《第一场雪》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体会雪景美,除了让学生自由读书,划出雪景美的句子外,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体会,爱画画的可以画出雪景的美;擅长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读出雪景美;善于想象的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诉说雪景美……总之,给每个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④组织竞赛、辩论等多种形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吸引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我教小语第十一册《将相和》时,一开课,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听似平淡的问题:“这篇文章的课题好像是三个多音字组成的,它该怎么凑呢?”此时,我发现许多同学跃跃欲试,于是又适时提出了一个要求:“请说出这样读的理由。”这时,他们不勇敢了,有的开始动手翻字典。看到这种情形,我鼓励他们:“其实,课题的读法,即使查字典也难予确定,等你读完后才会明白,现在认真读课文,看谁最会判断它的读音,并能说出理由。”这样,一个带有悬念的课题将学生吸引到文中去了。

2 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以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勤读适合自己年龄和认知能力的课外少儿读物的习惯,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悟能力。

3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12

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篇1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45-01

阅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广泛阅读,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领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意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读书欲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活动周,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在教室挂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标语,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书香气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自由交流在阅读中的心得,将阅读中的经验和喜欢的书与同学分享;等等。

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外部的阅读环境只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足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因此,老师必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被迫阅读、跟风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从内心爱上阅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体会到阅读的诸多益处,才能对读书持之以恒。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制造悬念。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虎门硝烟》时,可以提问学生:林则徐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这些事迹都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莫高窟》时,可以问学生:莫高窟的壁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其文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便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查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增强阅读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老师要不吝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成绩,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产生继续阅读的愿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阅读,选择一些有助身心健康的文章阅读,能提高文学修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不仅起指导作用,还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切不可拖泥带水。

三、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学界提倡百花齐放,书籍的内容也逐渐多元化。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格外重要。苏教版新课标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老师要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给予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内容浅显的记叙类文章,将这一类文章的特点、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以便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中心思想较为深刻的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