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供应商优化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ERP )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Gartner Group Inc.公司提出的,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 Gartner Group 的定义,ERP 系统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 它顺应企业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管理需求,在供应链流程中进行信息集成处理,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以达成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ERP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接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又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同时ERP体现的是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等。在其中融合了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在EBP环璋下的供应商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1.系统性原则把供应商管理作为整个ERP的一个子系统来研究,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利于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2.系列性原则根据供应商的不同资源,设置不同的指标系列,进行不断线的改进、评价,克服传统企业的不连贯性和内容设置上的缺陷。
3.可选性原则建立备选供应商,使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4.独立性原则将供应商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比较,找出比较优势,确定优劣。
5.交替性原则遵循“优化-实践-再优化-再实践”的原则,对不同的供应商要分阶段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使企业的内外资源相互协调和配套。
二、供应商管理的优化方法
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应加强对供应商考核和优化,具体的方法如下:
1.对供应商建立高标准的绩效目标。建立高标准的绩效目标,意味着企业希望供应商能够以比他们竞争对手的供应商更快的速度来改善他们的表现。企业通常使用标杆法来进行对比,目的是使自己的供应商以优于竞争对手的供应商的速度完善供应商的工作。
2.减少供应商的数量,降低供应面,实现世界一流供应商质量与最优化或理性化企业的总供应面有关。最优化或理性化的过程,就是确定要保持合适数量的供应商及确定供应商的搭配和组合的过程,通过优化企业的供应面,从而影响供应商的质量。企业能够正确地减少供应商,就能够使供应商质量的平均水平得到提高。
3.将商业道德作为考核供应商资质的重要内容,对供应商进行评级,着重考查供应商所遵循的商业道德是否与自己的商业道德相符合,以企业所拥有的商业道德水准为标准,决定其能否成为合格的供应商的一项重要内容。
4.奖励表现优异的供应商。过去,企业总是设法寻找优秀的供应商,而不愿意与供应商分享由此而得到的利益,这往往会妨碍供应商积极性的提高,也因此不可能让供应商主动为改善工作而做长久的打算。纵观供应商管理的实践,奖励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由供应商改善工作而带来的利益分享给供应商;奖励以期限更长的采购合同;在总采购额中,提高向这些供应商采购的份额;公开承认其优秀供应商的地位;在本公司业务范围内,为优秀供应商提供新的业务机会;奖励排名位于前十名的供应商;把一些新技术介绍给这些供应商;提供让它们参与新产品早期设计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能为供应商带来竞争优势,有助于他们在合同竞标时取胜。
5.对供应商实行认证制度。供应商认证是一种正式的考核供应商的业务和工作方法的认证过程,通常是由功能交叉的团队执行高密度现场审计。供应商一旦经过认证,就意味着其工作过程和方法全部都在质量控制之内,它们提供的原材料、配件或子系统一般也无需进行检验。认证一般只对某些特定的部件、业务有效,而不是对整个企业和整个产品认证。具体工作步骤包括:在审计团队到达之前,供应商进行自检;由功能交叉的团队进行综合性的现场调查并及时将调查得到的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对供应商,按其绩效高低排队。
6.参与供应商的产品和工艺设计。市场竞争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于寻求差异化经营的企业,如何能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上体现突出的优势成为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于寻求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如何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的流程,来降低经营成本比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而这一切都必须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供应商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其重要性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因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供应商评价模型的建立
1.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指标涉及多类别、多层次的评价因素,建立一套通用的可扩充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管理、技术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项特性。
(2)相关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反映被评价对象与评价目的相关的本质属性。
(3)层次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各指标有明确内涵,按照层次递进的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评价体系。
(4)简明原则指标体系大小应适宜,对评价对象影响大的重要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其他指标可以粗分,以减少工作量。
(5)可测性原则指标含义要明确,对评价指标要进行量化,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6)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最小的相关性,指标之间互不影响,具有互斥性,避免互相包容关系。
2.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的不同,其评价的指标体系也不同,根据指标建立原则,应选取不同类别进行评价,每个大类指标又分成若干二级指标,一些二级指标还可再细分若干三级指标。实际评价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常用批标有:
(1)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2)产品质量一般事故次数、重大事故次数、其它事故次数、让步事故次数;
(3)交货能力准时交货能力、柔货能力;
(4)售后服务水平用户随访、技术交流、服务响应速度、质量异议处理能力;
(5)发展能力。
价格/性能比:反映产品性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其数值越小,则综合性能越好,反之则越差;
质量:可通过发生事故和让步接受次数来度量,根据影响生产的程度进行分类;
交货能力:通过供应商准时交货和柔货能力来评价,若交货日期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会产生附加库存管理成本,可能造成库存能力紧张,而拖期交货又可能影响正常生产,柔货体现供应商接受紧急订货的能力,是度量交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展能力:采用企业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变化、培训费用比例三项之和的近三年内的均值来度量
3.供应商的评价方法。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制造企业正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更重视供应商的作用,通过对已有产品设计的重用,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供应商的业绩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期、产品、质量、提前期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企业所研究的有关资源利用的经典问题。随着企业制造方式的不断变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也不断产生了新的方法。目前常用的供应商评价方法主要有线性权重法、多目标数学规划法、成本估算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等。
供应商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复杂程度高、数据采集准确、数据传递及时、可操作性强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RP技术在管理中不断深化,为供应商的及时管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操作平台,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及时、有效、最优化的配置,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夏健明陈元志: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边界[J].经济管理,2003,(4)
[2]薛正亮季建化:供应链竞争环境分析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3,(2)
[3]张悟移:战略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7)
[4]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0,5
[5]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 经 济 技术经济研究,2003,3
1.供应商资格审查管理优化的源动力
目前,公司供应商资格审查工作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1.1供应商审查与认证没有体现专家评审的原则,这一点在技术方面比较突出,致使部分审查项目流于形式。
1.2供应商评价没有形成体系,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量化或细化的评价标准,缺乏评价结果运用于采购的反馈流程和手段。
1.3目前使用的资审问卷、评审报告、供应商评价报告等工具存在较多不足,审查问卷技商割裂、标准化程度不够,核心和重点问题分散,各部分互相重复。
1.4供应商资格审查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有待规范。
2.资格审查量化评审的创新性
2.1资格审查问卷的标准化、结构化创新
公司组织机构改革前,商务与技术分离,各负其责,相应的资格审查问卷也是各取所需,不同采购包涉及的技术要求不同,无法做到高效、全面的评价供应商。
公司组织机构改革后,技术与商务合为一体,急需建立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资格审查问卷。我们通过研究行业领先企业供应商认证评审的相关文件,学习吸收后重新设计了更加标准化、结构化的资格审查问卷,新资审问卷采用技商一体化结构,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六大方面设置细化的问题,并大量采用选项式结构,配合相应的注释和说明,便于供应商回答和评审人员审查评价。相比现有资审问卷,在标准化、结构化、全面性、易用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2专家决策机制与标准化的审查流程相结合创新
原有供应商审查与认证没有体现专家评审的原则,由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员工较早的开始独立工作,因此大部分审查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没有达到可以和供应商展开同等水平的对话并作出评价的水准。这一点在技术方面比较突出,致使部分审查项目流于形式。
优化后的资审体系突出专家评审在资审工作中的作用,专家通过审查工作文件范本、设计工作指引以及对疑难、争议问题的评价和决策介入审查工作。同时,为提升工作效率,我们设计了标准的审查流程和审查要求,特别确定了源地评审工作中的重点和“标准动作”,使审查人员能够迅速掌握一般的审查要求,确保审查结论的客观一致。
2.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创新
原有的供应商评价量化或细化的评价标准不够,没有形成体系,缺乏评价结果运用于采购的反馈流程和手段。评审报告缺乏客观量化评价,主要依靠描述和主观评价,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适应技商合一要求,通过完善和修订资格审查问卷,设计问卷评审指引、计分表、源地评审要项记录表以及供应商评价量化标准,我们建立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针对企业的基本规模与资质、经营状况、市场实力等通用指标,我们设计了量化的评分体系,分项设置明确,操作性强,资审人员可按照具体规则客观打分,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审查工作结果的客观性、专业性。针对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具体产品的要求,我们按照十九个专业分类分别设计了评审要点和指引,资审人员可按照具体产品分类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审查,并结合被审企业的技术特点给出定性的评审结论。
3.资格审查量化评审的实施效果
供应商资源是工程建设总承包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公司在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核电AE公司的过程中,必须在供应商资源的掌控和协调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才能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核电工程建设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我们通过规范供应商资审、认证等方面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水平,增强资源掌控能力,突破采购瓶颈,为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核电AE公司服务。
3.1全面推动集约化审查方式。原有的资格审查由于技商分离,协调困难,以及缺乏统一问卷等因素,造成除少数项目进行集约化资格审查外,多数以项目为依托,一个采购项目对应进行一次相应的资格审查,在采购项目频繁启动,供应商交叉参与多个采购项目的情况下,资审工作需投入很多时间和人力,效率不佳,也影响资格审查的效果。优化后的资格审查由于技商合一、问卷统一,可以采用集约化的审查方式,通过更细致的前期工作计划和供应类别细分,将同一供应商多个供应类别的采购项目集中审查,减少重复性审查,提升了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市场上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对顾客的竞争,也体现在与优秀供应商的合作。采购组织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确保采购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尤其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许多供应商信誉还未很好确立时,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对于确保采购活动顺利实施、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供应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供应商管理是指采购组织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提供物资、工程、服务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审、认证以及不断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它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采购组织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是采购链管理的最重要的支撑条件。采购组织的核心优势与链中其他核心优势的集合能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优势与能力,通过依靠采购链整体的力量,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
采购组织通过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规范其参与采购市场的行为,让实力雄厚、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顺利进入采购市场,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采购质量
加强供应商管理,根据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潜在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确定供应商的资格等级,就能事先淘汰一些产品(施工、服务)质量差、生产能力低下、技术设备落后的供应商,降低与质量较差的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采购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效益
在招标采购中,如果仅仅依靠招标等采购环节把关,由于评标时间短、核实困难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必然增加招标采购的工作量和采购成本。而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缩小投标人范围,保证进入开标、评标和谈判阶段的供应商都是综合指标过硬的供应商,减轻采购组织的工作量,加快开标、评标和谈判过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提高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三)有利于降低采购风险
由于受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复杂激烈的竞争以及各种难以预测的影响,如果采购组织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采购将面临各种风险,尤其是不符合采购要求的质量风险和由于供应商缺少信用或履约能力较差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加强管理,就可以实现排除那些产品质量差、缺少信用或履约能力较差的供应商,减少因此造成的采购决策失误,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有供应商导致的风险。
(四)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采购环境
随着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及竞争的国际化,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愈来愈激烈。加强供应商管理,可以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企业虚假投标的现象,有效地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为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营造良好的采购环境和氛围。
二、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已无法孤立存在,各零售商、经销商、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形成企业间的供应链。由于供应链是一种复杂、动态的合作模式,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致在供应商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运作。
首先,企业间信用体系的建立面临诸多问题。物流服务及供应链各环节中,信用体系是否健全极为重要,供应链各环节衔接是否畅通,出货是否及时,资金能否及时回流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
其次,供应链各企业间信息存在极大的不对称。企业很难依据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的评价供应商,供应商的经营情况、服务水平的真实情况只有供应商本身最了解。因此,信息的不对称会对企业产生误导,从而影响对供应商的正确选择。
最后,开发潜在供应商存在很大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出现具有更新技术、更有竞争力的上游产品与服务,与这些优质供应商合作是采购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要准确开发潜在的优质供应商,采购组织必须进行一定的战略调整。
三、供应商管理优化
供应商管理优化的目标是选择规模适当、信誉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运输便利、信息化程度高的供应商,通过评估、开发和管理,形成相对稳定的、多层次的、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并与之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改进与协调业务流程,联合配置采购资源,以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益,降低采购过程的风险,提高采购核心竞争力。供应商管理优化措施为:
(一)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起点,选择的依据是供应商评价与审核的结果,选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供应商评价与审核的过程。
1、供应商选择的目标。现代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目标不是寻找最低成本、最短交货期的供应商,而是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注重选择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提供合作的供应商,采购管理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之建立互信、互利、互助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简化采购计划、运输和库存管理,控制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一般要根据供应商的多少、采购数量的多少,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以及采购时间是否紧迫等要求来确定。通常分为3类:定性的分析选择方法;定量的选择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选择方法。为实现供应商选择的客观化和科学化,应注重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供应商。
(二)准入供应商的管理
对准入供应商的管理是采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对由采购组织核准、认可,具有供应商资格,能随时提供物资、过程、服务且能履约的现实供应商进行的管理活动。采购组织应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方针和策略,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相应的机制,适时跟踪、评价、规范供应商的行为。
1、健全供应商管理方法体系,加强对重点供应商的管理。经过开发选择准入供应商成百上千,为节约人力物力,采购组织必须分清主次,区别一般供应商和重点供应商,将管理的重点对准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如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定点管理。
2、完善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及时掌握供应商业绩和资格变动情况,是供应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供应商有关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合同完成率、售后服务等绩效信息,对于采购组织选择评估供应商、做出采购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日后调整完善供应商网络的依据。所以平时要做好供应商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收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以确保档案数据准确、真实、全面而系统。
3、建立交流和激励机制,强化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前提是彼此间的高度信任,而要形成这种信任关系,必须加强经常流,及时处理合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问题。
4、引入竞争机制,加大供应商审核监督力度。净化供应商队伍是促进采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对供应商的管理应引入竞争机制,使那些能经常满足采购需求的供应商源源不断地加入到采购行列中,而对那些抱着种种幻想加入采购市场,又对采购活动不做出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则实行淘汰。只有通过供应商之间适度竞争,优胜劣汰,优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采购质量和效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一、安踏存货管理的案例介绍.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安踏,是国内五大知名体育品牌之一,主要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运动鞋类及服装。安踏有限公司的经 营销售业 绩位于全国前列,并且连续多年安踏的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更是在全 国同类产 品中荣列第一。安踏是体育用品销售专卖体系的实践者,2001年安踏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体育用品专卖体系,从生产单一产品的运营过渡到综 合性体育 用品品牌的运营。到目前为止,安踏在国内的专卖店已经超过8000家,并且在国内建立了最完备的覆盖全国一、二、三线的市场营销网络。
可是近两年,运动鞋的高库存隐患正在逐个爆发,继李宁、中国动向陷入困境后,安踏、特步、匹克等企业也都未能幸免。这是由于针对2011年年初的这一轮扩产,大部分企业未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运动鞋市场就已经逐渐复苏,2010年一整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但是这种增长是建立在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整个市场低迷的基础上,是一个补货的过程,整个市场需求并不像2003年前后那样旺盛。于是,疯狂扩张的背后暴露出来的却是规模增速下滑、市场集中度偏高等种种问题。当市场无法消化产能扩充后所带来的过量产品时,便出现了大量库存。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运动品牌行业头痛的问题。据安踏2012年年报,安踏2012年营业收入达到76.23亿元,净利润13.59亿元,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集体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税率、员工成本、存货等上升的情况下,安踏的自由现金流入实现了近4亿元的增长。 2013年8月25日,安踏了2013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后,从统计数据可见,尽管依然延续关店潮与收入下滑,但透过中报依然能看出过去一年间处理库存的成果———关店总量在下降。财报数据显示,安踏的库存已从2012年年底的6.87亿元降至2013年中期的5.76亿元。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明确表示:“安踏的库存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库销比已恢复健康水平。”目前,安踏的店铺新货比例有明显提高,每月售罄率也有提升。现在库存问题已解决,安踏可能成为第一家走出谷底的运动品牌企业。
二、企业存货管理与供应商管理.
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建立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实质上,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转 变为单机 库存管理 问题。传统用户是按照发出的订单进行补货,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量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也就是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应商可以针对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做出更快速的反应并制订更有效的计划。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不是卖方管理库存,而是由供应商管理卖方的库存,供应商决定什么时候补货和补多少货,这是一种降低物流成本和压缩存货的有效方法。零售商有自己的库存,批发商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库存,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能够一 定程度上 消除牛鞭 效应。供应链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且相互封闭,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从而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无法使供应商准确了解下游客户的需求。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要求每个企业对生产、销售和需求等信息共享,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这样可以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强化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度增加,需求信息能够真实、快速地传递,下游企业的库存压力就可以缓解,避免牛鞭效应。企业资产的质量、营运效率与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相关。企业资产质量的好坏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尤其重要。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占用企业大部分流动资金,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对象就是存货。存货的增加可以增强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活动的能动性,但存货过多会占用较大的资金使企业利息支出增加,而且会增加与存货有关的各项成本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这会导致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因此,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降低存货成本,使存货收益和存货成本实现最佳配比,充分发挥存货作用,使存货量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的同时使存货成本降到最低。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达到这一目标一直在寻找一种合理的途径。目前,运用供应商管理正在往零存货的理想迈进。安踏能够率先从本土运动品牌的低谷中走出来也正是运用了供应商管理。体育用品企业中,账面存货仅仅是其实际存货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已批发给经销商却没有卖出。在运动品牌行业整体产能普遍过剩、区域内的各个运动品牌商乃至商圈内的各个品牌加盟商整体库存普遍积压的市场环境下,安踏从订货开始,坚持维持平稳健康库存水平的目标,与加盟商及分销商分享对未来趋势的分析及预测,进而增加订货的准确度,目的是降低每家门店的库存风险。除了提供定期对库存管理及产品知识的培训外,安踏对店铺优化计划和零售折扣政策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提升零售商的营运能力。透过全方位的监察系统,安踏紧密监察并且控制零售表现,不断改革和优化包括工厂店及折扣店等清货渠道,从而使零售商存货管理的能力提升。 2013年8月23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数据中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3.7亿元,毛利率41.1%,净利率18.6%,均高于市场预期,特别是2014年第一季度,订货数据实现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的正增长。安踏运用了供应商管理,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经营费用,增加了营业销售额,提升了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这说明了供应商库存管理是一种适应企业竞争的有效途径。
三、供应商管理库存在运动品牌企业推广的可行性.
(一)实现供应商管理的条件.
品牌商与终端之间的信息沟通的基础设施并不算差,大部分的运动品零售店铺都有信息系统。只要品牌商愿意,零售终端的信息是可以较快反馈的。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规模,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一定的技术手段建立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存货系统。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馈制度和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供应商管理在运动品牌企业的可行性探索.
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企业的成本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所以通过供应商管理来优化存货管理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第一,保持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较好的合作关系。应加强企业的诚信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建立新型的相互合作的共赢乃至多赢的伙伴关系。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之间的诚信度不足。例如,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向供应商过分压价,而供应商也为了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实施提价。双方利用信息不对称,不断地进行“价格博弈”。而且双方都把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保密封锁,不与贸易伙伴共享,这样不仅使双方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也使商品的成本增加,使商品竞争力下降。供应链管理的实行就要求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以诚相待,企业帮助供应商了解消费者需求、了解市场,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调整自己的生产,这样才能降低商品成本,才能加快存货的流动。第二,通过订货制度的改革和设计生产的优化来加速供应链。零售主导的业务模式将是未来运动品牌的转型方向。为了更快速地迎合消费者需求,运动品牌必须在优化产品的同时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加速供应链必须从产品周期的每一个环节节省时间,而订货、设计和生产是最为核心的三个环节。由于信息共享和拓展直营两个方式尚未成熟,可行性不强,所以现阶段可以通过订货制度的改革和设计生产的优化来加速供应链。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演变与互联网1.0向2.0的不断纵深,以虚拟经济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正逐步走上历史舞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乘数效应”,带动我国传统经济领域的二次腾飞。可以说,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平台作用,汇聚了海量生产信息、交易信息与消费者信息,改变着消费行为、企业形态与社会价值创造方式,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远超过工业时代。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必需要对传统的采购管理方式和项目操作模式进行改革及创新。以京东商城当前的模式为例,通过建立企业采购内部商城――京东合作店,创新结合电商平台技术与服务,帮助企业集团总公司与各省分公司之间建立起“企业采购、商城对接”的内部电商平台,解决了集团集中采购与分公司弹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既能获得集团采购模式专业化、一站式、透明化等好处,又能对各省分公司个性化、本地化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企业采购内部商城――京东合作店的采购模式简化了以往传统大型集团化企业招投标的繁琐流程,以仓配一体化的快速物流服务让客户享受到国际领先的网购体验。而且借用京东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商品品质、物流配送服务、技术平台支撑服务都由京东进行保障,充分节约了企业的人力和管理成本。
在目前未引入企业――网店采购模式的情况下,仍将面对零星需求搜集汇总、供应商询源、供应商资格审核、项目招标采购评审、合同签订、物流配送等一整套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如何借鉴电商的用户感知管理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下面参考互联网电商淘宝商城――天猫的质量管理方式浅谈如何做好供应链质量管理工作。
淘宝――天猫商城(简称淘宝商城)作为如今最大的互联网网购中心,是目前B2C领域杰出的企业代表。淘宝商城必须保证自己的质量才能得到顾客的好评和好信誉。质量管理好比一幢建筑的构造,若结构不合理,则会倒塌。淘宝商城通过设置入驻开店的质量管控、日常运营中的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和管理体系评价及建议这4个模块,使其管理完善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地位。
2 进驻质量管理
2.1 淘宝商城商铺入驻管理方式
淘宝商城目前在商铺入驻方面主要建立资质分级认证管控、违约保证金管控和服务费返回激励制度,从资质和金钱奖惩2个方面建立入驻门槛。确保入驻商家的质量。具体情况如下:
(1)资质分级认证管控:目前淘宝商城按照3种资质进行分级:a.旗舰店;b.专卖店;c.专营店。要获得不同的资质必须由商家提供不同级别的完备的申报材料:具有完整授权链条的授权书和中国商标网上该品牌的商标注册信息及状态查询信息(也可以是经销商出具的正规渠道证明);拥有注册商标或者品牌;拥有正规的品牌授权书(专卖店);签署入驻淘宝新平台服务合约(专卖店)以及身份验证。
(2)违约保证金管控和服务费返回激励制度:淘宝商城根据不同的品牌、商铺规模、市场影响力等要求入驻商家缴纳违约保证金,以确保商家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了促使商家更严肃地对待在商场的经营行为,提高商家经营服务能力。商城采用有条件的技术服务费年终返还制度,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质量等指标的达标情况对商家的技术服务费进行部分乃至全额返还。
淘宝商城通过上述2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入驻商铺都是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商铺,另一方面通过奖惩管控手段保障商铺后续能够提供优质产品、优良服务。实现商城与商铺的良性发展。
2.2 运营商现状及借鉴
现有的传统运营商与供应商仍然处于传统的敌对型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由采购目标、低价中选所驱动的,注重短期目标。运营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考虑其能给运营商带来什么,多以价格、质量和服务作为主要评估指标。因此没有实现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和良性的惩罚激励机制落地。
借鉴:运营商可以借鉴淘宝的入驻认证和商家资质分级以及考核和激励制度建立自己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结合传统的供应商分类方法,考虑增值性和竞争力2个维度(增值性主要包括设备的重要性、行业技术壁垒和产品的可升级性;竞争力包括产品/设备自身属性、市场影响力、采购难度、企业信誉和合作潜力)。综合权衡风险情况,将供应商分为3类,即战略供应商、重要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建立不同的合作策略,同时根据供应商的能力变化及合作情况动态进行升降级管理。图1为供应商分级管理方式示意图。
3 日常运营质量管理
3.1 淘宝商城日常运营商铺质量管控方式
淘宝商城目前通过“正品标识”对商品进行认证;通过“买家评论”发动群众对商品质量和服务共同把关;通过“支付宝”系统的到货确认后付款的方式由消费者最终亲自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具体情况如下:
淘宝商城对卖家商品严格把关,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认证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好的产品会显示“正”字,代表是正品,是通过检验的。另外通过商家承诺的七天无理由退换等方式来保障商品质量。
建立买家评论机制,这是对日常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这里能直接地了解到顾客的感受和评价,通过广大消费者实现众包服务以了解产品质量的好坏,促进商家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真正的质量管控。
支付宝系统
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切实保证买家权益,防止网络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3.2 运营商现状及借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目前在产品认证、供应商评估领域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有了卓越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正品认证:目前已经通过驻厂检测、飞行检测、到货检测等一系列的产品质量检测方式来保障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但是在信息共享和透明性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质量结果通过平台,再通过各省在各个线条分转,数据的汇总、上报、审核、整理、分发层层进行处理,及时性、透明性及数据有效性大大削弱。
买家评论:目前运营商针对供应商的评论机制主要采用质量检测问题情况和供应商后评估进行。质量问题情况同正品认证一样,主要在共享及时性方面。后评估机制主要问题是按季度事后评估、评估滞后严重、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相反淘宝的即时评估机制能够给其他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参考价值,也能给质量差的商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货到付款:目前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保障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合同款项支付上也普遍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但是在质量考核方面,一方面存在后评估与质量问题及合同款支付链条脱钩,另一方面由于直接使用部门与付款部门信息不透明,导致考核扣款难。
从以上可以看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数据交互不畅、不及时、不透明、不共享造成的。因此借鉴淘宝商城等电商模式,运营商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产品/供应商的多维度管理平台,并且该平台要直接面向供应链各层级人员。从平台上可以直接反馈某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直接对某供应商/产品进行评价,能够反映最真实的用户感知。
4 物流体系管理
4.1 淘宝商城物流管控手段
淘宝商城通过“淘宝大物流”计划对物流企业进行约束管控从而提升物流自身服务质量;通过平台对接,实现物流信息透明化从而提升消费者的用户感知;通过退货运费险,解除消费者的退货担忧,为退换货提供了物流保障。
4.2 运营商现状及借鉴
目前企业的物资运输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企业自主运输和供应商负责运输。企业自主运输主要针对库存产品,从厂家库――大区库――省库――地市库。供应商运输主要针对货到施工现场产品,从厂家库――地市公司施工现场。
这2种运输模式,物资等其他主要相关信息目前省内都通过供应链系统承载,缺乏物资配送情况的可视化(由谁配送、配送进度),而且对于小地市/零星需求;在这种配送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及时响应。可以借鉴淘宝对物流商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对配送需求进行分类,分级别响应,满足不同的配送需求;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平台对接供应商与物流信息使各地市分公司需求方充分掌握到货进度,降低线下沟通的成本。
从以上淘宝网质量管控的各种手段可以看出目前电商平台消费质量管控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从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这是由于电商消费是由用户直接自行采购来决定的,用户的支持是电商与商户发展的关键。
目前运营商的企业采购是一个大的供应链链条,上面穿插着计划部门、建设部门、使用部门、维护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监督部门、上级监管机构等各个单位和部门。不可能一日实现变革,目前只能通过逐渐吸收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实现一点一滴的优化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2] 淘宝大学. 电商运营[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对新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严格审查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条款,确保民营经济“法无禁止即可进入”,从源头上保护民营经济跟其他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二是对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全县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对存在限制民营经济发展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法治环境。三是制发政策规范性文件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对新制发的规范文件,起草单位一律征求企业行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意见,增强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今年以来,为县政府常务会合法性审查218件,其中招商引资协议91件,督促催办备案规范性文件7件,继续有效的59件,拟修改的2件,失效的43件,没有出现与上级政策法规相违背及违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
(二)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是完成行政执法“两主体”清理。开设法律大讲堂,组织各级领导干部200余人集体学法,强化干部法治思维。完成了行政执法主体与执法人员清理,完成全县245执法人员证件办理。8月14日,在县中学举办2020年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县考点),全县乡镇部门共234人参加,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强化执法实务培训,邀请专家集中开展执法实务培训2次,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大对重点执法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重大行政处罚备案17件。二是落实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县级部门开展行政处罚、强制权力事项网上运行。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切实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水平,避免过多扰企。三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开展证明事项清理,严格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通过日常检查、接收举报、专项检查等形式,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整治市场监督管理行业乱点乱象,规范217家企业、商户经营活动。及时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三)整合法律服务职能,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完善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制定工作指引,提升担任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律师的专业素养。发挥律师、法律工作者作用,积极掌握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帮助民营企业提升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推动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体系,引进绵阳3家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二是组建涉企专业服务组织。依托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参与涉企重大项目洽谈,起草、审查、修改重要法律文书及合同协议。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深入民营企业靠前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以“法律政策八进”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法律政策进工地”“法治体检”等活动,在宜居县城、漳扎魅力小镇、九绵高速(LJ3、LJ6标段)、川九路等重点建设工地,组织律师为工地项目部提供“点对点”的一站式法治体检服务,审查劳动合同120余份,提出法律意见20余条。三是健全公证法援服务机制。创新民营企业法律援助机制,为民营企业涉及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指引等法律服务。加大对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协调沟通力度,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公证机构服务市场功能,主动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投资保护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今年办理涉企公证6件,法律咨询150人次。四是防范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打造“调解进企业”矛盾纠纷机制,拓展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及行政执法监督等多元投诉协调处理机制,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全力化解涉企特别是民营企业矛盾纠纷。今年各级调解组织受理涉企纠纷8件,调处成功8件。
(四)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一是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将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与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有机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定期服务民营企业典型法治案例,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浓厚的民营企业营商法治氛围。二是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扎实推进对民营企业的法治体检活动,为民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和法治宣讲活动,加强民营企业的政策解读,构建风险防范和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开展“法律大讲堂”法治宣讲活动。邀请知名律师围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劳资纠纷等涉企案件深入剖析解读,并进行现场法律咨询。今年开展法治进工地13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份,解答法律咨询72人次。
(四)主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一是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坚持把安全管理作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必检”的要求,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此外,专管民警还深入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安全管理常识教育培训,并与施工单位签订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书、治安管理责任书,全面落实治安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稳定。二是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管控,切实过滤危险因素。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风险理念,结合灾后重建治安维稳工作实际,主动进攻,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为主线,牢牢抓住“管人”这个关键点,坚持以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规范实名制采集和特种行业管控工作,全面掌握流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力防范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和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整体法治意识不强,营商法治氛围不足。当前我县依有部分群众“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利不信理”,导致缠访、闹访现象偶有发生,影响了政府权威和营商环境。部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守约意识还不够强,导致有不依法经营现象出现。
(二)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较少。经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县域内聘请律师法律顾问的企业仅6家,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事务等方面,极少参与企业决策论证,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甚少。
(三)调解员素质不平衡,影响工作效率。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涉企人民调解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人民调解员的依法调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县仅有85名兼职人民调解员,素质能力存在参差不齐,导致有的调解工作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四)执法人员素质不齐,营商环境还需优化。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还是有选择性执法和滥用自由裁量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营商环境大打折扣。
(五)部门服务欠优。职能部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职能部门在服务意识、质量方面还有所欠缺,存在态度冷漠、推诿扯皮等现象,办理手续过长,甚至还出现某部门的股室遗失企业相关资料的情况。政务中心未完全发挥职能。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将各职能部门的部分窗口单位整合到一起办公,仅实现了办公地点的整合,还未能搭建能够沟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部门之间办理情况等信息共享无法实现,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仍然步骤多、时间长,无法做到多证合一、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等目标。
三、下一阶段工作举措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分析我县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及时整改问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壮大我县民营经济发展。
(二)要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涉企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窗多办事”。推进律师参与调解工作,完善诉讼与仲裁、调解、公证的有机衔接。推进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仲裁,在矛盾纠纷多发的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并选聘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调解联系点。组织引导律师积极服务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决策论证提供法律咨询,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并发挥作用。坚决查处影响行政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行为。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3XJJGYBXM12)。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从1999年以来,我国一些省区面向区域社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技能教育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新型高等院校。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05年由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创建一流的应用型大学,经过8年的专业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一)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与现代教学管理模式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基础管理工作,或进行自主创业,具备较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学院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运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市场营销模块、财务会计模块、物流管理模块都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通过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技能,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相关课程的设置也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二)以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实践教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进行了多项改革,改变以往实践教学集中在第七学期的作法,不但实行“小学期制”,即实行“2+1”学期制,每学年在完成正常两学期的基础上,增设第三个实践学期,专门开设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各种课程;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设了各门课程的网络课堂,增加了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师生课下则可利用网络课堂平台进行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技能。
(三)构建全方位实践途径,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途径,也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既达到课程的技能要求,又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举两得。使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高度匹配,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助理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助理企业培训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参加各种大赛
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综合与专业知识基础,课下通过参加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大赛、市场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未来职场108将”精英挑战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提升领导力、创造力与执行力。近几年学生通过各种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本科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课多面广、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学生几乎要学习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下的所有课程,没有针对性,缺乏特色,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失去了就业竞争力,2009年至今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在高危状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也始终难以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的干扰,追求的仍是重基础、宽口径、知识全面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仍然以点多面广为特点,且没有与区域经济及学院定位很好地相衔接,虽然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课程的讲授仍多以理论授课为主,虽规定了相关的质量监督措施,但实施效果一般,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升,专业选修课数量不多,且不能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专业特色严重匮乏。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虽然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往往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很好结合,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在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提升,最终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目前拥有 “双师”或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引进教师的准入标准不断提升,应用型高校须具有与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利于专业建设的发展。
(四)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单调,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有独特的学习能力,他们独立、自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满足于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的被动接受,所以他们更愿意去实践,参加竞赛,来验证自己的能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教师基本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所以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在课堂上也主要沿袭传统的听课加记笔记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思考,课堂气氛不活跃,既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养特色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入学分数比较低,底子相对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缺乏积极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带头人应该高度关注社会经济的走向,在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设置上应具有前瞻性,积极开拓社会紧缺的而在其他传统高校没有的实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新模式,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本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特色,结合院校教学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人才。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应明确的目标,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地强化、拓展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在学校集体安排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外,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参与各种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ERP经营模拟大赛、市场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
(三)优化和整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者,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提升,是应用型高校
一、供应商优化概述
1、供应商优化管理的概念
供应商优化管理是指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的总称。在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链条中,供应商优化管理处在极为重要的链条位置中,特别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是否有优异的业绩表现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供应商优化管理也就自然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2、供应商优化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供应链从中得到更多的利润,供应商的优化选择显的尤为重要。供应商处在企业供应链的最上端,如果供应链的最上游出现了问题,下游即使付出艰苦的努力也无法做到最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与供应商关系的重要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产品质量、价格、柔性、提前期、交货准时以及服务等综合因素已成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而对于一家具有长期经营周期的企业来说,手中已经握有大量的供应商名单。如何对手中的供应商进行优化、建立一套完备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是一件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事情。供应商的优化管理必然导致供应商的数量减少,与此同时,建立起与少数供应商稳定和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采购质量、减少市场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未进行供应商优化选择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供应商采购策略造成的影响
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等手段向企业运用讨价还价的能力。强有力的供应商能压缩行业获利能力。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买方必然同时向若干供应商购货,以引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并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只是短期合同关系甚至是生意场上的对手。
在浙江中通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公司)从G网渠道产品转型进入CDMA市场初期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手机厂商和手机国代商、省代商,中通公司没有进行筛选和梳理,缺乏一套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和评价体系,这样迫使采购每天忙于与众多的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运营商提出的需求多种多样,为了迎合运营商的需求,采购有时需要为了几台甚至是一台手机与供应商价格谈判,有时运营商提出的需求数量不多但一单就要向多个供应商采购,采购和商务疲于走流程、下单、沟通谈判。由于没有长期的上游供应商战略合作,需不断的寻找省代产品资源,不断的与其它的省代进行争夺产品资源和谈判。造成采购没有时间去考虑未来的产品规划,考虑后续市场的发展方向,人员总是感觉不足,整体收益又不高,还增加较多的行政后勤成本。
2、缺乏长期的战略合作供应商,无竞争优势
虽然采购的价格谈判降低了购买价格,但不能激励供应商的特别支持,也不利于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中通公司初期没有建立战略合作供应商,造成公司缺乏自己长期的主力产品线,销售非常被动,无法与渠道商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一旦局方出现大型的活动,投标竞争无法有力把握机会,也无法获得供应商全力的支持,甚至损害到自己与渠道及局方的关系,如出现紧俏货源无法供应,同样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商,从而影响自身在局方的地位。
三、分步骤对供应商进行优化选择
1、首先对采购物品分类对待
企业所需采购的产品很多,若采取相同的方法来管理,就要考虑最复杂和最困难的情况,从而采取最繁杂的管理办法,进而加大了采购环节的管理成本。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应依据物品在企业中的重要性Y和对供应商的依赖性X进行战略定位,其分类模型如图1所示。
对供应商的依赖性 X
图1 采购物品的定位模型
由图可见采购物品可以分为四类:战略产品、重要产品、一般产品和瓶颈产品。作为浙江省级商及运营商政企供货平台,省级商产品是公司的核心,运营商政企供货平台也是为了加强浙江省级商的地位。
结合中通公司来说,对于重要产品,必须与供应商谈省级,跟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对于战略产品,选择主流品牌,与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的关系,协助其运营商入围并共同商讨未来产品的方向。对于一般产品,量较少且非主流的运营商的产品需求,简化订单流程,减少行政、后勤成本的增加,渠道需求选择放弃。对于瓶颈产品,主流但非省代产品,尽可能争取用省代产品替代。其中,省级战略产品将是采购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核心的利润来源。
采购物品分类的目的是使企业对自身所需的各种产品区别对待,设定一名产品经理对战略产品、重要产品的重点谈判,一名产品助理负责协助订货并对一般产品和瓶颈产品进行跟进,进而在选择供应商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可以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合理配置企业的采购资源。
2、其次细分供应商,确定战略合作目标供应商
供应商规模和经营品种进行细分,可以把供应商细分为四类:品牌厂商、全国商、其它省级商、通信市场供货商。
品牌厂商:规模大并且考虑的是其品牌长期的运作不会仅考虑其短期的获利,并且与运营商特别是集团电信保持着长期合作和密切沟通。
全国商:虽然规模大并与集团电信有着一定的跟进,但其主要考虑其短期获利能力。
省级商:虽然规模大并与省电信有着一定的跟进,但其主要考虑其短期获利能力。
通信市场供货商:仅考虑其自身短期获利能力。
按照将CDMA手机产品供应商按品牌,可以把供应商细分为四类:
一线进口品牌:这类品牌生产规模大、经验丰富、技术成熟,但价格相对较高,利润率一般较低,经营品种相对较少的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在广大的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都是通过全国模式操作,做其省级需通过国代进行合作。
一线国产品牌:行业带头人这类供应商经营品种多,财务状况良好,利润率高,竞争力也比较强,可直接与厂家建立合作,并且将紧跟集团电信套餐政策方向快速有跟进产品。
二线品牌:这类供应商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也比较少,利润率高。它们生产经营比较灵活,但是增长潜力有限,限于本地市场销售。
三线品牌脆弱型供应商:这类供应商生产规模小,但是经营品种较多,利润率高,其财务状况不是很好。
如上分类显而易见,一线国产品牌并且与厂商直接合作将是公司省级战略合作的首选目标供应商。
3、最后对战略合作目标供应商优化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方法很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有:直观判断法、协商选择法。
定量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法、排序方法、层次分析法。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法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随机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方法、证据推理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26-01
一、采购流程及运作的优化
包钢目前的采购业务主要分为原料、燃料,有色材料、辅助材料,即每月20日之前需将次月要用的物资计划上报公司综合计划科,审核备案,经领导批示后于28日前实施采购。各个专业通过公司的价格委员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物资的价格,来签订合同,进行备案后组织进货。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包钢物资供应公司的采购流程主要分为三个大项,即采购流程、供应流程、库存管理流程。采购流程中应由二级单位上传次月的需求计划,并填写好请购单,并要求存入数据库中。公司采购员应根据供货商的报价及需求计划和根据供货商管理中的供货商信息选择供货商并与之协商价格,供货商最终确认后,采购计划表转化为采购订单,并交给主管领导进行审核,然后采购员可以将采购订单从网上发给供货商并且随时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等供货商发货,材料到达之后,采购员让质量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采购订单转到财务部门应付账款系统,若不合格则转入退货系统。
在供应链运作方面,包钢属于国有特大型企业,受到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分散、低效、高能耗的形式严重影响了物资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包钢的外部供应网络有待改善,内部供应网络业需优化;另外一个就是库存管理和仓储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我们这里将采购和库存的供应进行一体化管理。首先是结构性战略既包括对于外部供应网络的改造业包括了内部库存供应的网络设计,将包钢采购物流系统进行重构;其次功能性战略包括了界外的运输方式以及对运输方式策略的改进、库存中的供应路线优化以及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实现采购物流过程的适量、适时、及适地的高效运作;再次基础性战略包括对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组织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从而保证采购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证。
二、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在基于供应链之下的管理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物资公司与供应商建立合作的关系,从而来实现整个物资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准确、快速地流动,从而来降低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的成本。所以,在整个物资采购的网络中,包钢完全可以根据把物资进行分类方法,第一,将外购原料、燃料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料采用不同的采购和管理方式和供应商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的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与其中筛选出的部分重要原料、燃料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可以节省管理的成本,提高包钢采购物流的平稳与能效。
以前到现在,包钢采取的都是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方式,没有制定标准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流程。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购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有关的供应商资料,进行初步的筛选后,让供应商提供样品让技术部门进行测试,在样品测试合格后提供测试的认证给采购部门,然后采购员向供应商进行初步的问价,采购员根据供应商的初步报价,结合公司的定价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价格协商,必要时采购经理也需要参加,就价格以及最小采购数量、付款的条件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一致,即列为包钢的供应商,进行正常采购。在今后的合作中,双方是以一种以价格为中心进行博弈过程,包钢经常会以低价为目标来寻找新的供应商,而忽略了与已有供应商一直以来的精诚合作来降低成本。其实供应商的精简和优化,会大大的降低包钢采购的成本与复杂性,从而提高采购的品质和包钢对市场反应的敏感。为此,包钢很有必要成立供应商的评选小组,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估指标系统,把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优胜劣汰,最终实现采购环境的优化。
三 、决策的优化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采购管理决策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对采购进行分析,采购的分析主要包括了采购的需求与采购市场的分析。由于目前包钢在这方面存在着手工操作、从来都是靠经验的决策和事后的报表分析的陈旧管理手段,因此,包钢需要变革采购管理的方式方法。转变经验决策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即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物料的供应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供应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对物料需求和物流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价格对于物资采购部门来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市场信息,公司对物资的价格进行经常性、科学合理的预测,不仅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使得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这是包钢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另外,组织结构的变革是为了降低组织经营的成本,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一般情况下,认为流程的优化后需要对组织机构进行再调整,按照业务的流程将众多原来松散的部门紧密地联系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的组合和协调。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以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为背景,从包钢的采购流程、供应链、供应商管理选择、决策管理的优化、组织结构的优化几个方面对包钢的采购物流优化做了阐述和探讨。钢铁企业采购物流的优化为包钢扩大国内的市场、迎接来自各国企业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钢铁企业的采购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使得包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船舶设备采购流程
设备采购流程,是指有制造需求的企业选择与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设备的全过程。船舶设备采购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实施设备采购计划和评估设备采购计划。
二、采购流程优化
在熟悉了采购流程之后,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我们就需要进行采购流程优化。
(一)提升技术素养
作为采购人员就是遵守采购的流程,熟悉商务条款和掌握谈判技巧。而技术素养是指采购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对经常采购或专门负责采购的产品有一定技术层面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分析,在和供应商谈判的过程中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合理的采购计划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获得更多利润。在考虑采购数量时,不仅需要满足需求,同时要保证库存成本最低。确定恰当的订货时间和订货量。使采购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不可过多,更不可太少。
(三)完善供应商管理
一方面,是不断引进新供应商;另一方面,是将现有的供应商进行分类和编号。引入新供应商是为了增加选择的范围,通过充分的比价让供应商之间形成有效的良性竞争。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和编号,分类标准可以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业务内容先分大类,再分小类,每一小类进行分类标号,称为采购分类编号;同时供应商本身还有一个身份编号,称作供应商编号。设计一套供应商管理的软件系统,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都编入供应商系统,如此一来,不论是检索采购分类编号找询价供应商,还是搜索供应商编号确认其业务产品都变得简便。
(四)规范三加一文件
在技术评定过程中,所有参与项目报价的供应商都需要签订三份文件,分别是:产品技术协议,时间进度表和安全规范协议。因为这三份文件是确保产品质量、企业生产进度和项目施工安全的。只有签署确认了这三份文件,才能被认定技术合格。
(五)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将采购权利下放到采购部门,并不意味采购部门就可以在采购中专断独权,企业必须在项目定点的过程中成立一个监管委员会,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决策。企业需要加强对相关采购人员的监督,如果出现问题,必须要做到问责到人。另外,还需要加强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来杜绝个人利益的诱惑,维护企业的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
三、供应商评估
造船厂在选择船舶设备供应商时,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定各种船舶设备供应商选择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并结合造船业的特点,制定评价的标准;再利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出合适的船舶设备供应商;在实施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合作效果以便修改评价标准,使评价指标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之中。
(一)市场竞争环境
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以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
企业可通过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以及采购人员、销售人员或行业杂志、网站等媒介渠道了解市场上能提供所需物品的供应商。然后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负责,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目标。其中降低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供应商评价、选择不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带来一系列的利益。
(三)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
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根据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灵活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建立评价小组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对于技术要求高、重要的采购项目来说特别需要设立跨职能部门的供应商选择工作小组。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五)供应商参与
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然而因为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有限,企业只能与少数的、关键的供应商保持紧密地合作,所以参与的供应商应是尽量少的。
(六)评价供应商
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
(七)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给予旧供应商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四、结语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采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采购管理需要采购流程控制和采购流程优化相辅相成。只控制不优化,企业的采购成本无法降低,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优化不控制,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无法得到保证。所以需要重视采购流程的控制和优化,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库存控制难题
库存是把双刃剑,库存量过大会产生以下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库存量过小又会产生如下问题: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如何平衡库存,改善库存控制方法,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是库存控制中的难题。那么,在供应链环境下采用何种策略来破解一体化库存控制的难题呢?
二、单极库存控制策略
1.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 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来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1)VMI的主要方式。一是供应商提供包括所有产品的软件进行存货决策,用户使用软件执行存货决策,用户拥有存货所有权,管理存货。二是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但是存货的所有权归用户。三是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拥有存货所有权。四是供应商不在用户的所在地,但是定期派人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存货的所有权。(2)VMI的实施步骤。一是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二是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三是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四是组织机构的变革。一般来说,具有下面的情况应可以实施VMI策略:零售商或批发商没有IT系统或基础设施来有效管理它们的库存;供应商实力雄厚并且比零售商获得较大的市场信息量;供应商有较高的直接存储交货水平,因而能够有效地规划运输。
2.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是建立在经销商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由制造商安装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把各个经销商的库存通过该系统连接起来,每个经销商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其他经销商的库存,寻找配件并进行交换。同时,经销商们在制造商的协调下达成协议,承诺在一定条件下交换配件并支付一定报酬。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体系中的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而提出的。供应链上存在着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即向供应商订货量的方差会大于向其顾客销售量的方差。并且这种波动会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地扩大,这种现象称之为“牛鞭效应”。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牛鞭效应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借助供应商或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来减轻牛鞭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3.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也叫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同时增加了供应商的销售额。CPFR在CFAR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定,即不仅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来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规划等)也由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CPFR针对合作伙伴的战略和投资能力不同、市场信息来源不同的特点,建成一个方案组。方案组通过确认合作伙伴从事关键业务的能力来决定哪家公司主持核心业务活动,合作伙伴可选用多种方案实现其业务过程。零售商和制造商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不同层次的数据,通过反复交换数据和业务情报改善制定需求计划的能力,最后得到基于POS(point of sale)的消费者需求的单一共享预测。这个单一共享需求计划可以作为零售商和制造商的与产品有关的所有内部计划活动的基础,换句话说,它能使价值链集成得以实现。具体CPFR的实施:实施CPFR需要合作企业转变对自己、对顾客和供应商的观点。面向CPFR的合作企业价值观要素有:(1)以“赢/赢”的态度看待合作伙伴和价值链相互作用。(2)为价值链成功运作提供持续保证和共同承担责任。(3)承诺抵制转向的机会。(4)承诺实现跨企业、面向团队的价值链。(5)承诺制定和维护行业标准。
三、多级库存控制策略
1.基于成本优化的多级库存优化。库存控制策略。在库存控制中,考虑集中式(中心化)和分布式(非中心化)两种库存控制策略情形。一是中心化库存控制。中心化库存控制是将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业上,由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库存进行控制,调节上游与下游企业的库存活动。这样核心企业也就成了供应链上的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担负着数据的集成、协调功能。中心化库存控制策略是将库存中心放在核心企业上,由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系统进行控制,协调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库存活动,这样核心企业也同时成了供应链上的数据交换中心,担负着数据的集成与协调功能。在多级库存控制策略中,可采用“级库存”取代“点库存”来解决需求放大现象这个问题。在一个销售系统中,每一阶段或层次称为一级。系统每一阶段或层次的库存等于该级本库存加上所有下游库存。二是非中心化库存控制。非中心化库存控制是把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分为三个成本归结中心,即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销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自根据自己的库存成本优化做出优化的控制策略。非中心化控制策略是各个库存点独立地采取各自的库存策略。它把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分为三个成本归结中心,即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销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个中心根据自己的库存成本最优化原则做出库存控制策略,定货点的确定可完全按照单点库存的定货策略进行。非中心化库存控制策略在管理上比较简单,能够使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地做出决策,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基干时间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优化还应该考虑对时间的优化,比如库存周转率的优化、供应提前期优化、平均上市时间的优化等。库存时间过长对于产品的竞争力不利,因此供应链系统应从提高用户响应速度的角度提高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水平。如图1说明时间优化对供应链库存控制的影响。
图1零售商库存水平与供应提前期的关系
上图为零售商库存水平与供应提前期的关系,显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售商从供应商处获得的库存水平与变化的提前期关系。显而易见,随着提前期的增加,库存量变大而且摆动幅度更大,缩短提前期不但能维持更少的库存而且有利于库存控制。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要做好库存控制除了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本身,以及成品、原材料的配送与发货的策略,甚至包括海关管理流程。而伴随着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则是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
2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策略
2.1供应商选择优化
供应商作为煤炭企业采购行为中的合作对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售后都将成为采购方综合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将会影响到煤炭企业的采购成本。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优化,煤炭企业应该首先进一步明确供应商的选择原则:供需双方须有良好的信任机制,并且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对称性,并且供应商能够根据采购需求进行产品的调整,双方达成稳定而长期的供需合同,实现双方的共赢。在明确了供应商的选择原则,煤炭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部门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完善、全面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能够进一步简化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选择工作,同时能够更具有针对性选择供应商,对于引入新的供应商,避免受到供应商的牵制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供应商评价体系,煤炭企业能够通过量化的指标进一步明确供应商关系的类型,将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更科学的分类,即试验关系型供应商、普通关系型供应商、优先关系型供应商、合作关系、供应商以及战略关系型供应商。根据对供应商层级的有效分类,在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选择则应该由上至下,战略性关系供应商应为首要选择对象,而试验关系型供应商则应该是其他供应商无法供应相关物资的时候才纳入考虑,也可以看做对新的供应商的拓展。
2.2物资采购优化
煤矿物资采购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因此,煤炭企业的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对采购方式的优化来进一步优化采购,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对于矿用一般类型物资的采购方式应该尽量简化,这类物资一般涉及的采购金额较小,但数量较大,一般可以选择框架协议采购方式,采用简单询价即可满足客观需求。同时,对于这种一般性物资,采购部门应该采取定期定量的采购方式,充足库存,避免出现紧急采购增加的采购成本。对于杠杆物资采购方式应该采用相对严谨、科学的招标法,杠杆物质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供应商选择较多,因此可以采用招标法进行采购,通过对供应商的合理评价,来保证采购成本的最优化。对于瓶颈物资的采购方式则应该采用价格为主导的采购策略。瓶颈物资指的是煤炭企业特用的物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市场供应相对有限。因此,在采购这种物资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到长远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单一采购,保证物资的有效供应。其次在选择过程中应采用价格为主导,供应关系稳定的采购方式来选择新的供应商。对于战略物资的采购方式则应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战略性物资通常与战略性供应商结合在一起,该类供应商是煤炭企业供应商首要选择的对象,这种物资和供应商通常是与煤炭企业共同进退的,二者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在对这类物资采购以及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应采用谈判小组的方式对各项供应商提供物资进行技术、经济上的双重审核,进行多轮报价最终确定采购。
2.3物资管理优化
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做好物资基础工作以及提高执行力两项工作,为物资采购管理的改进提供保障。物资采购管理需要有大量的基础工作作为保障。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资料管理,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的标准化管理,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首先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各物资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人员认真做好物资采购管理活动中各类原始凭证、原始记录、统计分析、经济技术情报、合同管理、档案工作等基础信息工作,保证采购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执行力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当组织的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执行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物资采购管理质量的好坏。首先,煤矿企业应建立一套强化执行力的采购培训机制,使他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还应该着力构筑采购部门的监督机制,物资系统全体从业人员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学习,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既要遵守法规,公正、公开、公平采购,又要主动接受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
1总则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2)本制度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料、包装材料等的厂商。
2管理原则和体制
(1)供应商包括潜在供方、备选供方、合格供方、待淘汰供方、黑名单供方等不同状态,支持设置供方等级,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包括供方资料、资质证书、投标档案、验收档案,质量信息档案等综合信息。(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供方评价包括定期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根据供货类别不同进行供方评价,评价过程可从“质量情况、交货能力、售后服务、整体满意度”四项指标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质量与交货指标需支持定量评价。
3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3.1 质量水平
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3.2交货能力
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3价格水平
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3.4技术能力
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
3.5后援服务
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3.6人力资源
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3.7现有合作状况
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
3.8筛选程序
(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公司可将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
4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