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新机制

社会治理新机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会治理新机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会治理新机制

篇1

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城乡差距,既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表现,也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保护资源不合理配置,“大树进城、污染下乡”。一方面,有限的环保资源主要被配置在对城市、工业污染的控制上。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投入不足和重视不够,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大大滞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全国4万多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60多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污染治理尚处于空白状态。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落后的农村经济制约了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加之城市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城市污染农村的气和地、农村污染城市的菜和水”的恶性循环为表征的环境保护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呈现出扩大和蔓延的趋势,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乡环境治理保护的“二元结构”,既抑制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反过来又使城市发展缺乏环境容量,城乡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农业的基础性、弱质性决定了工业和城市必须对其补贴、支持。但是,农业和农村不只是单向地、被动地接受补贴,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与工农互促、城乡共荣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相互推移的良性循环过程。环境保护的外部性和外溢性决定了城乡统筹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和全社会的发展。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必须要城乡“一盘棋”,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来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改变农村包括环境治理和保护事业发展滞后状况,缩小城乡在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差距。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治理,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城乡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尽快改变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尚是空白的状态,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相连接。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与产业、行业、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机制。在制定和推进产业、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时,尤其在上新的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新的投融资体制。从改革城乡环境保护投入二元体制着手,改变农村环境保护和管理无投入、污染防治无经费、社会参与无政策的状况。在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投入的同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列支,设立专项资金保障;通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基金等社会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等途径和形式,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农村力所能及参与”的城乡环境保护投融资一体化的新机制

环境保护机构城乡一体化。我国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制,机构只下设到县一级,广大农村没有环境保护机构。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的工业由城市向农村扩散、延伸,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和职能也应当向下延伸、匹配。探索建立乡镇、村、组三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并明确乡镇环境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对原有的小工业园区、未进入集中发展区的中小企业、农村生产型加工企业、畜禽养殖业,以及自备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

篇2

关键词:利益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发展较快,增加新内容、运用新方法、取得新实效。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方式、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关注并探讨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通过对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的分析来讨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可行性与具体措施。

1利益诉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诠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集体性的利益诉求现象。所谓集体性利益诉求主要是指社会中主要集体、群体同时出现了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利益追求,这种利益追求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追求,从而改变着社会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集体性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的利益导向。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潜在的或明确的利益诉求导向。国家、各地区将经济建设与发展作为评价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准,潜在地影响着社会诸多利益群体,各社会群体将利益追求进一步明确与放大,从而产生了集体性利益诉求。第二,普遍性的利益评价。在社会评价领域中,集体性利益诉求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评价标准。马克思.韦伯所提倡“三位一体”的社会评价机制(名誉、权力、声望)逐渐被利益所替代,利益成了评价集体成就大小和个人能力强弱的标志。第三,普遍性利益追求。主要是指当前社会中各个群体以及个人出现了普遍性的利益追求现象。这种现象通过人们的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以获得利益为动机和目的的行为持续增长,甚至被认为是提高安全感的必要条件。

集体性利益诉求现象破坏了原有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难度。甚至传递和影响到了思想领域,对人们的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利益诉求社会背景对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也在此列。利益诉求使得大学生思想表现出全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思想前卫,喜好新生事物。当代大学生年龄在18 到22 岁,大多为“90后”, 他们处于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人生时期与阶段,有着对新事物较强的接受能力,喜欢追求新潮与时尚。与其出生与社会变革较快的环境相适应,他们普遍表现出思想前卫的特点,喜欢用前卫的思想来思考和看待问题。

第二,个性凸显,喜欢以利为准。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性格张扬,对自己认定的事物充满自信,较少考虑他人及社会的评价。此外,基于对新事物强烈的接受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及评价标准大都具有利益导向倾向,更倾向于以经济的标准来衡量人生的成就和未来的生活。

第三,追求实际,喜学实用课程。在学习方面,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追求实际的倾向。他们喜欢学习实用性的课程,尤其是对就业等具有实际用途的课程,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第四,反对说教,喜用新式话语。当代大学生在语言的接受与使用方面也表现出实用的特点。他们反对说教,喜欢运用新潮的语言来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表达。

总的来说,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使得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特点,使得他们在看待社会时以利益和实际为标准。

2利益诉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研判

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以及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话语等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促使我们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量研判。具体来讲,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表现为教学与实践有脱节之嫌、学用有脱节之势和话语有脱节之处。

2.1 教学与实践有脱节之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集中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稍显不足。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高高在上,失去时代性、亲合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说教。”[1]使得教学与实践具有脱节之处。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必然要求增加实践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来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的思想素质、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总体来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和理解社会现象与问题的原因所在。实践的缺乏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现实中遇到问题很少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大量实践提炼出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在实际生活学习当中,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大多是在利益驱动下行事。从而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实践的作用。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2.2 学用有脱节之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注重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环节,从而使学用具有脱节之势。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一,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为考而学。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致使大学生在学习时追求实际。对于许多科目的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谈不上运用的问题。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处于此列。从而造成了“为学而学”的现象,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脱节。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内容在某些方面与社会现象有脱节之处,某些书本上的知识很难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原型。使得大学生根本不愿意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法来分析现实。

2.3 话语有脱节之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使用相对于追求实际、追求新潮的大学生来说显得较为死板,忽视了大学生对新型语言的需求,从而造成了话语的脱节。第一,语言的运用说教语气过浓。语言的表述对人们有着较强的吸引作用,好的、符合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语气对于大学生更是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语言说教语气较浓,造成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说教,没有实际用处。第二,语言表述缺乏新意。在语言表述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缺乏新意,使得语言的表述过于死板,与“90”后喜好的语言有脱节之处,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的现实状况。

3利益诉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明辨

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适时作出调整和改变以迎合和应对这种状况。具体来说,要构建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结合的机制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沟通机制。

3.1 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度重视实践对人们行为指导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面对利益诉求的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分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能否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国家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实践的行列,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第二,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局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和质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实践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不良的社会思潮与风气的影响。

3.2 构建大学生学用结合的机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面对利益诉求的背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学用结合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力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第一、内容设置要加强与现实社会联系。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的设置方面应更加关注现实,将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设置到教学内容当中,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融入现实的做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第二、教学方法要注重联系实际。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进教学方法,摒弃灌输,融入现实,增强联系实际方法的使用,增强理论教学的信度,通过培养兴趣、深入思考和解决办法的思路引导和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的运用,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结合的局面。

3.3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沟通机制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和推广为了更好的交流。面对新的社会背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构建话语沟通机制,在语言的使用和表述方面要下功夫。

在语言沟通机制创新方面要尽量剔除说教话语。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运用说教性质较强的言语,尽量运用新式话语,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总的来说,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不断影响着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的研究,更加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可靠接班人的作用。

篇3

根据党的十的要求,社会管理的变革和创新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5]34因此,我们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发动社会自身力量,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化解社会风险,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管理实践表明,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力量已经作为重要主体参与到了我国的社会管理。无论是从参与形式、参与内容,还是从参与范围、参与广度和深度上,社会力量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这种社会力量主要就是社会公共领域机制。公共传媒、社团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等社会公共领域机制为"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提供了社会管理的广阔平台,公众在社会公共领域里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如有学者以公民维权活动为例,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公民维权活动,正从个体维权逐步发展到群体维权,趋向组织化;从单纯私人利益诉求,发展到环境保护等公共性诉求;从主张公民的财产权、人身安全权等各种私权利,发展到主张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各种公权利(政治权利),这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促使从压制利益表达逐渐转向平等对话[4]。这种趋势表明,各种公共领域机制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在党委领导下,政府主动负责,依靠社会公共领域机制的力量,实现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社会公共领域可促进社会管理理念更新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仍然是以国家与社会二元相分的社会结构为基础的,国家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基本格局还没有真正改变。国家是公共利益的一方,单独的个人是社会的一方。国家是一个拥有一切权力的"权力集装箱"(吉登斯语),包揽了一切权力,也包揽了个人的一切需要。社会管理就是国家对个人的完全负责,同时个人也直接面对国家并依赖国家。这种社会管理理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是符合社会结构实际情况的,但在今天却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正逐渐向"国家—社会中间体(社会公共领域)—市场(个人)"的三元结构转变,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开始在我国出现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这为社会中间结构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二是民间社团和社区组织发展迅速,民间社团数量增加、种类增多、合法性增大、独立性增强。三是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在内的公共传媒发展迅速并具有了较大的独立性,已经发挥其对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强力的监督制约作用。四是随着国家简政放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私人自主空间得到了迅速扩大。五是社会中间主体逐渐成熟和壮大———企业家队伍、知识阶层、中产阶层等成了社会的中间主体。

这表明,随着社会中间结构(实际上就是社会公共领域)的成熟和壮大,二元社会结构("国家—社会")走向了破灭,三元社会结构("国家—社会中间体—市场个人")的格局逐渐形成并构成了我国的社会基础。这种三元社会结构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出现的都把矛头直接指向政府就是二元社会结构基础上的社会管理理念的表现。因此,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应该以三元社会结构为基础。在三元社会结构中,作为介于国家与市场、私人之间的社会中间体———社会公共领域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趋凸显。作为介于市场私人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中间地带,社会公共领域沟通了国家与民众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承担了一部分国家的职能,又承担了部分市场的职能;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行使,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制市场主体的趋利行为。社会公共领域能够起到既弥补"市场失灵"又弥补"政府失灵"的双重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私人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从而减少政府国家与个体私人直接冲突的几率,在国家与私人的良性互动中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着眼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公共领域这个社会中间结构,要通过自上而下(即通过国家简政放权和培育独立开放的社会而主动积极地培植社会公共领域)和自下而上(即通过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而壮大社会公共领域)相结合的建构路径培育社会中间体,尤其是要依赖新近发展起来的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发挥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的基金组织、协会、学会、民间团体等社会公共领域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小政府———大社会"格局中"大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公共领域能弥补依靠正式制度进行社会管理的不足

篇4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川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口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改革城区体制落实属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20__年以前,川汇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周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属地管理对象。

20__年3月,川汇区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我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川汇区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 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我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我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属地管理的要求,我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川汇区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我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属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川汇区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 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川汇区城区的属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我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属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属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篇5

The effects of locus of control, social support on positive psychology of underg raduates. Dai Hui, Li Yi'a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Liaocheng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so cial support on positive psychology. Methods 284 college studen ts were tested by I-E, SSRS, GHQ-20. Results ①College students o f different locals of control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and theutilization of support; ②Thev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social support; ③Social support and psy chological control were significant to predict the increase of mental health (P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Iocus of control; Social support; Posi tive psychology

大学生是一个广泛而引人关注的群体。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与其内在的本体因素有关 ,同时还受许多外在诱发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否向外界主动地寻求帮助,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 对所建立的支持系统的利用都反映了其应对问题的归因,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是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的相互关 系的研究显得不甚深入,本文将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 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发展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大 学生的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其积极心理的影响,必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与心理和谐的全面提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聊城市某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被试 ,每个年

级随机选取文理专业各一个班,共发放调查问卷302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有效 率94%。其中男生115人(40%),女生169人(60%);文科生178人(63%),理科学生106人 (37%);大一82人(29%),大二102人(36%),大三100人(35%)。

1.2 工具

1.2.1 一般健康问卷GHQ-20 由李虹、梅锦荣修订而成,包括3个维度:自我肯定、忧郁和 焦虑,共20道题目,要求被试用“是”或“否”指出近几周的感觉。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 数为0.743。在本研究中,我们把忧郁和焦虑的总分之和作为消极心理的得分,把自我肯定 总分减去消极心理得分之差作为被试积极心理的得分。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由肖水源修订,10个条目共测量3个维度:客观支 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对量表进行了局部修改:将第三个条 目中的“邻居”改为“舍友”;第四个条目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五个条目中的“ 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去“儿女”一栏;第六、七条目中的“配偶”改为“恋人”, “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 ;第十条目中的“工会”删除。该量 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3 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2]包括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每个项目均 为一组内控性陈述和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对外控性选择计分,得分范 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

1.3 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录入、整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 :描述统计、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

2 结 果

2.1 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描述统计结果 见表1。

2.2 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表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外控性)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

2.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见表4。

表3结果显示,不同控制倾向大学生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包括主观和客观) 及对支持的利用度 都有明显的差异(P

2.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社会支持中除主 观支持与自我肯定不存在显著相关外,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与GHQ-20各 因子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心理控制源(外控性)与GHQ-20各因子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与 自我肯定、积极心理存在着显著负相关,与忧郁、焦虑、消极心理存在显著正相关。

2.4 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回归分析 见表5。

大学生积极心理对心理

表5控制感、社会支持的多元回 归分析

标准回归系数 tP心理控制源总分-0.293 -5.17

以GHQ-20的积极心理为因变量,以心理控制源总分和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采 用逐步回归法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5)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只有心理控 制源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其联合解释的积极心理变异量为15.2%。标准化多元回归方程为 :积极心理=-0.293×心理控制源总分+0.196×社会支持总分(F=25.23,P< 0.001)

2.5 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的路径分析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建立了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 积极心理的路径图(见附图)。

由附图可以看出,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都有直接影响作用。心理控制 源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通过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 积极心理。

3 讨 论

3.1 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本研究发现,内控型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支持的利用度上得分 高于外控型大学生,即内控性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明显,外控性越高获得社会支持越少 。这是因为,与外控型学生相比,内控型学生较不相信机遇和运气, 不怨天尤人, 表现出良 好的处事心态,容易获得同辈和长辈的好感、赞许。

3.2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存在重要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感与自我肯定、积极心理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忧郁、焦 虑等消极心理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外控性归因的大学生因对自身的控制感低,自 我肯定等积极心理成分较少,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而内控性归因的大学生 ,在生活、学习中遭遇挫折时,习惯从自身寻找原因,并能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以适应情境 的需要,其自我肯定等积极心理成分较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要好。回归分析和路径分 析的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通过社会支持产 生的间接作用。

3.3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作为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能对人们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 影响 社会支持的多少是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的重要来源,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纽带,他们必然要从社会或他人获得支持和帮助来解决自己面临的矛盾或 困境,如果获得的帮助或支持越多,他们的矛盾或困境就越容易应付,心理就会朝着良性的 、健康的方向发展,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越高,积极心理水平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的程度 越低,积极心理水平越低[3]。

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 或挫折时,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危机,需要获得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地的支 持或帮助才能解决这些危机,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并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并力所能及地为别 人提供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归因方式评价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消极生活事 件,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寻求社会支持来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自身 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心理和谐的全面提升。

4 参考文献

[1,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0-131,330-332

[3]曾九江,叶金辉.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特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江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6-18

[4]张雯,齐光辉,郑日昌.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2001,15(2),81-82,87

[5]杨莉.心理控制源与师范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1,18 (1),58-61

[6]刘春梅,刘刚.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教育探索,2007,5,9 -10

篇6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工会作为党领导的重要群众团体,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贯彻“组织起来、促进发展,依照法规、切实维权,协调关系、构建和谐”的工作主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营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一、目前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一)国有企业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的优势

一是职能优势。工会组织在企业健康发展中始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按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精准立位,维护员工权益科学占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主动进位,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摆位。二是协调优势。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工会在促进企业与员工个人提升目标、企业管理体制与民主管理体制有效对接等方面,具有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组织优势。一直以来,在国有企业中一大批具有丰富工会工作经验的专职工会干部,广泛联系职工群众,为工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思想认识的不到位;二是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三是工会工作缺乏有效性。

二、转变观念,提高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社会结构转型、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工会组织应在企业与职工群众之间架起沟通、协调的桥梁,建立起双方平等对话的平台和平等协商的机制,强化“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一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以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工会应该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协调职工与企业的利益矛盾,协调职工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协调职工群体内部的利益矛盾,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适应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传统优势,通过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国有企业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强化职能,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夯实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一是要积极推动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二是要增强工会组织工作活力,深化开展“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建设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

篇7

肠造口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为挽救病人生命而暂时或永久性地将小肠或结肠提至腹壁作为肠内容出口的技术。一般在初始阶段病人都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应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恰当地护理对减轻造口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协助病人渡过生病康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 术前护理

由于肠造口者术后身体的外观有较大改变,对其本人精神打击很大,术前常会有抵触、恐惧、绝望、疑虑、紧张、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因此,术前访视并给造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1.1定位 直肠癌手术肠造口多选择左下腹脐与薷前上棘莲线处中外1/3交界处。最近国内也有主张在脐孔处造口。但应注意一下位置:造口位置应使病人自己能看到,便于护理,同时不能影响病人工作;避开凹陷,爱带线处;远离切口和肿瘤漫润区。

1.2心理护理 肠造口虽是治疗措施,但患者接受困难,更有患者因拒绝肠造口而延误直肠癌的治疗。这需要医护人员采取合适的方式,给予耐心地解释及教育工作,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泄系统出口由原处移至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影响。肠造口术后只要学会正确护理,完全可以从事正常学习工作、社会交际等,安排相同患者交流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后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心理上要给予造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造口者尽早学会肠造口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其重返社会的信心;而在造口者学习造口护理的动机方面,有的专家则更倾向于当造口者有主动学习愿望与兴趣时才教其本人学习,可保持造口者的心理平衡,使其对恢复原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2造口病人心理过程

2.2.1震惊 病人在听到自己即将做造口时,常感到震惊、不知所措。做造口后,拒绝看造瘘口,很难接受它的存在。护士对这一阶段的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以高于亲人的方式来关心病人。对病人表示同情和安慰,使病人逐步接受现实。挖掘病人自我照顾的潜力。通过知识宣教和指导,协助病人通过自理来满足生理需要,从生理需要来解释造口的必要性。同时,建立生活自信心,使病人通过自行操作改变生活品质的层次,驱除自卑等负性心理。

2.2.2防御性退缩 退缩是对出现的危机采取的回避的态度。病人试图躲避现实。以此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护士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给病人创造宣泄的机会,鼓励病人把内心的痛苦、疑虑讲出来,通过对有关知识宣教进行积极干预,让病人正视现实,多想克服困难的办法。当病人逐渐熟悉自我护理方法时,防御性退缩会被积极应对的态度所代替。

2.2.3认知阶段 此阶段病人心理状况趋于平和、理智,能主动谈论自己的造口,这时是护理人员进行干预的最好时机。要详细向病人讲解造口护理知识,根据病人自理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其主动性,使病人在自我护理中回复自信。

2.2.4适应阶段 当病人能成功护理造口时,便已逐步进入适应阶段。此时,造口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已达到最小程度。可以帮助病人总结经验,安排好生活。组织造口病人联谊活动,帮助病人解决困难。

2.3造口病人常发生的心理问题

2.3.1自卑、孤独 由于造口有时会出现异味,病人会感到自己肮脏,担心别人嫌弃,不愿意参加业余活动,把自己看成是残废人。应鼓励病人多参加联谊活动,互相谈自我护理经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自己的造瘘袋,最大限度减少异味,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2.3.2心理性性功能障碍 造口病人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关于性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回答,告知病人术后几个月可以恢复性生活。如果病人因自卑和知识缺乏而产生性生活障碍,应通过心理治疗与护理,给予关心与指导,同时,对配偶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配偶的理解、关怀和鼓励。

3 肠造口病人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属、亲朋好友、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服务机构等。医护人员不应该忽视病人社会关系支持系统的作用,应向病人积极了解支持系统的成员,适时做知识宣教工作,使病人、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学会对病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家属应积极鼓励病人参与社交活动,根据康复程度,共同制定活动计划,调理饮食结构,使病人尽早康复。只有适应社会,病人的心理压力才会消除。

篇8

        肠造口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为挽救病人生命而暂时或永久性地将小肠或结肠提至腹壁作为肠内容出口的技术。一般在初始阶段病人都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应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恰当地护理对减轻造口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协助病人渡过生病康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  术前护理

        由于肠造口者术后身体的外观有较大改变,对其本人精神打击很大,术前常会有抵触、恐惧、绝望、疑虑、紧张、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因此,术前访视并给造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1.1定位  直肠癌手术肠造口多选择左下腹脐与薷前上棘莲线处中外1/3交界处。最近国内也有主张在脐孔处造口。但应注意一下位置:造口位置应使病人自己能看到,便于护理,同时不能影响病人工作;避开凹陷,爱带线处;远离切口和肿瘤漫润区。

        1.2心理护理  肠造口虽是治疗措施,但患者接受困难,更有患者因拒绝肠造口而延误直肠癌的治疗。这需要医护人员采取合适的方式,给予耐心地解释及教育工作,肠造口手术只是将排泄系统出口由原处移至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影响。肠造口术后只要学会正确护理,完全可以从事正常学习工作、社会交际等,安排相同患者交流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后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心理上要给予造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造口者尽早学会肠造口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其重返社会的信心;而在造口者学习造口护理的动机方面,有的专家则更倾向于当造口者有主动学习愿望与兴趣时才教其本人学习,可保持造口者的心理平衡,使其对恢复原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2造口病人心理过程

        2.2.1震惊  病人在听到自己即将做造口时,常感到震惊、不知所措。做造口后,拒绝看造瘘口,很难接受它的存在。护士对这一阶段的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以高于亲人的方式来关心病人。对病人表示同情和安慰,使病人逐步接受现2.3造口病人常发生的心理问题

        2.3.1自卑、孤独  由于造口有时会出现异味,病人会感到自己肮脏,担心别人嫌弃,不愿意参加业余活动,把自己看成是残废人。应鼓励病人多参加联谊活动,互相谈自我护理经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自己的造瘘袋,最大限度减少异味,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2.3.2心理性性功能障碍  造口病人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关于性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回答,告知病人术后几个月可以恢复性生活。如果病人因自卑和知识缺乏而产生性生活障碍,应通过心理治疗与护理,给予关心与指导,同时,对配偶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配偶的理解、关怀和鼓励。

        3  肠造口病人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属、亲朋好友、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服务机构等。医护人员不应该忽视病人社会关系支持系统的作用,应向病人积极了解支持系统的成员,适时做知识宣教工作,使病人、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学会对病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家属应积极鼓励病人参与社交活动,根据康复程度,共同制定活动计划,调理饮食结构,使病人尽早康复。只有适应社会,病人的心理压力才会消除。

        总之,肠造口病人的护理要根据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造口病人心理上不要有过重的负担,只要做到膳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使身体营养充分,精力充沛,就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早回归社会,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社交。

参 考 文 献

[1]马治邦.肛肠疾病问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1:210—211.实。挖掘病人自我照顾的潜力。通过知识宣教和指导,协助病人通过自理来满足生理需要,从生理需要来解释造口的必要性。同时,建立生活自信心,使病人通过自行操作改变生活品质的层次,驱除自卑等负性心理。

篇9

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都会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做出相应改变。而随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设计院一般改为由国家、高校和具有事业单位编制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公司控股。这就意味着设计院的经济主体结构,由完全需要政府资金扶持的事业单位变为走向经济市场的企业单位,其中经济主体的性质与经济结构的改变,使得许多旧会计制度不再适用当前的经济状况。

一、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是设立新的会计核算准则与新的科目,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对一些旧的会计科目与准则做出了合理的优化。例如,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了多项资产减值的现象,并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具体算法:将协议销售价格与经济处置成本作减法,再将未来可实现资金流量按优质级别进行对应的比率折算成折现值,将前者的余值与后者的折现值作比较,选较高的值作为可回收金额[1]。同时明确核算中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二次转回。例如,以往的会计核算制度中只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会计要素参与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而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重新做了补充和扩展,使企业会计核算中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细致、合理。企业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的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用直观的方式呈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可流动资金的储量。与以往会计模式不同,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准则可以在公允的价值模式下进行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交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衡量。新会计制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功能是由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借贷记账法的方法对企业的全部账目和经营行为进行会计核算。

二、新会计制度对设计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多数设计院按控股性质分为私营设计院与政府设计院,为了适应我国新经济形势下的行业整体发展,以股份公司或者股份企业的体制形式经营。其中经营的主体内容是承接第三方委托的工程项目设计,按资质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轻工业设计院则分为甲、乙两个级别,资质级别代表着允许企业承接项目的范围。但不管是私营还是政府性质的设计院,从运营性质的角度来看,它们与事业单位都是不同的,设计院更倾向于具有独立营利性质的企业。对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分析,从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的角度上来讲,它对设计院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会计制度是旧制度的补充完善,它规范了会计行业的核算标准

新会计制度是对旧会计制度缺失部分的补充和完善,它引用了许多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要素,在保留旧制度的前提下强调了可比性、清晰性和统一性。在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的核算手段的企业中,补充增设了收付实现制的方式,使原本的会计恒等式变得相对可靠。新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的新会计结算概念,在核算资产减产时,提供了更多的会计信息以供结算出符合企业实情的会计核算结果[2]。补充完善的准则与会计科目较旧制度来说,更加合理科学,它仍然保留着旧会计制度的几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参照《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对几大要素的定义重新进行区分,并在会计要素中增设了新科目。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房屋建筑物所依附的土地使用权是能单独计量的,它不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同时新会计制度规定了“公允价值”的核算标准,并规定企业的一切金融工具与资产转让等出售行为,都应参照公允价值进行,它打破了只以历史成本作为参考价值的片面性。会计工作的目的是使投资者形成对企业的财务监督,使企业经营策划有经济信息依据。从政府视角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的情况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与利益。基于此,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是加强会计行业核算标准的规范行为,使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对财务信息可以真正起到有收集加工分析、形成经济决策、有效经济管理的实际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是设计院经济主体抵御经济财务风险的保障

对比新会计制度来看,旧会计制度仅仅是财务账目上单纯陈列的经济金融信息,也就是说它仅起到了对企业财务的监管作用,对于抵抗经济风险并没有好的对策。而新会计制度的准则规定下,一些要素计量变得有决策参考价值,或是影响到了企业的切实利益,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结合设计院的经营性质和运营行为来看,它提供了设计院经济主体对经济财务的抵抗能力。财务风险的抵抗性在于借贷记账式核算的会计模式,使会计核算由单纯的历史记录变得具有部分实效性,从内部解决了财务错账漏账的问题,使年度预算报表和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相对以往更加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在新的会计制度准则下,它引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联系到设计院使用金融工具与进行资产转让收购等经济行为时,参与行为或交易的双方均能参照公允价格的标准进行。不仅如此,在设计院工程承接中所涉及的工程成本问题,新会计制度中加入了重置成本的名词,打破了历史成本不考虑市场行情变动的局限性[3],保护了设计院在企业性质的经济运作中的合法效益。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完善,代表着我国会计行业引入国际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它的出现有利于设计院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在新会计制度下通过与以往不同的视角获得比以往更全面的经济信息,从而合理规避经济风险。因此,新会计制度在设计院和其他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会计制度给设计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设计院的经济发展新会计制度的会计结算实行标准远高于以前,有利于提高设计院的运营质量,新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更有利于全面监控设计院的经济动向,使投资者对设计院有信心。在这种市场氛围下,无形中优化了设计院身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新准则对企业经济活动与经济行为的会计属性计量与确认相对于旧制度更加动态全面,有利于设计院的经营者了解自身的经济结构状况。新会计制度的准则规定中,明确了各种途径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活动所涉及的会计要素,形成了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使设计院通过更加全面具体的会计结果找寻经营行为的漏洞与不足,从而提高设计院经济发展的能力。2.提高设计院财务管理系统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新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主体方式,将收入、费用以及应收、应付款项引进坏账准备等减值理念的核算内容。旧会计制度下的企业财务账目中,一些进账与出项科目,尤其是在转结一类的科目中,经常会有月转结与年转结等多笔账目混合,导致记账与核算的混淆[4],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以固定资产的盘盈举例,以往的固定资产盘盈是按照当期的损益来计算的,这样会导致企业在账务面上多出与实际情况不存在的额外收益。而新会计制度规定清查的固定资产盘盈,需要计入以往年度的损益调整,这样的会计清查盘点结果更趋近于反映客观视角下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与营收状况。将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后发现,无论是对企业资产的重新评估还是对经营业务的财务结算,新会计制度都向着真实客观的方向进行调整,尽量消除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使会计核算的结果比以往更加真实、有效,更好地维护了投资者的切实利益,并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新会计制度的不利影响与解决办法

1.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效率不如以前由于新制度对会计要素与准则的补充,导致会计科目增多。记账的科目增多,财务报表科目也随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尽管设计院的运营模式与营利企业大致相同,但在编制人员配比上却大有出入,设计院的职务流动性不强,很多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调剂或借调派遣而来,这就导致了设计院在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效率远低于以前,甚至部分设计院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导致人手不足。2.给设计院适应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动带来了巨大压力设计院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承接,尽管它的经营行为是营利性质的,但区别于企业的原料或服务供应,在适用于企业的新会计准则中部分会计科目不适用于设计院。例如应用于企业的负债结构、可流动性资金流、盈利率等会计恒等式还需要设计院参照自身情况对等式的进项出项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因此,设计院想要完全适应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难度较大。

四、加强新会计制度改革下的财务管理的办法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人员队伍配置

首先,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配置,设计院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通过对外招聘的方式搜集优秀的会计行业人才,以加强编制的方式应对新会计制度繁重的会计任务。其次,需要加强与会计人员相关的技能培训力度,以加强学习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方式,去理解新会计制度推行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尽快找到适用于设计院的新会计核算模式,将每项会计恒等式的因数套用到设计院经营实际进行调整,形成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议设计院单位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价财务人员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最后,在财务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奖惩并施地管理会计人员,确保预算的执行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出纳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核对账务,并将发现的问题追责到个人,依法严肃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要根据《会计法》,做出“对认真执法,忠于职守做出突出业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的规定,设置会计从业人员的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度按照一定比例在设计院进行表彰工作。评选表彰的基准可以参考设计院内部管理的量化考核的KPI指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和奖惩措施,综合促进设计院财务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设计院财务管理体系

设计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包含筹资、投资、运营、成本计算与收入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分别涉及预算计划、资金管控与财务情况分析三方面。本文认为不能只看重财务管理的事后核算部分,在新会计制度下,应当以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各项财务的管理工作。设计院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观念,根据设计院的运营需要及时调整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工作内容,如在承接业务等重点业务运营时期赋予财务管理部门新的监督职能,尽早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对接,以财务业务有机结合的方式对设计院的财务结构与财务情况重新进行核算评定。在设计院内部,应当明确会计政策与制度的实行方法,以统一的财务报告模板规范财务报告工作。在一些需要设计院公款报销的运营业务支出上,要坚持报销款项与票据一一对应的原则,并将所有的报销凭证统一整理存档,方便年度或季度财务预算报告时复核。另外,还需要加强设计院的预算执行工作,对照新会计制度改革的各项,结合设计院自身的运营情况,明确界定预算责任的权责主体,制定清晰的财务预算目标,重点从流程处加强编制预算的汇总与复核审批工作,并以预算指标考评的方式实现预算管理的效果,并定期以财务工作会议的方式汇总分析财务业绩报告,对其中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就是设计院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用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与明确的财务管理责任分工来保证设计院的财务管理质量。在设计院进行财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原始票据凭证的准确性、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报表的信息真实可靠。

(三)提高设计院财务控制能力

可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加强设计院内部的财务管理,重点对设计院经营业务中的筹资情况、可周转的流动性资产量、业务利润收入及业务运营支出等进行实时监督管控。这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对设计院运营的业务拥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可以精准地预测设计院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所有资金的流向和日资金流量,并根据上述内容合理安排调节财务的预算计划,加快资金的周转效率。设计院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上对设计院动态资金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新会计制度下,设计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会计核算内容会越来越复杂,所以通过加强设计院财务电算化水平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建议设计院单位搭建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数据库,依托信息平成一键式制表、报账操作,使设计院的财务资产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编制等重要财务管理活动均可以在信息化的模式下轻松高效地完成。另外,还需要从内部资金和预算编制工作上入手,加大财务的审计力度,确保预算绩效考核合理有效,从而提高设计院内部财务控制审核水平。设计院通常在财务报表填制完成后,就会根据部门需求制作收支预算表。那么在编制预算表时,就必须考虑以下几点问题。1.在对设计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必须提前考虑设计院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价值损耗,从而提高设计院的资金使用效率。2.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区分设计院资金的现实来源,将政府补助等非盈利收入与盈利收入区分管理,并将库存资金按照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两部分财务账簿进行登记,确保设计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财产安全。3.需要精细化管理转结结余的账户信息,且针对一些原始凭证不全、票据缺失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应当从重置成本方面对其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在登记资产金额时,需要参考资产性质准确选择录入的科目并完成损耗资产的价值核算工作。

五、结束语

对于设计院来说,新会计制度改革利大于弊,它起到了完善设计院经济结构的作用。通过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设计院可以从双向的财务报告中全方位地了解会计核算时间内经济业务活动的运行情况,这样有利于决策者根据设计院实际的经济结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运营规划。鉴于会计工作对设计院财务管控的重要性,还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力度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条例知识,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从而更好地完善设计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爱华.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149-150.

[2]陶敏.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分析[J].中国商论,2021(15):159-161.

篇10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0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电力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电力应急指挥通信管理系统就是将实时数据及语音进行提取整合,在确保系统信息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满足电力公司系统内部的通信工作需求和人员调度指挥业务的开展,从而实现每个服务小组和每个工作人员的多层级、多维度、多数据之间的信息流转、实时采集、工作数据收发,实现指令、图像语音、消息的实时传送及,从而完成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高效传送。电力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拓扑图如图1所示。

系统通过调度应急车载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实时采集现场的视频、语音数据,通过信息流调度平台及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将现场的图像、声音在显示系统实时播放,用于电力指挥调度人员对综合情况的分析、研判,及时确定处置行动方案。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显示系统:配置有大屏幕系统、液晶显示屏、标准配置4 500ANSI流明720 P投影机一台、100英寸投影幕一套以及1 080 P高清摄像机一台。

音响系统:配置有数字音频处理器、各类音箱及功放等。

会议系统:配置有控制主机、主席发言单元与代表发言单元、高清摄像机。

信息互传:配置高清通信终端一台,作为各级电力调度指挥中心音视频信息流互传的主要通信方式。

2 电力应急车载通信系统

由于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且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迅速,各类型突发事件的触发概率及频次逐步增加,同时电力行业也在不断提升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和危机应对的能力,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在编制完成的“十三五”通信规划中明确“必须要完善应急通信手段”的工作要求。电力应急指挥通信车载管理平台系统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选择。该系统以解决电力应急通信中的音频及视频传输互动应用与数据传输为主要设计出发点,对电力作业与指挥调度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应急通信方式及手段,电力应急指挥通信车载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电力应急抢险、工程施工勘查、现场监测评估等各类型环境下所需解决的临时音频、视频通讯传输问题,是电力系统内部通信网络与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有效延伸。电力应急指挥通信车载管理平台系统的应用将有效提升电力应急通信装备水平与反应速度,为电力行业对抗各种突发事件和突发状况提供坚实的通信保障。

系统通过车载式摄像机,对现场环境的图像、声音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录像和回放,并可用有线、无线、卫星等通信手段传输到其他场所。系统的集中显示、音响系统可以显示、播放计算机输出的视、音频信息,也可显示、播放摄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息,各种信息可集中控制,便于操作。电力应急指挥通信车载管理系统能够构建出应急指挥小组工作平台,通过无线通信、卫星传输、有线通信等通信方式手段及时接收应急指挥命令,从而确保指挥和部署现场各种救援力量实施,并且能够通过系统实时监控现场状态,确保应急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实施有效地指挥调度,并能与电力应急指挥通信中心及时形成指挥网络,实现远程文字、数据、语音、图像的有效沟通和实时调度。系统具有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确保与各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联网,实现图像、数据和话音通信。

3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保障各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和电力应急车的通信。覆盖范围:以国土范围为主。传输业务种类:话音、数据、视频等。传输速率:2.4 kbps~2 Mbps,最高传输速率可按需提升。服务形式:可按需提供话音通信、数据通信、视频传输、会议电视、数据广播等各种服务形式。组网:组网灵活,可按需构成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等各种网络形式。

3.1 地面站

地面站配置:1面4.5米Ku频段天线;1套20瓦Ku频段ODU室外射频子系统,普通地面站为4 W;1个SkyWAN IDU主控单元:提供1个局域网(LAN)端口和4个串行数据端口,可直接支持用户的TCP或IP、帧中继和同步透明数据传输。配有1枚FPG(帧计划生成器)卡,以提供全网的网络控制功能;1套70米L频段中频电缆。

3.2 车载站

车载站配置:1套25瓦Ku频段ODU室外射频子系统;1面1.2米Ku频段车载型天线;1个SkyWAN IDU从控单元:提供4个串行数据端口和1个局域网(LAN)端口,可直接支持用户的帧中继、TCP或IP和同步透明数据传输;1套Ll段中频电缆。

4 视频会议系统

本系统由多点控制单元MCU、视频会议终端、高清摄像机与高清录播等设备组成。MCU设置在一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数字专线与下级供电分局、变电站召开视频会议,实现即时声音和图像的实时互传。

5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卫星定位及通信传输系统,是继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之后的第三个成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地面端、空间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时、全天候为各类用户提供高可靠、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具备区域定位、导航和授时能力,授时精度优于100纳秒,定位精度优于20 m。

电力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可在一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中心指挥机,在供电分局和变电站配备普通指挥机、车载机及手持机。该系统是运用GPS和北斗导航技术,集成了定位导航、移动监控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利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提供的定位功能,可以将电力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关键设备进行位置标志,如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输电杆塔等设备设施,利用这些电力设施管理的规范性信息开展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管理。同时,通过在电力应急抢修车辆上安装北斗卫星数据接收机和发射机,相关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内自动传输到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这些实时的位置信息可以被应用于应急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撑。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独有的短报文通信传输功能,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定位及数据处理,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故障情况,有效的缩短了故障的定位时间,确保了抢修的时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峰,韩晓冰,汪仁,等.现代应急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篇11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进程进行相当缓慢,1950年到1980年的这30年里,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从28.4%上升到41.3%,而我国却仅从11.2%上升为19.4%。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实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推进。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为49.68%。2012年10月31的一份报告更显示我国内地2011年城镇居民的比例已超过农村居民,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这标志着我国从以农村发展为主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正因此,如此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整个社会结构的极大变化,带来诸多新的社会问题,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因素都促使和要求城市社会的管理必须要适应新的发展,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发展中求变。

二,社会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创新。

社会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膨胀。伴随劳动人事、流通体制、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的改革,前所未有的自由活动空间在我国社会出现。城乡之间,原来附着于农田的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出现一波波全国规模的民工潮;单位之间,职员的流动已日渐频繁,大量国企职员流入外企私企,大量内陆人才流入沿海城市。这些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给城市基层管理与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原有社会系统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既定平衡被打破,以行政隶属关系与行政命令建立起的传统基层管理体制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应对新情况与新问题时的捉襟见肘和无能为力也暴露无疑,这些都逼迫着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二是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我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1.6亿,且每年还以近800万的速度递增。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尤其是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年均百万的增长速度,使全社会在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已日趋严峻。因此这种形势也要求新的治理模式能在社区范围内为老年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完善文体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公共安全等多项服务,以便满足人们安度晚年的需要。

三,单位制的瓦解,客观上要求街居或社区发挥更多的社会整合功能。

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基层社会的管理模式在经历了一段单位制管理后,也逐渐朝街居制和社区制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由国家依靠行政指令计划配置的局面一去不返,职工的生活也不再由单位来全面控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带来国有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国有企业开始学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努力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政府事业单位则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一步步开始推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事社分离。因此,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使得单位制的运行基础不复存在,也同时产生了更多、更新的社会问题,让原本依靠单位制进行控制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出现了社会控制的真空。而伴随单位制的弱化,这些从企业、单位剥离出的社会职能以及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迫切需要由新的城市社会管理机构来承接。而无论是基层社会管理问题,还是下岗失业问题,抑或是社会信任问题,又都与街道、社区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街居和城市社区来发挥作用。

四,街居制的职能超载和职权局限,迫使在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内构建治理模式。

篇12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6)04-0141-04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因此,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从结构上说也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要素。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功能在三个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有整体思路,同时也要有具体的路径选择。

一、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创新的整体思路

新制度经济学对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既继承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理论的某些传统(如经济人分析、边际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等等),又超越了这种正统经济学理论的限制,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把在正统经济学理论中被认为既定不变的制度视为会被修正和创新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内生化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2)放弃了正统经济学理论中的“信息费用、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都不存在”的非现实假定,理论分析更加接近于真实现实。(3)认为经济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行为。但是,任何制度创新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功能创新问题从宏观上和整体上作出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一)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主体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的主体就是指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初级行动集团是指一个决策单位,它们的决策支配了制度安排的创新过程,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或由单个人构成的团体,这一单位意识到了一些目前暂时不能获得的收益,只要能改变制度安排的结构,收益就有可能增加。次级行动集团是指一个决策单位,它们帮助初级行动集团获取收益而进行一些制度变迁。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都是制度变迁的主体,初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创新者、策划者和推动者,次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实施者,初级行动集团通过制度变迁创造收益,初级行动集团虽然不创造收益,但是,参与收益的再分配过程。划分并考察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帮助对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主体的分析。我们要注重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

(二)完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和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是指,目前,我国现实存在的一系列旨在促成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给予特别激励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方面的基础规则。从实质上来说,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就是指基础性的制度安排(Foundam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熏它是我国基本制度规定,决定并影响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的构成及变迁,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中,我国宪法和法律结构至关重要。与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相比,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也是可以变迁的,所不同的只是变迁的速度要慢得多。

(三)重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安排”的含义就是“制度”最通常使用的含义。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就是指具体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给予特别激励的设计和安排。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应该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决定着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和进程,反之,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也会反作用于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从比较静态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项新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有两个: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新制度安排为覆盖群体提供利益时,没有一个人会因此受到损失。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指虽然新制度安排损害其覆盖下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总体上还是合算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进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我们必须准确厘清上述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同时,把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环境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安排区别开来,还要注意准确把握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变迁中的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区别。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边际调整过程,制度环境决定了制度安排的性质、范围和进程,制度创新也会使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是制度变迁的主力军,目前,缺乏适宜的初级行动团体是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变迁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一)积极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

由于对根源于文化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非正式制度的培育和演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结果导致非正式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全社会缺乏普遍的拥军爱军的主流意识,致使已有的正式制度设计缺乏运行的制度环境和基础。因此,积极培育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1.转换指导思想,确立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新理念

我国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的指导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对军人所承担的额外义务进行特别补偿是现行军人特别保障的立法根据,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通过军人社会保障对军人应该如何激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上,我国军人保障的指导思想却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重牺牲奉献,轻优待激励”的立法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只强调对军人设置义务,忽略了对军人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忽略了应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立体的激励和保护,在保护理念上具有显著的偏差和错位。由于军人特别保障强调“牺牲和奉献”忽略“优待和激励”的制度设计没有回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做到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根本担负不了保护军人的重任,它已经和正在给军人造成制度性的伤害。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转换军人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确立军人激励的新理念,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大力研究军人职业不同于普通职业的特点和规律,对军人实行科学激励;

(2)充分挖掘“保障”的内涵,对军人实行全面立体保护;

(3)顾及军人的私权性质,对军人实行官方和民间双重保障;

(4)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保障激励思想,完善保障激励范围和保障激励内容。

2.发动思想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国防价值观

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认为,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价值观念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从而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国防价值观念就是指人们对国防价值的观点、思想和看法,具体包括国防为什么存在,国防对人民意义的大小,如何建设国防以取得最大的国防效用,如何对待军人职业,军人职业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观点和态度。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国防价值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国防态度和行为。国防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个人的家庭经历、受教育程度、人文环境、政府宣传导向、价值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国防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转变都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党和政府在培育整个社会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国防价值观念曾起到很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较之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大大落后并凸显消极负面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崇尚金钱、地位、权力、美貌等,浮躁趋利成为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主要特征,国防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军人作为一个群体无疑成为这种业已变化了的国防价值观念的牺牲品和受害者。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所崇尚的金钱、地位、权力、美貌、学历等似乎都与军人群体没有太大关系,相反,由于军人职业特点和舆论导向的作用,军人群体给整个社会的印象是贫穷、危险、困顿,等等。因此,党和政府要根据国防价值观念形成、转变特点和规律,从正面的思想教育入手,大力进行舆论引导,辅助以改善军人整体形象,增强军人职业吸引力,从而在全社会培育积极向上的国防价值观念。

3.培育军人意识,强化军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军人保障更应该从强化对军人的激励入手,如果军人职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增强了,军队自然也就会坚不可摧。因此,我们在进行非正式制度的培育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激励军人,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军人荣誉感;(2)提高现役军人待遇,增大军队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军人优越感;(3)发动思想教育,增强国防事业的主流意识,增强军人归属感;(4)打击破坏军人形象行为,增加外力破坏的犯罪成本,增强军人职业神圣感。

(二)建立健全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就是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均衡、低效率和不公平。因此,建立健全军人保护正式制度要把握以下方面:

1.建立健全新时期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法律法规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前,党和人民政府就十分重视军人的社会保障激励,并对军人社会保障激励问题实行特殊政策。主要体现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共同纲领》有关规定、1950年制定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但是,当时的法律规定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来对军人进行保障,这种规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曾起到激励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军人得到了《宪法》、《兵役法》、《军官法》以及各种关于军人社会保障的条例从多个层面的不同保障,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体系。但是,现行的法律制度同样是靠各项强行性规定来进行社会保障,强行性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法律规定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在立法规划中,必须重新构建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有关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法律规定。除了保留《宪法》、《兵役法》、《军官法》以及各种关于军人社会保障的条例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条款之外,还要在《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中规定有关对军人进行社会保障激励的各种事项。国家采取措施保护现役军人及其亲属的荣誉、人格尊严,对现役军人实行特别保障和优待,在退役安置、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生活补助、法律援助、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特别优待。重点优待军人及其配偶,给以实实在在物质刺激,增强军人优越感和军人职业的吸引力。从而构建新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激励军人,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

2.建立健全新时期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政策体系

军人社会保障激励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法规,还必须依靠党和国家的各项激励政策。政策一般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做出的政治决策。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基本内容和本质方面具有联系,包括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社会目标等方面存在共性,但是,二者也有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意志属性不同。法律法规体现国家意志,政策体现全党意志。(2)规范形式不同。法律法规表现为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和国家认可的其他形式,具有稳定性和成文性。政策表现为党的决议、宣言、决定、声明、通知,等等,具有纲领性、原则性和方向性。(3)实施方式不同。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4)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法规主要调整以权利义务界定的社会关系领域,政策调整的范围比法律法规更为宽广。(5)稳定性和程序化程度不同。法律法规具备极强稳定性,非经严格程序不能变动。政策较为灵活,可根据形式变化做出较为迅速的反应。由于法律法规和政策各有其适用的对象和调整范围,各有其独特的调整方式和强制措施,因此,我们在制定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正式制度时既要注重法律法规建设,同时还要兼顾政策的制定,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套和衔接,共同激励。

(三)合理配置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实施机制

任何设计完美精细的法律和制度都必须依靠实施机制才能体现出价值。判断一个制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实施机制是否有效,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安排都形同虚设。检验某种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有效,最关键是考察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根据诺斯的理论,当个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时,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制度就会得到有效实施。

1.强化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

从本质上说,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主要是一种软约束,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因此,军人通过国防活动产生的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的那部分别人获得的收益,难以得到强制性的补偿,并且还会导致已有的正式制度设计因缺乏运行的制度环境和基础,预期的激励难以体现。

但是,非正式制度实施机制的非强制性本质并不能成为我们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借口,我们可以强化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增加破坏国防事业的道德谴责,将珍视国防事业的道德观念与思想品德建设挂钩,将国防价值观念作为考察人的“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大破坏国防事业的违约成本,从而增强非正式制度的强制性,使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非正式制度的实施得以强化。

2.重构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

在正式制度中,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法律制度最为完整系统,但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军人社会保障激励的正式制度实施机制的设计和安排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军人从事国防活动产生的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之差过大,导致激励不充分。因此,要对军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综合激励。这就要求我们的实施机制在制度设计的保障范围上不仅要保障军人本人,还包括军人的其他近亲属。现行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设计重心是放在军人本人的激励且激励力度不大,没有全面构建实施机制体系,没有建立保障军人近亲属的全程激励的实施机制,没有科学合理地配置激励资源,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全面构建军人社会保障激励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体系,科学合理地配置激励资源,就成为军人社会保障激励制度改革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篇13

北京达美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工厂及建筑全生命周期二三维信息一体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承“软件助工程、工程促软件”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流程工厂及建筑行业客户提供工程(EPC)及运维(MRO)领域相关工程技术服务,进行软件系统整合及开发。

北京达美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工厂及建筑全生命周期二三维信息一体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承“软件助工程、工程促软件”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流程工厂及建筑行业客户提供工程(EPC)及运维(MRO)领域相关工程技术服务、软件系统整合及开发。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PCA ISO15926(流程工厂数据规范组织)的组织成员,通过基于ISO15926这一国际主流的智慧工厂数据标准,为国际国内客户提供集成化多专业设计系统、工程数据仓库系统、HSE及运维3D可视化管理系统、3D工程设计顾问等多种服务。公司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保持超过100%的业绩增长,并于2012年收购了北京德鹏软件有限公司和四川德鹏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一步增强了整体技术和服务实力。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2012年公司参与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立项的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简称NBIMS-CHN)的研究课题,并负责其中的建筑空间与建筑资产运维管理的两个子课题,该标准的制定为推进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重大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IM系统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拥有近200人的软件技术开发和工程服务团队,建立起以北京为管理总部,成都为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长沙为软件技术服务中心,南京、武汉、西安等办事处为覆盖全国服务的服务网络。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招投标、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改扩建、退役等各个阶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