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学教法教案

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学教法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学教法教案

篇1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4n2·5n3

=(4·5)·(n2·n3)

=20n5;

(2)(-5a2b3)·(-3a)

=[(-5)·(-3)]·(a2·a)·b3

=15a3b3;

(3)(-5an+1b)·(-2a)

=[(-5)·(-2)]·(an+1·a)b

=10an+2b;

(4)(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计算以下各题(让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3y3;

(3)(-5amb)·(-2b2);

=[(-5)·(-2)]·am·(b·b2)

=10amb3,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随着新课标的大力实施,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年级段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中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生活的、有现实案例的学习环境”的理念,可以让学生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有效促进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实行的教学策略。案例往往是根据现实生活、社会和自然的真实事件而设计的,其本质上是提出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具体化或程式化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了教学案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对案例问题解决整理,并归纳、掌握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的价值

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真实、生动的案例之中,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这不仅可以避免小学生因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学习数学会有难度的状况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理论自然地融入生活实践之中,让他们发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习质量。数学的灵活性较强,因此数学案例的设计和设置也具有多元化、灵活度高的特征。这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并且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对把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制定清晰的案例核心

首先,教师制定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贴合生活内容的,案例的描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生活案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延伸,让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触类旁通。不仅如此,问题必须紧随时代,从而有效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多元的案例内容

在设计案例时,内容可以涉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社会热点、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经常以小学生的视角关注和观察生活,从而设计出能让学生发现数学价值的案例。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实现资料和参考文献来源的多元化,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案例。举例而言,在讲解“小数乘法”时,笔者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案例:我昨天晚上去逛超市,买了一盒10.5元的蛋糕、一瓶28.8元的玻璃水和一支9.6元的牙膏,你们知道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吗?由于掌握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当然可以很快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笔者追问:我在超市的时候遇到了邻居大妈,她告诉我她看见超市的鸡蛋在促销,每斤3.6元,她买了3.5斤。那么邻居大妈买鸡蛋花了多少钱呢?案例讲述完毕,学生面面相觑。这时,笔者鼓励他们首先列出算式,几乎所有人都能列出3.6×3.5的算式,但是对计算方法却束手无策。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案例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而且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题意,只有在此基础上再为其进行计算方法的讲解,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潜移默化的案例渗透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依据,对案例进行多种方式的呈现,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案例的现象发生。另外,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多元化的模式中展开,在此基础上扩充知识,总结并归纳出数学的规律和本质,实现能力的迁移和提升。例如,在讲解“测量”的过程时,学生往往对“千米”的意义难以理解。对此,笔者利用案例,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地图功能观看以学校门口为起点,走到哪里是1000米。另外,如果学校的操场是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操场走两圈半,感受1000米的实际距离。这种案例实现了知识的形象化,让抽象理论变为具体的实践。学生不仅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晓玲 单位:中山市沙溪镇乐群小学

篇3

“请看这两位同学,已经告诉了我们左右结构字的书写、安排方法,谁能看出来?”我对全班学生说。这下班里可热闹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小瘦子和大胖子一左一右,正好和汉字‘北’相似。”又一个学生说:“小瘦子在左,人小占得地方少,他的腿正好向左边伸着,我看,小瘦子像个在左边的偏旁。”学生笑。这个学生还接着说:“大胖在右因为胖,占地方就多,大胖呢就像右边的主体部分。”全班哄堂大笑。这个学生认为说错了,不时地看着老师。“说得很正确。”老师给予了肯定,这个学生还做了一个自信的动作。我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其中一个说:“我对比着想象出来的。”“说得真好。”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鼓励的掌声。

这时我告诉学生们:“想象是打开书法艺术大门的钥匙。唐朝大书法家张旭,通过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将剑法融入了笔法;晋朝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想象更是丰富,把小小的笔画,更是描写得出神入化。‘横’:像千里长的阵云;‘点’:像高峰上坠下的石块。‘撇’:有如利剑砍断象牙;‘斜勾’:像发射的弓箭;‘竖’:好比太古苍藤;‘横折勾’:像巨浪崩岸。南宋大书法家姜夔,把字人格化。‘点’:是字中的眉眼;‘横、竖画’:是字的肢骨;‘撇、捺’:是字的手脚;‘挑、提’:是字的脚。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在《用笔论》中认为,那用笔的方法,紧握低执,迅行急抽,像悬针,像垂露,像蠖的屈曲蛇的伸展。潇洒大方,布置闲雅。行行光彩夺目,字字惊心动魄。好比林苑中的花卉,没有一处不开放的,煞是好看。那用笔的体会,必定要深入地探索领会,裁夺把握,缓行慢收,笔不虚发,落纸必有缘由。来去上下,悠闲妙美。用笔刚的像铁画,用笔媚的如银钩:用笔壮则高耸而峻立,用笔丽则柔美而清劲。好似古松的横卧高山,巨石的躺跨巨沟;鸾凤的鼓翅而舞,鸳鸯的沉浮于水一样。飘忽隐约得好比神仙来往,委婉转折得恰似兽伏龙游,那墨色或浓或淡,或湿或燥,按照字的势态,随着字的巧变,藏锋不露,收尾难寻。一会儿正一会儿斜,一半儿真一半儿草。点画务必充实,不使怯缺。隐隐闪闪,譬如银河的现出众星,昆冈的产出珍宝,既错综而光灿,又相连而起伏。字的四周上下相称,笔笔连续呼应而围绕字的中心,看字的空白处好像也能察觉出笔意来,这样方才是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彼岸而达到更加美好的境界了……。在结构上,王羲之认为,‘学书作字的根本,一定要遵守正确的法则。字的形势,不能够上宽下窄;不应当伤于密,密了就像痨病缠身;又不应当伤于疏,疏了就像浸在水里的禽鸟;不应当伤于长,长了就像死蛇挂在树上;不应当伤于短,短了就像踏死的癞蛤蟆,以上这些是学习书法的大忌……’又说‘如果写得一点失却位置,就好比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画失于巧当,好比壮士断了一只胳膊。’清包世臣在《答熙载九问》认为,……古帖字体大小很有相去悬殊的,好比老翁带着小孙子在路上行走,长短不齐,但都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可见书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联想,能从一事物,解开另一事物;又从一个现象,解开另一个深奥的道理。

我接着说:“人的一生,就是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写字,悟出怎样去做人,从左右结构,可心想到左邻右舍,从邻居关系,又可理解左右结构字的安排,如邻居修屋盖房,若多占你家一厘,你家绝对不让;反过来,你家多占邻居一寸,对方也不会答应。很显然,我们应当尊重对方,互不侵占,和睦共处,才能搞好左邻右舍的关系。这正和左右结构字的安排相通,若偏旁多占主体部分一点,该字就不协调,不协调就是不好看;同理右边主体过多占了左边偏旁,给人的感觉也不美观,一般情况下,偏旁在左,右放而右收;在右的主体部分,左收而右放;如‘梧’、‘秋’、‘放’等偏旁,‘木’、‘禾’、‘方’横画向左伸,也就是说竖的左边横长,右边横短,那么‘吾’、‘火’、‘攵’……”。这时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说出了“‘吾’的横,‘火’、‘文’的捺向右伸。”讲到这里我把老师的椅子让给了大胖去坐。

篇4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学案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学案式”教学法确实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为学生能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运用学案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学案中首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布鲁纳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在讲《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节课时,我在课前预备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1.用数学符号 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 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

2.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 。

3.a≥b的含有是 ;

若a>b,则a≥b是 命题;

若a≥b,则a=b是 命题。

4.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依据是:

ab>0?圳 ;ab=0?圳 ;ab

5.作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过程中,变形的方法常有 和 .

这一环节也可以做为“前置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前置作业中的有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要想设计出恰当的课前准备作业,必须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课前准备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的数的产生。

2、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3、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亿”、“千亿”.

4、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36页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教学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教师说明: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记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36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车,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浙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巴比伦数字就是用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符号来表示1,两个这样的符号表示2,三个这样的符号并排表示3,……九个这样的符号表示9,10就将这个符号横放来表示(板书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用一竖表示1,两竖表示2,……五竖表示5,6就用一横加一竖来表示,依此类推7就用一横加竖来表示,……9就用一横加四竖来表示(在巴比伦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中国数字)。除此之外,还有罗马数字、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罗马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上面,板书:1、2、……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浙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2、数字十进制计数法

А.复习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В.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十二亿,世界人口50亿等。这些数都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亿大的数。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千亿。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

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要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其他计数单位。制成下表: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学?”(1、2、3、4、5、6、7、8、9、0)

说明这些数学叫阿拉伯数学。

②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所以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数。

③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如下表:

%26cent;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26cent;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数,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如下表:

%26cent;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从右边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每一位是亿位。让学生看课本第37页。

(4)巩固练习。

完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九的第1题。

3、教学亿级数的读法

(1)复习。

读出下面各数:

5000010600040030500

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2)教学例1。

说明亿级数的读法与万级数的读法类似。然后在上面几个数的后面各加4个0,变成例1中的数,并把它们贴在制好的数位表上。如下图: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500000000

1060000000

400305000000

让同桌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读,并说出要怎样读。着重说一说要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亿级怎样读?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提问:“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最后读哪一级”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

“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看课本第38页,并完成“做一做”中的第2题。

5.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2题。

一组一组地读,读完后,让学生结合一组说一下个级、万级、亿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体会到: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只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亿级的也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篇6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导课。

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新授

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三、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2)(+2.7)+(-3);(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P73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五、作业

1.计算:

(1)(-10)+(+6);(2)(+12)+(-4);(3)(-5)+(-7);

(4)(+6)+(+9);(5)67+(-73);(6)(-84)+(-59);

(7)33+48;(8)(-56)+37.

2.计算:

(1)(-0.9)+(-2.7);(2)3.8+(-8.4);

(3)(-0.5)+3;(4)3.29+1.78;

(5)7+(-3.04);(6)(-2.9)+(-0.31);

(7)(-9.18)+6.18;(8)4.23+(-6.77);(9)(-0.78)+0.

3.计算: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2)a<0,b<0;

(3)a>0,b<0,|a|>|b|;(4)a>0,b<0,|a|<|b|.1、另: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官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篇8

二、设计意图

主要让小学生对加减法有比较准确、清醒的认识,掌握加减法的表达形式与运算方法,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算式。

四、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棒、卡片、图片以及其他各种学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数字,从1数到5,然后再从5数到1;其次,将带有数字的卡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正确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按顺序填数字:()3()5,()3()1。

2.探究新知

(1)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察,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①学生表演:让1名学生走到2名学生身边,再将2个气球与其他2个气球放到一起。②学生看视频说出其含义。学生1:有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还剩下2名同学……老师总结: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还有1个气球与2个气球放一块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还有2名同学。同样,原来的3个气球,拿走1个气球,还剩下2个气球。③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与体会。④让学生自行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完整的叙述。

(2)学习加法算式。①将同学或者气球的数量抽象理解成数字1或2。②老师:将1和2放到一起,就代表加起来的意义,数学中用符号“+”来表示。③原来的1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前面,后来的2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后面。④指导学生数一数,回答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板书写下“=”,然后在等号后面写下数字3。

(3)学习减法算式。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3。板书:3。老师:走了1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1。板书:1。老师: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就是在3名同学中拿走1名同学。(边讲解边用手势表示)那么在数学中应该用符号减号“-”来表示。板书:减号(-)。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走了1名,还剩下几名同学?学生:2名。老师板书“=”,在等号后写下2。这种问题就应该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计算,读作:3减1等于2,用算式表示为:3-1=2。老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4)发散联想。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1+2=3的加法事例。

学生1:我有2个橡皮,妈妈又给我买了1个,现在我有3个橡皮。

学生2:我有1个香蕉和2个苹果,所以我有3个水果。

……

老师再引导学生,(指着气球图问):这幅图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2+1=3。

(5)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你是如何计算出4-2=2的?学生1:通过分解方式想出的,4可以分为两个2,所以4-2=2……让学生讨论。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01-01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中小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扮演着一个知识传输者的角色,而学生们的角色则是不停的被灌输。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学生们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也增长了学生们的厌学情绪。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中职院校的学生们看来,学习数学主要是以应用为目的,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却很少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所以,找到一个能够有效的进行教与学的方法,成为了每一个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法则很好的改善了这一现状,弥补了传统中职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帮助。

1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就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当中的典型事件,对典型事件的描述。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教学的实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间,教给学生们如何分析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从而提升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们对数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使得数学教学的叙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一个好的案例,包含着大量的细节和信息,可以将一部分真实的生活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充分,联系更加紧密,是学生和老师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工具。案例三大要素: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在教师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目的有三个层次:(1)案例作为例证;(2)案例提供了分析问题、同化的观点和考量行动的机会;(3)案例作为个人教学反思的催化剂,案例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模拟决策和问题解决,教学案例第三个目的是促进个人教学反思。

2 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以及概括总结。

2.1 案例引入

一般情况下,教师引进的案例可以是自己编写的,也可以是引用别人的。对于自己所编写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侧重对自己编写案例的感受、编写过程中所思考的问题和遇到的趣事进行讲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明白该案例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充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引用他人的案例,教师们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手段进行案例的讲述。

案例的编写和引入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核心内容,案例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数学教学成果的好与坏。教师在引进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一些与数学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的案例。另外,可以引进一些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的案例,这也算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响应。

2.2 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比如: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案例中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解决案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以上问题都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问题,很多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更具代表性的问题出现。一般情况下,案例讨论的过程主要是:开始―― 找出疑难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 讨论如何实施。

2.3 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3 具体例证

3.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形的石板铺成,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以象征“九重天”之天数。请问: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

此例以中国古建筑作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进行景物的动态演示,变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为活泼有趣的、重在学生参与的数学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领悟、感受数学“奇景”。经过思考,学生很快明白本题即已知首项、项数、公差均为9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通过选用公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此,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和用途,达到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3.2 等差数列与单利终值的计算

某企业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面值一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按单利计算。问题:(1)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2)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数据排成一数列,有什么特点?(3)从以上五个数据的规律,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终值是多少元吗?

通过此例题,让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同时,又掌握《财务管理》中单利终值的计算方法。

4 结语

综上来看,案例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如若和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中存货的管理一节要计算企业的最佳经济批量,涉及数学中的导数知识,因此,要求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补充导数知识,为专业课教学作好铺垫。

篇10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教育实践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高职的数学教学应当适当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从专业实际的案例出发,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数学教育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差,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奥的数学定理,学生往往有着厌学、惧学的心理.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强调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一改传统数学课堂的沉闷、乏味、单调.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高职数学教学转变成一种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共同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基础上,根据案例进行讨论,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有着独到的作用.

同时,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既巩固了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结合所学案例将数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案例教学是用案例的形式,把某一个问题的情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以案例当事人的角色身份,深入到案例的具体情境中去思考问题,寻求更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与真实世界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获得一种近似于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在讲授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时,除了列举一些常规的零点定理应用例子之后,特给出如下问题:一把四脚等长的矩形椅子在不平的地面上如何才能放平?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实例,学生首先感到很熟悉,带有亲切感.教师要使案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选择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教师接着可以用实际的椅子做试验,将椅子绕它的平面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让椅子放稳.这种真实的问题更加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巨大作用.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整个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兴趣等等,使案例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始终认识到,学生才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教师应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相互学习、比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分析、讨论案例,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探寻特定案例情景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3.用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脱离所学的数学知识,但同时又要紧密地联系实际.教师要通过案例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比如讲到不定积分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现实中常见的案例:某段高速公路上限速80公里/小时,某车在该路段出了交通事故,交警到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痕迹有30米,又知该车型的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米/秒2,交警判其超速行驶,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让学生去分析交警的判断是否正确,依据是什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出一些数学概念,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成了易于接受的实际,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再比如在讲完不定积分后, 教师可以列举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美国原来将核废料封装在铅桶里沉入大海,但若海水较深,海底岩石较硬,会使铅桶到达海底时速度过大而撞破,如何论证其安全性?在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组织,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讨论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不同的案例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高职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案例,把握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1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1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两大基础之一,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从数据库的课程实际出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据库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据库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这个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探寻能够实现这个实例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不断地思考、讨论、总结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例作为教学内容,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以一种“做中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3、教师从讲台前转移到学生的背后,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数据库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的开发等均离不开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职中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强,因此讲理念知识太过枯燥晦涩,学生难以理解,只讲实操,学生却不知所学有何用。而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它在数据库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就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在数据库教学中,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会想法设法完善该案例的功能,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据库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只能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无法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在讲台前空洞的讲解转移到学生背后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已知问题的探寻、分析,获取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

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数据库主要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网站的后台数据库等方面,从用户的需求分析,到系统功能的确定和最终实现,再到系统的交付使用和完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们的合作探索。在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通常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实现某一系统功能的最佳方法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整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沟通,才能使案例的功能实现更加完美。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实践中应用数据库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民主氛围和个性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和意志力等因素,激活并驱动认知和实践活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精心的选取合适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案例选取时,案例既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能把案例简单地作为教材的补充举例。选取的案例首先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因为典型真实的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以便学生解决其他问题。其次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案例太复杂超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分析,研讨,同样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案例不仅要解决让学生轻松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阔学生思路。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及学生实际,选取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比较实用,且难度适中。

2、案例的分析、引导

在选定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围绕该案例,首先介绍案例的应用背景,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由学生分组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行实际的考察,然后将考察的结果进行汇总、探讨,确定出该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模块,通过讨论,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可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各学期成绩、选课情况、操行学分的评定等几个模块。在探讨过程中,给学生讲授此阶段就是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再引入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目的和方法,通过案例,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需求分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系统中有哪些实体,实体有哪些属性,实体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实体与现实世界的哪些事物相对应,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引入概念结构的设计,画出系统的E-R图,并说明E-R图独立于机器,不能在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实现,进一步引入逻辑结构的设计,让学生初步设计数据库结构,包括有哪些表,每个表有哪些属性,从而说明E-R图如何向关系模型转换,让学生理解转换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判断设计的关系模式是否合理,存在什么样的异常问题,为什么存在,如何解决,在此引入数据库的规范化、范式等难以理解但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

3、案例的实现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到了案例的具体实现阶段了。针对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表、创建约束,确定数据库的存取方法、建立索引,并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然后,借助某种数据库开发工具,如ASP、VB等,完成系统的功能实现。

案例的具体实现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复杂的一步,涉及到数据库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各种知识的揉和。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对案例实现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的解答,打消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完整设计过程,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零散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困惑。

4、成绩的考核和评价

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知识理解与应用及决策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方面。

根据数据库的学科特点,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题目自行完成,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的网站的开发,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的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较为合适,并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受实操条件的制约,学生不能随时上机调试,再加上学生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性,可能导致系统功能的不完善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成绩的评定不应只看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而应侧重于学生对待实现功能的分析和实现功能的思路,考查设计思想是否合理、可行。

(2)成绩评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案例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

(3)一个大型的基于数据库的系统的实现需要多人的配合,若要配合的好,就要小组内部经常讨论、沟通,明确分工,因此在评定成绩时应综合考虑小组内部的协调沟通能力。

(4)在进行成绩评定过程中,应考查学生对案例完成后的总结和扩展能力。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数据库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实现,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方向及实施步骤,为以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苗雪兰,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13

一、行为暗示的运用

教师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手势、眼神等有效行为暗示,能使美术教学形成强有力的暗示效应。行为暗示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三个方面。

(1)表情暗示。教师的面部表情往往是其内心情感的写照。教师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教师良好的面部表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或带着满脸的悲哀、烦恼、愤怒走上讲台,就会使学生心情沉重,产生压抑感,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破坏整体的教学气氛,产生强烈的暗示负效应。而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是丰富而谦和的,特别是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报以肯定的微笑,这样会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我是一位很喜欢笑的人,平常遇人遇事都是笑脸对待,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我给学生的微笑也是毫不吝啬的。这样除了学生喜欢我外,更给我的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课堂里经常笑语涟涟,谈笑风生。在113份问卷调查表上只有一位学生回答对老师的笑容无所谓,其他的同学都很肯定地说:非常喜欢老师在讲台上面带笑容。

(2)眼神暗示。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眼神和不同的注视方式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应。在美术课上,学生违纪的行为时有发生,要是每一次都停下课大声批评或训斥,那往往会使学生“口服心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学生反馈的调查表上看,有98.5%的同学反映在上课期间不喜欢,甚至讨厌老师停下课批评思想开小差的同学。学生说这样既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上课情绪,又浪费了时间,扰乱了正常的教学次序。我常用的方法是“凝目注视”,让违纪的学生尽快意识到我的“心意”。不仅当即改错,而且从心理上对我多一份尊重和感激。这种方法对偶尔违纪的学生很管用,但对班级中经常调皮走神的学生,还需走到他的身边进行暗示。有时还需要明示或课后个别交流谈话。

(3)手势暗示。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赋予语言以生命,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可以获得具体的形象构思和联想。一天,在初二(12)班课堂上,一位女同学听课走神,偷偷地照镜子。见此情景,我只用一个轻轻向下按的手势暗示该生,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不好意思地一笑,赶紧收起镜子专心听课。此法省时、省力,又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从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喜欢老师在他们犯错误时能为顾及他们的面子和尊严而采用暗示法,不要采用直接批评。

二、语言暗示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褒贬都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产生暗示效应,而赞扬产生的隐含强化作用可谓暗示的正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赞扬、信任的语言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效应。美国行为科学家曾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任何人往往都会重复一个立即产生愉快结果的动作。在一次试验中,若干学生被分为三组,连续五天对他们进行数学测试。第一组始终因成绩好而受到赞扬,另一组受到批评,而第三组却不予理睬。试验结果表明,受到赞扬的第一组进步最大,受到批评的也有进步,但不那么显著。而那些无人理睬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几乎没什么提高。可见赞扬产生的暗示效应属于激励效应。这种心理作用能使学生产生被器重的自我意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后进生也能减少自卑感,进而乐观向上,积极改善自我,充分发扬内在潜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最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的莫过于老师的赞赏和信任。反之则令他们失去信心,削弱他们的学习意志,以至不求进取。可见,正确运用赞扬的心理暗示效应,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表现好的学生我常常会说:“你真棒!”“好样的!”等类似的话;对自信不足的学生我会说:“你能行!”“你可以做到的!”等。比如在初二(11)班上课时,他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得很好,所以学生们经常听到我给予的赞赏和信任的语言暗示。这对剩下的小部分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各方面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很多。因而初二(11)班成为初二段榜样的班级。又比如:初二(9)班在两年来所有的黑板报评比中都没有获得荣誉。后来在一次星期一的会议上我发现这和他们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当政教处布置本周五的黑板报评比时,坐在我边上的初二(9)班班主任就开始嘀咕:“学习这么紧,时间又只有几天,学生怎能做得好?”我马上接着说:“你要相信他们。你要是说他们行,那就肯定行。不信你试试!”后来我在上美术课时,将黑板报的版式设计要领及同学如何合作的方法与同学们交流了一下,并激励他们能按时、出色地完成任务的。结果不出所料,获得了三等奖。

三、音乐暗示的运用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的引用音乐,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我习惯提前二三分钟到教室,将准备好的歌曲或欢快的轻音乐播放。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或不愉快的心情,同时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作业练习阶段,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暗示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暗示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如果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四、环境暗示的运用

教学环境暗示主要是指教室的布置,教师的仪表着装形成的氛围对学生产生的暗示。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感到教学活动庄重、神圣而不可轻视,从而心情振奋,思维专一,精神集中;使学生感到学习愉快,思维活跃;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根据美术课的特点,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但要求环境安静,教室布置整洁幽雅,光线柔和,学生自由舒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还要求布置与课程相关的情景,如挂挂图、范画,摆静物、花卉等。另外,教师的着装对教学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的仪态端庄,衣着整洁得体,大方高雅,会使学生感到力量、意志、修养和个性美;会使学生觉得教师容光焕发,富有学识,听起课来精神振奋。在我刚刚上过的《青春风采》一课中,特地与学生交流教师的着装问题,学生们讨论很激烈。有小部分学生喜欢老师穿正装。大部分学生喜欢其他老师和我一样,休闲运动,轻松自如,与他们更亲近;几乎所有学生都不喜欢老师穿着太花哨,化装太艳丽,因为这样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五、权威暗示的运用

权威暗示就是榜样、威信、权力的作用暗示。我主要抓了以下两点。

(1)欣赏名家名作。在欣赏课时,我收集各名家的生平和业绩等资料,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会名家的权威,让他们发自内心对名家敬佩。如在学习《齐白石》一课时,我特地让学生先欣赏他老人家95岁创作的作品《祖国万岁》等作品,再向学生介绍齐白石老人的生平简历和他对书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最后再次欣赏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虾》和部分代表作。结果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倍增。

(2)教师示范。作为美术教师我认为教师的示范在技能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但直观地解决了美术技能的表现,更能让学生敬佩和尊重美术教师特定的权威,让他们感到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否则对于现在普遍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老师来讲,体现不出美术教师的一技之长。所以我在上技能课时,会采用示范教学。如学习《诗情画意》一课时,我让学生背一首古诗,我就根据古诗的意境用水墨画表现出来,然后在画的一角以学生背的诗进行落款并盖印。这样同时解决了水墨画表现的方法和意境的表达,以及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美感。当我画完时,全班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惊喜地欢呼起来,接着他们创作的激情和气氛就可想而知了。同学们纷纷将自己最喜欢的诗用中国画水墨画表现出来,课后交上来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形式万千。

近几年通过对暗示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不断尝试,我深深体会到:

(1)暗示教学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最大潜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