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

篇1

针灸推拿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东西大抵上和中医临床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学习临床的时候加了针灸的内容。一般女生来说的话,针灸和小儿推拿是比较受欢迎的。

但是,等到你本科毕业的时候就会发现,找工作是真的很难(无论男女生),基本上市一级以上的医院基本要求都是硕士学历。所以,你要做好准备(本科5年+研究生3年)。

篇2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国推拿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普遍使用。宋代时的按摩疗法主要用于骨伤科和小儿科病证的治疗,这孕育了后世推拿学中正骨推拿与小儿推拿的学科分化。明代是中国推拿发展史上的第二个盛世。我们今天采用的"推拿",这一学科名称,正是这一时期首先提出来的。脊柱推拿手法的使用散布于中医各科。在手法术式与治疗风格上,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和人文提出了脊柱旋转手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但目前中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者尚无自己单独的学术团体,只是分散于中医推拿按摩、康复、理疗等学术团体之中。1979年7月在上海首次召开全国性的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全国27个省市108名代表参加。脊柱推拿事业在全国逐步得到发展。

1 出版物及院校

1.1 杂志 在80年代后期以前,有关脊柱推拿的专业文章,只是散布于有限的几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杂志中。在此之后,相关的出版物不断涌现。目前已有的相关杂志有《中医正骨》、《中国骨伤》、《中国中医骨伤科》、《按摩与导引》、《颈腰痛杂志》及一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这些杂志为脊柱推拿手法研究的重要交流园地。过去10年里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章。

1.2 书籍 同杂志一样,80年代以前有关脊柱推拿及相关的书籍零散于中医各科书籍之中。同现代医学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有关推拿的经典书籍,至今仍是推拿界学习的重要必读书籍。如黄帝内经等书籍[1]。70年代影响较大的推拿书籍是冯天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其中明确提出了应用脊柱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与脊柱相关的疾病[2]。70年代以来有关推拿书籍如雨后春笋,较有影响的是俞大方的《推拿学》[3]。它是作为全国中医院校推拿系的材使用。其余虽然不乏一些好书,但多数缺乏新意。

1.3 院校 1956年,中国上海开办了第一届推拿训练班。其中教授的脊柱推拿手法包括颈腰椎的扳法和拔伸法等。1958年又成立了上海推拿门诊部;同年,又开了设了推拿专科学校。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首先成立针推骨伤系,后又专设推拿系。而后其他一些中医院校相继开设推拿专业。1987年中国成立推拿学会[4]。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渐开展。推拿系学生在全面学习中医的基础上,专门教授推拿技艺,但脊柱推拿手法没有从一般的推拿按摩手法中分化出来,而形成单独的推拿手法。另外,全国的中医院有不少设有推拿科,专门从事推拿治疗工作,其中也包括脊柱推拿,也是培养推拿人员的一个基地。

2 临床应用脊柱推拿手法在我国使用的相当广泛,有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康复科和理疗科等。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多,主要是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以及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而,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由于其基础研究相对滞后,一些脊柱推拿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特别是能否将棘突偏歪做为使用旋转手法的依据等。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是冯天有的脊柱旋转手法、王福根的牵引下斜扳手法[5]和龙层花的垂直牵引下的颈椎复位手法[6]等。这些专家的特点是均为西医出身,然后学习中医推拿手法,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不断改进传统的脊柱推拿手法,从而发展和丰富了脊柱推拿手法。中国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

3 基础研究

3.1 解剖学 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内容有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根受牵拉及椎板移动情况[7-10]。少数在颈椎。研究颈椎拿手法的安全性和作用机理以及有关脊柱推拿基础理论内容,如: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分布特点等[11]和棘突偏歪等问题。

3.2 脊柱生物力学 在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集中在脊柱旋转手法的机理研究上,而且主要在腰椎上[12~15],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如缺乏新鲜尸体的来源和必要的生物力学仪器设备等。颈椎生物力学研究很少,对颈椎旋转手法进行筛选[16、17] 。

3.3 影像学 这部分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18、19]、脑血流图和脑电图等检查及颈椎半脱位的临床意义[20]。

4 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以前条件所限,对外交流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按摩,包括脊柱推拿手法能与世界各国的脊柱推拿手法进一步交流,以利提高。我希望这篇简介有助于国内外同道们了解我国脊柱推拿手法的概况,有利于推动我国脊柱推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3] 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5

[4] 张恩勤.中国推拿.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

[5] 王福根.诊治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体会.人民军医,1980;7:57~5.8

[6] 龙层花,等.以正骨推拿为主的治脊疗法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及实验研究.按摩与导引 1990;(11):9.

[7] 章永东,蒋位庄,周卫,等.腰椎后关节系乱症与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骨伤 1994;7(4):5~7.

[8] 郑效文,候晓魁,王毓兴,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后突症的适应症和机制的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4:21~22.

[9] 宋献文.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分析研究.天津医药,1962:8:488~4%.

[10] 叶希贤.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探讨.天津医药,1962;2:90~1.

[11] 李义凯,钟世镇.颈源性头痛的神经解剖学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3):56~7.

[12] 张显崧,章莹,汪青春,等.扳提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3;6(4):5~6.

[13] 蒋位庄,周卫,李星,等.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病机和生物力学研究.中国骨伤,1994;7(3):5~8.

[14] 马达,蒋位庄.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4;7(5):7~9.

[15] 候晓魁,董凡,戴克戎,等,斜搬时腰椎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51~54.

[16] 周信文,许世雄,谢志勇,等.中医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FZ-1型的研制及滚法合力作用点轨迹分析.医用生物力学,1996;11(3):179~183.

[17] Li Yikai,Zhu QingAn,Zhong ShiZhen.The effect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rotatory manipulation on cervical nucleus pulposus pressures.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1998;21(2):97~100.

篇3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中医对于婴幼儿的养生就十分的重视,同西医喜欢给生病的孩子打针吃药不同,中医更加崇尚用自然、温和、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婴幼儿时期出现的各种不适及病痛。随着这两年健康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婴幼儿的养生再次进入人们的事业,同时随着当今医疗事故频发,婴幼儿的幸福快乐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因而也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因而该项目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创业空间不可估量。与成人理疗养生相比,小儿推拿省时省力,每个患儿只需20分钟,一天可操作15至20人左右。学习本疗法的学员回到家中不需单独开店,可提供上门服务。普通一个人口十几万的县城即可月收入万元以上,轻松创业!该疗法也适合已经开有诊所 理疗馆 母婴护理中心等增加项目。

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特定穴及常见疾病辩症和治疗手法。学期半个月,每月两次开班,原学费4800元,现面向现代营销读者推广优惠价2800元,还免费赠送3天创业课程。同时,针对特别有困难的读者。只要您拿着现代营销杂志并提供相关单位出具的贫困证明即可再享受800元的学费优惠,只需2000元就可将全套技术学会,每月仅有十个名额!

热线:13663611183

15534061101

0351-7253058

联系人:杨老师 郝老师

地址:太原市体育南路千禧锦绣苑16号楼2单元302

篇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却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现象,约占儿科门诊病人数的30%[1]。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不已。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6岁,1-3岁的婴幼儿尤为常见。本病病程较长,缠绵反复难愈,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何预防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难点。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在急性发作期之后的缓解期的治疗与调护仍是不容忽视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中医药外治法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副反应极少,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本文重点探讨中医外治法―推拿配合拔火罐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应用小儿推拿配合拔火罐预防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满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2007年12月修订的“反复呼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

处理原则”的判断条件。从我院门诊随机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处于缓解期的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6岁之间。其中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者8例,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者15例,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者7例。

1.2方法

1.2.1小儿推拿法开天门100次,分推坎宫100次,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拿风池、揉天突、揉膻中、分推胸八道各1分钟,顺、逆时针摩腹各5分钟,揉肺俞、脾俞、肾俞各1分钟,分推肩胛骨1分钟,捏脊5遍。

1.2.2拔火罐督脉及膀胱经走罐,以闪火法对大椎穴闪罐,再予肺俞、脾俞、肾俞实施留罐3分钟,注意避免起水疱。

其中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者加推三关300次,揉外劳1分钟。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者加运内八卦、揉脾俞、揉足三里各1分钟。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者加揉肾经、揉肾俞、掐揉二马各1分钟。

以上操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间隔2天继续下一疗程,共做3疗程。

1.3预防效果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自拟预防效果,效佳:6个月后复感者计20例,占66.7%。效果一般:3个月复感者计7例,占23.3%。效差:1个月内复感者计3例,占10%。总有效率占90%。结果显示小儿推拿配合拔火罐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防治过程中疗效肯定。在治疗和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安全有效。

2讨论

2.1推拿拔罐法的理论基础小儿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点、按、推、拿、摩等手法推拿,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小儿推拿根据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和辩证论治的原则,它能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的功能,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与成人相比,小儿机体生机蓬勃,脏气轻灵,随拨随应,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小儿推拿秘块》曰:“倘能察其病症,循其穴道,施以手法……,未有不随试而效者”。所以,小儿虽然脏腑柔弱,但气血反应敏捷,脏腑发育、再生、修复能力强,只要调护得宜,往往恢复较快。小儿推拿为中医外治之法,虽只作用于小儿的皮肤经络,同样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气血流通加强,有利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利气散寒、祛除淤滞,同时还可以使腠理开泄、扶正祛邪,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2中医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肉脆血少气弱”,五脏六腑功能皆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这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基础。《灵枢・百病始生篇》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温病条辩》认为小儿“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可谓言简意赅。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极易伤及肺脾,且肺病容易及脾,脾病容易及肺,故每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2.3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认识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为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免疫系统发育欠完善、反复病毒或细菌感染、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他如滥用抗生素、缺乏体育锻炼等有关。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可能是小儿反复发病的主要内在原因。

2.4机理探讨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这四种手法为小儿推拿四大手法,其通过推拿头面部穴位使诸阳之会阳气通顺气血流畅从而提高全身之卫阳的御外邪功能。拿揉风池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揉天突具有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揉膻中、分推胸八道具有宽胸理气、宣肺止咳的作用;通过揉肺俞来宣肺理气,揉脾俞来健脾益气,揉肾俞来温煦元阳起到生化气血益气固表加强卫外的作用。摩腹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强壮身体的作用。背部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具有益肺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捏脊法可培本固元、调理脏腑气血、起到振奋阳气通调气血、和利气机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藩篱)及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行于背部,通过对背部膀胱经的走罐,可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畅达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腧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聚集之处,主治相关脏腑疾患,所以对肺俞、脾俞、肾俞进行留灌,能启动肺脾肾三脏之功能,使肺能正常宣肃浊气;脾脏能发挥其运化之功,输布精微,生化气血;肾脏强壮,能温养及濡润一身。大椎穴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总督一身之阳,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通过刺激大椎可以激发阳气,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

推三关、揉外劳具有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共奏调和营卫、祛除毒邪之功;运内八卦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平衡阴阳,揉脾俞、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共奏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之功;揉肾俞、肾经,具有收敛肾气,掐揉二马具有滋阴补肾,共奏补骨、生髓、益精之功。

2.5体会当今社会,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了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儿科,家长对抗生素、解热镇痛、激素等药物的长期不合理应用,对儿童的健康及社会造成很大损害。正常人体内存在许多维持着体内环境平衡的有益菌群,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引起体内肠道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先天免疫力。如果抗生素滥用,会使儿童体内细菌产生耐药现象,甚至产生“超级病菌”,由于“超级病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治疗比较困难。许多抗生素可影响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合成、代谢和排泄,因此,过多的用药,会引起儿童的营养不良[2]。最终造成患儿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形成恶性循环。小儿推拿拔罐疗法是绿色疗法,不必打针吃药,克服了小儿惧怕打针、不愿吃药的不良依从性。避免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亦无肝肾损害,解决了反复长期滥用抗生素、解热镇痛等药物对机体毒副作用以及远期未知影响等各种问题,符合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需求。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甚至医生普遍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即反复感冒的患儿只是在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才需治疗,而不重视平时的防治,忽视了平时预防治疗的重要性,对非感染期出现的手足心热,纳差,腹胀,口臭,便秘,泛恶,舌质红,苔黄厚腻等细微变化关注不够,增加了治疗难度进而贻误病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多为独生子女,多受家长溺爱,往往使小儿过食肥甘厚腻、膏粱厚味之品,再加上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时有过急过量,均可造成食积。其造成小儿易感主要的原因。因此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上,要避免复发或加重,家长应从节饮食、科学锻炼入手。正如《活幼心书》所言:“小儿安在乎谨寒喧,节饮食”,“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因此,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防治,防护是关键,只有医患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预防治疗效果。

3结论

小儿推拿配合拔火罐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防治过程中疗效肯定。通过小儿推拿配合拔火罐能够提高小儿自身抗病能力,最大程度抵御外邪,达到少有病、不有病的目的。本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和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值得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治疗中广泛应用推广。

篇5

推拿的起源可能萌芽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病痛和损伤,往往会用手不自觉地抚摸、敲打感觉疼痛的部位,有时这种方法能使疼痛减轻,而后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就形成了推拿医学,并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科学生活》:推拿的理论是否和针灸一样呢?不使用其他工具的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效果的呢?

纪主任: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其理论根据都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只不过,在治疗方法上,推拿与针灸有所区别,针灸有针刺法与灸法,推拿主要是通过医生的手法作用于特定治疗部位而产生相应作用。

推拿在中医基础理论应用方面,尤以经络腧穴为重。经络腧穴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尤其是经络学中的“经筋”和“皮部”以及十四经穴和一些小儿特定穴,同时结合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理论,通过选用合适的手法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其实“推拿不使用其他工具”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病症,在治疗手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借助一些工具来加强作用。如棒击法,主要针对肢体麻木不仁、风湿痹痛等症,通过桑枝棒击打施术部位,起到宣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科学生活》: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作用的呢?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纪主任:除去工具不谈,仅医生推拿的手法而言,推拿所用的手法关键并不是施加力的大小,即用的力是否重,而是通过医生手法操作以后产生“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力渗透到患处,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患处使用过大的力度,对患处组织还是有损害的。

推拿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与推拿本身的作用原理相关,通过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从而对人体的各种机能产生影响。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能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及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筋骨关节,通过力学的直接刺激,纠正骨错缝、筋出槽等,达到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目的。

推拿的临床治疗范围较广,涵盖了骨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病症,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疾病种类涵盖了临床各学科。推拿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时,主要基于中医脏腑理论、经络学说等理论;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主要基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理论;而治疗儿科疾病时则是基于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指导的。

虽然推拿临床应用广泛,但并非所有病症运用推拿都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疾病产生的不同病理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无效及运用推拿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病症需加以注意及避免。

《科学生活》:现在大多数白领都有颈椎、腰椎的不适,正规医院推拿科是如何诊断与治疗的呢?要治疗多久呢?

纪主任:我们讲需要诊断一种疾病,必须有严格的评判标准。通过询问患者相关临床的发病经过,针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查体,并且需要有实验室或影像学的诊断等资料,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判断来明确疾病的诊断。不能简单地仅仅根据患者的主诉或一张报告就随意下结论作断。

以白领主诉颈椎、腰椎的不适为例。应先了解发生不适的部位的具体情况,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及有无相关治疗等情况,然后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结合影像资料的判断来明确有无颈椎病或腰椎相关疾病。人的脊柱是有一定的生理弧度的,由于颈椎、腰椎的生理特征加之活动度大,若是平时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习惯,便容易导致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当病变影响到周围的神经、脊髓或者局部肌肉紧张痉挛从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可以定义为颈椎病、腰椎病。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单单根据片子来看,还应多方面共同考虑。

总的来说,推拿检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整体情况。其次,要询问一下患者有哪些不舒服。最后,针对不适的情况,进行诊断检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对象,诊断方法略有差异。

通过上述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再根据患者当时的症状、整体情况,若明确诊断,则可选择在推拿科进行治疗。在具体推拿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局部治疗结合远道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有些颈椎病患者来推拿科治疗时,疼痛难忍,无法进行直接颈椎部位的推拿,这时就可选择先进行远道取穴方法治疗,等局部肌肉紧张缓解后再进行后续治疗。根据患者每次的症状、个人情况,每次治疗的方式方法都可能不同。有不适要尽早治疗,每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时长也不同,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建议患者不要以单纯治疗为目的来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配合做一些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发挥主动性,从改善平时的不良姿势习惯入手,减少发病次数,秉承预防为主的理念。

《科学生活》:我们在推拿时常常能听到“哒哒”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呢?

纪主任:推拿时发出声音,要看是在关节上还是在其他部位。若是手法作用于关节所产生的弹响,则是小关节之间位置调整时所产生的声响,一般提示手法整复的有效性。而在其他部位,比如推拿作用于一些肌肉的起止点时发出的声响可能是局部肌腱劳损钙化所致,是局部产生的病理变化,需进一步治疗。

《科学生活》:推拿也有很多种手法和类型吗?有“正骨”这种说法吗?

纪主任:推拿治疗的手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推拿手法的诸多分类方法。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将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即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根据手法的力学特点可分为垂直用力手法、水平用力手法、对称用力手法、对抗用力手法和综合用力手法等;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有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根据手法动作的简繁程度分类有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和复式手法;根据推拿流派分类,有一指禅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和正骨推拿手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教科书分类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复合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怎么用力也很有讲究,有水平力、对称力、对抗力、拔升力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又分不同的接触面,比如,掌根、大鱼际、小鱼际、全掌等,一般除去摩擦类手法,尤其是一些需要局部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的手法,操作时不应对皮肤产生摩擦所以说,一般手法运用得当的推拿医生的手上是没有老茧的。

“正骨”是某些地方对运动关节类或脊柱推拿手法的一种别称,其本质也属于推拿手法治疗,对有些病情尤其是小关节紊乱的病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其神化。很多患者认为“正骨”非常高大上,可以将原来位置不好的关节、骨骼恢复到应该在的部位。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一些退行性疾病,是不可能通过“正骨”回到原来的位置的。通过推拿手法,将原来紊乱的小关节进行松动调整,可获得症状的缓解,但不能说得到治愈,因为手法治疗仅仅能够改变关节之间不良的位置,同时小关节的紊乱又有比较容易复发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腰突症、颈突症患者前来就诊时,希望医生通过推拿将原来突出的腰间盘“推进去”,而这在医学上是不可能的。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受到急性的外力作用或是长期的退变导致髓核的突出椎间盘突出,一旦形成便无法逆转,我们推拿医生所能够做的是通过手法的治疗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

《科学生活》:推拿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吗?不正规的按摩会引起哪些可怕的后果?

纪主任:正规医院的推拿科医生是正规医科大学毕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等考试。

不正规的按摩由于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背景,如果手法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局部肌肉或关节的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科学生活》:网上、坊间,有很多如何缓解腰椎颈椎不适的说法,“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等“小知识”,这些正确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