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消防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长期以来,在消防安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校园消防安全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部分。由于校园自身具有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校园消防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一直面临很多问题。校园内一旦有火灾发生,带来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近年来,校园火灾情况时有发生,常见一些学生和教师由于自救措施使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构筑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校园进行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影响家庭的宣传方式不断推进,并通过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深入带动家庭消防安全以及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全民消防意识为根本目标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一、校园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地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多,学校相关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住宿问题上这个矛盾尤为突出。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随身日用品种类不断增多,相应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这都为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诸多问题。除此之外,很多学校由于建校历史较为悠久,很多学校建筑都是传统的木石结构,防火性能较低。而且,由于建筑时间较为久远,当时的消防措施并不完善,所以建筑本身很少有专门的防火设计,在建筑布局上,也存在楼宇间距离太近,布局不合理以及对建筑本身的装饰所采用的材料不具有防火性能,这些都可能成为重大的安全隐患。在思想意识上,由于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所以在火灾真正发生的时候,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救常识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二、如何构建校园消防安全的“防火墙”
(一)落实校园消防责任制,牢筑消防安全“防火墙”。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校园本身是一个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对社会影响之大,因此,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自身,都应该高度重视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学校自身,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校方责任制度,将消防安全工作通过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确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校园领导应起到带头作用,在安全消防意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向学生灌输消防意识,配合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推进。在相关责任制度建立过程中,强化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查以及防范的措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对消防设施的养护与维修,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可以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二)加强消防宣传力度,使学生、教师掌握基本自救技能。近年来,随着我家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消防进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消防知识学习的平台,安排消防讲座,给学生讲解简单的火灾自救常识,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还可以丰富消防安全教育的教学形式,通过开展消防安全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防火、逃生技能,使消防安全意识植根于学生的思想。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宣传平台,例如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或者可以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小组,使消防安全的理念围绕在学生周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时刻谨记消防安全知识,在事故发生时可以不慌乱,冷静处理遇到的火灾情况。
(三)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消防设施建设,此外,学校还应根据学校建筑构造形成相应的火灾应急机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组织教师、学生进行火灾演习,使学生和教师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学校还要强化对消防工作的日常检查,将每日检查的项目落实到纸面上,形成有据可依的消防检查制度。对于火灾的多发地,例如多媒体机房、学生宿舍、校园食堂以及外包给个人的商店进行重点巡查。对于火灾的预防工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做出调整,使火灾应急机制能够在紧急情况中发挥最大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筑校园消防安全的“防火墙”应做到以预防为主,加大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重点提升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学生和教师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技能。学校领导应该首先做出表率,重视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应急机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组织学校师生进行火灾预防安全演习,使学生切实掌握逃生、自救技巧,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冷静处理。强化学校对火灾情况的检查力度,将检查工作具体内容形成完善的检查制度,既能强化对火灾检查工作的落实,又可以实现在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进行问责处理。
【参考文献】
[1]魏勇,吴爱军.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与校园消防安全结合互动研究[J].科技视界,2014,(24):190,259.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穿到工作之中、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推动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和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重点整治
1.紧盯各村企业消防设施,逐个企业、逐个“过筛子”,消防器械、消防水泵房逐项检查测试,督促各村、各企业落实维护保养措施,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2.紧盯学校、养老院、幼儿园、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强化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整治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违规动火动焊、私拉乱接电线、占堵疏散通道、损坏消防设施等问题,落实严防严控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紧盯“高低大化”粮食存储加工企业等重点场所,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督促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发现问题要逐项组织落实整改,能当场改正的问题立即整改,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消火栓正常供水。
4.紧盯农村火灰随处乱倒,焚烧秸秆的问题,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5.紧盯元旦、春节、元宵节以及全省、全国“两会”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提高火灾防范等级,严查严管,消除隐患,降低风险。
(二)实施综合治理
1.小单位场所治理,要组织对“九小场所”、企业、场所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整治违章搭建、违规操作、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员工自防自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派出所要组织指导加强小单位、小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对存在严重隐患问题的,报告消防救援大队依法给予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等行政处罚和采取临时查封等措施。
2.保温材料治理。对使用彩钢板材料的单位、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对违规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建筑、作隔热保温层等,切实摸清底数,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对人员密集场所违规使用易燃可燃夹芯板材,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依法责令拆除或更换合格材料。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及时制止在保温材料中直接敷设电气线路,严禁在喷涂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等施工现场违规使用明火。加强彩钢板生产、流通环节动态监管,对使用、销售夹芯板材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严肃处理。
(三)夯实基层基础
1.推动消防救援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深入贯彻落实市防安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统筹研究部署、协调推动镇消防工作。建强各村消防队,切实发挥作用。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农村自建房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对老旧房屋进全面排查,加强农村刀闸管理,宣传到位。
2.统筹推进农村消防取水口改造。严格落实省消防救援总队和市水利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参照德惠市做法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安全工程与农村消防供水建设相互衔接的通知》要求,按照“好操作、投入小、效果好”的原则,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今年改造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统筹增设消防取水口或建设消防水池,全力破解我镇农村消防供水不足的瓶颈问题。
3.集中加强值班值守管理。督促企业对消防设备逐项进行检查,落实维护保养措施,确保设施完好有效。对值班值守人员要求24在岗,业务熟练、操作精准,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四)强化消防宣传
1.针对企业宣传。加强行业系统内消防宣传工作,自内部网站添加播放消防宣传片和消防宣传标语,发放行业消防宣传挂图,开展消防培训演练。
2.针对各村宣传。依托镇内宣传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微信群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引导群众改变不良消防习惯。号召各村针对鳏寡孤独老人、偏僻农村村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组织开展以普及消防知识和协助查改火灾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消防大走访”活动,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3.提示警示宣传。结合冬春季火灾特点,以“119”消防宣传月为契机,围绕“关注消防、生命至上”的主题,向重点企业责任人、各村负责人和广大群众有针对性地提示信息。发送警示宣传片,剖析典型火灾案例,以案明责、以案说法、以案示警。
4.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村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安保人员、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培训,做到“真报警、真出水、真灭火、真逃生”。全面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安排
(一)部署发动阶段(2020年11月15日前)。各企业、各村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广泛发动、部署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1月16日至2021年3月25日)。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责任措施落实.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3月26日至3月31日)。认真总结工作,固化经验做法,立足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进一步健全完善火灾防控工作机制。
以《纲要》为主导,结合《省“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积极推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进程,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强化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机构
区政府依托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成立《纲要》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陈辉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安监局洪鼎铮局长、公安分局陈明俤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各街镇、派出所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消防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公安消防大队王锦彬大队长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全区集中开展工作。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迅速动员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宣传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三、部署时间
《纲要》宣传贯彻历时五年,本方案主要围绕《纲要》宣传工作,从即日起至年12月为集中宣传阶段,分为发动、推进两个步骤工作。
四、具体内容
活动期间,推动全区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宣传的主要内容为《纲要》出台背景、重要意义、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等,通过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开辟宣传专刊、刊发通稿、解读《纲要》、组织系列访谈、发表评论员文章等方式,形成媒体集中宣传态势,推动建立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一)发动阶段(即日起至9月15日)
推动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纲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召开全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集中部署《纲要》宣传贯彻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5)>的通知》,分解五年工作任务,建立考评指标体系。
3、策划制作新闻宣传方案,在主流媒体刊发通稿、解读《纲要》、组织系列访谈、发表评论员文章等,形成媒体集中宣传态势。
4、加大日常性宣传报道力度,在区政务网开设“五大”活动《纲要》宣传贯彻专栏,主要反映工作动态、成效,交流经验。区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卫生、广电、安监等部门在政务网页或自办刊物上刊载《纲要》内容。
5、深入全区培育挖掘一批“五大”活动典型,总结各街镇、各有关部门工作经验与举措,积极跟进宣传报道。
6、区消防大队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宣传计划,推动街镇及区直各有关部门进行部署,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设计制作并发放《纲要》宣传资料;通过组织大型集中宣传、悬挂宣传条幅、标语口号、户外广告、“五进”宣传、消防站对外开放,设立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大力开展《纲要》主题宣传,推动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宣传教育责任和义务。
(二)推进阶段(9月16日至12月31日)
推动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纲要》精神,形成工作机制,推进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区宣传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督促各类媒体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力度,推广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
2、公安分局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和派出所社区民警日常监督检查内容。
3、区教育局要制定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规划,结合“消防安全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指导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并纳入督导考核内容。
4、区民政局要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指导基层民政系统、居民委员会等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救助站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区文体局要督促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化馆(站)和歌舞厅、剧院、网吧、游戏厅等文娱场所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推动消防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基层文化活动。
6、区卫生局要将火灾的现场救护、医疗救治知识和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相关预案,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伤员救治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7、区广电局要加大消防宣传报道力度,普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和消防安全常识,及时宣传消防安全工作先进经验和消防工作动态,鼓励指导相关媒体制作播出消防公益广告、消防广播电视节目和消防专题片。
8、区安监局要督促工商贸企业依法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将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内容,将消防安全宣传纳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进行考评。
9、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单位协同机制、新闻媒体联动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并将“五大”活动、“119消防日”、消防志愿者活动等与《纲要》宣传相结合,推进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量化职责,层层动员,周密部署,确保工作成效。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汇报,明确职责,抓好督促落实。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形成宣传强大合力。要落实宣传人员和经费保障,推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要注重创新宣传模式,既要有集中宣传,更要坚持日常宣传;既要面向社会面宣传,也要注重对街镇、相关部门的宣传;既要注重宣传的声势和影响,也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2、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宣传《纲要》工作作为当前消防宣传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宣传方式、手段,集中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重点活动,大力营造宣传声势,突出活动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社会、教育群众。
结合本专业消防安全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体系简单,实验课多教学缺少思考,大部分时候是演示为主,动手为辅,只是一种对理论课学习的补充,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缺少学生个人实践,不能达到人人动手做实验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体系简单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消防工程学主要培养学生对火灾的学习以及工程应对能力,而实验教学是培养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的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过于被动,知识点不够融会贯通,实验间缺乏连贯性,有些实验只是验证性或观赏性试验,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也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本身目的。
1.2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基本是由老师统一编写好实验教材,在理论课学习之后统一安排时间,在实验老师讲解完实验目的、原理以及操作步骤之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试验。学生经常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在遇到不懂的环节或是实验数据失败之后,不直接主动寻找原因,就向老师提问;或是寻求数据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办法,最终会使学生的实验数据或报告基本相同,互相抄袭,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将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最初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学手段的单一最终会使得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缺失,使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识学习最初的表面。
1.3 实验教学手段单调
结合本专业目前的实验教学来说:(1)实验教学手段单调,在规定的每个实验课时时间里,老师要完成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学生只是听,缺少互动提问等环节,因此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很快就将实验的内容忘记,更不会将它与理论课的学习连接到一起。(2)实验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已将实验所需设备、器材、材料都准备好,学生在实验时无法体会到准备实验的步骤,从而对于实验的初始环节的没有任何思考,尤其是实验材料准备,为什么选取这种材料、怎么配备样品,学生都不理解,这种机械式的实验教学让实验的质量得不到保证。(3)试验考核也比较单一,由于实验课时较少,实验教师可能只能从实验报告和出勤率方面判断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程把它当做理论课程的附属品,不愿意对实验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更不可能从动手能力方面有所创新。
2 消防工程学实验教学体系设置
消防工程学该门课程主要探讨火灾种类,火灾产生的原因、灭火基本原理以及火灾的危害性等;介绍火灾探测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灭火技术种类、灭火系统设计等;分析典型火灾案例,培养学生预防、控制火灾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安全消防设计能力奠定基础。实验教学应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方法、能力的锻炼,精简合并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造性较强的开放性实验,在学科发展方向上多做研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应满足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针对以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学生在基础、专业要求、兴趣、特长和能力发挥等方面的差异,将消防工程学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实验、拓展创新实验。其中,基础理论实验和技术实验室必修实验,而拓展创新实验为选修实验,选修实验是以学生自我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具有探索性的实验项目。
2.1 基础理论实验
基础理论实验是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理解闪点与易燃液体危险特性的关系,掌握介质在高温下的危险性能和导热性能,学会动手使用基本的灭火器材。
基础理论实验主要包括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闪点、燃点是评判不同类型材料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测试的方法简单,实验安全性较高,操作性较强,因此设定为基础理论实验。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材料可燃特性、可燃液体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测定;学习掌握常用灭火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 技术实验
技术实验主要包括建材的耐火可燃性,防灭火技术,传感器的原理技术、防报警技术。该部分实验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及自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部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
实验内容包括:建材的可燃性实验(来判断建筑材料的可燃性等级),建材的烟密度实验(材料燃烧静态产烟量的测定),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实验(聚合物燃烧的原理和性能),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验(消防控制系统布线及接线实验、消防报警单点处理实验、消防控制系统消防联动模拟实验)。
2.3 拓展创新实验
拓展创新实验旨在建立发问、解决问题、链接课题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拓展创新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改变目前培养模式下教师填喂式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弱、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现状,更侧重个性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拓展创新实验可针对现有的消防工程学基础、技术实验为依托,开发出对实验新材料、新过程、新改进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与原有的实验进行比较,得到新的实验结论;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和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包括:选取不同材料的建材进行可燃性和烟密度实验(来比较不同建材的可燃性等级和静态产烟量,对于工程技术分析研究有重要意义),不同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实验(不同聚合物燃烧的原理和性能,如何来达到不同的效果);人员在火灾逃生的心理研究;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验自我设计或改进;不同模型下防排烟量计算、逃生疏散模型建立;工业火灾事故的泄漏扩散模型。
3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发挥了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为我国民航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不断迈进。
航站楼是民用机场中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现代化的大型航站楼通常具有超大面积、超大体量、超大空间等特点。枢纽化是大型航站楼的发展趋势,大型航站楼作为旅客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转换的节点,其转换的理念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枢纽中心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机场的定位和设计中。对于交通枢纽来讲,应该以机场作为一个节点,连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实现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便捷互换。这样,机场作为交通枢纽,其航站区的规模与航站楼陆侧交通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便带来了建筑设计的复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这给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进一步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通常情况下,航站楼具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和较高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很少发生火灾事故,然而,航站楼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也可能造成机场商业运营中断,而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做好航站楼的消防工作,切实保证航站楼的消防安全。做好航站楼的消防工作,首先应保证航站楼的消防设计能够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1 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难点
大型航站楼由于其功能和运营特点有别于一般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一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密集的场所,对于公共安全的要求尤其突出;二是对于连续运营的要求高;三是为保证旅客人流顺畅,办票、候机等区域往往设计成高大的无分隔空间。
航站楼建筑需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然而,由于功能要求和实际使用需要,大型航站楼的防火分区面积、疏散距离、大跨度钢架结构等方面难以满足国家现行防火规范的要求[1]:
(1)值机大厅、安检区、候机大厅、行李提取大厅等区域,若采用传统的防火分隔方法,将会阻碍旅客自由流动或影响行李处理操作,而且在上述区域使用传统的防火分隔措施存在困难,且可靠性也难以保证。
(2)航站楼内常存在较多的贯穿多层的共享空间,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存在困难。
(3)大空间区域如按照现行规范进行排烟设计,排烟量将十分巨大,且规范对采用自然排烟的空间有高度限制。
(4)由于功能布局的需要,航站楼内局部区域疏散距离超过国家防火规范要求。
(5)许多航站楼采用了高大的钢结构屋盖设计,未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对建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可根据建筑的设计情况和各区域的火灾危险性,计算设计火灾场景下的结构温升,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需要防火保护的方法和程度。
(6)大空间区域难以采用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需结合建筑特点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
目前,在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过程中,我国多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
2 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
消防性能化设计是指“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满足既定消防安全目标的设计方案的一种防火设计方法”[2],其具有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灵活、设计更合理等特点。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开展了消防性能化的相关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比较实用化的成果。我国有关消防性能化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已有部分大型商业建筑、体育馆、机场航站楼等工程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了消防设计与评估,如北京奥运工程、首都机场T3航站楼、深圳机场T3航站楼、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南宁机场新航站楼等。
航站楼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火灾蔓延分析及控制、火灾烟气流动分析及控制、人员安全疏散计算分析、钢结构防火保护分析等。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来实现以下消防安全目标[3]:(1)火灾条件下,保证航站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2)航站楼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3)尽量降低火灾对机场运营造成的影响;(4)保证航站楼内财产的安全;(5)航站楼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6)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7)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 大型航站楼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
航站楼的消防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民用运输机场的类别和航站楼的实际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应根据其建筑内部功能及建筑空间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能够满足国家现行防火规范的,应严格按消防规范设计;而对于旅客使用的大空间等部分,确实由于功能、形态等方面的需要而无法按照现行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可采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进行消防设计,以达到整个工程的消防安全[4]。
消防性能化设计对于解决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难点、处理规范与航站楼实际功能需要之间的矛盾、保证航站楼的消防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大量新建、改扩建的机场航站楼建筑由于难以满足国家现行防火规范的要求而采用了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的方法。目前我国专业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机构、公司相对较少,也缺少专门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规范,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提高相关咨询评估公司的业务水平,尽快完善关于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切实做好大型航站楼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工作,使大型航站楼的消防设计能够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切实保证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前期就邀请消防性能化设计公司开始参与航站楼的设计工作,对航站楼的消防设计进行指导,在项目前期就对航站楼的消防设计难点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其功能需要,并尽量做到节约投资。在航站楼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组织专家对航站楼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当航站楼的规模超大、消防设计难点较多时,还应委托第三方的消防性能化评估公司对航站楼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案进行复评,以便对航站楼的消防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切实提高航站楼的消防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隽. 性能化消防设计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工程上的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1):53-58.
[2] 北京奥运工程性能化防火设计与消防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张鸿鹤,孙宝盛. 机场航站楼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2):143-145.
下面,我谈以下三点意见:
一、我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成立的背景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实施,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市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相继独立设置,标志着我市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也标志着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安全生产形势下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实施“人才兴安”战略。“人才兴安”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我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真正探索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在安全生产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大趋势下,成立我市安全生产专家组势在必行。为此,我市开展了组建广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组的一系列工作。
20*年初,我局升格为政府独立的组成部门后,开始着手建立和完善广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组。为了规范专家组的建立和使用,市安监局于20*年上半年制定和颁布了《广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对专家的申报条件、任务、管理方式和使用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市安全生产专家组的建立奠定了法规基础。
20*年7月,我局发出了征集第一批安全生产专家的通知,广大专家热烈响应,经过认真审查,首批共选择了六个小组178名专家,并向全社会公布。考虑到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严峻,178人的专家组还不能满足我市技术服务的需要。因此,我局于20*年4月又面向全市征集第二批安全生产专家,并录用了其中125名。至此,我市专家组队伍扩充到六个小组共303人,成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技术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安全生产专家组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自然就离不开安全生产专家的参与和指导。自20*年我市安全生产专家组初步建立以来,广大安全生产专家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了我市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与发展,提升了我市安全生产的总体水平,为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一是开展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和整改复查工作。例如:为了做好成品油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根据省安监局要求,我局于20*年3月组织了专家组对我市15家还未进行现场核查的加油站进行现场核查。在工作现场,专家对加油站的选址是否符合规划和布局、周边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是否配备防雷防爆防静电设施和是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等展开认真细致的测量和检查。为我市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换证工作把好了技术关。
二是开展了安全检查,有利推进了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根据我局的工作安排,广大专家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对我市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工作中。安全检查过程中,各位专家不辞劳苦,对工作认真负责,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企业提出了大量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意见和建议。这对减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展了事故调查。例如:“8.2”地铁三号线石牌站通道坍塌事故、“12.31”番禺油轮爆炸事故、“10.23”京珠高速灵山路段液化石油气槽车翻车事故、“8.17”钛白粉厂发生的四氯化钛泄漏事故等,我局均组织了相关专家对事故的原因和性质进行了认定。广大专家在这些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力的安全事故的定性和事故调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开展了对我市《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论证。20*年4月19日,我局组织召开了《规划》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听取了《规划》编制组关于《规划》的全面介绍后,对《规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重要的论证意见。论证意见要求对《规划》的安全生产现状、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重点工程等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建议将单位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三项安全生产重要指标纳入到我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议明确安全生产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资概算,并纳入到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计划之中,抓紧启动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以带动规划的全面实施,进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全面落实;建议在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方面充实有关内容;建议增加“亚运会安全工程”,并将亚运会安全贯穿于整个规划之中等。这些重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经安委会讨论后大部分被采纳。这对指导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开展了地铁五号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安全预评价的专家评审。20*年7月1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广州市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安全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包括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地质和消防等多个专业的8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并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这对推动我市高危重点工程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参谋作用。
此外,广大专家还积极参与了我市LPG加气站初步设计审查和验收,参与了对我市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设计审查、试运行审查和竣工验收,并协助我局开展了日常的安全检查等工作。20*年到20*年,我市累计使用专家次数分别达到500人次和1000人次,使用范围和使用次数正在逐年扩大和增多。广大专家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我市安全生产领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对专家组的管理与培训,进一步发挥专家的作用,推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一)严格管理,加强培训,积极提升专家组整体素质。
本次聘任的专家任期为2年。根据《广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的要求,今后我局将每两年对专家组成员进行一次考核,对工作优秀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任期满后进行续聘,并给予相应的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予以解聘。
我局还将每年组织一次专家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能力的培训,以提升专家组的整体素质;同时,不定期召开专家组会议,并与专家组成员保持经常性联系,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专家提出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不能解决的,我们将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发挥专家优势,继续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的优势不仅在于专业技术上的权威性,还在于工作视角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科学、客观、严格要求,坚持原则,支持我们做好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出色的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支持任务,继续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要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工作,把好安全生产的准入关口,推进实现安全生产;二是要加强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规范和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打牢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三是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规律的研究,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更加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积极有效的实施抢救,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要加强事故调查工作,客观、科学的分析事故发生的教训和关键问题,落实“四不放过”的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防范同类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研究,研究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制定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提供支持,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及时修订和补充,更有力的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六是要加强职业危害防治,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
(三)围绕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推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20*年,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是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多发。去年全市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占全市各类安全事故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96.4%和91.7%,双双高于全国比例近10个百分点。二是重大安全事故多发势头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去年全市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均同比上升。三是个别区的工矿企业(含建筑)、道路交通死亡人数超过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今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20*年各类事故总起数比20*年下降3%以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死亡人数比20*年下降3%以上,其中,工矿商贸(含建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总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重特大事故起数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0%,控制在23起以下;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0%,控制在79人以下;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年下降8.7%,控制在0.25人/亿元以下;工矿商贸(含建筑)企业10万人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年下降4.8%,控制在1.81/十万人以下;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年下降8.1%,控制在7.69人/万车以下。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也大大提升了工程智能化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生产力,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确保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高,为建筑的各项功能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管理中,需要工程单位结合每一环节的工程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管理技术
作为的智能化管理技术,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时代性和技术性很强。从它的结构构成来看,它是包含有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形式,它是先进技术应用的一种体现。它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更为有序开展,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优势
2.1有利于实现对建筑的全面监控
现代建筑呈现出高层化和集中化特点,这样就对建筑电气系统管理增加了难度,并且管理涉及到的面更广泛,一旦管理出现失误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缺少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就会导致事故发生后在原因排查上有很大难度,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事故的整个发生过程,但是,如果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就可以及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1]。
2.2对输出命令的控制
工程单位在对电气工程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按照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要求,针对性开展,在实现控制的过程中要依据所需功能在最短时间对终端操作所发出的信号和控制指令,来完成一系列操作。此外,从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自身功能来讲,它的整体是初期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基于此,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必须要保证智能化电气和建筑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同时还要实现成本的最大化节约。
2.3强化联动性能的体现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动性能提高,离不开对数字化智能系统的正确运用和操作。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将建筑中的消防和通风照明等安防设备自动化系统看作为是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强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资源和信息之间就可以实现共享,从而优化分析更为合理,配置更为优化。
2.4提高安全性
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它的应用核心就是安全性。在当前建筑工程中,自动化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既包括安全方面,也包括运行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一旦这方面的防范措施做的不到位,就会导致电气工程施工陷入困境,整个施工操作过程的安全性下降,而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下,就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工程各个环节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3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3.1要实现绩效目标的计划和管理
在对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时,首先要对建筑智能化战略目标有明确把握,进而制定科学的建筑规划方案,对工程施工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明确掌握,这样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更具有针对性,为实现工程单位各部门的目标而建立科学的计划方案,同时还要对计划进行高效落实,细化分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2]。
3.2对各部门任务计划的落实和控制
一旦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各项施工工序开展的同时必须要有严格的控制措施作保障。对于各个部门的多个任务同时进行的状况,需要在控制作用下保证任务之间的有序性和协调性,不会出现冲突状况,保证各个部门的任务计划可以得到高效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具体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多角度控制。
3.3对施工流程的优化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在事前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在该计划下保证整个施工团队运行的有序,从而促进施工工作的积极推进。对于管理者来讲,就需要确保条理清晰,重点解决关键问题。例如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施工材料和设备方面加大重视力度,严格控制设备和材料的进场质量,杜绝劣质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在源头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减少质量隐患。
4电气工程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电气系统控制方面
电气工程的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基于此,在施工管理上就要更加注重精细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对建筑的电气系统进行控制管理,进而实现电气系统控制的精细化,而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避免管理上的失误,从而大大提升工程施工速度,并以此来降低施工中故障的发生几率。此外,在对电气线路进行控制时也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并为后期施工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4.2施工故障的检测方面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遥感定位技术以及传感技术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进而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就目前应用实际来看,常见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有模糊网络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两种,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发电机等电气设备中的缺陷,一旦检测出故障就可以通过检修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3]。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大大缩短了故障检修的时间,不会对工程施工造成时间上的延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检测技术的应用下,还可以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度,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及早定位故障的产生位置和类型,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完善。
4.3电气设备的优化方面
从智能化技术的自身性质来讲,它在电气设备优化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它的技术体系汇总有多个系统构成部分,其中专家系统可以对电气施工工程加强质量控制[4]。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通常会把电气智能化专家系统和传统的遗传算法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使设备优化达到一种理想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设备的优化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来实现,在对电气设备的主机进行严格检查和对主机进行甄别和扩展作用下,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故障产生,从而使电气设备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得到了更多应用,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工程施工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减少施工问题的发生,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良好。
作者:曾天海 单位:厦门中安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松.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5(21):14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使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校园及周边的消防、交通、治安等比较大的安全问题。从全国理工类高校来看,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学生、学生家长都带来不小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固然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但是理工类高校安全教育的模式更新不够快,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提高缓慢也是重要原因。学分制下,大学生处在更加松散的环境里,流动性和无序性进一步加大,这又增加了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将对理工类高校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内多所理工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以推行学分制作为切入点。实施学分制后,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长,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学生管理的新问题:学分和课程的中心化使班级的地位和存在的可行性大大弱化,学分制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学生日常活动会脱离班级活动的范围。班级对学生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学分制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生在校园外无序活动的机会增大,这无疑会引发各类安全问题。部分学生自制能力不够,难以做到学习刻苦勤奋,学习缺少自觉性,选了课程后,不认真去上课,上课时间逗留在宿舍上网、抽烟甚至到网吧去上网。当前,理工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理工类高校安全隐患点较多
由于在校学生人数多,实验室数量多,理工类高校承担的安全责任相对就比较大。现有的安全防范设施及技防措施已不能满足目前学生规模的要求。部分实验室存放有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及设备年久失修,电线线路、管线、管网老化。许多教学楼、宿舍楼的消防通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令人担忧
首先,安全防范意识差。以学生宿舍为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电脑、手机、现金、银行卡等贵重物品经常放在宿舍,很容易成为作案人员的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吃饭为例,很多学生在明知存在地沟油、传染病等卫生隐患,仍有不少学生到校外周边的饭摊、饭馆就餐。其次,消防意识普遍缺乏。虽然宿舍实行智能控电后避免了电饭锅、热得快等的用电事故,但乱拉电线情况还比较严重;消防栓被学生恶意损坏,发生火灾根本无法应用;冬季,个别学生在宿舍使用酒精炉做饭,这些仍然是学生宿舍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不容乐观,因心理因素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三)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校园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各种餐饮业、娱乐业在校园周边迅速兴起。高校周围的商业网点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和流动人口,给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高校安全服务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都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处室,行政上归属各高校管理,业务上归公安机关指导,没有行政执法权,可以接警,但不能惩罚,使高校保卫部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无法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保卫部门有力使不出,而真正的公安机关面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案件,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学校发生的小偷小摸,无暇顾及,对学生们的求助,显得力不从心。
二、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及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形式
1.专题讲座的安全教育模式。通常的专题讲座为:防盗、防火、防骗、防自然灾害的“四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
2.现场观摩教育模式。通过模拟危险场景演练,如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获得安全的本领,给学生增加安全防范的感性知识。
3.利用国家法定的一些节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的模式。组织大学生参加3.15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3月份的“全国安全教育月”开展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活动;利用12月份的“全国法制宣传月”在学生中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
4.现身说法的教育模式。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知道安全事故就潜伏在大家的周围,不要抱侥幸心理。
5.网络宣传教育模式。通过电子邮件、飞信、QQ群、手机短信等各种通讯传媒工具,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通过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
(二)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生源状况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单调,涉及面窄,往往局限于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及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时下颇受关注的新内容则涉及太少。在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趋于智能化、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
2.安全教育形式不丰富,灌输教育多,参与互动少。一些高校安排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未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仅仅是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简单的给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内容缺乏创新,学生对此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好。校园的宣传媒体在安全教育中作用发挥的亦不够,没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三、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教育模式的建议
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校的安全是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形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理工类高校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大学生安全教育会议,分析本校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研究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学院和学生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做到三个“纳入”即将安全工作纳入校园整体发展规划,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管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发展计划。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
(一)“三进”教育模式
所谓“三进”模式即安全教育进课程、进班级、进宿舍,将校园安全教育辐射到班级和宿舍,积极营造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氛围。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中,在新生进校时,就要将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可编写规范的安全教育读本作为教材,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同时可聘请公安、消防、银行、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员,给学生授课。北京、上海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并实施安全教育学分制了。有的学校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如清华大学将其纳入军训课程,首都经贸大学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笔者认为,安全教育课程可占到1-2个学分。各学院尤其是各分团委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安全教育月” 、“全国法制宣传月”等教育契机,针对本学院的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现状,确定教育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在班级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学生公寓,每个宿舍要选出安全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公寓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安全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宿舍安全员,将安全教育送进大学生宿舍。学校可研究制定宿舍安全员队伍建设及奖励办法。
(二)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模式
通过设计安全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自救互救实战演练、安全宣传漫画设计比赛等主题,来加强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安全本领。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与责任。社会实践可以包括各类安全突发性危机事件处置演练、组织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检查,走出校园到消防、公安和交警等部门了解调研相关安全动态。实践环节的设置既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任务中,也可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宣传教育。
(三)将安全知识融入专业课的教育模式
理工类高校的工科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融入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的安全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应融入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内容。安全教育的融入,拓展延伸了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辐射面。
(四)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为课堂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这一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自主学习的平台,开设学生安全教育网页,把一些案例分析、教育视频、安全法规上传到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很便捷地就能接受教育。同时,通过微博来进行安全教育,创造互动的教育空间,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并为学生及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咨询服务,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以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地工程。探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真正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面对的安全教育形势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理工类高校要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向适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使高校的校园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稳定,让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绪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11(8).
[2] 刘建清.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 李玉淑.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2).
[4] 董刚.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5] 吴红骏.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作者简介:
年是“”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年,是扎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的落实年,也是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年,做好教育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我们面临的问题,局长已经讲了,这里重点讲一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各级党委、政府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纳入“”规划,并切实承担起重要职责,在政策制定、经费保障、基础建设、环境创造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各部门、各单位也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形成了发展合力和浓厚氛围,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
二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国家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跨越赶超的强劲势头。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增长2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增长17.6%;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7%,占财政支出的16.23%,可以说,增速和占比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年要达到4%。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年我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5%。这对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好教育重大项目,依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优先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市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和良好机遇,我们要把握好形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积极的行动,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
市政府年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年)的通知》(府发〔〕13号),年是深入实施、狠抓落实的关键一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几个重点领域的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新突破。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均衡发展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教育总体水平。
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各级政府要根据我市城镇化进程、产业发展要求、新农村建设、合村并屯和人口流动状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时迁建、扩建、改造公办幼儿园,分步实施整合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集中办好中心校和联办村小,大力实施集团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均衡发展的格局。要通过实施“教学仪器装备达标工程”,重点解决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信息技术配置等问题,确保域内每所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东丰县、龙山区和市区部分初中要高质量通过省对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要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置,搞好职教园区建设。努力缩小校际和城乡差距,不断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要加强队伍建设,统筹师资力量,推进教师交流制度化。各县区要抓紧建立健全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按照核定的编制和实际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及时补充缺员教师。尤其是要按照省文件要求,妥善解决好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要作为一项刚性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平稳有序推进,确保社会稳定。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逐步加大培训经费投入,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对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要保证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重。要加快建立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和校长定期交流制度,选拔农村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进行培养锻炼,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送教。要认真研究制定校长、教师交流的保障政策,努力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是提高质量,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新突破。
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大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健康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用充满亲情的关爱感染学生,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要在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同时,切实规范管理,遵循幼教规律,创新教育方式,解决好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小学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加强对产业结构、企业需求、行业发展的深度研究,紧紧围绕我市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资源产业,加快调整专业设置,构建符合就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探索“前校后厂”办学模式,鼓励“把工厂办在学校,把教室办在车间”,实现人才培养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衔接。
三是普惠民生,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新突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严格规范管理,营造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良好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规范管理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坚决抓好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确保作息时间、课程开设、作业总量等规范要求的有效落实,坚决遏制教育乱收费现象,纠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办班问题,进一步规范教辅材料使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要落实惠民政策,构建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资助体系。要把解决困难群体接受教育作为促进公平的重点,不断加大政策普惠力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要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中职、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要广泛动员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助学。继续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保证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各级政府要协调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保障留守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要重视特殊教育,要按照普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5倍核拨公用经费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彩票公益金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
要维护校园安全,形成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严防校园暴力和伤害事件,切实搞好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隐患的排查整改。要进一步做好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完善学校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坚决不出安全责任事故。
三、积极作为,合力推进,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协同推进。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及时跟踪了解本县区教育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分解落实任务和责任,形成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