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

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

篇1

在特许经营体系中,通过这样的手段,特许企业可以把本企业的众多特许人分为不同层次的商,授予上一级商较大的经营自,授权其在该区域进行招商工作,由其负责发展低级商,或者说基层受许人,并对其实施必要的管理,进而提供原料的配送、培训等相关服务。不同级别的商之间的内部交易也可以为区域总商提供一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层级清晰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这种机制下,连锁企业往往只要选好一个合格的区域商就可以通过足够的放权来占有整个区域的市场,从而降低了自身经营管理的压力,推动本企业的市场开拓顺利进行。

当然,为了加强对于各地连锁机构的控制力度,尤其是对于主要推行直营连锁的企业,他们更趋向于利用自身资源在特定区域设立区域管理中心,进而利用其在该市场中实施市场扩张策略,如通过大区管理体制,将自己的业务划分为不同的市场大区,成立专门的大区管理中心,同时通过较大程度的放权,由其对该大区的所有连锁机构的经营进行管理。

对于一些拥有较多的连锁机构,且上下游经营单位之间的交易或服务相对频繁的连锁经营体系来说,上述的垂直型区域管理方式可以降低该连锁企业的管理压力,他们只要负责从总体上协调几个大的区域商或区域管理中心的关系,并通过较大的放权机制,而把对于一线的经营权的发放以及经营单位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区域商。与此同时,区域商由于贴近市场,也可以较为迅捷地对各连锁经营机构的需要做出反应,进而在本区域内开展统一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该连锁机构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本区域所有连锁机构的市场业绩。

但是对于国内一些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连锁企业来说,由于目前市场的机构数量仍然不多,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如果不能选择到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区域商,或者如果该区域商出于私心,希望垄断该企业在当地的经营权的话,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的开拓,反而限制了本公司的发展。因此,目前很多连锁企业在对于区域连锁机构的管理上仍然采用常规的职能制,在企业内部根据其具体的职能划分出不同部门,并由各个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对各地的连锁机构实施管理。这种制度固然保证了公司能够对各连锁机构的业务要求做出及时、专业的指导与管理,但是由于令出多门,缺乏统一的领导,一旦面临复杂的、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业务时,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难以得到保证,反而会影响对各地连锁机构的管理的科学性与及时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组建一个不同于上述的垂直区域管理体系的,由多个本地区连锁机构所组成的水平型的区域协调机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水平型的区域协调机制其实是当盟主在一个区域成功发展多家连锁机构后,由盟主来协调组织多个本地区的连锁机构进行合作的管理机制。通过水平型区域协调机制,同一区域的多个连锁企业可以通过规范的经营管理、统一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业务开展和市场分配方面进行互助与协作,从而在该区域树立该连锁品牌统一的市场形象,利用团队协作的合力,来推动该连锁企业在本地区的业务开展,增强其市场影响力。

水平的区域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发挥现有连锁机构的合力,帮助盟主了解当地市场状况,从而加强其市场开拓与业务管理方面的针对性。如果能够存在一个运行良好的水平型区域协调机制,在该地区再有其他的投资者希望购买特许权,加入该企业的连锁体系的时候,盟主就可以通过区域协调机制下的各连锁机构去了解当地的市场是否还能容纳新的加盟商的参加,并帮助新的投资者合理选址,避免由于距离已有连锁机构距离过近,而使得新的连锁机构对已有连锁机构的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

如果在同一个区域的不同连锁机构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或者市场营销策略,不但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有序竞争,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还会影响到企业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因此,连锁企业如果能够鼓励同一地区的不同连锁机构之间进行有序合作,推行统一的市场营销策略,反而能够提高其营销活动对于各连锁机构的业务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连锁经营,便是将经营类似商品或者类似服务的多个企业,采用一定科学的手段将其进行有效的联合,而后在基于整体策略的情况下将其进行分工的划分,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将原本的独立经营个体联合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整体。通过该种经营方式能够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属于比较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此外,连锁经营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恰当的完善,并且能够提高流通企业或者行业的竞争能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更加良好地发展。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在发展当中必须要重视连锁经营。本文对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准入门槛较低

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使得连锁经营市场的政策屏障逐渐降低,大型企业的数目逐渐减少,而中小企业的数目则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诸多企业,在市场定位上并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使得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缺少明确的经营目标和独特的产品风格。甚至新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产品亦缺少特色的服务。但是,连锁经营的现代企业在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时却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准入门槛亦比较低,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正常发展。

(二)市场集中度低

正确的市场结构应该具有适度的垄断和适度的竞,由此方能够促使市场具有竞争的活力,经济方能够获得规模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呈现着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发展较快的特点,且诸多中小企业过于分散,并不能够进行联合经营,反而偏向与各自经营。该种经营模式下,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其较易出现竞争过度的情况,难以具有良好的发展秩序。此外,在连锁经营市场当中,大型连锁企业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大型连锁企业的数量逐渐减少,规模亦在不断缩小,其所能够起到的主导作用发生了明显的降低。由此可见,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市场集中度比较低下,难以促使经济效益规模化。

(三)配送中心不完善

配送中心应该是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当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只有保证信息通畅,方能够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现代企业均未建立比较完善的配送中心,配送的效率比较低、技术并不先进、规模亦比较小。个别企业在不能够科学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其物流配送并不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个别企业的物流配送比较的分散,难以对产品配送进行集中管理。由于配送中心并不完善,使得该部分企业在连锁经营当中的信息系统亦不完善,影响了连锁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成长模式

西方现代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时,一般会采用产品全方位的战略,尽量贾昂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以便提高其在市场当中的流动效率。同时,西方现代企业亦会采取多用营销方式进行产品的促销,使其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鉴于此,我国的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当中可以逐步推进连锁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的成长模式。例如“零售-批发-工业”、“批发-工业”、“零售-批发”、“工业-批发-零售”等经营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现代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方能够创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连锁经营模式。

(二)构建连锁化中小企业经营模式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零售经营市场当中存在着经营分散、大量亏损的情况,且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经营场地、劳动力资源、服务设施等却存在闲置现象,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当中,希望能够构建连锁化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以便对零散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此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设备、贷款等方面的指导和优惠。同时应该提高中小企业在连锁市场当中的集中度,以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优化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稳定社会秩序。

(三)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成长模式

在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成长模式时,首先应该构建社会化和综合化的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通过该种方式,更加便利的、快速地向各个连锁经营店输送货物,有效降低生产加工费用,同时能够促使更多商品逐渐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其次,应该构建社会化的批发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模式。该配送中心需要具备功能综合化、经营规模化、配送多样化的特点,且要集处理、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职能于一体,不断扩大配送规模,提升配送效率。

结论

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现代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建立正确的成长模式,以此促使连锁经营经济效益规模化,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主要的目标是为一些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的管理和技术岗位输送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说,该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时间较短。连锁经营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有一定的背景,与国外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在引用连锁经营的理念上时间比较短暂。(2)技术要求高。结合连锁经营的特点来说,连锁经营企业要有成百上千的连锁门店以及小的分公司。(3)需求量较大。近年来,连锁经营企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缩短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时间,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连锁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入到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途径探究

1.明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只有具备明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目标才可以有效地指导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使之打破传统的改革理念和思想,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专业改革理念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勇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道路。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制定好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岗位的不同需求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并且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好监督,在整个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实践教学中,这是值得深思的教学改革难点。应该打破传统教材内容的限制,对整套课程进行全面的专业配套教材设置。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材设计更加科学

在经营连锁管理专业的改革中,教材的科学化、专业化是重点。目前,就教材的设置而言应该是在结合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国外的连锁经营管理理念,结合我国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全面建设更具有专业理论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的编订应该遵循实践性、专业性原则,引进当今最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力求打破传统的基础课程教材中的理论体系,更加追求经营连锁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另外,应该注重经营连锁管理专业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加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

3.壮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能否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建成一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以便建成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连锁职业人才培训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也就是说,要提高经营连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教学内容更现代化。旨在通过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教研和教学改革实践中,鼓励培育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师。可以聘请在该方面资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同时每年还要组织有资质的年轻教师进修,建设一批批具有高专业素养以及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下,鼓励教师利用好现代的科研技术成果,例如多媒体、仿真模拟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帮助教师可以提升教育业务水平,利用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除此之外,要做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实时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刺激下,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在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最终建成符合专业教学实际情况、高素质、专业性极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4.创造良好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校内和校外环境

篇4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1859年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泛发展,逐步普及,如今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了连锁经营所拥有的在诸如价格、品牌、渠道等方面极大的营销优势,但同时连锁经营也存在着诸如灵活性降低、营销风险加大等的缺陷。因此,在研究中了解其优点和缺陷,可以让我们在应用连锁经营模式时规避其缺陷,更好地运用它的优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门店,通过一定的联结纽带,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和标准化运作,最终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以提高经营效益,谋取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有三种基本模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加盟。

1、直营连锁。直营连锁又叫做正规连锁,是连锁总部通过独资、控股或吞并、兼并等途径开设门店,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形式。直营连锁开设的各门店的资本同属于一个所有者,归一个企业、一个联合组织或一个人,各门店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直营连锁的核心是管理经营者的高度集中统一,因为直营连锁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完全集中在总部。

2、特许连锁。特许连锁是总部与加盟店之间依靠契约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特许连锁实行所有权的分散与经营权的集中。加盟店对其各自的门店拥有所有权,店长是加盟者,不受聘于总部,加盟店甚至还有用工和进货权,但是经营权高度集中于总部;特许连锁的核心是特许权的转让。

3、自由加盟。自由加盟又叫自愿连锁或合作连锁,是企业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采取的合作关系,是现有的独立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的经济联合。自由连锁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对抗大型连锁企业垄断而自发的联合组织。它最大特点,在于各门店在所有权和财务上是独立的,与总部没有所属关系,只是保持在经营活动上的协商和服务关系。

二、我国连锁店经营现状

我国连锁经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我国,连锁经营主要和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卖店四种结合在一起。其中超市、便利店是主力业态。我国的连锁经营是从超市起步的。

1、连锁经营规模太小,效益不佳

连锁商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规模经营,连锁经营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根本性优势是规模大、费用低、成本少、价格廉,这是连锁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连锁经营规模太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效益不佳是当前连锁商业主要问题之所在。现在多数连锁企业只有几家分店,规模过小,致使统一进货带来的价格折扣和成本降低有限,无法产生明显的规模优势。

2、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绝大部分连锁店仍未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达到管理上的集中化和一致化。有些连锁店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没有统一的配送中心。在管理方面,未能遵循同类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是照搬单体店管理的办法。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调缺乏科学性,以致连锁经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3、缺少资金和人才

由于国外竞争力量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连锁经营业不再是从前不受外界干扰的低水平竞争了,而是高科技基础上的资金和人才的较量。现代连锁企业更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能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由于我国连锁业发展较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目前我国连锁店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高级管理人员稀缺。

三、我国连锁店经营的对策分析

1、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世界各国的连锁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连锁,普遍具有相当规模,大部分是集生产、加工、采购、仓储、零售于一身。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必须拓宽发展思路,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把众多的中小型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2、促进规范化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主流结构――第三产业的基本发展方向。我国连锁经营模式起步较慢,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如各大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店等等在数量和分布的领域上都居世界前列。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样带动连锁经营的发展。由此可知,我国连锁经营正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但与连锁业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因而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保证连锁经营管理能够发挥实际效能。

一、“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现状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而事实上,我国不论是“互联网+”经营管理人才还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都呈现出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两者都属于新兴的概念,各大高校专业设置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课程安排都无法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无法同企业进行有机合作,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具有随机性,要求在“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方面人才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事实上,当前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是出现互联网金融知识不足,就是出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落后等现象。专业人才不足归结于先天不足,后天残疾。

2.相关制度未能和“互联网+”趋势相适应

所有的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都必要拥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实现战略部署。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拥有的相关制度是传统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即忽视了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的连锁经营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管理制度,导致连锁经营管理过于片面,不利于各个地区的连锁企业的发展。

3.连锁经营中“互联网+”的管理技术传统

连锁经营受到区域上的局限,一些经营管理信息容易出现滞后性,导致无法更好的开展市场管理,制定连锁企业的战略部署。在连锁企业中“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连锁企业对市场的反馈信息传递较慢,总部无法对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及时有效的下达指导命令;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不足,使连锁经营丧失了原先拥有的优势,即资源共享,统筹该行业的市场发展,企业由此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展开投融资活动,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总之,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连锁经营上下两层管理层都受到限制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现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高校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从国外高薪聘期专业的师资,并且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课程内容;其次是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对连锁经营市场的分析,制定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性;最后是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导入大量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等。

2.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

建立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的前提在于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前提。“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层面上的协助,在制定相关制度方面要求能够抛弃纸质版、照本宣科的制度的制定,通过网络技术制定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制度;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趋势能够带动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信息泄露、信息管理不当等问题,所以要求连锁经营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和体制能够对“互联网+”趋势下所带来的风险具有规避作用。

3.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层面的各项资源投入

在“互联网+”趋势下,要求连锁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管理平台。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加大对技术开发创新的资金投入,利用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展开计算机相关技术开放,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系统、管理评价系统等等为连锁经营管理提供一系列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技术手段,促进我国连锁经营走向国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将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落后的制度、技术和欠缺的专业人才都将是影响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要求从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大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的资金支持,提高技术创新、并且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渠道来实现连锁经营管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11.

篇6

(一)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顺畅、高效的流通体系,以提高连锁经营效率和增强连锁经营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加快连锁经营企业资产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连锁经营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连锁管理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方式和技术,大力发展集中配送;打破部门、地区封锁,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跨地区发展、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

(二)发展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立连锁经营在现代流通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中的主体地位,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经营企业数和门店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10年,全省连锁经营企业门店数达到3万个,销售额达到760亿元,销售额年均递增15%左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达到2户—3户,销售额在20亿元—50亿元的连锁经营企业达到5户;培育3户—5户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跨地区发展、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

二、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订连锁经营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制订连锁经营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通过向社会提供城乡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等信息服务,引导连锁经营企业根据城乡建设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企业市场发展战略,扩大销售网点,推进城乡连锁经营网点的合理布局,满足消费需求。

(二)稳步推进城乡连锁经营发展。积极、稳步推进连锁经营由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乐山市等大中城市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鼓励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发展特色经营,拓展市场范围。积极引导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县城、中心镇拓展。在城市,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针对我省大部分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滞后、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的现状,通过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新建和改扩建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美容美发店、家政、维修等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鼓励企业采取特许加盟等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建设面向社区商业网点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采取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形式推进粮食连锁经营,发展粮食连锁经营网点;逐步形成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在农村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工程。针对我省农村商业设施和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鼓励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大力开拓二三级市场。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基层供销社、个体私营商业网点资源推行农用生产资料连锁化经营,加快发展生活资料的连锁经营。采取超市+基地、超市+农户等方式扩大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利用统一配送优势组织适销对路工业品供应,适时供应货优价实的农资商品;发展遍布农村的农资放心店和便民连锁经营超市,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三)加快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进一步加快连锁经营企业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实力雄厚、规范化程度高的优势连锁经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强强联合、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效率;推进连锁经营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学习和借鉴外资连锁经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发展,扩大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重视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强化总部的统一采购功能,提高统一配送比重。支持有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自有的配送中心。引导连锁经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物流功能条码化和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高效配送体系。加快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财务、劳动、人事等环节中的运用。引导企业在抓好销售时点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在抓好硬件开发的同时注重开发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软件,建立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信息平台。鼓励大型骨干连锁经营企业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造企业业务流程,提高规模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鼓励引进连锁经营人才。商务主管部门可通过开展咨询服务、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举办专业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连锁经营方式,促进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满足连锁经营发展的需求。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员工业务培训。

(六)推进连锁经营企业规范管理。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陆续发生多起因连锁经营企业经营不善、盲目扩张等原因导致连锁经营企业倒闭、引发供货商聚集要求偿还货款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监管。引导企业认真分析经营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对经营业态、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市场定位等进行充分论证,合理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规范管理的关系,加强资金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三、政策措施

(一)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凡具备设立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其直营门店(分支机构)在省内市辖区(不含县、市)开店的,统一在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该企业其他直营门店(分支机构)登记按属地管理原则不变;连锁经营企业经营专营专卖商品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由有关部门对其直营门店统一办理专项商品经营许可手续。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烟草专卖、质监、环保、消防等部门在办理连锁经营企业的注册登记、卫生许可、专项商品经营许可等手续过程中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对审批程序、提交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等进行公示,严禁在收费标准之外以任何理由乱收费。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优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积极探索网上年检,切实为企业提供方便。

(三)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严格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号)和《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税局、四川省地税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川财税[2003]3号)规定,落实国家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连锁经营企业应按规定向总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税务、财政部门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审核、批复。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办法后,省财政厅要制定统一纳税后所属地区间财政利益调整办法,妥善处理好地区间的财政利益分配关系,确保连锁经营企业直营门店所在地的财政利益在纳税地点变化后不受影响,以利于连锁经营的发展。

(四)改善行政监管方式。行政管理机关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加强协调,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和重复检查。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强化总店的管理责任并把监管重点放在总部和配送中心。

(五)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强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对与物流配送中心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省发展改革委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贴息。商务等有关部门要对连锁经营企业开拓城乡市场予以必要的支持。加快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工作,鼓励连锁经营企业进入示范社区新建或改扩建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将符合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纳入试点,对其延伸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乡镇建连锁超市、村社建连锁“农家店”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国土、电力部门对连锁经营企业的重要项目依法给予用地和电价优惠。

篇7

一、连锁经营概述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一个企业从事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一个由某些形式的联盟,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

二、目前我国商业体制下连锁经营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

行政管理体系的分割管理对连锁经营发展很不利。由于旧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还没有完全释放,跨行业、跨区域发展连锁经营,是不容易的。行业中的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于本行业的这个区域,跨行业、跨区域连锁经营的比较少,没有统一的管理本质的基本要求,难以形成合理的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归根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在该地区的主管部门,行业往往各行其是,在连锁经营的区域或部门的实施,从社会整体来看,导致重复投资,经济是极不合理的。一些居民的日常生活是与连锁店的生活密切相关,其经营品种没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如果所有的地区,为自己的利益部门,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开放的商店,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更大的权力来扩大规模,连锁店遍地开花难以实现其经济效益。

(二)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减弱,缺乏竞争力

连锁店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的质量,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商业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无论与国内大型零售商店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相比,其差距都很大。在中国多家连锁店,有一些品种食品周转时间太长,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频繁出现,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在连锁商店购物环境的商务区相对较好,在住宅区的店面更糟。一些商铺出租柜台的原料肉和蔬菜,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善,影响整体形象。在非定量涉及一种保健食品包装现状令人担忧。出入口计划,存取包的步骤,对主顾有无偷窃行为的监视办法,结算及差错率,为主顾提供特殊服务等,都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方便、周到,或者说有些做得较差。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水平的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力量,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

(三)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的本质是通过多个独立企业的高度组织化,专业的管理水平,实现规模经济的循环。规模效益是一个连锁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连锁要想取得效益只有达到规模经营才可以。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小型连锁企业一般由几十个店组成,大型跨国连锁集团可以达到的规模分支数以千计,完整的采购、加工形成足够与专业批发全流通系统的进行竞争。另据有关部门测算批发、零售职能,由此形成经营的临界点为20家分店,这一数字虽不一定适合于各类连锁我国的便民连锁店规模,但中国连锁经营规模过小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多数是不超过十家分店,规模小造成价格折扣和降低成本是有限的,不能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出现连锁网点太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少,企业贷款难,并且设置网络的成本太高。资金短缺,要想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拓展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三、促进我国商业体制下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首先,我们必须坚决切断许多企业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将企业全面推入市场,使优胜劣汰得到真正实施,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的平衡,转换经营机制,行为合理化。其次,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产权清晰,得出产权界区,经营目标的多元追求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增值利润增长和资产,从而建立“连锁经营机构的利润一一风险”的相平衡。再次,要突破“三个转变”的制度和政策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贸易壁垒,企业资产转让的发展,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

(二)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取决于其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从我国的外资连锁管理经验和实践,说明连锁经营的优势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会员店。如果美国和国际连锁店协会规定,对于一个连锁店运营的最低数量为11。从上海和其他连锁公司的成功经验,一般在开盘2-3年达到15家时公司开始产生效益。然而,国内连锁经营规模,大部分不仅是小,只有“店”,而不是“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率低,流量有限。因此,我们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的开始,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实现规模经济。

(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连锁企业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管理的范围很广,难度大,要求高,技术含量高,它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质量。使管理目标和连锁企业融入到具体操作中,我们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因此,一方面是去国外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国外与国内连锁企业成功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是依托高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和其他形式的连锁企业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此外,有关机构应建立相关的“供应链管理”课程,为未来的人才连锁经营。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企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商产品管理、财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连锁经营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结束语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分散资本规模生产与现代消费系统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既不反对零售商业的本质,又能实现加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使流通从适应生产的要求,转变为带动生产发展,从而加速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一个里程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好连锁经营的发的方向和发展趋势,积极引导连锁店,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积极为连锁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晶瑛.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J].消费经济,2000.

[2]李大军.连锁经营与计算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徐宁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T].财贸研究,2000.

篇8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數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9年整体增速趋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10年中国连锁行业发展预测比去年更好,中国连锁行业预计增长在18%以内。总体来看,我国连锁业在近三年仍处于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

无论是开新店还是提升老店的业绩,管理人才将是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但中国连锁业管理人才状况不容乐观。《2009年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研的连锁企业中,有71%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

同时,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连锁业加快了在我国拓展的步伐。以2009年为例,外资连锁零售业增速明显快于内资。近年来,国际连锁业用髙薪从本土连锁业挖走人才的现象频频发生,使得原本就很紧缺的人才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髙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为主。

上海是中国连锁经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连锁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早、体系比较完善的髙校也在上海,其中以上海商学院为突出代表。1998年,上海商学院在全国髙职髙专院校中率先创办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上海商学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背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的最前列。2004年,上海商学院率先申报“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均已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本文认为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以及四川教育学院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依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背景和优势,开设了“IT产品连锁经营方向”与苏宁电器等企业深人合作,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四川教育学院2006年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立了好又多商学院,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均充分地考虑了学校以及企业双方的要求。

总结上述髙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的经验,不难看出有两点比较重要。其一,要找到恰当的行业定位,这样才能真正凸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特色。其二,要与具体的连锁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与学校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

3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而连锁经营这种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零售、餐饮、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其活动特点决定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型。

3.1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定位

连锁经营模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又因自身特点不同而使得连锁经营模式的应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行业。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些行业有:

3.1.1超市连锁

零售业中以销售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超市业态,包括中小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目前,这些业态争夺的热点也在营运经理、店长、采购、物流和店面管理等中髙层管理人才上。

3.1.2百货店连锁

零售业专家顾国建认为,中国百货业进人新的黃金起点。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的轨迹向人们昭示,零售业态的发展转轮如今又落到了百货店上。连锁百货业管理人才也将面临黃金发展期。

3.1.3医药连锁

中国现代化医药连锁店发展从2001年开始,如今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但医药连锁店的发展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医药连锁人才奇缺是其中一个原因,这给医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留下很多空间。

3.1.4餐饮连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髙,人们对餐饮业的要求越来越髙。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在餐饮业就业存在的偏见,以至于中餐连锁不能像麦当劳等那样发展壮大,人才瓶颈已经成为中餐连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53C连锁

3C连锁企业指的是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销售家电、电脑、通讯产品的连锁企业。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2008年家电企业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7.1%和10.8%,虽增速放缓,但仍处于增长阶段。店铺數量的扩张需要大批管理人才,内涵式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

3.2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层次定位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我国零售人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门人才只占3%。數量上的紧缺,加之学历结构上的不适应,使得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因此,目前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学历以本科为主。

3.3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群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企业髙层管理人士进行深度采访的方法,找出适合本科毕业生在连锁企业适合的岗位,总结出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结构。

3.3.1适合的岗位群

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大致有:大型连锁企业的部门主管、店长;中小型连锁企业的店长、区域经理;以及连锁企业总部中层管理岗位。

3.3.2应具备的条件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素质。包括吃苦耐劳、服务意识、诚信、主动性等。

(2)通用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应变能力等。

(3)专业能力。包括调查分析市场能力、销售能力、數据分析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客诉处理能力、谈判能力等。

(4)知识结构。包括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学知识、营销知识、商品知识(突出行业定位)、门店营运知识等。

学校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应用型。

3.4专业课程设置

3.4.1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同时髙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提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2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

根据连锁企业运营流程,应用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应包括:零售学,连锁经营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商品学,门店运作实务,商场设计与商品陈列,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

3.5专业实训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需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情况来,该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训形式有如下几种:

3.5.1让学生独立经营一个连锁加盟商店

加盟一个有成熟品牌的连锁商店,比如便利店,让学生独立经营。连锁便利店或中小型超市的商品结构、规模适合大学校园,学生可从中真正地学到连锁经营管理的知识。

3.5.2开发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

学生通过连锁经营实战软件的演练,可以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零售学、物流运输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融会其中,可以体会到较系统的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

3.5.3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

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应用得再好,它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在企业半工半读,则可以接触到连锁企业真正的运营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需要兼顾学校与企业的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

3.5.4开发实训项目

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和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开发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实训报告,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6师资建设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更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营。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使得教师成为双师型的老师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招聘环节人手,聘请有连锁经营行业背景的商界人士作为学校教师;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到连锁企业挂职锻炼,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7与企业合作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与企业合作的原则,脱离了这条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成为一句空话。与企业合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3.7.1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

与连锁企业合作,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可接纳学生短期或较长期的实习,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

3.7.2邀请企业管理层为学生进行授课

邀请企业管理层主讲部分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企业最直接的管理经验。

3.7.3学校接受企业人才培训任务

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才培训任务将逐渐增加,企业仅有的培训师并不能满足企业培训任务的要求,因此可以让学校老师参与到企业人才的培训中来。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学校老师与企业人才的接触,更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篇9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商品、服务优势。连锁经营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商品,同一服务,满足各门店顾客需求,这样连锁经营管理总部可以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顾客信息,连锁经营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产品和服务改进或研发,及时推出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各门店共享,从而适应市场,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的价格优势。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如单位产品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宣传成本降低、单个门店CIS设计成本降低、单个门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等,使最终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商品价格优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三)连锁经营管理的促销优势。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门店执行,这样,其促销策略可以覆盖所有门店,除了各门店权限的促销以外,所有门店受益于总部统一促销,促销优势明显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形成连锁企业有力的竞争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的品牌优势。连锁经营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四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企业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消费者,在理念、商品、服务方面也给消费者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

(五)连锁经营管理的3S优势。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把作业流程尽可能“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高供货效率,实现“简单化”管理;其次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店铺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另外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职工、店铺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的3S原则使之与非连锁经营企业拉开差距,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

二、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扩大策略

怎样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本土推广、扩大,使经营企业更受益,提出以下策略。

(一)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企业连锁经营,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他们也针对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制度。我们的政府也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首先,规定政企分开,让企业商户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其次,要求连锁总部向所在地统一缴纳各地门店的增值税,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参与连锁经营,扩大网点的覆盖了;最后,政府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方便物流配送,提高产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二)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如配供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市场部人员等技术性人才,企业要加快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对于负责信息工作、电脑技术的人员,应该首先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本领,促进企业连锁业务的不断进步。

(三)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我们在建立连锁经营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让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内容并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因为这些是对客户的承諾。所有政策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先进行市场考察,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协调利益、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为准。如果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民族因素、客户观念的转变等,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因素,适度的变革标准。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开放管理,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要总结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抓住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时机,不断完善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和消化跨国连锁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技术,以现代化、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要注重加大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商业的力度,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真正建立属于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篇10

在发达国家中,连锁经营模式是主要的销售方式,并成就了一大批知名的国际连锁企业,例如我们常见的肯德基、麦当劳、麦得龙、家乐福等。实践证明,连锁经营在开拓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有很强的竞争力。以农业来说,发达国家也开展了连锁经营模式,在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建立连锁零售网点,农民只需要打个电话,就能向公司提出购买需求,公司就近安排送货上门。在经济竞争比较激烈的发达国家,农资销售大都走上了连锁经营的道路,这一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势在必行。

二、存在的问题

1.农资连锁经营质量管理模式单一

由于连锁经营属于一种经营模式,当它的规模小于经济规模时,其花费的成本就会高于其收入,导致入不敷出,可见,规模就是连锁模式的灵魂。从我国连锁经济规模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规模小,管理落后,不利于发挥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优势,也正是由于这种落后的发展情况,导致我们在管理经营上无法实现规模化的管理,整个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农产品的质量水平、销售渠道得不到保障。

2.农资连锁经营的社会环境复杂,经营风险大

由于经营质量管理模式单一,加上农资连锁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农资经营的风险较大。农民长期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习惯了分散式的或者自给自足模式的生产、使用、销售,根本没有形成销售体系,通常会采取单一的分散的经营模式,长期的贫困让他们急于想脱贫致富,在不具备经营理念,盲目更风,的情况下,导致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再者,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法律知识、经营技巧、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吃亏受骗,而单一经营的散户实力比较低,不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出现问题只有吃上哑巴亏,不管在经济上还是积极性上,都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3.才匮乏制约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

一个成功的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规模,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财务管理人才等。从我国农村的实际环境来看,大多数人时代为农民,由于经济落后,教育也跟不上,农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落后,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缺乏。这对农资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影响,就目前的一些问题来看,农村地区的人才荒芜长此下去,企业的开拓能力也会下降,经济建设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三、如何解决发展问题

1.深化认识,加强引导

从仅近年农资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农资经济进步的主要模式,但连锁模式的多样化要求各级农技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和潜在优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推动农资经济建设,积极总结和吸纳农资连锁经济发展的经验,增强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实际成效的认识,鼓励地方积极加强这种连锁经济模式的建设。

2.苦练内功,科学管理

要开展农资连锁经营模式,首先要确保其有法可依,保证合法经营,严禁违犯《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假冒商标,侵犯他人权利。其次就是注重产品质量,农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要严把质量,最后就是要保障信誉,信誉是整个农资连锁模式的灵魂,没有信誉就没有连锁经营。再者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竞争力,及时注册商标,严格授权制度。然后还有服务,好的服务是促进连锁经营模式进步的手段之一。我们还要根据相关法律,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采用多种模式构建连锁网络

农资连锁经营企业要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有条件的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可采用购并、控股、合资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经营的快速发展。

4.以商品和服务为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不断成熟,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以及消费理念也在不断提高,农资连锁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加强管理。所经营的农产品不仅要质量上层,还应具有合理的价格,扩大经营品种,多增加一些农业副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是产品的一种无形延伸,农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掌握科学种田的方法。农资连锁经营要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力度,积极向农民介绍有关农资的使用技术,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带动农资销售。

5.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

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的主要竞争力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层面,必须建立良好信誉,树立品牌,打响品牌效应,促进农资销售。除此之外,农资连锁经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增强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

四、总结

农资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潮流,也是我国农业放在的新起点,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健康放在,不断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敬源.我国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 2005. 1

篇11

一、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的概念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收幕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它通过数字、图表等形式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状况,为管理者对整个企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会产生各种信息,而全面、真实的管理信息能够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减少连锁经营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以管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转换为基本内容的,特别是以管理信息的及时、正确处理为管理活动的核心。

2.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组织控制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组织和控制连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联系连锁经营企业管理活动的纽带。管理信息不只是连锁经营企业管理中产生的结果,它还要为连锁经营企业的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所以说管理信息既是产生的数据,也是输入的数据,它不仅参与连锁经营企业的产生一输入全过程,而且贯穿连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因而可以说管理信息组织、指导和控制着连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连锁经营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的管理活动正是以连锁经营管理信息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的处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围绕着企业的最高目标从事各项具体的工作。

3.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连锁经营企业获取效益的保证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种特别重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连锁经营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为了正确选择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方向,协调连锁经营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的各种物质要素,保证连锁经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效率,就要求对管理信息有着统一的分析和处理,而这些处理都要涉及到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的结果通常用文字、数字、单据、图表等表示,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型对其进行分类:按管理层次划分,有战略决策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操作信息;按管理职能划分,有计划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按管理对象划分,有技术信息、资金信息、人事信息、设备信息等;按保存时间划分,又有永久信息、长期信息、短期信息等。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是任何组织中都存在的一十很重要的子系统,它能将整个组织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的顺利运行。

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可表述为:先对信息源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然后信息经过传输通道到达信息处理器进行加工处理,变成有用的信息,然后再通过传输通道提供给信息接收者,以满足相应的用户对信息的需要。而信息管理者对以上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井负责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协调,保证整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信息系统越复杂,信息管理者的作用越重要 一般信息系统都具有愉人、输出、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功能,这些功能由计算机来承担,输出的信息供各级管理人员使用。

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如图1.4所示。因此,一个成功的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可靠的硬件、实用的软件、强有力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具体讲,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将这三大支柱称为信息系统的扩展部件。

图1-2 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有时也称为概念结构。从图1-2可以看出,“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信息系统除了包含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等四大部件外,还必须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其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基础条件,否则很难构成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而言,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又是信息的战略贮备和供给机构,而组织协调则为信息系统有效运行提供了“一颗奔腾的芯”。

三、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篇12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连锁经营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组织形式,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我国连锁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连锁经营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领域也由最初的零售行业开始向服务业拓展,超市、便利店、各类品牌专卖店、专业连锁店等作为新的购物和消费形式,给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吃快餐到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等连锁餐厅,采购食品和日用品到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购买电器到国美、苏宁的专业连锁店,已经成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连锁经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推动我国连锁业健康发展,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连锁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历程

连锁经营在我国首先出现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其发展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初始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商业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开始探索连锁商业的方式,企业自发地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成长期:(1995年至今)1993年,国家正式提出要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带有方向性的一项流通体制改革。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我国连锁业快速步入成长期,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扩张,仅用不到20年就基本完成了欧美历经百年的零售业革命。

2. 我国连锁业的现状和特点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连锁经营业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连锁企业。截至2006年末,中国拥有两个以上门店的连锁企业为3146个,从业人数116.4万人。如果按照10个门店以上才可称为连锁企业的国际惯例,中国共有连锁企业1219家,从业人数75万人。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993年的0.7%上升到2001年的4.1%,再到2007年的20%以上。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调查,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了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在“连锁百强”中,国美电器集团以1023.5亿元销售规模、1020家店铺的业绩再次位居第一,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871.4亿元、854.7亿元、502.9亿元、502.2亿元的业绩排名第二至五位。

二是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进入21世纪,随着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在政府导向作用的发挥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消费意愿的高速增长,以及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市场的逐渐成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连锁经营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据中国连锁经营业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年营业额仅有2465亿元。经过2003-2007年,连续五年分别达45%、39%、42%、25%、21%的高速增长,到2007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的营业额已过万亿元,仅仅五年就翻了两番,累计增幅达400%以上。虽然近两年增长速度稍有放缓,但仍保持着20%以上的增幅,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有明显改变。

三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从总体规模看,近几年“连锁百强”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3的6.0%提高到2007年的11.2%。2007年,“连锁百强”的前10家企业总销售规模达到5029万亿,占“连锁百强”销售总额的50%。而2003年前10家企业占“连锁百强”销售总额的42%。从单个企业看,100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100.2亿元,比2005年的平均销售规模85.5亿元增长了17%。2007年,100强企业中最后一位销售规模达10.3亿元。数据显示,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连锁经营业的行业集中度快速提高,我国连锁业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二、我国连锁经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连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短暂保护期的结束,我国已经对外资零售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敞开了大门,国内连锁业面临着直接的国际竞争,面对的是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巨无霸的直接抗衡。2007年,在全国连锁百强中,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主要的15家海外品牌企业的销售额占“连锁百强”销售总额的比例从2006年的16.8%上升到18%,达1825亿元,增长了28%,店铺数量了增长17%,达到3956家,占“连锁百强”总店铺数的3.7%。国际巨头来势汹汹,与这些动辄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老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连锁业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 不成规模,连锁效应不明显

连锁经营以规模取胜,以商品价廉见长。门店越多,商品经营成本就越低,商品价格就越低廉,就越具有竞争力,这就是所谓规模效益,对连锁经营企业来说,也可称之为“连锁效应”。因此,连锁经营企业规模越大,连锁效应就越突出,其竞争优势就越明显。虽然近年来我国连锁行业扩张速度较快,但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规模还远远不够。2007年国内连锁企业前100名的营业总额虽突破了10000亿元,还赶不上沃尔玛(2007年全球营业额达3511.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亿元)一家的50%,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国内连锁业的所谓“巨头”与这些世界级的企业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竞争。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一般开业2~3年内达到13家左右的门店数量,公司开始体现规模效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连锁经营集中度仍然不高,目前我国连锁经营发展仍以区域市场为主,全国扩张的企业不多,跨国连锁更是几乎空白。国内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网点不仅规模小,而且只有“店”不见“网”、分散经营、成本高、效益低、流量有限,根本无规模效益可言。

2. 连而不锁,规范管理不到位

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对门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才能体现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没有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那就是“连而不锁”。在体现连锁经营重要特征的统一性上,许多企业重形式,轻内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就国内32家特许经营企业进行过调查,发现有30%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的企业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也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由于连锁经营业的统一性特点,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块牌子倒了则所有的牌子全倒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将会给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技术落后,连锁渠道不畅通

国际上先进的连锁企业早已实现了经营管理信息化。1983年,沃尔玛集团投资约7亿美元建成了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加快了决策传达和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依托先进的通讯技术,建立起了现代化化的商品实时管理网络系统,增强了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了商品的库存量,缩短了商品的周转时间,加快了配送的速度,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进一步强化了竞争优势地位。而我国多数连锁企业的经营网点目前虽然都已采用了电子收款机等一般性的计算机系统,但大多还未建立商品实时管理系统,在采购订货、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等一系列流程中,大多还依赖书面报表,电话和传真传统的通信渠道和管理手段,不但提高了物流管理成本,时效性和准确率也大打折扣。

4. 利润微薄,连锁企业发展后劲不充足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3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过低的利润率对应的是运营成本过高和盈利能力低下。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以及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的高库存和断货两个共存问题,而这些正是外资零售巨头的优势所在。微薄的利润使得连锁企业继续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不够强烈,低利润造成的企业资本金积累不足,进一步限制了连锁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1.行政壁垒、市场割据制约了我国连锁企业规模化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分税制缺乏跨地区的完善、透明、统一的纳税手段和网络化的纳税系统,我国目前连锁分店在当地都需注册登记,并具有法人地位。这就产生了分店对当地政府照章纳税的合法性。而一般来讲,直营分店没有独立的财务权,而是由总部统一核算,这样就造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办店的利益分配矛盾,连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往往会造成地方利益的冲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自行规划兴办连锁店。一方面,连锁成员店在同一商圈区域内由不同部门重复布局,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过度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市场割据,连锁网点发展“跨行业难”、“跨地区难”。即使在同一区域内,也要受到财税体制的制约。这些都阻碍了连锁企业规模化发展。

2. 资金紧缺限制了我国连锁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资金问题是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必然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中国连锁业难以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的最大障碍。连锁店从无到有直到形成一定的规模,需要连锁总部进行大量的前期投入。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据测算,一般情况下改装一个连锁店中的成员店铺购置设施需资金50―100万元,便民店需50万元左右,超市100万元左右。而我许多商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资本金严重不足,企业经营资金的来源主要靠银行借贷,筹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筹资渠道狭窄,使国内一些连锁企业难以快速不断开设新网点,达到规模经营的数量边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已经陷入了不发展没有规模效应,欲发展没有资金实力的两难困境。

3.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管理水平的瓶颈

与传统零售店相比,连锁店具有管理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它需要一批懂得和熟练运用连锁经营操作规范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能设计和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而我国零售业还没有完全实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从业人员素质差,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奇缺严重制约着连锁店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少连锁企业感到找10个、8个连锁店经理比开10间、8间分店还难。

4.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的滞后制约着我国连锁企业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实现和规模效益的发挥。

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有效的物流配送是保证公司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量周转及费用的核心,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和实现规模效益的关键。而我国多数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保证其高效运转的配送中心;即使部分企业已有配送中心,但自动化水平很低。在和供货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仅为30%~40%。有的连锁企业虽然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存在配送效率低、配送品种少、价格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连锁企业的实现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和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四、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

1.创新财税体制,破除地域壁垒,促进我国连锁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政府可创造条件支持连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实施战略性调整和重组,通过企业法人之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经营资源的优化和重组,促进连锁企业规模化,但力戒政府大包大揽,强令联姻;在税收管理上,为鼓励连锁企业跨地区发展,对连锁企业的课税实行法人申报纳税制,即连锁分店不履行纳税义务,由总店统一核算和纳税,需返还的增值税由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共享办法,分级返还原税收管理部门。从长远角度来看,政府对连锁企业的支持,重点应放在创造有利于连锁经营发展的外部条件上,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协调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关系等。

2. 拓展融资渠道、拓宽发展思路,破解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难题

一方面政府可有选择地对连锁企业的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政府应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对经济实力强、管理基础好,营运机制较完善的连锁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为其拓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可采用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国家入股以及连锁企业股份上市等多渠道,多层次解决连锁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企业要拓宽发展思路,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等发展模式,规避资金紧缺的限制,迅速发展壮大。特许连锁经营作为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连锁特许总部可以在不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迅速复制式发展,实现低风险、低成本扩张,是缓解连锁企业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

3.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培养,提高连锁企业管理水平

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是通过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有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团,或者以企业间合作交流的形式,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以观察员或实习生的身份前往美国、西欧等连锁商业最发达的国家的有关企业,开展考察学习或实践锻炼;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更重要的是获取国内较难得到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研究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策略和管理办法,从中吸取值得借鉴参考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4.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步伐,提高连锁企业

要加强网络设备、自动收款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和相关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升级换代,建立商品实时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的整合,建立适合企业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011S、电子订货系统田OS)、电子数据交换(ED0,有助于为连锁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实现总部与连锁分店、配送中心、供应商的实时联系,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5. 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一是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二是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货场进行合理布局,其次,加强公路、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三是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现代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从世界顶尖级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的经验来看,由于建立了实时高效的管理系统,沃尔玛公司从订货到商品到达商店不到10天,准确率为99%。我们也要着力建立以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实时管理系统,不断推进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四是实行连锁经营配送的共同化与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服务。第三种模式:连锁企业承担本企业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配送中心或物流公司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意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任务。应根据连锁企业的规模和特点,灵活决定建设配送中心的模式,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1世纪的中国零售业已经迎来了连锁时代,要适应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经营环境,经受与世界连锁商业巨头的残酷竞争考验,中国连锁经营业必须正视自身在体制、规模、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拓宽思路,推动我国连锁业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方能在本国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培育出国际化的成熟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北方经贸》2003 , (2)[5-9] .

[2]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商场现代化》2003 , (2)[6-12] .

[3]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商贸经济》2004,(2)[12-23].

[4]阳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 (5) [26-32].

[5]刘辉 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物流科技》2006,(12)[19-36].

篇13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经营中的陈旧观念好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

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

1.连锁经营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加强了协调,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效益。

2.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3.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于树立与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企业的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4.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了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5.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成本,节约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节省购物时间,也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了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了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百分点。

6.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便成为了连接生产与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盲目生产产品积压和货物奇缺等情况。

7.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明显降低,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从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日总量的增加,增加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

8.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于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明码标价,降低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措施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

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的。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把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着商品的科学流动。

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合理配置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之所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

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努力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以期为全面开进中国市场,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应努力发展连锁经营。因为发展连锁经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经营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节约人们的购物时间,节约人们的精力,促进更多的人从事其他生产和就业,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发展连锁经营。

参考文献:

[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1997.

[3]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北方经贸,200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