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信息化管理

金融信息化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金融信息化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金融信息化管理

篇1

关于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其实质就是在金融行业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有的学者则认为其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管理模式。加强对金融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矿建建设的力度,是提高金融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矿建建设健全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本文对其进行深入而客观的研究,希望与金融行业的管理者以分享。

一、框架的建设是金融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金融管理信息化就是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在金融业务处理系统的辅助下、合理而科学的应用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去完成对金融管理公文传递、信息资料的采集、金融风险的检测与预告、对风险指数的评价,以及自动化、信息化处理决对策确定等工作内容,金融管理信息化可以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其使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在金融管理进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切实而全面的应用。此外,金融管理信息化矿建的建设,将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含进去,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三大类型,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具体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即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所谓的金融市场就是指货币与金融衍生品所处的经济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一般包含支付、清算与会计体系。总之,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是上述各种要素的整合体,其将各种金融管理内在检测指标清晰而完整的呈现给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员,这些指标有金融业发展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风险状况指标以及信用状况指标。本文作者主观的认为,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对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只有做好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使其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完整度,那么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才会完成对金融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形式的调整与改进这一系统性的工作项目,此时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的实用性充分的彰显出来。

二、浅谈我国金融管理进程中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要落实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工作,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对现行金融管理状况的调整与改良,在我国目前众多金融行业管理信息化框架建设的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该框架建设的效率,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应用价值。我国很多金融行业对上述信息技术进行积极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特别是在信息化硬件建设领域发挥的优势是极为显著的,这是主要是因为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参与金融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系统进行改进与升级,有针对性的对金融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合并,在此基础上,基础性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被顺利而有效的打造出来,此时金融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其实,无论是对金融行业的内部,还是对其总部与分部而言,信息化硬件渠道的打造,使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之时所取得效果达到了最大化,金融行业的事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信息化人员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些问题是存在的,只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例如在金融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信息化应用标准的建设方面存有极为显著的问题,当然深入探索下去,很多概念不清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这就给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的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再者,金融资源安全问题也应该作为金融行业管理者极为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形成势必会扰乱金融信息化管理矿建建设的有序性,给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其社会形象造成损害与破坏。

三、探究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建设的途径

1.拟定科学性的金融管理信息化计划方案

金融行业的管理者应该准确的对经济市场的行情进行分析,拟定完善性、发展性的战略计划,积极开展组建金融管理结构矿建以及程序的建设工作。为了提高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完整度与稳定性,该战略规划应该是系统性且全方位性的,这就对金融行业的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对中国金融系统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的预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整体框架、信息化技术标准、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金融岗位的分配进行调配;此外,金融电子化系统的翻新与改良,是对信息化时代的追随,此时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框架以及程序得到了最优质方案的辅助,加速了金融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的进程。

2.使金融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明确化

金融信息技术实现标准化具有很多优势,使很多金融业务的运行更具便捷性,这样即使不同的时间段或者是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各种苛刻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这一体系的明确化,大大缓解了从事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压力,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达到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率的目标。金融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明确化,降低了对系统管理的工作难度,易于管理便于操作。

3.竞争体制的应用,使分工与协作更具合理性

我国众多金融机构在对任务与人员进行分配之时,因为分配的形式相对单一化,那么这样的分配相对缺乏实效性。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分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金融这一服务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与竞争机制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将竞争体制融入于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建设的工作进程中,员工与员工之间就会形成公平而激烈的竞争关系,也就是说,制度的引进与应用,使金融领域的分工工作更具合理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与创新的21世纪,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建设的工作效率也显著的提高。总而言之,在金融信息化管理矿建建设的进程中,竞争体制发挥的实际作用是不容小嘘的,大幅度对成本进行压缩的同时,使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中心业务。

4.培养与金融客户之间的关系,使服务实现最优化,积极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市场的运营与发展,均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因此为了做好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的建设工作,做好与金融客户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使客户获得最满意的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金融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开发创新以及设备引进使用上,搞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这已经成为新型的竞争要素,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提高对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的重视程度,借此途径去提高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对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建设健全的伟大目标。

四、结束语

其实,真正做好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系统性、复杂性工程,这一矿建的建设健全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可以看作是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的战略性手段之一,在其辅助下,各种类型的金融业务平稳、康健、迅速的发展与运行。其实使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顺利完工的对策与途径也是多样化的,例如积极的对金融业务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能,以确保金融信息的安全性。

作者:刘莎 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篇2

关于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其实质就是在金融行业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有的学者则认为其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管理模式。加强对金融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矿建建设的力度,是提高金融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矿建建设健全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本文对其进行深入而客观的研究,希望与金融行业的管理者以分享。

一、框架的建设是金融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金融管理信息化就是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在金融业务处理系统的辅助下、合理而科学的应用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去完成对金融管理公文传递、信息资料的采集、金融风险的检测与预告、对风险指数的评价,以及自动化、信息化处理决对策确定等工作内容,金融管理信息化可以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其使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在金融管理进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切实而全面的应用。此外,金融管理信息化矿建的建设,将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含进去,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三大类型,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具体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即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所谓的金融市场就是指货币与金融衍生品所处的经济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一般包含支付、清算与会计体系。

总之,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是上述各种要素的整合体,其将各种金融管理内在检测指标清晰而完整的呈现给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员,这些指标有金融业发展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风险状况指标以及信用状况指标。本文作者主观的认为,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对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只有做好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使其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完整度,那么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才会完成对金融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形式的调整与改进这一系统性的工作项目,此时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的实用性充分的彰显出来。

二、浅谈我国金融管理进程中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要落实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工作,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对现行金融管理状况的调整与改良,在我国目前众多金融行业管理信息化框架建设的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该框架建设的效率,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应用价值。

我国很多金融行业对上述信息技术进行积极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特别是在信息化硬件建设领域发挥的优势是极为显著的,这是主要是因为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参与金融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系统进行改进与升级,有针对性的对金融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合并,在此基础上,基础性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被顺利而有效的打造出来,此时金融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其实,无论是对金融行业的内部,还是对其总部与分部而言,信息化硬件渠道的打造,使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之时所取得效果达到了最大化,金融行业的事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信息化人员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些问题是存在的,只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例如在金融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信息化应用标准的建设方面存有极为显著的问题,当然深入探索下去,很多概念不清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这就给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的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再者,金融资源安全问题也应该作为金融行业管理者极为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形成势必会扰乱金融信息化管理矿建建设的有序性,给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其社会形象造成损害与破坏。

三、探究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建设的途径

1.拟定科学性的金融管理信息化计划方案

金融行业的管理者应该准确的对经济市场的行情进行分析,拟定完善性、发展性的战略计划,积极开展组建金融管理结构矿建以及程序的建设工作。为了提高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完整度与稳定性,该战略规划应该是系统性且全方位性的,这就对金融行业的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对中国金融系统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的预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整体框架、信息化技术标准、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金融岗位的分配进行调配;此外,金融电子化系统的翻新与改良,是对信息化时代的追随,此时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框架以及程序得到了最优质方案的辅助,加速了金融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的进程。

2.使金融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明确化

金融信息技术实现标准化具有很多优势,使很多金融业务的运行更具便捷性,这样即使不同的时间段或者是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各种苛刻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这一体系的明确化,大大缓解了从事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压力,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达到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率的目标。金融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明确化,降低了对系统管理的工作难度,易于管理便于操作。

3.竞争体制的应用,使分工与协作更具合理性

我国众多金融机构在对任务与人员进行分配之时,因为分配的形式相对单一化,那么这样的分配相对缺乏实效性。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分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金融这一服务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与竞争机制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将竞争体制融入于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建设的工作进程中,员工与员工之间就会形成公平而激烈的竞争关系,也就是说,制度的引进与应用,使金融领域的分工工作更具合理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与创新的21世纪,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建设的工作效率也显著的提高。总而言之,在金融信息化管理矿建建设的进程中,竞争体制发挥的实际作用是不容小嘘的,大幅度对成本进行压缩的同时,使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中心业务。

4.培养与金融客户之间的关系,使服务实现最优化,积极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市场的运营与发展,均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因此为了做好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的建设工作,做好与金融客户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使客户获得最满意的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金融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开发创新以及设备引进使用上,搞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这已经成为新型的竞争要素,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提高对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的重视程度,借此途径去提高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对金融信息化管理框架建设健全的伟大目标。

四、结束语

其实,真正做好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系统性、复杂性工程,这一矿建的建设健全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可以看作是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的战略性手段之一,在其辅助下,各种类型的金融业务平稳、康健、迅速的发展与运行。其实使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顺利完工的对策与途径也是多样化的,例如积极的对金融业务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能,以确保金融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艳妮,何桂芳,阙波.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研究[J].武汉金融,2012.

篇3

创新实现金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信设备,对各种信息的挖掘和统计将会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同时实现对数据的完整汇总,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所得到的数据,有助于后续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相较于传统的工作方法来说,信息化的金融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当前时展的特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

一、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金融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信息化管理能够对整个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控,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经营中的一些细节性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旦有潜在性的问题存在,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这样便于决策者对一些突发事件的观察和应对。由于金融经济管理工作对金融经济企业运营的实际影响较大,一旦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发生,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整个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汇总,从而便于管理层工作人员对整个经济金融企业的运行做好相关的预测工作。做好信息化工作,能够在经济金融企业出现相关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所制定的方案相对来说更具参考价值,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也能够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

2.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而部分金融企业建立了外地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想要实现正常运行,并为母公司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还需数据的信息化。对于一些跨区域的经营和管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信息化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能够结合在一起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改善了以往由于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企业管理运营之间的矛盾和弊端,使得管理层的工作人员能够将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充分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一些潜在性的威胁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只有母公司和子公司都能够做到稳定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实现整个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背景占据一定的地位。

3.能够提高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专业的人才并有广阔的市场。科技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信息化管理将会为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创造契机。企业要想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就需要从管理模式上实现转变,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企业能够充分考虑到经营过程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而针对经营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面临的竞争者众多,因此还要考虑竞争者的问题。一些优势企业也要积极学习,针对其他企业的一些不足,也要对其加以分析,避免自身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信息化实现了整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当前,金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陈旧的管理理念对金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是束缚,如果工作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更新,那么将会使得成本控制不合理。还有一部分管理者在企业运行的时候只关心经济上的盈利,却没有考虑企业的长久发展,这就导致对经济的控制不合理,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样的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压力,加大了他们实际工作开展的难度。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要对信息化应用加以重视,摒弃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针对陈旧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改进。当然,传统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优势,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结合新旧两种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为企业创造更为宽阔的经济发展空间。企业要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依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信息化平台落后。当前一部分金融经济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平台,但是信息化平台的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对信息化平台的要求更高,大部分企业虽然能够采用多项计算机服务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仅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不能实现进一步优化,使得这些系统的信息难以同步达到一些较为新型的信息化平台,不能实现对数据的及时更新,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持。陈旧的信息化平台则无法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难免会有疏漏。新型的信息化平台已经能够实现统一消费和送货上门的服务,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实现基于此基础上的不断提升。因此,信息化平台的落后对金融企业的发展来说既是制约,同时也是阻碍。

3.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落后。当前金融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人才或者是管理方式不得当,使得在实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劳动力并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工作效率的低下导致整体工作质量没有得到一定的保障。当前我国的金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已经有所提高,在对产品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时候,能够充分应用一些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建模工作。在一些重点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资源,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质量。智能化生产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生产来说,有许多的便利和优势。针对金融企业在对产品进行生产和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智能化生产能够做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案。如果传统的人工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客观因素影响较多,产品的质量就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1.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问题在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将使金融企业的自身优势更为明确地体现出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从内到外的协调。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使得金融企业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同时又相互独立,各自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助力企业的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金融经济体系的基础,管理队伍的建设将对信息化建设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信息化队伍的管理和建设。首先,企业要引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由他们来带动整体的工作氛围,同时针对一些经验不足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也可以给管理员安排相应的培训工作,根据他们所负责的任务和项目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丰富其理论知识,进而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他们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这些问题被不断放大,给企业的运行造成更多的影响。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使用的时候,能够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进行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时候,应对相关流程和要求进行细化,使各个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工作内容也要了如指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各个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信息作为支撑和背景。

篇4

2.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意识辅导,在意识上给予强化,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内心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同时,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保证在金融管理中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因为利用专业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及运营信息等进行统一的分析与整理,每一位员工通过扎实的知识理论与实干技巧,让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趋势与管理方向。通过建立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提高企业运营的综合实力,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需求。

3.提高队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工作者的个人能力将会直接决定管理的水平以及管理的结果。尤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只有加强专业培训的力度,做好信息资源的统筹,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收集。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必须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事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建立时可以对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配以相关的责任标准,保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专人的专项解决。

篇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金融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所谓金融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指的是管理者通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对金融经济进行管理,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信息以供参考。

一、信息化对金融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强化监管力度

信息化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对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扫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深层次挖掘企业自身优势,帮助管理者更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发展计划,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企业发展态势。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市场活跃度较高,一些突发事件也逐渐呈高发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一旦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对整个事件进行追踪分析,根据数据信息及时拿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恶劣影响和企业损失。

2.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面临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少企业为了拓展市场份额在全国各地成立子公司,而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必须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分散式、跨地区式的企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子公司与总公司将被统筹在一个体系之下,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的反馈到总公司,总公司再根据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

3.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企业必须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确保在全球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与人才、资金、市场各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在现代化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就有机会在市场博弈中占得优势,因此,能否充分的利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综合实力,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企业资源,不让资源闲置内耗,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不少金融企业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多重要?就类似于电脑的中枢系统,管理理念的落后会直接导致企业发展政策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乏力,最终被边缘化,被淘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追求表面数字上的风光,不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使企业为了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利益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最终导致亏损。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使用,而采用落后的管理手段,会严重的阻碍企业发展,使企业管理无法及时跟上市场变化。

2.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

除了管理层观念落后外,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也极其匮乏。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通常都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这种用人模式虽然表面看上去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事实上却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为企业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尝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改革力度仍然较小,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依旧较低。这些都将在未来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部门数据输入不及时

信息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从制度的制定、平台的搭建,到真正实施会经历一段适应过程。一些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实施,但在试行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问题。例如,各个部门对数据的忽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数据的汇总和上报往往是以周或者月为节点,每天的数据只是以非正式的形式上报主管,这种习惯在信息化管理试行后依旧没有改变。不少部门管理人员没能及时的输入数据,造成业务流程的停滞,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即是在信息化管理操作人员的一再协调下,也没有能彻底的予以解决。

4.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是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后遗症。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信息化平台也无法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人民群众对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做到很好的收集客户数据,将客户进行精细化分类,再根据分类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些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客户的黏度。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1.合理的进行资源分配

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资源分配,信息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让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项目倾斜,拨出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同时,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反过来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好资源,并保证企业内各个部门都能够高效运转。届时,管理层就可以根据相关数据,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展开工作协调和调配,及时的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管控。

2.建设信息化管理人才库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核心技术人才,企业采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则直接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重视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组建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准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定期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和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时更新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业内知名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并请专业讲师深入一线,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

3.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人才也是无从下手。因此,在资金和人才都到位以后,企业就要着手搭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要有完善的制度做保证,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时,要考虑设置范围、制度涉及的部门及其责任、约束的具体内容、奖惩办法、目标等等。一旦确立了就要严格按照这一制度执行,明确责任和奖惩,严抓落实,否则一切就都只是纸上谈兵。此外,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快速高效的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不是万能药,不能指望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决一切问题。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明确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企业规划也要长远一些。战术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要具体到每年每一个月甚至每周都要列出。在搭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注意从企业自身出发,不要脱离企业实际。例如,企业如果是多元化集团公司,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就注意兼容性,搭建开放性较强的平台。

4.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熟悉信息化管理系统

要使企业真正完成信息化管理建设,必须要对企业上下员工都进行培训。首先,要让员工熟悉并掌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操作,对于系统的一些要求要能够及时完成。同时,培训后要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培训的效果,对培训结果分析后找出培训盲点和障碍所在,再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此外,企业在进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后并不能直接以其他企业为模本进行仿照,每个企业有自身的特点,必须按照企业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都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要想在未来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充分的重视和利用好信息化管理,让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企业的发展短板和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陶冠桦.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及创新[J].时代金融,2016,(36):38-39.

[2]付拥军.金融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与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354-355.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42-01

金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指管理者在进行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通过发掘各种信息和资源,探究使金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从而使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效益获得增加。信息化对实现金融企业的经济全球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促进金融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

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让金融企业的决策人员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全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明确了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发现细节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微小处具备的优势。然后,决策者可以对突发事件实现全面的观察,能够更加及时的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对和解决。这样一来,决策人员就能够从全局操控整个企业的运行,并促进了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从而推动金融企业顺利运营。

(二)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大部分的金融企业都建立了外地的子公司,这就更需要信息化的管理和支持。一般来说,跨区域的经营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信息化就成为―个必要选择。通过信息化,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企业和部门连为一体,为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因地域原因阻碍金融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弊端,保证了整个企业处于管理者的掌握之中。

(三)能够提高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成了评价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各个企业在人才、市场、科技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信息化管理就成为金融企业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金融企业要想更快的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变管理模式,使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如今,大部分的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延续着陈旧的管理理念,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只关心企业的盈利和收入,却没有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一来,就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常常出现。另外,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并没有重视信息化的运用,而是坚持陈旧、粗放的管理模式,在扩大收益方面,也仅仅依靠增加资本的方式来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做好资源的优化工作。

(二)信息化平台落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快捷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人们的基本要求,因此,大部分企业采用了能够提供多项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统一消费、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基本满足了人们对服务的要求。然而,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并没有建立起来,使系统之间的信息很难达到同步,所得数据不精确,而且企业经营管理不具备强大的信息基础,无法保证信息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

我国的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人才缺失的问题,任职的经济管理人员,常常是一人兼有多个职位,这样虽然能够使劳动成本减少,却严重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目前我国有些金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进行产品的改造时有效的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些重点企业在生产的自动化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还有大多数的大中型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融企业要想让信息化管理真正显示出自身的优势,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组织从上而下、从内到外的协调性。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让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还要重视财务和会计部门的建设,从而使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投资和运营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分析。

(二)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要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阶层的工作人员进行意识上的强化,并且进行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先进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财务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把握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基本走向。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能够对企业的经济走向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满足市场需求。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

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的优劣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重视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对于信息化工作的流程、要求、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的管理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要让经济管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就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综合素质,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使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灵娜.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

篇7

将金融风险管理和服务创新放在一起,共同作为论坛的主题并非没有原因。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进提出,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应对金融风险需要信息化手段提供技术支撑,实现金融业务运行网络化,保障信息安全,这就推动了服务创新的发展。而新的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陈静也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基本实现集中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这为银行的改革与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条件,但同时也带来银行技术风险高度集中的新问题。比如,全国性超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的管理、灾难备份机制及应急处置等业务连续性还缺乏足够的经验,系统监控、分析、故障诊断等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应对突出事件和系统风险的能力还不强等。为加强风险管理,银行金融机构必须落实关键的信息安全措施,包括合理建设金融同城数据中心和异地灾难备份中心等。

IT风险要靠IT治理

当前,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综合业务系统整合、数据集中处理、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技术风险成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风险如何进行管理?陈静认为,“解决它的惟一出路,就是切实搞好IT治理,提高银行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证券公司的情况与此类似,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王恒也强调,IT系统的安全风险只能通过IT来解决和管理。

那么,如何运用IT创新服务,以防范风险呢?中国民族证券有限公司电脑管理部副总经理颜阳提出了“IT内审”。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信息化在金融机构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一般作为内审手段的IT技术本身也需要内审。颜阳表示,所谓IT内审,指的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企业经营目的的过程。公司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并评估证据,来判断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否具备合规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实施IT内审对公司降低信息系统风险、提高信息系统效益有很大益处。

软件企业护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服务创新和金融应用系统的完善需要应用软件的优化。国内外知名IT企业也参加了金融信息化分论坛的讨论,就应用软件支持金融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微软安全解决方案及技术专家尹川在论坛上和与会人员分享了微软的“可信赖计算策略”,展示了用IT技术保护金融信息安全的作用。微软提出的可信赖计算,意为要将网络建设得像电话系统一样安全,不易宕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微软在美国和中国都投入了极大的力量来进行技术研发,构建安全的网络防御体系。

在支撑金融系统建设方面,国产中间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东方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亚明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软件已经在众多大型金融系统中得到有效应用。2006年,东方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在全国上线完成,这是国产中间件首度在国家级金融系统应用。今年8月,东方通为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全国支票影像异地交换系统也正式上线。

精彩言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进:

风险管理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起保障作用。推动服务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和挖掘,提供综合化业务、个性化服务、及时和智能化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陈静:

我认为应该及早加强移动银行信息化风险防范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与开发安全技术与产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提出包括跨行业务在内的系统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处理好相关参与方的责权利问题。这是我国银行业加强金融创新,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先进银行服务的一个很有希望的领域。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安全解决方案及技术专家尹川:

意识到信息安全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重要需求,我们提出了“可信赖计算”理念,其中包括几个关键点:首先它强调安全,不但保障系统不受攻击,还努力降低企业成本;其次是隐私,保护信息不被泄露;第三是可靠;第四是维护商业经营秩序,同用户开放、透明地沟通,并拥有开放的标准。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王恒:

IT系统的安全与风险只能通过IT手段来解决和管理。我认为,IT风险管理之道就像打仗一样,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战略,其次要坚决实施,同时要战术灵活,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应急机制,反应迅速。

北京东方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亚明:

东方通产品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应用实例表明,目前国内中间件产品在功能和质量上已经不逊于国外产品,能够适应金融机构全国性、大规模的应用。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部经理唐雅男:

篇8

1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生产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智能化生产工具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在这三个层次中,数字化、信息化是重要特征和实现手段,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作用。精细化管理必须以信息化支撑,要做到精和细,就必须要做到数字化、准确化、精确化。只有凭借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手段,才能实现准确的、精确的、数字化的管理。信息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基础和手段。

2市容环境管理信息化

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网、北京市垃圾分类网、环卫设施垃圾在线称重网、环卫信息系统、环卫设施在线监控系统等成为北京环卫行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使垃圾一出千家万户的门,到最终的归属地,都有很好的数据采集和监管。相关系统写入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为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提供精确的分析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信息服务远程化、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为信息的和数据的采集提供了精确、高效的信息平台。渣土处信息科的环卫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北京市垃圾清运、粪便清运、道路环卫作业、渣土消纳的精细化基础数据。渣土处环卫设施科的环卫设施垃圾在线称重网可以提供马家楼、北神树等环卫设施精细的垃圾处理量等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的这些数据可以为精细化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网站每天公布行业部门环卫检查、环卫专业作业检查、街巷环境卫生检查。其中环卫检查包括垃圾楼、公厕、道路、垃圾车、小广告、活动公厕的总量及有问题的单个数量。通过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网站的信息专刊,可以有力地监督北京市环卫设施的处理水平,提高环卫设施的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为广大百姓提供优质的服务。

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公文信息处理流程的规范化、状态透明化、监管实时化。有效防止公文丢失、遗漏,数据存储在IT设备中,不仅使得数据保留的期限更长久,而且使得数据占用的空间更小,查询更加方便,更加节省纸张,更有利于环保。数据的处理存储平面化,系统具有不可抵赖性,明确公文流转的精确时间和所处业务流程的环节,明确工作责任,杜绝可能产生的推诿扯皮现象,为责任追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要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通过办公系统和行业业务系统可知,信息化在我单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实现了“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些要求。根据C、VB、C++、JAVA、C#等计算机编译语言的变迁,以ASP、PHP、JSP等多种网站服务器语言来看,从MySQL、SQL Server、Oracle等多种数据库的选择来分析、在InTouch、WinCC和组态王等组态监控的多样性来看,现在的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虚拟化、物联网这些词汇的演绎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的可以应用的技术手段更加丰富。技术上能为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替代人力去解决很多问题,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收集数据、信息,从而为精细管理做更可靠的支撑和挖掘分析。

3结论

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卫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数字化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环卫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实施,推动精细化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升环卫监管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大力促进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祖培.信息化与公共管理精细化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8(01).

[2]杨奎.实物地质资料库房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J].科技信息,2010(02).

[3]苑玉平,康美华.以ERP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管理模式[J].施工技术,2009,38(6).

篇9

一、西双版纳州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入,西双版纳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以毗邻东南亚为特征的区位条件优势逐渐显现。“十一五”期间,西双版纳州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货币资本与实体经济比翼双飞,全州金融业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全州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消除了金融服务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实现翻番,金融机构以强劲地信贷资金投入支撑了全州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末,全州有10家银行业,共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37个、从业人员1407人;全州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56.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22%,全年累计增加存款54.97亿元,年度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5.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92%,全年累计增加贷款25.14亿元,年度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特别是履行金融信息安全管理职能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调查显示,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辖内各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了持续改进和提高,初步建成了规范、方便、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从调查情况看,目前西双版纳州金融业信息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主要表现为:

――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健全。近年来,全州各金融机构逐年加强对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视,现场调查显示,目前除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依靠传统手工方式开展业务外,其他金融机构均设置有科技部门或科技岗位,机构及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人员对金融信息安全形势及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情况把握比较准确,能够较好的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基本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信息安全工作组织体系,为全州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各金融机构都建立相应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部分金融机构还高度重视对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制定有相应的信息安全奖惩措施,提高了信息安全思想防线;二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助推信息安全工作的持续进步,特别是以综合业务系统整合、数据集中为主要特征的银行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总体看,各金融机构基本都建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支撑保障平台,金融业务数据全部实现省级以上的集中,地市分支机构基本无数据和相应的服务器设备,金融业务数据和办公数据全部实现网络物理隔离,金融业务数据安全传输可控水平进一步增强。

二、西双版纳州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尽管西双版纳州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在近年得到了较大提高,建立起初步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中对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考虑不够,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缺陷,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部分大银行和新兴中小金融机构,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服务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仍较低,整个金融业呈现出“信息化建设及安全保障能力差异性大”的特点,金融业的信息安全保障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及安全管理水平差异明显,行业监管难度较大

调查发现,金融机构地市分支机构没有信息化建设的自主规划及建设权限,各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其总部或省级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各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战略自成体系、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数据集中层次和系统整合程度差异明显,网络架构及网络保障水平、ATM设备及客户端安全监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为代表的部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较好成效,无论是在系统整合、数据集中乃至网络建设等方面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及部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仍处于大规模建设之中,人民银行目前的数据集中及系统整合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农业银行也正处于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之中,邮政储蓄银行目前还与中国邮政共用网络设备及线路,云南省农村信用联社目前还未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在人员教育培训、安全意识等方面相对薄弱,无论是在信息化建设还是在安全管理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支持金融业务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缺乏行业级信息化及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监管面临操作难题

与金融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相比,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指导、监管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在金融信息化规划、信息标准、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特别是在面对高科技企业及综合服务机构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金融业必然要依靠信息化以实现从传统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变,金融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管理将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从当前情况看,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特别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各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的指导和监管目标还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缺乏监督管理的依据标准及相应的监管操作实施细则,加之相应的人才队伍储备不足,从而导致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管手段缺失,致使基层人民银行对金融业信息安全监管缺乏主动性,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履行金融信息安全管理职能的认同感不高,监管效果不明显。

(三)信息安全人员队伍素质与信息安全形势发展需要存在差距

从科技人员配备来看,目前辖内除农行由于机构网点较多而配备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以外,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仅有一名兼职科技人员,整体看各金融机构的基层科技人员定位正处于不断弱化的趋势,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能已逐步上收,风险点逐步上移,对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的金融机构而言,基层金融机构科技工作及信息安全工作的淡化是信息化建设进步的必然趋势,而对于那些还处于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金融机构乃至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科技人员配备不足必然会造成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隐患。

从人民银行的信息安全队伍建设来看,当前人民银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蓬勃发展中,系统整合、数据集中仍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信息化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随着人民银行自身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人民银行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也面临巨大挑战,而从履行金融业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由于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差异较大、涉及面广,对人民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地市人民银行仅有一名兼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素质上都难以适应当前金融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三、推动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在新形势下如何指导和协调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是人民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靠法律、管理机制、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从根本上降低安全运行风险,形成金融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调查研究,明确金融信息安全工作的目标和思路

人民银行科技部门要认清形势、顺应发展、深入思考各层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金融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地位,面对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安全管理的巨大差异,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银行基层行的调查研究,切实处理好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与人民银行职责履行的关系,不断优化人民银行网络及系统架构,进一步加快基层行业务、办公、安全运维类系统的整合和集中,更加关注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找准基层央行内部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其次是要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切实掌握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传统金融行业向现代金融服务业转型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研究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明确金融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明确金融业信息化技术架构和管理框架,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对金融业的信息化及信息安全发展规划指引及制度保障体系打下基础。

(二)加快构筑金融信息安全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金融业信息化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明确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的职责权利,特别是要明确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职责要求,其中总分行应侧重于制定标准和对全国性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人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应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指导,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分工体系,确实发挥央行在履行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标准化战略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尽快出台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安全建设规划指引,加强信息化规划指导和管理,稳步推进系统整合、数据集中、灾备中心建设、银行卡联网通用、网上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控制规范、外包服务管理、客户端安全控制规范、系统等级保护等一系列基础工作的深入开展,明确金融业信息化的技术架构体系和软硬件选型要求,稳步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逐步构筑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二是要结合金融业的不同实际,区别对待,尽快出台金融业信息安全检查管理办法、金融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金融信息安全事件通报制度、接入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明确标准要求和操作程序,确实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工作的长足发展。

(三)努力打造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平台

一是要努力营造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履职氛围。加大宣传培训,切实把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来抓,加大对金融信息安全事件的查处和通报力度,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进一步认清人民银行在金融信息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金融信息安全履职环境。二是要搭建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信息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畅通安全信息交互沟通渠道、明确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流程等多种手段,不断增强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效率,促进信息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重视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培养,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篇10

【关键词】风险防控;金融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以及社会的提高,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在逐步的开展成熟,金消融企业信息的开展遭到了普遍的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挪动行业以及社交网络与网络中的搜索引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开展不只对人们正常的消费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经济开展背景下,我们关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互联网两个方面触及的法律停止不时的健全与不时的完善。经过相关法律的管理效率对金融行业停止管理与约束,并且对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的特征的影响停止详细的研讨与剖析,片面的解说在金融信息化建立关于银行防控的作用。

一、对金融信息化与风险的片面看法

在我国经济开展中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其运转的工夫也比拟长,并且在金融方面还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开展中重要的一局部,也是经济的中心部门,社会经济开展的支柱。对金融行业停止及时的变革是对传统的经济开展停止的一次重要改造,也是顺应如今国际经济开展趋向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如今的经济情势上看,在各种经济研讨范畴很多的学者没有对经济金融信息构成一个比拟一致的观念。但是比拟顺应如今经济开展的,遭到很多人支持的是观念是信息化金融次要是应用如今信息化技术逐步的对金融业务停止研讨与创新,使其逐步的完成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化。并且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还应用如今信息化的经济开展方式,逐步的停止少量数据的剖析,这样可以爲金融行业提供比拟迷信的管理数据,逐步的促进金融行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与质量的加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形式的转变。从金融行业信息化逐步开展爲止我国经济次要阅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进程中金融信息化发作了很多的变化,并且爲我国经济市场的开展提供了愈加空虚的指点与根据。

二、金融信息下的风险预控现状

(1)信息化看法不够充足

在如今的经济开展下关于我国的信息化看法不够充沛,还存在很多的缺乏。金融信息化的开展在建立的进程中对其的思想也十分的重要,在停止金融行业的运转与看法时一定要可以片面的掌握如今的金融风险控制,并且对金融风险存在的特点等停止详细的理解,还需求从思想上进步关于这方面的看法。在如今这样信息化的条件下,与传统的金融方面的风险相比拟,金融风险具有很多的差别,所以在停止金融风险预控时一定要针对以后的实践资金运转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风险互相停止综合性的思索,最次要的目的就是将金融经济的效益提升到最大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逐步的完成如今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金融防备风险中存在很多的成绩

在停止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依据实践的金融资金运转的状况停止风险的预控。我国如今的金融行业在处于建立的时期,其中还有很多方面开展的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的缺乏与破绽,其中有很多的成绩严重的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开展与提高,并且加大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若是不对这些成绩停止及时的处置,则会招致金融行业开展愈加的迟缓,外部控制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控制其中的风险,不能充沛的发扬金融的作用。

(3)金融信息化建立中关于金融组织管理存在的成绩

在如今这样的信息化开展进程中,关于金融信息平安的成绩不断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信息平安方面需求借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停止无效的管理。在停止管理的同时还需求掌握纯熟的计算机技术,关于其中的组织管理需求停止详细的的剖析与掌握,如今的信息管理技术不够健全,不论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多的成绩需求处理。

三、企业如何防备金融风险

金融信息化的建立是顺应如今的经济开展以及社会提高下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开展的必定选择,信息化建立可以很好的促进金融经济关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掌握与评价,以及关于如今经济开展下金融行业运转形态的剖析,并且信息化建立关于金融管理来讲是其调理经济开展以及信息掌握重要的手腕与重要的载体,也是不时增强信息化建立平台以及金融管理任务的重要支柱与动力。在当前的开展任务中,关于金融的开展需求经过多种方式不时的完成信息的搜集,应用迷信的知识停止零碎的剖析完成金融行业的开展。

(1)增强关于金融信息化建立的看法,强化风险管理的掌握水平

在停止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留意如今的信息化开展的现状以及关于其最根本的看法与掌握,并且还需求不时的停止风险管理细化。金融行业中风险认识的增强与充沛看法可以很好的促进如今的金融行业的开展与提高,片面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进步金融行业效益提升。

(2)完善金融中信息化控制的法律环境,树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停止信息化建立管理的同时需求我们不时的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根底与管理机制,片面的保证信息化建立可以更好的,愈加片面的停止开展。树立比拟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可以很好的对信息化开展与建立做出正确的指点与标准,并且爲金融行业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根据。

(3)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将其渗入到管理业务中,促进企业金融的开展

关于如今的金融经济的开展来讲,其在我国的经济中十分的重要,所以在停止信息化管理风险预控开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关于金融业务管理,熟习金融业务的开展,将信息化风险预控不时的渗入到经济运营业务中,这样才干很好的促进企业金融行业的开展。

(4)树立比拟健全的金融风险信息管理保证体系

在我国的经济开展中,关于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缺乏,在国外的经济金融管理中曾经树立比拟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停止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我国可以向其自创一些管理方式或是风险控制经历,以及在金融风险控制中该当恪守的一些规范。结合本身的国情停止经济金融方面的风险防控以及管理,并且依据实践的状况停止信息平安方面的管理设计,其中信息管理平安十分的重要,一定要树立比拟片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停止风险的控制管理。例如在前几年我国的中航油事情中,从最后的获利到后来逐步的资金充足,一开端其中就存在着宏大的隐患,在资金方面中石油选择的是风险比拟大的做空期权,并且在风险方面认识比拟单薄,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来积极的应对对冲买卖招致风险被有限的扩展,最初被逼仓。所以在停止风险防备方面一定要掌握好防控技巧,不时的提升本身关于风险防控的技艺与认识。

四、完毕语

金融行业中的信息化开展是一种静态的开展方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开展重要的动力,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很好的促进经济的提高与社会的开展。从如今开展的状况来讲,关于金融行业中信息化开展还需求很多完善的中央,需求我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停止信息化金融经济的建立。将信息化管理逐步的开展成熟不只可以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开展,还能很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建立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迎春.金融信息化及其风险防控研讨[J].天津科技,2015,02:53-54.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在逐渐的发展成熟,金融化企业信息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移动行业以及社交网络与网络中的搜索引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发展不仅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们对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互联网两个方面涉及的法律进行不断的健全与不断的完善。通过相关法律的管理效率对金融行业进行管理与约束,并且对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的特征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全面的讲解在金融信息化建设对于银行防控的作用。

一、对金融信息化与风险的全面认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其运行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在金融方面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经济的核心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对金融行业进行及时的改革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进行的一次重要革新,也是顺应现在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措施。从现在的经济形势上看,在各种经济研究领域很多的学者没有对经济金融信息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但是比较顺应现在经济发展的,受到很多人支持的是观点是信息化金融主要是利用现在信息化技术逐渐的对金融业务进行研究与创新,使其逐渐的实现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化。并且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还利用现在信息化的经济发展形式,逐渐的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这样可以为金融行业提供比较科学的管理数据,逐渐的促进金融行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与质量的增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从金融行业信息化逐渐发展为止我国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过程中金融信息化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并且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充实的指导与依据。

二、金融信息下的风险预控现状

(一)信息化认识不够充足

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下对于我国的信息化认识不够充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其的思想也非常的重要,在进行金融行业的运行与认识时一定要能够全面的掌握现在的金融风险控制,并且对金融风险存在的特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还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在现在这样信息化的条件下,与传统的金融方面的风险相比较,金融风险具有很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金融风险预控时一定要针对当前的实际资金运转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风险相互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金融经济的效益提升到最大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逐渐的实现现在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二)金融防范风险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在进行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金融资金运转的情况进行风险的预控。我国现在的金融行业在处于建设的期间,其中还有很多方面发展的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漏洞,其中有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加大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若是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则会导致金融行业发展更加的缓慢,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控制其中的风险,不能充分的发挥金融的作用。

(三)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对于金融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这样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关于金融信息安全的问题一直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信息安全方面需要借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进行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其中的组织管理需要进行详细的的分析与掌握,现在的信息管理技术不够健全,不管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企业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信息化的建设是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下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促进金融经济对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掌握与评估,以及对于现在经济发展下金融行业运转状态的分析,并且信息化建设对于金融管理来讲是其调节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掌握重要的手段与重要的载体,也是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平台以及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柱与动力。在以后的发展工作中,对于金融的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的实现信息的收集,利用科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加强对于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强化风险管理的掌握程度

在进行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现在的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对于其最基本的认识与掌握,并且还需要不断的进行风险管理细化。金融行业中风险意识的加强与充分认识可以很好的促进现在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全面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提高金融行业效益提升。

(二)完善金融中信息化控制的法律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同时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法律基础与管理机制,全面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更加全面的进行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能够很好的对信息化发展与建设做出正确的指导与规范,并且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将其渗入到管理业务中,促进企业金融的发展

对于现在的金融经济的发展来讲,其在我国的经济中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进行信息化管理风险预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于金融业务管理,熟悉金融业务的发展,将信息化风险预控不断的渗入到经济经营业务中,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企业金融行业的发展。

(四)建立比较健全的金融风险信息管理保障体系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对于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国外的经济金融管理中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我国可以向其借鉴一些管理方式或是风险控制经验,以及在金融风险控制中应当遵守的一些标准。结合自身的国情进行经济金融方面的风险防控以及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设计,其中信息管理安全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建立比较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的控制管理。

例如在前几年我国的中航油事件中,从最初的获利到后来逐渐的资金短缺,一开始其中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在资金方面中石油选择的是风险比较大的做空期权,并且在风险方面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来积极的应对对冲交易导致风险被无限的扩大,最后被逼仓。所以在进行风险防范方面一定要掌握好防控技巧,不断的提升自身对于风险防控的技能与意识。

四、结束语

金融行业中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形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促进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从现在发展的情况来讲,对于金融行业中信息化发展还需要很多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信息化金融经济的建设。将信息化管理逐渐的发展成熟不仅能够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还能很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建设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许迎春.金融信息化及其风险防控研究[J].天津科技,2015,02:53-54.

篇12

我国金融信息化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过不断努力已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信息化体系。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电子化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已完成内部联网建设,网络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现状

金融信息化的实质,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场经济革新,主旨在于把金融业变成典型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信息系统成为金融产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的基本方式。在我国,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自身业务活动的复杂性,金融电子化受到了很高的重视,金融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在这些年自身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金融信息化装备达到了一定规模。当前,电子装备规模渐起,传统的柜台业务已经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网络的基础规模建设,实现了信息传递和建立联机网络,实现了金融行业中全国银行之间各种报表的计算机网络处理、传递和分析。第三,金融电子服务摒弃单一传统的模式,多元化发展。计算机的综合信息服务,使得电子行业服务面向多元化发展,例如电话银行服务,从根本上方便了客户的潜在需求。第四、管理信息系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促使信息更加灵活,管理起来也十分方便。

二、我国金融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金融业的发展虽然借助现代化的设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金融信息电子化无全面战略性规划。我国计算机硬件平台和软件以及数据便准单未达到统一。其次,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则认为是自己的利益在损失。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有找到一种适应于各方利益的机制,确定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再次,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第四、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在我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都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很多都为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景荣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上的意见难以实现统一,这就导致了网上的金融认证标准难以实现统一化。第五、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营运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业的管理机制。

三、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国际发展趋势是跨国经营和混业经营成为金融业的主流模式,而信息技术成为影响现代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目前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中国金融信息化体系建设,仍然必须以数据大集中为前提,以信息安全为技术保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第一,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规划,重组管理架构和流程。从中国金融系统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整体的IT策略、总体架构、技术标准予以规划和部署。同时,对现行金融电子化系统进行更新和改造,重新设计金融机构的管理架构与流程。第二、积极推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和应用。标准化不仅能满足不同时点的应用需求,减少系统冗余,节省资源,简化操作。第三,注重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建设。随着数据大集中建设的基本完成,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金融业建设的重点。第四,注重客户及业务需求分析,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中国正在经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和开发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关系的管理和业务需求的提炼将成为金融信息化建设重点,并进而成为其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

四、结语

虽然我国城市金融信息化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通过近几年地迅猛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金融信息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是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金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且在城市金融信息化问题的处理要不断调整思路,改革创新,发展建立先进的体制体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篇13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走过近二十年的路程,在取得巨大业绩的同时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历程

金融信息化是指构建在由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系统互联在一起,创造银行经营、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金融信息化改变了银行业传统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服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从而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大幅度地提高了银行业的企业绩效。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基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IT金融服务体系:第一,初步实现了数据集中,将生产运行集中到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将独立发展的各类业务系统统一到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或全功能银行系统中,将多种服务渠道集成至综合应用前置平台中,构建了新的渠道应用支撑环境,基本形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前置系统为核心的基础技术平台;第二,沿精细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方向,IT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IT管理的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和执行力度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三,以集中信贷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顺序推进和应用为标志,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业务操作层提升到管理决策层,IT的管理决策支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已成为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第四,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了持续的金融服务创新;第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注重可操作性的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制定了注重信息安全的保障策略,实行了信息安全等级管理,通过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性安全技术措施,构建了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同的路程:经历了计算机辅助业务处理、联机业务处理、综合业务处理三个阶段之后,已经进入扩展阶段,开始进行数据集中与业务集中,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全面开拓包括网上、手机、电话、自助等多渠道的金融服务。“诺兰模型(Nolan Model)”认为,信息系统的建设一般要经过六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最终走向成熟。这六个阶段是:初始化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阶段和成熟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蔓延阶段”。

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战略设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的制定、信息网络的构建、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与维护、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规划

        信息化建设全局规划包括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三个方面。战略规划的缺失将导致信息共享障碍、系统性能受限、生命周期短,不能满足银行长远发展的需要。战略规划不等同于IT规划,前者是研究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管理的问题,而后者只是研究企业技术实现层面的问题。总体规划是对信息系统框架和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即规划出主系统与各级子系统的结构,设计出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配置,使之形成高度协调的统一整体。信息资源规划是指银行对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存放、传输、整合到标准制定进行全面规划,以避免系统内出现编码差异、精度不一致和数据库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内外银行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资本投入。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信息技术投入一般占银行经营费用的10%~20%,而我国这一比例远超20%以上。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分行建设、数据大集中后续系统建设等方面,大部分信息化投资都花在硬件基础设施的购买上,在软件和服务方面投入较少,从而导致硬件设施功能低效(葛兆强,2006)。这种投资结构的错位反映了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不准确,过分注重基础设施,忽视硬件设备的价值潜能。

(三)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未能高度融合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未能触及传统管理模式,即未能应用现代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各种传统业务流程加以分析和改造。企业资源的低效配置与优化缺失导致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经验证明,信息系统在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有两个:一是系统流程只是对原有的手工操作流程的简单复制,缺乏创新与整合;二是系统的应用过于脱离了银行的控制范围。因此,业务流程再造是主导银行信

息化成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指导。

        (四)信息系统的集成度有待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