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篇1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1.1 统一管理制度。在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促进教学研究档案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下,建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统一的管理制度是现阶段提升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一,统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全面、完整地对所有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及时记录与转让,同时这一过程对于知识成果的有效管理也大有裨益。第二,档案管理部门与使用者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关联,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保密性方面就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三,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及时记录与保存在有效保护高校档案信息与资料的同时也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化开展,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也是一种保证。第四,统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体现,这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普及与推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对高校科研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及时记录,这一真实运行轨迹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对高校自身科研成果的重视,因此,这一保护机制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四同步”。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凝聚,需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体现必要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珍惜广大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因此,必要的“四同步”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四同步”管理是一种档案管理责任制度的集中体现,这一管理制度也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计划任务的传达以及科研文件的归档必须同步实施;②计划任务的查询以及相关科研文件与资料的搜集也必须同步开展;③对于科研成果的验收以及相关课题材料的整理也需要同步;④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证明材料搜集以及上报资料登记方面也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特征。基于“四同步”档案管理原则指导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文件材料的形成与积累进行必要的立卷与整合,确定文件管理期限,做好科研档案的封面简介,突出高校本身在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较为完整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高校档案管理各部门通力配合,在加强自身宣传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切实保障自身科研资源的完整性,促进知识产权问题的有效解决。

1.3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对应必要的考核和评比措施,针对科研材料以及科研成果进行定期的课题质量评选,对于其中课题研究存在重大突破的教职工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反的,对于破坏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秩序的个人或是集体也应对其追究相关事件责任,并给予适当的批评以及惩罚。对于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杰出贡献以及取得较大进步的科研人员作出表扬以及物质奖励。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优化,同时也能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到奖惩分明,促进科研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也推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优化与完善。

1.4 人才队伍管理与建设。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核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其中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质量,是体现科技元素以及时展对于档案管理重要促进作用的主要方面。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专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科技手段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传统科研档案管理模式过分注重对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服务性本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体现,这与当前终身教育的思想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只有不断强化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利用途径

2.1 实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多渠道开发。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检索手段的更新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而这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包括了相关信息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同时也在输出和利用方面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及时编辑与归档。作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多渠道开发的主要环节,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从编研速度以及信息目录建立等多方面形成了有效的系统框架,而这些功能在现阶段资源使用过程中显然是不够完善的。现代化信息检索系统的建立对于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而言无疑是系统功能的呈现过程,这对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极为有利。现代化网络通讯手段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对高校现有检索系统的有效更新,通过网络信息的使用来合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一,从信息管理中心角度实现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全方位查询,这对于高校科研信息的有效整合意义重大。第二,强化图书情报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之间的联系,在高档设备使用方面解决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经费不足问题,这也是现代化制度与体系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体现。随着当前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也形成了必要的校园网络系统,将办公自动化内容移入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这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信息系统的完善对于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也势必产生深远影响。

2.2 重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新问题的出现使得法制建设问题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对科研成果及商业秘密的安全保护,通过各种法律手段的运用来突出法制建设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知识产权问题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必要的产业管理工作开展以及信息中心加工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体现科研档案管理价值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体现科研档案管理市场化格局形成的有效依据。法制建设的核心在于从信息市场的构建方面体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优势,及时关注市场发展动态,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科研档案管理对于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指导作用。

2.3 在反馈机制中突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整合功能。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反馈机制的构建从信息的整理与搜集等方面突出了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整合功能,这也是必要的管理体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从高校科研档案信息管理的侧重点出发,不同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对于科研档案管理的利用途径也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类似科研档案的编码与信息搜集,或是相关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反馈机制的有效构建。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反馈机制的构建应当是具体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特征的,如此反馈机制的构建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反馈机制当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辅助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数据调查,这是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优化过程,同时也是其整合与实践功能在具体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体现。

篇4

1.1 制度不健全:国家对于民办高校开展科研活动不重视,主要体现在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方面有种种限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处于劣势。因为职称的限制,青年教师根本就没有申报资格,只能依附于从高校退居二线的老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潜能。民办高校的教师中级职称以上的很少,科研队伍不健全。

1.2 科研兴趣淡薄,缺少积极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入手,或是由于科研经费等问题中途放弃,或是认为最后发表几篇论文,就取得了科研成果。再者,有些教师在科研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师存在偷懒心理,考博以后或者等到晋升职称需要的时候再做科研,眼前还没有把科研提到日程上来。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处于劣势。

1.3 科研档案意识不强。从政府和学校层面上说,由于历史和成长过程的原因,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招生人数、校园建设、规模扩大等硬件建设,普遍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另外,和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不重视,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很多申报的科研信息均将民办高校排除在外。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和方面,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均有限制,导致了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较为落后的局面。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科研档案建设与搞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必然关系。再者,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科研目的是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不注意资料的积累,甚至担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特别是技术成果泄密对自己造成损失,不愿上交或不主动上交给档案部门。

1.4 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档案无连续性。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一般只能吸引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年龄普遍在55岁之上的离退休老教师,以及从公办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从一开始就在科研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一方面离退休教师大多数都以授课为主,且在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和当前前沿问题脱节,无法对年轻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还要兼顾本单位的任务,在教学方面未能全身心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科研方面更是贡献甚微。近几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大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以及少数博士生。但由于民办高校待遇相对较低,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担忧,导致高学历者心理失衡,一旦有机会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这就导致本应成为民办高校科研队伍的中坚阶层的人才流失,缺乏有层次的科研梯队,仅有一些校级厅级等级别较低的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很多课题刚立项,主要参与人员就已离职,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连续性。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其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1.5 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制度保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机构设置不完善。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设有独立科研管理机构的民办高校很少,大都依附于教务处或者信息中心等一些校级的行政部门。学校的科研制度也不规范,比如,关于科研课题和经费的申请、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等方面,基本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理。这些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配备极少,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科研干事都是兼职,主要工作还是教学,没有太多精力收集、整理归档材料。与档案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是没有参与过,对档案工作管理意识不强,许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科研档案管理就是把科研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递交给学校综合档案室就行。无视法律规定,常常以复印件应付归档。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归档的科研材料必须是原件,根据需要可复印若干份。但是有些科研人员却将原件据为己有,以复印件交档案管理部门应付了事,容易给一些人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

1.6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普遍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没有纳入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像普通高校那样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科研经费下拨,实行专款专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二是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三是自身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1.7 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科研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较为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有能力的教师即使挤出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但缺少时间对科研过程形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上交。有人认为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档案部门收集到的常是项目申请、立项表格、鉴定材料等一般性资料,而真正的科研原始记录材料很匮乏。由于学校知名度和科研水平不高,承接不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不少教师常会以个人身份参与强校、外单位的科研工作,这就构成本校科研项目的“流失”,导致本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困难。

1.8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由于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一般起步较晚,再加上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档案部门经常难以收集到建档所必需的完整的原始资料,这就造成科研档案中一般性技术资料多、关键性技术资料少。由于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2 民办高校科研档案建设的对策

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提高对科研档案价值的认识。

2.1 学校方面。首先,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民办高校要改变只重视课题项目立项数量和论文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档案整理的局面。要对校领导到全校师生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的宣传。科研档案不仅是申请立项、研究课题、调研、总结研究成果、、结项等具体工作,也包括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总结、积累的过程。科研档案的整理也并不是单纯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所有做科研的师生在研究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科学研究的过程稿,包括调研材料、研究报告、应用证明等资料。这样才能使得科研档案起到应有的知识传承的作用。其次,要健全科研机构,制定完善的科研制度,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惩力度。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从2008年本科评估开始,就专门设置科研处,并在二级学院设立科研干事,以方便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2010年成立经济研究所、纳米研究所等九个研究所,由主管教学校长主抓。在制度方面,先后制定《黄河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和《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最后,给予必要的设施支撑。科研档案的整理,并不是单纯地收集资料就行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网站网络环境、储存载体等,才能够保证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师生层面。首先,要转变思想,重视科研工作,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在做科研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完善的科研档案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本领域前期的研究成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可以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和借鉴这些成果,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各方面的浪费。

2.3 业务层面。民办高校要配备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全校师生宣传科研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要明确各类人员对科研档案收集的范围,以及其归档范围。

2.3.1 学校科研档案管理要综合管理的是科研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项阶段、成果推广利用阶段的各类材料资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归档。主要包括上级科研部门关于科学研究课题的题目征集、课题的批准立项的文件、任务书、委托书、项目结项证书、获奖证书等,学校内部的科研规划、各类科研成果的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学校组织承办或师生个人参加科研交流、学术会议的会议材料等。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314-03

0 引言

高校是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档案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是高校完成历史使命,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做好新时期高校档案创新服务工作,进而为促进教育事业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

1 规范档案管理,建立科研档案服务机制

档案服务机制是指档案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内在工作方式和方法。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在不断完善传统的管理服务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特色服务;改变使得档案信息管理滞后的服务方式,采取网上服务和主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档案信息获得超前服务;使得管理的文档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比如内部或公开的出版物、公开的新闻报道等;为了促进文档资源更好的服务学生和教职员工,需要实行相关的服务措施比如:代查代检、代复制、文献传递等;使得信息成果得到高效的利用,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成果;为提高服务的效率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积累资金需要适当采取有偿服务;适当进入市场,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转让。

1.1 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目前,国内许多档案馆(室)采用便利的因特网进行网上服务,这样的方式对于可以更加方便的搜集和共享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资源。

档案工作者为了达到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需要基于互联网快速的建设更加的完整和系统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了实现档案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档案信息的法制化管理。就要在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的同时,在因特网上按时监管处理好电子文件以备利用。

1.2 “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具备广阔的覆盖面积,丰富多彩的内容,很高的实用性等相关的优点。因为它的建立能够使得电子文档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监管和处理授权给网站的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与此同时,各单位可以共同分享该网站上加密的或者是有限制的电子文件,使得电子文件的查询、利用服务变得更加的便利,促进了资源共享。

1.3 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当前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可小看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如何收集整理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档。相比较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目前档案部门早已摒弃了浩海如烟的纸质文档收集整理,而是在互联网上设置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采取下载和上传的方式完成文件的电子文件形式的传输,这样的方式能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实时的文档,并快速的归档于档案馆(室)的服务器,

1.4 开展在线服务。当下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现在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能够及时滚动的转达准确、有效、全面的信息使得人们获得实时的信息。因此手工式的档案收集管理、利用服务方式完全落后于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档案部门仅仅是利用电脑,在网页上汇编好专题,设置好相关的数据库查询窗口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电子邮箱就可以使得利用者与档案馆(室)以电子邮件的通讯方式交流信息,实时对文档资料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提供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篇6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63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29- 02

0 前 言

目前,高校作槲夜科研的主要阵地,其科研水平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科研项目急剧增长,这给高校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挑战。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利用效率比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创新科研档案管理,进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1 高校科研档案的特点

高校科研档案指对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极高价值的数据、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科学整理归档,最终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1)国家的实用专利与发明专利;(2)横向课题,关于社会经济效益;(3)关于国家、省市及地方的纵向课题。高校科研档案记录着学校一直以来的科研活动,为将来高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科技信息资源,极大程度上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并对高校的教育水平与科研水平进行直接反映。高校的科研档案主要分为:科研项目档案、科研文书档案、科研成果档案。此外,高校科研档案作为一种原始信息的载体,完整记录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中的信息资源,进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与科研事业的发展。

2 高校科研档案的意义

2.1 保障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档案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占重要地位,代表着高校的辉煌历史与发展进程,保障着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管理工作记录着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资料,并为今后高校科研工作人员开展科研立项、申报、研究过程、科研结题及评奖、评优提供最具原始价值的凭证,并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资源。高校通过科研档案能够对课题前期的研究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再结合了解内容进行课题科研活动。

2.2 保障学校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将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作为主要任务。高校教师能够通过利用科研档案丰富自身学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向学生传授更加全面的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3 高校开展科研管理的根本依据

从高校科研档案的内容与形式来看,其主要是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其中包含文字材料、音像材料、经费使用情况、财务账目等,相关科研项目配套档案材料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凭证,高校开展科研管理需要对科研项目开展中前期档案材料、中期档案材料和后期档案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归档,进而保证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

3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

3.1 缺乏科研档案归档意识

我国对档案及科研档案规定:一方面,对于相关规定的立卷归档材料,必须依据规定定期向档案管理人员上交,任何人不能够将其据为己有;另一方面,对于科研项目开展或完成阶段,需要对原有材料进行整理,并在审查后进行归档。

目前,有部分高校在科研档案的归档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在开展科研项目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现象,如:有的科研人员会将科研的最终资料据为己有,有的科研人员会推迟上交一些珍贵材料、专利证书、论著等科研材料;这些现象是缺乏科研档案归档意识,将导致高校科研档案存在不完整和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影响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

3.2 不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然而这种管理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约束性较低。特别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在实施档案上交工作时,往往只是通过解释、口头、说明的形式进行,就导致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加大。

3.3 科研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据调查,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中较多是兼职,而具体的专业性全职人员比较少;同时,其中兼职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且人员流动较快;全职人员由于人数较少,其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量就较大,而其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此外,伴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科研项目越来越多,这也使得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但管理人员的不足将大大地降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

3.4 较低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效率

由于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较深的研究程度及领域较广等特点,而科研档案的管理人员对诸多的知识与学科难以全面了解;此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存在落后的工作手段、开发能力低、检索落后、信息意识较低等问题,这些因素就会导致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效率较低[2]。

4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4.1 增强科研档案归档意识

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强相关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的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将高校科研活动准确地、真实地记录,进而更好地为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服务。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其负责着整个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应重视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并使其认识到高校科研档案材料归档的重要性,进而使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4.2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必须具有制度化与常态化,具体做到:(1)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档案收集、接收、整理、储存、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求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范围的归档、有标准的立卷、有规定的借阅、有措施的管理,并⒅街什牧虾偷缱硬牧贤时进行归档,进而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更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2)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机制,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及时主动上交科研档案材料,并制定严格的归档标准与措施,向科研人员普及档案管理的法制教育,进而促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与规范;(3)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科研档案的管理,将计算机、多媒体等引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快对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还能够严格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4.3 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水平

面对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科研档案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比较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充分了解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做到:(1)组织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能力与水平;(2)要求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4.4 提高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效率

(1)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档案服务代管理的工作理念,摒弃“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档案服务意识与档案创新管理措施;(2)高校对科研档案管理投入充足的资金,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具有创新的工作手段、较高的开发能力、先进检索、较高的信息意识,进而让科研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取科研档案材料,并对科研档案资料进行充分利用;(3)高校与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创建科研档案资源的共享平台,进而使高校科研成果的信息与其他机构科研成果的信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使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3]。

5 结 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及时认清自身的不足,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进而更好地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档案管理是对科研方面具有保存价值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与保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科研档案专业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利用科技发展条件下诞生的产物,管理方法上没有很大的革新,管理效率低下,在管理技术优化上不能很好地反思性学习,管理者的不上进,严重阻碍了现代教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档案管理者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收集不完整

教学档案管理者在管理档案时,不能方方面考虑周到,丢三落四,档案收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对重要的档案不能完整收集,对学院学生的档案不能完整保存,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丢失了学生的重要档案,这种问题出现频率高,值得学院去深究。

(二)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在现今阶段科学技术这么发达的时代,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者在管理方法方面仍旧笨拙、落后,有待进一步改进。档案管理仍旧手工处理化,管理上浪费了人力,同时手工管理上,人们常常会在长时间疲劳工作状态下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好坏上也会大打折扣。

(三)档案管理者工作态度不认真

档案管理本来就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档案管理者很容易会对工作乏味并失去激情,管理者工作态度上不认真,为了完成任务而在工作质量上大打折扣,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工作的质量。

(四)档案管理不科学规范

档案管理规范程度上有待改善,管理者不能将档案按类别划分,规律有序地将档案整理在一起,不科学的管理手段既降低了工作质量又增加了工作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

(五)档案管理者学习上不上进,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古人的经验教训告诉给我们的,直白的来讲,就是鼓励我们坚持学习,学习使人进步。然而,许多档案管理者早已将学习抛在脑后,总是停留在原地,利用自己过去陈旧的知识进行管理,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极低。一级学院档案管理上早已经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利用统计学等原理和现今的管理设备对档案合理有效地管理,然而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管理技术上一直停滞不前。

二、科研档案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及改进方法

(一)在其位谋其责,工作认真负责

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是重要的,首先,科研档案管理者应该在思想上有所重视,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保证,只有档案管理者在工作上认真了,对工作持有负责任的态度,才能摒弃性格上的急躁,耐心地坚守工作岗位,提高科研档案管理的质量。科研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上的问题及时向校领导反映,并根据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提出切合实际,对工作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的行而有效的工作管理策略。

(二)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效率

坚持专业管理技术上的学习,对自己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补充,毕竟,知识就是在实践证明中发现错误的,所学知识不一定完全正确。时代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科研档案管理者应该在技术上革新,掌握先进设备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力,很好地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科研档案管理者应该学习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很好地利用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三)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安全检查是科研档案管理者在保证档案安全管理上必须执行的,档案管理者应该严格执行。随着各种病毒、黑客的违法侵入,档案管理也变得愈加困难。在安全检查时,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对档案的管理系统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漏洞进行安全处理,保证科研档案的不丢失,重要数据上的安全。

(四)加强安全防范手段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者在进行计算机选购时,一定要支持国货,选购国产设备。对进口计算机进行选购时,应该对进口设备进行购买前的考察,考察该设备的信誉度以及国家的许可证明。禁止购买前提前预定,以防被他人设下陷阱,造成档案重要数据的丢失。最后一点,计算机在购买之后,不要急于使用,一定要对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看其是否存在泄漏重要数据的漏洞。

(五)科研档案管理者应该实事求是

科研档案工作者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做人的底线,不违背做人的原则.不被金钱,名利所诱惑,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工作道德,不随意更改科研劳动成果和作者的著作权,坚守道德诚信,敢于举报,监督不诚信的科研工作者,在互相监督中,为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提供一个安全、诚信的环境。

(六)科研档案管理者应该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并处于永不败之地的前提。当然,创新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来说也不例外,创新在科研管理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科研管理者应该改变时刻坚守档案室,作为档案保卫人员的旧观念,应该多于动脑,很好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档案进行严格管理。例如,我们可以在档案室角落里安装摄像头,对档案室的一举一动都能掌控,及时发现档案室内的异常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软件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盗系统,漏洞检测器等等做好档案安全防控。

三、规范使用科研档案

科研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科研数据库来管理科研档案,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二级学院应该多建立几个数据库,例如科研项目数据库的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的建立,教师人才数据库的建立。这样对科研档案进行系统化分配能加强档案的管理力度。

(一)科研项目数据库

科研项目数据库包含了科研项目的类别、立项标准、过程中的检查总结,结项报告等情况。科研项目数据库内容可以详细分成依据性材料、过程性材料、结论性材料。二级学院可以对项目申报时的依据性材料进行下载查阅授权,这样既能引导科研人员的工作研究,又能便于管理者管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反馈,做到高效管理。过程性材料是对科研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或总结,学校监督着,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一项目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不定期地检查。结论性材料是对平时相关的技术鉴定报告,技术文件,过程性材料的收集,这需要项目负责人的尽职尽责,常常出现漏交现象,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减少类似现象的发生。

(二)科研成果数据库

科研成果数据库是对高校科研论文,著作,专利等具有创新的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二级学院在科研档案管理上,最关键的就是对科研成果进行登记,便于以后的查询。在对论文统计时,一定要标注项目来源,利用数据库管理方法将论文与项目进行对应,减少了管理上的麻烦,减少了时间和人力。科研成果数据库应该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行高度重视,收集各类成果的专利证书照片等。

(三)教师人才资源库

建立教师人才资源库,对高校老师的科研成果、专业特长进行统计总结,通过人才数据库,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个老师的情况,这为教师职称的评定也带来了便利,人才资源库展现了学员的实力,便于学生对老师很好的掌握。

四、小结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档案的管理是对学校管理水平好坏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对学校的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高校科研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事不宜迟,急需改进。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能够对高校师生的科研成果起到有效的保障,对高校师生科研劳动成果起到有效的维护。为了改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水平,学院必须对高校科研管理人才进行技术性的培训,引起管理人员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培育管理人员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程爱晶.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003).

[2]陈晓光.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04).

[3]刘梅.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十大素质[J].扬州大学学报,2006(005).

篇8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729-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Plat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 in Colleges Based on Java

MIAO Xing-hua, CHEN Lu

(Tai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management plat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 in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Jav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the system’s design goal, desig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s and database design are debated. Finally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system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also.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files; function models; database; design

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载体的科技资料,是高职院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

1系统需求分析

1.1开发背景与目标

当前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多数还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登记鉴定、报奖等的被动管理,很少进行科研信息、科技服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传递等方面的工作。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服务的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需要更新观念,变革科研管理人员思维方式,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服务职能,必须树立信息观念,扩大信息来源,加强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加强与社会的全方位联系。同时,高校科研项目与成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对于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科研管理的工作量,降低科研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开发和运用科研档案管理平台,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科研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设计与实现的基于java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针对我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而研制的。该平台服务于我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可以实时动态科研信息,提供科研信息检索渠道,为我院的各级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为辅助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我院整体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

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我院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新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为学校领导有关科研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全院科研信息交流提供良好平台,使科研管理人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题策划、成果推广中去,全面提高科研服务水平。1.2系统体系结构及运行环境

本系统基于J2EE基本技术体系,采用B/S应用体系结构,表现层则采用JSP页面、静态HTML、AJAX等多种表现形式,数据库服务器系统、Web服务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系统可以运行于包括Windows NT/2000/XP、Unix和Linux等多个操作系统平台。普通科研人员、科研秘书、管理员等各级用户通过Internet即可登陆并使用系统,克服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系统运行硬件支持环境:Web服务器一台、客户端Web浏览器若干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系统运行软件支持环境:Web服务器(Windows XP + Tomcat 6.0.16)、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 XP + Access 2003)。

2系统设计

2.1功能模块

本文设计的科研档案管理平台主要分十大功能模块:科研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考核管理、 学术活动管理、技术服务管理、项目申报和评审、网站管理、系统维护等。

1)科研机构管理:本平台所设科研机构包括院系所、研究机构、重点研究基地等三类,可以列表显示这些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员构成、在研项目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等。对于普通科研人员仅给予浏览的权限,各单位的科研秘书可以编辑各机构的基本情况,而对于机构的人员构成、项目情况及成果情况则由系统根据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数据自动生成。

2)人员管理:本平台设定的人员有三类:科研人员(指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科研秘书(指各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员。该模块可以实现人员新增、人员列表、人员检索等功能。人员列表和人员检索功能中,不仅可以显示人员的基本信息,同时可以显示该人员所有的项目和成果信息,这些数据从项目和成果管理模块中自动获取。管理员可以对人员的信息设定修改权限,科研人员只能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科研秘书可以修改本机构人员的信息,管理员则拥有最高权限。系统初始运行时,由管理员设定初始账号、密码、所属机构等人员的基本信息,然后由科研人员本人通过普通用户的身份登录,输入属于自己的信息。人员库建立后,可以及时掌握学校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可以相应的生成学校的专家库等。

3)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指已经立项后的项目,包括不同来源、不同级别、横向纵向等各类项目。主要由新增项目、检索项目、列表项目、经费管理等子模块组成。项目管理的权限设定类似人员管理,但经费管理的权限仅对管理员开放。

4)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一般可以分为科研论文、著作、鉴定成果、专利、获奖等。平台提供输入界面,由科研人员分门别类输入这些数据。

5)科研考核管理:科研考核主要是通过建立科研工作量化指标和设置岗位考核指标,通过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学术交流等信息的综合分析,计算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量。考核管理只对管理员开放。

6)学术活动管理:学术活动指学校主办或者参与的学术会议、发表的会议论文、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等。本模块主要完成三个功能,一是科研处主动在网上最新学术活动的通知,二是科研处根据各科研机构上报的学术活动计划定时学术活动通知,三是科研处在每个学期统计各科研机构学术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学院考核各科研单位的依据。

7)技术服务管理:技术服务主要是指学校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等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模块主要完成三个功能,一是科研处主动在网上最新技术服务需求,二是各科研机构上报各自在每个学期的技术服务情况,三是科研处每学期统计各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开展情况,作为学院考核各科研单位的依据。

8)项目申报和评审:通过平台可以完成校级项目的在线申报、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评估评审等工作。

9)网站管理:此项功能仅由管理员使用。

10)系统维护:对于管理员来说,在系统维护模块中可以进行数据初始化、数据导出、数据清除、用户维护、数据库维护等工作,而对普通用户来说,则只能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2.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本平台的核心部分。大量的数据都存放在数据库中,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开发前应先规划好每个数据表,不但要使其关联合理,而且每个数据表中的字段设计也要合理、规范。

本系统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使用链接字符串与数据库相连,数据库的名称是kygl.mdb,根据实际处理的数据情况和系统的功能在数据库内创建了人员信息表(tzy_ryxx)、科研机构表(tzy_kyjg)、科研项目表(tzy_kyxm)、论文表(tzy_lunwen)、著作表(tzy_shu)、研究报告表(tzy_report)、专利表(tzy_zhuanli)、获奖情况表(tzy_hjqk)、科技服务表(tzy_kjfw)、学术交流表(tzy_xsjl)、通知公告表(tzy_notice)等用来存放科研档案管理的基本数据。

3系统实现

3.1基本界面

平台的首页如图1所示。

图1系统首页

除了平台的首页外,不同权限的用户在用户区登录后将进入各自可操作的页面。如科研人员登录后将进入科研人员页面,可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维护、项目申报、项目查看、奖项申报等。

3.2 ActionForm类

ActionForm类是Struts框架的核心组件之一,是Struts的关键视图组件。ActionForm本质上是一种JavaBean,是专门用来传递表单数据的DTD(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递对象)。它包括用于表单数据验证的validate()方法和用于数据复位的reset()方法。本系统利用ActionForm Bean在视图组件和控制器组件之间传递HTML表单数据,通常每个HTML表单对应一个ActionForm Bean,HTML表单中的字段和ActionForm Bean中的属性一一对应。利用ActionForm Bean的Validate()方法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验证。

表单验证是ActionForm的主要功能之一。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采取4个步骤:1)重写validate()方法;2)在资源文件Applica? tionResources.properties中设置可能的验证错误的标识;3)要在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中,把元素的validate属性设置为true(默认已经是true),并添加元素以指明资源文件的存放路径;4)在相应输入页面的相应位置加入错误标记< html:errors>,以输出可能的验证错误。

3.3 Action类

Action类是用来处理业务逻辑的一个类,负责单个事件的流程控制。在收到相应的请求后,ActionServlet会为该请求选择适当的Action,在必要的时候会创建一个Action实例,调用Action的perform()方法。如果ActionServlet不能找到有效的映射,它会调用默认的Action类(定义在配置文件中);如果找到了有效映射,ActionServlet将适当的ActionMapping类转发给Action,这个Action使用Ac? tionMapping找到本地转发,然后获得并设置ActionMapping属性。

4结束语

基于Java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平台集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为一体,适用于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具有科研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学术活动管理、技术服务管理等多项功能,既实现了科研管理的自动化,又利用网络的优势信息,方便了教师的研究,方便了工作人员各种表格的填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院的科研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9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篇10

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徘徊的状态,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同时,科技档案本身的特点对档案管理又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要求:第一、专业性是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集中表现在档案形成领域和档案的内容性质两个方面。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不仅使之区别于一般档案,而且不同专业形成的科技档案彼此之间互相区别,比如产品研发档案和城市规划档案虽然同属于科技档案,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具有强烈的专业性要求,体现在管理机构上,就是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专门档案馆(例如:城建档案馆、通讯科技档案馆、电影档案馆等)。第二、种类的多元性和类型的多样性,是科技档案的又一明显特点。在各个档案门类中,以科技档案的种类最为繁多、类型最为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鲜明性特点。以种类而言,由于科技、生产活动的多专业性,导致了它的伴生性的科技档案在种类上的多元化①。以类型而言,科技档案是所有一切档案种类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可以说,科技档案包含了各种载体、各种形式的档案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管理科技档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以便全面管理好科技档案中的各种内容材质。第三、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科技档案都是人们在围绕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或生产活动的进行,规律性地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件整体。成套性是科技档案相对于其他档案最鲜明的特点②。对科技档案的成套性认识不足,常会造成档案收集不全、档案分散保管等不利于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错误。第四、科技档案具有时效性的特点。科技档案的时效性特点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相比于其他档案,如政务、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的时效性在归档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有些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员本身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档案利用意识不强,对档案管理的看法仅仅就是保管好档案,对于档案利用及其价值漠不关心,长此以往,空守档案“金山”而自不知③,使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都会下降。针对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科技档案自身的这些特点,作为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如何在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提高对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并实现科技档案的充分、有效利用呢?首先,档案管理者自己要转变观念。坚决抛弃陈旧的档案观念,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把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转变到主动调查、主动参与、主动服务的现代管理方式。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者,要主动与学校科研单位及个人联系,了解科研工作的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档案资料,并主动帮助他们收集保存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应该努力使整个科研开发进程与立卷建档进程结合起来④,包括:下达项目计划应与明确科研材料归档任务同步提出,对项目进程的检查与科研相关材料归档规范性检查同步进行,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与科研材料归档鉴定、验收同步实施,确保科研材料规范有序以及在归档后的完整性。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科研与生产活动,主动提供档案支持,同时也可以进行档案利用宣传,提升档案馆(室)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利用科技档案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购进必备的档案管理设备。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机构,经费可能不如公办院校那样充足,尤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学会“精打细算”,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必须的地方,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加快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最广泛、更便利的服务是民办高校科技档案提升水平的必然趋势。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能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利用,更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既有效地解决好当前民办高校科技档案管理资金欠缺的问题,也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科技档案的服务,促进了科研的发展以及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忌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传统管理模式。再次,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档案价值的时效性,极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人类进行科学活动,获取科技成果,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如果科技档案长期搁置,就会“藏”而不“用”,造成科技档案价值的自然流失。科技档案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价值的时效性:即其对社会的有用性,是有很强的时限性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活动前所未有的频繁,科技档案的积累速度快速增长,这个时限是越来越短暂了,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大对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催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价值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必然会掀起一股科研热潮。

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激流勇进而不是被浪潮吞没?这就需要科技档案管理者具备高超的技能、专业的知识以及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更多地涉猎相关学科的一般常识,这样才能管理好科技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在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档案分类管理制度是有效保护的依据⑤。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与知识产权的分类,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终落到实处。这些制度必须规定本单位具体的每项知识产权权属如何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时限,采取何种保护方法,确定转让利用的条件等;同时,为了加强保护工作的系统性,这些制度还必须与科研、人事、及利用部门的管理制度相联结,使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还必须做好对科技档案的密级确定工作。档案管理者要多多听取档案形成者的意见,并结合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科学定级,严防科技秘密在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中泄密。事实证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者不注重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对档案密级确定不准确,造成了很多核心技术或生产工艺泄密的事件,给单位和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作为主要科研基地的高校,档案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秘密档案的保护。如果民办高校档案机构本身不具备鉴定能力或保密条件的,可以与档案形成者合作进行鉴定和档案保密工作。总之,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逐步推进,高校科研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深感责任重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最专业的管理、最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公众利用科技档案,使科技档案发挥出自身最大价值。

本文作者:熊建文户丽萍工作单位:宿迁学院

篇11

1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及作用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它真实地记述了科研、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及有关科研人员的科技思想、方法和经验,具有原始记录的基本属性,同时具有法律凭证、促进交流、提供资源再开发利用物质基础等作用。

2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

对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必须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以利开发利用。目前,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包括五个阶段,即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

2.1科研准备阶段

许多档案工作者会忽略此阶段的档案收集,往往此阶段的资料又存在一些重要信息。如:项目申报通知,项目申报书(含经费预算)、项目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

2.2研究实验阶段

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各类录音或录像资料、照片,电子或纸质笔记等),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等,同时,应注意收集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

2.3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工作总结,科研报告,科研成果(专利、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验收材料的整套文件。

2.4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

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获奖证书、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2.5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生产定型鉴定材料,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等。根据教育部令第27号文件:《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归档。

3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大多数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要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保证科研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属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办法》。办法应该明确科研档案管理的总则、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材料细节整理要求、各部门职能分工、归档责任人、归档时间截点、归档后管理及保管期限。

3.2实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也已成为趋势,对于该些档案的处理,需要高校科研部门与时俱进,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学校科研处应有功能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维护落实到人。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首先需要管理机制的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日新月异,在旧有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是必要的,新建的系统也必须要有“先行一步”的预知感,能够彰显人性化并做到短期内不落后。科研信息系统应实现每个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都拥有自己的账号,随时登陆以便能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实现科研档案多渠道、多方式的管理轨道。一个合格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应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数据化,各项指标有据可查;科研资料管理标签化,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出详细目录;资料信息整理标准化,一是对每一个项目做统一顺序整理,二是按照综合利用信息化要求,实现项目数据标签的录入建库;科研档案交接、查阅记录的信息化,规范完整的交接、移交记录,建立必要的查阅审批授权制度,做好科研档案保密管理和查阅记录。[1]

3.3提高科研人员归档意识

在很多的一段时间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只对项目申报、项目验收、项目成果评定等环节非常重视,对科研项目数量和到账经费特别看重,而忽略了科研档案的收集和归档。目前,科研档案归档工作已经慢慢得到重视,但仍有部分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管理的意识薄弱。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他更多的精力在于项目的研究与结题,而忽视了项目由申报到结题的资料整理,待项目结题时该项目的前期资料已经遗失。由于高校科研项目多、人员杂,仅仅依靠科研处的少数工作人员,根本无从掌握项目现实的研究阶段,更无法完成每个项目的资料归档。还有部分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许多具有归档价值的资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均不愿上交或移交档案时拖拖拉拉,有所保留。档案工作的“三参加”(即档案工作纳入到企业计划,纳入到领导议事日程,纳入到企业职工的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中)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科研档案工作就应该纳入高校工作计划、纳入校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明确知识产权为判定高校科研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科研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2]强化科研人员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高校应该实现资料归档的各级责任人,以实现科研项目归档的系统、准确、完整。项目立项之时,应要项目负责人提交《科研项目责任书》,该文件中应明确项目组成员及个人分工(含档案管理人)。各二级学院应有专职科研秘书,对各学院科研教师全面掌握,督促各项目负责人在时间截点内交材料,并统一项目尽量做到有一式两份的档案,一份交校科研处,一份留在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应该小型科研资料档案室。校科研处在全校科研材料归档方面责无旁贷,应配专职人员对全校科研档案进行管理,对项目全过程材料进行整理,保护材料完整性,注意材料装订细节,在科研系统对归档材料作登记,并定期交校档案室。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是科研档案工作的主体,能否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所承担的重任,能否及时督促科研人员归档,是确保档案整体质量、提高科研档案内在价值和利用率的关键一环,也是为经济建设和科技服务的一个必要前提。[3]

3.4提高科研档案利用率,保证科研档案完整性

针对目前情况而言,使用率和完整性都较好的是纵向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省级项目,这些材料在科研教师职称评定、再次申请项目、奖项申报等时候,尤为重要,科研教师对纵向项目的档案收集也相对认真,相比之下,横向项目的档案管理就较为欠缺。横向项目没有固定的申报书、合同等,这就需要科研处对横向项目所需要的材料进行规范,提倡教师使用格式合同,填报格式一致的责任书,监督教师定期进行中期检查,对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应敦促其尽快结题。对于经常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而言,对于该些步骤较为熟悉,并不需要科研秘书的再三叮嘱就可完成档案收集,但是,对于一些项目不是太多,忙于教学,并对科研档案整理缺乏耐心的教师而言,往往对以上步骤产生误会、厌倦、反感,觉得职能部门“多此一举”,往往因此不断找借口,基层秘书及工作人员不好再三“得罪”该些教师,最终将导致科研项目的不完整。由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分散资料到一个完整的科研档案的出现,并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它需要一个团队付出精力,需要制度来规范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行为,为此,科研处应制定相关条例,对不能按时提交材料的项目进行处理,例如,未能交《责任书》就不能立项,未能交《验收表》就不能办结题手续,未能办结题手续就要预留响应百分比的项目经费等。古语云,温故而知新,科研档案的整理和再次利用,将迸发出更多创作的火花。

作者:欧建韶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处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27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科研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信息资源,是科研成果的直接载体。科研档案工作在整个高校档案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要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课程与技能相融合、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而科研档案则直接反映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色与研究成果的推广,是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成果与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见证,是高职高专院校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利用值得高度重视。

1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的内涵

科研档案是由科研材料转化而来,客观地记录了既往的科研历史情况,是高职高专院校不同时期科研水平的反映和凭证。保存科研档案,就是保存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发展的历史,保存不同时期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建立科研档案在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中可起到促进科学研究、总结经验和技术交流等多方面的作用。

1.1 科研档案是尊重知识的直接体现

科研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历史财富保存起来,这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关怀,同时也让教师感到自身劳动成果被重视,有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能更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1.2 科研档案是知识储备的手段

科研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经验的积累,是进行科技储备的手段。科研档案数量和质量,是高职高专院校整体科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反映的标志。

1.3 科研档案也是科研活动的凭证

单位或个人申报科研成果、申请科研奖励时,有关人员进行考核评定、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级时,科研档案都能提供完整可靠的事实依据,发挥查考和凭证作用。

2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升格,或由其他成人类高校转制而来的,办学历史短,基础较为薄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科研人员归档意识淡薄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老师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现象。即使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其科研档案意识也是比较淡薄的,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科研成果就是个人私有财产,一些珍贵资料,如贵重图片、获奖文件、专利证书、论文著作等材料不愿上交或推迟上交;甚至一部分老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申报是专业职务职称所用的,不愿意将原件归档。因此,很多时候收集起来的科研档案不完整、不稳定,也是直接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内在质量。

2.2 档案管理制度和制约手段缺乏

高职高专院校有其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色,而科研档案管理大多沿用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导致科研的归档要求不明确,归档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特别是核心部分技术内容和研制阶段的材料很难保证完整性。归根结底,主要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和管理措施,缺乏相应的制度和办法。

2.3 科研档案本身质量不高

科研档案收集整理难、 质量差。由于科研档案形成周期不一, 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工作人员必须对其加以收集和整理。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只能要求负责人把他们的项目相关材料归纳完整、上交齐全,但负责人在上交过程中交与不交无法控制,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硬性要求。归档的科研项目材料中,往往都残缺不全,质量较低。有的项目只有科研项目立项批文,没有立项合同;有的科研项目只有申请材料,而没有成果鉴定材料,尤其缺少核心部分技术内容和研制阶段的材料。这种低质量的科研档案,反映不了科研项目的全部信息,会使科研档案的真实性、科学性大打折扣,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

2.4 科研档案管理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基本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他们没受过档案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对科研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及归档等业务生疏,对档案缺乏规范性管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由于各类科研项目增多,每年申报、获准、验收的项目数量加大,归档工作任务繁重,这也给科研资料归档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科研档案人员创新意识差、能力弱,导致缺少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致使难以适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

2.5 管理服务意识较差

一些院校现在虽然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备的科研档案资料库,但其信息化程度和市场服务意识还相当薄弱。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某种意义上信息技术已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习惯,档案管理也应利用信息化手段。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只对科研资料进行简单的搜集、整理和归档保存。同时,更不注重科研档案的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发挥,很多时候认为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应付上级检查,或者为科研工作者申报职称之用。当然,科研成果的后期转化过程更谈不上有科研人员参与了,因此科研档案无法重新编研或进行深加工,导致无法进一步发挥其科研价值和服务社会功能。

3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档案意识和责任感

一方面,要强化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要使科研档案管理真正做到促进科研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强化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普及档案就是财富的理念,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学习贯彻《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科研档案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它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体现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因为科研人员既是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建立的主体,也是科研档案利用的最大群体,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应该做好科研材料的积累和整理移交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归档工作。他们能否按时、完整地提交科研档案,关系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另一方面,要增强档案人员的责任感。档案的完善靠的是日积月累,靠的是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于不负责而时时处处被动工作的基层档案人员来说,可能长年累月觉得没有一份档案值得收藏;而对于有心人来说,则是处处皆档案,大到一个方案、研讨会,小到一份通知、一份传真、一张照片,都有收藏价值。

3.2 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并完善科研档案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相应的制约手段和监督机制。科研档案管理只有通过实践的积累、研究的拓展,才能在一个较高层面上架构科研档案管理体系,并且在实践不断加以完善与提高。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包含形成、归档、利用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档案管理部门、科研管理机构与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明确在科研档案形成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对科研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实行责任追究,确保科研档案的整体质量。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优化其结构,将电子文档、图片、光盘、荣誉证书(奖杯、奖状)等形式的原始材料作为档案收集整理管理的重点。具体来说,承担项目的主体部门要以既定的工作程序,确保科研项目材料的完整准确性和系统化。各个阶段的内容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研准备阶段,包含的材料有:科研项目审批文件、任务书、调研报告、开题报告、方案论证和实施协议书等相关材料;研究实施阶段,包含的材料有:各种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资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资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包含的材料有:科研工作总结、科研成果、论文专著等技术鉴定材料、成果申报奖励及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以上这些文件材料均要按照相应规范进行归档,形成科研项目结题档案。

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科研档案管理要求,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领域和较宽泛的知识面,要熟悉相关的政策方针和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思维,因此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设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不断地通过多种渠道和广泛途径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促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主动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档案管理能力,以较为系统的现代管理学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4 加快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成果有效利用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均已建成校园数字网络系统,教育信息化革命正悄悄来临,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模式,将促使科研管理模式逐步向数字信息化转型。因此,现代科研档案管理除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沿用之外,更要注重档案资源的再利用,以及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这就迫切需要学习信息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科研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将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科研档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各种新形势下的信息资源,为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给予其足够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3.5 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信息的管理,在强调其规范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合法权利的保护,对自由阅览、下载、复制、转载甚至是非法利用行为进行控制。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统一的高校知识产权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全面地记录所有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持、转让等过程,真实、完整反映,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知识成果。对知识产权活动记载过程的相关文件进行归档保存,统一集中管理,建立知识产权正常应用秩序,以保护知识产权,从而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二是明确项目负责人归档责任制,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树立档案保密意识,要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建议保管期限、密级的确定,填写科研档案简介等,科研档案部门要根据归档范围,规范收集归档工作流程,并且要提前介入,超前控制,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主要应做到“四同步”,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相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相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项目档案材料相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相同步。三是档案工作者严格遵守有关科技保密的规定,正确划分密级,合理确定使用范围,从而保证科技机密和档案的安全,维护本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档案工作者要负责监督指导和管理,保护原有档案的完整性、保密性,确保科研资源和知识产权不流失、不受侵犯,正确处理管理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和损失。

总之,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逐步实现,科研档案将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与科研管理的重要资源,它必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也将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要科学有效地搞好科研档案工作,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档案为科研服务、科研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皮国梅.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新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

[2]左雅梅.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4).

[3]董文英.优化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3,(17).

篇13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28-01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及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载体材料,记载和反映了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院校的学术水平。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且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上,往往容易忽略科研档案的管理和规范,使得科研档案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科研档案与科研工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能够互相促进。高职院校既是培养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的场所,又承担着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任务。科研档案是教学、科研知识资源的存储载体,记录了高职院校历年来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具有必不可少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也为科研档案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信息,使得科研档案日益完善。

2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意识淡薄,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将大量的精力集中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上,忽略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部分科研人员不重视科学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的积累,而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也只重视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单纯地追求课题立项数量和获准经费,从而使得大量的科研档案严重流失和遗漏,一定程度上造成科学研究无记载或科研档案不完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科研人员重研究轻归档,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结合本院校实际制定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大多落实不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档案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科研管理部门只重视课题立项、获准经费及成果管理,不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另外也存在院校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又因为远离科学研究和管理一线的问题。

(3)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缺乏完整性科研档案的归档意识淡薄导致一些科研人员不重视在研究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完整积累,造成了科研档案的不完整。当科学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或课题结题以后,本应及时整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材料,进而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可是当课题在申报或结题完成后,研究材料便被搁置起来,时间一长,或因为其他工作就会被完全忽略,甚至沦为一堆废纸,致使科研档案不完整。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不了解科研档案的管理方法,归档不系统、不分类、不标注,有的缺开题报告,有的缺论证过程,有的缺调研报告,有的缺结题报告,造成了科研档案的遗漏,导致科研档案不完整。

3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

(1)强化科研档案管理意识,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研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弱,事关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科研档案得以完善的基础。因此,强化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要经常向学校领导汇报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让科研档案管理档案意识深入人心,使大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人人重视科研档案、人人参与科研档案的良好氛围。

(2)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促进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科研档案管理应始终坚持做到及时、完整归档,避免因时间拖延导致的档案材料流失。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集中统一管理,明确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及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档案工作中的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归档制度和模式。

(3)强化科研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为广博深厚的档案管理知识,如需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除此之外,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结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全熟悉本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基本情况,并不断扩展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增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能力。

(4)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科研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做到档案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继续推进文书立卷的改革,普及和贯彻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这一档案行业标准。还要加强科研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单位局域网设科研档案网站,努力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大胆引进和使用现代科技成果,增加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科研档案的利用率。

科研档案是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档案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分析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使科研档案能够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