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按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每个内容的讲授思路是由教师事先备好的,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通常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学生模仿记忆,练习作业、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总结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方式,每堂课都按计划完成。在这种只注重教学任务而不注重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中,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缺少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环境、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使得学生之间的层次性越来越大,有的学生被迫不得不学,有的学生直接性的因为数学知识的枯燥、抽象而放弃。课程改革的今天,所要求的是要搞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教学,受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学习方法、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以往的“一刀切”,不实施策略,改变教学现状,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永远都不会得到提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改革给我们指导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它是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符合教学实际,符合教学的要求,合理、有效的运用与高中数学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适合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教学。进行数学的分层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学会总结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重、自尊、自信,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进行交流等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为他们学习其它课程和以后继续学习搭建一个成功的思想意识与实践平台。
三、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是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要搞好这关键的一步,那么,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是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和学生交流,积极的去关爱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的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合理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数学基础的差异,结合教材的要求和学习可能性水平,对学生进行划分,将学生有效的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层次成员的分配要合理,不要只是根据考试的分数来进行分层,而应让各个方面充分结合。对学生进行分层前,教师还应做好相关的鼓励、督导工作,不要因为分层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学习上的更大压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渐渐的向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迈进。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这也是分层次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如实的结合学生情况,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把握好教学难度,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可以初步的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五个层次,并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 分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必然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的迅速传播,使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面临极好的机遇。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2. 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第一,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第二,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第三,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
3.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3.1 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确定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还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3.2 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3.2.1 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地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
3.2.2 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
3.2.3 对“差生”(包括“单差生”和“双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分层教学与能力培养
4.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4.2 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4.3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4.3.1 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人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我们在数学实验室中要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4.3.2 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教学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通过网络或直接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或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
4.3.3 测试试卷的分层设计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对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们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欣赏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
5. 分层教学的点滴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我们进行了阶段性小结和问卷调查,表明:
5.1 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5.2 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5.3 “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5.4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5.5 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5.6 “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
5.7 我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
5.8 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也很大,这就给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国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既要求素质教育,又要求升学,如果仍沿用过去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会造成班级成绩的两极分化,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1]。
分层教学是为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与之在教学目标、课程、资源、评价等教学管理方式上存在诸多不同[2]。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来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而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经验不同、思维有快有慢,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波利亚还指出:“要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收益。”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让学生按其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学生的自愿为主,进入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习,将教学目标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动态管理,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国际比较
1.英国的个性化教育
英国的分层教学主要体现为“成功教学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灵活地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不同小组。该法的基本内涵是“主体参与、小组合作、体验成功、差异发展”。
2.美国学校的优资班
美国教育重视因材施教,智力超群的孩子称为“优资”学生,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专门为“优资”学生开设加强课,课程分为英文与数学。到中学,特别是高中后,同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分成三个或四个水平的教学层次,目的使学习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因为学生按成绩被分开,他们只能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组同学比,即使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有太多失落感。该法按照能力分班,“目的是为智力发展较同龄孩子快、智力较强的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日本的跑班式选课
日本的高中分层教学主要表现为“跑班选课式”,学生按自己在高考中需要选考的学科自主选择每一学科的学习层次,参加高考的科目选择较高层次的学习,非高考科目就选择较低层次的学习,到这一科就进入相应的教室上课。这种模式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打好基础,获得不同的发展。
4.新加坡的筛选教育
“筛选教育”指国家通过集中投资和早期筛选,重点培养具有领导才能和特殊技能的人才。在学生小学时期,新加坡政府就把每学年学习成绩排在前列的学生作为未来精英人才重点教育。新加坡学生早在小学三年级就要面临学习实力和英语能力的筛选,通过这样的考试,学生被分入3种不同的班级,即“特长班”、“快班”和“普通班”,被分到普通班的孩子意味着将来很难进入大学学习,进入“特长班”和“快班”的孩子们也不能松懈,在初中和高中还要接受同样的筛选考试。通过多次筛选,只有那些优秀生才能进入大学学习[4]。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而且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的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就会有所提高;最后,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教师所创造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5]。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
一般分为四层,优秀层次A层(品学兼优的学生);普通层次B层(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基础层次C层(学习成绩及格和40至50分的学生);学困生层次D层(基础差,学习不努力的学生)。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也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教学目标忌实行“一刀切”,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因目标过高而灰心,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能因目标太低而激不起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在吃透教材和大纲,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A、B、C、D四组的同学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做到备课分层。
3.授课分层
以旧导新,分层设疑讨论解释,分层练习反馈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开发A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B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C类和D类学生的学习信心。
4.作业分层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面向中等学生,且后进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这样,既可缓解后进生的压力,减轻后进生的课业负担,又可增添训练乐趣,提高他们求知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5]。
参考文献:
[1]蒲增显.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04):1-2.
[2]吴小娥.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殷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根据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实践,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鉴于上述原因,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舍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一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要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以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原则上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就十分必要.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在教学中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层次高低的不同,实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层次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最终有效落实每一位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课前导入分层教学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对一个新课内容能否成功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就会直接影响新课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有效开展新课,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开展针对性的教导,做好课前的分层导入教学.
2.习题要做到分层教授,鼓励优差生沟通学习
很多时候,一个数学题目可能由于其问题繁多,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多,题目难度就会增加.那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教师就要针对性地讲授.对基础差的要从基础题目开始,而对学习能力好的就要做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a(x-1)x-2>1,a∈R.这一题目,涉及对当a>1时,当a
3.课后作业要分层留设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那么在课后教师留设作业时就要针对性地留设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同一个题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层来完成,巩固基础,获得学习进一步提升.
例如,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两部分,如果ACAB=BCAC,那么称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将一个面积为S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如果S1S=S2S1,那么称直线l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1)研究小组猜想:在ABC中,若点D为AB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则直线CD是ABC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加强理论学习
科学分层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作为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主动走进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甚至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入,才能使分层越科学、越合理,操作起来才更有效。同时,教师还要加强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力争成为分层教学领域的研究者、领头人。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有细致合理的计划,有勇于开拓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扎实和持之以恒的工作,分层教学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二、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后进、中、优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时,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而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解不等式(见数学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见教材P23例4)。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2,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然后可以假定A=用换元法将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B组作业: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
3.求函数的定义域.
C组作业:
1.同B组1(1);
2.同B组2题;
3.同B组3题;
4.解不等式
5.解不等式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还担任了学校的会计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3.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近1500名学生,100多名教师,31个教学班的大校,我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学校办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时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学校会计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我是在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后由于原数学教师的工作原因而接手的,我接手的是高一(3)、(4)班两个班的数学课。当时年级学生在学校中期考试中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考试由学校交叉命题,交叉阅卷,任课教师在学生分数出来前均不接触本级学生的试卷):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2.248.545.748.350.253.9
及格率55%50%47%49.5%52%58%
优秀率19%15%10%12%17%20%
综合名次24653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接手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年级的第四名及第六名。
之后又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由市教委教研室统一命题,全市统一考试及阅卷,学生的考试成绩为: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4.150.055.258.447.449.7
及格率52%48%54%60%40%42%
优秀率30%29%33%40%20%23%
综合名次342165
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获全年级唯一一个全国三等奖。我在学校担任的工作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有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能者多劳,其实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学生帮我完成了。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Analysis on high school maths layers teaching
Bazhou JuMo county middle school in XinjiangTuerxunjiang • disk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layer teaching mathematics guiding ideology and solutions, for the reference.
Key word: mathematics, teaching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再次,对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几个所谓“有希望”的“尖子”,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势,再加上数学是一门自身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但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掌握较差原因也是自身不具备逻辑分析的能力,因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的计划,单一的传授知识是不恰当的。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再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分析结果进行分层次教学。实行高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幅度的减小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上所存在的差距,进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从整体上提高教学量。所以,针对于高中数学采用分层式教学势在必行。
一分层教学的应用背景
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是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主要内容设置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并且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制定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教师需要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与能力来分别制定学习的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缩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分化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要求是教师要对学生和教学的内容都进行分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优化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应依据的原则
(一)个体差异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生智商等是高中生存在差异的主要方面,这些差别源于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发展速度、思想水平以及学习进度的不同、源于高中生的家庭环境因素、源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差别性,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使得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表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高中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即要坚持高中生个体差异的理念,学会通过恰当得教学方案,来做到实现不同高中生的自身学习状况,让所有高中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对学生分层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指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留意在个人智商、知识基础、学习状态和个人能力的差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系统性原则——尊重分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分层教学的特点就是每个层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每一层的教学都会对整体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尊重期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系统性原则是从整体上开展分层次教学,对高中数学进行整体性规划的过程。我们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来确保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行,并且教师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协调好学生与教师、教学资源的关系,为满足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条件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们教师也应该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偏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引导他们主动的思考。遇到学生不会的难题,我们要耐心引导他们进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
(三)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课堂式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他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教师要着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大胆质疑与探究,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数学学习基础与能力来自主决定自己位于哪一层次。对于学生的层次调整中,应由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己根据自身的学习与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整,我们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调整结果。在数学课堂式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中数学教学也在逐步的改良教学模式,其中分层教学方法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全面重视,在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程中,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部署相应的练习,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一、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十分必要,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本质特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研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必要的认知,摒弃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制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把握整体教学效果也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个体教育,完善数学教学的模式。数学分层次教学改变了过去的一本教案、一本参考书教一个年级的现象。这种教学形式迎合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此外,分层次教学法也注重了班级的整体教学,突出了分层次教学良好的的发展性。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的陈旧手法,建立了全新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要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挥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激励学生稳步甚至是超前发展。营造优秀的平台,鼓励和扶持相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及时肯定、及时表扬,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做到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数学成绩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分析分层次教学实验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利于完善教学模式的方案和提高教学的科学水平。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积极的体现出该方法的作用和优势,同时要及时发现和研究该模式下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努力完善教学方案。积极进行对比和评测,找出差距出现的原因,做到事半功倍。
(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数学分层次教学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发展的优秀平台。在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试验中,教学活动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种过程的有机结合。在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中,教的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导的过程,学生学的活动是进步和完善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要积极的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
三、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的差异。此外还有兴趣和爱好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学生分层,要立足学生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并要灵活机动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而改变分层策略。
(二)班级分层模式。以学期主要文化课成绩评测的结果为依据,结合学生各自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若干个层次,重组新的教学实验集体,其最大特点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重新组织准备适合每个群体的教学方案,引导“学困生”有效的展开学习,同时又满足了“学优生”的知识扩展需求。
(三)课堂教学中分层互动模式的运用。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互动模式学习氛围,将学生依据差别性进行合理化的分层,树立正确评价标准,促使每位学生在学习、情感等方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数学课堂的灵活教学手法。首先就要求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的去调查和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识水平、学习状况、家庭构成以及特长爱好,将学生依据基本心里特征进行分层,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努力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情互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另一层意义上也大大的促进了团队观念和集体意识的提高。
(四)分层评估及指导。在分层教学法中,分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辅导和练习,辅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针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特别注重学习态度的端正,从根本上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动力。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指导,达标评测时,必须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在练习的准备阶段,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温固知识点。
(五)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安排,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教学内容的讲授,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自然实际特征,采取自然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事宜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和练习。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分层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练习方面要分层进行布置,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我们要积极的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摒弃传统的单一制讲授法,勇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积极的进行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确保学生和谐稳定的发展。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是深远的,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将分层教学法逐步完善和推广是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追寻和探索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5-02
一、绪论
高中数学以“ 班级授课制” 教学为模式历时已久。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随着高中规模的扩大和普及,各校高中学生人数随之增多,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对数学的领悟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层次, 要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大班课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其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如果长期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一定会让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及消极心理;再次,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丢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分层教学已渐成趋势。
但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点
(1)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班级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落实不同层次的辅导,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各类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充满了兴趣。
(2)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识超前铺垫、新知识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使各类学生各尽其才、各尽其能,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学习的满足,避免了学习成绩的强烈对比造成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3)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需要了解学情,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分成不同层次,并就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缺点
(1)分层教学如何分层对教师是一个严格的考验。 分层教学中对于学生性格差异、心理需求、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不同,并就其不同进行分层这需要教师不但有识人的慧眼,并且能就分层的情况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及自信的前提下能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因此可以说分层教学中的对分层的把握是一种艺术。
(2)分层教学在师生认识上的分歧。 分层教学容易变成分快慢班,分层教学中的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在师资配置上也没有歧视,甚至会为学习程度较弱的层次配备更好的老师;但学生一旦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就认为师资以及教学的其他资源上的配备有了巨大差异,容易形成心理上的落差,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分层教学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为了准确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好学习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较差学生“吃不了”的矛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并扣紧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不降低难度、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书写教学日志,因而对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
(4)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不足。 分层教学在家长和学生眼中变成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对待的一种模式;其次,由于教师工作量的加大,却没有得到合理的报酬激励,因而也就失去了对于分层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再次,目前许多高中学校对于分层教学缺乏政策性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造成了对该类教学模式的政策缺位。
四、对策与展望
为了使得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行之有效,达到于预期目标,本文就该问题存在的不足给出以下对策:
(1)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定期对担任分层教学实验的老师定期培训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使这些老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变压力为动力,把分层教学搞得扎实、深入、有效。
(2)提前做好对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工作。由于分层教学在师生的认识上的分歧,需要加强老师学生之间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解决认识上的分歧。
(3)按劳分配的落实:在当今社会,凡是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老师工作量的增大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劳有所获,保护其继续深入展开工作的积极性不会受到伤害。
一、前言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教师“一言堂”或者优等生与教师间问答的互动,而后进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思维锻炼,往往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教师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几点实施策略。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习的两极分化问题,片面地处理这一问题会加剧两极分化,采取分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层面,根据学生的定向目标,抓住重点,提高成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学生定位
第一,要实施分层必然要先熟悉学生情况,要熟悉情况,则要通过走访家长、问卷调查、观察及谈话等方式,以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水平、方法、情感上的差异。另外,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及心理压力,在分层前的思想工作须处理好,要说明缘由及情理,使得每一位学生理解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其学习成绩,让当前掌握不同知识量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最大突破,潜力得到发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第二,可让学生按照自身的数学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申报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学生的发展潜力,顺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及心理特点,根据大纲要求的发展目标、中层目标及基本目标,把学生根据“优秀、良好、及格”(这里的优良差或许不符合实际,但要考虑到差生的“面子”问题)按照2:6:2的比例分成A、B、C三层。也可根据班级前12名的列为A层,后12位的列为C层。不过,这里的分层浮动性较大,要灵活地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四、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的实施,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要实施分层教学,也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做铺垫,同时也要有着良好的班级氛围。只有在好的班级环境里,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分层并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为了每个学生的成长,不是制造等级而是促进等级化解。处理不当,就容易有误会存在。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这足够的耐心、良好的素质、民主的作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只有这样,分层教学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每个学生的进步服务。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按班级内的各阶层学生认知基础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在教学开始之前,把这些各阶层的目标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学到什么效果,发挥学习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由于,一个知识点往往有不同的深度,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让各阶层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到什么程度,进行教学中的逐步分层。比如,高中数学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课程,教师要求C组学生进行公式记忆,可以直接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要求B组同学可以进行公式推导,利用公式解决综合性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组同学学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自如的用公式解决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基础弱的学生就不会因为不明白教学内容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课程内容简单而没有兴趣,从而达到各阶层学生都有所学、有所长。
3.预习要求分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前预习成为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指导,设置不同的预习要求,从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同学,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完成练习题;A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4.课后作业和辅导分层
数学作业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必要途径。有效的课后作业应分为基础巩固型、提升能力型和兴趣探究型三层次,题量适中,分层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选择的作业一般为题量的三分之一。布置的作业避免机械重复,难易适中,重基础,兼顾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做作业时有意识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以提高探究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多采用面批形式,必要时书写反馈信息给学生,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努力方向。
在辅导时分层,预习时指导基础层学生抓重点,最高层学生扩展知识面;复习时指导基础层学生重点达标练,最高层学生着眼拔高练。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成立多个学习小组,利用差异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组内互助和组间交流实现差异互补。
5.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双方面的,学生对于数学教师的评价可以及时地反馈出教师近期数学教学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以及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近期学习状况的认定,并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助于更好地改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优化数学知识结构。由此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但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本层次内的表现来认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评价,科学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定,并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