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学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学习

篇1

如果写作没有阅读来支撑也难成好文。可见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阅读能力如何培养,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从兴趣出发进行引领

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阅读材料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兴趣支撑阅读动,有了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才会愉悦进行学习和体验,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增强文学内涵,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爱阅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中师生、生生以及教师与作者的对话,阅读中体现学生自主阅读、学会阅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其次,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阅读理念的贯彻者。和谐阅读理念是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的阅读,汲取文本营养,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供学生随时阅读,在和谐的状态下阅读,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的心灵放飞在享受读书的快乐中。

二、重视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重点的指导学生阅读技巧训练。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得到相应的提高,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在含义,并且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教师要从基础抓起,如正音、停顿、速度、语调等。尽量给与每个学生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原则以及规律。在阅读资料时,要予以分析,从分析中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去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理解能力。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不断训练掌握这些技巧。阅读技巧要点滴积累,还要把阅读量提高上来。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上与早练中要出声阅读,运用好阅读技巧。让阅读习惯和技巧充分融合,定期给学生留下阅读任务,在全班进行阅读比赛,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习中方法很重要,阅读中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并且具有灵活性。默读法,就是对文章不出声地快速地读。这种读法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能速读,在短时间内获取需要的阅读信息。精读法,就是对文章的重点部分字斟句酌的来读,体会其间的含义。这种读法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在读中能运用感官身心并用,全力投入。这是阅读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摘抄法,是在阅读中把好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探究,逐步内化。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将它运用于写作,做积累材料所用。记阅读笔记。把阅读到的有价值的材料用记笔记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同时也培养了写日记的习惯和积极思维创作的习惯。让听说读写完美结合,使语文学习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四、阅读与生活相连

语文是我们用来交流的工具,以文字形式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反映在阅读中,因此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目的所在。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课堂上的学习而学的是要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听说读写活动,把课文中的语文技能活用到学生生活中,是学生切实的感到什么是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并且还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阅读完一封书信后,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同时,学习写作的规律,然后再及时应用,写一封信给亲人,让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充分体会什么是学以致用了。这样教学会生动活泼,学生也会学得有尽头。

篇2

二、建议与策略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与策略,希望不仅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有所帮助,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对小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恢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以及提高他们学习效率。

(一)在进行方法指导前,准备要充分,计划要周密

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十分困难,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只有对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系统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才能运用自如地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语文。平常我们总是说,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让学生很好地领悟和扎实地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就此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要讲求系统性、计划性,不要零打碎敲,忽东忽西,陷入盲目性。因此,课前教师要计划好课要怎么讲,学习方法怎么指导,某个知识点用哪种学习方法比较好,然后再精心推敲实施方案,使课堂上操作起来更科学,更具步骤性,以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二)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虽然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但千万别忘记基础知识是根本。方法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如果教师片面地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这就本末倒置,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要想能力得到发展,就需要知识的储备,所以教师要把重心放在传授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始终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前提。因此,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和谐统一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不仅要有教师的教,还要有学生的学。既有对教师的教法要求,又有对学生的学法要求,没有教也无从学,没有学就无所谓教。因此,学和教必须做到和谐统一,不要把教和学割裂开来。教师千万不能注重教的时候只研究教法,而对学生学习方法不闻不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又对教学教法放松懈怠。在教学中教师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硬,力求做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

(四)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所处环境的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根据学生在某时段的学习状况,心理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改变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探求、调控领悟新的学习方法。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其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平时,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文,指导孩子朗读课文。假日里,引导孩子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词,让孩子实践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于练字,认真书写。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我们班写字工整、美观的同学有:耿思航、何欣潼、吴元君、李佳翔等。我建议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跟随书法老师练习楷书,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

其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我班同学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王弈文、许译匀、平欣琪、朱星澄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的要求是: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新词,圈出生字词

(3)标出自然段。复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与预习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在活跃的课堂上,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而有那么几个人思想集中不了几分钟,虽然身体未动,但思维已经游离了课堂。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

篇4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的确如此,学习语文就要以读书为先,在读好书上下苦功。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和文学素养的优劣,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为什么马克思、、鲁迅、爱因斯坦等伟人的学识那么渊博?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十分重视语文学习,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的书。

二、紧密联系生活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不能只从语文课本,或是只从课堂上去学,而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课堂上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简洁又精彩,既生动鲜活又耳目一新,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策划者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难以收到“一语惊人”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的。所以说,只有联系实际学习语文,才能使学习语文与时俱进。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学习语文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31-01

语文作为我国母语学科在学校教育的直接表现形式,其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人生价值观、综合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语文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升华,其能够将语文知识当中的精华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一个新的语文知识认知理念,让学生在欣赏语文魅力的同时,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教师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做好对阅读内容的教学。

一、制定正确阅读目标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当中,阅读也许只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学习遣词造句的语言环境背景。但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当中,阅读就可以变成帮助学生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写作手法的教学内容。所以说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千变万化的,只是看教师想要达到何种阅读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来设定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来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并围绕其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构建,以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阅读教学目的。

二、选择合理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准则,其基本意思是根据学生的特长,来为他们建构起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教学目的。笔者深刻认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并一直将其作为教学方针。但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更要做到因材施教。在笔者观点当中第一个因材施教就是传统观念上的因材施教,但第二个因材施教则与第一个有一些变化,其主要变化就在一个‘材’上。笔者的第二个‘材’是教材的材,我想要强调的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性把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教材选择是完成一切教学任务的基础,因此想要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先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看的透彻、理解到位”。

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方法,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方法的运动恰当,才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运用是教师们的软肋,他们习惯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统一”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失败的主要原因。语文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学科,只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语文学科的魅力真正的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语文魅力的感染下去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因此做好对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至关重要。在进行教学方法选择时,教师必须要保证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充分了解,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对阅读内容中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通过对两者的综合来选择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付诸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去进行语文阅读,并在阅读当中去探寻语文知识,收获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实现活跃教学课堂

课堂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活跃程度,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实现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就必须要在保证自己教学目标、阅读材料选择和教学方法正确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为此,笔者建议应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自己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感受到自己是阅读课上的主人公,自己的读后感能够被分享、被认可、被鼓励,这样才能够树立起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学习自信。让他们敢于在阅读课堂上去大声说出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感悟,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活跃的教学课堂,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提供支持。

五、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优秀的教学水平,更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评价水平。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此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阅读教学锻炼,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很难直接的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时候,教师必须要依靠自己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来让他们在感受成功快乐的同时,体会到教师给予他们的充分关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信心百倍的继续进行阅读学习,并最终达到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换个角度说,如果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当,那么其不仅无法达到阅读教学目标,更会对学生的阅读自信心造成打击,在他们的心中形成畏难心理,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学习蒙上阴影,因此笔者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学评价的艺术性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的阅读收获如何,笔者都会报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来给与学生学习自信。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内容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能够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学习与进步,更是人生上的点拨与感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和阅读的魅力,教师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就做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上,掌握语文阅读技巧,进而让他们在接触到陌生文章时,能够依靠自己的阅读能力来实现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独特审美,为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

篇6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搭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渐渐地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劲力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尤其是在本期,小学和这个衔接时期更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①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的习惯。②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③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④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⑤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⑥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3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知落实好一个“读”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会收到背诵和积累知识的效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利用安排的早读课时间。我的早读课,我会早早的来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习伙伴互相听写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词或是古诗、日积月累,生字、古诗、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默写生字时,要写拼音、生字、组书中的词,书中的生词要求互相听写,两人听写完后,互相批改。

4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高毕业成绩的关键。处理复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则在字、词、句、段、篇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锤炼和掌握。应依据教材结构分章节对学生进行归类复习,每一个知识有它的特点及规律,老师必须把握,对学生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切记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培养,在阅读和写作中巩固、运用。在做一些复习题以后,老师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讲,这样会劳而无功、枯燥无味。历届毕业班,学生做的复习题,我几乎没有对改过,都是让小组合作对改,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立刻帮助解决。因为争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学习起来不感到疲乏。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我班同学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5.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的要求是:①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②自学生字新词,圈出生字词③标出自然段。复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与预习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5.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在活跃的课堂上,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而有那么几个人思想集中不了几分钟,虽然身体未动,但思维已经游离了课堂。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

篇7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语文隶属于文学类学科,较为枯燥的知识点使得小学生参与课堂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效率,想要改善这种消极的课堂局面,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学生享受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下面笔者从课堂氛围,教学方式及教学技巧进行多层次的深入解读,希望可以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

一、营造轻松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以认知为基础的心理活动,当人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参与到事情的探究当中,并且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得情感越来越炽烈,带动其完全沉浸其中,使得其兴趣越来越高涨。小学生思想单纯幼稚对身边很多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沉浸到语文的学习当中,进而产生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间接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当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之后逐渐的其情绪就会渲染其他的学生,使得全班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为班级营造一种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心中枯燥的语文形象,促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

首先,小学生喜欢有趣的事物,而我国教育部门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趣味性的知识点,教师需要细致的研究所要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看到课本中趣味性的一面,让学生心中的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比如,进行“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实践课本中讲述的实验,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文的学习当中,然后教师再对其中隐含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脑海中对于课本的印象,这种情景重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本中的内容更加饱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课本充满探究的兴趣。其次,针对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要采用实践式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轻松参与课本学习,比如,学习“奇怪的石头”时,教师带领学生到课堂之外近距离的观察石头的外形,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点,实践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到课堂之外进行学习,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满足其大脑供氧需求,让学生保持一个完美的精神状态当中,为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做出积极的铺垫。另外,针对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多彩的图画的特点,教师要合理运用科技的力量,把课本中黑白死板的文化转变成屏幕上多彩的图画,把故事性的文章设计成相应的动画,让动态的图像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促使其取得更多的收获。

二、多样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新奇有效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依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乏适当的课堂互动,形成满堂灌的教学场面,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高效的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课堂有很重要的影响。而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各项能力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得每一个小组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接着把简单的问题多元化,让问题更具探讨性。为每一个小组积极探究寻找突破口,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全身心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把以往枯燥死板的语文课堂活力化,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在小组交流中领悟口语表达内涵,让两者在学生心中相互融合交错,为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提高学习效率做出积极的影响。

三、引导激励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不长,缺乏一定知识理解的能力,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课上时间更加高效,课下成绩更加明显。把语文知识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带动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语文的探究当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适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使得学生真正放下内心对教师的戒备,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比如,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并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问的时候用期待的眼光关注每一名学生,满足学生心中的成就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失误的时候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带动学生发展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文学类科目也可以带动学生思维的进步,深入挖掘课本中潜在的知识点,以问题为媒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比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教师提问学生他们所了解的民族种类和各个名族包含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锤炼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促使其更好更快的投入到语文课本的学习当中。另外,因为小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在学习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扎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教师要强调复习和预习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在每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布置具有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于小学语文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和学生一起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语文知识点,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结束语

篇8

二、多元化语文教学的教育价值

首先,多元化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课堂关注度和参与意识,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唤醒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良好语文认知动机的形成。其次,多元化语文教学能够发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生命体认知本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并使小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课堂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最后,多元化语文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性开展,更有助于小学生快乐认知和科学发展,从而为课堂教学研究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多元化语文教学开启小学生快乐学习新天地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一)多媒体教学强化小学生快乐学习的主动意识

教师的“照本宣科”和学生的“消极应付”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两大弊病,是阻碍小学生高效学习和科学发展的“拦路虎”。因此,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和提升小学生的认知状态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石的多媒体教学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多媒体语文教学以其独有的声光电多维刺激为小学生构建出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良好的多感官体验和虚拟化互助合作平台,能够使小学生获得良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将小学生的“眼球”牢牢地固定于课堂学习之中,能够“心无旁骛”地跟随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一点点地进行课堂学习和互助探究,使小学生的高效学习和科学发展成为可能。多媒体播放的语文课件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轻松快乐的健康情绪,在高效学习中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动机,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构建小学生主体发展的参与平台

多媒体教学能够给予小学生一个虚拟化、先进化、人性化的认知平台,有力地提升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够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实践认知、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有效“升级”了传统语文教学中“一人讲、多人听”死板落后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为小学生构建出开放化、互动化、合作化、探究化、实践化的多元化认知平台,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科学发展走上积极高效的科学轨道。课堂讨论是小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发挥小学生语文认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能够给予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全面合作探究的机会,成为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喜爱。另外,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绎”课文内容,从而将枯燥乏味的文本形式的课文内容“活化”为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戏剧形式,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更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科学发展。

(三)情境教学提升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语言素养

多媒体教学和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和参与互动意识,小学生能够获得“身为学习主人”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而积极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真正实现主动学习、高效发展,有力促进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科学成长。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语文氛围,通过讲故事、说新闻、演戏剧、做游戏、当观众等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活动为小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语言学习和发展环境,为小学生奠定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充足的文学营养,真正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和快乐成长。

篇9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新的学习资源

任何一门学科,其容量都是有限的。要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学习资源,即经常所说的课外学习资源,以此辅助有限的课内学习。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以往所常见的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图书、报刊以及影视广播,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社会的新生资源,如网络,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引导新生充分使用这些新生的而且高效率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避免学习中的单一性和枯燥无味。尤其是网络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老师和家长经常为防止孩子去看网络中不好的东西,而限制孩子们接受新事物。与其这样,倒不如放心大胆地安排他们去利用网络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比如查阅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这在预习当中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新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富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根据课文材料,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就是根据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求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于迁移,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驾驭语言的能力。如在执教《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可先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的部分故事,弄清楚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战争的影响。同时,针对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其性格有个初步的认识,明白曹操、周瑜、黄盖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后人对其评价。

三、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了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学习过于机械化地吸收知识,过多地注重课文分析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很少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界限,弱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学生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能为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传统的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以及新生的表演会、记者招待会等,这些无疑都会给小学生学习增添新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新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如教学《桃花心木》时,与其枯燥地分析种树人的育苗方法,不如让新生开个辩论会或者表演会,充分想象几种情况:如果我是那棵枯萎的树苗,我会……如果我是那棵经常会得到种树人偏爱的树苗,我会……也许这样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更有吸引力,更能使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充满兴趣和体验,呆板的说教与之相比,自然也就逊色得多。在使学习有了生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教育教学的任务,可谓是一举双得。

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发挥课程整合的作用

在语文课教学中,经常可以感受到演示一个实验,开展一次实验,都会取得令教师出乎意料的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都在呼唤课程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拓宽自己学习的渠道,才能顺利地整合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可见,新的课程标准也把课程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基础学科融合的基础。语言文字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情感,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于学习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可以使学生无限感受鲜活的生活美、自然美。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为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懈努力和探求,以使语文学习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篇10

任何一门学科,其容量都是有限的。要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学习资源,即经常所说的课外学习资源,以此辅助有限的课内学习。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以往所常见的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图书、报刊以及影视广播,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社会的新生资源,如网络,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引导学生充分使用这些新生的而且高效率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避免学习中的单一性和枯燥无味。尤其是网络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老师和家长经常为防止孩子去看网络中不好的东西,而限制孩子们接受新事物。与其这样,倒不如放心大胆地安排他们去利用网络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比如查阅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这在预习当中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新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富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根据课文材料,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就是根据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求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与迁移,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驾驭语言的能力。如在执教《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可先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的部分故事,弄清楚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战争的影响。同时,针对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其性格有个初步的认识,明白曹操、周瑜、黄盖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后人对其评价。

授课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试着完成学习过程。因为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因此,也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了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学习过于机械化地吸收知识,过多地注重课文分析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很少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界限,弱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学生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能为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传统的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以及新生的表演会、记者招待会等,这些无疑都会给小学生语文学习增添新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如教授《桃花心木》时,与其枯燥地分析种树人的育苗方法,不如让学生开个辩论会或者表演会,充分想象几种情况:如果我是那棵枯萎的树苗,我会……如果我是那棵生长旺盛的树苗,我会……如果我是那棵经常会得到种树人偏爱的树苗,我会……也许这样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更有吸引力,更能使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充满兴趣和体验,呆板的说教与之相比,自然也就逊色得多。在使学习有了生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教育教学的任务,可谓是一举双得。

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发挥课程整合的作用

在语文课教学中,经常可以感受到演示一个实验,开展一次体验,都会取得令教师出乎意料的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都在呼唤课程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拓宽自己学习的渠道,才能顺利地整合课程资源。

五、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及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机制

篇11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语文基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第一个层次。在语文基础能力之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交际能力。这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兴趣。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理论指导实践。一般来说,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教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话、沟通和交流。在教学探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进行知识的转化,同时也是双方思想、情感、思维的交流互动。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育论》中提出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已经遭受多方面的挑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学要从学生出发,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环境和手段方面讲,利用能够启发合作互动、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资源。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减少厌烦心理,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有趣的游戏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记忆知识是一件很枯燥无聊的事情,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学习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儿童生性好动,好奇心和好胜心比较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语文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更加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注意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加入游戏竞赛,将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这样既能缓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疲劳,又能够在提高学习效率,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讲解生字词时,如果教师运用单一的讲解法,可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时候反反复复地讲解一些单调的知识还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生的求知欲也会随之降低。其实,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一些字词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的识字游戏或者拼写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报出一个生字词,小组成员写出生字词。学生在游戏中都会想争取第一,就会用更多精力去预习和复习。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生在游戏中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乐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三、利用鼓励性的评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被肯定。在学习中,小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学习姿态,因为小学生贪玩好动,如果长期做一件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度,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要利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肯定。教师要改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全班表扬他们,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比如,在朗诵课上,某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朗诵课文《桂林山水》时非常有感情,教师马上表扬道:“哇!你的朗诵都可以作为示范了!”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犯了错误,教师不要去批评学生,而要换一种思路鼓励学生:“虽然你这次没有完全答对,但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往往这种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注重对知识的强化,强调知识量的积累。但是,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思维的开发。真正好的教学不再是强化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中之重。

篇12

语文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以及与学习能力交相互动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的总称。根据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全新要求,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势必对语文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1、预习习惯的培养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2、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3、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了《三顾茅庐》,读成语歌“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料事如神 、 胆大心细、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独木难支 、 回天无力”,就布置让学生课外阅读《诸葛亮的故事》。学生读了这本书,不仅知道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也加深了对成语歌的理解。又如学了《秋游》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到郊外采集树叶,做树叶画,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召开树叶画作品展示会,介绍自己的树叶画;还可以搞树种调查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单位会用你,所以在现代社会,苹果、桃子、石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区资源、校园文化等紧密结合。如召开故事会、新闻会、朗诵会、辩论会、办手抄报、展评手抄报、社区用字情况调查、车流量调查、名字由来调查、评论足球赛事、收集资料要闻等。活动主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

篇13

一、多读多背古诗词,仔细观察与积累词句,写好作文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头脑中尽是美词妙句,自然下笔千言,文章锦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书籍;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就是说要坚持多动笔,天长日久自然熟能生巧;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另一方面就是博览群书,多看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至于日常收集人们语言的仓库精粹,就要走进生活,多观察,多记录,舍此别无良策。

二、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

有趣是动力,有可听之处,并且在听课学习的同时能汲取教师的语言表达的精髓,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准确、形象、生动、流畅,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爱好,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爱好,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随心所欲,调动自如,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三、及早养成读书好习惯,增加写作功力

小学生要打好写作基础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课外的阅读也是通过课内阅读的引导来延伸的。因此,在讲解课文时要随时运用好教材,放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跟随课文去体验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感受,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因此,备课时我不会轻易放过能让学生动笔的地方。然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他自己喜欢的书,并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和补白写在读后感本上,打开学生思维灵动的大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