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有力保障。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改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概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两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而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途径做出评价,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才能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单一
评价内容单一是初中英语教学评价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和评价,但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的运用和掌握,忽视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运用和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尝试运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但限于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等方面的因素,这种评价方式已经流为一种形式,毫无实际意义可言。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活动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三)评价方式单一
重视成绩的提高、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以测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所造成的一大恶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只重视学生测试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
(一)明确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原则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要注重发展性原则。初中英语的首要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认知、能力、思想等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学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连续、变化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最后,教学评价要重视科学性原则。制定的教学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要符合实际的发展需求,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明确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合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其目的是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确立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切实保证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依据科学的教学理念,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丰富初中英语教学的评价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开放的心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无论是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平时的测验成绩,抑或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讨论交流,都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此来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策略、智力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
加强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监控是确保教学评价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进行科学的监控,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可循,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防止出现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例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规定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活动、教师讲解占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等等。
【参考文献】
一、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及目的
1、课程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科学标准
教学质量关乎着一所大学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该大学将来吸引优秀生源的实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第一方面而言,一所高校只有具备优秀的师资及过硬的教学质量,它的学生才能真正从大学教育中受益,以及掌握将来就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而所有这一切,只有在高校课程教学的保证下才能实现;从第二方面而言,高校拥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在广大师生中树立大学形象,拥有优秀口碑的基础。若一所高校里的教师上课都是无精打采、照本宣科,学生定会心生不满,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势必下降,由此该校未来的生源也必受影响。而若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一个非常有用的手段和常用方式就是进行课程教学评价,让督导团或同行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以及学生课程结束后网上评教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以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评价是督促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有位大学生曾经描述大学课堂是"老师无精打采,学生昏昏欲睡"。由此可见,大学教师不重视教学,应付课堂的现象大有存在,若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来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大学课堂将没有大学生再听课。教学评价通过无记名网上评教的方式让学生给任课老师评分并给出主观意见,教师可登陆各自的系统查看课程得分及学生建议,有利于将来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为将来改进教学奠定良好的教学。这种方式给任课老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改良教学过程中不好的环节,与此同时也尊重了教师的个人隐私。像湖南农业大学每年会针对各位老师的不同评价结果即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现有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一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学生网上评教,占到总评价权重的60%。在每门课程结束以前,学生被要求登录网上评教系统,对任课教师进行客观(分数,满分100分)和主观(文字)的评教。此部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不可否认,有小部分学生没有对网上评教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没有意识到它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所以在评教时的态度无法端正,随意给分甚至请同学代给分数的现象频频出现。有同学给主观意见也只是最多一两行字,一般是以两个词组,"好"、"不错"等,学生对评教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网上评教的时间有限。每门课程都是在它结束后两周左右时间内进行评教,所以笔者有时会看到这种现象:班长在课间反复向同学发通知"明天还不评教系统就要关掉了!"。所以评教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件他们不得不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一项有能够发挥他们主人翁精神的"活动";
(3)网上评教的比重还可以再略作加强。国内某著名英语培训集团在对老师进行评教时,采取的是100%由学生做主的方法,生本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其决策者认为: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老师教授的内容是否实用、上课是否具有激情,学生才是最清楚的。该集团采用这种方式对老师进行优胜劣汰,给不同课程设定不同的起评分(一般大学课程起评分要低于高中课程,人数多班级起评分要低于人数少班级起评分,满分是5分制),最后老师被评教的得分每高出起评分0.1分,相应的每节课奖金就可增加30至50元不等;若未达到起评分,第一次集团会给与认可老师机会,给与鼓励与压力让其调整上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等;若第二次还不能达到起评分,集团就不会再安排该教师教授该门课程。这样的方式使得该集团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每年生源数量不断攀升。所以笔者认为,现有评教体系中60%学生评教的比重还可略作增加。
2、同行评价。此部分评教是教师之间互相进行的,记名式对某位同事的执教课程进行主观和客观的评教。此部分的问题表现在:第一,评教过程完全做不到客观、公正。因为它是记名式评价,所以每位老师对谁评价了自己的课程一目了然;评教的老师也当然会心生顾忌,怕分数给低了引起同事的不满;第二,评教过程也仅仅拘限于"表面功夫"。教师同行评教的时间往往是学期初或学期末,被要求完成的时间甚至比学生网上评教的时间还短,只有几天时间,所以教师很难做到每次评教之前都去被评教老师的课堂听课、给出最真实的分数,而是只能凭主观印象或以往教学中该名教师学生的口碑给出大概分数。
3、督导团评价。此部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现有评价体系中执行的最好、最客观的一部分,其大概内容是学校组织大批离退休的老教师形成督导团,每学期不定时的下到课堂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抽查,并给出分数和主观评价。这部分的科学性体现在:第一,这些离退休老教师都是曾经在岗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因此他们有绝对的能力客观的评价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第二,督导团老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能真正的走进课堂,真实体会某位老师的授课 而不是仅仅凭印象给分;第三,督导团老师和被评价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共事的机会,也没有利益冲突,所以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教。
三、改进课程评教体系的对策建议
1、完善学生网上评教的方法
对于有的同学对网上评教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的问题,各位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他们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评教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自己认真地执行这项工作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他们的老师就能认识到上课时需要改进的地方,将来也能为他们的学弟学妹们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另外,学校教务系统也可以请求辅导员的帮助,他们和学生的接触更多,所以也可以全方位地鼓励学生认真进行网上评教。如果这一措施效果不明显,学校教务系统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例如,每学期在某些需要在电脑前上课的课程当中,抽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这样一来在形式上给与了学生压力,让他们认真对待此事;另外,也大部分程度上避免了带同学评教的现象。
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主观评教内容太少的现象,教务系统在设置网上评教系统时,可以要求学生的主观评教字数必须达到一定字数才可以提交(例如50个字),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在网上评教完所有课程才能进行下学期选课等等。这种方式其实在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时候已经采用。比如学生要对学校大学四年来的印象(例如学校环境、教师教学质量等)做出评价,完成所有的评价项目后才能进入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进行选题。这种方法若在学生评教时采用,评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2、完善同行评价的测评方法
如前之所述,笔者认为"同行评价"这一环节可操作性不强、效率低下,所以建议加强完善。例如:可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测评的公正性。
但是这还是不能防止有小部分教师"偷工减料",不去课堂听课而直接给出评价。所以可以进一步出台相关措施,要求评教的老师上交听课笔记,这样能有效的制止一部分"拍拍脑袋就写听课笔记"的情况。但是,此方法还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有的参评教师可借阅被评教师的教案或讲义,同样也能做到"不走进课堂就给出评价"。基于此,笔者建议可建立被评教老师的监督机制以及听课的奖励措施,即评教老师上交的听课笔记必须有被评教老师的亲笔签名才有效。另外,学校或学院还可以给与每份听课笔记20元左右的奖励,这样能有力的杜绝听课作假现象,因为教师对于"拿不该拿的钱"还是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比"假听课"心理负担要大得多。与此同时,为避免出现另一种极端情况:老师疯狂听课赚取听课奖励的情况出现,学校可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最多能听的课程门数。
还有一种方法,同行之间不采取互评,而是在学期末,每个教研室的老师聚集在一起,每位教师准备20分钟的课堂展示,然后所有老师一起客观地评分,这样做效果一定也不错。
2、不断完成督导团成员数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84-01
教学评价指通过有计划地系统收集有关教学效果信息,根据信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个等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控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开展科学、有效、合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才能使课程更加完善,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目标。所以,需建立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方法来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动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建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细致全面地完成,但因其复杂性,故在实施过程中,只选择多个方面为对象。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因素。评价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关注课程中学生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此原则需关注学生的智力表现形式各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导向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指导并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功能。制定标准实行对照评价,评价必须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教育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对培养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合理及不足之处,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发挥有力的推进作用。
3.动态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这是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学生情况、教学条件和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变化,标准的制定也需不断更新及完善。在遵循动态性原则时,需以教师的认知程度及素质作为辅助,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动态、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有效、扎实的基础。
4.可行性原则
评价体系内容的确立和权重分配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容易操作,各评价指标要素便于评价者同步做出价值判断。评价指标的设计需符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调查及分析,了解评价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修改及完善,要能正确地反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状况和学生现状且具有可操作性。
二 建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就是俗称的考试,传统方法为试卷的测试,有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测试及了解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已不能满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对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包括上机测试和书面考试,书面考试及实践操作考试结合,对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十分必要,可检测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成果展示阶段,可尝试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评价的过程发现别人的优点,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其积极性,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2.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学生提交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根据作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教师对作品合理性、收集整理信息的准确性及认知、技能和情感等进行评价,同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法。在这过程中,老师需谨记,学生是主体,要关注学生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摆脱出来,实现自主学习,此评价中主要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问题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举措。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能使学院职能部门更加准确地掌握教师队伍状况和教学工作状况,有计划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有效的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和激励性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及存在问题
(一)评价形式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和体系是院、系两级的评价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评价:1.听课评价听课主要由校领导、教务处领导、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组,进行听课评课,采取随机方式,进入课堂听课。现阶段主要对青年教师开展较多,目的是提高其教学业务水平,更多关注其教学基本功。我院目前有采用第三方听课评价制度,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有经验教师或企业人员对专职专任教师进行听课评课。2.教学督导巡查部分学校有专门的教学督导员,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及教学环节进行督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定期收集教学信息,进行整理总结,上报学院领导,并对系部教学工作进行通报。3.教学检查教学检查主要由教务处牵头提出检查意见,各系负责具体执行,一般在教学初期、中期和期末,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及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教材、作业反馈、教学日志等。4.学评教学评教由督导处统筹,教务处和学生配合组织实施,多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给授课教师进行打分。目前很多院校采用麦可思教学质量平台让学生对问卷调查进行填写,问卷中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等相关问题。这一评价方式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需求和对教学的满意程度。我院使用这一评价方式,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5.教评教教评教主要是指教师自评和同事之间的互评方式。通过听课评课、说课、调查问卷、评价量表等互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个人通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自评量表等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认真客观地评价别人和分析别人的意见,对教师的成长作用较大。6.其他评价方式教学质量评价还包括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价工作,这主要是上级教育机构及学校层面开展的质量评价工作。通过上级的评估指标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进行质量评估。一些学校在上述基础上,还通过开展家长评价和企业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1.评价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教务处和各系教学科作为教学质量管理机构,通常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价与监控集于一身。存在监控机构不健全、监控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等现象,评价反馈信息通常正向反馈多,并缺少激励措施,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1]。对于负面反馈,仅仅做到收集传达,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跟踪,没有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导致很多问题重复出现。2.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全面、不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课堂教学监控,缺乏对学生能力技能和素养的考核,没有涵盖全部的教学环节。评价的结果更多的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情况。虽然有同行、第三方、学生参与评价,但他们之间的权重不甚清楚,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3.评价指标不能体现高职课程特点课堂评价表、学生评价调查问卷、量化评价表等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基本要求进行评价,各类课程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评价。这些指标更多的反应教师的授课技巧、课程教学水平、课堂知识传播程度及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基本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技能和情感培养结果的评价,无法完全有效的反映出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不能体现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要求。对于采用行为导向、情景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式的课程,没有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体现高职教学课程类型的特点。
二、评价策略
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学校实际、专业目标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求实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要与之配套。
(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多的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所以,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体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征,在评价主体、评价维度、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过程方面体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特色[2](表1)。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较为紧密,其育人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企业最具发言权。企业以用人需求能否对接教学内容、企业要素能否落实到教学过程来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企业评价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工作需求,学生是否在工作岗位尽快胜任,并且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学校必须积极引进社会评价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重视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校内的领导、同行、督导、学生等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有效促使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改进、增强其责任心、改进其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制定全面科学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针对高职课程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确立不同的评价指标,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多元化,不能只满足于易于操作的标准,要注重指标的内在价值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评价的指标需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教学资源条件、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具体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课程特色,将各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形成多元主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规范性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体验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管理、作业布置与反馈等教学环节有更为真实的反应。但通常对于严格要求的老师,学生评教却得不到高的评价结果,当学评教占比较高时,就会导致教师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进而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保证学生评价的客观性,要抽选积极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比如按一定比例抽取成绩好的学生,剔除到课率低的学生,或是在调查对象较多时,将有恶意评价行为的评价表作废。总之,只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才能避免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评价过程要规范化,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严格执行评价标准,要公开公正的实施评价的每一个环节,进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权威性、严肃性、公正性。
(四)注重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及反馈评价的目的是对评价信息和结果的处理,所以在教学质量评价结束后,要科学统计和反馈信息,使被评者认清问题,与被评者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制定计划,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53-03
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其中教学目标是所有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教的反馈信息的手段。所谓教学目标达成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后,在教学实施中所能达到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程度[1]。教学目标达成度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成为其教学行为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反馈[2];教育评价与良好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发挥加强教育的作用[3]。本文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旨在探讨教师如何设计评价体系来衡量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并根据评价结果,了解教学实践所取得的进展,确定课程教学有待改进之处。
一、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对于教学而言,评价主体应该是学生,因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之间,“学”是核心。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各项能力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可以直接考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1];二是通过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主观认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考核内容时,要围绕课程目标;在设计问卷调查时,也要针对课程目标提出问题。
二、“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基础目标
我国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通常都会设置“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4]。根据专业需要和课程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明确和适当的教学目标,之后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目标[5]。我们为“专业英语”制定的基础教学目标是: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提高英语专业文献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思考、阅读、搜集和利用资源、沟通、协作及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
(一)基于课程考核结果的评价
根据“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基础目标,我们设计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专业词汇掌握的程度、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的考核,同时我们通过“专题研讨课”、“专业文献发表课”来培养和考核学生学习及思考的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沟通、协作和评价的能力。首先采用闭卷、开卷考试和专业文献发表[6]的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指定教材内容的专业词汇、对教材内容阅读理解的情况(58分)以及对专业文献阅读理解的情况(22分)。考核结束后对各部分分数单独进行核算,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其次设计专题研讨课[6],根据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情况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评定该部分的成绩,考核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15分)。考核结束后对各部分分数单独进行核算,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其次设计专题研讨课[6],根据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情况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评定该部分的成绩,考核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15分)。考核结束后对分数进行核算,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再者安排专业文献发表课[6],根据文献发表的表达情况以及发表时ppt的制作情况,考核学生台前的表达能力、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能力(5分)。考核结束后对分数进行核算,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二)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评价
在课程教学中期和结束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设计问卷调查,其中要设计针对课程教学基础目标的内容。我们设计的问卷内容中围绕课程教学基础目标的问题包括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利用过教材以外的图书馆、网络的信息资源?备选答案A是,B否。“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你的以下哪种或哪几种能力得到提升?(多选),备选答案包括A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B英语表达能力,C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D台前的表达能力,E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的能力,F合作与沟通的能力,G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和结果
(一)基于考核结果的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见表1和表2)
1.分值折算:学生在该部分考核的分数占总分的百分比在90%-100%(包括90%)之间的折算分值为5;75%-90%(包括75%)之间的折算分值为4;60%-75%(包括60%)之间的折算分值为3;30%-60%(包括30%)之间的折算分值为2;0%-30%之间的折算分值为1。
2.目标达成度的计算:∑分值*取得该分值的人数/总人数。
3.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达成度为5,评价为优秀;达成度为4-5,评价为良好;达成度为3-4,评价为合格;达成度
表1 基于专业词汇、教材内容阅读理解以及专业文献阅读理解考核结果的目标达成度
■
根据表1的评价结果可见: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和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已达到课程的目标,特别是对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程度已达到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经过10周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同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课程结束前的专业文献阅读考试中,普遍取得优秀或良好的成绩;其二专业文献阅读的考核形式是开卷,学生能够在考试过程中查阅重要的专业词汇,帮助他们准确理解文献内容;其三是学生在专业文献发表前,有时间反复推敲文献内容,因此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述文献内容。
表2 基于能力考核结果的目标达成度
■
注:a指学习、思考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
根据表2的评价结果可见:学生制作ppt的能力和台前表达能力达到良好,这与学生本身的基本素养不断提高密不可分,而且经过三年的大学教育,学生制作ppt的能力和台前表达能力在其他课程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沟通、合作学习的能力综合评价为合格,达到课程目标。这也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监控是有效的。
(二)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和结果(见表3)
表3 针对课程教学基础目标的问卷调查结果
■
注:a指有40位学生参与文献摘要发表的评价
1.分值折算:学生在某项目问卷调查的回答是肯定回答或选择该项目的,折算分值为5;学生在某项目问卷调查的回答是否定回答或未选择该项目的,折算分值为0。
2.目标达成度的计算:∑分值*取得该分值的人数 /总人数。
3.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达成度为5,评价为优秀;达成度为4-5,评价为良好;达成度为3-4,评价为合格;达成度为
根据表3的结果可见: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目标达成度评价为良好,这一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基于考核结果的目标达成度评价,说明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关于专业词汇和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是比较恰当的,也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及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这三项的目标达成度评价为不合格,这说明教师针对这三个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考核方式还不能完全调动学生提升相应的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五、“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改进
尽管本文谈了如何建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但该评价体系在今后的应用中还需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7]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目标,“过程和方法”是思维发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验目标[5]。目前,本评价体系仅涉及基础目标,对于思维目标和体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
(二)本评价体系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体系”
即基于课程的考核结果以及课程结束前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还需要增加“形成性评价体系”,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和学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增进教和学的积极性。
(三)本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是学生
即基于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和对学生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评价。没有考虑课程的社会满意度,因此今后还需要探索将社会和用人单位纳入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就职表现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四)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目标达成度评价中,问卷的内容还需细化
本次问卷中针对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问题,只有能力的选择项,这使得目标达成度的分值折算跨度比较大,非5即0,导致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结果不够准确。还需要把能力提升的程度进行细化,如直接给出0-5分六个分值,让学生根据自己某方面能力的提升程度来选择对应的分值。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与对学生的评价不同,需要及时收集数据,并把收集的重点放在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对课程的反应上,其目的是为随时修正和改进教与学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见解[8]。本文所建立的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正是以此为目的,探索评价体系的主体、内容和评价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亚林,井春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6):34-37.
[2] 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若干认识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 (15):7-11.
[3] 罗伯特・M・戴尔蒙德 (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 范汇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1):116-118.
[5] 扬晨晖.从《斑羚飞渡》的教学看三维目标达成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2):55-56.
[6] 包斌,黄轶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专业英语”考核模式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6-26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3-52-02
0 引言
学生的Linux应用能力不强一直是困扰高校Linux教师的一个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单一的、只注重结果的学习评价体系。一直以来,终结性评价是中国高校Linux教学采用的主要测试、评估方法,以考查学生掌握的Linux知识为主,很难真实地对学生的Linux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学生的方法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也不能在评价中得到体现。经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电系计通专业学生所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将高职Linux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归咎于学习评价体系。
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的课程要求,传统的以知识测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特点,要求高职Linux教学评价在传统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能力评价中引入真实性评价的理念,不仅评价学生的“以言行事”的能力,而且通过完成在工作情景中的工作过程展示工作能力,即“以事示能”。但是,如何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职Linux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用能力进行真实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Linux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 研究内容
Frederich Taylor(1911)在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学评价的概念,该理论强调考试的意义,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进步程度。80年代以来,更多开始重视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真实性评价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们认为评价方法和评价目的是紧密联系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强调任务的情景化、整体化,不同的评价方式适合不同的评价目的,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正确运用有利于促进成功的学习,这不仅代表评价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各种评价有效的整合。
本研究在研究国内外先进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高职Linux教学和教材的特点,注重满足学生职业需求,遵循“客观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手段上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体评价,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合理涉及过程性评价的标准、方式、内容以及量规,在教学测试中我们尽量体现真实性测试,以任务性测试为主,制定具有课程特点的真实性的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最后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于项目化的高职Linux教学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的Linux应用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综合能力的作用力。
2 构建Linux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2.1 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基础,因为它决定了是否开设该项目,以及该项目开设的目的和目标。高职项目化课程背景评价主要通过访谈课程管理者、授课教师、行业及企业专家、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答案。还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相关课程开发资料和其他院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等,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其评价的典型问题包括:是否需要开发该课程;该课程适用于哪些学生;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该课程的内容选取是否合适;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是否合理科学等等。
2.2 教学条件的评价
通过现场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课程实施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案等教学资源准备情况和实施方案,并进行良好的课程组织,为课程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其评价的典型问题包括:开设课程的教学设施设备条件是否具备(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课程教学方案是否完成(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材、课件等);课程教学团队是否满足课程实施要求(课程负责人、团队整体结构、兼职教师等)。
2.3 教学过程的评价
通过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教师互评、行业及企业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其评价的典型问题包括:教学方案是否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体现项目教学特点;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教学条件满足项目教学情况等。
2.4 教学成果评价
教学成果评价是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要贴近实际生产,模拟企业情境安排质检员进行评价,给学生以最真实的感觉。“多元评价”能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责任、不断攀登。
所谓的“多元评价”包括:①教师公开、公平的评价。在学习开始之际,教师将评价标准预先告知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教师考评学生的表现与学习成果;每个考评结果都要求学生及时反馈意见,给予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②学生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来评判教师评分是否合理,有权提出质疑;“综合课业”考评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联合”打分,学生的评分比重可以占到总评分的50%左右;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通用能力”考评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打分,教师审核确认。③企业参与评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综合课业”可以由企业来参与评价。因为学生更在乎和关心企业对自己作业的评价意见,以此衡量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企业评价应该采用“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相结合,以考核评语为主”的评价方式。④社会考证评价。高职课程评价还应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考证,在校期间争取获得多张技能证书,来增强就业资本和竞争优势。
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对项目化课程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等进行全面评价。其评价的典型问题包括:该课程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课程学习的通过率;授课教师的收获是什么等。通过该评价,可以让我们对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更全面的、更客观的评价,深化工学结合的深度。
3 研究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能力本位的真实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Linux课程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我们对计通某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在对新的评价体系的效果方面,87%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动力,学习的成就感增强;72%的学生认为实施新的评价方式增强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6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Linux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61%的学生能够制订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在学习中能有意识地使用学习技巧。在具体评价工具的运用上,78%的学生认为学习记录袋很有作用;65%的学生认为个人评价量表很有实际意义;86%的学生认为小组互评是很有用。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新的评价体系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对自己的Linux课程学习很有促进作用,敢于和别人进行Linux方面的技术交流,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有部分学生对学习记录袋以及评价量表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例如:应在记录袋中放入执行这套评估方法的工作流程表,有关评分标准的说明应该细化;评价规则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价项目的难度应适当降低,加强和职业的关联度;学生的作业也应该标明日期,以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等。还有学生提出,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适合Linux实践的环境,组织更多的Linux讲座活动,创造Linux学习的氛围。
从以上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在高职阶段推动基于真实性评价理念的Linux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切实可行的。
4 结束语
从理论上来说,教学评价体系作为高职Linux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实性评价”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在高职Linux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此项研究无论对丰富和改善高职Linux教学改革无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实践上来讲,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对真实性评价的认识,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评价能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原因,便于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真实有效的评价是伴随学习过程进行的,它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方法、情感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评价,促进了学生Linux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文,祝世海.Linux操作系统实训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 张千友,李思,潘胜.真实性评价[J].西哥学晓学报,2006.9:75-77
[3] 黄宝玉,项国雄.真实性教学评价理论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7.9:72-76
[4] 卿中全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
育,2007.11.
关键词:中职 教学评价 过程实践 体系研究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每所中职学校都需要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便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奖勤罚赖、利益分配,同时激励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案。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中,虽多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往往以“师德”、“出勤”和“业绩”这三方面的评价为主,而对于“能力”(水平)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却往往显得空泛、不够具体或以职称、职务论高低。本文从教的评价展开了阐述,并作以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教学行为。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我们应该把教学设计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上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对所教课程或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认知领域目标设计、技能领域目标设计和情感领域目标设计三大方面,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对所教内容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媒体的应用,这是“如何教、如何学”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则包括课堂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或课程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这是“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设计。
二、对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可以采用听课、评课、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评课的方式又可以采用计算机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进行。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十大教学技能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全部表现出来。因此,要对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时,一般学校需要组织一个3人以上的专家小组,对计算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同时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才有可能对一个计算机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三、对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其中,技术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让学生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上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达到1∶1。特别是在以实践为导向(行动为导向、任务为导向、能力为导向等)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计算机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一般有实验、技能训练、大型作业(课程设计)等。
对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不但要求计算机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丰富的实践性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求计算机教师对所教计算机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在开展实践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机实践课程计划,确定出准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
四、对计算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要不要提出“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认为,开展教师教学研究必定会影响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持支持意见的一方则认为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赞同后者的看法。从全市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律来看,哪所学校的领导重视了教学研究,哪所学校的发展就快;哪位教师重视了教学研究,哪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就肯定比别人快。身边这样的例证举不胜举。重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研究,表彰优秀个人和奖励优秀成果,促进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工作。
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教学理论、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材、计算机课程标准、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计算机教学评价、德育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在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对计算机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就是评价计算机教师在各领域中的研究与探讨能力。
五、对计算机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评价
在前四项对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可对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年终考核或评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不足的地方,给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都指出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对计算机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时,可根据上述四项的评价结果,最后得出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评价结果。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在应用之中学会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新知识;我们的评价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肯定,在肯定中追求知识,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阮先会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
[2]姚秀峰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海洋大学,2010,05。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我院结合专业实际,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班级教学模式相比更为灵活、更适应专业特点、更利于将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经验积累相结合。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进入基础教学部学习,升上二年级之后,根据个人特长及兴趣点选择相关工作室学习并由工作室导师带领参与各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在工作室学习阶段主要以修习专业拓展类课程为主。
我院专业拓展类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课堂中引入了相关导师组的社会服务科研项目。与这样的实践性特点相对应的,其考核考试目的也主要是考察学生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若是依据全校统一的考试考核办法,会产生较大的弊端:考试考核流于形式;考题覆盖面不够,很难对学生综合掌握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试题的整体难度和广度上亦不容易掌握;缺乏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当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或设计的作品来进行。我们结合本校本专业多年的实践经验,逐步探索并实施了“设立课程考核评分组,采用多种课程考核方式,建立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的成绩评价模式,初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统一的成绩评定标准、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综合评价体系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行编写教学进度表、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成绩评定也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各教学班之间的评价标准很难统一,教学质量也难保证。因此,必须首先设立统一的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统一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任课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授课,使认真教学的师生获得相应的成绩,提高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成绩评定标准由艺术设计系主任联同下设的各工作室主任集体拟定,主要包括课程成绩的高分段人数比例、成绩绩点区间比例的合理分布等,这样就保证了各个平行教学班之间有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避免了平行教学班之间因为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不公正现象出现。
2. 提倡鼓励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考核形式
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要求各平行班级之间采用同一形式同一标准),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基础技能训练课,依然可以采用传统的命题写生或者创作的办法。要求学生就某一命题,在限定时间内现场进行创作或设计;理论课或者设计原理等课程,可以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或者是笔试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在工作室中进行的专业拓展课程,由于主要以专业技法技能课程为主,我们则建议采用课程成果阶段性展示+期末教学成果集中展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代替传统考试方法,具体的施行手段为:要求学生在课程进行阶段拍摄设计阶段的各个过程存档;在学期期末,以工作室为单位,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将设计过程图片、课程成果(模型、习作、方案等)进行有序展示,召集成绩评定小组,对学生的课程成果进行现场答辩、现场给出成绩。
这种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不同性质、类型的课程分别采取不同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卷面答题模式,考核形式更好地适应了不同的课程特点,避免了单一的考试模式所得的片面成绩;二是专业拓展类课程的学生学期成果展示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检验学习过程,使评分过程更清晰、有条理,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化、便于监督;三是公开展示及现场答辩带来了学习的压力,水平低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至于在公众面前丢丑,会自觉加强训练,努力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水平高的学生在展览中展现了自己的成果,也会为今后的学习带来强大的动力。而现场答辩的环节也同时强调了学生今后作为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思维的表述能力锻炼和提升;四是由于在学生成果展示中必须注明指导教师的姓名,无形中会督促各班的任课教师加强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全过程的高质量运行;五是每学期末的学生学期成果集中展示,不仅增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氛围,更活跃了校园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 组成成绩考核评定小组,负责全面监控整个成绩评定过程
每学期临近期末,学生的学期成果展示布置完毕之后,由学院聘请部分校外专家、本专业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专业工作室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学生成绩评定小组,由工作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操作监督整个评分流程。成绩评定小组成员综合学生学期成果的水平、综合现场答辩情况进行集体评分,而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还需综合出勤、学习态度等情况来决定。
在成绩评定过程中,考核小组成员先将作品分为五级,每个级别有10分的差距:即A级90分以上(人数严格控制在20%以内);B级89―80分;C级79―70分;D级69―60分;E级59分以下(不及格或0分得成绩需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A-D级别中又按学分绩点分别设为上下两段,其绩点有0.5分的差距。各评分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点、综合学生现场答辩表现在相应级别中给学生打分,当场进行统计整理,平均之后得出的成绩就是该学生的作品成绩。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考勤、作业完成等情况提供平时成绩。学生的学期总成绩为:作品成绩(70%)+ 平时成绩(30%)。这种做法改变了原来教学、出题、阅卷和评定成绩全部由任课教师包办的局面,增强了工作室、学院系部对教学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实现了教学与成绩评定的分离。
学生成绩考核小组的成员不完全固定,除专业主任及工作室主任之外之外可以根据课程进行适当调整;成员要以本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为主,校外专家不宜过多;考核小组要吸收各任课教师参与,以保证采用的考核办法的公正性。
1.1 PBL教学专题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数据库有关“PBL教学”文献的调查,发现:(1)截止2014年4月10日,该专题研究共发现论文3962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论文数量递增速度比较快。这充分说明,PBL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2)从应用领域上看,已由原来单一的医学教育领域延伸到计算机、语言文字、生物学、教育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化学等专业教育;(3)从PBL教学使用者上看,已由单纯的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扩展到综合性大学、中等职业教育、中学、小学教育活动;(4)从论文内容特征上看,大部分研究论文集中在理论性经验总结、国外PBL教学情况以及某一门课程或单个小班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模式的对照研究,特别是在对PBL教学效果或教学质量的评价上,虽然评价的方法较多,但大多数评价集中在对学生个人各方面能力的自我主观评价或学习成绩的比较等方面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PBL教学的推广与应用;(5)从第一作者的著述看,作者人数也较多,合作意识高,但绝大部分作者来自医药高等院校,著述能力存在的差异较大。
1.2 PBL教学活动现状
1.2.1很少对教师进行有关PBL教学知识培训。对教师进行PBL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是PBL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PBL教学对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角色转变、场面控制等。对教师进行PBL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将有助于教师从“主体”到“教练”角色的转变,即从台前的讲授,隐退到后台的指导、点评、总结。但从目前开展PBL教学活动上看,对教师进行有关PBL教学知识培训亟待加强;
1.2.2绝大部分PBL教学是无教案或指南,无法向观摩学习者提供PBL教学教案或指南等教学资料。所谓指南就是辨别正确发展方向的依据,是行动的纲领性文件。PBL教学教案或指南是PBL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PBL教学缺乏教案或指南,是目前PBL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1.2.3 PBL教学案例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PBL教学案例缺乏代表性,设计简单,缺乏对“不良问题”的设计。所谓“不良问题”,就是在PBL教学案例中适当加入适当的干扰因素。如以医学而言,就是要在设计医学PBL教学案例时,加入一些重要的阴性症状、体征等干扰因素,增加PBL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PBL教学案例质量的提高,能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让同学能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发挥,获得更好教学和学习效果。这也是PBL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1.2.4 PBL教学活动没有形成团队式的教学活动。走访中,发现:仅有为数不多的教研室,针对本学科专业的特点,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所要开展的PBL教学的教案或指南、案例、开设时间、学生成绩评定与考核手段、细则等内容进行讨论,达成共认后才开展PBL教学活动。而大多数教研室没有这样做的,这很容易将PBL教学活动演变成教师“个人”的教学活动,如开展PBL教学的助手,都是该PBL教师临时聘请其他课程的教师担任等。
1.2.5 PBL教学开设时间不恰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有学生代表就反映:有些学科专业开展的PBL教学临近期未,特别是PBL教学讨论、汇报部分的时间安排集中在期未考试阶段,而这一时期正好是各门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比较集中的阶段,同学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应对各门课程的考试,无暇顾及PBL教学活动,这也是开展PBL教学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
1.2.6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手段和细则,缺少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以及学生成绩考核的方式、手段和细则,无法对PBL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进行科学评判。
2 PBL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科学评判PBL教学,本文在广泛进行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走访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等原则,利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技术,从专家或同行和学生使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设计PBL教学专家或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
2.1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
由于专家或同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师背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比较熟悉,能对PBL教学教案或指南、教学策略等内容进行科学评判,严格把关。因此,本文将根据专家或同行的特点,从教学方案或指南、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设计教学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共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2个观测点。
2.1.1 PBL教学教案或指南
主要是对PBL教学目的、要求等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考察,有二级评价指标2个,观测点7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对PBL教学目的、要求的评价,其观测点为:(1)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这是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确定测量和评价PBL教学质量的依据;(2)规范教学,实现“三统一”,即学目标、学重点、学进度;二是对案例质量的评价,其观测点为:(1)能反映本学科专业新进展;(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连贯性;(3)“不良问题”的设计能引起同学学习思考和探索兴趣;(4)能帮助同学实现学习目标,掌握本学科专业或本章节内容的基本理论和技能;(5)能促使同学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
2.1.2教师教学策略
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所开展的PBL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学科专业特点等内容进行考察。有二级评价指标3个,观测点11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观测点为:(1)教态自然,着装规范,端庄大方;(2)PBL教学准备充分,工作热情;二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观测点为:(1)清楚PBL教学过程及任务;(2)有效监督、掌控PBL教学活动进程;(3)引导学生学习,共享信息交流;(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尊重学生的观点;(5)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及时;(6)双语教学要求;三是考核手段及方式的评价,观测点为:(1)考核手段及方式科学、合理;(2)考核评价体系易操作;(3)PBL教学时间恰当,不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
2.1.3教学效果
主要是对PBL教学效果的考察,多为专家或同行的感观评价。有二级评价指标2个,观测点4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课堂效果的评价,观测点为:(1)学生到课率高;(2)课堂纪律好;二是对互动效果的评价,观测点为:(1)教学互动效果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课堂气氛好。
2.2学生满意度评价量表
该指标着重对PBL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因为大学教育,呈现给学生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课程教育和专业培养,学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者,缺乏对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无法对PBL教学方案或指南、教师教学策略等内容进行科学评判。因此,本文将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满意度相关理论知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简称TQM)》的有关要求,从学生对PBL教学的感受、体验到的收获以及满意程度设计PBL教学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其目的一是把学生的期望和意见传达给学校,为学校不断改进PBL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二是重视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生“物有所值”的具体体现;三是改变目前“学生评教”内容单一,“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共用一个评价表的做法。共有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观测点。
2.2.1感受
主要是对PBL教学方案或指南、教师教学策略和PBL教学考核方法的感受进行评价。有二级评价指标3个,观测点13个。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对PBL教学方案或指南感受的评价,观测点为:(1)能帮助我实现学习目的;(2)能引起我对知识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增强自信心;(3)能帮助我巩固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4)能促使我主动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5)学习氛围轻松,学习的趣味性大于学习的压力;二是对教师教学策略感受的评价,观测点为:(1)教师准备很充分、工作热情;(2)清楚教学过程及任务,能有效监督、掌控教学活动进程;(3)引导学生学习,共享信息交流;(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尊重学生的观点;(5)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述;(6)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三是PBL教学考核手段及方式感受的评价,观测点为:(1)成绩考核方式和细则科学、合理;(2)开展PBL教学时间恰当,不影响自己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
2.2.2收获
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一个主要形式。整合教学的质量该如何评定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新的学习理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对现代教育技术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评价的出发点
当今的社会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有个性特色的人才,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同样,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要重点评价整个的课堂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2.明确师生角色的定位是评价的基础
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时,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时刻想到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3.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是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因此在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时,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与否是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对培养能力评价的关注中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关注。
4.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就是期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通过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的特点,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也是课堂教学中评价开展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也将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但是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整合中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整合的重要一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首先应当考察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整合思想,即是否体现了对学生收集、加工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设计等方面来评价一节课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应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评教”向新课程背景下“评教”与“评学”并重转化。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那在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的同时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教师方面考虑: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实施情况,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学生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的维持,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交互性积极性。
3.对教学环境的评价
教学环境是教学的辅助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信息化的课堂的一个比较量化的指标。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对教学环境的评价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创设,而且包括软件资源的选编组织及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主要从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氛围和媒体的使用状况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摘 要 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特点,文章提出在督导评价体系中引入技术管理理念,构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质量监督
>> 基于学生评价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程的高职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与管理体系研究 构建高职院校四级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体系的探讨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本科教学质量”场域中的独立学院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耿有权.论“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基于教学督导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2):44-47.
③ 薛国凤.从“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6):86-90.
④ 许胜江.基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技术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44-46.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别是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英语演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工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它的教学功能。因为教学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不同评价形式呈现,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直至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评价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另外,教学评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好的评价能给学生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较低的评价,也能使人深思,激起学生上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二、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中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和待完善之处,它们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一锤定音式”的终结性评价
长期以来,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评价中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即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考试。必须承认,在英语学科的学习方面,文理科学生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这种差异会日趋加大,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就更大了。如果把考试等同于评价,用考试和考查等一次性检验方式,以分数来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是非常片面的,会极大地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终结性评价不利于英语演讲课程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因为,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即因试而教,死搬教材。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而不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和研究。
2.终结性评价也会挫伤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实际需求。学生知道重要的是考试结果,平时的学习努力与否根本不重要。英语老师为了及格率,考试前还会给他们复习,甚至是划范围。无论是英语基础好和差的学生都一样,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得高分或混个及格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3.终结性评价重点放在对学生识记知识能力的考查,而无法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用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和高分低能者。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可是有多少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自如呢?
(二)英语演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量化评价,采取传统的笔头测验,主要以考试成绩和笔头作业来评价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常占学生学期成绩的80%,而另外的20%通常也是根据期中考试分数和平时的笔头作业评定的。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基础差的学生是很难得到好的评价的。所以,既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可见,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静态的和片面的,它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导致了老师不能以发展的目光全方位地评价每个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三、工科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
(一)改革课程设置,使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模块化
高校亟需改变课程设置,在针对工科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设置专门的演讲课,突出口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演讲培训。学校应根据本校定位和学生结构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对本校演讲教学和测试的情况调查,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建议将演讲教学模块化,提高演讲教学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英语语音基础模块、英美文化熏陶模块、交际技能训练模块和口语展示方法模块,将这四大模块分布在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系统化。
(二)改革形成性评价方法
使评价多元化改革后的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沟通协商,鼓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互动与合作,可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成积极评价的主体,教师由评价的决策者变成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效果、策略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就学生口语演讲任务完成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评论,就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解释并进一步提出建议,这样的反馈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最大,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大型语言实验室实现人机互动,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功能记录在机器中,学生在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录音汇报时应该包括小组成员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自评分数和组员之间的互评分数,以便教师进行阶段性评价。由于学生们在平时常进行人机对话的训练,这样他们在今后机助口语演讲测试时就不会太紧张,有利于在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灵活选择考试形式,丰富测试内容
针对现有的期末一次性口语演讲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将直接口试和半直接口试即机助口语测试相结合,以缓解校内大规模直接口试的压力,根据考试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使考试安排更为合理,从而提高考试的效度。
(四)合理安排考官培训,实现考官标准化
曾经就有专家指出“口语演讲考试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考官的标准化”,考官的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对考试和评分的把握甚至考官在考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发挥及考试的结果,因此对考官进行合理的相关培训是保证口语演讲测试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官应熟悉口语演讲测试的内容,考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测试任务,熟悉并深入理解评分表标准,在测试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尽量克服口语演讲测试中的主观性,对考生的口语演讲交际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履行好考官的职责。除了在考前培训考官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学校可以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熟悉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与测试的老师成立教学与测试团队,长期负责测试评分工作,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降低不同考官评分的偏差,最大程度地实现“考官标准化”。
四、结语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目前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需要,而动态评价恰恰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使英语演讲课程真正成为工科毕业生未来工作和日常交流得心应手的工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9-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使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组织教学,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笔者就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希望与同仁一起讨论、商榷。
一、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课堂教学现实进行客观测量、分析诊断、综合评定以及提出指导建议的价值评判过程,它是教学实践的一根指挥棒。通过课堂评价,以检验教学过程中课改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落实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界定,也是开展评价的依据。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尺度,是教师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指针,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二)科学性原则。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三)导向性原则。根据课改要求,选定评价指标,引导教学活动向正确方向转化。
(四)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可行,评分易操作。因此,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的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掌握与使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新课程课堂评价指标,重点落实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发展”。
(一)“两个转变”为:
1.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新课程理念。
2.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传统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也往往是教材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思考的重点也常常是导语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作业的设计等一些教学的具体的细小环节。不难发现,这是一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做法,而学生经常被作为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的群体来认识。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一节课,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两个发展”为:
1.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关注学习发展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及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这些改变对于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正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要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之更客观、更实用、更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