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影视和文学的关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我们谁都没有看到过真正的电影,我们所看到过的只不过是配有画面的小说而已。
——英国电影导演彼得·格林纳韦
从1905年任景丰拍摄《定军山》开始到现在,电影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学史与电影所处的地位极其微妙。电影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很少提甚至全书不提一字电影文学,这是十分不合理的。笔者认为,中国电影文学应当直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文学史的对象和范围的不稳定性
文学史的对象和范围从来就不是固定和单一的,而是不停到变化着,其本身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现代形态的文学史产生以来,文学史的对象和范围一直被许多文学史家及理论家所更改。正如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所提到的:“这种变化,部分是由于内在原因,由文学既定规范的枯萎和对变化的渴望所引起,但也部分是由于外在的原因,由社会的、理智的和其它的文化所引起的”。[1]随着文学史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更多学者的理论与编纂实践体现出拓展文学史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文学的本体和正宗是散文。先秦时期主要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在内,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包括辞赋在内,唐宋以来包括诸多抒情写景的散文在内。宋元人有“诗为文余、词为诗余、曲为词余”的“三余”说,就表明了正统文学界对诗词曲乃至之后的小说戏曲的“小道”的蔑视感。近代以来,中国人受到西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分法影响,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狭窄的文学观念。由此出发,中国文学才不可逆转地将脱胎于话本等口头文学的小说戏曲归为文学主体,从而完成了中国文学从散文本位到小说戏曲本位的延伸。另外,如许多文论家由对通俗文学的漠视到开始关注通俗文学。但是,至今中国的电影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没有地位。
二、关于电影文学与正统文学史的关系
在西方,当卢米埃尔拍摄《火车进站》或《工厂的大门》的时候,没有人预想到它会让当时还风光无限的作家们注定在未来黯然失色。然而,随着摄影机摆脱了定点摄影的理念,电影叙事迅速由机械再现客观现实转变为展现人类的感情与经验的主观世界。电影很快就取得了艺术家族中的显赫位置。当看到文字的力量从属于另一种更耀眼、更粗俗的力量时,我几乎总是难于摆脱一种令人痛心的屈辱感。”[2]在中国,电影是现代科技的产儿,是商业运作,是投资人种下的摇钱树。在电影技术还不成熟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待电影的态度常常停留在消遣娱乐的层面上,这也从客观上导致在商业牟利为主的电影市场上,许多文论家不给电影文学以合适的位置。同时,作为俗艺术中的俗艺术,电影使艺术获得空前的民主化,受到大众的喜欢。以往的所有艺术都是社会少数分子参与的活动,只有电影获得了世界性的、全民性的成功。人们藉此获得了许多接触艺术的机会。很多文论家不愿意把它当作文学的一个类别来看待,在现代文学史上不提也就很正常了。哪位理论家把电影放入文学家族进行研究就被看成是不务正业。笔者认为既然戏剧、小说都已经进入文学史,那么弱势群体的电影也应该进入文学史,被平等看待。对于这种文论家的接受心理,也是需要一个调整过程的,就像小说和戏剧当初进入文学一样。
应该说,将电影纳入正统文学史有以下理由:
第一,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从文学中汲取养分和艺术经验,远比其他艺术多,其本身带有很强的文学底蕴。把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叙事因素,用文字写成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电影剧本的出现,正是电影艺术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它综合了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并经过自身的主体性整合而呈现出特有的艺术表达功能,故它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表现与再现于一身。正如法国理论家乔治·萨杜尔所说:“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生出来,而突如其来的在我们眼前出现必须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并且很快地就把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的综合。”[3]因为“在电影诞生之前的时代,恰恰是文学成为主导艺术形态,只有文学能够最充分地反映异常复杂的生活矛盾,满足更加广泛,更多层次,‘多声部’地把握显示的迫切需要。”[4]也就是说,电影是在文学充分发展之后利用现代工业的科技手段才蓬勃兴起。
我们来看看中国早期的电影,电影传入中国的第一个名字叫“影戏”,从这个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电影虽然作为综合艺术,与声光科技有着密切联系,但它的确和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国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的《定军山》,全部影片拍下来是一部活动的相册。但《定军山》并没有所谓的文学剧本和导演,而且任景丰也是一名照相技师。真正拥有完整剧本的第一部黑白无声片是1913年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共同导演,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的《难夫难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拥有文学剧本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郑正秋编写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个文学剧本。话剧在中国从产生到成熟大约经过了30年,电影因为有中国文学氛围的整体转换为根基,从最初的形态到接近于成熟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但其过程与话剧相一致。《春蚕》也是早期电影中的佳作,《春蚕》有很好的文学底本,人物、情节、题材意向,都为电影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可利用的文学资源,电影的成功理所当然了。30年代后期以后涌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电影,文学底本更加好,像《渔光曲》、《新女性》、《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看惯了小说的读者,欣赏这样的文学剧本没有任何障碍。正是电影文学的不断成熟,促使电影完善。电影文学最初都来源于著名的戏剧文学家,如郑正秋、欧阳予倩、、洪深、侯曜、、阿英、等,他们既是著名的戏剧家,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很重要的电影文学作者。优秀的电影又能带动优秀的小说。电影本身的成熟就是随着电影文学的成熟而成熟的。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小说《红高粱》是作家莫言的成名作,在导演方面还没有任何名气的张艺谋把它拿来做摹本,拍出了他最初的、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响亮的奖项之一——柏林金熊奖。虽然他对小说进行了大删减,但那依据文学底气所塑成的人物还是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莫言的光辉”。《霸王别姬》有李碧华原著的支撑,陈凯歌虽然为了照顾大陆方面做了很大的修改,但是古老艺术和新生政权的冲突,依然会紧紧扣住观众的心灵。
一部文学性强的剧本孕育出一部好的影片。剧本体现作家的思想和意图,是电影基本的构思,直接指导影片的生产。综观世界上大多数的影片,都是从剧本起步,经过导演、演员、摄影、剪辑等人的再创作,把剧本里无生命的幻想,变为银幕上有生命的东西,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才搬上银幕放映。美国影人温斯顿说:“创造性的电影制作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是几个过程或阶段。这些阶段,通常叫作写作,导演和剪辑。”[5]1980年召开的导演总结会上,张骏祥首先提出了“电影的文学价值”,他说“针对某些片面强调形式的偏向,我要大声疾呼:不要忽视了电影的文学价值。”[6]他并提出电影的“文学价值”有四条:“思想性或哲理性,人物典型形象,风格、样式、气氛、节奏,文学技巧和手段。”[7]电影剧本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它不仅能供拍摄,而且可供阅读,它既是一部电影作品,又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和审美性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影片中人物情感宣泄的美感教育。我们这里所叙述的电影的文学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冲破传统文学叙事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以电影的独特视听思维来构思和写作的崭新文学形式。电影本身的语言、内容、表现手法都是具有文学性的。
第二,从电影的使命上来看,它也具有文学的功能。孔子认为文学具有“兴观群怨”的功能,梁启超认为文学具有“熏浸刺提”的功能。电影和文学一样,也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方面,人们由于生活的时间、空间以及生活经历、职业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对于社会生活的了解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了解生活,而电影在这方面就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在电影中,人们能够很轻易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生活的了解。教育功能方面,电影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时候,总是要寄寓编剧人的理想、愿望和追求,总是要显示编剧人的态度和倾向、判断和评价,包含着一定的哲学、道德、宗教、政治等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内容,导演希望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将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内容传达给观众,用这种价值体系去影响观众,让观众在价值观念上达到与编剧人的认同。审美功能方面,编剧人除了在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显示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倾向之外,自己还要确立一定的审美理想,即以审美情感为核心而使审美要求达到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种审美理想往往能够对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产生有力的感召和塑造作用。对于娱乐功能,电影能够很方便使人们得到赏心悦目的和愉情悦性的享受。由于电影作为审美活动带有非功利性和非现实性,使人们能够摆脱实际生活状况和物质条件的束缚,在超现实的境界中得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享受。
第三,电影能促进其它文学体裁发展、扩大其影响。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学的取代和覆盖。最令人欣慰的事,莫过于电影文学对其它文学体裁的大举引进和形象诠释。电影作为图像艺术给文学的最大馈赠应该是那种强烈的画面感、对细微事物的放大镜式的审视目光,以及画面蒙太奇后产生的特殊效果的。
一个时代拥有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学样式,就像《诗经》中的四言诗发展为后来的五言诗、七言诗,诗歌又发展为词,词发展为曲,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里,长篇小说的处境也多少有些无奈。但是大众们即使拒绝了诗歌和小说,但是他们无法拒绝电影的魅力。电影作为当代文学的一种体现样式,开阔了人的艺术表现视野,进一步拓展了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可惜目前,全国各高校使用的文学史教材以及学术界所推崇的文学史著作,都不重视电影文学。举例来说,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卷本),杨匡汉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等,都闭口不提电影文学。据笔者所知,有的文论家正在进行提高电影文学领域内的一些局部拓荒工作。贺圣皓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下册)下卷第五章“戏剧影视文学专题”的第五节和第六节,专门讲述十七年的电影文学的成就和新时期电影文学的艺术追求。[8]张炯主编的《中华文学通史》(十卷本)第十卷第一部分,专门讨论建国初至上世纪90年代电影文学的演变过程。[9]周晓明主编《中国电影文学史》(上下册)比较详尽地介绍电影文学的发展历程。[10]笔者认为,这两本书比较可贵,文学史写作应当把电影文学考虑在内,给电影文学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笔者在此强烈建议,文学史的写作应该把纳入电影文学,还原电影文学本身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与注释:
[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309页,三联书店1984年版。
[2]转引自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第289页,第186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
[3][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4][俄]日丹:《影片的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5][美]温斯顿:《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
[6]张骏祥:《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电影文化》1980年第二期。
[7]张骏祥:《对当前电影创作的一些看法》,《电影新作》1980年第五期。
1、课前预习中的优差合作。学生在课前进行成功的预习,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通常情况下,中等以上的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而一些基础较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往往难以完成。我就把优等生和差生进行合理搭配,分成几个相对固定的合作小组。对小组内的优生和差生分别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由于优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帮助和带动了差生的学习,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合作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氛围是宽松的,不仅提高了差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促进了优、差生之间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安排合作的内容,准确把握师生合作的最佳时机。在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出现争议的时候,在学生考虑不够细致全面的时候,在学生遇到疑难无从下手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鲁迅《故乡》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在外貌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联系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中国农民形象,谈谈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有何变化?这些问题单凭学生是很难独立解答的,应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来解决。
摘 要:目的 应用线形CO2 激光器和血管支撑物进行小血管吻合,观察术后血管吻合口的远期通畅率、动脉瘤发生率及物理性质. 方法 家兔104只,随机分为8组,每只家兔的左颈动脉离断后用激光进行吻合,右颈动脉则用缝线进行吻合.在术后1h,24h,3d,1,2,4,8和12wk时分别再次麻醉动物,解剖颈动脉,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并测试吻合口的耐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结果 术后血管吻合口的即刻通畅率均为100%;远期通畅率,激光吻合组为98%,缝线吻合组为94%;动脉瘤发生率,激光组为3%,缝线组为0.耐压强度测定,术后1wk内激光组显著高于缝线组,2wk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抗拉强度测定,2wk内,激光组显著低于缝线组,4wk后两组间无差异. 结论 应用线形CO2 激光器和血管支撑物进行小血管的吻合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它在远期通畅率、动脉瘤发生率及血管物理性质几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Keywords:lasers;vascular surgical procedures;animal test-ing alternatives
Abstract:AIM To conduct laser-assisted microvascular anastomsis by using linearity CO2 laser and vascular suste-nance,and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patency rates,aneurysm rates and physical qualities of postoperation.METHODS 104rabbits were pided into8groups.Bilateral carotid ar-teries of rabbits were cut off,then the left arteries were anas-tomosed with laser,and the right arteries with sutures.1h,24h,3d,1,2,4,8and12wk after the operation,the ar-teries were exposed again to observe patency rates,aneurysm rates and to test bursting pressure and tensils strength of vas-cular anastomoses.RESULTS The immediate patency rates after opration were all100%,and the long-term patencies:were98%for laser,and94%for suture.The aneurysm rates were3%for laser and0for suture.The bursting pres-sure of the las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ture group in the first week after the operation,and two weeks later,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same.The ten-sils strength of the laser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u-ture group2wk after the operation,and later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same.CONCLUSION Laser-assisted microvascu-lar anastomsis with linearing CO2 laser and vascular suste-nance is a feasible technique.The results of long-term paten-cy rates,aneurysm rates and physical qualities are satisfacto-ry.
0 引言
1979年,Jain和Gorisch[1] 首先报道用YAG激光进行了小血管修复,此后CO2 激光和Ar+ 激光也先后应用于小血管吻合.由于CO2 激光对血管壁穿透浅,且易被吸收,已成为激光辅助小血管吻合(Laser-assisted microvascular anastomsis,LAMA)应用最多的激光源.激光吻合小血管比常规手术缝合,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目前常用的CO2 激光器均是对吻合口进行逐点吻合,吻合不够均匀,操作时间长.第四军医大学物理学教研室研制的LA-610型激光血管及神经吻合仪,利用光路转换方法,使CO2 激光能量呈线形同时均匀地照射在吻合口上,可快速吻合血管,大大缩短了吻合时间,提高了血管吻合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激光器 CO2 激光器[2] 的输出波长10.64μm,连续输出功率1~15W,可调,准单模,利用开关电源使输出稳定,输出时间可调.在光路上有红色的半导体激光作同光路指示.焊接结构由镜筒、扩束镜、准直镜、柱透镜及手柄等构成,工作时激光通过扩束镜、准直镜和柱透镜使光斑呈线状照在安装于手柄头部的反射器上,使入射光呈线状均匀地照在血管吻合口上.
1.1.2 血管支撑物 为使吻合的两血管断端对合良好,在被吻合的血管内放入支撑物,使血管在焊接时呈圆形,前后壁间有物体隔开,防止误伤后壁.参照文献[3]的方法,血管支撑物用糖类材料制作,在模具上高压成型,表面光滑,两端为钝头,长度和直径可控制,在血液中6~8min便可溶解.血管支撑物经第四军医大学临床药理临床药学研究中心检测,对人体无害[4] .
1.1.3 药品及动物 30g・L-1 戊巴比妥钠,0.5g・L-1 肝素钠,罂粟碱.健康成年家兔10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4~3.2kg.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 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8组,每组13只.两侧颈动脉交叉配对,一侧为激光吻合组,另一侧为缝线吻合组.
1.2.2 手术方法 用30g・L-1 戊巴比妥钠按30mg・kg-1 给予静脉麻醉,颈部去毛,无菌条件下解剖左右颈总动脉.成年家兔颈动脉直径一般为1~1.5mm.右颈动脉采用缝合法进行吻合,在血管远近端分别用动脉夹夹闭,在其间横断血管,用肝素和罂粟碱混合的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用9~0尼龙线间断缝合9至10针吻合血管.左颈动脉横断后用9~0尼龙线间隔120°分别缝3针固定线,然后在吻合口处放入血管支撑物,以1.8W CO2 线形激光照射血管吻合口2~3次,3~4s/次,开放血管阻闭夹,压迫止血,吻合口无漏血后,观察颈动脉的搏动情况,观察15min,确认血管搏动良好后,可行勒血试验,勒血试验阳性者,在吻合口周围用青霉素液进行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术后3d常规静脉给予青霉素和肝素.
2 结果
2.1 术后观察 术后首先记录吻合口的即刻通畅情况,然后分别于术后1,24h,3d,1,2,4,8wk和12wk再次麻醉动物,解剖显露吻合口,作勒血试验,观 察血管通畅情况,有无破裂和动脉瘤形成.结果如Tab1.
表1 兔术后血管通畅率及动脉瘤发生率 略
2.2 耐压强度测定 将动脉标本取下后,一端结扎,另一端连接1个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接注射器,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将溶有亚甲兰的生理盐水持续注入血管,直至吻合口有蓝色溶液渗出.测试结果如Tab2.
表2 兔颈动脉耐压强度测定 略
2.3 抗拉强度测定 将标本的一端固定并垂直悬挂,另一端固定1个50mL的空针并往空针中不断注水直至吻合口出现裂缝.结果如Tab3.
3 讨论
激光吻合血管主要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将血管的两断端粘合成一体,但激光吻合血管与激光对组织的穿透深度密切相关,穿透力强将加重血管壁的损伤,影响血管吻合质量.有实验[5] 证明,CO2 ,YAG和Ar+ 激光对组织的穿透深度分别为0.23,0.84和4.20mm.CO2 激光不但对组织穿透深度浅,且易被组织吸收,热效应局限,故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都倾向于选择低功率CO2 激光进行血管吻合.但目前常用的CO2 激光器均是对吻合口进行逐点吻合,有吻合不够均匀,操作时间长等不足之处.我们此次使用的线形CO2 激光器是利用光路转换方法将CO2 激光能量呈线形同时均匀地照射在血管吻合口上,可快速吻合血管,大大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提高血管吻合质量[2,6] . 表3 兔颈动脉抗拉强度测定 略
血管吻合后的远期通畅率是影响术后恢复的关键.目前公认LAMA具有缝线少、异物反应轻、内膜光滑等特点,是提高血管吻合术后远期通畅率的良好基础.据报道,鼠颈动脉180d的通畅率达93%[7] ;猫股动脉为95.6%,肱动脉为96.9%[8] .在本实验中,血管吻合后的即刻通畅率为100%,远期通畅率,激光吻合组为98%(102/104),缝线吻合组为94%(98/104).血管吻合后的动脉瘤,无论真性还是假性,均可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吻合失败.LAMA后动脉瘤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在早期的LAMA中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一般为0~36%[9-11] ,国内报道为2%~5%.在本实验中,激光吻合组为3%,缝线吻合组为0.本实验中3例动脉瘤均是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由于吻合口仍有漏血,又增加了激光焊接次数,延长了照射时间,导致吻合口出现狭窄,近心端发生膨大.术后1h血管仍然通畅,但1wk和4wk后解剖时可见吻合口狭窄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故用激光进行血管焊接吻合时应严格控制激光照射时间和次数,绝不能在血管吻合口反复照射,否则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并向管腔内膨出,导致吻合口狭窄.
血管吻合后能否耐受血流的冲击,是共同关心的 问题.测定血管物理性质目前常用张力和爆裂压两种方法.在以往的报道中[8,12] ,术后1wk内,LAMA的血管耐压强度均比缝线吻合的血管要低.而在我们的实验中,耐压强度(爆裂压)测定从术后1h至1wk,激光吻合侧均比缝线吻合侧高,1wk后两者间无差别.当用激光焊接血管时,热能可使血管表面组织迅速发生蛋白熔解和凝固坏死,形成一个蛋白凝固层,相当于一个水封层.同时在本实验中激光吻合的血管之间有3针固定线,可起到加强稳定的作用.但在本实验中,激光吻合血管的抗拉强度在术后2wk内均显著低于缝线吻合组,4wk后两侧的组织抗拉强度基本一致.术后早期吻合口的抗拉强度主要由缝线承担,缝合侧的缝线数量是激光吻合侧的3倍以上,故能耐受较大的拉力.目前激光血管吻合术后的主要问题就是血管的抗拉强度偏低,Nakata等[13] 用CO2 激光吻合血管仅能取得35g的抗拉强度,Zong等[12] ,Liu等[14] 和Vlasak[15] 等均发现激光吻合后的即刻抗拉强度低于缝线吻合,3~4wk后两者的抗拉强度相当.而Weng等[16] 应用“生物胶”技术可使抗拉强度到0.97N以上,是今后激光血管吻合发展的一个方向.
血管支撑物的应用避免了长期以来CO2 激光吻合血管时发生穿透损伤的问题,同时它还能克服管腔扭曲和狭窄,防止吻合口内翻,轻度扩张血管,防止血管痉挛等问题.血管支撑物的使用以往有过报道[17] ,但多在缝合小血管时使用,尚未在激光血管吻合中应用,它对于今后激光血管吻合技术的推广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Jain KK,Gorisch W.Repair of small blood vessels with the neodymium-YAG laser:A preliminary report [J].Surgery,1979;85(6):684-688.
[2]Yang JQ,Duan XM,Long KP,Cao JG,Wang SG.The method and instrument of circular CO2 laser microvascular anas-tommsis [J].Jiguang Zazhi(J Laser),1996;17(6):290-291.
[3]Yang JQ,Duan XM,Wang DG,Yang Y,Long KP.Develop-ment of a new intravascular supporter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7;18(2):145.
[4]Yang JQ,Duan XM,Xu FQ,Wang SG,Long KP.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y study of new pattern backstop used in vascular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3):268-270.
[5]Wei X.The use of laser in medicine [M].Beijing:Kexue Chubanshe(Beijing:Science Publishing House),1979:58-65.
[6]Yang JQ,Duan XM,Wang YG,Wang SG,Long KP.CO2 laser circlar welding on sciatic nerve of rat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3):216-217.
[7]Vale BH,Frenkle A,Trenka-Bernthin DV,Matlaga BF.Mi-crosurgical anastomsis of rat carotid arteries with the CO2 laser [J].Plast Reconstr Surg,1986;77(5):759-766.
[8]Lu SB,Hao RG,Zhu SX,Liu XC,Li YM.An experiment study in comparison of CO2 laser-assised microvascular anas-tomsis and sutured anastomsis [J].Zhonghua Waike Zazhi(Chin J Surg Med),1988;26(2):117-120.
[9]Flemming AFS,Bown SG,Colles MJ,Brough MD.Compari-son of laser-asisted and conventionally sutured microvascular anastomses by bursting pressure:A reanalysis and further stud-ies [J].Microsurgery,1990;11:25-33.
[10]Quigley MR,Bailes JE,Kwaan HC,Cerullo LJ,Brown JT,Fitzsimmons J.Comparison of bursting strength between suture and laser-anastomosed vessels [J].Microsurgery,1985;6:229-232.
[11]Jacobowitz IJ,Wang S,Basu S,Baumann FG,Marini C,Cun-ningham JN.Influences of laser pulse duration and anastomotic disruption on laser-assisted microvascular anastomoses(LAMA)[J].Microsurgery,1990;11:85-90.
[12]Zong RH,Wang Y,Zou BR,Liu TJ,Tan YQ.Experimental study on small vascular welding with a low power carbon diox- ide laser [J].Zhongguo Jiguang(J Chin Laser),1992;19(7):544-547.
[13]Nakata S,Campbeu CD,Pick R,Replole RL.End-to-side and end-to-end vascular anastomoses with a carbon dioxide laser [J].J Thorac Cardiovas Surg,1989;98:57-62.
[14]Liu TJ,Zou BR,Tan YQ,Zong RH.The change of on mi-crovascular welding with laser [J].Zhonghua Wuli YixueZazhi(Chin J Phys Med),1992;14(4):230-232.
要求:
1.选择自己主要的性格特点填空,如第一空可填“行侠仗义”“机智聪敏”“温柔可爱”“心胸宽广”“爱读书”“叛逆”等词;后一空可直接写姓名,也可用替代词,如“蜘蛛侠”“诸葛亮”“美羊羊”,等等。
2.形式自由活泼,宜不拘一格;语言生动流畅,勿呆板拘泥;思路清晰顺畅,忌茫无头绪。
3.具体内容,可把握“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三个板块来构思写作。
本次写作的实质,是将自我介绍与忐忑的现实以及美好的未来巧妙地融为一体,既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为给学生做个示范,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本次半命题作文的写法,也为了增进与新生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着手开始了下水文创作……
一节课后,学生们写完了自己的作文,这些作文,优点是有的,比如: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思路清晰,能紧紧围绕“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来写等等。但,缺点也是极为突出的,最典型的在于不能紧紧围绕题目中界定的特点来布局谋篇。如《我是活泼开朗的海绵宝宝》一文,共八个段落,但第五、六两大段不突出活泼开朗的特点,写的却是“不服输的精神”,直接离题;再如《我是轻却硬的水滴》一文,全文没有涉及到一处轻、硬的特点及水滴一词,通篇在空发议论;……
基于此,为了给学生做出示范,我把当堂草就的下水文当众念出,并希望学生们给老师指正,扬长补短:
嗨,我是爱你的语文老师
嗨,我是爱你的语文老师!
仔细回想,我对自己教过的每一级学生,都付出了纯纯的关爱。
当你出现了心理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无法排解或排解不得法的时候,只要我注意到了,我内心的焦灼就时时在提醒着自己,去关心你,帮助你,直到你心里安稳为止。
记得今年中考前夕,来上晚自习的我偶然发现了我教的一对男女学生站在昏暗的楼梯拐角处说话。直觉告诉我,他们两个在谈恋爱,或是遇到了情感问题。当时,我没有扑过去训斥呵责,而是善意提醒他们:“该回去上课了,学习为重。”
后来,这名女学生主动找到我,哭诉她的情感困惑。她说,一旦离开那个他,自己觉得简直都要活不下去了……我当时不觉笑了,耐心引导她,告诉她别在想象中把对方理想化了,把他想得太完美,以至于明明发现了他脸上有一块疤,也硬闭着眼把它想象成是一朵花,然后画地为牢,活在虚无的完美中不能自拔……随后,我还给她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小笑话,大意是:两个男女青年谈恋爱,女的长得美貌动人,男的简直奉之为天仙,对她小心呵护,敬宠有加。不巧有一天,二人谈笑正欢时,女的不小心“咣”放了一个响屁,如五雷轰顶般,把个男士惊得魂飞魄散:想不到长得天仙一样的俊人,竟然也会放屁?!
……
结局不消说,这超凡脱俗的完美恋情终被凡俗中平常的一屁打散。
女学生忍不住笑了。我顺势引导她: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恋情。不要把对方想得太完美,也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完美,更不要把彼此的感情想得太完美。这种既害人又误己的“完美神话”,很容易把人导入情感误区不能自拔,不想也罢……
记得当时这位女同学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老师,听到你的这番话后,我觉得好多了,也想通了,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老师,你真好。我以后有什么情感问题,还要找老师说……”
后来,这名女生把心思从虚幻的恋情中收回来,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把握住了中考冲刺的关键时期,并最终顺利升入了一中。作为她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到欣慰、高兴。
而诸如劝解面对中考压力无法排解而情绪消沉或产生矛盾冲突的学生的例子,历年来更是不胜枚举。
如今,面对刚升入毕业班的你,我的新一级学生们,我,还是当之无愧的那个爱你的语文老师。
因为爱,我要把我多年储存的精神营养、知识营养,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你,你,要好好吸收;
因为爱,我要对自控力尚低的你严格要求,加倍督促,你,要知道珍惜;
因为爱,我会对偶尔犯错的你温和地劝说甚至严厉批评,你,要懂得体谅;
因为爱,我会对你提出更高的期望,并期望你在老师的这份深挚期望中,振翅高高飞翔!
我的学生,张开你的翅膀吧,在爱你的老师严慈相济的爱的关怀、教育、期望中,去勇敢地搏击风雨,让自己的翅膀愈来愈强壮,愈来愈有力量,并让它载着你,飞到梦想的天堂!
希望我们都幸福、安康、快乐、向上!
听到最后,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的这篇开学之初的下水文使他们对新老师由情感上的陌生、疏离,自然而然地向情感上的亲近、喜爱转化,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当然,除去情感上的熏陶感染外,我还要引导学生就这篇作文的篇章结构等知识方面予以分析。经过师生探讨,我们明确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题目中界定的“老师爱你(学生)”来构思写作,在思路上沿着“回忆过去如何关爱学生――打算如何关爱现在的学生――对学生的未来提出殷切厚望”三大板块来写,切合本次写作要求;在详略安排上,因为刚开学一两天,对新生了解少,教学工作也刚刚展开,所以重点叙写了过去如何关爱学生这第一部分,略写了后两部分……
经过老师的引导分析,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作文应理清思路,紧扣题目中界定的特点并且分清详略来写,较好地把握住了本次写作训练的要义。
开学之初的一次下水文创作,既给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又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一举多得的事,我们这些做语文老师的,何不适度为之呢?解读中学阶段的电容器刘娟(甘肃省榆中师范)
电容器放电电极在两个正对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就构成了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按结构分为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按电容器介质材料分类,有电解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瓷介电容器、独石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纸介电容器、有机薄膜电容器。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电子电路中,只有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才有电流流过,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容器是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在电路中起着“隔直流”的作用。电路中,电容器常被用作耦合、旁路、滤波等,都是利用它“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那么交流电为什么能够通过电容器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不仅方向往复交变,它的大小也在按规律变化。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容器连续地充电、放电,电路中就会流过与交流电变化规律一致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电容器的选用涉及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耐压的问题。加在一个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超过了它的额定电压,电容器就会被击穿损坏。一般电解电容的耐压分档为6.3V,10V,16V,25V,50V等。
交流电是能够通过电容的,但是将电容器接入交流电路中时,由于电容器的不断充电、放电,所以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对定向移动的电荷具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上,把这种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用字母Xc表示。所以电容对交流电仍然有阻碍作用。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做容抗。电容量大,交流电容易通过电容,说明电容量大,电容的阻碍作用小;交流电的频率高,交流电也容易通过电容,说明频率高,电容的阻碍作用也小。
在纯电容电路中,接通电源时,电源的电压使导线中自由电荷向某一方向作定向运动,由于电容器两极板上在此过程中电荷积累而产生电势差,因而反抗电荷的继续运动,这样就形成容抗。
对于带同样电量的电容器来说,电容越大,两板的电势差越小,所以容抗和电容成反比。交流电频率越高,充、放电进行得越快,容抗就越小。所以,容抗和频率也成反比。
在纯电容电路中的电容不消耗电能。因为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极板间建立了电场,将电源的电能转换成电场能,在放电过程中,电场逐渐消失,储藏的电场能又转换为电能返回给电源。所以,纯电容电路的有功功率为零,对外不做功。注重说学训练,促进思维发展史孝欣刘金花(昌邑市奎聚街道十字路小学;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
强化说学培养能力发掘兴趣促进思维说学活动是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在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的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讲,理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概念,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争论,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训练内容多样化,不断促进思维发展
1.说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认为疑点叙述出来,为探讨确定思维的方向。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清疑点,从而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说思考。就是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多种不同做法。可以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通过说练、判断、比较,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更是一种思路拓宽的训练。
3.说分析。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包容新旧知识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如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说评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评论,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激励的效果。学生的质疑、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在不断的争论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说总结。即把学习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总结、概括,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展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训练形式多种化,全面促进思维发展
1.点名说学。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说学。
2.自由说学。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
3.小组说学。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人人参与。
4.班级说学。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不实行学徒制度的工种、业务的名称表,同样按照上述手续制定。
2.正式工人、职员因为生产和工作需要,改行学习别的技术和业务的时候,以及转业军官当学徒的时候,都应该按照内部调动工作处理,不实行学徒制度。
(二)关于学习期限的计算、休学和解除合同
1.学徒的学习期限应该自合同生效之日算起。
2.学徒在学习中途因为生产和工作需要而改变工种业务或者调换学习单位的时候,其学习期限可以合并计算。
3.学徒在学习中途因故停止学习连续在两个月以上的,其停止学习期间不计算为学习时间;不满两个月的,可以计算为学习时间。但是企业停工期间可以计算为学习时间,每年停工时间长的行业在规定学徒学习期限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停工的因素。
4.志愿入伍的军人复员后当学徒,其学习期限可以适当缩短,只要生产或工作需要,本人的技术、业务达到转正的水平,经过考试合格,即可转为正式工人、职员。至于学习期限是否需要一个起码的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考虑。
学徒应征服兵役复员后继续当学徒的时候,其学习时间可以前后合并计算。
5.学徒因病和非因工负伤连续停止学习满六个月的时候,应该休学,休学后在一年内身体复原,可以恢复学习,否则,应该解除合同。
6.学徒开始学习后半年内,如果发现患有严重慢性病,不能继续学习的,应该解除合同。
(三)关于生活补贴
1.学徒的伙食费标准应该根据城市、乡村、矿山、野外等不同的工作条件,各行业的特点,和各工种劳动强度的差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几个标准。
2.学徒学习期为四年的,其第四年的零用钱可适当提高一点,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3.学徒因病和非因工负伤连续停止学习不满六个月的,生活补贴照发;超过六个月休学后,停发生活补贴。
4.企业停工期间,学徒的生活补贴照发。
5.铁路、航运系统规定运输部分学徒的生活补贴标准的时候,应该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意见;其所属工厂中的学徒,应该同样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的生活补贴标准。
6.志愿入伍的军人复员后当学徒,其生活补贴按照学徒生活补贴标准第三年的最高标准执行,但是不能执行第四年的生活补贴标准。
7.某些个体脑力劳动者(如中医)培养学徒,如果习惯上是由学徒自备生活费用的,仍然可以从习惯办理,或者由师徒双方自行协商确定。
(四)关于学徒参加计件工作
1.学徒参加计件工作的时候,他所做的那一部分工作量,原则上不计入师傅(或工组)的工作量之内,具体办法由企业主管部门制定。
2.学徒转为正式工人后的第一年,参加工作计件的时候,按照本单位生产工人一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计件工资;从事个人计件工作的时候,按照本单位生产工人一级(最低)计时工资标准执行。
(五)关于奖励、津贴和劳保福利待遇
1.学徒可以享受合理化建议奖和不属于工资基金开支的其他奖励。
2.学徒可以与本企业职工同样享受保健津贴(高温津贴)和出差补助费。除此而外,所有野外津贴、林区津贴,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施工津贴等,学徒都不能享受。
3.学徒可以与本企业职工同样享受生产和工作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4.学徒本人住公家宿舍的时候,免收房租、水、电费。
5.学徒家庭生活有困难的,不适用职工的困难补助办法,应该由当地政府按照社会救济办法处理。
6.学徒因病和非因工负伤医疗所需要的医药费、住院费和住院伙食费本人负担有困难的时候,由所在单位酌情补助。学徒休学以后,停止享受医疗补助待遇。
7.学徒休学回家所需的路费,可由原单位酌情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149-01
中学英语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备受关注,因为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课后练习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学习完英语课之后,教师应当进行巩固性和活用性的口笔语练习。巩固性练习是指巩固课文里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练习;活用性练习是指围绕课文进行的发展口笔语能力的练习。不论是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都要进行这两方面的练习,但练习范围、分量和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文就有关英语教学中巩固课文和发展口笔语练习的几种形式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和巩固课文,而且也是发展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回答问题本身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回答问题以教师的提问为转移,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回答问题的方式和要求。回答问题可以是机械性的,也可以是活用性的。
(一)机械性的回答,是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是为掌握课文服务的。这种回答除了要求材料无误外,必须要求反应速度快,尤其是重复回答的速度要快。
(二)活用性回答,是指可以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但不必按照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例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如联系课文,借题发挥,回答问题。这种回答是为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材料而进行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以后回答问题。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就是说,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应是几句或一段话。这是发展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例如,可以就课文中的一段或是一个情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连贯地回答。但这种回答要经过训练,开始时要求化整为零,然后集零为整,即先把大问题化为若干小问题,再把几个小问题归纳为一个大问题,这样,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就很容易培养出来了。
二、背诵
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之一。背诵是通过朗读达到熟记,从而直接运用现成的语言材料。背诵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感,从而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外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种练习形式。运用背诵的练习形式,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一)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学生了解材料内容的意思和句子结构,背诵就比较容易。但是,这并不要求学生弄清每个词的用法特点和每一个句子的结构之后才能背诵。事实上,往往课文中的有些语法知识在本阶段还不是重点,首先通过背诵记下来,建立感性认识,为以后理解这些语言现象打下基础。
(二)挑选背诵材料要恰当。应用的材料应在内容上和文字上都是质量好的材料,为了提高背诵的质量,教师应规定背诵的量不宜过多,以免背诵不熟而影响背诵的目的。
(三)背诵要很好的组织。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记忆的方法,先朗读全文一遍,然后分段背熟,最后全篇背熟。每次上课背诵的人数不能太多,但每次一定要有人背,而且以前背熟的课文,要继续温习背诵,才不致回生。
(四)背诵要建立在正确的朗读基础上。背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化的熟练。如果朗读的错误很多,背熟了就很难纠正了。
三、练习写作
要尽早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句型训练和课文教学中都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以下就是几种常用的训练方式:
(一)围绕课文主题进行写作。英语写作可以很根据课题或是情节进行。按课题写作就是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由学生围绕这个题目进行写作训练。这种写作是最基础的,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写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所学语法进行句子的编造和写作;而对于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直接套用到自己的英语作文之中去,然后再稍加自己的发挥,进行改写和润色就可以了。这样随着知识的积淀,句子越用越熟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课本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进行合理运用。如此一来,就加强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和写作能力,自然对语言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影视技术的不断提高,例如3D技术的发明及推广,人们越来越享受这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不可否认,影视艺术具备非常强的直观性,这样的直观性会让观众觉得充满了亲和力,远没有传统的文字中的那种神秘性。在人们追求效率的时代,影视这样的艺术方式更加能够传递给观众各样的感情和信息。电影和电视的普及,就像一场视觉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和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具备强大力量的新生血液。人们不再从一个一个的铅字上去领会自己没有见过的风景和其他人的喜怒哀乐,因为影视艺术可以让他们直接欣赏到那些美好的景色、曼妙的声音和那些我们所不认识的人的或喜或悲的人生。我们可以直接幸福别人的幸福,悲伤别人的悲伤。电影和电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人们述说它的优越性,它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视觉上和文化传播上的革命,想要打破文学的单一的传播形式。
确实,影视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绽放出的光辉似乎已经掩盖了文学的头上的皇冠的颜色。但是,乔治•布鲁斯东认为,影视与文学是两条各自无穷发展的直线,二者相交于某一点,在这个点上,二者合二为一;但是,当它们离开这一点继续前进时,就会沿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道前进。[1]文学是不可能被影视所取代的,文学有其自身的强大之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内涵统统是作为新生力量的影视所无法取代的。
但是,把影视与文学置于对立的立场上互相争夺谁可以发号施令也是不可取的。从我国的自身情况来看,我国的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我国的文学艺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相当高,这就给我国的影视艺术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这些素材往往就是电影或者电视剧本的起源。我国的经典作品四大名著,既是经典文学作品也是经典的影视作品,并且进行多次翻拍,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很多的优秀电影作品都是出自于经典的文学名著,例如,国外的《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母亲》等,国内的《围城》《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等。
一、当代影视与文学的共同之处
(一)二者都是来源于生活,以人为表现对象,反映和折射现实社会
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人是个体,是具有特殊性的个体,是构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主体。同时,从广义的人的角度来说,人又是一个范围广大的概念,是具备思考能力和感知能力的社会主体,具备自然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社会性。影视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以人这个社会主体为主要的表现对象。通过反应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社会下的不同阶层人类的不同反应,以此为基点反应当时当地的社会的不同特性。较大范围内的较为复杂的社会性现象,涉及人性、经济、社会、环境、道德、历史、美学、感情等各种内容,即是影视和文学艺术所要共同表达的根本性的内容。[2]它不是可分析的,也没有对错之分,他是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内容的综合反应,是一个整体性的,是感情和理智的融合,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影视和文学艺术在表现这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感情的时候具有很强的灵活的特性,可以根据需要和需要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而从容地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和侧重点。影视可以通过剪辑和镜头切换来展现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而文字可以在字里行间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影视和文学都是一种流动的艺术
影视和文学艺术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时间流逝、故事进展、情节和人物的外在反映来展现的。无论哪一个故事,无论是影视还是文学,主要的故事讲述都包括主体、客体和媒介以及相关的叙事因素来构成整个内容的。二者通过对每个故事的描写和展现都给读者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在现实世界中观众和读者所接触不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充满了神秘感,可以给人一种想要探索和了解的意义。在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中讲述的每个故事、每个人物,它们在一个主题展开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的叙述,给观众和读者以不同的期待。而且越来越多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借鉴了电影中经常使用的表述方法。例如,通过不断拉近的镜头来渐渐地看清故事的环境等。
(三)影视和文学都通过故事和感情表述
文学艺术通过一个个的文字和其所代表的内涵来讲述故事,影视通过一个个不同的画面和远近不同的镜头来讲述故事。二者都使用叙事这个表现手段来吸引观众。选定了一定的主线,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给观众讲述一个个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故事,或喜或悲,触动了观众的某一个瞬间和感情,心的距离拉近,好感即油然而生。同时,每个故事中所表达的感情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风声》中的忠、《集结号》中的勇、《让子弹飞》中的义、《山楂树之恋》中的爱,这些感情无一不牵动着观众的心,而这些优秀作品往往都是经典的文学和影视的优秀结合。
二、当代影视与文学的不同之处
(一)表述的方式不同
影视艺术有声有色,有直观的记忆,是具体的,角色的外表、秀丽的风光、人民的生活,都是可以让观众实实在在的看见的;而文学艺术的表述是通过文字展现的,读者必须在自己对文字的理解的基础上,去想象每个抽象的画面,具备很强的间接性,不同的读者所想象的画面完全不同。但是,相反的,影视虽然具备直观性,可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物、故事和结局往往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情况,演员是谁,这个角色就长得这个样子;可是文学艺术不同,同样的一句话,“这个女孩长得很漂亮”,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没有局限性。另外,电视由于有很多的肢体性语言和画面,可以让不同语言的观众都理解,但是受文字的局限性,文学艺术往往是带有很强的民族性色彩,即使可以翻译成别的语言,很多情况下也是无法表现其中的精髓的。
(二)传播的媒介不同
文学的传播媒介是具有间接性的文字和语言,影视的传播媒介是具有直接性的影像和镜头。[3]前者所塑造的形象,存在于读者想象,大家互不相同,往往很难表述清楚让别人看见,但是它就是清晰地存在,特色鲜明。后者通过镜头塑造的形象,可以直接诉诸视觉,具有直接性,但是每个人的形象统一。例如,小说《哈利•波特》中,每个读者都有一个自己心里的哈利,但是看完同名电影后,每个人心中的哈利就是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所以说,二者一个直接,一个间接;一个具体,一个抽象;一个单一,一个多变。
(三)表现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受空间的特性的限制,二者的表现对象不完全相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人的内心世界,影视要想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必须通过可见的镜头来表现,需要有画面和外部造型以及动作,可是有很多的内心世界不是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表现手段来表现的,它们往往是无形并且抽象的。所以,在表达内心世界的时候,文学相比于影视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最可以描绘其精髓的媒介。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良好的想象力的发挥可以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的反映在大脑中,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生成一幅幅的画面并且重组,进而形成完整的形象。而影视的欣赏过程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各种叙事要素通过直观的镜头在银幕中展现给观众看,具有很强的直接性,不需要大脑的重新反映的重组。所以,受这些特性制约,二者各有不同的受众,这取决于观众的自身性格和诉求。
三、当代影视与文学的辩证关系
(一)文学是影视发展的温床
之所以说文学是影视发展的温床,是因为文学作品是当今影视剧本的主要基础和源泉。剧本相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剧本的高要求就直接导致了对编剧的要求,而创作一个优秀的剧本是很费时费力的,并且优秀编剧人才更是稀缺。[4]因此,自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的无数的文学作品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一条捷径。从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自己需要的故事进行改编,这是现在剧本创作的主要方式,原创的剧本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尤其是在我国的影视界。就像张艺谋认为的,中国电影的繁荣要建立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现在中国电影事业的逐步发展中,优秀的小说从根本上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现在中国电影的几个优秀导演,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他们的优秀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以小说为基础改编的剧本。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本的过程中,我国的影视界有两种基本的思路。第一种是基本忠于原著,这在我国的老一辈的艺术家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编剧无论怎样的修改和加入自己的元素,但是都必须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及不能损伤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作自身的独特风格。在这样的情况下,改编后登上荧幕的电影和电视对原著具有非常强并且可见的依赖性,基本上包含了原著中的较为全面的内涵和意义,甚至是主旨。另一种就是现代小说的改编,现代小说改编的历史中,前期的主要包括张爱玲、琼瑶、金庸、海岩、王朔等小说大家,后期也包括一系列的网络小说。这其中的佼佼者是导演张艺谋,他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小说,但是却又和小说相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和故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让小说的读者和电影的观众都叹为观止。
(二)二者相互吸纳并且成长
影视和文学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叙事的艺术。二者在叙事过程中互相借鉴叙事手段、人物情节表现方式、结构技巧。电影吸纳了小说的叙事要素,如精彩的故事情节、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事视角,或者倒叙、插叙等不同的叙事手法,还有生动细腻的局部描写,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一个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亮点,一部电影只要在其中一方面做到优秀,就可以称之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不可否认的,无论电影电视有多么深刻的内涵、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或者别的可以吸引观众的各种魅力,其真正的、当之无愧的精华是要倚重于其文学基础的。所以,无论未来科技发展得如何,影视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形式一定会更加的互相融合和共同进步的。
[参考文献]
[1]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作为语言[M].吴岳添,赵家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3.
[2] 张玉霞.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24(0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文字为媒介来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表现情感、再现生活。而影视是一门声画艺术,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来传达观念。文学不同于影视,影视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文学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表现自我。
影视和文学具有一种先天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与文学艺术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自诞生至今也仅有百余年历史,电视的历史甚至更短。可以说,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得到历史悠久的文学的滋养。文学可以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创作供给了天然的丰富的养料。纵观世界影视发展史,诸多经典影视作品都是依据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改编而来。优秀的文学创作可以为影视作品提供坚实的故事基础、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性格、独特的表现手法等,这样也就为导演搭建了一个得以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
在国外,根据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另外,在世界影坛,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片,如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等,都依据经典或流行的文学原著改编创作而来。可以说,正是在文学甘泉的滋润下,影视艺术勃发出了日益旺盛的生命力。文学俨然成为影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然而,在我国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先生曾提出“电影就是文学”的偏激观点,他把电影等同于文学的说法否定了电影的独立性。虽然“电影就是文学”的观点遭到否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没有文学特性和文学价值。在影视创作的前期,文学剧本的打磨与推敲成为重中之重,它需要为以后的拍摄作好铺路搭桥的准备工作。文学剧本会对电影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段等做出基本的框定,之后在具体的拍摄中将其转换成银幕形象。“虽然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由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文字消失了,但文学的价值却在与其他艺术的结合中被保留下来。”①中国第五代的许多电影作品,如《霸王别姬》《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曾有评论者指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骨子里流的是别人的血液。张艺谋至今感叹,一个好的文学剧本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电视剧同样如此,《四世同堂》《蹉跎岁月》《新星》《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以及历史剧《雍正王朝》等也均由小说改编而成。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为影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故事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方式。
其次,以影视作品为桥梁,可以唤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文学作品是高校文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过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学理论的演变轨迹,还可以借助经典作品的典范效应来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文学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分析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作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只能放在课外的业余时间里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外是否认真地阅读文学作品,就直接影响其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效果,也关系到整个文学教学的质量。在影视文化不甚繁荣的年代,文学作品对人们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大多数高校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外阅读相关作品,从而保证了文学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伴随着电视、电影乃至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阅读文字印刷的纸质文本远没有欣赏电视、电影那么轻松、愉快,在课余时间里,他们往往宁愿沉浸于电视、电影多彩的屏幕画面和强烈的听觉震撼当中,也不愿意去进行劳心费神的文字阅读,阅读的匮乏使他们在课堂上很难将教师的讲解领悟透彻,甚至因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思路而放弃听讲,转而去干别的事情。长此以往,高校文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借助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优秀影视作品,可以改变这一不良局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爱看电影、电视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观赏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学生在观看了这些影视作品之后,受到作品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会产生阅读文学原著的愿望,从而自觉地去借阅文学作品,慢慢地,学生就会从被视觉文化所湮没的阅读兴趣中逐渐觉醒,并进而对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强烈的热爱情绪。
关键词 影视媒介 文学传 播影响
一、文学作品“触电”的背景
文学的发展和媒介息息相关,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后,媒介与文学的关系更是紧密相联、相互作用。文学传播媒介经历了报纸、期刊、影视到网络,不同媒介参与下的文学传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影视媒介视听兼具,集美学性、艺术性和市场性于一体,对文学更富表现力和传播力,因而影视文学有欣欣向荣之势。
1895年电影在巴黎诞生,4 年后,乔治·梅里爱将《灰姑娘》搬上银幕,缔结了影视媒介与文学作品之间天然相成的“姻缘”。从欧美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哈利·波特》、《少年PI 的奇幻漂流》到我国的《倾城之恋》、《红高粱》、《活着》等等,这些皆为经典文学与影视结合的成功之作。电视普及后,与文学相关的连续剧,诸如四大名著改编成的剧集、琼瑶剧、海岩剧等也是一片勃勃生机,另外还有一些探讨文学作品的电视节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种通过影视展现文学的传播形态,吸引更多受众目睹了文学著作的风采,这也正是由于影视媒介的特征使这两者的结合具备了可行性。
二、影视媒介的传播特性
1、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交融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强调的媒介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进程的重要性是已被证实的,大众传媒既属于精神层面,又属于物质技术层面,具有精神和物质技术的双重属性,影像技术和人文文化的通力合作打造了璀璨的影视文化。如,影视摄像镜头通过移动摄影和运动构图,让我们欣赏到了一种运动的视像美;数字声音技术可以协助画面展示更丰富和多层次的空间意识;“蒙太奇” 技术通过对镜头、场面和声音的剪辑、组合,产生一系列连贯、象征、悬念、联想等艺术表现形式;而3D 电影的出现更是带给观众立体化、直观化的视觉效果体验和如临其境的感受。
2、艺术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统一
电影和电视是兼容了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等艺术风格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从绘画和雕刻中吸取了视觉形象的直接感染力;从音乐中吸取了通过音响世界去获得的协调与节奏感;从文学中吸取了它善于通过事物的一切联系和表现去有情节地反映世界的能力;从戏剧中则吸取了演员艺术。”电影和电视文艺娱乐功能的凸显,一方面是现实社会的压力使人们心理上产生强大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是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再者,影视本身具有文化和商品双重属性,商业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而电影和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和竞争进一步加重了其商业性色彩,它通过一定的票房价值和收视率来换取观众的参与。影视媒介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商业性是辨证统一的,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电影的价值。
三、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文学不仅是电影的灵感源泉,也是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保证。2005 年美国《图书标准》杂志的一项统计表明,在电影史上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影片改编自图书,而在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作品中这一比例高达五成。大众对视听的追逐渐渐取代了对文字的阅读,越来越多的大众热衷于通过影视媒介了解文学,而不是文学原著。但影视媒介对文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视以直观、通感的形式引领更多大众接触了文学作品,给文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影视往往不能寻求到准确的契合点与文学完美融合,削弱了原作的文化精髓,且作家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1、影视媒介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1)再生之功。开辟新的传播渠道,拓宽了文学的发展空间。影视剧对文学作品的演绎为文学传播找到了新路径。影视媒介传播了文学的文化价值,也触发了文学高涨的经济价值。有些文学作品在影视媒介介入之前已经广为人知,影视继续对其呈现后,起到了强化、加温作用,《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蹿红于网络,在电影传播的效应下,纸质书籍销量大增。而有一些不知名的文学作品是在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观众在饱览过一场场视听盛宴后意犹未尽,本着不留空白的心理再去品读原著,被改编的文学作品瞬间成为畅销书被抢购,麦加的《暗算》、龙一的《潜伏》在热播的同时,文学读本也颇受欢迎。也有一些文学读本是在影视作品热播以后推出的,借着影视的余温和轰动效应继续“走红”,如宁财神的《武林外传》。
引导文学走向大众化,丰富了文化传承。影视立体化的视听传播手段比平面化的文字传播更符合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理解规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此类古典名著,因其文学性、综合性和时代距离感强烈,对读者的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影视剧生动形象的展示弥补了普通大众的遗憾。同时,传播文学的电视节目进一步促成了经典文学的民间普及,如《百家讲坛》在经历过困境后走起大众路线,以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现形式阐释精英文化,一度掀起了“红楼热”、“三国热”、“论语热”、“三字经热”,它以更全面深入的讲解吸引了观众,解冻了这些文学经典被悬置的尴尬,使之重焕活力。
(2)弱化作用。消解了文学的独立品格,艺术美感缺失。文学文本的千种情万般意都诉诸于笔下的文字,影视并不能将文字中深藏的玄机和细腻美表现尽致,艺术美感大打折扣。读者阅读是与文字的情感互动,带有揣测、想象和个性化的视角,影视逼真的画面挤压了受众的想象空间,审美趣味损失。
拙劣、歪曲的改编,削弱了文学的传播效果。并非每部电影都能对原作实质把握到位,准确再现或反映原作的风貌。经过编剧、导演、演员层层主体的创造,难免会流失一些具全局性意义的原汁原味。《白鹿原》是一部斑斓多彩的史诗大作,其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富感染力,但电影上映后差强人意,表达模糊、虎头蛇尾,尤其令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莫名其妙。更有一些制作方出于商业目的考虑,为博眼球赚票房大造噱头,将原作中表达含蓄的事件、人物肆意歪曲,出现了“戏说、大话、新说”版本。电影所传递的片面甚至扭曲、背离原作精神的信息不但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真实价值,反而会误导受众。
2、影视媒介对文学作品传受双方的影响
(1) 作家身份多重,创作思维影视化。作家与影视结缘后,其身份除了是作家还是编剧,这一新身份的叠加使他们在创作思维上受到波及。像琼瑶、海岩、六六他们本就是影视作家,已经养成了影视化的惯性思维,他们对走向电视早已轻车熟路。也有一些名作家不是被动地接受“影视”改编,而是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影视剧的热播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存在,即影视同期书,这些作品在影视剧播出后出现,如、《大长今》、《建党伟业》,这类创作中作家是被动的,对作家思维影响尤其深刻,其“影视脚本”的印记明显。
(2)读者的消费者角色凸显。大众传媒社会中,读者也是受众的一部分,因而更多的以消费者的角色被认知、迎合。在影视文学制作者眼里,他们不仅仅是文学学习者或爱好者,更是票房、收视率的贡献者。由此造成的局面是,一方面制作方为满足消费者的胃口而摒弃了和商业性原则相矛盾的优秀理念,影视作品品质不高;另一方面,受众的消费心理驱使他们对文学的态度、接受目的发生改变。在文学作品以文学读本的形态存在时,读者的角色是相对纯粹的,他们在阅读中获知信息、充实知识、培养情操,阅读的主要出发点是收获“精神食粮”,虽然也用作消遣娱乐,但并不构成主要目的。进入影视文学阶段,大多数人不再寄希望于从中获得文学熏陶,尤其在紧张疲劳过后,只是将其作为一项休闲娱乐活动,以释放压力、舒展心情。这使得大量通俗浅显、放松搞笑、刺激离奇的影片能叫座,而一些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反倒曲高和寡。
四、影视媒介与文学和谐共荣的要素
文学以影视为展示平台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文学搭上影视的车轮开拓了一片绿洲,忧的是文学独立的面貌被改写,倚靠影视获得生机难免失其本性。影视和文学应该寻求更的地合作方式以达到互惠共荣。
1、影视以尊重的态度再现文学
尽管影视对文学发挥了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传播作用,但影视也不能以救世主自居,对文学的态度应是平等的、尊重的,因为影视媒介也从文学世界汲取了养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两者是各取所需。对待蜚声中外的经典名著更应尊重原貌,演绎出与原著一致的精神风貌,否则不仅不能带给受众重温经典的温暖,倒落个不值一看的评价。传播致效的前提是传受双方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影视若能在商业原则和文化原则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顺应市场逻辑又能遵循文化宗旨,兼顾受众的审美趣味,方能对文学起到优化作用,这一媒介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2、文学以宽容的胸怀接纳影视
影视产业逐利的本性抹去了文学高雅严肃的品性,滋长了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演变为影视作品后,受众不是在享受一场精神盛宴更像是消费一盘娱乐快餐,因而有人对文学的这种依附地位顾虑重重,认为文学命运堪忧。其实,虽然影视和文学是两门独立的艺术,但同属于文化产品,总会存有共同的艺术追求,两者结合可以相得益彰。作家在坚守文学本位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影视,破除精英文化观念的束缚,文学的魅力才能真正惠及社会。
参考文献
①李晓筝,《论影视改编对文学传播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3(2)
②靳珂,《浅析当今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消费的影响》[J].《作家》,2012(12)
③雍青,《论影视改编对叙事作品文学性的弱化》[J].《咸宁学院学报》,2011(1)
④柳艳芳,《视觉文化冲击下的当代小说影视改编的尴尬处境———以池莉、方方小说电影改编为例》[J].《文学界》,2010(4)
⑤腾志朋,《传播媒介变迁语境下的文学发展》[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⑥潘阳,《影视作品改编问题再探》[J].《四川戏剧》,2008(6)
⑦赵允芳,《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J].《传媒观察》,2007(2)
⑧吴玉杰、宋玉书:《冲突与互动: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研究》[M].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一)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外国文学包括欧美、亚非拉许多国家民族的经典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内容丰富庞杂。因此,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首要困难来自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再现。外国文学形象再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描写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而这些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必然会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膜,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接受困难。而电影,则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了解到文化的差异。在电影中,环境、风俗、礼仪、服饰、言谈举止等一系列感性印象替代了抽象的文化符号,原本不可触摸的“文化”被置换成了具体可感的场景,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如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在轻松愉悦中感知到了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电影《名利场》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使我们看到了19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名位、权势、利禄原是相连相通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出身寒微的蓓基•夏泼要不择手段飞上高枝了;而2013年由巴兹•鲁曼导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还原了小说中描绘的1920年代的纽约的质感,甚至找回了那种“爵士时代”的某种耽美和玩乐主义的感觉。电影以最为直观和生动具象的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文化情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体会外国文学作品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二)促进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反思
在外国文学中,有些经典作品尽管声名远播,却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国读者望而生畏,如美国当代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曾以这部小说迅速走红文坛,产生了震撼性效应。这部小说是海勒为读者精心设计的一座文字迷宫,“小说自然时间序列被破坏,因果关系也缺失,各章节、各段落可以相互取代,可以从任何位置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位置结束。”这种刻意为之的“混乱无章”对于很多追求情节生动曲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艰辛的阅读旅程。而借助于迈克•尼克尔斯导演的同名电影,则更有利于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观影中,我们感知到了整个飞行大队士气低落的气氛,士兵们有的酗酒闹事,有的开小差,有的找胡混,有的架了飞机作超低空冒险飞行解闷。尤索林地站在队伍前接受勋章,丹尼卡医生活生生地变成了一个“死人”,这些画面不仅给观者以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又传达出了作品中愤世嫉俗的深层含义,令人悲伤,引人沉思。
二、运用电影进行外国文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如上所述,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文化教学大有裨益。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用电影赏析来代替正常的教学内容,更不能把外国文学课程当做影视鉴赏课来上。结合教学实践,在运用电影进行外国文学文化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选取优秀影片
在外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从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88部电影,外国文学史不用愁》就可见一斑。但影视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创作方式、表现方式、存在方式和受众接收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有些作品在文学史上默默无闻,却因为被改编成电影而带动了相关图书的热销,如F•S•菲茨杰拉德的《返老还童》,原本不为人们所注目,却因2007年上映的、由大卫•芬奇导演、皮拉德•皮特主演的同名电影而名声大噪;而某些由经典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却反响一般,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曾被数次改编成电影,其中1958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中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项,以及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摄影奖提名,但海明威本人却很不认同演员的表现,很多观众也反映影片比原著要逊色很多。在外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名著也被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导演们搬上屏幕,如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有多个影视版本:1940年版、1980年版、1995年版及2005年版,其中,1995年BBC的6集迷你剧是公认的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而这首先得益于它忠实于原著,不过多地烘托男男女女的情感悲哀,通过对话来刻画世俗的人物形象,那些琐碎的、奥斯丁式的幽默被保留了下来。面对这种现象,在外国文学文化教学中,要慎重选择影片,尽量选取那些忠实于原著的、文学性较强的影视作品。
(二)进行有效赏析
从艺术的发展上看,影视艺术在艺术门类中还属于“小字辈”。它在艺术形式上与文学有着相似的地方。文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了荧幕。大众的目光也逐渐从文本中转变到了影视作品上。海德格尔宣称:“根本上世界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标志着现代之本质。”与最初遭遇“图像时代”时表现的恐惧所不同,近年来,我国学者敏锐地发现在“读图时代”,我们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图文战争”。影视作为一种消费品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现在正处于视觉时代而不是阅读时代。看电视的人要远远多于读书的人。如果先看过电视再去读原作,那么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可能也会有所改变。同样的,先是阅读文本再去看其被改编过的影视作品也会在领悟上有所不同。将文学作品搬到荧幕上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通用的一种手段。据美国学者林达・赛格统计:85%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改编作品;45%的电视电影是改编作品;70%的艾美奖获奖电视片也是改编作品。大部分被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以及广泛读者群的名著及畅销书籍。这种方式也在一定层面上为影视作品起到了很好地宣传作用。然而,并不是每一部经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都能得到双赢。这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改编”二字。正因为文学作品有着广泛的读者群,那么编剧在改编上既要考虑到读者的感受又想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果无法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就会无形中得罪其中的一方。例如:赵玲玲针对《倾城之恋》、《半生缘》、《色・戒》三部电影与原作的比较,分析出影视作品与原作的差别在于:“小说总是透着一种悲凉,但在改编的影片中都多了那一点点温情,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这就会引起一些观众的反驳,认为编剧没有做好功课,改变了原有的意识形态,无法将作品完整的呈现。也有观众会认为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打动心灵的一瞬间,只要电影给了我们想要的那份感动,至于改编的是否到位就不去追究了。这种矛盾的产生其实就是文本到图像的转变所衍生出来的。
还有一些的影视改编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区域性的不同。比如对于改编作品《少女小渔》、《天浴》,魏琛就做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他认为:这两部电影都是很适合进行改编搬上银幕的题材,前者是以移民为故事线索,后者以为历史背景。在小说里,严歌苓创作的终极目的即是对人性淋漓尽致的展现,或者是对人性光辉的赞颂,对人性扭曲的批判。然而在影片里,由于主流电影商业化的大背景和市场利益的必然驱动,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必然引入也同样带来了新的因素的形成。前者凸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后者更多是对历史的沧桑与人望的个人化描摹、阐释与救赎。显然,在不同媒介文本的转换中,由于人物形象、叙事角度、故事框架、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市场利益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其审美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成了必然。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文学在媒介时代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作家不仅仅要考虑作品的畅销度,还要顺应趋势来进行创作。这样的作品在销量上或许会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在内容的整体把握上可能没有读者所期待的那样好。近年来许多的穿越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了荧幕,许多毫无意义的对话为了博观众一笑也被很牵强的填入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该有的基本素养。
除了对单个作家,单部作品的影视改编分析,我们还应该从整体上来分析某类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比如从故事背景,人物生存状态,时代特定性等多方面角度综合审视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与小说蓝本之间的艺术差异。李雪梅发现:由于作者的性别意识的不同,女性小说文本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超越性格局限的突破。而这一点在改编后,很难再有体现。为了让大众容易接受,改编的确是最有效的途径。女性作家在小说中反叛传统男权文化所作的一些努力,经过影视的改编及其传播变得微不足道甚至销声匿迹。
电影与文学的密切关系最早始于电影的诞生。近百年来,历史悠久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文学作品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艺术的兴起,视听艺术在社会中开始流行起来,后来逐渐超过了文学艺术而成为了文化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向大众传媒艺术转移,带领我们进入了一种泛文学时代[1]。
1.文学名著与电影艺术的联系
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是与文学相伴共生的,将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不仅包括文学原著自身的审美价值或社会意义,还包括电影改编本身所提供的不同审美趣味与社会意蕴,是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对原著的重新解读,从中反映出改编时代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电影改编不仅是文学与时代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文学作品在新时期的一种体现方式。文学作品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电影改编提供庞大的素材,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开始尝试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我国电影艺术家将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以及鲁迅的《祝福》改编成电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电影作品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都带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名著的地位越高,就越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生命体征,人们会尽最大努力忠于原著,呈现原著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影视创作者对现当代文学名著的改编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文学语言转化成视听语言呈现于荧屏之上,他必须要以改编为桥梁,揉合自身的知识体系,立足当下的历史语境,时代的审美风尚和观众的接受要求对文学原作进行艺术再创作,对现当代文学名著的意蕴精髓进行创造性地演绎诠释[2]。
2.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大众传媒艺术越来越多元化,广告、摄影、网络、电视、电影等在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中充当着怎样的重要角色。在快节奏和高要求的生活步调下,传统的纸质作品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更愿意观看五彩斑斓的影视图像。视觉文化中的画面和影像,能够用一种直观的形象让消费者赏心悦目,这正是文学作品所不能体现出来的,同时也迎合了消费时代的享乐主义文化。研究表明,视听是人类先于语言的感官经验,因此人类对视听享受的追求是先天本能的,人类为了满足本能视听感官的而追随充斥着画面影像的视觉文化是理所当然的[3]。文学名著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是能够在不同时代产生不同效果的开放的、多义性历史文本。它们能在广阔的历史时期接受大众的检验,并保持活力,本身就说明了文学名著的丰富的文化蕴涵。随着历史的变迁,影视改编的传播速度渐渐快于阅读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影视改编更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通过影视作品,更能形象地将文学作品的意义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将现当代文学名著进行影视改编,能够更好地宣扬和传播文学作品。
3.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