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商业经济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1-0042-06
一、引言
2009年10月,创业板市场在深圳开启,自此一系列利好消息频频传出,例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推出、大批外资创业投资机构的涌入等,我国的创业投资行业也渐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就为我国国内的研究人员研究创业板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创业板开启至今,获得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针对创业投资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及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具有结论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一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试图验证创业投资对我国创新企业的绩效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并得出了正面的结论。在我国创业板成立初期,希望能对相关理论的补充,对我国创投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新企业的健康成长做出绵薄之力。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创业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结果多数表明,创业投资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即创业投资的参与管理能够提高或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此处我们先整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Barry et al(1990)认为创业投资以持有被投资公司股份的方式持股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决策,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企业的成长发展[1]。Sahlman(1990)指出创业投资通过监督和管理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通过为其提供投资后的一系列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成长发展[2]。Jain和Kini(1994)在节选配对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样本企业在IPO之后大多都出现了业绩下降的情况,但是,有创投支持的企业的经营业绩明显比无创投支持的企业要高[3]。另外,Brav和Gompers(1997)的研究也显示,在企业IPO后的五年内,有创投支持的企业经营业绩明显高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更进一步研究表明,那些无创投支持的小企业会出现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4]。Sophie Manigar(1999)认为创业投资在参与创新企业之后所进行的增值服务活动,如创投家与创业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企业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寻找优秀的管理人才等,有利于企业减少运营风险,增加社会资源,帮助企业快速成长[5]。Hellmann和Puri(2002)认为创业投资机构的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例如为经验不足的新成立企业提供企业人才管理和经营战略决策的咨询等[6]。Davila,Foster和Gupta(2003)认为创业投资具有认证效应,一家企业如果得到了创业投资的青睐,则被认为是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企业。因此,比起无创投支持的企业,这类企业更容易聚集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种情况反过来又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7]。Schmidt(2003)认为,在创投机构进行投资时,可转换证券可以有效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家和创投家达到双赢的效果[8]。Tykvova和Mannheim(2004)研究发现,创投机构的类型是影响被投企业IPO之后经营绩效的因素之一,独立的创投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绩效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创投机构所投资的企业[9]。Bertoni和Grilli(2005)认为创业投资的参与有利于被投企业在资源、技术上与其互补企业开展业务并实现合作[10]。
除了以上学者的研究之外,我国香港的一些研究人员也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例如,Wong(2004)通过研究在香港市场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发现,企业上市以后,有创投支持的企业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在经营绩效和市场表现两个因素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11]。这与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有创投支持的企业的经营绩效要优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这一结论相矛盾。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创业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绩效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何书平和胡筱舟(2000)研究了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12]。戴淑庚(2005)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不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13]。卢山和张怀明(2005)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创业投资的作用及现存的问题,针对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4]。司春林、方曙红、田增瑞(2005)认为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投资中介,是链接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纽带,它为资金的使用者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实现其更好更快的成长发展,从而在退出时获得高额回报。傅疏维、尹航、刘拓和杨贵彬(2006)研究了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16]。钱苹和张炜(2007)研究认为,我国国内创投机构的从业时间与其投资回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者猜测这一结论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这些创投机构缺乏相关的投资经验[17]。刘二丽(2008)研究了创业投资与创新型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投资给予初创企业持续的资金供给支持,对所投企业的成长有明显的正面效应[18]。唐运舒和谈毅(2008)研究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过分析发现,创业投资对被投企业上市时机的选择和上市后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面效应[19]。
(二)实证研究综述
不少学者实证研究了创业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了有创投机构支持企业和无创投机构支持的企业在经营绩效和成长性等方面的差异。
Sah和Stigliz(198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存在层级结构模式的企业中,由若干个单独的决策者所做的决策要好于由单个决策者独立做出的决策。由此推出,由多个创投机构所认可的创新型企业,在目前的投资价值和今后的发展潜力上,要优于仅有一个创投机构所投资的企业。他们把原因归结为,联合投资者可以获得关于被投资企业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不同创投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更加合理的分析被投资企业的潜在价值[20]。Megginson和Weiss(1991)通过节选配对的方法,以美国的一些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结果显示相比无创投支持的企业,有创投支持的企业在上市时,初始的回报率和总差额均显著较低[21]。Jain和Kini(1995)分别以1976―1988年在美国上市的共13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有创投支持的企业和无创投支持的企业两类,比较发现,在上市后,有创投支持的企业的现金流量和销售增长率均高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22]。Kortum和Lemer(2000)通过比较分析美国20个制造行业在1965―1992年的年度数据,研究发现在这20个制造行业中,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比率与行业内创业投资活动活跃程度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23]。Engel和Mannheim(2003)对所选样本进行配对之后研究发现,有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与无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在公司层面和公司所在地等方面均没有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之后,两位学者又在创业投资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进行了因果分析,结果表明,有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在平均年雇员增加率上显著高于无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24]。Audretsch和Lehmann(2004)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同样发现,创业投资的参与对企业各项指标的增长确实有正面效应[25]。Engel(2004)通过对比分析同一批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投资参与前和参与后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创投机构成立时间的长短对被投企业的员工增长率有着显著正面影响,即成立时间越长,员工的增长率越高[26]。Alemany和Marti(2007)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有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和无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并将两组样本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增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的成长性显著高于无创投支持的样本企业。之后一年,两位学者选取了更大的样本容量进行研究,发现创业投资机构成立时间长短的不同对所投资企业也有影响,成立时间越长,被投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增长越快。而创投机构的规模则对被投企业的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27]。Engel和Keilbach(2007)通过以德国的部分创业企业为样本,实证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类似。
另外,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针对创业投资对创新型企业经营绩效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马军伟和李永周(2006)对美国创业投资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表述二者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同时证实了创业投资与信息技术产业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28]。戴淑庚和曾维翰(2008)运用DEA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八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发现,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绩效没有明显的正面效应,但是有创投参与的企业的绩效总体呈现上升的状态[13]。钱苹和张炜(2007)实证研究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的从业时间与其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现二者之间明显的相关性。创投机构的注册资本与其投资的平均回报呈现显著负相关。对比国有和非国有两类不同创投机构所投企业的经营绩效发现,相比非国有创投机构,国有创投机构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偏低,研究者猜测原因可能是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固化、不完善(如考评机制模式化、繁琐的审批程序)[17]。王雷、党兴华(2008)对南京、西安、济南以及合肥四地的112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联合投资对所投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投资关系所形成的良好的伙伴关系对被投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成长发展方面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9]。张丰和张健(2009)以沪深股市中有创投支持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独立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创投机构对被投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投机构的背景是影响被投资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发现,若创业投资家在两家或者两家以上被投资企业中兼任董事或监事,被投企业的绩效将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30]。
(三)文献综述评价
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理论和实证的经典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认为创业投资能够极大地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创业投资确实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其作用的内在机理主要是,创业投资为促进企业的成长会给予企业不断的资金支持以及后续的增值服务。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创投支持企业的经营绩效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相比,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国内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着重于企业的创新技术方面,由于对技术的过分关注,导致国内的研究缺乏有关企业制度或管理方面创新的研究,狭义地将创新型企业理解为技术创新企业,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只有在IT等高科技方面创新的企业才是创新型企业。结果造成了对创新型企业的理解大多数都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扶持方面非常不利。而通过回顾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外的学者对创业投资以及创业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较为全面,可以为我国发展创业投资行业提供一个客观全面的依据和借鉴。对于创业投资和经营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结论,由于所选数据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个人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创业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究竟如何,进而为企业股东融资决策以及证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是从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2月31日上市的153家公司(除掉退市的300060,即选取的总体是从300001到300154)中,通过节选配对选出了40对共80家公司。节选配对方法是将一个没有创投持股的企业与一个有创投持股的企业进行配对。配对原则是:首先,保证两家公司所属的细分行业一致,其次,控制它们的总资产规模相接近,最后,所选择公司的上市时间相近。节选配对方法能够保证所选出的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按照该配对原则,在符合选定期间的上市公司中进行筛选。指标方面,主要选取这些上市企业的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四个指标。
(二)研究假设与实证检验
本文采取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T检验的检验方法,比较有创投支持的企业和没有创投支持的企业的经营绩效直接是否存在差异,主要选取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四个指标。创投支持型企业用A表示,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用B表示,所用计算工具为EXCEL。(F0.05/2=1.88,t0.05/2=1.99)
1. 每股净收益。每股净收益指标如表1所示。
(1)方差齐性检验。
F=S2A/SB2=1.08
分子自由度df=40-1=39
分母自由度df=40-1=39
查F值表得,F0.05/2=1.88,因1.08<1.88,F<F0.05/2,p>0.05。
因此,两个方差的差异不显著,接受方差相等的前提假设,可以进行两个平均数值差异的t检验。
(2)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T检验。
虚无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每股净收益(EPS)均值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备择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每股净收益(EPS)均值不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t=(■A-■B)/SE=2.15
查t值表,当df=40+40-2=78,t0.05/2=1.99,2.15>1.99,p<0.05
因此,创投支持型企业每股净收益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每股净收益的均值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又因为,创投支持型企业每股净收益的均值为0.99,无创投支持型企业每股净收益的均值为0.78.即有创投介入企业的均值大于没创投介入企业的均值。因此,从每股净收益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的介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2.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如表2所示。
(1)方差齐性检验。
F=S2A/S2B=1.29
分子自由度df=40-1=39
分母自由度df=40-1=39
查F值表得,F0.05/2=1.88,因1.29<1.88,F<F0.05/2,p>0.05。
因此,两个方差的差异不显著,接受方差相等的前提假设,可以进行两个平均数值差异的t检验。
(2)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T检验。
虚无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备择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不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t=(■A-■B)/SE=0.31
查t值表,当df=40+40-2=78,t0.05/2=1.99,0.31<1.99,p>0.05
因此,创投支持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在0.05水平上存在不显著差异。
因此,从净资产收益率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支持型企业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的经营绩效不存在明显差异。
3. 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如表3所示。
(1)方差齐性检验。
F=S2A/S2B=1.53
分子自由度df=40-1=39
分母自由度df=40-1=39
查F值表得,F0.05/2=1.88,因1.53<1.88,F<F0.05/2,p>0.05
因此,两个方差的差异不显著,接受方差相等的前提假设,可以进行两个平均数值差异的t检验。
(2)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T检验。
虚无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均值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备择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均值不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t=(■A-■B)/SE=0.02
查t值表,当df=40+40-2=78,t0.05/2=1.99,0.02<1.99,p>0.05
因此,创投支持型企业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在0.05水平上存在不显著差异。
因此,从总资产收益率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支持型企业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明显差异。
4.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指标如表4所示。
(1)方差齐性检验。
F=S2A/S2B=1.39
分子自由度df=40-1=39
分母自由度df=40-1=39
查F值表得,F0.05/2=1.88,因1.39<1.88,F<F0.05/2,p>0.05
因此,两个方差的差异不显著,接受方差相等的前提假设,可以进行两个平均数值差异的t检验。
(2)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T检验。
虚无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均值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备择假设:创投支持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均值不等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
t=(■A-■B)/SE=1.33
查t值表,当df=40+40-2=78,t0.05/2=1.99,1.33<1.99,p>0.05。因此,创投支持型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均值在0.05水平差异不显著。因此,从销售利润率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支持型企业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明显差异。
(三)实证结果与解释
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创投支持型企业每股净收益的均值为0.99,无创投支持型企业每股净收益的均值为0.78。即有创投介入企业的均值大于无创投介入企业的均值。从每股净收益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的介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其次,创投支持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净资产收益率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支持型企业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明显差异。再次,创投支持型企业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总资产收益率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支持型企业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明显差异。最后,创投支持型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均值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均值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销售利润率这个单一指标来看,创投支持型企业与无创投支持型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明显差异。具体详见表5:
根据以上四方面的实证分析,发现就每股净收益均值来看,有创投支持企业的数值显著高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这说明有创投支持的企业相比无创投支持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性。企业普通股股息发放和普通股票升值是以每股净收益为基础的,它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估和对不同企业运行状况进行比较的重要依据。每股净收益数值越大,表明公司增发股利的潜力越大,增加资本金从而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越高;长期来看,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又可能带动公司股票价格的提高,这种情况下,股东们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本收益。就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销售利润率这三项指标而言,创投支持型企业与非创投支持型企业的差异虽然不显著,但创投支持型企业的均值都高于非创投支持型企业,这可能与创投机构帮助上市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寻找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等各种增值服务有关。
四、结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创投支持的企业每股净收益均值显著高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这说明创投支持的企业盈利性要好于无创投支持的企业。每股净收益是发放普通股股息和普通股票升值的基础,也是评估一家企业经营业绩和比较不同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每股净收益数值越大,表明公司越有潜力增发股利或者增加资本金用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公司的经营规模扩大、利润增加,长期来看,又可能使公司股票价格稳步上升,进而使股东们获得更多的资本收益。创投支持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销售利润率虽然没有显著高于非创投支持型企业,但其均值都比非创投支持型企业高,这可能与创投机构帮助上市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寻找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等各种增值服务有关。
因此,本文认为创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其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等保障了初创企业的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Barry C B, Muscarella C J, Peavy Ⅲ, J W, VetsuypPens M R. 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Public Companic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90,(27):447-471.
[2]Sahlman W. 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90,(27):473-521.
[3]Jain B, Kini O. 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 [J]. Journal of Finance,1994,(49):1699-1726.
[4]Brav A, Gompers P. Myth or Reality? The Long-run under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Evidence from Venture Capital and Non-venture-backed Companies[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971-1822.
[5]Sophie Manigar,Wim Van Hyfte. The Survival of Venture Capital Backed Companies[J]. Venture Capital,2002,4(2):103-124.
[6]Hellmann T, Puri M. Venture Capital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tart-up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169-197.
[7]Davila A, Foster G, Gupta M.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and the Growth of Start-up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689-708.
[8]Schmidt K M. Convertible Securities and Venture Capital fi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3):1139-1-66.
[9]Tykvova T, Mannheim Z. Are IPOs of different VCs different?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Frankfurt,2004.
[10]Bertoni F, Grilli L. The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 and the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C].32nd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dustrial Economies,Porto,2005.
[11]Wong C. Venture Capitalists Under-perform in HK IPO market. Working Paper,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12]何书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3]戴淑庚,曾维翰.中国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绩效研究[C].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2008.
[14]卢山,张怀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催化作用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5,(20):119-122.
[15]司春林,方曙红,田增瑞.创业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6]傅毓维,尹航,刘拓,杨贵彬.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共轭双驱动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129-132.
[17]钱苹,张炜.我国创业投资的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7,(5):78-90.
[18]刘二丽.创业投资增值服务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8):141-145.
[19]唐运舒,谈毅.风险投资、IPO时机与经营绩效――来自香港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7):18-22.
[20]Sah R K, Stiglitz J E.The Architecture of Economic Systems:Hierarchies and Polyarchi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5):716-727.
[21]Megginson W, Weiss K. Venture Capitalist Certification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 Journal of Finance,1991,(46):879-903.
[22]Jain B A, Kini O. Venture Capitalist Participation and the Post-issu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 [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es,1995,16:593-606.
[23]Kortum S, Lerner, Assessing J. The Contrib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to Innovation[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es,2000,31(4):674-692.
[24]Engel V D,Mannheim. Does Venture Capital Affect New Firm’s Growth[J]. Annals of Economies and Statistics,2003,223(1):1-22.
[25]Audretseh D B, Lehmann E E. Financing High-tech Growth:the Role of Bank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J]. Schmalenbach Business Review,2004,56:340-357.
[26]Engel D. The Performance of Venture-based Firms:the Effect of Venture Capital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J].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4 11(3):249-263.
[27]Alemany L, Martí J. Productivity Growth in Spanish Venture-backed Firms[J]. Venture Capital in Europe,2007:101-114.
[28]马军伟,李永周.美国风险投资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8):131-133.
[29]王雷,党兴华.联合投资伙伴选择、伙伴关系与风险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4):67-75.
[30]张丰,张健.风险投资家背景与创业企业经营绩效关系分析――基于沪深A股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9,(4):146-148.
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the Gem Companies Business Performance
Zhou Li1, Hou Zixu1, Zhang Songjia2
(1. School of Economics,Beijing Industry And Commerce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
一、搭建循环经济下商业经济制度的意义
建立良好的生态商业环境,一方面能推促商业区内的各个生态环节彼此配合,相互之间协调,让企业之间形成持续发展动力,进而带动行业的全方位发展。另外一方面,由于绿色商业发展中,是要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看成发展的主线,因而在发展中要秉承经济和环境协调的原则,故此,循环经济开设中要融合生态学理念,这对商业经济的发展而言可谓至关重要。且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的推行要从多方面入手,目的是让循环经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到今天,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正确,通过总结十多年盐湖循环经济建设尤其是金属镁等一体化项目,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通过创新发展,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改革中要以侧结构为主要抓手,并化解规模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不但能解决化工产品高进低出的问题,也能实现十三五规划中镁锂钾项目,使生态特色更好的凸显出来,继而让生态镁锂钾园成为国家柴达木混合经济试验区的升级。
二、分析循环经济下的商业制度
商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以人们生活物资的循环为基础,为此,要想让商业经济飞速前行,就要分析影响商业经济的各个要素和细节,让商业经济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下,以期让经济能合理的进行资源整合与分配,然后将各个有效环节组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模式,这是保障商业经济能够持续运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商业经济能获取最高利益的保证。1.构建企业消费系统构建企业消费体系是从微观层面推进商业经济制度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消费系统和消费项目,让商业经济制度更为细化,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助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要细化企业的各项消费细节,并评估消费过程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让其形成消费系统,进而开展系统化的评估活动,以期将不同的发展机制纳入到发展范围内,让经济体制在发展中可形成新的合力,且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让企业消费系统构建的更具全面性。企业层面的清洁消费体系也需要借助于微观层面的协调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持续前行,让企业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探究问题的实质,这样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契合要点,如建立清洁型消费科技项目的进程中,应推助商业经济在发展中运用积极措施应对问题,企业为发展必然将新的科技应用在商业活动中,满足商业活动更具实效性的同时,使新科学技术方式融入到日常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然后在评价中综合各方要求,做好清洁消费的细节方面评价,事无巨细这样才能让评价更为全面和高效,进而让发展机制全部纳入到法制化轨道内,满足商业经济的长远发展。2.构建完善的生态发展体系商业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以生态商业发展为前提,借助于循环经济建立与之相配合的措施,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设计、构造商业区域环境,让消费者结合自然环境,打造完整和系统化的组合模式,形成系统化运作模式。另外,应不定期的检测商业生态系统的状况,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经济运行模式处于合理的运作状况。在分析循环经济环境下商业经济的发展,能进一步发现新的循环模式,开拓新的渠道,在形成合理链条系统后,为网络系统的互利共生寻求最佳方案。目的是让资源建设和动力消耗达到最优,产生最小化的废物,消耗最小化资源,让商业经济处于循环状态,进而可形成完整的经济、社会框架体系,保障生态系统链条化,优化生态经济系统。发展中我们需熟悉的讲话精神,制定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开发与利用,由于循环经济的利用是转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前提,所以全国都应走此道路。青海就要先做好这件事情,发挥其示范作用。青海的资源也是全国的资源,就应有全局思想,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利用,受益后代。3.搭建微观商业经济循环模式微观商业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商业经济创新建设的基础而来的,如德国为让经济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在经济建设的初期开展新型经济循环双元模式进行回收系统的综合利用,这在商业经济发展中将有着直观性作用。该系统对资源或者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意义重大,其涉及到的细节不仅有消费,流通还有资源的可利用等方面,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整合资源,能从本质上进行商业经济的循环利用模式,这将在本质上实现经济的可循环利用,让商业经济发展更为长远和更具持续性。4.建立商业生态创新制度商业生态创新制度的建立包括:科技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四个方面,这四项制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有制约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可以让商业生态系统满足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在创新机制开设初期从观念创新角度建立生态创新机制对于商业经济的循环发展意义重大,生态商业园林的建设需要企业之间树立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并要求企业在建立初期就切实考虑清楚三废的处理反思,这将让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有关资源浪费的诸多问题,且对转变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需不断创新,是让商业园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故此就应针对园区的发展情况做好针对措施,特别是真对薄弱环节要重点推行针对措施。与此同时,随时随地关注提高商业经济创新园区的各个小环节,满足商业经济区域的物质和经济双循环。实现商业经济的多层面利用,建立商业经济新模式,力争提升商业经济园区的竞争潜力。
参考文献
目前,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过其它因素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推动“产业联系”将成为投资政策关注的新焦点。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配套协作成本,当地产业集聚与配套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核心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差异,招商难度更大。因此,产业招商作为一种新的招商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产业招商的特点与模式
1.“无中生有”,全新产业的引进。就是利用科学的产业规划定位,抓住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或为某一类企业解决共同受制约的因素,或通过吸引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例如:河北任丘县在2004年,抓住造纸产业因污染受限制内迁之机,在工业园区由政府投资3500万元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然后围绕污水处理厂吸引了10多家大型的造纸企业落户,凭空建起了一座“造纸城”。
2.依托现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引进新企业和新产业。即通过制定良好产业政策来吸引以现有企业的产品为原料的上下游企业,构建一条完成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依托资源优势开展产业招商。利用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产业招商均属此类,这需要很强的项目包装推介和运作能力。
二、产业招商途径和方法
1.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搞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根据现有工业园区的分布状况,建议以建设特色产业工业园为目标,对区域的园区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例如:产业区内的污染如何控制,厂区如何布局,特别是产业如何相对集中,未来企业如何布局,使之产生最大的资源效益,增强招商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充足的市场需求,过硬的配套设施来强力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必将取得重大突破。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1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30-03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信用风险管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包括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逐步实现按行业授信评审;逐步实行授信评审派驻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岗位设置;在单笔业务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信贷组合管理层面。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并且已经按照分类结果及相应的等级风险权重进行了拨备的计提工作。
但是,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以客户和债项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没有引进和掌握信用风险管理核心技术,无法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评级和成本化度量;还没有建立按照新巴协议标准的评级模型开发应用、债项评级模型、押品评估模式和机制、风险敞口计量模型、组合风险计量模型。在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数据支持方面,包括数据全面性和完整性、积累长度、数据质量、数据的可获取性或便利性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数据缺失严重。
(二)市场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未严格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和管理,目前主要由各行的总行金融市场部通过各项比例指标来管理和控制市场风险。在资金管理体制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是差额资金管理方式,内部资金通过内部拆借的方式调动,资金定价通过比较初级的内部期限匹配定价曲线来实现。
目前,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未能按照新巴协议的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方面,尚未建立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制定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存贷款利率定价授权机制、前中后台分离和岗位制衡机制;风险计量模型方面,尚未针对交易产品类型开发相应的估值模型,还没有风险价值计量模型、返回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模型,还没有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三)操作风险管理
在操作风险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加强了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确保经营管理的稳健、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董事会、监事会层面上建立集中统一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风险控制和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核查,提高对系统性风险、体制性风险、大额资产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内部审计经验,提升稽核理念,完善稽核组织,改进稽核方法,提高稽核水平,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但城市商业银行尚未按照新巴协议要求的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成明确的操作风险定义和分类;尚未建立操作风险的管理架构;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报告机制;尚未开始积累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尚未开发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还没有建立自己的KRI指标体系。
二、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研究
(一)城市商业银行实行高级法的差距分析
通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国际银行风险和资本管理先进实践、经济资本计量的相关要求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实行高级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内部治理结构与政策的差距。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结构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部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各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在资本充足率管理、风险与资本联动体系方面的职责;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规范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风险缓释工具管理相对薄弱,缺乏数据积累;没有明确、规范的风险计量模型质量控制体系,模型需求提出、模型假设、模型验证、模型应用与监控等环节缺乏制度规定。
2、信用风险管理的差距。需要明确、公司、银行、股东等不同主体的风险计量体系与流程;没有按照客户的风险特征,建立完整的基于违约概率的评级模型体系;没有违约概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损失等估计模型;没有规范、明确的评级模型验证程序与管理标准;没有规范、有效的压力测试管理流程与技术标准; 组合管理的模型方法论需要明确,计量体系需要改进;需要将风险计量结果应用于业务流程,提升工具的效用。
3、市场风险管理的差距。没有明确的市场风险政策和流程,缺乏明确的交易账户划分方法与管理流程,缺乏独立的市场价格验证流程,另外,还需要完善市场风险限额设定与管理,改进市场风险报告流程以及内部审计;城市商业银行应用内部模型法还没有明确的模型和工具,没有明确的风险价值计量流程。
4、操作风险管理的差距。操作风险政策体系不完善,需要理顺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风险来源和业务条线的管理政策不健全,没有操作风险明细分类的制度规定;没有深入开展操作风险自评估,没有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没有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没有形成自评、损失数据和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三大工具的有效联动机制。
5、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差距。数据管控机制不完善,包括数据标准、数据管控岗位职责、数据管控流程等都需要尽快建立完善;信用风险违约概率数据要求至少5年数据;零售违约概率模型;没有记录抵质押品定期市值重估信息,不能满足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没有完整的风险数据集市,需要在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全行不同类别的风险数据,建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数据集市。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现实选择与改进
1、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在国内外资本约束环境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各家城市银行推行的内部评级过渡方案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信用评级体系基本上还依赖于简单的打分模型。在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建成内部评级系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银行资产的五级分类情况倒推出违约概率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以下就是推算过程:
违约概率PD的推算:
预期EL损失计算:
EL=EAD×PD×LGD
W=PD×LGD
EL=EAD×W
PD=■
其中: EL―预期损失;W―预期损失比率;UL―非预期损失;EAD―违约风险暴露;PD―违约概率;LGD―违约损失率。
非预期损失(UL)的计算过程
UL=EAD×■
?滓LGD2是违约损失率的方差,我们假设违约损失率是无波动的,因此方差为零。
UL=EAD×■
选择合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技术核心。国外有许多优秀的模型,如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KMV模型等,这些模型在全球银行业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尽管这些国外模型都能够给我们提供可供参照的标准,而要直接使用则面临种种困难,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并加以改进。通过对各种模型的比较,笔者认为Credit Metrics模型比较适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这是因为该模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用产品,并强调评级的一致性,可以比较不同的行业,这对于我国银行以定性分析为主进行跨行业比较的信用风险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另外,我国银行数据大集中,贷款五级甚至是十六级分类法的推行,都为更加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大型违约数据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Credit Metrics模型的使用需要输入几个关键指标,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迁徙矩阵、相关系数和远期收益率。在这几个参数中,前3个最为重要,而这3个又是通过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得到的,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相关系数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组合中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贷款组合信用风险的计算,可以先算出单笔贷款的损失,然后通过相关系数计算贷款组合的信用损失值。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缺乏一个可靠基准利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因子的方法解决,或者根据SHIBOR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进而确定远期收益率。当前西方先进商业银行拥有成熟的内部评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Credit Metrics模型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完善信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
2、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虽说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应用VAR作为管理市场风险的手段,但是VAR的使用还处于模型的调试阶段,而且仅限于总行的资金交易部门对市场风险的模拟计量,在日常经营中仅起到参考作用。就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采用搭积木法计量市场风险,分别计算利率风险、股价风险、汇率风险等每一个风险因子对应的市场风险,然后通过简单汇总,最终计算出整体风险。搭积木法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步骤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已经给出,银行只需要将风险资产进行分类便可以算出市场额,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要求不高。
搭积木法的算法具有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风险变化不够敏感的缺点,在对市场风险精确化计量要求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建立VaR模型,并通过回溯测试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在模型的选择上,由于历史模拟法必须依赖于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数据储备、数据的规范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蒙特卡罗法对人员素质要求太高,同时开发成本也较高,所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设计VaR模型时,应该首先考虑采用方差――协方差法。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数据积累不够,在采用方差――协方差法建立VaR模型时选择的持有期不宜过长,置信水平也不宜过高,可优先开发置信水平在95%的VaR模型。在应用模型时,应对模型加强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作为补充。最后,由于VaR模型自身的局限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局限,VaR模型的使用应该与其他方法(如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银行计量市场风险的精确度。
3、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度量风险的观念薄弱、适用自身情况的度量方法、数据基础不扎实、自主开发模型等都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采取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以此为突破口,初步建立起操作风险度量的经济资本模型。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高级计量至少需要5年的内部损失数据。目前就是国外先进银行有关操作风险损失的内部数据也不多,因此普遍使用外部数据。尽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数据库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鉴于各国起步都较晚,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争取赶上国际先进银行的。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尽快规范数据标准,提早构建操作风险的数据构架,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加强对8条业务产品线和7种损失事件类型所确定的56个子项目的跟踪监测,做好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共享,为实施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做好基础工作。(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周凤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 Michael.Kong.Internal Credit Risk Models:Capital Alloc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Risk Books,1999,37.
[3] Philippe Jorin.Value at Risk.Mcgraw-Hill Company,2004.
[4] 武剑.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分析及我国实践[J].南方金融,2008,(05):9-22.
[5] 杨光明.浙商行实践经济资本管理尝到甜头[N].金融时报,2006-07-05,(5).
[6] 武剑.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35-240.
银保协作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