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篇1

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决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师要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多边活动的过程,真才实学的教与真情实感的爱、真心真意的帮结合了起来,就能激起学生的内心动机和智慧。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明确了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闰年的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了4的倍数的年份是闰年这一结论。此时我又指出:如果是这样的话,每400年中就多算了3天,人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一课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合作、交流与碰撞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有趣的情境,引发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例如,教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我能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再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答“10+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回答“能”。那么,“1+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回答“不能”。我说:“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办法使等式成立。”学生一下子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践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等,这都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培育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按以下过程引导学生:

1. 自己演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讲台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演示“圆的周长”,使学生对圆周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自做实验

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准备好的三个圆(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沿着直尺滚动一周。

3.自主活动

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滚动一周的长度与直径长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发挥,畅谈己见。

4.自我归纳

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由此得出,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值,我们把它称为圆周率。

5.自推公式

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传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引导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认识到教学过程就是自己跟老师共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各自显示出了特长和才华,结果是中慢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得到了进一步的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深挖课本功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篇2

为了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对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能做到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为创造性地学习埋下伏笔。

2 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

2.1 扩大自主空间,改变学习地位。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体发展的舞台,我们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也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共享。

篇3

创设情境就是提供综合反映学习内容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材料或真实情况,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的过程。创设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社会热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名人典故等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投影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动画片《成龙历险记》的图片,简单介绍故事梗概,赞扬成龙、小玉的社会责任感,不畏困难积极想办法克服的勇敢的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设问]如果今天成龙、小玉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我们是否要帮助他们?于是有同学问“任务在电脑上吗?”“什么任务呀?”“怎么帮助他?”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脑中。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同学们的正义感膨胀,参与行动的积极主动性高。真实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触发了学生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让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作好了准备。

二、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轻松自如

(一)提出任务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任务是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些任务往往是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或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刚才的情境展示,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这些任务放在什么地方,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用什么工具可以找,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也有同学说:“老师,只要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试一试,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设想不仅各具特色,更体现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我想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吧。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从此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以完成一个任务为线索,通常教师可以把一个任务巧妙分解成几个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自主探索和老师的提示,或小组合作自行或共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任务去实践、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点环节。建构主义强调,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等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这时我只告诉学生们:“这次行动的名称叫‘正义行动’”,至于文件夹在哪里,如何找到它,如何执行它,这些都让学生独自探索去了。再如在找到正义行动文件夹后,执行任务时,学生就问:“老师,我们如何同时选择多个文件?”我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提示。对于“复制与剪切”效果不同,“回收站的相关操作”允许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三)合理设置情景“误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常规的办法当然有很多,或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或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等等,有的时候恰当地采用一些反面引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快乐大闯关”任务中我设置了4个关卡分别是:①搜索《我最棒》文件夹;②删除《我最棒》;③搜索《成功的秘诀》;④复制到桌面打开阅读。其中任务②用了点小心思是一小陷阱,因为删除《我最棒》,《成功的秘诀》将无法搜到。设计目的:搜到《我最棒》文件夹后,出于好奇,同学应该会打开从而看到,第三关将要用到的《成功的秘诀》文件,将其复制出来,从而成功的完成任务。而我们有些同学他们求胜心切,往往会丢掉自己的好奇心,不打开文件夹,直接删除,从而落入“预设的陷阱”。本关目的有二:一、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教育:①告诉学生无论何时好奇心是不可丢掉的财富。②落入陷阱后应及时想到脱困方法即还原文件,而不应纠结于搜索。目的:提醒学生,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将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篇4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过程规范,重视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注重学生的身体发展,有利于技术的掌握,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相符合。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关键。下边谈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中学体育课运用合作学习法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时代意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重要性,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而不是将正确的答案抛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另外,要不断地吸取各地的有益经验,以此来充实和完善该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主导”与“主宰”的不同,不代替学生完成一切事情,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准备活动这一部分,不一定每节课都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练习。教师帮助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动作积累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由当天的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即使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又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及相应的名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

教学方法的x择在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如何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法,使复杂的教材变得简单,使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是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的。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等特点,设计和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合作练习、交流、讨论、探究、尝试、评价的练习与选择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单、双脚跳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请同学们去吃蛋糕,但要达到小红帽提出的要求,才能得到奖励的情境。这就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利用小沙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要求,“吃”到香甜的蛋糕。再如在耐久跑练习中,教师将通常使用的集体练习法,转化为自愿结合两人一组练习法,比比看,哪一组能通过努力,不掉队,互相鼓励,完成练习。这样的练习效果远比集体练习的效果好了很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互相关心的品质等。

三、正确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每个人都必将为集体的胜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个体潜能。个体间只有相互理解、接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支持集体活动的目的与动机,形成统一意志,才能获取最大成效。例如:在利用跳绳进行初学跨越式跳高练习中,学生自愿结合三人一组,在教师没有进行任何动作提示后进行练习,教师深入观察,看到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开动脑筋,分工、合作,把自己想出的动作进行交流、尝试练习,根据教师的要求不断改进,使动作更趋于正确,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及在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后对他们今后进行更多领域的学习能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等,并且对学生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在合作的伙伴中,形成信任、交流、了解,学会分工、合作,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练习。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或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等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5

作为长期在一线教学的我,对这种只为自己名声而置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律于不顾的做法是不敢恭维的。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时,几位资深语文教师曾告诫我:备课之前既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又要深钻《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登载的“七~九年级教科书总说明”(以下简称“总说明”)。因为只有真正体会到三者的精神实质,才能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实施近十年来,不管是在哪个年级教语文,在不忽视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我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做,不但贯彻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和《纲要》以及“总说明”的精神,而且让我和我所教的历届学生获益颇多。我教得轻松,教得洒脱,教得舒心;学生学得自在,学得扎实,学得快乐。

首先,要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不致尴尬。毋庸置疑,要想较为顺利地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上课时有话可说,不致尴尬。为此,我每次准备上新课前,都会根据学生实际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如前年秋季开学后不久,在准备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捅马蜂窝》时,我布置了下列预习任务:1、认真阅读课文,试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简述“捅马蜂窝”的过程;2、在所有动物中,你最害怕最厌恶的是什么动物?你和它(它们)之间发生过什么冲突?请准备在班上说给老师和同学听;3、读完这篇课文后,你对这些厌恶的动物是否有了新的看法?

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一般学生上课时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点起来回答问题,大都能说几句,不致于让同学或老师都感觉到非常尴尬。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较之刚开学时有了明显的好转。

其次,要让学生做到有话想说,不吐不快。根据教学规律,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有话想说并且不吐不快的感觉,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

我在进行作文《心事》的训练时,首先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羚羊木雕》,让学生再次说说小主人公有着怎样的心事,自己是否也有过相类似的心事;其次让学生回忆自己从记事起到现在,在与家人或他人交往中有过怎样的心事,并说说是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心事、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个心事,试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将其说给同学或老师听;再次就是让平时性格比较开朗且发言比较大方的同学带头在课堂上简述自己的心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通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向同学或老师敞开心扉谈想法,大大方方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最后,要让学生做到会说想说的话,力争不出现语法修辞上的错误。根据教材安排“口语交际”的八次训练,我着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因为这些口语训练的话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既注意到了交际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又注意到了交际过程中文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