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化物流管理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能化物流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能化物流管理

篇1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通信IC和天线所构成的组件的通称。它的成品有着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不过其基本的卡片型、硬币型及有印刷天线的纸张等,不过其基本的功能却是一样的,只要配搭专用的读写器(READER/WRITER),就可以从外部读取或写入信息。

但这种仅能提供单一功能的RFID,却扮演了实现ubiquitoous(网路无所不在)社会的牵线者,正牵起一股狂大的旋风。服饰业、食品业、物流业等许多业界已开始认真思考以此项技术代替传统的条形码系统。在欧美各国,包括了美国的WalMart、英国的特易购Tesco、德国的Metro等大型的连锁式零售企业,都以提升公司内部物流系统的效率为目标,相继宣布未来将在2005-2006年间,正式采用RFID系统。

由此可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全球的零售业界掀起了一股旋风,而与其休戚与共的现代物流业,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一旋涡。

现代智能化物流管理

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

此外,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射频识别技术的技术优势分析

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关于个人、动物、货物和商品的区别于他物的相关信息。在当今的服务领域、在商品销售与后勤分配领域、以及在商业部门、在生产企业和材料流通等领域自动识别技术己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条形码技术,曾在识别系统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在这种技术在许多场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条形码虽然很便宜,但它的存储能力小、不能改写等的缺点均限制了它在自动识别领域的应用。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底下,在我们对大存储量信息载体和无线信息交换方式的需求下面,RFID技术应运而生。而要把自动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在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RFID技术较之以传统的识别技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见表1):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更强调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通过向商品流通过程当中不同的对象提品或服务以换取利润。因此,商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流通,这一完整的物流管理的流程里面, RFID智能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其中不同的范围或领域内改进业务

的效率和效益,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零售领域

无论是一包糖果,还是一台冰箱或者电视机,在外包装上加印规范的条形码,已经是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常规的步骤。在商品流通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店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来结账和统计库存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

然而,这一场景可能很快要成为历史,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可能将要消失,而由加贴或者隐藏在包装内的智能识别标签(RFID)取而代之。RFID的应用,将使企业的产品和商品信息统计在无形中自动完成,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物流运输领域

在商品出货运输的过程中,RFID系统可以指导和跟踪货物运输到分类的地点,通过实时收集的货物信息,调度和分配运输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完成诸如:集装箱检视、集装箱分舱、内装货物的核对和确认,以及发货单打印等工作。

在该领域内RFID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得货物运输过程中人为参与因素大量地减少,籍此获取更准确的货物信息,实现货物有效的在途控制。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可以随时地监控全局,更好地调整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

商品库存领域

智能化的库存管理,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监控产品的流动情况,实现库存状况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生产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RFID技术的运用,能使我们通过无线射频信息的收集而直接完成商品的入库工作。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动信息,都直接由RFID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借助RFID的收发天线和读写器的帮助,即可把货物的信息记录入库。同时,RFID系统还可以根据货物标签中所记录的有关数量和体积等的信息,指示出最合适的仓储位置,以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而在货物清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自动跟踪RFID标签,极大地提高清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篇2

管理典范应用奖

上海山牡泽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升客户的网络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旗下产品融合“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计算机全息等技术,以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理念,构建“安全物流”、“信息物流”、“智能物流”为核心思想的全息智能化物流平台。

近年来,无论是应用类型、用户规模和网络流量均呈爆发式增长。从信息获取到资源共享,从电子商务到媒体娱乐,从在线办公到社交网络,互联网的各类应用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山牡泽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升客户的网络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旗下产品融合“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计算机全息等技术,以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理念,构建“安全物流”、“信息物流”、“智能物流”为核心思想的全息智能化物流平台。

GreatStream XP4P Cache解决方案

定位于运营商级的内容分发与流量优化领域,为客户提供基于统一基础平台的缓存服务和流量优化融合解决方案,缓存加速服务范围覆盖占比60%~80%的热门的互联网应用流量。解决方案部署后,能够提升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达30%以上,加快热门资源的动态引入和汇聚进程,提升用户端网络业务服务质量6~8倍。

同时不断完善GreatStream XP4P Cache产品的功能,通过市场细分开发,目前针对P2P、Web、WAP等类型的流量,流量均能提供专项产品及解决方案。

针对网络缓存的点对点加速产品以及客户端

产品本身依托于网络应用精细划分,结合网络精细化运营主导思想,根据客户实际使用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即时应用业务优化,有效保障关键业务,实现客户体验提升,同时提升客户基于业务和应用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点对点加速产品主要针对客户跨WAN的数据传输加速,实现文本的压缩传输,对文件的字节分析,实现快速同步文件的目标。该产品同时能为各种云服务、为企业办公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为政府银行灾备中心 、为IDC中心提供基于“便捷、快速响应”产品理念的应用加速服务。

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

篇3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通信IC和天线所构成的组件的通称。它的成品有着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不过其基本的卡片型、硬币型及有印刷天线的纸张等,不过其基本的功能却是一样的,只要配搭专用的读写器(READER/WRITER),就可以从外部读取或写入信息。

但这种仅能提供单一功能的RFID,却扮演了实现ubiquitoous(网路无所不在)社会的牵线者,正牵起一股狂大的旋风。服饰业、食品业、物流业等许多业界已开始认真思考以此项技术代替传统的条形码系统。在欧美各国,包括了美国的WalMart、英国的特易购Tesco、德国的Metro等大型的连锁式零售企业,都以提升公司内部物流系统的效率为目标,相继宣布未来将在2005-2006年间,正式采用RFID系统。

由此可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全球的零售业界掀起了一股旋风,而与其休戚与共的现代物流业,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一旋涡。

现代智能化物流管理

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

此外,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射频识别技术的技术优势分析

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关于个人、动物、货物和商品的区别于他物的相关信息。在当今的服务领域、在商品销售与后勤分配领域、以及在商业部门、在生产企业和材料流通等领域自动识别技术己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条形码技术,曾在识别系统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在这种技术在许多场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条形码虽然很便宜,但它的存储能力小、不能改写等的缺点均限制了它在自动识别领域的应用。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底下,在我们对大存储量信息载体和无线信息交换方式的需求下面,RFID技术应运而生。而要把自动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在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RFID技术较之以传统的识别技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见表1):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更强调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通过向商品流通过程当中不同的对象提品或服务以换取利润。因此,商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流通,这一完整的物流管理的流程里面,RFID智能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其中不同的范围或领域内改进业务的效率和效益,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零售领域

无论是一包糖果,还是一台冰箱或者电视机,在外包装上加印规范的条形码,已经是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常规的步骤。在商品流通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店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来结账和统计库存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

然而,这一场景可能很快要成为历史,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可能将要消失,而由加贴或者隐藏在包装内的智能识别标签(RFID)取而代之。RFID的应用,将使企业的产品和商品信息统计在无形中自动完成,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物流运输领域

在商品出货运输的过程中,RFID系统可以指导和跟踪货物运输到分类的地点,通过实时收集的货物信息,调度和分配运输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完成诸如:集装箱检视、集装箱分舱、内装货物的核对和确认,以及发货单打印等工作。

在该领域内RFID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得货物运输过程中人为参与因素大量地减少,籍此获取更准确的货物信息,实现货物有效的在途控制。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可以随时地监控全局,更好地调整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

商品库存领域

智能化的库存管理,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监控产品的流动情况,实现库存状况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生产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RFID技术的运用,能使我们通过无线射频信息的收集而直接完成商品的入库工作。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动信息,都直接由RFID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借助RFID的收发天线和读写器的帮助,即可把货物的信息记录入库。同时,RFID系统还可以根据货物标签中所记录的有关数量和体积等的信息,指示出最合适的仓储位置,以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而在货物清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自动跟踪RFID标签,极大地提高清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超级秘书网

篇4

医院内部物流主要由财务预算、采购、仓储、库存管理、分配等过程组成,负责医疗、办公、科研、教学等所需物资的配送过程。根据现代物流的概念,主要分为内向物流与外向物流两种类型,医院作为需求单位,属于内向物流[1]。医院内部物流管理是指对医院各部门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物资利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美国医院内部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各科室的资源配置方面,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各科室物品使用情况,及时补充并降低库存量,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在外部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建立电子数据交换平台,让试剂、器械等厂家了解医院的情况,从而通过招标、竞标等方式,实现公平竞争,也为医院获得高质量的物资提供了选择的平台。美国医疗财务管理协会总结了美国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发信息平台,提供决策支持;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培养供应商之间的联盟,降低总成本[2]。

二、我国医院内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我国医院在物流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即使有,也没有真正实施、执行,这种现象在中小医院更为明显,使其不能形成系统的医院内部物流体系,影响医院内部物资的配送,同时增加了医院内部滥用私权、等现象的滋生[3]。

2.物流链各环节管理薄弱

物流链分为采购、储存、发放与配送、废弃物处理四个环节,均存在管理薄弱的弊端。采购方面,医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多种物资,如医疗器械、试剂、药品、后勤物资等,由于采购人员根据各个科室的上报情况进行审批、采购,因此审批环节比较繁琐、效率低下,且供货商及货品众多,缺少信息化管理平台,容易导致对供货商及货品审查不严,造成经济损失或重复采购。储存方面,医院物资储存由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审核,手工操作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而且容易出错;同时对二级库房的管理不严。发放与配送方面,由于领取手续复杂,导致医用物品供应不上或效率下降,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抢救时间。废弃物处理方面,虽然要求越来越严格,但仍存在某些医用危险品未经高压而直接处理的情况,容易造成污染。

3.信息化程度低

很多医院尤其中小医院,没有实现计算机联网,物流管理缺少智能化措施,有的停留在手工操作,影响了物流链有效、安全运行。

三、优化医院内部物流管理的建议

1.健全规章制度

对医院物流管理,首先可以参考国外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制定物流管理优化的相关制度、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执行小组,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给予处罚。另外,明确各个科室分工,并加强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规章制度落地。

2.优化物流链

一是采购采取实收实付,实现计算机网上订货、制单等;与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科学计划、小批量购买。二是建立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医院物资的输出与输入,使消耗与购买达到平衡,对那些不易长期储存的物资,严格控制其进出,在保持充分供给的同时,降低储存成本。三是引进现代化物资传输系统,如智能无轨传输系统、管道传输系统、轨道小车传输系统等,实现药物、器材试剂及各种样本的及时、有效传输、配送。四是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高压灭菌后燃烧销毁,防止有害物质滋生蔓延。

3.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信息化、智能化是医院内部物流管理的重要方向[4]。一是要引进相应设备,如计算机系统、物流管理优化软件及各种智能化传输系统等。二是要进行专业化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物流管理优化的知识及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在整体上提升医院的科技、信息水平。三是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真正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以及物资网上的分配。

参考文献:

[1]陈雪.A医院供应链集成化管理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张文静,钟胜,吴晓东.医院内部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库房主动式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3:33-37.

篇5

一、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通技术”,其基于的本质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在该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展,以此来实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及传递。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化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卷烟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一)卷烟物流信息采集

就现实情况而言,卷烟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工作尚不完善。传统的卷烟物流中,智能化程度较低,对于其信息采集的并不完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失真,对后续工作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卷烟物流跟踪工作不到位

物流跟踪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影响着整体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现实条件下物流跟踪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分拣智能化欠缺,效率低下分拣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其的准确性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智能化分拣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少的卷烟物流企业是通过雇佣人工,进行人工分拣来完成该环节的具体工作的,智能化分拣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人工分拣的工作效率远比不上智能化的速度,同时人工分拣出错率会偏高一些,毕竟人的集中力并不能与长时间工作相匹配,这样便大大降低了分拣环节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雇佣人工劳动也会形成较高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增多了管理成本,却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效率。2.配送效率欠佳在配送环节中,由于缺乏对配送对象信息的准确性把握,导致配送效率降低,此环节对定位、追踪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

(三)卷烟物流信息传送系统不完善

就传统卷烟物流管理工作来看,对于信息传送系统的建构并不完善,缺乏智能化的传送渠道,难以完成准确化的信息传送工作,对卷烟物流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卷烟物流信息不及时

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不彻底,导致卷烟物流信息不及时,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对于防伪等工作的验证,影响着物流管理的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切实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做好识别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卷烟物流中的作用巨大。在物流初级工作中,涉及了卷烟的仓储和库存环节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作用RFID技术,对卷烟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以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保证卷烟的质量,打码到条是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运用打码技术,可以及时、全面的采集卷烟生产经营的实物数据,实现对卷烟产品的物流跟踪和全程管理,由此可以使卷烟的供应链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全面整合。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运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卷烟扫描,实现烟草配送的精准化。

(二)充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做好物流输送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卷烟物流输送工作有着极大的现实性意义。通过应用GPS技术,获得准确的定位信息,从而实现实时跟踪、在途查询、综合分析和在途异常安全报警等功能。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当前运行速度等情况,对车载装置进行远程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流输送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综合运用GPS、GIS、扫描技术等,及时过去物流在途的消息,同时,如果在途中出现了隐患问题,可以及时给予提醒警报,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一)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延伸,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卷烟物流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及智能化进程,便于及时进行识别、追踪和监督等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流信息的失真,从而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其管理流程也有了优化。

(二)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保障了卷烟信息的准确性、输送的安全性,克服了传统物流行业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整体卷烟物流管理的工作成本。

(三)提升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其应用必然是大势所趋,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物流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这对于该技术的推广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以此,物流行业的活力会被大大激发,物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从而带动整体经济链的发展。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发展,正确把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整体物流行业领悟的发展。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

作者:王晓红(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黑龙江茶城具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构建起适应黑龙江茶城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的物流管理模式,对于突破黑龙江茶城经营管理瓶颈、推动黑龙江茶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物流管理模式类型

1.1自营物流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自营物流指的是企业虽然自主经营物流业务,但是物流业务却并非企业主要经济来源的情况。如海尔公司就采用了自营物流管理模式,但是海尔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器销售。由此可见,自营物流管理模式建立在企业有能力开展物流业务并可以通过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获利的基础之上。从这种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势来看,这种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拉近企业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确保产品准确、及时地送达到客户、消费者的手中。在这种优势的背后,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使用也具有明显限制,即,使用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企业需要在物流业务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确保仓储设施、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等满足自营物流管理需求。在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制度仍旧有待完善的背景下,企业单纯依靠第三方物流很难确保能够为客户、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因此,是自主运营物流业务还是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1.2物流联盟管理模式

物流联盟指的是多家企业围绕物流业务构建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且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组织。物流联盟的形成,可以是多家企业的自发行为,也可以是区域规划组织与建设的结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为许多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物流设施、物流技术、物流业务资金支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迅速爆发的需求,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而通过使用物流联盟管理模式以期解决自身物流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具有较高物流管理水平但是物流业务在自身发展战略中并不占据主导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寻找合作方构建物流联盟,实现物流业务运营与管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一些物流管理水平难以满足自身物流业务需求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寻找合作方构建物流联盟来获取更多的物流资源,从而生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当然,虽然这种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投入以及风险,但是却在寻找合作方以及更换合作方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因此,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要求企业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做出充分调研与分析,从而寻求构建物流联盟管理模式的可能性。

1.3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将自身需要承担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从而委托个具有较高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的物流服务企业,并在于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管理与全程控制。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关系合同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与信息网络化,即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需要以契约、合同形式明确各自权责,以物流业务为核心业务的物流企业则可以根据企业客户、消费者需求,提供具有特色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在此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为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水平,这种专业化特点体现在物流设计、设施、操作流程、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技术,实现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显然,这种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放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当中,从而在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效益,因此,对于并非将物流当做自身核心业务的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2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

2.1不同物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

单从三种物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来看,企业在运用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并确保企业供应链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物流设施方面进行较大的投入,同时也要求企业能够具备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在运用物流联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联盟资源共享实现自身的物流管理目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自身在物流业务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与经历,但是如何找到可靠的合作方,是企业对物流联盟管理模式进行选择的重要障碍;企业在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能够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投放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自身在物流设施与物流管理中的投入,但是受限于我国当前并不成熟的物流产业管理体系以及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第三物流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而言也并非十全十美。

2.2影响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优选的因素

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五点:一是成本控制问题。对于黑龙江茶城而言,过高的物流管理成本会压缩自身的利润,并过多占用自身资金,这对于黑龙江茶城的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黑龙江茶城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并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选择能够满足自身物流业务需求且具有较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二是服务问题。客户服务是影响黑龙江茶城对物流管理模式做出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受到物流管理模式制约而导致黑龙江茶城不能及时出货,不仅会产生库存积压现象,而且也会出现交货不及时问题,继而影响黑龙江茶城所具有的声誉与利润;三是核心能力问题。黑龙江茶城所具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黑龙江茶城在各项业务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对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及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明确,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四是企业发展与物流的关联度。在黑龙江茶城发展过程中,如果物流业务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则黑龙江茶城有必要选择自营物流,从而使用短期较大的投入获取长远的发展,而如果黑龙江茶城所具有的电子商务业务在自身总体业务中比重并非最大,则可以选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控制成本,继而将更多资源投放到核心业务以及核心客户和消费者当中;第五,企业所具有的物流业务现状。如果黑龙江茶城具备较为完善的物流设施以及较为专业的物流管理团队,那么黑龙江茶城可以适当提升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比重,从而实现自身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如果黑龙江茶城在物流管理业务领域欠缺经验和专业化人才,则有必要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并重视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

2.3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选择

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追求两个目标:一是降低物流业务的资源占用;二是优化物流业务为客户和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在追求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黑龙江茶城在选择与构建物流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黑龙江茶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以及自身需求与自身实力做出全面而清晰的认知,只有如此,黑龙江茶城才能够找到满足自身物流业务需求并且能够推动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

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一方面由黑龙江茶城自身情况所决定,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当地物流产业发展环境与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在黑龙江茶城发展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物流设施以及物流管理经验,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论是物流服务理念、物流服务质量等都难以适应自身的物流业务需求,并与客户、消费者所提出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了较大偏差。为此,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将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作为当前阶段的重要选择,从而以此为过渡,向更加完善且成熟的物流管理模式转变。

3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优化思路

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不代表茶城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完全依赖于第三方来完成,特别是在茶产品的仓储、分拣以及跟踪服务等环节,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主体还是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物流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并对自身物流管理工作成效进行持续优化,在此过程中,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主体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1探寻茶城物流管理瓶颈,优化茶城物流管理工作流程

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全面而充分的了解茶城物流管理瓶颈与问题,能够让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更具针对性。从当前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制约茶城物流管理工作成效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各个工序中的工作方式落后,这导致了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产出环节呈现出了较低的工作效率;二是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呈现出了较高的差错率与较低的容错率。较高的差错率会导致物流管理成本的提升以及客户满意度的下降,而较低的容错率则会导致物流管理工作难以抵御风险,从而导致风险的扩散。从总体来看,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在仓储、以及分拣等环节都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为此,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部门有必要采用绩效分析法,对三个环节中的工作成效及问题进行探索,继而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和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黑龙江茶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做出优化,首先,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利用RFID技术,提升茶产品入库效率;其次,黑龙江茶城有必要提升茶产品分拣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茶产品分拣效率以及容错率的提升;最后,在配送环节,黑龙江茶城有必要在兼顾成本与效率的基础上对合作方进行评价与优选,从而走好茶城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

3.2提升茶城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成为了物流配送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在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中,有必要对先进的物流信息采集技术、传递技术、处理技术进行广泛的应用,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构建起集物流信息管理与物流业务管理为一体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为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种茶城物流管理理念与物流管理平台,黑龙江茶城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于从物流配送环节提升黑龙江茶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黑龙江茶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黑龙江茶城需要重视实现数据信息处理的平台化,通过构建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黑龙江茶城需要重视实现物流仓储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在做好各地仓储规划的基础上,将自动拣货装置等自动化设备应用到仓储管理工作当中;最后,黑龙江茶城需要重视实现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类信息的可追溯化,确保客户能够对产品信息做出跟踪式的了解,从而构建起信息透明化的物流配送链。当然,在开展茶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构建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过程中,黑龙江茶城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出现盲目规模化的倾向。

4结语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与构建问题,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期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在此背景下,黑龙江茶城需要对不同物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清晰的认知,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物流管理模式的优选,与此同时,黑龙江茶城有必要探寻茶城物流管理瓶颈、优化茶城物流管理工作流程,提升茶城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智能化物流管理模式,从而为自身物流管理能力与物流管理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发展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使得企业拥有了更持久的发展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的依赖于物流行业,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物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将物质资源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商品与物流的融合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此外,电子商务为物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和平台,将会重组物流的整体结构,物流服务效率能够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电子商务将物流的供应链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征,使物流管理能够进行创新改革,这是保证物流管理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特征

(1)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而产生的,所以其发展核心也正是信息化。因此现代物流要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也是现在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商背景下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数据信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的储存数字化等等都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2)自动化发展。物流的自动化发展目的是为了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采用自动化分拣、识别、配送等等,能夠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误差的同时扩大利润。

(3)网络化发展。物流的网络发展借助着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两项重要的外部条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将物流的信息化延伸到网络化,网络化也就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物流网络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的及时存储和的形式,庞大的物流信息网络,形成了物流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网络化服务,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

(4)智能化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管理也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5)多功能系统化发展。集约化电子商务要求物流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相关配送服务,因此物流在不断地追求系统全面化的高效服务,在多功能服务的方向不断完善发展。

(6)服务人性化发展。物流服务的人性化就是能够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相应的便携化服务,这样一来物流不但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柔滑性还附加了增值服务。

(7)协作化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物流公司与生产公司之间的关系。

三、现代物流管理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没有满足专业化服务及社会需求的能力。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对于电商的信息化业务操作不成熟,还没有充分利用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物流设备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整体自动化、机械化的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同时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浪费资源。

(二)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们国家物流企业的起步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的很快。而这也带来了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物流管理的体制建设没有跟上物流发展的脚步,使得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成熟,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在物流管理的体制上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

同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网络体系也并不健全,影响了物流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缺少专业相关人才

大多数物流企业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大多数企业还是更加看重生产,而不重视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管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没有更好的结合。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物流行业已经是国家建设的主动力了,但是物流相关工作人员却依然稀缺,而且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人才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导致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职业,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行业掌握不足。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革新办法

(一)完善制度管理,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和监管

为了能够保证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物流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在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中,政府应在有关政策法规方面提供支持和协助,为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统一的发展规划,积极健全物流配送设施,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结构转型

物流企业要提高管理理念,创新认识,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划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此外,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产业链的监管,集中和整合资源优势,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

在企业多以中小型分散为主的问题上,实现结构转型,现代物流要形成一体化规模。可以在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下,通过结合信息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新型物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创新。

(三)着重培养物流管理相关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简述物流管理工作新含义

物流管理的创新随着社会进步,和多种物流管理新方法的出现,定义和内涵也在随着时代改变:

1.货物库存管理。全新的物流管理模式要从最根本的库存管理入手,优化库存管理也就是通过更好的服务模式实现平衡存货,实现存货和市场的优化关系。企业要成功的实现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库存管理是保证盈利的根本所在,只有货物在仓库与市场之间良好的周转,避免存货积压和商品的脱销,就能够保证企业更高的市场收益率。

2.实地仓库管理。货物存放的仓库是企业物流的第一环,也是整个物流流程的重中之重,它确定了物流过程中关于整体货物的合理分配关系,是物流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仓库管理主要针对货物的存放实地条件,实现货物挑拣分类安放、收货记录和出货分配等诸多物流功能,不仅保证了货物收支过程中安全的存放,还要实时监督进出货物的质量,也关乎整个物流工作的完成质量,所以说仓库管理是物流环节重点工作之一。

3.货物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体部分,分管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如通过航空运输还是水路运输;物流路径的设计,如设计最优化的路径确保货物快捷送达以获取最大量的利润;装载量分配和运输跟踪,实时监控运输过程能够最大程度确保物流运输的安全性。良好的运输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实现最优化的货物运输,更好的控制货物运输时间,选择更合适的运输方式,实现最低投入与最高回报的物流工作。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

1.信息化物流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在物流管理方面也能发挥它的作用。物流管理在网络环境下能够信息化,将物流商品整合进入服务数据库,以相应的货品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远端的信息处理,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信息通讯和传递。要想实现这一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创新模式,就必须要注重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重视其在物流工作中的应用,实现更加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基于网络平台的物流管理模式,要更加综合的运用多种数字化信息技术,搭建起网络实现平台,条码扫描信息化货物入库,实现网络电子订收货服务平台,利用数据库技术安全高速的存储和传输相关货物信息,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客户端之间的及时响应,通过数据交换等信息手段实现更加高效的物流计划,从而完成更加高效的物流工作。

2.自动化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货物出入仓库,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很多人工完成货物的搬运和记录,这样的工作效率不仅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更容易产生工作失误,于企业来说是亟待改进的。自动化物流管理也是网络发展的结果,有了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支持,完全可以使物流工作更加机械化、省力化和无人化,一方面减少人员浪费,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失误机率。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收益率,充分利用例如自动分拣机,条码自动扫描机,GPS卫星定位技术等,实现更加高效的出入仓库工作,物流运输的实时监控也更加准确和及时,所以说网络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大大提高了物流工作的效率。

3.智能化物流管理。物流工作中有很多需要综合决策的环节,例如库存量分配,物流方式与路径的设计,物流中心分拨设计等都需要相应的执行计划,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中,是把这些综合决策的任务交给设计人员进行安排,实际上如物流路径这样的设计,人们很难综合所有的相关因素在短时内完成设计,而智能化的计算机分析技术能够比人们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设计。诸如此类的计算机智能化辅助设计,能够帮助物流管理体系健全设计体系,在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和监控,很容易实现基于“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化物流管理。

4.一体化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涉及的环节很多,每个环节的工作也都具有相当的专业性,而且环节之间的连接也需要足够的精力进行管理,所以传统的物流管理很容易出现断链现象,如货物分配出货,而物流车辆还没有到位,导致货物积压甚至延迟交货,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企业收益。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物联网”的阶段,所以物流管理的整个流程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无缝连接。货物分配,出入记录,物流设计和物流追踪,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的连接,货物分配一旦完成,物流设计就可以安排物流车辆到位,物流车辆一旦完成货物装载,就可以启动物流跟踪,这一系列的物流工作,通过网络通路实现“零延迟”的衔接,能够大幅度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三、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物流管理结合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更新物流技术,不断实现物流从业者的专业技术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物流信息组成的集成与创新,物流管理的创新是要通过物流技术和物流思想两者的综合创新,这就要求物流组织结构层面作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改变,信息化、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物流组织结构实现的功能,确保物流系统的创新,物流管理的创新就是要确保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相协调的探索工作。

1.重视过程,自我指导。在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中,要坚持以过程作为工作指导,通过工作过程和环境的分析,调整适合企业自我发展策略,更加有效的找到物流管理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重视过程也就是重视管理工作流程,要在管理工作进行中,完成工作的同时实现自我指导,重视过程的工作更容易找到工作的漏洞,发现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所以物流管理创新首先要从工作过程入手,实现管理信息的实时分享,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代替层次工作安排,从而避免工作脱节,实现物流管理组织一体化,成为物流管理的支撑中心。重视过程,强化自我指导,就是要求物流管理体系从内部寻求发展,在没有考虑外部技术应用的同时,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物流管理体系结构,为外部因素引入做好工作准备。

2.计划发展,优化组织。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具有严密工作组织的结构,所以作为一个工作结构就要有明确的组织界限,借助物流工作主体因素,才能优化和创新物流工作体系。构建企业和用户信息交流平台,选择市场营销关系作为体系调整着手点,优化货物物流过程和网络指挥过程,能够帮助物流管理体系形成一套更加具有整体性的联合结构。在此基础之上,以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工作核心特点的工作计划,将物流工作与市场综合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选择更加高效的物流工作方法,有计划的发展,多角度的发展,这是创新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

篇9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坚持做到“三个落实”:落实工作任务,主动筹划工作内容,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和目标,以保障公众饮食健康为最高宗旨;落实工作时间节点,各科室严格按照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计划好本科室每月、每周工作,把每项工作任务落实到时间节点上;落实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具体事项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对安排的工作,自觉服从,以高度责任心,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完成,确保监管职责有效落实。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01-02

1 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2 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

(1)物流绿色化。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遵守环保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枭吟.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2).

篇11

1.物流管理技术不断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所涉及的经济领域范围非常广,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应该以高科技的发展为依据不断进化,从而实现传统的运输方式向现代化转型。物流行业在仓储、配送等工作环节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铁路运输方面,现如今铁路线不断增加,密集的铁路线连接成网使商品的配送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保鲜运输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增大

随着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内容不断科学化,以至于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针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地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实现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的目标。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已经不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对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管理企业在生产链上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因此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3.物流企业的规范度不够

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在其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典型问题还没有被很好解决。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规模相比发达国家仍然不够大,物流功能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物流功能仅限于储存、运输和配送,而与其相关的商品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还不够完善,物流供应链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发达,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不够全面,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統、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被充分利用,从而不能够确保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极其容易在物流服务中出现的一些差错,导致企业无法在客户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和客户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具有依赖性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物流服务的有效发展。

二、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思路

1.物流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科技时代的发展非常迅速,需要物流行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技术,在提高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从而不断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应该不断融入新科技,并且朝着标准化、多层次、现代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物流服务中运用高科技,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机械化的工作运作,以绿色化、自动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式装扮物流技术与设备,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本身水平的提高。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物流行业在整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提高自身发展还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员工在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科技产品有效运作。因此,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极其重要。要不断强化员工在工作岗位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使用先进物流技术的熟练度,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理念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形成文明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工作的氛围。

3.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

在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科学使用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如果不以经济学原理指导运作,物流企业过度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比如,没有按照企业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单纯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服务效率和质量将面临停滞状态。而且,企业如果做不到全面发展的话,发展物流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物流产业的整体质量,但是物流企业也会因此产生严重的资金压力。如果物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处于10%20%的水平,则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益。所以,强化购置成本约束具有重大意义。

4.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

由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可以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原理,以此为指导原理健全操作层面的组织形态,从而可以促进物流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上,组织形态就是变相的 生产关系,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物流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起灵活、柔性的组织形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物流企业提高对操作的组织形态的认识,那么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就会提升到新高度。

5.完善企业的绩效制度

物流企业要遵循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对人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绩效制度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员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促进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产管理增量和存量的关注度,通过成熟的绩效制度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会涉及到整个生产链的各个部分。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商品化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常态,比如,在配送某种商品的时候,应用

计算机技术将物流技术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编制货车的运送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就近原则,减少闲置和等候时间,合理安排货车的配送区域和路线,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在物流行业应用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智能化的系统,形成一种具有智能和优化功能的管理概念和模式,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有目标性的迅速的开展工作,实现物流管理技术的高度智能化。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应用IRP可以帮助企业紧随市场需求变化,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具体而言,就是使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众多的流动的货物中科学的查看他们所需要的该商品的真实图像,在此工作环节的进行中需要借助DVIR、GIS、GPS和EPC等技术实现。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可以在某种商品出现问题的突况下,及时查找商品的类型和配货路线,从而可以及时地拦截,避免事件发生更糟糕的情况。

DVIR可以在物流作业现场与视频监控探头相连接,并且对仓储的每个商品设立独立的条码输入电脑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需在电脑中输入条码管理人员就可以方便地在短时间内查找出该种商品运输过程的录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该技术还可以将这段录像以数字或图片的形式保存、打印或转发。如果该技术可以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运输漏洞,提高工作环节的规范度和工作效率。这也是该技术吸引物流管理企业家极度重视的原因之一。

油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需要经过两次配送,经历由大油库到小油库再到加油站的烦琐过程,因此,需要在配送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用GIS和GPS优化数据处理技术,以可视化的决策技术为核心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目标,将油品配送到油库的过程细化、具体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产品电子码系统可以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实现物流服务的可视化管理。在理想状态下,通过互联网查询RFID標签中存储的EPC代码,用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将产品的信息自动的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使产品信息形成系统的信息库,以便于查找时对产品的识别。而且,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促进对产品的透明化管理。该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低成本的EPC标签的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若可以及时将低成本的EPC标签应用到物流行业,那么就可以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加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篇12

引言

成品油物流始终贯穿于整个炼销环节,可以说是炼油厂和销售终端的连接部分,因此物流管理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销售服务的质量。近些年,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已经注意到物流环节的重要,并把加强物流管理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成品油物流基本理论

1.1成品油物流概念和特征

成品油物流是指根据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成品油从供应地向消费者转移的实体运动过程。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性,因此成品油的配送运输、仓储保管、装卸等物流环节操作危险性更高、专业性更强,相对于其他物品的物流来说更加独立。从资源产区和消费需求来看,存在“北油南运,西油东调”长距离运输特点。从运输方式来看,存在着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且成品油的管道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成本低、损耗小、安全性能高。

1.2成品油物流分类

目前大部分成品油的物流运输流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产油企业(炼油厂)到大区中转库或省级公司分销油库的“一次物流”,运输多采用运量大的铁路、管道、水运等方式。二是从大区中转油库或省级公司分销油库到各个加油站或社会的终端用户的“二次物流”,多以运送快捷、机动灵活公路配送为主。

2成品油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2.1成品油物流发展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物流管理水平已有大幅度提升,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管理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突出表现在费用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应用不充分、物流专业人才不足等方面。(1)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我国成品油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不匹配,存在交叉运输和过远运输。炼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区内,而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资源需要将从东北、西北长距离运输到东部市场,导致物流费用长年居高不下。(2)配送管理效率不高。一是物流的整体调运方案仍不够完善,一二次物流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炼厂资源到库均衡性差,有时发生逆向运输(向产地方向)或憋罐停产风险。二是储运设施整体过剩,油库周转运行时间不足,最优运距油库配送装运即时性差。(3)成品油运输结构尚不合理。一是直炼资源铁路发运较多,东北资源入关、西北资源入川均通过铁路完成,不仅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多受铁路运能、罐车数量不足限制,无法提供充足稳定的运力支持。二是公路受道路管制,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直炼资源地存油站存在运输距离远,装车时间不确定,及时保障方面未能发挥公路配送灵活高效的特点。三是我国成品油管道存在网络化不高,运行负荷偏低,支线网络不完善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管道运输量大、成本低的优势。(4)信息化应用不充分。一是我国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开始,但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性。二是二次物流环节DPO应用程度不高,还存在以经验和手工方式统计需求的传统管理方式,远未达到科学优化、自动处理、实时调度的程度,物流信息化应用仍不充分。(5)物流专业人才不足。成品油物流管理需要的是既懂成品油知识,同时又懂得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成品油物流管理队伍,特别是省市级基层管理队伍,缺乏一批熟悉现代成品油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险的专业人才,物流管理缺少战略规划,运输组织还存不合理调度运输,这也成为了制约国内成品油物流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2.2消费现状对销售物流的影响。

民营企业、独立炼厂、外资品牌等炼油能力相继投放,我国成品油供给量在逐年上升,但需求量却停滞不前,导致我国成品油产量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量,成品油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加剧成为新常态。为此,成品油销售企业为确保竞争优势,在销售物流改革方面急需一套合适的优化方案。来指导物流运行、降低物流成本、挖掘销售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在潜力。

3成品油物流管理的优化方案

3.1控制运输成本降低物流费用

销售企业管理实践发现,一次物流费用占比较大,企业可以着力在一次物流上,减少一次物流的成本,来优化成品油物流管理,提高销售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一是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长距离运输多采用低成本的管道方式进行。二是主营单位利用好富裕资源,取长补短串换提油,实现就近彼此互供,以避免长距离运输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

3.2提高成品油配送管理效率

一是统筹结合一二次物流改进销售物流的整体调运方案,充分发挥两次物流各自的优点,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综合考虑进销存的平衡,实现库存资源最优,物流费用最省,销售风险最低。二是为油库辐射范围内的应急需求预留资源,提高油库营业效率,保障应急供应的时效。三是由独立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打通炼化、销售、运输间的区块划分,统一管理物流专业线,以联合办公等形式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提高成品油配送管理效率。

3.3强化二次物流的优化管理

加强管网枢纽建设和投运,强化管网公司与销售企业的参股合作,提高管网的利用效率,增加直输到库,保持本地油库资源充足。应用物流优化软件,提前确定对加油站的补货,优化运输的路径,提高车辆周转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

3.4强化物流管理系统的智能应用

我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油价波动起伏,传统的配送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也跟不上时展的脚步,所以成品油的配送模式也应该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化配送。企业应该有此长远的眼光调整物流管理。在运输中实施车辆智能化、运送智能化,将智慧物流延伸到客户服务环节,实现客户对成品油物流的掌控、订单的信息追踪、交易的评价反馈等,以便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销售企业正在从重视规模发展向打造高质量服务型销售企业转型,企业应该从战略规划的角度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物流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打造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4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的提升

4.1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高效的物流组织,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销售企业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为企业的成品油定价赢得更大主动权,为企业的经营留下更大盈利空间,给销售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4.2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高效可追溯的信息技术较传统物流的方式,全面提高了成品油销售企业的配送服务便捷度和透明度,也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率、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内容。专业的物流能够为不同客户打造个性化服务和创新发展,展示企业拥有通过不断优化物流服务内容,满足客户需求的实力,更提升了销售企业品牌影响力。

4.3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物流领域是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物流管理能力也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面的提升,同时也说明该企业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走出更远的距离。

5结语

物流管理是成品油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销售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物流成本也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环节控制越合理,企业经济效益则越好。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二次物流管理,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成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海强,王小颖.物联网时代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6):29-30.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持续的开展,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实现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模仿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就目前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很多物流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手握文凭和物流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在职场门外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共有82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使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但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缺乏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缺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使得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也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2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等需要通过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不进行市场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职业岗位群调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使得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2)课程开发缺乏积极性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步骤混乱,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这是国家对学院、学院对教师都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

(3)课程体系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设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轻实践重理论。一方面,缺少与企业共同研讨的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缺少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的环节,使得学院缺少了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长期、定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很多都是随便找几个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沟通,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仍然沿用了以前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软件实训、情景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程体系的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物流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市场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尽管有些学院进行了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因此说,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3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即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避免一味追求全面,看似“全才”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不仅要求让学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让学生主动构建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隐形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时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没有按“课证融合”的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体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还未能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有待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2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分析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物流业,职业岗位定位于化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工产品的采购、化工产品的运输、化工产品的仓储、化工产品的配送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包括采购计划员、采购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包括海运进出口操作员、运输管理助理、制单员、汽车计划调度员、汽车押运员、站场管理、装卸搬运管理、运输经理等。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包括业务员、入库管理员、保管员、出库管理员、仓储单证管理、仓储机械管理、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库经理等。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包括订单处理员、配货员、送货员、收货员、装卸工、盘点员、拣货员、补货员、配送中心经理等。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员、信息分析员、物流计划员等。

(6)其他岗位。包括报关报检、保险、单证员、货运、客服、回收物流管理、金融物流等。

2.2 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化工物流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并多次邀请化工物流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性能,积极开拓货源市场;能进行大宗化工产品采购成本核算;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运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化工产品运输过程质量;能根据产品性能,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能对产品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化工产品出入库日程操作;能进行化工产品基本信息核对,能进行在库管理;能根据化工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能填报库存报表。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接收订单,按客户要求对订单进行确认和分类;对订单进行存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库存分配,建立用户订单档案;将处理结果进行打印输出,进行进货作业;根据拣货信息选择分拣方式,进行分货和包装作业;进行备货、理货、配装、送货线路优化实施送货作业;对配送中心的货物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包装、贴标签、捆扎、组装等加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对配送中心的运营、信息网络维护、配送作业组织等进行管理。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能针对供应链流程计量、统计,进行化工产品的商务活动;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6)化工物流其他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国际化工物流产品货物运输的各项操作,填写各项单据;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客户调研分析;能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投诉管理;能根据化工企业产品特性,开展有效服务。

因此,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人才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化工物流企业的需求,就要形成按需培养的模式,即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因此在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与职业标准对接,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1 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近年来,中国化工物流业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化工大省,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区域中心地区,而华东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围绕南京四周分布着重要的超大型工业基地。目前,南京化工园区及周边500多家化工企业,对化工物流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学院依托化工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以培养化工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院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化工集聚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化工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操作、供应链商务等岗位知识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

(3)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具体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现实需要,也要注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同时也要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4)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按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就业导向性。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基础、经济数学、英语听力与口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产品商务基础等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产品安全预防与控制、企业采购管理、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包装、企业成本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学院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识岗阶段、顶岗阶段和上岗阶段。

识岗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物流认识实训等来熟悉化工物流职业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顶岗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ERP沙盘实训、物流单证实训、危化品安全演练实训,掌握化工物流企业危化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的危化品管理方式,熟悉危化品应急处理手段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在运输、仓储搬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危化品安全条例与注意事项,能够按要求完成危化品的安全操作。

上岗阶段主要是化工物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因此,应根据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课程系统,其专业课程整体性更强,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保证其教学目标实现。一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条件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其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考立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社会教育,2012(9):175-176.

[2] 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11(5):61-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