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智慧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前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自行携带学习设备,比如常用的电脑等,通过利用教学APP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利用多屏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或者是答题方式等,多样形式的媒体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教室里使用的均是活动桌椅,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便利[1]。
2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互动行为特征
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小组互动行为根据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需要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就是让学生随机组成小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编排小组,一般是3~5人的学习小组,两个星期后重新进行组合。组建小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团队带来的力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融入新团队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潜能。在组员相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以及看到自我的短板,以取长补短。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也可以很好地达到互动的效果。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中将会介绍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可以提问学生:哪些是角?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角?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分发一些卡纸,让他们凭着自己对角的认识,做出与角有关的小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小作品分析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角的教学活动。在开始认识角的教学的时候,通过媒体教学让学生再一次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角的图片,比如五角星、金字塔、剪刀等,让学生感受到关于角的实物存在于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并让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角的作品。这样安排,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通过三角形认识角的名称,比如锐角、钝角、直角,知道哪一个符号表示角形,学习利用简单的方式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并学习画角。学习小组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交流,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力。在认识角一课中,学生学习画角,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互相比赛画角,指定画哪几个角,然后让学生开展画角比赛。小组内部选出最佳的那一张画作为参赛代表,参与组间竞争,从中选出画角最标准的一组,并给予小组奖励,对其他小组成员也不要忘记鼓励。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智慧课堂中的课程情境互动行为智慧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全员参与互动,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情境互动的模式,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生动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大家演示。首先,将学习的课文内容运用在课堂中。比如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和改写一课时,课堂重点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读;二是写多位数;三是比较数值的大小,主要是对万以内的数值进行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改写单位的必要性。利用课堂上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值相关的图片,如超市价钱标签、公路里程路标等,并询问学生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哪个数值比较大,哪一个数值比较小。或者是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让几位学生上台拿着某一样物品并展示价钱,让学生指出哪一个物品的价格比较贵,哪一个比较贱。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教授学生认识整数大小时,先看位数,哪一个位数多,即表示那一个的数值就比较大,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课堂场景互动的模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以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课文内容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基本分辨数值大小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场景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以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值大小比较技巧。在智慧课堂中的课堂知识互动行为重视课堂知识互动模式,智慧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学生间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小话题,设计1~2个主题即可,可以选择学生当下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趣味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点燃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生学习乘法表时难度比较大,而且他们对学过的知识,隔几个星期不温习就又会忘记。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智慧课堂上主要通过知识互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乘法表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训练。首先可以分段进行学习,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不理解的状态下,让学生死背乘法表是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比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为了能让学生对口诀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口诀音频或者是微视频,让他们注意观察音频中的人是如何念口诀的。然后利用小学生好玩的特点,将实际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中。比如制作沙包,学生在手工操作课堂上已经涉及过,对其制作方法很了解,数学教师将沙包引入3的乘法口诀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媒体设备展示沙包图片,让学生明确说出沙包由多少块布组成,并提出问题:缝制3个沙包需要多少块布料?缝制4个沙包需要多少块布料?缝制5个沙包需要多少块布料?等等,让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计算。这样的活动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3的乘法口诀,生活代入感强,以便更好地接纳新知识。在智慧课堂中的教学设备应用与教学的互动在智慧课堂中,将现代技术与课堂结合是其一大特色,可以利用设备进行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形式下开展学习[2]。比如幻灯片教学方式,教师经过多样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好的教学幻灯片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对即将学习到的知识产生好奇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作品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通过观看其他学生的作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增强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与媒体间互动的时间,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度,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媒体等设备的辅助下,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通过深度互动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个阶段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幻灯片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多样的、精彩的、生动的学习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智慧课堂上要善于利用教学设备,增强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在智慧课堂中的课堂评价行为对小学生数学活动的评价,考核他们对数学知识或者是基础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才能有效地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情况,从学生数学成绩以及对教师评价中分析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为能更好地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方式等提供依据,不仅有效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效率、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而且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智慧课堂教学中受益,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因为这样的评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考核,所以学校要重视建立智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各科目的教学发展[3]。课堂评价还包括对考试试题讲解的评价。每一小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均会组织学生开展小测试,完成小测试后,就要对试卷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测试卷要进行系统的登记,因为试卷测试分值是证明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方式之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就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客观的分析,将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优点进行分类,从整体上分析整个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出原因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加强练习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得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比如在九九乘法表的学习中,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学习热情比较高,掌握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很快就可以将完整口诀背诵下来,但是越是到后面的学习越会出现学习热情消退,学习后面数值的乘法困难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做好教学方案的调整。
3结语
智慧课堂具有多种形式的互动模式,可有效产生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互动,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作者:韩新珂 毕丹丹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西坞小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47-02
1 前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自行携带学习设备,比如常用的电脑等,通过利用教学APP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利用多屏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或者是答题方式等,多样形式的媒体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教室里使用的均是活动桌椅,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便利[1]。
2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互动行为特征
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小组互动行为 根据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需要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就是让学生随机组成小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编排小组,一般是3~5人的学习小组,两个星期后重新进行组合。组建小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团队带来的力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融入新团队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潜能。在组员相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以及看到自我的短板,以取长补短。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也可以很好地达到互动的效果。
比如小学二年级上灾薪会介绍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可以提问学生:哪些是角?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角?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分发一些卡纸,让他们凭着自己对角的认识,做出与角有关的小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小作品分析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角的教学活动。
在开始认识角的教学的时候,通过媒体教学让学生再一次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角的图片,比如五角星、金字塔、剪刀等,让学生感受到关于角的实物存在于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并让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角的作品。这样安排,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通过三角形认识角的名称,比如锐角、钝角、直角,知道哪一个符号表示角形,学习利用简单的方式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并学习画角。
学习小组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交流,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力。在认识角一课中,学生学习画角,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互相比赛画角,指定画哪几个角,然后让学生开展画角比赛。小组内部选出最佳的那一张画作为参赛代表,参与组间竞争,从中选出画角最标准的一组,并给予小组奖励,对其他小组成员也不要忘记鼓励。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智慧课堂中的课程情境互动行为 智慧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全员参与互动,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情境互动的模式,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生动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大家演示。首先,将学习的课文内容运用在课堂中。比如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和改写一课时,课堂重点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读;二是写多位数;三是比较数值的大小,主要是对万以内的数值进行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改写单位的必要性。利用课堂上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值相关的图片,如超市价钱标签、公路里程路标等,并询问学生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哪个数值比较大,哪一个数值比较小。或者是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让几位学生上台拿着某一样物品并展示价钱,让学生指出哪一个物品的价格比较贵,哪一个比较贱。
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教授学生认识整数大小时,先看位数,哪一个位数多,即表示那一个的数值就比较大,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课堂场景互动的模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以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课文内容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基本分辨数值大小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场景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以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值大小比较技巧。
在智慧课堂中的课堂知识互动行为 重视课堂知识互动模式,智慧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学生间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小话题,设计1~2个主题即可,可以选择学生当下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趣味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点燃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78-04
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十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其信息化工作成为了当前一个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与焦点。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智慧课堂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进教学互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智慧课堂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及合肥市部分高中的应用实践,对智慧课堂的概念及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利用智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智慧课堂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智慧课堂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吴晓静和傅岩指出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师生情智交流和学生智慧发展过程[1]。唐烨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一文中论述了智慧课堂应用的四个层次,提出先思想后应用工具的智慧课堂应用模式[2]。卞金金和徐福荫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认为有助于学生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兴趣[3]。张丽娟和郑晓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学习者主动、引导者指导的模式下,验证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智慧课堂的价值和意义,表明智慧课堂对于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孙曙辉和刘邦奇认为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目的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5]。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合肥市高中智慧课堂的应用实例,笔者认为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技术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变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针对性、互动性和智慧化的高效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上述定义,本文认为智慧课堂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针对化
智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心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实现的是大班制、统一化教学,而智慧课堂旨在实现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资源推送和测评分析、课中互动的及时评价和立体反馈,以及课后作业的个性化推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专题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课堂互动化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代表回答,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互动”由教师单方面发起,缺乏双向性,另一方面,“被互动”到的学生较少,缺乏全面性。基于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实现智慧课堂教学针对性,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移动教学、学习终端不断智能化提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提供工具支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立体化交流。
3.反馈数据化
智慧课堂实现针对性教学的核心优势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理念与技术对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疏于过程性评价,仅限于对学业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大数据技术的空前发展对于教育教学形成有力支撑。在智慧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设备的采用,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伴随式采集师生教学、学习行为数据,最终形成有效的、高价值的教学、学习评价。
二、智慧课堂模式构建
针对当前国内智慧课堂发展和研究现状,为了更好应用智慧课堂提升我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我市面向全市12所市属高中进行了智慧课堂的全面建设,并于2016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结合合肥市市属高中智慧课堂实践模式,对智慧课堂展开深入分析,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架构设计两个层面进一步剖析智慧课堂。
在生本智慧大课堂的整体构建中,智慧课堂的建设是核心,特别是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用智慧的心灵去培育学生智慧的头脑。本文试图从剖析智慧课堂的特点阐述新课堂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智慧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简而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其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与智慧教育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二、智慧课堂
1.布疑的课堂――充满疑问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展示的课堂――凸显探究的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展示探究成果,点评探究思绪,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3.质疑的课堂――引导争辩的课堂
通过质疑,引发争辩,产生思维的共鸣,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就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4.生命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智慧的课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生成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生成新的课堂。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众多智慧的心灵。
三、智慧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1)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材
精心准备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积极创设课堂的引入情境,提炼课堂问题,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心备好课。
(2)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批阅学生预习案,总结预习情况,运用班级评价机制做好课前预习评价。
(3)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辅导
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互助作用,帮助组内待优生自主完成预习。
2.课堂中,教师是智慧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1)课题引入
在课堂引入基础上,组织问题讨论与探究,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形成,这一阶段课题的引入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展示与点评
在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同时,进一步呈现问题、挖掘问题,通过小组展示与点评,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形成新思路,促使新一波的知识链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较深层次的思考,在小组展示和点评中,师生、生生思维互动,产生智慧的火花,形成智慧的气场,师生是平等的,心理是安全的,课堂是幸福的。
(3)质疑与释疑
通过小组点评,产生新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结论、对评价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拓展的思考,对问题的质疑,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问题时,往往会引发师生的思维共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课后,教师是课堂总结的指导者、课后评价的组织者
在完成上述三波知识链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组织课堂检测,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学生总结的及时点评,对学生检测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把握课堂的脉搏,以利于下一课堂的可持续学习。
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紧把握智慧课堂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随机、巧妙、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涌动师生心灵的对话,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成就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参考文献:
[1]沈洪.教育智慧点亮教育生命[J].上海教育,2007(Z2).
[2]薛瑞萍.教育的召唤: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8).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67
教师和学生,是生成性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的生成性教学,同时也是师生有效发展的过程。面对课堂中一个个的惊喜,面对一个个灵动的学生,教师需要激活思维,调动智慧,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既定的教学流程,引领有效教学。
一、因势利导,尊重“预约型”生成
“预约型”生成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已经预判到了相应的课堂生成,并预设了应对策略。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用好 “预约型”课堂生成,可以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一位教师教学《大江保卫战》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用心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汉本色?”学生陆续找出了“闻讯赶到”“全然不顾”“血肉之躯”等词语。教师首先把握好所预设的“全然不顾”这一感悟点,展开层层推进的生成性教学:“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全然不顾些什么呢?联系课文说说看。”接着引导学生想一想:“人民子弟兵在洪水肆虐的情况之下,还会全然不顾些什么呢?”最后创设朗读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凭借“预约型”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相得益彰。
二、顺学而导,放大“价值型”生成
课堂中的有些教学生成,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之外,却极富教学价值。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价值型”生成,把它们纳入课堂的目标范畴,对既有的目标体系予以必要的充实、调整、完善,顺学而导。
一位教师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有学生对文本提出了质疑:“老师,书中讲小艇样子的句子,前半句讲的是‘船头和船艄’,它们的特点是‘向上翘起’,产生的联想是‘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后半句是‘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应该是围绕小艇说的。可是,这里没有说清楚!”学生勇敢地挑战文本,挑战权威。这个生成,与其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调动教学智慧,顺着学生的话提问:“那你认为怎样修改才清楚?”然后全班讨论。这样有机地引导生成,让学生自主地确立论点、自主地寻找论据、自主地进行论证,将“价值型”生成的教学资源放大,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
三、点石成金,转换“偏差型”生成
课堂中,学生的种种生成有不少属于“偏差型”:可能是思考方法的偏差,可能是思维方向的偏离,还可能是价值方向的偏颇……坦然面对课堂中的“偏差型”生成,点石成金,力挽狂澜,可以使“偏差”趋利避害,在目标的引领下,劈波斩浪,把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指向有效。
这是《鸟的天堂》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课文,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见到了什么。
生1:我见到了许多榕树。
师:这仅是一株大榕树,它可真神奇,独木成林。你们再看看,这株榕树像什么?
生2:这大榕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
生3:还像一只巨大的海龟,浮在水面呼吸呢!
师:除了大榕树之外,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从大榕树里飞出了很多鸟儿,数也数不清,让人眼花缭乱。
生5:这些鸟儿真美丽,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它们给大榕树增添了活力。
师:独木成林与众鸟纷飞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6: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的鸟儿。
生7:又大又绿的榕树是鸟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