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初中德育教育初探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德育教育初探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篇1

1.哲学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的运用 

哲学上有很多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为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比如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掌握辩证的价值观思维方法。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充分考虑事物的两个方面,从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还有要用运动的观点,去看待问题。首先要明确,事物都是不断的运动的,发展的,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其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动态的对待学生,不能一直用一种观点、一个态度去对待学生。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学生人格的扭曲。如果学生受到是不公平的教育,特别是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自己享受的确实很不公平很不一样的态度和待遇,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价值判断的误会,从而导致其厌学情绪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十分不利于其德育健康发展的。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和人生的价值观确立。 

2. 注重学生对于“人”的培养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高知识的全能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学习的工具。即使学生拥有十分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做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全的人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首先,学习书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仅仅靠着书本知识是不能够在社会立足的,我们要知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也就是说知识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学生也好,老师也好,接触的知识都是在一定单位内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今的素质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故而,要重视学生作为独立学习单位的培养,注重独立的“人”的培养。 

其次,要重视人文,即是要关注周边生活,从身边的具体生活入手,了解历史文化,给学生充分的掌握知识的条件。要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这也是培养独立的人的一个要求。作为一个独立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要求具有独立的行动能力,不能把学到的知识,总结的经验都只是单单的停留在理论状态,不能合理的运用于实践,那样同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而这也正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最大的通病。 

二、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实施者。所谓的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学生,有些事情甚至可以使学生牢记一生。因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作用,教师专业能力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更要特别注重学生来自老师的影响力。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现阶段心理,和学生一起创新教学方法,适时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科学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各方面全面地成长。 

2. 充分利用好教材 

中学生学习的教材都是经过很多次雕琢的,内容丰富,而且十分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我们手里的教材,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师实现教育成功的一种很好的途经。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包含德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德育教育。同时,也要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文化知识和德育教育,要了解到,学生自觉接受要比被动的强制性的学习其实质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教师要把握住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深入浅出地运用教材例子,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给学生施加容易接受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乐趣和符合自己发展的哲理,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反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3. 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教学要有计划,开展户外户内活动也要有计划,同时开展活动的计划要纳入学生的的学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之中。譬如,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运用,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减少对学生的直接强制性干预。特别是在学生的活动中,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成长,而不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得到多少利益和好处,要注意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树立正确引导、发挥好榜样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加强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德育教育的推广都是目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现在义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德育建设,即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1):23. 

篇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4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合格的地理人。所以,在加强智力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不只是思品学科和班主任的事情,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前进与发展。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内容极为丰富,有环境意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全球意识教育等。本文现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和自己的做法做一浅述。

一、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是地球所有生命的一员,在自身进化的同时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生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遵循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使人类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根本问题。

如在讲述两极地区时,可联系电影《后天》中的情节,要求学生找出原因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全球变暖。用事实说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气体,其来自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如不采取措施,海平面上升,临海陆地被淹没,气象灾难事件将频繁发生,这对于人类来讲,无疑是巨大的灾难。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低碳”,我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通过假期实践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学生通过制作问卷、走访、计算,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也提升了,对环境危机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将所学知识内化,达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

从国情入手,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地理德育的重要方面,从内容上地理课比其他科目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更具优势。

教师可以通过地理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了解我国的人口、民族和地形、气候、森林、矿产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到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自然环境多样的国家,在发展农业,工业,旅游等多种产业方面很具优势,潜力很大,由此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地区做一比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在世界上发展中的地位。我国的国情既有优势也有缺点,如讲到我国近几年在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科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与国外一些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很多高级技术还需进口。为了我国繁荣、强盛,要积极努力,补缺短板,报效祖国。所以,教师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传递正能量,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

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地理事物现象。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运动变化的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性,能形成正直、诚实,尊重知识,科学探索的优良品质。如讲海陆变迁时,向学生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形是不断变化的,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以前是一片大海,后来受板块挤压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形成今天雄伟的山脉。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它们发生变化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种因素同时时刻不停地进行,才形成现在沟壑纵横的特点。通过绘制学校、住宅平面地图,学生将学习的比例尺知识联系到生活中,例如,如何选择地图纸张、如何设定比例尺等,通过实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篇3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听不懂,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致使英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总结,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这里给以提出,愿意与同行们交流。

一、教师要转变现存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或略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讲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

二、教师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

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三、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掉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又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自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四、不断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

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篇4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

三、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篇5

一、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相对于智力来说,兴趣和爱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做到兴趣活动育才能、培养兴趣露才能、创造条件展才能,使兴趣、才能、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中,体会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喜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浓厚兴趣。

1、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生活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真实、最美丽、最健康、最阳光、最富有激情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声音、文字、图像等直观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3、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

二、加强口语训练,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外语的学习语言离不开环境。但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语境的机会非常有限,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口语训练的时间,要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行对话,如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

三、打好基础,让学生善于模仿

英语的学习,具体来说,首先是一种模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播放录音、影像资料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接触真正的英语,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模仿英语的发音。要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节。要突破语音关,先要搞清单个音素的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应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进行对比,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唯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会有进步。

四、坚定信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听、说、读、写、译方面付出辛勤汗水。越学到后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战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无数次的失败,承受许多压力。比如记一个单词,背了很多遍都没有记住,最后花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勉强记住了,可没隔几天又忘得无影无踪。一次次的失败,带给学生极大的失望。此时此刻,学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专业知识或者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们,用希望去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树立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再次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93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由此,笔者联想到英语教学,如果教师能让课堂教学美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久久难以忘怀,那么教学的效率不就得以提高了吗?为此,笔者对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偶有心得,在此抛砖引玉。

一、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1. 教师语言的艺术美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操也都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美的语言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和谐关系。组织教学离不开语言,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清晰标准的发音、适中的音量来授课,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因此,在探讨中,笔者首先从美化语言入手。

英语教学提倡使用英语。为了使自己的英语发音纯正、地道,笔者时常收听收看英语新闻节目、看英语原声电影……上课前,反复听教学录音带,认真模仿标准的发音。经过努力,笔者能用颇具美感的、标准的英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课,自然而然地跟着说,这种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美。

语言的艺术美还包括课堂用语的美。因此,笔者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见到教师会礼貌地说声“Good morning, Ms Lv!”请求别人帮忙先说“Could you pleas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Never mind.”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英语日常用语和文明礼貌用语组织教学,能让学生一边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培养英语会话能力,一边感受到真诚、礼貌待人而体现出来的心灵美和关系融洽的美,从而使学生具有文明礼貌的良好素质。

2. 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教师的板书字迹潦草、零乱又无重点,会给学生造成散漫、随便、知识点混乱、思想不清晰的感觉。受此影响,学生也会处于一种懒洋洋的状态,提不起精神,甚至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反之,如果教师注重板书的艺术美,在板书形式上追求新颖、简洁、清晰、有条理、重点突出,书写的字迹规范秀气,学生看着板书觉得明白而且赏心悦目,能引发学生对美的思索,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强化。春雨润物细无声,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将慢慢形成。再加上彩色粉笔的合理点缀,不仅美观,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印象。

3. 教态美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态的艺术,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的作用,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

教师教态的艺术首先强调的是自然。无论教师是在提问、板书还是在演示,一举一动都要自然、大方得体。教师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向学生传递着美的信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态艺术还在于授课时的表情。最美的表情莫过于微笑。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能给不自信的学生予以鼓励,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试想,友善慈祥、微笑着的教师就像朋友,听朋友讲话,和朋友交流,学生会不愿意吗?

4. 服饰美

教师的穿着打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的装扮大方、得体、精神,能给学生一种愉快美好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营造美的课堂氛围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教学追求的是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师的服饰风格也可以趋于新颖、活泼、休闲,不必过于庄重拘谨。

二、运用英语的内在美去感染学生

和汉语一样,英语本身就蕴涵着美,有着特定的含义,体现着英语国家的文化。然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习惯于用汉语思考问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对英语感受不深刻。所以,难以领悟和体会英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以启发,向学生揭示英语的美,同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学生体会美、鉴赏美、表达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审美意境,感受英语的内在的美。

1. 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感知语音语调的节奏韵律之美

英语是按意群来表达意思的,在句中有轻重之分,想要让听者清楚明白信息往往通过重读加以强调,而利用语调的升、降来表达感情的变化,每表达完一个意思就作适当的停顿。因而英语的节奏感很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通过多听,能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感知英语的节奏、韵律之美,揣摩纯正优美的语调中那种特有的韵味,从而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来领略那种风格特异、生动夸张的异国情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标准语音的单词、句型、课文和对话。

除了听的训练外,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让学生用自己的口来表达英语之美。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假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下转第99页)(上接第93页)交际或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进行Free Talk或Duty Report,也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来讲故事、猜谜语或讲笑话。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充分发展。他们体会到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反映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英语交际中感受英语语调的丰富多变与起伏流畅,体会语音发音的规范正确之美。

2.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体会英语的意境美

中国有句谚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学习英语也同样适用。初中英语课本不乏文质兼备、言简意赅的佳作,鼓励学生常背诵一些美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文作品的理解,体会作者运用语音营造出的意境美。

3. 让学生在写的训练中表现美、创造美

篇7

相对于其他学科,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首先,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组织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最能体现其人格特征;其次,学校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是集体的活动,这就为我们对学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优先条件。另外,结合《体育课常规要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常规》,为集体增光,并开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第一节体育课上就能接受到德育。

此外,对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进行该项目锻炼之前,教师把该项目的发展史、比赛规则以及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处于世界的水平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达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通过队形队列的练习,培养学生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针对耐久跑训练,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团结协作的素养。在各个项目的练习中,教师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内心反映:是积极、情绪高涨,还是消极、被动参与;是乐于完成项目还是有畏难情绪等,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地体育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和良好的体育观,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老师接触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影响。我们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

我们广大的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始终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行为高尚、谈吐文雅、关心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极大的提高学生将正确的道德观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的能力,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和内在修养的积淀,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作风轻浮,举止邋遢,备课不认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言行不一,这必然导致德育效果的低下,其结果只能是损人误己。

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体育教师除了要上好室外体育技能课,更要能上好室内体育理论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灵动的智慧。只有这样的教师,学生才能对他们充满崇敬与敬佩,对他们的教育言听计从。试想,一个夸夸其谈、腹中空空的教师在学生心中能留下怎样的印象,给学生进行德育,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新时期的初中学生,他们求知欲强,渴望成才,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对人和问题的评价能力,他们崇拜的是技术精湛、学术造诣高的教师。他们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对教师的敬仰,因此,只有那些学识渊博而又对学生充满关爱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产生巨大的教育影响力。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实时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他们接受德育影响的效果及接受德育影响之程度,直接制约着德育的质量。例如,在支撑跳跃练习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教师应针对部分学生的畏难心理,不失时机的对其鼓励、表扬,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明确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方法正确,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可见,德育一定要抓住时机,巧妙渗透,教师如果为了德育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视学生为无物,不考虑学生需要,对学生灌输德育内容,则会起到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体育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关注他们的爱好,及时适度巧妙地进行德育,却不可让学生感觉有“被渗透”的嫌疑,从而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善于发现,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点滴活动中,学生就会在体育锻炼中塑造完整地人格,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热爱集体的精神,最终成长为新时期合格的人才。

篇8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科书中有很多数学史料,它包括中国的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成就和数学方法。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典型真实的数学史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科。

数学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很多。例如,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函数等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互相联系的观点;数的概念、角的概念等都是由实际需要不断扩展,充分说明了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性质、定理、公式、方法的发现和总结,总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它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就是矛盾转化的原理……这些为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数学课程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在讲授黄金分割点时,通过讲授其在绘画、建筑等多个领域的运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和谐美;在讲授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时,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在教授二次函数时,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既可以描绘篮球运动的轨迹,又可以刻划天体运动后轨迹的教学,提示数学中的奇异美。 转贴于

数学美还体现在简洁上,数学中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概括性与准确性。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知识体系,小到一个定理的语言表达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因素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

四、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篇9

语感问题,前人们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先生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当代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他们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从不同程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2 语感训练的重要作用

2.1 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语感培养:

2000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要重视语感训练。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

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如“田园”仅仅理解作者种田的地方,而没能想象那一派和谐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很多学生在写写景抒情的文章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名称,而没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小草是“绿色的”、“青青的”,花是“红红的”“美得无法形容”,却不会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青得逼你的眼”、“它展现了春的生机和希望”;各种花“花着甜味儿里带”、“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可见,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太薄弱。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通过语感的训练,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犹如年轻人谈恋爱所惯有的那种“感觉”,“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廖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2.3 通过对语感的培养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和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从而积累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再如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名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也传达出作者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也是优势所在。

3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1 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累。

3.2 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篇10

学生的学是有很强的动机,学习动机的强度不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心理学家的试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许多学生认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起来太难,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而失去了学习动机,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初中英语较之小学英语,知识的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有了巨大差异,但很多学生仍沿袭着以前的思维方式,殊不知,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英语问题的解决。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同学害怕学英语,在学习中态度消极,甚至在遇到困难时,想到放弃。

其实,许多英语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太复杂或知识、能力的不足,而是缺乏自信、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人的意志水平往往是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如何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就需要从培养他们的品德角度入手。要培养这种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一节课如此,每节课如此,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学习,并逐步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考试中也会很少出现学生一进考场就非常紧张,平时会的题目也不会了的现象。学生会以轻松自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考试,他们思路敏捷,乐观地面对各种学习问题。

二、在教学中要积极谋划,有计划有方法地实施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感情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语境中、联系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可以利用每课的会话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际,学习关心他人,互助友爱。

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纲,增强德育意识,挖掘德育教育潜能。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有积极意义的题材。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如此就可以创造高效课堂、和谐课堂,使知识和品质的渗透相得益彰。

三、英语课堂实施德育渗透要讲求目的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篇11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联系学生德育实际,拓展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究竟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谈谈我的体会。

一、现状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并不容乐观,加强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这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另外,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或注重对孩子的口头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们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德育内容

(一)充实德育的“双基”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基本的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抓好基本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上下功夫。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去影响学生。汶川地震中马健用自己的双手刨除了瓦砾下面的项孝廉,小学二年级的陈浩救出了几名同学后受伤。这些实例都是很好的教材。

(二)充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做后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他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三、具体方法

(一)加强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一样,仅靠书本,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德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努力拓展学生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遵循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和自我完善。

(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中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四)以德育促发展,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其特点是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

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寓德育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树立全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理念,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优选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1)立足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培养真正、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掌握他们的总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像著名画家达・芬奇刚一开始学画鸡蛋一样,看上去鸡蛋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时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2)立足德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

现代的中学生讲究实际,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问题,要正面加以引导,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力戒片面和偏激,使学校德育不失实效性。

篇12

一、注重情感体验活动

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以勾划、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易使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来,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心灵得到净化,德育得以内化。

二、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指应通过教师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积极诱导,使学生提高认识,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与求知的最佳时期,他们的好奇心重,但同样好学心也重,且模仿力特强,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就显得更为重要。要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所以,我们要树立自身的正派形象,由内到外地去影响学生。

思想性是品德课的灵魂,品德方向明确,思想内容健康,具有正面教育效果,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保证。初一学生思想未定型,具有反复性和动摇性,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所以如果对初一学生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施以正面的良好教育,会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字,也许是天冷的关系,手抖,字写的有点草,于是我又重新擦掉,然后一笔一画地认真写了一遍。尽管下面的学生说没事,都能看得懂,但我说:“这是不行的,我想与大家一起达成一个约定,以后我写每个字都一笔一划,你们大家写字也都一笔一划好不好?”在以后几次的测验中,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开始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去写字,就连平时写“天书”的那几个男同学,字迹也有了很大改观!后来,一位曾经因为字迹问题经常被我批评的女学生考上了一中,在去年教师节给我的来信中说:“老师,谢谢您的批评,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像您那样,初中了还抓我们去练字。但如果没有您当初的严厉,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老师您知道吗?语文作文我写得很一般,可是却得了高分,语文老师说与我的字迹很有关系,在这,我想深深地谢谢您!”从这些事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施行正面教育最好应从四个方面入手:1.强化教师职业意识。2.提供正面典型材料。3.理解学生,尊重学生。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个性。

三、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统一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我们教师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激励赏识,唤醒学生对道德的欲求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人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并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学生往往把自尊感放在其他情感之上,处于优势地位。当自尊感与其它情感发生冲突时,其他各种情感,都可以让位;当自尊感受到损害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等消极情绪,并易爆发,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篇13

一、语言激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候要求我们老师用自己充满激情与文学、激扬与感染的美丽的言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开发和提高。特别是在初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的思想政治老师已不再是以前的经验教条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思想素质与学生品德行为提高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优美动听的言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与美的感染。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老师那优美的言语的引领下,自然会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产生深厚而持久的兴趣。

语言激趣除了言语激趣还包括肢体语言激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优美的言语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运用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等。

二、情感激趣

在教学上,教师要有融入情感,赏识学生的素质。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融入情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情感激趣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使全班同学充分理解老师的用意,使学生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情感,使班集形成和谐融洽的班集氛围,对后进生从严要求,学优生不迁就放松,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而纯真的爱。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赏识和信任,以激发学生产生自信。并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赞同,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教师应适当运用表扬的作用。事实证明,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而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日渐衰减。因此,教师应适当地运用表扬的作用,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心理。

三、事例激趣

深入浅出的事例能激发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教条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事例激趣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在举例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举例要恰当。其次,举例要益精不益多。举例要简短而不应冗长。只要做到这三个方面,学生透过老师的事例,更能对教材的知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了。

四、互助激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长。根据中学生注意的规律,教师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首先是师生互动,其次是生生互动,再次是生本互动。教师应充分走近学生,学生也应该充分地置疑问难,并与文本相互贴近与交流,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现代教育技术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直观体验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直观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能充分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录音、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