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工程实践

电子工程实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工程实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工程实践

篇1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适应新时展步伐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性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亟不可待。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作为时展的衍生物,在时代的发展史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教学体系结构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夯实与优化、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强化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收益[1]。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质上是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有着资源配制优化、教学效率提高等种种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有效的提高了新世纪电子工程素质教育的进程。

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近年来,教育事业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传统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一大军团,电子工程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等也已不再适用,改革电子工程实践教育势在必行。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统筹全局,从规划到组织、实施与发展等,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学硬件方面,务必要加大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类设备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为避免教学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就势必要尽可能的使实验室内部设备保持与时俱进。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学软件方面,首先,全面加强并优化实验中心教育队伍,适时适当的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并鼓励其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力求提高实验教育队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能力。其次,编制正确的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囊括实验教学设备资源的使用、各学科间的协作发展、以及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等。现代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具有极大的区别的,无论是实验教学的观念,还是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本文由收集整理等。所以在实际的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并循序渐进地加以实施。

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实践研究

3.1不断改进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体制,实施创新教育

体制的改革是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基础,所以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实践研究中,体制改革是我们所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实践[2]。其涉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教学环节。在现代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中,新的三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配制,将过去复杂繁琐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简单有效的现代管理,有效的减轻了学校的负担。与传统实验室教学相比,现代电子工程实验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工程的设计能力。传统实验室教学中更注重验证性实验,这对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初级实验训练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并不能满足于现代电子工程实验教学的发展需求,所以,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中,设计极具设计性、创新性与综合性的大型实验及课程设计实为形势所需。通过这些实验与设计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与此同时,现代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的开放管理制度实现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地实验室资源。据此,学生可以根据实践项目需求,合理预约一定时期内使用固定的实验仪器设备与空间,有效的加快了学生的实验进程,优化了实验室的管理。

3.2不断完善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结构,优化师资队伍

实验教学是电子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贯穿电子工程本科教育的始终[3]。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拓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经理论基础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此前提下,在实验教学中应实施层次教学长,应该依据电子工程实验教学规律与特点,结合电子工程的发展水平,分为基础实验教学、现代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以及综合性创新研究实验教学。在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队伍的质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非常之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培训教育、实施奖惩制度等来进行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篇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普遍设置的一个专业,以培养具备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测控仪器以及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检测、维护及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由于专业综合交叉性强、行业应用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因此培养需要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若人才显得非常必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主要内容,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专业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4年,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定位,提炼专业特色,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自主设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以实现硬件电路软件化为目标的高技能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掌握足够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立足电子信息产品行业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2005年开办以来已有10多年的历史,现在校生200余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电子信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获批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09年获批省级“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获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科学合理,而且中青年教师居多,在传帮带机制下,他们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以教授、副教授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具有工程实践和教学科研双重经验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综合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采用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结构合理,改革意识强、教学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了师资队伍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营造教学名师和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经验交流;(2)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所有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前往合作企业参加项目培训和工程开发。同时组建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和完善专业教学团队。(3)组织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新入职的教师培训制度,组织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4)支持鼓励申报和参与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改革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知名企业举办的师资培训或教育部门的举办的专业培训。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把电子信息技术在区域产业中的应用贯穿到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知识点案例教学(实验、理论课程)———课程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课程审核制度,促使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定期梳理和调整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教学档案,充实和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举办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会、毕业生回访、实习学生座谈、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调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内在素质的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总结归纳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2]。主要措施有:1.全面修订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和制度执行流程,形成专业教育的持续改善机制。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3.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入信息化云班课,促进教学从展示到启发的转变。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以量化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四)创新实践教学

为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四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六模块(基础实验、工程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开放实验室,建立科技创新学习小组,高年级学生指导和管理低年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梯队。3.与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企业研发测试中心,作为学生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满足学生技能实训、教师科研开发、企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行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4.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实现课程与岗位能力需求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活动融合、实践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人才规格与就业市场要求融合、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规程融合,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就业四位一体。5.与江苏新通达、飞科电器、德仓电子、华宇彩晶、埃泰克汽车电子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创新教学体系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3]。1.提高和完善“工学融合、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技术、管理、服务三类平面型个性化教学,完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校内培养机制,争创特色鲜明的专业。2.以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为平台,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3.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组建科技项目小组,以技能竞赛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项目导师参与管理和指导,充分实现内容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和管理开放。

(六)评价体系构建

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使对高职教育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官方评价。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的措施有:1.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建设情况审查,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提出改进方案;2.健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相互衔接、权责分明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管理;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政治思想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等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四、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经过近三年综合改革,在教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功申报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出版教材3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1项,2015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8%、100%(含专升本学生),截止2017年6月2017届毕业生目前已达94%。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产品开发”“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三个项目、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安徽省赛(软件类和电子类)、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五、结束语

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以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项工作。通过专业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国云,李宏民,李武,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33-35.

[2]乔爱民,罗少轩,王艳春.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7(5):28-30.

[3]曲强,杨永辉,迟涛.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37-138.

[4]曾水玲,刘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开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J].高教学刊,2016(05):83-84.

[5]宋金沙.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高教学刊,2016(24):150-151.

篇3

目前,我院正在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应以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独立设课为契机,着重研究构建电子信息专业类专业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内容调整、整合,形成多层次、具有弹性结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并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实践教学分类分层次规划、单独考核的原则进行改革,重点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反作用来对实践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整体规划和系统建设,从实践(验)课程体系、实践(验)教学内容、实践(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教师队伍等方面综合设计,配套实施。

二、 做好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总体框架

根据是电子信息志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教学要做到一条龙、不断线、分层次,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构造了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实验教学、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其中实验教学设计了基础层、专业层和综合层;在基础层,建设电子类实验教学平台和信号类教学平台;在专业层,建设通信类实验教学平台和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平台;在综合层,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同学需求设置两个跨平台,一个是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为综合应用目标,综合电子类、通信类、计算机类实验平台;另一个是以电子信息加工处理为综合应用目标,综合电子类、信号类和计算机实验平台。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该层次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

按照教学总体考虑和学生知识、能力的程度,将各门课程的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①基本训练型实验,安排一定的简单内容的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实验内容,学习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学习实验数据测量与处理方法,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提高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单元(功能)的设计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给定的功能、特点,并根据给定电路或系统的功能自行设计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或系统,并进行实验测试。③设计型实验:目的是着重智力开发、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来提高工程设计能力,以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察。着重使学生能把基本理论和实验应用结合越来,并深化学生在基础实验中的初步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 建设校内与校外两个基地

建设校内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建立电子设计实践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发挥其专业导向作用;同时,通过训练,为参加种类设计竞赛选拔和输送人才,争取在全疆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扩大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基地作为学生培养专业能力的一个阵地,为发挥训练基地的作用,可按开放形式来动作。①由学校立项建设;②培训对象根据兼顾受益面、选择选拔的原则,主要从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③基地管理由实验室提供宏观指导,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

五、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和体制

实验室体制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实验室的管理既是资产管理,又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此,实验室建设要认真解决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特色的相互关系,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要与学科的重组和建设相结合;要与教学改革的内容相结合,要与科研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要与学生课处科技活动的开展相结合;要与校外实验室和基地的联建相结合。

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

实验室的开放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更多,有些问题甚至老师也未曾遇到过,这就对实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4

1.2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市场比较广泛,在诸多领域中电子技术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让电子技术也成为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之一。由于用电设备几乎无处不在,采用的电子化设备也相对广泛,因此电子技术的市场潜力较大,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对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一、电子技术应用的行业越来越广泛,不仅仅会影响电子技术自身的领域,也同样在工业领域以及制造业中都有着比较深入的应用。第二、电子技术是很多技术的基础,尤其是通信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非常深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信领域的技术含量。在计算机领域中,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第三、未来的智能技术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掌握电子规律,将电子技术的潜在空间发挥,从而使得在结合技术领域能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总之,对于未来的电子技术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与结合领域的技术发展,让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2.1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控中应用的背景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人是主要的生产力,但是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一个产品加工的精度,受到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很大,如果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高,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比较好,反之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产品的质量就较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产品都需要进行批量的生产,在这种背景下,逐渐的产生了机械化生产的概念。利用机器设备来辅助加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由于机器设备不需要休息,只要几个人员就能够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而且通过人员的轮换休息,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生产,但是在科技革命之后,随着工业的精密化发展,这种机械生产的方式,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人们开始在工业工程中应用电子技术。

2.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控制中的应用现在工业生产中,都开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很好的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我国受到特殊历史因素影响,工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电子技术应用的情况较差,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日韩等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中几乎都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而我国的企业受到设备和技术上的限制,目前自动化的水平较低。随着近些年国家的重视,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企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子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著名的摩尔定律可以知道,电子行业设备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每隔十八个月,相应的加工工艺就能够提高一倍,而成本保持不变,要想跟上如此快速的技术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工业工程控制中应用电子技术,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一个自动化管理的系统,通过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然后配合相应的软件管理程序,对实际生产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

2.3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现在企业都采用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同时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针对性的建立一个管理体系,通常情况下,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组建一个局域网,将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而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可以将工业工程中实际生产的设备,也连接到这个局域网中,这样的网络能够覆盖整个企业。在组建相应的网络之后,还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管理程序,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设计硬件体系的同时,也包括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没有针对性,只能在一些小型的工业工程管理中使用,企业要想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可以自行的进行电子技术的开发,也可以向软件公司进行购买。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硬件和软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对硬件和软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业工程管理的水平。

篇5

我国科技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专业技术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工程制造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高等工程教育由于强化了工程实践训练和案例教育,是造就工程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本科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2]近年来,我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机电实习中心进行了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构建

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以培养学生工程制造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地,使学生在本科期间积累一定的工程制造经验,培养工程实践素质。开放式教学模式采取:(1)内容开放,即规定的教学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2)时间开放,即学生可灵活选择课余时间参与工程训练;(3)教学方式开放,采用教师重点讲解与自学相结合、以及辅导与研讨结合的教学方法。此外,开放式教学将采用多媒体、网络、动画、图像等技术,以增强工程训练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内容的设置

内容是工程训练的灵魂。选择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实用性工程项目和产品、引进科研项目、培养电子产品研发的基本技能等,都可以作为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的内容。在我校开展开放式工程训练的过程中,设置了丰富的训练题目,如:印刷电路板(PCB)的制作、电子产品的安装和调试、单片机多种信号发生器的制作、单片机温、湿度控制器的制作、可编程序控制器联网应用实践、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组态软件相结合的组态监控综合应用、智能车控制、交流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些训练内容涵盖了电子工程训练的大部分内容,既有基础性的技能训练,也有提高性的创新训练,有的还结合了电子、电工、控制等综合知识的应用,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作。

这种多层次、综合性、应用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加工技术以及工程应用技能,初步具有电子产品研发和工程制作能力,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3,4]

三、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教师系统讲解实验原理,详细安排实验方法和步骤,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做。这样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缺少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的环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的效果也不好。

在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绘制印制电路板、制作单片机应用电路实验板和开发板的电子工程训练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学生可以参考视频软件、网络资料和相关书籍来学习设计印制电路板和单片机应用电路板的制作步骤和操作方法。教师则可根据需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protel99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单片机硬件电路的知识、C语言的编程方法、killc51集成开发软件的应用等,并引导学生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主动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解决单片机应用电路板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单片机应用电路设计环节,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用途,采用不同的单片机芯片独立进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板的制作、调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典型案例介绍

由于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一般都是贴近工程实际的训练项目,因此涉及到的知识领域也非常广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内容,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以“单片机应用电路实验板的制作”为例,这项训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PCB图)、制作印制电路板、安装和焊接电路板、调试软硬件等。

1.单片机应用电路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参与“单片机应用电路实验板的制作”工程训练的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单片机的知识,因此在该环节的教学组织中以教师讲解单片机应用电路原理和元器件知识为主,学生借助视频教学课件、网络教材,以及相关教材自主学习为辅,并且通过实践制作逐步应用和理解单片机的知识。在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设计出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单片机应用电路。在这个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印制电路板图的制作

(1)绘制单片机应用电路原理图。应用绘图软件绘制单片机应用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是进行电子产品开发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项技术。其基本步骤为:1)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绘图软件的功能和基本用法;2)利用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制作元件;3)编辑元件参数;4)掌握在原理图中放置元件、布线的方法和要求;5)用表格编辑器检查元件的属性遗漏;6)对原理图进行电气法则测试;7)教师讲解原理图的编辑和调整、元器件的封装等步骤,用具体实例来讲解电路图常见错误,以尽可能减少原理图中出现的错误:如漏画导线和元件、元件参数不全、导线没有连通等,最终形成完好的单片机应用电路原理图。这一环节需要参与的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做基础,也要有对待工程设计一丝不苟的责任心,才能圆满完成设计任务。

(2)绘制印制电路板图。在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protel绘制软件的网络表和自动布局功能将叠加的元件分开,并手工调整元件的位置,使电路板整体布局合理;然后再利用自动布线功能布置导线的宽度、焊盘的尺寸、通孔孔径等。具体来讲,绘制印制电路板图的一般原则为:1)元间放置位置要紧凑、距离要短、元件间连线尽量短、尽可能缩小印制电路板的尺寸;2)导线间距大于4mil;3)电源线、地线尽量要粗,以提高电路板带负载的能力;4)焊盘尽量大,采用椭圆型焊盘,防止钻孔时损坏焊盘;5)导线与焊盘间距离应尽量拉大,以防止产生干扰信号。

在工程训练项目中,学生独立制作的单片机应用电路印制电路板图如图1所示。通过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学生还可以学习掌握转印机、雕刻机、高速视频钻等设备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方法和过程。显然,了解现代电子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也是积累工程制造经验的过程。

3.单片机应用电路实验板的制作

(1)元器件的选择。单片机应用电路实验板是集编程器、仿真器、ISP下载线、实验电路为一体的电路板,它利用单片机自身的资源,外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本次工程训练中,单片机采用应用广泛的AT89S52芯片(兼容STC89C系列芯片),与其他电路包括RS232串行通信接口、数码管显示、LED显示、蜂鸣器、中断控制、继电器控制等,共同构成了单片机应用电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控制需要选择加单片机片外存储器RAM(6264)、ROM(2764),来扩展单片机存储空间;或者加模数转换芯片(ADC0804)和数模转换芯片(DAC0800),来实现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等。

(2)电路板的安装。元器件选定之后,学生就可以自行安装并焊接电路板。在此环节要注意:1)焊接之前,应检测印制电路板,防止出现断路、短路、焊盘脱落的问题,以减少故障;2)电路板焊接重点是集成芯片,其管脚易出现焊接短路的故障,因此要提前练习焊接芯片管脚;3)焊接完成后,要用数字万用表检查焊点之间有无短路故障,以确保电路板的焊接质量。焊接好的单片机实验板如图2所示。

(3)联机调试。单片机应用电路实验板硬件部分制作完成以后,需要对其进行软件编程并进行调试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步骤如下:1)将通信电缆接入装有kill C51集成开发软件的PC机串口和单片机电路板串口;2)为实验板接入9V直流电源;3)使用数字示波器检测硬件电路各点信号(如复位信号、时钟信号、I/O输出信号);4)用C语言编写源程序;5)使用kill C51集成开发软件内嵌的仿真调试软件进行模拟仿真;6)将调试好的源程序烧录到单片机内,在实验板上实现输入输出实验。

通过反复的调试,学生能够掌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仿真、在线下载、在线调试方法和过程,并且学会自行解决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最终实现单片机应有的功能,圆满完成工程训练的任务。

五、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开放式工程训练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典型工程项目和电子产品制作工程训练,学生的工程制作能力不仅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创新型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参加过电子工程训练的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中已经初步展现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此外,开放式电子工程训练也为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由此引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更加适合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韩芝侠,脱慧,饶汉文,等.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8-111.

篇6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篇7

引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教学开展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而该行业又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无论是针对基础技术还是基础理论科学的发展都较为迅速,学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该专业的学科特征,来制定有效的教学培养计划。全面以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为主来开展对应的教学。对应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还应当具备前沿性的学科知识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当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环节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以探寻出一套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培养模式。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当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辅以一定量的实践操作来开展对应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更多的是针对该专业知识理论层面上的讲解。此外,该专业交叉的学科较少,并且学生不能有效地融入学科之间的知识,来加加强针对该专业的学习。此外,针对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动手实践教学板块还有待加强。总体来说,现目前在该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当下针对我国高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存在划分过于细致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面较为狭窄,且课程结构也存在相应的不合理。此外,该专业各自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被过分地看重,并且在对课程进行学习环节需要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认层次知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此外,对应的教学内容同具体的专业联系不紧密,很难提起学生对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相互课程之间存在衔接度不高且内容重复等现象,不利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部分课程的知识点还存在使用面过于狭窄且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

(三)创新意识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方针,针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系统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式按照对应的教学大纲来开展。在实际的专业实践教学中,缺乏对创新性人才的具体培养环境以及有效的培养方式。此外,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应的创新教学意识。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措施

(一)加强课程的教学改革

当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科课程的核心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状况,对现目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及更新。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对应的电路课系列的课程以及计算机技术系列的课程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且融合现目前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同企业联合开展对应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工作。同时,对应的专业学校之间还需要进行教学分享,参考该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建议,组织院校教师进行细致的教学分析,对现有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完善,使得对应的教学内容具备系统化以及精简化,能够突出专业应用主线,拓宽专业课程的具体的使用价值以及课程内涵。全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对应的创新意识为主,结合相应的工程素质提升来开展对应的教学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全面进行提升。

例如,针对目前该专业具体的电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教师需要针对课程内容中电路分析为主要的教学开展的基础,同时辅以对应的电路设计作为教学主导,结合电路应用组织相应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着重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往后更高阶段的电子电路课程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针对电路基础课程主要是要包含数字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以及模拟电子线路等相应的课程。对相应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统一,完善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尽可能的增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提高知识教学的共性。最大限度地使得电路基础课程对应的知识体系划分更为合理,使得课程间基础内容交叉重叠部分尽量减少,提高教学效率。

当下,由于基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为迅速。因此对应的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对应的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精选的环节,需要对课程类陈旧且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课程的教学水平。将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向学生反复地宣导,对于学科工程设计方面着重开展实践教学法。此外,最为主要是,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对应的系统编程类进行有效的教学,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对应的计算机课程要有效的结合实验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学习的可能性,提高学生在该专业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无论是针对实际的生活需求,还是对教育培训方面都需要有效地借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对应的工作。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节约教师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例如,当教师在进行理论推档、图像描绘过程中可以提高效益的教学效率。并且使得对应的教学知识内容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将原本黑板上难以进行全面板书的知识内容,以更加活灵活现的形象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对应的知识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互动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需要以学生互动式教学为主,推动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针对该专业实际的教学开展环节,教师需要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营造良好专业学习氛围为重要的教学开展形式,打破了原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方面知识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融入创新教学的元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该专业综合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当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且内容较为繁多,在开展对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善对应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因此需要有效地融合课后的线上教育来加强学生相应的知识学习效果。将课后课堂打造为第二课堂,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可以将对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件、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案例放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终端设备来实现对教学课件的有效学习。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教学互动,以及课后学习的开展。

双语教育:之前说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是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因此英语作为计算机语言需要学生提高相应的英语水平。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有效的融入英语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对于专业中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教学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以及科学性。对应的教学还需要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入手,结合有效的教学开展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当下,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对应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环节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摒弃原有陈旧且重复的教学内容,全面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主来开展对应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29-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迅速,在社会不同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

一、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电子信息产业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要商品的产业。该产业技术业务融合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趋势日渐明显,行业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对基于产业链的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二、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实践过程出现较多问题,一定程序上阻碍着电子信息工程潜能的发挥。本文结合多年的电子信息工程经验,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缺乏电子信息工程核心技术,一些重要技术基本从国外引进。同时,受其他因素影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创新严重不足,且缺乏高技能专业人才支撑,因此,现代化实践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其次,从发展战略角度分析,很多企业发现了电子信息工程存在很大的商机,并增加了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投入,但受企业自身及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电子信息工程不能与企业达到良好的融合;最后,我国部分企业虽然成功的搭建了网络化、数字化平台,但耗费的人力、财力非常惊人。众所周知,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以及网络化平台的支撑,龙其在实现结构转型与升级方面理需融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不过在该方面上我国还未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应对策略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我国加大了电子信息工程方面人力、财力投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电子商务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另外,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以电子信息工程为支撑,搭建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平台、促进了信息化产品的升级,极大的提升自身竞争力。但不可否认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晚,距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核心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要求相关部分部门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入研究,为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据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实现未来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应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完善科技法规与政策。环境。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标准,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发挥出信贷和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完善科技法规与政策环境,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科技法规、政策的研究,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运行中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作用,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团结协作,促进科技与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另外,积极引导和鼓励新兴产业研究,重视移动通信产业诸如软件信息服务,数字电视、数字城市等专业技术的研究,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实践铺平道路。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

对电子信息产业而言,人才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均应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当做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应重点坚持了以下原则:

2.1 能力目标分解与保障机制配合原则

从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对应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能力是否达到要求,以保障能力培养要求。

2.2 培养模式改革与管理模式改革同步协调原则 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与管理改革同步,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考虑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措施跟不上,将影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模式改革的失败。

2.3 共性培养计划与个性培养计划整合兼顾原则 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共性学习要求,但也应适当照顾到具有某些学生的特殊学习要求,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发挥。

2.4 专业基本理论、基本能力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并重原则 专业培养体系保证德、体等素质培养外,必须保证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培养。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现代电子信息领域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3、加强企业增长的培育

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设备制造

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推进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创新投入体系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支持和保障重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突破。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战略,跟踪国际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支持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和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组成技术创新联盟。

4、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增强保护意识,严格知识产权执法。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

篇9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过程来促进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从根本上还是需要结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特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一)对实践课程归类与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首先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梳理整合,结合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层次性,针对专业课程归类分组,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1]1.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这些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的侧重点在于以实验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课内容应紧密结合理论课程。2.电子类专业课诸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此类课程是电子系统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贴近科研项目或者企业需求项目的模块设计,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会电子设计的精髓。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和DSP技术及应用等。这部分课程内容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需通过新颖和实用的实验项目来训练,促进内容学习。此类课程理论和实践不可脱节,必须坚持不断的项目实践中学。以上虽然对课程分组,但是课程之间相对独立,这就要求承担课程组教学的教师要从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加强交流与合作,合理设计实验项目,由易入难,注重实验课内容的延续;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减少重复工作。

(二)保证实践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实验教学内容要跟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学生才能有机会学到实用的应用技术。这需要创新探索,如以科研项目、企业需求项目和电子设计比赛内容等为基础,将现实中的电子系统设计问题,整合到常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体操作时对实践课程内容及要求,分为三种层次:基础型、发挥型和自拟型。[3]所有学生必须要完成课程基本型实验项目要求,包括实验原理预习、实验内容和实验总结报告。这是实验要求掌握的第一层次。对于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鼓励选择发挥型实验。发挥型实验是在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上,参考实际项目指标要求,进一步增加实验项目的功能或者提高实验项目的指标。这是实验要求的第二层次。针对完成前两个层次实验都很轻松的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项目,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后,完成自拟题目的设计。这样有利于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提高实践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学习上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设计和创新能力。完成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和要求,都有相应合理的评分制度。这样层次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不仅合理化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还促进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二、依托重点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培养高水平人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拥有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无人机遥测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完善的无人机机载和地面设备开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吸收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愿加入实验室当中,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科研项目,完成部分项目内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学院还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让少部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有一个课余科技制作学习的环境,在教师的指点下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的实用应用技术。同时制定和完善创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由高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日常事物和培训低年级的实验室成员。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不同技术水平成员传帮带的良性学习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极大的释放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由创新实验室成员带领其他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或者大学生创新项目设计,通过实践磨练应用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创新氛围在日常学习中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带动他们进行课余科技实践的学习。

三、校企合作,加强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

现在电子信息行业中的企业直接参与研发和生产,更了解行业中人才的需求。而高校培养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大多走进企业。为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的人才,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研发工程师协助更新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同时为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适当引入企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创新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机制,提高实践环节要求,让学生真正学得工程实践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导师以教师为主,合作企业工程师作为应用技术支持。内容要求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将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真刀真枪的在实践课程中解决问题,从中学到更多的工程设计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学习,跟随企业学习应用技术,提高教师的应用技术水平。教师利用自己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寻找技术合作的切入点,开展技术合作项目,使得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新道路。

篇10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新理论、新器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尤其是与微电子技术的日益融合,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桥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我国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大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然而,随着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升级,我国比较重视课堂知识传授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的“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能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创新品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已经严重不相符合,在此,针对我校电信专业学生现状和地方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的需求,提出了关于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实践体系改革

通过10多年的教学摸索和企业调研,提出了将一大批课程实验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从理论课分离,实行实验独立设课,并根据内在联系,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按技能发育的实验项目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由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主线,将“基本实验/实习”、“课内单元实验”、“课外开放实验”、“课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大型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及各种校内、校外实习等工程实训环节于一体,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2、实践方法改革

目前的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缺乏严谨的作风,遇到困难比较容易放弃,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和越挫越勇、迎难而上的信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历史以及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缺乏了解;对电信知识体系缺乏整体、系统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配合多方面多层次的引导,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之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除了学习的主要因素外,也要帮助学生克服心里障碍,不能有畏难的情绪,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跨越难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找到适当的点,积极引导,善于鼓励,让困难较大的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增强意志力。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技能和素质培养的“融合”。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和就业导向为指导原则,创立以语言与商务、技能与素质、理论与实践、单项与综合、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职场化训练模式。这种职场化训练模式把商务工作内容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把商务项目作为训练载体,用模拟或真实的商务场景为语言训练营造氛围和环境,单项技能强化和综合运用训练相结合,按照商务流程序化语言训练模块。通过实施这种职场化训练模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在商务环境中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实现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用产业发展引领专业教学。

改进实践评价体系,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工科教学和文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话,更加加重了教学难度,根据教学经验和调查结果,如果实验中敷衍,人云亦云或过于注重实验数据的正确性,从而导致不注重对现象的分析,而致力于比对数据甚至编造抄袭数据,其学习兴趣将荡然无存。实验评判中坚持结果错误但能够在数据分析时找到错误原因不降低得分的原则,以及实验过程遇到不可预见问题未能完成全部内容,但事后数据分析时对所见现象分析的合理得当同样得高分的作法,将使得学生注重对过程的记录和剖析。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了,实验内容自然会全部完成了,同时由于有了实质内容,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也有了保证,其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就具备了。

制定一整套实验室管理规定。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约束。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将实验室日常管理完全交给该校电子社团的学生,实验室的钥匙由学生管理,学生可以全天候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实践,甚至在参加暑期竞赛培训期间,学生就搬到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在项目得到批准后签字领用,项目结束后归还,学生对实验仪器负责;同时要求学生自己配置计算机和常用工具,实现了部分设备的自主管理,并鼓励学生自己将计算机搬到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实验条件。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制度保证。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国家各级各类项目申请和学科竞赛。通过各个渠道多方面来筹措资金和资源,获得先进的实验开发平台和工具。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对某些科研方向的学习兴趣,竞赛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活动。

通过举办校内专家教授、企业高层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行业动态、行业最新技术和企业对学生的最新专业能力的要求。给学生以危机感,并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属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形成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各种科学而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达到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增添学生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引爆”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个性化培养与团体协作培养相结合

大众化教育下,学生数量的激增与学生的多样化,带来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培养模式到专业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针对学生在大众化阶段下因数量增长而呈现差异放大的现实问题,针对基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开放的、弹性化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人力资本是先于其他一切投资要素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将如何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和教育共同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

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教育培养理念一是以地方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兴趣为导向,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全面开展个性化培养。美国学者卡罗尔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概念、行为、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而且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因此,高校应遵循“承认差异、发挥自我、崇尚自由”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完美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二是通过学生整体素质分类,强化阶梯式培训,全部学生素质分层提高。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即基础好、技术能力强的学生以解决实践环节中的疑、难、险、重问题为目标,通过深入钻研各项知识,使能力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中间层次学生在巩固和熟练实践技能上下工夫,努力向基础好、技术能力强的看齐;实践技能相对落后的学生以保证实践能力的基本掌握为目标,加强实验基础培训。通过目标的合理设定,实现了鼓舞一批、培养一批、推动一批的功效,“引爆”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是通过学生对不同实践课程选课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相应的有区别性的发展;在多样的人才评价标准上,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类型的效果。

四是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发现、开发学生潜在的个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全体学生,并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发现其闪光点,引导学生成长。学会用“心”与学生做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诚理解。

五是固定小团体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科研能力。该教学模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激励,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完成基本实践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各固定小团体自己去学习、去创新。改变学生团队精神淡薄、自我管理欠缺、集体荣誉感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的现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起到一定作用。

4、结语

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必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交互式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而言之,现代高校的改革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e杰班-武汉纺织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二:主打应用型人才.ei.wtu.省略/Ku_showart.asp?id=340.

[2]田怡.电信专业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及转化策略.咸宁学院学报,2009,(12).

[3]荀延龙,郜继红,等.改进实验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第32卷(增刊).

[4]高智琛,王丽娟.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2011,(8).

篇11

我校自开设电子实训课程以来,已培养多届学生的实训技能,中间进行了一定的摸索、研究,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这里有收获,有挑战,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1 实验箱时期。最初的电子实训没有先例,也没有现成的实训理念,所以我们采用了类似于实验的方式:给定实验电路(这种电路不同与以前简单实验电路,而是进行了综合化,如把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继电器、电机拖动等知识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已有的实验箱上进行电路的连接,对已经完成设定功能的电路人为设置故障, 便锻炼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把实训当作实验完成,直接按照给定的电路进行连接,遇到了问题,不是立即着手解决,而是大呼:“老师,老师,我这里怎么出不来?”实训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当初设置实训教学课程的目的。

2 面包板时期。实验箱时期的实训效果不太理想,我们认为首先由于实验箱中电路进行了模块化、集成化,学生需要简单连线即可,实践上没有收获;其次由于我们把要实训的电路都已给定,学生不需要理论知识的综合回顾,理论上没有收获。基于前期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采取了面包板方式搭建电路,把模块化的电路进行分立化,在给定的电路中,加入理论设计并实现部分。

这个时期的训练效果,比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实践方面:线路连接,不注意板面整洁,没有形成整体意识,各单元电路没有放在相邻区域,导线不贴近板面,电路上的导线常漏接,导致电路的功能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在理论方面,首先是综合化程度不高,设计出来的电路只涉及某一门知识;其次是实用化程度不高,设计出来的电路往往跟现实脱钩,有些参考资料相对较陈旧;再次是经济化过高,有部分同学参考资料较前沿,因而采用的器件集成化程度较高,但实现的功能却简单,比较浪费性能较好的器材。

3 焊接板时期。前期的实训效果也不尽如意,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但也存在了前述的问题,我们综合了前面的经验、教训,对电子实训作了一些改革和探索,这也是我们最近采用的模式。

二、经验总结

1 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搭建平台。我们先给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电路,让同学们先进行理论分析,有不明白的地方先自己查找资料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跟同学讨论解决,跟同学也解决不了的,我们专任教师才适当地进行指点。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电路结构后,每个学生要以文字方式把功能分析书写出来,并口述电路各部分功能或者信号流程。学生完成这一部分工作以后,我们再让学生进行设计,这种设计以模仿设计为主,但必须有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篇12

1 引言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本科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30省市自治区321所高等院校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香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1月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华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办于1999年,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名牌专业,2005年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对本专业进行立项建设。

2 进行专业定位,确立专业建设目标和特色

华南农业大学地处广州,逐渐形成了“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学。为了满足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并结合我校在农业和生物方面的学科优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力求在数字农业、精细农业方面凸现出专业特色。

3 教学团队与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一个专业,首先要有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随着近年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同时,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调入了部分年轻教师。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1.7岁,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基本合理。

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认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注重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既鼓励、要求教授担任专业授课,同时利用“1+1”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层次,计划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

采用参观调研、提高进修、新技术培训等“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交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人才开设技术型、管理型讲座,为师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创造机会。

3 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抓好课程建设

3.1 动态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①适应社会需求。组织本专业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代表、学校教师和管理千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四年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一次大范围的修订,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努力体现专业特色。

②建立培养平台。围绕培养基础厚、专业宽、素质高、能力强的合格人才,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体会,进行了系列课程改革和动态调整,整个培养方案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已形成了本专业的培养平台:一级平台由学校工科公共基础课组成,二级平台由电类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组成,三级平台由主要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

③发挥名牌专业示范作用。依据广东省名牌专业建设目标,探讨名牌专业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发挥对相关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2 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①课程体系改革。适应时代要求,密切关注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其加入培养计划,让学生掌握几门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马上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近年来陆续开设了“全球定位系统”、“DSP技术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嵌入式系统”等选修课程。对由于新增课程造成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复,部分内容陈旧过时的情况,在修订培养计划进行了合并和删除。

②双语课程建设。双语教学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留学回国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并在工作量计算方法上给予倾斜。按照专业建设规划,“电子线路CAD”、“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移动通信”和“DSP技术与应用”5门课程列为双语教学课程,双语课程开出率占全部专业课程的比例为17%。截至2006年,本专业讲师队伍中有4人获得学校的双语讲师资格认证。

③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名牌专业的建设离不开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开出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按照专业建设目标,“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自动控制原理”争取获得学校精品课程。

3.3 教学方法改革。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全体教师在广泛获取资料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使本专业主干课程全部具备电子课件。开办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课程网站,使本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全部上网,既方便教师授课,也有利于学生课后上网浏览、自学,同时,便于师生交流、互动。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黑(白)板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②组建课程队伍。每一门课程最少配备2名教师,其中1名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学研讨、教学计划及课程建设,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组织讲师到周边高校或省外著名高校进行课程进修,吸收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精髓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精华。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本专业3名教授全部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

4 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创新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4.1 实验室建设。2002年,建设广东省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重点实验室。2006年,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基础实验室立项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开展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可靠保障。

4.2 加强实践教学。①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

生实践能力培养。实验课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余地,提高学生自我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能力。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将全部实验程序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了解并掌握实验内容,补充填写所缺的一些关键语句,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在完成阶段性实验内容后,采用学生提问、师生讨论、关键实验演示、学生自行总结等多种形式,定期举行课程实验讨论会。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推行网上预约实验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学生人数多、实验室安排时间过分集中的问题。

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很好方法和途径。本专业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设来推动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和创新。首先是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课程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实验内容的整合规范,达到综合设计的要求。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减少验证与观察环节,增强实验的综合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立足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智能与开拓创新能力。专业课程实验基本形成了基本实验一综合设计性实验一研究型实验(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达到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 课外创新活动与专业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活动。在2001年以后的各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专业都取得了好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和广东赛区一等奖、二等奖等。学生还多次自行组织竞赛活动,邀请老师作评委并进行颁奖。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其他类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等,以增加学生的技能训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篇13

实践教学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并具有教学内容广泛、实践性强、教学内容多样性等特点。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师资力量、教学资料、试验设备、场地等限制,在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1.1教材老化,实验内容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课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版本,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老化的问题。实验课按理论课设置,多年内容改变不大,实验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实验,而无设计性实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很难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1.2实践课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实践性是实训技能课的突出特征,实训技能课就是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劳动情感。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课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口头说教或者机械重复模仿操作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期教下去,学生对实训课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

1.3学校现有条件制约着实训教学的发展

随着高职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迅速壮大,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原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实践教学的要求了,加之实习实训设备陈旧、实训消耗材料的经费增加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实训技能课教学的发展,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

2.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育人成才为目的,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2.1合理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计划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仿真训练阶段和实战训练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第二阶段为仿真训练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各种EDA软件进行仿真和初步设计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实战训练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高、技术硬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可以并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所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双重需求,使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创新。可以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培训聘用校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两种方式获得。对于校内专业教师培训,应充分结合各专业教师的特点,分类型、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重点提高其科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对于校外兼职教师,应重点培训其教学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

2.3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确保各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实践教学意识,教师应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安排好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做好各项准备,做好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检查与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比较良好的实践教学的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学生在实践中是否发挥主体作用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否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如果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势必会给实践性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比如弄虚作假、抄袭、请人、草率、应付了事等。要使学生明确目的,使之自觉主动地参与,把实践性教学当作总结自己、提高自己的大好机会,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完成好实践教学的各项任务。

2.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到实践基地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是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在实践基地实践,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又是专业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内容融合的载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契合点。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生产氛围,针对专业岗位群要求,开展“真刀真枪”的岗位技能训练,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