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化技术的优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我国变电站现状。在我国电力网络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自身的一次设备和电网路线完成输变电操作。不过一次设备并不能自身实施监管和保护工作,所以还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二次设备。总的来说,要顺利开展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管理监督控制工作,就要采用新式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数字自动化水平,从而能够有效行使二次设备的自动控制。自动化变电站在我国也有了不断的发展,目前水平已经紧追国际先进水平了。对于一些老式的变电站,也已经逐步实行数字化技术改造来实现其自动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新型自动化变电站由于使用了不少市面上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电网整体自动化水平,在降低建设变电站投入成本的同时还增强了变电站进行输送配电以及电网调度的基础能力,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电网模式。(2)数字化改造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在自动化变电站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了计算机网络高新技术,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领域与数字化技术领域的一次伟大融合。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已经成为了发展电网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3)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必然性。通过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可以有效提高电网输送配电效率,提高电网管控自动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办公一体化,更能降低变电站系统维护管理成本;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电网系统的互操作性,较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监测和维护成本,节约时间,优化变电站使用功能;在保证了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尽量减少设备数量和投入成本,使整个系统的安装检修维护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非常有利于变电站的系统升级以及长久发展。综合上述这些优点,已经足以证明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改造也是大势所趋,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技术措施
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将其一次、二次系统作为对象,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将其内部信息统一建模,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创造出物理设备相应的虚拟设备,通过网络技术来构造一个标准的网络通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美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操作,从而建立起稳定可靠、经济高效的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数字化改造的目标要求。IEC61850是目前国际电力行业数字化产品的统一标准,要想开展变电站的数字改造工作,就要从这个标准着手。首先,应该采用一批符合IEC61850标准的新式设备产品参与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构建工作中,将本身不符合该标准的设备产品逐渐替换掉;其次,在变电站的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据对象来构造模型并提供服务,使整个系统都处于该标准指导下,实现数字化改造变电站的技术和硬件基础。不过,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毕竟目前我国高压电器的智能化进程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很好地实现一次性数字化。我们在数字化过程中只对其站控层和间隔层实施改造,暂不对过程层进行过大改动,不会对其现有的格局造成太大影响,保证了该变电站的持续稳定工作。电压等级为110kV以下的变电站,影响力较小,可以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造进程并做出完善性能相关测试实验。通过简化其总体系统来使得变电站更便捷地工作。综合上述技术措施和相关成功先例,我们可以得知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有如下优势:对于一些更换困难成本高的设备可以不用更换也能实行数字化电路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简单省时、节约成本,在现实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根据系统来采取对策,兼顾了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完美地实现了数字化改造的无缝对接,为其开拓了广阔的新局面。
三、结语
合理采用新式技术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我国电网系统的数字自动化,是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经阶段,将会为我国电力事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本文就作者多年从事电力行业工作经验分析总结而成,旨在为广大同行在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
参 考 文 献
[1]鲁国刚,刘骥,张长银.变电站的数字化技术发展[J].电网技术.2008
Summary: PLC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emergence of a control system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in recent year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C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PLC technology in electrical automation, andPLC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Key words: PLC; Electric Automatio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PLC技术概述
1、PLC技术的内涵
PLC技术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是为适应工业环境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可编程的内部存储技术,将运算、控制以及记录功能融为一体,并且还可以将存储内容通过数字或模拟量等的形式进行输入或输出以控制工业生产的全过程。PLC技术解决了传统的电气连接线中出现的线路复杂、可靠性差等的特点,因此,近年来,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PLC技术的特点
PLC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反应快
PLC控制系统内部将传统的机械触电继电器替换为辅助继电器,而且去除了内部的连接导线,因此,这种继电器的节点变位时间可以近似的认为是零,而不需要考虑传统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这样使得PLC技术反映很快。
(2)操作简便
该控制技术利用的是简单的指令形式,因此,往往采用直观、形象的简单程序来适应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差异,因此,操作比较简便。
(3)可靠性强
该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很强,因此,可靠性强,适合复杂的工业环境。
(4)功能比较完善
PLC控制系统不仅适应性比较强,而且配套比较齐全,功能完善,这样容易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因此具有很好的控制性。
二、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1、顺序控制
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控制多为顺序控制以及开关量控制两种方式,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最终的目标,因此,对车间的自动控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的大型火电企业的辅助系统大都采用了PLC控制系统,取代了之前的继电控制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PLC控制系统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流程,并且还可以可以通过信息模块与通信总线连接来协调全厂生产工作。
2、输煤系统
输煤系统的优劣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的生产环境,因此,输煤系统从产生之日起已经经历了人力控制、强电控制以及现在使用的计算机控制等的几个阶段,一般说来,火力发电企业的输煤系统包括上煤、储煤、卸煤、配煤以及其辅助系统,输煤控制系统由主站层、远程IO站、现场传感器等三层的网络结构组成,其中PLC系统以及人机接口构成主站层,这部分一般设置于系统集控室内,主站层通过光纤通讯总线与远程IO站相连接,远程IO站设备与输煤传感器通过二次控制电缆相连接,其集控室内主要以自动控制为主、以带联锁或解除联锁的手动控制为辅,运行人员在控制内可以通过显示屏来实现对系统设备进行监视与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紧急事故开关以及检修启停按钮来控制系统状态,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环境。
3、开关量控制
之前的火电系统内部多是采用电磁型继电器作为主要的控制元件,系统内采用大量的电磁元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再加上接线复杂以及维修比较困难的问题,使得PLC的应用不断地增加,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操作中,运行人员仅仅需要简单的分合闸操作,而操作过程中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行给出正确的信号,这样可以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分闸。PLC 控制系统可以简化二次接线,并且线路因为存在公共端而不容易出现错误,这样就不需要配备专门的闪光电源,仅仅需要简单的接线即可。为了增强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将PLC作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到装置中,因此,可以通过编程来使用各种运行方式,鉴于该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以及逻辑判断功能,其不仅可以完成备用电源自投的操作功能,而且还可以考虑系统的运行情况,该系统具有接线简单、可靠性高以及成本低等的优点。
4、调速器控制
调速器经历了机械液压调速器、电气液压调速器以及计算机调速器三个阶段,其中PLC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转速测鼍单元、电子调节单元以及电液执行单元构成,着三个单元控制着词速器的转速测量、调节规律的形成以及驱动导水机构的职能。
5、闭环控制
火电成内泵类启动方式一般有自动启动、机旁屏手动启动与现场控制箱手动启动等几种方式,自动状态下泵的开机时间由PLC内顺控模块根据各个泵的累积运行时间的长短来选择主备用泵,而机旁屏开启方式则是需调节现场开关的方式来启闭泵,。当前,火电厂泵类的控制有PLC控制以及常规控制两种方式,一般说来,常规回路是PLC控制系统的补充,通过泵类控制的回路,可以实现泵类的正常运行。
三、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更加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规格更加齐全,也将更加适应各种场合的需要,PLC将在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更加广泛的作用。下面就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增强可靠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PLC技术一种专业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是专门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进行设计的,通常说来,PLC技术不需要其他的保护措施就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但是,如果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电磁的干扰性很强,或者是使用方式不当,那么就会在生产中书此案运算错误或者是程序错误,进而出现误输入并引发误输出,最终导致PLC设备的失误与失控,这样就不能保证PLC的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增强PLC的可靠性以及抗干扰的能力。想要要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首先是要求生产厂家提高PLC的抗干扰能力;其次,还要求在进行设计、使用以及维护的过程中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且各部门要加强配合,这样可以增强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的能力。
2、加强数字化与网络化
当前发电厂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集散型控制系统,该系统经过了3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当前,DCS的发展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主要是利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将PLC融入其中。
集散控制系统(DCS)经过了初创期、成熟期以及扩展期后,出现了新一代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该系统是第五代控制系统,主要由PLC与DCS发展而来,因此,该系统保留了二者的优点,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发展与不断地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控制仪表将得到很大的发展,FCS系统必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得到广发的应用与跨越式的发展。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科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PLC技术也会去的很大的发展,产品更加丰富,规格也会更加齐全,而且通过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以及成熟的现场总线通信能力将会更加适合工业场合的需求,PLC技术将会在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晓晖.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一、利用硬盘实现自动播出的优越性
硬盘自动播出系统(HardDisk AutoPLAY System),简称自动播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模拟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硬盘中,或者将DVD,VCD光碟中的内容直接拷贝到硬盘中,然后用自动播出软件编排节目播出表,最终由专业播出卡输出音视频信号。自动播出系统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业界人士一致认为:硬盘播出是大势所趋,是电视播出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终方式。
利用硬盘实现视频播出是建立在上述数字硬盘录像机的高可靠性以及它的广播级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之上的。随着一些关键技术如压缩编码、RAID技术、宽带光纤网等的日益成熟,硬盘播出进入视频领域的自动播出系统已成为可能,并有取代传统设备的发展前景。硬盘自动播出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台传统的播出方式,与后者相比具有毫无疑问的明显优势,其特点如下:
1.网络强大:可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组建播控系统,可组成1+1、N+1、N+N多种形式的多频道主备播方案。具有多级用户权限管理,有操作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中任何一台工作站完成编排和播控工作。
2技术成熟:采用国际流行的MPEG2格式,支持标准MPEG-I/II CD/DVD和MPG/MPA/M2V/M2P/DAT OB等各种文件无缝播出,各格式间可相互转换和精帧编辑。
3兼容性好:我们采用WindowsXP等主流操作系统,具有复合、Y/C、YUV等多种输入输出接口,可混合播放PAL制和NTSC制节目。支持一机多卡,可实现多频道节目播出和多通道广告截播。
4.编排快捷:播出表可以任意复制、分离和合并,能在一个播出表中编排多天节目。可打印播出表,智能推算播出时间,准确统计广告时段节目总长度,还可对不同节目或不同广告时段进行分类标注。
5功能齐全: 可自动播、定时播、依次播、剧中插播、多级套播、断点续播、循环垫播,也可在播出过程中实时增减节目、修改素材,随改随播。能控制切换台、录像机、光盘机,实现盘带碟混合播出。
6.图文字幕: 播出软件内嵌图文字幕,可实现台标、时钟、挂角、栏标、左飞的同屏显示,字幕层数不受限制、互不影响,字幕可以在播出表的任何位置叠加和消除,挂角字幕可与节目锁定同步播出。支持广告倒计时功能,使你的播出更具人性化。
7.安全稳定: 采用双机热备份,主备机自动切换,对坏碟烂片有超强纠错能力。服务器有详细的操作日志和播出记录,每个用户的操作,每条节目的播出都记录在案,以备检查。
二、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维护问题
1.维护简单
单机模式只需一台机器即可完成全部播出工作,全中文菜单界面,几分钟就能掌握。无磁带消耗,无磁鼓磨损,无机器维护,无值班支出,播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
(一)它采用了数字的处理和存储方式,信道传输特性甚优,多次重播的图像质量一致性好;
(二)由于采用了硬盘作为存储媒体,磨损极低,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和播放而基本不影响质量;
(三)图像和声音作为数码信号存储于硬盘,由于硬盘的存取手段适应于多进程实时访问,多个输入、输出通道可以同时存取同一或不同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率大大提高;
(四)节目录入、播出节目单设置完成后,一般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播出的精度大大提高;
(五)硬盘播出的实现平台为服务器,其通用性较好,可以在开放底层接口的条件下灵活地实现各种应用;
(六)系统的内部扩展能力以及外部扩展能力较好,能够很好地与未来的全数字、网络化、资源共享的节目编播体系相衔接。
2、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维护
(一)硬件系统的维护。(1)保持机房环境清洁、干燥。工作台必须经常清洁,机房应禁止吸烟;(2)保证设备接地可靠。局域网中传输的都是一些弱信号,接地不好会出现干扰信息,从而在联网的过程中产生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现象;(3)定期打开机箱进行维护。切断电源,将主机与其他外设连线拔掉,拆开机箱,查看里面的设备是否有异常痕迹,及时用柔软的刷子擦除机箱内的灰尘(主板、显卡、声卡、电源风扇等);(4)经常使用专用仪器设备测试视频指标,如黑电平、载噪比等。如指标不符合要求,必须通过软件设置调整播出或采集卡的参数;(5)经常测试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对于主要设备如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播出控制机一般都采用热备份,必须在检修时手动测试实验,确保自动切换,否则会出现多频道停播的严重事故。
(二)软件系统的维护。(1)经常对系统进行升级,查毒、杀毒。应经常升级补丁包,安装病毒防火墙,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2)经常检测“设备管理器”,检查电脑的硬件设备是否有冲突、设备驱动有无问题;(3)定期利用磁盘清理工具软件如Diskeeper等对磁盘进行清理、维护和碎片整理,彻底删除一些无效文件、垃圾文件和临时文件,使得磁盘空间及时释放;(4)为了防止操作系统遭破坏和预防病毒,用Ghost软件将系统盘的所在分区制作成镜像文件,并制作成自动恢复光盘,一旦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可利用镜像文件在几分钟内将系统恢复。
(三)网络传输系统的维护。(1)合理设置网卡、交换机。网卡速率、双工等参数和交换机应保持一致(一般要求100 M,全双工),设置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使每一台服务器与交换机端口绑定,不用的端口禁止使用,并做详细记录,防止非法计算机接入;(2)详细记录网络日志。网络日志记录了网络日常运营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显示了网络的动态情况。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查看网络日志,了解故障发生前的一些网络情况,从而推测出故障的原因所在。
(四)存储系统的维护。由于电视播出的数据量大,对安全性要求很高,计算机硬盘播出系统数据存储一般都采用磁盘阵列(RAID)。磁盘阵列分为DAS(直接附加存储)和NAS(网络附加存储)磁盘阵列。以NAS磁盘阵列为例,其维护应做好以下几点:(1)及时备份系统配置参数。及时记录磁盘阵列的逻辑配置、物理配置、状态配置等参数,具体包括使用的每个逻辑盘大小、RAID类型、条带容量、数据写入磁盘方式、由哪些物理磁盘组成,每个物理磁盘的通道号、目标序列号、生产厂家、型号、容量、阵列控制器的型号、固件(Firmware)版本,处于后备待机状态(Hot Spare)还是在线状态(On Line)等。;(2)定期检查数据一致性。数据冗余是磁盘阵列的主要技术之一,一致性检查一般以每周1~2次为宜;(3)建立热备用磁盘。热备用磁盘也是RAID技术的一项安全技术,当磁盘阵列中一个正在使用的物理磁盘发生故障后,一个待机的磁盘会立刻上线,代替此故障盘,阵列控制器根据逻辑驱动器上的冗余数据,通过校验算法把原来存储在故障盘上的数据重建到热备用磁盘上。;(4)定时备份重要数据。配备了磁盘阵列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对于重要数据一定要备份。
三、结语
与传统的自动播出系统相比,硬盘播出系统具有录像机不参与实时播出、同一个节目可重复在不同频道同时或非同时播出、可对播出节目作非线形编辑、无需格式转换、任意插播等优点,因此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构建经济、安全、可靠且易于维护,便于升级扩容,满足了县级电视台日常播出的实际需求,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为县级电视台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互联网、电信网及有线电视网在实现大统一的前提下,提升广播电视系统的性能势在必行。而有线电视的智能化、多能化、规模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实现三网合一的必经之路,也是电视行业得以发展的生命线。
1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改造技术
1.1网络结构
在进行网络升级改造之前,需要考虑区域地理的实际情况及网络基础,由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并优化网络升级改造方案才能制定一套相对应的方案。在具体的方案实施汇总中,确保网络结构能够满足先进水平的实际要求,并且也可以满足多功能业务的开发和利用。在本次设计中,主要的依据还是设计方案,并且直接将目标放置在网络性能方面,将技术数据作为其支撑,就可以按照地形实际情况和城市规划实际需求等统一规划信息;如果是不同的小区,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及用户密集程度之间是存在区别的,所以基于不同的情况,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网络结构,并且对于各项技术也可以做好重新配置。城市在持续发展和进步,以不改变整体的规划发展方案为前提,还需对局部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实现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改进[1]。
1.2设计光纤传输链路
考虑到组网本身的灵活性,在多功能应用开发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就需要确保其能够达到可靠性及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维护费用。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可以选择波长为1310nm的光发射机,直接调制分布反馈激光器。具体而言,就是科学选择1310nm技术时偏向选择光发射机,它的交互下行宽度和发射机数量成正比,且组网的灵活性也将显著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分析可靠性,综合考虑前端系统设备,有针对性地对设备实施备份处理。由于1310nm单机设备花费的成本较低,因而其实际的资金投入是相当划算的。在设计网络的时候,还应该对成本及其设备可靠性加以分析,了解它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如此才能确定出最优的方案。对于光纤传输而言,传输频带宽的优越性相对明显,所以广电总局直接进行了频带的划分,其正向的传输频带为87~550MHz、反向传输频带为5~64MHz,在进行模拟信号传输的时候,其未来通信为750~1000MHz,而数据业务的传输带宽为550~750MHz。在网络设计工作中,应把它设定成750MHz。从光纤到节点进行设计时,应先划分光节点服务小区,而设计的光节点之下会直接带有用户,但它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带一级的放大器。所以,在小区的划分之中,按照100~300户的规模进行划分,在任何一栋高层住宅上都要设置一个光节点。如此的布局就能完全把光纤传输具备的优势体现出来,避免上行传输噪声所积累而形成的漏斗效应,满足开展双向传输业务的条件,同时也能满足开展交互式业务的条件。对于每一个光节点所设计的4芯光纤,且它也包含了上行与下行信号。另外,也有2芯用作于预留处理。相同方向的光节点,其可以直接选择光纤空间复用,这样才能够实现多纤共缆,也可以节约投资。
1.3选取光缆路由
通过使用光缆,就可以实现前端和服务辖区内每一个小区光节点接收机的链接,只是在选择光纤路由时要遵守基本的原则,即在网络里必须满足均匀分布光节点的要求,且还应该保持较短的光缆路。如果资金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重要干线的备用路由。无论是地埋光纤,还是架空光纤,都应该考虑其安全系数,并且还需要确保施工的方便性。对于前端到光节点的实际距离进行测算,还需要考虑尽量少使用光缆野外的接头。如果光缆的目的地有所差异,还需要考虑在局部区域。路由选择应该相同,尽可能做到多纤共缆,如此也有利于节约资金。在选择光缆路由时还要对网络覆盖到的从光纤到楼栋的真实情况,适当增加光节点,最终进一步缩小服务范围。一般情况下,1310nmAM光发射机本身的传输功率偏小,只有10~14dB。在计算光功率及光路损耗的时候,还需要精打细算,在对光链路的设计环节,应该将余量控制在1dB。对于HFC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指标的分配非常关键,在开展施工之前,就应该进行合理分析与统筹,确保设计与分配的科学性。在网络里,光网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其指标不适宜过低,否则无法把光纤传输优越性体现出来;当然,其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增加工程资金消耗,最终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满足搭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指标关系,选择造价与设计要求相符的方案,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2]。
2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实例
以某小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为例,对主干光网络传输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
2.1前端设备组合
在此次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之前的网络开展施工作业,但因新的区域里并没有住宅用户,且单位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新区域就可以考虑住宅楼群建立之后再进行改造,在新网建设的同时,对老网进行改造。在实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改造的环节,可选择频道5套自办数字电视信号传送的做法。播出自办节目的设备能为用户提供视频,且伴音信号直接给MPEG2的视频编码器,促使节目本身就可以设置出6Mnps以上的编码率。编码器可以直接将伴音信号及视频信号转变成为数字电视的TS码,然后直接将其送入复用器中,按照时序统计复用,就可以在64QAM的调制器中送入5套TS码流,之后在载波频道频点上进行TS码流的调制,再配合上蓝波段1310nm就可以实现传输的要求。在有线电视传输中,64QAM调制方式是主要的选择方式。一个载波,其频道宽度占据不会超出8MHz,在设置输出符号的时候控制在6.875MHz。如此,其最大的输出有效码率是38.01Mbps。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整转完成之后,留下了6套,并且会直接传输到公共场所的大屏幕上[3]。前端传输设备的组成包含了5台编码器、640QAM调制器、光发机、光接机及模拟信号设备等,
2.2主干光网络传输系统
将模拟电视网络改造成为数字电视网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传输网络光纤化的实现。光纤化程度越高,其数字化业务发展的前景就越加广泛,从光纤到楼栋,到每一个单元,再到每一个用户,如何来选择方式,就需要在客观情况合理分析以及正确决定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满足当前业务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满足今后的技术升级,通过具体分析,实现从光纤到单元都能够满足要求。由于其有线数字电视光网传输是无源结构,这与EPON形式是类似的,且有源设备均安装在楼宇里,拆除之前楼外的全部有源设备,外面不能有任何有源设备,如此不但能减少维护人员的作业量,减少维护成本,同时还能够提升网络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在交接箱内,所有的光纤都有接头,所布放的光缆距离不得超过3km。所以,接头衰减也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并且跳接也很轻松,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光网络架构体系:前端选择1550nm光发射机以及双输出端口2×7dB/m,1550nm光发射机两路输出各个链接一个二光分路器输入端,其光分路器输出链接2台EDFA光放大器,EDFA放大器一共有4台,3台输出功率达到22dB/m,1台为17dB/m,3台22dB/m光放大器输出端有一个1×2光分路器链接,通过逐步分解,1×8光分路器输出端就会与汇聚点交接箱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联[4]。这种网络架构,无论是直接接入市广电网络节目源信号,还是其余的电信网络等一系列的信号源,其本身都非常灵活,这样就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设计选择上,可以考虑到2台光二分路器输出端直接接上3台22dB的EDFA以及1台17dB的EDFA,1550nm光信号直接通过17dB的EDF传输到新区域的20dB的EDFA,两个区域之间的距离为42km。
3结语
对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进行改造,不但可以节约网络建设成本,避免盲目投资以及重复建设情况的出现,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玮.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J].西部广播电视,2014(16):191.
[2]温瑞勇.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的升级和改造[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129-130.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的日新月异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有线电视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模拟电视传输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有线电视发展的瓶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
1.1全面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不只是运用到电视制作的单一环节中,更重要的是,它参与了从节目的前期准备到完成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这不仅出现了数字摄像机、录像机二特技机、切换台等大批运用数字技术的设备,而且大规模的、整体性的数字电视节目系统也日趋完善,出现了全数字电视演播室、全数字电视转播车、数字压缩的卫星新闻采集转播车(DSNG)、数字地面广播(DVB)、数字卫星直播(DTH)等。
1.2虚拟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字电视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虚拟演播室系统。虚拟演播室技术,将计算机与电视技术结合起来,能提供逼真的虚拟空间,将计算机制作出来的背景图像与演播室拍摄的人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制作出传统设备无法表现的节目,将人物置于千变万化的虚拟三维空间之中,丰富了电视屏幕。
1.3网络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网络化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共享,可以将多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动画工作站、音频工作站等各类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的系统组成网络,成为一个小局域网的子系统。实现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的互联和信息交流共享,并支持虚拟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1.4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只是工具,信息化才是目的。信息业务的三大媒体通信、广播和计算机正因广播电视数字化而最终融合,使多种业务能在各种通道中传送。而电视通道有可能成为所有信息业务到达家庭的最佳途径。信息业务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声音、图形、图像,而是多种格式和媒体的组合。加强信息源建设,发挥广播电视在节目方面的优势,建立广播影视音像数据库和视频点播节目库,广泛开拓交通、金融、气象、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源。
2、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环境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容量磁盘存储媒体的出现,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是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处理,同时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宽带互联网的出现将可以通过互联网采集节目内容。数字信号的记录媒体也由单一的磁带记录转化为磁带、磁盘、光盘存储的多元化的媒体存储方式。图像、声音直接作为数字数据记录在服务器上;外景素材存储在磁盘存储器中,然后传送到服务器上。计算机工作站的介入,打破了由切换台、特技机、编辑控制器一统天下的节目制作模式,特别是以PC为核心的多媒体非线性制作方式的逐步成熟,使得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变得更加多样。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逐步由模拟制作系统转化为数字分量制作系统。电视的制作的虚拟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清晰度电视更需要虚拟背景。
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对目前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影视艺术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如电脑图像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制作方法上的变革,还有艺术创作领域的创新。对艺术创作人员要求不仅需要具有极高艺术的创作灵感,同时还需要熟知制作的技术手段,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参与到节目制作技术中去。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具备数字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掌握最新的技术动向、具有足够的技术水平,能随机应变地把技术新成果应用到系统上去的系统工程师。节目制作技术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对节目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投入,将各种不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进行各种节目制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数字化电视制作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是以计算机平台,配以等高能CPU、视频处理卡、码率压缩卡、数字特技卡、声效卡以及高速数据硬盘,由专用视频编辑软件控制完成电视节目制作任务的。这种多媒体后期制作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计算机硬盘编辑方式取代传统的磁带记录电视信号的编辑方式。首先把所有的素材,包括活动画面、静止画面、声音等全部采集到硬盘中,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字化的处理,然后用软件对储存在硬盘中的数字化的信号进行剪辑、编辑、配音、字幕、特技等工作,最后再将完成的节目转录到磁带上。由于硬盘上的信号具有随机存取的特性,节目素材的搜寻可以瞬间完成,也无需按顺序编辑,因此这种编辑方式被称为非线性编辑方式。磁带上原先的信息可能是数字的,也可能是模拟的;信息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处理加工完毕以后,再录制到磁带上时,再记录的信号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的。
在进行非线性编辑时,磁盘上的信号不管进行多少次的编辑或做多少遍特技,都只是不断地改变信号的处理顺序表,没有复制任何信号,不存在多版复制问题,也没有反复卷带造成的磨损,所以信号质量不会有任何降低,这是非线性编辑的好处。非线性编辑系统都能在计算机上显示时码、打人点、出点,并控制录像机进行信号采集、线性编辑和线性录制。还有一种所谓的脱机非线性草编、联机线性编辑方式,就是说在采集素材时采用高压缩比,以便用有限的硬盘存储大量的素材,然后照样进行非线性编辑,但最后不是把编辑好的节目直接录制在磁带上,而是输出一份EDL指令清单,控制传统录像机进行线性录制。
尽管多媒体后期制作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它和传统型后期制作系统也会共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有很多编辑和记者对于传统的线性系统还很留恋,而且还有的记者习惯于在线性工作台上创作,反而不适应在计算机面前创作。但是,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从模拟向数字转变,这是电视制作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占有率都非常低,水之源紧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资源的的开采成倍增加,废气、废水成倍排放,加之国民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1 我国电子环保设备应用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子环保设备开始使用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经过对电子环保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截止到目前,我国的的电子环保设备在技术、设备和服务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国主要是对工业污水和空气污染的治理,其他方面的治理力度较小,其中空气污染和工业污水的治理设备占了全部治理设备的一半以上,固体废弃物电子环保设备,噪音污染电子环保设备占的比例非常小分别为5%,6,5%。
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环保机械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基本仍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所占领,中国市场重要领域也多被国外技术产品所垄断。我国的电子环保技术多数是引进的国外的技术,进口的电子环保设备占得比例比较大虽然国产设备优势较多,但进口设备仍占据中国大量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在电子环保设备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将环境治理,环境设备的优化提上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出口的电子环保设备也进行了改变,我国电子环保设备的出口不再单一的以出口单机为主,而是向出口单机与成套设备并举的方向发展。但是纵观全局我国电子环保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政府的不断投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电子环保设备正逐步走向成熟。
2 电子环保设备的设计优化
我国的电子环保设备的设计应该把国外的技术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进行优化设计,具体体现为:
2.1 符合电子环保的要求
制造电子环保设备选择原材料时应该选择能降解,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应减少使用对于对环境有污染的原材料,转而使用这些材料的替代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电子环保取材中来。
2.2 符合结构简洁的要求
电子环保设备在设计时应在能正常 应用的情况下尽量简洁,这样可以减少设备的重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低振低噪音的设计,防止因振动导致仪表盘不准,降低噪音可以在设备上使用隔音材料,从而避免噪音污染。
2.3 符合人性化设计
电子环保设备设计时应考虑以人为本,控制室里使用的材料应具备隔音减震保温电子环保的功能,以方便舒适为基本原则,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2.4 符合外观精美的原则
电子环保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现一个城市的形象,电子环保设备的设计水平会提现市政建设的水平。因此在设计电子环保设备时应注意外观的精美,选择合适的颜色,如绿色就是很好的选择,绿色在一定意义上提现电子环保意识,黄色和白色可以作为辅助颜色应用于电子环保标识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环保标准尽量简洁清晰并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人民的电子环保意识。
2.5 符合智能设计的要求
由于电子环保设备在作业时面临的交通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应设计全自动操作装置,避免分散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应装置全制动电子装置和故障诊断系统从而避免重复操作。此外还应装置自动倒卸垃圾系统减少人工操作时对人体的伤害。
3 电子环保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3.1 水力透平技术的应用
水力透平装置主要是安装在电子环保设备的透平轴上,是一种具有沿圆周均匀排列的叶片组成的回收装置,他的原理是将流体所具有的能量通过透平装置将其流体的能量转化成动能,然后在用动能冲击叶片,推动叶轮转动,从而驱动透平轴转动。由于水力透平技术不但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现电子环保的功能而且还能将剩余的能量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水力透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发达国家水力透平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现阶段我国还主要采用反转泵进行能量的回收,但这种装置的回收率特别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水力透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子环保设备发展得趋势。
3.2 现代化自控技术的应用
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电子环保设备的重点处理工作之一就是处理工业污水,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大计,工业污水的处理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以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节能降耗为原则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力度还不够。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采用新技术优化电子环保设备对污水进行全方面处理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工业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生产厂家根据污水的种类和成分应采取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气味噪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无污染的污水处理措施,避免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有产生了其他的污染。
4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电子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和自然和平相处就必须将环境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通过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改善电子环保设备加强对废气废水的处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人类一个干净的世界,造福子孙后代,使经济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虎.关于电子环保设备设计及发展探析[J].科协论坛,2012(13).
[2]李宇斌.电子环保设备集成与系统优化研究初探[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5).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19
社会的发展需要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解放建立在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科技人才的大量涌现。时下,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自动化控制技术凭借自身优势使泵站的管理体系和功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避免了人力时代的诸多弊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将泵站的工程技术推向高峰。在科技时代席卷全球的大趋势下,着力提升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所在。
1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功能需求
1.1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泵站就是设置水电机组、电力设施、管道及闸门的房屋,能够产生相当大的液压动力及气压动力的有效装置。追本溯源,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分别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末期。纵观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大约都是人们利用电子技术改善泵站运行状态,在结合军事需求、技术需求、自动化控制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水平,在取得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目前的发展现状:由“机械电气化”向“自动化控制”转变。机械生产是各大国家的重中之重,提高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当前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依托,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已经处于较为发达的水平,在改善泵站运行机制和技术操作等领域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如此,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仍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众多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人员技术水平存在提升空间,没有达到机械强国的高度,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存在众多弊端,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及专业人才为基点,着力使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有所提升。
1.2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功能需求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摆脱了以往人力控制缺点,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将邮箱、电机和泵这三种基本设备连接起来,利用阀门、电闸等多种装置实现泵站的自动化控制。与此同时,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存在功能需求,其主要由基本功能、高级功能和修饰这三种功能需求构成。其中基本功能是指完成较为基本的操作功能需要,基本功能需求需要完成采集机电数据、控制机组功能及数据预警报表等。高级功能则主要包括应急机制、远程监护和控制、自动化控制技术调节功能等需求。修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觉、触觉等人体感知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来实现人机信息的交换。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这三种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并不能独立存在。此外,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这三种功能也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内部发生转换与递进,自动化控制技术首先要以可靠性和实用性为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创新功能是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的灵魂与核心,只有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开拓的视野才能更好地迎合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应用的需求。
2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应用的优点及改善途径
2.1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应用的优点
纵观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已逐渐取代人力劳动,生产、工作效率与科学技术互相作用、相互促进。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逐渐完善对于企业或单位的工作质量和进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所谓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准确读取信息来源,实现自动化的机械操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摆脱了设备或机械受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泵站的信息处理操作沿着既定的技术程序精准运行,避免了众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达到了人力所不能及的运行高度,极大地减轻了人类的操作负担。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现场运行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所带有的自动预警装置和检测装置有效地减轻了设备的运行风险,更好地延长机电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周期。此外,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设备有利于维修和保养,能很好地改善设备的运行状态,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所带有的功能比较全面,适应面极为广泛,泵站的机电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节省众多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删减冗杂的部门和人力,促进了能源及材料的节省,可以说,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其有效应用已延展到各个领域。
2.2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应用的提升途径
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复合性,机电的自动化囊括了信息整理学、计算机程序等多门学科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实践与发展,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21世纪的人类社会更加偏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生活和工作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机电自动化必须要结合智能化这一重要发展方向,渐渐地向智能领域的自动化控制迈进。从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智能化具有性能高、运行快、应用广等特点,注定成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主流。其次,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注意依靠网络这一现代化科技平台,远程控制就必须通过网络建立,将自动化控制的终端设立于泵站,就能很好地进行远程控制,甚至是家庭型控制。最后,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要讲求自动化和绿色化,机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核心就是自动操作,要重点巩固机电系统与人力的关系,逐步走向人机联合,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产品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时下,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人类社会所极力追求的,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使用绿色环保的机电设备和运行程序,时刻与回归自然的时代大潮相结合,结合实践经验与人民大众的真实所需,切实提高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促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效用。
3 结语
截至目前,机电自动化技术已经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人类社会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改善着这一融贯中西的技术。机电自动化控制在泵站排涝泵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该项技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生推进和进一步变革也是必然的,泵站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发展是劳动人民不断创新的结果,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彦星.深圳机场排涝泵站电气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0).
[2] 柯泽明.如何在电气设计中提高排涝泵站的安全防火性能[J].宜春学院学报,2007,(S1).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有线数字电视在全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广电业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业务。
1 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数字电视一般采用“数字机顶盒+智能卡”的方式实现用户端对数字电视节目的条件接收,机卡分离则是指数字机顶盒作为通讯设备,只要有合理的智能卡配合就可以实现信号的授权接收及解码还原。在数字电视中,未用双向信息传输,增加了交互功能,提供了增值服务,如股票交易、信息查询、网上冲浪等,扩展了电视的功能,把电视从单向的接收变成了交流的桥梁。
2 我县发展数字电视的几点问题
⑴体制问题。广电在发展产业上既不能享受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作为公共事业发展的有力扶持,特别是在财政、信贷政策和土地使用上,对广电的扶持力度不足,造成广电产业发展突破存在一定的困难,广电一方面要自谋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承担比较重大的社会公共事业责任。
⑵资金问题。数字电视的运营包含资本运营和商业运营两个方面,对于广电系统来说这些都是新课题。发展数字电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对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升级改造,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广电自身投入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⑶费用问题。长期形成的低价免费观念使得用户对数字电视的价格非常敏感,认为整转就是为了提价,增加了数字电视续费的困难。对一线数台变成一线一台会有相当大的意见。在模拟电视时代,只要有一个电视天线接口,家里就可以使用数台电视机,但现在你要多用电视机,就要多安装机顶盒,用户费用大幅提高,费用问题更为突出。
⑷节目内容问题。数字电视的频道数量将大幅度增加,但质量可能没有太大的提高,小众化节目受众面不够广,大众化频道又存在同质化现象。由于模数并存,许多群众可能对使用数字电视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认为现有的模拟节目已经能够满足收视需求。另外,在使用数字电视方面,许多用户可能对机顶盒和遥控器使用存在意见,会认为不方便、不稳定。
⑸专业人才问题。目前,广电人力资源结构以新闻制作和技术服务人员为主,管理和市场经营人才比较缺乏。
3 我县发展数字电视的几点建议
⑴发展数字电视业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取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行政推动,制定相关政策,细化停模工作步骤,逐步试点停止模拟有线电视信号,将其改造成纯数字电视小区,以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数字电视工作的全面开展。
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媒体优势,加强对数字电视及整体转换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加大对发展数字电视业务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数字电视的优势及前景,普及数字电视知识,引导观众消费观念,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特点,理解数字化,接受数字化,为数字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最好能够先拿几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较高的小区做为试点开展此项工作。
⑶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规划,结合我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情况,遵循“两级平台、三网管理、全网交互”的技术体制,节省运营和建设成本,整合网络资源,县级可以不设服务平台,直接接收省级或市级服务平台的节目,将自办的本地节目在当地插入。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加大信息服务开发力度,不仅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还要提供付费电视、交互点播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以及电子政务、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医疗保健、就业指导、生活资讯、电子邮件等多种业务,使数字电视成为家家户户的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新业务开发中,还要特别注意采集地方特色信息,挖掘和发挥出地域特色。
⑷为了使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方便快捷的收视数字电视节目,享受数字电视带来的无限精彩,必须加快HFC网的改造,使HFC网络逐步成为双向、分布式HFC网络。先选择条件成熟的小区试点,再逐步推广;先城镇后农村。
⑸开展数字电视业务要努力提高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水平,售前服务主要是数字电视知识的普及工作。售后服务则是维护性的服务,如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机顶盒上门维修服务。在节目预订方面,可以通过机顶盒的销售单位和单位代办,用户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上网完成节目的预订。要建立客服呼叫中心系统,通过该系统,客户可以根据其选择实现有自动语音应答或人工应答,实现业务咨询、费用查询、投诉管理、建议受理、故障报修等功能统一化的管理。
⑹建设网络需要人才,管理网络也需要人才,开发网络资源更需要人才。采取院校定向培养、人才公开招聘和技术骨干送院校培养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政治强、专业优、业务精、作风实的技术网络队伍,为数字电视的高速发展做好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
在三网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技术背景下,要不断提高数字电视的市场竞争力,对推动我县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必然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电子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技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职业技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受到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冲击,因此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行的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科性和全面性,知识过多、过深,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中职人才的培养方向。随着社会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需要,电子技术的教学应立足中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应用,培养能力,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宽、浅、用、新”四个方面:
(1)宽:是指电子技术的知识涵盖面要宽,在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指导下,力求使教学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的知识技能要求,同时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2)浅:是指相对深奥、难懂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系统,降低理论深度,精选理论知识,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和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复杂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例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中只需重点讲解放大电路的估算方法,对于图解分析法可略去不讲,因为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费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而在生产实践中又很难用到。因此,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侧重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3)用: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电子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具体运用。例如:在学完直流稳压电源知识以后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做一个小电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4)新: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应跟随时代的发展,合理更新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在教学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说教,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乏味,缺乏热情和兴趣。而全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学习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由于电子技术理论性强,不少教师感觉难以教授,教师在台上不断启发,而学生在台下却无动于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问题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和消除方法内容时,可先提出问题:在开学生大会时,有时从音箱中会听到刺耳的啸叫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消除?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2)实验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各种整流滤波电路工作过程和效果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利用示波器清楚地将波形反映出来,学生通过波形图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实施教学,学生通过自身动手加深印象,教学效果更好。
(3)电路对比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路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使学生便捷的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稳定放大电路的交流动态参数计算时,可通过比较分压式偏置稳定放大电路与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一致,直接给出分压式偏置稳定放大电路交流动态参数的计算公式。
(4)归纳总结法: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例如负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就可以归纳为口诀为学生掌握。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多媒体电化教学走进课堂,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构建完美平台。具体来讲,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具有以下优越性:
(1)有助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电化教学可通过课件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屏幕上,学生学习知识就如同观看电影,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2)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能够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想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3)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发展及时介绍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4)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留出时间精心讲解,也可预先将大量的教学资料、信息存贮在电脑中,根据需要反复取用,不断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有效注意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有助于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采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可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4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几项基本功能
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建筑内各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根据环境因素、外界条件、负载变化情况作出对电气设备的的调节,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之中。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和打印当前的运行状态;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实现对建筑中的设备进行监测,自动诊断故障、发出警报,设备的故障信息与运行数据会自动记录,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可以延长建筑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支出,提高建筑整体的安全性,控制各种安全隐患。实现计算机管理与测控网络的信息数据共享,并对水、电、气等计量和收费,实现能源自动化管理。
二、建筑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范围
1.中央控制室
中央控制室是指由变配电所直接引出的回路供电,在其内部必须设有专用的配电盘,而且其负荷等级是建筑中的最高级别,在常规情况下供电电源的电压要控制在±10%以内,频率±1Hz以内,波形失真率应当控制在20%以下。中央管理计算机要设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主要涉及到建筑设备自动化内的用电设备总和,需要时可以扩大容量,必须保持半小时以上的供电时间。中央控制室还要尽可能的靠近需控制的负荷中心,与水泵房、电梯机房、变电所要保持在20m以上的距离。室内控制的操作台在布置过程中在屏后要留有2m以上的检修距离,并且要对阳光直射做好防护措施。中央控制室需要设置防静电架空活动地板,其高度要保持在25mm以上。
2.电气监控系统
电气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多发故障进行监控。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中断工作,从而避免扩大故障的影响范围。电气监控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测控参数、分析逻辑、执行程序等。测量主要是通过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把获取到的参数传输到监控系统,使监控系统对测量参数进行处理后从不同角度显示出来,然后对检测参数及整定值实施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得到实时掌握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作用。在电气系统或被保护设备被逻辑判断出故障时,监控系统需要立即把输出保护信号传达给执行元件,以起到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执行部分把逻辑信号放大后参照相关的指令信号来控制任务。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参数主要涉及到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相位、电量等,而数据信号、测量方式、仪表形式则要根据控制对象进行确定,其执行部分主要是接触器、电磁机构、继电器作为主要结构。由于电气监控系统对物理量参数监控广,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操作较少,所以还必须对系统设置独立的保护装置。
3.电气接地
在现如今的建筑供配电设计上,接地系统的设计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高层建筑的出现都对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接地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两种: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建筑内的独立变配电所。其特点是,保护接地线PE与中性线N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除此之外,两线不存在任何的电气连接。这样的系统已经具备了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会采用这种接地系统。在高层建筑里,单相的设备较多,其负荷也相对较大,三相所接引的负荷一般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在中性线N中都有不平衡电流。TNCS系统。TNCS系统是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一部分是TNC系统,另一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上。该系统一般用于建筑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4.电气保护
交流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N线)或中性线接地,其中N线必须使用铜芯绝缘线;其主要的作用是保持三相电压平衡,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安全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做好金属连接;在建筑内很多设备都要求使用安全保护接地,安装保护接地装置并降低它的接地电阻,既能保障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还能更好的保障其他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在现代建筑中,屏蔽接地是防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措施。防静电接地是指将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或带有静电的物体通过导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在干燥洁净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的摩擦都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所以防静电干扰也是必不可少的。直流接地,在建筑内,有大量的通讯设备、计算机和带有电脑的楼宇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是通过微电流或微电位快速进行的,并且设备通常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在确保其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的前提下,除了必备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配备稳定的基准电位;我们可以用截面较大的绝缘铜芯线作引线,一端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与电子设备直流接地;值得注意的是该引线不能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这才能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防雷接地,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火灾报警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联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布线系统和电子设备大都属于防干扰要求高,耐压等级低,都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因此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都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机构,有效地防止雷击损坏高层建筑内的设备。
三、确保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
建筑物特别是智能化建筑物中的电气系统结构非常复杂,随着建筑装修层次的不断提升,出现了不少隐蔽工程,这些隐蔽部位都可能设有电气设备,使得建筑的电气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危险因素。而自动电气控制技术具备的远程控制功能,实现了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监控。
结束语
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充满生机、有着良好开发潜力的综合性高科技的系统性工程。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掌握电气技术的关键点使其在建筑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我国智能化建筑建设迈向国际化作出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楚力.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2,09.
[2]梁媛园.浅析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与应用[J].民营科技,2012,07.
对油田进行了配网自动化改造,建成了配网主站、子站系统以及FTU远程终端控制系统,经过运行后,油田配电网运行的数据实现了采集、监控、巡检以及图形化管理功能,能够运用配网自动化技术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对故障进行实时的监测、定位和隔离。及时排除故障恢复供电,为油田节能降耗提高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配网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缩短故障时间,还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将电压质量予以改善,因此,在配电系统的设置的时候,围绕开关开合、负荷电流、系统的构成等,进行规划和设计,要计算送电方法的可行性,自动开关的操作性,力求配电系统的维护达到合理化,运行达到自动化,能够对用户和系统的反应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配网自动化系统介绍
油田的配网自动化的构成包括了主站、子站和FTU远程终端控制系统,该系统安置在电工大队调度室、变电所以及线路上。其发挥的主要功能包括:利用FTU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终端控制装置,利用GPS进行巡线,利用图形化管理进行系统的功能发挥。
2配网自动化的应用
(1)油田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改造,设立了主站系统1套,子站系统4套,FTU远程终端控制装置160套,控制10KV真空开关160台,10KV配电支线160条。对于该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和投入运行的效果,经过测评,数据的准确率以及通讯的情况令人满意。
(2)进行油田配网自动化的故障排除,采用了FTU动力监测系统,配网自动化改造中,FTU远程终端控制装置,曾经出现过跳闸动作,经过对停电区域进行缩小范围的排查之后,发现故障对于原油的产量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为了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对线路故障进行了检查,得到了油田配电网运行的相关数据,挽回了由于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电干线发生的跳闸等事故,而且对于故障的排查和处理,直到供电时间恢复的时间也较长,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投入的人力较多。2号线的干线以及支线,均安装有FTU远程终端控制装置,在进行远程终端控制装置的时候,应对真空断路器进行动作的控制,及时排查故障,迅速隔离配电干线和支线的电路,及时查找故障,但是供电的恢复时间很短,查找故障投入的人力也较少,对于产量的影响较小。经过对比,决定进行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增加了FTU远程终端控制装置,每次减少的停电时间,降低了停电油井的数量,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进行GPS线路巡检,是在进行了配网自动化系统改造后,使用便携的GPS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利用系统的自动生成设备,建立设备库,实现对电力设备的静态和动态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记录配电线路的巡检结果,对于故障点的位置,进行排查,后方控制人员进行自动化平台的操作,迅速实现故障区域的供电,保障生产运行的平稳。
(4)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后,系统将设备设施采用图形化集中管理的方法,实现了多窗口、全图形的画面监控,在画面中可以看到设备设施的平滑移动、缩放、漫游,能够使用画面编辑器,在线编辑画面,使得配电网的系统建设能够出现常用的图元,并生成图元库进行使用,多用户能够在图形库中寻找到最新的版本进行操作[2]。
(5)经过改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生成的关于开关的运行状态、配电线路的潮流参数,馈线自动化终端系统的运行状态等数据,经过采集,可以传送到数据库中进行分析、研究和调取,帮助运行人员在后台进行线路开关、分合闸操作,电网运行方式的数据化可行性报告,为决策层和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数据。
3结语
在油田生产中FTU远程终端控制装置的设置,提高了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油田的停产概率,隔离了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提高了运行参数的诊断准确率,为故障快速排除,恢复供电提供了保障。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油技术不断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将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供电质量将不断改善,为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以及运行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参考文献:
可见,单从这一方面就可以得知优化工作的重要性,优化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其实,优化是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为了在某方面更优秀而放弃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使某人/某物变得更优秀的方法/技术等。
大家广为熟知也应用很广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体现的淋漓尽致。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告诉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GPS特点就是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随着我国汽车、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普及,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大国。这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GPS的空间领域发展是不断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GPS中体现的应用可以断定电子信息技术是核心,是很多重要技术的领头羊。
还有一项技术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电子信息技术优化,这项技术则是计算机领域的电子工程制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AD。这项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杰出成果,它的发展与应用正引发一场制造领域的革命。这项技术要求要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的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电路原理图。电子设计地动画技术正是采用了CAD技术,才得以在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占有一席之地。之前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要需要设计专家人工一起完成,而且模拟验证速度也比较慢,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当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优化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出现的时候,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它大大方便了各种设计人员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有利于进行模数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作业。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得到很大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电子信息技术正以不可估量的分量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传统行业的许多诟病也将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也被呼之欲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都在学校里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并且,把这个专业与职业教育建立起直接的关系,以更快地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培养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
电子信息技术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在学校开设课程来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提供岗位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上的重中之重。电子信息产业适用岗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技术与器件、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讯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等工种。另外,还可以从事电子及通讯产品的营销、产品辅助研发、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工程施建、劳动技能培训教师等。所谓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科教兴国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应该在教育上下工夫。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基础、脉冲与数字电路、工程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感测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库技术、网络基础、通讯原理以及相应实验等这些课程是要重点部署。
三、结语
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更有势头,各方面会更加系统化。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会更加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更加的广泛,普及性和开放性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当然,我们现在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电子信息优化技术是不可忽略的。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要靠我们现在踏踏实实,与时俱进,不思进取,敢想敢干的精神去实现的。
参考文献:
0 前言
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这点在油库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随着石油需求急剧增加越来越明显,在石油供应链中的油库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应该切实把握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使得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得以改善[1]。数字化油库的建设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油库建设的未来方向。
1 建设数字化油库的基本思想
数字化油库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遥感技术、GIS、数值模拟技术以及三维成像等方面,这就需要及时监控油库相应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的油库内部的各种设施,使得油库终端的运行数据能够有效获取,保证分析和处理现场采集的数据的有效性,在信息处理平台上,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向各个部门传递处理后的数据,现场动向就能够被相应的管理、维护以及运行部门的负责人所了解,能够有效做出反映,使得尽量避免损失。能有效使得油库的自动化管理与监控得以实现,油库管理效率自然能够迅速提高,充分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使得油库运行成本有所降低。
2 数字化油库的基本组成探讨
2.1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和分析以及相关的信息反馈和控制方面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这也是数字化油库建设的核心。处理和分析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所进行采集的数据,这则是信息管理的目的所在,使得基本信息质量能够提高,能对于运行中的问题便于决策者进行处理,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及时接受反馈,进行相关决断,进行运行方法的调整。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的数据库来说,油库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则是直接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水平高低得以反映。
油库管理和操作数据的存储平台则是数据库,相应的数据传输也是在油库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这样无疑有利于数据一致性水平提高,使得数据重复有效降低,避免使用各自应用文件。另外,可以集中管理和控制数据,通过数据库的功能,使得数据把后成为可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对于数据库内的数据的存储来说,在各种联通方式的要求下,用户能够进行数据的查询。
2.1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实现油库数字化的基础就是建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有用的数据信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获得则是数字化油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整个油库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包括油库所处的地理环境、油罐内部的压力、罐内油品高度、油罐内油温等数据,以及相关的运行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的运行参数等方面。数字化油库建设进程直接受到该系统技术的发展,所以,油库内部的基础数据应该被数据采集系统所有效获得。
通过采用有效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一方面能够使得人工数据采集带来的数据误差进一步消除,基本上能够告别纸笔时代,另一方面,能有力保障了数字化油库的建成,能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另外,也有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2.3 数据传输网络系统
在数据传输网络系统中,其主要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的网络系统,能够把油库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效连接。信息的高效传递的实现,以及获得的信息的充分利用则是传输网络的作用,还应该能够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3 某油库数字化建设后台服务器功能分析
在后台服务器能够完成相应的储罐计量监测网络中的监管系统中的数据管理、处理、采集以及中心等功能,这种专用设备则是用来进行油库储罐计量监测管理。此后台服务器为TCS系列,主要具备的功能包括以下:能实现差压变送器通信过程,进行压力数据采集;对于温度、水高和油高进行采集,能够实现通信计量;在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包括压力、温度、水位和液位,对于标准体积、储罐状态、体积、质量、以及报警等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多点监测能够通过网络得以实现,并能够及时有效上传到上级主管部门信息中心;还能生成相应的进油纪录、历史曲线、以及班组报告等相关报表。
4 数字化油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自动化水平低
实现数字化油库的基本条件则是自动化,进行数字化油库建设的先决条件则是建立相应的完整的健全的自动化结构,因为,稳定的操作方式能够被自动化所提供,还能把其看作为一种强大而有力的操作工具,使得油库管理在安全监控、信息管理和收发油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在自动化方面主要包括相应的远程管理、远程操作、先进的控制策略、完善的操作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4.2 数据结构不统一
对于大都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内油库来说,国内油库也需要不断提高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相应的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网络化运营管理和自动化操控的要求下,国内油库的改造与建设大都针对一项具体技术,缺乏一定的统一和综合性的规划,这样就使得多种的数据管理系统存在有各个油库之间,即使油库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存储方式也存在多种多样,存在不相同的数据管理系统,这些就是油库的异构数据源。不统一的数据接口则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导致处理手段和信息加工都比较差,使得存在不兼容的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和相应的开发工具,这样对于操作人员来讲,也是十分繁杂。
在进行国内数字化油库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异构数据源则是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同时,这也是重复投资建设油库数字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过重负担。所以,应该合理集成油库异构源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具有强大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综合数据库。
4.3 信息交流效率低
在现有的自动化技术基础上,需要结合使用信息管理策略,能够在实际流程中更好利用新技术。我国企业目前存在信息管理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技术自动化的断层现象,缺乏通过一定的有效平台去交流单个系统技术,尽管存在水平较高的单个技术,但是,企业信息化并不能进行有效的三者组合,为了解决信息交流效率低下的问题,就需要进行通信格式、通信协议、语言和平台的统一。
5 结论
油库管理中的数字化油库需要较好的技术支持,使得油库运行安全性得以保障,能有效使得油库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投资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油库的运行成本,同时,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数字化改造在我国油库现状中还没有广泛推广,这必将是我国未来油库建设的重点。
第一,老旧油库的数字化改造则是我国的国内油库的数字化建设,经济效益应该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值得关注,在改造过程中,还存在管理松散和设备、技术落后,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长期规划,通过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来提高性能。
第二,对于正在初步发展的国内数字化油库来说,需要就新建油库的数字化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在参考老旧油库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有利于油库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