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最早的经济危机

最早的经济危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最早的经济危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在听取了陈政高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对辽宁经济发展的信心十足。我来辽宁投资已有20年,可以说是最早的外来投资人,经历了辽宁各项政策措施由不健全到不断的成熟、系统,目前可以说是20年来经营发展最好的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一系列大手笔拉动内需的政策,势必会带动某一行业,某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议2009年辽宁要争取经济开门红,把握好第一、二季度,这应该是其它省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期,辽宁要在其它地区经济尚未恢复之前,抓住机遇、抢占市场。相信辽宁省政府会带领辽宁人民快速走出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

赵军秦(辽宁(澳门)万和阁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要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深刻反思自身的不足

辽宁受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相对沿海地区来得要缓慢。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辽宁将受到第二波冲击,但杀伤力可能会很大。南方沿海地区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但是其自我疗伤能力却要快些。因此辽宁要更加注重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还应该看到之所以受伤慢、窄,是因为还不够先进。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辽宁首先要抓紧制定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影响:其次,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思考,问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人家受伤那么严重,找出差距,充分认识到在观念、机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次金融危机也是一次机遇,危机过后大家都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机会均等。希望辽宁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大工业基础的长处,以高科技含量抢占市场。要看到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会更大,在目前经济低谷时期,要牢牢把握住机遇。

丁立斌(澳大利亚辉煌集团、辽宁辉煌投资集团担保公司董事长):要重视、鼓励、扶植中小企业

辽宁受经济危机影响不是很大,就整个中国来说受影响相对也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体制起了作用。经济危机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监管出现问题,而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因此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弱。

篇2

追溯时尚的历史,每一个时尚操盘手都高昂着艺术的头颅宣称自己站在浪潮的最前沿。设计师的自我意识以品牌的形式向人们的生活发起攻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时尚就是品牌之间话语权的争夺,于是有了范思哲的神话,香奈儿的传奇。

但当经济危机剥去了浮华与繁杂,素来不计较成本的时尚露出了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时尚就是国家之间话语权的争夺。

回顾过去的一百年,美国的崛起一度抢走了欧洲时尚之都的霸主地位,但突如其来的全美经济危机则引发了一场欧洲时尚的复兴;而欧洲的经济危机又使得时尚风向标转回纽约……

事实上,古老昌盛的中国曾经就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时尚大国。

所谓魏晋风度,令人多只记住形而上学的解释,然而考证下来,我们就会强烈感受到:那正是指一种独步一时的休闲时尚之风。

“步摇钗梁动,红轮帔角斜”就是当时的时尚编辑们对此的细致描述。

当时流行的白纶巾、鹤氅裘、屐子均不是正式的服饰,却得到了从皇帝到士大夫的垂怜,以此表示闲居的自在状态和“矜毫傲物”的洒脱性格。

学者谢万就特地挑选时尚款式“白纶巾”去见当时位为宰相的简文帝。

而陈文帝找画家为自己做画时也选择了身披纶巾的形象。

“脚着谢公屐,身披大纶巾”便成了时尚界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休闲装”概念。

近千年的时尚轨迹与国际关系的历史脉络始终保持着暧昧的联系,这使得我们总能在时尚品牌的变迁中回溯到历史的沿革,预测到未来的发展。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说:一个崛起的大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中国当下的时尚有两个主题:一是新锐(In time),二是洋气。

30年前,皮尔・卡丹穿着毛料大衣走过北京街头,中国人视其为奇装异服,被时尚界诟病为中国人老土(Out time),如今中国时尚已经走到In time的阶段。而当中国元素和时尚、洋气相结合,中国时尚将跟经济一样,会很快步入超前(Front tune)的阶段。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眼下男装的时尚化在整体上基本是西装化。

强大的时尚力量已经形成了一个西装指数,评测每一个国家。

篇3

国家安全始终是世界所有国家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在传统意义上,国家安全主要指国家独立、以及现存的基本制度和基本价值观不受破坏(高鸿桢,2005)。从现代意义上看,经济安全也包括其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也是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由于这场危机发生之突然、传播之快速、传播面之广泛、影响程度之深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纷纷质疑,为什么对金融危机及其预警已做了长期研究的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没有能够事前对这场金融危机作出有效的预测和预警呢?为什么那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这场金融危机也没有能够预先加以防备而束手无策呢?这一方面说明了金融危机预警的确还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世界难题,另一方面也更加突显出建立完备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是多么迫切的重要任务。

一、国外对金融安全预警及风险控制的研究

金融安全预警系统(financial security early-warning system)在国外的研究中又称为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或早期预警系统,即early-warning system,简称EWS。伴随着各种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危机影响的日益扩大,对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均十分关注的焦点。尽管各国的研究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机理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金融安全的相关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而且各个国家背景不同,所研究的时期又有差异,以及各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存在差别,各种影响金融安全因素的作用机制又在不断变化,因此至今在金融安全影响因素的判断、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以及金融安全预警方法等方面还难以形成共识。

对于危机问题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甚至更早的文献,其后的马歇尔、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大师也对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有过详细论述。

马克思将货币危机划分为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危机和独立的货币危机两种类型,并将危机的成因解释为:货币出现时的商品买卖在实践和空间上的分离,导致货币与商品转化过程出现不确定性,从而为货币支付危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凯恩斯在其《通论》中则以“不确定性”来说明和理解金融危机的出现。他在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危机的形成机制在于人们一旦意识到存在“过度乐观引致抢购风潮的市场”,觉醒的力量将势不可挡,资本的边际效率如果受到冲击,则可能使经济出现大规模的倒退。

在此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日趋复杂,金融危机的危害日益扩大,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得到建立和发展。然而对各种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加以统一梳理较为困难。由于金融安全预警本身存在方法悖论,在应用样本上差别较大,使得金融安全预警模型的研究更千差万别。在此可以主要按照事件发展的脉络,对各类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演进作初步的归纳:

以Kaminsky等(1997)的经典论文为界线,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1997年以前和1997年以后两个主要时期。

(一)1997年以前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

归纳起来,1997年以前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发展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第一种结构的危机预警模型实际上是一种危机识别模型,这种模型主要是通过分析各种预警指标在危机发生前后的数量特征,检验其是否存在着被我们捕捉到的异常来事先预警的,其中的预警指标基本来源于相应的理论模型对危机的解释。第二种结构的预警模型则将金融危机事实以潜在的金融危机作为被预警的直接对象,如以货币压力指数EMPI为标准识别的金融危机,通过判断指数波动是否超出相应临界水平进行金融危机识别(贾彦东和张红星,2006a)。此类模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利用新的计量分析工具对安全因素进行更准确的分析方面。

(二)1997年以后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

1997年以后的金融危机预警研究,主要是对影响因素分析式模型的改进和拓展。与以前的研究相比,在危机界定方面和指标覆盖范围方面有新的发展,预警模型选用的计量经济工具和统计技术也有了明显的飞跃。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Burkart和Coudert(2000)运用专家评判法进行的危机界定与原有界定的比较研究;Ghosh(2002)引入货币危机深度测评的危机识别方法,对货币危机的界定研究;Zhang(2001)的研究采用了单一指标判断再综合判断的识别方式,即选用汇率、外汇储备、国内利率等变量,认为只要有一个变量超出临界水平则表明发生了危机。

二、国内学者对金融安全预警及风险控制的研究及应用

篇4

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消散,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但纺织行业仍然存在发展压力。首先,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呈现快速上涨势头,高价原料购进成本压力开始显现,这影响企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其次,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运营压力。最后,由于钢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再加上纺织市场竞争的加剧,纺织企业的利润比金融危机前又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需求上升和成本上涨压力显现的同时,纺织行业的内外销市场需求表现较为复杂,行业整合力度加大。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有44家纺织行业公司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激烈的竞争形势促进了上市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客观上帮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自身也会进行技术的升级和管理的创新,从而有利于企业转型和提高效率等,这些均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内部整合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FitzPatrikc(1932)所研究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是最早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他指出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的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的不同,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1966)对美国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为“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即净收益/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即债务总额/资产总额”。1968年Altman提出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断分值Z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其所建立的预测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如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美国学者Ohlson(1980)克服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应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t模型,假设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破产取1,非破产取0;假设Ln[p/(1-p)]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1-p)]=a+bx,根据推导可以得出p=exp(a+bx)/[1+exp(a+bx)],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TAM(1991)最早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国内的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财务预警研究与应用成果才逐渐被引入国内。陈静(1999)以1998年3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样本,利用其1995年至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一元判别分析。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借鉴Altman的研究建立F分数模型。梁飞媛(2005)较早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李莉(2004)运用现金流量类指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韩东平、田艳丽(2006)选用了现金流量类的16个财务指标,并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进行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金流指标和传统财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本文将上市公司中的ST类公司定义为“财务危机”企业,并选取其第t-1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建立模型。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在第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由其第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结果所决定的,因此利用第t-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预测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在实际预测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中,在2011年12月31日前被ST的5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中,由于未找到与之规模差异较小的财务正常上市公司,故剔除ST中冠A和*ST源发,以其余3家ST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组。同时根据同行业且总资产规模相差20%以内的原则选取15家非ST公司与其混合作为样本组,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同组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最终样本数据共包括18家上市公司,选用其各自2010年度的会计报表和附注中的数据。各项财务数据均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二)财务预警指标设计

纺织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纺织企业实际情况,选定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起点构建纺织行业财务指标预警系统,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现金比率X1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高于20%为好;营运资金比率X2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的指标,该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并表明公司有充足的营运资金,反之,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营运资金不够充足;权益乘数X3反映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权益乘数越大,代表公司向外融资的财务杠杆倍数也越大,公司将承担较高的债务风险;总资产报酬率X4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5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X6比收益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非收益;营业收入现金比X7是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修正,反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获得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排除了不能回收的坏账损失的影响,因此较为保守,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资本积累率X8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三、实证分析

由于模型涉及的指标较多,再加上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造成了信息重叠,势必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而盲目减少变量又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结论。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相互之间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综合指标就是新的变量,是原来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且彼此互不相关,并能反映原来多个指标的信息。该方法的优点是降低数据空间的维度、简化系统结构、抓住问题的实质。

(一)预警模型的构建

首先,利用SPSS软件对8个观测指标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KMO统计量值为0.622,在0.5至1.0之间,达到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标准。Bartlett’s检验值为66.236,而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0.0001,因此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矩阵的假设,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其次,运用SPSS软件完成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计算,得到结果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0.471%,大于80%,因此本文选取前三个主成分作为公共因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因子载荷矩阵实现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权益乘数、营运现金比率、现金比率和资本积累率这4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将第一个因子用符号表示为F1,命名为偿债及发展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这两个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第二个因子用符号F2表示,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三个因子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一指标上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反映了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用符号F3表示,命名为现金流量能力因子。三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但单独使用某一个因子并不能对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因此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出最终模型:Z=0.39462×F1+0.24743×F2+0.16266×F3。其中,Z为预警分值,F1为偿债及发展能力因子;F2为盈利能力因子;F3为现金流量能力因子。

(二)确定评价区域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得到各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具体如表5所示。

对计算得出的Z值进行频数统计,并以此得出判别准则,从而确定评价区域,具体如表6及表7所示。

四、结论与不足

本文利用2011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A股纺织行业15家健康公司和3家ST公司为样本,选用2010年度财务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而根据预警模型的预警分值来确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区域。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重点关注本文设定的8个财务指标,定期求出预警值F来观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级,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另外也应该注意到非财务指标的补充,并和实际相联系,以进一步提高预警的精确度。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数量较少,另外研究仅选用了一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受到限制。X

参考文献:

1.陈艳,张海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6).

2.高峰,孙春升.煤炭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3).

3.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孙静,张子健.传统财务预警的指标与现金流指标的整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9).

篇5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联邦德国

2.西欧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

A.50~60年代B.70~80年代C.90年代D.现在

3.20世纪50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是(  )

A.法国B.日本C.联邦德国D.英国

4.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  )

A.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B.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

C.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最主要是通过(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

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对殖民地的掠夺

6.“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在(  )

A.拉丁美洲B.东亚C.北非D.欧洲

7.欧盟建立后(  )

①欧盟各国将统一使用欧元②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③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④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8.20世纪末,世界上的经济体是(  )

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

9.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A.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B.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C.欧洲共同体成立

D.中东石油危机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高速度、低失业率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高速度、低通胀 D.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连线题(27分)

1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西部和南部繁荣改革社会经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

经济地位下降 受到危机严重打击,债务沉重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济发展受限

三、问题探究(43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回答:

(1)“欧洲共同体”何时成立?欧盟现有几个成员国?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