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扶贫的相关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据试验,红富士果实在袋内的生长日期为90d以上,除袋后的着色期是10~15d左右。因此,在庄浪县红富士适宜除袋期为9月25~10月5日。一般在采果前10~15d左右摘除果袋。先摘除外袋,间隔5~7d(最好经过3个晴天后)再摘除内袋。实践证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富士苹果解袋的最佳时期。摘除果袋的正确方法:晴天上午8~11时、下午3~6时,防止日灼。避开早晨露水未干时、正午高温时段和傍晚返潮时三个时段。据10月20日采收时调查,套双层陇原袋红富士苹果全红果率为67.6%;果实着色指数84.4%,果面光洁细嫩,色泽浓红艳丽,而对照(不套袋),全红果率仅为5.8%,着色指数59.9%,而且果面粗糙,色泽暗红。
二、补钾补钙
7-8月份叶面喷布浓度为0.2%~0.4%的钾肥2~3次。花后和解袋后两个需钙高峰期进行补钙。补钙方式有根部施钙、树干涂钙和叶果补钙,可施硅钙镁钾肥等;树干补钙按照1:3的比例兑水后涂干;在晴天下午4时后树上喷钙;果实浸钙,即苹果采摘后把苹果放在钙与水的比例为1:1000钙液中浸泡1~2min。
三、地下铺设反光膜
于果实着色前(9月下旬,套袋树应在除袋后)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用反射光线增强树冠中下部的光照强度,促进果实(特别是萼洼部位)着色。对于行距4~5m的盛果期果园,每行树冠下离主干0.5m处南北向每边各铺―幅宽1m的反光膜,株间一幅用剪刀裁开铺放中间,两边各1幅,行间留1~2m作业道,而后将反光膜边缘用石块、瓦片压实。采果前将反光膜回收洗净凉干备明年用。一般可连用3年以上。树下铺膜后应注意及时清扫上面的落叶及尘土,以增加对光的反射效果。据调查,红富士套袋加铺反光膜,全红果率高达87.6%,着色指数为94.4%,比仅套袋处理全红果率增加了20%,果实着色指数增加了10%,不套袋只铺反光膜全红果为31.4%,着色指数为74.9%,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5.6%和15%,对提高红富士果实品质效果显著。
四、疏枝、摘叶及转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医学院贫困生277名和非贫困生29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1人,占22.9%,女440人,占77.1%。两者在性别、年龄、文化、婚姻、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对象的选择按照《温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进行筛选,即符合家庭经济困难,且持有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在校月生活开支400元以下,300元以上,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①父母一方或双方已亡故,无经济来源;②父母年迈或残疾,丧失劳动力;③因特大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急剧下降,生活无保障[2]。
1.2 评估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1.2.2 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6 个分量表组成,分量表可测查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6 种应对方式。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以上,6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均在0.62以上。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62。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是我国学者肖水源自行设计的,它包含10个条目: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成组t 检验。
2 结果
2.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比较 贫困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6个因子上的得分上都与非贫困生持平。总体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基本相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由表2可见,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两者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3结果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里维纬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客观支持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2.2 贫困生各指标相关分析
2.2.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不同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状况之间存在着选择性的相关关联,说明社会支持的利用与主观幸福感的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见表4)。
2.2.2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总体上来说,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6个纬度相关,但是其中求助因子相关显著,解决问题因子相关不显著。而消极应对(自责,求助,合理化)对主观幸福感成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见表5)。
3 讨论
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因而主观幸福感较高。陈静、杨宏飞[3]的研究表明,非特困大学生比特困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高。严标宾等[4]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有显著性(P
本研究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这些方面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P >0.05 )。这可能首先与本研究选择的对象贫困程度有关,本研究对象筛选的指标之一是月生活费在300~400之间,就是一般贫困学生,而不是特别困难学生;另外也可能与我校健全的资助体系有关,我校全年有3 558人次学生获887.9万元国家奖助学金,700余人获90余万元社会奖助学金,1 789名学生获1 040.6万元国家助学贷款,1 000多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发放报酬100多万元,为2 664名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商业保险。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贫困学生树立了奋斗目标并切切实实为学生在经济方面带来好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故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与非贫困学生比差异无显著性。
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比较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客观支持这一因子的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从社会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其物质生活方面较非贫困生匮乏,可以得到的客观支持也就相应的减少,于是两者出现了较大的差别。而主观支持是个体的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足程度,是个体主观体验上的支持,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高校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给贫困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指导贫困生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他们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政府和高校通过树立和宣传逆境成才的典型来激励贫困生;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老师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视贫困生,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其树立信心,这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理解和被关爱。
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退避、自责等较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当今大学生在应对过程中,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对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和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且求助因子大于解决问题因子的显著性。而消极应对的策略却与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以消极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大学生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应采取哪种形式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的使用和在特殊情况下合理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求助)都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而消极应对(幻想,自责)则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说明大学生社会支持越高,越有可能以乐观、求助和问题解决等积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挑战各种生活事件,因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这个结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是,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调整学生的应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51.
[2]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关于印发《温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通知.温医学[2007]2号.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35-02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mong Poverty Undergraduates/TENG Qin*, ZHANG Ning. * The Four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different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impact on the poverty undergraduates' resilienc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m to improve resilience. Methods By using 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416 undergraduates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vel of resilience,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Results The resilience of poverty undergraduates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f other undergraduates, while some poverty undergraduates scored higher. Scores of solving-problem and seeking-help among high resilienc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mong low resilience group and other undergraduates, while scores of self-blame and illusion were lower than low resilience group's and other undergraduates', also score of retreat was lower than low resili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score, friends' support and other social support between different resilience levels, and in which high resilience group was better than low resilience group. ConclusionThe level of resilience of poverty undergraduates is in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ping style of "solving-problem-seeking-help" and social support.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level of resilience of poverty undergraduates and coping style of self-blame and illusion. The poverty undergraduates with high score in resilience can obtain more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 Adaptation,psychological;Social support;Students;Poverty
复原力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1],与个体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应对方式、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密切相关[2]。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分析,对帮助贫困生提高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南京林业大学大一、大二在校学生416人,其中贫困生78人,占18.75%。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贫困生界定为具有生源所在地乡镇以上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且在学校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并获得助学救济的学生。
1.2 测量工具
1.2.1 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 2007年陈瑜等[3]对CD-RISC韧性量表中文版进行修订。CD-RISC量表共25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方式,总分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CD-RISC量表考察被测学生的复原力水平。
1.2.2 应对方式问卷 由肖计划等[4]编制,包含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6个分量表[4]。
1.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4] 由Zimet等编制,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应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
1.3 测评方法 以团体测试方式进行,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问卷的目的和回答方式。主试由从事心理学教学与咨询的大学教师担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法选择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贫困生复原力水平 贫困大学生复原力均值为(68.21±10.00),非贫困大学生复原力均值(71.16±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复原力高分组与低分组、非贫困生组应对方式比较 复原力高分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和非贫困生组,在自责、幻想得分低于低分组和非贫困生组,退避得分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合理化应对方式上的得分与低分组和非贫困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明高复原力的贫困生在应对方式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模式,即成熟型的应对模型,而低复原力的贫困生在应对方式更多地采用“退避-自责”模式,即不成熟型的应对模型。
2.3 复原力高分组与低分组、非贫困生组社会支持比较 复原力高分组在总分、朋友支持和其他社会支持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家庭支持上的得分与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原力高分组在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社会支持得分与非贫困生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复原力的贫困生与低复原力贫困生相比,更多地获得来自于朋友及其他的社会支持。见表2。
2.4 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各因子的Pearson相关分析 将贫困生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分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复原力与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求助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95,0.233,P
将贫困生复原力和社会支持及各因子分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总得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社会支持上的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245,0.435,0.280,P值均
3 讨论
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贫困生存在低心理健康水平、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社会资源缺乏等[5-7]。本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为低于非贫困生复原力水平,可能与上述因素相关。但是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通过调整适应,发展出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方式,使自己朝向正向目标,并保持良好的适应,具有较高的复原力水平。
复原力保护因子由内在因子和外在因子两部分构成,它们协同作用,调节并减缓危机因子对个体的影响,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降低或成功适应增加。内在因子不是某一种特质或是一组特质,是经年积累的各种能力、才能、资源、知识、长处和适应技能的组合[8]。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以外的环境具有促进个体成功调适,并改善会导致不良适应结果之因素的反应,也就是个体从外界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帮助。个人的内在保护因子必须与外在保护因子产生交互作用才能发挥复原作用。
本研究表明,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模式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与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复原力的一个重要保护因子,“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是获得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途径,且复原力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连续动态过程,个体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遇到新的危机,发展出新的应对能力,这些新的能力又再次成为复原力的重要元素,如此一直不断地建构才发展出复原力[9]。
本研究提示,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着高度正相关,但在家庭支持上的得分,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复原力的贫困生与低复原力贫困生相比,更多的获得来自于朋友及其他的社会支持。同学是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0],同伴关系能让其体会到亲密的友谊,满足其归属、尊重和爱的需要,并能让他体会自我价值感。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会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上的任务。国家推出了“奖、助、减、补、勤、贷”助学模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这种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是贫困生复原力提升的动力。
因此,引导贫困生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更多的社会联结,建构迎接挑战的能力和主动寻求问题解决资源的能力,对于发展贫困生复原力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朱森楠.青少年复原力的概念[EB/OL].[2009-01-20].bsjh.hcc edu.tw/guid/guid3.htm.
[2] 阳毅,欧阳娜.国外关于复原力的研究综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9-541.
[3] 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 曾天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 009-1 011.
[6] 辛勇.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10):148-149.
[7] 林晓桂,何少颖,赵凌波,等.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63-365.
[8] 岳晓东.压弹: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向//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04-114.
《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新农保中心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规定,在学习吃透中央和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讨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社保扶贫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发挥了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二.是精准施策,多措并举。
按照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扶贫办国扶系统建立数据定期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保扶贫信息平台,并按照省市要求,实行季调度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社保”,形成了人社部门窗口单位“服务零距离、真心解民忧、切实转作风”的新风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依托新闻媒体、“”、“人社”等公众平台以及微信群、QQ群解读社保扶贫相关优惠政策,实现了社保扶贫政策进万家;及时召开会议,就社保扶贫暨脱贫攻坚方面的政策知识和业务经办流程,对乡、村、社工作人员开展及时、全面、有效的业务培训,增强了业务人员素质,提升了办事实效性!
三.是从严要求,狠抓落实。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我园及时召开教育精准扶宣传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宣传工作进程和措施。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园教职人员认真仔细学习**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排查各班级精准扶贫幼儿名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无遗漏。
(二)及时张贴了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宣传栏,利用微信群向家长宣传精准扶贫相关知识,并向精准扶贫幼儿家长发放了相关资料(《**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并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建档立卡扶贫家庭成员都知及时张贴了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宣传栏,利用微信群。
(一)兜底排查、建立建档立卡档案。为了确保教育精准
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保障教育精准资金发放到位,我园组织班级老师向家长挨个统计确认建档立卡家庭,做到了统计无遗漏、政策不含糊的排查宣传工作。针对排查出来的38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家庭和新增24户建档立卡家庭,我园精准扶贫信息联络员魏莹莹及时建立了资料档案,并将信息及时录入**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三、今后工作开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幼儿园将更加重视扶贫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业务与宣传“两手抓”。着力发挥好宣传工作引领思想、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四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