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篮球竞赛规则全文

篮球竞赛规则全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篮球竞赛规则全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篮球竞赛规则全文

篇1

一、领导机构:

组长:练伟东

副组长:黄祥初、彭新容、李国绥

成员:梁运娣、刘巧茹、张雁枫、温伟坚、卢咏红、

李文中、李淑娟、邓贵良

二、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

三、活动内容:

1、第二届教职工乒乓球男女混合团体赛;

2、趣味体育比赛。

四、活动时间:20xx年4月23日至4月29日

五、活动要求:

1、各级组要高度重视,级组长要亲身组织;

2、参加比赛队员要准时到位参加比赛。

六、工作安排:

1、趣味体育、乒乓球比赛场地、器材由体育科组负责;

2、会场横标及摄影由温伟坚负责。

学校党支部

学校工会

20xx-4-10

附一:

第二届教职工乒乓球男女混合团体比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县二小工会

承办单位:县二小体育科组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xx年4月23日至28日(星期四、五、一、二)下午4:30—6:20。

地点:本校乒乓球室

三、参加单位:

各科级组共10个代表队(英语与体育共同组队)

四、参加办法和资格:

1。每队报领队(级组长)教练各1名(可兼队员),队员5名(至少有3个女队员)。

2。凡在我校教职工,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参加比赛

3。报名截止:4月17日(星期五)送交体育科组邓贵良老师。

五、竞赛办法:

1、比赛执行中国乒乓球协会最新审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比赛采用五盘三胜制,每盘比赛至少有2个女队员上场,每局11分制,每2球交换发球权。

2。各参赛队根据抽签,分2小组进行比赛。

3。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赛,取小组前二名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第二阶段小组前两名采用交叉赛制,决出1至4名。

4。小组赛中如遇二队积分相等,则相互间竞赛胜者名次列前;如三队积分相等,则以整个循环赛中的净胜局数多少决定名次;如再相等则以抽签决定名次。

六、比赛要求

(一)领队、教练和队员要文明参赛,服从规程安排,服从裁判。

(二)参赛者应按时参赛,迟到十五分钟视为弃权。弃权者判负。

七、录取名次和奖励:

比赛取前十名,第一名奖330元,第二名奖300元,第三名奖280元,第四名奖260元,第五至十名奖240元。

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二:

紫金县城第二小教职工“五一节”趣味体育比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县二小工会

承办单位:县二小体育科组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20xx年4月29日(星期三)15:40—17:30

本校篮球

三、比赛规程

(一)背靠背挤篮球往返接力

以级组为单位组队,每队6人,距离15米,两人一组背靠背,两手互握,手臂伸直,背上夹住1个篮球,站在起跑线后,比赛开始,两人夹着篮球侧向向前跑,绕过标志物,返回起跑处交同队另一组,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组运动员躯干任何部位抵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计取成绩,比赛采用每组2队同时进行,5组全部比赛完后用时短者名次列前。

规则:

(1)交接球时,交球者必须踏上起跑线,才能交接,否则必须重新交接。

(2)夹球跑过程中如果球未夹住滚开,必须拾回在原位夹球继续比赛。

(二)同心协力跑

1、比赛器材:捆绑带若干条

2、参赛人员:6人(4女)

比赛规则:6人一组(至少4女),用绳子把相邻的两只脚捆绑起来,绳子在膝关节以下部位,即6人7只脚,以裁判鸣哨开始计时,到对面标志处绕回,到达终点时计时结束,以用时少者为胜,赛道长25米、宽4米。在比赛中运动员如遇绑带脱落,应在原地重新绑好再继续比赛,否则视无效。

四、奖励办法:每项比赛第一名奖150元,第二名奖120元,第三名奖100元,第四至十名奖80元。

工会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范文二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切实做好节日庆祝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团结和谐、聚力发展的浓厚氛围,区总工会将组织全区工会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五一”节系列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区庆“五一”系列活动要以“五一同庆”为主题,努力营造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唱响“劳动创造幸福”的主旋律。按照“职工欢迎、广泛参与、社会互动、立足实效”的要求,通过新颖的载体、丰富的活动、扎实的工作,让先进模范人物感到自豪、困难职工群体感到温暖,让广大职工群众振奋精神,展示风采,凝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切实做好各级先进模范评选推荐工作。推荐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模范1人;推荐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0人;开展区级“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和“金牌职工”评选表彰工作,在全区营造“弘扬先模精神、建设幸福东港”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庆祝“五一”系列宣传活动。自四月中下旬开始,区总工会将在新东港、日照电视台和区总工会网站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先模人物的事迹,宣传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五一”庆祝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宣传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工会工作的热潮。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庆祝“五一”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工人阶级,更多的版面、时段留给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更多的笔墨用在一线职工身上,进一步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先进模范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各级工会还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努力在全社会掀起学先模、比贡献的热潮。

(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区总工会已于3月下旬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五一”节庆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组织从4月中旬开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各级工会组织要立足实际,以“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为契机,深入推动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聚力发展的能动性。区总工会将会同区直机关工委、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共同举办东港区首届机关职工运动会、“五一同庆”职工文艺展演比赛;四月底举行全区“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和职工文艺汇演等。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展示我区各行业优秀劳动者的风采,同时以富有朝气活力的文体活动烘托劳动光荣主旨和创业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区职工文化素质,激发广大职工推动幸福东港建设的热情。

(四)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以“抓班组,提高管理水平;重教育,推进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治理活动。切实做好推荐评比表彰区“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班组)、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积极推进企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一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级工会组织要抢抓“文化建设年”发展机遇,以一线职工作为服务对象,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五一”节庆活动载体,切实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职工书屋示范点”,并以此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文化建设机制,搭建职工才艺展示平台,激发职工的创造力,组织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好庆祝“五一”系列活动,是我区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按照区总工会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全区性的庆祝活动;另一方面,各镇街道总工会、高新区工委工会要结合实际,利用文化活动场地,举办大型节日庆祝活动,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积极争取支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动要面向一线职工群众,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二)突出主题,务求实效。各级工会在今年庆祝“五一”活动中要突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广大劳动者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伟大作用和光辉业绩,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时代新风。同时,要将开展庆祝活动与开展工会维权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通过开展关爱职工尤其是为外来员工办好事实事的活动,扩大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为使庆祝“五一”职工群众系列活动及时、深入地向社会宣传、扩大影响,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共同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认真做好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做好总结,及时上报。各级工会在“五一”节前后,要把节日各项活动情况加以收集整理、做好总结,及时书面上报区总工会办公室。

附件:东港区工会系统“五一”重点活动安排

工会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范文三为了丰富广大教职工的文体生活,经校工会研究,决定开展庆“五一”体育趣味竞技比赛等系列庆祝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体育趣味竞技比赛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29、30日。

(二)活动地点:学校运动场一号场地。

(三)竞赛项目及规则

1、“阳光伙伴”(三人四脚)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三名成员(含女性一名)参加比赛;三人排成一行,并用绳索将三人相邻的脚固定进行赛跑,跑至终点后再折返跑回起点,以完成规定赛程时间计算排名。

(2)负责人:陈观平、刘素华

2、“横行霸道”(双人夹球竞跑)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各选出6名成员,每两人组成一组进行接力;参赛选手背对背夹住气排球侧跑,至终点后再折返跑回起点,再将球传给本工会小组下一组参加选手继续赛跑。以完成规定赛程时间计算排名;如在竞赛过程中皮球掉落,则参赛选手必须在皮球掉落处停止并将球重新夹住再继续跑,否则视为违例。

(2)负责人:王浩齐、屈文霞

3、“前赴后继”(三分钟定点投篮)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5名参赛选手(女职工至少2名)参加竞赛;参赛选手在球场罚球线处列成纵队,每位选手投一次球后再转至队伍后排队进行循环投篮。以在三分钟比赛时间内投中球数量计算排名。

(2)负责人:银帮兴、徐良

4、“齐心协力”(走板鞋)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8人分成两组参加比赛;第一组跑到终点后折返跑回起点,再由下一组接着跑,以规定赛程内完成时间计算排名。

(2)负责人:杨芳、刘素华

5、“手舞足蹈”(1分钟跳绳比赛)

(1)比赛规则:各工会小组选出3人参加比赛(含1名男职工);每位选手按规定时间1分钟内进行跳绳,以规定时间内累计三人跳绳次数计算排名。

(2)负责人:任伟宇、吴越

(四)积分计算办法

1、本次竞赛活动以累计积分排名次;

2、每项目得分为: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分,第五名1分。

二、工会小组外出活动

各工会小组组长在“五一”前后组织一次外出活动。校工会按人数拨给每人40元活动经费。小组活动要有计划并提前报校工会审批。不开展活动的不发给

活动经费。

负责人:各工会小组组长。

三、气排球比赛

时间:20xx年5月中旬(具体时间待定)

地点:体育馆

负责人:陈观平、银帮兴

篇2

关键词 篮球专选生 裁判能力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篮球裁判员要较好地完成临场裁判工作任务,不仅要具备胜任比赛要求的体能、裁判知识和裁判技能,还应具备适应比赛的良好心理素质。针对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篮球专选学生在临场执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学生在裁判能力方面不足的因素,提出在篮球专选课中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建议。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级、08级和09级篮球专选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有关篮球裁判方面的电子文献资料,同时查阅了篮球裁判理论方面的专著。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需要设计出调查问卷,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112份,其中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12份。

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显示,学习篮球裁判技能对于提高篮球执裁能力方面,34.8%的学生认为很重要,55.4%的学生认为重要,9.8%的学生认为一般。绝大多数学生对篮球裁判工作感兴趣,学生普遍认为掌握篮球裁判技能有助于提升未来工作竞争能力,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感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动机明确,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和参加临场执裁时,态度积极,说明学生都比较重视篮球裁判能力的提高。

(一)我校体育学院篮球裁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临场执裁能力,即能否熟练、灵活运用规则去处理篮球比赛中千变万化的情况,是衡量裁判员水平的关键指标。而正是这一方面,学生普遍实践不足。统计表明,只有11%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临场执裁能力,能胜任一般比赛,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独立执裁有难度。

(二)提高学生临场裁判水平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裁判工作的动力,通过篮球技、战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而篮球裁判学习又能促进对技、战术的理解和运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裁判规则的积极性,热爱篮球裁判工作。

2.加强裁判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裁判员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篮球运动,热爱裁判工作,在临场的执法过程中必须保持秉公执法、不偏不倚。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正义感,敢于纠正处理赛场上不良的作风和恶意犯规情况。

3.塑造坚实的理论基础

《篮球竞赛规则》是篮球竞赛的法则,是裁判员各场执法的依据,《篮球裁判员手册》是裁判员执行规则的工作方法。因此,裁判员必须熟练掌握篮球竞赛规则,熟悉篮球裁判员手册,必须在掌握规则的前提下掌握裁判法。只有掌握、理解了规则和裁判法才能在实际执裁中游刃有余、准确果断。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一般都了解一些,但普遍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临场裁判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必不可少。

4.重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篮球裁判员的基本功有:哨音、手势和移动方法。它不仅反映裁判员的水平和工作态度,还表现裁判的气势与权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必须掌握好这些基本功。哨音是临场裁判员做出判罚“命令”的信号,哨音要洪亮、果断、及时、准确,反映了临场裁判员的自信心和面貌。根据判罚的轻重,哨音要有长短、轻重之分。哨音要求单声,干脆利落,避免出现两声哨或碎哨,给人以不果断、不准确的感觉。裁判手势是篮球裁判员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对赛场发生情况的判决和命令。是临场裁判之间、裁判和运动员、教练、记录台之间的联络信号和纽带。手势应清楚、果断、规范、大方,具有一定节奏感,展现出裁判员的精神面貌,体现出裁判员的权威。激烈的篮球比赛要求裁判员必须及时、准确的对各种违例和犯规进行判罚。不仅要保证充沛的体力去不停的选位和移动,还要掌握良好的移动技术,积极移动获得最佳的位置和角度才能看清队员的违例和犯规动作,控制赛场局面,不至于出现错判,漏判现象。

5.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由于篮球裁判技能具有实践性强的鲜明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录像资料等。传统的黑板、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可在教学中使用篮球裁判方面的录像资料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加以讲解补充,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思维和知识面。对于常见的违例与犯规情况,可以放映一些战例,设定场景,让学生一方进行表演再现,另一方进行判断,从而强化和提高学生对类似情况出现时处理的果断性和敏感性。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录像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在裁判实践中的表现,纠正错误、改进不足更有针对性。因此,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传授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加强信息反馈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迅速而高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场裁判水平。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通过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即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直至无穷。同样,裁判员成长也是如此,只有不断通过有意识的临场实践活动,才能巩固对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建立正确规则概念,积累经验,达到公正、准确判罚的自动化阶段,获得正确的裁判技能,从而提高实际执裁的能力。篮球裁判水平的提高,除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准确把握外,主要靠临场实践,只有多“吹哨”,才能敢“吹哨”,才有自信才有经验。除了多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训练比赛外,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和观摩学习,特别是校外一些比较正式的比赛对学生的锻炼更加有效。组织学生多观摩高水平裁判员的临场执裁,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观察和学习,重点观看裁判在比赛中如何处理违例、犯规,如何控制比赛局面。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裁判行为中,去解决赛场上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经过无数次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重复学习与实践,学生的临场裁判水平将迅速提高。

总之,篮球裁判员裁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作为高级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普通高等院校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实践探索,全面提高篮球专选生裁判能力,促进篮球运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国雄等.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孙民治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篇3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引领职工思想、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团如何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引导企业文化建设?

刘皓: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总抓手,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岗、更新观念、激励斗志,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战略引领,工会牵头,重塑企业文化工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的管理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自内部管理变革项目启动以来,公司采取一边抓生产经营、一边实施管理变革的“双轮驱动”模式,从“意识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等多项内容进行优化和再造,形成了发展战略、组织管控、目标绩效、薪酬管理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等30多项管理成果,确立了以文化促经营,以文化促发展的“文化兴企、文化强企”战略。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部,负责企业文化宣贯、落实,组建了以工会为牵头部门,企业文化、办公室、人力资源等多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企业文化理念梳理、提炼、推广等体系建设工作,健全了组织,明确了职责,开启了企业文化重塑工程的新篇章。

创新理念,各方配合,培育具有枣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按照企业五年战略规划目标要求,集团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发展纲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清晰的定位,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重塑―引领―统领。工会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文化传承,经过征集意见、问卷调查、研讨会、座谈会等不同形式,总结和提炼了以“品质、责任、卓越、永续”为企业精神的11条独具枣建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确立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六大文化体系,制作了企业商务宣传片、企业画册、员工手册,完成公司总部走廊文化、电梯文化、餐厅文化、工地文化等VI设计制作。为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了共同遵守和执行的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更为集团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文化支撑和理论指导,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精神纲领。

《现代企业文化》:在实施文化致胜战略,打造枣建特色文化品牌上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刘皓:“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实现“百年枣建、基业长青”的梦想,只有通过企业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有力地推动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公司把“文化育人、以文塑形、以文育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把建设学习型企业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大学校”作用,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五年发展战略目标。安全生产月期间,集团每年都举办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由总经理带队,各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参与的内部优良工程观摩,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让职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增强红线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集团每年拨付300余万元专项创新资金对合理化建议,省、国家级工法、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进行奖励。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技改、节支降耗、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五小”发明、合理化建议等劳动竞赛活动,集团共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省、市级工法、技术创新奖、QC成果、技术论文等7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多名技术拔尖人才和班组被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14年在“中北华宇杯”全国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在刚果(金)首都金莎莎举办的国际职业技能大赛,集团选派的人员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执行能力。公司不断加大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出台、修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车辆管理、业务招待费用、印章管理、项目管控等管理制度50余项,形成了制度配套、流程衔接的管理体系。制度出台后,按照“制度是红线,执行是关键”的制度理念,坚持一切按流程申请,按制度办事,重点抓好落实,加大了对车辆管理、物资采购、业务招待费用等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所有物品采购实行三方询价、议价,层层审核把关,近年来,通过加强车改、办公用品、业务招待费用控制,累计节约支出300余万元。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近年来,工会开展了哪些特色活动?

刘皓:每年年初,集团工会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目标,确定劳动竞赛主题,着手制定贯穿全年的主题竞赛活动方案,竞赛内容和范围涉及到经营、施工、财务、文化、后勤等各个岗位,保证人人参与竞赛、人人需要创新。2012年围绕企业管理变革活动,组织开展了“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自我革新”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2013年围绕集团“转方式,调结构,升特级”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比作风、比效率、比贡献、创优业绩暨“三比一创”主题竞赛活动;2014年围绕集团“1469”总体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中国梦、枣建梦、我的梦”主题竞赛活动;2015年围绕集团保增长、强绩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激情创业、全员创新、共同创富”主题竞赛活动;2016年,按照“1341”总体工作思路要求,围绕“扭亏为盈、提质增效”这一中心工作任务,以“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匠心品质”为总抓手,全面开展枣建“大工匠”品牌主题活动,全面深化管理变革成果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品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同时,每年围绕主题竞赛,按照不同模块,集团先后举办了“加强安全法制,保障安全发展”演讲比赛,“倡导绿色行动、节俭从我做起”的节约竞赛活动,“我为企业献一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纪念枣建集团成立5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联展”活动,“最美枣建人”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枣建梦・实践者”典型事迹征集活动以及“三八女工趣味知识竞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并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员工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定期开展歌咏、书画比赛,新年茶话会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有效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施工一线“职工书屋”建设,图书室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先后荣获“全省住建系统职工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荣誉。

《现代企业文化》:近年来,公司将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在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效果?

刘皓: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品质保障,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我们倡导的诚信文化就是“坚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以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原则,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客户。以服务客户、业主满意为宗旨,诚实守信,履约经营,严管质量,严控技术,用诚实守信来赢得商机、赢得市场。二是对内部队伍建设。加强构建内部诚信等级,对A级诚信单位给予招投标、管理费降低、资金扶持等政策优惠;B级单位重点监控,限定各类政策优惠;C级单位红牌督办,项目结束清除出枣建队伍,对各类项目按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监管好资金、印章使用和民工工资发放。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聘用专业律师为首席法律顾问,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努力降低经营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对社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2012年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了与农村贫困留守儿童100名小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建立长期爱心助学活动,公司出资12万元为农村贫困山区小学购买图书近2万册,建立爱心书屋,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活动、植树公益活动已成为每年常态化工作。多年来,向慈善总会、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公益组织累计捐款60余元。2015年公司被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授予“山东省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公司秉承“以品质立根本,承合作谋共赢,靠创新促发展,凭信用走天下”的经营理念,用企业文化理念武装员工思想,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而催生了丰硕的经营成果。一是公司经营产值连年攀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施工区域辐射到山东各地市和北京、天津、上海、新疆、内蒙古等全国10余个省市及苏丹、莫桑比克、苏里南、刚果(金)。2013年,与威海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非洲市场,全面实现了公司“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海外发展战略。

篇4

安全文化就是人人重安全、人人懂安全的一种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的软件设施。如果一个校园的安全文化比较浓厚,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就会对危险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遇到潜在危险的活动就会主动避让。如在投掷标枪时,教师要求学生看见扇形区域里出现任何活物,就立即停止投掷。学生不要产生任何侥幸心理,感觉离得远不会投掷到,但不安全意外事件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建设安全文化就要在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安全,不能老师给学生讲的时候注意安全,到自己活动时就不注意了,这要求体育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安全运动的榜样。只有老师主动遵守各种安全行为,以自身做榜样,学生才会主动遵守

各种规章,远离不安全事件,校园安全文化、体育教学安全文化才会逐渐形成,进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強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规范体育动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体育动作的练习时,要让学生注重保护关键部位,如头部和胸部。还有在进行一些动作较大的活动时,要组织学生保持和同学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免发生碰撞、擦伤。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时刻保持安全警惕性,适时对一些安全教育进行实践模拟。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安全演练,并在演练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这么做的原因。例如,在应对火灾时,因为烟会向上飘,所以学生在逃生的时候应该匍匐前进,避免被烟呛到,训练学生逃生的安全技巧。这样,在安全事故真正发生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做出应急准备。同时,教师还要格外关注学生对安全问题的态度,时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学生体育安全意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场地器材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

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还有在搬运器材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铅球、铁饼、标枪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造成一些不别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标枪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对于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篇5

数学符号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就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数学符号的载体功能大致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1.表示一般规律

数学符号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可以表示一般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如(a,b):(1)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a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

(2)表示实数开区间;

(3)表示a,b二数的最大公约数。

符号Δ:在代数中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Δ=b2-4ac表示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的判别式。根据Δ的值为负为正为零,直接判定是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的曲线方程。

2.建立数学模型

面对一个符号化的数学问题,例如我们熟悉的方程,函数的表达式等等我们要意识到它们可能是某种数学模型的符号表达式。因为任何符号形式,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存在的描述。寻找数学模型的思考过程,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火热的思考”。数学模型既能够揭示一个符号形式结构的问题背景,又能够具体,形象地解释这种冰冷的符号形式结构。一个抽象的,甚至枯燥乏味的符号化的数学问题,一旦通过想象联系上了具体,形象的数学模型,冰冷的符号问题一下子就变成一个熟悉、亲切、生动、丰富的具体问题。数学问题解答的一个关键就是:把所要解的问题不断转化成解决过的问题。因此,为符号化的数学问题寻找合适的模型是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隐含的要求。

例1.求不定方程x+y+z+t=8的正整数解的个数。

分析:学生一看到题,一般不能马上解出这道题,因为它需要分类讨论,很不简单。

如果我们把它想成投篮模型:可以解释x+y+z+t=8的正整数解个数的问题模型。把8个篮球投入4个球筐中,每个球筐都至少要投一个球,也就是相当于在这8个篮球的7个间隔中插入3个“+”号的状态,而在7个间隔中插入3个“+”号的方法个数是■=35。于是不定方程:x+y+z+t=8的正整数解的个数问题就轻松地给解出来了。

3.表达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中的基本原理以及某些典型的数学问题的解法是思维过程的思维反映块,相当于房屋建筑中的一些组合构件,它们适用于某一类特定问题的化归,因而是一些较低层次的具体的数学思维模式。

例如:求向量正交的条件,a=(1,1,2,4),b=(3,x,0,1)

解:a与b正交,有(a,b)=0

得到3+x+4=0

从而x=-7

这里(a,b)=0表示a与b正交,它借助变元把人们的运算经验表示为“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

二、符号暗示信息

符号具有意指作用,能暗示信息,波里亚说“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

1.符号原始状态的暗示信息

例如:“■”的原始寓意是根号下非负;logax的原始寓意是x>0,a>0且a不等于1。

例2.设x是实数,y=x-1+x+1,下列四个结论:

(1)y没有最小值;

(2)只有一个x使y取到最小值;

(3)有有限多个(不止一个)x使y取到最小值;

(4)有无穷多个x使y取到最小值。

其中正确的是()

A.1 B.2 C.3 D.4

简析:在y=x-1+x+1中含有两个绝对值,而去绝对值的一般方法到高中才学习。故此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直接去掉两个绝对值符号。其实,学生如果能注意回到数学符号“”的“原始状态”,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在数轴上,每个实数x对应一个点p(如图1),则x-1+x+1的“原始状态”是点p到-1、+1表示的点A、B的距离之和PA+PB,当点p在线段AB外时,PA+PB>AB=2;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A+PB=AB=2,又线段AB上有无数个点,故有无数个点个x使y取到最小值2。

(如图1)

2.数学符号引申的信息

“数学符号带给人们的,远比人们带给它的多”,在数学题的条件或结论中往往含有一些对探求解题思路、正确完整求解有益的信息,发掘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科学性和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特别地,在题设条件里地位相同的未知量暗示着它们在解答中的地位也相同,这已成为一种原理――“不充足理由律”。根据这个原理在很多时候能使我们预测到问题的解或者发现解题的途径。

例3.设实数s、t分别满足19s2+99s+1=0,t2+99t+19=0,并且st≠1,求■的值。(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简析: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归思想和韦达定理,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简单的题目,但实际上是参赛学生失分率较高的一道题,这是因为题设中给出的地位相同的两个条件,而学生却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方程,不能直接运用韦达定理,于是,思维受挫。事实上,下面的解题策略恰是“不充足理由”的一个具体运用)。

解:易见s、t均不为零(由条件st≠1所引申的信息)

故方程19s2+99s+1=0可以转化为■■+99■+19=0

这与方程t2+99t+19=0的对应系数相等

因此问题就转化为以t,■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x2+99x+19=0

由韦达定理知t+■=-99,t×■=19

从而易得■=-5

三、数学符号可以约简思维,促进思维“机械化”

这里说的思维“机械化”是指缩减解题过程,使用符号的推演可以演示思维推演。

比如在数理逻辑中,概念、判断、推理、证明已全部符号化了。

例如:每个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A是三角形,所以A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证:令P(X)表示“X是三角形”,Q(X)表示“X的内角和等于180°”

上述推理即为?坌X(PX)Q(X),P(A)Q(A)

①?坌X(PX)Q(X)

②P(A)Q(A)

③P(A)

④P(A)∧(P( A)Q(A))

⑤Q(A)

又如关于微积分的基本公式■f(x)dx=

F(b)-F(a)f(x)是a,b上连续函数,F(x)是f(x)的原函数),这个公式以简洁的符号揭示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这两个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本来人们计算定积分必须计算积分和的极限,现在有了这一般方法,极大的约简了思维。

参考文献

[1]刘云章主编.数学符号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2]宁连华等.心智图象对问题解决的认知功能探析[J].中学数学杂志.曲阜:2002.

[3]汪正东.化归是一种创造性思维[J].北京:2000.

篇6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争取优胜是竞技体育永恒的追求,随着竞技体育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竞技体育离人类的极限越来越近,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竞争显得异常激烈,所以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或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比赛成绩的下降甚至是颠覆性的失败。那么,要实现既定目标,除了科学地训练,培养一流的竞技能力,还必须会科学地比赛――即尽量减少失误并完全表现自己的最佳竞技能力。事实上有许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表现不俗,而在比赛中却经常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里面固然有运动员自身的心理、技能等问题,当然也有各种各样来自外界的干扰,如天气和场地等的不习惯、裁判影响、体能训练不足、战术单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在备战2008冬训动员大会中反复强调“金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对万方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检索等主流数据库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后,目前国内将比赛预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的极为罕见,仅有杨桦等的《竞技体育制胜实例》中对比赛的预案有所涉及,此外冯建中的《赛前准备8要素》对比赛预案模式有了雏形的描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篇幅有限,未及详尽。总之,系统的、完整的关于比赛预案(计划)的文献鲜有发现。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随机抽取8个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随机抽取部分国家队比赛预案进行参照对比。

(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通过对河南省部分优秀运动队现有比赛预案模式的搜集、整理、归纳,分析预案的合理部分与不足之处,主要采用下列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乒乓球、田径、足球等8个项目的30名主教练、管理人员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所以回收的问卷也是30份,问卷回收率是100%,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专家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走访乒乓球、田径、足球等多个项目的专家,这些专家基本都是高级职称以上,这些一线的实践经验对于预案制定的研究有了更为直观的帮助。

3.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检索、整理中国期刊网等大型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查询2000年以来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从中了解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状况和比赛中的实践运用,为本文的设计、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用软件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比赛预案的基本态度

对于“到了赛区既定的比赛预案有无需要调整、对手情况分析是否重要、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项目分析是否重要”等四个问题,所有项目的测试者均给予了肯定答案,P值均小于0.05,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在任何竞技运动项目中都需要对对手情况、比赛规程、项目进行分析,从而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般在赛前制定的比赛预案是依据以往掌握对手情况,规则、规程情况草拟的,而对手情况、比赛规则、天气等都是动态变化的,到了赛区经过认真观察分析后发现实际情况和当初的估计存在差异,那么计划就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尽早、尽可能适应这些变化,早适应早占先,谁适应谁占优。

本课题所调查的运动项目普遍比较重视对主要对手的分析,根据训练学理论,决定最终比赛名次的因素除了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主要就是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经过调查发现,我省教练员对对手的分析一般是对几个主要对手的分析,主要是从对手技战术特点、体能、近期状态、有无运动创伤等方面进行分析,技战术特点、体能等方面因素在赛前就有了预判,而近期状态和创伤方面的信息一般是通过近期的其他比赛获得,但最直接和有效的参考就是在到了赛区后,根据赛前的热身来分析判断,主教练可以根据获得的这些信息来进行调整。

(二)合理制定比赛预案能帮助取得预期成绩

比赛预案的制定与取得预期成绩呈中度相关(0.3

表1 比赛预案制定与取得预期成绩的相关性(n=30)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398(**)

P .001

注:**表示P

比赛预案的制定,是在多方分析和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各方因素进行优化,通过重新组合、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加强某一方或多方的优势为手段,以形成整体优势、综合效应为目的,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任何管理活动离不开计划,作为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头绪众多,关系复杂的现代竞技比赛更应该慎重对待。目前我省优秀运动队已在实践中开始运用比赛预案的管理制度,参加重大比必须有以整个项目为单位的比赛预案,但是没有规定以主教练为单位来制定比赛预案。访谈得知,教练员一般是将预案留在脑子里,只是与运动员进行简单沟通,这样的方式显然缺乏系统性,不够具体,更无法谈及后期活动的控制与调整,不能有效发挥预案的作用,对于各种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考虑不周,对于比赛中的突发问题无所适从。所以合理的比赛预案则必须以主教练为单位进行制定,应该从体能准备、技战术准备、心理准备、器材、细节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考虑问题。

(三)信息情报收集对预案制定起辅助作用

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不相关, |r|

表2 比赛预案制定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n=30)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253(*)

P .033

注:**表示P

情报的收集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规律,了解多方的客观情况,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信息收集是分析判断和后期准备的前提,是为实现后期目标进行服务,是展开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石。在收集对手信息的同时也吸收了先进的训练理论、方法。因此不经过收集情报和认真分析为前提而制定的比赛预案是盲目的,只进行简单收集片面情报而制定的预案是片面的。所以情报收集是制定比赛预案的前提,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获取比赛优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比赛预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我省部分运动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但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专项训练,更在意对手的表现,然而随着比赛竞争的加剧,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不受控制的因素也经常出现。所以专家们也在呼吁新一代的教练们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比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思想上对所有比赛的细节足够重视,全面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夯实基础。

在比预案制定过程中加强情报收集工作,有助于取得预期成绩。取得预期成绩与情报收集呈不相关, |r|

表3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与情报收集的相关性(n=30)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相关系数(r) .246(**)

P .039

注:**表示P

现代竞技赛场上,竞争是全方位的,许多项目的差距非常微小,谁的情报收集工作准确无误,就能预先采取相关针对措施,从而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做好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也不能说情报收集得全面、准确,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比赛成绩,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看后期的对策是否合理有效,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没有完全贯彻比赛预案的要求,如果对手的实力远强于自己,那么即使你的信息再准确及时也于事无补。

(四)赛前心理调控利于运动员尽早进入比赛状态

比赛预案制定与心理调控无线性相关, |r|

表4 比赛预案制定与心理调控的相关性(n=30)

心理调控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制定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263(**)

P .027

注:**表示P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阵双方运动员在彼此实力接近时,心理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运动员能合理有效的运用技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敌制胜。本次调查和分析结果说明我省部分教练员对心理调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平时运用心理的教练很少。

在这方面国外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随着国际竞技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许多国家对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训练工作越来越重视。澳大利亚为迎接2000年奥运会,从1995年就开始筹划优秀运动队的心理训练工作,一直跟踪到悉尼奥运会比赛结束;美国、加拿大等国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心理训练,俄罗斯心里训练方法主要得益与前苏联的“太空计划”。这些都反应了目前国际体坛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我们省的优秀运动队在心理学知识运用以及和训练结合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应该迎头赶上。

(五)预案的制定需充分考虑比赛规程、规则的变化

取得预期成绩与比赛规程分析相关性低, |r|

表5 取得预期成绩与比赛规程分析的相关性(n=30)

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

比赛预案对取得预期成绩是否有帮助 相关系数(r) .250(*)

P .035

注:**表示P

事实上,比赛规程应该是比赛预案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大部分比赛项目的规则、规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不变的,或者是部分的变化,而且比赛的规则规程一般在比赛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下发了,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已经充分的熟悉了并运用了,所以对此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下降了,但次要因素并不能被忽视。

竞赛规则是运动竞赛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竞赛规则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其内容和侧重点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也有所不同。竞赛规则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当规则不能适应比赛要求时,就会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使之更加完善、健全;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反过来有促进规则的变革。现阶段比赛规则的修改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满足商业目的,或是促进项目的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如篮球项目3秒区的出现、乒乓球无遮挡发球、羽毛球由发球得分改为直接得分等,这些规则的改变对运动员的选材、体能、技术、战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因此谁尽早研究规则,适应规则,谁就在比赛中占优势。研究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规则,提前适应规则,进而获得优势。此外了解研究规则也是进行比赛各方面准备的前提,认真学习规则,了解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自己有利的部分要充分应用,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要尽早适应。

比赛规程与项目规则分析在预案中是不容忽视的。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呈中度相关,0.3

表6 比赛规程分析与项目规则分析的相关性(n=30)

项目规则分析是否重要

比赛规程分析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466(**)

P .000

注:**表示P

(六)对手情况分析直接影响比赛进程

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呈中度相关,0.3

表7 情报收集与对手情况分析的相关性(n=30)

对手情况分析是否重要

情报收集是否重要 相关系数(r) .504(**)

P .000

注:**表示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省教练员对比赛预案的功能持肯定态度,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对预案核心内容认识不清的现象。

2.多数教练员认为,情报收集、赛前心理调控、了解规程规则、分析对手情况对制定预案有积极作用,而合理的制定比赛预案有利于比赛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对胜负的影响存在个人认识和项目上的差异。

3.比赛预案内容包括常规内容和核心内容,在比赛预案的各阶段由于项目不同,教练员主要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4.目前情报的主要收集人是主教练,运用常规手段,收集的主要内容有竞争对手的竞技状态、技战术特点以及近期表现、比赛地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比赛场地和主要对手伤病情况。这种方式比较落后,内容分类比较粗糙。

(二)建议

1.加强对教练员比赛预案重要性的教育,重视制定预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各种措施落实到训练比赛实践中去。

2.加强情报收集团队建设,提高科技水平。

3.进一步深入对比赛预案的研究,注意不同项目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有关训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体育局,2006,(12).

[2]石岩,赵阳,田麦久.我国重大比赛备战动员机制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7,(9).

篇7

《平安行2020》观后感范文1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交通事故也接连不断发生,让多少生命经受痛苦的煎熬,甚至鲜花般的生命过早凋谢,让无数家庭蒙上阴影。而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曾经因为忽略交通安全而尝尽苦头的事情,带给我们不该承受的伤痛。

我的同学A是个长得标标致致的男孩,运动场上常可以见到他矫健的身姿,尤其是篮球场上,更是一员勇将。可是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至今还靠拄着拐杖过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在暑假,那时,A因为特别向往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人骑着摩托车兜风,羡慕他们的神气和潇洒。于是就和父亲商量,也要学着骑摩托,虽然家长不愿意,可到底因为拗不过孩子,答应有空的时候指点指点。有一天他骑着摩托车回家,在离家不远的一个拐弯处,突然有一辆大货车迎面而来,由于摩托车车速太快,他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慌了,来不及刹车、也无法控制摩托车的方向,就面对面硬生生的撞向了货车……当他在医院里痛不欲生的时候,要面对的就是无法承受的事实,脚部骨头断了几根,必须接受完全卧床两个多月的治疗,才能够勉强拄着拐杖走路,脚部的骨头用钢钎栓住,露在外面,让人看了都胆战心惊……

因为忽略了交通安全,A同学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事情过去几个月了,每天,都还要由家长接送上学放学、在学校需要同学照顾,是多么不方便……我想此刻,留给他的,大概只有无尽的悔恨吧。如果他能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在没有取得摩托车驾驶证的时候,不骑摩托车上路,那么悲剧还会发生吗?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时刻铭记交通安全,让交通安全的警钟在我们心里长鸣!

《平安行2020》观后感范文2我学区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和落实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领导高度重视,师生积极行动

二、开展特色活动,让交通安全深入人心

1、认真落实每个月的第一周、周五下午班级安全教育课。

加大交通安全宣传,主要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道路交通的警示标志,应该如何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及如何避险等交通安全常识。

2、在交通安全宣传月期间,在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警示教育光盘的同时,邀请交警给全体师生做了一次交通安全知识的专题讲座,交警们引用了许多交通事故案例,采用提问、学警察手语等有趣的形式,向全校师生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将安全知识与事例的结合在一起,使广大师生和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师生进行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出一版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专栏;出一版交通安全的宣传版报;开展一次交通安全的团队活动。落实“五个一”的实效,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平安。

3、对教职员工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严禁教师无证驾驶机动车,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做好教师自驾车进入校园的安全管理,避开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进出校门,确保校园交通安全。

4、举行了交通知识主题竞赛,由于学生对交通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比赛中学生答题准确率极高,通过比赛,使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心灵。

三、排查隐患,让交通安全落到实处

通过排查,一方面健全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标志,同时发现学生乘坐超员车、货车、拖拉机和非营运车辆,立即劝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每周五下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拖拉机、三轮车、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非客运车辆和非法营运车及超员车辆,及时与学生家长签订交通安全教育责任书,明确家长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切实负起责任,保证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超载的非营运车辆。同时,建立师生交通违法举报制度,发现非营运车辆,运载学生,要及时举报交通管理部门。

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安全为幸福生活提供保障,我校师生将以本次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为新的起点,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交通安全教育,让师生自觉学习交通法规,规范交通行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师生安全。

《平安行2020》观后感范文312月2日是全国第八个交通安全日。为大力宣传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12月2日晚,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在家观看经中央文明委领导批准,中央文明办二局和公安部交管局、中央电视合制作的20__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节目——《平安行20__》。

今年的交通安全日宣传主题为“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平安行20__》节目以鲜活的案例、悲惨的故事给大家上了一堂真实生动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

通过观看,二实小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了片中所倡导宣传的交通出行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认识到提升文明素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平安行2020》观后感范文4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道路交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热爱生命,我们就必须遵守交通安全。对以下几条,我特别有感触:

1、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警告标线、禁止标线。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太在意这些标志和符号,所以有时就会犯规,但是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后,我对这些道路交通符号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会在自己行车和走路的时候注意标志,自觉维护交通安全,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应当设置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者过街地下通道。

在盲人通行较为集中的路段,人行横道信号灯应当设置声响提示装置。

回想我在路上时,有时会不看信号灯,直接就过马路,现在想想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极度不付责任,人行横道和天桥就是为我们行人设计的,我们不能因为怕麻烦或者图省事,就横穿马路,只有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这是我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平安行2020》观后感范文52020年12月2日,是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当日晚间17时23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隆重播出《平安行·2020》特别节目。

篇8

关键词 地方院校 运动会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怎样与新课改相结合,构建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既符合学生自我完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未来体育发展的需要,具有地方院校地区特色的运动会体系和制度,是目前地方高校运动会改革的关键。

一、目前省内外高校运动会的改革现状

通过对2003年到2008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高校运动会改革的科研论文归类研究,及对部分高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分析,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目前高校运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是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状态。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大。

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与平时的教学内容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二)校运会的发展方向、模式及构想

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大众性,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学校运动会新模式。学校运动会与学校的日常体育活动相结合。运动会期间,除了开展以田径等为主的竞赛项目外,学校要开展小型竞赛作为补充,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让运动会期间成为学校的体育节日。

客观来说,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校运动会的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促进高校运动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以传统田径为主,照搬大型比赛的编排模式的运动会确实有悖于现行体育教育工作宗旨。但目前的改革研究状况是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少,校运会中对新增的一些趣味性、集体性的项目各校缺乏统一,目标也不明确,改革也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再者改革研究范围仅限于大城市,尤其是多集中对省会城市的几所重点大学,而地方院校在管理,运行机制等各方面与重点大学有所不同,改革因根据实际形成统一的思想、目标和模式。

二、地方院校运动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和学校精神风貌的窗口,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体育教育功能,运动会的设置应根据地方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安排,做好大众性与竞技性的统一。

(一)竞技项目依然是地方高校运动会的主体

西方体育运动哲学是追求人的一切可能性,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固有属性,是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通过竞技运动,可以促进人们团结合作、鼓励人们力争上游。高校专门性竞技体育项目可为两类。第一是田径运动。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田径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等身体锻炼,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奔跑、跳跃、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田径运动健身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增进人的思想与情感交流,融洽人际关系,加强人的沟通与了解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田径仍然是高校运动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男女老少皆适宜参加。但是,高校运动会设置田径项目时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老年教师员工以小运动负荷项目为主,且尽量少设运动项目;中年教师员工以中等运动负荷项目为主,可参加大部分项目的比赛;而青年教师员工和学生则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第二是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主要以对抗性较强的三大球项目为主,通过比赛使运动员将知识、技术、技能、意志、心理和智力等融为一体,促使人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开发创造,去争取胜利。球类项目不需完全按照比赛章程和规则进行,竞赛规则可适当变化,包括场地变小、时间缩短、局数和分制减少等,以增强比赛的激烈性、观赏性和比赛结果的偶然性。球类项目可设置三人制篮球赛(10min)、五人制足球赛(上、下半场各10min)和混合排球赛(男、女各3人,一局21分制)等内容,而且在运动会期间应安排决赛,小组赛因根据大会的安排由各单位组织。

(二)大众性的项目应安排在开幕式及平时的测验中

“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和意义的集中体现。适合大众参与性的运动会体育项目主要有广播体操、团体操、韵律操、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交谊舞、武术(太极拳)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内容。但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最高形式,其组织与投入不可能在运动会期间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只能集中展现最精彩的部分。运动会的大众项目可安排两个项目。第一是开幕式的团体操表演。团体操表演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中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团体操开幕式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可展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艺术、科技水平等各方面实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体育精神,而且参与人数广,各高校举办运动会时对此也都十分重视。许多高校将其视为宣传展示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内涵团体操要以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动作为主,经过一定的创意构思,使表演能够反映某一方面的主题思想,表现某些情节,高校运动会设置的项目必须大众化,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团体操或者大型文体表演以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等大众体育项目再加上各种文艺表演为内容,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经过精心创意,结合校园文化,使表演的主题思想、内容形式更加统一。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要以体育技能表演为主,以大学生的自发性、自立性结合为基础,本着自觉自愿参加的原则,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表演项目、内容,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锻炼身体效率,而且由于成员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利益,他们在共同练习的同时,还能增进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的亲密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功能。其二,高校举办运动会,不仅是为了展示师生员工的体育能力和竞技水平,促使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也是为了检验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通过比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把体育教学和运动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为需,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高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可结合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项目内容,具体包括50m、1000m、立定跳远、实心球掷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和一个重点体育教学项目如游泳、溜冰、武术项目等。这些项目要求每个班级、年级和院系保证有一定的人数参加,既设立单项奖,又设立团体奖,在运动会期间完成,作为运动会常规大众项目。

三、结束语

高校运动会作为高校的一项大型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地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要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统一,运动会项目于日常教学内容的统一,体育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统一,把运动会作为推动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9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教学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对某普通高校的统计显示,在过去十年,中途退学的人当中,有69.3%是因为违反校纪校规而被开除,其余的30.7%均是因为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而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者的比例大约为25.4%,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的大约为9.54%。美国学者曾于1986年总结了1750名医生的材料,发现体育活动对于抑郁症的疗效达85%,对于焦虑症的疗效达60%[1]。现代的高校体育课,不仅发挥着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作用,而且是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社会公认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的背景下,不同的运动专项对心理的影响程度是否也存在差异呢?我们通过调查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十四个运动专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如何更科学地设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体育课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街舞、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舞龙舞狮、太极拳、拓展训练、跆拳道等十四个专项在校本科二年级大学生各50名,共计7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53份,有效率为93.29%。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采用《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以上调查表于上体育课时集中发放,当场完成上交,答卷不记姓名。

1.2.1.1《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是由典型的焦虑、抑郁各20项症状组成,量表采用4级评分,要求被测试者根据自己最近1周左右的实际情况,在所列出的20项症状后选择“很少有”、“有时有”、“大部分时间有”、“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其中一个答案。将结果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软件计算得分,40分以下为正常,40―55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55―65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65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2]。

1.2.1.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修订的,由100个焦虑症状组成,每一问题都只有“是”(得1分)和“否”(得0分)两种可供选择答案。该表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除去效度量表项目,将余下的全部问卷项目得分累加起来,即可得到全量表总分[3]。

1.2.1.3自制调查问卷是以所有调查对象每次参加完专项运动后的感受为主要调查目的,设置“心情变好”、“睡眠质量提高”、“有成就感”、“全身舒展”、“没感觉”、“其他”六个选项,供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然后计算每项所选人数百分比。

1.2.2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1.2.3专家访谈法

对国内部分专家和学者进行走访交流。

1.2.4数据处理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各专项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结果情况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网球、街舞、体育舞蹈、健美、舞龙舞狮、拓展训练、跆拳道这些近几年在高校中兴起的新型体育项目对调节和改善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作用比较明显,而传统的竞技类体育项目的作用不突出。另外,除了个别的学生存在轻度抑郁的情况外,其他的大学生抑郁情绪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可见各种运动专项对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情绪都有调节作用,不存在明显的差距。

2.2各专项MHT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情况分析

在整个问卷项目中的第82、84、86、88、90、92、94、96、98、100项,即组成效度量表的这些项目,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记分规则,如果这十项的得分合计在7分以上,则认为该受测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将该份答卷作废。所以MHT测验的有效问卷为631份。从表2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是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所有的体育专项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体育舞蹈和拓展训练对整体的心理情况调节作用比较明显。

2.3自制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89.67%的大学生在参加完专项运动后的感受是积极的,其中36.17%在运动后的感觉心情变好,9.67%感觉睡眠质量提高,10.50%感觉有成就感,33.33%感觉全身舒展。只有10.33%认为参加专项运动对自己的身心没有提高和改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自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施行之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有了较大的起色,各校都在开课的形式和内容上作了相应改革。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中普及性较强的竞技技能类项目占主导地位,开班较多,而那些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大的体育项目,如健身娱乐、民族体育等教学内容开班数相对较少或项目较少,而体现时代气息的运动,如轮滑、攀岩等项目开设得就更少了。

3.1.2根据调查显示,任何一个运动专项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促进作用,而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程度存在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拓展训练、体育舞蹈等新兴的时尚体育项目影响较大。

3.2建议

3.2.1在学生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加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突出作用的体育项目和游戏项目,并设置为必修环节。如轻体育、拓展训练、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轻体育”是欧美体育界提出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形式,包括射箭、射击、保龄球和沙狐球等含有休闲意味的运动项目[4]。拓展训练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又有助于打破与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心境相关联的恶性循环[5]。将体育教学与这些轻松体育项目的结合,可使大学生忘掉忧郁和不快,产生愉觉,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

3.2.2各高校由于普遍受到运动项目特点、师资力量、场地硬件条件、运动项目普及程度等限制,在三、四年级学生中没有开设体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许多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存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下降的情况,男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20%左右,而女生只有10%。在就业体检中,也有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不尽如人意,这些都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等途径解决。有些高校对三、四年级体育选修课采用有偿的、双向选择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交纳一定的学费后,自主地选择喜爱的、切实需要的项目,并选择信得过的教师来共同完成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任务[6]。一方面,可使高年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学习专业及未来工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专项,另一方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又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3.2.3加大时尚运动项目的师资力量。随着社会健身、娱乐、休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竞技体育项目,而是热衷轮滑、体育舞蹈等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受专项结构的限制,能开设这些新兴项目的教师并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以培养体育教师为目的的体育高校,对于一些新兴专业的师资培养也不足,不能满足各大高校对新型体育教师人才的需求。另外,可以通过鼓励传统体育专项教师进行深造和继续教育,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对新兴时尚体育专项的需要[7]。

3.2.4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如拔河、登山、趣味游戏等集体竞赛活动,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达到舒缓压力的作用。另外,可在双休日、晚上开设体育选修课,加大对场地、器械等教学资源的利用,以此作为考核学生课外活动的依据,进一步扩大体育教育的范围和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静.发挥体育功能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时代文学,2007,(4):199.

[2]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41-44.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使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

[4]钟玮.清华大学“轻体育运动会”及其对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4,(3):5-6.

[5]季景盛.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3):84-86,87.

[6]张又新.大学三、四年级开设有偿性双向选择式体育选修课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73-75.

篇10

【摘要】我国目前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资源匮乏,制定一部全国性、高位阶性的《校园安全法》刻不容缓。学生安全在高校校园安全中居于核心位置,应作为《校园安全法》的重要篇章。通过对学生安全、学生安全管理分别进行公共安全与公共行政的定性,并解析安全管理活动中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可以为立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立足于此,描绘出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安全管理的不同维度并建构相应制度,将有望推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的变革。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法理分析;制度建构;校园安全法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①,在各类辞典中通常解释为平安、保护、保全、稳定、无危险、不受侵扰、不发生事故等义。有学者综合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理论,将“安全”概括为“生活在特定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各种权利,特别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保护,尤其是法律保护的平安、无危险状态;其危害因素能够得到抑制、消解;其权利受到侵犯,能够得到救济;其侵犯行为能够得到处罚、矫正;安全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1]根据这一灼见,笔者将“校园安全”定义为:在校园这一特定公共环境中学习、研究、生活、工作的学生与教职员的权利(尤其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以法人形态运行的学校②的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利),不受威胁、危害、侵犯,从而得到实现的稳定状态。换言之,安全是将主体的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的进路。显而易见,学生安全在高校校园安全中居于核心位置:一则学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立足点,二则学生群体在学期间生活在校园之内。

高校以提供专科以上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为目的,具有规模大(校园面积广、师生人数多)、开放性强、管理复杂等特征,时时刻刻面临着校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威胁。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一是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甚至严重的失职;二是高校校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不可避免要面临由校外渗透、侵入的隐患和威胁;三是学生安全教育不足,忧患意识和法律意识缺失;四是社会整体治安恶化所造成的冲击,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地区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对校园造成了波及。

诚然,学生安全管理活动是实现高校教育、科研职能的重要前提,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实践。然而,我国相应的法律资源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立法进程缓慢,③直接针对校园安全的立法成果仅上海市2001年制定的地方法规《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未涉及高等教育阶段)、四川省政府2002年制定的地方规章《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试行)》④、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部门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寥寥几部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⑤,以全国性、高位阶性为特征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缺位;另一方面,虽然《侵权责任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民事、行政法律、法规中亦有部分规范可供适用,但是因为其分散性、间接性,并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所需。一言以蔽之,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则理应是其重要篇章。因此,笔者将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法理分析,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尝试完成相应制度的建构。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行政法理分析

(一)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的公共行政性质

1.学生安全属于公共安全范畴

“公共”,含有不特定(或多数)、共同性、社会共享性等要素。通常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重大生产安全,公共生活安宁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2]。显然,高校学生安全符合这一界定,属于公共安全范畴。有学者深刻地指出,“公共安全就是秩序的一种良性状态”[3]。而“秩序(order)”,是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4],与“无序(disorder)”、“混乱(chaos)”相对应。众所周知,秩序由制度来进行设定与维系。因此,安全对秩序的依赖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安全管理对制度资源的需求。

2.学生安全管理属于公共行政范畴

公共行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管理与调控活动”。[5]公共行政的特性在于以下五点:[6]一则以公共权力为基石,二则指向公共事务,三则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亦即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四则具有公开性与程序性,五则具有服务性与非营利性。一言以蔽之,提供公共产品是公共行政的旨趣,管理是公共行政的发挥功能的路径——行政从本质上来说正是组织(社会共同体)为达成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此点在法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得到广泛承认。具体而言,学生安全管理活动是政府、高校以法律、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高校内部规章为准据,为维护学生群体的人身、财产等各种权利,所采用的各种措施之总和。依据大陆法系对公共行政的分类,学生安全管理活动属于秩序行政(德语Ordnungsverwaltung),而秩序行政是“最典型、最传统的行政类型。这种行政是在维持社会之秩序、国家之安全及排除对公民及社会之危害”[7]。

此处的难点在于对高校行使行政权力的理解。在我国,行政主体既包含国家行政机关,也包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高校虽然在《民法通则》中被明确为事业单位法人而非机关法人,但是因为其行使着来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所赋予的行政管理权力,所以是一种授权行政组织,从属于行政主体范畴。高校在行使这些行政职权时,处于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此时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性质。最高人民法院 的行政审判指导案例[8]也明确支持了这样一种定性。考察世界范围内的立法和法律实践,将高校作为行政主体实为普遍。例如,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通常将高校(尤其公立高校)定性为公营造物。而公营造物(德语Anstalt,简称“营造物”,亦译为“公务法人”、“公法设施”、“公共机构”等)是国家或地方为达成一定的公共目的,依据法律或由法律授权,结合人与物,使其能持续提供一定给付而设立的一种组织体。其通常具备法人身份,属于公法人⑥中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自然享有行政主体资格。

故此,将学生安全管理活动定性为公共行政实属必然。换言之,学生安全法制位于行政法系统中,有关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问题可运用行政法原理进行诠释。

(二)学生安全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校园为平台,并依据主体的不同,运用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模式,可将学生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组权利义务关系⑦提炼如下:

1.高校与学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高校与学生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实质。学生被某一高校录取后,取得该校学籍,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身份⑧与该校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被总称为在学关系。高校基于安全保障的需要,对学生实施管理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无疑是在学关系的重要部分。大陆法系普遍认为,在学关系是一种营造物利用关系,从属于特别权力关系范畴。“特别权力关系”是源于19世纪时德国的一项著名公法理论,意指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如军人之于军队,囚犯之于监狱等),在一定范围之内,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享有概括命令的权力,而行政相对人则具有高度服从义务的一种法律关系。具体而言,传统理论将“特别权力关系”与“一般权力关系”相对应,后者是公民与国家之间行政法律关系的常态,以公权力行使受到法治原则控制为特征,而前者则与此相反,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紧密型持续关系”,既排除法律保留原则,又剥夺司法救济手段,行政主体还可以通过内部规则的方式对行政相对人的自由权利做出限制乃至实施惩戒,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见,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中的“特别”二字,绝非特别优待反倒是特别限制之意。该理论对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大陆地区教育行政领域而言,虽无特别权力关系之名,却有特别权力关系之实。

二战之后,由于各国不断践行实质法治国的原则,特别权力关系被认为是“法治国的裂隙”而被修正,呈现出三方面的改变:[9]一是范围缩小;二是涉及基本权利者,必须有法律依据(亦即,承认法律保留与法律优先的原则);三是许可提起行政争讼。然而,在学关系仍应当认为是一种特别权力关系,而非一般法律关系。因为“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一般行政关系相比毕竟有着特殊之处,该领域中权利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紧密程度比较高,双方之间存在的‘紧密型持续关系’是客观事实”[10],所以我们并不能对客观事实视而不见而全盘否定之。当然,对于学校行为涉及学生基本权利或者重大利益的,应当遵循法律保留、正当程序、司法救济等原则。这样一种修正后的特别关系理论为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所赞同,并被改称为“特别法律关系”、“特别公法关系”等[11]。

经过修正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可以为规范我国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起到指明进路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郭为禄教授将在学关系中高校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关系区分为学籍管理关系与日常管理关系:[12]前者是涉及学生身份等重大权益的管理,即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以行政法为依据,对学生实行学籍管理行为而形成的管理关系;而后者是不涉及学生重大权益的管理,即学校为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由此形成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笔者赞同这样的划分,并且进一步指出学籍管理关系的实质是高校教育权力⑨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而日常管理关系的实质则是高校行政权力与学生的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这些权利处于受教育权的辐射地带。虽然,归根结底“受教育权以外的其他权利”并不是源于学生的受教育者身份,但是因为受教育权的影响,在相较于其他公民时仍会有所区别。在这样的语境之下,高校与学生所发生的安全管理关系理应属于日常管理关系中的一种,在特殊情况下亦可与学籍管理发生联系。需要指出的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并不否定在一定情况下,学校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学生利用学校的食宿、洗浴设备,在学校经营的商场超市内购物消费等。因为此时学校并非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而学生也完全是基于普通公民的身份而不是受教育权主体的身份与之发生关系,两者处于平等地位,所以是一种民事契约关系,并不属于笔者所说的在学关系范畴。

(2)高校的职权与职责。根据《教育法》第28条,学校有权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和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之规定,笔者提出以下见解:

第一,高校拥有根据学校章程,制定关于学生安全管理的规则并且贯彻执行的职权。并且,学校在制定规则以明晰双方权利义务时,应集思广益、尊重广大学生的参与权,遵循正当程序。

第二,当学生严重违背本校安全管理规则,从而危害学校、同学、教职员工的人身、财产权利时,甚至达到严重违法、犯罪程度时,高校对其有联结学籍管理、课以处分的职权。但是,开除学籍、劝其退学的实施应当审慎,并且不得与法律相冲突,以免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这一重要的宪法权利。

第三,职权二字对学校而言,既意味着权利(权力),也意味着是不可放弃的义务——因为职权与职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一,在本领域内,学生拥有的实体权利主要是人身权与财产权,这两者都是宪法、民法上予以确认和保护的重要基本权利。财产权无需赘述。人身权是与公民人身有关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具体而言有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权。前述六项人身权利与校园安全的密切 关联并不难以理解,此处需要强调的是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我国高校往往以传达室的方式来进行信函传达,学生的信件往往会先经过学校传达室,再转至寝室楼或者所在教学单位,管理紊乱、程序复杂,今后宜加强相应管理,保护学生通信方面的安全。

第二,既然高校有制定安全规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有对违规学生进行惩戒、乃至与学籍管理进行联结的权力,则学生也必须拥有下述相应的程序性权利:一方面是参与安全规则制定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对于学校所作的惩戒有获得救济的权利,不涉及学籍关系的惩戒有权提起校内申诉,涉及学籍关系的惩戒则既可进行申诉还应当有权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三,基于前述,学生还应履行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这也是《教育法》第43条所明确规定的。

2.其他各组权利义务关系

(1)政府与高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对高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监管职权。此时,政府居于行政主体地位,高校居于行政相对人地位。政府所作的监管,可以通过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⑩三种路径来实现。总之,高校对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管行为,负有接受、配合之义务。例如,公安消防部门对高校的校园消防设施、消防状况进行检查、指导。

(2)政府与学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学生实施安全管理的主要是驻校派出所。作为行政主体的驻校派出所通过户籍管理和日常治安维持而与学生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危害校园秩序的学生,派出所有进行行政处罚的职权。

(3)高校、政府与来访人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目前,我国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由学校保卫处与驻校派出所合作完成。二者可以依职权采取登记、检查、守卫等措施,防止校外不良分子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在学校开放时间、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入校,进入校园后应遵守法律和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三、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制度建构

(一)主要机构

目前,校内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为保卫部门与学生工作各部门;校外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为政府警务部门。详细而言,保卫部门是我国高校专为保障校园安全而设立的部门,校内与之配合的是由学生处(学工部)、院系党团组织(含学生辅导员)所共同构成的学生工作部门系统,校外与之协同的则是政府警务部门。因此,如何优化组织模式、厘清各机构职权与协作关系是《校园安全法》中所应完成的制度建构。

(二)制度建构

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是事前预防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的结合,这是《校园安全法》所应体现出的三个层次。机构问题正是机制问题的源头。

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与辅导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条与《消防法》第6条分别课以了学校组织交通安全教育和校方安全教育的义务。秉持这样一种安全教育精神,《校园安全法》既要与有关法律、法规相衔与深入,还应在其他方面进行拓展。笔者认为以下内容不可或缺:

第一,应以建构校园安全文化为一项重要原则,学生安全教育是其实现路径。可将保卫部门明确为高校安全工作的核心机构,强制要求各校通过章程以及其他管理规则的方式,对本校的学生安全教育事项进行规划,具体包含机构、时间、场合、方式、内容、次数下限等。

第二,有关治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的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负责,会同政府警务部门进行。有关公共卫生(包含急救)的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组织,安排校医院(设立医学院的学校可安排医学院或附属医院)或会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有关文体竞技的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组织,安排体育、舞蹈院系进行。有关教学科研安全的教育,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

第三,健全学生辅导制度,特别是心理辅导制度。由学生处(学工部)负总责,对因遭遇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避免违法、犯罪、自我伤害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校园警察与保卫制度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01年对全国58所特大规模高校(3个校区以上、管辖人口3万人以上)的统计资料[13]显示,这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l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查破刑事治安案件4986起,占立案数87%。其中公安机关查破573起,占立案数l0%,有3l所高校,公安机关的破案率为0。高校保卫部门查破4413起,占立案数77%。公安机关破案率与高校保卫部门的查处率为1:8。这一资料揭示出现行校园治安管理体制无法胜任实践: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着警力不足的困境,实践中广泛设立驻校派出所,然而派出所的警力编制与高校师生人数、校园面积相形见绌;另一方面,虽然高校保卫部门承担的职责基本同于公安机关,但是保卫部门并无公安机关那样的执法权(尤其是刑事案件)和专业技能,导致违法、犯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因此,笔者提出以下立法建议:

第一,建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机构,增强校园警力。具体而言,在大学城、规模较大的高校直接设立专门的公安分局,原各校区设立下属派出所,并在重要地点设立警务室。同时,鉴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派出所行使的刑事侦查权较小,《校园安全法》可对校园派出所的刑事侦查权进行必要扩大。

第二,厘清高校保卫部门与校园警务部门之间的权责和协作关系。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能为:负责学校安全教育,负责聘用和管理校园保安队伍,负责校园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代表学校、师生联系沟通校园警察部门。校园警察则拥有校园及周边地带的执法权,可以采取安全措施预防、制止、处理校内外发生的各类不法侵害。

第三,出于弥补警力不足的必要,为聘用校园协警提供制度保障。校园协警的门槛设定应较校外协警的门槛为高。协警并无独立执法权,而是校园警察的辅助力量。

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具体维度及其制度建构

从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角度出发,可将学生安全从本质上划分为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两种维度。这种划分固然满足了逻辑上的周延问题,但失之抽象,不能直接联结影响学生安全的现实因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较为不利。考察实践,学生安全主要与学校活动、寝室生活、校园设施设备、校园交通、校园卫生五者相关。因此,可暂将学生安全划分为学校活动安全、寝室生活安全、校园设施 设备安全、校园交通安全与校园卫生安全五种具体维度。尽管这样的划分在逻辑上并不周延、也无法涵盖全部现实问题,然而对其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制度建构策略,无疑具备“重点突破”的积极意义。

(一)学校活动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学校活动分为教研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种。两者均直接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教研活动是高校提供高等教育资源、完成行政给付任务,实现公民受教育权与学术自由的直接体现。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着因参与者违规、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可能性。教研活动安全的重要性,对具有实验危险性的各类自然科学专业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不言而喻。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学化学实验室便发生了一起甲醛泄露事件11。

学校所组织的课外活动,虽非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本职,却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意义深远。由于课外活动以文体竞技为普遍形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实施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为解决这类纠纷提供了一定思路。该《办法》第9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12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认定一项课外活动是否由学校组织,并藉此厘清学生与学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属不易。现通过一个典型案例12进行解读:

某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系组织“迎新”篮球赛,由临床医学系负责比赛场地和比赛管理事宜(包括聘请精通篮球运动的学生担任裁判),在比赛过程中一名球员因抢球意外遭受重伤。事后,高校主张本次学生伤害事件不属于校园安全事故,理由为:首先,篮球运动属于对抗性、风险性的体育竞赛;其次,临床医学系本身并不同于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篮球运动不属于其教学内容;再次,迎新球赛属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联谊的文娱活动,高校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自己作为民事主体,承担比赛造成的民事侵权责任;最后,临床医学系所起的作用是提供场地、后勤和组织观众的服务,并且已尽到管理职责,何况球员受伤纯属意外而非另一球员恶意违规造成。故此,学校只愿意提供人道主义的补偿,而不承担赔偿责任。伤者不服,现提起诉讼,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依赖目前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该校主张虽有过分为自身开脱责任之嫌,却并非于法无凭、毫无可取之处。

2.制度建构

(1)教研安全制度建构。立法授权相关组织制定出可操作的专业规范(特别是实验规范、实践规范),明确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各自职责,特别是对教研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措施要有详细规定。任何学校均负有贯彻执行规范的义务,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负有检查监督的义务。前述实验、实践规范本身虽然不属于“法”的范畴,但是法律却课以相关行政相对人遵守的义务和行政机关保障实施的义务。同时,立法还应赋予各高校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专业规范,通过本校内部规章进行相应细化补充的权责。高校所作的细化补充规定不得与前者相冲突,补充规定的内容应包含学校如何组织有关教研的纪律教育活动,包含时间、场合和方法等,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职人员。教研活动的开办过程中,以此强化教师、实验人员岗位责任感和建构学生的教研活动安全文化。

(2)课外活动安全制度建构。根据前述案例,笔者提出三点立法建议:

第一,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并非学生意思自治的个人行为,而是体现着学校意志,应与教研活动同等对待。该受伤学生并非由于自行约定的体育锻炼行为而致伤。其比赛由院系组织(实践中可表现为院系的团总支、学生会),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应认定为学校活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拓展,学校须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义务和责任。原因在于,高校是实现公民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公共机构,开办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是兴学的必要,而课外活动也是考察一所高校办学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无法避免且应当鼓励。本案中的体育活动虽非临床医学系的办学内容,但仍系学校活动之一环、符合高等教育宗旨,如完全由学生承担风险,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学校确实无过错的,承担无过错责任,对学生所遭受的损害进行较低限度填补即可;由受损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第三人恶意造成损害的,应由他们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所谓“学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过于原则性、抽象性,所以《校园安全法》的法律条文在吸收其要旨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具体化,要求此类群体性课外活动应经过学校严格的筹备、组织工作,并得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像本案中的篮球赛,还应强制要求必须聘请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的专业师生担任裁判,并且应有校医和指导老师在场,活动前还应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

第三,对于学生纯粹出于私人意思而使用学校设施、设备进行课外活动的,如网球场、田径场、游泳馆及其设备,学校也应在开放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值班进行安全监管,否则仍应承担相应的不利法律后果。

第四,对“校园”的解释应适当延伸。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有可能发生于本校校园以外,此时应将“校园”的范围进行适当延伸,而非针对狭隘的地理空间。

(二)寝室生活安全及其制度构建

1.问题分析

寝室生活既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涉及财产安全。在我国,学生在高校校园内通过集体住宿方式生活(较为例外的是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寝室一般为单人间)——寝室既是学生的个人空间,又带有一定的公共色彩。较常见的问题有公寓管理人员或学生违反学校寝室管理规定私自接纳外来人员造成财产被窃,以及学生在寝室内进行饮酒等禁止性活动从而引发斗殴等。

2.制度建构

虽然学 生寝室缺乏作为私人独立空间的色彩,但是将其视为临时住宅、予以保护却十分必要。住宅不可侵犯,乃是公民神圣的宪法权利。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将有利于实践中制止其他学生、教职员工、外来人员的不当闯入。诚然,高校强制分配宿舍、禁止学生在学期间校外居住在实践中属于常态。然而,此点对于基本上是成年人的高校学生群体,尤其对于学校离家很近的学生以及年龄较大的研究生群体是否必要?窃以为,离家较近的学生应当有选择住家的权利;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而言,强制住校则很可能会冲击他们的婚育权。因此,在《校园安全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住校与否,高校拥有对住校生实施寝室安全管理的职权并承担提供寝室安全保障的职责。

(三)校园设施设备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高校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无论是教学楼、公寓、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还是教研用的仪器、设备,都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消防安全是设施设备安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国家已为各种校园设施、设备设立了详细标准,同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1、2项也规定了学校对维持设施设备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故此,笔者不再赘述,将笔墨集中在其未作详细规范的一类特殊情况上:校园施工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校园施工者大都是从校方的建筑招投标中中标后承包下来的,作为施工者的承包方和发包方高校之间存在一个建设工程合同,但这一合同法律关系仅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承包方与学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承包方因施工侵犯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时,施工方与学生之间就发生了侵权法律关系,此时的学校是否需要对施工方的侵权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88、89、91条有关物件损害责任的规定,学生因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施工方承担侵权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但是,实践中的困难在于现实中,施工方与承包方往往不是同一个主体,并且学生对学校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难以了解。此时,作为与侵权法律关系双方中“桥梁”的高校理应有所作为。

2.制度建构

应规定高校在校园施工期间负有以下义务:

首先,学校有义务将工地设为禁区,防止学生进入。建筑材料也应放到学生难以接触的固定位置;其次,有危险性的工程,应避免在教学期间进行,而是利用寒暑假进行;再次,如果发生学生受损事件,学校必须作出积极回应,及时与承包方联系。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承包方的必要信息,避免学生无法找到适格的侵权主体,从而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校园交通安全及其建构

1.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的开放性日益增强,在校园中穿行的学校公车、教职工与学生私车、途经校园的城市公交车、校外来访车辆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在阴雨天气、上下课期间,道路转弯处和食堂等地点。2010年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13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2.制度建构

第一,设立财政专款,用以加强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改造。该工作由学校会同交通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来完成。内容包括:拓宽人行道、划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设定各道路时速限制;设置警示标志和校内红绿灯;在十字路口、教学楼、食堂、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段设置斑马线、减速带和人行天桥,必要位置可实施单行道和道路封闭。

第二,基于前述校园警察与保卫制度的建构,由校园警察和保卫人员切实承担校园内的交通管理,在一定路段设置交通岗亭,并对停车场和校门实施重点管制。同时,各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依法建立一套校园交通事故处理的应急处置机制。

第三,鉴于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校车安全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也应予以同样注意,此点对拥有多个校区的高校尤为重要。

(五)校园卫生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校园卫生安全包含食品、药物、医疗、疾控四个方面。食品安全対映的是校园食堂和校园商店,食堂、商店依据与学校签署的协议而进驻校园,在经营过程中还受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因此受到合同和法律的双重规制;而药物、医疗和疾控则対映的是校医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校园卫生安全监管的两大难题也日益显现:

一是食物中毒事件不时发生。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学生食堂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学生群体食物中毒事件。例如2010年3月30日,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43名学生在本校第三食堂内面馆吃完面条后,有39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14;二是校医院运行状态堪忧。校医院广泛存在着规模小、经费少、技术和物资差强人意的现象,然而,校医院在实践中却往往承担着本校学生医疗保健、卫生检查和疾控工作的重任。2003年初,我国爆发的“非典”疫情,更是对该问题提出了挑战。

2.制度建构

在本领域,我国制定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三部法规与规章。因此,《校园安全法》中所需的立法工作是整合这些立法成果,并与《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进行衔接和补充。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根据行政区划,高校的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应列为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可以考虑为行政检查次数设立下限。

第二,通过立法为各高校校医院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按照校区数量、校园面积、师生人数,对校医院的规模特别是医务人员编制设定下限,其中多校区的高校可设立数个校医院,针对地理位置偏僻、本区域内医疗条件较差的高校还应增高其校医院的设立门槛;授权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本校的医务资源配置,包括校医院位置、诊所和医务点地规划,规划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二者的监督管理;明确校医院进行疾病防控与组织校园卫生检查(含学生寝室和开放性场所)的职能,以及在突发校园伤害事故时紧急救治伤员的职责,对于设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学校,还应实现校医院与它们的衔接。

篇11

“安全”①,在各类辞典中通常解释为平安、保护、保全、稳定、无危险、不受侵扰、不发生事故等义。有学者综合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理论,将“安全”概括为“生活在特定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各种权利,特别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保护,尤其是法律保护的平安、无危险状态;其危害因素能够得到抑制、消解;其权利受到侵犯,能够得到救济;其侵犯行为能够得到处罚、矫正;安全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1]根据这一灼见,笔者将“校园安全”定义为:在校园这一特定公共环境中学习、研究、生活、工作的学生与教职员的权利(尤其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以法人形态运行的学校②的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利),不受威胁、危害、侵犯,从而得到实现的稳定状态。换言之,安全是将主体的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的进路。显而易见,学生安全在高校校园安全中居于核心位置:一则学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立足点,二则学生群体在学期间生活在校园之内。

高校以提供专科以上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为目的,具有规模大(校园面积广、师生人数多)、开放性强、管理复杂等特征,时时刻刻面临着校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威胁。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一是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甚至严重的失职;二是高校校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不可避免要面临由校外渗透、侵入的隐患和威胁;三是学生安全教育不足,忧患意识和法律意识缺失;四是社会整体治安恶化所造成的冲击,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地区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对校园造成了波及。

诚然,学生安全管理活动是实现高校教育、科研职能的重要前提,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实践。然而,我国相应的法律资源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立法进程缓慢,③直接针对校园安全的立法成果仅上海市2001年制定的地方法规《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未涉及高等教育阶段)、四川省政府2002年制定的地方规章《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试行)》④、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部门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寥寥几部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⑤,以全国性、高位阶性为特征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缺位;另一方面,虽然《侵权责任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民事、行政法律、法规中亦有部分规范可供适用,但是因为其分散性、间接性,并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所需。一言以蔽之,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则理应是其重要篇章。因此,笔者将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法理分析,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尝试完成相应制度的建构。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行政法理分析

(一)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的公共行政性质

1.学生安全属于公共安全范畴

“公共”,含有不特定(或多数)、共同性、社会共享性等要素。通常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重大生产安全,公共生活安宁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2]。显然,高校学生安全符合这一界定,属于公共安全范畴。有学者深刻地指出,“公共安全就是秩序的一种良性状态”[3]。而“秩序(order)”,是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4],与“无序(disorder)”、“混乱(chaos)”相对应。众所周知,秩序由制度来进行设定与维系。因此,安全对秩序的依赖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安全管理对制度资源的需求。

2.学生安全管理属于公共行政范畴

公共行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管理与调控活动”。[5]公共行政的特性在于以下五点:[6]一则以公共权力为基石,二则指向公共事务,三则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亦即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四则具有公开性与程序性,五则具有服务性与非营利性。一言以蔽之,提供公共产品是公共行政的旨趣,管理是公共行政的发挥功能的路径——行政从本质上来说正是组织(社会共同体)为达成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此点在法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得到广泛承认。具体而言,学生安全管理活动是政府、高校以法律、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高校内部规章为准据,为维护学生群体的人身、财产等各种权利,所采用的各种措施之总和。依据大陆法系对公共行政的分类,学生安全管理活动属于秩序行政(德语ordnungsverwaltung),而秩序行政是“最典型、最传统的行政类型。这种行政是在维持社会之秩序、国家之安全及排除对公民及社会之危害”[7]。

此处的难点在于对高校行使行政权力的理解。在我国,行政主体既包含国家行政机关,也包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高校虽然在《民法通则》中被明确为事业单位法人而非机关法人,但是因为其行使着来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所赋予的行政管理权力,所以是一种授权行政组织,从属于行政主体范畴。高校在行使这些行政职权时,处于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此时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性质。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指导案例[8]也明确支持了这样一种定性。考察世界范围内的立法和法律实践,将高校作为行政主体实为普遍。例如,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通常将高校(尤其公立高校)定性为公营造物。而公营造物(德语anstalt,简称“营造物”,亦译为“公务法人”、“公法设施”、“公共机构”等)是国家或地方为达成一定的公共目的,依据法律或由法律授权,结合人与物,使其能持续提供一定给付而设立的一种组织体。其通常具备法人身份,属于公法人⑥中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自然享有行政主体资格。

故此,将学生安全管理活动定性为公共行政实属必然。换言之,学生安全法制位于行政法系统中,有关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问题可运用行政法原理进行诠释。

(二)学生安全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校园为平台,并依据主体的不同,运用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模式,可将学生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组权利义务关系⑦提炼如下:

1.高校与学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高校与学生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实质。学生被某一高校录取后,取得该校学籍,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身份⑧与该校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被总称为在学关系。高校基于安全保障的需要,对学生实施管理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无疑是在学关系的重要部分。大陆法系普遍认为,在学关系是一种营造物利用关系,从属于特别权力关系范畴。“特别权力关系”是源于19世纪时德国的一项著名公法理论,意指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如军人之于军队,囚犯之于监狱等),在一定范围之内,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享有概括命令的权力,而行政相对人则具有高度服从义务的一种法律关系。具体而言,传统理论将“特别权力关系”与“一般权力关系”相对应,后者是公民与国家之间行政法律关系的常态,以公权力行使受到法治原则控制为特征,而前者则与此相反,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紧密型持续关系”,既排除法律保留原则,又剥夺司法救济手段,行政主体还可以通过内部规则的方式对行政相对人的自由权利做出限制乃至实施惩戒,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见,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中的“特别”二字,绝非特别优待反倒是特别限制之意。该理论对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大陆地区教育行政领域而言,虽无特别权力关系之名,却有特别权力关系之实。

二战之后,由于各国不断践行实质法治国的原则,特别权力关系被认为是“法治国的裂隙”而被修正,呈现出三方面的改变:[9]一是范围缩小;二是涉及基本权利者,必须有法律依据(亦即,承认法律保留与法律优先的原则);三是许可提起行政争讼。然而,在学关系仍应当认为是一种特别权力关系,而非一般法律关系。因为“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一般行政关系相比毕竟有着特殊之处,该领域中权利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紧密程度比较高,双方之间存在的‘紧密型持续关系’是客观事实”[10],所以我们并不能对客观事实视而不见而全盘否定之。当然,对于学校行为涉及学生基本权利或者重大利益的,应当遵循法律保留、正当程序、司法救济等原则。这样一种修正后的特别关系理论为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所赞同,并被改称为“特别法律关系”、“特别公法关系”等[11]。

经过修正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可以为规范我国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起到指明进路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郭为禄教授将在学关系中高校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关系区分为学籍管理关系与日常管理关系:[12]前者是涉及学生身份等重大权益的管理,即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以行政法为依据,对学生实行学籍管理行为而形成的管理关系;而后者是不涉及学生重大权益的管理,即学校为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由此形成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笔者赞同这样的划分,并且进一步指出学籍管理关系的实质是高校教育权力⑨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而日常管理关系的实质则是高校行政权力与学生的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这些权利处于受教育权的辐射地带。虽然,归根结底“受教育权以外的其他权利”并不是源于学生的受教育者身份,但是因为受教育权的影响,在相较于其他公民时仍会有所区别。在这样的语境之下,高校与学生所发生的安全管理关系理应属于日常管理关系中的一种,在特殊情况下亦可与学籍管理发生联系。需要指出的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并不否定在一定情况下,学校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学生利用学校的食宿、洗浴设备,在学校经营的商场超市内购物消费等。因为此时学校并非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而学生也完全是基于普通公民的身份而不是受教育权主体的身份与之发生关系,两者处于平等地位,所以是一种民事契约关系,并不属于笔者所说的在学关系范畴。

(2)高校的职权与职责。根据《教育法》第28条,学校有权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和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之规定,笔者提出以下见解:

第一,高校拥有根据学校章程,制定关于学生安全管理的规则并且贯彻执行的职权。并且,学校在制定规则以明晰双方权利义务时,应集思广益、尊重广大学生的参与权,遵循正当程序。

第二,当学生严重违背本校安全管理规则,从而危害学校、同学、教职员工的人身、财产权利时,甚至达到严重违法、犯罪程度时,高校对其有联结学籍管理、课以处分的职权。但是,开除学籍、劝其退学的实施应当审慎,并且不得与法律相冲突,以免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这一重要的宪法权利。

第三,职权二字对学校而言,既意味着权利(权力),也意味着是不可放弃的义务——因为职权与职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一,在本领域内,学生拥有的实体权利主要是人身权与财产权,这两者都是宪法、民法上予以确认和保护的重要基本权利。财产权无需赘述。人身权是与公民人身有关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具体而言有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权。前述六项人身权利与校园安全的密切关联并不难以理解,此处需要强调的是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我国高校往往以传达室的方式来进行信函传达,学生的信件往往会先经过学校传达室,再转至寝室楼或者所在教学单位,管理紊乱、程序复杂,今后宜加强相应管理,保护学生通信方面的安全。

第二,既然高校有制定安全规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有对违规学生进行惩戒、乃至与学籍管理进行联结的权力,则学生也必须拥有下述相应的程序性权利:一方面是参与安全规则制定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对于学校所作的惩戒有获得救济的权利,不涉及学籍关系的惩戒有权提起校内申诉,涉及学籍关系的惩戒则既可进行申诉还应当有权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三,基于前述,学生还应履行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这也是《教育法》第43条所明确规定的。

2.其他各组权利义务关系

(1)政府与高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对高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监管职权。此时,政府居于行政主体地位,高校居于行政相对人地位。政府所作的监管,可以通过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⑩三种路径来实现。总之,高校对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管行为,负有接受、配合之义务。例如,公安消防部门对高校的校园消防设施、消防状况进行检查、指导。

(2)政府与学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学生实施安全管理的主要是驻校派出所。作为行政主体的驻校派出所通过户籍管理和日常治安维持而与学生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危害校园秩序的学生,派出所有进行行政处罚的职权。

(3)高校、政府与来访人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目前,我国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由学校保卫处与驻校派出所合作完成。二者可以依职权采取登记、检查、守卫等措施,防止校外不良分子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在学校开放时间、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入校,进入校园后应遵守法律和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三、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制度建构

(一)主要机构

目前,校内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为保卫部门与学生工作各部门;校外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为政府警务部门。详细而言,保卫部门是我国高校专为保障校园安全而设立的部门,校内与之配合的是由学生处(学工部)、院系党团组织(含学生辅导员)所共同构成的学生工作部门系统,校外与之协同的则是政府警务部门。因此,如何优化组织模式、厘清各机构职权与协作关系是《校园安全法》中所应完成的制度建构。

(二)制度建构

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是事前预防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的结合,这是《校园安全法》所应体现出的三个层次。机构问题正是机制问题的源头。

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与辅导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条与《消防法》第6条分别课以了学校组织交通安全教育和校方安全教育的义务。秉持这样一种安全教育精神,《校园安全法》既要与有关法律、法规相衔与深入,还应在其他方面进行拓展。笔者认为以下内容不可或缺:

第一,应以建构校园安全文化为一项重要原则,学生安全教育是其实现路径。可将保卫部门明确为高校安全工作的核心机构,强制要求各校通过章程以及其他管理规则的方式,对本校的学生安全教育事项进行规划,具体包含机构、时间、场合、方式、内容、次数下限等。

第二,有关治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的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负责,会同政府警务部门进行。有关公共卫生(包含急救)的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组织,安排校医院(设立医学院的学校可安排医学院或附属医院)或会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有关文体竞技的教育,由学校保卫部门组织,安排体育、舞蹈院系进行。有关教学科研安全的教育,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

第三,健全学生辅导制度,特别是心理辅导制度。由学生处(学工部)负总责,对因遭遇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避免违法、犯罪、自我伤害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校园警察与保卫制度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01年对全国58所特大规模高校(3个校区以上、管辖人口3万人以上)的统计资料[13]显示,这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l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查破刑事治安案件4986起,占立案数87%。其中公安机关查破573起,占立案数l0%,有3l所高校,公安机关的破案率为0。高校保卫部门查破4413起,占立案数77%。公安机关破案率与高校保卫部门的查处率为1:8。这一资料揭示出现行校园治安管理体制无法胜任实践: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着警力不足的困境,实践中广泛设立驻校派出所,然而派出所的警力编制与高校师生人数、校园面积相形见绌;另一方面,虽然高校保卫部门承担的职责基本同于公安机关,但是保卫部门并无公安机关那样的执法权(尤其是刑事案件)和专业技能,导致违法、犯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因此,笔者提出以下立法建议:

第一,建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机构,增强校园警力。具体而言,在大学城、规模较大的高校直接设立专门的公安分局,原各校区设立下属派出所,并在重要地点设立警务室。同时,鉴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派出所行使的刑事侦查权较小,《校园安全法》可对校园派出所的刑事侦查权进行必要扩大。

第二,厘清高校保卫部门与校园警务部门之间的权责和协作关系。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能为:负责学校安全教育,负责聘用和管理校园保安队伍,负责校园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代表学校、师生联系沟通校园警察部门。校园警察则拥有校园及周边地带的执法权,可以采取安全措施预防、制止、处理校内外发生的各类不法侵害。

第三,出于弥补警力不足的必要,为聘用校园协警提供制度保障。校园协警的门槛设定应较校外协警的门槛为高。协警并无独立执法权,而是校园警察的辅助力量。

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具体维度及其制度建构

从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角度出发,可将学生安全从本质上划分为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两种维度。这种划分固然满足了逻辑上的周延问题,但失之抽象,不能直接联结影响学生安全的现实因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较为不利。考察实践,学生安全主要与学校活动、寝室生活、校园设施设备、校园交通、校园卫生五者相关。因此,可暂将学生安全划分为学校活动安全、寝室生活安全、校园设施设备安全、校园交通安全与校园卫生安全五种具体维度。尽管这样的划分在逻辑上并不周延、也无法涵盖全部现实问题,然而对其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制度建构策略,无疑具备“重点突破”的积极意义。

(一)学校活动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学校活动分为教研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种。两者均直接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教研活动是高校提供高等教育资源、完成行政给付任务,实现公民受教育权与学术自由的直接体现。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着因参与者违规、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可能性。教研活动安全的重要性,对具有实验危险性的各类自然科学专业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不言而喻。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学化学实验室便发生了一起甲醛泄露事件11。

学校所组织的课外活动,虽非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本职,却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意义深远。由于课外活动本文由收集整理以文体竞技为普遍形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实施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为解决这类纠纷提供了一定思路。该《办法》第9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12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认定一项课外活动是否由学校组织,并藉此厘清学生与学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属不易。现通过一个典型案例12进行解读:

某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系组织“迎新”篮球赛,由临床医学系负责比赛场地和比赛管理事宜(包括聘请精通篮球运动的学生担任裁判),在比赛过程中一名球员因抢球意外遭受重伤。事后,高校主张本次学生伤害事件不属于校园安全事故,理由为:首先,篮球运动属于对抗性、风险性的体育竞赛;其次,临床医学系本身并不同于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篮球运动不属于其教学内容;再次,迎新球赛属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联谊的文娱活动,高校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自己作为民事主体,承担比赛造成的民事侵权责任;最后,临床医学系所起的作用是提供场地、后勤和组织观众的服务,并且已尽到管理职责,何况球员受伤纯属意外而非另一球员恶意违规造成。故此,学校只愿意提供人道主义的补偿,而不承担赔偿责任。伤者不服,现提讼,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依赖目前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该校主张虽有过分为自身开脱责任之嫌,却并非于法无凭、毫无可取之处。

2.制度建构

(1)教研安全制度建构。立法授权相关组织制定出可操作的专业规范(特别是实验规范、实践规范),明确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各自职责,特别是对教研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措施要有详细规定。任何学校均负有贯彻执行规范的义务,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负有检查监督的义务。前述实验、实践规范本身虽然不属于“法”的范畴,但是法律却课以相关行政相对人遵守的义务和行政机关保障实施的义务。同时,立法还应赋予各高校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专业规范,通过本校内部规章进行相应细化补充的权责。高校所作的细化补充规定不得与前者相冲突,补充规定的内容应包含学校如何组织有关教研的纪律教育活动,包含时间、场合和方法等,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职人员。教研活动的开办过程中,以此强化教师、实验人员岗位责任感和建构学生的教研活动安全文化。

(2)课外活动安全制度建构。根据前述案例,笔者提出三点立法建议:

第一,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并非学生意思自治的个人行为,而是体现着学校意志,应与教研活动同等对待。该受伤学生并非由于自行约定的体育锻炼行为而致伤。其比赛由院系组织(实践中可表现为院系的团总支、学生会),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应认定为学校活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拓展,学校须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义务和责任。原因在于,高校是实现公民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公共机构,开办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是兴学的必要,而课外活动也是考察一所高校办学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无法避免且应当鼓励。本案中的体育活动虽非临床医学系的办学内容,但仍系学校活动之一环、符合高等教育宗旨,如完全由学生承担风险,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学校确实无过错的,承担无过错责任,对学生所遭受的损害进行较低限度填补即可;由受损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第三人恶意造成损害的,应由他们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所谓“学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过于原则性、抽象性,所以《校园安全法》的法律条文在吸收其要旨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具体化,要求此类群体性课外活动应经过学校严格的筹备、组织工作,并得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像本案中的篮球赛,还应强制要求必须聘请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的专业师生担任裁判,并且应有校医和指导老师在场,活动前还应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

第三,对于学生纯粹出于私人意思而使用学校设施、设备进行课外活动的,如网球场、田径场、游泳馆及其设备,学校也应在开放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值班进行安全监管,否则仍应承担相应的不利法律后果。

第四,对“校园”的解释应适当延伸。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有可能发生于本校校园以外,此时应将“校园”的范围进行适当延伸,而非针对狭隘的地理空间。

(二)寝室生活安全及其制度构建

1.问题分析

寝室生活既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涉及财产安全。在我国,学生在高校校园内通过集体住宿方式生活(较为例外的是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寝室一般为单人间)——寝室既是学生的个人空间,又带有一定的公共色彩。较常见的问题有公寓管理人员或学生违反学校寝室管理规定私自接纳外来人员造成财产被窃,以及学生在寝室内进行饮酒等禁止性活动从而引发斗殴等。

2.制度建构

虽然学生寝室缺乏作为私人独立空间的色彩,但是将其视为临时住宅、予以保护却十分必要。住宅不可侵犯,乃是公民神圣的宪法权利。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将有利于实践中制止其他学生、教职员工、外来人员的不当闯入。诚然,高校强制分配宿舍、禁止学生在学期间校外居住在实践中属于常态。然而,此点对于基本上是成年人的高校学生群体,尤其对于学校离家很近的学生以及年龄较大的研究生群体是否必要?窃以为,离家较近的学生应当有选择住家的权利;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而言,强制住校则很可能会冲击他们的婚育权。因此,在《校园安全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住校与否,高校拥有对住校生实施寝室安全管理的职权并承担提供寝室安全保障的职责。

(三)校园设施设备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高校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无论是教学楼、公寓、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还是教研用的仪器、设备,都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消防安全是设施设备安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国家已为各种校园设施、设备设立了详细标准,同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1、2项也规定了学校对维持设施设备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故此,笔者不再赘述,将笔墨集中在其未作详细规范的一类特殊情况上:校园施工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校园施工者大都是从校方的建筑招投标中中标后承包下来的,作为施工者的承包方和发包方高校之间存在一个建设工程合同,但这一合同法律关系仅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承包方与学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承包方因施工侵犯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时,施工方与学生之间就发生了侵权法律关系,此时的学校是否需要对施工方的侵权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88、89、91条有关物件损害责任的规定,学生因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施工方承担侵权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但是,实践中的困难在于现实中,施工方与承包方往往不是同一个主体,并且学生对学校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难以了解。此时,作为与侵权法律关系双方中“桥梁”的高校理应有所作为。

2.制度建构

应规定高校在校园施工期间负有以下义务:

首先,学校有义务将工地设为,防止学生进入。建筑材料也应放到学生难以接触的固定位置;其次,有危险性的工程,应避免在教学期间进行,而是利用寒暑假进行;再次,如果发生学生受损事件,学校必须作出积极回应,及时与承包方联系。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承包方的必要信息,避免学生无法找到适格的侵权主体,从而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校园交通安全及其建构

1.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的开放性日益增强,在校园中穿行的学校公车、教职工与学生私车、途经校园的城市公交车、校外来访车辆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在阴雨天气、上下课期间,道路转弯处和食堂等地点。2010年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13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2.制度建构

第一,设立财政专款,用以加强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改造。该工作由学校会同交通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来完成。内容包括:拓宽人行道、划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设定各道路时速限制;设置警示标志和校内红绿灯;在十字路口、教学楼、食堂、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段设置斑马线、减速带和人行天桥,必要位置可实施单行道和道路封闭。

第二,基于前述校园警察与保卫制度的建构,由校园警察和保卫人员切实承担校园内的交通管理,在一定路段设置交通岗亭,并对停车场和校门实施重点管制。同时,各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依法建立一套校园交通事故处理的应急处置机制。

第三,鉴于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校车安全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也应予以同样注意,此点对拥有多个校区的高校尤为重要。

(五)校园卫生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校园卫生安全包含食品、药物、医疗、疾控四个方面。食品安全??映的是校园食堂和校园商店,食堂、商店依据与学校签署的协议而进驻校园,在经营过程中还受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因此受到合同和法律的双重规制;而药物、医疗和疾控则??映的是校医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校园卫生安全监管的两大难题也日益显现:

一是食物中毒事件不时发生。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学生食堂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学生群体食物中毒事件。例如2010年3月30日,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43名学生在本校第三食堂内面馆吃完面条后,有39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14;二是校医院运行状态堪忧。校医院广泛存在着规模小、经费少、技术和物资差强人意的现象,然而,校医院在实践中却往往承担着本校学生医疗保健、卫生检查和疾控工作的重任。2003年初,我国爆发的“非典”疫情,更是对该问题提出了挑战。

2.制度建构

在本领域,我国制定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三部法规与规章。因此,《校园安全法》中所需的立法工作是整合这些立法成果,并与《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进行衔接和补充。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根据行政区划,高校的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应列为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可以考虑为行政检查次数设立下限。

第二,通过立法为各高校校医院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按照校区数量、校园面积、师生人数,对校医院的规模特别是医务人员编制设定下限,其中多校区的高校可设立数个校医院,针对地理位置偏僻、本区域内医疗条件较差的高校还应增高其校医院的设立门槛;授权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本校的医务资源配置,包括校医院位置、诊所和医务点地规划,规划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二者的监督管理;明确校医院进行疾病防控与组织校园卫生检查(含学生寝室和开放性场所)的职能,以及在突发校园伤害事故时紧急救治伤员的职责,对于设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学校,还应实现校医院与它们的衔接。

篇12

国旗下演讲安全教育1安全的校园,是保障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安全工作不仅关乎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然而,由于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校园内的安全意外事故仍频频发生:山西省晋城市某校学生因早到不能进教室,在教室旁边的舞台上避雨时,舞台房顶部分塌陷,造成1死13伤的事故;北京北大第一医院幼儿园临时工徐和平闯进幼儿园,挥刀对幼儿狂砍,导致15名幼儿和1名教师受伤,1名幼儿死亡;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学生踩TA事故,共有6名学生死亡,39人重伤……这一件又一件的校园意外事故,一个又一个花样般的生命受到了伤害,血的教训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校园内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我校针对校园环境特点以及学生人数,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值勤值班制度,随时检查、记录,排查各自范围内的安全隐患,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凡是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或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此外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消防自救逃生演练,教会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地安全撤离。通过校园电台,专题讲座,安全知识竞赛,主题黑板报评比等等活动强化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每日班级的晨会,字字提醒,句句叮咛,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给学生们营造“安全第一,做文明小学生”的浓厚氛围。

众所周知,小学生岁数小,自控能力差,因此许多安全意外防不胜防。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去年五月的一个下午,学生们都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突然班上的体育委员气喘吁吁的跑进办公室,大喊:“吴老师,不好啦,李明的膀子断了!”听到这话,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怎么了?我赶紧跑下楼,看到体育老师正抱着李明,李明一脸痛苦地捂着左手臂,体育老师把事情的大概说了一下:学生们绕圈跑步时,也不知是前面的李明跑慢了还是后面的同学踩到了李明的鞋,总之一眨眼的工夫,学生们叠罗汉似的把个头最小的李明压在最下面,手臂受了伤。看着孩子痛得皱起来的小脸,我又是难过又是着急,工作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故的我,看着眼前的混乱,顿时没了章程。“快把孩子送到医院!”听到副班主任张老师的声音,我才回过神来,想到学校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请张老师留下调查事情的原委,立即通知年级部主任,同时把孩子带到学校对面的医院,初步诊断是左手臂肩关节脱臼,需要立即复位。我立刻和体育老师一起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三院就诊,同时通知孩子的父母,直到孩子的手臂复位并打上石膏固定。正准备离开时,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孩子的左手臂原本就有习惯性脱臼的问题,感谢我们处理的及时。可是就是这一声感谢,却让我觉得更加的自责,没有把学生的安全负责好,虽说是意外,但若是再细心些,多叮咛些,或许这样的意外就可以更少的发生。

尽管这个意外没有太严重的后果,但学生那痛苦的小脸却也时刻提醒着我,安全教育时刻不能忘,多一句提醒和叮咛,就多一份安全和放心。安全意外防不胜防,一旦发生,只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就能有条不紊的把事故带来的伤害减少到最低。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师的事业是叶的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努力的供给养分,只为那枝头能开出最红艳的花朵,能结出最甜美的果实。我也渐渐明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开怀的笑颜,健康安全的成长。

如果说生命是花,那么安全就是衬托千娇百媚的绿叶;如果说生命是河流,那么安全就是缔造曲折迂回的护堤。每一位学生在校的安全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亲爱的同仁们,就让我们做那护花的叶,护河堤,一起携手,为学生们的校园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吧!

国旗下演讲安全教育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视安全教育。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活动领域越来越宽,安全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它已成为生命教育、公众教育和世纪教育。

有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安全教育要有足够的认识。我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经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画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每位家长、老师都希望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交通安全是影响我们安全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是否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呢?

上学、放学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在路上行走时,不要互相打闹、追逐,要学会谦让,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对于骑自行车的同学来说,不骑车带人,不骑飞车,骑车时不听耳机等,保持车况完好,不逆行,转弯不抢行猛拐,都是保障我们交通安全的有效措施,随着冬季的到来,交通安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车胎不要充气太足,这样可以增加与地面摩擦,不易滑倒,同时,还要与前面的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这都增加了我们安全系数。

另外,消防安全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它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活,给人民财产和国家建设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在学校,我们应注意不要把火柴、火机等物品带入校园;在学校不吸烟;在老师指导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涉及易燃化学药品的实验;爱护消防设施等。在家中,我们应注意不要将易燃品放在阳光下直射;天然气使用后要及时关闭;不玩火等。

如果在火灾来临时,我们要临危不乱,积极自救。震惊全国的吉林中百商厦火灾,死亡54人,其中,不少是死于慌乱和无知。而在前段时间进行的“中国骄傲”评选活动中当选的深圳市南山区头城小学袁缓同学,就是因为她在父母煤气中毒的生死关头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冷静地抢救了亲人。记者对她采访时问她如何知道这些救护方法,袁缓回答说这是在学校认真学习得到的。可见安全教育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果断的、正确的进行自护自救,机智的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为生命筑起坚固的城墙!

国旗下演讲安全教育3大家早上好!过去的一周,可以说绵绵秋雨,洁净了我们的校园,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清新舒适的空气,我们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早操和体育课秩序井然,晨读书声琅琅,尤其是各班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高度重视,室内外卫生大有改观。然而,不论是课间纪律、路队纪律,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因此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打架斗殴、体育运动损伤、火灾火险、溺水、吸毒、自杀等等。这些都时刻威胁着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让学校安全警钟长鸣,为了我们能有一个舒心、优雅、文明的学习环境,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

各级各班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我们的安全、文明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中。

二、做好秋季流感等防病工作。

秋季虽然不是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但同样要加强预防。尤其是近期内甲型h1n1流感在省、市部分学校已经发现,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各班一定要按学校的要求做好每日晨、午检,及时填写晨、午检表,一旦发现有甲型流感或传染病发生,要在半小时内向校医室报告,并立即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不能任之蔓延。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室内要勤通风,勤洒扫,勤消毒。

三、注意课间活动安全。

请同学们课间不要在楼道或操场上,做那些剧烈的、过激、过猛的运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爬门窗、栏杆或雕塑,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等。尤其是课外活动期间,各班一定要按照学校要求的场地,有组织地、文明地活动,千万不要在满校园里穷追乱撞。

国旗下演讲安全教育4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善待自我 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我知道,同学们大多会吟唱《祝你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祈祷顺利、求报平安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话语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我断定,同学们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顺利”等吉祥词语对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表达过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____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危害、犯、艾滋病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____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____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就如上星期,有好几起同学打架事件,还有球场上发生的事件。篮球比赛本应赛出友谊,赛出风格,可有那么一些同学竟为输赢而大打出手,弄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不难想象,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再说,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网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恋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国旗下演讲安全教育5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平湖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

放学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队。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篇13

世界首座生态城将落户于上海

根据英国《独立报》2月6日文章《无碳生活――中国的绿色飞跃》报道,上海附近崇明岛的东滩将成为容纳50万居民的循环生态城市。有报道说,伦敦市长对东滩计划很感兴趣,可能会把它作为伦敦发展的蓝图。英国工程师将参与这项建设。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建筑工程,该工程已得到中央政府的初步批准。东滩项目占地630ha,主要吸引那些可以从积极的生态环境中获益的商业和休闲业公司的投资。所有建筑用能源将自给自足,电力主要来自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所有房屋都将设置在徒步7分钟就能搭乘公共交通的距离内。多数居民将在东滩内工作,所有建筑将使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科技。岛上农民将采用有机方法种植庄稼,使食品自给自足。

该工程的英方负责人海德说,由于附近有湿地和候鸟群,汽油或柴油车在这里行不通,只能使用电力车,人们将再次敞开窗户,也不再需要空调。工程师们对这个工程满怀热情,认为这就是下一代人的未来。但是东滩工程造价不菲,约15亿英镑,而且可能继续攀升。

2005年3月22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在清华大学落成。楼内集中展示了近百项国内外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是中国首个以真实建筑物搭建的建筑节能技术试验平台。

扣除用于科学实验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展示的投资,其建设成本仅为5000~6000元/m2,根据全寿命计算20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资。

运行两年后,在清华大学2007年2月召开的“建设节约型校园”新闻会上,该建筑被誉为“节能大王”。据数据统计,该示范楼全年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仅为北京同类建筑的30%。

王小东、崔恺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7年2月12日,建设部颁发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梁思成奖获奖者是经专家提名委员会提名,专家评选委员会评选,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决定的。每位“梁思成奖”获得者将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首届“梁思成奖”授予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9名建筑师 齐康、莫伯治、赵冬日、关肇邺、魏敦山、张锦秋、何镜堂、张开济、吴良镛。自2001年起,每2年评选一次。第二届获奖者是马国罄、彭一刚,第三届是程泰宁,刘力、刘克良获提名奖。

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的获得者是王小东、崔恺,柴裴义、黄星元获提名奖。本文将在后面对本届梁思成奖获得者王小东、崔恺作特别报道。

深圳“双年展”将于年底举行

深圳第二届建筑双年展将在今年12月拉开帷幕。“双年展”将采取免收门票、利用数码宣传方式、将城市基础设施为附属展场等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从参展内容来看,第二届“双年展”更具国际性。荷兰建筑大师、哈佛大学教授雷姆・库哈斯将亲自带建筑团队来深参展。在3月15日的会上他表示,将在“双年展”上做一个有关“城市新城”的研究报告。此外,“双年展”还将展出3位“普利茨克奖”得主的城市作品,将邀请国内外数十家建筑院校通过调研及项目设计的方式参与本届双年展。

本届双年展主题将围绕“城市再生”展开,并以深圳作为珠三角经济核心及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联动体,不断探索其试验性和创造性。作为“再生”项目之一,宝安光明新城项目将亮相“双年展”。

“双年展”组委会负责人透露,本届“双年展”有可能成为“双年双城展”。深圳和香港合作办“双年展”的进程正在良性推进当中。

今年4月23日是第12个“世界读书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此举行了“世界读书日――来自建筑学人的编读心得”征稿活动。许多业内专家和学者纷纷投稿支持,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曹汛教授、北京院马国馨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等等。

主办者说,“建筑是一棵大树,各个学科是它的枝干,而‘非建筑’的人文文化则为这棵大树提供着生长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土壤。正如欣赏一幢优秀的建筑物,就会感知它犹如一个高度和谐的有机整体。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4月23日第12个世界读书日”,更在于介绍一代代建筑师及建筑学人成长和阅读的经历,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提高建筑师、尤其是青年建筑师们的阅读休养和文化素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建筑创作》杂志社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共同在天津举行了主题为“建筑师书缘”的建筑师茶座活动。

为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南京梅园新村整治正在进行

按照梅园新村历史街区改造建设3年完成的规划,今年南京玄武区将对雍园片区进行整治维护,使之与去年整治一新的梅园历史街区的民国风格保持一致。在雍园一条街,只有100多米的小路上有14幢民国建筑,其中有著名的白崇禧公馆。据负责该项目的玄武区建设局有关人士介绍,雍园整治出新包括对14幢民国建筑立面整治,修旧如旧,沿街围墙、门楼整治出新,雍园25号等5个院落内的拆违拆旧、下水道整治等。据介绍,即将进行的雍园街巷整治总体规划将达450万元以上。

据悉,雍园街区改造出新后,下一步将对桃园片区进行整治改造。根据梅园新村街区的长远规划,还将完善其周边路网,5年内梅园新村路将被辟为步行道。具体规划范围北起梅园中学,南至钟岚里,向东至内秦淮河,向西至汉府街与长江路交叉口,目的是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并充分营造良好的文化商业环境。

谈谈古建筑修缮的建筑门派――苏州“香山帮”

2007年3月,南京大板巷42号甘熙宅第古建筑群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正式开工。甘熙宅第在这次维修整治后将成为“金陵第一园”,而参与修缮的是通过竞标取得资格的苏州“香山帮”。

据称,蒯祥是苏州“香山帮”艺人的开山鼻祖。在明代,他曾经担任“营缮所丞”,直接指挥并参与设计了明代故宫。另外,他还参与主持了众多的皇室工程,如北京十三陵的修建。蒯祥出生于南京,其父亲、祖父都是有名的木匠,蒯祥的后代以及徒弟们形成了“香山帮”,一直从事古建筑修建维修至今。

就南京而言,“香山帮”工匠就曾经修复过夫子庙、朝天宫、鸡鸣寺等不少古建筑。夫子庙前“天下文枢”牌坊、秦淮河畔的古建筑群、鸡鸣寺塔等古建筑都是他们的杰作。在谈到本次甘熙宅第的修缮时,蒯祥古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邓钰生表示:“我们要为甘熙宅第增高60cm,抬高甘熙宅第主要目的是为了排水防涝。”

生态园里原汁原味的“徽州大院”

上海又一座生态休闲公园年内建成,12幢徽派建筑“定居”罗店。正在建造的宝山区罗店镇卫斯嘉生态休闲园里,12幢建筑分别从安徽休宁、歙县、屯溪等地整幢“搬”过来,形成原汁原味的“徽州大院”。

进入卫斯嘉生态休闲园首先映入目目帘的是一座古牌坊,门楣中刻着“贞寿之门”,下有“圣旨”两字,原来是真正的清道光六年皇帝赐封的牌坊。这座牌坊所有的部件都是原件拼装起来的。

在另一幢原汁原味的安徽民居里,镶嵌着安徽民间琴棋书画的四个木雕,栩栩如生,让人大开眼界。

还有一座原先在建中的宰相府,柱子立墙未砌,但已透出威严。它以前是一品以上大官的宅邸,原来门前还有石碑,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仅议事厅屋顶上的“冬瓜梁”就可见一斑,它们都是由樟木制造的粗90cm、长5m的大家伙。

此外,让人欣喜的还有不少。比如,在这个“徽州大院”的湖面上有一座货真价实的咸丰九年永济桥……

这座占地1200亩的休闲生态园,预计今年底可以建成,届时它会成为上海旅游的一处新景点。12幢徽派建筑作为园中景观的亮点,它们各各相异,材料也是各领。在安徽当地,它们有的濒临倒塌,有的需要翻建,有心人把它们收购过来,拯救危亡,异地重生,让上海人足不出沪,也能一睹徽州文化的精粹。

复旦学子发现两种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景观植物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3个本科生 胡欢、阮晓峰和陆时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经他们研究发现,如果将两种陆生植物――佛手蔓绿绒(俗称小天使)和叶喜林芋(俗称春羽),种植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氧。有了它们,解决湖泊、河流的污染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途径。同时这两种植物价格便宜,一般一株10元左右,在花鸟市场上很常见。

怎样种养它们?3个大学生又专门设计发明了一种“水培浮床”:浮床上有架子,确保植物根在水中茎在水外;浮床还可透光,不影响所在水体的自然采光,植物根系又能充分舒展生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污染物质的吸收。阮晓峰介绍说,由于两种植物本身就是人们认可的景观植物,还可以把它们繁殖的分支投放市场,作为家居盆栽、水培植物或户外景观植物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阮晓峰将此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归功于复旦大学,“学校支持每个学生的创新,不管你是博士生、硕士生,还是本科生,依靠项目都能申请到科研经费,还提供实验室。”他还透露,目前,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黄兴公园合作,正将这个发明成果在公园的景观水面上做测试。今年,阮晓峰和他的同学已经考取了复旦的硕士研究生,他表示,“我们将继续对此做深入研究,完善技术指标,将来可能以此开始自己的创业。”

厦门国际邮轮城后年建成

2007年5月10日,厦门国际邮轮城景观工程方案招标揭晓。据了解,此次景观工程招标吸引了海内外32家知名景观设计单位报名,经过认真审查和筛选,最终入围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的单位为瑞典、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的4个公司。最后,来自瑞典的2号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方案以浪漫的东南亚园林为蓝本,揉入中式园林的虚实变化,将东方审美情趣与异域风情相融合,营造高贵的国际时尚生活空间。

国际邮轮城位于厦门湖滨北路西端与东渡路交界处,东侧为狐尾山,西侧为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及万顷碧波,南接西海湾公园及湖。项目总占地约1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其中酒店式公寓约9.5万平方米,高档住宅5万平方米,高档写字楼6.2万平方米,综合商场3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5万平方米。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的定位,该项目又是展现厦门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邮轮城的景观建设非常重要。

“邮轮被称作移动的皇宫,今后这里将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邮轮。”据悉,国际邮轮城将于2009年底初步建成,力争打造成为我国首个名副其实的大型国际邮轮城。有关负责人说,邮轮城定位为高端消费人群,在区域内规划建设口岸商务、休闲居住、精品购物、观光、餐饮、娱乐、酒店等一系列精品服务配套,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名副其实的大型国际邮轮城。

湖南湘潭建成全国最大“天然空调”

地源热泵是近年来在我国刚刚开始普及的一项新型节能技术。将湘江水引入城市中心区的120亩人工湖――梦泽湖,将湖水作为冷热源,经过一番转换后即可为城市建筑供冷供热。近日,长沙和湘潭两地的60多位暖通专家汇聚莲城,就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深入交流和探讨,对这一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湘潭的成功运行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介绍,湘潭市城市中心区地表水水源热泵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采用地表水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与传统空调相比,节约成本50%以上。

40

4月28日~5月11日,40位小于40岁的华人建筑设计师作品展在上海番禺路58号中泰Z58开展。展览组委会邀请了来自中国各地40位小于40岁的建筑师参展,为观众呈现了年轻华人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热情。

展览采用了新颖的视觉感受方式,将作品离散地分布在展场,充斥了整个空间,同时也让建筑自身的特点得以展露。展览现场根据隈研吾所改造的建筑Z58,延续它“光的盒子”的理念,树起20根被“光柱”――建筑师的作品以平面的形式覆盖在构成柱子的材料上,光线则从作品中穿透而出,给人以朦胧梦幻的感觉。

40

BIAD“新作品展”亮相上海朱小

地院长记者会解读“BIAD设计”

2007年6月9日,“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强大阵容及精致的“BIAD设计”展出现在展会现场。镂空风格的白色展板,搭配BIAD标志性绿色,具有反差效果的色彩和给人想象空间的设计,使得位于四层的“BIAD设计”展台成为现场风格独树一帜的充满年轻活力的展示空间。

中国电影博物馆、深圳文化中心、博螯亚洲论坛会议中心、万科第五园等BIAD近年代表性工程的巨幅照片矗立在展厅四周,高约5m,气势宏大。这些被国内外设计界所关注的项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欣赏,接待台上新出版的2007年第6期《建筑创作》杂志以及“BIAD设计”作品丛书《深圳万科第五园》也成为现场的“抢手货”,众多参观者纷纷表示对其浓厚的兴趣,并感叹万科第五园设计的精美及图书的精致。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展厅内召开新闻会,上海及全国近20家平面、电视媒体记者出席了会。朱小地院长作了“BIAD设计”的主题演讲,他向来宾介绍了BIAD在长期建筑设计中形成的“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以及向社会奉送高完成度设计产品的目标,并借助“BIAD设计”的概念提升BIAD的竞争实力以及设计管理的标准化。朱小地院长说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掀起了上海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热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世博会的项目上,将充分运用‘BIAD设计’的理念,执行统一的设计标准、统一的技术措施、统一的管理方式完成我们的建筑设计,更好地为上海世博会服务。”演讲结束后,朱小地院长接受了新民晚报、解放日报、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就“BIAD设计”的概念、北京院机制改革、上海世博会项目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6月9日当天18:30,东方卫视《东方新闻》、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播出了“BIAD设计”展及对朱小地院长的采访内容;6月10日早8:30,CCTV4《新闻60分》等媒体也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

为纪念6月9日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摄影家协会支持,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摄影》杂志社等单位承办的“风雅运河全国摄影作品比赛”活动自2007年3月征稿,到2007年5月下旬已收到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位作者的2011幅作品及近50余老照片。5月29日在运河北京段东四南新仓皇家粮仓举行了作品评选,组成了由摄影界、建筑界、文物界专家为评委的评委会。经过认真磷选、分析、对比、研讨,共评出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另有91位作者的100幅新作品获入围奖及25幅老照片入选。

6月7日,“流淌的文明――大运河文化遗产特展开幕式暨《风雅运河》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扬州双博馆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致辞中说,千古运河自扬州起,同时,扬州也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运河枢纽城市,将大运河文化遗产特展放在扬州进行是最为恰当的,这也是国家首次举办的一次大运河“申遗”全线展览。他用“胆子真大、作品真多、水平真高、今天真好”来形容此次摄影比赛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他说,为运河这样的巨大的活的文化遗产搞摄影比赛,非同寻常。《建筑创作》杂志社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及主策划者全程参加了摄影、展览活动。

在位于金融街的北京市第八中学内,一座现代化的空中体育场预计将于6月完成水泥浇注,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座特别的体育场被建在了距离地面5,2m的高空中。据了解,八中校园内的这座空中体育场,投资约9500万元,建成后下边还将有4个标准的篮球场地。

为什么要投资建一座“空中体育场”?“主要就是因为学校现有的场地,不能建起一座标准的体育场,才建的这座空中体育场。”八中负责工程建设的副校长李剑波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其实就算这个体育场被架在空中,还不是一个完全标准的400m体育场。”李剑波说,由于红线限制,体育场只能建设6条跑道,而不是常规的8条跑道 建成后的体育场距离学校的南北界限只有1.2m,东西更是只剩下10cm左右。

奥运森林公园获国际园林大奖

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获得了日前在意大利托萨罗伦佐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奖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一等奖。这也是我国风景园林界的园林作品首次获此殊荣。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最北端,占地约680ha,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并成为本市中心地区与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森林公园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瞩目。

据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的需要。奥运会期间,这里将建成为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山水休闲花园。奥运会后,这里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的休闲乐土。因此在设计上,首先要创造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使该公园成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重点对景观建筑、景观桥梁、综合交通、服务设施、休闲园地、标志导视、照明系统、应急避险系统等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规划设计。

此外,为给五环南北两侧的生物提供物种传播路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还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城市内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

国家大剧院工程已近尾声

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建设已进入施工尾声,预计年内将进行试演。5月18日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南出入口的绿化已经完成,至此,大剧院的“后花园”亮相。此外,国家大剧院人工湖已经完成了闭水试验,建成后的人工湖蓄水将达到1.4万立方米。届时,长安街核心地段南侧将新添秀丽水景。

国家大剧院的南出入口以绿化带为主,而面向长安街的北出入口则由40个台阶组成,台阶上设有4个休息平台。南北出入口均建起一座拱形桥,用以连接国家大剧院环形车道与外部道路。大面积的绿化带使南出入口犹如国家大剧院的“后花园”。国家大剧院全部环境绿化工程将栽植银杏、油松等10余个品种的树木,共1600株,栽植花灌木近26万株,铺草7000m2。

据悉,建成后国家大剧院的人工

湖将达到3.5万平方米,湖面水深约40~50cm,人工湖环抱着国家大剧院,空中鸟瞰湖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建成后的人工湖水系为地下水,采取循环使用方法,保持四季水温相对一致。最终达到湖水夏季清凉,冬季温暖不结冰。

国家大剧院建成后,许多重要文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即将成为历史。预计今年年内,国家大剧院就要进行试演。

我国大城市住宅房产开发正步入“全装修时代”

北京全装修住宅占总量的25%、上海约占35%、广州占50%多。这是来自前两年的中国全装修楼盘高峰论坛上的一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迹象表明,国内大城市住宅房地产开发正渐次步入“全装修时代”。北京:全装修正向各个类型的住宅推广

目前,全装修尚未成为北京住宅市场的主流,但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北京全装修商品房仅限于少量小户型;到2006年,50%以上的高档楼盘在实行全装修,而城市中心的酒店式公寓、高级公寓及高档住宅区几乎全部是全装修。建外SOHO、苹果社区等项目,将整盘推出全装修作为重要卖点,但在近郊低密度大宅或别墅中,全装修遭到了定制家庭装修的狙击。

上海:已进入“全装修时代”

据建设部门调查,2005年上海全装修住宅实际达2200万平方米,销售率100%,全装修试点项目入住率、业主满意率都在90%以上。专家认为,上海已经进入“全装修时代”。上海市场上已形成一批经验丰富的开发商,对全装修施工流程形成了相对成熟和规范的操作模式。

广州:全装修呈现专业化竞争之势

广州全装修住宅已有七、八年历史了,目前,在售全装修楼盘约占五成以上,购房者似乎已习惯了全装修住宅。广州的装修样板房展示相当丰富,是开发商重要的营销手段。业内人士认为,广州楼市全装修介入时间早,购房者认知度高,是国内全装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不少房地产商早就着手组建自己的全装修团队,如富力地产、万科地产。此外,纯粹市场化运作的装修企业更是多达数千家。

杭州:全装修住宅日趋平民化

杭州的全装修住宅拥有短暂而简单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全装修起步于2001年南都房产在城西推出的银座公寓,在销售困境中,改用全装修使其大幅提高了市场接受度,创下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从2006年浙江省房交会以来,大量全装修楼盘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绿城・翡翠城及天阳・金水岸等拥有“亲民价格”的全装修楼盘,正在杭州楼市掀起一股平民化浪潮。全装修住宅是一种新型的方便、高效、环保的住宅,它的推广和普及将十分有意义

第一,全装修住宅可以保障房屋结构安全,第二,它采用的集成化模式,比户主自己装修至少要节省材料和20%的费用;第三,全装修住宅创造了较好的生活环境,不必担心噪声污染和各类人员进出小区带来的安全隐患第四,传统的毛坯房中门窗安装、墙面粉刷等被除去再装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污染,而全装修住宅可以直接避免这些浪费和污染……

因此,全装修住宅可以说是普通住宅设计在高完成度上一大进步。

北京售房合同须标节能标准

5月9日,北京市建委和市发改委等联合《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规定5年内,京城所有房产开发商都必须在《售房合同》中向业主承诺节能标准。

目前,北京有9300多万平方米住宅冬冷夏热,采暖和空调能耗高,在1.5亿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中,有超过l亿平方米能耗较高。随着供热收费制度的改革,高耗能的房屋将直接导致业主支付更多的供暖费用。

北京市建委新闻发言人张农科表示,今后除农村自建低层住宅外,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国家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增设强制性条文规定。据规划要求,到2010年,北京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降低14.5%。

根据规划,北京还将制定能耗定额,对低能耗和超低能耗节能建筑实施不同的“星级节能标志”,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房屋。

北京前门大街开始修缮整治

前门作为京城最重要的南大门具有标志性意义。而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5m的前门大街既是明清皇帝出巡祭天的御道,也是古都中轴线上最具京味和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区域。

2007年5月9日上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南的前门大街修缮整治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修缮整治后的前门大街将恢复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步行街。大街路面将换铺青白石路面,而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五牌楼、有轨电车(铛铛车)、广和查楼大戏台也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此前,与其配套建设的前门东路已于4月25日零时正式通车。据崇文区领导介绍,他们还将改造大街的水、电、雨、污、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前门大街两侧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完工。

此次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邀请了谢辰生、王世仁等知名专家先后进行了32次方案评议、论证和修改,并通过居民座谈和方案展览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对规划方案作了进一步的细化。

建筑人物(2007年4~6月)

在2007年夏季版的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中,将为大家介绍两位第四届梁思成奖的获得者王小东和崔恺。他们能成为当今中国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在成功的光环背后,都各自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奋斗。

1、王小东的新疆建筑之缘

(1)个人小档案

1939年1月出生,汉族。1963年毕业于西安治金建筑学院,1963年至今一直在新疆建筑设计院工作,历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院长、荣誉院长等。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建筑师分会会长。

(2)获奖情况

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获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新疆人民会堂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新疆国际大巴扎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本人获国际建协2005年度罗伯特,马修奖。

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中国民族建筑新疆卷(合著)、新疆古建筑(独著)及伊斯兰建筑史图典等专著。

来到乌鲁木齐,许多人都会长时间流连并感动于一个美丽的建筑,那就是新疆国际大巴扎。这个美丽的建筑究竟出自哪个建筑师之手7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找寻答案,我们找到了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王小东,他因新疆几十年的建筑创作荣获国际建协(UIA)第22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05年国际建协罗伯特‘马修奖”。

多年以来默默奉献于建筑设计一线的王小东,长期感受着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这使得他对新疆地区特色建筑以及伊斯兰建筑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此方面发表过多篇论文。在他设计的多个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王小东建筑思想的影响。

王小东出身于教育世家,使他从小就立志要钻研学问,在学术上有所作为。他说,1963年毕业分配时,他第一志愿就是到新疆,因为在新疆的设计院可以搞民用建筑设计,这正是他的理想――学有所用。新疆院当时分配来的有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清华的、天大的、西冶的……共有20多个,他们都是热爱建筑设计专业的热血青年,学术气氛很浓。他在自述中写到“我乐观地、新奇地走到了设计院的绘图桌旁,一千就是44年。”出生在内地的王小东总是被人认为是个新疆人。他“曾被内地的同行说很悲壮啊!”王小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历练出来的。

对于王小东来说,有一件对他影响很大的事发生在1981年。当时已是40不惑之年的他参加了阿卡汉国际建筑会议,这次会议从北京到西安再到乌鲁木齐,阿卡汉本人以及几十个国家的著名学者和建筑师纷纷参加,印度的柯里亚、建筑前辈杨廷宝、王华彬、刘开济等等都出席了会议,下榻于他所设计的窑洞招待所。受到大师和前辈们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研究本地建筑的信念,会后他对第一届阿卡汉奖作了全文翻译。阿卡汉奖帮助把许多在第三世界国家发扬本地建筑特色的建筑师介绍给了世界,像埃及的哈桑。法希,印度的柯里亚等等,后来都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王小东也是受到它的启发而超越自我的一位。

王小东认为,中国建筑的出路不是一味模仿西方国家,路就在自己脚下。从他的新书《西部建筑行脚》中,可以读到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忧患意识。王小东说,我1963年进新疆,到现在乌鲁木齐留下的老建筑几乎没有了,再过200年,今天的建筑又能保存多少?有时我坐在屋顶望着满天星星想,在这个没有情感的水泥森林里,我们丢掉了建筑的本原,也丢掉了人类美好的家园。因为建筑行为本身,就是建造人的家园。在城市里,在城市的建筑里,让人们保有童心、诗意、梦想,这就是我的理想。回归建筑本原,就是我的创作理念。

对于获奖后的感受和将来怎样设计建筑,王小东说:我尽可能地在自己的作品里体现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环境、尊重历史。在全球化和地域建筑撞击的过程中,它们将共生和互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全球化的刺激下,地域建筑将更有生命力,今后还要在建筑创作中继续探索。

(3)作品简介

①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区,设计时间1996~1997年,竣工时间:2000年,规模:15000m2?

新疆景区位于北京中华民族园东南角,是对新疆民居与传统建筑精华的浓缩。在设计手段上,设计师很注重细节和材料,用建筑细部体现民族文化。他用普通粘土砖组成的整体质感,塑造出了伊斯兰建筑敦厚的外墙、高耸的额敏塔、空灵的拱券窗以及深邃的拱门,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气息。

②新疆国际大巴扎

设计时间2002年,竣工时间2003年,规模90000m2。

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市民族风情较为浓厚的二道桥一带,是目前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走进这座位于曾经的丝绸之路上的建筑群,你会感到强烈的吸引和震撼『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空条件造就了它十分鲜明的个性。它力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表现新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它既有大型商业Shoppingmall的内部空间,又有开阔热闹的室外步行广场;它既带有伊斯兰建筑神秘的宗教色彩,又吸收了普通民居中工艺砌砖的精华:最有特色的就是大巴扎的天际轮廓线,建筑群顶部丰富的层次和大量塔以及圆顶的应用,使整个建筑产生升腾向上的感觉。

③新疆博物馆

设计时间:1996~2001年,竣工时间:2005年,规模18000m2。

新疆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阿尔泰路,是一座用灰白色的花岗石建造的建筑。作者所使用的建筑语言,非宗教、非某一民族、非某个时期,但它确像西域文化的建筑语言。这个圆顶、圆拱组合成的建筑,就像新疆克孜尔石窟中菱格形壁画的山丘,亦或是戈壁中被风吹动的沙海……正如王小东所说。新馆(新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与形象所表达的是一种混沌的、模糊的泛文化,即西域文化。

2,崔恺和他的平台

(1)个人小档案

1957年出生,汉族。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84年~1985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1985年~1987年任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7年~1989年任香港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9年~1996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1997年~2000年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2000年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2)获奖情况

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2003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今年50岁的崔恺在中国建筑设计界几乎是知名度最广的人之一,在大家眼中他是个幸运儿: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及总建筑师,此外他还获得了许多奖项……在对崔恺的采访中我发现,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支撑他的平台紧密联系着。

(3)成长的平台

崔恺说,他不出身于建筑世家,他父亲从事暖通专业,原来在一家工业设计院工作,所以他得到的建筑教育得从天津大学建筑系算起。在很多场合,谦虚平和的崔恺一再表示自己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但很认真,从上学时当个好学生到后来当个好建筑师,他一直不懈努力,力争每个作品都有所提高。随着建筑作品越来越多,崔恺自觉修正了过去许多浅显的认识,对建筑的领悟逐渐加深,设计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使他迅速地成长起来。在他的成长中,有三件作品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北京的外研社、德胜尚城以及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每个作品都加强了他对于建筑实质的挖掘,从而成为他成长的平台。

(4)发展的平台

在谈及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时,崔恺把它一分为二,内因和外因各占一半。他说,“你看,我现在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学会都有任职,这本身就是一个对个人发展非常

有利的平台。”

平和的心态是崔恺发展的又一有利平台。1984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一家大设计院,一干就是20多年,乐此不疲。这期间虽然外界的诱惑和机会很多(比如一些人出国深造,或者下海挣钱都得到了实惠),崔恺出于对建筑的情感和责任而一个个地放弃了它们。反过来说,崔恺的心可以更多地放在设计上,他的工作是连贯的,机会也就更多一些。

(5)设计的平台

崔恺有一个24人的个人工作室。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担任各种社会职务……成立一个个人的设计工作室就成为这位设计大师的必须,否则他实在太疲惫!“我既选择有创作激情的建筑师,也希望选用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建筑师来合作,有那么几个人做我的助手,这样就能在我工作繁忙的时候,帮我把项目落实下去。我希望承担工程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比如包括施工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崔恺说,他希望把更多的项目做到竣工。

崔恺有一个很好的与业主沟通的心态,对业主的要求他总是不厌其烦。他说,“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的控制和要求是必须的,但业主的要求我不会简单地拒绝,而是顺着业主的想法看看能否再发现新的思路。因为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不是某个人的,它是建筑师的,但更是业主的和将来的使用者的。”崔恺坦言自己参加竞赛的中标率不高,这其中的原因种种,所以他一般较少参加竞赛。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希望在创作过程中能与业主不断地讨论,而招投标时要投其所好,使创作心态偏颇,还要想别人怎么看,方案设计本身就不纯净;另一方面,招投标公司在中间,业主与建筑师不能直接见面,使对环境以及建筑自身的各种要求一知半解,设计成果自然就变得很肤浅。崔恺说:“我喜欢和业主边沟通边设计,这是从内到外的设计方法,是各种创作要求对建筑空间环境的整合。”

最后,崔恺谈到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水平已进入了另一个平台,使未来中国建筑界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可能性:大的老牌设计院、建筑院校、明星建筑师事务所同时存在,竞争更激烈。近几年张永和、马清运受任于国际名校,说明了国际建筑界对我们的期盼,对中国建筑的认可和关注。从观念上,张永和、马清运们已经很前卫了,但真正从成就上,一系列有影响的建造成就,还需要时间的积累。目前中国建筑师的活动还仅限于国内,要做高难度的东西、带动建筑技术发展的东西,中国今天的建设环境还不具备。与国外事务所合作时发现他们有很多支撑,比如结构、气象、生态、工艺……都可以在国际上选择最高水平的专家合作,而中国建筑师还没有这样的条件。另外,我们(中国建筑师)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语言、原创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建筑师的根!

(6)作品简介

①北京外研社办公楼,设计时间:1993~1994年,竣工时间:1997年,规模:16000m2

外研社办公楼地处北京西三环边,它最大的特色是较早地(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设计中采用了隐喻的手法,立面上高低错落的竖向墙板和巨型方格框架隐喻着书和书架的意象,暗红色的陶土砖赋予建筑本身科教文化的内涵。正是建筑师大胆使用了这种红色砖墙外饰,使它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建筑群中显得格外耀眼!据说,直至今日这种砖的生产厂家仍然把它命名为“外研红”。

崔恺认为,在以前的项目中他比较重视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而1993年竣工的北京外研社是有空间感的,在方案中采用的减法设计,使建筑空间中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得到了当时业内外的一致肯定。之后的设计,他便很注意从空间着手设计,这是他设计观念和方法上的巨大突破。许多人说,崔恺的出名是从外研社开始的。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

②北京德胜尚城,设计时间2002年,竣工时间2005年,规模:71662m2

北京德胜尚城基地就位于德胜门城楼外的西北约200m处。基地位置的特殊性使每个建筑师在设计中都必然要有所考虑。在崔恺的设计中,古树、合院的保留,都只是这个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小手法。大的控制在于建筑师对老北京城中建筑的封闭、内向、色彩灰暗不张扬等等“古城气息”的深刻体验,青灰色石材和素混凝土等饰面材料的使用不但为整个建筑带来了现代感,更加重对这种“古城气息”的渲染。

德胜尚城有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但它同样是崔恺成长的又一平台。它反映了建筑师对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建筑语言不是孤立的,必需找到与四周空间、环境的共同话题,才是有生命力的。崔恺说“每一个建筑都是我和业主、城市的共同作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