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篇1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1.影响小学生听力发展的因素

1.1听力缺少语言环境。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每周课时较少,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同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小学生在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与家长、同伴的交流主要靠母语。如果要感受英语的纯正语音与语调,那只有磁带才是最好的老师了。那又有多少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去拿磁带来听呢?我曾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经常在家里听磁带录音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1.2英语课堂忽视听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都设有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跟读模仿这一环节,但这环节恰恰是培养听说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完善这一部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就我所知,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名存实亡。

2.发展小学生英语听力的途径与方法

2.1努力创设英语听力的语言环境。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中除了笔头的操练外,我们更要把听力和口头训练放在首位。我每教完一课内容,便要求学生回家跟读录音10遍,这里强调“跟读”,是先听原版录音再读,这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是不同的。谁来督促学生的实际行动呢?那只有靠家长的帮助了,请家长配合完成此项任务,并以签名作为凭证。

2.2重视课堂教学中听力环节的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听力环节有很多。听录音跟读是听,听指令做动作、听问题作回答、听对话作判断也是听,而且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听,更容易激发学生听的动机和意愿。心理学研究表明,词汇量的增加,不是靠孤立、机械的记忆单词,而是通过各种语言场景去接触它,运用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如,在教学Grand Theatre之前,可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描述一下图中人、物、活动及主题,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将抽象的交谈内容化为具体。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最后口头回答并展开小组活动。如此设计听力,不是为听而听,伴随听力训练,学生的注意、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3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进行听力技巧训练。

2.3.1紧抓要点。即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避开无关内容而集中注意力于一些特定的信息,诸如特定的人物、数字、颜色、时间、场合、事件等。这是听力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指导学生纠正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教给学生用摘录、画图等方法来锻炼听力。

2.3.2学会预测。即对将要听的材料的语句成分的预料和内容情节的期盼和估计,以及根据上下文对熟悉或者没听清部分进行猜测,也就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比如,教完What would you like?这个单元后,做听力练习时,可先让学生预测一下会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或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会有Who, What, How much, How about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标题进行预测、根据图片进行预测、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进行预测、根据谈话人的身份、谈话地点进行预测等。

2.3.3听读同步训练。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虽然读与听两者凭借的渠道不同,即读通过视觉,听通过听觉,但是读与听一样是输入信息的过程,其心理过程是类似的。掌握读的技巧对学生听力很有好处。因此,英语早读如能从一开始就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4重视听写结合训练。听写是训练听力的有效方法。从字母、单词到句子、短文都可做听写练习,学生只有全神贯注地听,听清其意,才可能写正确。小学英语听写训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既可听录音写,也可听老师或同学说的内容去写。题型有听音判断、听音填空、听音选择、听音完成句子等。为了不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气氛,听写练习最好在巩固课、复习课或综合课的巩固教学环节进行。要限制听写时间,讲究检查方法,掌握听的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自检的习惯。

3.发展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要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听的训练还应与说、读、写等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循序渐进。

篇2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广大的社会需求,我国开始实行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在这个背景下,远程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分布在各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由于没有形成传统的校园文化,这无形中增加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故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2、学生管理常见的问题分析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目前远程教育学生管理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学生的服务还比较欠缺。所谓“获得支持的远程学习”,意味着每位学生在其学习全过程中都能得到所需要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由学校和教师主动提供的服务。例如英国开放大学规定,教师要在课程考试前、第一次交作业前、课程学习中和课程考试前这四个关键时刻主动与学生联系,给予他们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英国开放大学对学生服务的要求已经从内容的全面进一步升华为提供者态度上的“主动”,从数量到质量,从一般给予到积极提供,显示了服务的更高境界,真正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国网络教育学生支持服务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加强建设。第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现有教学管理队伍在人员数量、组成结构、能力素质上与远程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就目前远程教育规模发展带来的超负荷工作量,以及和社会对远程教育质量要求和期望而言,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数量偏少;且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无专业技术职称或是无高级职称者占大多数;平均年龄也明显高于教师队伍。管理人员的素质、应变能力、承负等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落差;难于适应目前工作需要,特别是长期缺乏进修培训,理论水平偏低,学术含量不够,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处室及相关合作单位的沟通与协调易于产生障碍。第三,教学过程监控缺失。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而对于远程教育机构来说,其仅仅提供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而无法实行对学员的无缝监控,很多学员一边学习一边聊天,甚至是将学习内容当作背景音乐,这种学习质量可想而知,而在这个方面,远程教育机构的措施显得疲软无力。第四,对学生管理缺乏心理和人文的关怀。由于时空分离,以及工学矛盾、家庭重负,他们往往以拿到毕业证为目的,一些学生过于急功近利,忽视自身全面发展,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网络学习的进程,甚至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疾病,而远程教育机构对此并不重视,仅仅关注有多少学生能顺利拿到毕业证。

3、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提高远程教育学生管理水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为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越发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对于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需要学生管理者转变方式方法,减少指令性管理,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学生活动的自主开展,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学生自主管理权限,增强了自我管理意识,锻炼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建立网络班级管理制度,学生自选班长,并且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都充分地参加班级的管理活动,锻炼独立自主的精神,进行自我管理。第二,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准只判对错、只写评分,而是一定要有评语,评语要有鼓励性的感情交流。要重视讨论课,要求至少每半个月组织一次讨论课,教师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成功的欢乐。二是为肯定学生的每一点学习成就、每一点进步和创新,我们的教学网络还准备设立专栏,即时发表学生的心得、论文、作品、毕业设计等,为交流切磋大开方便之门。三是在远程教育服务部,专门设置接待教师,象酒店接待客人一样,热情地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和希望,为他们策划参谋,为每一个人“度身订做”个性化的远程学习计划。服务部中各种学习资源丰富周到,可方便地购得。四是要求教师在辅导课中,预留一定的时间,允许学生个别地提出问题,得到个别的辅导。教师在网上答疑时一定要多鼓励,要多启发。面授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是人文关怀实施的主要途径,这一点我们不必讳莫如深。第三,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加强班级管理。完善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可以优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确保班主任工作的实效。从广义看来,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班主任的选聘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和评价制度。班主任要因人而异的提供个别化学习支持服务,保姆式的、松散型的班级管理方式目前看来都不太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提高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既宽松又有保障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尤为重要。第四,心灵瑜伽,激励学生。远程教育学生在学校一般欠缺心理辅导。在工作压力下坚持业余学习很不容易。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一下生活与工作经验,让学生找到一个舒缓日常的工作情绪的途径,激励学生、放宽心情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工作以外的另一种压力,而是对他人生的一种动力。第五,合理安排面授时间,改善教学模式。学校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面授时间,适当减少面授课次数,特别是一些文科类性质的课。在减少面授课的同时,每学期应该增加两到三次的网络课程。这样学生可以足不出户进行不分时间地点进行自主学习。第六,构筑质量监控、评价指标,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针对远程教育学生管理重点还是教学管理,也只有认定这个方向,才能使得学生管理整体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而要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制定质量标准,提高教职工的素质,还要有一整套的监控手段和评价体系来保证、衡量质量标准的实施。质量监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远程教育自身,也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社会力量。远程教育自身的自我监控是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监控和社会评价,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远程教育中,必须依据各种质量标准,对教师及管理人员工作方式和业绩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一测量,将实际效果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能放到最后通过测试淘汰学生。同时,应采用检查、抽查、评估等多种手段进行质量监控,以保证按标准进行教学。在重视教育实施与管理过程的总结性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关键。最终根据质量评价所反馈的情况,对教育体系设计的质量、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教学过程的管理给以动态调整。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表达了观点和见解。但作为一名远程教育的从业人员,我认为必须发挥现代科技和人文关怀的双重作用,强化与学生的无缝联系和沟通,增加远程教育的校园氛围,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10-0078-03

当前,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推进,学生管理各业务系统数据日益增多、复杂,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总量持续膨胀。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形成大数据,大数据在学生管理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及问题。

我国学生管理信息化现状

随着我国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量成倍增长,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与管理复杂度日益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部署了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简化了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系统已基本涵盖中小学学生管理业务,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些信息化应用系统以校务核心管理业务为主,包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应用、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后勤管理信息应用等。

相比过去,我国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大量教务数据和学生信息数据。但随着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发展瓶颈,主要有几方面表现和原因。

1. 缺乏大数据管理理念

大数据概念还很新,很多中小学学生管理部门尚未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管理理念是以事务为中心,以各项事务或活动为主线展开,有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但数据利用率较低,工作效率低下。学生管理大多围绕学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出发,重管理,轻服务,较少从学生角度来考虑问题,忽视学生这一管理主体的作用,尚未形成大数据管理理念。

2. 信息传递渠道不够通畅,数据质量堪忧

中小学大数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开发或购买了面向特定领域,基于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业务管理系统,但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数据交换通用性较差,难以实现现有系统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数据利用率较低。[1]数据管理较为混乱,各个部门之间有各自不同数据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制度。对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处理尚处在初级阶段,积累和收集的数据度低下是主要原因。[2]这导致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数据质量较差,存在数据不一致、异构、缺失、重复等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大量信息孤岛。

3. 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大数据素养缺乏

目前,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事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通常重视大数据技术而非大数据本身。由于数据存储和挖掘量的日益增长,大大超过了传统数据的技术要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的数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学生管理大数据的内容及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施乐公司(Xerox)的计算机科学家马克・韦泽(Mark Weiser)提出了“普适计算”理论。即通过在日常环境中广泛部署微小的计算设备,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并处理信息,计算将最终和环境融为一体,是人类第三波计算浪潮。[3]在普适计算的时代,所有的机械或电子设备都会留下数据痕迹,这些痕迹通过互联网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研究机构 Gartner 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4]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5]

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除了具有更大的容量外,还具有速度快、结构丰富、蕴含丰富价值的特点,需要根据伴随式的实时数据及时提出分析,找出有用信息。[6]在国外,大数据应用于学生管理早有先例。2012年4月10日,美国联邦教育部技术办公室《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教与学:问题简介》,如美国学校能够以85%的精确度去预测学生的升学率,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辍学风险比较大的学生身上等。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学生数据积累的增多,可以做的分析和对比也越来越多。中小学学生管理面临着信息量越来越大,精细化处理要求越来越高的困境,所以改革传统学生管理手段,运用大数据优化中小学学生管理势在必行。

1.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政策支持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反应学校面貌,为校园内部、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提供面向不同受众的服务。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规定要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国互通共享。推动形成覆盖全国、协同服务、全网互通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2. 大数据转变中小学学生管理思维方式

已故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提出的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将大数据科研从第三范式(计算科学)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种科研范式,使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从过去寻找因果关系中解脱,转而关注事务的相关关系。大数据作为中小学学生管理的手段,将极大提升中小学学生管理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学生管理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促进中小学学生管理科学化、高效化。

3. 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中小学管理精细化

在如今的中小学学生管理中,我们需要分析海量数据,甚至有时候需处理某个特殊现象的所有数据。大数据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透过大数据微观、全面、动态、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情况,有助于转变中小学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模式,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变革多层管理体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4. 大数据促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掌握全部学生的信息,避免了过去部分样本数据的片面性。运用大数据方法收集并分析学生产生的伴随式数据,实时观测分析学生的有价值信息。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受教育者、教育者的双向沟通,体现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受教育者通过大数据收集信息,管理自身考试成绩、阅读习惯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方便受教育者进行量化自我。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路径

1. 顶层设计建立大数据管理机制

一方面,中小学学生管理部门必须有一定的数据意识,建立大数据生态环境、数据收集和应用机制,提升服务信息化。 另一方面,亟待建立大数据使用制度。首先是大数据存储制度:准备数据采集统一模板;其次,建立大数据使用许可制度:对大数据进行分级管理,规定级别;最后,完善大数据管理制度:确定管理大数据的部门,进行日常数据维护、共享,协调口径,大数据报告,提高中小学各管理部门数据使用率,消除数据鸿沟。

2. 建立大数据数字管理,精准管理

建立大数据数字管理量化学生的行为,例如,建立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大数据库,中小学借助大数据可以快速、高效地掌握全部受教育者从入学前报名、入学、在校表现等学校各个部门都产生了许多数据,这些数据繁杂量大,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从传统数据挖掘中解脱出来,“提纯”出有用的信息,还可以将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数据共享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展示服务,帮助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统计了解学生的出勤、成绩情况。数据共享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展示服务。

3. 运用大数据预测分析,提高决策科学化

美国教育部早在1968年成立了全美教育数据统计中心,并在2002年通过了《教育科学改革法》,明确数据在教育决策中的决定性地位:所有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由实证数据进行支持。目前高等教育领域最著名的大规模分析项目就是“预测分析报告框架”(Predictive Analytics Reporting Framework, PAR),这是由西部洲际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监管,教育界公立、私立、传统和革新等16个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收集超过1,700,000个学生数据,从而了解学生流失以及学生发展的缺失。[7]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临界值,提示预警数据学生信息,及时发现异常,防止事件恶化。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决策,促进中小学学生管理现代化。中小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决策,这些决策往往存在很多改善空间,中小学内部管理组织中因为数据鸿沟等问题有着大量重复、低效行为,在人力资源、时间成本上造成巨大浪费。预测分析使得人们在做决策时越来越依据客观大数据统计、分析,而不是人的主观“判断”。

4. 通过大数据实现中小学个性化学习、管理

个性化学习,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利用大数据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通过横向和纵向数据,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多方面信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监控搜索词,掌握教育对象思想舆论的变化。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指导,定位困难学生人群,对有学习危机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供个性化管理服务,使得中小学学生管理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并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跟踪研究,开展个性化教育管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按照年龄编成的固定班级的授课模式却越来越无法满足教育个体日益活跃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数据可以追踪对比学生校内外学习生活数据,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及特长选择不同课程;根据个体学习生活习惯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围绕不同的个体学习方式塑造个性化学习方法,合成不同主题需求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数据模块,让孩子有效地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越来越聚焦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方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局限与建议

大数据给中小学学生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以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大数据。大数据是对分散信息的二次挖掘,对大量信息进行提纯,找出有关联的有用信息,常常涉及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更好地使用大数据,亟需大数据使用规则、管理规范等。优化中小学学生管理,应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使用规章制度。

中小学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帮助教师、受教育者树立学习新技术和运用大数据的信心,作为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大数据媒介素养,还需要转变传统中小学学生管理思维,运用大数据优化中小学学生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先晓兵,陈凤,王继元,王加年.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6-10.

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4(23):27-29.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Big data[EB/OL].http: ///it-glossary/big-data.

篇4

留级生是大学中的“弱势群体”与“边缘群体”,很多降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留级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2、留级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问题。3、难以约束,不服从管理。4、形成一个孤立的“边缘群体”。 5、自制力差、意志不坚定。6、高校留级生基本都是男生,退学比例大。

一、开展大学生留级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的收集与使用。为了保证二本次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研究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两个的调研量表。进一步对大学生留级情况在局部进行了摸底调查,得到了珍贵的数据。针对各个数据运用专门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留级大学生的现状又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留级大学生的各方面关注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南航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留级生进行集体测试。总共发放问卷 40份,回收37份,有效问卷 35份。

(三)统计工具。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大学生留级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研究的结果分析

1.留级生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SCL-90使用手册,量表的评定分为5级,分别为: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由此可知,当因子分为2时,其实表现出在此维度上其问题的严重程度为中等。在表1中,将SCL-90中的10个因子值大于2的进行检出,按人数进行排序,得出顺序为: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恐怕因子、其他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躯体化因子。由上表可以得知,在留级生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恐怕因子。

2.留级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由表2相关性分析可知,留级生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与SCL90部分因子和总分都存在相关。客观支持与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P

三、进一步分析探讨

1.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现留级生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恐怕因子是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强迫因子高使留级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产生强迫行为,会使得其身心健康严重下降。抑郁因子高的留级生平时表现对生活没有兴趣,学习没有动力,对未来失去信心。人际敏感因子分高的留级生平时表现为独来独往,极易形成一种孤立状态,如果不能自我进行心理调整,甚至会产生怨恨心理。

2.留级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的测试结果表明,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主要是物质上的支持与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参与,所以要保持高校留级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与留级生有关的老师、家长沟通,让他们在平时中,多给留级生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还有一些心理健康社团和留级生群、论坛等。

主观支持与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若要改变留级生的焦虑和思想偏执状态,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在帮助他们,所以家长、班主任、辅导员、朋友等都可以在平常中深入与留级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留级生在情感上得到支持。

因此,当留级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学会如何利用社会支持,如何帮助自己,帮助他人,用适当的方式来化解遇到的困难与困惑,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可以增强留级生的心理健康,减少高校留级生管理负面事件的发生。

篇5

近年来,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加快,对装备保障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装备保障人员在学历教育阶段和岗前培训阶段所学理论知识已不能满足武器装备发展的要求,急需院校“深化理论培训”的支持。因此,研究“深化理论培训”教学问题,提升其教学质量,对提高装备保障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端正思想认识,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

1.充分领会“深化理论培训”对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性

装备保障训练是军事斗争准备在装备领域的延伸,“深化理论培训”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装备保障训练的高级阶段,对装备保障训练具有牵引和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军事训练的质量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当前,装备保障能力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并且装备保障的主体、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能否着眼未来作战需求,增强装备综合保障能力,不仅关系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还将对作战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院校必须强化“深化理论培训”的牵引和示范作用,在部队把装备保障能力建设贯穿到战斗力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装备保障能力的深入发展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2.深刻认识抓好“深化理论培训”对学院长远发展的意义

“深化理论培训”任务安排由上级机关视情而定,由院校承办培训工作。近年来,学院承担的“深化理论培训”任务逐年上升,培训机种由“歼强”系列向“轰运”系列拓展,培训层次由二级(机务士官、地勤干部)上升为三级(机务士官、地勤干部和空中机械师)。培训任务的增加,不仅体现了上级机关对学院承训能力的信任和肯定,也给学院提高承训水平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有深远意义。

3.正确看待“深化理论培训”教学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深化理论培训”与岗前培训等其它培训相比具有教学工作强度大、难度大的特点。一是“深化理论培训”任务由上级机关视情而定,通常教学准备时间非常短,尤其是新增机型,“深化理论培训”没有量身定做的教材,一般使用机务系统的统编教材(用于学历教育和岗前培训)代替,需要在较短的时间段完成进一步的调研、收集资料和备课等工作,因而有教学工作强度大的特点。二是“深化理论培训”是院校教学的高级层次,培训对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维修经验,用岗前培训等低一级层次的培训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显然行不通,要求教员有更高的水平,因而有教学工作难度大的特点。为此学院应制定激励机制,解决好“怎么引”的问题。首先加大对首批承担“深化理论培训”且完成任务好的教员的奖励力度。其次开展“深化理论培训”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如不定期举行“深化理论培训”教学讲座和举办“深化理论培训”教法比赛等。再者在确定学院每年5门信息资源精品课程时,应优先考虑有“深化理论培训”任务的课程。

二、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解决好“训什么”的问题

1.紧扣关键环节,突出理论的“深化”培训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工作,人才培养应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循环发展的成长规律,“再理论”是人才成长链中关键的环节。培训对象经历过“理论―实践”的阶段,在实践中,存在用理论指导实践力不从心的问题,急需“再理论”环节的提升。“深化理论培训”就是用来再次提升理论,其核心是深化。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理论的“深”,还必须深刻领悟“化”的寓意和掌握“化”的方法。“深”是指教学内容在理论上要有深度和难度,避免一般性的理论重复;“化”在这里是经过化解过程、最后达到变化的意思,“化”的方法在这里泛指授课教员在“深化理论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方法。比如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如何解决理论深与浅的尺度?如何处理前沿知识新与培训机型知识相对旧的关系等?

2.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内容的“优化”培训

“深化理论培训”的参训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队,从职称上看有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从军衔上看有士官、尉官和校官,从维护的机种看有歼强系列和轰运系列、有二代机和三代机。显然受训人员成长经历不同,经历过的“理论―实践”阶段存在差异,对培训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同。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内容的“优化”培训,避免“一刀切”、“一锅煮”。要解决培训中“吃不饱”和“跟不上”的问题,首先院、系要根据上级机关下达的深化理论培训任务,提前做好收集资料、调研等工作的部署,来解决新承训机型中教学资源缺乏的“短板”。其次教研室要针对深化理论培训任务涉及的机种、机型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资料收集、外出调研、编写教案、课件制作和试教练讲等教学准备工作。再者授课教员要根据教研室的安排,了解所带教学班学员的情况,区别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在研究具体培训机种、机型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三、改进方法手段,解决好“怎么训”的问题

1.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好“专题+案例”式教学方法

“深化理论培训”是人才“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成长路线图中的“再理论”环节,其教学内容的设定是用来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理论指导实践不仅涉及原理知识,还要涉及构造设备知识和外场维修知识,深化培训的是要比经过单门课程培训达不到的,范围更大的综合运用能力。因而“深化理论培训”与岗前等其它培训相比有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的特点。原理课、构造设备课和外场实践课中原有的任一种成熟教法都不能完全胜任,必须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于“深化理论培训”的“专题+案例”式教学方法。所谓“专题+案例”式教学方法是指将课程分为几个专题,在专题中设置若干个案例。例如:将“飞机构造与维护”课程分为“机体及起落架结构分析”、“飞机操纵系统分析”等八个专题,在专题“飞机操纵系统分析”中设置“一起‘头重’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案例,分析与排除这类故障需要综合运用飞行原理、飞机构造和飞机外场维护知识。通过在专题中设置涉及知识面广、运用理论多、故障隐蔽深的案例,可起到强化理论、拉近理论与实践距离的作用,易为教员所采用,更容易得到学员的肯定。在使用“专题+案例”式教学方法时,要避免对功能、原理和结构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叠,防止在专题教学中出现既没有案例又没有分析的“败笔”。

2.依托课程信息资源建设,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决定其表现形式,“深化理论培训”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对课程的信息资源依赖程度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升“深化理论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课程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一是看内部,整合好已有资源。看内部是寻找自己的不足,打破课题组、教研室及部系的界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避免实际上,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重复收集资料,重复制作图片、课件、动画和视频等工作,降低“深化理论培训”教学准备的强度和难度。二是看外部,开发好新资源。看外部要走出去,一方面去部队、去工厂调研收集资料,尤其是收集新承训机型的资料,了解部队装备保障训练的新动态,进一步掌握“深化理论培训”的需求。另一方面去兄弟院校,学习其开发资源的先进经验,编写模块化突出“专题+案例”的专用教材,开发网络化教学平台,完善多媒体信息资源。三是看将来,探索虚拟化教学的路子。看将来要紧跟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及仿真设备、器材,模拟航空装备的性能和排故过程,进行虚拟训练,拓展从简单模拟到复杂模拟、从静态模拟到动态模拟、从小型模拟到大型模拟的训练路子。

参考文献:

[1] 胡胜红,关心.任职教育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J].

篇6

听力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听是一个复杂而又积极的语言心理过程,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听的要求越来越高。从2001年起我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增加了听力测试部分,这一改革对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改进听力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听的能力,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重视听力训练,提高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的“十聋九哑”说明了听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听说训练极少,只是强记单词,死抠语法,学生对听力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了大学后连最简单的句子都听不懂,结果在听力训练上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再加上大学的课堂一直是“阅读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虽然强化了应试教育,却弱化了听力训练及听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降低。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所以外语学习者首先要有一种学习外语的强烈愿望,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动力,然后才能在行动上付诸实施。因此教学中要在学生听力练习的主动性方面狠下工夫,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多听多练,激发学生听力训练的热情和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是行为的动因。”因此,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兴趣是提高听力的第一步。

二、夯实基础知识,抓好词汇和句型教学

所有的篇章都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是由单词构成的。如果把篇章视为高楼大厦,单词就是构成大厦的牢固基石和一块一块的砖瓦。许多同学反映,有些词汇看到时能猜出它的意思,但听懂或要准确地拼写出来却很困难,这说明只是单纯地、机械地、脱离了语言环境记忆的单词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听短文时很多同学对此很难把握。这类题型是为了测试实际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词汇掌握的少,记忆不准确,掌握不熟练,只听一遍后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是十分困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语法,不重视词汇教学,长期采用这种忽视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会出现“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笔者认为提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2010级本科三班高听力水平,加强听力训练应遵循这样的步骤:句型教学是提高英语听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首先要从听单词入手,然后到听短语、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牢记了大量的单词和常用句型,听到熟悉的句子后马上就会反应出它的意思。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听力课大都是在学生听录音前教师简略解释一些生词和简单介绍一下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放录音,学生听完以后做理解练习,老师再给学生核对一下答案,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教师则很少提示。学生对生词多、速度快一点的材料听起来往往不知所云,茫然不解,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训练、厌倦听力为主动学习、热爱听力,并形成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训练氛围?笔者认为应按照下列方法进行训练。首先,把背景知识详细生动地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进入角色,学生则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听,时时准备参与预测听的内容。其次,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一些重要的音韵学和语音学,训练他们区别相似音,注意连读,辨认同音词等,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熟悉的音和句子,此时他们需要老师提供一些线索和上下文的情景、关系、内容等信息。第三,教师认真仔细地设计适当的活动,而活动的难易程度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设计中要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默默地、独立地、没有任何讲解地听,让他们集中精力、没有干扰地听,然后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听懂并掌握听力材料的内容。听完材料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互相检查核对一下预测和假设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回想、讨论和交换意见等方法提高技巧,使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享受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真正交流的快乐和欣慰,此时教师也是活动中的一员,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听力练习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课下的练习不可缺少,应在多听、常听和不间断的练习中逐步提高听力技巧和水平。

四、克服心理障碍,创造学习气氛

注重技能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教学中感到大多数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一方面来自听力材料,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的心理和思想状态,因此提高听力水平要克服这两个方面的障碍。首先克服来自听力材料的障碍。有些听力材料的语速比较快,信息量也比较大,而在上大学之前学生又没有进行过系统训练,缺少语音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对听力材料中的大量连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语音现象不熟悉,另外听力内容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与听者的知识范围和文化水平差距等各种因素,都增加了听力材料的难度。面对这些情况,如果事先让同学有所准备,对练习的内容进行研习,学生课前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扫清生词的障碍,教师课前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及训练的重点等,就会克服面临的困难。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语音学方面的知识,造成听力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碍,所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多读一些语音学方面的书籍,对各种音变现象、失去爆破、重读、略读、连读等规则及语调的节奏和变化的规律有所了解。另外,学生对听力材料理解感到困难的原因是缺乏对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的了解,增加背景知识的传授对于听的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不知道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规律、行为规范、文化风俗等习惯,在听的过程中以中国人的习惯去分析、理解、判断问题,不仅无法更好地理解听到的内容,而且会出现很多错误和笑话。因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老师指定的有关书籍,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其次克服来自学生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上听力课就感到紧张、头痛,甚至是恐慌。所以,教师在每学期上第一堂听力课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充满信心。课堂上创造一种热烈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无拘无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听,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摆脱恐惧心理。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之中逐步提高辨别语音、领会内容、连贯记忆、联想预测和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总之,听的能力不仅与听的技巧及熟练程度有直接关系,而且与听者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听力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熟练技巧、丰富知识、培养分析、推断等综合能力的过程。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抓基础,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大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龚心沅.如何提高四六级听力应试能力[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

篇7

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而心理素质是体现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大学生心理素质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医学生是未来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医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对满足人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我校2004级、2005级的6306名医学生的职业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职业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职业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自信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的6306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4级新生3281名、2005级新生3025名,男生2139名、女生4167名,年龄(18±1。87)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樊富珉等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该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1993年清华大学樊富珉等对其进行了修订。为我国高校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心理健康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相关的症状。

1.2.2调查方法新生入校一个月后由心理学教师对学生说明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出问卷63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5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量表46份,有效量表6305份,有效率96.94%。1.2.3统计学方法用《wJz心理学测试软件》录入后,采用SPSSIO.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no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等级见表1

表1示,我校新学生一类心理问题的学生达516人,值得高度关注;二类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7.8%,高于全国高校的常模。

2.2医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见表2

表2示,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人际关系及因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状况的冲突而出现的牢骚、郁闷等心理困惑,情绪对心身健康起较为关键的作用。

2.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我们设计了l4个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的问题,作为自变量,研究其相关性,分别作z、T检验。结果见表3、4。

表3、4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存在心理问题者05级新学生高于04级,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核心家庭。就专业而言,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临床医疗、中医药专业学生低。被试者对所在学校、自我形象、自我才能和专业选择的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5

3讨论

篇8

关键词: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学习评价;案例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学教学的核心概念,因而需要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然而,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相关的概念,例如共价键、分子、离子、晶格能和氢键都比较抽象。为了理解这些概念,学生甚至需要熟悉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相关的数学和物理概念,例如轨道、电负性和极性等。根据相关研究,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被师生公认为是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

1 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所面临的障碍

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混淆分子内的作用和分子间的作用,例如不会区分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1];(2)倾向于一般化的结论和死记硬背而不是科学的理解[2];(3)通常使用伪概念,学生能正确使用相关的术语和概念答题,但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3];(4)倾向于绝对化的分类和不够全面的总结,例如涉及到微粒之间化学键的类型,习惯于要么纯粹是离子键,要么是纯粹的共价键或金属键[4];(5)除了几种常见的物质,学生不能真正辨别物质的构成微粒和相互作用;(6)学生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上存在一些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和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5]。具体见表1所示。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学习上存在的诸多障碍,并不都来源于学习者的非正式经验和化学键概念本身的复杂性,部分源自于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目前的教学反馈或评价诊断有些本身不够科学或很难检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相关的概念,如以下两道高考题(以色列教育部组织的入学考试)[6]。

(1)问题和答案都不符合当前的科学研究

哪种材料有更高的熔点——BaCl2还是C(金刚石)?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答案:金刚石的熔点高于BaCl2的熔点,因为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比BaCl2中的离子键更强。

一直以来,化学家们认为这类问题是不相关的,因为学生需要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的熔点,但学生不能应用定性的理解来回答[7]。因此这种问题的回答仅仅建立在对化学键强度未理解欠科学以及过分归纳、记忆的基础上。

(2)问题和相关的答案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Cl2O的沸点比H2O2的沸点低,请解释这一事实。

答案:Cl2O的沸点比H2O2的沸点低,是因为H2O2分子间的氢键比Cl2O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强。

对这类问题,学生能回答并能得到高分。但是,会使用正确的术语并不能表明他们理解相关的概念,有研究表明,学生似乎依靠死记硬背来判断哪些元素能形成氢键[8]。

国内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考查上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因而,一般而言,普通的问题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的诊断工具。尽管有时能揭示学生是否持有迷思概念,但并不能表征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水平,因为学生通过应用死记硬背的术语也能提供正确的答案。

2 测查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水平的研究案例

为了考查学生对传统问题和新评价问题的回答,并判断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水平,以色列学者Tami等人通过测验法,选取77名11年级学习化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对学生关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水平进行了实验研究[9]。

先结合研究参与者(化学权威专家)的观点,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确立新的评价任务,然后设计用于判断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测试题。

2.1 新评价方式的确立

研究的参与者包括优秀化学教师、化学教学领域的研究者、化学课程的开发者以及资深的化学家,通过科学论坛、集中小组讨论、深入访谈来了解收集相关信息。在(信息)数据收集过程中,应用了三角互证法。具体而言,为了减少研究解释的不确定性以及使研究结论无效性最小化,采用了不同的数据来源和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其具体过程如表2所示。

将科学论坛、深入访谈、集中小组讨论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定性整理和分析,具体程序包括下面几个阶段:

(1)把每一份记录(录音和笔记)划分成单元,根据内容,对每一单元进行分类,例如:主要原理、核心概念、评价方法等;

(2)提炼更一般的主题,例如涉及化学键、学习目标或教学策略;

(3)根据选择的主题,对所有相关记录做好标记;

(4)寻找焦距:根据选择的主题,重新组织(做好标记的)数据内容;

(5)在已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将有望促成对研究议题更好的理解。

结合科学家、优秀化学教师以及研究者的观点,制定了具体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提高对化学键的理解,化学键不能通过严格的定义或一分为二的分类来描述;

(2)根据库仑定律,所有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是静电作用(加减相互作用);

(3)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一系列的范围,根据静电作用的强度,存在连续性;

(4)对于所有的化学键都是主要的原则与核心概念,例如引力和斥力、平衡点、键能、键长和电负性;

(5)培养科学地解释一些化学现象的能力,意识到定性模型可能解释一些现象,但并不能解释所有现象;

(6)知道如果要计算化学键相关的问题,量子力学是公认的科学使用的定量理论。

在集中小组讨论中,优秀化学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开发了一套学习行为(表现)(learning performances),下面例举其中的一部分。

(1)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化学键概念;

(2)指出给定的模型中化学键的类型并解释相应的特征;

(3)指出给定模型中最强或最弱的化学键并解释;

(4)例举与给定模型性质或现象相似的其他例子;

(5)画出与给定模型化学键相似的其他分子或晶体;

(6)知道化学键存在于不同的情境中;

(7)识别给定分子中包含最强或最弱电子密度的原子或原子团,然后解释;

(8)说出与给定结构相关的一类物质的特征,并解释相应的特征。

根据这些学习行为,确立新的评价方式。下面例举一个新评价问题。

a.在上面烧杯中分别画出在三种状态下的溴分子;

b.溴分子在液态和固态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种相互作用;

c.溴分子中每两个溴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解释分子内共价键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

d.例举与溴分子存在相似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其他物质。

2.2 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在新评价方式确立的基础上,设计用于测查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测试题。总的包括7个开放性问题:4个传统问题,3个新评价问题。

将学生对传统问题(1-4)与相关的新评价问题(5-7)的测试结果通过卡方检验进行交叉检测,具体如下:

问题1和2与问题5(主题:氢键);

问题2和3与问题6(主题:范德华力)

问题4和7(主题:晶体及其性质)

下面例举某个学生对问题1和5的回答:

问题1(传统问题):哪种物质具有更高的沸点——LiF还是HF?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HF的沸点比LiF低,因为HF分子间的氢键比LiF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要弱。

尽管这是正确答案,但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什么是氢键,根据学生对问题5(新评价任务)的回答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氢键。

任务5(a):液态水和固态水,存在分子间的氢键,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氢键。

学生回答:氢键就是N、O、F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当H原子把电子给N、O、F原子时,氢键就形成了。

任务5(b):例举存在氢键的其他分子化合物,解释氢键为什么存在以及怎样形成。

学生回答:我的例子是H2O2——在这个化合物中氢键存在于O2分子和H2分子之间。

从这个例子可看出,对于传统问题,学生能作出正确回答,也能说出氢键的概念,但并不理解氢键的真正含义。因为,H2O2分子中,没有O2分子和H2分子,更不可能氢键存在于O2分子和H2分子之间。其氢键在于一个H2O2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H2O2分子中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

将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其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学生对传统问题与新评价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40%~70%的学生能成功回答传统问题,但在新评价问题中回答错误。相反,只有0~8%的学生在新评价任务中理解较好但不能成功回答传统问题。这些说明,在许多情况下,传统问题中尽管学生不理解潜在的核心概念,但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说明,新评价任务能检测学生更深水平的理解,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因而,新评价问题比传统问题更能诊断学生的理解水平。

3 研究启示

3.1 对教学的启示

3.2 对评价设计的启示

为促进和鼓励课堂教学采取有意义、促进学生概念理解的方式完成,评价就应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概念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3]:一是概念之间的关联;二是新的情境下对概念的应用。若完全使用封闭式客观题,如判断、选择、填空等,无论学生的回答如何,都很难测查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对于教师来说,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框架,更谈不上帮助学生去修正、改变和完善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迷思概念。因此要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应当采用含有一定情境的开放式评价方式,如访谈、简答、任务报告、绘制概念图、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等,这将有助于对学生关于核心概念理解水平的考查。

3.3 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由于研究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测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水平,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而上述案例中新评价方式的建构不是主观臆断,而是采用了定性研究。而定性研究所搜集的资料是描述性的资料,被称为“软资料”,是在自然场合下得来的资料,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减少研究的不确定性以及研究结论的无效性,研究者选取了多种数据收集来源(如科学论坛、集中小组讨论、深入访谈等)以及较多的不同类型的研究参与者(如优秀化学教师、化学教学领域的研究者、资深的化学家等)。此外,对研究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和整理的缜密程序,尤其是分析所得材料(一些化学专家的观点)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主张,否则很容易出现人云亦云或是迷信权威等不科学的做法。简而言之,在整个定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所采用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需要以理解重要科学概念作为基础,因此以核心概念为代表的化学知识的教学与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构建和深层次的理解与迁移应用。

参考文献:

[1]乌力吉.对氢键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1990,(1):68.

[2]张琦等.化学键概念的学生调研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12,(2):12~13.

[3] Glazer, N., Ben-Zvi, R., & Hofstein, A.(1999, March).The Gap Between Pactual Knowledge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Learning the Concept “Chemical Bonding.”[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Boston, MA.

[4] Taber, K.S.(1998).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from Chemistry Educ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597~608.

[5] Haluk O¨zmen. The influence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Bonding and Attitude toward chemistry: A case for Turkey [J]. Computers& Education 51,2008:423~438.

[6][9] Tami Levy, Nahum Rachel, Joseph Krajcik.. Developing a New Teaching Approach for the Chemical Bonding Concept Aligned With Current Scientific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 [J]. Science Education DOI, 10.1002,1~26.

[7] Robinson, W. (2003). Chemistry Problem-solving: Symbol, Macro, Micro, and Process Aspects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80:978~982.

[8] Henderleiter,J., Smart, R., Anderson, J., &Elian,O.(2001). How do Organic Chemistry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Apply Hydrogen Bonding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78(8):1126~1130.

[10]艾里克森.兰英译.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篇9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56 ― 02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教师队伍。教育人才,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提高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摆在我们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一、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实施重点推进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校要求各教学单位成立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小组,由院长(主任)任第一责任人。同时,学校要求各院级教学单位要配合学校总体安排搞好各单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帮助中青年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和需求。一是着力解决中青年教师的住房难的问题。教工住房难是困扰青年教师一大问题。学校统一组织,与开发商协商,由教师自愿报名,进行团体购楼。学校也可考虑为教师提供公寓式住房,切实帮助青年教工解决住房难问题。二是着力解决中青年教师孩子入托难入托费用高的问题。如若在校内建设幼儿园,既方便了教职工接送孩子,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并能体现学校对青年教工的关爱关怀。三是着重帮助中青年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其他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规划

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一个详尽的培养培训规划,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针对各专业教师的共性特点和不同需求量身打造。

我校特别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状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文件制度,并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做出明确规划。2001年,学校制定了《齐齐哈尔大学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及各教学单位必须把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主要位置,要求向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基础课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新任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培训工作要逐步科学化、制度化和系统化。要对青年教师重点进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2005年,我校制定了《齐齐哈尔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青年教师从事助教工作的制度,对新上课教师教学工作要进行严格的试讲和考核,确保上课教师符合主讲教师的岗位资格。

三、发挥导师制作用,健全中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

施行导师制是对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2007年学校出版《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施行导师制的规定》,要求各教学单位针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同,分别指派富有教学工作经验,教学效果好,富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树立良好的教书育人观念,并对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准备等教学全部环节和过程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主要发挥具有高职称和良好师德与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传、帮、带”的作用。传帮带的主要工作着重在教案的书写、备课过程、教学环节等方面体现出来。作为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整个教案的书写过程加以指导,教案如何写,教学目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课后结语的书写,布置思考题等整个环节全程指导。导师结合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个人实际和课程特点制定出指导计划。导师应在师德师风方面给青年教师做出表率,同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耐心的指导,深入青年教师授课课堂听课3次以上,并进行课堂教学现场诊断与辅导。青年教师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向导师学习,学习导师的师德风范、敬业精神、教学艺术和工作经验,要求做到随班听课,了解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改状况,并认真作好每节课的听课笔记。青年教师要给导师做助教,助课一个轮次。每学期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导师应在教研室范围内对青年教师能否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做出结论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实践证明,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的效果很明显,并对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导师制在实施一个阶段后要进行集中验收考核。组织专家听课;组织导师经验交流座谈会;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组织中青年教师课堂知识比赛等。青年教师必须接受一轮次的导师指导,该过程将作为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履行的一个环节。

四、强化名师引路,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中青年教师

所谓教学名师指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在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方面,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名师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效应和影响力,名师的出现必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名师在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上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学校通过省级、校级名师讲座,举行名师课堂观摩,名师吸收更多中青年教师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改革研究,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把他们放在主要的岗位上进行锻炼,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逐年提升。

优秀教学团队是指以优秀学者、知名教授为带头人,以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为主体,以专业或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组合,职称和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积极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青年教师在教学团队中不仅通过与学者、教授共同完成教学科研项目,研讨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观摩,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五、立足青年教师岗位能力培养,力争到达主讲教师岗位要求

根据2008年我校《齐齐哈尔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岗位能力培养工作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开展观摩教学,开展系列讲座,开展教学竞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培训,青年教师公开课等多种方式的培养,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了解主讲教师教学基本过程,掌握组织教学内容,适用和精讲教材以及驾驭和控制课堂的基本技能和教学艺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和基本功扎实,师德高尚,敬业爱岗,勇于创新,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

六、建设长效激励机制,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所谓“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主要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我们在中青年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和物质精神鼓励,极大的调动了中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增强我校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于2010年9月启动《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

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激发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每年举办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学校命名表彰,计入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工会组织的讲课比赛,极大地调动了中青年教师的讲课热情。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已锻炼成长为教学科研一线的骨干力量,为我校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奉献他们的青春和智慧。

〔参 考 文 献〕

〔1〕吕纪增,张予英.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03).

〔2〕朱立维.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08,(05).

〔3〕王怀顺.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途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4〕张再生,张春瀛.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5〕马晓波.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科技管理,2002,(03).

〔6〕张大良,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6-0101-03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n Improv ing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A case stud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AO Pinghua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Shanxi Chin a)

Abstract: The most urgent and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school sport education i 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itness of the students,explore the major affecting f actors and explor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enhance the fitness o f students. The subjects are 268 students (106 male,162 female) enrolled in th e year of 2008 i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setting up correct health ideas and ad opting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education are good countermeasures to rais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que fitness standard.

Key word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q ue fitness; experimental study

独立院校是由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中,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 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个性较强 但自信心不足;兴趣广泛但文化基础较差;家庭条件优越但自律性不强等特点[1]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改进教学方 法和手段,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力争寻求改善独立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2008级268名(其中男106人,女162人)在校大学 生(学生来源于全国十多个省市),在10月份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将106名男生分成4个 体育自然教学班,162名女生分成6个体育自然教学班。进行为期1学年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全国近10年的学术期刊、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以及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 方面的研究文献,阅读了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及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并且阅读 现代教育论著和体育教育等相关的书籍。

1.2.2 测试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选取的测试内容有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 立定跳远、800 m(女)、1 000 m(男)、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9个测试项 目。

1.2.3 实验法

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对照实验,通过对实验组采取与对照组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 学实验研究,两组学生的人数、来源、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以及教学条件基本相同,经 检验均无差异性。

1.2.4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13.0 for windows和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对有 关内容进行检验和分析。

2 实验设计方案

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在检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无差异的情况下,将4个男生班(共106 人)分成2个实验班和2个对照班,将6个女生班(共162人)分成3个实验班和3个对照班,对 实验班采取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进行为期1学年(34 周)的实验研究。

投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赵平花,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2.1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电子档案 新生入学都要进行体检。与校 医院合作建立每个学生的健康电子档案,了解学生身体的初始健康状况,这是保证实验成功 的前期条件。

2.2 采取激励机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体育教 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激励机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分 层次教学,即以入学初测试的原始成绩为依据,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根据学 生入学的体质测试初始成绩,把每个实验班的学生都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让每个层次 的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如:是力量不足还是速度差等),定出努力的方向,并根 据 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经过8周时间锻炼后进行一次测试,如果 学生的成绩提高10%就可以进入上一个层次,若下降了10%就退到下一个层次,依此类推。在 学期末考试中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给予5~10分的鼓励。

2.3 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用科学的健身原理武装头脑

健康是人们奉献社会和享有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志和潜在动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验组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结合教学内容讲授每类运动的健身原理,让学生自己懂得“该练什么”运动项目,以及“ 该怎么练”才能达到健身效果,并针对学生体质的个体差异,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 处方”。掌握对疲劳的正确判断,并能调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会如何自我诊断、自我 修订运动处方等方法,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同时通过举办健 康讲座,让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终身 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体育素养,并且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达到终身受益。

2.4 坚持“课课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目前,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选 项课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最突显的弊端就是所选项目的专项素质有所提高,达不到全面提高 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足球教学中,学生的奔跑能力提高而上肢力量较弱;武术教学中,学生 的柔韧协调性大大提高而速度素质欠佳等等。在体育课教学中只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增加 运动负荷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每次课教学中,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基础上 ,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目标,坚持“课课练”,即每节课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发展 学生的身体素质,用脉搏来控制学生的运动强度,并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测 试的内容,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练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5 采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法,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我们知道仅靠每周2节体育教学 课,是远远不能达到改善学生体质的。何况体育课程只是传授运动的技能,掌握正确锻炼的 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而学生体质的增强是需要经常性坚持锻炼才能获 得的。课余体育锻炼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主要由体育教学部门来组织实施。针对不同层 次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学院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 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要求每周下午课余时间最少锻 炼3次,每次1 h,内容自选,在辅导员的配合下考核出勤,以保证锻炼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

2.6 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由院学工部、院团委和辅导员共同配 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 严格控制学生的早操出勤率,旷操的学生要适当扣学分;对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 得少于3次,每次不得少于30 min)的学生,在学期综合成绩评定时要适当给予加分(由学 生会体育部同学负责对出勤率进行考核,并加3~5分),这样让学生由被动的锻炼逐渐过渡 到主动的锻炼身体,以达到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表1)

经过为期1学年(34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对实验对象进行第 二次体质测试,数据经过整理后,与第一次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前后的差异 。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变化

指标 性别(N)实验组 N=53+81实验前/s

实验后/s对照组 N=53+81实验前/s

实验后/s 身高男生(106)170.75±5.48170.87±4.47170.47±4.32170.60±3 .56/cm女生(162)159.83±4.84159.97±4.75159.17±5.03159 .40±4.197体重男生(106)65.32±8.7663.14±8.32*65.03±10.364.86±7.84/kg女生(162)53.22±5.2252.10±5.71* 53.78±5.9753.56±5.48肺活量男生(106)3 395.36±579.213 685.63±653.7**3 328.76±607.63 407.52±574.41/mL女生(162)2 366.53±429.362 950.33±423.6 **2 353.45±436.922 718.32±473.65*

注: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示差异呈显著性(P

从表1可知,反映人体形态的身高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生虽有增长但不具有差异 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的体重指标在实验后,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

指标 性别(N)实验组 N=53+81实验前/s

实验后/s对照组 N=53+81实验前/s

实验后/s 50 m/s男生(106)7.29±0.356.85±0.26** 7.24±0.387.09±0.33女生(162)9.14±0.418.64±0.21* 9.22±0.448.89±0.34800 m/男生(106)236.8±12.59218.42±11.96 **232.42±5.99226.78±12.591 000 m/s女生(162)245.32±14.32222.11±11.32 **243.72±2.05235.72±12.05立定跳远男生(106)2.31±0.192.55±0.17** 2.38±0.162.44±0.15/m女生(162)1.66±0.111.85±0.12*1.68±0.141.76±0.32引起/仰卧男生(106)4.98±3.046.27±1.54** 4.18±3.124.87±1.54(次/min)女生(162)30.92±9.2638.38±8.12 ** 30.46±11.1833.98±5.57

从表2可知,实验组男生4项素质成绩,实验后测试的结果表明:50 m、1 000 m、立定跳 远和引体向上4项运动能力具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

3.3 讨论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分层次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不同的表现在教学程序 、运动负荷强度控制和教学目标等方面。

1) 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是“人体――运动――人体”,强调的是从“人体”出发,以 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运动为手段达到健康目的,提高锻炼效果。而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是“技术――人体――技术”,它追求的是运动技术的掌握、规范和 标准,使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厌学情绪。

2) 在运动负荷控制方面,分层次教学法强调健身运动的“最佳负荷价值阈”,用脉搏来控 制健身效果,并不刻意地追求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是要求学生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 心健康。

3) 分层次教学法的目标是应用健身知识原理锻炼身体,掌握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对运动的 兴趣、习惯和能力,从而达到终生体育,增进健康,而传统教学法是通过传授运动知识和技 能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身体形态。实验组男、女生身高在实验前、 后以及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虽有增长,但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 验组男生体重在实验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组女生体重在实验前、后以及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2) 身体机能。实验组男、女生在实验前、后以及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活量增加 ,心肺功能提高。

3) 身体素质。实验组男、女生身体素质在实验前、后都有较大提高,经检验差异具有高 度显著性(P

4) 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提高自学自练能力、增 进健康知识都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建议

1)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讲授一些健身理论知识和方法,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自学自练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布置课后作业,并定期检查, 教会学生制定并应用运动处方,使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终身体育奠定 扎实的基础。

3) 采用分层次教学,坚持“课课练”,增加体能练习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每次课结束时,给学生介绍一则健康小常识,让学生顺利登上“人生健康快车”。

参考文献:

[1] 冯艳琳.独立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J].甘肃科技,2008(1):171- 173.

[2] 凌月红,钟振新.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4(5).

[3] 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1).

篇11

1.引言

航海类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于国际航行工作。船上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用英语交流的即时化,因此对船员听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影响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音。

我国外语听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听力理解过程的实质及影响听力的因素;二是对听力策略的研究(李冬梅,2002)。方岚(2010)在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中发现国内听力研究与国际学界仍有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定性研究的文章多,定量研究的文章少,语音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关于语音与听力之间的文章并不多,郭瑞芝(2003)强调了语音对听力的重要性;郭燕(2007)对听力成绩与语音成绩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范连义、曩洪汉(2005)通过语音教学实践证实语音课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帮助很大。

语音教学曾一度不受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的出现使人们重新重视语音教学,语音训练也走向多样化(罗立胜、张莱湘,2002)。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外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二语习得研究八个热点问题之一就是二语语音教学研究(王立非、孙晓坤,2007)。我对实验组实施了朗读式语音教学,收集了相关数据,旨在探索朗读式语音教学对航海类大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

2.朗读式语音教学

我尝试将朗读与Thornbury推崇的自上而下语音教学法(top-down approach)相结合形成朗读式语音教学法,注重实用,理论从简,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个语音的正确发音上引向连贯的话语,重点放在音系关系(省读、连读、失爆和同化)和音韵要素(重音、节奏、停顿和语调)上,同时辅以大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获得流畅的话语能力。

3?郾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1)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听力成绩在实验结束后的测试中是否存在差异?(2)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否相关?相关程度如何?(3)实验组学生对朗读式语音教学的看法如何?

3.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航海类院校大学二年级的两个自然班,均为男生。我在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认真的筛选,挑选出平均英语综合能力基本相当,听力成绩和语音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班,将其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组,38人,对其进行一学期的朗读式语音教学;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39人。两个班的英语授课由同一老师授课,使用同一种教材,课时相同。由于学院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学生课下学习时间基本相同。

3.3研究工具及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听力水平和语音水平的前测,实验后进行后测和访谈三部分。

听力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均选自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试卷的听力部分,同样对语音水平的前后测试卷也均选自PETS三级口试部分。评分教师是由有多次PETS考试口试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成绩均换算成百分制。

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以验证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听力水平变化情况;对研究对象的语音成绩和听力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通过对实验组的访谈进行定性分析,以了解学生对朗读式语音教学的态度和看法。

4.结果与讨论

4.1听力后测成绩组间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对受试对象进行了第二次听力水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听力后测成绩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均值分别为78.105(SD=7.307)和73.846(SD=6.796)。由表2可以看出方差齐性检验的F值为.176,Sig值为0.676,t值为2.649,均值差值为4.259,双侧检验Sig值为.01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独立样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两个样本所代表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听力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平均值差值95%置信区间不含有0,也表示两组平均值的差异显著。

4.2教学实验后实验组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相关性

我依次对收集到的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为简洁起见,我对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A:实验组语音前测成绩与听力前测成绩

B:实验组语音后测成绩与听力后测成绩

C:控制组语音前测成绩与听力前测成绩

D:控制组语音后测成绩与听力后测成绩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的趋势是: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无论是前测成绩还是后测成绩,语音成绩与听力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存在较高的相关,这可能是与生源有关,近年来,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分学生占到1/2强,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基本上全是男生,英语学习中确实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整体上的语言习得能力强于男性;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在听力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语音水平的高低对听力水平的影响较大,相关程度更为显著。

4.3学生对朗读式语音教学的看法

实验结束后,我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访谈。94%的学生认为朗读式语音教学使他们的语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被问及这样的语音教学对他们的听力水平是否有影响时,有学生说:“以前自己发音不准,经常会觉得听力里面的外国人说出来的单词听着怪怪的,经过这样的语音训练后,在练习听力时辨音比以前准确了。”“这样的语音课配有大量的朗读材料,自己感觉学习语音语调不是那么枯燥了。”

通过以上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朗读式语音教学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实验组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存在较高相关。近年来,航海类专业的生源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受地理、环境、方言、学校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很不平衡,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目前,航海类院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各种证书的培训和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由于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关系密切,建议航海类院校在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实无法抽出时间时,可以采用开设语音公选课的方式,使发音较差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听力理解水平。

5.结语

本研究表明,朗读式语音教学对航海类大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学生的语音水平与听力水平相关程度显著,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航海类大学生中开设这样的语音课。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进行语音教学的实验时间只有一学期,相对较短;研究对象的数量、类型有限;本实验尽管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控制变量,但仍很难完全控制一些变量因素。

参考文献:

[1]方岚.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现代外语,2010,(3):305-313.

[2]范连义,曩洪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实践调查报告.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22-24.

[3]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56.

[4]郭燕.大学英语系统语音教学的必要性实证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11):46.

[5]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外语界,2002,(2):30-34.

[6]罗立胜,张莱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1-23.

篇1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80-05

一 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写作是以书面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交际方式。写作能力的培养,涉及多种综合语言技能的运用。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可能促进学生听、说、读、译技能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也指出,“在交际过程中,英语口语重要,英语写作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使用场合更多……有条件的学校不妨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开发和建设英语写作课程,提供英语写作训练”。

早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阅读为主,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现在,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但是,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在语言技能学习中最费时,低效。面对这种两难选择,如何借助信息与教育技术,改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有理由成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第三次浪潮”。

二 问题聚焦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表明,写作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写作教学中的作业批改、反馈过程费时费力。再加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课时有限,学生群体“量大面广”,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举步维艰。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存着布置任务后,教师不能及时提供评分反馈。评改往往也只有简单的分数信息,缺少有效评语反馈(efficient feedback)。

为缓解这个矛盾,最近有些学校开始了网络写作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尝试一般都采用网上论坛或“博客”的形式。因此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

(1)论坛和“博客”的设计不是专门针对教学活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方面,有先天不足。

(2)上述手段中的评议交互过程都是通过“跟帖”或者评论的形式完成的,而不是在原作文本内直接完成交流互动的,缺少靶向性的显示度。

(3)由于缺少针对性,一段时间后,在各种评价中很难快速锁定有效反馈信息。

(4)这种情况下的写作互评基本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反馈信息价值不高。对快速提高学习者写作能力而言,不能起到直接的教学意义。

国外研究表明,没有充分的“教师反馈”(faculty feedback)与“写作纠错”机制,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解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必先解决作文评改的问题,才有可能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技能。

另一个方面,提供充分有效的写作反馈信息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对教师要求较高,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为此,重庆科技学院外语学院专门成立了写作教学实验团队,借助于数字化写作教学平台的支撑,开展了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海量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以镜像教学为手段,以三级互评为核心,以自动评语系统为辅助的写作教学实践,期望解决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教师如何通过“三级评议”模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学生如何通过“互评互议”活动,学会评议方法,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实践指导原则

为解决英语作文评改的难题,我们在充分了解“体验英语,写作教学资源平台”教学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其他兄弟院校的使用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出四个方面的教学指导原则。在三个月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制定出了相应的教学规范,保障了为这些指导原则的落实。

1 以海量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验英语,写作教学资源平台”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特点鲜明。首先,系统内置了五大类“经典资源”资源(课件、范文、作文、语法练习、语法测验),达25万字。其次,系统是开放式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构建区域化的教学资源。再次,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具有趣味化、原生态、自主化、自动化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以镜像教学为手段,构建学生对写作学习和评阅的基本认识

作为“经典资源”组成部分,系统包括了1-4级水平,18个体裁类别的范文习作,全部来自真实的学生群体,能够充分满足Krashen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要求。换言之,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从海量优质资源中,通过关键词查询,随时调整有效信息输入值(efficient input)。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范文习作,全都经过教授的仔细批改和美国专家的审定。利用这些范文习作来进行“镜像学习”(mirror-imagelearning),既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又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如何对习作进行有效的评改,构建起对写作评阅的基本知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篇13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趋于全方位,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将越来越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且人格健康发展是促进全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2l世纪是属于能承受社会变革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

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利用人格心理测验来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人格(personality)是人心理行为的基础,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去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即人格对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等都产生影响。“人格即命运”,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健康的人格,使人在困苦中品出快乐,在失利时取得成功,在平凡里创造辉煌。因此,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模式的研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顺利成才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大一、大二学生600名,文理、艺术类均有。收回有效问卷的人数为519人(前后两个问卷均有效者)。平均年龄20.3岁,男生248人,女生271人。

(二)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healthinventory,phi),是在总结mmpi中国版十几年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phi具有以下七个临床量表:躯体化(som,somati—zation)、抑郁(dep,depression)、焦虑fanx,anxi—ety)、病态人格fpsd,psychopathicdeviate1、疑心(hyp,hypochondria)、脱离现实(unr,unrealis—tic)、.兴奋状态(hma,hypomania)。phi还具有三个效度量表:q(无法回答的题目数)、l(说谎分数)、f(诈病或装坏分数,feign)。

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是一种评定心理控制源的量表,心理控制源来自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认为,心理控制源是有关个人性格或行动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愉快、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同时另一些人则表现消极态度的一种遐想的内心状态。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差异预示着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在控制定义为结局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一种普遍信念,内在控制则认为事情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大量研究证实,外在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能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有灵活性、更有主见、幸福感更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纸笔测验方法。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心理健康测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首先,有2%的学生没有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在其他各因子上有问题的学生比率并不高。其次,大学生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而在抑郁、疑心因子上的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均值。按照phi量表的具体解释,在诈病分数上显著高于常模可能是大学生一次做的问卷题目较多有不认真、理解错误的情况,或者是表现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躯体化分数高于常模,说明大学生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上的不适,易表现为不愉快、自我中心、需求同情、诉苦等。再次,在病态人格和兴奋状态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大学生在个性上主要表现为:外露、善交际、爱享受、精力过度充沛、乐观、无拘无束、好出风头、判断力差、不成熟、爱寻衅、虚伪、做作、轻浮、夸张、易怒、性急、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过高地估计自己。

  

从表2中显示: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说谎、诈病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过份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受试者可能在说谎的人数比例上高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诈病因子上分数显著高,可能综合大学的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其他几方面均没有差异。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在诈病、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上与女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大学生,主要表现在:男大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在焦虑因子上男大学生表现出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想、恐怖、刻板,缺乏信心等高于女大学生,他们经常自责、自罪、感到不如人和不安。

在病态人格因子上表现为:外露、善交际、爱享受、好出风头、表现判断力差、不可信任、不成熟、好攻击,爱寻衅等。在脱离现实因子上表现为个性退缩、企图逃避现实,胆小、古怪、紧张、心情混乱。在兴奋状态因子上表现为善交际、外露、冲动、精力过度充沛、乐观、无拘无束、轻浮的、夸张、易怒、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过高地估计自己。

在大学中为什么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大学生?具体原因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二)成人内外控制(ansie)测验结果

(1)517名大学生被试在ansie量表的平均分是14.16±4.91,中数为15,众数是13,分数基本呈正态分布。男生的平均值是14.79,女生的平均值是13.5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男大学生的外控人数高于女大学生,这个测验结果和上面的测验结果基本一致。

(2)对两类学校学生进行均值比较,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学生的平均值低于综合院校学生的平均值(分别是13.74,14.8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说明综合类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师范类大学生,这与上一测验的表2结果有一致之处。

(3)把所有被试分成3组,上下各28%被试(ansie≥17、ansie≤lo)被列为外控倾向组、内控倾向组,居中的44%为第三组,即中问状态组。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内控组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较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随着外控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也在明显下降。

四、讨论

1.在phi心理测验中,大学生在各因子上有问.题的比率都不高,不象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严重,(民日报》1989年报道:在2916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总,其中25%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健康报》1989年报道:一项对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其中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樊富珉等2000年对北京市23所院校520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其中17%的大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还是比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因子上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而在抑郁、疑心因子上的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均值。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