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际内部审计

国际内部审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国际内部审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际内部审计

篇1

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课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中商学字[2010]第10号,项目编号:kj2010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时代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先进的理论及实务,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也必然走向全球的协调与共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应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的理论、技术及经验,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融入国际内部审计的一体化之中。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寻找二者的差异,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比较

(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的定义。IIA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根据反馈的意见,经过反复推敲,通过的上述内部审计新定义。这个定义由6组概念组成:1、独立性和客观性;2、保证性和咨询性;3、增加价值;4、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5、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6、组织目标。新定义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的发展。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义。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总则中是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的: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我国对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在科学认识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借鉴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内部审计现状的情况下作出的,对我国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二者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基本职能、性质等方面的理解有较大差异,这也恰恰体现了中外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和水平。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完成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并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它们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服务于管理当局发展为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我国仍处于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的阶段,所以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审计的重点是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比较

(一)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国际内部审计确定的适用范围是:适用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的审计人员。只要是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都应该遵守准则。根据IIA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要达到:对应该能够代表内部审计实务的基本原则进行表述;为开展并促进广义范围的价值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活动提供框架;为内部审计工作业绩的评定确立基础;扶持经改进的组织流程和业务。因此,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则具有国际性,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法律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适用于各类组织,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执业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这一规定是否符合我国内部审计运作的实际,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中国范围内的组织,不具有国际性。

三、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比较

(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公布的国际职业实务框架(IPPF)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与发展与实务支持。

1、强制性指南。强制性指南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它包括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这是内部审计的职业基础。

2、实务咨询。实务咨询是内部审计准则的第二个层次,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条款,目的是对新准则的解释和运用提供详细的建议;同时,还包括一些新的信息,如IIA的内部审计准则公告(SIAS)和新近流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关注项目、风险管理的细则、咨询准则、信息的安全准则等。

3、发展与实务支持。发展与实务支持是指那些最近发展的实务,IIA往往以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参考书籍、研讨会文集、教育培训项目等方式来推荐这些参考性意见。

IIA公布的强制性指南在法律上有约束作用,而IIA同时也强调说,强制性指南中的职业道德规范更是重中之重。实务咨询部分起到指导内部审计实务的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部分提供了对内部审计的建议,并不做强制要求,发展与实务支持则是仅供参考。

(二)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具本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的规范制定,则对内部审计各个方面的理论进行了规范,在权威性上虽弱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但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目的是为了理论上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四、内部审计准则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比较

(一)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独立性和客观性。IIA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的,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实施业务和提交结果方面不受任何干扰。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即内部审计师应该有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并避免利害冲突。不仅如此,IIA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还规定,如果独立或客观性实质上受到损害或看起来受到了损害,应将损害的细节向有关方披露。

IIA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认为,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或客观性的情形有:1、内部审计师应该避免评价自己以前负责主持的特定的经营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为自己在以前年度负责的一项业务提供鉴证服务,那么便可以认为客观性受到了损害;2、对由总审计师负责的职能进行鉴证时,应该由内部审计以外的另一方进行监督;3、内部审计师可以为曾负责过的经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4、如果内部审计师提供咨询服务会对独立或客观性产生潜在损害的话,那么,内部审计在承接业务前应向客户说明。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没有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定义和情形做单独的说明。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控制审查过程的独立性、审计结论的独立性。内审工作的实践证明,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的业务开展,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是领导者的“眼睛”和“监控器”,而内部审计部门要真正发挥好这种监控作用,就必须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在整个组织或单位中应处于较高的权威位置,它只接受最高层如总经理或董事会的领导和授权。只有这样,它才能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其次,它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具有对下的权威性,才能不受干扰地实现有效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客观性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客观性是真实性的前提。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控制的全过程必须做到审计目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为领导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所以,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界定在内部审计准则中非常重要。

IIA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从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含义出发,列举了损害独立性或客观性的几种可能情况,并规定必须向有关方进行充分披露。独立与客观性在IIA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不算什么新概念,但他们却提供了特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微妙平衡。该准则虽然试图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所有鉴证业务上不受干扰,但是总审计师的报告责任却可以是十分灵活的,以适应组织的不同形式和规模。而我国的准则对独立与客观性的规定比较笼统和抽象,只是提到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独立性,什么是客观性,也没有对损害独立性或客观性的情形予以列举,更没有说明发生损害情形后应如何披露。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目前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的理论、技术及经验,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融入国际内部审计的一体化之中,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S].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篇2

我国的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还是比较单一的。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审计工作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我国的日常审计工作中,主要是依靠审计人员多年来的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通过随意抽样进行。只有遇到较重要和难识别的工作时方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而且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很少开展,这种工作方法很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不利于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造成损失。西方国家自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通过建立各种审计风险模型的方式,减少自身工作风险。同时,西方国家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审计调查,对组织中存在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所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预测。这种动态的审计方式,能够及时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我们在这方面应予以借鉴。

篇3

1、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远在文章中说,早期的内部审计是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有无营私舞弊,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公司所制定的程序与政策是否遵守。内部审计部门通常附属于财务或会计部门之下,内部审计师通常是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影子”。从1940年内部管理审计发展至今,伴随着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地脱离会计导向,进入管理导向时代。内部审计职能的演进,与其说是审计工作的横向扩充,不如说是审计工作纵向的发展。这种演进最终使内部审计师加入了管理者的行列,内部审计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成为一种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高层次工作。

2、刘秋明回顾分析了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并揭示了英国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趋势,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便是其中之一。刘秋明指出,特恩布尔报告认为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转变赋予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也推动了英国内部审计职业角色的转变。同时这一转变也与IIA将内部审计定位成增值性审计的想法不谋而合。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下,内部审计计划与公司风险管理策略联系在一起,内部审计利用对当前的风险分析,保证其审计计划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一致。内部审计师应成为内部战略计划者――一个管理控制的扩展,以确保系统正常运做,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师应最终脱离狭隘的会计之源。在变革的时代,内部审计师应在全面管理中发挥更高价值的功能,这一崭新的定位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也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中占据新的位置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

1、从审计准则框架上来看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公布的国际职业实务框架(IPPF)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与发展与实务支持。IIA公布的强制性指南在法律上有约束作用,而IIA同时也强调说,强制性指南中的职业道德规范(Ethics)更是重中之重。IPPF中的实务咨询部分起到指导内部审计实务的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部分提供了对内部审计的建议,并不做强制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的规范制定,则对内部审计各个方面的理论进行了规范,在权威性上虽弱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但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目的是为了理论上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2、从对独立性的理解和对独立性规定来看

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大致相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的,这就意味着在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的时候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公正面对内部审计结果,在利益冲突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规定: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公司内部,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使不能存在有利益冲突或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态度的情况发生。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尊重事实,保证个人要具有公正的态度。

3、从规定的内部审计责任方面来看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鉴证和咨询行为,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限于监督企业的运行情况,还有咨询职能,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致力于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督企业运营的同时帮助涉及规范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质量控制程序。四、比较归纳 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与国外的还不尽相同,同时也有一些可以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地方。

首先,虽然中外准则同样拥有三个层次,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当中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与国际审计准则框架中的实务咨询层次类似,缺少发展与实务支持这个层次。这说明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更加强调理论支持,缺少一些更为贴近实际操作的实践指导。

其次,在独立性与客观性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列出了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并规定了在面对各种影响因素时应该重点考虑那些问题。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在列出独立行和客观性的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向相关方进行披露的规定。可见在这一方面,国际准则要更为细致和专业一些。

第三,由于我国正处在向经营审计过渡的中间阶段,所以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规定还比较单一,仍然局限在监督企业内部活动,评价企业经营情况仍然不是重点,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也没有提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这个职能,即咨询职能。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咨询只能将会越发的重要起来。

三、引申性探讨进入新世纪,中国内部审计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鼎力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在规范基础上的全面转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但在内部审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以下几点,帮助完善和提高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独立性。我国的审计法律环境不够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也不够完善。虽然审计署在2005 年颁发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用以规范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该规定未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所以其约束性也被削弱。再加上并未提出在具体内部审计的操作过程中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具体措施,如何保持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致力于把内审部门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作为一项资源,内部审计同样需要合理配置, 如不加强管理,就始终难逃被裁撤、外包的命运(王光远、瞿曲,2005) 。内审部门应确定与组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做出调整,通过严格的招聘和培训,合理的人员组合,打造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合作团队。使内审部门不仅成为内审人员发展的舞台,也成为组织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王光远,2007)。最后,在加强理论建设和法制法规建设的同时,企业要注意培养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一个优秀的内审部门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员工队伍。很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财会经验丰富,而在审计方面知识面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内审工作的展开。所以,企业要不断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论客观准确,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 当代财经 2003年 第06期

篇4

新版IPPF的条文表述更为清晰、简练、精确。例如,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Professional Practice Framework,简称PPF)使用“应当”一词代表强制性义务,而新版IPPF使用“必须”一词要求无条件地遵循该项准则;使用“应当”一词表示某项准则预期得到遵循,除非根据专业判断,所涉及情形允许偏离《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简称《标准》)的要求。2009年1月,IIA在IPPF的同时还了两个立场公告:“内部审计在审计活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The Role 0f Internal Auditing in Resourcing the Internal Activity)和“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另外,除了应用“词汇表”对《标准》所用术语的特定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外,IPPF还增加了“释义”,对《标准》中的术语和短语作出进一步阐释,置于需要加以解释的相关《标准》条款之下。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需要同时考虑相关阐释和释义。例如,在有关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条款中,IPPF增加了相应的“释义”,详细说明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含义、如何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可能损害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情况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释义”增强了,IPPF的明晰性。更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PPF新增了“实务指南”,侧重于在工具和技术的具体运用方面提供指引,包括详细的流程、程序、方法和步骤。例如工具、技术、程序以及分步骤的方法和形成书面文件的范例。

二、透明度提高

IPPF的原则和理念是内部审计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充分体现了作为国际公认的内部审计标准制定机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宗旨,即通过提供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成果,拓展内部审计知识,提高全球内部审计专业水平,加深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因此,新版IPPF突出强调了其范围的国际化和多样化,在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使用的同时,更注重方便更多的人理解和使用,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为了使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重大的治理、风险或控制事项以及内部审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IPPF新增了“立场公告”,表明IIA关于内部审计在特定事项中的角色及职责所持的立场或观点。另外,为了促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专业标准制定、复核及颁布过程的透明度和一贯性,IIA还在世界范围内公布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并将反馈信息归类,对备受关注的问题反复进行论证,形成修订稿并再次征询意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与IIA交流意见,并自由登陆IIA网站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情况。2009年1月的IPPF就是经过多次咨询和论证而形成的。

三、时效性提升

为了适应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快速发展,将IIA的权威指南以一种可以及时修订的方式整合起来,使全球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能够对不断发展的市场作出反应,以便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HA指出:鉴于《标准》的审视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标准》的修订周期确定为三年。同时,IIA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欢迎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广大利益相关方、政府机构、专业组织、高等院校师生等任何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人士对IPPF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反馈给IIA。同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登陆IIA网站(省略),通过“专业指南”栏目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情况。当然,并非每三年都需要修改《标准》,IIA此举旨在持续地对《标准》进行全面审核,并视需要进行修订。

四、严谨与可信

如上文所述,新版IPPF使用“必须”一词特指无条件的强制性要求,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使用“应当”一词来表示期待相关要求得到遵守,除非根据专业判断所涉情形允许偏离《标准》的要求。遵守“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强制性义务,其强制性质必须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得到确认,它们是内部审计对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作出的客观确认之所以被信任的基础,也体现了IPPF的严谨和可信。

《职业道德规范》以“诚信、客观、保密、胜任”为原则,既适用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个人,也适用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团体。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协会会员、IIA职业资格的获得者或申请者,将根据协会的规章和制度予以评价和管理。在行为准则中没有提及的特殊行为,如果其无法被接受或有损信誉,协会会员、IIA资格获得者或申请者将接受纪律处罚。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关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基本要求,普遍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和个人。IIA要求内部审计师根据《标准》开展内部审计服务,持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服务质量。为了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赖,IPPF制定了更为详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强调将持续监督纳入管理内部审计活动的日常政策和实践,进一步强化了持续的“内部评估”和独立的“外部评估”。只有在“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结果证实内部审计活动遵循了《标准》时,首席审计执行官才可以进行“遵循《标准》”的声明,否则要在业务报告中披露未完全遵循《标准》的情况、未遵循《标准》的原因以及对业务及已报告结果的影响。

五、与时俱进

篇5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我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担负起大型企业集团勇于实践,应对挑战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对这些国际化运作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富有成效的总体见解,以应对这一领域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我们近年来致力于这一课题攻关的大量成果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和交流,推进了我们在实务技术上与国外同业合作与竞争的进程……同时,武钢决策层注重内控、致力于控制环境建设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内部审计队伍的实力储备使我们有能力完成这一选题和实践。

我们力求通过这一课题的实施,探索建立国际化运作的中国内部审计模式,实行审计业务流程再造,兼容并存国内外各种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构筑现代内审实用控制技术体系,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效率更大提高,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增值”审计。

一个宗旨

2001年,武钢钢铁(集团)公司在完成了“非钢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主体实施债转股”的体制改革后,迅速致力于国企监管机制的建设,以适应加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主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公司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力度”的宗旨,总经理刘本仁在机构改革之际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审计队伍,增加审计力量”的批示。公司把内审工作当作在适应组织结构变化和管理任务变化中,实现组织增值、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的一种机制。公司调整了审计委员会,重新认识审计在新形势下的使命,按照国际内部审计理念进行定位。内部审计工作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得以健康发展,使国家对大型企业建立既充满活力又有约束机制,在赶超世界科技水平进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成为企业内在的需要。

两条主线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视为微观的民主与法制框架,提升资本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管理当局、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上下关注的焦点。新组建的审计部,集内部审计和向全资子公司派驻监事会两大职能于一体。形成武钢监管的两条主线。其优势体现在审计与监事会之间的监督对象相同、监管目标一致,有利于专业沟通和协调。

监事会的常驻式监管方式体现在全方位,全范围的监督,这种在时间上的经常化、连续化的全过程的监督,将信息不对称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而内部审计的之也优势又使两条主线在实施联合审计时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大建设

为了开拓内审工作新局面,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扩大审计效益,我们大力实施“人、法、技”建设。同时,关注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整合,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定位、分配审计资源,流程再造,推进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团队素质建设及与外部专家的战略性合作,学习行业最好的实践,构筑应对变化的实务技术基础。

1、以人为本,打造学习型群体。

21世纪,随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全新定位。它将本职业的生存与发展同企业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今天的竞争已经变成了学习能力的竞争。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员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近年来,我们的职工不间断地接受着当代国际竞争战略、管理理念、现代管理实务技术的学习。包括国际最前沿的学术理论的探讨及公司产销资讯系统的知识培训。我们领导者在人才战略上,为每一个职工设计发展目标和平台,我们的“善待职工”数据库记录着每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它营造着一种鼓励员工互相交流、学习创新、迎接困难的良好环境。我们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立项的《国有企业增值审计》、《与时俱进的监事会运作》、《实现协同效应的“阳光采购”》等15个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课题已经进入成果报告阶段,较深层次上的《武钢防范和减少不良资产产生的对策》、《战略重组中如何构建新型运行机制》、《武钢可利用资源调研》等12个调研项目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我们人人有成果,个个立功受奖,我们围绕管理难点攻关的10项课题获得大面积丰收。理论研讨蔚然成风,来自我们中间的四部专著,95篇论文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成功地将来自实务界的理论推向国内外。职工在赢得企业激励的过程中,回报企业的是团队素质的迅速提高,管理创新迅速见效,企业效益迅速提升。审计部《创学习型群体,促管理创新》经验已由全国总工会向全国推广。武钢审计部在行业中展示出强大的素质实力及阵容。这些都为我们今天探索国际化内部审计模式实践提供了实力的储备。

2.实行业务流程再造

现代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使其向企业机制运行的所有领域渗透,在企业这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信息量大的复杂系统中,内部审计正在逐步演化成一个全面、多元、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系统。

我们从完善制度入手,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促进各项管理的加强和深入。对外:我们全面清理了从计划下达、实施审计、落实审计决定有关制度。对内:建立了包括管理制度系统、职责条例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岗位业务程序系统在内的标准系统;包括文件办理系统、会议反馈系统、联系单制、例会制在内的指令办理系统;包括统计系统、计算机系统、审计档案系统在内的文档系统;包括善待职工数据库、人员去向牌制、工作日写实、部务公开制、绩效考核制在内的人本管理系统。

这一措施使本部的专业管理行为和职工行为都处于精化管理的有序、上进状态,并与企业目标始终一致,确保目标实施的准则和规范。

3.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质量

“谁在信息化道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市场上占有了相对的优势”。武钢投资两亿元组建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已经投入运行。传统的内部审计获取信息取决于财务应用系统的时代已经结束。单独的财务信息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它将依赖于按供应链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ERP信息系统的“就源取值”。内部审计从被动地“就地审计”取证成为主动的送达审计。审计作为一支特别的稽核力量,在特别授权下对整个系统进行全覆盖的主动控制。我们目前一是实现了审计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运行;二是基于武钢ERP信息系统投入运行的现实,实施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抽样、分析和汇总;三是逐步建立系统、完整、丰富的审计数据库,重点以审计对象和法规检索数据库为主;四是在部内基本实现计算机联网。

四位一体

2001年,伴随着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武钢逐步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国企监管体系。一是加强纪委监察工作的力量;二是提升内部审计层次;三是向全资子公司派驻监事会;四是全范围实行会计委派制。这四大支柱所辐射的监管范围覆盖了所有国有资产投入的领域。

为了使监管机构精干高效,避免各自为政而造成的监管重叠、错位、脱节及盲区,我们组织了大范围的调研和论证,以取得共识。纪委监察是以执行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党政干部遵纪守法为主的监督;监事会是代表投资者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财务决策、资金使用、利润分配及子公司负责人经营行为为主的监督;内部审计是围绕企业重点工作及内控制度执行为主的监督;财务部门是以真实的会计核算为主的监督。尤其是我们论证的《监事会、内部审计、会计委派三者之关系》优化了监管资源,为解决控制过渡和控制脱节提出了全套思路。明晰的职责划分促进了武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而配套的人事政策和实务则提升了监管部门的地位:

五项重点

一、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为公司识别、防范风险服务。

内部审计关注风险问题,标志着内审工作性质的转折。为了找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002年,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审计风险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公司产、供、销、人、财、物等32类168项问题,调查面覆盖了公司领导、管理者及职工代表各个层面。近千份问卷的统计分析,将企业的风险直指投资领域、采购领域、建设工程领域以及易被忽视的专项费用、福利费用的使用。形成了我们应对风险的审计总体规划,公司每年均以开年的1号文件下发各单位审计计划。为规范审计行为提供了依据。

二、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后评价向事中制约延伸。

提升资本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管理当局、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上下关注的焦点。法人治理结构被视为微观的民主与法制框架,领导者经济责任制度成为这一治理结构的核心。

武钢的内部审计与时俱进适应了这一转折。早在2001年对全公司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率就已经达到100%,监事会对子公司经营者现职评价率亦达到100%.(国家五部委要求离任审计的比例是30%)。我们着力加大对现职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提高了广大领导干部增加全面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自觉性。一大批勇于创新、廉洁勤政、积极清理前任遗留问题、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实现企业效益持续增长的领导者不断涌现。

三、拓展职业空间的专项审计渗透到深层领域。

我们遇到问题找方法,致力于发挥内部审计“经济良医”和“管理顾问”的服务作用。

“审计公示”是我们探索与被审计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性管理、以最简捷的方法收到最大面积成效的一种尝试。这种在被审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及职工代表中公布审计报告的做法,被基层领导誉为“难得的机会、难得的教育、难得的交流。”

“培训被审计者”使我们相互得到提升,我们在为厂矿长、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中,也给我们自身的管理带来利益,减少了冲突,在共同目标下形成合力。

“审计奖励制度”是我们对被审单位由硬约束转为正面激励的又一创新,也是内部审计在总经理授权下独特具备的职权。我们对工程项目的重大奖励使审计决定产生了亲和力,而我们的非物质性奖励也被基层认可为更深层次上的激励。

“审计服务”使我们经常性考虑降低基层监管成本的问题。我们认真论证公司内部审计、监事会、会计委派三者之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范围,减少了基层接受监管的负担,在实践中,我们与财务的沟通与配合成为双方的共同需要。

四、内部审计在内控框架构建中的联动效应。

流程再造是创新型企业的灵魂。但是,创新又不可避免地会与现行法规制度形成碰撞,与现行的利益格局形成冲突。在这种整合之中,唯有内部审计能够凭借比其他部门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优势,迅速形成一支创新型、反应快速的学习型团队,对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管理系统发表更具权威性的评价。

我们汇集了来自集团各管理岗位的力量,针对各类主题联手攻关。这种无边界的组织效应和新型的“借脑”运作,产生了很大的合力效应。改变了我们审计力量投入的重点不再是各个管理环节的本身,而是管理的接口部位这一权利与责任的传递点。它带动了相关部门各自敲响警钟,主动承担责任的联手管理。使每一条审计线索的突破,化为一条切断流向不明渠道的财路,每一项审计建议的实施,成为一笔实实在在的管理创效的源泉。

我们在投资环节实施的“信息真实性审计”,增强了大多数投资者对国有资产保全的责任感;在物资采购环节联手实施“四大循环审计”,完善了“阳光采购”的内涵;我们在资产重组、资源利用的管理接口部位联合实施“审计穿行试验技术”,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两年来,我们通过评价内控制度,促进规范管理;评价营销制度,促进开拓市场;评价采购制度,促进增收节支,评价市场风险,促进优化决策,评价部门职责,促进闭环运行。通过对已报告的审计发现进行后续审计,求根溯源逼出部门联手管理,筑起控制企业利益流失的防线。

五、创新审计方法的精细化管理

内部审计在现代管理中与各个环节的专业管理协调日益紧密。审计的工具和技术、管理方法与这些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双方管理技术共同借鉴和弥补的结晶。

近年来,我们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方法体系:致力于审计战略研究,移植来自国际的控制理念及实务技术;在内部审计资源管理中,我们建立了标准系统;在企业横向管理中,我们创建了跨部门的“多元循环法”;评价业务流程的“接口部位突破法”,“网络比价法”、“民主监督法”、“同级审计制”;同时,“双向承诺制”、“审计备案法”、“穿行试验”、“内部控制矩阵图”、“多维分析表”等近百种审计的工具和技术都使我们在付出审计措施时旗开得胜。

内部审计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六大变化

一、内审出效益有为才有位

两年来,我们全面完成审计任务,注重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增值”审计,由于我们创新思路,率先在行业实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审计运作迅速与国际接轨,使审计工作向纵深进展,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由于专业管理中的成就,我们不但荣获了国家、省、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称号,而且跨入公司红旗部处室行列。最近,湖北省内审协会已经发出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武钢内部审计的经验。

二、内审出成果思路变生路

内审就是投资,是投入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投资,是“加值”审计。

以氧气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子公司将审计成果化为转换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向管理要利润的巨大回报;以一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工期、质量、效益”三大目标。我们在内部审计按国际化运作中提出的审计定位、审计战略、审计资源利用、审计循环、工具及技术运用、工作方式、沟通渠道、激励政策、内控环境、团队建设、审计影响等40个方面的理念及实践,大大提升了武钢内部审计实力,推进了我们在实务技术上与国外同业合作竞争的进程……

三、监管出威力管理得人心

2001年,我们以内控制度评审为重点,在粉末冶金公司实施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为彻底的存货盘点,开创了以穿行试验为手段的内控制度评审先河,为下步对子公司的监管提供了思路;我们在工程市场实施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审出了立项、投资、施工、造价确认全方位的管理思路;我们对离任经营者的后续审计及配合财务对27家经营实体的清理,清出了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举措。

我们在公司双文明评比指标确认、子公司承包兑现确认、经营者年薪兑现中的一票否决权,严肃了利益分配的规则,维系了激励政策的公平与效力;我们实施内控制度评审的取证所到之处,得到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对违纪的查处,使职工拍手称快。审计的威慑力是管理得人心的基础所致。

四、内审出凝聚,联手结合力

审计成果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管理向深层次的延伸,审计在部门之间架起闭环运行的链条。公司各级领导把审计的监管视为本部门管理创新的一部分,依靠审计比其他部门聚集信息更多、管理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审计意见更具权威性的特点,将其纳入公司财务、工程、合同预算、物资、纪委监察、工会、经济责任制考核…等各部门日常管理范围内必不可少的成员单位,使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尽快被采纳,成为鞭策人们励精图治的咨询师。

内部审计在基层已经建立起有26个成员单位、89名专兼职审计人员在内的审计网络;八个监事会分布在25个全资子公司并配合督办内审结论的落实、实施子公司在职审计;以审计意见为主实施的联手管理项目日益增多。审计充当了管理人员自我控制的“热心顾问”,做到了彼此目标一致,利益与共,使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部门的期望也鞭策着审计部门自身开拓创新,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最终受益的是管理者自己。

五、内审出真知,创新出动力

适应当代审计对管理会计技能、内控技能、计算机信息技能、协调技能等复合技能,及审计领域最前沿、最新的技术手段的要求。我们立足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兼容并存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部位,以我们的实践创造先进的实务技术。

“十五”期间,武钢将投入260亿元,在赶超世界科技水平的进程中继续提速……面对这样一个建设高峰,从2001年起,我们联手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程序环节的管理部门,开始了全方位的建设项目审计模式探索与实践。工程审计以“参与合作式”的工作方式,与各环节的专业管理密切协调,实现了互动效应。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近百种卓有成效的实务技术在投资控制中迅速转化为管理成果,创造了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凝聚我们集体智慧结晶的四十万字专著——《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与内部审计》,被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授予“特别贡献奖”。2003年,我们再次承接了国家级课题《投资审计操作指南》的攻关,它标志着武钢的内部审计在全国同行业拥有了示范发言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