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对近三年理综试卷有机试题分析后的一些思考

1.1有机常考题型,从有机试题的结构特点和考查的内容看,题型、比例和分值都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个有机推断题,所占分值占整个化学试题的20%左右。

⑴考查有机基础知识。如:判断有机物的类型、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考查跟有机化学有关的基本技能、判断同分异构体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判断、有机物质模型的识别,已知物质结构,推断物质性质;

⑵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如: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基本有机计算等。

⑶考查有机物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1.2从考查的要求看,以理解层次为最多。试题特别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1.3从命题的着眼点看,无论是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是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高考试题均根植于教材之中,但考题往往依托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科技新成果进行有机物各方面知识的考查,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扎扎实实地做好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种难度的试题时是不会有太大障碍的。

1.4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常见的主要错误有:

(1)审题不仔细,没按题目要求准确作答;

(2)结构简式的书写不规范:如

①. 多写或少写H原子;②.将苯环写成环己烷;③.官能团之间的连接线没有对准所连接的原子;④.有些官能团往左书写时没注意(如:HO-、OHC-、HOOC-、O2N-、H2N-等的书写);⑤.书写时未把官能团的结构特征表达出来等;

(3)书写方程式时未用结构简式表达,丢产物(如水等小分子),忘了配平或注明反应条件等;

(4)化学用语书写错误:如烯、苯、醛、酸、脂和酯等书写错误;

(5)对一些复杂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则很难完整写出。

2.对高考复习的几点意见

有机化学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有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等。这些知识大都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融于其中,还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总觉得有机化学非常难学,知识非常零碎,一盘散沙,所以在带学生复习时,要根据考纲和知识点,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

2.1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划分知识板块。根据有机化学知识重点和考试热点可以分成如下六个复习板块。

(1)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 (2)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3)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4)有机化合物燃烧问题

(5)有机合成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

2.2联成知识网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2.3 有机化学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体会到这种思想,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在“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从回忆必修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的对比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是今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知道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首先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其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饱和程度,其次,要考虑官能团与相邻基团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

2.4重视有机实验的整理复习

篇2

1.从近5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看,有机试题每年都在考查,且比例和分值都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个有机推断题,分值在15分左右,占整个化学试题的20%左右.近几年理综综合能力考查利用新材料、医药、农药、环境、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或研究成果作背景材料作为载体进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考查内容也较广,如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典型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做到全面掌握,有备无患,有主有次,又要注意重点突破.

2.从考查的要求看,以理解层次为最多.试题特别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考生对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及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考查考生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命题的着眼点看,无论是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是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高考试题都源于教材之中.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种难度的试题时是不会有太大障碍的.

二、考查有机基础知识

1.判断有机物的类型

有机物的分类是研究有机物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就中学化学范围内可从多种不同角度将有机物分类.高考中常有试题直接要求考生判断有机物的类别.

2.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

《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高考中常会出现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为切口测试科学素质的试题.

3.考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性质

新教材中将这三大类营养物质归成一章进行讨论,主要是为了强调这三类物质的重要性.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这些跟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物质,所以近几年来考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内容的试题明显增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准确性.选项(A)中石油裂解主要得到乙烯、丙烯、异丁烯及甲烷、乙烷、丁烷、炔烃、硫化氢和碳的氧化物等;选项(B)中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选项(C)中甲烷分子中就不含碳碳单键.(D)说法是正确的,故应选(D).

三、考查跟有机化学有关的基本技能

1.判断同分异构体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试题可触及到有机化学中的任何一块内容.以“根据分子式判断同分异构体”形式编制试题是考查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常见题型.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烃的分子式,可以发现碳原子数是依次递增,而氢原子每两组是以差值为4的等差数列递增的规律,从而推出空格处分子式应为C5H12,其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结构,故应选(A).

2.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判断

要求学生判断一种“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可以更好地测试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从单体判断高分子化合物或从高分子化合物判断单体,是一类常考题型.

例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碳碳双键、醇羟基、醛基、羧基等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官能团,了解这些官能团的结构和特性等是有机化学学习的起码要求.判断加成、取代和消去三类反应的判断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三、以有机物综合推断题测试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1.从探究角度考查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学习中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新教材中有许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要求学生自己研究后得出结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要求.用有机化学素材测试实验探究能力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2.有机框图综合推断题

有机框图综合推断题已成了高考试题中一类保留题型,几乎每份高考化学试卷、理科综合试卷中都会有一道有机框图综合推断类型的大题.有机化学推断题是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如何快速准确解答这类问题已成为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的重点.

.

①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②是萘的衍生物,且取代基都在同一个苯环上;③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若C不经提纯,产物敌草胺中将混有少量副产物E(分子式为C23H18O3),E是一种酯.E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该题是一道基础有机合成题,仅将敌草胺的合成过程列出,着力考查阅读有机合成方案、利用题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敏锐程度、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该题涉及到有机物性质、有机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推理和书写,合成路线流程图设计与表达,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由A的结构简式可看出,A中含有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说明含有羟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是甲酸某酯.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水解产物苯环支链一定是对称的,且支链是一样的.由C和E的分子式可知,E是由A和C反应生成的.

篇3

解析:由题意可知,题给有机物属饱和一元脂肪醇,C5H12O对应的烷烃为C5H12,而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①CH3CH2CH2CH2CH3、②(CH3)2CHCH2CH3、③(CH3)4C;①、②和③分子中分别有3种、4种和1种等效氢原子,则其对应的饱和一元脂肪醇(可看作是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分别有3种、4种和1种.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饱和一元脂肪醇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首先根据题给有机物的通式和性质,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抓住饱和一元脂肪醇可看作是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的本质(也可将C5H12O变形为C5H11—OH,而判断C5H11—的异构体有8种),可快速求解.

例2 (海南化学卷)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

(A)2种 (B) 3种

(C)4种 (D)5种

解析:因单取代芳烃C10H14即为C6H5—C4H9,而丁基—C4H9有4种CH3CH2CH2CH2—、CH3CH2CH(CH3)—、(CH3)2CHCH2—、(CH3)3C—,则其可能的结构有4种.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了单取代芳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首先将题给分子式变形为单取代芳烃的形式,然后根据取代基异构体的数目,可快速求解.

二、考查日常生活常用物质的化学成分

例3 (海南化学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

(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解析: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O和H2,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了日常生活常用物质的化学成分.熟记这些常识性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考查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

例4 (上海化学卷)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解析: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液态轻质汽油,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制煤气是化学变化,则(A)、(B)、(D)均不正确;而(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有关知识.掌握其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四、考查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

例5 (江苏化学卷)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

结构如图1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有关普伐他汀

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

(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NaOH反应

解析:因该有机物分子中没有酚的结构单元,其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A)不正确;因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醇羟基(且醇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羧基和酯基,其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则(B)、(C)正确;因该有机物分子中有1个羧基和1个酯基,1 mol该物质可与2 mol NaOH反应,则(D)不正确.故答案为(B)、(C).

点评:此题以普伐他汀为素材,考查了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抓住该有机物所含官能团与其结构特点,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例6 (全国理综大纲卷)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C) 1 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 L氧气(标准状况)

(D) 1 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 g溴

解析:因橙花醇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其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则(A)正确;因橙花醇分子中羟基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其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发生消去反应,能生成2种四烯烃,则(B)正确;因橙花醇的分子式为C15H26O,1 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21 mol氧气(其在标准状况的体积为470.4 L),则(C)正确;1 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溴(其质量为480 g),则(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以橙花醇为素材,考查了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抓住该有机物所含官能团与其结构特点,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尤其是消去反应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五、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

例7 (全国理综课标卷)分析表1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

解析:由题给表格信息可知,可把其分为4循环,从第2循环开始,每一项与前一循环的对应项均增加1个“CH2”原子团;因26=4×6+2,则第24项为C2H4O2+5(CH2)=C7H14O2,第25项为C2H4+6(CH2)=C8H16,第26项为C2H6+6(CH2)=C8H18.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以表格信息为素材,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考查了对表格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通过对题给表格信息的认真分析、挖掘出隐含的排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六、考查核磁共振氢谱的应用

例8 (海南化学卷)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KG-*2/3]1的有( )

(A)乙酸异丙酯 (B)乙酸叔丁酯

(C)对二甲苯 (D)均三甲苯

解析 乙酸异丙酯[CH3COOCH(CH3)2]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其个数比6∶[KG-*2/3]3∶[KG-*2/3]1;乙酸叔丁酯[CH3COOC(CH3)3]分子中有两种氢原子,其个数比为9∶[KG-*2/3]3=3∶[KG-*2/3]1;对二甲苯

点评:此题考查了核磁共振氢谱的应用.能够书写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掌握核磁共振氢谱的意义和等效氢原子的判断方法(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氢原子;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氢原子;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氢原子)是解题的关键.

七、考查有机物的除杂

例9 (上海化学卷)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解析:苯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且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仍溶于苯中,无法通过过滤除去杂质,则(A)错误;乙醇与水互溶,(B)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则(B)错误;乙醛与水互溶,(C)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则(C)错误;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而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乙酸钠而进入水相从而与乙酸乙酯分离,(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机物的除杂方法,考查了有关有机物的性质与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除杂方法与原则(①“不增”:不能增加新的杂质;②“不减”:不能使被提纯的物质减少;③“易分”:操作简单,容易分离;④“最好”:最好使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例9 (北京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

(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解析:天然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沸点,则(A)不正确;尽管蔗糖的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但蔗糖分子中没有醛基,蔗糖没有还原性,蔗糖为非还原型二糖,则(B)不正确;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肽,其水解产物相同,则(C)不正确;乙醛可合成聚乙醛,氯乙烯可合成聚氯乙烯,乙二醇与乙二酸可以缩聚成聚合物,则(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掌握其结构特点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应当注意的是油脂属于混合物、蔗糖属于非还原型二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肽的水解产物相同、乙醛也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例10 (山东理综卷)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解析: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油脂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A)不正确;甲烷和Cl2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则(B)不正确;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相同(C6H12O6),而结构式不同[葡萄糖与果糖的结构式分别为CH2OH(CHOH)4

CHO和CH2OH(CHOH)3COCH2OH],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则(C)正确;尽管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但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为羟基,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为羧基,则(D)不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及有关反应类型的判断.掌握其结构特点与性质及有关反应类型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九、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性质、同系物的概念及分子式正误的判断

例11 (浙江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CH3CH2CHCH2CH2CH(CH3)2[ZJ5,S]CH(CH3)2

的名称为2,6–二甲基–5–乙基庚烷

(B)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

(C)化合物[XC

.tif>,JZ]是苯的同系物

(D)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3H5N3O9

解析: 对于(A),该化合物的名称应为2,6–二甲基–3–乙基庚烷;对于(B),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其中,丙氨酸分子之间脱水生成1种二肽、苯丙氨酸分子之间脱水生成1种二肽、丙氨酸与苯丙氨酸两分子之间脱水生成2种二肽);对于(C),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多个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对于(D),三硝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2[ZJ1,X;4,X;7,X]ONO2ONO2ONO2

,其分子式为C3H5N3O9,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烷烃的命名、氨基酸的性质、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及三硝酸甘油酯分子式正误的判断.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氨基酸分子间脱水生成二肽的性质、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及三硝酸甘油酯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十、有机框图推断题

例12 (浙江理综卷)化合物X是一种环境激素,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

化合物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的甲基,其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两种.1H–NMR谱显示化合物G的所有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F是一种可用于制备隐形眼镜的高聚物.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A分子中含有联苯结构单元

(B)化合物A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X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1 mol X最多消耗6 mol NaOH

(D)化合物D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2)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AC的反应类型是.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a.属于酯类 b.能发生银镜反应

(4)写出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1)因化合物A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故应含有酚羟基,分子含有2个完全相同的甲基,其苯环上的一硝基化合物只有2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从而可知,(A)、(B)不正确;由题意可知B的结构

简式为 CH3—C—C—OH[ZJ4,S;4,X;LX,6,S]CH3OHO ,1 mol X最多可与6 molNaOH反应,则(C)正确;而B在浓硫

酸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则(D)正确.

(2)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生成化合物C,则C的结构简式为

(3)因D的分子式为C4H6O2,属于酯类、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D为甲酸酯,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HCOOCH=CHCH3、HCOOCH2CH=CH2、

(4)因环状化合物G的分子式为C8H12O4,其分子中所有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则G

的结构简式为 [XC

(5)由题意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

,从而可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D)(2)

(4)

浓硫酸

一定条件

点评:以有机框图推断为素材,综合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有机化学的知识.根据题给信息,抓住突破口,掌握有关有机物的性质(尤其是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注意不能漏写副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十一、有机合成题

例13 (江苏化学卷)化合物H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3.[FL)]

(1)化合物A的含氧官能团为和 (填官能团的名称).

(2)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Ⅰ.分子含有两个苯环;Ⅱ.分子有7个不同化学环境的氢;Ⅲ.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此反应.

(4)实现DE的转化中,加入化合物X能发生银镜反应,X的结构简式.

(5)已知:

是合成抗癌药物美发伦的中间体,请写出以

和[XC

.tif>,JZ]为原料制备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

解析: (1)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A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

(2)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①、③、⑤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②、④属于加成反应.

(3)因B的分子式为C14H12O2,则符合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4)因X能发生银镜反应,再由D和E的结构简式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

(5)用正向思维法进行分析,可得其合成路线流程为:

篇4

笔者认为要把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可将呆板的知识变得活起来,留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主观印象。通过图片的展映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的基本含义,能够用它们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印象就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且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收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特殊效果,还会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化学计算重在激发兴趣

化学计算类型多,计算量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计算。计算课也是学生最感乏味的课。所以要上好计算课关键在于如何“激趣”,学生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常识课先学后教,作业当堂完成

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常识型”课程,如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八章第五节“化学肥料”等,这些内容尽管在大纲中的要求通常是“常识性介绍”,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及与高中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检测、当堂完成作业的“一学一教”的方法。第一步出示目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二步自学。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书上自己寻找答案,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第三步检测。采取口答或讨论的方法,教师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最后经过当堂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当堂巩固,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最终形成应运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题展开,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魂,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密切系生活

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是社会的一分子,周围的许多变化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自行车圈为什么生锈,为什么会形成酸雨,玻璃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漂白粉为什么可以起漂白作用,食盐的作用,“钡餐”在医疗中的作用,照片的产生原理,等等。课堂上这些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能不能简单地烧炼处理,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为什么汽车要使用无铅汽油等。通过这些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做好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笔者都努力做好,同时还增做了一些趣味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千变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化学做好铺垫。

篇5

小结:正确命名有机物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前提.高考对有机物命名的考查主要以烷烃、烯烃、卤代烃、醇等物质为主,一要注意编号顺序,确保主链最长、取代基数目最多、位次和最小等;二要注意书写技巧,如基团的先后顺序、同类型基团的合并等,不能出错.

二、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例2 (广东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 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 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分析:葡萄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醛基,而果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羰基,(A)项错误;酯类一般都是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B)项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称之为皂化反应,(C)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氨基,(D)项错误.答案为(B).

小结:有机物的组成涉及元素类别判断、原子个数的确定、分子式、结构简式等;有机物的结构常常通过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线式、空间构型等反映;有机物的性质则与官能团有关.对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要清楚,遇到同类物质,与其类比即可.

三、考查有机反应

例3 (新课标Ⅱ)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分析: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时,主要发生硝化反应;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则苯环和侧链基团均可与氢发生加成;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以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类比,主要是甲基上的H被取代.答案为(D).

小结:有机反应考查的形式多样,如有机反应类型分析、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或正误判断、有机反应机理分析、有机反应产物确定等.正确解答上述问题,一要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典型性质及反应类型,二要正确书写有机反应式,常见错误是不配平或漏写水分子.

四、考查同分异构体

小结:同分异构体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考查形式包括数目判断、结构简式书写或补写、物质间关系判断等.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基元法、替代法、等效氢法、组合法等;书写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时,要注意有序思维,防遗漏;判断不同结构的物质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则需紧扣概念分析.

五、考查多官能团化合物

小结:多官能团有机物是有机化学知识考查中的高频点,试题呈现方式常常是给出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等,考查观察能力、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对于这类问题,一是看清、看懂物质结构,如环状不一定是苯环;二是认清官能团情况,各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的总和即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六、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

小结:近两年高考连续考查了有机物制备问题,与无机实验一样,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实验原理(如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安全、实验操作、化学计算等,答题时,一要注意基本分析程序,二要注意有机实验特点(如有副反应),三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九、考查有机实验基本操作

例9 (海南化学)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 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 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分析:(A)、(B)、(C)项中的物质均可鉴别,如(A)项中的乙醇易溶于水、甲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B)项中的乙醇、苯燃烧火焰有明显差别,而四氯化碳不能燃烧;(C)项中的乙醇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浮于溶液上层;(D)项中苯和环已烷均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环已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为(D).

小结: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常考内容主要包括有机物的鉴别、分离、除杂、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选择等,检测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解答时,应逐一分析各个具体问题,再整合作答.

十、考查有机化学与STSE

例10 (天津理综)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可作调味剂,液可作食品防腐剂

(B) 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 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篇6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五个环节之一,是知识和能力的巩固阶段,众所周知,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师生之间有着很好的配合与互动,但是一旦走出课堂,学生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还是半懂不懂,做起练习来也非常的不顺手这在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这种理解难度大,需要做大量练习的科目中,这样的现象尤为明显,这一现象说明了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些问题

1.作业设计不完备

所谓作业设计不完备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时,只是依据教学的主体内容进行单一化的题目设计,并没有形成一个丰富化的作业类型,这样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思维的完备性。再者,就是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没有注意到作业的难度、梯度,而是将题目的难度停留在某一个层次上,或简单,或过难,这样就很难有效地检测出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设计一刀切,学生解答不诚实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较难掌握的科目,因此其作业也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一刀切 ”的做法,所有的学生不管接受能力如何,都要完成统一的作业,缺乏个性,难以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但如果所设计的作业难度过高, 且难度系数高的题目数量多,这就导致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无法独立解答或者是抄袭他人的解答。

3.教师批改任务过重

传统的数学作业采取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批改作业的任务量很大,而且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般采取 “对”、“错”来批改作业,学生拿到发回来的作业后,并不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个地方,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数学作业的效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二、作业有效性的内涵和作业优化设计的作用

1.“作业的有效性”这概念包括三重意蕴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教师遵循认知活动的客观规律,设计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的一项主体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的主体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高效课堂的提出与探究,如何设置作业,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

2.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学生通过作业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然后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形成知识技能。设计精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温习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还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节约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教材和学生上,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

三、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优化设计的一些思考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作业,实现“人人能学习,个个都成功”

合理设计作业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在题量适当的基础上注意题型的丰富化,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不同的解题思维,从而借助作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认识。

第二,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还要注意作业的难度、梯度变化,即作业设计要包含基础性的题目、发展性的题目以及综合性的题目。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学的实施继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所以追根到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添加作业一环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作业教学中存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甚至存在不诚信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起到作业的作用。

3.设置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该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如,可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

4.作业布置力求精练化

作业设计必须要达到“少而精”,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首先需要注意数学作业的“质”,坚持由易到难、渐进的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筛选出有比较典型性、代表性和全面性且适合不同学生实际能力的题目,以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其次,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根据我们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每节课后可布置40 分钟的作业即可。

5.通过作业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作业设计的激励作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不仅包括作业布置,同时还包括作业的批改与讲评,作业的批改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学生则可以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指导与点评,所以说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对”、“错”的作业评语形式,在学生的作业中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从而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并激励学生改变以往的不足,听从教师的指导,获得不断的进步;同时教师不断增强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并通过作业设计和批改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篇7

    首先让乙烯加成溴化氢,得到一卤代物溴乙烷(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又可生成乙烯)。再让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里水解,由卤代烃生成醇类得到乙醇。我们知道,乙醇是有机物中三步连续氧化的起点: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水解又可得乙醇与乙酸)。此时还有去向吗?乙酸在碱石灰与氢氧化钠作用下加热脱羧又可生成甲烷。在此,我们可温故烷烃的重要性质并进行发散思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四种卤代烃。让一氯甲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甲醇;二氯甲烷水解由于两个羟基在一个碳上不稳定,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甲醛;三氯甲烷水解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甲酸;四氯化碳水解脱去两分子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二、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二条逻辑链(引入两个卤素原子)

    前面是引入单个卤素原子的走向,现在我们改变一下,引入两个卤素原子。让乙烯与溴单质加成得 1,2—二溴乙烷,让这个二卤代物水解引入两个羟基生成大家熟悉的乙二醇。乙二醇是一个有很好生长点的物质,首先是它可氧化为乙二醛,进而可氧化为乙二酸。对以上物质进行发散思维,乙二醇分子内脱水环化可生成环氧乙烷;乙二醇分子间脱水聚合可得高分子化合物;让乙二醇与乙二酸酯化又可得环状物质;乙二醇与乙二酸脱水缩合,得高聚物。以上涉及的反应都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将这些逻辑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更直观,便于综合训练有机化学的复习。

    三、以乙烯为起点的第三条逻辑链

    在前面,我们引入两个羟后发现氧化时两端都被氧化。所以我们会想,能不能只让一端被氧化而另一端保留。实际上这是办得到的,我们可让乙烯加成 HO—Cl,这样一来,首先只有一端含羟基,另一端保留卤素原子。氧化到最后再水解,将卤素原子转化为羟基,得羟基乙酸。羟基乙酸可分子内酯化成环,也可分子间酯化脱水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还可两分子酯化成环。当然,如果要增长碳链,可让乙烯加成 HCN 得 CH3CH2CN,水解后可得丙酸,增长了一个碳。

    四、以乙烯为起点的第四条逻辑链

    前面都是一些脂肪烃的衍生物,那么能不能产生芳香族类化合物呢?我们可以让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生成的 1,2—二溴乙烷在碱性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苯,由此可复习苯的相关性质。苯在浓硫酸催化下硝化得硝基苯,硝基苯可还原为苯胺;苯在 FeBr3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水解得苯酚,苯酚与溴取代得 2,4,6—三溴苯酚;苯酚与甲醛聚合可得重要的高聚物酚醛树脂。通过以上四条逻辑链,将有机化学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归纳;对一些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如有机中的成环反应:乙二醇的成环、乙二醇与乙二酸的成环、乙炔的成环、羟基乙酸的成环;还有一些重要的聚合反应:乙二醇聚合、乙二醇与乙二酸聚合、羟基乙酸聚合、乙烯聚合、乙炔聚合、氯乙烯聚合、酚醛树脂的生成等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高考的热点。

    五、双向分析法突破有机推断题

    例如,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大纲版)30[3](15 分)化合物 A(C11H8O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 B 和 C。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分子式为 C2H4O2,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则 B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B 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写出两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 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85-02

[作者简介]李美璇(1977―),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高中生之所以学文科,部分是因为对文学的喜欢或特长所在,另一部分是因为理科成绩不好,而被迫进入文科班学习。不论是哪一种原因进入文科班的学生,除了少数尖子生外,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理科生来说比较差。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兴趣低、成就感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其前提是重建他们的信心和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降低考试难度、增加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面努力。

一、注重激励,激发动力

文科班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部分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学生的成就感低。虽然他们也很努力地尝试提高,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们对学好数学逐渐失去了信心。文科班学生的感情丰富且脆弱,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需要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使他们乐于跟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和信任感,从而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数学基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脱胎换骨的,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鼓励他们发扬“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精神,肯吃苦,多用心。

二、分解难题,逐个击破

数学中的难题一般是由多个知识点构成,这需要学生具有分解难题的能力。然而,分解难题的能力建立在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很多文科生在未分班前,数学基础薄弱,因而不能把多种知识联系起来,他们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够造成对知识的敏感度不够。他们也缺乏分解的方式和技巧。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从难题知识点分解方法上教授;另一方面要从知识储备上入手。通过测试,考察学生基础薄弱点,在系统讲解的基础上,辅以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夯实基础。教师此时要多一些耐心,因为教师的耐心会给学生以信心。

三、加强指导,修正观念

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的偏差,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观并不一致,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可以像文科一样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数学的思想和原理,这导致他们不能举一反三;而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基础不重要,重要是解题的技巧,孰不知没有基础,就没有办法理解题,更谈不上去解答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直接放弃。这些不正确的学习观,都需要针对地纠正。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观上的偏差,并及时引导纠正。在纠正时,教师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加深学生的错误学习观。

四、多做几遍,成绩更好

学好数学,平时的练习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采取题海战术,做练习也要讲究科学性。学生在选择参考书方面可以听取教师的意见。一般来说,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进度给出一定的建议,数量基本在1、2本,不要太多。在选好参考书以后,学生要认真、完整地做,每一本好的参考书都存在着一个知识体系,有些同学这本书做一点,那本书做一点,到最后虽然做了许多本书但每一本都没有做完,这样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效果反而不好。学生做题的时候要多做简单题,并且要定好时间,这样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要通过一两天做一套试卷来保持状态。最重要的是通过做题发现并解决自己已有的问题,总结出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在这里有两个建议:一是在做填空、选择题时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些解题过程以方便以后复习;二是题目最好做两遍以上,可以加深印象。

五、时时激励,促优成长

激励对个体自信的增长有巨大的价值,即使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需要激励。在笔者的班级里,数学优秀的学生虽然成绩好,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信心十足。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平时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在重要的考试时,成绩突然下降。也有的学生成绩忽上忽下。因此,教师要在优等生成绩好的时候激励他们学习更难更新的知识点,进一步挖掘其学习潜力。而对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在其考试失利时,教师也要鼓励他,帮助其恢复信心。

六、提高教师修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从其他教师那里借鉴师生相处的经验,更要反思自身在师生相处过程中,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能兼容并包。因为文科生很感性,对教师表现出的感情、态度的敏感度很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面向全体,一视同仁,要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生”,不歧视“学困生”,记住“学困生”更怕别人看不起;要让大多数学生都尝到进步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到:我还有希望!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适当发泄情绪。最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教育作用最大,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拾回丢失的信心,建立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文科生需要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尽量从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并在教学中注意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相信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9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有机试题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约占25%~30%,而且题量逐年增加,试题的难度逐渐加大,题型更灵活,更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演绎推理及知识迁移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再仅限于教授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过而又跟书本知识相近的问题,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现状。

通过对学生高考题丢分题型及平时检测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由化学式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能力较差;

(2)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

(3)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4)知识网络化程度差,不能进行有序记忆和提取应用;

(5)知识迁移能力差、自学能力较弱;

(6)依赖性强、自我总结归纳能力差。

前三个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因为一张试卷难题毕竟不多,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难题目的得分率是相当的,所以一张试卷真正拉开分数的往往在细节处。细节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要非常熟练,提到某一个知识,脑子里就要呈现出所有相关的内容及以往所遇到的题型、考法。只有这样,才会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下笔才会更有自信,知道易错点在哪里,从而避免出错,保证答题的正确率。

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内在规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1.掌握好基本的知识点。

学习某一种物质,大都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学起: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熔沸点、溶解性等。如苯酚: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有毒,熔点为40.6℃,沸点181.9℃,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对于每一种物质,都应如此记忆,同时还要将不同的物质进行对比记忆,这样记忆更深刻,从这样的记忆方法中也可对考试的考点探知一二。如:

(2013全国统一,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解析:选D。A项考查的是乙醇的溶解性,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不符合萃取剂选择的原则,故错。B项中的乙酸乙酯和乙酸同为有机物,由相似相容原理可知,两种物质互溶,故不会分层,故错。C项考查的是初中的知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故错。

2.由物质的结构认识其性质。

(1)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在教学初期,要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展示一些物质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利用球棍模型搭建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机分子结构图等,让他们对有机化合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达到训练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使每一位学生脑海中都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如:(2013全国统一,12)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摇 ?摇)

A.15种?摇?摇B.28种?摇?摇C.32种?摇?摇D.40种

解析:1个碳原子的酸(1种)+4个碳原子的醇(4种),2个碳原子的酸(1种)+3个碳原子的醇(2种),3个碳原子的酸(1种)+2个碳原子的醇(1种),4个碳原子的酸(2种)+1个碳原子的醇(1种),共计5种酸和8种醇,5×8=40种。选D项。

初看到此题,选项的数值都很大,大多数学生会很茫然,心里慌乱反而将问题复杂化。首先,要清楚酯是由酸和醇脱水形成;再看题中所给的酯是5个碳原子,说明一部分来自酸,另一部分来自醇;最后判断可能的酸和醇的种类,从而得出答案。在判断酸和醇的种类过程中,用到了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先写碳链异构,再写官能团异构。

这道题中,还用到了数学中组合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不能钻到题目中,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它会豁然开朗,一切解决问题方法都可用,即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往往很复杂,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给其命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这一物质及相关性质。有机物的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因此对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要熟练掌握,对每一种官能团能发生的反应类型要了然于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其性质,将化学性质与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如:

(2013全国统一,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摇 ?摇)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摇?摇?摇?摇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题目中所给的是键线式,每个端点、拐点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都是四个价键,3.善于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种学科思想,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使之系统化、简约化”,使学生“尽可能拥有活力——迁移”,为后续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

如甲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就必定具有羧酸的性质,但还有醛基,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同样,甲酸盐、甲酸酯也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过应该注意,官能团在不同分子中所连接的基团不同,所受影响自然不同,因此在分子中所反应出来的活泼性当然不一样,例如,然能被钠取代其中的氢原子,但并不显酸性,苯酚中的羟基则较乙醇中的羟基活泼一些,苯酚水溶液显酸性,能跟氢氧化钠反应,但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反应。甲酸则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又能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都含有羟基而表现有所不同,其原因就是影响羟基的乙基、苯环、醛基有所不同。

在教学中,抓住有机物的特点,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挖掘自身潜能,以碳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官能团为主线,以性质、制法为桥梁,建立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各类有机物纵横交错,交织成网,便于学生有序记忆和应用。

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有机试题更是求异变新,近几年的高考有机试题提供的材料新,信息量大,需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同学们平时没有见过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近几年高考题中,有一种有机题型一再出现,那就给出一些反应类型。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力要靠平时的积累,从对每一个反应类型的本质探究中积累。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会在无形中形成对于某个反应研究的方法。在考试中,他自然就会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对陌生的反应类型的本质分析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2013全国统一,38)査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1molA充分燃烧可生成72g水。

篇10

重点可根据物质的密度、状态、溶解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1) 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所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等。

(2) 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 难溶于水的有机物: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如溴苯)、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醚、酯(如乙酸乙酯)等;苯酚在常温微溶于水,但高于65℃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4)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5) 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等。

技巧2 根据化学性质推断

(1)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酯(油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等。

(2)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所有含醛基的物质。

(3) 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反应);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反应);含醛基物质(氧化反应);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己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5)能被氧化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苯的同系物、醇、醛、酚等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大多数有机物可以燃烧,物质燃烧都是被氧化;显酸性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6)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7)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8) 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蛋白质(水解)。

(9)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溴水的褪色,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技巧3 根据有机物的特殊性质判断

(1) 含氢量最高的有机物:CH4。

(2) 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燃烧,耗氧气量最大的有机物:CH4。

(3) 完全燃烧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的有机物: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醛、酮、酸、酯(符合通式CnH2nOx的物质,x=0,1,2,…)。

(4) 使FeCl3溶液显特殊颜色的有机物:酚类化合物。

(5) 能水解的有机物:酯、卤代烃、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6) 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醇、酚、羧酸、糖类。

(7) 能与Na2CO3作用生成CO2的有机物:羧酸类。

(8) 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有机物:羧酸和酚类等。

技巧4 根据转化关系推断

(1) 根据双键的加成和加聚判断:双键之一断裂,加上其他原子、原子团或断开键相互连成链。

(2) 根据醇的消去反应判断:总是消去和羟基所在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 根据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判断: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若有二个或三个氢原子,被氧化为醛;若只有一个氢原子则被氧化为酮;若没有氢原子,一般很难氧化成醛和酮。

(4) 根据有机物成环反应判断:二元醇脱水(生成环醚),羟酸的分子内或分子间酯化,氨基酸分子内脱水。

技巧5 根据相关数据推断

(1)解此类推断题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有机物的性质,二是有机物的通式。

(2) 解此类推断题通常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由题目所给的条件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第二步,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或最简式);第三步,根据分子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分子式;第四步,根据化合物的特征性质确定结构式。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原子个数比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

二、典型高考题分析

(2009年福建卷第31题)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抗油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其中,-X,-Y均为官能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 。

(2) 官能团-X的名称为 ,高聚物E的链节为 。

(3) A的结构简式为 。

(4)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i.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 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填序号)。

a.含有苯环b.含有羰基c.含有酚羟基

【解题思路及分析】

(1) 从题中框图给出的信息可知,C中含有羧基及酚基和苯环,而根据C的结构中有三个Y官能团可知,Y为羟基;如果Y为羧基,那么A的氧原子将超过5个。由此可得出C的结构为■,可见A显然为酯,水解时生成了醇B和酸C。其中B中只有一个甲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0,60-15-17=28,则中间碳原子为两个亚甲基,由此可推出B的结构式为CH3CH2CH2OH,即1-丙醇。

(2) 1-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CH3CH=CH2,双键打开则形成聚合物,其键节为■;官能团-X的名称为羧基。

(3) 根据B与C的结构不难推出酯A的结构简式为:

(4) 由于C与NaHCO3反应时只是羧基参与反应,而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不可能使NaHCO3放出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篇11

一、有机化学的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4、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二、有机化学复习方法

笔者认为:用熟练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自已的化学知识,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要比大量零散的知识更具价值,在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对于考试时准确、快速调用相关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1、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

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2、突破口

(1)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例如: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 ②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物质 ③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 (2)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有机物质的类别和反应类型 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例如:

①NaOH/乙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②浓H2SO4170℃(或)醇的消去反应

(3)根据有机物的知识网络推断

(4)根据新信息、新情景推断

三、高考有机化学题结构

例如(2010年广东)

四、有机化学的解题思路

首先是剖析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弄清被推断物和其它有机物关系。其次是抓好解题关键,找出解题突破口,然后联系信息和有关知识,应用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或计算分析,作出正确的推断。

1.审题做好三审: 1)文字、框图及问题信息。2)先看结构简式,再看化学式。3)找出隐含信息和信息规律.

2.找突破口有三法: 1)数字;2)化学键;3)衍变关系。 3.答题有三要: 1)要找关键字词;2)要规范答题;3)要找得分点。

五、近年高考具体考法

1.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有机试题,主要考查的仍然是有机物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重要有机物检验、制备,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

例(2012年山东)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考查】 1.油脂和苯的化学性质。 2.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 3.葡萄糖、果糖的组成 4.乙酸、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创设意境,灵活新疑,注重能力的考查

提高陌生度,考查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以教材中各类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为基点,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综合题给信息与基础知识,将知识进行重组与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考查推理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要求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填写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等,因此也考查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科学素养。

例(2011广东)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注明条件)。 考查----分子式书写,大小写,元素顺序 考查-----酯的水解反应,完全水解,反应条件,方程式的配平,规范结构简式的书写。

(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考查---醇的性质,正确书写方程式。

(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

篇12

在高二年级完成了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的全部教学内容后,为了对知识做总结,也为了使学生能够从高考的高度俯瞰基础年级的学习,我们选择了几道近几年的高考有机推断题给学生做练习,学生们普遍反映在一道题上存在困难,不好解答,那就是2009年辽宁高考理综卷第39题,题目为:

A~J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表明:

①D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②核磁共振氢谱表明F分子中有三种氢,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1:1;

③G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④1molJ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22.4L氢气(标准状况)。

在整道题中存在两条转化路线。其中由B─C─D─E─F的路线学生能结合已知条件和分子式的变化分析过程中的转化产物,能够把握“醇醛酸酯一条线”的思想。在讲解中我着重肯定了学生对常规解题思维的应用。

然而,另一条转化路线的推断就不太乐观了。由B─G的结果就鲜有学生推断成功。症结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把握不透。当推出B中有两个羟基,分子式的变化上又脱去了一个水分子后,学生对G的结构就手足无措了。其实,这是学生对知识缺少联系的典型问题,我在讲解中追问学生,既然你们都想到了是消去的类型也就是脱水,那为什么没有联想到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还有可能脱水成醚呢?学生们面面相觑却没有回答。

为什么学生们总是想不到呢?学生们都表示,一旦想到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不得不自问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特别是高三的化学复习中能给学生提出哪些建议呢?

一、回归课本,巩固双基

一些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忙着跟老师,完成练习册、习题而忽略了课本的作用,导致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知识点不知出处,在多年教学中一直在跟学生强调要回归课本。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的目的。

二、经常联想,善于构建知识网络

经过基础年级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学会仅是最低的等级,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在高考考场不失分。也就是说,重在掌握规律。学生们总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化合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研究高考题,归纳技巧

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

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同时,摒弃学生对一些难理解的解题方法的穷追不舍,如十字交叉法。更应该在平时的解题中对守恒、差量着重训练。要使学生明确考试不是要考查你有哪些东西不会,而是真正考查你会的知识有哪些能不错。

四、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

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篇13

学生辛苦多年的所有努力,最后都还是要到考场上一拼高低、来见分晓的。有的同学平时做题感觉挺好,上了考场就手忙脚乱,总觉得时间不够,有点顾前不顾后,暴露出很多问题,出现很多失误,考出来的成绩和自己平时的表现判若云泥,导致总体成绩不理想,留下很多遗憾。要想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必须注重考试方法,关心解题策略。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见解和做法.

一、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不要带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

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该复习的东西都要复习到,自己以前考试中出现过的错误尤其需要在下一次考试之前拿出来看一看,尤其要关注自己错题集上的题目。不让自己在相同的问题上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是要休息好,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最好提前睡觉,在考试入场前的时间里不要和同学打闹、乱侃,更不能交流前一场考试中的得失情况。正确的做法是,不妨找个地方坐下来想一点轻松的事情或者干脆闭目养神,不要带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最后就是对考试所需要的工具在来考场前就全部准备好,并且放入一个可以带入考场的塑料包里,不要在考试之前因为缺少什么东西而手忙脚乱,使得自己的心情不愉快,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考试过程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太紧张,也不能过于放松。因为适当的紧张,说明你对这次考试很重视,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答题中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提高解题的效率。而过分放松则可能会让你分散精力,做题的时候心不在焉、马虎大意。所以我们不要害怕紧张,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才不正常。至于过分紧张的问题,只要你明白“别人也和我一样紧张”和“紧张是正常现象”的道理并且所有考试前的工作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紧张的情绪也就自然化解了。还有一点便是考试的时候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真正需要。所以,可以在考试前给自己充分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合理安排做题时间,剔除掉“磨蹭”时间

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最大区别是:平时作业一般不限定时间,而考试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很多人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就不讲究效率,两个小时才把本来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题目做完。所以有的同学老是抱怨说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学习,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原因也很简单,你在书桌前坐一天,不代表你真的一天都在学习,减掉你翻课外书、上厕所、听音乐、吃零食、走神、哼歌、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你还剩多少时间是用在学习上的?你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只完成了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反映到作业上都差不多,大家都做完了,而且还基本都正确。但考场上就不一样了,时间限制得很死,你走一分钟神就少一分钟时间做题,养成了慢吞吞做题的习惯,好不容易把前面的题目做完,一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了,还有很多题没做,顿时慌了神,脑子一片空白,第一题还没完全想明白,马上赶着看下一题,最后连一道题都没有做对,自然成绩不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考场心态当然是重要方面,但根源还是在平时的做题练习。拿到一套题,你就按照题量给自己规定要在多少时间内做完,要完全跟在考场一样。到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停笔,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个分,这才是你的真实水平。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适应,甚至很失落,因为你可能发现原来自己做题的水平并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养成了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做起题来自然又快又好,能够保证在平时做到什么水平,在考场上就能考到什么水平。

三、优化解题策略,抵挡住难题的“诱惑”

先做简单的题目,再做复杂的。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是容易抵抗不住“诱惑”,老想把它做出来。这需要在多次考试中不断锻炼,增长经验。而对于那种似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问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再三检查,检查的方法首先是大致判断一下答案是否合理,然后检查一下自己在草稿上的步骤是否有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草稿演算的时候要写得整洁一点,每道题目的演算要集中在草稿纸上的某一块地方,最好把草稿纸用折叠的方式分成几个小块,每个小块演算一道题目。

总之,只要在保持正常学习的进行式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优化做题的时间安排,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必然的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