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篮球的培养目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篮球专业 选修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大众体育健康俱乐部教练员、以及裁判员等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急需,在这样的历史机遇背景下,高校体育院系作为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基地,其肩负的使命尤为重要。高校体育院系篮球专业选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应首先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再通过完整系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的学科发展要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篮球专业选修课程是云南高校体育院系的主干课程,对于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及培养学生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因此,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己任,建设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单纯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创新精神,特别在知识运用方面缺少主动性。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毕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依然是中小学校,只有一少部分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员工作,因此,篮球专业选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区体育指导员。基于以上培养目标,篮球专业选修课虽然是一门小综合课程。但是它的培养目标是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精神相一致的。总体讲,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元化人才培养之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校篮球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中小学校篮球教学研究、篮球竞赛的组织、管理及社区篮球竞赛的编排、裁判、带队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学篮球教材教法、篮球技术分析及应用、技战术分析及应用、竞赛组织管理、课余健身指导、篮球游戏创编、规则裁判、场地设施管理、篮球战术、篮球课余训练等。而目前众多高校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完整,教学手段普遍单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因此必须建立系统、科学、完整的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它不仅仅是教学工作,也是学术研究的—个方面,因此篮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的规范、学术的严谨等方面,作为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首先要求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而且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要求它的科学严谨与规范。为了使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在一脉相承的系统中科学发展,又要求本学科具有相对完整性,这样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才会全面,学科发展才会完善,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提高学生的篮球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以学生牢固掌握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知识为根本的。篮球专业实践能力又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篮球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篮球专业选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篮球专业实践能力包括:篮球竞技能力,教学训练能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等,这些能力一部分通过课内外教学、训练实习来培养,课内外教学、训练实习,主要包括教案的设计书写、游戏的编排,教学组织管理、评价等。另一部分来自于课余体育工作的参与中获得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课余体育工作的参与是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够实现的,学生在课余体育工作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篮球技术水平的人打交道,首先学会的是与人沟通,然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实际操作,这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验,也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多知识。还有一部分篮球专业实践能力是通过观摩教学,训练等方式获得,它对于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获得,自信心的培养,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完善评价体系
规范、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所谓教学评价是指运用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衡量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活动,以期确定教学状况与教学期望的差距确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我们的评价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所以评价应该包括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这五个方面。完善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正确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正确认识,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本动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条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智力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淡化传统的体育技能教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需要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篮球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积极优化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高职篮球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
基于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对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使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篮球教学时,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将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界定的太死板,那样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个性化差异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所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篮球教学需要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打破过去单一化、统一化的篮球教学形式,制定富有层次的、多样化的篮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篮球教学的适应性,让篮球课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同一堂篮球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篮球兴趣、身体素质、篮球基础等多个层面,高职体育教师只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点,不至于游离在篮球教学体系之外,进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标。
二、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情感
高职篮球教学的目标,一方面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能,树立起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还在于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价值与魅力,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因此,高职体育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实需要,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以便在实施篮球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在高职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高职体育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内容体系的限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篮球学习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如花式篮球、街球等内容,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保持篮球课程的学习热情。其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安排一些灵活性、自主性的篮球教学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运动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避免篮球教学内容的统一化、标准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再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善于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理,尽量让教学内容趣味化、娱乐化,增强高职篮球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快乐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的热身环节,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的做热身操,必要时也可以对热身操进行适当转化,开发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热身的篮球小游戏,让学生在一个更有趣味性的课堂环境下开展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又可以缓解单一教学与训练模式下的枯燥与乏味,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篮球运动。
三、提高篮球教学开放性、参与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职篮球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借助体育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对篮球运动和体育健身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在制定篮球教学方案时,要敢于打破教材和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保证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运动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例如,封闭式、灌输式的篮球教学形式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与动力,所以高职篮球教师可以适时导入一些自主性、合作性、趣味性的篮球游戏,或者组织“三对三”、“打擂台”等对抗教学项目,在“以赛代练”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往往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必须贴近新时期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现实需求,要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作为篮球教学的重点,要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对篮球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实现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才超.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4.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68-02
一 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受国外快乐体育理念的思想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受到了冲击,从中小学到大学体育教育中,逐渐认识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更能使师生开展互动教学,在快乐和兴趣中使枯燥的体育技术、技能、动作要领等训练得到弱化,使学生更能用轻松的心态面对训练和学习。
快乐体育理念从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不同学龄时期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把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群体协作、目标教学等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参与到快乐运动当中,游戏中形成和谐的师生教学氛围,达到快乐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快乐体育理念包含教育性、趣味性、情境性、激励性、实效性等原则,着重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讲求师生的协同教学,尤其注重亲身体验与感受。同样,逐渐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终身运动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一刀切,忽视个体塑造和培养
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在整体办学思想中,秉承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的办学总体思路的比较多,具体在篮球教学中就是为周边省、市、县、乡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实施全民健身运动。从这个层面讲,篮球教学意义深远。一直以来,一般地方本科院校都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体育运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层体育更多的讲求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规范、规则、场地设施、运动与保护、运动生理等方面最基础的理论。地方学院篮球教学中,面对服务基层的导向性目标,注重对篮球动作要领的讲解和教学,无可厚非。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就被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所掩盖和忽视,一个老师经常要在课堂上同时带几十名学生上课,很难对学生个性培养带来针对性的教学,没有办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更不可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个性培养机制。单一的一刀切的方式,使学生动作和技术整齐划一,篮球的个性化培养无从实施。
2.篮球课成绩模式化,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惯有的教学思想下,成绩说明一切,成绩就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篮球技术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的课业成绩。
三 篮球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1.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方院校篮球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作为出发点,以培养面向地方基层体育教育为方向。在教研活动中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地方院校软硬件教学设施的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篮球专项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自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树立良好的心态,努力达到自我奋斗的目标。在篮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在教材设计上,针对学生将来大多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为就业导向,从篮球各个层面的专业化技术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对于身体条件出众,具备十分潜力的学生,实行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地方及省大学生篮球比赛,用实战来检验教学,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篮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地方院校在篮球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教师们深知兴趣对于篮球教学的重要推助力作用。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采取了胜利教学法和快乐教学法两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胜利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同类分组,在根据各个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制定各自有优势的篮球比赛规则,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在胜利中树立信心,不断的成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法就是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篮球游戏,如增加球感练习的两人三足夹球练习,单人背球匍匐竞速,类似4人一组的“溜猴”游戏等等。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快乐篮球理念下,可提高地方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和谐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篮球教学中,将进一步挖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快乐体育、快乐篮球带到课堂,带动区域篮球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周静.倡导“快乐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J].甘肃科技纵横,2006(1)
高职高专办校时间短、规模小、教学条件较差,特别是面临体育设施匮乏的巨大压力,学生综合素质不及普通高校的学生。为了使体育教学更好地进行,学院开设了篮球选修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在完善学生身体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素质,保持并增进健康,顺利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某一项体育能力、方法和技巧,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兴趣和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影响篮球选修课教学的方面有:(1)学生在身体素质、篮球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2)篮球专项课课时数较少,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学生在短时间内重复练习某种动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3)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专项教学中学生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时,容易造成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表现,观望的情绪;(4)学生虽然喜爱篮球,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5)女生对篮球的兴趣增强,选择篮球专项的比例增加,由于师资等教学条件的影响,容易造成男女同班上课的现象;(6)教师素质的原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是体育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成分之一。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技能、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兴趣,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注重球性练习
球性练习是篮球运动的基本功之一,球性好的学生一般技术较好。通过运用手指、手腕、手臂对球的持、摆、拉、绕、翻、转、推、换、拨、抖等动作,提高手指、手腕、手臂的灵活性、柔韧性、伸展性以及完成动作的力量性,使其更好地控制与支配球,达到运用自如、心手相应,才能在激烈对抗、复杂多变的比赛情况下发挥出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以前的准备活动中只是跑圈和徒手操,易使学生感觉单调和枯燥,现在改为篮球的球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进行分层次、分组教学
在篮球选修课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吃不消”而有的却“吃不饱”,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
三、学考结合进行置化考核
部分学生对篮球练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女生,但学生对考核比较重视,采取减少期末考试的分值,增加平时量化考核的分值。投篮和运球技术是高职高专篮球选修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对投篮和运球技术进行了多次考核,以考促学,学考结合,主要是督促学生练习,以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游戏法和比赛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的魅力在于它从根本上就是一种游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法和比赛法,增加篮球选修课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逐渐掌握篮球技术和战术。把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等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和特定的规则,组织编排成游戏和比赛。
五、狠抓耐力素质训练
体质健康测试中与耐力素质直接相关的两个测试项目比重占50%,测试中我院学生比较差的台阶试验占30%,如果台阶试验不及格,则总成绩就不及格;另一个是肺活量体重指数占20%,如果再加上间接相关的测试中最差的立定跳远,以上三项比重占70%;所以耐力素质是体质健康测试之本,也是人体健康之本。
六、篮球教学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软件技术专业需要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开发,所以在篮球选修课中注重培养学生“互相信赖、团结协作、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素质,把体育运动作为培养软件人才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更加有效地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
体育教学改革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分层教学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体现,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不同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类施教。“分层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分层教学培养那些热爱篮球但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能差的学生,使他们具备基本运动素质、篮球基本技能和知识,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习惯;分层教学搞活课堂学习的气氛,允许公平竞争,技术提高快的学生可以加入到高一层次的班级中学习,或提高教学要求;技术好的学生必须努力刻苦,提高战术素养,从而形成竞争局面。合理采用分层教学法有利于篮球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分层教学法也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高职高专篮球选修课教学中,既要从客观实际的教学条件出发,又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还要不断的创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体现体育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参考文献】
[1]论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王家英,严宇.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
[2]谈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吕万友.辽宁高职学报.2002,(4).
[3]浅谈高职篮球选修课几种教学方法.朱全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
关键词 运动训练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革:环境变化的驱动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办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共有一套师资,其生源主要以运动员为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羽毛球、武术等各个中心,而每年专业人数极不稳定,一般维持一个行政建制班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区分度不大。
面对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结合专业队教练员、队员学生、实训条件等优质资源,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于2015年成立运动系,将原属于体育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归属运动系,由此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与探索。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为运动训练领域培训运用型人才。
(二)调整专业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学生的生源状况,开设了篮球、足球与网球三个项目。从调整的实效看,按篮球、足球、网球三个项目,开设了4个行政班级,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及课程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多个运动项目学生混班上课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与训练、运动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分方向核心课程分别有技能课程、裁判课程和教学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三)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总学时2992,其中实践教学66.92%,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外,包括教练员岗位能力、模拟教学指导、比赛指导、见习、仿真实习、赛事组织与策划、毕业技能指导、运动防护、临场裁判、临场裁判实习等实训环节。此外,还开设了第二、第三课程,主要包括各种讲座,篮球社团活动、学生早训,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教练员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专业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定位清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目标清晰,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的40余人,增长为130余人,并且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的基础课程统一,有利于专业方向调整。
(二)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专业采用“学、产、研、训、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以使得其对专业产生持续的兴趣爱好。招生优选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内外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学生在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2016年湖南省五人制足球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其它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第一是就业率高,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第二是学生就业待遇好,其就业单位有学校、体育培训机构、自主创业,部分优秀学生被电信、移动等单位聘用,大部分毕业生月薪超过3500元,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聘用。
四、需要进一步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队结合,强化学生技能。
专业队顶级的教练员团队,为专业办学提供“德技双馨”的师资,湖南省网球队与女子足球队等位于院内,拥有一批国家级的教练员队伍,具有卓越的实训条件,湖南省羽毛球中心与网球中心等场地硬件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得到锤炼,裁判与执教水平可以直观感受与体验,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二)专业运动员学生与其它渠道生源培养手段的选择
专业运动员主要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进入该专业,具有多年的运动训练经历,运动技能特别突出,应强化理论学习与执教、裁判等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与课时可缩减;其它渠道生源运动技能不是特别突出,文化基础较好,加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执教与裁判水平。因此,对两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细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33);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ZJA2013025);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1. 前言
篮球专项课是我院体育系重点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篮球课教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模式都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来满足学生的要求。本文从我院的实际出发,结合体育系七年来篮球专项课的教学实践,讨论提出适合我院发展的篮球专项课教学内容、训练方法与模式,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参阅有关篮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的文章,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访谈法
通过与我院体育系主任、沈阳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主任谈话,向他们了解篮球专项课教学方面的情况和对篮球专项课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2.3问卷调查法
对我院和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课教师及篮球教学中对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3. 分析与讨论
3.1 我院篮球专项课教学目标任务与沈阳体育学院对比分析
对我院篮球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必须对我院体育系篮球专项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并结合我院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理论联系实际。我院篮球专项课教学目标任务与沈阳体育学院教学目标任务如下:(见表1)
通过表中内容对比得知,我院篮球专项课的教学目标中缺失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即学生在本专业的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篮球课不过是锻炼身体,在学校中不是主要科目,就放松了对体育科研方面的要求,形成了一种可有可无,不管不顾的局面,高校是教育与科研的两个中心,必须坚持以科技发展高校的体育的战略方针。体育教育改革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强体育科研,从科学研究中寻求新思想、新思路、新方向,把科学研究创造的新知识应用于改革实践。事实上也充分说明,我院的篮球专项学生的科研能力较差,这与教学目标息息相关。
3.2我院篮球专项课教学方法、手段与沈阳体院对比分析
从表中对比得知,我院教学方法与沈阳体育学院或其它院校相比差别不大,都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来看,教师注重选择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并能做到因材施教。从教学手段来看,我院的电化教学设备较差,不能满足教师进行电化教学的要求。我院还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育课电教室,尤其是教师进行动作分析时没有摄像设备。
3.3我院篮球专项课教学、训练方法构建的理论依据
3.3.1篮球专项课上课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
扩招以后,各个专业学生的人数明显增加。我院篮球专项课学生的人数,由原来的每个班十几人增加到现在三十几人,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我院的现有教学场地设施还不能满足学生的人数对教学场地的需求。因此教师上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首先考虑的是场地设施现状和学生的上课人数。
3.3.2篮球专项课学生的原有专项技能水平差异
我院运动系学生原有的专项技能水平差异较大。有的来自体校特招生,接受过专门的篮球训练。有的是高考体育生,有的专项是篮球、有的是其它专项的考生。水平差异较大。这是摆在我院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需要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院篮球专项课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目标的缺失,是导致我院篮球专项学生科研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4.1.2我院篮球专项课教学的效果受场地设施的影响较大,尤其电化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导致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较单一,学生的厌烦情绪较大。
4.1.3我院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训练方法的构建与选择应考虑学生、场地设施现状。
4.2建议
1.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有效性即合规律性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崔允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2.研究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传统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需要学生掌握“三基”,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虽然目前我国以“健康第一”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基层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是体育教学仍然不能放弃“三基”这个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健康。因此,不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还是现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都必需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即学会某一项体育技术、技能,并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通过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练习,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凸显体育教学的效果,即有效性。“终身体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理解成为短期目标的话,那么“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就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是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因此,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有所突破,体现出“终身体育”思想下的体育教学的目标。
因此,不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还是“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都应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当然,篮球教学也不例外。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适应“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有积极的意义。
3.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体育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目标建立在学生健康水平的进步或发展程度上,有人把健康水平发展程度成为“健商”,认为衡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健商”的提高。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维度评价。
3.1一维――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其制定原则应与体育教学的职能和当前体育教学的理念契合。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目标既不能脱离传统体育教学“三基”的教学内容:篮球基本知识、篮球基本技术、篮球基本技能;更应该契合“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观念,通过学习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并用篮球运动这样一种形式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还应将篮球教学纳入“终身体育”教学的进程,在学生篮球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篮球健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将篮球作为终身锻炼的一种形式。因此,制定和检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将中短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考虑。
3.2二维――教学内容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内容有效必须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内容具体,操作性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安排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各项内容的选择都应从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目标需要出发。这里还涉及篮球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较难的教学内容,不仅不能达到学生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水平的目的,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挫伤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选择较易的篮球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讲缺乏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对篮球学习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体素质条件等因素量身定做。
3.3三维――教学过程有效性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我们可以把篮球的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引导学生获得篮球技术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篮球技术、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技术的系统学习和练习、检查和巩固所学的篮球技术。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化,如果说篮球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表现在整体的有效性,那么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则体现在细节上,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量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不仅仅表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通过篮球学习和锻练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健康水平有所增加这些量化指标,还表现为那些隐性的、内涵的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有些同学通过教师对NBA球星技术特点的介绍,更加喜爱篮球这个项目,并热衷于从事;有些同学在练习时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更加积极的练习篮球。这些都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测试不出来的,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实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才更有意义。
3.4四维――教学评价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技能、身体素质和理论知识两个部分,其中技能和身体素质水平测试所占的比重较大。篮球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指的是指篮球教学评价能够正确、客观地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有对篮球教师篮球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教”的过程评价,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的过程评价。而评价细则和内容的制定是体现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关键。
4.结语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传统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四个维度:篮球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篮球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篮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篮球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何谓教学模式,在理论指导下到实践中将教学活动诸要素联结起来的结构和实施教学的程序与方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于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转变是当代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对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已知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争论,允许怀疑,不求答案的唯一性。倡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传授知识,且要重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尤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民主化,承认教师是导师,也是学习伙伴,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应的试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授课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寻规律。
2篮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之问题
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单一。多年以来篮球课程教学受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其教学培养模式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忽视了如何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导致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篮球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与此相适应的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不利。
方法单调、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是实现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过去篮球教学培养模式老化、单一,缺乏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在这模式下教师只传授知识、技术为中心,以固化教学方式为主,强调教师主导性,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学生花较多时间掌握系统规范动作技术和发展竞技水平,缺乏教学技能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学生处被动状态无创造性活动,在这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又采用这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由此及彼,学生能力和素质完全固化,教学的效果与目标枯燥无味。
成绩评定与培养目标不相符。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方法就是考试。迄今,篮球教学考核所采用的“理论+技术+技评+平时成绩=总成绩”的考核方法,内容与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评价标准。同时这也是导致学生重技术、轻理论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多数学生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学习,不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地钻研和学习,更谈不上深刻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尽管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影响着篮球的教学培养模式,甚至影响到各个层次的教育。这种考核内容和方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考核造成大高分低能。
3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的实施步骤与条件
转变观念。求新求变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没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固化。篮球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形成研究型教学理念上,以素质教育为主,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并重;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把“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交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的研究气氛。 新教学理念下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之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研究型教学之关键。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交流―――互动”之教育活动过程, 需教学空间之开放性和灵活性及自主性。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主张互动、合作。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究, 相互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改变单向填压式、很少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 学生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
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理论+技术+ 技评= 总成绩”,缺乏一套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篮球课程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中篮球的知识、技术、技能则是教学的中介,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因此,篮球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与创新,将过去陈旧的、单纯的技术教学与评价转变为“知识、技术、技能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与评价,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学校素质教育。
篮球教学评价,就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整改。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学生可以及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篮球教学的形成期侧重知识、技术、技能的评价,而终结期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技术达标和技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内容,促使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与篮球教学、训练、裁判、竞赛、科研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结论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渴望健康参与了体育锻炼,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再培育人才也是如此,适应着社会的需求,所以我国多次修改了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排球专选课作为体育教育专的一门课程,也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案并认真实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排球专选课。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排球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2)专家访谈法
对排球教练、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排球课程发展现状和影响对策的看法。
(3)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4)逻辑分析法
对排球专选课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进行逻辑推理,及对排球裁判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制约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为体教排球专选课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逻辑基础,从而获得本文的主要结论。
(5)问卷调查法
此问卷的整个发放是在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三、大四专项学生中发放50份问卷;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已符合了统计学要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的现状
(1)曲靖师范学院体教专选课学生素质与态度情况
当前排球专选课学生应具备哪些必要素质与态度,我们对曲靖师院排球课程老师进行了走访得知,主要具备的素质包括: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态度是决定对该项目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认真的重要心理趋向,主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求知态度、求欲态度,要明确体育教育本专业与专业课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排球专选课教师调查我们得知,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水平排第一;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排第二;身体素质排第三,因此这排前三者是曲靖师范学院专选排球课学生的必备条件,少了那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态度与就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这几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再者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再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上并不清楚,学生的求学、求知、求欲目的并不突出,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光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教法,所以并不能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影响到了学习态度。
(2)曲靖师范学院排球专选学生能力情况
专选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在本专业上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排球专选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在学习中应具备能力进行调查,其中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根据调查得知,学生掌握的能力排第一的是教学能力;第二是专业能力;第三是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我们很清楚的可以看出,排球专选课学生主要的培养的能力是教学能力,因为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今后岗位趋向大多数是,中小学教师,而不是教练员、运动员,这样即符合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又提高了专业能力。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全面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3)曲靖师范学院排球专选课场地器材情况
场地器材设施开展任何一项体育课程必不可少物质条件,舒适、宽敞的排球场地可以减少自然环境对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影响,防止学生意外受伤,对规范运动技术、提高场地空间感和球感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调查我们得知,曲靖师范学院有9块室外场地与2块室内场地,可以满足排球专选课的开展,但是室内排球场地不是专门排球场地,是篮球排球共用场。再使用上分学期制第一学期主要供给排球教学使用,第二学期供给篮球课使用,所以到了第二学期排球专选课一般都是在室外场地教学,室外场地又受到环境影响:太阳、风力等,也影响到了学生在选择排球专选课的积极性。
2、当前曲靖师范学排球专选课面临的影响因素
首先,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再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上并不清楚,学生的求学、求知、求欲目的并不突出,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光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教法,所以并不能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影响到了学习态度。其次,室内排球场地不是专门排球场地,是篮球排球共用场。再使用上分学期制第一学期主要供给排球教学使用,第二学期供给篮球课使用,所以到了第二学期排球专选课一般都是在室外场地教学,室外场地又受到环境影响:太阳、风力等,也影响到了学生在选择排球专选课的积极性。
3、促进曲靖师范学排球专选课发展的对策研究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立人生目标提高学习态度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再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上并不清楚,学生的求学、求知、求欲目的并不突出,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光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教法,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目标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
(2)改善室外排球场设施
1.2研究方法
通过期刊网查阅近10年来篮球课程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我校16位篮球教师、体育系2006、2007级1000名同学和往届毕业生近1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成都体育学院的相关专家、篮球教师进行访问,收集学校领导、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现行篮球普修的意见及建议。此外,篮球教研室多次召开座谈会对篮球普修课课程改革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
2旧大纲的特点与执行情况
篮球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入校的第一学期学习,共68学时。从2004至2008年6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2004、2005、2006、2007级)的篮球普修课一直使用2004年修订的教学大纲(简称旧大纲)。旧大纲的教学目标仍然以传统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为主要目标。虽然过去在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形势下对体育专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旧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3对旧大纲实施改革的依据
依据一:篮球运动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最容易开展的项目之一。由于我院培养的体育人才大部分面向基层从事体育教学,篮球普修在教学中地位可想而知。对我院体育系近10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一致认同篮球运动在基层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游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重要性。87.5%的认为篮球普修课教学不能满足中学篮球教学的需要,即裁判能力、组织能力等相对较差。依据二:对体育系2005、2006和2007级三个年级的学生针对普修课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有50%的学生认为,在篮球普修课教学中,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对篮球普修课的兴趣不高、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认为教学内容单一,对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够。
4新大纲实施的可行性
4.1重树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
新大纲的实施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核心,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行为、个性倾向等,更要重视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4.2构建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
调查、访问在校生和毕业生的需求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咨询了部分老师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现行篮球普修教学大纲做出初步调整,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扩充。在教学时数上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合理进行分配。新增设的教学内容为:篮球游戏教学,中学篮球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在教学时数上,教学组织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比重得到增大,压缩了整体战术的教学时数。
4.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篮球普修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陷入单一模式中,也就是人们常指责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模式使学生很少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且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往。因此,篮球普修教学模式应从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合作性学习”、“分层学习”、“范例教学”、“发现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4.4改变以往的成绩评价
过去,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技评考试、期末理论考试和达标考试的形式。这种评价在实施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忽视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很难反映出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水平发展的程度及社会适应力水平。为此,在评价体系上新增加能力考评,主要是针对学生说课情况、教案的编写、教学组织能力、裁判水平等方面进行的。
5新、旧篮球普修大纲的总体构件
5.1总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在篮球普修教学内容板块上新、旧大纲没有差别,都是由理论、技战术、能力培养、考核、机动五大板块组成,但在每一板块内容、教学时数做了充分的调整。新大纲教学总学时增加了4学时,由68学时增加到72学时。理论课时由12学时增加到14学时。能力培养由6学时增加到12学时,增加的课时占总学时的8.3%。技、战术学时,由44学时减少到40学时。
5.2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起源游戏,是集竞技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为了更好的适应篮球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普修课教学中恢复它的游戏面貌。理论课在12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2学时,新增内容为多种形式的篮球活动及篮球游戏介绍。
5.3技术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通过对我校篮球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在篮球普修课中各个技术的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列如下投篮运球、传接球、持球突破、防守、移动、抢篮板球。所以在技术教学中应给予投篮、运球、传接球技术足够的学时保证。同时,持球突破、在防守、投篮技术上分别增加了2学时,在移动技术上减少了2学时。学时的调整应突出重点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5.4战术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调查显示,85%的教师认为应该减少战术课时,70%同学对战术教学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认为特别枯燥,这样的结果表明,篮球普修课战术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对战术课教学内容与学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战术教学时数上却大大缩减,由16学时减少到8学时。
5.5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新课改改革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宽学生的其他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目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专业需求为核心,导致学生过早的进入专业学习,而忽视了对体育学术知识的学习。根据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现状,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性不强、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等。
2、重深度、轻广度
虽然高校体育专业的现行课程设置趋加合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单一专业学科的学习上,以篮球专业学生为例,篮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与篮球知识相关的课程,而与篮球知识无关的课程很少在常规教学中体现。同时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也比较强调从生物角度考虑运动技巧原理的高难度技术,而忽视了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效果只能造成学生就业面会越来越狭窄。
3、重必修、轻选修
基于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导致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种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安排比例不协调,设置很多时候选修课的课时被必修课所占用。由此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必修课是主要的学习任务,而选修课是附属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在具体的学习中不必认真对待选修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进入单一化学习模式,不利于实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目标。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对策
1、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学术知识的观念,用于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专业学科课程与学术课程的结合:首先高校要增强课程理论方面的教学,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体育课程教材,让学生明白体育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安排教学活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而进行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在课程设置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由于我国课程设置周期比较长,一旦确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进行实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就会滞后与社会的发展,为缩短这种滞后性,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利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将最新的体育动态知识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以此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强调各门课程间的内容整合,提高教学实效
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编制教学课本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科学编制体育教材结构成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手段。我们知道如果学科的随意增加或者并存不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增加他们学习负担,造成重复学习,因此高校要对现有课程编制结构进行分析,剔除多学科并存的现象:一是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整合。将体育课程中重复的知识剔除出去,并且将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时刻保持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学生所接受;二是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性。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要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
3、合理分配教学课时比例,加强课程管理
基于高校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高校在不压缩课时总学时的情况下,要逐渐降低必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比重,降低必修课在教学考核中的作用。其次加强课程管理,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新课改制度的要求下,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课程设置。比如高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66-02
篮球运动是高职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其在课外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脱节。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篮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同时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何将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开展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视角,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开展进行新的架构。
一、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目标与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个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享受快乐、增强健康和提高技术水平。然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因受本科院校、体育院校以及竞技体育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过分强调篮球技战术的学习,而忽视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培养。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深入研究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高职篮球教学目标在重视对学生技战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绪等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到篮球场,进行课外篮球活动。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短时间内学生很难熟练掌握篮球技战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是鼓励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增强体质健康。因此,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以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时数等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制定篮球教学目标时应与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相结合,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应突出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去加强对技能目标的培养,这样才能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相吻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学生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
二、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与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方式由于受场地、器材、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主要以半场四人制篮球为主,半场三人制篮球和全场五人制篮球以及个人单独练习的方式相对较少。学生在四人制比赛中以个人单打为主,配合主要以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等基础配合为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要有144学时,但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直接进入企业岗位实习。这使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增加专业课课时而减少体育课课时,有一些高职院校体育课时甚至只有72学时,课时的减少也影响了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主要以基本技术为主,战术主要以基础配合战术为主,理论教学、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教学相对比较少,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篮球教学内容不应过分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规范程度,应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中可以以基本技术、基础配合和半场四人制篮球教学比赛为主,应突出娱乐性和健身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另外,应重视篮球理论教学,从阳光体育需求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篮球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加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外篮球活动。现在很多学生关注NBA、CBA,在教学内容里适当加入篮球比赛欣赏、评价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篮球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方法与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形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篮球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探索,研究出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表象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然而高职院校由于受场地、课时等方面的限制以及教师的个人原因,篮球教学还是以讲解示范法为主,尽管教师讲解示范得很正确,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据调查,学生在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上主要以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为主。学生与朋友、同学一起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时,一般根据人数、场地等情况,采用几个朋友、同学分组比赛或者与其他队进行比赛的形式进行锻炼。
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方案指出:应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目前篮球教学以讲解示范法为主,这样虽然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在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时实际上往往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通过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体验篮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结合阳光体育的开展和学生参加篮球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讲解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可以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相适应,使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更好地增进同学、朋友之间的情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四、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评价与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主要以技战术考试为主,一般以技术为主,理论学习不列为考试内容,这样虽然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但不能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据调查,学生参加完课外篮球活动的主要感受是自己出汗了、身体得到了锻炼,感到快乐,学生对技术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并不特别在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更好培养学生“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健康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主要与同学、朋友一起,以四人制篮球比赛为主要形式,一起享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进行课外篮球活动时,学生会遇到犯规、受伤等情况,如果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这将有利于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
因此,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只是单一地把篮球技术作为考评标准,而应把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相结合,同时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其他同学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另外,可以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运动损伤等知识作为考试的一部分,促使学生掌握一定比赛规则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其更好地参加篮球课外活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五、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的新架构
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开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篮球教学目标应突出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弱化运动技能目标,这样也符合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使学生在享受快乐、增进健康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水平;篮球教学内容应以基本技术、基础战术为主,多进行半场四人制篮球教学比赛,突出娱乐性和健身性,使其与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方式相适应。增加理论学习、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篮球活动;教学方法以分组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讲解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团队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篮球教学更好地为课外篮球活动服务。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课外篮球活动开展进行新的架构(见图1)。
总之,高职篮球教学只有对现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反思和重构,才能更好地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满足学生对课外篮球活动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投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外篮球活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陈有民.试论“阳光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
[2]李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11)
[3]黄向平,李新科,朱波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现状调查 成因分析
篮球课是高校体育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篮球课教学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育篮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那么,对于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现状如何,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又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教学训练质量,满足这部分学生对篮球技术和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分析兰州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兰州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教师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收集大量篮球理论、学校体育、体育理论等文献资料。相关篮球的文章为本论文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对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 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6.7 %。
3.数理统计法
通过问卷所得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现状调查
1.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师资队伍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教师每个学校平均在 4名,大多是副教授。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在52 岁左右,年龄偏大,结构老化,梯队建设不合理。男教师占教师人数的 67% ,女教师偏少。
表1 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现状师资队伍调查
院校名称 专任
教师 职 称 平均
年龄 性 别
教 授 副教授 讲师 男 女
西北师范大学 3 3 55 2 1
兰州城市学院 4 4 50 3 1
西北民族大学 5 4 1 48 3 2
2.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兰州高校篮球专业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仅满足于常规的打字等初级阶段,对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完成,但对技术动作的制作,制图还有很大差距。英语水平是制约体育教师的最大障碍,达到四级的没有1人,裁判水平也不容乐观,国家级裁判仅有3 名。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篮球的技战术创新存在隐患。没有一名教授,缺少领军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没有高学历,3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
表2 兰州高校篮球专课教师知识结构调查
学校名称 计算机水平 英语水平 裁判水平 学历水平
二级 一级 四级 二级 国家级 一级 二级 硕士 学士 其他
西北师范大学 3 3 1 2 1 2
兰州城市学院 4 3 1 1 1 1
西北民族大学 1 4 1 4 2
(二)影响兰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的主要因素
1.体育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和任务来看,我国一贯倡导体育教学应以“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该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后来又提出“全面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确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的权利与需要,局限于各专项技术动作的传授与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不考虑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在对兰州高校的实地了解发现,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机械性训练多,学生自主实践少。
2.教学内容、形式、方式的选择无法走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解决,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一些教师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仍然是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也还是老套路,没有得到应有的创新。
调查表明,目前运动场地器材以及教学设施的缺乏仍是篮球教学中一大难题。室内场地较少,偏于满足训练和其他活动,至于篮球教学、课外篮球活动等利用率偏低,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体育场地更加拥挤,场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质量也由此深受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