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基础医学的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近年来,地方各类院校包括军队院校都在大力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应该说,无论是“教”的现代化,还是“学”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最根本的东西,其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核心。
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教学理念的现代化。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不再局限在校园,也不再局限在特定时期。今后的教育应当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未来教育的共同方向,是将教育贯穿到人的整个一生之中,使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在科技高度发展、社会变革十分激烈的未来社会中,人们需要培养适应变革的能力,需要具有未来的意识,需要具有设想和理解未来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取决于教育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2.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仍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单班教学,而且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接,为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提供基础。它对教学的组织产生深远影响,使传统的教育方式真正发生一场革命。首先,多媒体技术将使教材发生巨大的变革。教材不再仅仅是印刷体的书本,还有融文字、声音、图画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其次,这种技术将使教学形式更为活泼,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可以通过计算机反馈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修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校正学习中的错误,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第三,这种技术支持不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第四,这种技术能更好地实现远距离教育。使学生都能听到著名科学家、教师的讲课。
3.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手段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内容与之呼应,并引发教育课程发生质的变化:(1)多样化。在课程的开设上,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更加多样,提供多种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2)综合化。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现有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可能出现许多新的交叉,必然要求内容的综合化。(3)软件化。软件化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专家聚集开展一些专门化的或专题性课程,无疑比现在各自为政的封闭型课程设计要强得多,他们开发的软件可以随时供学生选择学习。(4)自主化。依托现代技术学生可以设计各种知识的结构,像搭积木一样,产生许多新奇的功能,这有助于学生本人的知识建构。(5)模块化。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模块化,就是将课程或内容分为基本性、扩展性模块,由学生选择装配。
二、教育现代化呼唤基础学科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1.重系统性,轻交联性。由于过分注重单个学科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往往在无意中形成了学科的壁垒,忽视了知识间尤其是不同学科知识间的网络交联性,从而导致学生内化的知识结构不科学。造成的后果是,不同学科的公共知识点,往往是教学的“盲区”或“重复区”。例如,《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有些内容就是这种情况。
2.重完美性,轻缺陷性。传统的教学内容的编排,大都是基于逻辑结构成功的一面,而以发现知识过程编排的内容较少,即对非成功的一面,也就是对问题或方法的残缺之处讨论较少,这是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较弱的最主要原因。
3.重线性,轻非线性。在内容组织上,比较注重知识之间的一因一果关系和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和间接的因果关系,即具有非线性特点的问题讨论较少。比如,很少有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也很少。
4.重均衡发展,轻非均衡发展。内容编排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缺乏弹性,只强调了共性要求,对个性差异性顾及得不够,因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5.重单一思维,轻全面思维。总的来说,内容编排重视逻辑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忽视对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失调,创新思维能力弱。
6.重“小”方法,轻“大”方法。以知识或学科为中心的内容设计,往往对其内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介绍的比较多,即对“小”方法比较重视,而对跨学科的具有宏观意义的方法,即包括哲学方法在内的“大”方法,尤其是创新技法介绍的较少。内容的组织,要让学生透过“小”方法学到“大”方法。
7.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只注重全面介绍知识,对其趣味性重视或挖掘得不够。没有充分站到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基础学科教学内容现代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CBI教学设计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 教学设计
一、CBI教学设计依据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将内容和语言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不再完全按照语言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而是围绕学生所要学习的主题内容展开,从而确保既能够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又使学生掌握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
本课是上海市华师大版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英语1》 Lesson 11 “Eating out”的第一课时(Task 1―5)。本课主要是关于外出吃饭的主题,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熟悉餐饮业服务员招呼客人和点菜的常用语。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Lead-in & Reading and Speaking两部分。该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为本单元读和说的环节,重在词汇和句型的应用,这些内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做了语言的必要准备。
三、学情
笔者所任教班级为商务英语专业16级新生。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词汇量,能够主动配合教师,愿意开口。不过由于掌握的知识所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很差,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因此,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活动由简到难分步骤有序进行,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各项任务的热情,才能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
本节课知识和能力目标如下。
①学生能掌握招呼客人和点菜的词汇和句型。如“menu, order, rare, medium, well-done, steak”“Would you like the table by the window? Are you ready to order?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to drink? How would you like it cooked? What’s the special today?”等。
②通过学习一段饭店服务生招呼客人的短对话,学生能够将所学句型运用到特定场合。
③通过学习一段招呼客人点菜的长对话,学生小组合作在学习对话时能够正确地筛选出重要句型,并运用句型和模仿所学对话,扮演服务生的角色,完成并分享一次餐厅招待和点菜任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学生能掌握餐厅服务员招呼客人和点菜的词汇和句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重点单词句型,完成并分享一次餐厅招待和点菜任务。
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对待客户需要有礼貌、有耐心,始终做到顾客利益至上(polite; patient; considerate)。同时通过课堂上布置小组互助任务,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锐意进取和创新的职业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Step One:Lead-in “How to Order”(视频导入,引出“在外吃饭”话题)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of “How to Order”, ask students: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restaurant?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设计意图】创设“在餐馆吃饭”的情境,渲染氛围,自然引入“Eating Out”主题,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Step Two:Preparation for Task
1.餐饮业服务员迎客的常用语,图片导入句型。
(1)Ask students: What would the waiter or waitress say to you in a restaurant?
(2)If students want to know what the waiter would say to the customer,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tch the sentences with the pictures.
Finally read aloud the sentences until students can make proper and quick language reaction to the picture.
【O计意图】首先配合图片导出餐饮服务员迎客用的常用语;然后反复操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图片做出正确的语言反应;最后教师请每组共同完成短对话任务。
2.学生能理解对话内容,能够说出服务员招呼客人和点菜的常用英语语句。
(1)Elicit the new word “menu” from the real menu.
(2)Ask students to search for the pictures of western food and drinks before class and say them in class.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the western food and drinks in the conversation and students read aloud.
Play the video of the conversation among restaurant waiter and guests (John & Mary).After 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aloud the conversation by playing 3 different rol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sentence patterns about what a waiter and a customer will say in a restaurant.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上展示他们所知道的西餐食品,并选出本环节的赢家,以此激发大家的参与度。另外,利用部分图片呈现话中出现的以及常见的西餐食品和饮料的新词:steak, dry white wine, red wine, spicy, wing etc.在掌握菜单词汇的基础上开始播放对话录音,一是通过组与组进行角色扮演、操练对话的形式训练学生关键句型的熟悉程度与口语能力;二是通过匹配练习,辨别出饭店服务生招呼客人和提供客人点菜服务的英语关键句型。
(三)Step Three:Completing the Task(搭建信息沟,操练重点句型,完成口语训练任务)
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an information gap in the card to check whether they can identify the information by themselves.
Student A and B take turns to be the waiter/waitress and the guest. If you are the guest, order the meal according to the menu. If you are the waiter, take the order and mark them.
Help them to use the 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s to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ordering a meal and taking the order.
【设计意图】搭建information gap,学生根据菜单信息,运用本课重点句型来完成餐厅接待服务和点菜任务。模拟真实对话,提前给予对话语言框架,降低活动难度,建立学生信心,在练习目标语言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Step Four:Summary(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同时努力达成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词汇和常用句型,再次加深印象,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提供学生一些暗示:餐馆服务生在和顾客交流时的用语里最常出现的词有would, please等。学生自觉地意识到对待客户需要有礼貌,有耐心,始终做到顾客利益至上(polite, patient, considerate)。
六、总结
教师在整堂课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同时,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参考文献】
一、 教学做一体的涵义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源于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在教学活动上非常重视“做”,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以这种知行统一思想为基础,结合当前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逐渐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就基础会计课程而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模拟具体财务工作环境的实训室,教师根据企业一个期间内具体财务工作的工作过程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融合进行,直观与抽象相辅相成,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老师负责引导和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对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益处。
教学做一体模式下强调的是从做中学,“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与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应该体现从做中学,教师应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种模式下就要求我们对教学的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同时考虑到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让学生对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工作过程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以企业一个期间的会计工作进行的具体环节来进行安排。这和我们原来传统的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安排就产生很大的分歧。因此我们需要对原来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进行整合。
三、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整合
1、原有的基础会计课程是在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一般包括的教学内容有如下的几个方面:①概述:包括会计的概念和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记账基础、会计核算方法等。②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包括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式等。③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试算平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等。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和审核、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等。⑤会计账簿: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账和结账、错账更正方法、账簿使用规则等。⑥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以及成本计算。⑦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种类、范围、方法、清查结果的处理。⑧会计核算程序: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⑨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2、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根据财务工作在一个会计期间的各个工作环节,结合基础会计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对内容进行整合如下:①建账。主要内容:账簿的格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账簿的种类、设置方法和期初开立各类账户的各种操作等。②凭证填制与审核。主要内容: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分录的编制、基本经济业务处理(含企业在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经营成果结转过程中的基本业务)、记账凭证的概念和分类、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等。③登帐。明细账登记(将账簿的登记规则、错账更正等内容融入其中)、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总分类账登记等。④财产清查。主要内容:财产清查的概念和范围,现金、银行存款、存货等财产清查的方法和结果的处理。⑤对账与结账。包括对账的内容和结账的方法。⑥报表的编制。主要内容: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⑦对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总结归纳(该部分内容在前边个部分中都有所体现):会计概念、会计假设、信息质量要求、记账基础、会计核算方法等。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上述的整合之后,在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或编制一套适合的实训资料来辅助完成教学。实训资料的内容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业务进行提炼编写。资料假设为一个企业在一个月份内所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的内容,包括期初资料、当月业务的相关凭证等资料、期末有关资料,根据资料内容,结合课程进度安排,组织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完成实训资料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最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标,完成相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在具体的业务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体现出业务的普遍性,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还要全面。也就是说既要有日常最常见最普遍的业务,也要与课程讲授内容结合,体现出特殊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尽量选取难度不大的基本业务,又要尽量涵盖常见的各类经济业务。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又能使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调动学生动手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不至让学生觉得课程难度太大。
在课程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实训资料的工作情景布置学习任务,并通过适当的知识讲授引导学生,由学生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授课班级背景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附属幼儿园在苏北地区是属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师资、设备都属上游。我所听的这节课是小班,孩子9月份入学。班级人数30;儿童年龄3~4岁;使用教材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第一册,教材正规。本课是学习课本的第二单元,内容不多,4个关于身体的单词:eyes, ears, mouth, nose。
二、授课过程
一开始,老师用汉语让孩子用英语问老师和客人好。孩子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用“Good Morning”问老师好。然后老师用英语引导孩子坐好――老师说“One,Two”,孩子们齐声说“three,four”。之后进入课堂程序。孩子们齐声说的“Good Morning”和“Three,Four”,响亮有力,发音正确。接着,老师又用英语问了句:“Are you ready?”孩子们的反应也相当好,一起大声回答:“Ready!”应当说,英语才学了一个多月,孩子们已经能用英语进行语言反应,很不错了。当然也有少数孩子没有张口。
课堂程序第一是复习。先唱一首了英语歌:《Good Morning!》这是孩子们开始学习英语后学的第一首英文歌。接着又复习了一个《chant》(有节奏说的英语儿歌)。大部分孩子能跟着唱下来,说下来。但有几处,比如歌曲的“And 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弱读、连读部分,还有“Line up here”这句,大部分孩子们显然做得勉强。
接着进行新内容的讲授,老师比较有经验,教学环节的推进有板有眼。老师的授课语言是汉语。她拿着一张眼睛的卡片,藏在背后,然后闪动,问孩子,这是一张什么卡片?引出“eyes”这个词。接着就是领读,孩子跟读。领读几遍后,老师走到每个孩子身边,让每个孩子看着卡片说“eyes”。这些一般的程序做完,就把卡片挂在白板上,供练习使用。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教了“ears”、“mouth”和“nose”三个词。
之后是练习环节。在这个环节,老师用了“爬楼梯”游戏的形式,即老师把卡片放低,孩子读单词的声音就低,随着老师把卡片由低而变得举高,孩子的朗读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老师还用了情景教学的模式,指着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让孩子们朗读“eyes”、“ears”、“mouth”、“nose”。随后就是总结,老师让孩子回去多朗读学过的这四个单词。半个小时的教学过程结束。
这一节课,学的内容简单,教学过程也简单明了,表面上看来是一节很普通幼儿英语的课。然而,仔细思考这些平日里在幼儿园常见的英语教学活动,我们却能发现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从这节看似普通的课上,我们几乎能够发现对幼儿园双语教育几乎所有重大实践问题的回答。
第一,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也就是幼儿双语教育活动,孩子能够接受吗?从这节课来看,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孩子们当堂课学了4个英语单词,整个过程孩子们没有出现厌倦,或者疲乏感。绝大部分孩子,都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在活动,精神比较集中,能理解教师的意图;孩子们的跟读,响亮有力,很准确,当然也有个别孩子走神。这个班的孩子才3~4岁,他们9月入学开始学英语,才刚刚接触英语一个多月。以上这些事实说明:3~4岁的孩子是可以开始英语学习,是能够接受英语学习的,从实践的层面说,幼儿园开始进行英语教育,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第二,幼儿学习英语,学什么内容?这节课学了4个名词,这4个单词都是关于身体部位的,发音不复杂,所以孩子能够接受。幼儿园英语教学,应当格外注意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所选的语言材料一定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第三,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幼儿园起始课的英语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英语学习上,老师的讲课一定要游戏化,也就说整个教学过程给孩子的感觉是在做游戏,游戏的比例要大于学习。这堂课老师用了闪卡、爬楼梯等游戏,但是游戏的成分还略显不够,尤其是在练习阶段,方法比较单一。老师讲解要伴随着表情和动作,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教学方式既要有变化,有不要变换太频繁,要符合3~4岁的儿童的注意力规律。
第四,学习成果的巩固。3~4岁孩子的无意识记忆还相对较弱,整个教学基本都是在无意识活动中进行,就造成了学习效果较差的现象。这就出现一个如何巩固所学内容问题。幼儿初学英语,在短暂接触了一个新词后,如何迅速巩固这个成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长期保留住所学内容,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第五,幼儿园英语环境的创设。幼儿园英语环境的创设,牵涉的面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老师使用英语。老师可以随着孩子们学习内容的增多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使用英语不能勉强,不能为创造英语环境而做无效劳动,尤其在初始阶段。
本节课结束时,老师给了孩子们一个要求,也就是作业:回去多读。就动机和学习环节的设定来说,这没有什么错误。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孩子回到家能按照老师要求的做吗?这个英语学习巩固的责任,无疑只能落在家长身上。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没有家长的参与是很难想象的。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如何取得家长的配合,就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结论
1.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从3岁起(小班)是可行的
幼儿园英语教学,在起始阶段,所学的内容应当少而精,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所谓少,内容包含几个方面:内容要少,可以学简单的单词、简单的词组;简单的句子也可以涉及,但要特别小心。学习单词也要避免一些发音困难的单词。在读词组、句子,尽量不要出现连读,弱读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
2.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并能适合孩子的需要
多样也并一定要时刻在变,要动员孩子的多种感官,多种感官参与的无意识记忆效果较好,要根据孩子注意力维持的心理规律来巧妙设计。教师的语音基本功一定要过关,教师的语音基本功不过关,贻害无穷。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使用汉语,要注意适时加入英语。教师的讲解要伴随动作,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3.家长的配合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如何配合孩子的英语学习,是幼儿园英语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问题。没有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很难实行。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一、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大学的课程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如英语、政治、数学)之间的意思很相近,但它主要是指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紧密相关,但也没有专业课讲得那么深入,它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因它与专业相关,理论性较强,分析层次也多,而且一般都是在大一或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因其专业性与基础性的双重属性,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是基础课课程教学以及专业课课程教学的连接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以及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增加的新知识。其中,基本知识是培养学生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的根本,要求准确和真正吃透,而在基本技能方面则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动手实践的基本能力,是以后专业实践的基础,要求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包括基本运用和综合运用,就是运用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基础;新增知识就是跟踪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或增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学科发展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学习深造的根基,只有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之后,才能从更高的层面去实践创新。如何搞好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笔者作为高校大学新生的导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提出讲好第一堂专业基础课是至关重要的。
二、讲好专业基础课的关键――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序幕;一部乐章,要演奏好序曲。所以上好第一堂课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也称为优先效应),抓住“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良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它包括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和学生对课程的第一印象。大学新生对新教师和新课程总是充满期待和好奇,第一堂课一般都会聚精会神的听课。专业教师根据这个心理特点,从自身的仪表、言谈举止,充分展现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本课程的角度,充分结合实际,讲清楚该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学生切身利益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对课程地位、性质的第一印象,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兴趣和重视。第一印象的好坏,将对本课程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不容易改变的。
第一堂课上好了,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信任感,创造了一种自由交流的气氛,以后的课程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教师的第一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教师的第一堂课成功了。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第一堂课是讲好专业基础课的关键,大学新生可以因为第一印象喜欢教师进而对其课程感兴趣,也可以因为第一印象喜欢某一门课程进而对教师感兴趣。无论是哪种情况,无疑对教学都是一种促进作用,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第一堂专业基础课讲授内容
在上专业基础课的第一堂课时,不应急于向学生讲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因为我们授课的对象是大学新生,他们一直习惯于中学老师“手拉手”领着教、“要我学”的学习模式,而对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等认识不够,较模糊,甚至迷茫。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堂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内容。
1.开场白拉近师生距离
与大学新生初次见面,笔者从人际交往中基本的礼节入手,进行开场白:“祝贺大家大学梦想终于实现了;欢迎来到我们这所高等学府继续学习,更是欢迎来到我们院系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让大家的大学梦编织得更美好,我愿为大家服务!”接下来笔者进行自我介绍。
2.讲解学习方式的变化
大学里学习内容比中学多很多,每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同,大学四年共需要学习的课程达40门以上。每门课程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老师上课的节奏比中学快很多,要求大家课前要快速多量预习,根据章节内容,用笔划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上课时再和老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对比。经过几次对比,调整自己对重点内容的把握方向,从而在众多的知识里挑出重点的知识点,再串成一条学习主线,系统地掌握某一章节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大家获得的不仅是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会有极大的提高。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大家日后走上科研或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方法上,大学里主要是引导式学习――“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引着走”,提倡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学会自己合理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采用中学时期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地学习,提倡勤于思考。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大学的学习目标是多元化的,不像中学的学习目标单一(为了高考而学习)。它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目标,其中初级目标可以制定为每天学习好,生活好,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能有一种自我成就感;中级目标制定为学习一门技能,有一个专长,如获取各种证件(英语四六级证、会计证、计算机证等),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考研继续深造学习;高级目标是要规划好以后做什么样的人,人生做成什么样的事,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些学习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贯穿于大学的每一学期的学习中。
我们每位大学新生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自己的目标,向不同的方向努力。为了多元化目标的实现,这要求大家学会做学习计划(每学期的计划、每学年的计划、大学四年的规划),端正学习态度,脚踏实地去实施,在大学舞台上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为今后走上社会做好必须的准备。
在大学学习阶段,除了储备一定量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要学会怎样去查阅资料,利用查阅的资料怎样将所学的知识展开。
4.介绍课程学习前的相关内容
(1)讲清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本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让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个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本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在学习生活中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如电子商务概论这门专业基础课,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最底层,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在生活中“坐在家里不用出门,就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已屡见不鲜,大家或多或少已用了电子商务概论的实践知识。如管理学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还是考研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提醒可能要考研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务必认真。引用生活的案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兴趣。
(2)介绍本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
在第一堂课中,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给学生传递三方面的信息:本门课程的总学时,理论学时多少,实验学时多少;每章节用多少学时学习,进而能初步判断出全课程的重点章节;每次课前要学生快速预习多少内容。教学进度计划可以让以后的教和学的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学习本专业基础课程的纪律要求
首先,课堂上不希望听到手机的响声,从教师自身做起,上课前手机关机或调整到静音状态。其次,要尊重课堂,不迟到,不早退,不要在课堂上睡觉,因为课堂上有教和学的互动。最后,每章节的课程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因为作业是检验大家学习成果的,又是让老师了解大家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作业应反映大家的真实学习情况,才有利于教和学的效果,有利于大学学习目标的实现。这些纪律要求,其实质是培养我们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与大学新生初次见面,用第一堂课与他们用实例交流谈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笔者认为有必要且值得。有了好的印象,就有好的开始;有了目标,同时有好的规矩,后面的教与学都将会变得很有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