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体育课课堂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教师课堂所授新知识,学生任凭大脑记忆而不动手,或许一两节课内容还可以承受,若积累太多,就会逐渐被遗忘,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有效的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况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料、吸收和消化这些信息,可以不断扩充新知识。同时,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二、英语课堂笔记的内容
有课堂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复习记忆,获取更多的知识。课堂笔记何时记、记什么、怎么记,应该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己决定。总的来说,主要注意:一是基础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二是重点和难点,三是对知识点分析讲解的文字;四是对知识进行讲解时所列举的联想材料;五是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六是关键字词的理解;七是自己和同学回答问题时的失误的知识;八是听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九是老师强调的其他注意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双慧眼,有一个智慧的头脑,眼疾手快,及时记下这些内容。
三、英语课堂笔记的方法指导
(一)善用各种符号。这是笔记的重要手段。运用不同符号可以大大简化笔记的过程,具体用什么符号,可因人而异,中英文皆可,但应是一目了然。例如,用缩写词,用简写形式,如Monday可写成Mon,表上升用“”,下降用“”等。另外,学生记笔记时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或用直线、波浪线,三角符号等圈、点、勾、划。力求使笔记显得整洁美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二)课后整理补充。这是笔记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后整理补充,既能保证笔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又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侧重疑难点。教师授课时,用彩笔进行着重标记,其意在于提醒学生此处的重要性。所以,学生整理完毕,教师应要求其根据课堂上自己的反映水平及课余的掌握程度,在重难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作醒目的标记,因为这将是日后复习中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的疑难之处。
四、英语课堂笔记的使用
笔记本的选择上,我发现不少学生所用的笔记本精致小巧,这固然有便于携带的优点,但空间狭窄、信息载量小是非常突出的局限性,所以选用较大些的笔记本就可以解决以上缺点。同时要学会“条块分割”的记录法,即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用竖线划分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部分,前者记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后者用来补充新内容。如我们在笔记本上记下课堂上老师所讲“succeed in doing sth”的用法,后来老师又补充或我们在学习中发现“succeed”的其他用法,由于在笔记本上已给新知识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直接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这样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便于集中掌握和复习。
一﹑戏剧的矛盾冲突的安排
《雷雨》节选的第二幕。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这是第二幕的开始。如果不把第一幕的相关内容讲解一下,直接进入教学就会显得很是突兀。解决方法是借助课文下的注解把有关戏剧矛盾冲突的内容整理一下。我们学习的是话剧,并且是悲剧,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注解①中讲的是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的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造成的罪恶和悲剧。从表面上看是一出家庭婚姻血缘关系,但实质上是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条线索明晰一下冲突的实质。
一条线索是周朴园同蘩漪的矛盾,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禁锢压迫同资产阶级争取爱情﹑婚姻家庭民主自由的斗争,最终以蘩漪的失败为毁灭的明证;一条线索是鲁侍萍同周朴园这一矛盾,这一矛盾最终以周朴园逼鲁侍萍离开,跳河自尽(后被救起)为毁灭的明证。一条线索是鲁大海同周朴园的矛盾,这不仅是父与子的矛盾,而且是日益高涨的工人阶级与资产价级的矛盾。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不以亲子关系而放弃开除他的念头:”我自己的骨肉鼓动罢工,反对我!“他置价级关系于骨肉情义之上,仍然把鲁大海开除了。在阶级对立中母子关系同样超越不了阶级矛盾。且看鲁侍萍的台词:“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鲁侍萍清醒地认识到母子之情必然淹没在阶级对立之中。鲁大海与周萍的对立也足以说明就是同胞兄弟的背景仍然是阶级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一条线索便是周萍﹑周冲与四凤的爱情,作家让有着对幸福﹑自由﹑美好未来有着憧憬的三个年轻人统统死去,这同样是让美好的事物毁灭。爱情与阶级矛盾之间有一道鸿沟。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便是悲剧毫不留情的一面,也是矛盾冲突的极至。
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是假
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家万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真的,绝对是真实的。”他说:“周朴园也是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是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就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这一点上的真假,其实是应把它放在人性与价级性上来分析。就其人性上说是真实的,万老已说了,并且他本人也分析了。他认为:理由一,周朴园的性格基本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理由二,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更何况侍萍是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的;理由三,周朴园以后的婚姻并不幸福美满。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富家小姐多病,周朴园并不爱她,蘩漪是个傲慢的、不吃他那一套的女人。这一点从吃药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侍萍虽说是个丫环,但她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两相对比他对侍萍的怀念的真实性就不容怀疑了。从反面来说我们也可以从侍萍身上得到明证:当鲁侍萍在对周朴园诉说自己不幸遭遇时用了“你们”“你们老太太”而不是“你”,这也说明鲁侍萍当初在周家曾度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时光。她对那件绣着一朵梅花的衬衣还记忆犹新。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但是,这种怀念的真实性并不能说明它是可贵的,也就是说真的东西未必就是美的。因为当周朴园的怀念遇到价级矛盾时他立马就做出了选择。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他是个中国封建社会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封建秩序的维护者,他虽然也留过学,有资产价级的某些特性,但是当工人鲁大海闹罢工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把他开除。其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硬是让蘩漪为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把药吃下去。其三,当他看到对侍萍的怀念能起到教育孩子、稳定家庭、钳制后妻,在社会上博个好名声的奇妙作用时,就愈做愈认真,也越做越虚假,陷入了自欺欺人的地步。这足以说明他的怀念是为了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不可靠的。
同时,这种怀念仅仅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周朴园的怀念只是源于自己爱情生活的空虚,是自己晚年生活聊以慰藉的一种寄托。正因为这种怀念是自私的、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的,所以当侍萍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怀念就会顷刻间化为敌视和仇恨。周朴园之所以再次斩情绝爱,正是因为他的自私在作怪。为了不节外生枝,他想用钱把侍萍打发走,不许侍萍认儿子,辞退鲁贵父女,规定鲁家人永远不许到周家,这一切就足以证明他的自私,也是他阶级性占上风的绝好表现。
三、戏剧人物语言艺术的典型性
戏剧文学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的个性化。剧本是代言体,剧作家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演出,作者必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代他们写下个性化的语言。剧作家必须把他所要表现的全部生活转化为人物语言和动作。这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
2、课堂摘记 这部分多数教师一直在要求学生做,效用和目的自然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我要求学生在课堂摘记时,一般情况下仅要求记个提要,具体内容则要求学生在复习时给以补全。只有那些重要的而书本里又没有的内容才要求学生详细记录下来。要点是学生不能因记录而影响听课。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补全课堂摘记,还是监督学生在作业前必须先复习的有效措施。由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堂练习及成绩 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课堂练习,强调对每堂课的典型练习题必须题必须格式规范地把它书写在课堂笔记里,让学生交换批改,订正.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每堂课都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他们无意中就训练了比较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要批改人家作业,自己必须先搞懂),并提高自信心;二是订正时与同学的讨论(实为面批面改),可查漏补缺,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三是所打成绩可使学生认清自己在这堂课的得失,便于确定课外复习的重点。
4、课外复习及小结 要求学生首先解决课堂中留下的问题,然后整理归纳出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把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对课本的知识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使本堂课内容得到初步巩固。如此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再次得到锻炼和提高。
5、课堂效果自估 规定学生只有完成了以上第四部分才能做课外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整堂课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将存在问题记录在这栏里。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我们教师怎样使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呢?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201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如此定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为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而开展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互助互赖的、共同提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对话,合作拓宽了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轻松和自由。
合作不是为了配合教师的讲,也不是为了烘托教学气氛,合作是为了发挥学生差异性资源,互助互纠;学生独自难以完成的任务,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质疑的习惯。
二、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语权,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进步。而问题探究式学习、组织小组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和经常进行定期性考核,是国外大学本科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与考核方法,对启发兴趣与互相合作、定期性、阶段式巩固与复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效果。
三、合作学习平台的搭建――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班内平行分组
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5~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管理能力、性格因素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2.集体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学习小组要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形成更积极的关系和产生更好的心理调节(训练学生答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3.座位的安排
在小组学习的情况下,6人的学习小组组合对坐,6人组成一个紧密的讨论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
4.选择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以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合作学习提高了薄弱学生,成就了优秀学生,解决了培优辅差的问题,成果共享,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在中学阶段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曾位东.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6(1):81.
[2]Figueira A C M,Rocha J B T.A proposal for teaching undergraduate chemistry students carbohydrate biochemistry by problem-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J].Biochem Mol Biol Educ,2014,42(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