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篇1

【案例简介】

《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选择题第12题: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对此题的评价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一道难得的好题,考查了学生的全面知识;有的说标准上没有写圆柱透镜,超纲了;有的说,它是一个死记题,因为序言中有了这个活动;更有的说,此题优秀的学生做不出来,做出来都是瞎猜的,或者运气好。

【案例分析】

“物理”是“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所以是先“物”后“理”。则学习物理首先要有“见物”的理念,于是组织观察活动,开展动手实验就成为物理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见物”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理”能力。案例中题目源于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课本引言中,动手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如图0-3所示,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按教学要求让学生认真、全面观察,就不可能有各种意外的发现,学生也就不能正确回答。此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查课本上要求内容,应是无可非议的,不能算是偏题、怪题、难题、甚或是超纲题。观察、实验是枝繁叶茂“物理学”大树的根,没有它就没有物理,因此,我们可以说:此题疑似超纲,实为亮点,出人预料,逼人反思。

【反思总结】

实际上“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而“增效”则主要注重“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一种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增效”是以“减负”为基础,没有“减负”就不可能谈什么“增效”。本题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具有一定智慧挑战的作业中提高学习能力,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减负增效”。优化作业的布置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作业布置分层

由于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所以作业的布置应“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即:分层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去完成各自的作业,使学生的能力能够从作业中得到有效提高。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甚至可让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办法,使学生“量力而行”去完成作业,从而使完成作业成为可以体验成功、愉快的学习过程。

2.作业设计生活化

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与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深,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3.作业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新课程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体会到它的实用性、趣

味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氛围,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作业评价反思化

篇2

经过多年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探索,现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与做法。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先天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尽量体现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

案例1: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表示物质的元素》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熟背课本上的30个元素符号。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班同学,记忆力好的学生背起来很快,但记忆力差的学生会好几天都记不住,记住前面的却忘了后面的,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很难记到实处,尽管他们已经付出了努力。这时作业任务已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学生身上,严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设计把教材上的30个元素符号分为两类,其中必记的18个,分别为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银、碘,其余12个中氦、氖、氩、锰、钡、汞可以缓背,而锂、铍、硼、氟、金、铅为选背。对18个必记元素符号,在新课学习前两天,每天选记6个,并且要求每一学习小组成员在第二天相互检查,加强监督。

元素符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是基本要求。18个必记元素属于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要求,另外12个元素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性要求。上述安排,既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概念、规律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全班同学都顺利通过了必记18个元素符号的检查,部分学生还能把全部30个元素符号都背出来。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遵循夯实基础、寻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有发展,以期实现“有教无类”。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由负担转变为享受。”

案例2:「布置作业在光学复习课后我曾给学生布置一道复习题:请分别举出两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

「作业分析这道题看似简洁方便,个别学生回答也算符合要求,但学生所举例子非常有限,而且有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得知是作业缺乏情境学生不买帐,提不起兴趣。

「优化设计唐僧师徒西天去取经,有次路过一个地方。只见这里阳光明媚,温暖宜人;树影婆娑,绿草微摇;一汪浅水白云倒映,鱼儿嬉戏;湖面波光粼粼,有时还很耀眼。好一片风光的草原啊!突然天公变了脸,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滂沱而下,使得四人急忙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可是刚跑出没多少远,赫然又雨过天晴了。极目望去,山边横贯着一道亮丽的七色彩虹。哎,这老天爷!

想一想:在这个情景故事里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光的哪些知识?

由于重新设计的作业题以《西游记》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情景,所以学生写作业兴致较高、完成得也挺认真,结果令人满意。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促成学生的愉快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践性作业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案例3:「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组成物质的元素》后的作业: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作业分析老师对这类题目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但事实上有三成的学生选了B选项,这让我颇感意外。经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老师忽视了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真实体验,作业脱离学生认知水平。

「优化设计调查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选择超市或药店中的两三种保健品,了解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或调查化肥中的有效元素:到农资店中选择两三种化肥,了解化肥中的有效营养元素。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只要我们把科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体会到科学作业的魅力,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

四、结论

总之,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只有扎实做好编选作业习题、活用布置形式、有效实行批改、及时反馈矫正等环节,优化每一环节,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501

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教育界对于“减负”做出了很多的决策,学校和各科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在减负中增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对于减负增效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能够实现减负增效这一重要目标。

一、设计合作型作业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布置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很少去布置合作型作业。其实,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当前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经验、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因此在课本上每个单元和框架中都设计了相应的作业,这些作业中有很多是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来完成的。合作型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探索、补充、完善。为此,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的《身边的诱惑》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一项合作型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收集生活中出现的诱惑,共同讨论这些诱惑出现的原因与目的,并且探究应对方法,写下心得体会。这项作业需要学生小组共同配合与交流合作,一方面能够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案例,进行观点的交锋,产生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二、设计层次型作业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不同,会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情况。如果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千人一面的,那么便难以实现初中政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导致作业无法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使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信心。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层次型作业,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的空间,促使他们通过作业来实现最大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得消。比如,一单元新课内容教授结束后,笔者一般会选择基础巩固题、拓展延伸题两大类题型,基础巩固题是学生必须做的,而后一类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原本担心做拓展延伸题的学生会很少,但实际却比预想的结果要好得多,学生在这种体现平等和尊重的氛围感染下,更乐意完成作业、表现自己。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

篇4

员工收入的增长是不是必然会引起成本的上升呢?其实未必。从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管理提升的空间。有资料显示:通过精益管理的实施有可能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质量不良率下降50%,库存减少50%。

人工成本改善的空间

随着我国长期劳动力低报酬时代的结束,许多企业特别是代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竞争压力。这对工人是利好,对企业而言则迫使其提高劳动效率。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想实现工资的长期增长,最好的选择是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让员工在同样的时间里产出更多的价值。

在生产现场,我们常常看到工人们在不停地忙乎,工人的确在做事,但他们真在创造价值吗?

我们把工人直接在产品上加工的动作,称之为增值动作,但是生产过程还有很多非增值的动作,比如:搬运物料、调试机器、换型、等料、重复作业(返工)等等。仔细研究工人的每个动作,都值得问一问:这个动作有意义吗?能让产品产生变化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呢?工人的每小时,产出为什么波动很大呢?

借助动作分析、工作抽样、每小时产量跟踪等方法,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工人们的增值率会超过50%。纯装配行业中好的企业会达到60%-70%。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生产效率的改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极端的状态下甚至会有80%-90%的改善空间。

这正是我们讨论的精益生产为什么能做到在员工收入增长情况下,降低人工成本的奥妙。

作业优化提升效率空间

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即提高增值动作的比例,有很多方法可以参考。

产品线的平衡

一个线体或一条产品线上几个人的作业速度往往不同,整条线的产能取决于最慢的那道工序。这就造成了其他作业人员等待的浪费。画一张生产线平衡表就能很清楚地分析出平衡率。从表1可以看出整条线的产出是由最慢的第11道工序(耗时18秒)决定的。

若用公式CT/(MaxCTxn)(n:工序数;CT:作业时间;MaxCT:最长工序作业时间)乘以100等于72%,这个数值告诉我们,这条线每产出一个产品,28%的员工时间是浪费的。

若这些工序不是排成连续的线体,而是分开在不同工位,这个分析也很有意义,它能告诉你整体的产能是多少,对于工序快的工位,要安排他们做额外的工作。

合理分配作业内容

如果生产速度不平衡,就要思考员工以什么速度来生产。这时,首先要知道的是节拍时间。节拍时间是客户需要一件物品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在上述案例中,节拍时间是11秒,即客户每11秒需要一个产品。

有了节拍时间,就可以合理分配作业内容。将每个员工作业动作分为增值和非增值两类,非增值动作又可分为三类:A类行为是立即可以排除并不会产生任何障碍的动作;B类行为是作业上不需要,但需要对作业进行分析之后排除的动作;C类行为是在当前条件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价值,但是却是必须的,需要通过改善才能排除。通过消除、合并、重排、简化的方式进行优化和重排这三类动作,最终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表2是针对上述生产线重排后的生产线平衡表,平衡率从72%提高到了82%。比较完美的线体,线平衡能达到90%以上。

合理设计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包括三个层次:工作台的布局、线体的布局和整个生产车间的布局。

工作台的布局直接影响到作业员的作业时间。设计工作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大多数时候都主张站立作业。站立作业,手臂的活动比较自如,尤其是横向活动方便,避免扭腰。当需要灵活调整人数和作业内容时,只有站立作业才能做到调配自如。当一个人需要做两个以上工序时,也只有站立作业才能实现。坐着作业只有在产品本身不会变化,产品尺寸小,作业内容少时才适用。

工作台面的设计也很重要,我们通常参照图1。

对于线体的布局来说,U型最好,因为它能灵活调配作业员的数量,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进出,有利于作业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物料的供应,等等。

对于整个车间的布局按产品工序流的原则,传统上是按功能布局。比如一个机加工车间,车床是在一起的,铣床也是在一起的,刨订和磨订又是在另外独立的区域,而不管一个产品要经过车、铣、刨、磨等工序。这样的车间布局有利于管理,但不利于作业。我们要按生产流程来布局。

低成本自动化

如果劳动力市场工资上涨,则减少人的劳动量、依靠设备(资本)进行生产更合算。但是自动化不是一味追求高性能和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要实现低成本的自动化。

某法国企业在广东惠州、东莞各有一家工厂。惠州厂以作业改善为中心,装配线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由10个人减少到6个人。东莞厂以自动化为中心,引进了大量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作业员很少,一条生产线上仅两三个人。惠州厂和东莞厂相比较,惠州的员工数多了两倍,但是从财务指标上来看,惠州的指标却好很多,主要不同是管理费用低得多。东莞厂设备的相关成本是惠州工厂的一倍以上。

我们建议设计自动化设备时,投资回报率以一年为标准。而且,自动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自动化的级别一步一步地来,最好是从每年改善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自动化的投资,这样就不会对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了。

常用的自动化的级别参见表3。

传送带的使用

流动化生产的效率最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流动化生产并不就是要传送带式的流水线。日本二十年前精益浪潮兴起时,纷纷把传送带拆除,但我国的企业普遍还是喜欢传送带。传送带有一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生产管理和控制。但是传送带也有很多弊端:

增加从传送带拿和放的浪费;

会产生孤岛作业,作业员之间距离远;

由于工位之间界线分明,容易造成作业不平衡;

传送带上会造成很多在制品堆积;

应用传送带,相应的生产面积也要增加;

不能看清工位之间的生产状态,是太快还是太慢。

若产品比较重,体积比较大等必须采用传送带时,可按以下原则设置传送带。

按节拍时间设置传送带速度;

在传送带上作定位标记;

定义清晰的作业范围边界(作业范围须在节拍时间内);

采用双节点控制;

组装的产品或者治具需在作业范围区域内(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库存);

尽量借用重力运动,而不要使用电机。

间接工作效率化

在生产现场除了有操作工外,还会见到很多辅助人员,比较多的是物流人员和质检人员。

物流人员的优化

物流人员的作业由于作业内容和场所不固定,效率往往不被人注意。物流人员常常仅有30%-40%的工作效率,其它时间都在等待。主要原因是生产不稳定,不能预见作业员何时缺料,何时完工,只能在旁边等,等有需要时才上去工作。所以提高物流人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当生产速度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后,就可对每个物料做PFEP(每个物料的供应计划)来提高物流的效率了。

这里的关健点是每箱物料的生产消耗速度要一致或成比例关系,这样就可实现定间隔、定频率的小火车式的物料供应方式。做到这点,就会大大提高物料供应的效率,优化物流人员的数量。不单是物流人员的效率能提高,生产线缺料的损失同样也会地减少。

此外,车间布局会影响物流人员的效率,在设计车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物流路线。

质检人员的优化

质检人员在生产现场也是大量出现的。有的企业质检人员占生产现场直线人员的比率高达30%以上。其实,质检人员越少越好。道理很简单,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作业设计、布局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都要考虑到防错,如何防止不良产生,如何防止不良流出,如何进行全数检查,都要通过防错来减少质检人员的需要,一个好的企业这个比例应在5%以下。

工装夹具的优化

手是最昂贵的夹具,要尽量避免手(大部分是单只手夹持,一只手作业)的夹持动作,改由工装夹具来完成。

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注意夹紧或张开的动作,尤其是产品加工完后张开动作,不应要人去操作,可采用感应器控制。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人机分离,当作业员把产品放上工装夹具上后,他就可以去做其它的工作,或操作其它的机器,减少人等机器的浪费。

生产管理高效率

生产现场管理很繁琐。一个管理得好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地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变化,但现实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见的现象就是生产管理者整天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生产现场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状况,一会儿缺料,一会儿停机,一会儿质量不良剧增,物料转运人员也是在整个车间乱跑。这些都是生产管理工作没做好的表现。

标准化作业

生产管理首先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管理者才不会成为救火队员。标准化作业是生产管理稳定性的基础。

前面讲的各种优化方法是标准化作业的开始,当方式和方法确定好了之后,就要形成相应的文件,开展相应的培训。这时候要通过JI(工作指导)“三教四练”的方式让员工真正掌握作业的内容和技巧。

很多企业没有标准化的概念,认为不同员工做同一件事有很大差异是必然的,甚至有些企业不同员工的产量差别高达50%。也有很多企业把标准化理解为就是做出一些标准化的文件,让员工去执行。这是很大的误解。标准化作业是优化设计、培训,执行、检查和再优化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要让一线员工遵守标准化作业是管理者的职责,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外,还要现场实时跟踪,对发生的不遵守标准的情况随时进行纠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去保证标准化作业的正确执行。包括管理者本身的工作也要标准化,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会因人而异。

每小时的产量跟踪

当生产现场有了一定稳定性,管理人员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精细化管理。一般企业的管理跨度以周或天为单位,但对于现代管理这个跨度过长了,一天发生的事情汇总后,最快第二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太慢了,我们常用的管理跨度是以小时为单位。

表4就是一个小时产量跟踪表,以小时为单位来看生产是否异常,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与之相配合的是要建立一个现场快速反应机制。

当然,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小时跟踪的基础。若没标准化作业,管理者只能忙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没时间在这么短的跨度里进行管理。

透明化管理

管理好坏的本质不在“计划”而在“执行”,再好的计划没有有效的执行也是不会有“成就”的。实现有效管理,首要的是透明化。

在生产现场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现象:

生产计划与车间生产实际脱节,计划不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

生产现场作业灵活性差,解决不了插单问题,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生产线信息孤岛问题严重,自动化设备单机采集,无法实现车间集中采集、监控、调度,使得生产过程不透明,无法评估车间的生产状况,无法提供生产决策支持信息;

无法有效追溯生产过程中每台发动机的人、机、料、法、环、质量等生产信息,从而不能很好地开展持续改进和售后服务;

无法有效管理车间的全部生产资源,包括设备、人员、刀具等,无法实时对资源进行监控和生命周期管理。

篇5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作业设计,能够保证学生巩固知识内容,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作业设置。有效的设计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一、重视课文作业的趣味性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好教学设计指导,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设计,从而提升作业的乐趣,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在作业的设计中,笔者采取以下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作业热情:①结合课文教材,做好指导性与活动性阅读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并且将课外阅读纳入到班级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②画图、制作作业设计,为了提升作业的质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笔者通过针对性的进行作业设计,对于一些课堂作业,采用画图等方式进行设计,提升学生创造性技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③观察作业,观察是每隔学生必须掌握的技巧,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技巧,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并且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做好观察,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1:在针对《爬山虎的脚》的课文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观察爬山虎的样子、爬山虎接触墙壁与不接触墙壁的样子,并且采用手中的笔将爬山虎画出来。通过将实际观察的爬山虎与课文中的爬山虎相对比,从而更加深刻、明了的理解课文内容。采用画画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布置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作业热情,并且采用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的做好工作,从而让学生能够自我支配时间与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布置作业,采用多层次的设计作业,实行开放性的作业实际,能够让学生是根据自身的只是体验完成作业设计,从而促进个体学习目标的完成。开放性的作业设置,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语文课文的内容丰富,在课文作业的设计中,针对一些作文进行开放性设计,引导学生的想象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能够将语文教材内容与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激发语文创造潜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案例2:在《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作业中,笔者采取开放性的作业布置,将作业的主动性与自主给学生。在作业的布置中,笔者对学生提出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订制作业目标、计划,并且对学生的计划给出指导,让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大纲的内容,完成开放性的作业。通过本文的作业练习,笔者采取课堂讨论和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到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篇7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作业不仅是一种巩固与检验学生知识的手段,还应是拓展学习空间、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有效途径。当前,作业设计普遍存在形式模式性、内容一致性、提出单向性、完成封闭性等问题,导致后进生双基不保,优等生“吃不饱”,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敷衍应付,不交或少交作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作业,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趣味化

(一)注重设计过程的趣味化

在布置作业时,除了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作业的设计。一是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适合自己“需要”的作业题内容及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二是学生之间互相设计作业,两位同学或小组之间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或小组间共同批阅、探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作业内容的趣味化

为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可以利用社会热点,评析时政热点等话题。如从2013年李某某案中,法院维护了公平正义,对这个事件作出了正确的判决。要求学生联系八年级下册第7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受。此作业设计,使学生们对法律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增进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对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不能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利。这样,通过捕捉与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趣味无穷的氛围中享受作业的乐趣。

(三)注重完成过程的趣味化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在作业完成过程上多做点文章,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参加社会实践等增强趣味性。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0课《勇于承担责任》一课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我县的党员教育基地,让学生从中了解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而勇于负责、敢于牺牲的事迹,问:“你想到了什么?作为新时期的公民,我们应承担什么责任?怎样去承担责任?”学生现场用“说”来完成作业,比单纯化的语言文字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二、层次化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地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基础、提高、发展的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设计的作业可分为三类:一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一般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完成;二是基本题有较大变化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三、个性化

作业设计必须注意彰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练习效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设计个性化作业。个性化作业的关键之外在于“有生活”,生活有多宽,思想品德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思想品德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思想品德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因此,布置作业应把思想品德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个性化作业在于“有情感”。传统作业的机械、直白,往往成了一种板着面孔的“训诫”。这对充满了童情、童趣的学生来说,难免会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作业为什么不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在新课改下,完成的作业应该是学生个人的真实情感,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如我曾经布置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通却又很难解决的作业:当你发现有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上,你会怎样做?理由是什么?这样的作业,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要提高思想品德作业的实效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作业,就要在设计作业时坚持趣味化、层次化和个性化原则。

【参考文献】

篇8

一、项目背景

XX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XX农商行)位于西部某地级市,主营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均排在全省前列,无论从经营业绩、发展速率还是从管理机制上来看,都是农信系统内的优秀典型。因此通过流程银行建设打造该行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实现“泥腿子跑高速”的高效率和低事故率,也具备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整体工作框架

系统工程研究问题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设计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过程总体设计,然后进行各子系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我们为该行设计的总体框架包括市场调研、现状分析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三部分。

基于系统科学的动态系统理论,动态过程中系统诸变量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严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整体框架确定的前提下,我们对具体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进行了进一步拆解,明确了七大项二十七小项的核心工作内容,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战略澄清为指引,以流程再造为载体,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员工为根本,转变服务模式、定制战略措施、完善流程体系、再造组织架构、强化风险管控、深化人事改革、精细财务管理、健全制度体系。

三、核心工作内容

流程银行的基本理念是“从职能管理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以及“流程定组织,前台为客户服务,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因此,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和流程的梳理优化是流程银行打造的核心内容,下面简要介绍XX农商行的主要做法。

(一)梳理业务流程,全面开展风险点排查

XX农商行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首先组织了营销条线流程、信贷条线流程和营运系统流程等29项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排查出900多个风险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行具备了相当前瞻的风险管理意识,结合未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对风险点和风险事件数据进行了再加工。一是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借鉴操作风险管理中“计分卡”的方法,对排查出的风险点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论证,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形成最终评估结论。二是根据评估结论,将风险点按“危险区、警告区、控制区和安全区”分为四个层次,绘制出“风险地图”,直观地映射出作业流程中各风险点分布状况,并根据风险地图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偏好,不仅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为清晰的管理目标,而且总结和探索出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根据风险点风险级别,在流程设计中实现对不同的风险单元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危险区和警告区的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采取严厉的问责措施。

(二)结合业务特点,设计和优化作业流程

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XX农商行进一步突出自身机制优势,兼顾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测和管控,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流程运行效率。从重点整合信贷业务流程入手,按照“高效运行、一站式服务、流程差异化、简化非增值流程环节”等原则减少审批层次,明确规定作业单元停留时间,实行限时作业。二是全力推进信贷管理系统建设,调整作业运行路径,在系统开发及流程设计中,重新整合业务活动次序、路线及活动间逻辑关系,坚持作业运行以并行为主、串行为辅的方式,改变原来作业运行以串行为主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速度。三是以流程管控为基础,规范业务操作。按照“一项业务,一个制度,一个流程”的要求,构建流程管控体系,利用IDEF模式化工具对每项业务进行图表设计,绘制跨部门作业流程图,方便业务操作。同时,将流程操作环节中的关键风险点与全行的历史风险违规事件进行链接,最终形成包含“一图一书两表一库”、涵盖业务、管理和支持保障在内的完整流程体系。

四、项目绩效评价

流程银行建设成功与否需要有明确的系统输出型绩效佐以判断,因此我们在进行流程梳理时需要同步设置绩效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逐步分解至各末级流程。

经过初步研讨,“预算控制率”、“核心客户营收贡献度”等财务业绩指标需要通过一定经营周期后的经营财务数据加以佐证。除此之外,“客户满意度”、“流程基本效率”等运营指标可以借助系统理论中的统计手段和工业工程方法进行测算和评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简单介绍一下统计分析手段在该项目绩效评估中的基础应用。

我们首先针对核心信贷流程设计了作业时间和人力调查表,随后在搜集样本数据并进行了初步测算后,对服务效率有了基本的积累数据和仿真分析。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流程节点的客户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就重要性得分、作业贡献度和要素达成度等内容进行了矩阵分析。

篇9

一、中职德育课作业的性质与特点

1.知识、理论与实践的三位一体化。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点进行不断的深化。中职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把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统一在一起的,在作业的形式上则对体验和实践的关注更多一些。因此,其作业除了巩固知识的学习之外,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作业设计在德育理论体系的框架中,将知识的学习与在实际生活中能力的转化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效整体。

2.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中职教育更多是一种引领式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不再以亦步亦趋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针对德育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就必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作业上,是以封闭式作业为基础,开放式作业为主体的形式。封闭式作业注重的是学生基础素养的教育,开放式作业则更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由此可见,两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关系。

3.德育素养与心理健康齐抓并举。早些年的中职德育教育更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的建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养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而素养教育开展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在人的身心健康之上,当代教育越来越关注“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性,中职德育课在作业的设计上是以人为基础,一切素养的培育都必须以尊重客体为第一要务。

二、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类型

1.巩固型作业。巩固型作业大多是在新授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时采取的作业类型,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作业类型是最传统的,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回答内容,但实际效果不是太好。所以现在老师们多采取的是讲授完一个知识点立即在课上巩固一个知识点的形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2.养成型作业。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其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间甚至会有退化与反复。养成型作业需要走进实际的生活,无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需要有短则几天长则一学期的时间观察、养成和实践。所以教师在布置这样的作业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所把握,还要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有所了解。

3.拓展型作业。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知识结构和深度广度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知识的拓展是必须进行的一项作业。比如在课外让学生阅读一些书籍、收看一些视频、听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在学校里组织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技能练兵等,这些都可以被纳入拓展型作业的体系中。

三、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优化

1.作业内容的优化。中职德育课程作业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生活内容的注入,作业内容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真正将作业与生活做到无缝衔接,深切地体会到德育课程是人生中必须学习的一门功课,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做人做事和生活质量。比如一日打工的作业设计,让学生选择一个行业的最基础层打工,学生首先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或是喜欢的职业,在一天的工作中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真实而深刻,给予学生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职业评价。

其次,作业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层层递进。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各个层次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分成必做与选做两类,全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实践表明,在学生的互相促进下,几乎不会有人故意选择低于自己实际水平的作业,毕竟自我价值是要通过作业的完成实现的。这种层层递进的作业会在主体意识上激发学生不断前进,达到“作业即学习”的目的。在德育课程体系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创新型发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这些答案符合人类基本的道德准则,就应该予以认可。

2.作业形式的优化。形式作为对内容的反映,在内容转变的基础上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中职教育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可以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多设计一些研究性、分析性的作业,这些作业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道德案例,让学生深入讨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面前,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学生能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个人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学校还可以结合“五四青年节”、“普法日”等特殊的节假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我的个性,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以作业设计的形式真的不必拘泥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作业评价的优化。好的作业评价是对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升华,优化作业评价就要把作业评价建立成一套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是社会人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既可以是可见的完成度、达标度,又可以是隐性的精神愉悦性、自我实现感等,一改以往的等级评价制,而是用激励、表扬激发人性中的闪光点,用有温度的评语取代A、B、C、D,哪怕只是一个笑脸的表情也会激励学生更深入实现道德素养的形成。

四、结语

中职德育作业应该是具有完整的体系、配以科学的指导并在渐进优化中不断实现对人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激励。中职课堂作为德育培养的主阵地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栾敏杰.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73-01

作为一个教研员,去学校检查教学常规是最基本的工作。检查中,我注意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单调,贫乏,枯燥。语文作业多以抄写生字,组词造句为主。数学多为大量的计算题。英语更为简单,常常是抄写该节课的"四会"单词和句子。老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使学生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牢记应记的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抄写,机械重复,则达不到任何效果。

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补充。作业是上课的延续,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作业形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作业的有效布置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如果要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首先应该充实、丰富作业的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特别是应该体现新课程理念。拒绝单一的作业形式。 长期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重复抄写,久而就之,学生根本不用老师布置就知道当天的作业,或是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做完了。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在课堂上做作业,影响听课的效果。

例如英语作业,教师让学生抄写"四会"单词和句子,就是为了让学生识记,在抄写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感知。殊不知,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根本就是简单模仿,甚至抄错了都不知道。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英语失去兴趣。在去学校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几乎满本都在抄写单词。看似大量的重复会提高对知识的巩固。其实不然,听课时我注意到老师让学生默写单词,会的没有几个。尤其是在乡村小学,学生多是住校,做作业时没有家长在旁边监督,都是草草应付了事。对于这种固定,无趣的抄写,这种不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业,即使做一个晚上又有什么用呢?我通过私下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也更爱一些灵活多变的,简单有效而又能巩固所学知识的个性化作业。

那么什么是灵活多变的,简单有效而又能巩固所学知识的个性化作业呢?

1 要注重跟读训练,创造家庭学习氛围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我们在布置英语作业时,一定要注重布置简单易操作的英语听说读作业。创造在家庭中学习英语的氛围。由于一定的师资原因,个别教师对音标的发音不是很准确。因此一定要强调学生听录音跟读。英语磁带所提供的语言是最地道的英语,是学生学习的样本。长期听录音跟读,对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有重要作用。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家里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条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配合,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例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 want some fish.等

如此坚持下去,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简单有效,轻松愉快。而不是单调的抄写,被动的配合。

2 要从兴趣出发,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布置作业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性作业。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始终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强调作业的趣味性,还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主动探究问题。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最感兴趣,求知欲也特别强。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主动活动的状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英语教材中,每单元的C部分TASK TIME就是很好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OUR SCHOOL 中,C部分的TASK TIME是DESIGN YOUR SCHOOL MAP 和TALK ABOUT YOUR SCHOOL .翻译过来就是绘制一张你学校的地图和谈一谈你的学校。在做这个任务的时候,学生必须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学校,认真去考察这个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又能在绘制地图的同时复习当天所学句型和单词。

GOOD TO KNOW 也是不错的作业安排,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外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书籍或是多媒体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或者也可以安排一个STORY TIME ,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讲一个英语故事,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来挖掘他们语言和表演的潜力。总之,作业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能让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去做的作业就是有效的,成功的。

其次,作业具有层次性也很重要。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统一的作业很难适应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充分尊重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位教师的"超市化作业"。我觉的很有创意。这位教师针对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层次的布置作业。然后由学生自己去选择他们的作业。基础稍差一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基础好的呢,就可以做一些思维拓展的题目。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单词都很难记住,读句子结结巴巴。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先让他们记单词,听录音跟读。而一些比较努力的同学呢,就让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搞一些班级或学校内的调查研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十个手指头都不一般长,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在教学常规的检查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都相同,尤其是县城里的小学,全班五十多人,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一样,作业没有层次性,导致学困生没有积极性,优等生吃不饱。

最后,要注重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合作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差异互补、完善人格的过程。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他们的合作意识及能力都较差,因此我们更应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如,英语课本中的LET US PLAY 环节中,就可以让学生相互配合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我认为作业不仅是这两种功能,它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11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xx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篇12

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的煤层赋存条件比较复杂,整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各个区域的煤层厚度有比较大的变化趋势。为了满足煤炭开采方面的要求,往往需要开掘大量的煤岩巷道。为了保障当前已有的采煤工作面正常展开生产或接替作业,就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掘进工作面。与此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作用之下,工作面的综采技术也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发展趋势,国内开始逐步出现一批百万吨级,甚至是千万吨级的超级工作面,由此导致年消耗回采巷道的数量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增长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解决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方面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的最主要课题之一。文章即围绕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1 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要求

在煤矿工作面采掘作业的开展过程当中,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实质上是将掘进机、装载机、输送机等设备综合集成的配套性技术。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将测量定向、掘进、运煤、通风、除尘、材料运输、巷道支护、供水、供电、排水系统等设备配套集成,形成一条效率高、相互配合、连续均衡生产的、完整的掘进系统,可以实现巷道掘进、转载、运输、支护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掘进速度和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满足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以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大功率性特点的长壁综采技术作为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核心,促进综采工作面单产量的快速提升,尽可能的减少回采面数量,简化工作面巷道布置,减少生产环境,满足高效集约化生产的要求。

1.2 对矿井工作面的巷道布置进行合理改革,优化巷道掘进支护技术手段,促进矿井运输系统以及提升系统性能的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促进采区(盘区)尺寸的发展,增加综采工作面推进长度,提高巷道断面有效面积,以更好的满足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应用过程当中生产的高效性与连续性。

1.3 在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以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力投入,提高煤巷掘进速度,以更好的满足煤矿综采工作面在高产、高效、以及快速推进方面的具体要求。

1.4 在促进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重点针对当前已有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进行改进与发展,解决当前在长距离以及大断面煤矿巷道支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综掘工作面掘进作业的快速性与安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促进综采掘进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掘进锚固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促进连续采煤机的推广使用,更好的支持工作面快速掘进。

2 综采工作面实例分析

XX煤矿回风大巷设计工程量为1860.0m,平巷设计工程量为630.0m,坡度为3‰,设计标高在-643.2m~-640.3m范围内,施工期间使用设备为MK3岩巷掘进机。结合已有资料来看,本案例中工作面巷道为半圆拱形,掘进断面宽度实测值为6030.0mm,掘进断面实测高度为4680.0mm,净断面宽度实测值为5780.0mm,净断面高度实测值为4510.0mm。前期勘察资料显示,本巷道穿越岩层岩性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构成为砂质泥岩以及细砂岩成分。

3 快速掘进技术应用

本巷道掘进过程当中使用MK3岩巷掘进机完成掘进工作,在巷道掘进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矸石以及破碎岩石被转运至胶带运输机上,由胶带输送机输送至水平矸石仓内。同时,水平矸石仓尾部设置有耙矸机,使矸石自胶带运输机转运至矿车内,并由电机车负责将其转移至副井下口,最后经过副井将煤矸石提升至地上工作面。在本巷道工作面顶板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下,按照每循环掘进1.5m长度为单位架设3棚;在本巷道工作面顶板结构处于破碎失稳状态的条件下,按照每循环掘进0.5m长度为单位架设1棚或按照每循环掘进1.0m长度为单位架设2棚。

本巷道中所选择的支护方式由临时性支护以及永久性支护两种形式所构成。其中,临时性支护方案选择为:使用长度为4.0m的11#工字钢*2,将其作为前探梁,发挥临时性支护的功能;永久性支护方案选择为:考虑到本巷道掘进完成后的预计使用年限较长,且本施工区域内的围岩结构具有软弱性特点,因此永久性支护方案中应用U29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进行支护,棚距按照500.0mm标准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巷道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合理的支护方案基础之上,本案例中所构成的快速掘进技术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降尘方面,引入了建立在高压水外喷雾基础之上的降尘技术,具体做法是:将1台小型的增压水泵安装于掘进机上,驱动力由现有的掘进机提供,可以将低压降尘水(多在1.0MPa左右)增压达到10.0MPa以上,同时根据巷道掘进实际情况,对喷嘴的参数以及安装位置进行合理优化,配合安装长筒式负压降尘装置的方式,调整掘进巷道工作面的通风方案,对综采工作断面的空气进行净化,以达到快速掘进的要求。

(2)在缩短支护时间方面,根据地质条件,尽量采用锚杆支护,提高巷道支护效果,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成巷掘进速度。施工时采用机载锚杆钻机打孔和安装锚杆,减少传统锚杆支护的多道施工工序,改变掘进机割煤与锚杆钻孔安装不平衡的现象。减少锚杆有效作业时问和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减少单位面积锚杆根数,从而减少锚杆施工工作量,同时采用先进的锚杆施工机具,大幅度提高成巷速度。

通过对以上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本巷道工作面掘进期间的施工条件正常,每月进尺达到了200.0m以上,施工工效也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且巷道断面的轮廓整齐,合理降低了超挖工作量,实现了对支护材料的合理节约,避免了巷道应力集中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巷道工作面整体稳定性水平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煤矿工作面采掘作业的开展过程当中,通过对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煤矿巷道综合掘进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与提升,更好的满足综采工作面快速掘进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重型化、掘锚一体化、自动控制及远程遥控是掘进机的发展方向,而煤矿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领域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与进步,能够使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更加的科学与合理,促进锚杆支护机械设备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锋,张东升,邵鹏,等.深部软岩锚喷支护巷道快速掘进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28(3):415-419.

[2]袁文华,马芹永.煤矿深部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与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Z1):2853-2857.

篇13

做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同时,作业成效如何是反馈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尺,也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目前,数学作业现状是“书本有什么,就做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所有学生“一起作业”“做一样的作业”,完成“无设计”作业,不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体的需要,不适合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日渐降低。

新课程改革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也应是多样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多样性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趣”激趣,设计富有童趣的作业

(一)图案妙用――美术式作业

数学本身就隐藏着美,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等,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们就会呈现出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数学知识。如在学完“圆的认识与画法”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圆或圆弧”图形的美术作品。第二天,学生的作业让我大开眼界,如梅花瓣样的组合图形、铜钱式的圆中方、美丽的“雪花”图案;还有可爱的雪人、“北京奥运”到五环、钟表等都用圆来表现……作品无不显示出几何图形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二)妙趣横生――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正如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所说:“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可根据实际把某些作业转变成“玩”,让孩子拥有愉悦的心情,从而更有效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五年级学生学完了整除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

【案例1】 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

( ) 8的最大因数。

( ) 3的最小的倍数。

( ) 是质数又是5的倍数。

( ) 最小的合数。

( ) 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

( ) 6的最小倍数。

( )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

学生根据条件,猜出“83541692”这个号码。当晚接到近40位学生的电话,我都给予了肯定及鼓励性评价,学生就会觉得十分有趣。第二天我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学生都能主动地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非常乐意去完成。这样课业负担比每天布置定量的作业要轻松许多,既有趣又高效,让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二、以“用”促学,设计现实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应把数学作业的内容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数学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跳出了机械繁琐的作业圈,充分感受现实生活中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产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提升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折扣”后,我设计这样的作业。

【案例2】 一个家庭(5人)外出旅游,中国国旅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春秋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3000元。

1. 如果你家(5人)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 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些什么建议?

这样现实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三、以“异”促同,设计“因材施教”作业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必须承认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他们学习数学时是有差异的。作业设计应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展示。设计“因材施教”的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同样得到提高。如五年级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在布置同一份作业时,针对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案例3】 三选一。(要求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中等生可选择,稍差生可选择。)(课题组成员洪卿老师提供)

(1)9.6×55+9.6×45 (2)(1.25+2.5)×8

(1)9.6×99+9.6 (2)9.6×10.2

(1)9.6×5.5+9.6×5.5-9.6 (2)9.6×5.5+0.96×0.45

四、以“思”促能,设计合作、探究性作业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片面强调独立思考,导致做作业活动陷入了单调封闭的误区。认为学生独立思考越深,记得越牢,能力也就越高。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还是“错得那么多”。

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取信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设计以探索与合作为主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在做作业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作业印象深、效果好。如学生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后,设计了这样一道。

【案例4】 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货车,从A地开往B地,前3小时行了全程的,照这样的速度,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4人一组合作、探究后,学生呈现了以下7种解法

解法一:200÷200×÷3或1÷÷3

从倍数关系考虑可得

解法二:3×1÷

用列方程的办法得

解法三: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

200∶x=200×∶3

从时间÷路程=单位路程所需的时间,可得

解法四:3÷

如果把全程看作5个单位则可获得下列解法:

解法五:(3÷2)×5

解法六:3×(5÷2)

解法七:=(课题组成员张顺斌老师提供)

通过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多角度、多渠道、多式样的尝试,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探求出不同的解题途径,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广”促悟,设计学科整合作业

新课程理念注重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应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来。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引导学生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与艺术相结合作业

六年级上册学习了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后布置学生完成《走进圆的世界》探索作业。学生通过上网找资料、观察生活中的圆来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二)数学与综合实践结合作业

五年级上册学了“数字编码”,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案例5】 (1)去向邮局或上网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仓山小学学校的邮政编码是350002,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分别是:

35表示:____________,00表示:____________,02表示:____________。

(2)用同样的方法调查。

①如家快捷酒店的房间号是5217,5217表示:______。

②南台实小学图书馆的某图书的编号是G62552,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这样的作业学生做得开心,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化。

(三)数学与“习作”结合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等有关数学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形式能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单元练习评讲结束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案例6】 针对练习中的“错误”,结合做练习的体会写一份数学小日记。

学生数学日记:题为《又被“0”给整了》。在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选择题:如果x×=y÷3(x、y都是自然数),则( )。(A)x≥y;(B)x=y;(C)xy。这题的正确答案是(A),可我却选(D)。解这道题时,我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利用倒数知识,假设x×=y÷3,算出x=4、y=3,所以x>y。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0,0也是自然数,0×=0、0÷=0。该死的0,又被给你整了,使我与满分失之交臂。(六年4班石星欣同学提供)

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用有广度作业方式,促使学生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以“动”促能,设计实践性作业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但疏于操作。经常看见学生画平面图形的高时,拿着直尺、三角板移来摆去,不知所措。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缺乏深刻认识和应有的训练,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意识簿弱。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因此,应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如在学生学习了《正反比例》后,基于学生运用比例知识不太熟悉这一实际情况,我设计的作业是: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案例7】 要求:1. 成立4人小组,先制定测量的方案;2. 小组分工,可分为收集资料员、计算人员、仪器准备员等;3. 进行室外的实际测量;4.利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制定的方案如下(部分):

在旗杆旁边竖直插一根木棍,地面以上木棍长度是x米,在某一时刻测量出木棍投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y米,旗杆投影长度是z米,列比例式有:=,所以旗杆高度L=z×米。(六4班林欣提供)

动手实践的作业,是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致很高,把“学”融于“做”中,在“做”中加深理解,学生学得轻松,又提高了多种能力,以“动”促能。

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用“不拘一格”的作业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3)[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王培峰. 面对新课程,作业怎么做[N]. 中国教育教育报,200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